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供应链金融相关政策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近些年啦,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带动了中小企业的发展,中小企业数量在我国各地迅速增加,但是大部分中小企业因为规模较小、信用度较低、基础相对薄弱,在其发展的过程中普遍面临着融资困难的问题,大部分中小企业缺乏有效的融资渠道且融资成本较高,广东省以中小企业为主的企业集群同样面临着这样的问题,不仅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中小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也严重影响了整个企业集群的稳定发展。企业集群因其特有的集聚效应和外部经济效应已经逐渐成为我省经济产业发展与经济转型的重要的载体,企业集群的顺利发展对于我省经济的稳定发展有较大的推动作用。因此,在协同创新视角下对广东省集群企业供应链金融模式进行探究,希望可以解决广东省集群内中小企业在其发展壮大的过程中所面临的资金困难问题,以有效缓解广东省集群企业内的中小企业的资金压力,使集群企业获得更好的发展,有效提升其市场竞争力,带动地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1集群企业与供应链金融之间的关系分析
1.1集群企业与供应链金融相关知识
广东省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相对较快的沿海城市,随着企业分工与专业化的进一步发展,出现了很多以中小企业为主的集群企业,这些企业在地理位置上表现为一定的集聚,在生产经营上相互关联,每一个企业都负责了整个生产过程中的其中一个环节,充分利用每一个企业的专业优势,使其负责制造某一产品,有效降低总的生产成本。区域性、网络性、共生性是集群企业的显著特征,集群企业往往是具有同样的经济目的进而集聚在一起,在地理位置上往往相同,承载了许多比如地区政策、劳动力、生产升本、资本及信息服务等有利于产业发展的优势,集群企业中的各个企业经济利益相关、产业利益相同,彼此相互关联,具有稳定的经济关系,在某种角度来讲,可以看作是一个整体,具有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特点。供应链金融是随着贸易融资与企业供应链管理发展起来的,供应链金融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企业内部的整合、控制整个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供应链金融是指金融机构或者物流金融企业在分析了特定的供应链之后,对整个链条上的每个节点企业进行系统性的金融和投资服务活动。
1.2企业集群与供应链金融的关系分析
集群企业为供应链金融发展提供了平台与广阔的空间,供应链金融为集群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保障。集群企业因为企业数量多,为供应链金融的发展提供了发展的平台与广阔的空间,但集群企业内部各企业之间的明细分工与竞争也为供应链金融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供应链金融也为集群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保障,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集群企业的稳定性发展,有效解决了其融资难题。集群企业可以有效帮助大部分中小企业规避发展规模小、底子薄、缺乏市场竞争力等问题,充分利用自身专业优势,通过有效分工,有效加快自身的发展。供应链金融模式在集群企业中的应用,可以有效打破银行以企业固定资产及财务数据为依据进行授信与授信额度的传统方式,有效依托集群企业之间的供应链合作关系,将真实贸易作为背景,并以此产生的资金流为还款源,赋予中小企业一定的授信支持,有效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题,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资金压力。
2协同创新视角下广东省集群企业供应链金融模式研究
2.1订单融资模式
订单融资模式是指集群企业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将企业市场的订单通过信息平台输入将订单任务分别分配给集群中的每一个中小企业,在这其中有融资需求的企业会向银行提出相关的贷款申请,而银行则会根据信息平台上的订单信息赋予企业一定的授信额度。在向银行申请贷款的企业在完成产品生产交给核心企业之后,核心企业则会在产品支付款中直接扣除贷款的部分还给银行,同时将剩余的货款支付给企业。协同创新视角下的订单融资模式不仅仅可以帮助集群企业中的中小企业解决短期的资金困难,有效缓解中小企业进行产品生产资金垫付的压力,还可以保证订单的准确和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也降低了银行的授信风险,保障了企业与银行双方的利益。
2.2存货质押融资模式
存货质押融资模式是指以需要融资的企业的生产成品作为抵押物,通过银行获得一定的贷款额度,可以有效减轻企业的产品库存压力,贷款的资金可以用于下一轮的产品生产或者产能的进一步扩大,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中小企业的生产效率与资金的利用效率。这种融资模式银行主要是通过考察信息平台上的企业供应链分工合作关系,给予申请贷款的企业一定的授信额度。进行融资的企业将产品交给仓储中心,银行通过第三方检测评估机构对产品的质量与价值进行评估,并给予企业一定的贷款额度。另外,银行还会委托第三方物流企业对产品进行相关的监管与运输工作,当集群企业需要该产品时,要将货款支付给银行,物流企业会根据银行的指令进行产品的发放与运输。在整个过程中,第三方检测机构与物流企业主要的任务指帮助银行进行贷款风险的评估与控制,第三方检测机构会根据产品的质量对银行给予企业的授信额度一定的建议,而物流企业除了承担产品运输的任务外,还具有产品监管的责任,其最终的目的都是帮助银行降低风险。银行主要是通过信息平台了解融资企业与核心企业之间的合作互助关系,并结合核心企业的发展前景及第三方检测机构有效的产品估价进行一定额度的贷款发放,赋予融资企业授信。
2.3预付账款融资模式
预付账款融资模式是指在供应链中企业因贸易链中生成的预付款而产生了融资的需要,银行会依据供应链上的贸易合同关系和未来存货分析,从而对预付账款与合同进行相关的融资安排。严格来讲,预付账款融资模式是一种对于企业未来存货的一种融资安排,预付款呈现出来的一种货物所有的权利,通过权利的转化对货物进行控制,对预付款的跟踪服务成为了进一步提供供应链金融综合服务的开始,即进入存货供应链金融阶段,但是目前我国应用的预付款类融资模式较少。
2.4应收账款融资模式
在我国,集群企业中的大部分中小企业采用的都是应收账款融资模式,这种模式是由融资企业将公司应收的账款抵押给银行,由物流企业作为第三方负责产品的物流运输,将企业的货品应收账款变为银行的应收账款,核心企业在受到货物后直接将账款支付给银行,应收账款融资模式在缓解集群中小企业在受到货款这段期间的资金压力上有着很重要的作用,能够使中小企业通过应收货款抵押快速获得货款。
3协同创新视角下广东省集群企业供应链金融模式的应用建议
3.1发挥集群企业中核心企业在供应链金融中的核心作用
集群企业中的核心企业作为整个供应链的主体及受益最大者,在整个供应链运作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其核心作用,发挥其引领作用,树立协同发展创新的意识,加大对其他中小企业的技术支持作用,对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进行必要的规范,对整个供应链的整体利益进行优化并加以推广和实施。集群企业是大量一定区域内具有一定相关性的企业的集中,因此必须要发挥集群企业的集群效应,有效提高集群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同时,地方政府也应给予集群企业一定的经济、政策支持、税收上的优惠等,考虑中小企业的切身利益,鼓励并吸引各中小企业参与集群企业的发展,以加快区域经济的顺利、稳定发展。
3.2进一步完善集群企业信息共享平台建设
广东省集群企业进行供应链融资模式的应用,需要进一步对信息共享平台建设进行完善,有效实现集群中各个中小企业之间的信息共享、信息交流、资金交流与物流交流,实现各环节点企业之间的无缝对接,成立密切的集群企业供应链合作关系,为整个集群企业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的实施提供坚实的基础。信息共享平台的建设也应充分发挥集群企业中的核心企业的引领作用,加上政府部门相关政策上的支持及行业科学技术的指导等,使其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帮助集群企业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的实施。
3.3完善广东省集群企业供应链金融相关制度与法律
集群企业供应链金融相关制度与法律对于企企合作与银企合作都具有十分关键性的作用,在集群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充当很重要的角色。为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应由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引导建立集群企业供应链金融相关政策,维持集群企业的稳定发展,同时引导银行等金融机构积极参与集群供应链金融,同时对集群企业的生产经营行为进行必要的规范。实施集群中小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制度,有效降低银行的借贷风险,促进集群企业的稳定、健康发展,进而带动地方经济发展。
4结语
近些年来,广东省集群企业不断发展与创新,对其供应链金融融资进行有效研究,对于促进我省集群企业更好的发展、帮助中小企业解决其发展过程中的资金瓶颈,有效增强其在国际商场上的市场竞争力和促进我省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林泓.协同创新视角下企业集群供应链金融模式研究[J].经济师,2016(4):74~76.
[2]颜怀彬,沈金方,邹百镀,廖园园.基于产业集群视角的供应链金融业务研究[J].浙江金融,2014(10):4~9.
