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培养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人才;应用型;创新
在我国开设的高等教育学科中,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已经有五十年的发展历史。伴随着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源源不断的发展,我国对广播电视编导人员的素质和在电视编辑、策划、创新等各方面能力的要求标准也越来越高。广播电视编导行业急需许多经过高等院校培养出来的人才,因此高等院校所负的任务变得更加重要。但是由于市场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强大,并且高等院校培养的人才不能被物尽其用,不得不思考怎样培养出合格的人才来顺应时代的发展。
一、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现状分析
近几年来,我国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在高等教育中崭露头角,设立此专业的高等院校队伍正在日益强大,已经从最开始几十家发展到几百家。这些院校为广播电视系统提供了大量的人才,但是就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教育体系来看,目前院校的教育方法还有一些不足,对专业的发展以及人才的培养产生限制,下面分析一下主要表现:
(一)设立的课程不够合理,与实践脱节
现在我国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设立的课程包括公共通识课、学科平台课、专业主干课、教学实践等四个方面。其中公共通识课缺少艺术专业课程,学科平台课往往侧重原理、史学而偏离了基础学科的初衷等。因此,设置课程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合理设置课程是达到目的的有效途径。此外,广播电视编导是一门应用型学科,对动手和操作能力要求都很严格。目前的教育方式只是为了考试而教学,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应用型与其他理工科技能操作不一样,是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育出全方位人才的专业。
(二)教师整体素质有待提高教育方式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要培养出应用型人才,必然离不开高标准的师资队伍。院校需要理论知识深厚、实践经验丰富的双师型教师。但是由于现在社会对广播电视编导从事人员的需求量在日益壮大,许多素质和能力较高的人才都留在了电视台等地方工作,只有很少一部分留在高校工作,高校用人机制也限制了优秀人才进入高校教学,并且院校在职教师由于繁重的教学任务缺少实践C会等都限制了教师素质的提高。
(三)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定位分析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电视节目的审美意识在慢慢发生着改变。因此,培养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的方向也在发生改变。专业在培养人才方向需要符合该专业特点,也要适应社会的需要。现实中的编导不仅需要坚实的基础知识,优秀的组织能力,创新的理念精神,还需要有较高的基本素质。分析发现我们培养的人才和社会需求之间的区别在于缺乏组织能力和创新理念,可惜院校在这两方面教学上并没有侧重。
二、人才培养方法
(一)培养出达到市场需求标准的人才
人才培养的方向往往是随着社会的需求改变而变化着,对过去陈旧的人才培养方案应当做出调整,在确立培养目标时,主要按照三个方面来进行培养,其包括基础知识、组织能力还有创新理念。院校设置的课程体系至关重要,既关系到人才培养的方向,还关系到学生们今后的发展。课程设置需要做到以需定学、以用定学,做到学以致用。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标准的人才。
(二)将学习与社会结合,走校媒联合的道路
院校想要培养出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高级人才,一定要学会不断创新。很多院校的方法都值得借鉴,既连横、内陪、外引等。院校培养出应用型人才的有效方法就是联合办学,这对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更为重要。校媒联合方式有非常多的成功经验,都有很好的成功价值。这可以使学生提前接触媒体,尽早的融入到社会之中,为今后的事业发展奠定基础。
(三)将实践与学习结合,创新教学方法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是应用型专业,需要较强的实践性的特征,需要学生具备专业知识和动手操作能力。所以,实验课在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中有着重要意义。学生可以逐步来学习实践课。首先是基础性实验,然后是验证性实验和创作型实验,再逐步加深对实践课的认识。教师应该对学生创作全程指导,作出记录并组织学生点评,做出实验总结。
四、结论
总之,为了适应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院校需要对人才培养方式、课程体制和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和调整,提高教师素质和教学质量,培养出更多适应社会发展、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学首要完成的任务。
参考文献:
[1]赵孟秋,张昊鹏.浅谈新时期下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定位及人才培养[J].才智,2011,26(06):145-146.
【关键词】广播电视编导 美术基础 教学
一、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美术基础课程的重要性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属于新兴学科,主要是艺术与新闻两大学科的交叉与渗透,近年来,“编导”这一专业化程度很高的职业到底姓“文”还是姓“艺”曾受到很大争议,但是无论姓什么,“编导”专业的建设是基于社会、媒体对人才的要求,是坚持“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因此学生需具备较高的理论素养和艺术鉴赏能力,这恰恰是一名优秀编导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而美术基础课程正是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鉴别能力、欣赏能力与创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应具备的基本能力。这也就说明了美术基础课程在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美术基础课程教学现状
现阶段,我国初、高中对学生美术基础素质的培养严重匮乏,在调查的300名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大学生中,有约90%的学生初、高中美术课根本无法正常开展,只有约10%的学生,是通过特长班或兴趣班了解少量的美术知识。因此,从客观上导致了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大学生美术素养偏低,基础薄弱可想而知。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在大学期间来学习和培养。对于在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学生来说,只有具备一定的美术素养和基础,才能更好地掌握本专业的知识与技巧,以便于适应将来编导的学习和工作。然而在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教学中,美术基础教育开展的时间短,几乎没有可以借鉴的经验,即便安排美术基础课程,也以美术作品欣赏式教学为主,再加之课程安排的学时量少,导致学生对其不够重视。因此,如何针对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的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以便于提高学生的美术基础素质,是近年来,美术基础课程探讨的重要问题。
三、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美术基础教学的课程设计与改革
美术基础的教学采用链条式和弹簧式的课程设置方法,链条式教学即横向的,是指课程设置内容成平行发展且课程之间环环相扣,缺一不可,缺少其中一门课程,后面的课程将无法进行。螺旋式教学即纵向的,是指课程设置内容呈一种螺旋式的上升形式,且层层递进。因此,在课程设计中,设置了素描与色彩、设计构成、字体设计和版式设计,四种课程环环相扣并循序渐进。
(一)素描、色彩课程。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入学时可以说是一张白纸,与那些具有一定美术基础学生的教学方式不能在一个层次上,因此,要把基础教学放在首位,素描和色彩恰恰是美术的基本功,例如: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学生在拍片的过程中,往往需要绘制简单的分镜头,这就需要具备素描的绘画功底,当然,对于非美术专业的学生来说,分镜头并不毕绘制的惟妙惟肖,但绘制的分镜头需符合素描中场景的透视关系、物体的明暗关系、人物的比例关系等等,而这些知识是素描中最基本常识;如果在绘制好的分镜头中涂上颜色,这就上升到色彩教学,例如:在场景设计中,影片采用何种色调,人物服装的色彩是否与背景色彩相协调,这就需要学生掌握色彩学中补色对比、冷暖色对比、面积对比等常识。
所以,素描与色彩作为美术基础课程的基本功,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课程中除了理论的讲解外,还要加强学生的实践绘画能力,让学生画一些简单的几何石膏体和色彩装饰画,使其掌握透视关系和色彩关系等等,同时也要加强美术鉴赏能力,在讲授理论中穿插美术作品进行讲解,弥补《美术欣赏》、《艺术概论》等课程在培养学生美术素养方面的缺失,为学生以后创作作品提供丰富的土壤。
(二)设计构成课程。设计构成包括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和立体构成,其作为一种造型观念,在美术基础课程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学生对素描和色彩有了一定的认知后,还要进一步掌握与其相关的美学法则,例如:在拍片过程中一个场景的设定,是由几种不同元素组合在一起:人物、背景、灯光、色彩等等,而设计构成就是将不同形态的几个元素,以一定的形式美法则及规律,将其从组为一个新的元素,并赋予视觉化的过程。在教学中,除理论教学外,还要在实践中充分调动设计构成中的造型因素,通过设计一些小型场景的造型小品,让学生在制作过程中深刻体会点、线、面、体的关系,懂得强调画面中视觉元素的形态美,从而充分培养与挖掘学生对美术造型的敏感性和感知性。
(三)字体设计课程。字体设计是视觉传达重要的表现手段之一,学生对素描、色彩和设计构成有了一定的基础后,字体设计就是整合以上三项课程最好的实践练习。学生可以利用素描知识记录下字体设计的草图,再结合色彩知识描绘字体的颜色,在设计与描绘的过程中加强文字笔画之间的设计构成关系,因此,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将之前学习的课程融合在一起,并且还能提高自身的视觉审美和创造性思维;此外,字体设计课程设置的目的还在于,学生在影视或广告作品的编辑过程中,文字的处理即可打破宋体或黑体等传统文字的局限,根据作品的内容需要来设计文字,使得作品的质量进一步提升,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积累更多的能量。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设在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在江苏高校同类院系中是办学历史最久、学科层次、专业设置、实验室及硬件设施的一所二级学院。学院成立于 1995 年 4 月,其前身为 1964年创立的南京师范学院新闻学专业。学院现设有新闻系、广播电视系、广告系、新闻摄影系、网络与新媒体系五个系科,拥有新闻学、传播学、戏剧与影视学三个学术型硕士点,新闻与传播、广播电视两个专业型硕士点和江苏省普通高校的新闻学博士点。另有江苏省新闻人才培训中心、江苏省党委政府新闻发言人培训基地、江苏省传媒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媒介与农村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大众传播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舆情与社会治理研究中心、民国新闻史研究所等科研、教学机构。学院现有 6 个本科专业,即新闻学、广播电视学、广播电视编导、广告学、网络与新媒体、影视摄影与制作。
(一)培养目标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为广播电台、电视台、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机构及文艺团体培养各类编导、策划及节目主持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招生人数及学制
2016年,广播电视编导专业面向江苏省、浙江省、湖南省招收本科生 32 名,其中面向江苏省招收 24 名(文理不限),面向浙江、湖南两省各招收4名(均为文科3名,理科1名);学制4 。
(三)报考条件
考生必须符合所在省份 2016 年普通高校艺术类招生考试报名条件,身体健康,五官端正,无色盲、色弱,有志于从事广播电视相关专业工作。
(四)专业考试
1.报考说明:我校将不再对报考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考生组织校考,考生直接参加生源所在省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联考或统考。
2.江苏省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联考:根据高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选拔的需求,参照义务教育中学阶段课程标准,重点考查考生的影视作品分析及创作的基本能力、综合艺术感悟能力、审美能力,考核科目分笔试和面试两部分(满分 300 分)。
(1)报名时间:2015 年 12 月 14 日-17 日(截止时间为:2015 年 12 月 17日 17 时)。联考报名采用网上申请的形式。考生须登录南京师范大学本科招生网(网址:bkzs.njnu.edu.cn/),按要求进行网上确认信息和网上缴费。网报系统实行考生个人确认,支持银联卡付款。考试费按每生 4 门考试科目共240 元收取。
