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建筑业公司管理制度范文

建筑业公司管理制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建筑业公司管理制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建筑业公司管理制度

第1篇:建筑业公司管理制度范文

一、当前建筑集团人事管理存在的问题

1.人员构成不合理。

现阶段建筑集团人事管理过程中,将人员性质定编为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技术人员主要包括工程图纸设计人员、监督人员等,施工人员年龄层次差距大,综合素质偏低,不具备专业知识,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形成了不利的影响作用。例如,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大部分施工人员都只能进行体力工作,他们甚至连建筑工程施工图纸都不认识,专业施工人员比较少。在建筑集团管理人员中,由于管理人员年龄偏大,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比较差,大部分管理者都只能进行一般的日常监督管理工作,缺乏先进的管理思想、管理方法以及较高的综合素质,难以对日常管理工作质量的提升提供充分的保障。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在很大程度上对建筑集团人事有效管理形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作用,也对建筑集团的进一步发展形成了阻碍作用。

2.缺乏科学的人事管理制度。

由于我国建筑业发展迅速,在很短的时间形成了非常大的规模,很多建筑公司都是新成立的,部分成立时间比较久的建筑集团,尚未意识到人事管理的重要性,在日常人事管理工作中,尚未编写出具备规范性和可操作性的规章制度,在人事管理工作中缺乏专业的管理人员,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偏低,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偏低,没有对人事管理形成正确的认识,人事管理在集团运行中没有充分发挥它存在的重要意义。另一方面,目前我国还未形成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规范,建筑集团在进行人事管理工作的时候,缺乏科学、有效的制度可以借鉴,导致建筑集团人事管理杂乱,人事管理难以在集团管理中展现其核心作用,在很多建筑集团人事管理部门形同虚设,这对建筑集团进一步发展也形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作用。

3.人事管理难以发挥作用。

我国传统的建筑集团可以规划为两种性质,家族性集团公司和国企事业单位,前者注重家族性经营,集团很多重要部门都是“自己人”,他们并不具备专业理论知识和技术水平,综合素质偏低,对人事管理的认识不足,人事管理工作难以落到实处。在国企事业单位性质的建筑集团中,老龄化现象严重,他们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比较差,随着社会进步和发展,人事管理已经向人力资源管理转变,但是,建筑建团人事管理人员无法充分理解人事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的区别,人力资源管理难以融合到建筑集团管理中,这对建筑集团进一步发展形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作用。

二、建筑集团人事管理制度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

1.创新人事管理观念。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事管理逐渐向人力资源管理转变,人力资源管理已经渗透到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现代建筑集团公司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就应该不断创新人事管理制度,促使人事管理向人力资源管理转化。这就要求建筑集团管理者必须充分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理清人力资源管理与人事管理的差别,为了将人事管理工作落实到位,建筑集团必须优化内部职工年龄层次,定期或不定期开展人力资源培训工作,组织人力资源部门人员学习其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优秀经验。管理人员也要勤于学习,充分掌握现代人事管理的知识和技能,不断提高建筑集团内部人事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知识水平,提高人事管理队伍的综合素质,建设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人事管理队伍,在人事管理向人力资源管理过度的阶段,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顺利进行奠定坚实的基础,促使人力资源管理可以在建筑集团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促进作用,保证建筑集团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2.创新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第2篇:建筑业公司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建筑施工质量管理制度施工队伍

Abstract: With China's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began to enter a period of rapid development.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building was promoting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Quality problems in the construction makes building security issues become the focus of attention, but also affect the good development of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In this paper, the problems in the construction was analyzed and put out the practical measures.Key words: quality of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system; construction team

中图分类号:TU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基础设施及民生项目等工程开始大量建设。在人们的住房、大型商场、道路建设等方面都离不开建筑工程。人们对建筑工程的质量也十分关注。因为建筑质量关系到百姓的日常生活安全,所以建筑工程的质量是建筑公司所要关注的首要问题之一,同时也为社会所关注。建筑公司提高施工质量是市场竞争的要求,也是企业对人民和社会的责任所在。建筑公司要对施工工程进行严格把关,认识到施工质量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质量意识,确保施工工程的质量。

一、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重要性

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各种建筑工程的数量也在不断增长,我国已经进入建筑业告诉发展的时期。但是我们看到,一些建筑工程的质量出现问题,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有的还造成了人员的伤亡。这说明我国的建筑工程的质量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所以建筑企业首先要提高对建筑工程质量重要性的认识。

建筑工程施工对建筑工程质量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如果出现问题,其它环节做的再完美也无法弥补。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好坏,既关系到整个国家的长远利益,也关系到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和居住的稳定。如果施工质量高,不仅可以保证建筑质量,满足使用要求,延长使用寿命,还可以避免物资的浪费,节约维修成本,为人们生产、生活提供良好地环境。如果施工质量差,不仅会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还会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威胁,进而造成较大的社会负面影响。

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是建筑企业生存发展的根本。在市场经济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如何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是每个建筑企业应当深入思考的问题。建筑企业要想在市场经济中获得发展,必须对施工质量给与充分的重视,并做好质量管理工作,建造出合格的建筑才能赢得良好的市场声誉,获得人们和同行业的认可,才能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在市场竞争智能光占据有力地位。如果建筑企业的施工质量无法保障,不能高质量地完成施工任务,那么就无法在竞争中占据优势,同时也就失去与别人竞争的资本,企业也就无法得到发展。

二、建筑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任何一个部位出现问题,都会给工程的整体质量造成严重影响。下面就是建筑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一)质量管理意识淡薄

在建筑施工中,施工单位对施工的质量控制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造成对施工质量的检查只是走形式,没有起到真正的作用。质量管理意识淡薄主要表现在对施工质量的控制没有按照规定进行,对施工人员的施工管理松懈。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建筑企业对施工速度的要求,过于追求施工的速度,对施工质量没有给与相应足够的关注。(二)施工不规范

在进行施工时,施工企业相关人员往往凭借自己的经验进行施工,对施工管理制度不能很好的执行。尤其是在施工细节上,施工企业不能做到按照规定执行。这一方面是建筑施工对经验的要求,也是对施工管理不严格的表现。施工不规范有时会造成工程的延误,质量无法保证,甚至会出现建筑的损坏,造成重大损失。

(三)施工管理人员和操作工人素质问题。在施工队伍中大量人员来自农村,他们对施工技术、工艺标准了解不多,施工企业对他们也没有相应的培训,造成他们的技术能力低下,严重影响到施工的质量。另外,有些施工管理人员对施工规范不能严格执行,同时使质量管理制度成了一纸空文。施工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的素质直接关系到施工的质量,是影响施工质量高低的最大因素,他们的素质不符合施工质量的要求,造成了质量低下的建筑产品。(四)安全管理不规范。 施工工作的安全是施工质量的重要保证,如果在建筑施工中出现安全问题,那么施工的质量也就无法保证。安全施工制度无法落实是导致施工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另外,施工管理混乱也是施工安全问题的原因之一。一些工地没有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工地的现场主管既是施工员,又是技术员,还是安全员,一人身兼多职,容易忽视施工的安全问题。

三、解决建筑施工中存在问题的措施

建筑施工的质量是建筑的生命。在建筑施工中,我们要找出影响施工质量的问题所在,对其进行科学地分析,找出原因,积极采取措施,提高建筑施工的质量。(一)质量监控要进行事前预防和过程控制在建筑施工开始时,要有监理方对施工企业的施工现场进行检查。监理方要对施工企业的施工方案、施工材料和设备的质量进行检查,确保施工能够顺利进行。在进行隐蔽工程验收时,施工单位应坚持三检制度,首先进行自检、自查、自纠,再由公司专职质检人员核定等级并签字,然后由监理工程师组织施工单位项目质量、技术负责人等进行验收。现场检查复核原材料保证资料是否齐全,合格证是否齐全。施工单位质检人员签字不能流于形式,要真正检查验收。监理方发现问题应及时通知施工单位。在施工单位处理后,监理方应进行复检,严格把关,确保工程质量(二)强化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

