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学教学改革方案范文

小学教学改革方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教学改革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小学教学改革方案

第1篇:小学教学改革方案范文

新一轮中小学音乐课程改革,对我国普通音乐教育改革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建立“以人为本的音乐发展观”的音乐教育科研项目最近在全国正式启动。针对当前音乐教学现状,许多专家一针见血地指出:九年基础教育对人一生的发展是极为重要的,如果在此阶段学生就已形成了一种固定的思维方式,乃是非常可怕的事情。因此,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最大的变革就是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改变。改善教与学的方式,倡导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是使我们课改得以进行的重要前提。根据纲要精神出台的《音乐课程标难》,又在音乐学科范围内做了更具体的要求。强调了音乐课程的基本理念: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为动力;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学生进行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的综合;弘扬民族音乐文化;完善评价机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现行的音乐教育观念、内容、方法、手段和评价体系等方面已不能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要求。这种状况影响着音乐教育审美功能的有效发挥,制约着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鉴于我区是这次国家课程改革试验区,本文特选题为“小学音乐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思动和主票观点

(一)课程标准实验教材验证性研究

1.验证音乐学科课程标准。学习课程标准,结合教材实验及时了解课程标准的适切性,根据实验情况,分年度形成对课程标准的修改建议。

2.检验实验教材是否达到“标准”的要求。教材改革是否有利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与发展,教材内容的选择是否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

3.检验实验教材在试验区的可行性。教材是否体现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是否反映社会政治、经济、科技的发展要求,教材内容的组织是否多样、生动,有利于学生探究,并提出体验、模仿、讨论的建议。

4.实验教材与学生的适切性研究。实验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现实和社会现实、学生个性发展、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学生认知发展的适切性研究j实验教材主题式的课程体系、语体风格、呈现方式与学生的适切性研究。

(二)教师培训与提高研究

1.培训内容:设置以问题、专题为中心的结构体系。分解为理论与技能、考察与实践、课题研究三大板块。具体内容包括(回)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2)新课程的教与学;(3)新课程与学生发展;(4)新课程与教师教育;(5)新课程与教学评价;(6)新《课程标准》的特点、实施与评价;(7)教学方法的新探;(8)新教材的学习与研究。

2.培训模式:分解为专题培训、反思实践培训、案例式培训、观摩研讨培训、课题研究培训、导师指导培训、学术沙龙培训、网络交叉培训。

3.培训目的:(l)被培训者对新课程有着思想上的共鸣与理念上的认同;(2)被培训者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得以提高;(3)建立一支热心并胜任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与开发的音乐教师骨干队伍;(4)营造有利于课程改革的良好氛围。

(三)教学改革与课程评价研究

1.评价内容:(1)学生方面:评价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评价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方法;(2)教师方面:评价教师的教育思想、业务素养、教学态度、教学方法和效果、教学业绩及在师生的交往与沟通中是否爱护和尊重学生。

2评价方法:(1)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2)定性述评与定量测评相结合;(3)自评、互评及他评相结合。

3.评价流程:档案纪实、分项积累:发挥特长、强项评价:鼓励为主、综合评定。

(四)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

1.学校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1)提供必要的音乐教学设施,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2)开发、利用信息技术,拓宽音乐教学容量;(3)加强学科整合,构建音乐与相关文化的联系。

2.家庭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

3.社区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

三、本课题创新程度、理论意义、应用价值

(一)创新程度

1.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尊重他们的个性差异,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发展,为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奠定必要的知识和能力基础,让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做人。

2.鼓励探究式学习。重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性、探索性,强调学生的体验、探究、实践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性,注重培养创新精神,使学习成为获得积极、愉快、成功体验的过程。

3.提倡发展性教学评价。注重过程性评价,尊重学生的个性和特点,力求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提倡学生、教师、家长等共同参与的评价方式。

4.本课题第一次提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教学目的中从四个层面强调素质教育的要求和做法。

5.力求体现深化教育改革,体现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尊重个体的不同音乐体验和学习方式,并鼓励学生进行音乐创造。

6.体现了学科功能即音乐教育是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具有提高学生文化素养的功能、有陶冶情操培植学生品质的功能、有健身育心的功能、具有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的功能。

7.本课题具有审美体验价值、创造性发展价值、社会交往价值、文化传承价值。

(二)理论意义

加快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是全面实施素质的必然要求,是摆在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面前的紧迫任务和历史使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项关系重大、意义深远的系统工程,涉及培养目标的变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改变、课程结构的调整、课堂教学的改革以及考试评价制度的改革,是一个由课程改革所牵动的整个基础教育的全面改革。

(三)应用价值

1.从学生的经验和发展需要出发,对多门学科进行综合,注重知识的关联性、整体性和开放性,帮助学生获得对社会生活和音乐的整体性认识以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2.强调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注重学生的主动学习,提倡体验、探究、参与、合作、讨论、调查、社会实践等多种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发展。

3.为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广提供经验,培养和锻炼教师,为课程改革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四、确保完成任务的基础、条件、措施

(一)基础

课程改革工作涉及范围很广,政策性、业务性都很强,必须由行政部门宏观调控,统一指挥。统一调动,统一安排。为此,我区成立了由区教委主任、副主任、普教科科长、进修学校校长、各业务部主任以及部分中小学校长组成的课政领导小组。教委主任亲自参与听课、研讨、例会等活动,了解实验工作的进程;同时我们还成立了由区教委、区教师进修学校、基层骨干教师组成的工作小组,及时反映基层学校的问题,及时与进修学校各部门沟通,及时反馈区教委,共同研讨,商榷解决途径。这种行政、业务、基层三维度组建起来的组织机构,为课改的实施提供了保障,使我们的课改实施得以顺利进行。