纵向一体化模式已经退出国际产业组织的主流模式地位,取而代之的是供应链金融理念。但从我国国内现有的金融环境来看,中小型企业自身信用基础差、缺乏政府和法律的重视与扶持、金融体系不完善、国内银行结构不均衡、融资渠道不顺畅等问题使中小型企业仍然困于过去的融资模式,受制于某个行业中的核心企业,基于投机行为而大量投入的资金和时间无法取得回报,很容易被大型企业在资金方面压制,增加承受的商业风险,从而和银行的借贷关系陷入死循环。面对此种情况,已在国内外银行获得业务实践成就的供应链金融理念不失为一种摆脱既有困境、开辟融资新前景的有效方式。在这里首先要提出供应链金融模式的概念,它是银行基于供应链结构的特点,围绕某一核心企业,管理上下游中小企业的资金流和物流,将金融风险控制在最低,为供应链上每个企业提供全面灵活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一种融资模式。
二、中小企业融资困境
中小企业区别于资金背景雄厚的大型企业,利润微薄,而在“十二五”开局之后,国内原料价格高涨、劳动力成本增加、人民币升值、货币政策紧缩等不可抗元素造成很多中小企业难以为继,面临比上一次经济危机时更严峻的挑战,因此融资链成为这些企业能否走出困局的关键。而不可否认的是,处在链条两端的企业和银行,都有各式各样的问题亟需解决,供应链金融模式在我国中小企业实施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一)企业自身方面
股票或债券难以提供直接的融资,对于中小企业来讲,银行贷款成为融资的主要目标,但众所周知,中小企业自身固定资产严重影响它的信用评级,可抵押资产少自然不能取得追求的银行贷款金额。更何况,从利益和风险两个角度考虑,中小企业融资历来存在信息透明度低、交易成本高、违约成本低等问题,不是银行方面可信赖的理想对象。
银行信贷决策通常依赖企业的财务报表等直观信息和企业家个人能力、市场环境等要素。相比于拥有经过审计的完整财务报表以及具备一定经营历史和大规模可抵押资金的大型企业,中小企业往往只能依靠贷款方和借款方的接触来获取银行信任,展示自身实力。这种信息传递对于银行方面始终是存疑的,需要斟酌的,因为与中小型企业交易意味着银行方面需要承担更多风险。尤其是刚刚成立的一些中小企业,内部管理体系尚不健全,经营信息不完整不公开,为了获得银行贷款经常瞒报对己方不利的财务信息,只提供有利于贷款的资料。这种真假难辨的交流使银行无法准确获知其违约概率,必然会提高利率,不贷或少贷给此种企业。长此以往,不仅有欺瞒行为的企业承受不了贷款压力而退出融资市场,一些其他风险低的企业也会误以为贷款利率不可承受而退出。
即使获得了贷款,由于高利率高成本的驱使,中小企业更倾向于选择高回报高风险的项目,致使产生合作关系的银行面临道德风险,只能设计合同约束中小企业的行动选择。然而大部分中小企业在市场竞争的压力下,一方面违反信用观念制作虚假财务信息,使银行无法了解真实运营情况,另一方面又钻法律制度和相关政策的漏洞,产生投机和不法行为,加剧了银行贷款的整体风险。银行出于自身考虑,只能保守借贷,令产生道德风险行动的中小企业不是因为资金成本过高而放弃借贷,就是因为贷款申请直接失败,而造成融资困难的现状。
此外,大型企业和中小企业借贷为银行带来的利润数额差距过大,而在同样的贷款数额下,中小企业交易成本又高于大型企业,这种交易成本需要借贷双方共同承担,银行为发放贷款的调查、审核和监督等成本慎重考虑,一般不愿向中小企业发放贷款。
(二)供应链金融模式在我国实施所面临的问题
我国信贷资金主要流入大型企业,中小型企业虽有近年来刚刚出现的几条政策支撑,仍然处于金融政策体系的劣势地位。不可否认的是,我国动产担保物权相关法律始终不够完善,不能及时依据经济环境调整,相关监管部门接受新概念速度较慢,对供应链金融的认识依然停留在资金流动阶段,对供应链金融的信贷技术等核心内容了解不足,使得供应链金融模式实践的相关引导和监管工作比较欠缺,导致该业务在很多操作仍然存在不确定性。
以往银行注重对受信企业的财务分析,强调企业所处的行业环境、固定资产价值和担保方式等。新的金融模式则在授信模式方面提出调整要求,银行需评估整个供应链的信用状况。商业银行根据这一变化则要重新建立一套信用评级体系,专门评估供应链中中小企业的信用等级。实际上,我国的社会信用征集系统、信用中介机构的建设还没有达到足以完成此类要求的水平,中小企业的信息得不到准确评估,依然会影响银行进行供应链金融的业务拓展和信用风险管理。
供应链金融模式在具体操作中需要付出高操作成本,对信息技术的应用程度和信息共享度要求也很高。已经在全国实行的电子商务手段有助于提高贸易背景的透明度、降低交易成本,但国内商业银行尚未将供应链金融整合到这类平台之中,由此在业务实行过程中可能带来割裂成本,另外在整个交易环节的劳动密集型特征,是对供应链金融业务利益损害最大的弊端,也可能带来额外风险。
我国企业普遍来看,并未形成供应链的整体意识。核心企业管理观念模糊,对供应链成员的管理缺乏制度化的手段,而且成员企业对核心企业的归属感不强。在多种条件的制约下,供应链内由核心企业辐射的声誉效应和成员企业之间的违约成本体系标准构造起来比较困难,不仅使得银行可选择合作的金融链条有限,而且避免不了反复评估供应链内部约束机制有效性的复杂工序,平添成本。
相比国外已趋成熟的金融环境、法律环境及混业经营的监管政策,国内金融业还实行管制经营,此种条件实施的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单调、效率低。供应链金融目的在于转接核心企业的信用价值给同一链条上众多的中小企业,通过提高供应链中小企业的信贷成功率,缓和融资困境,降低融资成本,进而提升整个供应链的运行效率。
三、政策建议
为进一步推动供应链的发展,我国应从政府政策到银行机制再到中小型企业,全面做出调整,适应经济环境,挽救带动就业和提高生产总值的中国经济的活力之源。
首先要打造一个公共金融服务链平台,由政府经济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牵头,政府相关机构以及银行共同参与建设。同时应借鉴国际优秀实践经验,将动产抵押引入法律,以此扩大中小企业的可抵押资金规模,降低为得贷款而财务作假的可能性。目前我国已有相关法律条款,但门槛太高限制诸多,给实行带来很大压力,故而要政府部门酌情修改条款,银行也要适当对中小企业放宽条件,大力吸引民间资本加入整个供应链服务,提高资产流动活性,降低融资难度。
构建与银行发展中小企业客户的战略相匹配的中小企业信用评级体系,为此风险性评估要作出根本性改革,变静态评估为动态评估,单一受信主体评级制度须转变为对融资者本身资质的评级和评定特定债项内的信用风险二合一的新型体系。此举有助于为基础信贷决策提供根据,也成为后期组合管理的重要前提。
目前,国内物流、银行、企业基本完成了信息化、网络化建设,成为供应链中重要的技术支持,然而这几方总是各自为战,难以融合运用,并未实现信息共享。接下来需要几方共同推动,达成数据交换流转。
核心企业是整条供应链上的担当掌控大局任务的关键角色,理应意识到供应链金融的重要性,发现成员企业绩效对核心企业自身的影响,因此它们必须有宏观安排其他成员融资条件的观念,为成员企业提供便利,例如信用介入、提供直接信用等。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基于中小企业融资相关的供应链金融理论与实践的研究,结合成都市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的实践情况,在对成都市中小企业融资的供应链金融特征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政府部门、银行、物流企业等第三方引领培植供应链金融及集群风险控制等成都市中小企业信贷风险控制建议。
关键词:
中小企业;供应链;集群控制;批量营销
一、引言
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创业就业、改善民生和壮大民营经济意义尤为重大。根据中小企业划分标准和第三次经济普查数据测算,截至2014年末,全国中小企业已超过5000万家,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0%以上,创造了全国约60%的经济总量,提供了全国80%的城镇就业岗位,纳税占到国家税收总额的将近一半①。2015年一季度,全国新登记注册中小企业84.4万户,同比增长38.4%;新增注册资本4.8万亿元,增长90.6%,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引擎作用进一步增强②。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强调,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世界性的普遍难题,理论界为此进行了不懈的努力探索,近年来,供应链金融模式受到普遍青睐与推崇。AllenN.Berger(2006)等人最早初步提出了供应链金融的思想;我国学者则对供应链金融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持肯定态度,多数学者从商业银行的角度进行分析,少数从中小企业角度论证,个别从两者结合的角度阐述。闰俊宏(2007)认为供应链金融有效地降低了商业银行的交易成本,提高了交易效率。深圳发展银行和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共同组成的“供应链金融”课题组(2009)指出,供应链金融借助“团购”式的开发模式和风险控制手段的创新,使得商业银行改善了中小企业融资的收益成本,并表现出明显的规模经济。白马鹏(2008)认为供应链金融借助链上核心企业的信用实力、交易的自偿性以及货物的流通价值,对供应链上单个或上下游多个中小企业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务。
以上研究成果论述了供应链金融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优势,对我们思考我国西部地区发展供应链金融问题有很大的启发和借鉴作用。然而,需要进一步追问的是,供应链金融真的适合用于解决西部地区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吗?本文在对中小企业融资的供应链模式概述的基础上,从银行信贷实践的角度出发,以西部地区特大城市成都市为例,总结中小企业融资的供应链金融的特征,进而分析成都市打造供应链的难点,最后提出西部地区商业银行发展中小企业融资的供应链金融模式的政策建议。
二、基于中小企业融资的供应链金融模式概述
供应链金融指银行将其金融服务从供应链核心企业拓展到整个供应链,为链上渠道伙伴提供应收账款融资、预付账款代付、存货融资、原料和制造融资等服务。供应链金融模式不仅具有理论依据,而且在我国商业银行取得了较为丰富的探索实践,因而能够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上发挥积极作用。
(一)理论依据信息不对称理论、供应链管理理论、交易成本理论及委托理论都为供应链金融模式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石。当今企业面临日益激烈的竞争,企业为了保持核心竞争力只能利用外部资源快速响应市场需求,上下游中小企业的正常运转与忠实合作对整个供应链的稳定性和最终产品竞争力有重要影响,因此,核心企业有动力配合银行解决渠道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同时,供应链由不同期望目标的企业和组织构成,具有参与主体多、跨地域、环节多等特点,它们之间存在潜在利益冲突和信息不对称问题,需要通过不完全契约方式实现企业之间的协调(韩东东,2002)。委托理论解决人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行为。供应链金融模式下,第三方物流企业与银行存在委托关系,着重解决物流企业对质押物的真实性、合法性。还可将物流企业和银行视为共同委托人,更易掌握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和还款能力,同时与原材料供应商签订回购协议条款,有效防范供应商与中小企业合谋骗取银行贷款及违约风险。供应商和中小企业也形成了委托关系,主要解决中小企业违约的情况下,供应商面临向银行退款、无法销售产品进行回购的风险。
(二)国内实践进展从供应链金融的实践运作形式看,运作主体多数是商业银行,其次还有第三方物流企业、大型企业集团、综合金融物流提供商。国内商业银行典型探索以深圳发展银行(今更名为平安银行)构建的供应链金融服务体系为代表,该行在探索初期推出了货押授信等,并逐步在实践中总结出了“1+N”理念,后期围绕供应链整合了20多项产品和服务,有力地解决了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国内其他银行围绕应收、应付、存货三大环节设计供应链金融产品,如中国银行2008年开始推出的“达”系列融资产品等;部分银行针对自身擅长的行业推出供应链金融产品,如光大银行在钢铁等行业推出了“阳光供应链”等;个别银行则专注于信息技术在供应链金融的运用,如招商银行的“电子供应链金融”。总体来看,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供应链金融产生的现实需求,高视野解决对策的研究直接为供应链金融的产生提供了理论基础。国内外对供应链金融融资研究的出发点各不相同,国外侧重于研究大型企业的供应链延伸及发展过程中的融资性问题,国内主要分析通过供应链条的捆绑和链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因此,国内不能照搬国外模式。从实践进展看,供应链金融并不适合所有的领域,做得好的地区主要具备了一定的客观条件,主要是对那些行业边界清晰、供应链成员之间长期密切协同而无严重利益冲突的领域,由一个核心企业引领形成。
三、西部地区构建中小企业融资供应链金融模式分析
中小企业营销与信贷风险的防范、控制有赖于对该地区中小企业特征的准确认识、中小企业信贷规律的总结,有赖于对中小企业行业和鲜明的区域特色的把握。成都市作为西部特大城市,其中小企业具备西部地区的代表性。下面,以成都市为例,结合成都市某商业银行信贷实践进行具体分析。
