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文明小故事范文

文明小故事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文明小故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文明小故事

第1篇:文明小故事范文

在我们的生活中,文明无处不在,它可以表现出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可以增进人与人之间的友谊。像这种讲文明、有礼貌的小故事,在我们班级里可谓是数不胜数的!

小故事(1):“语言美,春风化雨润心田”。 说话文明,举止文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虽说,一句温暖的话,一个体贴的眼神,是显得那么得微不足道,可是却意义深远!孔子曾说过“不学礼,无以立”,这句话果然不错!平时,我们遇见老师,主动说一声“老师好”,这么一句普通而又简洁的话,足以让他把你铭记在心,让他有了一天的好心情。同样在与别人相处中,我们得“善于宽容”、“善于安慰”、“善于体贴和关心”他人。

正如我们班的同学一样,常常使用“请”、“你好”、“没关系”等一些有礼貌的日常用语。让每位同学彼此之间都用诚恳、友好的态度待人;用热情、大方的举止处事;用善于宽容的方式对待他人……使我们这个文明班级,在校园中尽情绽放!让这个美丽的校园充满了“爱的温馨”!

第2篇:文明小故事范文

有一次默写诗歌《钗头凤》,小明就开始胡思乱想了:凤凰好不好吃呢?反正我们食堂的饭不好吃。接着,因为对食堂的积怨而在《钗头凤》后面加了几个字——打饭。小明就开始编写他的《钗头凤—打饭》了。

《钗头凤—打饭》

烧茄子,煮土豆,

色衰香弱味不佳。

菜无味,价不菲,

大师傅说愿者上钩。

走,走,走。

春复秋,人更瘦,

一年掉下多少肉。

几时毕业能解我忧。

愁,愁,愁。

小明正想交上去,突然想到自己写错了,改已是不行的了,只好硬着头皮叫上去。第二天默写作业发下来,小明得的分竟是优!

第3篇:文明小故事范文

吴明洁

老树和小树的故事

路边,有一棵大树,它站在那儿很多年了,树皮在渐渐脱落。它的身边最近心在了一棵小树……

从小树刚来的那一天起,大树就给了它无微不至的关怀,为它遮风挡雨,保护它不被暴风折断;告诉它怎样才能快快长大。每日,小树都不会孤单,大树上的小鸟每天都会飞来为它歌唱,晚上,它就专心听着大树讲的故事……渐渐地,小树越长越大,叶子越长越茂密,它对大树不胜感激,因此,它也越来越爱依靠大树。

一天,老树对小树说:“现在我年事已高,迟早有一天,我会坚持不下去的。所以,你不能再老是依靠我了,你自己也要学习一些再灾难中生存的知识来自卫,以免遭不测。”小树听了,不以为然,心想:这有什么,离你不行的那一天,还有很久很久呢。我着什么急。但最近,这个地方有一种很严重的传染病。据说死了很多人和猪还有树。可非常不幸的是,大树的抵抗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也被染上了这种疾病。身体一年不如一年,一天不如一天,“咳咳,小树啊。你现在看到我这副模样,就应该知道我已经来日不多了。你必须学一点技能了。”可小树依旧听不进丁点儿。又过了几年,大树已经被病魔折磨得快死了。现在,大树连说话的力气都所剩无几了。这时,小树已经长成了参天大树,枝繁叶茂的样子,就像一个强壮勇猛的青年男子。可长得壮又有什么用处呢?只不过是吓吓一些胆小的鸟儿罢了。这时,两个伐木工人走了过来。其中一个人发现了瘦弱不堪的老树,对他的同伴说:“你快看!这棵树的叶子都掉光了。我看这树也活不长了,咱们一块儿把这棵树砍了去卖钱花吧。”另一个也高兴地答应了同伴。

第二天,那两个伐木工人开着推土机来了。他们三下五除二就砍掉了老树。小树看见了,非常后悔。因为,它不仅没有认真学习应对灾难的知识。而且,老树对它说最近有大灾难发生。

果然,灾难来了,小树就在这次风暴中被击倒。被那两个伐木工人拖着去当柴火烧了。

从这件事中,我知道了,人们一定要在成长中生活,否则,就不能生存。

第4篇:文明小故事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生命教育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要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故中国古诗文不仅是中国文化中的瑰宝,也是小学语文的重要课程资源。古诗文除了使学生对于母语的认识更完整,它还与人的生命活动、精神活动有着天然的联系。从这一角度来讲,重视少年儿童的生命质量,提升他们的生命强度,优化他们的生命意识,是社会进步和民族兴盛的标志,也是教师作为民族文化传承者义不容辞的使命。

