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三打白骨精的故事范文

三打白骨精的故事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三打白骨精的故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三打白骨精的故事

第1篇:三打白骨精的故事范文

对于经典名著的阅读,教师要善于将其丰富的文本资源进行拓展延伸,使学生能够在文本中“打一个来回”,走进去体味、品悟,走出去积累、内化、迁移,而后获得丰富的语言实践,将语言外化出来。为此,在《三打白骨精》的教学中,我从文学作品自身的角度和教学文本的角度,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品味探究,围绕“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展开了阅读。

一、 抓住“一打”线索,梳理故事情节

师:同学们学过的名著中,有哪些故事是带“三”字的?

生1:三顾茅庐,三气周瑜,三打祝家庄。

生2:桃园三结义,刘姥姥三进大观园。

师:不错。在经典小说中有很多用数字三表示的曲折故事。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也有一个数字,叫什么?(三打白骨精)想一想,从题目里你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生3:我想知道孙悟空那么厉害,为什么还要三次打这个妖精?

师:问得好。到底为什么孙悟空竟然要费那么大周折才将白骨精给打败,我们可以先从“一打白骨精”说起。圈画有关白骨精的句子和段落,想一想,白骨精在刚出现时,在唐僧师徒心目中的形象是什么样的?

生4:唐僧看她是个送斋饭的,认为她是个良善的女子。

生5:猪八戒看到的是一个美貌的村姑。

师:对。课文改编后没有写,但原文对猪八戒的动作做了描述:“他丢下钉耙,摇摇摆摆走到近前,一边迎着那女子,一边想要偷偷看那村姑的美色,看到那个女子说不尽眉清目秀,唇红齿白,柳眉积翠黛,杏眼闪银星。”这说明白骨精是怎么样的?

生6:很狡猾,故意把自己变成非常美的女人。

《三打白骨精》的故事精彩之处,就在于“三打”的一波三折。如何让学生领会其中的深意呢?可以从题眼抓起。在小说文本解读的第一个环节追问,能够帮助学生理顺写作思路,抓住故事的线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既是对学习方法的引导,也是语文阅读思维训练的有效途径。学生从“一打”中看到了白骨精的变化多端,

二、 抓“二打”细节,品读人物性格

经典名著的故事描写贵在人物刻画。《三打白骨精》的“二打”是故事的部分,此时我引导学生挖掘白骨精的心理,了解猪八戒的好色,并从中体会悟空和唐僧的性格特点。拥有火眼金睛的孙大圣,看到的根本不是女人,而是一个妖,它诡计多端,厚颜,居心叵测。可惜的是,这个成了精的女妖仗着自己的厚颜,变着法子将众人玩弄于股掌之中,让唐僧认为她是善良的,八戒因为好色认为她是可怜的,弄得悟空无可奈何,眼睁睁地看着她一次次逃脱。

那么,有哪些描写能够表现白骨精的阴险狡诈呢?学生从文中找到行动描写:“白骨精摇身一变,变成了一个年过八旬的老太太,闪到了唐僧的面前。”一个“闪”字,表现出白骨精的阴险毒辣,变化之快,她迫切想要吃掉唐僧,所以百般伪装。学生又从文中找到语言描写:“白骨精不胜欢喜,自言自语道:造化!造化!都说吃了唐僧肉,可以长生不老,今天机会果然来了!”学生一边品读白骨精的狡诈,一边通过朗读(虚读),感受白骨精的阴险。悟空是如何判断她是白骨精的呢?学生抓住环境描写:“山势险峻,峰岩重叠。这里正是妖精出没的地方。”正因为悟空有火眼金睛,所以他看到了美貌背后的假、恶、丑。悟空一棍打下去之后,白骨精化成一缕青烟跑掉了。唐僧对悟空大开杀戒连伤两条人命十分愤怒,想要将悟空驱逐出队伍。那么,师徒二人的内心有什么情感变化呢?学生从细节中读到,唐僧一方面疼惜悟空跟随自己一路取经,另一方面又觉得悟空死性不改,无心向善,因而念了紧箍咒。而悟空内心却十分委屈,明明自己打杀的是个歹毒的妖精,可惜唐僧肉眼凡胎就是看不分明,反过来还指责自己,这种愤怒怎么忍受得了?在这样的情况下,猪八戒幸灾乐祸,煽风点火,让师傅念了紧箍咒,使悟空痛不欲生。这种痛苦既是头上的,也是心灵的。

三、 扣“三打”故事,领会作者匠心

《三打白骨精》故事的精彩,完全在于情节一波三折。何谓“一波”,就是“一打白骨精”引出了风波:八戒煽风点火,唐僧肉眼凡胎,误解悟空,并一步步对悟空失望,直至愤怒,最终要将他驱逐出取经的队伍。

在这个故事里,人物性格随着这一波三折的情节得到了丰富和延伸,学生可以根据情节,深入理解人物性格。在第三次打白骨精时,悟空吸取了前两次的经验教训,特意请来了众神帮忙,终于让唐僧看到了真善美,解除了自己心头的委屈。

师:既然两次就可以打死白骨精,为何作者要安排“三打”呢?

