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建筑平面设计要点范文

建筑平面设计要点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建筑平面设计要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建筑平面设计要点

第1篇:建筑平面设计要点范文

关键词:预制装配式;建筑设计要点;建筑发展前景;应用性分析

一、预制装配式建筑的概念分析

预制装配式建筑主要是利用预制装配技术,按照相关标准要求进行结构构件的预制加工生产,再运输到建筑项目工程的施工现场,根据相关施工设计要求进行装配施工。这种预制装配式建筑打破了传统施工效率低的现象,是新型的建筑施工技术工艺,通过利用装配预制技术对构件和材料进行整合,保证建筑工程结构的稳定性,提高建筑行业的整体工业化发展水平。因此,在建筑行业中得以有效的推广应用。

图1 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的建设施工

二、预制装配式建筑的困局

(一)平面不规则与构件数量的限制性矛盾

建筑平面是甲方根据地形结构、使用功能、外观造型等要求进行确定。如果根据不同的平面形状进行模具制定,会增加实际的模具费用投入,导致预制装配式建筑建设发展因成本过高而失败。因此,要注重装配式建筑和非装配式建筑特点的融合,将平面形状中不规则的两端部分,按照非装配式建筑的相关要求进行浇筑加工,或者采用钢结构形式进行施工,而中间位置的平面规则则可以根据装配式建筑构件标准化生产要求进行加工。在拆分预制完成之后,运输到施工现场进行组装施工。

(二)接缝节点位置的安全性和防水性处理

装配式建筑构件在经过拆分组装之后,接缝位置和节点位置都是结构受力和建筑防水的实际薄弱环节,处理不当会影响到结构整体的安全性。而针对接缝节点位置的处理,通常是将构件预留的钢筋材料利用焊接方式进行连接,再用高等级的混凝土材料进行浇筑振捣处理。从大量的工程施工实例进行分析,这种处理方法虽然能够满足建筑工程结构对抗震性和耐久性以及安全性的要求,但仍旧充分的考虑到构件拆分和组装过程中出现的质量离散性现象,对构件预留连接钢筋材料适当增加。

(三)预防构建运输和吊装过程中开裂问题

针对构件拆分进行设计时,是需要充分的考虑到构件的实际运输情况和吊装施工情况,并做好运输受力和吊装受力的模拟,避免构件出现损坏情况。如果构件运输吊装过程中的实际受力情况与模拟设计阶段相近,则构件是不会出现损坏问题。但是,在实际的运输吊装过程中,是很难保证其不会出现裂缝问题。因此,要在运输吊装过程中,充分考虑到其不确定性的影响因素,做好拆分构件预留钢筋的配置工作。

不同项目同类构件识别性低

国内对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及相关配套材料研究不够,设计阶段很难充分考虑与现场装配施工相配合,造成后期二次设计,整体设计质量难以得到保证;预制构部件全权由工厂生产加工,而现有预制件质量认证体系还不健全,各类构件仅能具体项目具体对待,各项目需要重新开模等,造成施工浪费。

三、预制装配式建筑的设计要点

(一)建筑平面设计

模数协调是预制装配式建筑平面设计的基本原则。建筑平面设计是优化套型模块的种类和尺寸,且住宅内部装饰品和预制构件是需要进行通用化和标准化以及系列化的设计,加强和完善建筑产业化相配套的技术形式,从而能够在降低成本投入的同时,保证工程的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而且,在建筑布局方式的选择层面,需要优先选择大空间布局形式,并对管井和承重墙的位置进行合理化安排,增加住宅空间布局的灵活性和多变性,明确功能空间的布局分区。

(二)建筑立面设计

预制装配式建筑的立面设计工作,需要利用标准化、模块化、系列化的套型组合特点,对预制外墙板结构进行不同的装饰,通过不同肌理和色彩的变化,来灵活的组建外墙构建,从而实现工业化建筑的整体立面效果。预制装配式建筑外墙构建包括了混凝土材料的外墙板、空调板、门窗、阳台等等,通过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外墙构件的装饰,实现建筑立面结构的多样化设计。

(三)构造节点设计

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设计的关键是对构造节点设计进行优化。由于预制外墙板的门窗洞口、连接缝隙等位置的防水处理较差,无法满足建筑结构的装饰效果和耐用效果。因此,在构造节点的优化设计过程中,要结合区域的气候条件和自然环境,采用合适的防水材料进行构造节点的防水设计,从而满足建筑结构的防水设计要求,提高建筑项目工程的实际使用年限和体验使用效果。

四、预制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前景

预制装配式建筑是建筑行业工业化发展的主要体现,是我国建筑行业进行改革发展的重要标志。传统的浇筑施工技术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建设发展的需求,再加上科学技术的创新发展,预制装配式技术得以广泛的应用发展,对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提供了根本保证。此外,预制装配式技术在建筑项目工程建设施工中的应用,具有明显的应用优势,如应用了较多的轻质墙板材料,这不仅节省了实际人力资源和物理资源的投入,还增加了建筑空间结构的灵活性和自由性。或者这种施工技术提高了施工速度,对施工质量提供了根本保证,促使建筑企业获得到更大的经济效益。或者在建筑工程建设施工中不需要使用较多的施工材料和施工人员,增大了施工现场的安全程度和环保性能,满足建筑异性需求。

随着科技的发展,未来可以开发与预制构件管理类相关的技术平台,满足全国各地不同地区之间信息汇总分类,预制构件设计与加工更加灵活方便,让预制构件真正的像“商品”一样实现自由流通,更好的发挥节能节材的作用。此外,现阶段我国建筑市场中,大部分商品房交付标准仍处于毛坯阶段,用户入住后仍需要自行装修,大大增加了建筑垃圾的产生,增加材料与经济的投入。未来我们应该大力推行建筑全装修,可以根据业主推出不同的风格选择,房地产开发者可以根据业主需求,将内装设计纳入装配设计当中,避免不必要的建筑垃圾与浪费,实现建筑行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五、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科学技术的创新发展,促使预制装配式技术在建筑行业中得以广泛的应用。基于此,为了提高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的施工质量,施工人员要在掌握和学习预制装配式建筑设计技术的同时,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能力,通过不断的突破和创新,来推动建筑行业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立.关于预制装配式建筑发展前景与建筑设计要点研究[J].城市建筑,2019(12):082-083.

[2]陈凌.试述预制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前景及结构设计要点[J].四川水泥,2016(008):082-082.

第2篇:建筑平面设计要点范文

关键词:工厂、建筑、总平面、设计

Abstract: The total graphic design of the factory building construction projects must go through a large factory buildings have emerged as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a higher demand for early architectural graphic design.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related issues of graphic design in our factory building.