在这样的背景下,“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融入生命教育的实践研究”课题立项,试图通过现状调查与策略研究,探索指导小学古诗文教学渗透生命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课题核心概念解读

1968年,美国学者杰・唐纳・华特士首次提出生命教育。他认为生命教育是一套系统,它和生命本身有相同的目标;在心灵与心智、身体与精神的各个层面上逐渐进步,变成比较平衡、成熟、有效率、快乐、和谐的人。学校教育不应只是训练学生谋取职业或获取知识,还应引导他们充分体验人生的意义,帮助他们做好迎接人生挑战的准备。基于这一观点,2015年贵州省教育科学规划一般课题“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融入生命教育的实践研究”诞生了。

该n题中的“生命教育”,是指通过对生命本质的探求,让受教育者感受生命的美丽、神奇与智慧,体验生命的美好,进而珍爱生命、尊重生命、敬畏生命,形成对生活的自信和坚韧不拔的勇气,培养积极向上的情感的教育,是关注生命生存发展、了解生命价值和意义的一种教育。

古诗文教学,是从教学内容和组织形式上来看的,是指教师结合新课标中关于古诗文内容的年段目标要求,以较为灵活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古诗文,使学生的诵读能力、感知能力、想象力、理解品析古诗词和其他文言词句的能力等语文素养得到培养和提升的教学。

二、 古诗文教学融入生命教育的现状

1.对古诗文中蕴含的生命教育价值认识不足

调研发现,教师对古诗文中蕴含的生命教育价值认识不足,这主要体现在对古诗文的教学目标定位和教学方式上。一方面,有些教师把古诗文与白话文等同视之,完全照本索篇,很少主动引导学生拓展延伸学习,没有把古诗文的教学与新课标中的“认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汲取民族文化智慧”“语文课程要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打下基础”这些表述背后的教育理念内化于心。另一方面,教师优化教学设计的意识不足。一些教师教学古诗文时,习惯性地依赖工具书,机械地要求学生记住课文和工具书中的译文,缺少引导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情感体验、感受优秀传统文化魅力的重要过程,使学生对古诗文只是为考而学。学生对古诗文的态度,像一大群青年去参加一次极不情愿的相亲活动:最终结缘者甚少。究其原因,是教师对古诗文作为语文课程内容的原生价值和教学价值缺乏深入的研究与思考,对古诗文中所蕴藏的志向、理想、信念等生命教育元素缺乏洞察力。

2.对古诗文教学融入生命教育的实施感到困惑

由于不能准确把握新课标精神,对课题研究的认识不足,导致教师对如何在古诗文教学中融入生命教育感到困惑。为此,笔者结合课题实践撰写了《从课标视角探寻古诗文教学策略》,并在“课标精神映照下的古诗文教学融入生命教育研究”专题交流中强调指出:各科课程标准是教师贯彻执行国家教育方针的纲领性文件,是教材编写、考试命题和教育教学研究的行动指南。所以,教师要认真研读新课标,准确把握其精神,在不断探索中找到有效的方法与途径。

三、古诗文教学融入生命教育的有效途径

1.优化教学设计,在课堂教学中融入生命教育

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包括教学目标的确拟、教学内容的研制、教学策略的选择、教学过程的推进等方面的内容。优化就是要做到:目标拟定要紧扣新课标对应的年段目标要求;教学内容合宜;教学方法灵活有效;教学结构严谨;教学活动推进自然流畅。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能就不同的古诗文内容,结合具体学情,确定生命教育元素,找到恰当的教学切入点,在古诗文教学中巧妙地融入生命教育。反之,若没有整体优化设计的意识,难免有“为赋新词强说愁”之嫌。

例如《赠汪伦》一诗,汪伦与李白的真挚友情就是诗歌中蕴藏的生命教育元素,汪李结下深情厚谊的背景故事可以点燃学生学习这首诗的兴趣,帮助低年级学生感知诗意、展开想象。把汪李二人初次结缘的友谊佳话讲给学生听无疑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教学策略,然而,讲故事的时机就是教学艺术的问题了。有经验的教师会将这一设计置于课题导入环节而不是放在中间或者最后。又如,诗人孟郊对母爱的感恩,是《游子吟》显而易见的生命教育元素。从优化课堂设计的角度思考,用创设情境(想一想,说一说:离家数月后,在一个风起雪飞的黄昏,正在加紧备考的诗人孟郊可能会想什么?做什么?)的方法能将生命教育的渗透做得不留痕迹。这样,使学生有想象,有感悟诗歌意境的情感体验过程,诵读诗歌必然声情并茂,语文课堂自然充盈着生命的光彩。