现场管理是对施工现场的人员和财物进行管理,现场管理是现在施工中常见的管理方式。建筑施工的现场管理是保证施工质量重要方法。现场管理可以及时的发现施工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及时有效的解决,避免造成严重的后果。在进行现场管理时,要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并由主要负责人对施工现场进行统一管理,提高现场管理的效率和质量。现场管理的重点是对施工人员的施工技术进行监督,对操作的规范性进行检查,对施工现场进行合理的安排,保证施工任务的按时保质完成。

(三)健全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制度

健全的制度可以提高施工管理水平,进而促进施工质量。目前,建筑施工管理制度不健全,有的制度施工现场执行起来难度大。所以,在制定施工质量管理制度时,要根据施工企业的自身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制度和管理体系,既能保证施工的质量,又方便施工企业的执行。只有这样才能让质量管理制度真正发挥作用。在制定质量管理制度和管理体系时,要加强对施工安全管理的管理力度,明确施工安全问题的责任及处罚措施,杜绝建筑施工安全问题的发生。

(四)严格建筑工程施工材料控制

施工材料质量的优劣与施工工程质量的优劣息息相关。未来为了提高建筑施工的质量,施工企业对施工材料的采购必须严格把关,与材料供应商建立信息反馈系统,对不合格产品及时进行更换。施工企业对所选材料必须具备“三证”即:生产许可证、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证,符合国家或行业现行有关技术标准规定和设计要求,并送地方质检部门进行质量和环保检测,验收合格后才能用于施工之中。

(五)提高建筑工程施工人员的素质

施工人员是建筑施工的主体,对施工质量具有决定性作用。所以要对施工人员的专业知识进行培养。在建筑施工人员培训时,首先要培训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因为施工人员大部分来自农村,安全意识较差,而建筑施工对安全问题要求较高。其次要对施工人员的专业知识进行培训,让施工人员熟悉设备如何使用,提高施工人员的施工技术规范性。第三,要组织施工人员学习施工相关的制度规定,让他们了解施工制度,有利于培养他们施工的规范性。施工人员经过教育培训后,掌握相关的技能,必须经过测试合格以后才能上岗。

此外,还要加强对施工管理人员的培训。施工管理人们必须要较好的管理能力和较强的施工专业知识与技能,重点培训他们的安全管理和质量管理方面的知识,提高他们的管理水平。只有合格的管理队伍和技术优良的施工队伍才能保证施工的质量。

四、结语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建筑业良好发展可以促进经济的更快发展,同时建筑也是基础行业,起到基础性作用。建筑工程的质量好坏,不但关系到建筑工程本身的安全性、实用性和耐久性,更关系到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安全稳定。所以建筑企业应该对施工质量的重要性给与充分的认识,把施工质量当成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在施工过程中树立“质量第一,安全第一”的思想,从制度、施工队伍、管理、检查等各个方面保障施工的质量,确保建筑工程质量,最大限度地避免质量问题。

参考文献

1、俞娟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胜利油田职工大学学报2009年第12期

2、王龙飞如何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科技风2010年第9期

3、王雪敏建筑施工安全问题分析及安全管理措施产业与科技论坛2010年第11期

4、孙寿鹏,于志军,葛宏翔建筑施工安全评价研究青岛理工大学学报2010年第1期

5、黄钟谷,杨勇浅议高层建筑施工质量管理的规范化时代经贸2006年第2期

第3篇:建筑业公司管理制度范文

1.1是由EPC本身的管理模式决定的

EPC总承包工程项目管理模式是指业主将设计与施工全部委托给专业建筑承包公司来完成的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其中还包括机械设备和施工材料的选择和采购。以订立的合同为准,该模式对承包的整个工程负责,总承包商始终处于主导地位,但是也承担主要的风险。这种管理模式下把业主的权利进行了直接的限制。而且这种模式下能够增加承包商的自主创造行,因为承包商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施工技术和工程管理优势,追求最直接的经济效益,业主为了提高项目管理的效率必须减少参与力度,所以承包商要追求项目的最终收益并能够及时控制工期具有更大程度的确定性,从而对工程造价进行合理肯定和合理的控制,有利于有效使用工程建设资金,提高投资效益,切实维护有关各方的经济利益。

1.2是我国建筑业的发展的必然选择

我国的建筑业发展也具备了一定的基础,而且我国的建筑承包业存在着很多的不良习惯,但是从跨国大企业的发展运行来看,实施EPC项目管理模式是值得提倡的,那么就我国的项目承包管理模式来看,首先是企业的管理制度不够规范,企业的领导阶层在很大程度上决策了项目的一切计划和进程,所以建筑承包工程的模式必须要走程序,认识到国际化的管理是最实际最值得借鉴的,再加上我国的建筑承包企业观念落后,没有创新意识,给项目工程的建设带来很大的被动性。对我国的建筑业产生的影响是关键的。所以提倡EPC的管理模式,是适合我国的经济发展需要的,而且我国的现代经济发展模式,从本质上要求了我国建筑工程的管理模式,在面临着国外项目的激烈竞争,所以EPC项目要在我国建筑业实施并运行,是值得提倡的。

2工程实施EPC总承包模式的主要方法

2.1先改变传统的工程承包意识

EPC总承包工程的项目管理模式,是最适合我国现代建筑行业发展的管理模式,而且它使建筑经济得到更具体的保障。所以要改变人们的传统思想观念就得大力宣传EPC对于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性,使人们的思想认识到这一点,因此建立起EPC模式的真正运用内涵。所以为了社会经济的进步,建筑工程事业的发展,政府管理部门应当对项目承包工程工作认识到位,加强宣传这一模式对工程产生的主要有利影响,从而使工程的总承包力度加大,是总承包工程逐步得到社会的认可,针对性的开展对EPC承包模式的研讨、培训,从而使传统的承保施工作业意识改变。只有改变原先落后的承包施工意识,才能给我国的建筑事业进一步利用EPC项目管理,取得更大的经济实际收益,以此来推动更多的建筑工程的发展和建设,而且原先的承包工程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现代化建设大要求,这种模式是对外来技术的引进和改善,从而使我国的建筑工程承包模式变得更加完善和全面,所以改变观念就是成功开始的基础。

2.2具体结合实际完善EPC的承包工程模式

任何新事物都是要符合生产发展所需要才引进和使用的,因为我国的国情决定了,绝对不能照搬一些表面上看似完美的管理模式,而是引进先进的模式实施的注重改变和完善,从而根本上保证其符合我国建筑事业发展的需要。所以对于建重工程来说应当重视引进的EPC结构模式,重视重组直至建立起适合的EPC建筑承包管理模式。所以要适应我国的国情就要设计适合本身承包情况的EPC管理模式,例如组织机构建立起适合EPC的组合和团队,多加改进学习国外的先进管理模式,然后培养大量的EPC管理需要的人才,积极开展合作与交流同其他运用EPC结构已经纯熟的企业。最后还要重视对EPC承包工程项目相关人员的培训,已全面的适应社会对国内建筑发展事业的需要。