Keywords: factories, construction, general layout, design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1、建筑总平面设计是建筑设计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完善的建筑总平面设计, 就会使一个建设项目的总体分散、紊乱、不合理, 造成无计划的盲目建设。这既影响生产和生活的合理组织, 又影响建设的经济效果和建设速度, 也破坏了建筑群体的统一与完整。总平面设计,是场地设计在工程设计中的技术性、功能性、工程性应用,过去一些建筑师往往注重于建筑方案设计,对总平面设计既没有足够的重视,也缺乏实际的综合协调能力,往往变成了建筑方案的总平面化,导致的直接结果是与城市规划和总平面使用功能的矛盾,同时反过来降低了建筑方案的质量,使方案出现结构性矛盾,影响建筑物的正常使用,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所以, 当一个项目批准确定后, 就必须在已确定的用地范围内, 合理、经济地进行建筑总平面设计。

2 总平面设计受制约的各方面因素

总平面设计受各方面因素的制约,从城市规划到相关法规规范、场地现状、使用功能要求甚至风水理论。实际设计中要从各种制约因素入手,综合解决各种矛盾,反复推敲,反复调整,反复比较才能完成这一阶段的工作目标,为下一阶段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建筑总平面设计的概念

建筑总平面设计就是根据一个建筑群的组成内容和使用功能要求, 结合用地条件和有关技术要求,综合研究建筑物, 构筑物以及各项设施相互之间的平面和空间关系, 正确处理建筑布置、交通运输、管线综合、绿化布置等问题, 充分注意利用地形、节约用地, 使该建筑群的组成内容和各项设施组成为统一的有机整体, 并与周围环境及其他建筑相协调而进行的设计。一个建设项目的总平面设计通常需综合考虑各种因素, 研究了建筑物、构筑物、道路、各种管线和绿化相互关系, 并根据用地地形、地质、气象等条件进行相适应的具体布置, 用图纸表示出来。

三、建筑总平面设计的内容及要点

1、建筑总平面设计的内容

( 1) 合理地进行用地范围内建筑物、构筑物及其它工程设施相互间的平面布置;

( 2)结合场地地形现状, 确定场地排水、计算土方工程量、建筑物和道路的标高; 合理进行用地范围内的竖向布置;

( 3)根据生产使用要求, 合理选择交通运输方式, 搞好道路网布置, 组织好厂内外的人流、运货路线等

( 4) 协调室内、外及地上、地下管线敷设而进行的管线综合布置;

( 5) 配合好环境保护, 布置厂区绿化, 考虑处理“三废”和综合利用的场地位置。

( 6) 与工艺设计、交通运输设计、公用工程( 水电气供应等) 设计等相配合。

2、建筑总平面设计的内容

( 1)节约用地, 紧凑布置。积极与各专业工种密切配合, 紧凑合理布置建、构筑物, 建、构筑物间距不能任意扩大, 但也不能过分缩小, 既要满足生产需要,又要满足防火、安全、通风、日照等的要求, 最大限度节约用地。

( 2)建筑物的平面轮廓, 宜采用规整的外形, 建筑平面轮廓设计成方形、长方形, 避免采用不规整或复杂外形造成大片用地浪费。

( 3)充分利用厂区边角、零星地布置次要辅助建、构筑物、堆场等; 有铁路运输的工厂, 应合理选择线路接轨处, 使铁路进厂专用线与厂区形成的夹角控制在60°左右, 以减少扇形面积, 提高土地利用率。

( 4) 尽量少占不占良田好土, 充分利用荒地、坡化、自动化, 以适应工艺不断的发展和变化。车间之间的合并平面图见图1。地、劣地及河、湖、海滩地。

( 5) 将分散的建筑物合并成联合厂房, 可以节约用地、缩短运距和管线长度, 减少投资; 有利于机械化、自动化, 以适应工艺不断的发展和变化。车间之间的合并平面图见图1

四、总平面设计应与实际相结合

1、问题的提出

某公司办公和生活区域的原总平面设计见图1。由图1 可见: 办公楼前的道路不太流畅, 周边场地显得零乱、楼前不开阔; 综合楼北侧实用面积太小、较拥挤, 不能满足正常使用。

2、设计改进

修改后的图纸见图2, 按修改后的图纸施工后,整个区域开阔、简洁、美观大方, 人员、车辆进出方便, 车辆停放整齐有序。

五、工厂建筑总平面设计的策略

总平面设计图是控制性详细规划在场地内的落实后与建筑方案设计前期的衍接阶段,反映了城市规划和建筑方案总平面化两方面的成果,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控制落实:

1、总平面布局

它包括场地分区、实体布局、交通安排、绿地配置,从宏观上进行大块安排,是总平面设计的核心工作,它确定了各构成元素的各自形态以及元素之间的相互关联,确定了整个场地的基本形态。首先,根据场地的使用功能内容进行分区,采用集中布置、分散布置、场衡布置的手法落实各项功能内容,并协调好相互之间的关系,粗略地把场地分为几个功能块,然后进行实体布局,包括场地内的建筑物和构筑物。由于这些元素具有明确的三维体形体量,由此开始形成了建筑方案的空间雉形,也形成了场地的“图底”关系和整体形态。这一步是设计过程中最关键也是最难把握的一步,往往花费建筑师大量的精力和时间,须反复修改、反复调态,甚至打倒重来。在实际工程设计中,建议把这一阶段单独提出来成为设计过程独立而重要的一个步骤,克服急于上方案设计阶段的盲目冒进心理,冷静处理各种矛盾。可从以下几点入手:

(1)与业主沟通的基础上形成总平面设计后,预先与规划管理部门进行沟通,把规划条件书目尚未明确的因

素确定下来,调整和充实设计,争取规划审查部门对业主的使用要求和总平面设计意图的理解和支持。保证设计不与规划发生矛盾冲突,审批时能一次通过。

(2)与勘察、结构、水电设备各专业设计人员沟通交流。这一过程主要是为了避免在施工图设计阶段与各专业发生大的、结构性的矛盾,造成设计上的先天性缺陷或返工。这个阶段的工作成果是项目策划和设计任务书的具体落实,直接影响着土地的使用效率和投资效益,也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建筑工程造价。这一过程能避免造成下阶段方案图、建筑、结构、水电设备等施工图的重大修改和返工,客观上提高了方案的设计质量,整体加快了设计进度,建筑师应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不断提高执业能力和协调沟通能力,从而提高对这一阶段的控制能力,有效控制,服务社会。

2、详细设计

它是总平面布局的充实和延伸,也是调整布局、修饰和完善场地细部阶段。主要工作内容有场地内道路骨架布置,停车场布置、竖向布置、管网布置、园林绿化布置等,这一阶段多是具体性和实在性的工作,偏重技术性和规定性,是总平面布局的细化量化过程。建筑师应用专业知识,与水电设备和环境园林设计专业密切配合,最终完成总平面设计。有经验的建筑师从一张总平面设计图上就能看出设计人员的功底,也能想象出功能使用情况和整个场地的空间形态。

六、结语

本文通过对工厂建筑总平面设计的概念进行了剖析,根据实际工作中的经验找出了工厂建筑的总平面的要点及内容,并举出了一个具体的设计实例研究,并提出了相关策略。希望能对我国的工厂建筑总平面设计做出一点贡献。

参考文献

[1] 张子其. 总平面设计的制约因素及对策[J]. 四川建材. 2007(04)

[2] 戴夕华.浅谈总平面设计[J]. 四川建材. 2009(01)