(二)条件

1.教师提高自我的愿望强烈,参与课改的热情高涨。

2. 有多位一体的组织保证。

3.课题项目负责人是西岗区音乐教研员和科研室人员,小学高级教师,曾在《大连教育》《辽宁教育研究》等杂志发表多篇文章,获得过辽宁省优秀音乐教师称号,所写的论文在省、市多次获奖,多次上过国家、省、市、区观摩课,有实际教学经验,指导教师的课在国家、省、市获奖。

(三)措施

1.建立工作例会制度。我们课改领导小组每月召开一次工作会议,工作小组每周召开一次工作会议,汇报实验情况,总结出现的问题,确定下一步工作思路,强化了实验过程的监控。

2. 建立课题研究制度。成立由科研室、小教部、骨干学校、骨干教师组成的新课程实施研究中心组,定期组织全区范围内的研讨,发挥中心组的辐射作用。

3.建立教研制度。我们改变了过去各校独立教研的方式,采取全区研,分片教研,及时交流,共同研究,切实把握教育改革方向。

4.建立档案管理制度。每位实验教师将自己的教学札记、教材小议、课后小结、教案、教学随想等分期上交教研员,及时收集整理第一手资料,以便对新课程的验证积累实证。

5. 建立经费保障制。区教委设立了“课改”专项经费,确保课改工作的顺利进行。

五、研究程序与预用效果

(一)研究程序

第一周期预定为3年(2001.7~2004.9),大体划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1. 启动阶段(2001.7~2001.9)

第2篇:小学教学改革方案范文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育;教学目的;相关讲授问题;创造性教育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素质教育已经成为小学教育的主流。小学美术教育也以素质教育教学为方向,开始全方位转变。社会的日益发展,现代化程度的不断提升,这一切都需要人才从小培养教育。单凭以往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跟上时代的步伐。创造性思维方式和教育手段,成为小学美术教学中重点提倡运用的学习方式。小学美术与其他科目一样,也需要小学生具有很好的观察应变和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美术兴趣和绘画技能,成为现代小学美术教学的目标和方向。

一、创造性教学目标及特点

小学美术教学虽然知识较浅,但所涉猎的教学内容比较广泛,同时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德育教育的渗透也至关重要,要让学生在学知过程中,深入了解美术艺术,不断增强知识与素质的自我更新和完善,就要通过美术艺术让学生懂得欣赏、掌握技能,从学习中提高自身素质。新形势下的教育方式要求学生以自由开放的思想方式进行学习,不被教条形式所约束,这种学习方式不仅能够帮助学生通过接触美术及美术作品来培养发现艺术美感,还能以此激发学生探索美术学习的兴趣。正是由于这种因素,小学美术教育更加注重开拓性教学方式,通过开展相关教学活动,激发小学生对美术学习兴趣,以各自对美术的理解和体会来学习美术,从而培养小学生在思维上的灵动性和创新性,改变以往沉闷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独立健全的人格。

二、当前小学美术课存在的问题

当前小学美术教学存在的问题有:模式化教学和没有认真引领学生思维进行授课。模式化教学是教师在教学中,按照教学大纲进行讲解,一切新知识都已模式化,死搬硬套的进行传授。这样的授课形式,根本引不起学生学习美术兴趣。对小学生的兴趣点和认真程度没有进行充分了解,只是以完成美术教学而教学的方式,这样的授课学生根本不喜欢。其教条主义式教学,难以让学生在思维和美术创作上有所体现,也为学生的学习进步设置了障碍。当前的小学美术课教育,已经从应试转变为素质教育,提高小学生美术素养和语言知识的表达,才是小学生学习美术课的重点。教师对所教美术只是将教学内容进行细致描述,而忽略了小学生对美术有关自己独特的个性追求和表达方法。在学生眼里,不同事物都有其不同个性,学生对这些事物的感知也各不相同。美术课不但要教会学生美术基本功,同时也要培养学生对事物产生独特的心灵解读。学生只有达到这种效果,才能发挥自由想象的空间了,产生独创性。在这里教师不要限制学生思想行动的发挥,要让他们展开想象的空间,如果老师只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的教学思路去做,不考虑学生的思想和理解效果,最后的结果就是教出一群没有特点,同一形式水平的学生。

三、小学美术教育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方式

1.小学美术教育应对小学生进行自主创作性教育培养 这需要小学生彻底摆脱模式化形式学习,在自由的美学环境中感受生活和艺术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教师通过这种以美育来带动美术教学的教育形式,要自身重视这种教学方式,深挖教材,能根据学生特点有选择地进行相关美育教学。再者,美术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应以引导者身份,对学生进行适当点拨,可以指点学生美术基础知识上的不足,对学生的独特创作思路及时给予表扬,从而提升学生对美的感性认识和兴趣。学生学习美术,首先要掌握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只有这样,小学生才能在学习美术上,有能力创新和拓宽创作思路。但这种知识一定要循序渐进地进行,让学生能够从抽象的美术思维中得到理解和认知,能熟练掌握美术绘画和艺术鉴赏的基础知识。在此基础上,加强学生在这方面的基础训练,让学生在反复磨练中懂得美术基本技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耐心指导学生细心观察、启发想象、延伸思维,以使学生能尽快地掌握基础知识并能独立作画。