(2)考试安排:
面试时间:2016 年 1 月 10 日左右起(具体考试时间以准考证为准)
面试地点: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南京市宁海路 122 号随园校区新传大楼)
笔试时间:2016 年 1 月 17 日 上午 9:00-11:30,影评创作2016 年 1 月 17 日 下午 14:30-16: 00,故事创作
笔试地点:南京师范大学仙林校区(南京市栖霞区仙林大学城文苑路 1 号)
(3)考试内容
笔试科目:包括影评写作和故事创作,满分为 200 分。影评写作和故事创作各 100 分;
A.影评写作主要考查考生的影视审美能力、分析能力、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考核方式为考生观看影视作品,在规定时间内按要求完成影评写作,字数不少于 1000 字,考试时间(含影片播放时间)共 2 小时 30 分钟。
B.故事创作主要考查考生的想象力、艺术思维和感悟能力、艺术表现与创作能力。考核方式为考生根据题目的具体要求,在规定时间内编写一个故事。字数不少于 800 字。故事创作考试时间共 1 小时 30 分钟。
面试科目:包括才艺展示和综合素养考察,满分为 100 分。其中,才艺展示 20 分,综合素养考察 80 分。
A.才艺展示考试目的为考查考生的自然条件、才艺水平和艺术修养。考试内容为在演唱、演奏、舞蹈、朗诵、小品五类中任选一项进行展示。考试现场仅提供钢琴,其他乐器须考生自备。考生如需伴奏音乐,请事先用标准 MP3 格式作为文件存储至普通 U 盘,考试现场提供播放器。考生不得将任何具有录、放音功能的电子产品带入考场。时间不超过 2 分钟。
B.综合素养考察考试目的为考查考生的性格爱好、特点特长;口头表达能力、艺术感悟能力、独立判断能力和生活观察能力;心理素质、临场应变能力、创新思维能力。考试形式为考生现场回答与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知识及专业能力相关的问题。时间不超过 4 分钟。
3.有关浙江省、湖南省考生需参加生源地所在省份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统考,考试安排详见各省招生主管部门公布的信息。
(五)文化考试
考生须按所在省招生主管部门的规定参加 2016 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文化统一考试。文化考试方案及科目均按考生所在省招生主管部门文件规定执行。
(六)录取办法
对报考我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高考文化分(江苏考生要求英语单科成绩不低于 50 分)和专业分(江苏考生要求达到联考前 300 名)达到生源地所在省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且无色盲、色弱的进档考生,录取时将其高考文化总分与专业考试总分相加形成综合分,按照综合分从高到低的顺序,择优录取。若综合分相同,则按文化分从高到低的顺序择优录取;若文化分仍相同,则按语文、数学 2门科目的原始分之和从高到低的顺序择优录取。
录取办法以我校在本科招生网上公布的招生章程为准。
(七)有关事项说明
1.我校为国家“211 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填报联考、统考与单独考试(校考)专业志愿时可能不在同一批次,请广大考生根据所在省的志愿填报办法报考我校。
2.考生报考期间,往返路费、食宿费一律自理。
3.本简章内容如与教育部和考生所在省招生主管部门关于 2016 年普通高校艺术类招生文件精神相抵触的,均以教育部和考生所在省招生主管部门文件为准。
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咨询电话:(025) 83598525、85891023
南京师范大学招生办公室咨询电话:(025) 83720759、83598534
南京晓庄学院新闻传播学院成立于2004年,现有教职员工44人。专任教师中正副高级职称12人,博士6人,博士在读6人,青年教师均具有硕士以上专业学位,具有行业工作经历的“双师型”教师占整个教师队伍的40%以上,具有培养应用型人才所需的较强师资力量。
新闻传播学院现开设广播电视学、广播电视新闻学(新闻传播方向,中韩合作办学)、广播电视编导等两个专业及方向;拥有省级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大型演播厅和22个实验分室,为多个专业开展教学与科研提供了平台;实践教学基地天津卫视、江苏广电总台、南京电视台、扬子晚报、金陵晚报、江苏政府网、龙虎网等省内媒体和广告文化传媒影视制作单位及网站为学生实践锻炼提供了保证。
新闻传播学院秉承“教学做合一,文理艺相融”的办学方针,坚持“学以致用、活学活用、厚重技能,不薄理论”的培养方法,形成独特的办学特色,为社会培养了一批素质高、能力强的应用型新闻传播人才。
二、招生概况
(一)专业名称及学制: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公办本科,学制4年。
(二)招生计划:面向江苏省拟招收80人。文理科不限。最终计划以江苏省考试院正式公布为准。
(三)报名时间:2015年1月24、25、26日
(四)报名地点:南京晓庄学院莫愁校区(南京市建邺区北圩路41号)
南京晓庄学院方山校区(江宁区弘景大道3601号)
(五)考试时间:笔试:2015年1月27日上午9:00——11:30
面试:2015年1月27日下午14:00——1月29日17:00
(如果考生报名数较多,可适当往后顺延)
(六)考试地点:南京晓庄学院方山校区(江宁区弘景大道3601号)
(七)考试内容:
考试科目:影视评论、编写故事、才艺展示、综合面试
1、影视评论(笔试100分):考生根据给定的影视素材在规定时间内按要求答题。
2、编写故事(笔试50分):考生根据给定的具体要求在规定时间内编写一个故事。
3、才艺展示(面试50分):考生在歌唱、演奏、舞蹈、朗诵、曲艺等五种表演类型中任选一项,自由展示个人特长,时间不超过3分钟。请考生自带乐器、CD伴奏带及其他表演用品,考场只提供钢琴、DVD播放机。
4、综合面试(100分):
(1)自我介绍:用简明规范的语言、自然大方的仪态,实事求是地介绍自己,展现独特个性,要求层次清晰。时间不超过1分钟。
(2)即兴问答:评委提出相关问题,考生即兴回答。时间不超过3分钟。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艺术考试成绩为以上各科考试得分之和,满分为300分。
(七)文化考试
考生必须按江苏省招生主管部门的规定,报名参加2015年普通高校招生文化课统一考试。文化科目考试方案及计分办法均按省级招生主管部门文件规定执行。
(八)收费情况
报名、考试费:200元/生(报名后一律不予退费)
学费:6800元/学年(以省物价局核定为准)
三、录取办法
对报考我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高考文化分达到江苏省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且专业校考合格的考生,我校将根据考生综合分(高考文化分+专业分)从高到低择优录取。
四、咨询电话:
校招生办公室:(025) 86178292
关键词:编导专业建设;问题;解决对策
编导专业是近年来根据传媒市场的迫切需要而开设的专业,在原有影视编导专业的基础上开设广播电视编导和文艺编导两个方向。安徽广播影视职业技术学院依照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实施项目式教学改革,增设策划与创意岗位群。本专业设置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操作性、实践性和应用性,注重学生基础素养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招生对象主要面向全国的文史类考生,2008年编导专业被评为“院级特色专业”。根据市场需求和专业特点,编导专业从2010年开始面向全国的艺术类招生。
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的主要因素有专业定位与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建设与改革、教学基本条件、专业教学团队、教学改革与教学管理、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特色等。本文主要从编导专业内涵建设的核心部分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实践教学和产学结合三个方面分析编导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一、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
高职教育的职教属性,意味着其所培养的人才是直接走向工作岗位。因此,高职教育的专业设置要有很强的针对性。高职教育的专业设置要从市场实际情况出发,不能偏离市场需求和就业岗位的需求。由于市场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因此,高职学院的专业建设需要不断地调整更新,具有相对的灵活性,这也是高职教育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如何构建起一个科学合理的专业框架是高职院校需要解决的问题,加强专业建设应是高职教研教改的核心,而专业建设的具体体现是课程建设。
编导专业课程设置主要以素质教育为基础、职业技能培养为中心、辅以各种综合应用能力培训,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学效果。鼓励并指导学生参加综合应用能力以及各种专业职业能力的考核和各种类型的各级专业评比比赛,力求培养持有“双证”、“多证”的编导专业人才。
本院编导专业根据媒介市场需求分别设置了广播电视编导、文艺编导和策划与创意三个职业岗位群,以教学为中心,精心设计课程体系,以《电视节目策划》、《导演技巧》、《广播剧编辑》、《新闻采访与写作》、《广播电视文艺编导》、《电视节目编导》、《电视摄像》、《premier制作》、《新媒体基础与应用》等课程设为核心课程。按照高职高专的人才培养原则,将职业资格证书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
在课程的总体设置上,围绕职业必备的技能构建了三个层次的核心课程体系。第一个层次是节目编导所必备的基础课程,如“广播电视概论”、“导演基础”、“影视鉴赏”、“新媒体技术与应用”,这4门课是专业入门课程,也是学习专项技能的基础。第二个层次是广播电视采编与制作的课程,如“电视摄像技术”、“电视照明技术”、“广播录音技术与艺术”、“电视画面编辑”等,第二个层次的课程将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所需的技能进行分解,分项学习,以求在每项技术中深入一层。第三个层次是“广播电视编导”、“文艺编导”、“策划与创意”等综合性的专业岗位群课程,其中“电视节目编导”是一门综合课程,这门课程实际上是把专项技能课程再强化综合一遍,使零碎的知识系统化,并在此基础上完成5-10分钟的电视短片。第三个层次的三个岗位群课程是三个方向的集中训练课程,给学生今后职业方向的定位提供一种选择范式。三大课程核心体系,一层比一层深入,环环相扣,既满足了职业技能之“必需”,又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构成了课程体系的主干框架。在此基础上,再开设一些必备的人文素质课程,以概要的形式进行“素养式”的灌输。这样,既避免了求全而忽视了专长,也避免了太专而缺乏适应性。
在教学改革方面,课程组认真学习领会教育部16号文件精神,以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为核心,全面改革课程建设内涵。以行业岗位需求为依据,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以校企合作为依托,以实际工作过程为导向,构建符合学生学习规律的教学内容,创建最佳的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情境,充分体现课程的职业性、实践性与开放性的要求。具体方法为:
第一,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实施项目教学,实行联合实训。在课程改革过程中,我们将《电视节目策划》、《广播电视文艺编导》、《广播剧》、《电视节目编导》等课程作为项目式教学的先锋,与《电视摄像》、《非线性编辑》两门同学期开设的课程进行联合,文案的策划由《电视节目策划》、《广播电视文艺编导》、《电视节目编导》的代课教师指导,根据文案拍摄的素材,剪辑与制作由《电视摄像》和《非线性编辑》课程教师指导。通过课程联合实训,打破了课程局限,使学生能将所学知识进行综合运用,而且可以有效利用学院现有的设备资源,节约教学成本。
第二,以行业企业为依托,实施产教结合。课程以广播影视行业发展的先进水平为标准,以专业发展实际为依据,以“教师、学生、行业专家相结合,技术、艺术与人文素养相结合,教学、科研、生产相结合”的三结合为原则,打造了专职教师与行业兼职教师相结合的教学团队,构建了技术、艺术、人文相结合的课程模块,形成了课程与行业一线单位有机结合的产学研创新机制。
第三,以能力培养为目标,实施小组协作。广播影视行业是需要高度协作的行业,课程以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在课程开设之初就成立课程小组,课程小组的成员要根据电视栏目组的岗位设置分别承担不同的岗位,小组合作贯穿在每学期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指导教师由专任教师、行业一线的兼职教师、校内实训基地指导教师组成。课程采用课堂讲授与实训室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融教、学、做于一体,使学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学习电视栏目策划、编导与制作的知识与能力。
第四,以岗位需求为依据,实施工学结合。课程从职业岗位要求出发,从行业人才培养规律入手,确定了“专业认知―课程实训―岗位实践―联合创作―毕业实习”五个环节组成的理论与实践教学相互渗透、相互衔接的课程实践环节,将课程教学延伸到不同环节的实施过程中,真正实现了工学交替。
教学手段的改革也必须在教学改革中体现出来,我们提出“要为学生一辈子着想”的教学思想,千方百计创造条件,让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中,既掌握谋生的技能,又增加较为深厚的文化底蕴,特别是要具有再发展的知识迁移能力。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将开放教育的思想贯穿于教学始终,改变传统高校按部就班、中规中矩的刻板教学模式,全面实行开放性教学。具体的手段有:
其一,实施教材的开放性。改变用一本教材作为教学范本的方法,以学生职业能力的学习需要为依据进行教学。传媒行业是飞速发展的行业,知识老化特别快,单一教材难免滞后,教材开放则可兼收并蓄各取所长,知识点通过大纲组合起来,既有一定的规范性,又充分调动了教和学的积极性与灵活性。这种采用以主教材为主、多种教材为辅的开放性教材体系,可以不断把新的理论、新的知识融进教学体系中,把先进的东西作为我们的起点。特别是人文素质方面的课程,专门为该专业编写的教材很少,选择相关学科的教材,内容上不是太杂,就是太专。因此,我们采用以大纲为纲、以讲义为本、以教材为参考的方法,在内容上完全以专业需要为筛选原则,尽可能少让学生学过时的、用处不大的知识。比如,《影视鉴赏》、《广播电视概论》课程就采用了这种方法。为了体现本专业的特色,还配置了相关的影像资料,实行多种媒体教材的组合。
