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医院建筑电气设计要点范文

医院建筑电气设计要点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医院建筑电气设计要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医院建筑电气设计要点

第1篇:医院建筑电气设计要点范文

关键词 医院;电气;设计

中图分类号 TM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6363(2017)07-0017-02

现代医院朝着大规模、综合性发展,为提高医院医疗水平,会引进更多的医疗设备,如此也必然会增大医院的用电负荷,对电气设计的要求也更加严格,再加上医院建筑的不同功能与区域划分,对用电的要求也各不相同,在做电气设计时就要事先明确建筑各部分的功用以及会配置相关设备的可能性,做出合理、可靠的电气设计,并为今后的设备增置留出供电富裕量,以适应医院的进一步发展。

1 当前医院电气设计工作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虽然我们在医院电气设计工作方面积累了很多经验,也摸索、制定出相应的医疗建筑电气设计规范,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制约着我们电气设计工作的精进,比如:很多医院注重硬件设施的配置,但是对电气设计却多有忽略,致使线路负载难以承担设备的用电需求,电气设计的不合理,供电系统不够稳定;我国于2014年实施了《医疗建筑电气设计规范》,为医院电气设计提供了可参考的依据,但是实际工程项目中,医院的用电设备各不相同,用电设备的容量相差很大,一些用电负荷的数值计算方法使用不当,计算数值不够准确,这样很容易在使用设备时出现故障,医疗设备不乏体型较大的设备,一旦设备故障,所发生的影响也十分巨大,甚至会对医护人员和患者造成生命安全威胁,损失不可估量;医院电气的智能化发展相当迅速,这是行业优势,但同时专业的电气设计、规划、施工人才的欠缺也是行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尤其是设计方面,医院的分区、功能复杂,如果设计人员对业务流程、医院功能规划没有详细的了解,就必然不能做出科学合理的电气设计,这对以后医院安全用电埋下隐患,也不利于医院的扩建发展。

2 医院电气设计要点分析

2.1 用电负荷分级

根据我国现行规范《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 16 2008)、《医疗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 312 2013)医疗场所用电设备负荷大概分类如下:

一级(重要)负荷:用电设备与场所:ICU、NICU、 CSSD、重要手术室、血液透析室、心血管造影检查室、分娩中心等涉及患者生命安全的设备及照明用电;大型生化仪器、重症呼吸道感染区通风系统等。

一级负荷:用电设备与场所:急诊部、影像科、放射科、产房、病理科、血库等用电设备与照明;其他必须持续供电的精密医疗设备;门诊部、医技部及住院部30%的走道照明;医梯、数据机房、消防负荷等。

用电要求:一级负荷必须有2个供电电源并且不可同时发生故障,重要负荷还应增设应急电源,并且不允许将其他负荷接入应急电源系统。

二级负荷:用电设备与场所:电子显微镜、影像科一般诊断设备、客梯、高级病房、肢体伤残康复病房照明等。

用电要求:采用双电缆组成的线路供电,每根电缆都应能承受完全的二级负荷。

三级负荷:用电设备与场所:一般的照明、电力、制冷、通风空调与其他负荷。

用电要求:无特殊供电要求。

2.2 供电系统

供电系统根据医院负荷性质来确定,一般要求特级及三甲医院采用10kV电缆双路专项供电,并自备柴油发电机组,重要设备采用UPS供电;二级医院采用10kV电缆双路专项供电或者一路10kV专项供电,同时另设一路低压供电源或自备柴油发电机组作为备用电源,重要设备末端采取UPS供电;一级医院采用一路10kV电缆专项供电,重要设备采用UPS供电。由于医院内存在很多重要负荷,并且设备众多,基于末端使用UPS供电,对UPS的配置形式就要进行充分考虑,通常情况下UPS的设置方式有分散设置与集中设置两种,分散设置适合于重要负荷比较分散的情况,这样的布置方式十分灵活,涉及的故障面小,但是由于比较分散,后期维护的工作量大;集中设置就是在机房内设置多组UPS,如此能够减少UPS的安装容量,并且维护方便,但是集中设置UPS机房对于承载建筑有较高的要求,并且从机房向各个用电负荷铺设线路的成本也要考虑在内,要根据设备需求以及科室功能分区进行合理配置。

2.3 低压配电系统

医院的低压配电系统主要由放射式供电与树干式供电结合应用,对于医院内的大型设备或者重要设备,直接由变配电所进行放射式供电,重要负荷除了两路供电外还需配柴油发电机作为备用供电,一级负荷由双路供电末端自动切换。由于医院内的设备功率、设置位置各不相同,所以电气设计要具有针对性。例如:手术室是医院中的一级(重要)负荷场所,不仅要有两路供电,还必须配备柴油发电机备用供电,手术室的供电直接来源于变配电所的专线供电,并且在配电室可以自动切换,各手术室的线路应单独敷设,并做好线路防护,在洁净手术室要设置配电柜,置于非洁净区域,其总负荷应大于8kVA;急诊室、化验室、检验室等科室也是相对重要的供电负荷场所,这些科室的医疗设备对电压的稳定性有一定的要求,所以在这些科室内应设置稳压设备;放射科的X光室、CT室、ECT室的供电电源应分开设置,各自独立,并有专用回路,各科室应设置稳压设备,同时也要设有相应的配电箱。

2.4 照明O计

医院不同科室对于照明的要求各不相同,比如手术室、化验室等功能性科室对照度的要求很高,一般房间对于照度的要求按照普通的标准设计即可,在照明设计方面要符合国家现行规定《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 2013)的要求,另外还要考虑医疗技术、医疗环境对于照明的需求,将灯具照明与自然光结合,进行合理设计。在设计时要注意:重症监护病房的夜间值班照明照度应大于5lx;病房床头灯照度应小于0.1lx;手术室、诊室、检查室等宜采用高显色光源,手术室的显色指数应大于90,其他场所应大于80;在灯具的选择方面,像手术室这类的高洁净度要求的场所,应当选用不易积尘且易清理的密闭灯具,手术室的无影灯应当用专线供电,并配置调节开关;洗衣房、开水间等最好使用防潮灯具;核磁共振的房间灯具应采用直流供电,如采用交流供电对灯具要进行屏蔽处理。

走道照明:走道的照明设计需要考虑相邻房间的照明协调性,尽量降低走道的照度与房间的照度差异,一般情况下走道的照度应当大于房间照度的70%;另外走道照明还要考虑仰卧患者会产生的眩光问题,采用带灯罩的灯具为宜。

