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妇产科学护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数字化学习;妇产科;教学;应用
Digital learning and obstetrics and gynaecology nursing teaching application
LiangLihong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digital learning in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 teaching application prospect. Methods: suggest hospitals and department building digital learning platform to enhance nursing staff's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information literacy education. Results: the instructor in the platform can be established network course, students on-demand select the course content;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students according to "between teaching and learning" needs communication. Shore.i Conclusion: digital learning complementary with traditional learning mode is a good new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 teaching mode.
【keywords】Digital learning;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Teaching; application
【中图分类号】R32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4-0272-01
妇产科护理学是护理专业的主干课程,内容广泛;涉及妇科,产科及计划生育等内容,学生学习时感觉吃力难懂。传统的学习方法缺乏主动性和参与性,学生学习时容易疲乏,感到枯燥,在现今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已经不能满足他们对知识的渴求。数字化学习能弥补这些不足,如今,数字化学习已渐渐成为护理教学中的全新模式。大力整合知识信息资源,建设医院的数字化学习平台,是医院可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也同时促进了护理教学的飞跃性进步。
1 数字化学习的特点
1.1 学习不受时空限制:数字化学习资源高度的共享性及通讯技术突破了学习空间和时间限制,[1] 学生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根据自身条件与需求选择学习的内容,学习时间及地点,只要在网上点开数字化学习平台就可以浏览老师的课程。
1.2 学习自主性增强:数字化学习具有高度的多样性,学生可以根据各人的学习能力和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数字化学习资源进行学习。如学生在妇产科学习期间需要了解更多妇产科方面的知识,就可以进入数字化学习平台选择有关妇产科的课程。
1.3 学习形式多样化:通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供丰富多彩的互动和协作环境,学生可以利用网络教学系统,虚拟教室,虚拟专科操作,还有聊天室,公告板等工具,选择独立学习,分组讨论,远程互动学习等多种学习形式。例如设计“虚拟患者”可为学生提供病例情境,指导学生对该“患者”进行观察、思考、制订护理措施。还可以开设虚拟专科操作,如产前检查,自然分娩接产,外阴擦洗,阴道冲洗等专科性强的护理操作让学生进行网上演练,可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学生可以组织学习小组,在数字化交流平台上相互讨论交流,与老师进行沟通交流。学生不只是单纯的去看,去听,去记忆,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和互动性,大大的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2 妇产科护理教学中数字化学习的实施
数字化学习必将成为教学包括妇产科护理教学的主要模式。数字化学习包括数字化学习环境,数字化学习资源与数字化学习方式,三个基本要素[2]。医院临床科室要在护理教学中实施数字化学习,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2.1 构建医院数字化学习平台,创建良好的数字化教学环境:首先要加强医院的信息网络的建设,对外能高速地连接互联网,对内有良好的内部局域网,配备足够的多媒体计算机终端到医院教室、医务人员办公室。其次整合医学知识信息资源,包括各种科医学护理多媒体课件、医学数据库、因特网上免费的医护信息资源等,这些资源为医院的护理教学提供了知识的保障。再次利用医院信息管理系统,自主开发或购买数字化学习的管理软件在医院的局域网中构建开展教学的数字化平台,学生随时可以通过这个学习平台学习交流,老师通过平台授课。
2.2 加强临床护理人员的信息素质教育,提高她们的数字化学习教学能力,更新护理人员的教学理念:医院及临床科室应该注重对妇产科护理人员的信息意识,使她们具备发现、判断、筛选、表达信息的能力;提高她们的信息技能,使其具备检索利用,传播信息能力。具体来说护理人员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网络知识和软件操作技能并能熟练使用数字化学习资源,同时一定会高效利用这些信息,提高她们自己的教学水平,从而提高妇产科教学质量。
2.3 加强数字化学习环境下妇产科护理教学的管理:数字化学习环境下护理教学不同于传统的上课学习,必须探索相应的教学管理方法,在构建学习平台时要考虑如何让学生与授课老师通过网络平台进行沟通,学生之间如何进行交流学习,学生怎样才更好地掌握相应的专科知识等等。参考当前远程教育管理模式,医院可以通过让授课老师即妇产科临床护理人员、护理学生在数字化平台进行注册,老师根据个人的学科专长,实际工作经验选择适宜的讲授课程,学生根据各自的学习需求,选择相应的学习课程。此外还可以在数字化平台上建立学习讨论区或开通博客,利用这些信息沟通工具架起师生之间的交流的桥梁,从学习过程的方法、态度、心理等方面全面了解学生,而不是简单地针对学生的学习。
3 小结
护理学生的临床学习是她们完成学业,走向社会的重要阶段,加强学生在科室的临床学习,提高临床教学质量是帮助护理学生顺利步入临床工作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的关键,开展数字化学习辅以传统学习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妇产科临床的专科知识和专科技能。心理学家布鲁钠认为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对学习知识有内在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巨大动力[3],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数字化学习在培养护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习兴趣,探究意识等方面都有其优越性。