2.有机拓展延伸,在课外阅读中融入生命教育

从研制教学内容这一角度讲,有机拓展延伸是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以教材为依据,为帮助学生理解文本或为拓宽学生的视野,精心挑选与教材文本有某种内在联系的课外读物,并推荐相关图文材料,可以是完整的文学作品、作品节选或图片等。有机拓展延伸,科学整合教学内容,不仅能帮助教师轻松实现目标达成的化难为易,还有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与提升。

例如,笔者在执教纳兰性德的《长相思》时,为突出“在想象、质疑和诵读中,体会作者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矛盾心情,感悟纳兰天涯行役的相思之苦”这一教学重点,突破“科学开发课程,研制合宜的教学内容,与文本有机整合,实现文本学习的化难为易,并在教学中巧妙融入生命教育”这个教学难点,在感知文本大意、品读词句后拓展阅读了以下三项内容。

【拓展1】近来无限伤心事,谁与话长更?――纳兰性德《青衫湿・悼亡》

【拓展2】 纳兰性德(1655年―1685年),原名纳兰成德。他从小聪明过人,饱读诗书、文武兼修。他深受康熙皇帝赏识,是皇帝的近身侍卫。他能文能武却多愁善感,处事做人都至诚至真。22岁那年,妻子难产身亡,纳兰思念成疾,却常抱病与朋友相聚,一聚一醉,借酒消愁。1685年春,他一病不起……7月1日,死神无情地带走了风华正茂的纳兰,留给亲人和朋友无尽的惋惜、深深的痛……

【拓展3】闻其丧者,识与不识皆哀而出其涕也。――徐乾学

教师在引导学生与文本、作者对话时提出新的问题:说说你心目中的纳兰是个什么样的人?结合生活与所学,谈谈你对生命有怎样的思考。这样,学生在课内经历了与另一个心灵交流、碰撞、产生共鸣或存疑的体验,通过教师精心搭建的“虹桥”,学生在课外主动进行延伸阅读,不仅会更加珍爱生命,精神生命也会悄然生长。

3.凝聚生命主题,在习作训练中融入生命教育

在阅读教学引领体验之后,在习作中融入生命教育就水到渠成了。无论小学中年级的童话习作,还是中高年级常见的生活记实或畅想未来的习作,都可以“生命”为主题展开训练, 让学生充分表达对生命的看法,探寻生命的意义,从而渗透生命教育。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教师要结合学段目标和学情进行习作评价,最大限度地实现教学评价的思维驱动和兴趣呵护的功效。

4.开展经典诵读,在吟诵实践中融入生命教育

古诗文独具的节奏感和韵律美,让学生对诵读格外感兴趣。从儿童记忆发展的规律看,早期经典诵读很有必要,这也是维护民族文化基本元素的有效做法,久而久之,优秀传统文化将成为新课改环境下鼓舞生命的精神力量。

5.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在书香浸润中融入生命教育

第5篇:文明小故事范文

关键词:历史文化;旅游;开发;对策;开封

历史文化旅游不同于一般的山水旅游、乡村旅游以及红色旅游,它是以各地区所保留的历史文化遗迹、文物等为主要参观、游览对象,吸引、组织广大游客所进行的旅游活动。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上下五千年形成了许多历史文化名城。在这些众多古城中,伴随着历史的发展,时代的变迁,除了如北京、西安等个别大城市外,大部分现在已经演变成为中小城市。在这些中小历史文化名城中,由于条件有限,旅游业的发展缓慢,与其所拥有的丰富旅游资源和历史文化底蕴极不相称。针对于此,我们以开封为例,分析中小历史文化名城旅游市场开发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典型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开封的旅游环境

开封古称汴梁,位于河南省东部,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座历史文化名城和我国七大古都之一,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也是河南省中原城市群和沿黄“三点一线”黄金旅游线路三大中心城市之一。