其二,实行开放性的课堂教学。在专业教学中,提倡“讨论式”、“启发式”、“交流式”教学,鼓励学生学前探索性学习,学中吸收性学习,学后创造性学习。以“教师为指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改变传统高等教育中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用“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把当今社会中的影视现象及时组合到课堂教学中,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教师与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让学生参与研究知识的过程,而不是简单地了解知识的现成结论。这种授课方式与传统高校经典式的教学方式相比似乎少了点学究气和理论性,但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开发,创新能力较强。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效果已经显现出来。
其三,实行开放的考核形式。先进的教学方法的运用,最终还体现在考核方式和内容上。我们比较注重对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职业技能的考核,因此,试卷中分析和操作题型所占比重较大。用小论文、课程大作业、创造性成果代替某些课程的书面考试。将一些实践性强的课程由期末单次书面考试改成以学期内作业平均分为主,或以动手实践为主的考查方式,使学生从死记硬背的学习模式中逐步解放出来。
其四,实行开放式的教学实践活动。编导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实践环节对教学目标的实现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实践教学环节上,除了利用校内较先进的实验条件,狠抓常规的课程实验外,还把经常性的见习、实验和集中性的岗位实习结合起来,鼓励学生在入学第二年,即稍稍具备专业知识后,就利用寒暑假到电视台见习、实习。我们在多家电视台建立了实习基地,与电视台保持良好的互惠关系,学生到了高年级再按教学计划的安排,到电视台集中实习。在实习期间,有些基础好的学生,几个人在台里老师的指导下,能制作一个栏目,从策划到拍摄全由学生担任,节目播出后,受到社会的好评。学生通过经常性的课程实验和社会岗位实习,不断深化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提高了动手能力。
二、实践教学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社会急需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高职毕业生走出校门就直接就业上岗。实现教学与就业的零距离接轨,既是用人单位对高职院校的期望,也是各高职院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缩短理论与实践的距离,唯一的途径就是强化实践环节的教学。因此,高职学院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建立一个完善的先进的实训教学体系,它包括校内和校外两个部分,而其中校内实训体系的建设成本较高,成为高职教育发展中的包袱。我国高职学院由政府全额拨款的极少,大多数学院是部分拨款和自筹资金。由于办学经费来源有限,并且大多数高职院校都处于初步发展时期,校园基本建设的投资额度较大,因此,实训设施上的资金投入必然受到制约。所以,高职院校如何保障实训建设资金的充分投入,是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
根据编导专业的设置及课程内容的需求,本院现已形成了一个具有职业氛围、设备先进齐全的校内实训基地。其中包括学院的学术报告厅、演播厅、计算机中心、广播电台、实验电视台、校园网站、广播电视发送接收实验室、电子制作实验室、通信与网络实验室、多媒体网络语音室、动画制作室、广告制作室、画室、DV俱乐部、DV社、报社、校园网、系网、录音棚、艺海传媒策划公司、电视节目制作编辑室、非编实验室等综合性校内实验、实训基地。校内实训基地配有专门的实践管理人员,保障了实践教学的顺利进行。
在校外,编导专业与安徽经纬农业科技信息有限责任公司、安徽流金岁月影业公司、合肥中山学校培训公司、桐城广播电视局等单位合作建立了校外实训基地,保障学生校外实习正常。校外实训基地为课程的实践教学提供了真实的工作环境,能够满足学生了解企业实际、体验企业文化的需要,在实施项目教学、学生岗位实践、毕业实习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鼓励学生成立与专业密切相关的各种兴趣小组,发展学生各方面的兴趣,也培养学生自主和独立的人格。如“影评协会”,以每周组织观摩优秀影视名片为主,对经典影片和流行影片进行观摩讨论,学生自己查找资料,走上讲台,介绍影片相关知识,并组织讨论。摄影小组组织实地拍摄,举办摄影作品展。导演创作兴趣小组自编、自演小品,创办自己的刊物。学生在参与专业相关性的小组活动中活跃了身心,也在小组组织和协调发展中锻炼了能力。
定期组织全员参加专业技能技艺大赛,围绕专业学习,举行多个项目的比赛,如全省影评比赛、影视作品评论比赛、影视片段模仿比赛等,有利于学生在比赛中得到发展。学校是让学生变得聪明的地方,要让每个学生抬起头来走路。自信心、勇气是学生今后发展必备的素质,因此要让学生在自己所擅长的项目上获得成绩,得到锻炼,提高自信心。
经常性地进行学生学习成果的展示、展播,激发学生把知识变成成果。人类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被肯定”,因此,学生在成果的展示中,自信心、荣誉感会得到加强。根据专业特色,定期展示学生的作业,将学生的作品制作成展板、刻录成光盘进行公开展演,实际上促成了学生的成就感,也激发了专业学习的热情,同时也能为找工作时展示自己专业学习成果打下了基础。
编导专业的特点是实践,“工作室制”是以在工作室中进行实践教学的模式。工作室的建设是关键,一年来,新增建了2个工作室,有导演工作室、录音工作室,完善了1个工作室的建设(艺海传媒策划公司)。校内工作室白天全面向学生开放,使学生在编导专业的各个方面都能得到有益的训练。一年来,完成电视新闻节目2期,电视谈话节目5期,电视娱乐节目2期,广播剧作品25部,DV电视短片36部。
三、产学结合
编导专业特聘了一批知名的专家担任外聘教师及客座教授,进行教学讲座和指导学生的日常实践教学。与多个企事业单位达成了人才培养协议,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可在校外企事业单位实训、实习。派遣专任教师每2年中有6个月以上的时间在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进行实践。
与安徽人民广播电台新闻综合台专题文艺部合作开发课程《广播剧创作》。
以《全国“清风和谐”廉政广播剧大赛》为契机,由编导专业教师负责导演与编剧,影视艺术系录音艺术专业负责录音与音乐、音响编辑,播音主持系负责主要演员的配音,实训中心老师也客串演员的配音工作。由于首次参加专业性的全国比赛,特邀了校外专家担任编剧和导演指导、音响指导。选送的教师作品《不许拆包》获优秀奖,学生作品《袖珍村官》获鼓励奖。广播剧作品首次尝试了以项目为任务,多专业联合作业。这是实施产学结合的一个新成果。编导专业学生的电视DV作品《别伤害了金子般的心》在全省大学生艺术展演中荣获二等奖。
在编导的专业建设中,突出的难点是产学结合,怎样形成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长效机制,怎样重视教师科技开发和服务能力的培养,怎样从技术研究、开发、推广及为社会技能培训、服务等方面开展工作还有待加强。在编导专业建设过程中,还会不断地出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只能“与时俱进”,采取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办法来解决。
四川电影电视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继北京电影学院之后国内第二所以“电影”命名的全日制本科艺术院校。学院前身为1992年始建的四川师范大学电影电视学院。具有举办本科16届、专科17届培养应用型影视人才的成熟完善的教学体系,22年来为全国影视行业输送了万余名专业人才,被誉为“中国影视人才四大培养基地之一”。
学院位于“天府之国”的成都市,现有金牛和安仁两个校区,占地1100亩,建筑面积30余万平方米。拥有影视制作中心、播音主持实训中心、影视表演实训中心、戏剧影视美术实验中心等9个实训中心,拥有省级影视行业专业级别的综艺演出大剧院、影视摄影棚、主持人演播厅等共计249个各类专业教学实训场地,完全保障每个学生享有不低于1000课时的影视模拟实训操作训练。
高质量的人才培养为毕业生就业奠定了坚实基础,多年来为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和全国34个省级电视台、400余个市级电视台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近六年,我院学生作品在北京大学生电影节、全球华语大学生影视大赛、上海大学生电影节等各级比赛中斩获各类奖项共413项。根据2013年新浪、百度等网站的全国专业艺术院校排名,学院播音主持专业列全国第四、导演专业列全国第三、表演专业列全国第九,形成了学院品牌的影响力,受到了社会、行业的好评。良好的教学水平和不断提升的学生素质保证了历年毕业生就业率均达96%以上的较高水平。
学生们将在这里度过快乐学习和生活的时光,校园被四川省和成都市两级政府授予“园林单位”称号,环境优美,艺术氛围浓郁;学生住宿条件优越,均为4人/室的标准配置,同时配备电话、网络和电视等;学院每周举行精彩的专业艺术活动更是学生向往的心动时刻。
我们欢迎你的到来,我们会以专业的精神传授你行业知识,以敬业的态度照亮你青春的轨迹!
二、专业介绍
【本科】
(一) 播音与主持艺术(含出镜记者、双语主持方向)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学生掌握语言学、新闻学、播音学、主持人学、传播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具有熟练掌握语言表达技能、广播电视播音与节目主持的基本技能;掌握广播电视节目策划、编辑、后期制作等技能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级专业影视人才。
开设课程
语言学概论、普通话语音、语言基础辅导、广播电视概论、主持人语言艺术、形体、表演、礼仪、主持人思维训练、新闻学概论、文艺作品演播、播音发声学、播音创作基础、主持人学、影视艺术、摄像基础、主持人采编播训练、出镜记者现场报道、编导基础、公共关系学、市场营销、电视栏目策划、播音与主持实践、电视节目播音主持、广播节目播音主持、播音学概论、语言传播艺术、非线性编辑、非节目主持艺术、实用口才艺术、播音主持心理学、语言传播艺术英语视听说、英语语音与发音理论、英美文学、旅游英语、中外新闻理论与业务、英文报刊阅读、西方文化等。
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可到广播电视媒体、平面媒体、教育行业、广告行业、婚庆行业、企事业宣传部门等从事播音、主持、出镜记者、编辑、专业教师、婚庆主持、会议主持、商务主持、婚礼督导师、宣传、公关、文秘、培训师等工作。
(二)戏剧影视导演
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掌握导演艺术规律和理论,能够从事导演、电视栏目策划编导、电视制作、摄影摄像等工作的高级专业人才。
开设课程
影视导演基础、影视剧创作、电视摄像、电视摄影基础、电视录音基础、电影音乐基础、电影造型、试听语言、美学原理、艺术概论、影视大师作品解读、纪录片、科教片创作基础、表演、电视节目制作、中外电影史、影视剪辑学、纪录片创作、影视动画、电视摄影造型、电视新闻采访、电视编辑、非线性编辑、电视节目导播、电脑三维动画等。
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可到电影制片厂、电视台、影视公司、广告公司等影视传媒单位从事电影导演、电视编导、策划、摄影摄像、制片人、灯光设计、录音等工作。
(三)广播电视编导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广播电视节目编导、策划、创作、制作等方面的专业理论知识与技能,有较高的政治与职业操守,能够在广播电视机构及其他传媒、企事业单位从事广播电视节目策划、创作、编辑、制作、撰稿等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专门人才。
开设课程
广播电视概论、中外广播电视史、电视编导基础、广播电视编导基础、广播电视栏目与频道策划、纪录片创作、电视节目导播、电视综艺晚会节目编导、电视娱乐节目编导、电视购物节目编导、电视栏目剧编导、广告创作于策划、电视制片管理等。
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可到各级电视台、各类传媒机构、影视制作公司等从事电视节目编导、纪录片导演、频道与栏目策划以及新闻节目的出镜采访与主持等工作。
(四)表演
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培养歌舞演艺全面发展,具有较高的艺术与文化修养,具备从事话剧演员、电影电视演员、音乐歌舞剧演员、广告演员等职业的专业人才。
开设课程
话剧表演、影视表演、语言基础、台词、形体、舞蹈、戏剧名著赏析、名片分析、导演基础、化妆、中国电影史、剧作理论、现代舞、名族舞蹈、声乐基础、音乐、中国电影史、试唱、和声、中外音乐史等。
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可到电影公司、电视传媒行业、戏剧、高等艺术院校、艺术设计、文化传播公司从事影视演员、戏剧演员、导演、影视制作人、节目策划、企业形象宣传、会展策划、形象包装顾问、艺术教师、培训师、节目主持人、出镜记者、文艺编辑、戏剧文学创作等工作。
(五)舞蹈表演(含舞蹈编导方向)
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我国社会发展需要,具备现代审美意识,有高度职业道德,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本专业培养的人才,应具有较高的政治水平和艺术修养,掌握舞蹈专业所需要的技术、技能、技巧,具备专业舞蹈表演、编导和舞蹈教育的能力。
开设课程
舞蹈基本功、艺术概论、音乐美学、音乐基础理论、舞蹈教学法、舞蹈作品赏析、中外舞蹈史、中国民族民间舞、中国舞身韵训练、舞蹈作品排练、舞蹈编导、舞蹈技术技巧、西方现代舞、拉丁舞、现代流行舞、化妆基础、文艺作品演播、摄影摄像、文艺晚会策划、非节目主持艺术、舞蹈设备监控、灯光舞美设计等。
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可就职于广告传媒公司、大型演出单位、对外公共宣传、对外公共联络、广告公司、传媒公司,专业文艺团舞蹈表演、编导,企事业单位宣传干部,中小学及幼儿舞蹈教师、歌舞组合表演等。