2.3健全完善EPC项目承包管理的法律制度我国的经济体制决定了我国建筑事业的发展比较混乱,盲目建设的工程项目不胜枚举,所以EPC项目承包管理制度从根本上避免了项目开发的盲目性,而且项目的开发和管理都要实施有法可依、执法必严,所以才能改变当前我国的建筑事业规章制度混乱的局面,所以EPC项目承包工程要做到全面、包括软硬件的设施。因此建立健全完善EPC的法律制度,能够市建筑业的发展朝井然有序的方向发展,而且EPC的先进承包管理模式,也只有在完善的法律制度下才能把其科学本质展现出来,所以EPC的项目承包管理制度下产生的建筑经济管理模式,是值得赞同和发扬得,为确保EPC项目管理制度的进一步发挥其本质作用,我国政府也要为了我国的建筑事业加大执法力度,从而使我国的现代化城市进程加快,确保建设项目从前期的策划、图纸的设计布局、勘察设计、工程承发包方、施工进度、再到后期的及时竣工,都要有详细的法律法规,作为基本的保障。所以EPC承包工程项目管理存在的一些现实直接问题,都能被合理规范的社会法律等方面的制度体系给盖严,从而使EPC的发展前景更加的广阔,使其的运用和实施变得更加的科学合理,以致被更大面积和范围的使用在各种建筑承包模式上,从而给我国的建筑事业带来良好的发展依据。

2.4促使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更进一步

EPC的工程承包模式,发展前景之所以广阔,是因为我国的国情决定的,这项技术的引用就是对我国现代化建设最负责的表现,而且EPC承包模式从根本上是科学和先进的,对工程项目的承包和建设具有更大的吸引力,这项技术的引用得以保证,我国的建筑工程事业为主的建筑经济模式能够积极进行下去。EPC的承包模式最大程度上规避了承包商的经济投资风险,能够提供更多的世纪经济收益,在建筑经济主导的形势下。所以EPC管理技术能够夯实我国建筑行业的经济发展规律,促使建筑经济模式能够走向更深更远的建筑发展形势。使引用的企业能够积极调整自身的不足之处,从而优势互补,以实现建筑企业的规模经济效益。

3结语

第4篇:建筑业公司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建筑管理;问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建筑管理工作是通过管理使目标得以实现,使利益最大化、使资源最优化。建筑工程管理贯穿整个施工过程,一个项目的参建方也涉及诸多的单位及职能部门。建筑管理是一个复杂而又繁琐的系统工程,但现在的建筑行业中的管理有诸多的问题,大的环境不容乐观,严重影响了目标的实现和利益的最大化,资源的最优化。所以,在建筑管理的过程中,要加强创新,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全方位、全过程的规划、组织、控制、协调工作,合理、高效地利用资源,强化管理,规避风险,提质增效。

一、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性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是自工程项目开始至项目完成,通过项目策划和项目控制,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对生产要素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指导、控制,使工程项目的目标得以实现。施工项目管理的主要内容为“三控三管一协调”,即成本控制、进度控制、质量控制、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合同管理、信息管理和组织协调。建筑施工企业在进行管理的时候,管理工作对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信誉以及企业的生存是有很大的影响的,因此建筑施工企业一定要提高管理工作的水平。建筑工程施工中要应用很多的技术设备,因此,企业的技术力量和技术工作组织管理水平对其有很大的影响。建筑施工的类型是非常多的,同时施工中形式也是非常多样的,而且在施工中规模和要求也是不一样的,这样就使得施工企业在施工中要面临的问题是很多的。建筑施工通常都是在外面进行作业,因此,受到天气影响也是非常大的,同时在施工的时候经常会出现各种工种交叉施工的情况,很多的技术综合应用的情况,在这个过程中更要做好工程的管理工作,这样才能更好的保证施工顺利的进行,同时也能更好的在施工质量、安全、进度等方面进行约束。在施工过程中更好的保证施工的使用功能,同时也降低施工的成本,这样才能更好的保证施工企业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近年来,建筑行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在施工中应用了很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以及新设备,这样就使得很多的新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又出现了很多不同的情况,同时建筑工程在功能和装修方面也有了更高的要求,这样就要求施工企业要不断提高技术水平,这样才能更好的漫足建筑行业。

二、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项目管理体系和管理制度不完善、不健全

建设工程项目的实施,涉及到业主方、设计方、施工方、监理方等诸多主体,而各方主体也承担着不同的责任和义务,为了高效的达到预期的管理目标,规避管理风险,需制定合理的管理制度,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目前,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普遍存在项目管理制度不完善,甚至就没有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操作规程、责任制度。同时,项目管理体系中的人员配备更是令人堪忧,诸多项目存在不合理配备专职安全员、质检员、试验员等现象,也就形成了项目管理人员一岗多职,造成管理中漏洞百出,出现这样那样的安全、质量事故。而在管理体系的运行过程中更是没有运行机制的监测、分析、纠偏、审核、调整的相关程序,以至于在管理中出现组织的不合理,也就导致无法达到预期管理目标的实现,加大了成本的投入。

2、项目管理人员综合素质较差,专业技能不够

我国建筑业的门槛相对来说较低,所以从管理人员至实际的操作人员的综合素质(知识水平、道德修养、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等)和专业技能、文化水平各不相同。部分管理人员的证件只是通过公司或者人际关系办理后就直接上岗,从未接受过正规的、专业的思想教育和专业技能培训,所以建筑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参差不齐。在实际的工程项目管理人员,有相当一部分人员在指导施工中,只依靠前辈的经验施工,不按照规范规程操作,也就导致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违反相关的规范、规程,导致其不能与预定的轨道施工,因此出现不同的安全、质量事故,同时也为未到工程的预期管理目标,加大了成本的投入,降低了预期的经济效益。

3、工程项目安全管理问题

目前,在建筑施工中的安全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据统计, 在建筑施工安全事故发生的频率远远高于其他行业的人员伤亡率, 安全事故不仅给家庭带来痛苦, 而且极大地影响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 从而加强工程项目安全管理势在必行。在施工安全事故的原因很多, 其中来自工作安全意识不强, 缺乏技能培训, 施工人员大多是农民工, 教育水平不高, 安全意识不强, 没有专门的工作技能培训、学习,好多企业也不按要求对新进场的施工人员进行三级安全教育, 这可能是导致安全问题的最重要的因素。但是,我们不能忽略在建筑施工中安全管理对施工安全的影响, 施工安全管理往往是对利益的追求,为了节省措施费,施工中必备的安全防护、安全措施也是能不做就不做,能省则省,对安全资金的投入也是一省再省。在实际的管理体制下,施工单位分包现象普遍存在,以导致项目部只是空架子,没实际作用, 所有这些就导致施工安全和建设项目安全管理未能有良好的发展。

三、解决建筑工程项目管理问题的有效策略

1、建立、健全项目管理体系及相关制度

为了更好、更有效的达到预期的管理目标,必须按照国家规范、企业文件、项目实际情况建立合理有效的管理体系。制定项目管理制度、操作规程、生产责任制,并将管理目标分解,落实到相关科室、班组、具体到人,在相关岗位的职能、职责中,形成系统性、结构化的管理体系。制定的管理制度通过审批后,将不同层次的人员进行培训、学习,使项目参建的人员了解自己岗位的工作内容、执行要求,为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创造前提条件。同时也应对管理体系的运行实施监测、审核,判断组织的管理体系的内部变化情况和外部环境的适应度,决定是否对管理体系作出相应调整,使管理体系健康、持续、有效的运行。

2、提高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及职业技能

首先,管理人员应该在被聘用前,公司应组织对其学习、培训。学习公司的企业文化,社会的道德思想,专业技能的培训,并通过公司的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同时在项目管理过程中,因为建筑工程项目的外界信息相对来说比较封锁、范围小,所以,综合办公室和政工部要利用业余时间,组织管理人员学习新的文件精神和新的标准规范、规程,以至于更好的从各个层面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在项目管理过程中,项目的每位管理人员,要时刻树立团队意识,不能搞个人主义、拉帮结派,要以项目经理为中心,围绕制定的项目管理目标去努力,打造一支强有力的,综合素质高的,专业技能强的团队。

3、重视安全施工加强对施工安全的管理

为了保证施工人员的工作环境安全,在建筑设备方面定期检查, 及时更换或解决设备的安全隐患是必不可少的。 施工企业不仅要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意识培训,采取多种形式的培训(课堂式、现场式及现场演练), 增强职工的安全意识, 而且要使农民工能有自我保护意识。同时, 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施工过程中, 每一个环节都要按规章去操作, 施工安全责任落实到每个人。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要明确自己的责任, 在对农民工的安全生产上进行监管与严格要求, 以保证施工安全。加大安全措施费的投入,按照规范要求采取有效安全防护、安全措施。