[3] 黄阳媚.对总平面设计制约因素的分析及其对策[J]. 建材与装饰(下旬刊). 2008(04)

[4] 袁征兵.论述平面设计在建筑中的应用[J]. 科技信息. 2010(29)

[5] 刘恒玲,张立鹏.浅谈我国城市规划的公众参与问题[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8

[6] 郑玉萍.实施工程设计监理的必要性[J]. 甘肃科技. 2005(07)

[7] 刘国祥.论城市规划的稳定性[J].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08(03)

第3篇:建筑平面设计要点范文

关键词:化工 建筑 防爆 危险

化工厂生产过程中由于物料及产品本身所具备的特性,在一定条件下会引起火灾或爆炸,在爆炸过程中,由于瞬时巨大能量的释放会形成强大的冲击波,从而造成生命与财产的极大损失。为此《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对生产的火灾危险性有所分类,并对其中危险性较大的甲、乙类物品的生产与建筑安全相关的内容作了很多原则上的规定,本文希望通过对于若干方面的叙述,并结合对执行规范中对某些条款的理解,谈谈这类建筑的设计体会,以供化工建筑设计同仁参考。

一、建筑防爆设计原则

防爆建筑平面设计: 有爆炸危险建筑的平面设计首先要满足生产工艺流程的要求,其次建筑的平面设计尽可能简单,以跨度小,单层为宜,屋顶也最好设置轻质泄压屋盖。生产设备布置尽可能在靠近门窗的常年风向的下风一侧,这样,工人操作在上风,有利于保护工人的身体健康,万一发生爆炸也便于工人疏散到室外。跨度大的单层建筑平面设计,最大跨度不宜超过 18m。

防爆建筑结构设计: 框架结构是避免防爆建筑倒塌造成严重损失的有力措施。在框架条件下,采用轻质易于脱落的外墙或大面积的泄压窗扇,将建筑围护结构尽量都作泄压面积,则在建筑内发生一般性的气体混合物爆炸时,所造成的危险较小,不致影响整个建筑的安全,能较快地恢复正常生产。相反,承重结构不牢固,虽有一定量的泄压设施,也难免造成人员伤亡、设备破坏、建筑倒塌的不良后果。尤其是用轻质屋顶作为泄压面积时,如构造不当,也有飞起后又整体偏移落下、伤人和砸坏设备的危险。当然,在利用墙和门窗作为泄压面积时,也要注意对周围人员的防护问题。事实证明,采取框架结构,只要结构构造牢固可靠,就能成为良好的抗爆结构,比用砖混结构好。

二、建筑防爆设计要点

1.有爆炸危险的建筑应采用单层建筑,优点如下

1.1便于设置天窗、风帽、通风屋脊,创造自然通风的良好条件,有利于排除可燃气体、可燃蒸汽、可燃粉尘一类物质,防止与室内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混合物。

1.2便于设防爆墙,将不同性质的化学物品分隔生产,以免两种不同的化学物品互相接触产生化学反应而引起爆炸; 同时便于将有火源的生产辅助设施与有爆炸危险的生产车间分隔布置,有利于排除

火源,预防爆炸事故。

1.3便于设置排除静电的接地装置和避雷装置,有利于排除由静电火花和电击火花引起的爆炸事故。

1.4 便于设置较多的安全出口,有利于安全疏散和进行灭火抢救。

1.5便于设置泄压轻质屋盖,加大泄压面积,有利于尽快释放爆炸时产生的大量气体和热量,以降低室内爆炸压力。

1.6 一旦由于爆炸引起房屋破坏倒塌,影响范围小,修建恢复生产快。

1.7 便于地面设较大坡度、明沟、集油地,可以回收滴漏在地面的易燃液体和可燃液体,防止流散蔓延造成大面积火灾。

2.有爆炸危险的建筑不应设在地下室或半地下室

3.有爆炸危险的建筑耐火等级不低于二级

有爆炸危险的建筑由于使用或生产大量的可燃蒸汽、可燃粉尘、可燃液体、可燃固体等物质,万一发生爆炸事故,往往会酿成火灾。因此,对于甲、乙类生产建筑的耐火等级应不低于二级。

4.有爆炸危险的建筑内防火墙间距不宜过大

在有爆炸危险的建筑内宜设置防火分隔墙,以控制由于爆炸引起的火势蔓延。防火墙的构造和强度必须满足防火、防爆的有关规定。

5.有爆炸危险的建筑宜独立设置,并宜采用敞开或半敞开式

有爆炸危险的建筑内不应设有办公室、淋浴室、更衣室、厕所等房间,也不应有机修、焊接等房间。因为这些辅助房间都有火源产生,容

易使库内易燃易爆物品引起爆炸燃烧,同时这些辅助房间人员比较多,万一发生爆炸,来不及疏散将会造成重大伤亡。

敞开或半敞开的建筑,自然通风好,可使可燃气体、蒸气、粉尘等很快稀释扩散,不易形成爆炸混合物,有效地排除形成爆炸的条件。而且生产设备内部发生爆炸时,敞开或半敞开式建筑可很快释放大量气体和热量,使建筑破坏损失大大减轻。

6.有爆炸危险的建筑宜采用钢筋混凝土或钢框架、排架结构

7.有爆炸危险的甲、乙类生产部位,宜设置在单层建筑靠外墙的泄压设施或多层建筑顶层靠外墙的泄压设施附近

三、防爆建筑构造

有爆炸危险的甲、乙类建筑应设置泄压设施,泄压设施宜采用轻质屋面板、轻质墙体和易于泄压的门、窗等,不应采用普通玻璃。泄压设施应避开人员密集场所和主要交通道路,并宜靠近有爆炸危险的部位。

1.轻质屋盖和墙体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规定:作为泄压面积的轻质屋盖和轻质墙体的重量应不大于60kg/m2。选择材料应具有在爆炸时容易被冲开或碎裂的特点,以便于泄压和减小危害。泄压用墙体材料选用石棉瓦、加气混凝土、石膏板和3mm厚的普通玻璃等。水泥珍珠岩因质轻、保温好,可作为泄压构造,但其强度低,需在一定间距内纵横作槽钢支撑,增加其强度。

轻型泄爆屋面在不保温情况下应首选PVC、玻璃钢瓦等作屋面材料。如屋面有保温要求,需控制总重量不超过60kg/m2,可选用苯板等质轻、强度高的保温材料。用蛭石等轻质材料找坡,可以达到总重量要求。

压型钢板在一些项目中被作为轻质泄爆墙体和屋面采用,其质轻、强度高、可不必进行二次装修、施工方便。但其塑性好,爆炸发生时不易爆成碎片,也不易冲开。严格说,一般构造的压型钢板不能作为泄爆墙体。作屋面也并不是所有面积均可算作泄爆构造,只有带联动的泄爆屋顶才可算作泄爆面积。据说压型钢板在固定件上采取措施,使之在爆炸临界点脱落,使压型钢板易于爆出,可以算作泄压屋面。理论上可行,但在实际的操作中有难度,在有台风地区更要慎用。