生:因为“一打”是打出风波,“二打”打出故事的,“三打”打出悟空的勇敢和智慧。

第2篇:三打白骨精的故事范文

[关键词] 《西游记》;“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片段;中国传统思想文化

文艺作品通常受中国传统文化意识制约,通过对人和社会的形象展示,来体现时代精神,实现人伦道德教化功能。一部好的电视剧播出后,除了给观众带来娱乐、培养审美观,关键是要让观众能从中得到些经验、教训或启发性的东西。根据古典小说《西游记》改编并于今年年初在多家卫视热播的浙版《西游记》,与六小龄童版《西游记》相比,除了添加先进的视觉效果外,剧情也作了较大的改动,更注重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和成长轨迹,进一步呈现了原著的精髓。本文以“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片段中唐僧对白骨精和孙悟空的处理方式为视角,探讨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在该片段中的彰显。

一、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探源

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源远流长,在上千年代传递嬗变中,逐渐形成了以“儒家为主、佛道为辅的‘三教合一’的基本格局”[1]。儒家提倡“为政以德”,重视对人的教化,如孔子提出“有耻且格”,孟子倡导“以德服人”, 意思是通过道德规范或道德示范,让人反躬内求,依据自己的良知理性地作出选择;道家宣扬天人合一,崇尚效法自然,返璞归真,追求一种“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精神境界,以实现精神自由的逍遥人生;由印度传入的佛教强调众生平等,告诫人们“诸恶莫做,众善奉行”,只有这样才能永脱苦海,获得真正的幸福。可见,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博大精深,因而对中国的政治、伦理、价值观念、生活习俗、思维方式、道德规范、人生理想等都有着重要的影响。这三大思想相融互补,它们在本质上都是对人的哲学思考。

二、 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在“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片段的体现《中国文化与小说思维》一书指出:中国传统文化意识对小说思维的制约,导致中国小说美学的一个明显延伸态势,即通过对人与社会的具象描述,以张扬具有明显功利性的民族情感和理想人格,来实现人伦道德教化的教育功能。[2]明清是中国小说史上的繁荣时期,同时儒释道三教的融合在这时已臻至成熟,“儒教的孔庙,佛教的庵院,道教的寺观,几乎无处不有,虽数十户集居的小村落。亦必有一混合式的庙宇。”[3]这种融合,在文化领域里有着典型深刻的反映。“(当时的学者),只有三教合一而以儒为主的儒者,或三教合一而以道为主的道者,或三教合一而以佛为主的和尚和居士。”[4]作为明朝的一介儒生,吴承恩的思想不可避免地带有“三教合一”的烙印。他的传世神魔小说《西游记》本是部“跋山涉水,千辛万苦往西天拜佛求经,弘扬佛法的佛教题材小说,却又融入了儒家的伦理道德观念,夹杂着‘姹女’‘婴儿’‘养性修真’等道家术语”[5]。如绝大多数神仙妖怪犯错误被降服后大多都能被神仙菩萨网开一面,给予机会获得新生,最具典型的是唐僧的三个徒弟。

浙版电视剧《西游记》对“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这一片段做了精心改动。原著中孙悟空为了保护唐僧,首先将白骨精变化的一家三口一一打死,并最终将白骨精打死,但唐僧不明就里,多次念紧箍咒,并把孙悟空撵走,断绝师徒关系。在浙版《西游记》中,在唐僧的一再阻挠下,白骨精不但没被孙悟空打死,还在唐僧撵走孙悟空之后,成功抓获了唐僧和沙僧,并将他们一起关进了自己洞府里的囚牢。以下是唐僧和沙僧在牢里的一段对话:

沙僧:师父乃德智高僧,自幼治学,可谓学富五车。怎么就看不出来,今日的那一家老小出现的有点突兀可疑呢?

唐僧:荒山野岭,四下无人,一村野之妇,见了我等,一不慌张,二不退,问答之间,口齿伶俐,岂不怪哉?那老妇,既为寻女,我们才刚刚到达,她因何转瞬即至?试问,同是一家人,既非同时而来,一个八十几岁的老妇孺,腿脚焉能如此快捷?

沙僧:原来如此啊!

唐僧:八戒一句话说得好,就算是妖精也是生灵。凭他悟空本事,要降妖伏魔,岂非易事?你看他一日三次下的皆是杀手,我再三给他机会,他却杀心不灭。我已清楚明白,我是无能,以度化与他了。

沙僧:可这样的话,师父,你就得死了。

唐僧:我有信心,观音大士让我西去取经,目的绝非让我葬身异邦。这一路上逢妖遇魔在所难免,但如果一遇到困难就以杀制杀,以暴制暴,未曾取到经文先造一顿杀业,那何须一步一困难的前行呢?倒不如真叫你使个神通送我到西天,也免得因我死伤无数生灵了。

以上这段对话说明,首先,唐僧其实并不昏庸,他对白骨精的伎俩早是心知肚明的,只是他认为即使是妖精,也应该给予机会,对他们进行道德感化,以引导他们趋善。事实证明,唐僧的做法是正确的。白骨精原来是孙悟空的结拜义姐,虽然有心要害唐僧,但爱情的力量最终使她听从了天音国王子的建议,释放了唐僧。她甚至为了治好王子的病甘愿牺牲自己。白骨精的这一转变也为她自己获得了新生,最后被观音菩萨搭救。其次,白骨精一心要吃唐僧肉,是师徒四人取经路上的一大障碍,孙悟空为保护师父而要除了白骨精,却遭到师父的一再阻拦,这让人觉得唐僧人妖不辨,忠奸不分,并为孙悟空的遭遇不平。而上面的这段对话让人茅塞顿开,其中唐僧对孙悟空的教化观念可见一斑。原来唐僧是要孙悟空明白他们取经之路本身就坎坷不平,充满了艰难险阻。以暴制暴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因为取经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自己得道成佛,更是要普度众生,让一切有生命的动物及人脱离痛苦。因此要取得真经,就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修养。