(六)戏剧影视美术设计
(含服装与化妆、影视动画、设计艺术方向)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人物形象设计理论基础和过硬的实践能力,具备创造性思维和丰富的想象力、能够熟练运用各种表现技巧,具备在文工团体、电视台、影视剧组、科研单位及企事业单位能够从事具备化妆造型设计与创作、服装设计与制作、影视化装设计与制作的专业人才;能够从事电影制片厂、电视台、电视剧制作中心、影视制作公司、电视广告制作公司等单位动画电影和动画电视导演、高级动画创作及动画制作,从事纪录片摄影、影视剧摄影及其他各类电视文艺节目摄影、图片摄影的高级专业人才。
开设课程
素描、水粉、平面设计构成、立体构成设计、CAÐ、PHOTOSHOP、3ÐS MAX等软件操作、 化妆基础、人物化妆造型、舞台化妆设计技巧与实现、发型设计与制作、年龄化妆技巧、塑型气氛化妆技巧、毛发制作、服装款式设计、服装工艺 学、服饰图案;动画基础理论、场景设定、动画大师作品分析、三维短片创作、影视广告制作、卡通插画创作、摄影基础、数字摄影与数字图片处理、黑白摄影、人像摄影、大画幅摄影、新闻摄影、商业摄影的高品质控制、电视摄像、电视节目制作、文艺节目策划、电视纪录片创作、电影大师解析等。
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可到电影制片厂、各级电视台、动漫公司、影视公司、广告公司、婚纱影楼等从事美术设计、动画制作、服装化妆造型灯光工作。
(七)数字媒体艺术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数字媒体基本知识,有较强的美术基础和设计能力,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的高级应用性专门人才。学生毕业生后可到工商企事业单位和各级政府部门,从事视频制作、动画制作、影视包装设计、平面设计、网页设计、多媒体制作等与电脑多媒体有关的各类策划设计工作。
开设课程
数字电影特技原理、数字合成技术、动态图形设计、数字影视剪辑艺术与实践、CG 艺术创作、电影特技概论、数字影视包装、数字影像创作、交互设计、交互程序、新媒体编辑、新媒体产业四大模块,网络多媒体技术基础、网页设计与网页脚本程序、移动互联网应用、多媒体交互技术、互动艺术创新思维、设计基础、用户体验分析及互动设计、新媒体产品设计与项目管理等。
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可在国内外电视台、数字影视制作公司、广告公司、动画公司、网络新媒体、电视频道及栏目包装部门、电视剧制作部门、高校等企事业单位从事数字影视节目策划与创作、数字影视特效制作与合成、影视广告、片头设计与制作及电视频道整体包装等工作。
(八) 影视摄影与制作
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影视制作能力的导演、较强的摄影及影像后期制作实践创作能力的专业化、高素养应用性人才。
开设课程
现代摄影技术与艺术、影视造型手段、影视灯光、苹果机的原理与使用、影视剪辑学、影视导演基础、影视声音、影视特效、影视导演创作、影视摄影创作、电视节目制作、影视录音创作、绿屏合成技术、微电影创作等。
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可到电影厂、电视台、影视制作公司、广告公司和文教事业单位从事影视摄影摄像、图片摄影的艺术创作与电视台节目编导创作等工作。
(九) 文化产业管理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扎实的传统文化功底、系统的文化市场经营与管理基本理论与基础知识,能够熟练运用现代管理手段从事文化产业研究、保护、策划经营,同时具备现代管理、现代经济和法律知识,能够在文化产业、媒体、政府管理部门、企事业单位从事文化艺术管理、文化经营、文化市场运作、文化项目策划、文化经纪、贸易、咨询和国际文化交流与传播工作的复合型应用人才。
开设课程
管理学基础、文化经营管理概论、文化活动创意、广告创意与策划、文化市场营销、中外文化思潮、文化产业概论、公共关系学、文化艺术服务、文化市场调查、演出经营与管理、传媒业经营与管理、会展策划、创造学、消费心理学以及文化经纪人等。
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可在文化产业、媒体、政府管理部门、企事业单位从事文化艺术管理、文化经营、文化市场运作、文化项目策划、文化经纪、贸易、咨询和国际文化交流与传播工作。
(十) 戏剧影视文学
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培养学生掌握文学与影视和戏剧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编剧的基本应用能力,具有话剧剧本、戏曲剧本或电影、电视剧剧本的写作能力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开设课程
中国戏剧史、外国戏剧史、电影发展史、戏剧学概论、戏曲概论、中国文学、外国文学、中国古代汉语、基础写作、编剧概论、中外经典剧作导读、话剧影视剧本写作、戏曲文学剧本写作、视听语言、音乐欣赏、美术欣赏、戏剧影视美学、文艺心理学等。
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可在影视专门机构、中央、省市县级电视台、行政机关、大型企业公司、高等院校从事编剧、策划、文秘、教师等工作。
【专科】
(一)主持与播音
(含综艺主持、出镜记者、电台播音、婚庆主持方向)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学生掌握语言学、新闻学、播音学、主持人学等学科的基本知识,熟练掌握过硬的语言基本功和语言表达技能;广播电视节目主持、策划、宣传、组织、管理工作技能高素质的应用人才。
开设课程
普通话语音、形体、表演基础、播音创作基础、广播电视播音与主持、非节目主持艺术、出镜记者现场报道、摄像基础、广播电视概论、礼仪、非线性编辑、主持人思维训练等。
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可在广播电视播音与主持、平面媒体、婚庆行业、广告行业、艺术培训机构教师、企事业礼仪文化机构公共关系人员、婚庆主持、专业教师、配音员、文秘、公关、导游、解说员、影视广告演播、企业形象代表等工作。
(二)编导(含电影导演、电视编导、后期制作方向)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掌握广播影视节目编导、策划、制作、摄像等方面的专业理论、知识与技能,具备一定的文化与科学知识,具有较高的政治水平、理论修养与影视创作实践能力,熟悉党和国家广播影视政策法规,能在广播电影电视系统或其它部门从事广播电视节目编导、制作、摄像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专业人才。
开设课程
影视艺术概论、视听语言、编剧的理论与技巧、导演基础、摄影基础、图片数字处理、电视摄像、非线性编辑、苹果机的原理与使用、灯光设计、影视录音基础、影视剪辑艺术、影视分析、影视短片策划与制作、纪录片创作、广告策划与制作、影视制片管理等。
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可到电影制片厂、电视台、影视公司、广告公司等影视传媒单位从事电影导演、电视编导、策划、摄影摄像、后期制作、制片人、灯光设计、录音等工作。
(三)电视节目制作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电视节目策划、创作、制作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从事电视节目编导、艺术摄影、音响设计、撰稿、制作等方面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
开设课程
传播学、艺术概论、影视广告、摄影基础、摄录设备、电视摄像、电视新闻、电视专题、电视文艺、电视节目策划、录音技巧、三维制作、电视编辑、非线性编辑、网络编辑、情景剧创作、广告文案写作、视听语言、广告创意策划、纪录片创作、导演基础、苹果机原理与运用、编剧基础、图片摄影、影视制片管理、文学经典导读、影视作品分析、市场营销等。
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可在电视台、影视媒体制作公司、广告公司及文化教育系统(电教中心、多媒体技术中心、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学校校园网站、媒体制作工作室等)从事新闻采编、电视节目制作、动画制作、广告制作、栏目包装及电视片制作、教学片制作、课件制作及网页设计制作等工作,或在自筹媒体工作室从事MTV制作、网页制作、影视制作等工作。
(四)表演艺术
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能适应我国文艺市场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掌握具有一定戏剧艺术基本技能、影视表演技能、演艺学基础理论和艺术修养的影视表演应用型人才。毕业生能够到电影制片厂、电视剧制作中心、文化部门从事影视表演、戏剧舞台、配音、影视表演等工作。
开设课程
表演、台词、声乐基础、节目主持、艺术概论、作品分析、作品欣赏、影视配音、化妆、表演基础训练与习作、形体训练、影视表演基础训练。
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可从事戏剧影视演员、演艺培训教学教师、影视演艺策划宣传人员、文化产业及公共关系一线从业人员,可从事记者、编导、对外公共关系等专职人员。
(五)舞蹈表演
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我国社会发展需要,具备现代审美意识,有高度职业道德,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本专业培养的人才,应具有较高的政治水平和艺术修养,掌握舞蹈专业所需要的技术、技能、技巧,具备专业舞蹈表演、编导和舞蹈教育的能力。
开设课程
舞蹈基本功、艺术概论、音乐美学、音乐基础理论、舞蹈教学法、舞蹈作品赏析、中外舞蹈史、中国民族民间舞、中国舞身韵训练、舞蹈作品排练、舞蹈编导、舞蹈技术技巧、西方现代舞、拉丁舞、现代流行舞、化妆基础、文艺作品演播、摄影摄像、文艺晚会策划、非节目主持艺术、舞蹈设备监控、灯光舞美设计等。
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可就职于广告传媒公司、大型演出单位、对外公共宣传、对外公共联络、广告公司、传媒公司,专业文艺团舞蹈表演、编导,企事业单位宣传干部,中小学及幼儿舞蹈教师、歌舞组合表演等。
(六)人物形象设计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基本理论素养,具有良好的人物形象设计理论基础和过硬的实践能力,具备创造性思维和丰富的想象力,能够熟练运用各种表现技巧,从事影视传媒文艺事业的各类化妆造型与服装造型的专业人才,同时也具备文工团体、电视台、影视剧组、艺术院校教学、科研单位及企事业单位从事化妆造型设计与创作、服装设计与制作、影视化装设计与制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开设课程
素描、水粉、化妆基础、人物化妆造型、舞台化妆设计技巧与实现、发型设计与制作、中国历代化妆史、年龄化妆技巧、塑型气氛化妆技巧、毛发制作、服装款式设计、服装结构设计、服装工艺学、服装学概论、服装立体构成设计、平面设计构成、中国与世界服装史、服饰图案、服装CAÐ制版。
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可在各类企事业单位的宣传部门、各大媒体、电视台、文化艺术单位、广告公司等从事广告、公关策划等工作,也可担任模特公司各方面的人物形象培训工作,以及在专业形象设计机构从事色彩诊断师、形象指导工作,在化妆品、美容公司从事技术总监、顾问工作,担任美容导师等。此外,毕业生可根据本人的业务能力、经营管理能力和财力,自主创业,如开设属于自己品牌的公司、工作室以及私人形象顾问工作。
(七)艺术设计
培养目标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设计由过去偏重于硬件设施环境的设计转变为今天重视人的生理、行为、心理环境创造等更广泛和更深意义的理解,除了美观外还要有艺术性、欣赏性、创造联想性等。该专业就业市场一直很广阔,只要涉及到环境艺术类都可胜任,如建筑装饰设计、室内外效果图设计、园林景观设计、环境工程改造等等。而我国的环境艺术,尤其是我国城市公共环境艺术目前处于“正在上路”的阶段,对于环境艺术设计师的需求日益加剧,每年人才缺口呈百万上升的趋势,环境艺术设计师成为社会上炙手可热的职业之一。
开设课程
Illustrator软件、字体设计、版式设计、广告设计、界面设计、影视美术设计、制景工艺与制图、影视光线设计、影视合成案例、3dmax、CAÐ软件、室内设计原理、建筑设计、室内模型制作、装饰材料与构造、工程案例、家具陈设设计。
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可在建筑设计研究院、室内装饰设计或工程公司、景观设计工程公司等各类相关行业企业从事环境艺术设计和建筑设计工作,可在大专院校等教育单位从事该专业的教学工作,也可在房地产开发公司或政府部门从事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管理以及相关领域的研发应用工作岗位。
(八)视觉传达艺术设计
培养目标
本专业要求学生了解所学知识与装饰艺术业发展趋势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具备一定的平面设计、装饰图案设计、设计与制作技能等综合能力。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主要是培养平面广告设计人才。本专业主要采用“设计项目教学法”进行教学,通过贴近于实际应用的教学案例,让学生了解平面广告设计流程及内容,掌握平面设计领域中各种设计项目的设计规律与表现技法,让学生熟练使用多种平面设计软件(Photoshop、Illustrator、Coreldarw、Indesign等),使学生具备可以完成平面广告设计任务的能力。
开设课程
素描、色彩、构成、图案设计、表现图技法、摄影基础、艺术概论、现代广告设计概论、POP广告手绘技法、广告图形创意、平面广告形象设计、插画设计、世界优秀平面广告设计作品赏析、平面广告设计原理、广告设计艺术表现技法、世界包装设计赏析、港台日视觉艺术赏析、海报招贴设计、机构形象(VI)设计、书籍装帧设计、包装结构与装潢设计、平面设计软件应用(Photoshop、Illustrator)、Indesign排版应用、3ÐS MAX三维效果表现、印刷工艺。
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可在企事业单位、专业设计部门、学校、科研单位从事广告设计、包装设计、企业形象设计、会展设计、书籍装帧设计、影视动画、栏目包装等工作。
(九)装潢艺术设计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装潢艺术设计的基础理论和知识,掌握平面广告设计和装潢艺术设计流程及内容,掌握平面设计和装潢艺术设计领域中各种设计项目的设计规律与表现手法,熟练掌握至少一种平面和三维设计软件等技能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开设课程
设计素描、设计色彩、中国画技法、书法、中外美术史、构成基础、图案与装饰基础、摄影、平面软件基础、图形创意、字体与版式设计、画册设计、标志设计、广告海报设计、包装设计、室内设计、VI设计等。