(一)成都市中小企业主要特征1.对中小企业进行分类。结合银行营销和风险控制实践,成都市中小企业可以分为具备核心竞争力且能利用外部资源响应市场需求的核心企业、有意愿被整合进其他企业购销渠道但又不愿意放弃部分生产经营管理权限的中小企业、有意愿被整合进其他企业购销渠道且愿意放弃部分生产经营管理权限的中小企业。按照要素分类,主要包括高新科技型企业、资金密集型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能源矿产等原材料型企业。2.成都市中小企业主要特征。首先,处于全国中小企业生产经营链的低端,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企业较少。从成都市中小企业在东中西部的定位来看,东部地区主要是高科技、资金密集型企业,而西部地区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企业、能源矿产企业。从成都市等西部地区的能源矿产企业来看,主要是向东部地区输送原材料,连能源矿产品初级产品都谈不上。十八届三中全会后西部一些城市才提出能源矿产品由量大、价值低向量小、价值高的初级产品转变。西部地区主要向东部地区供应能源矿产品的定位决定了供应链的核心企业不在西部地区,所以,成都市的商业银行选择核心竞争力强的中小企业还不现实。我们按国外大型企业供应链延伸的做法,通过银行营销、风险控制实践来证实成都市极少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中小企业,先不分析其整合供应链的意愿。成都某地方商业银行随机抽取了7户中小企业客户,它们2014年末的相关情况如表1所示,由表1数据计算得出的相关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由表2知,该7户中小企业活劳动量占产品成本均低于7%,说明活劳动量消耗小;劳动者占固定资产的数额除1户外余者均在30%以上,数据水平比较高,该两项数据均不具备活劳动消耗大、资本有机构成低等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特征。而单位劳动力占有的资产量在20万元以上,单位劳动力占有的资本量在7万元以上,占有水平较高,符合资本有机构成高等资金密集型企业特征。成都市的中小企业不像西部其他地区普遍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原因,主要在于成都市是西部地区的主要中心之一,聚集了大量的资金和中小创业者,属于西部地区的发达城市之一。从成都市某商业银行的实践看,即使是作为西部特大城市的成都市,虽拥有大量资金密集型中小企业,但仍处于全国中小企业生产经营的低端,很难形成供应链,表现在部分企业在“二次创业”过程中出现销售急剧下滑,挪用资金用于固定资产投资、市场投机等,还有些企业存在着发展到一定程度就再难以增长的“成长困惑”,普遍存在着产品雷同、主业不突出、技术含量低、易模仿、产品盈利差等核心竞争力不强的问题。其次,具备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型企业非常少。上述企业没有专门从事科研的人员,与高校等科研机构合作进行科研的人员也非常少,科研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均为零。上述企业也没有加大技术设备升级和企业经营改造,没有在转型升级中找活路,很多资金密集型中小企业依靠自有资金、信贷资金维持高速运转,并频频出现资金投向虚拟经济等高风险领域的问题。代表企业发展方向、发展潜力的科技型企业最有可能成为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但科技型企业在成都市等西部地区非常少,难以形成供应链。
(二)成都市构建中小企业融资的供应链金融模式的难点及特殊性1.成都市构建中小企业融资的供应链金融模式的难点。一是成都市产业链上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较少,缺乏形成供应链的引领者。从银行营销和风险控制实践看,成都市所谓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企业非常少,更谈不上核心企业有外包业务方面的意愿。同时,多数不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和东部地区核心配套企业关联度也不紧,其外包业务并由此管理外包渠道的动机不强,很难在供应链中起到主导作用。二是成都市供应链链条整合难度较大。国外供应链金融是大企业主动整合,以具备核心竞争力且愿意外包和管理次要业务的大企业为主,在这种条件下,较易寻找到愿意被整合进供应链且愿意为此而放弃部分生产经营管理权限的配套中小企业。而国内尤其是西部地区,具备核心竞争能力的企业较少,更谈不上核心企业发展战略中愿意外包和管理次要业务;多数是为了供销渠道畅通而有意愿被整合的中小企业,且在供应链形成难度大的情况下不愿意先为此而放弃资金使用权、资金收益等部分生产经营管理权限。购销链条每个环节上融资难的中小企业利益一致、精诚团结的几率较小,彼此之间在信息交流、资金结算、供销渠道、成本核算等方面或多或少存在着矛盾,很少完全依赖合作对象。由于结算条件较苛刻,遇到资金困难时不会通过供应链上的合作伙伴解决,宁愿通过商业银行融资,所以,依靠中小企业自身形成供应链的概率比较小。因此,成都市中小企业在缺乏核心竞争力的条件下要想形成和发展供应链,首先需要强势的第三方来培植核心企业,然后强势的第三方有动力去协调核心企业与上下游企业之间以及上下游企业与上下游企业之间达成利益上的一致。因此,国内的供应链金融不能照搬国外模式,而以有实力的政府部门、银行、物流公司等去配置和整合供应链的成功率较大。2.成都市构建中小企业融资的供应链金融模式的特殊性。一是从西部地区城市看,产业链路径非常明显。虽然从随机抽取的成都市某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客户数据未发现以某核心企业形成的产业链,但是不妨碍从城市整体角度寻找产业链,以便将来通过相关政府部门进行整合等宏观层面的引领促进微观层面的中小企业形成产业链或延伸产业链长度、拓宽产业链深度,从而来发展商业银行产业链金融。某商业银行信贷实践发现,从城市整体上来看,成都的物流方向有相反的两股:一是农产品、能源矿产品等沿四川其它市县——成都郊县——成都五城区方向流动;二是产成品、商品沿成都五城区——成都郊县——四川其它市县流动。成都早在几年前就将提供原材料的雅安及提供市场的资阳、简阳、眉山等捆绑发展,从城市的角度看,产业链路径是明显的,成都是产业链的核心城市。二是西部地区中小企业在难以形成供应链现象以外表现出的微弱聚合效应。地方性商业银行在努力摸准地区中小企业信贷规律中,虽未发现供应链现象,但却找到了中小企业表现出的微弱聚合效应。以成都市为例,其中小企业的集群效应比较明显,体现在成都市商业银行的中小企业营销及信贷风险具有专业市场、市场区域、行业集群、家族关系等总量特征及总体变化趋势,把握住了这些总体特征将能够更准确、客观地把握住中小企业信贷规律。反之,成都市中小企业营销及信贷风险难以基于单个信贷主体的经济特征及其衍生出来的信贷特征进行点对点的孤立管理。这种集群效应是在难以形成供应链时,中小企业所体现出来的微弱凝聚力,二者之间的差别在于供应链通过企业间长期合同捆绑在一起,集群效应则完全是市场力量在支配。
四、主要结论及政策建议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认为,成都市中小企业的供应链金融现象不明显,但是集群效应比较明显。要想形成供应链,需要在某些中小企业群打造供应链的引导者,并注重供应链内部成员利益冲突的解决、长期合作机制的打造,以提高链条内成员之间的交易等稳定化程度。在目前供应链金融不明显的情况下,我们提出如下几点政策建议。
(一)政府作为供应链的舆论先导者引导形成供应链金融政府可以在打造供应链金融强势的第三方引导者方面作出努力,比如通过法律、产业金融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宣传,对供应链金融的形成创造政策氛围,鼓励银行、物流企业、具备条件的大中型企业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同时,在消除供应链金融内部成员利益冲突方面,可以采取市场化的手段进行引导解决,为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各方相互协作扫清障碍;另外,为减少供应链金融业务中各方艰巨复杂的谈判、沟通、协同工作压力,政府可以通过设立相应专业中介机构来推动解决,以此推动供应链金融的形成、发展。
(二)商业银行作为供应链金融的实际主要主导者引领供应链金融的形成和发展银行将其作为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的业务创新,在组织架构上,可集中资源设立供应链金融相关的金融产品、审查审批及风险控制部门,专门负责供应链金融业务,还可以与第三方中介企业合作发展商品融资;同时,商业银行可以专门针对供应链金融,再造信贷业务流程,通过打造相应授信模式来推动供应链金融的发展。
(三)第三方物流企业作为中小企业和银行的连接者来促进供应链金融的发展主要是促使供应链金融各个运作环节的资金流、物流和信息流畅通无阻,为银行提供质物仓储、第三方监管和动产拍卖等服务,确保质押物完整有效,还为银行提供中小企业相关信息、监控原材料供应商,也为上下游企业提供资金融通,在供应链金融形成过程中发挥与商业银行、上下游中小企业之间的连接作用。
(四)多方联动合作实施集群化营销针对单个中小企业之间有某种非紧密的联系所体现出来的聚合效应,商业银行可以通过与政府部门、工商联、专业市场管理方、市场区域的管理方、行业协会等机构合作,实施集群化营销,通过做一定量的中小企业信贷来覆盖中小企业信贷风险;运用大数法则测算出特定行业的风险概率,甄选金融产品进入的行业,然后迅速找到有效的客户群体进行批量营销,实现金融产品在特定行业、特定市场的受众群体规模化、风险可控的目标。另外,通过批量化的行业和集群研究,从中小企业批量风险判断的角度研究风险信息、业务特点和风险程度,从地区、行业、集群角度探索风险控制的“本土化”、“批量化”和交叉印证模式,以适应成都市中小企业集群化、转型化、家族化特征。
参考文献:
[1]AllenN.BergerandGregoryF.Udell.AmorecompleteconceptualframeworkforSMEfinance[J].JournalofBanking&Finance,2006(11).
[2]闫俊宏,许祥秦.基于供应链金融的中小企业融资模式分析[J].上海金融,2007(2).
[3]深圳发展银行——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供应链金融课题组.供应链金融——新经济下的新金融[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9.
[4]白马鹏.供应链金融服务体系设计与优化[D].天津:天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
[5]韩东东等.供应链管理中的风险防范[J].工业工程,2002(3).
[6]田海峰,刘泽照.供应链金融与物流企业发展策略[J].西部经济管理论坛,2015(1).
关键词: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评价体系;构建
在我国众多的企业中,中小型企业所占的比例是最大的,中小型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由于中小型企业本身因素的影响,使其融资比较困难,融资问题成为国家重点关注的问题,供应链金融能够很好地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
一、影响因素分析
(一)供应链的稳定性
通常情况下,如果供应链比较稳定,处于供应链中的企业就会只与供应链中的企业发生交易行为,而不会与供应链以外的企业发生交易行为。供应链越稳定,说明处于供应链中的中小型企业能够与核心企业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企业之间的现金流相对比较确定。在供应链金融中,通过企业之间的交易能够产生现金流,这些现金流就是还款的来源,所以供应链越稳定,供应链金融的信用风险就越低。而供应链的稳定性是由几个因素决定的,分别包括中小型企业与核心企业的合作时间、交易的履行情况、交易的频次。比如,有两条供应链,一条供应链中的中小企业与核心企业的合作时间为5年,每年能够发生12次的交易行为,且每次交易双方都能自觉履行自己的职责,而另一条供应链中企业间的合作时间为3年,交易频次为6次/年,双方在履约过程中还会出现一些小问题,前一条供应链的稳定性就高于后一条供应链。
(二)行业发展情况
影响行业发展状况的因素有四个:第一,行业中企业之间的竞争程度;第二,行业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第三,产业相关政策;最后,行业的经济周期。各大商业银行在判断行业的发展状况时,会对这几个因素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地掌握行业在未来的发展趋势,从而能够更加合理的对供应链的发展情况做出预测。通过掌握供应链的发展情况,有利于银行正确的评估中小型企业的发展潜力。企业的发展与行业的发展是分不开的,行业发展得好,企业就会发展得比较好。因此,行业发展状况会影响供应链金融的信用风险。如果一个行业的整体发展水平偏低,行业内企业间也会缺乏竞争力,国家也不会对此行业进行扶持。对商业银行而言,这样的行业未来的发展前景也不是很乐观,所以其供应链在发展过程中就可能会出现中断的情况,供应链的信用风险会偏高。
二、信用风险评价体系构建
(一)申请人资质
申请人资质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判断:第一,企业素质。对企业素质进行评估时,需要将企业的技术、管理、职工三方面的素质作为评估指标,企业要拥有较强的技术素质,才能够为其发展奠定基础。而管理素质能够对企业的发展进行指导,职工素质则能影响企业的综合竞争力。第二,盈利能力。企业的盈利能力可从通过三个指标来判断,一是销售利润率;二是资产收益率;三是权益收益率。第三,偿债能力。企业的偿债能力也可通过三个指标来判断,一是负债比率;二是负债权益比;三是权益乘数。第四,发展能力。企业的发展能力同样是通过三个指标来评估的,一是销售收入增长率;二是利润增长率;三是股利增长率。
(二)交易对手资质
在对交易对手的资质进行分析时,主要是对交易对手的信用级别、行业状况、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进行分析。信用级别的判断可通过三个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即授信审批通过率、历史违约率、信用额度等。交易对手的信用级别越高,企业在交易过程中面临的风险就越小。通过对交易对手所在行业进行评估,能够判断出该行业未来的发展情况和企业的运营状况,从而对企业的还款违约概率作出判断。对交易对手的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进行分析,判断的指标与上述申请人资质对应项的指标相同。
(三)融资项的资产
状况一般情况下,融资项的资产状况在审核时,可通过质押物和应收账款的特征来判断。首先,质押物的特征。对质押物的特征判断,可通过四个指标来完成,分别是质押物的流动性、完好程度、货权风险和价格波动情况。后两项指标会影响质押物的安全性,前两者则会影响其市场价格。其次,应收账款的特征。这是影响企业流动性的重要因素,其周期率决定着企业回收款项的速度,能够用于对企业的收款工作进行检验,也能够作为商业银行评估中小企业风险的重要指标。所以,只有全面掌握融资项的资产状况,才能对其信用度有更可靠的掌控。
(四)供应链的运营状况
对供应链的运营状况进行分析,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判断:第一,交易时间和频度。交易时间是供应链中的企业在金融方面发生交易行为的年限;交易频度则是供应链中企业在每年中的交易次数。通过对这两项指标进行分析,能够对企业未来的发展状况做出评估。第二,行业状况。对行业的发展状况进行评估,可从两项指标入手,一是行业的增长率,主要是指行业的盈利情况;二是行业所处的环境,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环境。第三,履约情况。供应链中的企业会与其他企业产生交易行为,而在交易过程中就会涉及企业的履约情况。银行通过对中小企业的履约情况进行分析,可对企业的信用风险进行评估,从而决定是否要对企业放贷,尽可能的规避放贷风险。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构建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评价体系时,需要对四个指标进行分析,从而帮助商业银行对供应链中的中小企业信用等级进行判断。只有对中小企业的信用风险有足够的了解,才能构建合理的信用风险评价体系,银行才能判断是否应该对中小企业放贷。
参考文献:
[1]刘艳春,崔永生.供应链金融下中小企业信用风险评价[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6(12):14-19.