参考文献
[1] 万江华数字化学习与医院继续医学教育现代医药卫生2008 . 10:1562
[关键词] 情景模拟教学法;产前检查;妇产科学
[中图分类号] R473.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9(a)-0155-03
妇产科是一门理论和实践能力较强的学科,关系母儿的生命和健康,但学生在其临床学习过程中往往孕妇不配合,同时,妇产科患者病情化快,患者的出血、手术、死亡造成学生心理压力大,对学习出现消极情绪,导致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操作出现脱节。情景模拟教学法是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创设临床情景,能够通过情景中角色扮演体验医生或护士在工作中的作用、处境、工作要领,让学生在专业素质上得到训练,从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在临床特定专业环境中掌握专业医学知识和护理技能操作,有利于提高学生对临床问题分析和解决的能力[7],锻炼其人际沟通、团队协作和职业素质能力。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校2011级三年制普通护理中专生,均为女生各50名,护理72班为实验组采用情景式教学法,年龄15~20岁;英护班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年龄16~22岁。两组学生的年龄、基础课程成绩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教师与教材
两组均由同一教师任教,教材均选用河南科技出版社出版的曹姣玲主编的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妇产科护理学》。
1.3 教学组织与实施
1.3.1 教学计划
根据新乡卫生学校《妇产科护理学》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目前临床实际情况,编写《产前检查》知识点要求的实验教学计划和教学教案。产前检查总课时4课时,其中理论1课时,演示1课时,分组模拟操作演练2课时。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课堂讲解、示教室模拟人训练;实验组采用情景模拟教学法。
1.3.2 教学目标
注重学生理论知识综合掌握能力、动手能力的培养,通过学习,学生要掌握如何询问健康史、推算预产期、判断水肿程度;正确测量血压,掌握产科检查宫高、腹围测量方法;腹部视诊、四步触诊、胎心听诊;骨盆外测量操作要点及注意点;孕期出现异常情况能够判断并处理;孕期健康指导。
1.3.3 教学实施方法
1.3.3.1 准备工作 ①场景及物品准备 场景主要是实验室、产科门诊。教学物、尿各项化验单、围生期检查等。其中模拟人具有的功能根据孕妇产前检查内容设计,可进行腹部检查和听胎心音。实践操作可选择孕妇模拟人腹部充气,设置不同的孕周、胎心音强弱。物品准备:孕妇模拟人、血压计、听诊器、体重秤、皮尺、胎心听筒、骨盆模型、骨盆测量器、胎儿模型设置不同的胎位训练和考核方式。根据不同的情景内容进行充分准备,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②情景设计 女,26岁,已婚,平素月经正常,停经40 d出现恶心、呕吐、乏力,曾到医院检查为早孕。现孕5个月,在丈夫陪伴下前来进行产前检查。③组织与实施 分配角色将学生A、B、C、D 、E 5人编为一组分别扮演医生、护士、孕妇角色,根据创设的教学情景进行模拟临床接诊、检查和处理。
片段一:A同学(护士1)接诊、测量血压、体重,设计孕妇血压140/90 mm Hg,请学生分析如何处理?
片段二:B同学(医生1)进行健康史(月经史、孕期过程)问诊、全身检查、预产期推算。设计孕妇下肢出现水肿情况,A、B同学和E(孕妇及丈夫)进行有关孕期知识的交流。
片段三:C同学(护士2)帮助孕妇躺在检查床上,指导检查,站于孕妇右侧用皮尺测量腹围和宫底高度,设计1:一孕妇的胎位为枕右前进行腹部视诊、四步触诊、胎心音听诊检查的诊断依据;设计2:为一位胎心过快、性格急躁的孕妇作胎心监护,如何通过有效沟通取得配合,减轻孕妇的紧张和不适,并通过相应的护理措施改善孕妇情况。
片段四:D同学(护士3)对孕妇进行真人骨盆外测量,判断测量结果是否正常骨盆,设计对一均小骨盆的孕妇,解释骨盆特点及在分娩期可能采取的处理方案。
一轮结束后5个同学再轮换角色,要求每个同学掌握A、B、C、D、 E 5个角色。同时教师模拟孕妇家属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设置了一些问题,使教学氛围尽量接近临床环境。
1.3.3.2 效果评价 包括考核评价、学生问卷调查、任课老师问卷调查。
考核评价包括理论考核、操作考核和综合能力考核。学生产前检查操作结束后,教师及时作出评价,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价内容如下。①综合素质:团队协作分工明确,安排合理,操作井然有序,符合产科产前检查操作流程。②用物准备齐全,着装整齐,仪态大方端庄。③问诊健康史时语言通俗易懂,理论知识丰富。④血压、体重、预产期推算测量方法正确;检查正确;宫高、腹围测量手法准确;四步触诊和胎心音听诊操作步骤规范,并能够判断胎儿的大小、胎产式、胎方位、胎先露及入盆情况;骨盆测量手法准确,并能够判断各经线异常与临床分娩的关系。⑤操作中关心爱护孕妇,能进行孕期保健指导,预约下次检查时间和告知孕妇注意事项。
自制调查表:分别调查学生理论、技能及综合考核成绩;学生对情景教学质量的评价以及教师对学生学习行为的评价。每张表总分值为100分,由授课老师在课后发放调查问卷,学生填写后收回,有效回收率为100%;教师对学生学习行为的评价由任课老师在学习结束后统一填写,有效回收率为100%。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11.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 以P
2 结果
2.1 两组学生理论成绩考核的比较
实验组的理论成绩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实验组对情景教学法的评价效果
对实验组进行问卷调查发现,模拟情景教学法,深受学生欢迎, 有利于培养主动参与意识45(90%),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护理操作能力、缩短临床实践与教学的距离46(92%),有利于综合应用能力提高48(96%),有利于理解技能操作中的注意事项、提高了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44(88%)(表2)。
2.3 教师对两组学生满意度评价结果的比较
实验组语言沟通技巧为84%,护理操作规范性84%,实践应变能力74%,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提高为92%,团队协作能力88%,学习创新和思维性为86%,教学满意度为96%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3.1 教学效果