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可在商业、外贸、印刷出版、专业设计部门、从事包装装潢设计、橱窗设计、展览陈列设计、书籍装帧设计等工作。
(十)装饰艺术设计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装饰艺术设计的基本知识与理论,具备较强的平面设计、装饰图案设计、制作技能等综合能力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开设课程
本专业的主干课程有素描、色彩、版面设计基础、图案、图形设计、计算机平面设计、色彩设计、中外装饰艺术风格史、民间装饰艺术、环境艺术概论、工艺雕刻、雕塑设计、装饰绘画设计、金属工艺品设计、传统工艺品(木雕、玉雕、牙雕和泥雕等)设计、室内设计、网页设计、3ÐMAX与效果图设计、艺术概论、设计史、摄影等。
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可到装饰艺术设计、研发、生产和管理单位从事艺术设计、制作和管理等方面工作。
(十一)多媒体设计与制作
培养目标
本专业注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使学生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具有健康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并通过美术专业教育、提高审美水平和艺术修养,并系统掌握电影、电视动画语言及动画创作基础知识和理论,对学生进行动画编剧、设计,三维动画的制作、影视特效及后期合成等专业知识的教育,使学生初步具备影视动画编导能力和较高的艺术修养,具备专业的影视动画创意和制作的能力,并能基于数字图像技术为电影、电视、广告业提供完善的解决方案。
开设课程
本专业的主干课程有素描、色彩、解剖、雕塑、三维动画、摄影常识、视听语言、动画基础、游戏概论、故事板、平面设计、平面软件、角色场景设计、脚本设计、三维软件应用、三维角色动画、后期合成等课程。
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可到专业设计部门、学校、科研单位从事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电脑美术、网站管理、网页设计制作、平面设计、广告设计、企业形象设计、广告摄影等工作。
(十二)摄影摄像技术(含摄影摄像方向、图片摄影方向)
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培养掌握摄影摄像技术相关艺术规律及基本理论,具备电影摄影、电视摄像、图片摄影、广告摄影、婚纱摄影等技术能力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开设课程
影视艺术概论、摄影基础、摄影用光、黑白暗房处理、摄影构图、摄影光学与镜头、数字摄影与数字图片处理、摄影滤镜、新闻摄影、大画幅摄影、影视导演基础、电视摄像、非线性编辑、照明技术与艺术、影视摄影分析、编剧基础、影视摄影创作、影视剪辑艺术、苹果机的原理和使用、电视摄像、影视剪辑技术、现代影像光做、电视节目制作、影视短剧创作、数码特效合成等。
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可到电影制片厂、电视台、影视公司、广告公司、婚纱影楼等单位从事电影摄影、电视节目摄像、广告片摄影、婚纱摄影、图片处理、灯光设计等工作。
(十三)空中乘务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航空服务需要的基本理论,掌握客舱服务操作与安全管理的专业技术,具备较高英语水平和沟通交流能力、形体美、才艺精、纪律严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开设课程
普通话语音基础、语言表达、航空服务语言艺术、空乘英语、航空服务礼仪、形体、演讲与口才、空乘服务概论、空乘服务实操、个人形象设计、公共关系、酒店管理、传播心理学、音乐欣赏、管理学基础、导游实务基础、客舱服务实训、民航客运实训等。
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民航空中乘务工作,也可从事机场地面辅助服务、酒店管理、游轮高铁服务、导游、文秘等工作。
(十四)公共事务管理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一定艺术修养,熟练掌握影视制作技术、艺术市场运作、经营管理等技能和方法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影视传媒人才。
开设课程
公共关系、影视制作基础、影片欣赏、电影摄影、影视导演、电影编剧学、影视剪辑思维与技巧、演讲与口才、影视消费心理学、影视营销策划、商务谈判技巧、电影市场营销学、客户关系管理、影视广告策划、项目营销方案写作、影视制片管理、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商务礼仪、文化项目运作策划。
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可到各大电影院线、影视城、文化娱乐公司、电视台、电影制片厂、电视剧制作中心、影视制作公司、电视广告制作公司、电视音像出版部门,也能在各级政府机关、文教、体育、卫生、环保、社会保险等公共事业部门从事宣传工作、对外公共关系、对外营销及相关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十五)文化市场经营与管理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扎实的传统文化功底、系统的文化市场经营与管理基本理论与基础知识,能够熟练运用现代管理手段从事文化产业研究、保护、策划经营,同时具备现代管理、现代经济和法律知识,能够在文化产业、媒体、政府管理部门、企事业单位从事文化艺术管理、文化经营、文化市场运作、文化项目策划、文化经济、贸易、咨询和国际文化交流与传播工作的复合型应用人才。
开设课程
管理学基础、文化经营管理概论、文化活动创意、艺术原理、广告学概论、社会学概论、文化市场营销、中外文化思潮、美学与艺术修养、文化经纪人、文化艺术服务、演出经营与管理、传媒业经营与管理、文化政策与法规、消费心理等。
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可在政府文化管理部门、文化企事业单位(如: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等)、广告公司、出版社从事基础管理、图书发行、对外传播、会展、艺术品投资、拍卖、文化经纪人、个性化导游等相关工作。
(十六)市场开发与营销
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系统掌握管理学、经济学基本原理以及市场营销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专业素养、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能够胜任市场调研与分析、广告策划、商务谈判、营销策划与销售管理等综合营销工作,尤其在连锁经营与管理、电子商务与网络营销领域具备突出专长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开设课程
管理学基础、市场营销理论与实务、市场调查与预测、市场营销策划与写作、商务沟通、电子商务与网络营销、客户关系管理及数据分析、营销财务分析与管理、品牌管理、销售管理。
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可到大型连锁机构、网络营销、艺术品拍卖会公司从事市场开发与营销、电子商务及销售管理、商务谈判、商务合同设计、广告策划与营销等工作。
(十七)音像技术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掌握音像信息和视听文化的基本理论知识,熟练掌握现代音像视听数字化器材设备使用,掌握音像制品和视听节目的策划制作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开设课程
优秀音像作品赏析、音像节目制作、数据库技术与应用、音像制品策划、广播电视概论、电工基础、电子技术基础、录音技术、摄像技术、影视布光、音乐与音响、视听语言、网络应用技术、数字视音频技术、电声技术、建筑声学、市场营销学、经济学原理、商业合同、多媒体技术、音像市场营销操作、文化市场调查与预测、商业谈判与合同履行等。
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可在各级广播事业单位,专业音像节目制作公司,场馆剧院,影视后期制作单位,大型企事业单位视听工作部门,视听器材商贸公司等从事音频视频工程技术,音像节目拍摄制作,影视后期制作技术,影视录音师,影视剪辑师,音像制品市场营销等工作。
三、四川电影电视学院2015年招生省份专业一览表
四川电影电视学院2015年招生省份专业一览表
注:各省招收专业和计划以各省考试院公布信息为准。
专业成绩按我院校考成绩认定;专业成绩按该省统考成绩认定;
普通类专业按文化成绩由高到低录取;
空中乘务专业:取得校考或该省统考合格证以后,按文化成绩由高到低录取。
四、报考要求及考试须知
1、符合普通高等学校年度招生工作规定中报名条件者均可报考。
2、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表演专业:发音器官无疾病,无色盲、无夜盲,五官端正;男生身高170cm以上,女生身高160cm以上。
3、空中乘务专业:
① 热爱祖国,遵纪守法,举止端庄,兴趣高雅,有志于从事空中乘务事业,具有较强的服务意识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② 男生身高172cm以上,女生身高162cm以上;
③ 男生单眼矫正视力C型表0.7以上,女生单眼矫正视力C型表0.5以上,眼球大小适中,对称,目光有神,无色盲、色弱;
④ 五官端正,肤色好,着夏装时身体裸露部分无明显疤痕、无纹身;牙齿排列整齐,无明显异色;无狐臭,无久治不愈的皮肤病;面部表情自然,微笑甜美;善于表达,富有朝气;口齿清楚,中英文发音基本准确,无口吃、舌短现象;听力正常;
⑤ 性格开朗、大方、心理素质好;富有合作精神。形体匀称,步态自如,动作协调,无“X”形腿、“O”形腿;
⑥ 无精神病史,肝功能正常,无各类慢性疾病。
4、考生需携带本人二代身份证。
5、现场报名的报名表、准考证或网上报名打印的准考证、报名表;
6、考生所在省(市、区) 发的艺术类专业报考证原件。
7、2 寸正面免冠证件照( 背面标注上姓名及报考专业以作备用)。
8、考生所交材料及报考费,无论录取与否,概不退还。考生凭专业准考证、身份证件原件参加考试,具体考试日程安排详见报名信息确认现场或学院网站的《四川电影电视学院2015 年招生考试日程安排表》。
9、考生赴考的往返路费、食宿费均由本人自理。
10、下列人员不能报考:
(1)国家承认学历的高等学校在校生;
(2)高中、中专(职校)在校生(应届毕业生除外);
(3)被开除学籍、勒令退学和自行退学不满一年的学生;
(4)因触犯刑律而被追诉或正在服刑者。
11、根据教育部文件精神,对在我校艺术类专业考试中被认定为违规的考生,我校将其违规情况书面报生源所在省级招办,由省级招办取消其当年艺术类专业报考资格,并将违规事实记入其高考诚信电子档案。被录取的考生一经查出有替考等考试舞弊行为,或在报名、考试过程中提供虚假材料,取消其录取资格。
五、四川电影电视学院2015年艺术专业校考报名考试时间及地点
凡参加我院设立校考的考生即日起可登陆四川电影电视学官方网站查询各省考试时间、地点或见附件。如需现场或网上确认信息,请务必按时进行信息确认。
六、艺术专业考试科目及计分标准
1、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
初试科目:自备稿件、形体展示(自备)、特长展示(自备),共3门。
成绩分为合格与不合格。
复试科目:上镜、播音测试、即兴主持,共3门。
各科成绩满分为100分,专业成绩总和满分为300分。
2、表演专业
初试科目:朗诵(自备)、形体展示(自备)、声乐(自备),共3门。
成绩分为合格与不合格。
复试科目:上镜、朗诵、命题表演,共3门。
各科成绩满分为100分,专业成绩总和满分为300分。
3、戏剧影视导演、广播电视编导专业
面试科目:综合素质表达、回答考官提问、影视基础知识选答(抽题),共3门。
笔试科目:命题作文(时间为120分钟),共1门。
各科成绩满分为100分,专业成绩总和满分为400分。
4、舞蹈表演专业
考试科目:面试(目测外形、语言表达)、基本功测试(柔韧、旋转、弹跳、技巧展示)、艺术素质(即兴模仿)、艺术表现力(自备舞蹈片段或组合,风格不限,自备CÐ伴奏带),共4门
各科成绩满分为100分,专业成绩总和满分为400分。
5、数字媒体艺术专业
面试科目:综合素质表达、回答考官提问、命题创意,共3门。
笔试科目:综合能力考试(时间为120分钟),共1门。
各科成绩满分为100分,专业成绩总和满分为400分。
6、影视摄影与制作专业
面试科目:综合素质表达、才艺展示(包含美术、摄影作品展示)、基本知识选答(抽题),共3门。
笔试科目:命题作文(有关摄影作品的分析评论),共1门。
各科成绩满分为100分,专业成绩总和满分为400分。
7、空中乘务专业
考试科目:综合素质表达、形体及实力测试、英文测试、考官近距离目测及问答,共4门。
各科成绩满分为100分,专业成绩总和满分为400分。
七、各专业录取原则及综合成绩的计算原则
(一)录取原则
1、艺术类专业
①我院艺术类专业在省外招生的录取工作在生源所属省(市、自治区)招生委员会及其招生主管部门的统一领导下,根据生源地当年艺术类专业的招生录取政策,实行“学校负责、招办监督、遗留问题由招生院校负责处理”的录取体制。
②我院艺术类各招生专业均文理兼收,且招生计划的投放原则上不分文科、理科(具体情况依据各生源地的规定可作适当调整)。
③我院的录取原则是:在德智体全面考核的基础上,严格按照综合成绩择优录取。具体办法是:在政治思想品德考核、身体健康检查合格,文化考试成绩达到生源所在省(市、自治区)本科、专科控制分数线的情况下,按照我院认定的综合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
④对于承认生源所在省(市、自治区)教育考试院或招生主管部门组织的艺术类专业省级联考(统考)成绩的考生,其录取原则按照所在省份的录取原则进行录取。
2、普通类专业
我院的录取原则是:在政治思想品德考核、身体健康检查合格,文化考试成绩达到生源所在省(市、自治区)本科、专科控制分数线的情况下,严格按照文化考试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
(二)各专业综合成绩的计算原则
1、播音与主持专业
综合成绩=专业折算分×80%+文化折算分×20%
2、表演专业、舞蹈表演专业
综合成绩=专业折算分×90%+文化折算分×10%
3、戏剧影视导演专业、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影视摄影与制作专业
综合成绩=考生专业成绩+考生文化成绩
说明:
①专业折算分=考生专业成绩/专业总成绩(满分)×100
②文化折算分=考生文化成绩/文化总成绩(满分)×100
如该专业在所在省份无校考,采用当地统考或联考成绩,则该专业的录取原则遵照该省份该专业的相应录取原则进行。
八、违纪、违规处理
根据教育部文件精神,对在我校艺术类专业考试中被认定为违规的考生,我校将其违规情况书面报生源所在省级招办,由省级招办取消其当年艺术类专业报考资格,并将违规事实记入其高考诚信电子档案。被录取的考生一经查出有替考等考试舞弊行为,或在报名、考试过程中提供虚假材料,取消其录取资格。