第3篇:小学教学改革方案范文

一、明确实习目的

技校数控实习注重培养实践技术,并且实践教育是技校培养学生最重要的方式。因为进行实践就是为了让学生进一步对基础知识熟练地运用到现实的操作当中。实习的目的在于为企业培养人才,缩短学校与企业之间的距离。企业需要的人才在学校中进行培养,学生在学校学习的过程中,学习技术理论,练习操作方法,实习让学生学习更有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进行创新,这对于培养企业人才起到了很大的提升作用。

二、优化教学方法

传统的数控实习教学方式让学生的积极性大大降低,单纯的理论知识讲解,会阻碍学生的创新;单纯的实践,会让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不牢,使实践的难度增大。学生没有掌握好理论知识的话,在实践中操作数控设备时,有可能会损害设备。所以应该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通^实践,学生能切实了解生产的实际情况,了解在真实生产中产品的制造过程,并且还能大致了解机械生产的运作过程和方式。除此之外,还应该让学生在技校实习的过程中观看有关企业车间数控技术的纪录片,并且组织学生参观企业的数控车间,让学生明确零件生产的全过程。在技校学习中,首先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其次在实践中注重理论的运用,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入理解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到企业以后能够更好地使用设备,避免做出的产品质量不合格。对于生产的零件,如果不按照规定生产,不合格的产品没有得到妥善的处理,那么对于环境也是一种破坏。

三、制定实习任务

在短短的几周之内,学生需要熟练地掌握对设备的操作,这有一定的难度。所以,要明确实习目的与目标,才可以更好地制订学习计划,高效地完成数控实习任务,并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的知识。在理论知识学习完成的情况下,需要进行大约三周的实践培训,第一周是数控车削的实践培训,第二周是数控铣削的实践培训,最后一周是数控车削与数控铣削的实践培训交替进行训练。传统教学都是将学生分为若干组,在车削设备和铣削设备上进行训练,然后将小组的作品作为作业上交,让教师评判。此时,这个作品代表的是整个小组的成绩,对于教师来说,不能依据小组的作品去评价组内每一个学生的理论知识学得是否扎实、操作是否熟练,也不能评价组内每个学生的综合水平是否过硬。但是对于三周的实践培训来说,最终的目的在于考察每个学生的综合水平。所以应该在小组训练的基础上,安排学生独立完成作品,考察学生的个人能力。

四、设置奖励机制

为了提高学生的实习积极性和实习的效率,应该设立一定的奖励制度,并在学习之余开展数控技术的比赛,由专门的教师制定比赛的要求和章程。大概内容可以分为理论知识大比拼和实践操作比赛。比赛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学习技术,需要每一位学生参与,并对胜出的学生进行奖励,这可以提高学生对于数控技术学习的热情,增进师生之间的互动,也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五、缩短校企距离

技校数控实习教学主要的目的就是缩短学校和企业之间的距离,让学生离开学校进入企业后,也可以很好地运用所学的知识完成企业安排的生产任务。学生在学校的实践中学得越好,那么他们在企业的生产车间中,就越能够熟练地操作设备。这样企业对于学生技术培训的开支就会有所减少,那么就有更多的钱投入到车间生产中去。只有学校和企业缩小了距离,才能有效提高行业生产率。

六、小结

第4篇:小学教学改革方案范文

关键词 工程测量课程 教学做一体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6.03.045

Abstract With the vigorous develop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teaching eagerly needs to be reformed. This article introduces the teaching reformation program integrated teaching, learning and doing, from eight aspects, i.e., course destination and course system design, in engineering survey curriculum. The purpose is to develop students' abilities of professionalization, learning and adaptation in society.

Key words Engineering survey course, teaching, learning, and doing, teaching reformation

近年来,高等职业教育蓬勃发展,以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面向就业岗位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已成为社会共识。工程测量课程作为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道路与桥梁工程技术、市政工程等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职业素质与能力的核心课程,如何使这门课程的教学适应企业的需要,一直是我们在教学中不断摸索和探讨的问题。

1课程的定位与及课程体系的设计

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岗位需要和职业标准为依据,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求,适应于施工企业对程测量岗位需要,在邀请企业专家对工程测量岗位进行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以职业能力为依据,确定职业岗位技能组成,基于以施工生产过程顺序对测量工作需求设计教学过程。整合课程内容,教、学、做一体,强化实训,培养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按照“专业定位工作过程分析典型工作行动领域 学习领域学习情境设计”思路进行“行动导向”课程开发。形成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主线,以技能训练为主体的课程体系。

2 教学方法及创新

2.1 兴趣教学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实际生活入手,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课程开课之前,组织学生参观城市发展新貌、大型公共建筑等工程,使学生对国家和地方的经济建设产生自豪感,引导学生如何积极投身到祖国建设的热情,从而激发学生们的学习激情。

2.2 演练教学法

在仪器操作教学中,采用对测量仪器师生同时动手操作的演练教学法,克服传统教学方法中,由教师带一台仪器在讲台上讲解,学生在下面听,教师讲的既费劲,学生听的又一知半解。实习实训时,教师又把课堂上所讲的内容重复讲解4~5遍,费时费力,没有充足的时间解答学生的提问的弊端。增加了学生动手时间,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3 教学创新模式:工程测量课程工学结合、理实一体的任务驱动教学方法

根据工程测量专业实践性很强的特点,课程组教师结合多年的生产实践及教学经验,创建了工程测量课程工学结合、理实一体的任务驱动教学方法,以真实工作过程和岗位需求为载体,积极探索工程测量课程的教学方法,形成了工学结合、理实一体的任务驱动教学法,细化为理论知识讲解―室内演练教学―室外实训教学―巩固理论知识―掌握实践技能五步连接的课程教学过程。