传统教学法使护生被动学习,容易产生依赖心理,问题意识缺乏,创造性思维、独立性、自律性被埋没,学习积极性不高[1]。情景模拟教学法以案例情景为载体[2],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2 情景角色扮演有利于积极情感的形成
拟产科门诊对不同孕妇情况进行检查的流程,借助产科门诊的特定环境氛围[3],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在教学过程中体验积极、健康的情感,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角色扮演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主动进行的、快乐的事情[4]。当提前告知情景设计为孕周为5月的孕妇进行产前检查时,同学们各个兴致勃勃,为本次课的顺利完成做好了充分的知识、技能准备,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情感,积极等待教师的引导和暗示。
3.3 教学故事情景创设有利于自主学习
情景教学由于学生自己进入扮演角色,对学习内容产生亲切感,加深内心体验,是主动过程,有利于自主学习状态的形成,在感受和语言的表达中,使大脑两半球交替兴奋、抑制,挖掘了大脑的潜在能量[5-6],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增强记忆,提高学习效率,如片段一、二。
3.4 情景模拟教学法有利于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景教学注重直观、形象、生动,通过角色扮演中的故事,形成特定的实践情景[7],经过思维的整合作用对案例中情景提供的线索起到一种唤醒或启迪智慧的作用[8],如片段三、四使学生处于一种模拟的临床氛围中,从而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实验组学生对情景模拟教学法的评价结果显示,94%的学生认为情景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96%的学生认为综合能力得到提高,92%的学生认为情景教学激发了学习兴趣,提高护理操作能力,缩短了临床与教学的距离,说明在教育过程中强调的是实践操作和思维分析能力。情景模拟教学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预防医疗护理风险的能力,促进临床教学质量的提高。情景模拟教学法结合问题设置,可以训练及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应变能力[8],与临床护理工作接轨。有资料显示,医院80%的护患纠纷是由于沟通不良或沟通障碍造成的,通过不同角色的扮演,丰富学生们的语言,提高其沟通交流的技巧[3],充分体现了护理工作中以人为本的原则。同时,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教师对学生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实验组的学生在模拟真实孕妇对其进行产前检查时能将理论知识灵活应用于实践,较对照组表现好,学生模拟的孕妇、医生、护士,在演练过程中互相协作、紧张有序。说明通过情景模拟教学法,学生学会了怎样规范服务、主动服务,做到服务于患者之前、需要之前。情景模拟教学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使其尽快融入护理队伍。
3.5 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情景模拟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但情景模拟教学法并非十全十美。①由于模拟情景教学法耗时、耗力,目前中等护理专业临床护理教学时数有限,无法全部满足情景教学的需要;②情景模拟教学法对老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备课、课堂教学设计、组织实施需要教师花费很多时间及精力,而目前中职教师教学工作量大,无精力在所有班级中实施情景教学;③学生未接触过临床实际,所有临床情景创设都需要依靠老师,而中职教师主要从事教学工作,接触临床的机会有限,素材收集比较困难[4];④个别学生基础差,主动学习及参与意识不够,情景表演流于形式,未能达到预期效果;⑤设施、道具不足,模拟情景与临床实际仍有较大距离。
情景模拟教学法是一种在教学实践中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改变了单纯的知识传授模式,在课堂上学生和教师产生共鸣,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有助于培养实用型的护理人才,正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参考文献]
[1] 濮丽萍.师生互动教学模式在健康评估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8(3):96.
[2] 林英,宫叶琴.实习护生护患沟通能力及自我差异性研究[J].中国现代护理杂志,2009,8:758-759.
[3] 厉瑛,张静.情景教学法在眼科教学中的应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3,5(4):388-389.
[4] 张静.情景模拟教学法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长江大学学报,2011,8(3):191-192.
[5] 陆一春.真人、真景、真练护理实训教学方法改革和思索[J].卫生职业教育,2009,27(14): 88-89.
[6] 包乌仁.情景教学法在胸外科教学中的作用[J].医学信息,2013,26(6):19.
[7] 杨海峰,朱亚敏.模拟情景教学法在妇产科临床护理教学中的作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5):103-104.
高职教育强调职业岗位的针对性,培养面向医院、社区、家庭护理第一线,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有较强的基础护理能力和专科护理能力,掌握必备的专业知识及技能,能够从事临床、社区、家庭护理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护理人才。妇产科护理作为高职护理专业必修的核心课程,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如何贯彻护理专业“循环教学,学做合一”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现存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是值得广大高职院校妇产科护理教师探索和研究的。
2妇产科护理教学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2.1教学方面
(1)教材、教学内容滞后于临床实践。现代医学发展突飞猛进,新技术、新理念层出不穷,而教材与教学内容的更新相对缓慢,直接导致教与学都不能满足临床的实际需要。
(2)教学方法单一。当前我国高职护理教育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结果轻过程、重分数轻素质的问题,如考核方式单一、缺乏实践操作等,部分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单纯的“灌输式”教学,忽视了先进理念、先进设备的有效运用,教师的劳动强度大,教学效果也不理想。