九、录取查询及专业合格证打印
考生于2015年4月登陆四川电影电视学院招生网报名系统进行专业录取结果查询(地址:scftvc.com )。
专业考试合格者核对考生信息,填写高考考生号,打印“专业考试合格证”。
十、学费及住宿费
艺术类本科、专科学费:15000元/年;
非艺术类本科、专科学费:12000元/年;
住宿费:1200元/年(学生宿舍均为四人间)。
十一、联系方式
学院官网:
新浪微博: @四川电影电视学院招就处
学院微信:scdydsxyzjc
招生Q Q咨询:2217336274
招生咨询电话:028-87512806 87516537
学院金牛校区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华严路8号 邮编:610036
学院安仁校区地址:四川省成都市安仁镇金山路188号 邮编:611331
点击此处下载附件《四川电影电视学院2015年艺术类专业校考时间及地点》
四川电影电视学院
关键词:媒体类专业人才;创新能力;就业;互动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1)07-100-03
一、媒体类专业及媒体类人才的“新”特征
媒体类专业可分为传统媒体类专业和数字媒体类专业,传统媒体类专业包括新闻与传播学下属的新闻学、传播学、广播电视新闻学、广播电视编导、播音等专业,数字媒体专业是基于数字化网络媒介平台而设立的数字媒体技术、数字媒体艺术等专业。与其他专业教育相比,媒体类专业具有如下三个方面的显著特征:
(一)知识结构的变易性。受媒体技术革命的影响,媒体从以印刷技术为主流的报纸媒体、以电子技术为主流的广播电视媒体、发展为以数字技术为主流的网络媒体,媒体类专业人才培养的格局也呈现为从新闻专业向广播电视专业、数字媒体技术与艺术专业的跃迁,媒体类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也相应地具有与时俱进的变易求“新”的特征。
(二)知识类型的综合性与实践性。正是由于媒体类专业的技术规定性,决定了媒体类专业由文学艺术、传播学理论向兼具技术和艺术,并向整合心理学、哲学、文化人类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知识的综合性知识体系转移。专业人才既需要掌握宽广深厚的理论知识,又需要具有现代高科技的实践创新能力和文化创意能力,因此,媒体类专业人才的知识体系具有综合性、实践性特征。
(三)知识转化的时效性。某种意义上说,媒体类专业永远都是“新”媒体人才的培养基地,它既要求人才具有坚实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更要求人才的知识能力迅速转化为产业创新能力。媒体类专业人才的创新能力是媒体产业的动力源,其所具备的创新能力素质对行业发展有着引领作用。其创新能力体现在与时俱进的“新”技术能力和“新”艺术创意能力上。
可见,“新”是媒体类专业人才的基本特征,“新”媒体技术应用开发与艺术创作能力、“新”媒体理论研究能力、“新”媒体文化创意能力与“新”媒体行业前瞻能力构成的综合性实践创新能力是媒体类专业人才核心素质。
二、国内外基于就业导向的媒体类人才创新能力培养模式分析
(一)国内高校媒体类专业人才创新能力培养与就业关系分析。自1996年清华大学开设了新媒体研究专业和“新媒体研究”课程,特别是2004年,浙江大学在国内最早开设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以来,以清华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和浙江大学等高校为代表形成了相对具有特色的媒体类专业人才创新能力培养模式:
1.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信息艺术设计系:开设信息艺术概论、信息图表设计、动态表达基础、数字动态设计表达、互动媒体设计、脚本语言基础、数字影音设计、信息设计方法、信息结构设计、界面设计、人因工程与可用性评测、新媒体艺术、信息设计、交互技术、设计社会学等课程。人才流向国家重点发展的信息产业、动、漫与游戏产业及其相关领域(影视动画、数字娱乐、网络游戏)、交互界面设计、移动通信应用服务、多媒体应用与内容制作、公共信息设施设计、新闻和娱乐媒体、数字博物馆、数字图书馆、媒体艺术机构等。其人才培养创新性体现在超前的理念和前沿的课程,如人因工程与可用性评测等特色课程。
2.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该校国内首创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填补了中国高等教育相关领域的空白。该专业下设三个方向:数字影视制作方向、网络多媒体方向、游戏设计方向。教育目标是培养出在影视特效艺术以及网络多媒体艺术领域中进行创作实践、科学研究和教学的高级专门人才。偏重艺术实践,就业导向型,注重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
3.浙江大学计算机学院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培养计划是,使学生学习和运用数字媒体技术基本理论及专业知识,接受数字媒体的软件开发与设计制作的基本训练,具有新媒体艺术创作能力以及面向网络的、新型的数字媒体研究与开发的综合知识和技能。就业方向包括影视、动漫制作和电子游戏企业,出版、图书、新闻等文化媒体行业,国家机关、高等学校、电视台以及其他数字媒体软件开发和产品设计制作企业。该专业科研实力雄厚,有一个CAD&CG国家重点实验室,注重IT技术创新能力的培养。
以上三所高校的媒体类专业培养方式各有特色,对于创新能力的理解也各不相同。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重视媒体设计思想及视觉传达的创新,中国传媒大学则偏重实务及从实践中创新,作为科研型的浙江大学则重视技术工具的创新运用能力。三种培养方案对于媒体类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都有重要的启示:一是艺术主导型的院校通过艺术创意培养推动了媒体设计理念及其艺术化表达的创新;二是应用主导型的院校通过实务训练达到熟能生巧后推动了媒体技能创新;三是科研主导型的院校通过基础研究推动了媒体领域的技术革新。
(二)国外高校媒体类专业人才创新能力培养与就业关系分析。比较而言,国外高校“新”媒体类专业人才培养的历史长,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培养体系。我们选取麻省理工学院、普渡大学、包豪斯大学等著名高校相关专业为例:
1.麻省理工学院传媒艺术与科学系:该系属于建筑设计学院的一部分,它分博士、硕士和本科公共课三个层次来进行数字艺术教育,强调科研和实践。所有研究生都参与媒体实验室工作和获得资助。培养高端的媒体人才,为科研院所及尖端领域提供数字艺术人才。以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闻名于世。独特的实验室模式,使科研和实践创新能力并重。
2.普渡大学计算机图形技术系:该系将专业分为四个方向:互动多媒体、动画技术、工业设计和建筑设计,可分别授予理学士和硕士等学位。目标是将学生培养成为全美最好的电脑图形业界的参与者、管理者和领头人。毕业生因过硬的技术本领,深得就业市场的青睐。重视计算机技术在图形图像领域的深度创新运用。
3.包豪斯大学媒体学院:该学院有三个专业,即媒体(经济)文化、媒体(艺术)设计与媒体(技术)系统。媒体文化、设计与技术一体三面,构筑媒体人才全面的知识结构。文化、设计与科学三位一体的媒体学科架构,是媒体学科上的创新之举。设置众多的项目课程。文化素质与科学技能并重,以项目提高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精湛的技术与大师思维。
以上可见,麻省理工学院和普渡大学为理工科院校提供了一个媒体类人才创新能力培养很好的借鉴,前者的实验室模式以及后者在电脑图形领域的特色研究,都为学生的就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包豪斯大学的课程安排注重对学生项目
设计能力的培养,“项目课程”的分量非常重,学分也非常大,是包豪斯大学媒体学院的重要教学计划内容,强调在“做”中学习的“项目课程”对增进就业助益颇大。
三、媒体类人才创新能力培养模式与就业互动机制的个案分析
在国内高校新媒体类专业中,哈尔滨工业大学媒体技术,与艺术系(以下简称“媒体系”)自2000年建系以来,历经十余年的发展,完成了由“传播学”向“媒体技术与艺术”专业的转型,初步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媒体类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增进就业的良性互动机制。这个机制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动态的创新性人才培养计划结构,二是创新型项目带动人才培养机制。
(一)建立面向就业的动态培养计划体系。2004年媒体系对培养计划进行了较大的调整:在2004年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中,影视制作类课程下降了2个百分点,而计算机类课程提高了3个百分点,其他综合类和基础理论课程都有所增加,其中类似《C++与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课程体现了技术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目标。
这一次培养计划的调整,对学生的就业导向和增进就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我们运用统计学的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等方法,对媒体系对毕业生就业情况的统计资料进行了分析,通过对SPSS统计软件频率分析所取得的图形化数据进行研究可以得出如下结论:第一,从培养计划的角度来看,IT业、广播电影电视业、教育机构(考研、在高校任职或任教)这三大类型基本上是培养目标所指向的范围,最近几年七成左右的毕业生流向了这三种类型。第二,从2004年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本科生从事IT业者为零,到所占比重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吻合了媒体系培养目标从传统媒体逐渐向数字媒体转变的思路,也可以看出课程调整提供给学生的知识结构对学生就业有较大的影响。第三,硕士毕业生IT业从业者呈波动上升趋势,2008年(占总毕业生数的1/3)和2009年(占总毕业生数约1/4)明显高于2006年和2007年所占比重。显示了数字媒体行业渐次成为媒体系的主要毕业去向,这与媒体系的培养目标吻合。第四,广播电影电视业就业人数近年基本上呈收缩的态势,而广告业历年所占比重都不大,并非媒体系毕业生的首选行业。一方面,由于偏重技术的数字媒体广告职业被划归到IT业;另一方面,传统广告业所要求的设计和策划技能并非媒体系教学计划所专注的目标。第五,商业、服务业以及其他职业类型所占比重较轻,这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经过本科或研究生阶段的专业培养,学生的就业被纳入到既定轨道,培养计划对初次就业流向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运用回归分析方法,对媒体系广播电视编导专业2004届至2008届从事IT业的本科毕业生的数据资料进行分析,其中x轴为时间轴,y轴为IT业就业者占当年总就业人数的百分比。为了简化回归系数,将年份自变量x转换为1-5的等差数列,最后得到如下回归曲线。可以看出前五年的IT就业基本拟合三次方程模型,在这五年内媒体系的IT业就业学生增速呈先慢后快的增长趋势。
从图1可见,由传统媒体向新媒体人才培养计划的调整与学生的就业之间存在互动关系:一方面,创新的内容对学生就业有导向作用;另一方面,学生就业的流向指导着培养计划的调整。
2010年媒体系针对三网融合的就业市场进行了第二次大的调整,实行以数字媒体技术与数字媒体艺术为主要内容的媒体类人才培养计划:第一,在2010年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中,其中计算机类占比29%,比重明显加大(增加10个百分点),而影视制作类占18%,压缩了9个百分点。这些变化是系教学委员会根据数字媒体技术就业市场反馈调整的结果。第二,除了计算机类和影视制作类的变化较大,其他四种类型保持相对稳定,增减在5个百分点以内,但是课程安排有了一定的变动。为了适应数字艺术发展的需要,美术类课程在2010年的培养方案中增添了“数字表现技法”课程,艺术理论类课程新增“心理学与接受美学”、“网络虚拟艺术”课程,补充了从传统艺术向数字媒体艺术转变过程中需要掌握的基本理论。第三,为了区别于计算机系、艺术系的培养方向,媒体系在加大计算机类课程比重的同时,却没有削减艺术方面的课程比重,这是保持媒体类专业艺术特色的举措。2004年艺术理论类与美术类课程的总占比为20%,2010年这两门课程的总占比为21%,艺术理论类10%,美术类11%,增加了一个百分点,说明重视计算机技术的同时也重视学生艺术素质的养成。
(二)建立以项目带动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增进就业机制。技术开发能力和艺术创意能力的培养,还需要一种前沿的视野,以项目带动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是增进就业的途径之一。媒体系以国家级、国家部委及省各级科研项目、校企合作项目带动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在校期间参与2010上海世博会黑龙江省网上虚拟体验馆、非接触式人机交互界面设计、基于数字仿真模型的网络舆论引导规律研究、古代孔庙祭祀的数字化复原研究、虚拟博物馆藏品数字化三维展示系统、基于动作感应技术的虚拟现实空间交互研究、与黑龙江晨报合作成立新媒体形态设计联合实验室等项目,为学生技术创新与创意设计能力的培养提供了高平台,可以使学生的创新研究站在研究的前沿,这些项目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具有战略意义。具有良好创新素质的优秀毕业生先后进入到百度、华为、中兴、腾讯、奇虎、新浪、盛大、水晶石等新媒体领域,在手机、数字电视、网络媒体三网合一的时代,站在了行业最前沿。
四、结论
媒体类专业人才创新能力培养与就业之间是一个互动的机制,这主要体现在如下四个方面:其一,由于媒体专业的特殊性,面向就业的媒体类创新人才培养计划应该是一个动态的结构,随着就业市场的需求即时调整创新课程的教学内容。其二,面向就业市场的创新性教学内容设计,不仅增进就业率,还能提高学生就业的平台。高平台的就业去向又增强了在校学生实践创新学习的热情。其三,正确预见就业市场的动向,是制订科学合理的培养计划的关键。其四,以前沿性实践创新项目、校企合作项目带动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既增强了学生就业竞争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先进理念和创意能力,使之不仅具备专业技能,还可以成为行业先锋。诚然,在探讨媒体类人才创新能力培养和促进就业问题中,还有许多更复杂的因素需要考虑,但营构动态的创新型人才培养计划与就业之间的良性互动机制,是媒体类专业人才创新能力培养最重要的一环。
参考文献:
[1]彭兰.中国网络媒体的第一个十年[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333.