结合课程教学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要求,归纳整合教学资源,以真实工作过程和岗位需求为载体,实施工学结合、理实一体的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具体做法是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紧密结合各专业岗位生产实践需求,细化工程测量专业课程的教学任务,理清各项任务中的理论知识点与实践技能点,理清各项分支任务之间的关系及顺序,实行学习理论知识―室内演练教学―室外实训教学―巩固理论知识―掌握实践技能五步连接的课程教学过程,从而为完成相关综合项目的实训奠定扎实的基础,达到完成综合实训的能力,达到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双重掌握。

3 多样化的教学手段

3.1 网络资源平台

在教学中运用现代化网络教学手段,利用仿真动画、模型、现场录像、多媒体教学课件,组织课程教学。学院网络中心为网络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学生可通过网络进行学习,师生可通过网络进行交流。增加了教学信息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2 工学结合

通过由测量实习实训中心演练室的学做合一的基本技能训练,到自建、签约等方式建立校外实训基地,进行施工现场实际操作,为工学结合的教学方式创造了良好的教学环境。

3.3 技能考核

在以任务驱动法教学过程中,按照职业技能培养的六步法工作过程(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及时对学生进行技能考核,动态掌握教学效果。技能考核采用工作项目考核、阶段考核、技能大赛等形式,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第5篇:小学教学改革方案范文

关键词:安全专业;师资建设;培养方案

作者简介:杨春海(1977-),男,甘肃高台人,常熟理工学院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讲师;袁荣鑫(1962-),男,江苏常熟人,常熟理工学院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教授。(江苏 常熟 215500)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5-0081-02

当前我国工业安全生产状况总体基本稳定,但形势依然比较严峻。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工业企业的种类和规模的快速扩张,安全事故仍时有发生,并有一股上升的势头,仅从媒体的报道来看,有些问题还相当严重。[1-3]

此类问题产生的原因有很多方面,有思想认识的欠缺,有专业技术的缺失,同时也有管理层面的松懈,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我国专业安全技术人才的现状与现阶段的经济发展不匹配。

随着工业企业技术和管理的不断发展,安全事故呈现出明显的地域经济特点,即发生事故的类型都与当地工业企业的种类有着直接的关系。例如石油、化工行业企业集中的地域,频发事故一般多为火灾爆炸、泄露中毒、高温烫伤等事故,制造业集中的地区,频发事故多为粉尘危害、噪声污染、人机安全事故等。

无论何种事故,对安全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迫切程度也有明显的地域经济特点。但是,对于我国培养安全专业技术人才的高等院校来说,安全专业的分布特色,还无法完全满足地方对安全技术人才的需求要求,特别是对于地方院校的新建安全专业,这个问题就更为突出。

一、我国高等院校安全专业的学科设置情况

学科建设是高等教育实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三大功能的基础。[4]安全专业的学科建设也不例外,不仅要培养适合目前市场迫切需要的人才,更要从国民经济的长远发展需要出发,统筹学校未来的发展定位和社会未来发展的需求。

我国安全专业学科的设置,经历了一个从“立足学校特色专业”向“大安全”方向发展的一个过程,其原因是20世纪90年代全世界安全科学领域对“大安全”方向发展的极力推崇,但是是不是所有发展安全科学专业的院校都要奔着这个目标去挤这个“独木桥”?笔者并非完全赞同。

从其他专业的发展规律来看,一个专业乃至学校的发展,经历了几十年甚至近百年的发展历史,大多是从刚开始一个学科甚至是一个学科的一个方向逐步拓宽,逐步发展,再拓宽,再发展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例如中国矿业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等,都是从一个“点”,逐步壮大,最后形成能够在全国有影响的院校,安全专业也不例外。[5]在地方院校新建安全专业初期,无论是对专业的理解、师资力量、资源积累,还是社会的认可和支持都还不完备。一般大多情况下是依据某些特色专业,以此基础为依托,建立相应特色专业的安全学科,例如,依托机械专业建立安全专业,一般在专业设置的基础课大多为机械安全,依托化工专业的安全专业,一般的专业基础课大多为化工安全课程,矿业工程建立的安全专业课,大多以矿业安全课为专业基础,这是安全专业建设初期的通用做法。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比较务实,走得都比较“稳”,积累到了一定程度之后,逐步转向了向“大”而“全”发展的方向,最后都能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在这一过程中,虽然其原有特色安全专业有一定程度的淡化,但是最高端的学术研究、学术成果依然是在原有特色专业的基础之上。

形成这种发展规律有其必然的原因:

第一,对安全学科的本征认识不清,这主要是由于我国安全学科起步较晚,各专业建设负责人只能从本身擅长的知识结构和对安全科学的认知来制定学科建设规划。

第二,学科建设队伍在不断的建设过程中加深对安全学科的理解和认知,然后进行不断的修正和强化。在此过程中,无论是横向科研项目还是纵向科研项目,“半路出家”的教师获得几率相对较小,这就给师资队伍水平的提高带来一定阻力。

第三,在试图不断拓宽学科专业方向的过程中简单化增加了学科方向的课程设置,而相应学科方向的师资队伍力量的转向相对滞后,使大多“半路出家”的教师授课压力加大,同时也使学生课程量负担过重,在短期内无法达到预期效果。

第四,实践教学环节难以达到培养目标。由于专业建设在原有特色基础上拓宽的过程中,无论是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还是学校配套的仪器设备和实验场地都存在一定程度的滞后性,这就给拓展初期的专业建设带来一定的困难。