2.2师资结构方面
(1)大多数妇产科护理教师都是从高校毕业即从事专业课程教学工作,理论知识非常丰富,但缺乏临床经验和实践能力。
(2)部分教师只关注教学任务是否完成,而忽略了教学任务完成得怎样,缺乏责任心和上进心。
2.3学生方面
(1)高职院校扩招以后,学生质量明显下降,导致学生学习基础参差不齐,部分学生的学习态度不端正,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1]。
(2)男护生对妇产科护理课程的认识不足,缺乏学习兴趣。3高职妇产科护理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3.1改革教学内容、教材和教学方法
(1)及时更新教材,优化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上注重体现知识的先进性和实用性,及时更新知识体系,调整教学大纲和授课计划,多给学生提供临床新技术、新进展,开阔学生的视野。护理专业实践性较强,因此,在注重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还应加强实践教学,妇产科护理要求学生具备胎心监护技术、分娩准备及产程观察、会阴擦洗、阴道冲洗、会阴湿热敷等多项专科护理操作技术。教学中还应牢固树立“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新的职业教育理念,了解社会、行业的现状和需求,为学生提供全面系统和个性化的就业指导,培训就业技巧,规范就业流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为学生的实习、就业打好基础。
(2)改革教学方法。运用“授之以渔”的教学方法,综合应用问题引导法、小组讨论法、病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如临床常见病可采取病例教学法和小组讨论法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无法用模型替代,必须真人真做的妇产科护理实验课,如骨盆测量,可采用角色扮演法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还可锻炼学生的沟通和语言表达能力[2];对于一些较抽象又很难理解的内容,如正常分娩,教学中可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如多媒体课件、视频动画、实训设备等,使抽象内容形象化、具体化,便于学生理解,同时还可以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课程评价采用笔试、操作和平时表现3方面相结合,不仅注重学生的理论知识培养,而且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等多方面的发展。教学中应动态地总结、吸取经验,不断改革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实现教、学、做一体化,提高教学效果。
3.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1)从事妇产科护理教学的专业教师需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娴熟的操作技能,具有执业资格的“双师”素质。校内实践教学应配备有实践经验的教师及实训指导教师。教师应充分利用医院、社区的教育资源,加强与医院的合作,不断学习临床新技术、新理念,并应用于教学之中,实现学生“零距离”上岗就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2)做好“传、帮、带”,建立教学督导制度。我校为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培养一批高素质、高水平的青年教师,积极探索,多措并举,充分发挥老教师的带头作用,通过老教师的“传、帮、带”,使青年教师学方法,练技能,修师德,逐步提高教学能力和临床技能。学院还建立了教学督导制度,通过督导听课、评教、教师互评、学生评教等方式,关注青年教师备课、上课、教态是否符合规范要求;课堂组织设计、内容取舍是否合理,重点、难点是否突出等。通过教学督导的有效督促,帮助青年教师认识到授课过程中出现的不足,逐步提高教学质量。
(3)健全激励机制,营造竞争氛围。为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促进青年教师互比互学、加强交流、提高技能,我校定期组织青年教师参加各种类型的竞赛,如教师讲课比赛、教师技能比武、多媒体课件比赛、“卡拉OK”大赛等,并对表现突出者给予一定的奖励。通过“比、评、学”,不仅提高了教学水平,强化了专业技能,激发了青年教师的创造力,而且丰富了教师的课余文化生活,增强了教师之间的凝聚力,充分调动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3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1)妇产科护理要求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必须具备规范的基础护理操作技能、专科护理基本操作技能,对常见病、多发病的病情观察能力,对急、危重病人的应急处理与配合抢救能力,健康教育能力,沟通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等,同时还需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较强的无菌观念意识,吃苦耐劳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富有责任心、爱心、耐心和同情心等。
(2)开展“比、学、赶、帮、超”活动,提高学生整体水平。由于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我院近年来一直采取“一帮一”的措施,由一个成绩好的学生和一个成绩相对落后的学生结对帮助,动态观察效果,再决定组合保留与否。通过“互比、互学、互赶、互帮、互超”,不断超越彼此,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提高学生的整体水平。
(3)因材施教,因生制宜,提高男护生学习的兴趣。对于男护生,应注意保护他们的自尊,加强沟通与交流,正面引导他们以积极的心态去学习妇产科护理,并通过改变教学方法来调动男护生学习的积极性[3]。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的16例产妇中10例为初产妇,6例为经产妇。年龄23~39岁,平均年龄(25.9±3.7)岁,产后出血量550~1000ml,平均出血量(640±45)ml。1.2发病原因约有超过一半的产妇在临床中发生产后大出血是因产妇子宫收缩乏力而导致,其引发因素主要有:(1)产妇紧张过度、难产及自身急慢性疾病对子宫收缩力产生不利影响等。(2)产妇子宫过度膨胀、子宫损伤等。(3)胎盘残留等因素。(4)宫颈及阴道损伤等产道破裂因素。(5)存在异常凝血功能等凝血机制障碍因素[2]。
2围产期监测
2.1产前监测
提高对产妇产前血压、脉搏、阴道出血量等指标的重视,并在术前实施皮肤过敏、合血等相关试验。尤其是对存在危险因素的孕妇应密切关注,并检测指标变化情况。若患者存在凝血障碍,可对其凝血功能进行检查。
2.2产时监测
对产妇各产程进行密切关注,在第一产程应对产妇胎心及宫缩等进行观察,注意宫口变化及胎先露,准备好产妇产后大出血的应对措施,采用缩宫素时应密切观测。在第二产程应对产妇腹压,胎心波动等情况严密监控,以免发生产道损伤,胎儿娩出后对其出血情况及时检测。在第三产程应对产妇子宫收缩及阴道是否出血等情况加强观察。