2.泄压窗

外窗设平开木窗,使厂房内空气自然对流通风。门窗采用木材制作,配置3mm厚平板玻璃。所有面向室内有爆炸危险的门窗五金零件,均改用铜制品,避免门窗开启或关闭时产生火花。

3.地面

采用不发火地面,以排除工人行走或货物托运与地面摩擦撞击产生火花。施工前应按“地面与楼面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方法做不发火性实验。

第4篇:建筑平面设计要点范文

关键词:住宅;建筑节能;设计方法;

中图分类号:TU201.5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近年来,我国政府对建筑节能十分重视,制定和颁布了一系列新标准、新规范,旨在加强建筑节能工作的开展。业内工程技术人员为此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科技成果,积累了一些经验。建筑节能工作有许多环节,建筑设计则是其中重要环节。

一、我国住宅建筑节能设计的必要性

1、建筑能耗约占社会总能耗的1/3

我国建筑能耗的总量逐年上升,在能源总消费量中所占的比例己从20世纪70年代末的10%,上升到近年的27.45%。而国际上发达国家的建筑能耗一般占全国总能耗的33%左右。以此推断,国家建设部科技司研究表明,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改善,我国建筑耗能比例最终还将上升至35%左右。如此庞大的比重,建筑耗能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软肋。

2、高耗能建筑比例大,加剧能源危机。

据分析,我国目前处于建设鼎旺期,每年建成的房屋面积高达16亿至20亿m2,超过所有发达国家年建成建筑面积的总和,而97%以上是高能耗建筑。以如此建设增速,预计到2020年,全国高耗能建筑面积将达到700亿m2。因此,如果现在不开始注重建筑节能设计,将直接加剧能源危机。

3、我国建筑节能状况落后,亟待改善

在70年代能源危机后,发达国家开始致力于研究与推行建筑节能技术,而我国却忽视了这一方面的问题。时至今日,我国建筑节能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举例说明,国内绝大多数采暖地区围护结构的热功能都比气候相近的发达国家差许多。外墙的传热系数是他们的3.5~4.5倍,外窗为2~3倍,屋面为3~6倍,门窗的空气渗透为3~6倍。现在,欧洲国家住宅的实际年采暖能耗己普遍达到m2/6L油,大约相当于m/8.57kg标准煤,而在我国,达到节能50%的建筑,它的采暖耗能每m也要达到12.5kg,约为欧洲国家的1.5倍。

因此,与当前发达国家建筑能耗已经大大降低的情况相比,我国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能耗是发达国家标准的3倍以上,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的差距。而对于美国而言,全球石油资源的战略布局以及石油的开采区域和运输线路等关键点的调整工作己基本完成,我国却没有那样强有力的能源后盾支持,在这样的国情下,建筑节能水平的改善实际上应该比发达国家更为紧迫。

二、节能型住宅建筑设计方法及要点

设计者在住宅建筑设计中,要充分考虑住宅建筑布局和体形、建筑平面设计、围护结构及材料等方面的因素,达到住宅建筑热环境节能的目的。

1、住宅建筑布局和体形

住宅建筑节能设计所涉及自然地理环境、小区规划中建筑群体的朝向、体形、间距、高低及道路网的布局,广场绿地的分布等都会影响规划区的微气候,影响建筑的日照和通风,由此影响到建筑的耗能。

住宅建筑布局和体形优化设计要充分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因素、气候特征、建筑功能、居民行为活动特点等因素,从布局、朝向、间距、冬季主导风向、太阳辐射及建筑外部环境构成等方面进行考虑。比如:住宅朝向的选择,尽量采用南北朝向,避免东西朝向,以其有利于夏季的自然通风,冬季增长日照时间;在建筑设计中,考虑到建筑节能的需要,应尽量减少建筑形体的凸凹,体形系数宜控制在0.3以内,住宅进深应扩大到lOm以上,以10~14m为宜,住宅长度以55m左右较为适宜;在总体规划设计中,应合理选择热源形式,优化布置室外供热管网,以减少热传输的损失。

2、建筑平面设计

住宅建筑平面设计中,主要考虑建筑平面形状、热环境分区以及温度阻尼区的设置等方面因素。

住宅建筑平面形状应规整,尽量减少护结构面积,增加冬季直射室内的阳光,夏季减少太阳辐射。比如把房屋外墙面积大、开窗多的一面正对太阳辐射强度大的南向,使建筑在冬季可以有效地收集太阳能,北侧外墙只开设小窗,主要满足通风的需要,而东、西方位不开窗或开小窗。热环境分区中把要求较低的厨房、厕所、过厅等布置在北向,而尽量争取将居室布置在南向,充分利用太阳能,保持冬季室内有较高的温度;应适当减少北窗开窗面积。住宅建筑中设置一定的温度阻尼区可有效地减少传热损失。例如楼梯间由过去的开敞式改为封闭式,楼梯间设窗;北向单元人口均设门斗,避免冬季西北风灌入;对屋面上人孔密封处理,使整个楼梯间形成一个温度阻尼区。

3、围护结构及材料

建筑围护结构,由包围空间的将室内与室外隔开的结构材料和表面装饰材料构成,包括墙、窗、门和屋面、地面,在建筑围护结构中。墙体、屋面、地面和门窗是建筑能耗的四大部位,而门窗则排列在首位。围护结构必须平衡通风和El光的需求,并提供适合于建筑地点的气候条件的热湿保护。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性能尤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在墙体的外面增加一层保温材料是非常必要和非常有效的,而且在一个合理的厚度范围内,保温层越厚,热工性能越优越。围护结构及材料住宅建筑设计节能优化考虑包括墙体节能、外门窗节能、地面节能、屋面保温节能等方面。

1)墙体节能

墙面的耗热量要占建筑采暖热耗的1/3以上,北方地区的墙体靠单一材料很难达到节能指标的要求,应考虑采用复合墙体。如粘土空心砖、混凝土空心砌块、非粘土砖等与高效保温材料EPS板、XPS板、聚氨酯等复合材料。复合墙体的保温形式一般包括外墙内保温、外墙外保温和夹芯墙体三种。外墙外保温具有如下优点①可保护主体结构,从而增强结构的耐久性;②可减少因温度应力造成的墙体开裂;③ 能避免或减少冷桥及墙面的冬季结露现象;④不占用有效建筑使用面积;⑤施工时不会影响住户正常使用,旧房改造时应优先采用。由于西北地区住宅建筑多以砖混结构为主,结构厚而重、蓄热系数大、热稳定系数相对较高,采用外包式保温可以防止保温层与主体墙层之间的蒸汽渗透,因此建筑节能宜采用外墙外保温。

2)外门窗的节能

外门窗是耗热的重要渠道,是节能的重点部位。窗户对住宅热环境的影响相当大,它既是太阳辐射的得热部件,又是主要的失热部件,通过外门窗的热损失占建筑物总热损失的40%~50% ,在保证室内采光的前提下。合理确定窗墙面积比是节能的重要措施之一。