[2]叶福军,潘瑞芳.浅谈我国高校数字媒体专业的建设状况[J].新闻界,2010,(5).
[3]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官方网站[EB/OL].http://tsinghua.省略/pubHsh/.
[4]中国传媒大学动画学院官方网站[EB/OL].http://animation.EUC.省略.
[5]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EB/OL].http://cs.zju.省略.
关键词:高校转型;合作办学;应用技术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C-(2015)01-0013-04
一、地方高校转型面临的问题
长期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存在重科研、轻教学的弊病;在人才培养方面,无视市场的需求,关门搞教学;在学校整体建设上,盲目追求“高大上”。由此导致高校办学规模越来越大,高校毕业生年年攀升,而就业难问题也一年比一年严重。与此同时,行业、企业等用人单位却陷入了“人才荒”的尴尬境地。造成这一矛盾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1]
(一)传统观念根深蒂固
学生、家长普遍认为职业技术类高校非正统大学,学技术当技术工人低人一等,因此即便应用技术型高校在现实中的就业率更高,他们也不愿选择这类高校就读。用人单位在选聘大学毕业生时,也存在迷信名牌、盲目追求高学历、高职称现象,而忽视对其岗位的适应性与实际操作技能的考核。高校本身对转型也未有充分的准备,不少地方高校在研究型综合性大学与高职院校的夹缝中,依然在做着“升格”的美梦,对于转型持犹豫、观望态度。
(二)现行的高校管理体制机制不适应新一轮变革要求
长期以来,我国的新升本高校与老牌本科院校都自我定位为“研究型大学”,应用技术类院校在本科院校中是不入流的角色,这种缺乏分类分层的管理造成高校办学严重的同质化现象。某些具有前瞻性战略眼光的地方本科院校率先试点,但因为高校评估体系未能跟上,相关举措的推进也是举步维艰,教师犹豫彷徨,学校进退两难。
(三)适应市场需求的技术型师资队伍严重短缺
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师资队伍是关键。面临转型的地方本科院校的教师,绝大多数缺乏实战经验。自己本身没有基本的技术技能,怎样引导学生学习与实训,这样的师资状况如何能适应地方高校的转型?提高教师队伍质量、推进教学改革成为当前高校转型的重中之重。
(四)学生的实验、实训、实习基础设施与基地难以落实
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培养不能光说不练,事实上,练习与实际操作是教学中的重头戏。而目前面临转型的高校大多存在实验室配置、实训实习基地无着落的困境。
二、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新模式的操作程序
(一)市场调查
地方高校转型除了观念上的扭转之外,对市场实际需求的了解是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市场的需求日新月异,地方高校也必须做相应的调整,以形成高校与市场的良性互动局面。转型高校的市场摸底调查至少可以通过三种方式推进:一是实地考察,深入高校周边地区行业、企事业单位,挖掘其人才需求的类型与层次数据;二是对于校企、校地合作对象,可以直接联系或通过实习生的反馈获取数据;三是对招聘网站用人单位释放的用人信息进行搜集,分析市场总体人才、各类人才、各层次人才的需求量。
贺州学院前身是梧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6年升格为本科院校。此后几年依然延续师专教育的老路子,以学科为单位进行课程设置与教学管理,学生的培养与市场的需求错位,尽管各个二级学院费尽心机,学生就业仍然不如人意。学校为尽快扭转这种局面,适应教育部关于地方新升本科院校转型的发展趋势,2014年暑期各学科派出考察人员奔赴广州、深圳、清远、南宁、北海、柳州等地的用人单位调查,获得了不少真实的市场资料与人才需求数据。以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为例,原来定位这一专业是为各级电视台、广播电台等文化部门培养人才,而事实不尽如此。电台是事业单位,必须通过统一的招考程序才可能进入,而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毕业生在考试中未必能胜出。同时这些事业单位在选聘时往往首先选择传媒类专业高校,或者985、211等重点高校的毕业生,作为地方高校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毕业生是很难进入这些事业单位的。而调查的结果显示,在大量的中小企业,如文化传播公司、婚庆公司、广告公司对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毕业生却有着巨大的需求量。为此贺州学院与凤凰教育将人才培养的职业面向定为三个层次。
主要就业岗位:新闻媒体、游戏、动画、广告公司或从事动画、影视等的后期制作、网络页面的设计策划等。
次要就业岗位:广告公司、动画制作公司、网络与多媒体制作公司。
其他就业岗位:企业形象策划、文化传播公司的美工设计。[2]
(二)专业共建
专业共建是校企合作中一种区别于院校传统专业教学的新的办学模式,采用订单式培养,实行双轨制教学,是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一项新举措。该模式符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的“创立高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的要求,更好地实现了“产、学、研”三方共赢的新局面。专业共建项目合作模式将企业的经验和需求直接传递给学校,对于培养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促进毕业生就业、帮助人才储备、推动企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贺州学院文化与传媒学院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是本校的新型专业,缺乏具有相应的教学与制作经验的师资队伍。为了适应市场需求,培养高端实战型人才,凤凰教育与贺州学院就以下方面展开合作:共同研发开设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培训课程,企业专业人员到贺州学院兼课、帮助贺州学院规划建设实验室与实训基地,实习就业示范园区开发。凤凰教育为贺州学院提供充足的教学资源、实训场所以及专业化的训练,包括实训内容、实训要求、考核方式等,贺州学院将根据企业的用人需求提供相应的人才保障,从而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的用人需求之间的无缝对接。
(三)课程置换
课程置换是将院校现有的传统专业课程全部或部分地替换为适合市场发展趋势及需求的企业培训课程,建立面向市场的实践和理论相结合的实训课程体系。转型高校的一个最大的短板就是技术性师资严重短缺,而市场需求量较大的往往是技术性人才,转型高校在设置这类课程时如何来解决这一矛盾?企业技术人员或其他合作方的专业技术人员到校兼职是值得推广的方案。课程置换后将本专业教师无法承担的教学交给有能力承担的合作方来做,既解决了地方高校技术性师资短缺问题,同时也能培养出适应市场新变化的技术人才。
(四)短期培训
短期培训的目的是进一步提高对专业的兴趣,拓宽专业外的技能基础。通过常规培训外的短期培训,强化专业技能水平,实现学校到企业的无缝链接。通过短期培训模式,一方面对于非此专业或零基础学员可以根据兴趣爱好选择不同的培训班级,从而接触到相关的操作技术、建立良好的学习基础、掌握一定的技能、拓宽自己的知识文化范畴;另一方面通过此阶段的培训,弥补培训学院的弱项,真正实现从校园到工作岗位的零过渡。
如贺州学院与凤凰教育达成协议,协议的重要内容之一即在贺州学院开设凤凰短期培训班。凤凰班将超越学科与专业的限制,允许贺州学院所有对数字媒体感兴趣的学生报名参加。凤凰班将根据学生的起点与现有水平分层次教学,对零基础的学员主要通过短期培训激发起学习与操作的激情,对已接受过常规训练的学员进一步拓宽知识面、强化技能、提升其实战操作能力,培养“品德好、基础实、专业精、能力强、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适应地方和区域经济文化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技术型人才”,实现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新目标。
三、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设计
对接市场,为地方与区域性企事业单位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是目前地方转型高校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具体到不同专业则有相对具体的人才培养目标与要求,同时也必须有相应的课程体系来实现这些目标。下文以贺州学院文化与传媒学院与凤凰教育的合作办学为案例来说明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的具体目标与要求以及相关课程的设置情况。
合作双方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理论基础扎实,具备运用数字媒体技术手段进行网页、动画、电视等多媒体产品的策划、制作方面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及面向新型数字媒体开发的综合知识和技能的复合应用型人才。要求本专业学生学习数字媒体技术的基本理论及专业技能,通过数媒专业软件的几大模块理论及实践体系的学习,培养未来从事多媒体制作、大众传媒、游戏美术、动画、网页的设计策划,电视电影的采编与剪辑等工作的人才。
置换课程分四个阶段完成,每个阶段都有具体的教学目标,并揭示该目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如“后期制作方向”,第一阶段的教学目标是:系统地学习基础的制作绘图软件,为第二阶段与第三阶段课程学习奠定基础。第二阶段的教学目标:一是系统学习动画视觉所涉及的灯光、材质、UV、烘焙、贴图绘制,完整掌握三维动画贴图制作的整体制作;二是能够为角色搭建适合动画和个人使用的设置功能骨骼系统;三是将动画原理运用到动画制作中,掌握整个动画流程;四是掌握影视制作中的自然特效、魔幻特效制作技法。第三阶段的教学目标:全面掌握电影、电视的合成制作流程、制作方法以及合成原理。第四阶段的教学目标:按实训要求能够运用所学软件完成整个项目。
培养目标与要求着重强调应用性与技能性,除专业能力外,通用能力与沟通能力也是能力结构体系中的重要部分。(见下表)。
出于对人才培养目标与要求以及市场需求的考虑,合作双方对课程体系的设计也做了大幅度调整。调整的原则是“专业对准市场的行业,方向对准行业的岗位”。课程体系分为“基础课程平台”、“专业课程平台”与“实践课程平台”三大块,以后二者为主。专业课程分为专业核心课程与专业方向课程。凤凰教育关于“数字媒体”专业开设了动画概论、素描、色彩应用、平面摄影、计算机文化基础、速写、数字媒体风景写生、C语言基础、动画技法、多媒体编辑技巧、图像图形基础(Photoshop)、剪辑创作(premier)、MAYA软件、NUKE软件、AfterEffect软件等十多门专业核心课。贺州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在核心课程之外开设五个专业方向课程,分别是:出镜记者方向、纪录片方向、摄影制作方向、电视编导创作方向、影视文学创作方向。每个方向由若干课程构成,如纪录片方向设有“纪录片导论”“影响叙事学”“电视节目形态I新闻纪实”“专题片文本创作”“中国纪录片栏目研究”“西方纪录片研究”“纪录片影像还原与呈现”“影视录音与制作”“人类学纪录片创作”“影视项目策划与制作”等十门课程。
人才培养目标、要求与能力层级是市场调查的结果,反映了市场的需求与变化。课程体系设计是否恰当、推进是否合理将关系到人才培养目标、要求与能力层级能否实现以及实现程度。贺州学院与凤凰教育合作开发的课程体系较好地体现了人才培养的规律与市场的需求。
贺州学院与凤凰教育合作办学的尝试说明,通过校企合作、校校合作等办学模式,不仅解决了转型高校技术型师资短缺、实习与实训难以落实等问题,而且必将倒逼高校管理体制与机制的改革,只要合理实施、合力推进,必将在地方高校中脱颖而出,扭转整个社会对应用技术型高校的刻板印象,确立地方高校“把推动地方经济的建设与发展作为自身发展和转型的第一价值尺度”理念,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增添新的动力。[3]
参考文献:
[1]王剑波.瑞典校企合作的政策及其启示[J].教育发展研究,2011(7).