病房照明:病房的照明宜采用间接型灯具或漫反射式照明以减少眩光对病人的影响;另外医院现在基本已做到一床一灯,方便病人自由控制,不影响其他人休养;病房还应设置夜间照明,夜间照明以关为宜,一端由护理站统一控制,方便护士夜间巡房。

应急照明:应急照明包括3种:

1)备用照明,主要设置场所有变配电房、消防系统相关房室、重症监护室、急诊通道、产房、血库、配药室、检化验室等其他一些需要确保医疗工作正常进行的科室。

2)安全照明,手术室、抢救室应设安全照明。

3)疏散照明,公共通道、楼梯、大厅、消防电梯、安全出口等人员密集的地区应设置疏散照明专用灯,并且应设置指示灯,以防紧急断电引起人员恐慌。另外对于城市突发的断电现象,医院有自己的柴油发电机可供电维持正常照明,但是对于比较重要的区域,还需要EPS来进行供电照明。

2.5 安全防护

在进行医院电气设计时要特别注意电气设备供电的安全可靠性,这直接关系到医、患人身安全,因此对于设备的接地设计要尤为重视。根据我国相关规定,医疗建筑要设置防雷接地、IT系统、TN-S系统等接地故障保护措施,不允许采用TN-C接地系统,对于医院的医疗设备应采取屏蔽接地、防静电接地等措施,医疗设备要求有单独的接地极,但其实在实际应用中这些单独的接地极不能做到完全与建筑物、地面绝缘,而一旦绝缘系统出现故障,医用等电位与电力保护系统的等电位发生偏差,极易对患者造成危险。

在医院的低压配电系统中还应当设置漏电保护装置,用以防止触电事故以及漏电可能会引起的电气火灾和电气设备的损坏,但是并不能完全依赖漏电保护器,平时工作应以预防为主,并采取其他的措施防止触电以及电气设备损坏的现象出现,基于医疗电气设计的特殊性,应当科学、合理、严格的配备漏电保护器,比如医院内的胸腹引流、心脏手术、肾透析、重症监护等,对于这些心脏、躯体重要保护区域的电气回路应当设置漏电保护器,或者采取线路绝缘措施,并且设置负荷监视装置,以保证用电的安全。在实际应用中,漏电保护开关常会用在普通插座回路中,一条回路上可能会有多台电气设备同时运行,在这种情况下采用大动作电流的漏电保护开关相对的会更加安全,能够保障正常供电。

3 结论

医院的电气设计是一项复杂而又系统化的工作,需要对多方因素进行综合考虑,按照医院不同科室需求以及医疗设备的用电要求来进行具体规划,保证医疗设备的正常运行,保证医院用电的稳定、安全,为患者提供一个高质量的医疗环境。

参考文献

[1]伍夏聪.医院电气设计中的细节探讨[J].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2013(4):15.

[2]王漪.新时期现代医院电气设计的一些思考[J].智能建筑电气技术,2013(2):20.

第2篇:医院建筑电气设计要点范文

关键词 医疗设备;磁共振成像设备(MRI);医用X射线设备;接地系统设计

中图分类号: R197.39文献标识码:A

前言

医院电气设计是医院建筑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供电质量和可靠性直接关系到医务工作是否能顺利有效开展。医院建筑由于其医疗科目繁多,功能复杂,医疗流程及使用对象特殊、设备多而分散、工艺及安全防护要求高、电气系统种类多,对供电可靠性要求高,其作为民用建筑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已经受到越来越多建筑设计人员的重视。

随着医疗科技的发展,各类大型医疗设备广泛应用在现代综合医院的诊断和治疗中,而这些设备大多是源于国外且在医疗以外的领域是很少使用的,导致许多电气设计师对其工作方式和负荷特性不够了解。而目前医院电气设计主要遵循的规范仅有:《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以下简称民规),《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JGJ49-88),《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GB50333-2002),而这些规范里对大型医疗设备的设计指导并不完整。此外,在很多情况下,院方在医院建筑的设计阶段往往不能确定将要使用的医疗设备型号和参数,使得电气设计师无法针对特定设备进行设计,也成为施工图设计阶段面临最大的问题。

本文主要以以往设计的一大型综合性医院为例,结合其他医疗工程实例,对综合性医院较为常见的大型医疗设备:磁共振成像设备(MRI)和医用X射线设备的供电方案、配电系统及接地系统设计进行探讨。

工程概况

广州某大型综合性医院,病床规模1000床,是一栋地上25层、地下4层的三甲现代化综合医疗大楼,总建筑面积约9.5万m2,地上功能由急诊、门诊、医技大楼、中心供应、手术、病房等组成。地下功能包括负氧压缩机房,放射科用房(内含MRI一台,CT两台,X射线诊断机五台),机动车停车库,设备用房等。高压10KV侧采用三回路(2用1备)供电的接线方式。

磁共振成像设备(MRI)

该医院采用的磁共振设备为超导型,因此一旦建立了磁场,超导磁体就不需再消耗能量,而磁共振设备主要在检测采样和记录过程中消耗电能,根据检查部位的不同,磁共振检查过程所需的时间一般在几分钟到几十分钟不等,因此磁共振设备属于持续工作制设备。磁共振设备机房内除MRI本体外,还设有氦冷却系统和空调系统来保证其正常工作。以该医院设备为例,型号为1.5T(磁场强度特斯拉),其最大瞬时功率为74KVA,持续时间为40ms;连续功率为57KVA,功率因数为0.9。机房空调为50KVA,水冷机组为20KVA。《民规》附录A主要用电负荷分级中对磁共振设备定为一级负荷。从笔者了解的情况分析,主要是基于MRI因断电停止运行而导致医院经济损失的角度考虑。因为根据设备供应商提供的资料,磁共振设备在瞬时停电时并不会受到损坏,用于进行医疗检查的磁共振设备因断电中止工作,也不会对正在检查的病人有任何身体上的伤害。而瞬时停电会导致液氦冷却系统不工作,若时间较长会使得磁场线圈因过热而失效或损坏,因此,真正需要关注的是液氦冷却系统电源的可靠性。以下是MRI设备工作原理简图:

笔者结合设备的负荷特性,配电系统设计建议为:由变电所引出单独回路至磁共振设备的主配电柜(分两路),分别为磁共振本体和液氦压缩机提供电源;其他辅助设备,包括空调,水冷机组和控制设备应由另一单独供电回路配电,若发电机容量尚有余量,可考虑为整个磁共振设备机房供电,保证市政电源故障后,检查工作可以继续进行。值得思考的是:许多设计师增大供电可靠性,采取双回路末端切换的方式为主配电柜配电,这种方式固然锦上添花,但也高于规范的要求。同时会带来增加工程造价,增大施工难度等不良因数。