4、实行工程项目全面标准化管理和科学的管理手段

工程项目管理应加强创新和科学管理,工项目管理部应依据项目管理的目标,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全面标准化管理体系,为推动和更好的指导标准化管理的实施,工程项目应制定(×××工程项目标准化管理实施规划》,并在开工前项目经理与技术负责人组织项目部全体管理人员学习,使每个人在质量控制、进度控制、成本控制、安全管理、合同管理、信息管理中的每个环节做到心中有数,为达到标准化管理和预期的管理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在现阶段, 加强建设项目管理必须通过现代化管理来实现利益最大化。建筑工程项目管理, 要跟上时代的步伐, 传统的手工管理不仅造成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资源的浪费, 而且由于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 管理效果很难达到尽善尽美。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 如信息技术管理中的应用, 不仅可以提高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效率,也是实现施工管理的科技手段; 实时掌握资源,资本流的输入, 施工过程任务调度,材料消耗, 达到动态显式的效果, 对建设项目的管理是精确管理的基础。通过远程控制, 可以更好了解施工者在各方面的施工进程。

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管理工作,需结合当地及企业的实际情况,与国际化接轨,全面实行工程项目标准化管理。在管理的过程中要不断的提高认识抓管理,对照不足找差距,围绕体系抓落实,加强项目管理,提高竞争力。采取系统化,结构化的管理措施,狠抓过程控制,狠抓落实力度,提高执行力。在工程项目管理的道路上,不断创新、完善和改进,保持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使建筑行业健康、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阙树兴.对某建筑工程常见问题和施工技术管理措施的探讨[J].华章,2010(9).

第5篇:建筑业公司管理制度范文

引言

任何企业的发展中,提高经济效益都是其根本目标,在建筑业中也是如此。特别是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虽然使建筑业有了飞速的发展,可是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仍旧有很大的差距,因此建筑业整体的经济效益还亟待提高。目前,研究建筑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已成为建筑业内专业人员的主要工作方向。

1、建筑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必要性

提高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的必要性表现在:首先,在国家和社会的角度进行考虑,它能有效的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各种需求,因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过程便是高效利用社会资源的过程。其次,在企业发展的层面进行考虑;经济效益的提高能使企业的生存、发展力更强,应对激烈竞争的能力更强。再次,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能有效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促进市场繁荣,同时还能使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更加稳固,使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更好的体现。综上所述,只有经济效益的提高才能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良性发展。最后,从人民大众的角度来说,我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在于生活所用产品的质优价廉和品种丰富性,而这一目标的实现只有靠经济效益的提高。

2、建筑行业经济管理中的不足之处

2.1缺乏科学的管理结构,企业职工的整体素质偏低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的经营管理在制定决策时,需要以大量的市场信息为依据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这种管理模式比较适合企业的经营以及经济管理。那么企业如何做才能快速而准确地掌握大量的市场信息呢?企业必须建立合理科学的组织结构和经济管理机构。企业不需要很多的管理人才,而是需要高质量的管理人才,尽可能减少企业的管理层次,这样做有助于避免企业信息在传递的过程中出现泄漏、流失等问题,从而保证信息的快速准确传播。

2.1建筑企业的人员组织结构上存在不充足的现象

传统的组织结构方式是很多建筑企业的共同之处,不足的内部凝聚力存在于员工之间,面对不一样的项目,在短期当中往往很难可以担起项目的队伍建立;其次,严重不足的情况存在于协调项目的进程和对问题的解决效率上,面对不断更新的技术环境和激烈竞争的环境的时候,怎样将很高的市场竞争力保持住,是现阶段许多建筑企业的高层管理部门应该认真琢磨的一个关键的问题。

2.3企业的经济管理体制缺乏有效性

建筑企业在对经济进行管理的时候,经济管理的观念意识淡薄,是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的通病,对于该企业来讲,企业发展的基础是经济的管理,只有将管理的观念上进行转变,才可以将企业的管理水平提升上来。现阶段,危机的意识虽然在建筑企业当中都有所存在,但是在实际的管理当中,对管理的理论很少有企业进行进行应用。

2.4责、权、利划分不明确

大部分的建筑企业虽然设置了科学合理的职能部门,并且制定了相应的岗位制度,但是在制度具体执行的过程中,许多部门只是敷衍了事,无法独当一面,企业缺乏创新精神。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企业各个部门的责、权、利划分不明确,虽然职工的职责权限划分比较明确,但是其应有的权力划分不明确,从而导致职工之间利益分配不均,并且在一定的时间内或者是长期内权力、利益不存在太高的空间,从而无法激发职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业绩考核也只是流于形式。

3、提高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的途径和方法

3.1将符合本身发展的企业结构组织形式建立起来

所谓与本身的发展相匹配,指的就是建筑企业的组织结构的机制要同公司的战略形成与发展和工程的大小互相的吻合。这样就建筑企业来讲,公司发展的首要任务就是快速的发展与壮大。所以,在设计组织的体系的时候,灵活和高效的项目是组织体系进行设计时的主要目标。此外,企业的发展方向在一定的程度上是由建筑行业的企业领导的团队意识进行决定的,本身的具体情况是企业管理层的组织者必须要进行选择的一个方面。在对自主型的企业结构进行建立的时候,工作的主要目标就是高层的管理人员,要把对资源的分配和将项目的管理视为主要的工作目标。在工作的时候,工作的第一位就应该有企业的战略性目标来进行担当,将目标的有效管理和建筑工程的具体施工的过程结合起来是中层管理人员应该努力去做的事情,对细节的工作制度上要不断的进行规划及完善,按照公司的制度进行工作是基础管理者应该主要遵循的方面。在全部项目的发展当中,将弹性的工作制度建立起来,员工在工作的时候,可以依据具体的工作任务,对工作的时间上进行合理的安排。

3.2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能为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提供源动力

现今的企业管理是以资本为中心来对人和物进行管理,但在管理工作中惟一的能动因素便是生产者,生产者也是企业创造价值的源泉。因此企业要经常对员工开展思想政治方面的培训,以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这样才能使员工在工作过程中有足够的热情,能提高企业整体的生产效率,进而促使企业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也使许多社会性问题层出不穷,这意味着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将具有更大的难度,所以为使实现政治工作能有效的激发员工的生产积极性就需要其紧跟时代步伐,这样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才能真正落到实处。科学开展思想教育培训工作,能使员工清楚认识到自己与企业的密切关系,即个人利益与企业利益息息相关,只有这样,员工在工作过程中才能时刻树立高度的职业责任感。此外,企业发展中也要重视员工的利益,这样的企业才能实现长远可持续发展。

3.3加强企业经营管理制度规范化

加强企业管理制度的规范化有助于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管理制度规范化也是企业发展壮大的重要动力。企业管理制度规范化的基本要求是:必须保证企业管理制度的完整性、实用性以及可操作性,促使其指挥管理职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保证企业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目标。(1)实用性。实用性是指根据企业管理和建筑生产的实际需求,充分地发挥管理职能效应,严格按照企业的管理机构,保证管理的科学、高校、优质。禁止建筑企业因人设岗、职责不分的不良问题出现,企业应该根据职工的个人特长安排岗位,促使职工的职能充分地发挥。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应该始终保持清正廉洁的作风,为企业员工树立好的榜样;(2)完整性。建筑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管理需求,企业的各项管理制度应该严格按照企业的具体章程、法人治理结构以及规范形式将其固定下来,保证内容的合法性、合理性、全面性和具体性。另外,建筑企业应该积极建立一套完整合理的制度体系与内部管理规章,促使企业的运作有章可循。