当下,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电子商务等新技术不断催生出新经济、新业态和新模式。互联网金融成为金融业依靠互联网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实现资金融通的新模式,并逐渐成为一种新的金融业态。相应的,为产业链提供系统性融资支持的供应链金融,也与互联网技术的联系更加密切。
2014年12月3日,由中国电子企业协会、山东省信息产业协会、交通银行青岛分行和群星金融网共同举办的“互联网时代的供应链金融高峰论坛”在青岛召开。
什么是供应链金融,它在互联网时代有着怎样的发展机遇,又将如何解决当下中小微企业广泛存在的“融资难、融资贵”等现实难题?此次论坛上,业界相关企业家就此展开了论述和探讨。
姚猛:建立一个供应链金融的全新生态体系
什么是供应链金融?它是把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及其相关的上下游配套企业作为一个整体,根据供应链中企业的交易关系和行业特点制定基于获取现金流控制的整体解决方案的一种融资模式。这一模式的好处在于,无须再单独去看大型企业或周围的小微企业,而是把核心企业和中间的上下游作为一个整体,为其提供融资和金融解决方案。
目前,我国有超过5500万家小微企业。尽管国家陆续出台了相关政策,但它们的融资问题一直难以解决。这些小微企业绝大多数都围绕在大型核心企业周围,所以产业链金融无疑会是解决现在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一个新机遇。
通常,核心企业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拥有众多供应商,它们如果能够充分利用产业链金融的效果,使得核心企业能与上游的供应商充分分享信用,那么彼此之间就可以形成一个更加良好的零供关系。另一类核心企业是以拥有大量分销商为特征的。无论是生产的消费类产品,还是工业产品,都有非常深入的渠道才能做到二线、三线或四线城市去。在5500多万家小微企业中,约40%是以分销类的企业为主。
核心企业与分销商之间遇到的一个问题是,在所有小型分销商的融资问题没有很好地解决的时候,核心企业不得不为了销售自己的产品,承担起为这些小企业融资的责任。这也给核心企业带来了非常大的负担,毕竟生产型企业不像银行那样有着很高的资金杠杆,它们的资产负债率是有限的。所以,人们寄希望于供应链金融,由核心企业与上下游企业分享这部分信用,从而建立起更强的渠道能力和更多的销售收入。
在这一过程中,如果能有一个非常有效的供应链金融的解决方案,核心企业就可以获得更充沛的现金流和更好的财务表现,也就不会有那么多的应收账款出现在它们的资产负债表上。当核心企业和上下游企业结成一个整体的时候,无疑会具有更强的市场竞争力。
在互联网时代,人们应该期待互联网能带来一些不同的东西。企业的营销、风险控制、基于数据的分析、数据的收集、支付体系、移动应用等等,针对这么多问题,我们并不能依靠一家企业、一家银行、一家机构就能完成,而是希望由核心企业、银行、征信机构、保理机构、征信机构一起,搭建一个互联网时代的供应链融资的新生态、一个合作共赢的平台,每家机构发挥自己的优势,在解决自身问题的同时,也获取新的客户。
作为我国第一家真正完全基于互联网的企业金融服务公司,群星金融网做的是供应链融资,最关心的也是链属企业和核心企业的关系,并从中获取企业真实的生产经营能力。
供应链融资最推崇的是贸易的自偿性,每一家核心企业在加人群星金融网这个平台的时候,都可以把自己跟上下游企业的历史交易数据做一个分享。我们依照实施多年的动态数据的分析模型,去评估每家链属企业的生产经营能力以及目前的生产经营状况,并将其作为融资方在提供融资时做风险评估的基础。这也是一个开放的平台,数据不仅来自核心企业和链属企业的交易背景,也来自它们之间的社会关系。此外,很多合作机构所收集到的企业数据也可以放在这个平台上,被用作最终融资的依据。
所以,我们需要在互联网上建立一个供应链金融的全新生态体系。在这个体系下,力争达到两个目标:一是通过多渠道的开放,将在这一平台上所收集到的优质的应收账款资产,在经过全面的风险控制的手段的前提下,输送给供应链上下游的实体经济中,从而改善小微企业的整体经营环境;二是通过合作共赢,积累更多客户,广泛联合银行、保理公司、担保公司、征信机构等金融机构在这一平台上共同开展业务,不仅可以获取新客户,还可以将同样有着供应链金融或扶持上下游企业的需求的客户带到这个平台,共同提供服务,使得每个人、每家企业都能在这个全新的金融生态体系中有一个自己的位置。
黄叶峰:商业银行要主动拥抱互联网
今年10月份,交通银行升级改造了一个系统,其中有一个功能非常契合互联网的理念。以前,我们是单兵作战,做一单会有一个人跟踪到底。以后,我们做完一单,会有一个团队来服务。这意味着做批量业务时,效率就会大大提升。
以前,交通银行深圳分行在华强北街边上。华强北街是我国的电子第一街,电子产品琳琅满目,其中有三家店非常醒目,苹果的旗舰店、小米的旗舰店和华为的旗舰店。苹果手机卖6000多元,华为顶级的产品卖3000多元,小米是2000元左右。我当时想买华为的一款手机,但却买不到,因为断货了。后来,我了解这并不是饥饿营销,而是它的供应链管理出了一点问题。
交通银行是最早推出电子供应链系统的。当下,互联网金融和利率市场化对银行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创新冲击,所以,银行也要调整自身的经营策略,要主动拥抱互联网。
事实上,在产业链金融方面,各家银行都在做,只不过阶段不同。交通银行也经历了从之前的产业升级、转换,到现在对产业链中产品的理解:我们应该运用哪些产品,应该满足核心企业哪些方面?
目前,交通银行已经跟2000多家大中型的核心企业建立了产业链业务的合作,也致力于解决这样一个方案,不仅了解核心企业自身的采购、供应和供应商的供应,还了解它们的财务报表和支付成本带来的影响。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就希望有核心企业的信用分享,以更有利于双方的业务合作。
之前,在成都组织了一个核心企业的交流会,总结出来三个词,核心企业也都围绕着这三个词问交通银行能不能做到。一是效率,做供应链的效率是不是都能达到?二是成本,做供应链的成本是什么?三是自主,供应链是不是可以自主来办?