地处中原腹地、黄河之滨的开封,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祥地之一,迄今已有2700多年的历史。春秋时期,郑庄公在此修筑储粮仓城,定名为“启封”,取“启拓封疆”之义,后避汉景帝刘启之讳改名为开封。战国时期的魏,五代时期的后梁、后晋、后汉、后周,北宋和金均定都于此,素有“七朝都会”之称。尤其是北宋时期,从陈桥兵变到南宋偏安,历经九帝168年,是当时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国际性的大都会,有着“琪树明霞五凤楼,夷门自古帝王州”的美誉。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和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生动地描绘了古都开封当时的繁华景象。这一时期的开封,涌现出了清正廉明的包公、满门忠烈的杨家将、民族英雄岳飞、图强变法的王安石等一大批具有重要影响的历史人物,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开封具有“文物遗存丰富、城市格局悠久、古城风貌浓郁、北方水城独特”四大特色。目前,全市有文物保护单位238处,其中北宋东京城遗址、开封城墙、铁塔、延庆观、山陕甘会馆、繁塔、焦裕禄烈士陵园7处文物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25处,国家4A级旅游点4处。龙亭湖风景区被评为全国创建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包公湖景区被命名为省文明风景旅游区。这一切都为开封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

二、旅游市场开发中存在的典型问题及分析

开封的旅游资源经过多年的开发利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已经形成了较稳定的旅游市场,但市场的大小和规模与其丰富的旅游资源还不相称,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存在的几个典型问题。

1.游客停留时间过短,呈现出“一日游”模式

旅游者在开封的旅游活动通常只有一天或大半天时间,很少在开封过夜停留,呈现出典型的“一日游”模式。这使得开封旅游经济成为景点经济,旅游产业结构发育不完善。产生这个问题的原因可归咎为以下几个方面:⑴.开封的地理位置特征。河南地接旅游的基本框架是郑、汴、洛“三点一线”,自东向西构成了三个基本旅游目的地。实际上,由于郑州处于中点的区位优势,加之河南省会政治经济中心的独特地位,使得郑州自然而然地成为旅游者停留的中转站。而开封地处延长线东端,与洛阳有相当长的距离,地理位置与郑州相比非常不利。⑵.开封景点过于集中,景点之间距离接近,大大缩短了游客的行程。各景点大多属于人工再造的观光园林和建筑景观,景点类型的单调使游客在参观两三个景点后就失去了继续参观的兴趣。⑶.开封旅行社行业的状况。郑州是一个大的客源地,旅行社以出团为主,接团为辅;开封主要是一个旅游目的地,旅行社以接团为主,出团为辅。这种差异导致外地旅行社为了保住自己的客户,往往把团队交给郑州或洛阳的合作伙伴。开封旅行社接到的大多是从郑州或洛阳转来的二手团,它们无权对行程进行控制,当然难以控制游客的住宿。

2.旅游形象宣传不到位

瑞典的旅游业是仅次于本国林业的第二大产业,其振兴旅游业的首要秘诀就是“扩大对公众的宣传”。实践证明,明确、鲜活、生动、富于煽动性的宣传是引领旅游产品从感情上进人大众心坎的红线。由于受观念、经费投入和专业操作水准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开封的旅游宣传促销活动平淡,一些单位和企业对宣传促销的作用还认识不足,对外宣传促销尚未形成合力。例如,公众关于开封形象认知的调查表明:人们对开封的认识集中于古朴、安逸、休闲等词汇,代表事物主要集中于龙亭、清明上河园、大相国寺等景点。这说明开封在人们心中有一定的印象,但不鲜明。同时清明上河园对来汴游客的调查结果显示,来开封的游客中一级客源市场(如郑州)占绝对优势,而二、三级客源市场的游客比例很少。这说明开封在一级客源市场上的宣传促销做得很到位,二、三级客源市场上还需要加大力度。

3.开发力度不足,品位不高,特色不浓

开封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有许多历史传统,但是,一些极具开发价值的资源因种种原因未能开发,使得潜在资源的优势不能得到充分利用。例如,许多年来,开封的旅游商品存在着包装粗、品位低、花样少、品种单一等问题,如花生糕很长时间以来一直是老一套粗劣的包装方式,作为旅游商品的利润空间无形中就降低了。再如,“开封甲天下”,一年一度的会展极大地提升了开封的旅游形象,但是的带动作用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来。不应该仅仅把办成一个展览,而应该把作为一个产业来经营,比如围绕这一主题,开发一些茶(杭州已开发了这一产品)、酒、宴等系列餐饮。让来开封的游客能喝上茶,饮上酒,吃上宴。这样既可以体现出开封特色,又能消化开封的资源。

三、旅游市场开发应采取的对策

根据旅游市场开发的原则和规律,针对上述典型问题,笔者从开封旅游业的实际出发,特提出以下开发对策:

1.大力发展开封经济,优化旅游整体大环境

旅游环境的改善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因此一个好的经济基础格外重要。只有通过大力发展经济,才能培育更好的旅游市场,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胜出。然而,这么多年以来开封的经济一直处于低迷状态,增长速度缓慢,缺乏大企业大项目的支撑。开封目前只是河南地接旅游的东部端点城市,在河南整体地接旅游经济中的区位劣势比较显著。于是,开封应通过发展经济,着眼于使自身成为河南地接旅游的中心城市,力争形成以开封为圆心,以开封-洛阳一线为半径的旅游经济圈,使之成为旅游流指向的中心城市。当然,这是开封旅游的长期目标。

2.以政府为主导、旅行社为龙头的方式进行营销

开封旅行社弱小的状况不改变,“一日游”模式问题就难以解决。旅游管理部门应考虑在部门联动的基础上,给予开封旅行社业更多的优惠政策,使开封的旅行社有能力在国内外旅游市场上招徕第一手的旅游团,取得了团队的操作权,才能控制团队的停留点。首先,强化旅游产业管理委员会的职能,树立大旅游、可持续发展观念,真正统一指挥与协调各旅游相关部门。其次,努力培育几个大的旅游企业,使之在省内乃至国内具有很强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并通过这些旅游企业的牵线搭桥,把开封丰富的旅游资源展现给游客,实现双赢的良好局面。

3.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开封形象

宣传促销已经成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旅游发展成败的关键因素。开封旅游以什么样的形象推介出去,对开封旅游业的整体发展意义重大。定位口号要能真正代表开封旅游业的内涵,能够为旅游者喜闻乐见,这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开封市旅游管理部门可以考虑在全国范围内举办一个定位口号征集活动,从而收到一箭两雕的效果。例如,曾经有人提出用”一本书——、一个人——包拯、一幅画——”来概括开封,作为对外宣传促销的重要着眼点。或者是”一城——古城墙、一画——、一官——包拯、一将——杨家将、一精神——焦裕禄”的口号。无论如何,以上这些文化遗产都是让开封走向世界,让世界进一步了解开封的核心和亮点。合理组合以上这些因素,加上必要的资金投入,就能在国内外游客中重塑开封良好的旅游形象。

4.丰富景点类型,提高景点文化品位,开发更具吸引力的旅游产品和项目

旅游业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竞争, 同时消费者的需求趋于精确和个性化,这使传统的产品市场受到影响。开发新产品,优化旅游产品结构是一项重要措施。重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旅游产品多样化。旅游产品的多样化是获得稳定市场、减少季节波动的关键。另一方面,要提高旅游产品的质量, 即丰富旅游产品的内涵,提高旅游产品的品位。虽然景点问题并不是影响开封旅游问题的决定性因素,但从长远看,作为一种必不可少的配套措施,开封旅游景点的发展也将对开封旅游业整体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目前,开封清明上河园二期工程即将开工;开封黄河游览区也完成了规划阶段的工作;开封“城摞城”奇观的开发和开封宋文化的深入挖掘也引起了有识之士越来越多的重视。这一切都将为开封旅游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四、结束语

七朝古都开封作为中小历史文化名城的典型代表,我们详细分析了它在旅游市场开发过程中面临的一些典型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策略。相信如果开封能按市场规律来操作,要从定位上把握、形象上塑造、宣传上带动,不断开辟新的“靓”点,树立新的形象,凭借其所拥有的丰富旅游资源和历史文化底蕴,旅游市场一定能够形成良性的快速发展局面。

参考文献

[1].李永文.开封市旅游资源评价及其开发对策[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1.10

第6篇:文明小故事范文

礼仪小故事

泱泱中华,礼仪之邦。中华民族讲究文明礼仪的历史源远流长。文明礼仪可以帮助我们规范言谈举止,学会待人接物,塑造良好形象。

说到文明礼仪,我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吧。

在一个风和日丽,阳光明媚的星期天。乐乐和爸爸妈妈一起乘公共汽车去婆婆家吃饭。乐乐从陶丽站上车,上车后,乐乐找座位坐下,公共汽车开到四大站时,有很多人上车,其中有一位是老奶奶,老奶奶满头白发,样子很和蔼。当时车上已经满座了,车开的时候,老奶奶一摇一晃,差点儿摔跤。乐乐看见了,连忙站起来说:“老奶奶,您好!请你到我的座位上坐吧!”老奶奶感激地说:“谢谢你了,小朋友,你真乖!”乐乐说:“老奶奶,不用谢,这是我应该做的。”公共汽车很快开到龙城站,老奶奶举手示意下车,乐乐连忙赶上去对老奶奶说:“我扶您下车吧。”老奶奶笑着说:“好!好!”乐乐扶着老奶奶一步一步往车门走,公共汽车上的叔叔阿姨们都主动让出一条通道,乐乐扶着老奶奶走下车级,乐乐说:“老奶奶,您走好,再见!”老奶奶说:“再见了,小朋友!”顿时,车上响起了一片热烈的掌声。