医用X射线设备

医用X射线设备主要分为X射线治疗设备、X射线诊断设备及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设备(CT)。其中X射线治疗设备包括:深部、浅部、接触、接入四大类;X射线诊断设备包括普通X射线诊断设备和数字X线摄影设备(CR、DR、DSA等)。

按其工作制主要分为断续反复工作制及连续工作制两类。随着计算机的不断发展和高频高压X线管的出线,X射线诊断设备透视时间越来越短,患者所受的放射线能量越来越少。一般的X射线诊断设备工作时间都在毫秒级,属于典型的断续反复工作负荷,相比之下,CT设备的工作时间相对较长,可达到秒级。以该医院设备为例,在甲酸变配电室低压母线端计算负荷时,需考虑适当的同时使用系数,从笔者了解的情况分析,5~10台X射线设备的同期系统可以取0.3~0.2。但对于X射线治疗设备,属于连续工作负荷,故同期系数要适当提高。

由于X射线设备对电源电压比较敏感,当设备工作时,由于线路内阻和设备内阻导致的电压降会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因此,设备供电电缆截面和距离都有一定要求。设备供应商一般要求变压器输出端至设备配电柜的压降小于2%,以该医院设备为例,型号为800mA(工作电流)CT,其最大功率为150KVA,连续功率为25KVA,系统功率因数为0.85,选择铜芯电缆截面与供电距离可参考下表:

变压器与配电柜距离(m)

电缆截面(mm2) 50 70 95 120

X射线设备供电系统相对简单,只要提供设备主电源并预留设备配套的复位按钮、急停按钮、工作警示灯等的管线即可。配电系统设计建议为:X射线管的工作电流大于或等于400mA时,采用专用单回回路供电;CT机采用双回路末端切换到配电柜。需要注意的是,X射线设备不应与其他电力负荷共用同一回路供电,以保证其供电的专用可靠性。

设备接地系统

医疗建筑一般均采用共用接地系统,即设备接地,建筑防雷接地,保护接地等共同接到一个总接地装置上。敏感电子设备的布置一般应避免在建筑物迎雷面的外侧。各医疗设备机房设专用接地端子箱,并通过接地干线引至基础接地体。医疗电气设备工作接地电阻值应按设备技术要求决定。但在一般情况下,各设备厂家均要求接地电阻小于1Ω,这个电阻值其实我们建筑物内所采用的共用接地系统中是很容易达到的,《民规》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也有相关的条文要求。但在设计前期,设备厂家一般要求单独接地,这时设计师很容易误以为是采用我们建筑物防雷系统中的TT系统,笔者经与多家国外医疗设备厂家专业工程师沟通交流后,得出我们应该理解为该设备必须采用单独的接地干线引至基础接地体,且在这个接地干线上不应该接其他设备。目前工程实例中,多数的处理方法是从层配电间接地干线引专用接地线至机房接地箱,并设置M型(适用于工作频率较高的医疗设备)接地网络。当然,笔者在有些项目上,也遇到设备厂家固执的要求单独打接地极(即采用TT系统),当遇到这种情况时,设计师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跟他们进行分析与解释:

国际标准IEC61312-1,美国电气法规(NEC),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2010)第6.3.3条与6.3.4条均规定采用共用接地系统和等电位连接。

在采用共用接地系统的建筑物内;电子设备要单独接地是困难的。原因有以下两点:第一,设备外壳,整个建筑物的金属构件,钢筋,电气保护接地系统都接入共用接地系统,要想从电子设备单独引出(功能)接地线到室外单独接地极,且要与上述共用接地系统完全接地绝缘隔离,以避免反击过电压。第二,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第12.7.1.3条规定,当电子设备接地与防雷接地系统分开时,两地网的距离应大于10m,结合以上两点,在实际工程中是非常困难实现的。

单独的专用接地线在高频(电子设备的工作频率)情况下,阻抗很大,故又要求电阻小是无意义的。因为在自谐振条件下,专用接地线阻抗无穷大,相当于断开,成为一根天线,反使设备接受干扰信号。

六、结束语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改善和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新的医院建筑不断涌现,政府对医院的重视程度及资金投放增加,人们对医院建筑设备的现代化要求也与日俱增。医院电气设计一直是国内电气设计行业相对薄弱的一个领域,同时,医疗建筑的电气设计师一个大有可为的领域。与办公楼、商业综合体、住宅小区等建筑电气设计不同,医院是针对病人这样一个特殊对象,电气设计中各个分项显得尤为重要。必须按照医疗建筑的特点和特殊性来进行科学、先进、完整的设计,体现“以病人为本”的医疗服务宗旨。

参考文献

[1] 金征宇.医学影像学(第2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第3篇:医院建筑电气设计要点范文

关键词:建筑电气;节能设计;供配电;变压器;照明

中图分类号: F407 文献标识码: A

一、建筑电气节能的重要性分析

(一)我国能源短缺的现状的迫切要求

我国是能源相对紧缺的国家,随着工专业化水平的日益提高,导致能源实际实际利用效率低下和环境污染的不断加剧,据资料显示,我国的建筑能耗占社会总能耗的30%左右,并且建筑能耗所占的比例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电气节能为建筑节能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建筑领域对电力需求的快速增长,因为发电装机容量和电网供电能力不足的原因,建筑领域电力设备的增长速度远远超过了发电设备的增长速度,使建筑用电能源供不应求矛盾非常突出,全国相当多的地区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拉闸限电现象,这就必须要求把建筑电气节能当做首要任务来抓。

(二)我国国家政策的导向

基于电力能源的普及面最广和覆盖率最大的特点,合理有效的减少电力能源消耗,提高电力能源利用率已成为国家关注的焦点。近年来,在国家努力创建节约型社会的新形势下,政府及相关部门已深刻认识到节能减排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在该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方针,即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为总体目标,以“节能省地型”建筑为发展核心。

二、建筑电气节能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一)满足建筑物功能的原则

即要满足建筑物照明的照度、色温及显色指数;满足空调舒适性的温度及新风量,也就是舒适、卫生、健康的要求;满足上下左右运输通道的畅通无阻;满足特殊工艺的要求,如满足娱乐场所的一些电气设施用电,满足展厅的工艺照明及电力用电等。

(二)考虑经济效益的原则

节能应结合我国国情,充分考虑实际经济效益,不能为了节能而过高地增加投资,增加运营费用,而是应该让增加的部分投资,能在几年或较短的时间内以通过节能减少运营费用的方式进行回收。