2.3产后监测
大部分产妇都在分娩2h内发生产后出血,产妇在生产后应停留于产房超过2h对产妇产后各项体征进行密切观察,并对产妇血压、脉搏等进行测量。要求产妇及时将遗尿排空,避免对子宫收缩等产生不利影响,并保持外阴卫生[3]。
3护理方法及体会
3.1护理方法
护理人员应采取和蔼态度,缓解产妇紧张情绪,消除对医院的陌生感,耐心对产妇讲解分娩有关知识,拉近与产妇的距离,使其熟悉产程并充分做好准备。如果产妇发生产后大出血,护理人员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并向医生告知。及时扩充血容量,同时建立静脉通道,密切关注产妇血压、脉搏等体征的变化,静脉输液过程注意观察患者反应,以防产生肺水肿等。使产妇呼吸保持通畅,如有需要可采用面罩法给氧并观察效果[4]。对子宫底进行按摩,利于子宫收缩,促进子宫壁愈合,使积血彻底排出子宫,提高子宫收缩力,实现止血效果。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抢救,认真做好各种工作。使产妇保持头低足高平卧位,以防产生各类并发症。对产妇加强心理指导,使其紧张情绪得到舒缓,提高治疗效果。
3.2护理体会
临床中产妇产后大出血通常都是突然发生,并表现出比较危急的病情,对产妇生命安全构成较严重的威胁。医护人员应提高对产后大出血的重视程度,并在产前采取一定的预防措施,对产妇加强宣传科普知识,使其意识到住院分娩的重要作用。(1)在早期加强预防,医护人员严格执行操作流程,围产期检测要认真了解产妇生命体征变化情况。了解产妇存在的病史,结合产妇实际情况采取有针对性地防控预防措施。(2)抢救应及时有效,及时发现产妇症状变化并采取妥善处理措施,护理人员应提高责任心并采取认真负责态度。若发生产后大出血,医护人员应沉着应对突况,与产妇和蔼交谈,消除产妇紧张及心理恐惧等不良情绪,配合医生顺利完成各项抢救工作[5]。
4讨论
出血性休克是指多种因素导致的损伤和出血现象,使得患者机体脏器出现代谢紊乱和功能失衡现象;休克发生后患者会表现出尿量减少、面色苍白、血压下降等症状,患者的反应明显淡漠并出现昏迷。而妇产科患者发生出血性休克则可能对其生命安全产生严重威胁,因此抢救过程必须争分夺秒,此时做好良好的护理管理就具有重要临床意义。本次我们则主要针对妇产科抢救出血性休克病人的护理管理详情进行分析,目的在于总结经验供临床参考,现将研究详情做出整理报道。
2资料和方法
2.1一般资料
将2016年1月~2018年2月作为本次研究时间段,将该时间段内30例妇产科出血性休克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患者的年龄为22~45岁,平均年龄为(34.21±2.13)岁,其因为卵巢黄体破裂、宫外孕破裂、子宫内翻、子宫收缩乏力等原因出血,出血在1000~2500ml,本次抢救前家属已经对研究概况了解,并表示同意参加本次研究。
2.2方法
均对入选者实施抢救的护理管理,(1)抢救物品的准备管理:抢救室和值班人员应该在当班的过程中清点其相关的器械,使用后及时做好记录,交接班时则做好登记和交接,按照抢救室规范保证各类物品均准确到位;(2)抢救人员的调配和组织管理:管理过程中要求全体抢救人员不得在上班时间擅离岗位,收治到需要抢救的病人后护士则应该及时上报,护士长此时则应该合理安排人力资源的调配,合理分工从而协助医生做好抢救工作[1];(3)抢救工作的时间管理:由于失血性休克多数为急性大出血现象,故而其不仅起病较急,进展也相对较快,因此对于患者而言时间意味着生命,故而从抢救开始即应该对患者的意识、生命体征、面色等情况实施全面观察,准确对患者的出血量、尿量等进行测量,并做好相应的护理记录,如果事先评估中预计需对患者实施血标本检验,则应该做好报告单的书写和粘贴,从而在抢救过程中尽可能争分夺秒,有条不紊的帮助患者得到有效抢救干预;(4)建立抢救的管理评价机制:出血性休克的抢救是一项要求较高的专业性工作,因此在抢救管理的过程中必须合理安排新老护士,尽可能做到老带新的合理分工,并在抢救完成后针对抢救工作实施评价,总结其不足之处并给出合理的处理办法进而应用到下一次抢救中,提高妇产科出血性休克的抢救效能[2]。
2.3观察指标
观察其抢救效果,即调查病人关于本次护理的满意度,其满意与否包括不满意、较满意和很满意三个选项,其中较满意和很满意两项之和的占比即为护理总满意率。此外针对最终抢救不良结局进行观察,包括肾功能衰竭、子宫切除、死亡等事件。
2.4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数据中计数资料以“n”统计,用“%”表示,数据处理软件为SPSS21.0软件。
3结果
本次入选的30例患者中2例表示对本次护理不满意,13例表示较满意,15例表示很满意,其对于护理管理的总满意率为93.3%;30例中最终有1例肾功能衰竭、2例子宫切除,其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6%。
[关键词]妇产科;失血性休克;护理
大出血是临床妇产科的危重疾病,一旦患者短时间内大量出血,未能及时处理极有可能导致休克发生。其原因是患者体内有效循环血量大量减少,各大组织器官严重缺血缺氧,甚至危及生命安全。该病在临床的主要特征是发病急、病情危重且变化快,如果不能快速止血随时可能导致患者死亡[1]。对症抢救非常关键,但配合恰当、高效的护理方法也比较重要,实验特意选取86例失血性休克患者进行分析,简单对比了整体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从中说明整体护理干预在止血和抢救方面占有较大的优越性,详情见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妇产科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间收治的失血性休克患者共86例进行干预实验分析,将其随机均分为(2)组,观察组43例应用整体护理干预,该组中患者最小年龄为22岁,最大年龄为34岁,平均年龄为(26.51±2.14)岁,最少出血量为1210ml,最多出血量为2641ml,平均(1796.31±22.31)ml,对照组43例应用常规护理干预,该组中患者最小年龄为24岁,最大年龄为36岁,平均年龄为(27.59±2.05)岁,最少出血量为1219ml,最多出血量为2658ml,平均(1825.31±21.34)ml,按照出血原因分析,产后出血者、异位妊娠者、胎盘早剥者、其他情况者分别占:20例、19例、26例、12例、9例。比较基本资料,两组数据差异比较小,存在可比性,(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对本组的每位患者均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密切监测患者病情变化情况,及时处理异常,同时根据患者出血情况进行血容量补充,必要情况可建立静脉通道,提高抢救成功率,缩短止血时间。1.2.2观察组对本组的每位患者均采用整体护理干预,其内容具体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抢救护理:护理过程中,密切监测患者的脉搏、血压、体温、呼吸等,一旦发现异常要及时配合医生做好处理。并根据患者出血情况补充血容量,采用静脉输血,尽量建立两条静脉通道,如果操作困难,可考虑选择患者锁骨下静脉或者颈内静脉,可将一条作为静脉扩容,另一条可输入各种抢救药物。此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形态,有无不良反应等,依情况选择合适的留置针。除此之外,医护人员还应快速改善患者机体缺血缺氧状态,避免伤及其他组织器官。对病情比较严重者,给予吸氧,并保持其呼吸道通畅。