文明礼仪如同春天的小草,清新而有生机;文明礼仪如同一道桥梁,让你我之间的距离更加亲近;文明礼仪如同太阳的光芒,让人感到无比的温暖。

第7篇:文明小故事范文

一、开设传统美德教育课程

开设传统美德教育课程能让学生在思想上得到熏陶,小孩子学说话也是先从听开始的,所以开设这个课程十分有必要。课堂内容可以以一个小故事和一个小总结的形式展开。因为学生年龄还小,可能听不懂一些大道理,也无法理解其中蕴含的深刻含义,所以应该以学生的接受能力为基础,采取合适的教育方式,才可能达到比较理想的效果。

小学生最喜欢听的就是一些小故事,趣味性足,同时蕴含教育意义,只要老师循序渐进,慢慢引导,学生便能通过小故事把其中传递的道理和正能量记在心里,以后遇到类似的事情他们也会效仿,以此来达到教育的效果。比如,成语故事“卧冰求鲤”,讲的是古时候有个人叫王祥,由于生母逝去,父亲再娶,继母朱氏偏爱自己的亲生儿子王览,常常让王祥干粗活重活,吃糙饭,但是王祥对此并没有怨恨,反而十分孝敬父母,事必躬亲。冬日里继母朱氏想吃鲜鱼,由于天气寒冷,集市上没有鱼卖,而且河面上结了厚厚一层冰,没有办法捕鱼,于是王祥顶着凛冽的寒风脱掉自己的上衣卧在冰面上暖化冰层,结果冰面融化,从里面跃出两条鲤鱼,王祥十分高兴,把鱼拿回家孝敬继母。这个故事讲的是孝敬父母,但其中也表现了王祥的宽容,他没有“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学生从趣味中学习比枯燥地听老师宣传大道理要有效得多,接受程度也要好得多,达到的效果自然也会更加显著。

二、安排文明监督人

老师可以每天轮流安排两个学生充当文明监督人的角色,让学生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知道自己做什么好,做什么不好,在每天不断的循环中加深学生对文明和传统美德的印象和理解,渐渐形成习惯,到以后自然而然会这么做,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让学生而不是老师充当监督人的原因是因为老师和学生总会有一种天然的上下级的关系,而学生之间是平等的,监督其他学生的同时也在被其他学生监督,他们会更加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担心轮到自己做文明监督人时不能让其他同学信服,他们在监督其他同学的行为时,同时也会更加约束自己。例如,乱扔垃圾,当学生懒得跑到垃圾桶扔垃圾时,他们可能会想随手丢掉就好,这与在家形成的不良习惯有关,在家里没有人约束,家长也没有在他乱扔垃圾时加以制止和教育,这会让他以为乱扔垃圾并没有什么不妥,反正总会有人收拾的。这样的惯性思维都是慢慢形成的,想要一下子改变是不可能的,所以这就需要学生通过监督和自身的约束慢慢改掉。当他乱扔垃圾时会被制止和教育,当他看到其他的同学都没有这样做,学生的羞耻心会在此刻发挥很大的作用,同时他更害怕脱离群体或被群体排斥,以后便会自动约束自己的行为,在言行举止上更加注意,同时在他监督别人时也害怕别人说他连自己都管不住怎么管别人。学生也有好胜心,为了证明自己不比别的同学差,别的同学能做到的,他也一定会努力做到,争取不落人后。

与此同时,老师也可以鼓励学生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从给老人让座到不闯红绿灯,这些虽然并不是传统美德里的内容,但是新的时代,传统美德应该被赋予新的含义和内容,与时俱进。文明礼让,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

三、正确粘贴文明标语

文明标语随处可见,但是有很多学校为了不影响墙壁美观,把标语贴在较高处或是角落,有时候根本注意不到,有的学校把标语贴在特别高的地方,学生不把头仰起来根本看不到,这样的标语贴了等于没贴,完全没有起到提醒的作用。