(三)减少能量无谓消耗的原则

节能的着眼点应是减少能量的无谓消耗,因此,先找出与发挥建筑物功能无关的能量消耗。再考虑应该采取的有效节能措施。如,变压器的功率损耗、传输电能线路上的有功损耗等都是无用的能损耗;又如,针对量大面广的照明要求,应采用先进技术的产品以降低能耗。

三、建筑电气设计的节能措施

(一)供配电系统的设计

1、将变电所以及配电所设置在负荷中心附近,依照用电的实际分布状况,对低压供电范围进行缩小,减少线路的损耗,保证电压损失在规定范围内,从而保证系统的供电质量。实际的应用中应当将供电配电线路控制在 250 米内。

2、尽量简化供配电系统,并提高系统可靠性,减少配电级数,在同一用户内,高压配电的技术应当控制在两级以内;变压器到用电设备的低压配电技术应当控制在三级以下,从而降低系统损耗的电能量。两路电源共同运行的方式在两路供电系统中较为适用,并且可以通过该种方式减少系统的运行损耗。

3、供电电压的选择

条件同等的环境中,损耗会随着电压的升高而减小。但是电压等级的确定需要综合考虑诸多因素,例如,供电公司规定以及电力系统技术、成本以及合理性、可行性等。若变压器的容量超过 160kVA 且用电设备容量超过 250kW 时,供电电压的合理数值为 10kV/6kV。

4、变压器的选用

变压器应当选择非晶体合金的 10 型以上变压器,由于该类型设备损耗低、节能性好,且噪声低。保证变压器在使用时不会长期处在高于 0.85 以上的高负荷环境中,并且应当根据系统负荷状况灵活的选择变压器数量以及容量,对年运行费用以及投资进行综合分析,合理分配系统负荷,选择能够适应电力负荷的变压器容量,从而实现运行的经济合理,减少由于设备轻载运行所造成的损耗。另外通过对变压器进行灵活投切以适应由于外界变化引起的负荷变化也是有效降低能耗的重要手段,这里提高的外界环境变化主要指温度变化,变压器接线方式的选择、季节变化以及平衡三相负荷影响等因素。

5、对线路中的能量损耗进行降低

按照经济电流密度在满足相关技术指标的基础上对线路进行合理校验,对导线截面进行合理的选择,从而使得线路系统能够在供电过程中耗费最低的电能,达到节约投资、减少线路材料使用的目的。

(二)电动机节能设计

1、在电动机的选择上通过综合分析负荷特性,从而选择出最合理的设备,从而使得电动机的功率因数得以提升,运行效率也会随之提高。

2、除消防设备外,对电动机轻载效率的提高可以通过使用变频调速器的方式,从而最大程度的降低系统运行能耗。

3、通过软启动器的应用平衡电机的启动状态,保证每个电压的波动范围负荷电网的规范要求。

(三)照明用电的节能设计

1、自然光的利用

阳光是最好的照明光源,并且阳光是可再生资源,无需电力,没有成本,不会造成环境污染。在现代大楼中,若能够就爱那个自然光线引入建筑,能够使得人们的活动更加顺利,心情更加的愉悦。医院建筑中,若病人在窗户附近,则能够更快的恢复健康。并且现代的窗户能够自主的选择光谱,保证了阳光射入室内的舒适度。在建筑电气设计中,通过照明电气同窗户的位置设置,可以使得照明设备依据外界的光线强弱进行照明调节,从而节约了照明能源的消耗。

2、采用高效节能光源

在灯具悬挂较高的场所的一般照明,宜采用高压钠灯、金属卤化物灯,除特殊情况外,不应采用管形卤钨灯及大功率普通白炽灯。在灯具悬挂较低的场所的一般照明,宜采用荧光灯,除特殊功能建筑物(如博展馆、影剧院、高级饭店等场所)外,不应采用普通白炽灯。

3、改善照明器的控制方式

照明设备的操纵,要按照各个房间运用的不一样特征以及需求分别对待。房间不大的最好使用一台灯一个控制或者两台灯一个控制的形式;房间大的可以使用几盏灯一个操纵的形式,不过每一个开关能够操纵的盏数也不能太多,也可以装置进行单独操纵的灯。构筑内的公共通道中,照明设备最好使用定时开关操纵。在距离窗户较远的位置,可以使用声控方式进行操纵,确保室内照明的安稳性。室外照明最好使用光电主动操纵抑或光电定时开关操纵设备。

(四)功率因数的合理提高

在电气的设计中英当对线路的感抗予以有效降低,通过选择合理的变压器、电动机以及启动器等设备,正确合理的铺设电缆电线,从而对用电单位的功率因数进行提高。若功率因数相对较低,那么电网的运行便无法得到保障,此时可以通过在系统中并联电容器的方式对系统进行务工补偿。

(五)谐波的治理

非线性负载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电网中会因为该种技术的应用注入大量的谐波电流,扭曲了电压的正常波形。针对谐波可以采用滤波设备或者隔离装置予以去除,并对中性线界面进行合理的选择也可以降低谐波的影响,此外通过串联电抗器的方式进行功率因数的补偿也能够有效提高电力系统中电能的质量。

参考文献

[1]程姬,杨豪,程妍.实现建筑电气节能设计的思考[J].现代商贸工业,2010.7.

[2]李刚.建筑工程电气节能设计措施探讨[J].新疆有色金属,2010.1.

第4篇:医院建筑电气设计要点范文

[关键词]: 建筑电气;新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TU855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建筑电气技术的内涵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对建筑行业,尤其是建筑电气工程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伴随着全球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建筑行业也不断刺激技术的发展,引进先进技术。建筑电气新技术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不断形成一个独立的技术系统。在现代建筑电气技术中,建筑人员融合了电工技术、信息技术、控制技术以及电子技术,为建筑行业的发展开创了新的技术道路。技术的融合成为建筑人员追赶先进建筑技术水平的一个途径。在建筑电气工程中,弱电技术与强电技术相辅相成,交织进行。建筑中的弱电一般指的是家庭中使用的数据采集、控制、管理以及通讯的控制线路或网络线路,它又称为智能化线路。弱电一般是指直流电压在24V以内的直流电路或音频、网络线路、电话线路等。而强电则作为一种动力电源,其交流电压一般是24V以上的,例如电灯、插座等都是一些强电的配备。强电部分一般由变配电系统、电力和照明系统以及防雷接地系统组成。