第五,目前发行的教材没有跟上“大安全”的时代要求。由于安全科学专业起步较晚,教材起初都带有相当的特色专业特点,这就使得“大安全”专业建设的要求和意愿很难被满足。

第六,用人单位的需求还是以特色安全专业为主,使得学校培养愿望与就业用人单位的人才意愿产生了错位,造成了学生就业的困惑,目前这个问题始终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二、工科院校毕业生的特点

工科专业的学生相当一部分毕业后均工作于各种工业生产的第一线,其工作环境大多存在有粉尘、噪音、振动、易燃、易爆、高温、高压、腐蚀等危险源。据统计,我国约有5O万厂矿存在不同程度的职业危害,实际接触职业危害的人数超过2500万人,职业病的累计数量、死亡数量和新增病人数量居世界首位。每年因工伤事故直接损失数十亿元,职业病的损失近百亿,因此造成的经济损失达上千亿元。

因此,无论是对自身职业卫生保护来说,还是对企业、社会和国家而言,具备一定的安全知识和较高的安全理念,无疑意义重大。

虽然大多数企业工厂都配有专职的安全人员,由于我国安全建设领域的不足,很多的专职安全人员受自身素质所限或者是受到客观条件和历史因素的限制,很难将安全隐患降低到一个合理的范围。如果工作在第一线的人员具有较高的危险源辨别能力和安全技术知识,就可以及时发现第一现场的安全隐患,将事故消灭于萌芽状态,避免很多事故的发生。

此外,工科专业的学生毕业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基层锻炼成长,一部分可能会进入企业工厂的领导岗位,如果具备了较高的安全管理素质和安全隐患意识,那么必定会改善整个企业、整个地区乃至整个国家严峻的安全形势,为我国人民的生命财产、职业卫生环境以及国际声誉作出极大的贡献。

三、地方工科院校新建安全专业必须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是根据现有实际情况如师资、实验室条件、地方资源,稳扎稳打,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发挥优势资源,首先建设出特色的安全专业方向。

二是加大师资建设力度,及早做好长远规划,包括师资力量配置、师资的进修培养等。

三是平衡好“特色安全”和“大安全”的关系。在学科建设中,不能简单地把培养适应所有行业的安全人才作为目标,否则往往会使培养的学生掌握的知识多而不精,感觉什么东西都能干,结果做每一样事情都费力[6],无法满足企业用人期望值。

四是建好学科团队是关键。学科带头人要具备站在学科前沿带领一个群体不断取得学术成果的能力和水平,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保持稳定发展,在学术上要有成就,在工作作风上要刻苦、认真,管理上要科学民主,团队成员之间团结、奋进,积极进取,就会为一个学科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有了高水平的师资梯队,就有了良好的学术氛围,也就有了取得高水平成果的必要条件。

五是认真做好学科培养方案的论证,这一点尤为重要。培养方案的形成,关系到教师教学科研的重心,关系到学生对安全专业的“认识特色”,培养方案制定得好,可以使教师的教学科研以及学生的能力培养和就业机会都得到很好的提高,尽可能减少学科建设过程中的弯路。

六是重视实践环节。特别是初建专业,本来实践环节就非常薄弱,如果不重视实践教学,培养的学生都“眼高手低”,只是掌握了一些“死”的感念和理论而已,毕业后很难胜任实际工作,更谈不上创新,同时也会限制教师整体水平的提高。

四、可行性的几点建议

1.建立合理的学科队伍

学科队伍承担着学科教学培养方案的制定,教学大纲的修订,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改革的实验以及学生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学科生存的基础。一个合理的学科队伍,应该拥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有鲜明且有优势的特色,符合学校学科规划目标(往往以服务地域经济发展为目的),同时具有前瞻性的目光和巨大的凝聚力;能及时加强对外交流,掌握学科前沿和行业方向。在合适的阶段适时进行进修培养,便可以健康茁壮成长,培育出令人喜爱的果实。

2.制定合理的培养方案

有了合理的学科队伍,必定会发挥每个师资的力量和优势,因此,制定合理的培养方案就显得顺理成章。值得注意的是培养方案应根据学科队伍的发展、学科前沿和行业动态以及地域经济特点及时进行修正。

3.重视课程实验

对于专业基础课程,应多开实验项目,实验设备尽可能采用先进的仪器设备。因为由于技术的发展,往往实际生产第一线的设备相对比较先进,因此需要实验课程的实验仪器能紧跟时代的发展;同时,试验过程中尽可能缩小分组人数,以保证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动手。

4.重视专业实习和毕业设计

实习尽量选择具有普遍安全问题的工厂(单位)和地域经济特色的企业单位,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可有针对性将一些科研问题作为毕业设计和毕业实习的内容,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的教学质量,而且可以提高毕业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要以特色为依托并逐步向外拓宽

这个过程不可急躁,但又不可不做,逐步加强安全专业学科与其他专业学科的交叉,只有这样安全工程专业才能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途。

6.加强学生素养能力的培养

安全学科内涵丰富,需要学生具有较高的运用基础知识进行不断自学进化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要培养学生具有敏锐的洞察力、极强的责任心,因为学校最终的目的是培养社会认可的高质量人才。人才的内涵包括知识技能的培养,同时还包括能力素养的培养,因而它是一个系统工程。作为一个特殊的新建热门专业,在师资力量相对比较薄弱的专业建设初期,这一点尤其要注意,这涉及到一个专业面对社会考验能否满意通过的问题,也涉及到学科建设长远的发展前景问题。

7.充分调动各方面资源与力量

加强与政府相关部门的联系,探索建立长效、良性的与企业互惠发展机制。充分利用社会、政府、研究所、企业、公司等资源与技术,全方位促进学科的积极建设和健康发展,特别是加强校企合作,可以达到互惠互利,既促进地方区域经济又为学科专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近期三起重特大瓦斯爆炸事故的通报[Z].2012-10-15.