取经和除妖看起来像是两个相互矛盾的事件,但如果能采取适当的方法,在教化妖精的同时又能不断地修炼自身,那么这两件事便能达到和谐的统一。因为取经是为了普度众生,杀生就违背了取经的主旨,而对妖精进行正确引导,这本身就是一个考验和挑战;妖精如果能加以教化,就有可能得道成为神仙,这样妖精也就不存在了,这对唐僧他们来说,也算是功德一件。

三、“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片段改编的借鉴意义

关于经典名著的改编和翻拍一直存有争议,如果不能有所突破,那无非是对资源的浪费。六小龄童版的《西游记》早已被公认为是经典,对它加以翻拍无论对演员还是导演都是个巨大的挑战。浙版《西游记》另辟蹊径,深挖原著的思想精髓,通过对剧情的改编和人物心理活动的刻画,加深了作品的思想深度和文艺性,让人在欣赏曲折浪漫的故事情节的同时,又能领略到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所蕴含的人生真谛,这对今后影视业对经典名著的改编具有借鉴意义。

(一)对经典名著的改编要与时代精神相结合

对经典名著的改编是在寻求它们的时代共鸣。“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片段集中体现了儒家的教化思想、道家的修德行而得永生以及佛教的“博取众善以辅其身”的思想,涉及了对人的本质、人的价值、人的理想、理想人格的实现以及人的生死与自由等的思考,其中心就是“以人为本”。这一点和新时代提倡的以“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是相契合的。唐僧、孙悟空和白骨精都有各自的理想和追求,当他们各自的利益发生冲突时,只有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才能取得圆满结局。同理,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人的发展,人是社会的人,没有人的社会是毫无意义的社会,因此,人的发展离不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经济、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如果离开了人的发展,那么经济、社会的发展就会迷失方向。

(二)对经典名著的改编要与弘扬中华传统思想文化相结合

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如儒家的“仁”,道家的“道”,蕴含着丰富的哲学内涵,为人们提供了一种从整体上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朴素整体系统思想。然而,在20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中国人的文化意识都沉浸在文化激进主义或反传统的状况中。有学者对现代儒学的境况作出这样一种判断:儒学在现代已经魂不附体,失去其寄身之所而成了一个“游魂”;甚至有人把儒学描述为“博物馆里的陈列品”[6]。这说明大多数人对代表中国两千多年文化的儒学的现代命运是不乐观的。所幸的是,这种传统思想文化的危机在本世纪初得以扭转,人们对传统思想文化的心理诉求开始觉醒。经典名著通常都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对它们的欣赏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对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一种学习和传承,对其进行改编绝不能偏离这一主题。“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片段的改编顺应了时代要求,将曲折浪漫的故事情节与传统的哲学思想融为一体,相得益彰。

(三)对经典名著的改编要与对经典名著的再认识相结合

对经典名著的改编实际上是对经典名著的重新解读,深入挖掘,如考察小说产生的时代背景、作者的创造意图等,而不是将改编者的思想强加进去。戏剧家刘厚生认为:“在对经典的改编中,忠实原著和对原著进行‘翻案’都是可以的,但要注意,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它的内容和形式已经很成熟,具有被历代所公认的价值。对它的‘新解释’,要有‘新根据’。不能把情节人为地‘复杂化’,把主题人为地‘哲理化’,让原著承担它所不应承担的思考。”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片段的成功改编在于它能把原著所要体现的儒道释的思想发挥得淋漓尽致,并能深刻地把握住人物的内在本质和性格特点。我们可以发现,改编后的“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片段不仅剧情更加曲折感人,而且人物的形象、性格也更加丰满可爱:唐僧不是顽固不泯,而是深明大义,他既有出家人慈悲为怀的宽仁之心,又有着为人师表的高风亮节;白骨精原本善良,并非十恶不赦,她会为爱而献身;孙悟空尽管一身正气,本领高强,但也有弱点,即有暴力倾向,后来有幸受到菩提老祖的启迪,认识到自己“杀气太重”,并决心改之。这样的人物刻画既不落俗套,又有创新,耐人寻味。

四、结 语

综上所述,浙版《西游记》“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片段改编的成功不仅在于它故事更加离奇曲折,给人以强烈的审美感受,更因为它深度挖掘了原著的思想精髓,具有丰富的哲学内涵和时代精神,满足了当代人对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心理诉求。据新浪娱乐报道,自浙版《西游记》开播以来,一举将之前低迷的收视率拉升上来,不仅电视观众对该剧赞赏有加,网友也给予了热切的关注。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浙版《西游记》“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片段改编的成功经验将会成为影视业对经典作品改编的风向标。

[参考文献]

[1] 洪修平.论儒道佛三教人生哲学的异同与互补[J].社会科学战线,2003(05).

[2] 吴士余.中国文化与小说思维[M].上海: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0.

[3] 王治心.中国宗教思想史大编[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5.

[4] 徐朔方.评《全真教和小说西游记》[J].文学遗产,1993(06).

[5] 陈贺,李灏.谈儒释道的融合在《西游记》中的体现[J].衡水学院学报,2006(04).