如果检查发现患者尿量小于25ml/h,提示可能存在肾血管痉挛现象或者是肾血容量不足,配合医生尽快处理。2)心理护理:做完紧急抢救处理后,要疏导并安慰患者。由于该病具有发病急、病情危重的特征,大多数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紧张、焦虑、害怕等心理,所以,当患者清醒后,护理人员要及时了解其的心理状况,多增进与患者的沟通,消除并缓解不良情绪,促使其以健康、积极的心态配合治疗,缩短止血时间,缩短住院时间。3)日常护理:护理人员应为患者营造一个舒适、安静的治疗环境,保证病房内空气流通、卫生整洁,温度适宜(18~22)摄氏度、湿度适宜(50~60%),此外,应对患者做好清洁,注意卫生,避免感染等发生。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尿量和颜色,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如血压、脉搏、体温等,做好异常情况的处理。保证呼吸道通畅,若发现患者舌头处于后坠状态,可采用舌钳将其夹出[2]。4)其他:饮食:为患者制定营养丰富的饮食方案,建议多为患者补充铁、蛋白质,以提升血红蛋白含量,如胡萝卜,乌鸡汤、菠菜、红枣、桂圆等。出院指导:当患者病情稳定后可进行院外维持治疗,出院前,医护人员需向患者及其家属耐心介绍有关注意事项,并告知患者自我护理的方法,提醒如有异常,要立即来院就诊,避免危及生命安全。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止血时间、住院时间、抢救成功率及护理满意度进收稿日期:2017-03-22作者简介:陈晨(1981.6.29-),女,北京市,妇产科护理,本科,主管护师。行观察,详细记录对应数据并比较。
1.4统计学分析
应用专门编制的统计学软件(SPSS22.0)分析实验数据,计量资料描述中用t检验,用均数加减表示,计数资料描述中用X2检验,用百分比表示,数据差异比较大,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2.1比较两组止血时间和住院时间
观察组的止血时间和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见下表1:
2.2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
经过统计,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比较大,P<0.05。见下表2:
3讨论
引起失血性休克的原因比较多,如:宫缩乏力、胎膜早剥\异位妊娠破裂等,如果不能及时抢救处理,极有可能导致患者机体各大重要器官出现缺血缺氧状况,随时危及生命安全。抢救的关键是查明原因,对症进行,但一致认为,配合有效的护理干预方法也很关键[3]。整体护理方法在妇产科失血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可显著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缩短止血时间,保证护理质量。此方法是从抢救过程、心理、饮食等多方面展开,抢救过程中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意识形态等,当患者苏醒后做好心理疏导和安慰工作,并为其提供科学的饮食指导和出院指导,确保机体尽快恢复。结合实验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止血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2.91±0.23)h、(6.58±1.26),与对照组的相应数据相比,有明显优势,另外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和抢救成功率均为:97.68%,与对照组的76.74%、79.07%相比,差异比较大。综上,为了保证抢救效果,缩短止血时间和住院时间,建议临床对失血性休克患者应用整体护理干预方法。
参考文献
[1]何承芳.妇产科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抢救与护理干预[J].基层医学论坛,2016,20(16):2237-2239.
[2]梁秀梅.妇产科失血性休克的抢救护理效果观察[J].吉林医学,2016,37(3):730-731.
关键词:妇产科 护理 实践教学 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21.155
《妇产科护理学》作为护理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实践性强的特点。鉴于妇产科的特殊性,临床见习通常很难实施临床教学,也无法提供标准化的病人供教学使用,再加上妇产科护理操作关系到病人的隐私而且存在较大的风险,由于妇产科病人自我保护意识进一步提高,孕产妇通常不希望见习的学生在她们身上进行操作练习,从而使得临床教学过程更加困难。怎样进一步提高实践性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对于护理专业教学就显得至关重要。
1 在妇产科护理课程教学中融入德育及人文精神
妇产科护理学作为临床学科中的一门较为特殊的课程,涵盖了生命理念、医学伦理、医学道德、健康价值等诸多内容,具有较强的医学人文教育意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融入人文资源。比如课程中的妊娠剧吐及与妊娠有关的疾病,孕妇妊娠期间承受的各种痛苦,说明母爱不仅是无私的,更是伟大的;通过胎盘模型给学生讲解胎盘的功能的有关知识中,母亲给胎儿提供氧气和营养物质,并吸取胎儿的二氧化碳以及代谢废物,更加说明了母亲的伟大;通过分娩机转模型的演示,学生可以了解宫缩造成的阵痛是所有母亲最痛苦同时也是她们最幸福的时刻。课程中的这些知识都融入了人文精神,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妇产科护理学的积极主动性和热情。
2 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妇产科护理学中的部分内容较为抽象难懂,如果采用传统的课堂理论教学方法,教学效果不理想,不利于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学生在上课过程中容易分散注意力,从而丧失学习该课程的兴趣。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利用录像、动画等多媒体课件,使得这些生动、形象、直观的画面呈现在学生面前,不仅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更能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教师在给学生讲解分娩期的护理相关知识的时候,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学生能够了解并掌握外阴清洁与消毒顺序、接生的正确步骤等;同时通过模型训练,学生能够进行腹部四步触诊手法、演示胎方位、妇科检查等模拟训练,为了让学生的操作更加规范,在进行模型训练之前,教师首先应引导学生回忆相关知识点,然后给学生演示并同步进行讲解各步骤的操作要点,对于学生比较难理解的知识,演示动作要放慢一些,甚至反复演示,只有学生掌握了基本功,才让他们开始进行分组练习,教师在一边进行指导,当所有学生都完成操作练习之后,选出一名学生,或者学生自愿进行课堂操作,由学生对其进行评价,最后由教师进行分析和总结。