[2]殷文韬,傅贵,袁沙沙,等.2001—2012年我国重特大瓦斯爆炸事故特征及发生规律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3,(2):141-147.

[3]李亚斌,邓永军.企业安全教育的现状与对策[J].大众标准化,

2003,(3):40-41.

[4]李晓群.学科建设的要素及原则[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1,

(9):39-40.

第6篇:小学教学改革方案范文

【关键词】影响体育;教学改革;主要因素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5)12-185-01

面临教学改革的到来,体育传统的教学模式已无法适应当前教学改革的新要求,这意味着体育教学需从整体开始规划改革方案,使其更符合我国当前教学的发展方向。从我国各大院校的改革成效来看,许多院校在改革环节及方向上,都将改革重点着重放于教学环节之上,这使得体育教学的其它弊端遭到了忽视,导致体育教学失去了整体改革意义,对教学改革成效带来了极大影响。

一、影响体育教学改革成效的主要因素分析

(一)未摆脱传统教学理念

受我国应试教育的影响,传统的体育教学理念一直是以提高学生体育成绩为教学目标,而在面临教学改革的到来,许多院校仍受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无法在短时间内更新教学理念,这对体育教学的改革成效带来了直接的影响,对教学改革的推动也造成了极大的阻碍,使得院校在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及物理资源后,无法有效取得理想的改革效果。

(二)缺乏完善的体育理论教学体系

对于任何一个教学来说,完善的理论教学体系是支撑教学的基础条件,也是教学中的关键体系。我国传统的体育教学结构是以实践为主体内容,并在不断的进步与发展过程中,逐渐提出了新的体育概念,融入了竞技、健身等体育新型教学概念。但是,对于体育课程教学来说,体育课程不仅牵涉至实践,其许多环节都需要理论体系作为基础来完成,而我国体育教学目前仍未形成完善的理论教学体系,这导致体育教学始终未有统一的标准,不同班级的体育教学形成了不同的教学目标,在面临种类繁多的体育项目时,其教学目的也十分混乱,没有统一明确的实行方向,因此难以达到预期改革效果。

(三)体育教学资源配置不均

对于体育教学来说,体育教学不可或缺的是体育组织者教师与体育实行辅助设施,两者缺一不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受传统教学观念影响,许多院校在教学目标上一直以学生升学为教学目标,因此,在实施教学时其教学重点始终放于主要学科上,忽视了体育教学的重要性,这也导致体育课程的教学设施器材在配置上出现了不积极现象,对老旧的教学器材未做到及时更新,对体育课程的正常教学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二、提高体育教学改革成效的有效策略

(一)创新教学理念

在当代社会的不断进步下,学生的思想及理念正在不断发生改变,若此时教师仍在使用传统的教学理念,则无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在实际教学改革过程中,教师需从自身的教学理念开始改革,顺应时代的发展创新当前教学理念,对传统的教学思想做到适当的取舍,将优质理念保留,将老旧理念摒弃。并不断借鉴与吸收新时代的教学观念,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及知识水平进行提炼。同时,将传统教学模式中较为有效的教学手段进行保留,在此基础上不断挖掘与创新教学模式,使体育教学质量得到有效提升。

(二)将体育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教学

对于体育教学来说,理论是指导体育实施各个实践环节的关键体系。因此,院校在加强对实践教学改革的同时,需完善体育教学的理论体系,并有效将两者进行融合,使其成为全面的体育教学体系。院校在实行体育教学改革初期阶段时,需通过丰富的实践及检验过程来规划改革方案,避免后期方案实行阶段时无法顺利推进。院校可根据体育实践内容开发体育理论课程,将理论内容与实践内容进行联系规划,使其形成连贯的教学体系。同时,在体育教学教材、理论课程及实践课程设置上需根据体育教学结构与主体内容进行合理设置安排,使学生能够实现综合发展。

(三)加大对体育教学设施的投入

提升体育教学改革的有效性,需要院校对体育课程给予一定的重视,清晰认识到体育课程的重要性。面临教学改革的到来,院校需将改革方向全面覆盖各个学科,对体育教学中陈旧的教学器材做到专项拨款,更换体育器材,为体育教学提供有利硬件,同时,院校需明确教学改革意义,不仅要将改革方向放于教学之上,还需从根源上进行改革,将改革重点放于教学水平之上,对体育教师做到定期专业培训,全面提升教师教学水平,更新传统教学理念,使教师能够与时俱进的不断进步,更好的开展体育教学。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良好的身体素质是学生完成学业的基础条件,在面对教学改革的实施,院校需改变传统教学理念,一视同仁改革各个学科,对体育学科的改革工作给予高度重视。同时,为了提高体育教学改革的有效性,教师需根据时展创新自身教学理念,保留传统的优质教学方式,将体育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进行有效结合,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另外,院校需加大对体育教学设施的投入,为体育教学提供全面的硬件设施,使体育教学改革在院校的有利支持下取得良好的改革成效。

参考文献:

[1]张海雄.湖南省贫困农村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开展现状与对策分析[J].湖南师范大学,2011,11(05):126-127.