第8篇:文明小故事范文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7A-

0126-02

笔者经过调查研究发现,最受幼儿欢迎的读物中绘本排名前三。纵观目前市场上的很多幼儿绘本,内容大多数都是以幼儿性格成长、文明习惯等为主题,很适合幼儿阅读。由于幼儿识字量不多,且都喜欢听故事,而绘本故事中的汉字比较少,其中漂亮的图画和吸引人心的故事情节最能吸引幼儿的阅读兴趣,幼儿基本上通过看图就能看懂故事,因而运用绘本阅读来引导幼儿养成文明素养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以下是笔者对于利用绘本阅读培养幼儿文明素养的几点探索。

一、挖掘绘本内涵,形成文明意识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文明习惯是一个人素养的最明显标志。小班幼儿刚刚进入到幼儿园进行集体生活,在集体生活中,有着文明习惯的孩子会适应得更快些,而没有养成文明习惯的孩子则会遇到障碍。如幼儿会遇到生活、学习中的穿戴整洁、用餐礼仪等细节问题。虽然教师经常会耳提面命地跟学生强调养成文明习惯的重要性,但是对于某些幼儿来说,成效不是很明显,他们的一些不良习惯难以得到有效纠正。而利用绘本故事,则可以使幼儿在寓教于乐中体会到养成文明习惯的重要性,并且乐于付诸实践。例如,有一次笔者带了一本绘本故事《我长大了》到班上给孩子们阅读。孩子们被绘本故事的内容深深吸引住了:小袋鼠觉得自己已经长大,于是独自出行,在出行的路途上,遇到了袋熊婶婶、鸭嘴兽叔叔、负鼠哥哥等,他们都来考验小袋鼠的本领,让小袋鼠原来的满满自信一点点消失。后来小袋鼠渐渐明白在成长过程中需要迎接各种挑战,并最终发现文明习惯是最基本的一项礼仪。通过良好文明礼仪习惯的养成,小袋鼠受到了他人的尊敬和喜欢,而懂文明礼仪的他也被夸已经长大了。然后,笔者再结合绘画故事的内容给幼儿讲关于文明礼仪习惯的要求。幼儿听得可认真了,学习效果非常好。运用绘本故事开展文明礼仪习惯教学,很快就能集中幼儿的注意力。当幼儿学会联系自身的情况,意识到自己也正在逐渐长大时,他们也就会主动约束自己的行为,努力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受到别人的尊敬和欢迎”的人。有时,在幼儿读完绘本后,教师也可以开设一些小的主题活动,如以“我长大了”为主题,让孩子们模仿儿歌拿起小牙刷唱着:“小牙刷,手中拿,我要张开小嘴巴……”通过绘本延伸到课堂,再结合幼儿的生活,引导幼儿做一个讲卫生的好孩子。

二、采用绘本渗透,学会礼让他人

现今的幼儿,绝大多数都是家里的独生子,是在“2+2+1”的家庭结构中诞生的。很多幼儿是在长辈无止境的溺爱中成长起来的,他们没有礼让的意识和观念,常常以自我为中心,比较自私。小班幼儿中这个现象特别明显。刚刚进入幼儿园的这一段时间是过渡阶段,当遇到幼儿中出现不愿分享、不会礼让的现象时,教师可以利用绘本阅读渗透文明礼让的意识。如让幼儿表演绘本中有关于礼让的小故事,或者是描述绘本里面的小故事,从中得到教益。例如,《山米的巧克力大礼盒》这个绘本故事主要讲述了山米每次跟妈妈逛超市,最爱帮妈妈推购物车,帮妈妈挑拣商品。有一次妈妈买了一个漂亮的巧克力礼盒。山米是一个懂文明礼貌的好孩子,听了妈妈的话忍住没吃巧克力,将巧克力送给了别人。最后当山米收到别人送给他的巧克力时,他发现特别好吃。这个绘本故事可以引导幼儿通过阅读感受到传递温暖带来的快乐。

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幼儿制作绘本故事。例如,结合《孔融让梨》的故事,笔者带领幼儿一起根据故事情节进行绘画,先画孔融,然后画有一天父母给他们分了几个梨,紧接着孔融将大的梨留给了自己的兄弟而自己拿了一个小的……在绘本制作和自主复述故事的过程中,幼儿形成了礼让他人的文明观念。