建筑电气技术的发展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但是现今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经济在迅速发展。人们对生活标准不断提出新要求,建筑行业也审时度势地做出相应的调整。在建筑行业中,建筑电力技术的发展是广大建筑人员有目共睹的。建筑电气工程作为现代建筑行业的核心,面临着诸多挑战。自从改革开放以来,由于与国际进行不断接触,建筑电气技术不断融合与创新,建筑电气行业因而得到了质的飞跃。人们常常戏说在50年前的中国,建筑电气就是“一只灯头、一只开关、两根线”。然而纵观当今的建筑物,我们不得不感叹建筑物中电气技术的飞速发展。在建筑物中配有空调、照明设备、通讯设备、变配电等已经不再是什么新奇的事情。我们可以看到,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尽管建筑行业是我国的主要产业之一,但是当时的建筑电气行业标准还不够规范。而到了1982年,建筑人员意识到建筑电气工程的重要性,并把建筑电力工程当作一个独立的工种。为了夯实建筑电气行业的基础,全国各地都陆续成立了一些建筑电气学术机构,一些相关的建筑电气工程专业也得到发展。另外,一些相关的建筑电气法律法规也相继出台,例如1992年的《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2000年的《建筑与建筑楼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等。建筑电气工程终于实现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经过建筑人员的不断努力以及政府对相关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建筑电气工程在建筑行业越来越体现着自身的价值,而建筑电气技术也不断地得到发展和创新。[1]

建筑电气新技术的应用

为了适应新时代的发展,建筑人员应该丰富自身的专业知识,扩充自己的视野,提高自身素养。面对当今建筑物的绿色化、数字化以及智能化要求,建筑人员应该充分运用各种建筑电气新技术,从建筑电气弱电部分和建筑电气强电部分双方面入手,全面提高建筑电气工程的质量和水平。

建筑电气弱电技术

建筑电气弱电系统的建设由多个学科、多种技术之间相互配合、协作完成。在当今的建筑电气弱电技术中,还有一些不够完善的地方。建筑弱电技术是21世纪的高新技术。为了实现建筑的现代化,在进行应用的过程中,应该把握以下要点。

第一,综合布线技术。作为一座建筑的基础,综合布线是一种全新的布线概念,它是一种较为特殊的信息传递技术。在建筑物和建筑群中,布线系统是主要的信息传输通道。利用综合布线技术,可以帮助人们实现与广播电视网、公用电话网、外界广域网之间的连接,构成一个相对稳定的布线系统,实现建筑的“智能化”。

第二,通信技术。在当代的建筑物中,通信要求是人们的基本要求。作为建筑人员,应该把握好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技术、卫星通信技术、互联网Internet/Intranet以及接入网技术等,满足人们对通信的需求。建筑人员应该掌握先进的通信技术,实现语音、图像及数据等信息的传输。[2]

第三,计算机技术。21世纪是一个信息发达的时代。21世纪的建筑物也应该为信息的传输做好准备工作。利用计算机技术,加强网络建设,可以提高信息资源的共享性,提高人们之间的信息交流和传递。另外,利用计算机技术,还可以控制连接建筑物中的先进设备,如空调、电梯等,实现自动监控和管理,使人们置身于高效、便捷、舒适的建筑环境中。

建筑电气强电技术

随着各式各样的建筑的不断涌现,为了实现建筑的合理性,为建筑物提供有力保障,在建筑电气强电部分,建筑人员应该着力变配电系统、电力和照明系统以及防雷接地系统的完善,也就是说,应该提高继电保护技术,电力和照明技术以及防雷接地技术的应用。

第一,继电保护技术。变配电是建筑电力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建筑电力系统中,可能出现一些不正常的现象。其中,主要分为横向不对称故障和纵向不对称故障。电力系统发生故障,就可能引发严重的后果。因此,建筑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应该注重应用继电保护技术。现在的继电保护已经发展到了微机保护阶段,即以数字式计算机为基础的继电保护。建筑人员应该充分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提高保护装置的灵敏度和可靠性。在建筑电气工程中,注重变配电系统的完善,提高继电保护技术水平,减少事故的发生,确保电气设备运行的稳定性。

第二,电力和照明技术。在配电回路中,我们时有发现三相负载不平衡的现象。这主要是由于在施工前期的设计图纸设计不当或是在施工时不注意使三相回路负载平衡而导致的。为了给人们以更完善的电力和照明系统,建筑人员可选择光色好、颜色指数高、效率高的照明设备,通过不同的配光形式和效率,适应人们的不同需求。在选取缆线的时候,也应该注意选择一些环保性强的缆线,即低烟,高耐火性及高阻燃性的缆线。另外选择以矿物绝缘代替普通绝缘材料,提高安全度。而对于一些特殊用途的建筑物,如医院,要尽量完善电力和照明系统,同时应做好漏电保护。[3]

第三,防雷接地技术。在建筑电气工程中,决不能疏忽防雷接地系统。建筑人员应该注重防雷接地技术的应用。防雷接地装置包括雷电接受装置、接地线和接地装置。为了确保建筑物的质量,防雷接地工作必不可少。例如避雷针、避雷器等都是属于防雷接地装置的范畴。在进行防雷接地工程时,应该避免接地装置的腐蚀。建筑人员应该注意一些比较容易发生腐蚀的地位,例如水平接地体、各焊接头、设备接地引下线及其连接螺丝等。尤其是在雷电高发区,建筑人员应该着重考虑防雷接地系统的完善,避免让雷电流导入大地后引起雷击灾害。

四、结语

为了保证建筑电气的安全性、可靠性以及实用性,建筑人员应该充分了解人民的需求,把握先进的建筑电气技术,完善建筑电气管理系统,使建筑电气行业紧跟时代的发展,为广大人民提供优质的服务,将建筑行业的发展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刘德君,段慧达,白晶.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改革探讨[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9 (02).