目前,主要是致力于一些简单的产品,特别是跟应收账款类和票据类相关的一些产品,在供应链金融下进行创新和突破,实现核心企业需求的满足。为此,也打造了一个电子供应链系统,可以跟核心企业直连,核心企业也可以直接用这一功能,但这其中仍需要第三方的介入。跟群星金融网的合作,就是要让供应商体会到最直接、最高效的供应链金融解决方案。当前还只是为客户提供更好的体验的应用,未来会有更广的拓展期,以实现银行之间信息的分享,搭建共享的平台。
李翊文:首先要有互联网思维
2013年,联想集团的营业额是387亿美元,全球员工5.4万人,在16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业务。联想在全球的市场份额已经达到19%,在我国的市场份额是38%,每三台电脑中就有一台是联想电脑。
联想从创立到收购,并最终走上国际化的道路,面临两个问题:风险问题和资金问题。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资金无疑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是行业第一名、第二名,可能融资能力强。如果第三名、第四名要做行业领导者,就要通过扩大销售或并购的方式,资金就成为非常关键的因素。
今年年初,联想收购了IBM的x86的服务器业务,又陆续宣告收购谷歌的摩托罗拉业务,近期交易额达到50亿美元。信用管理应如何把应收账款拉得更短一点,因为应收账款如果能早回来一天,就会节约大概1亿美元。对于众多企业来说,这都是一个非常大的数字。在信用和供应链金融方面,联想一直做得不错。
供应链金融对于降低风险和增进合作,都是有意义的。联想的核心竞争力就是企业的渠道管理和客户管理。渠道管理不仅体现在业务支持上,还包括后期的长期合作,以及资金支持。
目前,整个业务的业态都在发生变化,比如IT界或零售方面,以前的业务模式是垂直化的,有自己的分销商,甚至可能有三级的等等。但现在,出现了从垂直化到扁平化的发展模式。因为行业的变化或更好的投资机会,有的分销商退出了,所以不得不面对二级经销商,当二级变成了一级,现有的管理模式就做不了了,就需要引入第三方或者供应链金融。
互联网时代一个重要的关键词是关注客户,如果层层分销,就会导致企业距离客户和市场越来越远。
谈互联网时代的供应链金融,第一就是要有互联网思维,思维决定一切。此外,就是要借助互联网的技术,创新互联网的模式。供应链金融应该是属于大数据的一部分,可以通过企业的其他信息对其进行风险管理和融资支持。
联想做供应链金融已经有十几年的时间,总结起来有几点:一是要提高你的信用与融资管理能力,这是立足之本;二是要加强与银行或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合作,创新模式;三是关注供应链的各个环节,除了资金支持,还要关注个人支付;四是关注业态变化,顺畅业务;五是强化上下游的企业关系,确保多赢;六是利用核心企业的优势,整合资源。
互联网金融时代,联想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供应链金融里,核心企业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联想完全可以将其做好。
郑冬:供应链金融是最好的切入点
中合担保在供应链金融方面是后来者,后来者的特点是“身未动心已远”。所以,公司成立之后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寻找一种可复制、可盈利的服务中小企业的金融模式。
对于国内大型银行来说,51亿元的公司注册资本可能不算是一个很大的资本规模,但对于担保公司或其他专注于服务小微金融的公司来说,却是一个很庞大的资本规模。所以,企业面临的第二个问题是,如何在这样一个资本规模下,寻找到一种快速的服务大量中小企业的方式。而这两个问题跟互联网时代的供应链金融都是密切相关的。
我们的担保业务主要分两条线,一是服务大型企业,二是服务中小微企业。为了寻找到一条可复制的、盈利的,同时又能快速做大小微金融的模式,一开始就确立了一个理念,用批量的方式,而不是传统的、个案的、一对一的方式。在自身能力不够强的时候,选择了风险共担的模式,不是一味给企业提供全额担保,而是按比例承担责任,并在一定程度上依托于小贷公司、担保公司和银行等合作机构。
回头看,有两点不足:一是在小微企业信用风险的直接评估方面,过去更多是对机构的评估,对服务中小企业能力的评估,而不是对小微企业本身信用风险的评估;二是没有一个庞大的团队,没有分支机构,这也是在全国去开展中小微金融服务方面存在的一个短板。
目前,无论从营销方式,还是从风控方式看,绝大部分机构都还没形成这种成熟的、可广泛复制的业务模式,都在不断探索和升级。基于这样的判断,我们未来要做三个变化和一个不变。一是由过去简单的做机构和资产包的征信转变成对小微信贷的直接担保;二是坚持批量这条路,但是要加大比例,甚至全额承担责任;三是从过去评估机构的能力转变成去评估小微企业。不变的地方在于,在营销方面仍然希望依托第三方开展业务。
根据社会责任规则制定的主体划分,这些规则可分为四类:一是各级政府部门制定的政策和标准;二是行业组织制定的行业社会责任规范;三是相关社会责任推进机构:制定社会责任工具等;四是企业内部制定的行为守则。
政府部门:制定社会责任政策和标准
近年来,从中央部委到地方政府,相继制定、了社会责任相关政策或标准,对于引导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发挥了重要作用。
2008年1月,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了《关于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指导意见》,要求中央企业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对利益相关者和环境负责,实现企业与社会、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意见》明确了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意义,指明了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指导思想、总体要求和基本原则,提出了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主要内容和主要措施,为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提供了纲领性指导。自《意见》以来,2009年中央企业总部(不包括所属分支机构)30份社会责任报告(包括可持续发展报告等), 系统披露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实践和取得绩效,这也使得中央企业成为中国社会责任报告比率最高的企业群体,切实起到了履行社会责任的表率作用。
2008年2月,浙江省政府出台了《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推动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若干意见》。《意见》明确了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重点内容,要求企业在制定战略和业务决策时,要更多地考虑自身在社会中的角色,通过全面提升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意识和能力,形成区域责任竞争力机制。同时,《意见》还要求政府积极转变职能,提高政府依法行政能力,发挥引导和监督作用,努力营造促进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良好环境。
上海市在推动上海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方面扮演了积极的角色。2008年11月,《上海市企业社会责任标准》,这是中国首个企业社会责任方面的地方标准。《标准》一是系统地规范了上海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行为,并为企业建立相应的社会责任管理体系提供依据;二是配套制订的企业社会责任评估指标体系,充分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得性、与现行各部门评估办法的兼容性、指标相互之间的独立性、对不同特性企业间的普适性、对企业与社会和谐发展的前沿引导性等要求,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三是既在核心理念上与国内外主流观点保持一致,又在具体标准上与上海的现状相适应。《标准》的与实施对于强化上海市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推动上海企业社会责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常州、深圳和南京等地也先后出台了企业社会责任标准或相关政策,为本区域推进企业推进社会责任工作提供了方向性指导。
行业协会:制定行业社会责任规范
行业协会在制定、实施社会责任规则方面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以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中国银行业协会等为代表的行业组织,根据本行业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具有行业特色的社会责任规范,成为中国社会责任规则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5年,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制定了《中国纺织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CSC9000T)。CSC9000T是基于相关中国法律法规和有关国际惯例上的、符合中国国情的中国纺织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核心是建立以人为本的社会责任管理体系,规范了企业行为,建立工会组织、健全员工劳动合同、建立和谐的劳资关系、保持舒适的工作环境、提高工作效率。截至2008年底, CSC9000T执行企业共有53家,完成初评跟进的企业100家,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社会责任建设和委员会(RSCA)成员企业超过了300家。
2008年,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联合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等11家工业协会、联合会,《中国工业企业及工业协会社会责任指南》和《关于倡导并推进工业企业及工业协会履行社会责任的若干意见》。《中国工业企业及工业协会社会责任指南》的编制和,一是解决了中国工业领域社会责任指南从无到有的问题;二是结合我国国情和政策方向,提出了工业企业需要承担的八方面社会责任;三是了工业协会社会责任指南,这是中国社会责任领域的一项新创举。
2008年,中国银行业协会《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企业社会责任指引》。《指引》明确了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企业社会责任,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对其股东、员工、消费者、商业伙伴、政府和社区等利益相关者以及为促进社会与环境可持续发展承担相应的经济、法律、道德与慈善责任。在《指引》的指导下,中国主要银行金融机构都陆续了社会责任报告,向利益相关方系统展示各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主要实践和成效。
除以上行业外,皮革行业了《中国皮革行业社会责任指南》、有色金属行业分布了《中国有色金属工业企业社会责任指南》等。
相关社会责任推进机构:制定社会责任工具等
证券交易所、研究机构、协会等相关社会责任推进机构,社会责任指引、指南和评价体系,进一步深化了企业对社会责任的认识,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提供了更多的指导和依据,对于中国企业深入推进社会责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自2006年深圳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指引》以来,上海证券交易所、中国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部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先后制定和了企业社会责任相关工具。深圳、上海两大交易所的指引,为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提供直接指导。据统计,2009年上市公司(在中国境内上市)共社会责任报告460份,占报告总数的72.9%。
2009年12月,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部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联合《WTO经济导刊》和中国企业公民工作委员会《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编写指南》(CASS-CSR 1.0) ,这对中国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实践有重要指导作用。
企业:制定和实施社会责任守则
企业为了推动供应链或合作伙伴履行社会责任而制定的社会责任守则,也是社会责任规则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90年代初,发端于美国的“生产守则运动”影响逐渐扩大,跨国公司出于维护公众形象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纷纷制定生产行为守则(Code of Conduct ),并在此基础上开展社会责任审核,用以规范和明确供应链企业的社会责任行为。近年来,家乐福、沃尔玛、耐克等众多跨国公司在中国采购过程中,都通过相关守则对中国供应商履行社会责任实施审核。