3.4对企业的人力资源的管理上要不断的进行强化

(1)对人力资源的有关因素上要进行重视。以人为本是企业发展的关键所在,建筑行业也不例外,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人力资源。尤其是建筑单位,要以更久远的发展方向将充分的投人,投到对人力资源的建设当中,将更为宽阔的发展平台提供出来,将优异的人力资源体系建立起来,这样才能保证建筑企业更快更好的去进行发展。(2)合理有效的考核与激励的方式。高效率为优先,是建筑行业应该采取的措施,在经济管理的过程当中,将公平的原则进行兼顾,来度建筑部门内部的员工进行业绩上的考核,多劳多得原则在激励员工的时候一定要很好的体现出来。

第6篇:建筑业公司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

随着我国建筑业的不断发展,在建筑企业管理中也逐渐的加强和完善了对企业安全管理制度,安全问题在建筑业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本文通过对我国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分析,简单对建筑施工中的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提出相关的意见和建议。

一、目前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1.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不落实

在我国目前的建筑施工安全管理过程中,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企业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上没有做到贯彻落实。首先是在企业中所被执行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大多数都是可以通用的文件,在形式上都是大同小异,缺乏可操作性;第二就是有些企业虽然已经建立起了相关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责任制,但是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并没有得到贯彻落实,致使在施工现场还是能看到存在不少安全隐患问题。

2.建筑市场不规范

安全生产上存在的第二个问题就是我国的建筑市场行为上的不规范,具体表现出越级和无证施工,还包括一些层层转包和挂靠的问题,有些建筑施工单位在竞标的时候报价较低,但是在具体的过程中通过对安全设施以及安全投入和消减和克扣来实现建筑利润,这样就无法在资金上实现对企业安全管理的保障。

3.施工企业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一些施工企业只注重效益,不注意安全,导致施工企业管理水平较差。

建筑安全监督人员数量不足,经费没有稳定来源,导致安全监督覆盖面和监督频率不高,影响了监管效果。存在着管理责任不清的现象,没有履行“谁发证、谁管理、谁负责”的管理职责。在市场经济意识的作用下,片面追求短期效益。企业缺少进行安全生产的基本条件和技术力量,安全管理人员缺乏基本的安全意识,施工生产中缺少基本的安全设施。建筑行业内流行的一种说法“:安全问题,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正是这一现状的真实反映。施工企业在管理水平、安全教育方面存在的欠缺,是引发施工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

4.建筑工人安全素质低

建筑工人安全意识不高目前我国的建筑生产依旧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因此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使用了大量的劳动力,而这些劳动力一般都是来于较为贫困的农村和山区,由于当地经济文化发展上的客观限制,其文化素质一般都不高,因此在安全意识上也较为淡薄,对建筑施工之前所进行的安全教育也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对一些安全带、安全帽等安全设备上也不加以注意,这就会对施工生产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

二、对于我国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上的加强

1.建立健全安全管理机构,完善安全管理制度

要做好施工安全生产工作,减少伤亡事故的发生,就必须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切实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施工单位应设置专门的安全管理机构,并配备专职的安全管理员,形成与施工范围相适应的完整的安全组织保证体系。全面建立健全各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组织制度、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安全生产奖惩制度等等,明确责任,层层建制,级级落实,保证施工安全生产的有效实施。

2.安全教育培训

首先,对职工进行安全教育与培训,能增强职工的安全生产意识,提高安全生产技能,有效地防止在施工活动中的不安全行为,减少失误;安全教育培训是进行人的行为控制的重要手段,进行安全教育必须适时,内容要合适,有针对性,并形成制度;其次,对施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专职安全员等所有管理人员进行定期培训、教育,让他们知法、懂法、用法。严格执行强制性标准,坚持持证上岗,尽快提高各级安全管理人员队伍的技术素质;第三,对进场作业人员进场前必须进行公司、项目部、班级的“三级”安全教育。针对因季节、自然环境变化引起的生产环境、作业条件的变化及时进行安全教育,增强安全意识。减少因环境变化而引起的人为失误,经考核合格后才能进入操作岗位

3.编制安全措施,建立安全预警机制

首先建筑施工企业应针对不同的项目特点和不同的施工阶段分析安全风险,做出评估,下达安全预警书到不同的项目。其次每个项目要根据企业下达的安全预警书进行具体化,并做安全防护和重点管理。分层规划安全平面防护图,图中标明防护位置、临边防护位置,并以颜色区分防护的重要性。现场按照平面图进行防护,并做出安全标识和警示。建立安全动态防护和检查制度项目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安全防护需要,防护的重点和措施也不同。在同一施工阶段安全防护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尤其是安装与装饰工程施工时,随着工序的穿插,往往需要临时拆除防护,这就要及时跟进恢复。

第7篇:建筑业公司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 新加坡建筑管理 市场准入 设计审查 使用许可

新加坡是一个城市型国家,没有地方政府,其政府相关部门对于建筑业的管理与其他国家相比存在着本质差别。政府主管部门对于建筑业的管理主要从市场准入、招标投标、设计审查、建筑许可、质量控制以及工程使用等方面进行。本文重点对于新加坡建筑业管理体制中的特色制度进行分析。

一、新加坡建筑业管理制度

(一)市场准入制度

新加坡建筑业的市场准入制度十分严格。政府主管部门对建筑业从业人员设有执业资格管理,对建筑承包企业、咨询企业设有资质等级管理,对境外承包企业和人员不仅要求其遵守国内的执业资格管理和资质等级管理制度,还设有一些特殊规定。例如,规定建筑行业雇用外国劳工的额度限制为1:5,即1个新加坡公民雇员的额度可以申请雇用5个外国工人。

新加坡政府对于工程承包企业的资质管理主要是通过新加坡建设局(Building and Con-struction Authority,BCA)制定的承包企业注册制度进行。该注册制度将承包企业的资质评定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承包企业所能从事的工程类型,另一部分是承包企业从事该工程类型的资质等级。工程类型分为六大类:建筑工程、与建筑有关的工程、机械与电气工程、材料供应工程、维护及零星工程。每个工程大类下又分若干个小类,如建筑工程分为:通用工程和土木工程。对于承包企业在每个工程类型中的资质等级,BCA规定:建筑工程类分为7个级别(C3、C2、C1、B2、B1、A2、A1),除与建筑有关的工程中的小型工程、拆卸工程及零星工程外,其他类别的工程均分为6个级别(Ll-L6)。承包企业在某一工程类别下的级别越高,其所能承担的工程总金额越大。

新加坡的承包企业注册制度对于参与公共工程的承包企业是强制执行的,参与私人工程的承包企业可自愿申请。经过注册的承包企业的有关信息都公布于BCA的网站上。输入承包企业的注册名就可查询到其注册信息,同时可获得其可承揽工程的工程性质、规模大小以及相应的合同限额等信息。通过该网络系统,业主单位可掌握承包企业的实际情况,大大简化了政府工程招标时资格审查的程序。同时,承包企业经过注册能够表明企业自身实力,在承揽私人工程时也可将注册经历作为强有力的竞争资本。

申请注册政府工程承包企业的所有资料都必须以规定的表格形式提交。申请企业有责任确保申请材料的完整。不完全或者不合格的申请材料将会被退回。在处理承包企业注册申请的过程中,BCA有可能通过向企业财务审计员、与企业有关的银行、企业已完工程的业主或咨询公司询问或派出官员调查,以获得更加详细的资料。正常情况下,如果申请材料完整而有序,申请企业将会在两周内被告知结果(除非该申请涉及国外查证)。申请企业必须在其申请期满之前按月提交申请更新材料。

承包企业申请注册时,BCA主要从已完工程的表现记录、企业经济能力和人力资源等方面对其进行考察,重点审查承包企业的工程表现记录。在该制度要求下,承包企业过去的私人工程建造经历可作为申请政府工程资质的业绩证明。BCA借助注册制度对承包企业进行管理,有效地激发承包企业自觉提高自身建造水平,并将原先政府监管的“硬手段”转化为现今结合市场需求的“软促进”,使政府部门对建筑业的管理效果更加显著。