第5篇:医院建筑电气设计要点范文

【关键词】等电位联结;民用建筑;施工技术

在过去的建筑工程项目中,由于等电位联结设计缺乏一定的操作性和相关的注释说明而造成了众多工程施工技术人员对于等电位联结安装的安装、施工和防护技术的理解不正确,进而使得工程施工存在着一定的质量隐患,也造成了等电位连接的失败。时至今日,国际社会非常重视等电位联结工作,其作用也日益明显,对民用建筑的用电安全、防雷接地以及电子信息设备的正常和安全使用都发挥出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是现代化建筑工程中一项最为关键的工作环节。

1.等电位联结分析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对于住宅建筑提出了新认识的同时也对建筑物的防雷、接地、防电和等电位联结提出了新的看法。等电位联结作为目前建筑工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项,其随着各种家用电器的增多而彰显出其重要作用和优势,成为整个建筑工程中的核心领域。

1.1概念

所谓的等电位联结主要指的是在工作中将建筑物内的各种金属管道以及具备着导电功能的设备采用导线连接起来,并且通过某个特殊的角落引出室外,从而使得各个设备之间的电位差等于零,这样就有效的避免了各种电气故障的出现和发生。截止今天,等电位连接已经广泛的应用在各类民用建筑工程中,尤其是在卫生间、厨房等较为潮湿的空间,其应用最多,应用效果也最为明显。

1.2等电位联结分类

当前,国际上非常重视等电位连接的作用,它对于各种电气的用电安全、防雷以及电子信息设备的正常使用有着重要的保证意义。在目前的等电位联结工作中,我们常见的施工方法主要包含有接地连接和等电位连接两种。

1.2.1接地连接

接地是一种大范围的等电位联结,是现代化建筑工程中最为常见的一个措施。在接地工作中,安全接地主要是通过等电位联结原理将大地电位作为参考电位来进行连接,从而使得建筑结构中的电压差能够及时的清除,避免了在工程中由于漏电而造成的电压变化现象。一般在接地连接工作中,连接的首要目标是大地,在工作中不连接大地就是违反了电气安全的基本要求,因此来说,这一概念在应用中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也是现代化社会发展中影响最大的一个环节。

1.2.2总等电位联结

根据目前现行的《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进行分析和总结,民用建筑内的电气装置应当采用总等电位联结。而所谓的总等电位联结主要指的是在工作中将室内各种导电部分管线采用导线汇集到配电箱旁边的接地母线上,从而通过接地母线传输到大地当中。这些金属管线主要包含有线路管道、天然气管道、给排水管道、空调管道等各种金属管道。

1.2.3局部等电位联结

局部等电位联结主要是通过在一个局部场所范围内,采用等电位联结端子板将各种可以导电的部分连接同,这种等电位联结方式主要应用在浴室、卫生间、厨房、医院手术室等场所。

2.等电位联结的重要性

伴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各种电气设备的涌现,由其带来的电气安全事故也日益高涨,成为影响人们生活和生产的主要质量隐患之一。尤其是在那些空气较为潮湿的环节,由于人身体皮肤对于抗电阻能力的降低,使得在这些场所发生电击事故的概率极大,也是目前电击事故中能够主要的发生场所和地方。而等电位联结在应用中能够有效的将室内的各个放电设备采用导线有效的连接起来,从而降低室内的电位差,从而有效的避免了这些场所出现的电击事故,从而保证了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3.等电位联结工作要点

近年来的社会发展中,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子技术更是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特别是在信息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更是促使了人们对于防雷、接地等放电技术的重视,等电位联结在这种社会发展基础上深受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与重视。

3.1联结线要求

按照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等电位联结安装》(02D501)的要求,总等电位联结线的最小截面要求为不小于进线PE(PEN)的0.5倍,且不小于6rlLITI2铜导线或热镀锌10圆钢、25nun~4m/n扁钢,局部或辅助等电位联结的最小截面要求为2.5tlRn2。

3.2接地极的联结

接地体的联结在目前是以等电位接地连接为主要基础,对电气在应用之中所有的强电、弱电和防雷接地都应当采用总等电位联结要求和可靠性处理,这是保证强弱电和防雷正常接地安全的重要前提,特别是弱电系统的接地,必须与等电位可靠联结,否则,在雷击或其他意外的情况下,极易造成事故。

3.3建筑钢筋、构件的联结

建筑钢筋、构件的等电位联结对保持建筑的电位均衡,方便其他导体进行等电位联结有着重要意义。由于砼结构内的钢筋纵横交错,互相联结,形成一个近似法拉第笼的电气结构,正确对这样一个庞大的金属笼进行等电位联结,对于保证建筑的电位均衡,消除外界的电磁干扰,防止雷电反击用电安全、保证电子信息系统正常工作等,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此外,笔者认为,如果钢筋、构件已经可靠联结,其他的一些导体可以直接就地利用附近的钢筋进行等电位联结,作为等电位联结。

3.4配电箱、金属电气导管与线槽的联结

配电箱和金属电气导管与线槽,也可以作为等电位联结的一部分。尽管原有的电气规范已经对配电箱的电气接地有明确的规定,但笔者以为,这一规定与等电位联结的要求应是一致的,在联结要求和效果上,也应满足等电位联结的要求。

3.5现阶段等电位联结实施中的常见问题

现阶段建筑电气的设计施工中等电位联结做法不规范是一个突出的问题,涉及到工程量和造价的原因,对等电位联结的作用又将信将疑,导致等电位的实施难以达到规范要求。

(1)设计中应当明确必须进行等电位联结的导体范围设计对等电位联结如果没有清楚明确的规定,往往造成施工中没有具体的依据,预决算也难以对这部分的造价进行确定。

(2)施工中应当严格按照02D501-2图集的要求制作安装箱体和母排所有的母排必须使用尺寸、孔径规范的铜排,铜的导电性和强度都比较好,便于连接。由于历史原因,电气铜排使用黄铜排的做法在一些地区相当普遍,导电性能下降,必须纠正。

4.结语

发达国家都把等电位联结作为建筑电气安全的强制性必要措施,我国加入WT0后国际交往逐步增多,技术标准力求与国际同步,建筑的安全措施更加完善。总结国际的先进做法,为了涉及人生安全的电气安全,必须严格实施等电位联结措施。我们应当遵守强制性条文的要求,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改进具体的工艺,保证等电位联结的质量,保证建筑的电气安全。