相对于跨国公司,中国企业在制定社会责任守则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虽然国内部分企业在采购中对供应链履行社会责任提出了一些要求,但还不系统、不全面、不明确,制定社会责任和实施社会责任守则的企业还不多见,河北威远生化有限公司则是其中一个代表。河北威远生化有限公司在与跨国公司开展业务过程中,定期接受国际客户在社会责任方面的评估;同时,积极开展社会责任“自律”,以“健康和环保”为生产标准,严格控制产品质量,倡导环保型消费。在“他律”和“自律”的基础上,威远生化制定了“供应商社会责任评价体系”,从用工政策、安全工作环境、薪酬福利、供方监督、环境认证、环境保护、资源消耗等方面对供应链企业的社会责任行为进行评价。这一举措使公司在社会责任方面进入了“律他”阶段,有效带动了供应链企业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
此外,2007年12月,国家电网公司《国家电网公司履行社会责任指南》,这是中国企业编制的第一个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指南,为在企业内部深入推进社会责任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福建闽东电力股份有限公司、精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也制定了社会责任制度,用以规范企业的社会责任行为。虽然这些守则是针对企业内部制定的,但是随着企业对社会责任理解的深入,我们相信越来越多企业将会加入到针对供应链或合作伙伴制定社会责任守则的行列,从而推动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更好地发展。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加快、虚拟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信息技术的革命性飞跃,金融系统涉及层次越来越多、跨度越来越大、结构越来越复杂、动态性越来越强,并且包含了人机两方面的因素,与外部的社会、经济、政治等环境具有了更强的相关性,这些都促使人们必须将各种科学理论、定量方法、经验知识、专家判断力等有机结合来处理复杂的金融系统,为此,汗寿阳和张维提出用系统工程思想来研究金融系统,并提出了金融系统工程的概念。
在应用系统思想和工程方法时,金融系统工程强调要从金融系统整体出发将系统进行分解,在分解后研究的基础上,再综合集成到金融系统整体,实现1+1>2的整体涌现,最终从整体上研究和解决金融系统问题。因此,金融系统工程实际上是从系统整体出发,根据金融系统总体目标的要求,运用钱学森提出的综合集成方法m把与金融系统有关的学科理论方法与技术综合集成起来,对金融系统的环境、结构与功能进行系统分析、论证、设计和协调,并最终付诸实施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金融系统工程不同于其它金融技术,它不仅要分析具体问题,而且要从整体着眼,对问题进行系统的分析与解决。
在金融系统工程基础上,张维等尝试将这一思想应用于金融风险管理中,构建了金融风险评占的三维框架,包括工具维、风险维和过程维。其中,工具维指的是风险管理体系具体层面的四种基木架构,包括组织架构、规则架构、技术架构和信息架构;风险维主要由不同的风险类型构成,包括操作风险、信用风险和法律风险等;过程维则主要表达了人们处理金融风险不同阶段的决策内容,主要包括风险战略、识别风险、测定风险、处置风险和信息反馈。
金融系统工程的思想还可以具体应用于物流金融创新的风险识别中。作为新兴的金融创新业务,物流金融是银行等金融机构通过与物流企业的合作创新,以供应链上存货、应收账款甚至贸易关系等担保为依托,在供应链运作过程中向客户尤其是中小企业提供的融资及配套的结算、保险等服务的业务。对物流金融风险的有效识别将影响物流金融风险的准确评占与有效控制,因而对物流金融创新能否成功起着关键作用,但已有的文献多是从传统信贷角度或从局部去考虑物流金融的风险识别,其中,Mann从传统担保贷款的分析角度研究了以存货作为担保形式对参与各方成木、收益和风险的影响。Siskin分析了针对零售商的物流金融业务中所可能发生的风险,认为有必要实行严密监管,同时也介绍了一些必要的监控措施,但基木将风险来源局限于业务木身。Shearer和Diamondm指丨出,风险评级的方法在传统的商业融资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随着竞争的加剧和市场环境的变化,风险评级的方法已无法满足商业融资的需要,尤其是在物流和金融整合创新下,风险出现了新的特征,需要根据融资的具体情况,采取更加有针对性、更加定量并且更加准确的风险识别与度量的方法,但并没有给出系统说明。还有Wright⑷和Diercks^虽然把握住了物流金融的一些特征,指出在基于存货的物流金融业务中,风险的识别和评占不同于传统,对存货的价值评占和严密的监控已成为重要的环节,并建议引人有经验有实力的第三方代为评占和监管,但也只是从存货价值风险这一局部的角度去分析,没有提供一个关于物流金融风险识别的系统框架。
实际上,物流金融形式多样,环节众多,并在不断的变化,流程和操作复杂,因此,对物流金融中的风险进行识别既需要考虑运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又需要考虑金融系统的整体和结构,既需要考虑业务木身,又需要考虑环境的影响,既需要考虑历史的数据和经验,又需要考虑业务的发展趋势。要做到这些,就必须在金融系统工程的基础上对业务风险进行系统的识别。为此,本文从金融系统工程的角度构建了物流金融的风险识别框架,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二、基于金融系统工程的物流金融风险识别框架
物流金融创新不再象传统的信贷一样,仅关注企业规模、浄资产和负债率等基木面信息,而是更加关注担保物所附载的交易信息,例如交易产品的供求关系、产品的价格波动趋势、交易对手的信誉和实力、整体供应链条的风险以及融资主体(包括银行和物流企业)的监控力度等。物流金融业务在现阶段的表现形式有很多,但可按照产品生产经营周期的不同阶段,进行基木的划分。
物流金融业务模式可以分成三大类一是基于交易关系的预付款融资业务模式,主要发生在采购提交这一运作周期,包括基于推动式交易关系与拉动式交易关系两种基木形式,基于推动式交易关系的预付款融资可以依靠物流企业对借款企业产品生产销售前景的准确预测替借款企业支付给上游供应商相应的预付款,以启动借款企业的采购运作,而基于拉动式交易关系的预付款融资也称订单融资业务,它需要根据下游厂商的订单或采购合同等替借款企业支付给供应商相应的预付款,以启动借款企业的采购运作;二是基于存货的物流金融业务模式,这也是物流金融的核心模式,主要发生在持有或制造周期以及销售周期,现阶段主要包括存货质押融资和仓单质押融资两种业务形式,就中国的实际情况而言,由于开展仓单质押融资业务的市场和制度基础环境还未完全成熟,完全意义上的基于仓单质押的物流金融业务目前在国内开展得很少,仓单更多地是作为一种存货凭证,仓单的流通机制还未形成,此时物流金融业务更多地是以存货质押融资业务为主;三是基于应收账款的物流金融业务模式,主要发生在回款周期,一般来说,下游厂商会拖欠上游中小企业的货款从而形成一段时间的资金缺口,此时物流企业可与银行合作将应收帐款作担保品给借款企业提供融资,直至应收帐款从下游厂商处收回以偿还借贷。在现阶段我国的具体实践中,这些基木业务形式可以围绕存货质押融资组合成许多物流金融的创新产品,如,保兑仓、未来提货权质押融资、打包放款、先票款后货业务、未来货权质押开证、进口全程货权质押授信业务等。这些物流金融服务产品往往涉及了物流金融的多种基木形式,涉及了不同的环节、运作方式和参与主体等,非常复杂。因此,木文基于金融系统工程的思想,对物流金融服务的风险来源进行了归纳识别,构建了业务的风险识别环形图。将物流金融业务的风险归纳为系统和非系统两种风险,其中系统风险包括宏观与行业系统风险和供应链系统风险,而非系统风险包括信用风险、存货变现风险和操作风险。
三、基于金融系统工程的物流金融风险识别
(一)宏观与行业系统风险识别
这是一类典型的系统风险,包括宏观系统风险、行业系统风险以及区域风险三大类。
宏观系统风险主要是由于宏观经济、政治和法律环境的不确定造成的,如宏观经济周期性的不景气,与借款企业及担保品变现密切相关的劳务、资木和产品市场的价格波动,一些重要事件例如战争或突发事件,以及宏观法律制度及执行水平的不足等都会导致宏观环境的不确定性,从而产生宏观系统风险。
行业系统风险主要是由于行业总体的利润水平、交易环境、技术变化、发展前景等行业层面的不确定性所产生的风险,而且不同行业对宏观经济环境的敏感度也会使不同行业系统面临的风险大小不同。通过分析行业风险,一方面,可以使贷款人能够更加准确地评占整体风险的大小;另一方面贷款人可以更好地分析借款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周期变化是否归因于普遍的行业因素,从而准确地把握企业的经营水平。
区域风险主要是企业所在区域的经济发展、政治和法律环境等的不确定性所造成的。不同的区域,其区域风险是不一样的,如长三角地区和珠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前景、市场透明度、政府服务水平、政治和法律环境稳定性等都比西部地区要好得多,因此其面临的区域风险也应该比西部地区小得多。
(二)供应链系统风险识别
物流金融业务主要依赖供应链上担保品的自偿性来偿还贷款,而担保品的自偿性水平,也即其销售变现的水平,从中观上来自于供应链系统的稳定性和竞争力,因此可以说,供应链系统风险是分析物流金融业务所特有的一类系统风险,主要包括供应链系统竞争风险、供应链系统协调风险和供应链系统控制风险三类。
供应链系统竞争风险的主要来源是因为一个行业可能有很多条供应链系统展开竞争,借款企业所在供应链系统的强弱将直接影响到存货的销售水平和应收账款的回收水平,从而产生竞争风险,它会导致供应链系统内大多数企业经营面临冲击,因此在物流金融业务中必须对供应链在行业经济中的竞争地位变化做出实时的跟踪、识别和评占。
供应链系统协调风险指的是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协调合作关系不畅产生的风险,这种协调风险有可能是因为信息交流的水平低下或者是因为相互之间合作意愿的欠缺等造成的。供应链系统协调风险有可能导致供应链的连接不畅,甚至会影响到供应链上的物流运作水平。这对物流金融业务影响较大,因为物流金融业务主要依靠担保品的自偿性来作为第一还款来源,因此供应链系统中企业间合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商品的流通水平和担保品的变现能力,并进而从供应链层面影响到具体物流金融业务的风险大小。
供应链系统控制风险主要关注核心企业对供应链系统的控制程度是否有利于供应链系统的发展和稳定,是否能够保持和增强供应链系统在行业内的竞争力。
(三)信用风险识别
虽然物流金融业务更加注重于债项风险的大小,注重于担保资产的变现风险,但信用风险仍然是贷款人在物流金融业务中所必须关注的一类重要的非系统风险。在物流金融创新下的物流金融业务信用风险主要包括借款企业的信用风险和物流企业的信用风险两类。
国外商业银行对借款企业的信用风险归类方法很多,包括:(1)9C方法,指借款人品质、能力、资木、抵押、经营情况、持续性、内控、信用记录和相关文档纪录;(2)5P法,指个人因素、目的因素、偿还因素、保障因素和前景因素;(3)LAPP法,指流动性、活动性、盈利性和潜力;(4)PRISM法,指前景因素、还款预测、用款目的、保护措施和企业管理情况。
但在物流金融业务中识别借款企业的信用风险不能照搬以上的这些方法,而必须把握住物流金融业务借款企业的特征来进行相关的信用风险来源分析。
首先,对物流金融业务借款企业的信用风险必须关注借款企业的规模和发展阶段,必须判断借款企业究竞是新建立的公司还是成立很久的公司,有多大的盈余空间,是在快速的成长还是正经历季节性的波动等。
其次,需要关注借款企业的财务状况,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盈利能力和资金周转能力,即是否有满意的收人和现金流,是否具有超额的利息倍数,是否具有稳定一致的销售收人趋势、营运资金变化趋势;二是资产价值,流动性以及杠杆,即是否有高于平均水平的资产、是否有充足的流动性与经营资木以及股权结构和自有资金比例如何等;三是财务历史纪录,包括交易记录和财务披露质量等。美国货币监理署已指出,大多数进行存货与应收账款融资业务的借款企业在运营周期内都很难获得流动资金,它们缺乏足够的现金和信用,常常具有以下特征:
(1)业务中借款企业的财务杠杆高于行业的平均水平。作为物流金融的贷款方关键是要搞清楚造成借款企业低资木率的原因,必须明确企业缺乏资金究竞是因为它刚刚成立,还是因为正在经历快速的成长;究竞是盲目的扩展还是刚遭受损失造成了资木的消耗。弄清楚这些将使银行和物流企业能够很好的把握借款企业面临的风险;
(2)借款企业一般都有不均衡稳定的收人和现金流。借款企业的行业通常具有高的周期性,作为开展物流金融业务的贷款方须要确定造成借款企业不稳定的收人和现金流的原因究竞是因为周期性定价的制约还是因为管理团队对市场反应调整太慢;
(3)负向的财务趋势。进行物流金融融资的借款企业经常会出现这种状况,贷款方可以事前明确是否可通过严密的监控来改变借款企业的财务平衡表,从而在提供借款企业必要信用的时候降低贷款风险。
再次,需要关注借款企业的管理问题,因为需要物流金融贷款的借款企业大多财务杠杆很高或者增长很快,所以控制这类公司对管理团队的能力也要求很高。一个好的管理团队将能够有效地提高借款企业的生产运营水平,保证存货的稳定销售,实现企业的预期目标,从而保证贷款的安全。在这方面,主要要考察借款企业管理团队的稳定性和行业经验。贷款人需要考察借款企业管理是否有成功的令人满意的记录以及相应的行业经验,还必须考察一系列的实际问题。如,企业是否有识别、接受与管理风险的非正规的方法,企业管理层是否具有在必要时做出难以决策的意志,并能恰当地衡量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等。
而物流企业的信用风险也是物流金融业务必须关注的一类风险。因为物流企业最了解借款企业的运作及基木状况,银行需要物流企业实行专人管理、专人负责,保证质押的存货和应收账款等担保品能够顺利变现为现金存人封闭式账户,这就要求物流企业须按合约担负监管职能。而在物流企业的监管过程中,银行和物流企业是委托关系,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会产生物流企业的信用风险,也就是说物流企业有可能欺骗、不负责仟、虚假上报或者监管失误,物流企业的监管风险将影响物流金融业务的风险。而且,物流企业的积极配合也将影响借款企业的运作,特别是原材料、产品的进出库、应收账款回收等都和物流企业的监管相关,物流企业的监管水平将直接影响到担保品的变现过程。一般而言,对于物流企业信用风险的考察主要要关注物流企业规模、历史信用、资金流和监管经验水平等状况。
(四)担保品变现风险识别
担保品的变现风险是物流金融业务中最重要的风险,关注这一风险能够把握住物流金融业务的客观状态,对物流金融业务风险实行有效管理。担保品的变现风险主要包括存货价格风险、质物形态风险以及销售风险三大类。
存货价格风险是担保品变现风险中最重要的一类风险。因为,物流金融是以物的流动为核心的,所以存货质押融资业务始终是物流金融的核心环节,在这一核心业务中,质押存货的市场价格在贷款期间内并不是稳定不动的,而是具有一定的波动性。当存货的价格往上升时,质物并不存在价格风险,而当存货价格下降,尤其是在短期内骤降,就会给物流金融业务带来很大的价格波动风险。