第3篇:三打白骨精的故事范文

西游记》读后感

想必《西游记》大家都不陌生,它就是我国四大名著中吴承恩的著作,书中唐僧孙悟空等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人物,那些引人入胜的故事让人读起来就舍不得停止。我一口气把他读完了,心中感慨万千,如翻江倒海一般,虽然是神话,但批判的却是现实生活中人们丑恶的一面。

书中重点讲述了唐僧四师徒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取得真经,个个修得正果。其中孙悟空这个人物描写得最突出也最成功,从石猴出世到大闹天空再到修得正果,无论是三打白骨精还是收八戒,降沙僧都是整本书的精华。唐僧的善良有爱心,猪八戒虽懒却为取经做出贡献,沙僧的勤劳肯干也十分的有特色。一些配角也为整本书带来了生气,如:二郎神和他的座骑哮天犬,观音菩萨和她的爱徒善财童子等。

我最喜欢《三打白骨精》这个故事。白骨精虽然狡猾无比,唐僧也曾一度的冤枉甚致赶走过悟空,但是悟空深深记得师傅把他从五指山救出来的时候,最后,他打败了为非作歹的白骨精,帮人民除了害。这也证明了邪恶永远都不可能战胜正义。

《西游记》不愧为一本名著,它那精彩纷呈的故事,栩栩如生的人物,都是其它任何书所不能比的。是《西游记》告诉我做人的道理:只有心地善良的人才能在世界上立足。

第4篇:三打白骨精的故事范文

关键词:语文;价值实现;实效a

一、设定具体明确的教学目标

教师依据课程目标展开教学,设定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必不可少的、关键的一步。教师在进行课程目标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三者相互渗透,融为一体。只有确立了有针对性的,恰当、具体、明确的,适合学生认知基础的教学目标,教师才能使教学内容思路清晰,分析准确,重点突出。

例如,对于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三打白骨精》一课的教学目标,教师应抓住“小学生叙事性文章需要了解故事梗概,能简单叙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这一大纲要求的教学目标,从而设定翔实的、体现学生价值的目标:要求学生能够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抓住重点词句来体会人物性格特点的学习方法比较三次怒打白骨精的不同之处。体会孙悟空坚定不移、机智勇敢、善于识破敌人诡计的斗争精神。细读课文,理解课文是怎样写孙悟空打白骨精的过程的。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来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学习孙悟空坚定、机智和勇敢的品质。这个教学目标,能通过阅读使学生把内化的知识外化为口头表达,提高表达能力,能抓住重点词复述文章内容并感受文章人物的不同个性。

二、充分发挥教学过程性价值策略

教学过程在教学中占有核心地位,所以,我们要充分发挥教学过程的价值,让教学过程成为教学的核心,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价值,引领和激励学生的学习这样,学生才能在这个过程中学到更多的知识。教师在发挥课堂教学过程的价值性时,要做到以下几点:

1.赏识性原则,让学生接受审美的教育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善于挖掘教材的经典之处,让学生欣赏、去体味教材内容的价值性。教师从中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评价,有助于树立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体会成功的乐趣。

2.形成创造性的思维,让学生有独到见解

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教师应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在首位,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锻炼学生的想象力。只有对课堂有兴趣,才能有出奇的创造力;才能激发浩瀚的想象力,才能发展学生的个性。

3.做好协调,要做到讲与练的合理搭配

在教学中,老师要注重与学生和谐相处,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课堂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融洽的课堂氛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另外,要做好教法与学法的结合,教学过程与学生的心理与学习方式结合起来,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

三、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互补,提高学习实效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紧密结合教学实际,课前有效预习、课中体验求实、课后巩固延伸,围绕“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科学、合理地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一定会很精彩并取得良好效果。

1.课前学生预习、自主学习

教师在课前组织学生进行读课文、查资料、认生字、学词语等预习活动,能有效地减缓课中的压力,有力地保障教学过程的实效性。预习能直接提高学习效率,良好的预习能够丰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感性认识和情感体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课中展示交流、学生互学

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努力创设情境、再现生活,使课堂成为学生体验、参与的快乐过程而不是强加给学生的沉重负担,有助于学生深入文章,培养思维的深刻性。课堂上,教师可以编排课本剧,让学生来表演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场景,通过模仿表演,学生会生动地展示出孙悟空“聪明机智”,白骨精“阴险狡诈”的性格特征。这样通过学生互动,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主导课堂,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深入理解,每个人物的性格,也在教学中体现了学生自身的价值。

3.课后学生探究、教师反思

学生在课后质疑问难,既能反映学生思维的结果,又能帮助学生养成勤思好问的习惯,培养学生思维的连续性。课后环节的有效延伸,可以使学生的实践能力、探究能力、创造能力得以培养和丰富。例如,在讲《三打白骨精》一课前,教师安排学生在网上、电视上搜寻有关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的有关资料信息。这样在阅读课文时,神通广大的孙猴子、阴险狡诈的白骨精等人物形象会活灵活现地呈现在学生头脑中。在课后的环节,教师给学生任务要求复述三打白骨精的故事,同时鼓励学生去思考孙悟空在“每一打”都说了什么?你还能用其他语言表达吗?这样,既巩固了课堂上所学知识,又能培养了学生深入探究的能力。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价值体现策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能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动脑、动口,在亲身体验中体现价值。让学生在交流中达成共识,体会语言文字的精妙之处。

参考文献:

第5篇:三打白骨精的故事范文

摘 要:裸读名著,读出真感、真情、真知。尝试从名著的体裁小说出发,让学生不仅知道故事情节,还要让学生带着理性的阅读兴趣,从“语文”的视角,透过生动的文字产生文学鉴赏意味的阅读理解,从而为初入中学的学生种下一颗文学阅读审美的种子。

关键词:裸读;真感;真情;真知

名著阅读现状:

应试模式:为了能尽量拿到中考试题中的五分,老师一般会采用把名著每章回化成一道道碎片化的冷冰冰的题目,然后印成讲义让学生做,反复背,反复默。本该爱上名著的青春好时光,孩子们避恨唯恐不及。放任模式:名著阅读结果往往成了学生自己的事,自觉不自觉的事了。名著阅读现状堪忧,带领学生走进经典,裸读名著,将名著教学真正融入课堂势在必行。

一、裸读名著,读出“真”感

随着网络资源的丰富,老师的备课“拿来主义”成风,在粘贴剪辑下,形式代替了思考,备课成了简单的“手工操作”。当我这学期准备《西游记》阅读课时,我通过反复读原著,读出了自己的真感受。

初读,读到故事:四圣试心、闹五庄观、尸魔戏僧。再读,读到幽默的语言,如:八戒为了留下来做女婿,反复标榜自己能干“虽然人物丑,勤紧有些功。家长里短诸般事,踢天弄井我皆能”;第一次看到白骨精变得美女,“八戒闻言,满心欢喜,急抽身,就跑了个猪癫疯。”读到这些文字,我都忍俊不禁。写白骨精的“一变:那女子生的――冰肌藏玉骨,衫领露酥胸。柳眉积翠黛,杏眼闪银星。”难怪李卓吾会点评一个“妙”字。第三遍读,读到了反复叙述,例如五庄观中悟空求助,连着去了好几个地方,最后才在观音那里找到办法;“三打白骨精”一定要写“三打”,从小说的角度来说,情节的一波三折才会让故事更好看,也才更能烘托出人物形象。读完三遍,我体验更多的是阅读带给我层层深入的快乐,虽然《西游记》的电视连续剧是伴随我长大的,但是阅读原著带给我的感受更深刻,更能让我尝到探究和发现的乐趣。

于是在第一次设计这堂课时,我的题目是“在三中品妙”,第一环节,梳理情节,检查学生的阅读状况,为了让孩子们在阅读时更有抓手,我设计了“阅读报告单”,便于学生概括人物和情节,课堂上的反馈证明了学生都认真阅读了这些回目。第二环节便是赏析语言,为了相对集中,我选取了三打白骨精中的一些语段,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发现语言上的特点,在这一环节,学生的发现超过了我的预期,他们不仅体验到了语言的幽默、描写的细腻,还说出了白骨精变化所用的计谋和内在的层次。第三环节关注数字“三”,三变、三打、三逐、三求、三挑唆,他们在这个数字中发现了作者情节安排的妙处。

这堂课在师生共读原著的基础上,老师用自己的裸读感受来引领学生发现原著中语言和情节的妙处。

二、裸读名著,读出“真”情

第二次备课,在掌握了很多资料后,我陷入了深深的迷茫中,因为网络上各种言论都有,有的还是相悖的,都有各自立场和自我的解读。虽说这些文字也确实开阔了我的眼界,但我发现自己找不到自我了。所以我果断地抛开了所有的资料。

再一次沉下心来去读原著,我发现第27回“三打白骨精”最后悟空被唐僧驱赶的部分特别打动我,当我独自用朗诵腔还原唐僧和悟空的对话时,我不禁流下了眼泪。反复细读,我问自己,到底是什么打动了我?是悟空内心变化中的复杂情感呈现出来的这个形象打动了我,从小到大,孙悟空在我心目中一直都是无所不能的英雄,从未感知过他的委屈、无助和绝望,如:“这才是‘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罢,罢,罢!”这三个罢中有悟空的委屈、怨恨、颓丧等复杂的情感。“他将书摺了,留在袖中,却又软款唐僧道。”这个软款中能读到悟空在内心经历过挣扎后的释然。当我沉浸在这些文字中时,我读到了文字背后人物的“真情”。所以在这堂课中,我将这段对话通过学生的分角色朗诵和点评,带领学生体悟文字背后人物的情感。学生对文字的领悟能力一点不逊于老师。

有感情地朗读和细细地揣摩语言是把握人物情感的最好方法,也只有这样的裸读才能真正走进名著,和名著中的人物a生共鸣,从而享受阅读的乐趣。

三、裸读名著,读出“真”知

一部好的名著之所以经久不衰受到读者的喜爱,不仅仅是故事吸引读者,情感上和读者产生共鸣,也因为它能带给读者深入的思考。

《西游记》这部神魔小说,从一开始被当成戏言,到后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主旨提炼。到近些年来的各种探秘,如妖精之谜、磨难之谜、心猿之谜等等层出不求,我想能写出这些文章的作者都是从名著中读出了自己的“真”知灼见的。为了引领学生在《西游记》中也能读出自己的真“知”,这堂课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从细节入手探索小说主题。

(1)两次离开:14回唐僧抱怨,扭头就走;27回唐僧无情反复驱赶,悟空再三恳求。

(2)三次流泪:第一次,担心会死;第二次离开菩提祖师;第三次受冤被赶。

第6篇:三打白骨精的故事范文

郑保瑞:我还在香港银河映像时,《大闹天宫》片方找到我。一开始我也很犹豫,我用了几天时间考虑是否接下这部片子。对我来讲,这是一次非常好的机会,这种机会不一定常有。其实内地找过我的公司很多,但他们拿来的电影题材基本上都是我在香港也能拍的,但《大闹天宫》在香港就没机会拍。这样体量的影片只有大陆市场才有足够的承受力。而且我对特效制作非常有兴趣,因为未来不管拍什么电影都离不开特效,特效将成为电影当中常态的东西。当真正有一个机会让我接触到这些东西时,我觉得自己应该接下来。

《综艺报》:喜剧是合家欢影片必不可少的元素吗?还是因为今年喜剧很受市场欢迎,所以有意贴近?