第7篇:小学教学改革方案范文

一、出发前夜深思――确定改革目标

1.为什么要改

国家提出新课程改革要求,制订了各科新课程标准指导改革。全国都在探索教学改革,教学改革的关键是课堂教学改革。外面的课改世界一天比一天精彩,尤其山东考察让我们目睹了许多课改的成功做法,那些走在课改前列学校中的孩子,已经将自己的视野和思绪放飞于广阔的天空,而我们孩子的视野和思绪只能在一间教室中碰撞。“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事实告诉我们,课堂改革势在必行。

2.思考怎么改

杜郎口的“三三六”教学模式,“预习、展示、反馈”三大板块都散发出成功的芳香,让我们充分地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可是再好的经验,是最适合他们本校的、适合学生学习水平和学校各方面实际的,包括各种管理机制作为有力保证。经过反复审视、思考,寻求我校改革出路。

3.本校实际

①学生的年龄和认知水平有限。②小学开设的学科全、课节多,单拿出预习课节是不可能的。③农村小学教师任教科目多,如果出预习学案,教师的时间都难于保证,况且学校分散、经济状况差,复印问题解决不了。④我校98%都是走读生,教师指导下的有效预习时间不能保证。

4.寻求出路

近年来,全校教师对课改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务实创新的研究,获得了丰硕的成果:完成了新课程下教师角色的转换;教学设计观念实现了三大“转变”:由教师的教为本位的教学观转向以学生的学为本位的教学观,由以书本知识为本位的价值观转向以学生发展为本位的价值观,由以静态教案为本位的备课观转向以动态为本位的设计观构建;构建了新课程理念下具有实际使用价值的课堂教学设计方法、策略及操作样式;充分发挥了以“发展”为核心的“进步评价”的激励功能。但我们深切地感到,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并不彻底。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来自他本身的需要,要真正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课堂教学设计要从研究学生入手,要从学生的认知点、兴趣点和困惑点开始。

5.确定目标

为了实现在目标和理论上的引领与规划,我们经过反复研究确定:

(1)近期总体目标:①教师目标:精心备课,做好教学设计,建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型课堂,并在不断地实践和反思中努力实现一次飞跃。②学生目标:学会预习,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积极探究,提高展示学习成果的综合能力,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③成效目标:切实提高课堂效益,提高教学效果,提升学生学习水平与能力,达到各种质量目标。

(2)年段学科改革目标。依据不同年龄阶段特点及学习水平,在原有基础上探索不同课堂教学改革模式:3~6年级语文、数学、科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构建“课前自主预习―课上合作探究展示”的改革模式,1~2年级各科构建“玩中学”的课改模式,创设学习情境,把学习内容设计成各种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让学生边活动边学、边玩边学,提前渗透培养预习方式;3~6英语、音美构建“趣味教学”模式,3~6体育构建“自主学练”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改革应该是不为模式,我们提出的模式意在为教师实施课堂教学改革引领一种方向,提供一种支架。可以说这个目标是在课改大潮推动下,居于我校实际、富有我校特色的课改目标,改革不能邯郸学步,亦不能固步自封,我们的课改目标是经过仔细思考、反复论证的,适合我校学情和师生实际。

二、指引行路方向――完善更替方案

课堂教学改革方案是改革推进的蓝本,迄今为止,我校课堂教学改革已经是第四套方案,历经一次又一次的修改与完善。在探索实践过程中,根据进展、阶段重点、存在的问题不断调整,使方案更具实效。

第一方案主要是开展校级达标活动;2009年月4南方考察后制定第二方案,发出“人人都努力上课改课”的口号,提出教师学生课堂时间分配硬性指标;2009年5月以后制定第三方案,确定了较完备的改革总体目标及年级学科目标模式,配合确定校本培训五大专题,重点探索3~6年级“课前自主预习―课上合作探究展示”的改革课型,配合实施课堂导学流程改革,配合进行自主作业和分层作业,对课前预习提出硬性要求,每名学生备课前预习专用笔记;2010年3月制定第四方案,重点推广3~6年级“课前自主预习―课上合作探究展示”的改革课型,同时重点研究1~2年级“玩中学”课改课型。如果说第一、二方案还停留在浅层次的被动实施阶段,那么第三、四方案则进入深层次主动实施阶段。

第8篇:小学教学改革方案范文

【关键词】语文教学 学生作用

小学语文教学是学生的启蒙教育的重要学科,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独立思考、创新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奠基教育,是各校共同探讨的重要课题,本文就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如何发挥学生课堂主体作用进行了尝试。

义务教育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语文是学习和工作的基础工具”明确指出了小学语文课教学改革的重要性。目前农村小学生的学龄前教育还落后于城市,大部分的儿童没进入过托儿所、学前班,学龄前教育滞后是我们制定实施教改方案工作不可忽视的问题,要根据农村学生的具体情况,因材施教,达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最佳的统一。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童趣,激起学生的好胜心,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课堂活动空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之达到感性的升华,提高语文教学水平,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教师要及时扑捉新时代教学改革信息,及时调整教学方案。把小学教学的改革信息与农村教学的特点有机地结合起来,要借鉴城市小学教改的现状,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教学思路。1)以学生为课堂主体安排教学,拓宽备课视野科学地准备教学,以课堂互动提高教学水平组织教学,以学生的提高幅度做自我评估教学。2)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都要以培养提高学生的素质为目标,加大力度改革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如:多媒体、声像,讨论式、感情表演、试验演示、作文演讲等各种教学方式,给学生营造丰富的想象空间,让其思维任其驰骋。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他们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开拓创新的能力。