[2]蔡青.校市相融 校企合作――地方教学型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教育探索,2007(8).
[3]鲁林岳.服务区域经济建设:地方高校发展与转型的价值导向与追求――以浙江省经济发展特色与高校建设为个案[J]. 中国高教研究,2009(1).
The New Applied Technical Talents Training Mod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Local University Transformation
YUAN Jun-xuan
(Hezhou College, Hezhou 542800, Guangxi Province)
关键词 广播电视学 课程体系设计 实验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课程体系是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而选择的课程的总和及其进程,制约着教育活动的质量,是目前我国高校教学改革的关键。广播电视学专业的实验实践课程体系是为提高该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而选择的课程的总和及其进程。
广播电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的方式有多种,如建立校外实践基地、实现校企合作;充分利用校内平台,如校新闻中心、校记者团、校报、校广播站、校电视台等;组建学生社团;组建学生创新创业团队;申报大创项目;组织策划、参与相关的活动和比赛,如微电影大赛、电视舞台化演出。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各种方式中,最重要的是课程教学,课程教学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主要载体。通过课程教学中的实验实践环节,培养学生基本的专业技能,是有效而快捷的,是学生进入以上的其他实践平台的基础,是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基础。
1我校广电专业的实验课程设置现状分析
课程是培养方案的主要组成部分,查阅我校广电专业的培养方案,其中教学进程计划表详细列出了学生在校的每个学期,在通识平台、文理基础平台、专业平台和实践平台上的必修课和选修课。目前,我校广电专业学生在学习期间必须修满培养方案规定的173学分方能毕业。其中,与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培养相关的实验实践课程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整个课程只有实验环节,理论融入实践操作的过程中;另一类是一门课程包含理论部分和实验部分,实验环节所占的学时比例,不同课程有所差别。
这些课程的设置从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出发,紧密结合社会、时代对广电专业学生的需求,在强化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教学的同时,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多方面的专业技能,在一定程度上说,是科学合理的,从教学效果看,大部分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基础技能,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特别是从就业单位反馈的意见表明,我们的学生基本能胜任相关的工作。但我们也发现一些问题,作为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的主要方式,我们的实验实践课程存在以下问题:
(1)广播电视学专业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专业,在课程的开设上往往出现门数多、学时少的碎片化状态,一个学期(除第7、8学期)学生需要同时学习6门左右的专业课,大部分专业课涉及到实验实践内容,需要完成不同的繁重的学习任务,从而学习效果很难保证;
(2)现有实验实践课程不成体系。课程体系是围绕同一教学目标,不同性质的课程构成的课程关系网,或者简单说,是课程序列。从教学进程计划表看,我校广电专业专业技能培养相关的实验实践课程,除有统一的专业必修课外,还开设有大量的专业选修课,满足了学分制下课程设置的要求,甚至一门课程多位教师开课,给予学生充分的选择资源。但这些课程,一方面,不够全面,某些应该设置实验实践学时的课程没有设置,比如新闻实务基础、媒介融合以及一些新媒体相关的课程;另一方面,也没有注意这些课程的内部结构及其相互间的先行关系,比如,在排课时没有谨慎地考虑其先后顺序,从而导致课程设置不够科学;
(3)课程内容出现低水平重复的现象。广播电视学专业的很多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出现交叉的情况,如《电视节目学》、《广播电视节目制作》、《广播电视编辑》等多门课程都涉及前期摄像技能和后期剪辑技能,因为各位教师都是依据自己的教学大纲以及自身对该门课程的理解,开展教育活动,从而出现教师们都会讲解摄像部分和剪辑软件的知识,设计相关的摄像和剪辑实验,但由于课时等各方面原因,又都只讲解其中最为基础最为简单的部分,学生从而多有抱怨,教师们讲得都相同,都是最基础的,想深入学,却戛然而止;
(4)没有很好地组织专业课程实习。学院设置有专门的课程实践实习环节,但由于条件的限制,我校广电专业目前的做法是带领学生到电视台参观,此外还包括听讲座等形式,学生并没有真正地参与创作过程。这样做的结果是很多教师和学生都不重视专业课程实习,课程教学走不出课堂、走不出教室,与社会生产生活脱节,与时代脱节。
2广电专业的实验实践课程体系设计
实验实践教学不是理论教学的附庸,它既与理论教学紧密联系,又独立成为一个完整的体系,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
2.1 广电专业的实验实践课程体系目标
广电专业的实验实践课程体系的总体目标是提高该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实践能力、协作能力、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这些技能和能力具体分为几个层次,第一层次,基本的采写编评;第二层次,摄影摄像和后期制作(含特效制作);第三层次,节目的策划、制作、营销到完成的能力;第四层次,企业管理与行业发展。我校广电专业的实验实践课程体系在体现上述技能目标的同时,还应该考虑其民族特色。
2.2广电专业的实验实践课程体系结构
课程体系的结构需从学习者、社会需要和知识本身三个角度来思考。围绕课程体系目标,首先考察为了实现以上目标,需要开设哪些相关课程,课程名称不一而论,重点是应该涵盖的知识点。笔者认为应该开设的课程包括采访、写作、编辑、评论、摄影、摄像、后期制作(含图片、音频、视频)、各种类型的节目制作、广告创意与制作、栏目与频道包装、媒介经营与管理、文化产品开发、市场营销、媒介融合。
其次,根据以上课程的相互关系组织各个课程在教学进程中的先后顺序。结合我校广电专业教学实际,笔者认为以上课程可按下列顺序开出:
(1)基本的采写评。具体课程有采访、报道(现场报道)、播音主持、新闻写作、电视脚本编写、评论,这些课程应安排在第一、二学年,同一门课程通过设置基础部分Ⅰ和高阶部分Ⅱ,在多个学期开设,反复训练,强化学生的以上基本技能,只有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才能在后期的综合创作中制作出高水平的作品。
(2)熟悉现有实验设备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不同学校广电专业实验室有不同的实验设备,虽然同类设备的操作方式是相通,但对于从未接触过广电设备的学生来说,一切都是新鲜而陌生的,他们还不能做到举一反三,所以熟悉本校专业实验室的设备,掌握其使用方法,是后期学习的基础。为此,需要开设相关的课程,建议由实验室教师担任此类课程的教学,且开设在第一学年。
(3)基本的摄影摄像技能。
(4)后期制作技能。具体课程有图片处理、排版、音频编辑、视频剪辑、特效制作、新闻动画、网络编辑,涉及的相关软件包括Photoshop、方正飞腾、Premiere、Audition、After Effect、Flash、Dreamweaver等,涉及的后期编辑平台包括音频工作站、特效切换工作站、非线性编辑工作站(大洋、索贝、苹果)等,此类课程的教学以讲解软件操作为主。
(5)综合技能训练。具体课程有电视节目制作、视听语言、纪录片创作、广告创意与制作、微电影创作、影视编导、政府公关与发言人制度、媒介英语、媒体副刊与文学艺术、新媒体、媒介融合。这些课程是以上基础技能在特定领域的综合运用,对于专业技能,是一个反复强化和综合提高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建议教师在讲解理论的同时,采取任务驱动、项目驱动和小组协同的方式,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协作能力、实际解决问题等多方面能力。
(6)其他技能。广电领域新的发展对广电专业学生的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实验实践课程体系应当体现这种变化,除了掌握专业内的知识和技能,还需掌握与专业相关的其他知识与技能,具体包括媒介经营与管理、文化产品开发、市场营销。
(7)专业课程实习。充分利用专业实验室模拟电视台、学校电视台、学校广播站、学校新闻中心,特别是校外实践基地,让学生参与实际工作,在实际工作中磨练,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是大有裨益的。
(8)作为民族院校,体现专业办学的民族特色,对于专业建设和学科发展有着特殊意义,这一点体现在实验实践课程体系的设置中,一方面,要求我们开设与之相关的一系列课程,具体包括地方文化产业与传播、旅游文化与传播、民族地区新闻传播研究。这类课程建议采用案例分析的方法,最好可以带领学生做田野调查和社会实践;另一方面,民族特色也可以贯穿于其他课程的实验实践环节之中,比如纪录片创作、微电影创作等课程就可以选用民族相关题材为内容。
2.3 广电专业实验实践课程体系的评价
课程体系的最终评价应在教学实施以后,通过测评数据,说明新的课程体系有没有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笔者此处对新的课程体系的评价仅关注它有没有解决现有课程体系中出现的问题。
新的实验实践课程体系运用系统方法,在全面考察各课程及其相互关系的基础上,围绕课程体系目标,在课程体系内部结构上,对应每一种技能培养目标,指出应该开设的相关课程,以及课程之间的先后顺序,有效地改善了专业课程过多、课程开设不全、先行关系混乱、内容低水平重复的问题。当然,这些问题的最终解决有赖于一门门具体课程的落实,比如每门课程必须有公用的教学大纲,或教学进度计划表,即课程内容在考虑个性化的同时,要有一个基本的统一的要求,规定这个课程应该囊括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理论部分与实验实践部分的比例关系,以及与其他课程的相互关系。
新的实验实践课程体系也要求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合大创,结合学生社团和学生活动等,开展相关的实践,依托专业实验室平台,让学生真正的参与,在创作中收获快乐,在快乐中提升技能!
3结语
我校广播电视学专业旨在为民族地区培养广电专业人才,为了适应新形势下人才培养的需求,我校已启动新一轮培养方案的调整,作为第一批试点专业,我们的培养方案在全教研室老师同心协力的努力下已初具雏形,比如某些课程的增减、总学分控制在150学分之内。
广播电视学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我校广电专业历来重视学生专业技能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已取得一定的成绩,如11级广电专业学生安娜、胡察两位同学创作的微电影《全力冲刺》获2014年金鸡百花微电影单元奖项。
实验实践课程体系设计是整个广电专业课程体系设计、专业培养方案调整中重要的一环,是教学改革“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体现。本文有笔者的思考,更吸纳了同事的建议和意见,我们期望我校广播电视学专业,在注重技能的基础上越办越好,为广电事业、为社会培养更多更合格的人才!
基金项目:西南民族大学2014年教育教学改革项目(2014QN08)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 贺新宇,任永波.新编教育学[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140.
[2] 崔小娟.浅谈广电专业课程实践环节的改革与创新[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4(8):4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