郑保瑞:喜剧是合家欢影片的重要元素。我们都知道,在过年这样一个节日里去“讲故事”,用幽默一点的方式肯定会让观众更加放松、娱乐。但影片不能带给观众很夸张、很离谱的感觉,这种搞笑完全来自于人物,是发生得很自然的那一种。

《综艺报》:你认为《西游记》这个IP在市场上的价值有多大?现在的年轻人还会喜欢吗?

郑保瑞:现在IP概念很热,但其实无所谓IP或不IP。每一个题材都有它自己的吸引力,关键在于怎样用好这个题材。好题材也可能会拍得很糟糕,看似糟糕的题材也会有很棒的点。至于有没有市场价值,要看是否有基本的受众群体。现在《西游记》题材拍成电影的很多,但每一部电影都会火吗?所以,所谓IP并非影片成功的绝对因素,关键看导演怎么处理,演员怎么表演,以及各方面的配合。

《综艺报》:和原著相比,有哪些突破的地方?

郑保瑞:我自己觉得在白骨精的演绎上我们处理得比较好。原著里的白骨精非常简单,在这部影片里我们把她丰满了,变成了一个有故事的妖精。还有,孙悟空跟唐僧的那种矛盾,我们着重刻画了。我觉得只有这几个人物的立场和价值观丰满起来才能立得住。

《综艺报》:从“大闹”到“三打”,接下来一部是“女儿国”吗?“西游记”系列电影是如何选取故事的?

郑保瑞:《大闹天宫》是《西游记》最开始的内容,是孙悟空出世后大闹天宫的故事,每一部关于西游记的电影都会涉及,而且大闹天宫这一段非常有场面,有画面效果,所以第一部拍《大闹天宫》是合适的。

第二部选择《三打白骨精》则是从人物角度出发考虑的。经历了“三打白骨精”,唐僧从一个懵懂的小和尚成长为真正的“圣僧”,孙悟空则从一个崇尚暴力解决一切问题的叛逆英雄转变为一心辅佐唐僧取经的“行者”,这个蜕变过程使“三打”的剧情完整,也有可看性。

至于第三部,公司应该是确定了拍“女儿国”,我还没有太多的想法,还在了解当中。

《综艺报》:整个项目的过程顺利吗?有没有让你当时感觉难以逾越的困难?

郑保瑞:任何一部电影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都会遇到非常多的麻烦,有些是事先可以预想到的,比如特效化妆问题、场景问题、来自不同地方的工作人员的沟通问题等等;有些则是预料之外的,比如演员受伤的问题等等。我做了十多年电影导演没有哪部电影是非常舒服就拍完了的,但我们有信心把它处理好。

让我感觉最困难的是,快要杀青的时候,我要反复拷问自己是不是真的拍完了,有没有遗漏什么东西,有没有哪些东西还可以拍得更好。那两个星期是我最纠结的时候,纠结之后会再做一些修改。

第7篇:三打白骨精的故事范文

他们取得真经靠的什么?靠的是顽强的意志、坚持不懈的精神,大慈大悲的胸襟,才能到达遥远的古印度。他们一路上遇到的困难和坎坷无数,他们只有依靠这种精神才能战胜一切,越过陡峭的大山,跨过宽广的大河。

只因为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具有高超的武功和孙悟空的火眼金睛,在辨别什么是妖怪,什么是普通的凡人,孙悟空与唐僧彼此间产生了许多矛盾和误解。

比如说,《西游记》中最精彩的片段是《三打白骨精》中的白骨精非常狡猾,他想长生不老,就想捉住唐僧吃唐僧的肉。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想借助孙悟空不在这一机会对唐僧痛下杀手,因为唐僧一向是以慈悲为怀,所以这个办法成功率很高。果然孙悟空去为唐僧化缘了,白骨精发现这是天赐良机,便变作一个年满十八岁的女子走到了唐僧面前,用花言巧语哄骗了唐僧和剩下的两个徒弟。刚要下手,孙悟空就回来了,他用火眼金睛认出来是白骨精举棒便打,不料,白骨精把假尸留下,真身回到了白骨洞。唐僧本想把孙悟空赶走,在两位徒弟的劝说下,孙悟空便留了下来。故事中唐僧第一次误会了孙悟空。接下来,白骨精接二连三的变化,都被孙悟空识破。到了第三次变化,孙悟空忍无可忍。举棒打死了白骨精。唐僧以为孙悟空接二连三的行凶,把孙悟空赶走了。这次唐僧真的误会了孙悟空,本来孙悟空的目的是保护唐僧,没想到却错以为行凶杀人。

第8篇:三打白骨精的故事范文

《西游记》描述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保护唐僧西天取经的故事。取经路上,唐僧的三个徒弟忠心护主,保护师父,一路斩妖除魔,历经千辛万苦,最后终于取得真经,修成正果。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西游记读后笔记550字,供大家参考。

西游记读后笔记550字1《西游记》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每每读到其中离奇,精彩的神话故事,都让我回味无穷。

《西游记》是以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以及白龙马护送唐僧去西天取经为线索,讲述了一路上降妖除魔,最终取得真经的故事。