二、在教学过程中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好奇可以产生兴趣,在无形中有种极强的吸引力,推动学生去探求问题,揭开事物的奥秘。首先抓住小学生好奇这一特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唤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引导他们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对于农村一年级小学生来说,由于没有参加幼儿园教育,学前班的时间短,学前教育基础差,课外读物少,有的甚至根本没有读过课外书。为了培养他们广泛阅读书籍的能力,拓宽他们文学知识的视野,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我们按教学改革的要求,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实施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等教学方法。实践证明:1)启发式教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的课堂导入要风趣精炼。用故事、儿歌或谜语把学生带入课堂学习状态,如:《把信寄给爸爸》一课的导入是用一个信封向学生提出问题,引出一个小朋友给爸爸寄信,而进入课文的。要讲解精炼,重点突出,要做好课堂的主导,如:学习《青蛙给星星打电话》一课的课堂提问,他还会说什么?如果是你,你又会对星星说什么?立刻会引起学生的兴趣,一时间禁锢的思维活跃起来,认真思考想象,发言踊跃,形成全体同学互动。同时,教师要注重班级“弱势群体”的活跃、参与程度,做好引导工作,达到不留下死角,保证课堂教学的最佳效果。2)在课堂教学中安排适当的讨论式教学,给学生充分的发言,阐明自己观点的时间。学生的讨论发言显示出了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反映出了他们接受知识的差异性,为教师提供了可靠的教学反馈信息。这不仅有助于消化理解课堂知识,而且对于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表达能力是有突出效果的,也为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提供了真实的依据。3)在每单元结束安排一次读书汇报会或作文讲演会,让学生自己组织,做到学生间互评,力争扩大学生发言范围,尤其要注重内向性格学生的发言。教师要宏观管理好课堂,并做好恰当点评总结,为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我的空间,激起学生的好胜心。对语文课产生探究的心理,培养学生的写作,语言表达,组织能力。这样把课堂教学、教学评价、课外读书、写作比赛、语言交流有机地融为一体。在对语文深奥探究渴求中,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从而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

第9篇:小学教学改革方案范文

【关键词】高中数学 教学问题 应对策略

作为高中最主要的基础学科之一,学好数学对高中生而言具有重要意义。相比于小学和初中的数学课,高中数学更具专业性和复杂性,因此,很多同学在学习中遇到了困难,数学成绩难以提高。为应对这一问题,我国教育部门多次推行课程改革,广大高中数学教师也致力于对数学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但在目前新课改的大背景之下,高中数学教育和教学中仍存在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制约了学生数学成绩的提高。要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应该从教学方法、教学观念、教学模式、数学教材等多方着手,对数学教学实行综合性改革。

一、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对新教学观念认识不足

在教学目标的设置上,新课改提出要从知识和能力的培养、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教学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三方面着手,设计数学课堂教学的目标。但在课改实际推行的过程中,存在部分教师对教学目标设置认识不足的问题。他们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在思维观念上比较混乱,无法达到新课改的要求,有些数学老师甚至错误的解读了新课改提出的教学观念,没有正确设置课程目标和教学任务。

(二)片面追求改革,忽视了适用性

在课改提出后,有些高中数学老师为了追求改革的效果,在课堂上盲目地推行改革方案。为强调课改的创新性,这些数学老师刻意地模仿那些优秀名师的公开示范课,在大量课时中采用多媒体教学等方式,片面追求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和创新化,忽视了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教学内容中正确使用现代化教学方法,既造成了教学资源的浪费,又占用了学生正常学习的时间,影响了数学教学的效率。违背了新课改“因文而定、因课而改、因时而变”的课改原则。

(三)课堂教学秩序混乱

由于某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合理的安排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一味强调用小组讨论或实验教学等方式来丰富教学环节,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的纪律性。虽然这些教学方式的出发点在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独立思考能力,但在实际教学中却存在易放难收的问题,有些学生趁着分组讨论的时间进行与课堂教学无关的活动,既破坏了课堂纪律,又浪费了教学时间,打乱了课堂教学的正常节奏。

(四)教材设置不够合理

在新课改教材的设置上,也存在一些不合理之处:第一,在课程教学改革之下,原有教材的部分内容被删减,某些章节的顺序被调整,有些版本的教材调整并不合理;第二、新课改教材删除了原有的部分公式和定理,而在课本后面的章节中,这些定理又必须使用,造成了学生知识点的缺失;第三,在知识点的衔接上,章节与章节之间的联系性没有得到体现,课程内容没有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影响了部分知识点的学习。

二、解决高中数学教学问题的方案

(一)深入认识新课改理念,正确实行教学改革

要有效落实对数学教学的改革,教师就必须对改革的理念和原则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在改革中,教师要深刻理解改革中对教学目标、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所做的具体要求,抓住改革的精髓,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改革方案,正确推行课改。

(二)合理利用教学资源,改良课堂教学方法

在教学方法的改革方面,教师不能够片面追求对一些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环节的应用。任何教学方式的使用都是为提高教学效率而服务的,因此,要合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适当地改良教学方法,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加强课堂中的师生交流与对话,引导学生开展有效率的数学学习。

(三)加强课堂控制,提高教学效率

在课堂中,教师要注重对教学节奏的把握。一方面,合理控制小组讨论或实践性教学方式的使用,让这些教学方式取得实效;另一方面,在应用这些教学手段的时候,要加强对学生纪律的监督和管理,做到有放有收,收放自如。创造和谐、融洽的课堂教学氛围。

(四)活用教材

在对新教材的使用上,要注意除弊存精。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要求,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调整,适当补充教材中缺失的知识,让教学可以更顺利地开展。

三、结束语

通过对数学教育教学问题的研究,我们探讨出了在教学方法、教学观念和教材等多方面改革数学教学的方式。利用这些改革策略,可以改善在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效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率,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进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实现高中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强.新课程高中数学教学问题及对策[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0,(16)

[2]孙侠,殷志祥,许峰等.高等数学和新课标下中学数学的脱节与衔接问题的研究与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