【参考文献】

第6篇:医院建筑电气设计要点范文

关键词:小区 智能 现代信息 总线技术 规范管理

一、前 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同时借助于相关技术和规范标准的日益丰富完善,智能化小区的规划设计与建设在很多地区已渐成热点,开发商们纷纷把它作为开发新项目的重要卖点之一。智能住宅和智能小区通过开发商和众多媒体的宣传,描绘了梦幻般的未来生活:通过住户家中的内部网络和外部通讯网络,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实现购物、教育、娱乐、医疗、沟通交流等等一切生活需求,并且保证住宅环境舒适、安全、最大限度节能等等。然而,1999年中国首次网络生存测试的结果,表明了当今中国的现实:我们憧憬的、国内外媒体宣传的,并不一定是我们真正需要的,也不是靠简单搭建几个所谓智能系统就能轻易实现的;即使技术上能做到,外部大环境的制约和种种客观条件的不具备也是无法绕开和回避的现实。目前的购房者对住宅的“智能”并未给与足够的热情和关注,他们首先还是考虑价格和住宅最基本的硬件条件,如:户型、环境、交通等等。有些智能小区的先行者花了很大力气开发了网上信息服务,结果少人问津。不过国内也有很多智能小区的建设者从实际应用出发,通过扎实的努力,从完善相关的配套服务入手,不断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和从业人员素质,让使用者真正感受到了“智能化”给生活带来的方便、舒适和安全。这些现象都说明智能技术应用到家庭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更不应该追求不切实际的“大而全”。但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应用,并最终更好地服务于人们的生活是历史发展的大趋势。本人希望将自己在从事小区智能化技术研究和规划设计过程中的一些想法陈述如下,供同业者参考,更希望得到业内专家的指正。

二、现代住宅小区功能需求分析

住宅是人类最基本的生存空间,是人们逗留时间最多的地方。随着社会的发展,住宅的功能范围亦在发展变化,其中信息的快速传递与获取是一个重要方面。但现代人对住宅小区的功能要求是综合性的,并不仅限于信息技术方面,更何况人们对新技术的接受和应用还需要一个过程,这不仅受认识局限,还受到经济发展以及外部环境条件的限制。我们在实践中感到:在从事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的规划设计和建设时,一定要首先了解居住者对住宅、小区的功能需求,才能更加适当地选择智能化系统的功能和服务标准。一个现代化的住宅小区必然是以居住的舒适、安全、便利为首要标准,一般应满足如下要求:

1、舒适性:它包括平面空间尺度、视野、登高(高层楼的交通)、采光、通风、日照、噪音、内部装修、温湿度等等。

2、可持续发展性:从小区来讲,小区应与环境共生,保护资源,获得能源效益。对住宅而言,除核心部位外,其余空间作为卧室、餐厅等可以灵活再分隔。其他还包括: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的再处理、再应用,以不破坏自然生态为目标;住宅内环境质量:厨卫设备布置紧凑,管线隐蔽,废油、气、烟排除畅通,建材的有害物质的防护等等。

3、节能、降耗:实质上是可持续性发展的社会性的一面,多层住宅合理的体量与围护结构,能源及设备的合理有效使用,可再生能源(风力、太阳能)和新型材料的应用等。

4、安全性:必须是人与技术措施相结合。

防盗要求:多层次防范,从边界防范、区内电视监控到住宅内的防盗。

紧急事件的防护措施。

灾变(火灾、风灾、地震)的应急措施。

5、方便性

交通:住宅或小区所处位置,小区内部道路布局和区域标识。

各种配套设施。

小区内部商店、文娱等服务设施。周边的商店、医院、餐厅、学校等等。

通信:电话、电视、计算机通信。

由此看来,智能化系统是满足现代住宅小区功能需求不可缺少的。它是现代住宅小区提高居住质量的手段之一,并将成为现代住宅小区的基本配套设施。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不断完善的今天,它的重要作用不可低估。因此,我们认为高档次的住宅小区应尽可能选择功能全面、技术水平高的智能化系统,并可适度超前;而低档次的住宅小区也应根据自身实际和投资情况选择造价低廉、功能适用的智能化系统。

三、智能住宅小区技术的形成和发展状况

智能住宅、小区在国外历经了80年代初的住宅电子化、80年代中的住宅自动化到90年代美国的“智慧屋”(WISE HOME)、欧洲的“聪明屋”(SMART HOME)的住宅智能化这样三个阶段。这三个发展阶段,表明了智能住宅与智能大楼由于服务对象的不同而形成了不同的发展道路。

住宅电子化使采用大量电子技术的产品进入家庭;住宅自动化使家用电器、通信设备与安保防灾等设备在家庭中的功能综合一体化;而住宅智能化使家庭中的家电、安保防灾和各种通信(语音、数据、图像)设备通过总线技术进行监视、控制和管理。其中,家庭总线技术是住宅智能化技术的核心。目前美国、欧洲和日本都有了各自的家庭总线标准。美国、日本、新加坡都有根据这些标准建立的智能住宅和小区的示范工程。

中国智能住宅小区的发展与国外有所不同,是借助于智能建筑技术的引进和发展并借鉴国外家庭总线技术。趁住宅产业蓬勃发展之机而兴起的。1997年,我国在《小康住宅电气设计(标准)导则》的编制中对小康住宅小区电气设计提出了如下要求:高度的安全性、舒适的生活环境;便利的通讯方式;综合的信息服务;家庭智能化系统。同时也对小康住宅与小区建设在安全防范、家庭设备自动化以及通讯与网络配置等方面提出了理想目标、普及目标和最低目标等三级设计标准,这标志着我国智能小区的规划设计开始朝着标准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这一期间,全国许多大城市纷纷将房地产业与IT产业结合起来,开发具有一定智能化特征的住宅,成为房地产业的一大热点。1999年底,建设部信息产业中心颁布了《全国智能化住宅小区系统示范工程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试行稿),导则规定了智能化住宅小区建设中的目标和原则,并拟从2000年起,用5年左右的时间,组织实施全国智能化住宅小区系统示范工程,以此带动和促进我国智能化住宅小区建设。其总体目标是:通过采用现代信息传输技术、网络技术和信息集成技术,进行精密设计、优化集成、精心建设和工程示范,提高住宅高新技术的含量和居住环境水平,以适应21世纪现代居住生活的需要。这项导则的颁布有力地推进了智能化住宅小区在我国的普及和建设。2000年上半年,国家信息产业部负责编制了《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T50311-2000)以及《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T50312-2000),结束了多年来中国智能建筑设计无章可循、无标准可依的状况,这无疑为我国智能建筑健康有序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同年8月,国家经贸委又组织四川长虹电子集团公司、青岛海尔集团公司、清华同方股份有限公司等全国11家在家用电器和相关产品领域有影响和知名度的企业和单位成立了家庭信息网络的联合体,重点研究家庭网络的技术标准、基本框架和终端产品的开发与研究。这一举措使得我国的家庭网络技术研究得到了空前发展,为智能化小区发展提供了可靠的网络技术保障。2001年底,国家建设部住宅产业中心又着手对《全国智能化住宅小区系统示范工程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进行了修改。一系列法律性文件的制定与修订,为智能化小区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充足的法律依据和保障,推动了智能化小区在我国的进一步发展。目前智能化住宅小区示范工程遍布全国;用于住宅、小区的智能化产品的研究和开发也方兴未艾。