这个取经团队里孙悟空英勇善战,但非常急躁;猪八戒好吃懒做,贪图安逸;沙和尚脚踏实地,非常稳重,但是战斗力比较弱;唐僧心地善良,但是有时因为是俗世凡人而看不出是人是妖,所以常常糊涂,气走孙悟空;他们之间有一个和事佬——白龙马,在四人关系非常微妙的时候打圆场。就是这样一个神奇的组合,一路上磕磕碰碰,分分合合,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而取得真经。从他们的团队日常中,不仅让我感受到了幽默搞笑,还有一种团结一致的优秀团队精神,值得我学习。

《三打白骨精》是我最喜欢的一个情节:狡猾的白骨精一变,二变老奶奶,三变老翁,将唐僧等人骗得团团转。不过这种小把戏,可逃不了孙悟空的火眼金睛,一眼就识破了白骨精的身份,出现了三打白骨精的场面,救了唐僧。可唐僧不但不领情,反而责怪悟空滥杀无辜,直将孙悟空气赶回了花果山。

唐僧呢,也由于气走孙悟空而被白骨精抓入洞中。猪八戒与沙和尚没有办法救出唐僧,只好上花果山寻求悟空的帮助,好说歹说才将孙悟空劝回去救唐僧,最终结局是白骨精被收服,唐僧等人又踏上了西天取经之路。

《西游记》带我领略了精彩的鬼怪故事,同时也教会了我只有团结一致才可取得成功的道理,它让我受益匪浅!

西游记读后笔记550字2在假期中,我读了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我仿佛徜徉在那个色彩斑斓的神奇世界里,读《西游记》真是让我既过瘾又有趣。

《西游记》中唐僧以及其他的三个徒弟一路上降妖伏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取得了真经的故事很离奇,他们师徒四人更是深深得吸引了我。唐僧诚心向佛,他为了大唐历经艰险去西天取经却从不抱怨,但是我觉得他太顽固了。相信大家和我一样,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画面在我脑海里记忆有新。不论白骨精变成一个美貌的村姑,还是变成拐着拐杖的老妇人,甚至变成一个在找他的妻子和女儿的白发老公公,都逃不过孙悟空的火眼睛睛。而菩萨心肠的唐僧却责怪悟空无故伤人性命,一遍遍念着紧箍咒,可怜的悟空只能连忙哀求。在这个小故事中,我看到了悟空的正义、机智,更看到了唐僧的顽固,那是因为他太善良了,我们也不能责怪唐僧对那些妖怪这么仁慈,破坏悟空打妖怪,因为他可是没有火眼睛睛啊!

我最喜欢的就是孙悟空,悟空总是很顽皮,但他本领高超、机智勇敢,在取经路上功劳最大。这一路上他们经历艰难险阻,不管妖怪是多么的阴险狡猾,他都一一打败他们,把师傅从危难中救出来。而胖嘟嘟的猪八戒呢,我觉得十分可爱,他一出场就让我兴奋,如果《西游记》少了他,那么西天取经就一点都不好玩了,还有啊,猪八戒之所以这么胖,因为他好吃,而且心态很好,这就是心宽体胖吧,我要向他学习,学习他那种乐观向上的精神。再说说沙僧吧,沙僧是个真正的老实人,取经路上,他就只是做一些平凡的小事情,但他对师傅忠心耿耿,不会临阵脱逃。

我深深爱上了《西游记》这本书,它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从唐僧师徒身上我学到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我要学习唐僧的大慈大悲,学习悟空的不屈不挠,学习八戒的乐观向上,学习沙僧的忠诚踏实。做人要有坚强的意志,我们不能半途而废,还要学会宽容,善待别人,互相帮助,我们要为追求自己的理想而奋斗,勇敢面对困难和挫折,每天都要过得很精彩。

西游记读后笔记550字3在今年的暑假里,仔细阅读了我国的四大文学名著之一《西游记》。这本书人物描绘细腻生动,个性分明,栩栩如生,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惊心动魄,真是引人入胜,让人回味无穷。

西游记中的人物我最喜欢的是孙悟空。他独自万里求学,历经万般磨难,学得一身好本领。他炼得火眼金睛,识破妖魔鬼怪,三打白骨精,千古流传;他学会七十二变,变化成千,化身千万,智斗二郎神,脍炙人口;他能一个跟头,翻十万八千里,却未逃出如来佛的手心;他怀着一颗正义的心,挥舞着金箍棒,踏着筋斗云,降魔伏妖,荡尽三界不平事。只可惜,可恶紧箍咒给了他太多的屈辱和束缚。

西游记里孙悟空棒打妖怪,有后台的妖怪都让天上的领导给接走了,没有的就一棒打死!

佛教领导策划让唐三藏救了孙悟空,使孙悟空对唐三藏感恩。典型的大棒与萝卜结合的方法。

为了让唐三藏控制住孙悟空,佛教高层领导之一观音,不惜亲自出马,赐唐三藏法宝。一路上,唐三藏以身作则,为孙悟空演绎了一个标准的佛教信徒形象。

猪八戒是原天庭高层干部,但因犯法被,做不得人,只好做猪。但其水系法术依然颇具威力,佛教领导利用这一契机,策划让其跟随唐三藏和孙悟空一起逃离道教的控制。猪八戒对佛教并不是很有兴趣,但是更渴望能得到重新做人的机会,所以一路上勉勉强强的跟下来。