质物形态风险主要关注质物的流动性、标准化、变现能力及配套的保管条件等方面产生的风险。如,在订单融资业务中,订单的集中度和订单涉及的质押原材料、半成品和产品的标准化和流动性等就与质物形态的风险大小密切相关。在存货质押融资业务中,选择的质押存货一般具有以下的一些性质:(1)无形损耗小,不宜变质,易于长期保管;(2)市场价格稳定,波动小,不宜过时;(3)适应用途广,流动性强,容易变现;(4)规格明确,标准化程度高,便于计量。质押存货如果不满足以上的性质,就会导致更多质物形态的风险。而在应收账款融资业务中,业务选择的应收账款的集中度、账期合理性以及贷款方对应收账款的管理水平等都和应收账款这一质物的形态风险大小密切相关。
销售风险反映了物流金融业务的自偿性特征,销售风险与销售渠道的稳定性,销售客户的稳定性,销售的范围大小,市场容量的大小,销售帐期是否合理等方面的因素密切相关。只有对这些销售风险来源进行有效的识别才能够正确地评占物流金融业务风险大小,保证贷款的安全。
(五)操作风险识别
根据新巴塞尔资木协议第三次征求意见稿的定义,操作风险又称商业风险,是“直接或间接由人或系统的不适当或错误的内部处理,或外部事件所造成的损失的风险”由于物流金融业务通过对质押存货的有效控制能够有效的缓释信用风险,但同时又会大量地增加许多操作环节,产生更多的操作风险,因此物流金融业务的操作风险比较传统的信贷业务要大的多,也需要更多的关注和有效的识别。物流金融业务的操作风险一般可归为合规风险、模式风险、流程风险以及具体操作风险四大类。
合规风险包括法律风险、相关规则或政策的风险及配套执行方面存在的缺陷等。其中,法律风险在巴塞尔协议中属于广义操作风险的一部分。物流金融业务的法律风险是指可能给业务造成经济损失的法律上的缺陷。法律风险识别是物流金融业务开展的必要条件和重要一环?,因为物流金融业务不仅涉及到一般贷款的相关法律合约问题,而且涉及到存货的产权问题。在开展业务时,债权人必须明确可选择的质物必须为《物权法》以及《担保法》允许进行质押处理的物品,同时需对质物的所有权身份进行仔细鉴别,以防止借款企业恶意欺诈。根据国家法律的有关规定以及相关责仟,质押存货的法律风险识别主要确定以下几点:首先,业务开展的质物不能为国家违禁物品或禁止担保的物品;其次,由担保法规定,质物必须产权明晰,为贷款企业所有;最后,所选质物须信贷身份的单一,即未涉人其它担保关系之中。以上三个方面存在缺陷都会导致物流金融业务法律风险的产生。而相关规则或政策的风险主要来自于业务相关政策和规则条款的缺陷以及不正确的执行等。
模式风险主要来自于以下方面的不足:业务适合、超额担保程度不适合、质押方式和监控强度选择不合理、业务结算情况与业务不匹配、资金使用不合理、没有必要的个人担保或第三方担保方式、没有必要的损害保险、监管方控制方式选择不合适、财务评估报告模式不合适等「131。目前物流金融可选择的模式很多,不同银行、不同的物流企业、不同的地区都有不同的业务和操作模式,对这些模式的正确制定和选择是物流金融业务风险管理所需要关注的重要内容。
流程风险主要是指在物流金融业务流程过程中标准化与信息化方面的不足造成的风险。目前物流金融业务的水平高低与业务流程标准化程度、信息化程度和可视化程度等方面密切相关。如果业务缺乏社会化程度的仓单规范,缺乏业务流程操作标准等就会导致流程风险,而如果业务信息化程度较低,缺乏银行、物流仓储企业和客户联网的信息网络,也会使业务增加很多流程风险,即便业务建设了必要的信息系统,但这些系统需要大量的硬件和软件,这些硬件和软件的性能和使用情况都会产生大量的风险。因此作为债权人,为确保贷款的回收,就必须关注业务的信息化程度以及和相应风险管理相关的流程标准和具体实施状况。
具体操作风险主要包括银行方面的具体操作风险以及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具体操作风险,这些和具体操作人员的素质和水平密切相关。银行方面的具体操作风险主要涉及到银行人员的具体操作问题,银行已有相应的操作规范和事后问责制度进行有效的制约,而对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具体操作风险,还需要有效的识别、评估和控制。一般而言,物流企业最了解物流金融业务的运作及基本状况,因此银行在业务中需要充分地利用物流企业专业能力。首先,在质物的选择过程中,物流企业协助银行选择合适的质押物,满足业务对质物在产权、价格波动、流动性和变现能力等方面的基本要求,从源头上预防业务风险的发生;其次,在贷款期间,物流企业必须协助银行监管好存货的进出库运营和应收账款的回收等过程,有效观测质押存货的价格变动、应收账款的账期延期和其他异常情况,并进行有效的控制,保证担保品的变现操作符合合约要求;最后,在发生违约时,物流企业需要协助银行做好善后的处理工作。这些操作非常的复杂,面临的不确定性很大,因而物流企业面临的具体操作风险也很大,物流企业一方面必须总结经验对具体操作风险进行有效的识别与控制,另一方面必须有效地改进操作规范、物流基础设备和信息系统等硬软件设施,以减少发生操作风险的概率。
四、结束语
关键词:精益思想 供应链 精益供应链
中图分类号:F722.2 文献识别码:A
The Application of Lean Supply Chain in Real estate Industry
Wu Guangdong Su Zhenmin Jin Shaojun
(Nan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bstract: With introducing the origin and the core contents on lean thinking, the paper applies the lean thinking to the field of real estate in supply chain creatively, extends to the whole supply chain, and develops a concept of lean supply chain, focuses the specific application on the real estate operation processes, provides a reliable reference method for the victory of real estate market developers.
Key words: lean thinking; supply chain; lean supply chain
一、引言
企业供应链已经跨越了线性阶段,逐渐演变成贸易伙伴之间的网络化流程,供应链是影响企业绩效的重要因素之一。这就要求房地产商摆脱旧的思维方式,旧的经营理念,从根本上重新认识房地产经营的本质,建立适应市场要求和顾客需求的新的供应链模式,因此,结合精益思想,在房地产开发企业导入精益供应链,更好的引领业务伙伴,形成一套通用的业务流程,使得供应链的参与者更加专注于满足消费者需求,而不是仅仅局限于各自的直接中间顾客的要求上,更加注重于整个供应链的信息交流,而不是仅仅局限于几个特定业务伙伴之间点对点的集成,从而真正建立科学的房地产开发经营理念和策略,将供应链提升到战略的高度来对待,将有利于房地产企业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
二、精益供应链
供应链(Supply Chain)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模式。它是一个范围更广的企业结构模式,它包含所有加盟的节点企业,从原材料的供应开始,经过链中不同企业的制造加工、组装、分销等过程直到最终用户。它不仅是一条联接供应商到用户的物料链、信息链、资金链,更是一条增值链,物料在供应链上因加工、包装、运输等过程而增加其价值,给相关企业都带来收益。重要的是,供应链还包含与渠道合作伙伴之间的协调和合作,而这些渠道合作伙伴可以是供应商、中介机构、第三方客户提供商和客户。
要将精益思想真正融入到供应链中,并从流程中消除浪费降低成本,必须把焦点放在整个供应链上。优化流程的组成部分不一定是对流程中某个具体的活动进行优化,而是要结合整个供应链对流程进行优化。因为单独优化某个活动反而可能造成供应链的成本增加,未必真正有效。从这个观点出发,我们可以把精益供应链(Lean Supply Chain)定义为“一组通过产品流、服务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在上下游之间直接连接起来的机构或组织,它们通过高效和有效的拉动,满足客户所需的产品或服务来减少浪费,以降低成本”。一条精益供应链就是从产品设计到最终顾客得到产品,整个过程所必须的步骤和合作伙伴整合起来,快速响应顾客多变的需求。也就是说,供应链上的任何一个参与者不能够仅仅考虑到其直接下游参与者的需求,而应该尽可能考虑到最终用户的需求,力争把采购、制造和销售三方合为一体,采购部门以最低的价格完成适量的采购;制造部门力争以最小的消耗提高生产速度;销售部门则以最小的销售成本取得最大的销售利润。其核心就是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最大程度地满足顾客需求,创造尽可能多的价值。
三、房地产业供应链分析
一般来说,房地产企业运作开发一个新的项目要经历四个阶段,即决策拿地阶段、规划设计阶段、项目施工阶段和销售服务阶段。将这四个阶段进一步细分,则决策拿地阶段包括市场研究、决策投资和土地获取三个阶段;规划设计阶段可以分为市场定位、产品策划和规划设计三个阶段;项目施工阶段包括招标投标、施工组织、进度质量成本控制和项目完工四个阶段;销售服务阶段可以分为品牌传播、销售管理和物业管理四个阶段。由此相应形成了市场调查机构、金融机构、可研咨询机构、策划机构、设计机构(包括规划、建设、景观、装修等设计)、施工承包商、材料设备供应商、物业管理机构等包含许多专业机构的产业链。
一个项目开发的成败就取决于这个产业链上每个环节工作完成的质量。在这个产业链上如果每个环节没有一流的专业公司参与是无法打造出一流品质的产品的,也就是说一个房地产开发公司的成功与否就决定于它能否充分利用、调动、协调、综合一流的专业机构为自己项目实现价值最大化,房地产商实际是集成商。正因为如此,很多房地产开发商都将这个产业链上很多具体的工作委托专业机构来完成,对开发商而言,这条产业链也就变成了供应链,而自己成为供应链的主导者并引领其业务伙伴形成一套通用的业务流程通过自己的组织和管理充分调动内外可利用的资源,使企业自身和与之合作的各种专业机构的资源有效地整合起来,提高自身的整体竞争能力。
四、精益供应链在房地产企业的应用
在明确房地产开发商在供应链中的核心地位的同时,也应该认识到将精益思想融入到供应链中,目标在于通过应用精益技术工具及其他工具(六西格玛、全面质量管理、约束理论等等),重视供应链合作伙伴之间的流程优化,通过各种技术最大限度的减少库存以消除浪费、缩短时间和降低成本。那么,为在房地产业导入精益供应链,达到降低成本,快速响应顾客需求的目标,企业必须做出以下改变。
1.改善需求管理
精益的关键原则之一是形成一个拉动系统,也就是说,当最终客户请求时拉动生产或服务。从理想的形式看,此拉动系统是适应销售点的数据形成的,并且点到点地向上传递给供应链的各个成员,而且数据不会改变。但是就房地产也而言,购房者的成品需求对第三层供应商(材料设备供应商)来说通常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它仅仅是提供成品使用物料的一部分,其中大多数都不了解自身对成品结构有何影响。因此,这就要求房地产开发商改变原有的与合作伙伴的沟通方式,加快信息流的流动,使得流程中的每一级供应商都接受购房者的需求信号,并转化成上游合作伙伴可以使用的某种数据。
2.减少浪费和降低成本
减少浪费是精益思想的核心原则之一,广而言之,浪费可以是时间、库存、流程重复甚至数字信息。精益供应链合作伙伴必须通过一切途径,消除供应链中浪费的流程以及过剩的库存。为消除浪费,开发商应与承建商等充分协调,设计紧凑的产品生产流程和小批量多品种的投产计划,推行快速工装设备切换技术SMED(Single Minute Exchange of Die)、全员生产保养方法TPM(Total Productive Maintenance)和5S管理。开发商利用其主导地位,应该让供应链成员认识到消除浪费是一个共同的目标,并以供应商和客户的充分沟通为保障,建立或推行相关政策,通过导入延迟和定制策略,减少库存,把成品的最终装配推进到供应链的最后一个应用点。
3.流程标准化
精益供应链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流程标准化。流程标准化可以使公司内发生持续流动,这是精益思想的一个主要目标。流动是指产品或服务不间断地通过供应链转移到客户,而价值从供应商流出,通过相关机构,一直流到客户。也就是说,房地产开发商应该专注于整体流动即供应链的整体效率,而不只是关注供应链中某一个节点的单点效率。当整个供应链中的物料和流程被标准化,减少了复杂性时,就形成了有效流动。要是供应链有效流动,必须在整个供应链中进行协作,并且开发提品和服务过程中使用的标准化流程,而这些产品或服务可增加价值并消除浪费或重复步骤。
4.采用行业标准
供应链合作伙伴之间产品和流程标准化仍然会导致浪费,尤其是通用部件在不被通用的情况下。例如,把插头插入插座在全国各地都是相同的;在此情况下,才产生了行业标准并被推广应用。在我国现阶段而言,应让可能多的地方利用行业标准,而且供应链成员应参与到行业标准组织中来。在这种情况下,处于主导地位的房地产开发商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5.促进文化变革
开发商应该充分认识到包括上游供应商和下游客户在内的供应链合作伙伴是一个团队,共同为最终客户提供价值。因此在管理层理解并接受协作概念的情况下,才能开始进行协作,然后需要清楚地告知员工管理层已经批办的协作,并说明协作的重要性。接下来,通过供应链合作伙伴之间定期会面、讨论和信息交流,继续进行协作。实施精益供应链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所有的变革都应该由员工去执行,那么员工如何改变那些按照传统方式行事、以传统方式行事相当长时间或根深蒂固以这种方式行事的人的观点,对企业组织结构进行变革,都是实施精益供应链面临的问题。
6.跨企业协作
跨企业协作是精益供应链合作伙伴利用定义价值和理解价值流的精益原则,最大限度地给客户提供附加价值的基础。因此,开发商应该充分让供应链成员理解来源于顾客的价值,因为价值只有在得到客户理解并想要得到的情况下才具有真正的价值。在这个基础上,开发商应充分整合企业内外部资源,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保证整个业务流程的合理性,提高供应链对顾客需求变化的反应速度和效率,为最终用户提高更高的附加价值。
五、结论
在房地产开发企业导入精益供应链,更好的引领业务伙伴,形成一套通用的业务流程,使得供应链的参与者更加专注于满足消费者需求,而不是仅仅局限于各自的直接中间顾客的要求上,更加注重于整个供应链的信息交流,而不是仅仅局限于几个特定业务伙伴之间点对点的集成,从而真正建立科学的房地产开发经营理念和策略,将精益供应链管理提升到战略的高度来对待,将有利于房地产企业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
作者单位:南京工业大学
参考文献:
[1]James P.Womack, Daniel T.Jones. The machine that changed the world.1990.