另外,窗户的传热系数约为墙体的3—4倍,只有门窗达到每小时每米缝长的空气渗透量42.5m3,才能达到节能优化设计,为此,要利用新型门窗材料,改善保温隔热性能。

3)地面节能

为满足地面保温蓄热要求,可在垫层下铺300mm厚戈壁石蓄热层,外墙内侧设2m宽、0.3m厚的炉渣保温带。

4)屋面保温节能

屋面传热量虽仅占整个建筑面积的9%。但对顶层房间的影响较大。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设计好屋面构造,选择好保温材料,对屋面防水、保温、隔热进行综合研究,是解决屋面节能的关键。在屋顶的设计中,考虑其受风、降水、日照等气候因素的影响。应通过造型、构造和材料选择达到利用改善微气候条件的效果。

三、结束语

建筑节能是一项系统工程,作为设计行业的人员,在对建筑进行节能设计的同时我们应根据当地资源条件,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合理利用。同时体会到只有从事建筑设计工作的人员和从事建筑技术工作的人员更密切地合作,才能真正有效地取得实际成果。

参考文献:

[1]李晓霞、张德江、《建筑节能工程存在的问题及其监督管理措施》,中国建设工程造价信息网,2011年7月。

第5篇:建筑平面设计要点范文

【关键词】节能措施 住宅建筑 设计应用

1住宅建筑设计中的节能情况

建筑节能主要指在建筑物的设计、规划、施工以及安装维护中,按照建筑节能标准对住宅建筑进行隔热的保温围护,或者选择节能型可再生利用型的能源系统以及进行的相关维护保养。目前我国住宅建筑领域中节能应用措施情况并不是很好,和发达国家相比较来说还差得很远,实际工作中并没有做到节能计划和节能措施发展的同步进行,据统计我国超过400亿mz的建筑中只有其中1%采取了节能措旋,其余的都属于高耗建筑。当下建筑业正在快速发展时期,但在每年的新建建筑中达到节能标准的建筑不到1亿m:,建筑能耗占能源消耗的30%以上。不能实行广泛的节能措施主要是因为建设过程巾缺少监督,每年相关节能政策都会更新,但建筑物的节能状况却并未得到相应改善,这要求相关政策时。应考虑到设置相关机构进行强有力的监督,因为如果没有强有力的监督机构,建筑商就会为了节省资金成本而不执行节能相应措施,这样的情况比比皆是。从以上的分析来看我国节能标准距离全面实行还有很长路要走,对此政府应该引起重视,不能把节能措施规定作为一种书面形式,应该切实的落实到实际建设中。

2住宅建筑设计中的主要节能措施

2.1住宅建筑的布局和体型

住宅建筑设计所涉及的自然地理环境,建筑单体的朝向、体型、间距、高度,道路网的布局以及广场绿地的分布等都会影响居住区的微气候,影响建筑的日照和通风,由此影响到住宅建筑的能耗。住宅建筑布局和体型优化设计要充分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因素、气候特征、建筑功能、居民行为模式、风俗文化等因素,从布局、朝向、间距、夏季主导风向、太阳辐射及建筑外部环境构成等多方面进行考虑。比如:住宅朝向的选择,尽量采用南北朝向,避免东西朝向,以期有利于夏季的自然通风,冬季增长日照时间,避免东西晒问题。在建筑设计中,考虑到建筑节能的需要,应尽量减少建筑形体的凹凸,在采暖居住建筑中体型系数宜控制在0.3以内,住宅进深应适当扩大,以10~14m为宜,住宅长度以55m左右较为适宜。此外,在总体规划中,夏热冬暖地区应合理选择单体组合方案,形成风道,以充分利用自然风,减少空调等能耗。

2.2住宅建筑的平面设计

住宅建筑平面设计目的是为住户的供给在设计上所进行的工作。包括如何满足家庭构成、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等多样化方面的要求,要注意功能多样性、采光通风性、舒适度、面积利用率和功能布局合理性等五个方面。节能住宅满足上述要求同时,主要考虑建筑平面形状、热环境分布以及温度阻尼区的设置等方面的因素。住宅建筑平面形状应规整,尽量减少护结构面积,增加冬季直射室内的阳光,减少夏季太阳辐射。比如把房屋外墙面积大、开窗多的一面正对太阳辐射强度大的南向,使建筑在冬季可以有效地收集太阳能,北侧外墙只开设小窗,主要满足通风的需要,而东西方位不开窗或开小窗。热环境分区中把要求较低的厨房、厕所、过厅布置在北向。而尽量争取将居室布置在南向,充分利用太阳能,保持冬季室内有较高的温度。住宅建筑中设置一定的温度阻区可有效地减少传热损失。例如,夏热冬冷地区楼梯问由过去的开敞式改为封闭式,楼梯间设窗;北向单元入口均设门斗,避免冬季西北风灌入:对屋面上入孔密封处理,使整个楼梯问形成一个温度阻尼区。在夏热冬暖地区合理控制户内空气,创造良好的室内环境。

2.3围护结构及材料设计

住宅建筑的围护结构,由包围空间的将室内与室外隔开的结构材料和表面装饰材料构成,在建筑围护结构中,屋面、墙体、门窗和地面是建筑能耗的四大部位,所占能耗比例依次为屋面22%,墙体24%,门窗33%,地面15%。围护结构必须平衡通风和采光的需求,并提供适合建筑地点气候条件的热湿保护。围护结构的热工设计对于建筑在运行中的耗能是一个主要因素。

2.3.1屋面节能

屋面的面积在整个围护结构中比例不大,但是对于顶层房间而言却是非常重要。因此,屋面节能措施的要点:①屋面保温层不宜选用密度较大、导热系数较高的保温材料,以免屋面重量、厚度过大;②屋面保温层不宜选用吸水率较大的保温材料,以防屋面湿作业时因保温层大量吸水而降低保温效果。现在,屋面保温节能多采用高效保温材料保温屋面、架空型保温屋面、浮石沙保温屋面和倒置式保温屋面等节能屋面。南方地区更强调隔热效果,可采用种植屋面、高反射率屋面或遮阳屋面。

2.3.2墙体节能

墙体节能技术多采用复合墙体节能。复合墙体节能是指在墙体主体结构基础上增加一层或几层复合的绝热保温材料来改善整个墙体的热工性能。复合墙体节能多采用岩棉、玻璃棉、聚苯乙烯塑料、聚氨酯泡沫塑料及聚乙烯塑料等新型高效保温绝热材料以及复合墙体,降低外墙的传热系数。根据复合材料与主体结构位置的不同,土要分为内保温技术和外保温技术两大类外墙内保温施工,是在外墙结构的内部加做保温层。外保温是目前大力推广的一种建筑保温节能技术。外保温与内保温相比,技术合理,有其明显的优越性,使用同样规格、同样尺寸和性能的保温材料,外保温比内保温的效果好。外保温技术不仅适用于新建的结构工程,也适用于旧楼改造,适用范围广,技术含量高;外保温层位于主体结构外侧,能够保护主体结构,延长建筑物的寿命,有效减少了建筑结构的热桥,增加建筑的有效空间,同时消除了冷凝,提高了居住的舒适度。在南方地区,尤其是夏热冬暖地区应注重采用浅色外饰面,减少太阳辐射吸收系数。