纵观目前国内外智能化小区的设计和建设,都具有如下共同的功能特征:

1、住宅内部具备综合安防、防灾措施,与小区和社会之间具有一定的信息交互能力。

2、小区内部具备比较完善的安防措施、公用设施监控管理和信息化社区服务管理。

3、小区内住户可以享受多种信息服务。

一个完整的小区智能化系统如图所示。

总的来讲,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是智能小区实现的必要条件,只有实施了智能化系统工程,并真正发挥出智能化系统功能和效用的住宅小区才是成功的智能小区。

四、小区智能化技术实际应用思考

1、以人为本,注重实际

现代住宅小区的建设应以人为本。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的建设和应用也应如此。智能化系统是高科技的系统,我们不能因此而使以人为本的目标有所减弱,即必须明确技术为人服务这一准则。也唯如此,技术才有市场。小区内千家万户,男女老少,各人的职业特点、教育程度、业余爱好、生活习惯均不相同,他们对于智能化系统提供的功能和服务内容的需求也有很大差别。因此,小区智能化的规划设计和建设者应首先对小区内住户做必要的统计分析和归类,再确定智能化系统的具体功能和相应系统的设计实施,一般可分为如下三类:

A、属于智能化系统的基本要求、技术条件成熟且性能价格比合适的,应列入实施的必选项目,一般有:防盗报警、紧急求助、出入口控制、煤气防泄漏、语音通信、有线电视、三表远程计量、公共场所监控、边界防范、保安巡更管理。

B、技术条件成熟,但费用较贵,操作也较复杂,有相当部分住户不愿使用或短期内不具备使用条件的,作为可选项目,一般有:对家电的远程控制、网上炒股、视频点播(VOD)、Internet服务等。

C、技术条件复杂或不成熟者,或外界环境尚不具备者,或投资成本太高者,则暂不实施。如:远程急救诊疗,这在我国涉及法律责任和社会环境条件目前尚不具备。又如:网上购物、网上教育,国内大多数地区社会大环境上不具备。又如:集中空调系统,涉及投资太高,冷量分摊计费复杂和住户的观念等问题。

据此情况,小区智能化系统的规划设计与实施必须首先满足住户基本和可选项目的要求,并考虑今后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外界大环境的改善,逐步将暂不实施的以及可能出现的新项目予以实施。以前,许多房地产开发商虽考虑智能化的技术较多,但忽视了住户需求而交了不少学费,而今就应较周到考虑,使住户享受到信息技术带来的真实的物超所值的智能化服务,自身也可以获得相应的利益回报。

2、标准规范、统一管理

目前,国际、国内种种关于智能化技术的标准纷繁复杂,各行其道,有些甚至互不兼容。这种状况已经成为智能化小区规划建设健康发展的一大障碍。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智能化小区标准规范的制定还处于起步阶段,技术的规范化、标准化是智能化小区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只有建立了统一的、可行的标准规范,才能使智能化小区发挥出更大的综合效益。政府有关部门可以在国家信息标准的指导下,本着“科学性、全面性、系统性、兼容性和扩充性”的原则,建立小区智能化系统和相关技术产品的标准规范,解决标准化接口和通讯协议等方面的难题,实现智能化小区技术产品的规范统一和良好的兼容扩充性。同时,也要不断细化、及时修订智能化小区在设计、施工和监理等各个环节的标准规范,为智能化小区建设提供良好的技术和法律保障,从而推动我国智能化小区建设健康、有序的发展。

智能化小区的规划设计和建设是一项涉及范围广,跨部门、跨行业的综合性系统工程。为了保障智能化小区的顺利实施,应该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包括领导机构、专家咨询机构和技术创新机构,统一负责编撰和修订各种相关标准规范,制定全面的远景规划和近期目标,协调相关部门和相关行业的关系,管理规范行业内部的行为。使智能化小区的规划和建设真正走上有章可循,规范发展的轨道。

3、人才培养,专业服务

在这一点上,笔者认为:要保证智能化小区良好的规划、设计、实施以及建成后的可靠、有效运行,必须要有熟练掌握智能化技术理论与使用维护知识的专业人才,而且也需要大量懂管理、跨学科的复合型人才。只有培养和造就一支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知识的高素质人才队伍,才能支撑起智能化小区的建设和发展。

小区智能化的实施是一个系统集成的过程,在这个集成过程中,有关的技术、设备、材料最终构成了具体的符合住宅小区需要的智能化系统,人在集成过程中起着组织者、管理、设计者和执行者的重大作用。由于小区智能化技术在我国的发展历史很短,大多数人都缺乏理论和实践经验,更缺乏设计实施智能化工程的人才。因此在实践中培养和锻炼人才就显得十分重要;而且,不仅要培养规划设计人才,更重要的是培养施工组织和管理人才,具体实施和安装调试人才以及未来的运行维护人才。建筑行业向来是劳动密集型行业,高科技性的工种是弱项;系统集成商也是近几年才出现的,并且很多都是有集成之名,却缺乏规划设计、施工组织管理和工程实践的各方面经验;而许多物业管理公司由于人员素质、思想观念等方面限制,要他们有效的使用和维护好智能化系统也确实存在困难,专业从事社区服务的智能化公司可能是解决智能小区良好运行的一个途径,但他们也同样受到专业技术人才短缺的困扰。

智能化人才的获得主要可以通过两种手段:一是靠教育培养。既可以从高校培养,相关高等院校应密切跟踪信息产业和智能化技术的发展,适应社会需求,及时调整和优化课程设置,以满足国内智能化小区建设发展的要求,为社会培养大批的可用专才;也可以给高新技术人才提供到国外学习、培训的机会,学习和掌握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手段,更好地为国内智能化小区的建设和发展服务。二是靠引进。国家可以制定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吸引在外留学或国外信息技术领域的规划设计和组织管理人才。此外,可以采取举办各种专业技术培训班的方式,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锻炼培养所需的专业技术人才

五、结 束 语

本文实际分析了智能化小区建设在我国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希望以往“智能小区”只见技术、只见设备的覆辙不要重蹈,更希望未来智能小区的开发、设计、建设和管理者们能把系统做好,用出效益——在给住户带来现代信息技术享受的同时,获得技术上和经济上的双重收益,为推动我国的国家信息化建设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设计与工程实施》 程大章同济大学出版社

《智能建筑技术与思考》 温伯银出自《建筑电气》

《智能建筑工程设计与实施》 程大章同济大学出版社

《全国智能化住宅小区系统示范工程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试行稿)建设部信息产业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