我真想化身为孙悟空,好好学习,快快长大,练得一身好本领,扫荡社会丑恶,打破陈规陋习,做一个聪明勇敢、正义坚强的新世纪有用之人。

西游记读后笔记550字4《西游记》可以说是一本家喻户晓的奇幻巅峰之作。记载了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的路上,经历了九九八十一种磨难,他们为了取到真经,挑战了一个又一个妖魔鬼怪,历尽了种种艰难险阻,终于圆满地完成了任务。作者把每一位人物的个性都写在了细节上,他们四个人的性格特点,还真是天壤之别啊。

孙悟空是位武艺高强,嫉恶如仇的人。他敢于同黑暗势力作斗争。无情地打击罪犯,是正义的象征。孙悟空那种正义大胆、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和高超的本领是妖怪们的克星。他横扫一切妖魔鬼怪的大无畏气概,反映了人民的愿望和要求,他代表了一种正义的力量,表现出人民战胜一切困难的必胜信念。

猪八戒,这个名字就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我们要“八戒”。与其说在名字上,还不如放在行动上。“八戒”老实、憨厚,但是一见到美女便穷追不舍,却不知道那是“隐形的机关城”,可能一进去就被吞没了。所以像猪八戒一样的人,还是洗心革面吧。猪八戒也是我最喜欢的一位,因为他大大咧咧,好吃懒做,傻乎乎的样子,还真是可爱极了。可以说正因为有了猪八戒才使得西游记妙趣横生,精彩纷呈。

沙和尚平时出风头的时间太少了,也被网友戏谑因为说话太少,而成不了佛。其实沙和尚是最明白自己的能力,从不冲动,懂得量力而行。像孙大圣,见了一个妖怪,二话不说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哗”的一下就打死。而沙和尚就知道冷静,也知道“君子动口,小人动手”的道理。在大战黄袍老怪一集中,百花羞差一点被妖怪杀死,还好有沙和尚的一番劝词,才大难不死。一张嘴比一双手更有用。

唐僧是里面最善良、最慈悲的一个人了。容易轻信他人,经常误解除暴安良的孙悟空。被许多人利用,有时还是“天堂有路你不走,地狱无门你自投”的表现。善良的心人人都要有,可也要炼出一双火眼金睛,分出好人和坏人。唐僧被表面现象迷惑了多次,比如看见一座古刹就马上走了过去,结果中了妖怪的圈套。看他表情一定是惊恐万分,后悔莫及。所以“老好人”也要学会火眼金睛啊。

四个人物中,各有优点和缺点。取长补短才能让我们更上一层楼。

西游记读后笔记550字5《西游记》是我国古代文学百花园中一朵怒放的奇葩。自问世以来,不胫而走,风靡文坛,故事流传,广及民间,真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雅俗共赏。我想作者在写这本书的时候一定是绞尽脑汁,苦思冥想吧!

作者吴承恩为读者讲述了唐僧以及其他的三个徒弟一路上历尽艰险、降妖伏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取得了真经的故事。正是这离奇的故事情节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心,致使此书成为了我国古代的四大名著之一,这里面有四个鲜明的人物形象:

师傅唐僧一心向佛,慈悲为怀,不畏艰苦;

大师兄孙悟空英勇善战,智勇双全,是妖怪们的克星;

二师兄猪八戒好吃懒做,贪财好色,但他有一颗善良的心;

他们的沙师弟忠厚老实,吃苦耐劳,安于天命。

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孙悟空了,因为他能大能小,随心变化,小到绣花针塞入耳朵,大到顶天立地,上伸可到三十三重天,下伸可以至十八层地狱,而且他还可以七十二变。我不仅仅为孙悟空的神通广大喝彩,更对他的勇敢战斗精神产生了敬佩之情。它让我们明白了人生之路是崎岖的,摔倒了只有爬起来,爬不起来就会在那个地方呆一辈子,永远见不到另一边天空的美丽。爬起来者,将遥望天空,把世界的美丽尽收眼底。两样人生只能任自己选择,如果想要爬起来,就要靠自己。

第9篇:三打白骨精的故事范文

宜昌市伍家岗小学601班陈晓菡 指导教师邹红霞

书是我生命中的一部分,只要一看见书,我就会拿起来看上两三眼。我喜欢书那种五花八门的封面,喜欢书里的那些优美词句,我还喜欢书里那些惊心动魄的情节。读书入迷,忘了吃饭。睡觉,都是常有的事。

小时候,我还不能认识太多字,只知道看画书上那些五彩缤纷的图案:例如机器猫。大力水手等等,我会为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悲惨生活感动的流下眼泪。为继母的心狠手辣而咬牙切齿。为小裁缝的机智勇敢而佩服的五体投地……那些动人的故事总能伴随我进入甜蜜的梦乡。

当我上了三四年级的时候,就开始喜欢读成语故事。因为成语故事让我懂得了许多的道理:像《掩耳盗铃》。《惊弓之鸟》。我不会像那个盗铃人那么愚蠢,捂着自己的耳朵就想把铃盗走。我会学习《惊弓之鸟》那个打猎的人,仔细观察身边的每件事物。当我不高兴的时候,我就拿出成语故事,津津有味的看起来。这样,我的闷气就全部都消了,如雨过天晴、彩霞漫天。

而现在的我呢?已经不再喜欢那么画书和成语故事了。我现在喜欢上了长篇小说。读长篇小说可以让我学到很多优美词句。好词好段,从而提高我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西游记》是我读过的最精彩的一部长篇小说,《三打白骨精》给我印象最为深刻:其中孙悟空三次与白骨精交手时的动作和神态描写的生动形象。栩栩如生。颇有意境。读过《西游记》后,我分清了世上的是是非非,明白了善恶美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