2.3.3外窗节能

据统计,通过外窗的热损失占建筑能耗的35~45%,可见外窗是建筑围护结构中比较薄弱的部位。外窗的窗框材料、玻璃品种及有无遮阳措施都会显著影响其热工性能。普通的单玻铝合金外窗的传热系数是墙体的六倍。因此,应使用新型保温节能外窗。外窗玻璃应尽量选择中空玻璃。目前热工性能较好的外窗采用双玻中空双腔充惰性气体(厚度为40rnm)玻璃,窗框为铝合金断热桥型材,这种外窗的传热系数可达到1.5W/m2・K。

此外,窗墙面积比也是影响建筑围护结构节能的主要因素。确定窗墙面积比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其中主要因素是不同地区冬夏季日照情况(日照时间、太阳总辐射强度、阳光入射角)、季风、室外温度、室内采光设计标准及外窗开窗面积等。一般外窗的保温性能外墙差很多,窗墙面积比越大,暖通空调系统能耗越大。

3结语

第6篇:建筑平面设计要点范文

关键词:积木乐园 色彩

引言

幼儿园是儿童茁壮成长的平台,关系到幼儿心理和生理的成长。它不但为儿童提供生活及活动的空间,还影响着培养儿童想象力、创造力、动手能力和自信心的发展。因此,从不同的角度来探讨幼儿园建筑设计,为孩子创造一个安全、舒适、快乐、优美的环境,就显得尤为重要。

1幼儿园建筑设计注意要点

1.1平面设计

幼儿园的平面设计要做到有条理、无干扰。设计时要考虑当地气候、风向等等。一般来说,放置于东南向的应该有幼儿的活动室、寝室,而对于阳光等要求不高的供给房等就可以安置成朝北面向,同时满足其对干爽和通风的要求。总的来说,幼儿园建筑设计的平面设计要考虑到对于功能区域的合理划分,管理的易于进行,游戏场地的面积充足及其日照的充分保证。这些都要与幼儿的生理以及心理特征相符合。

1.2室内、室外设计

幼儿园的室内设计要从空间的分配、细部的构造以及色彩的搭配上整体把握。对于幼儿园首先进入人眼睛和联系整个建筑的门厅,要设计得大方得体,尽量将其高度,宽度放大些。在这样的前提下门厅要与室内紧密的衔接起来,这样能在视觉和行为上给人以较强的连续性。总之,要追求衔接自然、丰富多彩的空间。一些建筑师在设计时仅仅考虑到功能和造型设计,而不注意会对儿童安全和方便产生影响的细部构造。因此,细部构造也应当成为设计者重视的方面之一。在进行室外设计时,考虑到幼儿的喜好,游戏器具是必不可少的,而这些游戏器具要与幼儿园的水池、沙坑、跑到等等结合起来设计,使之具有独立性的同时又有统一性。室外设计的绿化部分也是尤为重要的,绿化做得好,意境营造得好,就可以培养幼儿的各种兴趣,对于其性格的养成也有莫大的帮助。

2结合工程实例分析幼儿园建筑设计

2.1工程概况

规划总用地面积3663平方米,规划建设为12班的幼儿园,总建筑面积2928平方米。

2.2设计要点

区别于其他建筑,幼儿园建筑有它自身的特点与设计要点,在一些设计细节方面需要考虑到幼儿这一特殊群体生理及心理各方面的需求。

(1)幼儿园的建筑设计应该根据幼儿好奇、好动、喜欢模仿的心理以及生理行为特征要求。

(2)建筑设计应该具有独特的设计风格,主要包括新、美、奇、趣的特点,设计良好的空间环境,发挥优秀的教育作用,使幼儿身体和心理得到健康的发展。

(3)幼儿园建筑还必须依据温馨设计的理念,合理的布置,柔美的色彩,精美的布局结构,都可以减少幼儿的焦虑心理。

(4)根据小班、中班、大班不同孩子的特点进行合理设计,尽量做到统一与变化相衬托、均衡与稳定相协调、错落有致、虚实变幻、直观鲜明、视觉与视差相搭配的构图原则。

2.3设计构思

设计以把幼儿园建设成为一个地域性的富有生动造型和色彩的幼儿园建筑为设计原则与设计指导思想,努力做到:

1) 方案设计充分考虑周遍环境,以人为本,充分体现现代教育理念;

2) 统筹安排、科学管理、合理划分功能分区和进行交通流线设计,各区间既保持相对独立,又便于紧密联系。达到“外观现代化、布局人性化”的建设目的;

3) 强调建筑的先进性、实用性与经济性的统一;

4) 注重建筑的标志性与可识别性。注重建筑与环境相结合,因地制宜,努力营造出亲切和谐的儿童活动氛围。

建筑平面布局设计上适当采用单元化的设计,使建筑造型兼具韵律美感的同时,强化校园的整体性。

2.4总平面设计

本地块的东侧是一条10米宽的规划路,南侧是一条15米宽的规划路,其余周边均为居住区。基地东面和南面噪声相对较大。基地南侧,东侧隔马路为居住区用地,北侧西侧紧邻金沙洲居住新城规划的居住用地。用地的南侧设置人行主出入口,西南角以及东北角设置后勤行车出入口。校园的交通组织结合消防的需求采用环路的方式,教学区及生活区内部采用步行系统,结合绿化庭院的设计,使整个校园规划尽量避免机动车对教学区的干扰。

项目基地为四方形用地。根据现状特点,我们将用地清晰地划分为普通教学行政、后勤、音体美等辅助活动用房、活动用房五大区域。其中,将较为次要的教学行政、音体美等用房布置在用地南侧临马路,活动用房尽量靠北端设置。活动用房的东面山墙与东侧规划路相邻,主要的南面和西南面则对着室外活动场地和庭院绿化。后勤布置在基地西部和西北端,与其他功能分区互不干扰。由于广州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南风,所以将厨房放置于基地西北角。基地东南角和东侧临街为公共的活动场地,尽最大限度地阻隔道路噪声的影响。(插图1)

2.5平面布局

功能根据朝向、风向,分为幼儿活动用房,幼儿功能用房,办公室,以及后勤用房区。各班幼儿活动用房及寝室均为独立单元设计,各单元独立设置,用风雨连廊连接。建筑各功能体块之间间隔合理,利用错落有致的布局,营造尽可能开阔的绿化内庭院空间。

本方案共3层。南面主入口首层处为主入口广场以及一个半室外的入口过廊。过廊处设置晨检室。入口过廊往右通往幼儿活动室区域,往左依次为音体活动室以及医务隔离室、洗消以及厨房等后勤用房。二层、三层的东面以及东北角的4个独立单元均为幼儿活动用房,西面以及南面用房为办公以及综合用房区。功能分区清晰、明确。

2.6色彩设计

(1)色彩搭配。基本色调:由于幼儿园建筑的形态构成要素十分丰富,建筑造型变化多样,所以在基本色调的选择上就不宜用色过多。反之,以简洁、明快的浅色调作为建筑的主体色调,既可以衬托建筑形态的生动,又可以获得统一、和谐的建筑整体效果。