3 改进实践课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3.1 设计情景模拟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教师在进行某项操作演示时,通过设计一个模拟情景,由教师充当操作者进行操作演示。妇产科护理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都比较强的课程,教师如果仅仅讲解理论知识的话,学生很难理解和记忆,其教学效果也较差。如果运用情景模拟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理论知识。比如教师在给学生讲解“正常分娩产妇的护理”相关内容时,运用分娩全程情景模拟教学方法,充分利用模型对产妇分娩过程进行模拟演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分娩机制、外阴清洁消毒、接产、助娩与检查胎盘胎膜、新生儿护理(断脐)、产后观察等正确步骤和相关知识,同时还能让学生尽快掌握环境布置、用物、操作过程等,这种教学方法十分逼真,能提高实践教学效果。
3.2 利用角色扮演教学法,提高操作能力
针对妇产科护理学中的部分实践课的教学内容,比如产前检查需要询问孕妇的病史、测量骨盆等项目,这些实践教学内容是不可能运用模型进行的,要求真人进行实践,而临床见习期间,教学医院通常是无法满足学生的见习要求,加上大多数的孕妇不会配合。因此,这部分内容的实践教学就需要利用实验室,教师在讲解和演示相关知识要点之后,开展角色扮演教学,将学生每两人分成一组,轮流扮演孕妇和护士的角色开展练习,从而让学生提高操作能力。
3.3 模型演示与训练教学
妇产科护理的部分操作内容事关病人的隐私,并且有较大的风险。这就要求学生首先应在模型上训练娴熟之后才能在病人身上进行实践操作,比如妇科检查、阴道擦洗、新生儿断脐等实践内容。为了让学生的操作更加科学规范,教学过程中应采用集中演示与个别操作有机结合,主讲教师首先进行集中演示,在演示的过程中向学生讲解各步骤的动作要领以及注意事项,然后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教师应进行指导,及时纠正学生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错误纠正。
3.4 综合性临床思维训练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多功能教学模型,同时在将一些常见案例引入到操作练习中,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比如,在讲解产前检查腹部相关知识时运用触诊模型进行训练。又比如在学生进行胎位检查和胎心听诊练习的训练过程中,学生在掌握胎位检查四步手法的基础上,能够对胎心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临床思维能力。综合性临床思维训练内容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第一,充分运用模型变换胎儿位置让学生对胎位进行判断,并设计临床问题(胎位的异常、分晚期的处理等)让学生自己思考。第二,利用变换胎位让学生判断听诊胎心的准确位置,从而更好地掌握胎心听诊的理论依据。第三,利用对胎心率变化的调整,让学生掌握数胎心率,并判断胎心率是否正常,设计胎心率异常的原因以及处理方法等临床问题。
4 增强学生防范医疗纠纷的教育
随着全民普法的深入和对医学知识的普及,人们健康意识的进一步提高,越来越多病人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因此,近年来护患纠纷呈明显上升的趋势,这就要求教师在护理实践教学中融入临床护理工作过程中所涉及的相关法律问题,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防范医疗事故尽量减少护患纠纷,不断提升护理实践课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英华,颜君,高玲玲等.妇产科护理实践课教学改革与实践[J].现代临床护理,2005,4(5):54.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妇产科护理;实训教学
一、在妇产科护理实训教学中应用项目教学法的意义
项目教学法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交由学生自己处理。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实施及最终评价,都由学生自己负责,从而使学生全面了解并把握整个过程及每一个环节中的基本要求。项目教学法最显著的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具体表现在:目标指向的多重性;培训周期短,见效快;可控性好;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项目教学法是师生共同完成项目、共同取得进步的教学方法。教师在开展妇产科护理实训教学时,如果一直按照以往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势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影响整个教学的效果。教师努力去尝试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可以给教学带来不一样的发展。在妇产科护理实训教学中运用项目教学法,可以更加有序地去安排整个教学,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促进整个教学效率的提高。
二、项目教学法在妇产科护理实训教学中的应用
(一)确定项目
想要在妇产科护理实训教学中应用项目教学法,第一步就是确定项目,只有确定了项目,才能保证接下来教学的有序进行。教师在实际教学时,结合课本内容和妇产科护理上的临床病例,确定学生将要进行的项目。在确定项目时,教师不能以自己的想法为主导,而应该结合整个课程的需要以及教学的实际进程来选择合适的项目,从而保证项目教学的顺利进行。项目科学合理,才能保证实际教学的效果。教师在妇产科护理实训教学中应用项目教学法时也应该注意,先确定科学合理的项目。
(二)项目评估
在确定了项目以后,对项目进行评估也很有必要。经过评估,确定项目是否能顺利开展以及项目开展的具体效果,从而保证教学的效果。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实际能力来考察项目是否适合学生,如果不适合学生,可以及时去调整,这样也可以让整个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从而符合教学的要求;教师还应该根据自己教学的实际条件来评估项目,确保在实际教学环境下这个项目可以顺利进行,这样才能保证项目教学法的效果。教师从这两个方面来考核自己所确定的项目,可以使所确定的项目更加科学合理,从而保证教学的效果。我们在妇产科护理实训教学中应用项目教学法时,也应该评估项目,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
(三)确定项目目标
评估项目,确定了项目的合理性以及可操作性后,就应该确定项目的目标。我们开展一个项目,肯定是想达到什么样的效果,能对学生起到什么样的作用,教师只有思考好这些方面,才能知道自己应该如何进行教学。教师应该结合教学的要求来确定项目的目标。这个目标应该是可实现的,这样在实际教学时,教师才可以进行富有针对性的教学,保证整个教学的效果,促进学生的发展。项目完成有明确的目标,学生参与项目整个过程时,才会知道自己到底应该如何去进行学习,以及怎么去参与,这样也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我们想要在妇产科护理实训教学中应用项目教学法,确定项目目标也是重要的步骤,值得教师注意。