(二)设计审查制度

在新加坡,工程开工前,业主需指定一名取得注册资质的人员负责工程设计。在设计工作开始前,资质人员须先获得城市重建局(Urban Redevelopment Author-时,URA)颁发的书面许可。设计完成后,资质人员须向BCA提交建筑设计图纸,由BCA对建筑设计图纸进行审查。具体流程如图1所示。

新加坡政府对各类工程制定了详细的设计标准,尤其是在工程使用安全性方面,要求资质人员严格遵照执行。资质人员完成设计后,须将设计图纸提交给相关技术部门进行审核,接受技术部门的建议或进行技术澄清。在新加坡,负责对图纸进行技术审核的部门主要包括:防火安全与住宅部;中心建筑计划署、污染控制部;陆路交通局下属的道路交通部门、机动车停放部门以及铁路部门;国家公园委员会;教育部;纪念物保护委员会等。

在获得URA的书面许可和技术部门的澄清后,资质人员才可向BCA提出设计审查申请。提交申请时应附有URA批准的现场计划。BCA对于设计图纸的审查并非正确性审查,而是符合性审查。当设计图纸完全符合技术部门提出的设计建议和澄清以及BCA的要求时,设计图纸将通过审查;如果图纸未达到技术部门澄清的要求,但符合BCA的要求时,设计图纸是有条件的审核通过,BCA要求未完成的技术澄清必须在申请临时占用许可/永久占用许可之前或同时完成。

大型工程项目的设计或是涉及地下工程的设计必须由一个独立的特许审核员或专业特许审核员签字认可,并报送BCA。如果该设计完全符合建筑工程的结构设计要求,并且具有委任资质人员准备设计图纸的授权书,BCA对建筑设计可不做审查,只是对结构设计进行随机审查。

(三)建筑许可制度

新加坡《建筑管理法》规定,工程项目在开工前必须取得政府主管部门颁发的施工许可证。施工许可的受理是由BCA具体负责。施工许可证的申请由业主、承包商以及业主或承包商委任的进行工程项目监督的资质人员三方共同申请。取得施工许可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工程项目已获得U-RA的书面批准、设计图纸已获得BCA的批准以及已任命获得BCA批准的现场监督员。

除对施工许可的规定外,新加坡政府还要求任何建筑在取得正式使用许可(Certificate ofStatutory Completion,CSC)或临时占用许可(Temporary Occupa-tion Permit,TOP)之前均不得投入使用,使用许可的管理由新加坡建设局负责。TOP只能看作是工程项目达到使用要求但未被证明其完全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工程项目若要合法使用还需获得BCA颁发的CSC。CSC或TOP的申请必须通过新加坡国家发展部(Ministry of Development.MND)的CORENER电子提交系统进行。申请CSC的程序如图2

所示。

(四)质量控制制度

新加坡国家级的建设主管部门是MND,下设的BCA担任建筑工程质量标准制定和工程质量评定工作,负责对工程质量进行监督管理。BCA制定了许多有关建筑质量控制的法案和方案,其中包括CONQUAS 21、质量标明(Quality Mark),ISO资格认证以及建筑业良好业绩指南等。  1、工程质量标准   新加坡建设局、建筑师学会、工程师学会以及顾问工程师协会共同发起了国家生产力和质量规范 (National Productivity andQuality Specification,NPQS)项目。NPQS是一系列的建筑工程项目标准技术规范,它是由基础NPQS和项目特殊数据表构成。基础NPQS是一系列有关建筑工程通用技术规范和要求的参考文件,项目特殊数据表是用作建筑师和工程师表述不能在基础NPQS中标准化的项目特殊要求。建筑工程项目发展商、建筑师、顾问工程师、承包企业、工料测量师以及供应商等可通过购买获得NPQS的使用权,从而按照NPQS的技术规范进行工程建设活动。

2、工程质量评价体系

BCA制定了一套建筑工程质量评价系统(constructionQuality Assessment System,CON-QUAS),用来对工程项目质量进行评定。目前该系统的有效版本为2000年公布的CONQUAS 21版。该系统最初对于公共工程是强制执行的,但现在有越来越多的私人工程自愿采纳。

CONQUAS体系的评价内容由三部分组成:结构工程、装饰装修工程和机械电气工程。该体系对于结构工程和机电工程的质量评价是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的,对于装饰装修工程的质量评价在工程完成后进行。CONQUAS体系具体评价过程分为三阶段:根据施工图分部分确定抽样数量和实际评价位置,进行抽样检查;现场检查,并抽取部分材料和设备进行试验;评分,按各部分权重汇算工程的CONQUAS分数。

BCA规定对CONQUAS的评分以第一次检查的结果为准,即使承包商事后进行改正,系统也不对评分进行修改。通过这项规定以促进承包商提高工程质量管理水平,确保工程质量一次施工合格,减少返工及质量隐患。

3、对工程质量的奖惩措施

新加坡建设主管部门对公共工程的质量奖惩实施的是工程质量奖励方案(Bonus Scheme forConstruction Quality,BSCQ)。BSCQ规定以前24个月相应建筑物类型平均的CONQUAS分值作为依据,在此基础上上浮或下浮3分以内给出BSCQ的基准分。

评定BSCQ奖励时,公共工程承包商在某一工程项目上的CONQUAS得分每超过基准分1分,承包商可获得工程实际造价0.2%作为奖励,奖励金额最高为实际造价的3%或200万新元;反之,工程的CONQUAS得分每少于基准分1分,按同样的标准进行惩罚。承担多个公共工程的承包商在不同项目上获得的奖分和罚分可互相抵消。对于连续5个工程中连续获得罚分的承包商,除需缴纳惩罚金外,在其参与新工程项目投标时,建设主管部门将根据其累计罚分调整其投标价格,调整比例为0.2%投标价/罚分,最多不超过200万新元。对于连续5个工程累积获得5个及以上罚分的承包商,其承担公共工程的资质等级将被降低一个级别,惩罚期为一年。对于连续5个工程累积获得10个以上罚分的承包商,其参加公共工程投标的资格将被取消。

4、工程质量保证体系

BCA大力推行ISO认证,其中有关工程质量的保证体系为IS09000。BCA于1991年颁布了BCA IS09000认证方案(BCAISO 9000 Certification Scheme),新加坡认证委员会于1997年11月认可了此认证方案,这表明BCA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认证机构向国内外提供认证服务。该方案规定所有取得A1、A2、Bl和B2资质的承包企业以及参与项目金额大于3000万新元的政府工程的顾问公司都必须取得IS09000认证证书。

(五)工程使用检查制度

新加坡《建筑管理法》规定建筑物在投入正式使用后,政府仍然要定期进行检查,对住宅项目规定每十年检查一次,对非住宅项目每五年检查一次,以确保其能安全使用。该项工作由BCA负责,具体检查工作由BCA认可的结构工程师执行。其具体操作流程为:BCA向业主发出使用检查通知,业主接到通知后雇用结构工程师进行检查。结构工程师首先进行观感检查,并向BCA提交观感检查报告,同时提出是否进行全面结构检查的建议。BCA根据结构工程师的建议对是否进行全面结构检查做出判定。若需进行,结构工程师则继续进行检查,并向BCA提交全面结构检查报告。该报告含有为维护工程结构稳定性的建议,业主需遵照该建议进行修补。在进行全面结构检查时,业主可更换结构工程师,所更换人员须通知BCA。