局部色调:由于儿童对喜闻乐见的事物必定在颜色上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而且一般不会拘泥于一种颜色或色系,所以在建筑局部色彩的选择上要大胆采用不同的亮色。若干亮丽色块的点缀会

使建筑突显活力,使其更能表达幼儿园建筑的个性。

(2)色彩识别。运用不同的色彩以增加建筑空间的可识别性。幼儿园建筑常由标准活动单元组合而成,各个活动单元在空间构成以及房间形状方面几乎是一种模式。对于儿童来说,认识自已的班级首先就要有一个过程,而让儿童在雷同的空间单元中将自己的班级与其他班级区分开来就是更为困难的事情。此时,可以

借助色彩的作用,以不同的色彩作为各班空间单元的色彩基调,从而使上述问题得到轻而易举的解决。

(3)色彩指示性。儿童视知觉在对建筑空间形状、大小方面的感知上还不够敏感,所以幼儿园的交通空间及其中的标识物宜采用丰富、鲜艳的颜色。比如,在走廊的天花板上按照儿童行进路线设置彩带或者彩色装饰物,一方面可以提高交通路线的明晰性,另一方面可以大大增加儿童在行进途中的趣味性。

结语

现代幼儿园建筑不仅是一栋房子,还是孩子们学习、生活及相互交流的场所,是小朋友可以进入的玩具。作为幼儿园建筑的设计师,应该从孩子们的视角出发积极思考,为塑造一个良好、舒适,符合儿童心理特点,有利于孩子们生活、学习、健康成长的多元化幼儿园空间而不断摸索新的创作思路

参考文献

第7篇:建筑平面设计要点范文

【关键词】建筑设计,建筑抗震,作用

前言:一个优良的抗震设计,必须与结构设计相互配合,对建筑的整体结构要充分考虑。设计人员要综合考虑,才能使建筑的功能设计与抗震能力达到一个平衡的状态。

1、我国目前抗震设计中所存在的问题

1.1缺乏合理规范的设计理论,实际工程经验不足

就我国目前的发展形势来看,我国在对地质地震等方面的研究力度明显不够,尤其是建筑物抗震方面的研究。由于我国科技水平的限制,对地震的成因和预测还不能够达到一个非常高的水准,因此对防御地震方面的防范也缺乏科学合理核心思想,这就导致了我国建筑地震设计没有一个规范的设计理念作为科学依据,因此建筑设计也很难满足抗震目标。

1.2在设计中未能充分考虑实际施工情况

在很多项目组进行施工时,都只是根据数据以及固有的一些参数进行施工,大多数的施工都是通过计算设计来完成,未能充分的对实际情况进行考虑。例如在我国建筑抗震的设计中,对地震降级系数固定为2.81,而一些小级别的地震固定了统计学意义。这就导致一些小级别的地震被用于构造的设计当中,但是实际情况是构造截面的实际承载能力以及检测计算不能够与实际情况结合在一起。

2、建筑设计针对抗震设计中主要的设计要点

2.1建筑体型设计问题

通常情况下,建筑体型包括建筑体的平面形状以及立体空间形状。在对建筑进行体型设计时,应该在平面和空间体型简洁规则的情况下,尽可能的设计一些矩形、圆形或者方形等结构元素。通过实验表明,这些形状体型都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承受地震或者其他外力带来的影响。其次,应特别注意一些外凸或者内凹的体型,避免不对称结构的设计,只有在整个体型结构中使整体质量和刚度均匀的分布,才能避免建筑体因受到外力而产生扭曲反应。但是在一些追求美感的建筑物中,复杂的结构体型无法避免,这就要求设计师在追求艺术感的同时,更多的去考虑抗震能力,使两者更好的结合在一起。

2.2建筑平面的布置与设计

平面的布置与设计在建筑物的设计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它可以直接表现出建筑的使用功能。在建筑设计当中,平面的设计是占首要地位。而我们在设计上也应尽可能的做到结构和质量的刚度分布均匀,结构上也应该协调对称。同时防止发生扭曲效应,对较大刚度的电梯、楼层等设计要采用居中设计的布置理念。

2.3建筑竖向的布置与设计

随着我国建筑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高层建筑被广泛建设。而很多工程在提高物沿楼层高度的同时,往往会轻视其抗震能力。无论在工业还是民用的建筑中,目前都存在这类问题。想要做好建筑竖向的结构设计,首先就应该尽可能的使建筑物沿竖向的刚度分布比较均衡。特别是剪力墙的布置,一定要与建筑底部可以达到均匀平衡的效果。

3、建筑设计中必须高度引起关注的抗震问题

3.1连接点和建筑构件的设计

随着人们对建筑体的要求不断提高,建筑设计中所采用的建筑构件种类和样式也在不断增多,例如大理石和瓷砖等材料被广泛的利用,以及一些室内装饰吊顶、悬挂物、人工艺术品等。而在施工设计过程中要充分的考虑这些材料与建筑物结构的连接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整体的抗震水平。比如墙面外贴的大理石或瓷砖必须要保证其与建筑物主体结构的连接锚拉的牢固性,确保发生地震时不会坠落;对悬吊的灯具以及其他人工艺术材料,也要保证与主体结构的连接轻度,避免因地震时掉落对人身安全造成危害。

3.2建筑设计需要达到的设计限值

在实际的工程操作以及设计时,一定要严格遵循我国相关部门的标准规范要求,例如在8度的防烈度情况下,粘土砖多层建筑物的高度不能够高于18m,建筑层数不能大于6层等。一旦超过相关的规定,就会严重影响到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3.3顶部建筑抗震设计

对建筑体的设计,一定要注意,其顶部建筑不宜过高或者过重,这样都会增大顶部建筑发生变形的可能。过高或过重的顶部建筑会削弱下部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因此在设计时就必须保证建筑重心和下部的建筑重心相一致。此外顶部结构的设计也适当的选用强度高、刚性均匀轻质的结构材料。

4、建筑设计中重点的抗震设计

4.1建筑物顶部的抗震设计

如今的建筑行业,普遍对顶部过高、过重的问题有所避免。因为顶部产生的压力会导致建筑墙面也形成相应的较大压力,这会使建筑物的抗震性和牢固性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减弱。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务必要保证建筑物整体有一个合理的重心,与此同时还要花心思用于材料选择,选取的顶部材料要尽量是重量轻、刚度较均匀的,这样建筑结构才能将抗震能力充分发挥出来。

4.2建筑设计中关于设计限制的问题

通常都是在建筑前期确定建筑物的抗震级别,并且这是以建筑物的实际使用情况为依据,所以要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国家规定,要使建筑物的抗震性能有所保障,以免有墙体裂缝或坍塌的现象出现。

5、建筑设计过程中要考虑到的抗震设计

5.1形状设计

建筑物的形状设计也就是针对建筑进行的“体型”设计,具体包括了各部分施工技术、建筑物平面布局和立体空间等的设计。在建筑行业发展的新时代,很多方面都有所创新就建筑物思维整体外观而言亦是如此。由此有诸多样式的建筑外形出现,所以,在形状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对不同外形的不同特点予以充分考虑,不同的建筑外形,也会有不同的建筑特色和实际需求,施工单位应该加以充分考虑。通常情况下,凸凹形状的建筑体型,通常可以使建筑物的抗震性得到大大提升,然而在实际的建筑建设过程中,原有的常规形状的建筑物已无法满足现代化经济发展需求,所以,建筑物整体抗震性的提高,首先需要对建筑的形状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