(四)布置任务及项目的实施
在项目具体实施之前,教师应该给学生布置一些任务,包括收集资料、设计方案等等,学生通过这些方法可以先去了解整个项目,做好充足的准备,从而有助于项目的顺利开展。项目实施时,教师应该给学生充分的自由,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能力去参与和完成每一个环节,最终得到想要的结果。教师只需要在学生遇到一些无法解决的问题时给出一些帮助,引导学生去思考和解决问题,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促进学生的进步,从而保证项目教学法的效果。布置任务和项目的实施都是项目教学法的重要环节,我们在妇产科护理实训教学中应用项目教学法时,也应该注重这些环节。
【关键词】妇产科护理学 有效教学 策略
一、行动研究背景
护理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其宗旨是培养维护人类心理、生理、社会健康,适应社会需求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护理人才。护理教学过程是由教师引导护生认识护理并且传授知识和经验的过程。妇产科护理学具有很强专业性、实践性、人文性,其服务对象是女性,涉及其生育、家庭、婚姻等隐私问题,过程复杂。因此,护生的学习效果直接受课堂教学的影响。本研究旨在使用行动研究调查本校妇产科护理学课堂教学的现状,分析有效教学的因素和教学策略,并将之应用到教学中以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
二、问题的提出
目前,我国的职校护理课堂教育还是采取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型教学方法,因此,积极探索提高教学质量的途径,即课堂改革成为护生教学改革中的核心课题,其研究将推动整个护理学科的发展。本行动研究在调查分析护生课堂教学的现状后结合当前我国高等护理教育教学质量改革实践,分析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三、有效教学的概念综述
有效教学主要指有助于学生成长的教学,源于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心理学影响下的教学效能核定运动,其根本目的和唯一标准是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其出发点和基础是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其实质和核心是提供和创设适宜的教学条件促进学生形成有效学习。该理论体现了对课堂教学即课程改革核心的重视。创造有效教学的原则是:1.利用多种教学方法创造平等相互尊重的人际关系和学习环境;2.全面充分地准备教学以便能准备适合学生学习学习课题、内容、方法和评价体系;3.促进学生能够自主参加到教学过程中去的交际活动;4.教师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和教学反思;5.能熟练应用现代教学多媒体。
在有效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角色也发生变化:1.教师从“授业者”转变为“创造者”;2.教师从课堂的“调控者”变为“组织者”和“引导者”;3.教师的视野从学科视野转向课程视野。
四、行动研究实施
本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指教师针对教学活动中的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制定问题 解决的一系列行动方案,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反思和调整行动方案,收集数据,分析和评价效果,从而改进教学实践,使教学过程、反思意识、教学水平和研究能力得到共同发展和提高。
本研究的对象是本校护理专业中职(3年制)2011级学生(120名),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采用问卷调查,单位组前后实验设计,半开放式访谈,课堂观察,教师访谈对实施有效性教学的因素和策略进行实验论证,以证明其科学性并为将来的课堂教学提出建议。
首先,笔者根据前人观点,设计采用“护理专业课堂教学质量评价问卷”于11―12学年随机抽取参加过妇产科护理学的课程学习的学生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态度、教学效果四个方面对教师及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利用SPSS软件对该数据进行分析。初步调查结果表明:学生认为虽然能掌握所教的知识和技能,并能将课堂所学的技巧应用到日后的实践中,但对于课堂回答问题还是持被动的态度,认为课堂上师生互动较少,教师并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其次笔者每周进行课堂观察2―3次,并记录教师和学生的教学行为(教师提问、学生反馈、教学内容及教师课后反思),时间为100分钟。根据访谈,笔者发现学生认为教师教学行为中最具有效性的活动为讲授清晰明了、内容组织条理、有科学性;但是在执行课堂规则、激发学生动机和提问上还有待提高。这也进一步印证了初步问卷的结果:教师需要接受培训,转变教学观念,提高教学策略性意识,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根据初步调查结果,笔者试图通过行动研究法来具体解决以下问题:分析有效教学的因素并加以实施。其次根据行动研究法的定义和特点,笔者制订了基于有效教学的研究方案,具体如下所示:
1.转变教师观念。对在职教师进行教学方法的培训,具体包括:项目教学法、任务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实验法等。项目教学法旨在通过一个完整的项目把学生的现有知识和技能连接起来,发展其全面的职业能力。其步骤为:选定项目、设定目标并分组、计划完成项目、实施、评价。任务教学法是基于工作任务来训练血色的专业技术和技能,并构建专业性理论知识的教学方法,包括:提出工作任务、尝试完成、提出问题、引导理解和记住理论知识、再次回归工作任务。
2.通过教师再次观看自己的上课过程录像,引导教师注意提问策略,设置不同难度的问题,增加说明性、分析性、评价性的问题。同时给予小组讨论机会使得学生有机会听到不同的建议反馈。
3.给教师展示学生问卷结果,增强教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意识。这种激励不仅指激发学习兴趣和动机,也包括教授自学能力和方法,促使学生能在课后有进一步发展。
五、成效反馈
根据行动研究结果,影响卫校妇产科护理学有效教学的因素为:1.教师的“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教学观;2.教学过程中对知识体系的重新构建和课堂提问;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自学能力和方法。因此,教学管理者和教育者应从以上三个方面来提高妇产科护理学的课堂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1]陈晓瑞.有效教学理念与实践[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