[2]James P.Womack, Daniel T.Jones. Lean thinking. 1992.
[3]Bob Trebilcock, Lean and Mean. Modern Material.2004.3.1.
[4]Dave Nave, How to Compare Six Sigma, Lean and Theory of Constraints. Quality Progress. 2002.3.
[5]应忆.精益供应链[J].财经界,2007,5:56-58.
两业联动面临机遇与挑战
当前,随着宏观经济形势逐步好转以及《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相关政策措施逐步落实,两业联动市场发展环境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1,政策环境逐步好转,但长期制约物流行业发展的一些关键性问题仍未真正落实解决。如物流发票、城市车辆通行与停靠、公路运输以罚代管问题等;
2,物流业服务能力逐步提高,但解决制造业物流外包的内在难题(如:人员安置与分流、场地与设施设备处理)仍缺乏外力支持和政策扶持,降低成本仍是物流外包的根本动因,价格竞争和单纯压价仍是推动物流外包和市场竞争的主导方式,阻碍了服务水平的提升和服务创新;
3,两业联动逐步得到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和企业的重视,各主管部门、各地区政府也陆续出台了一些促进两业联动和制造业物流外包的政策措施(如给予财政奖励),但两业联动远未形成市场气候和环境,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内、外部推动力仍然不足;
4,客户物流服务需求日益多样化和集成化,服务要求更趋苛刻,跨国物流企业利用自身实力与服务能力优势参与对国内高端物流客户的强势争夺,都对国内物流企业的服务能力和两业联动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
随需而变强化优势
中铁快运公司作为铁道部直属专业运输企业,作为一家网络化、资源型快运物流企业,在两业联动发展中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运输与网络资源优势。中铁快运掌握着全部铁路旅客列车行李车、行邮专列及行包专列运输资源,拥有铁路行李车及铁路专用货车6000多辆,城市配送汽车数千辆,在全国600多个城市设有1900多个营业部和经营网点,配送网络覆盖900多个市、县。
二是客户资源优势。由于具有庞大的运输与网络资源,在过去近二十年的发展过程中,有大小1000多家运输与物流企业长期依托这一运输网络平台发展,中铁快运公司与上万家生产经营企业建立起长期合作关系。在近十年由单一的运输逐步向运输与物流转型的业务发展过程中,中铁快运公司与一些代表性行业客户从传统的运输逐步发展到仓储、包装、分拨、配送、信息等一体化物流服务,建立起长期、稳定、互信的业务合作关系,如:联想项目、上汽五菱汽车配件项目、神奇制药项目、5100冰川矿泉水项目等。中铁快运公司在通过服务延伸给客户带来更多价值的同时,自身服务能力和信息化水平也得到提高。
同时,在与行业代表性企业客户推进物流外包实践、延伸服务范围的过程中,为了满足客户需求和适应市场变化,中铁快运公司也经历了不断调整和转变的挑战,实现了两大转变:
首先,从生产管理导向到市场需求导向转变。现阶段,客户需求已经逐步从简单的运输、配送扩展到信息跟踪、包装、仓储、加工、金融及一体化物流服务,对运输时限、运输方式、服务方式的需求也从标准化向个性化、多样化发展,运输资源的市场优势逐步被弱化,推动中铁快运公司逐步从习惯了几十年的生产管理导向发展到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于是客户代表、项目管理及项目考核成为日常经营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次,从关注生产指标到生产指标与KPI服务指标并重转变。市场需求变化和经营业绩增长的压力,使中铁快运公司认识到在继续发展传统业务的同时,必须扩大与行业代表性客户的业务合作范围,提升一体化物流服务能力。为行业客户提供一体化物流服务,如联想项目、柳州上汽五菱项目等,使中铁快运公司切实感受到KPI指标(如:配送及时率、包装破损率、信息反馈及时率等)的压力。为满足客户KPI指标要求,公司涉及项目运作的各环节都经受了考验和磨练,并对信息查询、重点货物跟踪、应急处理、流成优化等作了大量改进、完善,最终中铁快运公司以优秀的KPI考核结果成为客户稳定的业务合作伙伴,一体化物流服务业务收入的快速增长也为公司在金融危机影响下的业务增长作出了重要贡献。
5100矿泉水案例与启示
在中铁快运的众多客户中,5100矿泉水物流服务项目颇具代表性。
5100矿泉水的水源地位于念青唐古拉山脉南麓当雄断陷盆地,水源地附近无任何工业污染,矿泉水含有锂、锶、偏硅酸、锌、溴、碘、溶解性总固体等多种对人体有益微量元素,是最珍贵矿泉水品种之一。但是,由于运输距离长、自然环境恶劣、环保及物流服务要求高,物流成为制约5100冰川矿泉水有限公司发展和扩大市场份额的关键环节,这一宝贵矿泉水产品始终处于小批量、局部地区销售阶段,优势产品资源始终没有成为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优势市场资源。
从2007年8月起,中铁快运公司依托自身网络优势和集成式、一体化物流解决方案,采用“网络仓库”技术方法,成为5100冰川矿泉水有限公司唯一物流服务商及其矿泉水在铁路系统总经销商。经过两年多实践和逐步完善,中铁快运公司日均配送水量达到30-50万瓶,满足了300多个城市、500多趟动车组、200多家铁路宾馆饭店销售矿泉水的运输、仓储和配送要求。
一、物流需求及特点
中铁快运为5100矿泉水项目提供的服务项目主要包括:
1,物料采购。5100矿泉水物料有11个大类、23个小类,供应商分布在华北、华东、华南、西南地区的14个城市,品类多样,采购地点分散、采购量不均衡。中铁快运根据5100公司的采购计划和订单生产计划,进行采购管理,制定合理的物料运送方案,缩减物料的供货前置期,合理控制物料库存数量。
2,分销物流。铁路系统销售用水和动车组用水由中铁快运集中采购,分销至相关企业,并根据动车组送水计划,准时送至指定动车组列车;社会销售用水由5100冰川矿泉水有限公司直接销售给各类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中铁快运要在36小时内配送至全国300多个城市的订购客户手中;水卡客户向5100公司平台确定订购信息,中铁快运要在24小时内配送至水卡客户指定地点。
3,资金结算。中铁快运承担铁路销售用水、动车组用水采购费用和销售收入的资金结算,同时,定期与5100公司进行物料运费结算和社会销售水、水卡客户用水物流费用的结算。
总体来看,5100项目的物流需求呈现以下特点:
(1)协调难、品种多
铁路销售水季节性特点突出,夏季需求集中、一次性订购量大,需实现快速交付;动车组用水必须确保及时供应,杜绝缺货;社会销售水及水卡客户用水需求订单不确定性强。销售范围不断扩展,潜在客户所需产品品类及数量较难预测。
(2)运距长、环节多
5100冰川矿泉水生产地处于青藏高原,销售市场分布在沿海和内陆经济发达地区,形成物流
服务运输距离长、风险大的特点;整个项目又涉及到运输、仓储、包装、配送、装卸搬运、回收等多个环节,形成了物流环节多的特点。
(3)物流量大、配送范围广
社会销售用水、动车组送水配送范围达300多个城市、500多趟动车组、200多家铁路宾馆饭店。
(4)配送时效强、柔性要求高
动车组列车运行速度快、折返时间短、旅客人数波动较大,对动车组送水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提出了很高要求。另外,矿泉水属于快速消费品,产品生产规横性、季节性的特点决定了5100项目的解决方案必须克服物流需求不均衡难题,对客户需求快速反应,为客户提供高效、便利、弹性的末端配送服务。
二、服务方案特点与创新
1,流程再造。针对该项目对供应链服务的需求,中铁快运协助客户对生产、供应、销售及供应链流程进行了优化和再设计,使客户的供应、生产、销售及供应链流程从以生产为中心转变到以市场为中心,提高对市场需求反应水平和客户满意度。
2,提供集成式、一体化物流服务
(1)建立三级仓储、分拨、配送网络
拉萨西站:满足出厂矿泉水和入厂物料集中存储需要:
区域中央水库(7个):满足批量存储及区域调拨需要;
配送水站(100多个):满足终端客户准时配送需要;
(2)采用综合运输
发挥铁路运输大批量、长距离、全天候、快捷准时的优势,设计了“铁路为主、公路为辅、多式联运”的运输方案。利用青藏铁路及铁略行包专列快捷货运通道,提供矿泉水从拉萨西站区域中央水库的干线运输服务;利用旅客列车行李车、公路干支线,满足运输批量较小、时限要求较高的调拨及配送服务。
3,信息集成。在原有信息系统基础上,建立集成化物流信息管理体系,实现了供应链各成员单位对信息共享及有效沟通机制,提升供应链运作效率。
4,联合库存管理。设计了“货存第三方的联合库存管理”模式。将物料和矿泉水均存放于中铁快运仓储网络内,由中铁快运对库存管理职能进行整合,集中管理整个供应链系统的库存,避免供应链上持有库存的企业将库存成本负担转嫁给供应链中的其他企业,损害供应链整体利益。
5,持续改进服务质量。分别制定项目管理操作手册和绩效考核办法,明确项目运作目标、管理职责、操作流程及相关注意事项等;明确作业规范及考核标准,按月进行绩效考核。通过制度化管理,促进服务质量的持续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