三、融入绘本故事,促进自我管理

文明素养反映着一个人的内在素养,尽管幼儿的年龄还比较小,但是教师应该促进幼儿进行自我管理,让幼儿从小就形成自主管理的意识。比如,有的幼儿没有环保的意识和理念,外出时随手乱扔垃圾,笔者就采用绘本故事《地球》,引导幼儿通过观察,了解到保护地球是我们的责任,从而形成环保的意识和理念,从小成为环保小卫士,进而提高幼儿加强自我管理的意识和能力。结合绘本故事,笔者还会抛出如下问题:平日你记得关水龙头吗?剪纸时你记得把碎纸丢入垃圾筐吗?看到垃圾飘起时你会主动去捡吗?让幼儿通过讨论认识到:自己开的水龙头要及时关上,看见有人浪费水时要及时制止;对于掉在地上的纸也要弯腰捡起来丢到垃圾筐里……然后,笔者结合绘本故事来引导幼儿开展自我管理方面的游戏活动,如通过看一看、学一学、捡一捡让幼儿感悟到保护环境也是一种极大的快乐。

四、深入绘本教学,养成尊敬他人习惯

性格决定命运,文明素养的高低对于一个人今后的成长和性格形成都有着能动的影响,因此,在学前教育阶段,教师就应该全面重视幼儿良好性格的形成,促进幼儿尊敬和友爱他人。现如今,不少幼儿在家里过惯了小公主、小王子的优越生活,在生活中变得目中无人,有的幼儿甚至连自己的家人都不会尊重和友爱。小班中经常会出现幼儿之间打架的行为,对此,笔者尝试通过绘本教学来改变这种现象。比如,在引导幼儿读《是谁在门外》这本书之前,笔者说道:“对于刚刚走进我们生活中的人,比如新同学、新邻居等,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我们可以试着去观察他们身上的优点,说不定还可以成为好朋友呢。”在笔者的引导下,幼儿打开了绘本,并从阅读中体会到无穷的乐趣。如当读到下雨了,有小羊羊来给小猪猪打伞的画面时,笔者引导:“小朋友们看到了吗?成为好朋友之后当你遇到困难时,你的朋友就会伸出援助之手。由此可见,我们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也应该和别人主动成为好朋友。那么,怎样才能成为好朋友呢?那就是尊敬友爱他人。”在绘本教学中,幼儿认识到尊敬友爱他人的同时,自己也会得到来自于别人的尊重,这是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

第9篇:文明小故事范文

电视上曾播放过一个小故事,内容是这样的:有一个外地人,问一个本地人:“枫林路怎幺走?”本地人用常熟话对那个外地人说:“从这里一直过去。”外地人听成了“从意大利过海”立刻晕倒在地。这个小故事说明了方言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障碍,普通话才是人们建立友谊的桥梁”。

建设文明、高效社会,推广普通话显得十分必要,中华人民共和国共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每个地方都有属于自己的语言和方言,如56个民族的人聚在一起,每个民族的人讲每个民族,另外民族的人就不知道您说的是什么了,那么就无法进行沟通和交流;对外交往也是一样,如果你只讲自己的民族方言,不但外国人听不懂,就是翻译人员,也无法进行翻译。

因此,我们要从小讲好普通话,养成讲普通话的好习惯,做一个文明人。其实,学普通话并不难,汉语拼音是学习普通话的主要工具,只要能掌握并熟练运用汉语拼音,就会加快学习普通话的速度,提高发音的准确性。其次要掌握本地方言与普通话之间的差别,例如我们这一带人分不清EN、ENG的发音,但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掌握规律,纠正方言,正确练习。再有先学会一些使用频率较高的字,在生活中,有一些字、词使用频率是比较高的,例如:“您好、谢谢、请问”等,先学会这些常用的字、词并不断使用,待掌握以后再逐渐扩大学习范围。运用这种方法,容易看到学习成果,增强学习的自信心。还有要不怕嘲笑,持之以恒 ,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笑话,但不能因此而退缩。相反,要知难而进,持之以恒,把他人的笑语变作自己学习的动力。这样学习普通话就不是很难的事了。在学校,老师要求同学们讲普通话,但有些小朋友却“不自觉”,以后我们不仅要督促自己,还要监督别人,“让每个人都讲普通话!”

我们今天推广普通话,普及普通话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消除方言的隔阂,加强人民的交往的团结,是建设社会主义高度的物质文明和高度的精神文明的需要,是统一政令,交流经验的需要,推广普通话,不仅可以克服方言的隔阂,减少不同方言区的人交际的困难,有利于社会交往,有利于普及教育,还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有利于国际交往。

所以说:普通话——情感的纽带,沟通的桥梁。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