二、新加坡建筑业管理制度的特点分析

(一)持续性管理理念

新加坡政府对于建筑承包企业的管理是持续进行的。对于公共工程承包企业,新加坡建设局从其通过注册开始就建立了电子信息档案。每隔三个月各政府部门(政府公共工程的业主单位)须提供各承包企业在所承包工程上的表现记录。这些记录将被实时地输入电子信息系统中。工程竣工时,各政府部门还需提供工程项目正式报告,总结承包企业在工程中的表现。建设局还要求B1以上级别的承包企业每年上报一次财务情况,B1以下级别的承包企业每三年上报一次财务情况。同样,这些资料将进入电子信息系统。电子信息系统包括各承包企业的详细情况、财务情况、工程安全情况、在建工程的进度以及已完工程的表现等。通过网络,承包企业的业绩表现一目了然。公开的电子信息,同时为承包企业提供了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有助于承包企业提高自身水平和在工程中的表现,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市场引导机制。

在新加坡,建设局通过质量评价体系对工程质量情况进行评定,形成的评价分值成为工程项目奖罚的依据,影响承包企业的再次投标,甚至影响企业的资质评定。该体系将承包企业在一次工程项目中的表现转化为整个企业在经营期内的表现。这样就可以将工程项目的一次性特征转化为承包企业的持续性表现,将政府部门对工程项目的管理提升至企业层面,从对建筑企业根本上的管理来实现对工程项目的监管。

(二)公共工程承包企业的市场准入

新加坡政府对于承包企业的注册管理仅限于承揽公共工程的企业。因为公共工程涉及公众利益,必须加强管理。对于承揽私人工程项目的承包企业,新加坡则是通过行业协会进行管理。新加坡的行业协会在建筑业管理中起到一定的作用,这是由于新加坡政府充分的放权,将行业协会便于管理的方面交于其管理,以提高管理效率。

(三)设计审查中的政府角色

对于设计审查,新加坡政府是将更多的责任交于业主来承担。业主则是雇用资质人员进行设计以及技术核查。资质人员将建筑设计交于政府指定的技术部门进行审查,建设局只需对审查的结果进行核实即可。比起政府进行技术审查或是政府主管部门雇用第三方进行技术审查的设计审查方式来讲,新加坡的设计审查制度大大地减少了政府所应承担的责任,同时简化了政府部门进行设计审查的程序。由于是由资质人员进行设计,由其向技术部门送审设计图纸,方便技术问题的澄清以及设计方案的改进,极大地提高了审查效率。

(四)使用许可制度

第8篇:建筑业公司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新技术;开发和应用

科技创新在企业的竞争中处于十分重要的位置。2004年中国建筑业的从业人员约3 600万人,是美国建筑从业人员的4.5倍,而中国建筑业总产值却只相当于美国正常年份建筑业总产值的20%,中国建筑业劳动生产率相当于日本建筑业的1.25%。中国2004年劳动生产率约28200元/人。由此可以看出。中国建筑业虽已具备一定的国际竞争能力,但与国外一流建筑企业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尚不具备与之抗衡的能力。因此,中国建筑企业为了适应国际工程项目功能新、体量大、施工难度大的新趋势,需要大力加快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推广应用,及建设部推广10项新技术的应用;需要加强企业科技管理工作,提高企业技术开发能力;需要加强科技成果转发和应用,以及知识产权的管理。作者将从以上几方面,阐述建筑企业如何进行新技术开发和应用的管理,从而提高企业技术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职

1组织实施新技术推广示范工程

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不断涌现,并迅速进入建筑领域,技术含量高的现代建筑产品日趋增长,建筑施工企业粗放的管理手段和落后的技术生产难以适应社会发展,企业为了自身的生存发展需要,为提高质量和效益,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通过树立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组织观摩交流,培训学习,促进企业新技术的广泛应用推广,促进企业整体技术水平的提高。

1.1实施新技术示范工程的工作重点

(1)强调领导重视和支持,发挥广大专业技术队伍在推广应用新技术中的作用。企业在推广应用新技术的工作中,必须有一个健全的组织领导机构,明确各级领导和负责人及职责,强化实施过程中领导协调作用,做到领导把握,预控在先,建立领导工作目标责任制。同时充分调动项目所涉及设计、监理、建设等单位的技术力量,依靠工程师、技师、项目管理人员、技术骨干这样一支推广应用新技术的队伍。促进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2)做到生产组织科学合理、技术措施先进得力、资源保证及时充分。首先,保证技能工人、资金及时到位;其次,做到合理组织施工,注重各工序间搭接,各专业间穿插施工的合理衔接;另外,质量问题的预控措施及纠正措施的落实也要同步跟上。在组织生产中把安全、质量放在第一位,工期、效益、技术难度则从属第二位。

(3)强调质量高标准要求,做到方案精细、施工认真、把关严格、检查科学。抓好样板。作好2次施工设计,重视QC小组的开展,在施工方法上要敢于创新。

(4)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当地质量监督部门通力合作、大力支持,共同出谋划策、协同监管,是保证新技术示范工程顺利完成的重要环节。

1.2实施新技术示范工程主要措施

1.2.1组织措施

新技术示范工程实施采取4级管理体系,公司、分公司、项目部、作业班组。公司、分公司、项目部3级成立新技术示范工程领导小组,公司技术负责人任组长负责申报、验收及总体筹划。分公司技术负责人指导、监督实施效果,项目部技术负责人负责各项目标计划的实施过程及质量监控。施工队伍由专业施工班组组成。如基坑支护专业组、高强高性能混凝土专业组、粗钢筋连接专业组、整体脚手架、大模板专业组、陶粒砌块墙砌筑专业组、结构安装专业组。专业工长负责分项新技术实施,项目部技术质量管理人员核验实施效果。

1.2.2管理措施

项目部成立以项目经理为首,项目技术负责人直接管理的现场新技术推广应用领导小组,编制科技示范工作总体策划,各分部、分项新技术应用示范分目标,分别落实到具体工种负责人、班组长、技术工人,建立了“目标责任制”和“质量责任制”,实行有组织、有领导的管理责任体系。制定“图纸会审制”、“专项方案审批制”、“分级交底制”、“三令制”“三检制”、“隐预检制”、“挂牌制”、“样板引路制”、“主材双控制”、“分部分项联合验收制”、“科技示范工程资料管理规定”等制度,做到目标明确、措施到位、控制有力、验收严格,确保新技术推广应用按计划得以圆满完成。

1.2.3技术措施

对新技术推广应用分部分项进行严格监督和控制。建立质量控制点,对施工中易出现的质量问题加强预控,编制专项方案和作业指导书。新工艺、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对操作班组及工人是陌生的,为使技术、工艺不走样。必须抓好技术交底尤其现场示范交底,让工长、班组长、操作人员掌握原理,正确操作是成功的关键。

2加强企业科技管理工作,提高企业技术开发能力

(1)强化科技管理,建立和健全必要的技术管理制度。要认真贯彻国家和建设部新近颁发的有关推进科技进步的政策和文件,并提出实施意见,定期检查落实。

(2)建立和完善有效的企业技术进步领导体系,强化企业实行以经理及其领导下的总工程师为首和企业内部各层次分级管理的技术进步责任制。

(3)加强技术基础设施建设,有条件的企业要逐步建立健全科技开发机构,充实实验、检测手段,增强科技开发和推广应用新技术的能力,条件成熟时建立技术开发中心,或者与高等院校、科研单位等联合组建企业技术中心,增强企业的技术开发能力。建立科技开发专项基金,每年从营业收入中提取一定的资金,用于支持重大科技项目开发、技术推广和成果奖励。

(4)企业技术开发机构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质量为中心,加强新技术的开发,技术的引进和消化吸收,科技成果的推广、转化和技术改造工作,逐步形成企业自身的技术优势。逐步成为技术开发、技术创新的主体。

3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以及知识产权管理

(1)加强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构建企业的建筑科技成果推广转化机制。建立健全建筑科技成果奖励制度,深入开展建筑新技术示范工程和推广试点。

(2)贯彻《建筑施工企业工法管理办法》,重视总结工程实践经验,编制工法和工艺标准,并在实践中加以贯彻,逐步形成具有企业特色的工艺技术标准,使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公司发展的动力。

(3)健全科技成果、专利等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加强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

第9篇:建筑业公司管理制度范文

1.劳务分包的主要模式

当前,建筑工程施工中劳务分包模式,按劳务队伍的组织形式来说,可分为成建制和非成建制两种。成建制的是具有专业资质的劳务公司;非成建制的主要是不具有专业资质,但通过挂靠、合作等形式成立的临时性劳务队伍,多由包工头组织有一定专业技能的人员承担劳务作业。目前在建筑施工的劳务分包中,上述两种劳务形式基本是各占一半。从劳务分包的形式上,通常可分为大包和小包两种。大包通常是工程总包方,将工程主体按单位面积造价或其他方式一次性向劳务公司进行分包。其中包含人工、工器具、小型材料以及小型机械等。这种方式对于总包方来说,便于管理和协调,但一般情况下价格较高,使项目施工成本加大。对于分包方来讲,便于各工种之间、工序之间的协调,能综合安排劳动力。这是当前建筑施工企业常采用的一种分包方式,适用于具有一定实力的、成建制的劳务公司。小包通常是总包方按组成项目的单项工程,或者按单项工种向劳务队伍进行分包。一般只包人工费和简单的工器具。这种方式,对于总包方来讲管理难度较大,而项目施工成本相对较低。对于分包方来讲,各工种、工序之间配合难度增加,经常会出现窝工现象,风险较大。这种分包形式中,往往是分包方不成建制,大部分由包工头组织队伍进行实施,或者通过劳务挂靠的方式与总包方发生劳务关系。这也是目前施工企业中存在较多的一种分包形式。从分包内容上可分为包工包料和只包清工两种方式。包工包料,分包方一般都具备一定资金、综合管理的实力和专业的团队。对于总包方来讲便于管理,但费用高,施工成本大。包清工的,一般是分包方实力较弱,对于总包方来讲费用低,可以降低施工成本,但管理难度加大。

2.目前劳务分包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劳务分包队伍难以形成具有实力的企业团队,劳务公司发展困难重重。建筑施工企业实行管理层和作业层相分离的体制改革后,劳务企业和劳务队便成了施工生产一线的主力军。尽管国家以及各级政府先后出台了一些相关政策,鼓励和扶持劳务企业这一新生事物的发展,但是由于种种原因,难以落实到位。加之劳务队伍和劳务公司自身的原因和总承包企业的原因,使其很难发展壮大起来。一些小型的劳务队伍往往是由个体包工头牵头,组织一些有一定建筑技能的人员从事劳务分包,但从业人员以农民工为主,他们的技术单一,或水平不高,组织松散,管理粗放。就包工头来讲,仅有合伙求财的目的,无长远发展、做大做强的意识。正规的劳务企业,由于劳务分包利润水平较低,经济效益低下,难以承受从业人员的各项保险、技能培训以及各项税费,进而难以留住能力强的和复合性人才,致使管理不到位,很难抵御所面临的风险,企业发展艰难。

(2)劳务分包过程中对劳务队伍的选择难以规范。随着建筑施工企业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管理密集型转化,工程项目管理模式也发生了变化。特别是实行项目经济承包模式的项目,项目经理的利益与项目的盈利状况紧密相连,项目经理的自加大,在劳务队伍的选择方面招标程序难以规范。项目经理为了降低成本,实现效益最大化,在选择劳务队伍时往往侧重于报价的高低,致使劳务公司难以与个体包工头竞争,劳务挂靠、层层分包现象屡禁不止。在劳务分包上,有的业主或地方官员等,会向工程总包单位进行推荐,甚至作为工程承包的前提条件。这样,既使劳务队伍的招标成为幌子,又难以保证劳务队伍的质量,更有甚者,劳务分包人依仗他的关系人,在施工过程中不服从总包方的管理,使总包方十分被动。

(3)企业管理制度难以贯彻,施工过程监管难以到位。通常,建筑施工企业都有一套系统完整的工程项目管理制度和管理体系,然而实行劳务分包以后,这些管理制度和相应措施往往只能贯彻到劳务队,而不能很好地落实于劳务人员。特别是质量管理体系、安全管理体系、技术操作规程,企业管理制度等很难纵深渗透。其原因主要是:一方面劳务作业人员缺乏系统的培训,综合能力和素质较低,难以接受和理解企业管理系统的实质,特别是一些工艺标准,更是一窍不通,只是凭自己的理解和经验做事。另一方面,施工企业对劳务人员缺乏约束力。劳务人员只服从他的直接雇佣人的指挥而不服从施工企业人员的管理,致使施工的制度、措施以及新工艺、新标准难以贯彻和实施。还有,劳务人员绝大部分属于进城务工的农民,相对处于弱势。有些管理实施者出于对他们的同情,不忍心对其进行责任追究和处罚,使一些有效的管理制度不能落实。这些,都影响了施工企业对工程项目的管理效能。

(4)劳动纠纷、劳动争议增多,劳务人员的利益难以维护。当前,整个建筑市场相对活跃,加之建筑劳务技术含量相对较低,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建筑企业竞争激烈,压价、垫资甚至恶意竞争屡见不鲜,导致劳务企业经营风险增大。在这种大环境下,劳动纠纷、劳动争议增多,劳务人员的利益难以维护。具体表现在:一是在劳务分包过程中,劳务企业往往处于劣势,施工企业和劳务企业不能真正处于平等地位,施工企业往往将部分工程承包风险转移给劳务企业,在劳务企业整体实力较弱,抗风险能力不强的情况下,一旦出现意外,就会发生群体性纠纷,如拖欠劳务人员工资问题。二是劳务分包队伍没有与劳动者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工伤、医疗等社会保险,不能为劳动者提供必要、足够的劳动保护。相应的,劳动者作业条件差,劳动强度大,工伤、职业病就容易发生,且得不到应有的治疗和补偿,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三是劳务队伍的工会组织不健全,劳务人员的维权途径不畅。因而,当劳动争议和纠纷得不到有效解决时,劳务人员往往不通过正常的法律渠道进行解决,而是采取一些过激的行为和不正当的方式,导致矛盾激化,形成社会不稳定事件。四是劳务人员的弱势地位和法律意识淡薄以及对维护自身权利的政策、法规了解不够,不能够很好地维护自身权益。如:许多劳务人员的工资是年底统一结算,或者是项目完工后才予结清。而有的劳务队伍为了逃避工程总包方对其发放工资情况的监督,就制作假工资表要求劳务人员签字认可。这样,一旦发生拖欠工资的纠纷时,劳务人员因缺乏有力的证据,自身权益的维护就非常困难。

3.对规范劳务分包的思考和建议

劳务分包是适应建筑市场发展,细化社会分工,提高建筑施工企业效益的一种施工组织模式。对于当前劳务分包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只有通过政府、企业以及劳务人员的共同努力,才能够有效的规范其运行,推动建筑业的健康发展,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1)进一步规范建筑市场。政府部门要加大对建筑市场的监管力度,坚决制止建筑市场的不正当竞争。一方面加强对施工企业的监督,另一方面要监督建设单位严格按照国家的各项规定进行工程发包,打击随意压价、压缩工期以及垫资、保证金的现象。同时,要规范招投标程序、劳务分包程序,制止扰乱市场的行为,确保施工企业和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得以实现。另外,要加强政策和措施的研究,对新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纠正,给予政策指导,避免出现盲区。

(2)进一步规范劳务队伍,扶持劳务企业的发展。规范劳务分包模式,坚决制止层层分包行为,积极推行资质准入制度。减少劳务企业资质审批的环节,鼓励松散劳务队伍注册公司,依法经营。出台优惠政策,适当减免劳务企业的税费,为劳务企业的发展营造宽松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