5.2建筑物的平面设计

在建筑物施工,平面设计是重要的环节,对建筑物日后的使用将起到决定作用。例如,分别作商务和居住用途的建筑物,它们在平面设计上必然存在很大差别,为了使使用需求得到进一步满足,就一定要按照用途,来对平面构造进行科学设计;另外,为了将抗震元素融入到平面设计之中,不仅要对施工材料的坚固性加以重点考虑,还需要对构架安装的合理性、内部各因素的协调性加以综合考量。要想完美地实现平面设计和抗震设计的结合,就对设计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不但要工作经验丰富,要需要深入地研究审美观念和抗震技术,前提还得不对内部美观产生不利影响,在此基础上再确保抗震性能的最大化。

5.3空间设计

对建筑物进行空间设计,是在三维空间内进行的关于建筑物的竖向设计方案。因为日益加快的城市化进程和急剧增加的城市人口,增加了城市的人口压力,所以出现的建筑物楼层愈发高。为了使土地占有面积尽量减少,在现代社会中愈发流行高层建筑,如此就对建筑物的空间设计有了更严格的要求。通常说来,建筑物层数越低,稳定性就越高,受到地震的损害也就会越小;反之稳定性越差,受到地震的伤害也就越大。所以,融合建筑物的空间设计和抗震设计在一起,这样建筑物的整体抗震性才能得到保证。

6.结束语:

建筑设计是建筑抗震设计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与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密切相关,对建筑抗震起到一个基础作用。而一个优良的抗震设计,必须与结构设计相互配合,对建筑的整体结构要充分考虑。设计人员要综合考虑,才能使建筑的功能设计与抗震能力达到一个平衡的状态。

参考文献:

第8篇:建筑平面设计要点范文

【关键词】建筑设计,抗震设计,重要作用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建筑设计中的抗震设计,关乎民生,关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对房屋建筑实施结构设计,主要涉及对建筑高度,承载力,总体结构,各个部件的性能规划等一系列的因素,要求通过对各个构件和整体规划的基础上,既实现满足居民生活生产保障安全的需要,又具有值得欣赏的美学价值。增强房建结构的抗震设计,必须综合考虑地基,房屋的结构体系选择,综合布局等多方面建设因素,是一项及其专业,严谨,复杂的高技术工作。

二.建筑设计和抗震设计的作用和关系分析

建筑设计对建筑抗震起重要的基础作用。建筑的结构设计难以对建筑设计有很大的改动,建筑设计已经初步形成了,建筑结构就必须按照原则服从建筑设计的要求。设计师在建筑方案能够全面的考虑到抗震设计的要求,那么结构设计人员按照建筑方案对结构部件进行科学、合理的布置,保证建筑结构质量与结构刚度均匀分布,结构受力和结构变形共同协调,提高建筑结构抗震性能和抗震承载能力;如果建筑方案没有考虑到抗震的要求,直接给结构抗震设计带来更大的难题,建筑布局设计限制结构抗震布局设计。为了进一步提高结构部件抗震承载能力,就必须增大结构构件的截面面积,这样又会造成很多不必要的浪费。所以,在建筑抗震设计的过程中建筑单位要对建筑体型设计、建筑平面布置设计、屋顶建筑抗震设计等问题加以关注。

三.我建筑抗震设计的现状

在建筑抗震设计领域,虽然我国在近年来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相比西方发达国家而言,发展缓慢,尤其是在抗震设计上,没有能够正确的处理好建筑设计和抗震设计的关系,虽然引进了一些西方欧美抗震设计理念,但缺乏符合本国实际的理论技术创新。很大方面存在着缺陷,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建筑抗震设计中缺乏科学规范的理论指导,缺乏实际经验的积累;我国对地质地震的认识尚不够完善,对地震的成因,预测,防治研究不够深入,地震防治规范不够科学。因此,在进行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时候,缺乏一定的科学依据,或依据的是不完善的理论。因此,难以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完美融合防震设计理念。

2.建筑抗震设计中,设计立足于固定参数,而忽视了实际情况,设计完全依据“计算设计”完成。而且将一定的地震或力学参数做出固定的规范,比如,在我国地震设计研究中,把地震的降级系数统一规定为2.81,将小震赋予固定统计意义。而小震多用于结构设计中,结构截面承载能力设计和变形的检验计算,需要依据一定的实际情况而行的。

3.设计中,没有能够深入研究地震对建筑结构破坏的层次和顺序,难以做到重视主体的设计而兼顾细节问题。没有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变通的运用抗震设计准则。

四,我国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标准

1.我国的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要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GB 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辩证灵活运用其中抗震设计原则,严格执行设计施工标准,借鉴其中经验,结合房建本地实际,科学设计。

2.要坚持实施多级防震措施。传统房建结构多采取的是三级设防措施,即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但在新的时期,房建结构必须是采取的多级设防模式,保护建筑主体抗震能力,减轻经济损失,使得建筑抗震中更加安全。

3.将概念设计理论和基于性能的设计理论相结合。结合建筑结构设计施工地的具体实际情况,做出科学严谨勘探,掌握第一手资料,综合分析考虑,做出最优势的战略设计组合。

五.建筑设计在建筑抗震设计中的几个主要设计问题

1.建筑体型设计问题

建筑体型包括建筑的平面形状和立体的空问形状的设计。在建筑体型的设计中,应尽可能地使平面和空间的形状简洁、规则,在平面形状上,矩形、圆形、方形等对抗震来说,都是较好的体型。尽可能少做外凸和内凹的体型,尽量避免不对称的侧翼和过长的侧翼,在体型布置上使建筑结构的质量和刚度比较均匀地分布,避免产生因体型不对称导致质量与刚度不对称而引起建筑物在抗震时发生扭转反应。在建筑设计中,为了建筑立面美观和艺术上的创意,复杂的建筑体型是难以避免的,但是,在设计时一定要把建筑艺术、建筑使用功能同结构抗震安全很好地结合起来。

2.建筑平面布置设计问题

建筑物的平面布置在建筑设计中是十分重要的部分,它直接反映建筑的使用功能和要求,同时它与建筑抗震关系很大,因此从概念上要解决的一个核心问题是,建筑平面设计上要尽可能做到使结构的质量和刚度分布均匀,对称协调,避免突变,防止产生扭转效应。在墙体布置上要均匀对称;在抗震墙(剪力墙)布置上尽量与结构抗震要求相结合;对刚度很大的楼、电梯井简要居中布置,避免偏心扭转地震效应。在建筑平面布置的总体设计上要尽可能为结构抗侧力构件的合理布置创造条件,使建筑使用功能要求与建筑结构抗震要求融合成一体,充分发挥建筑设计在建筑抗震中的基础作用。

3.建筑竖向布置设计问题

建筑的竖向布置设计问题在建筑设计中主要反映在建筑物沿高度(沿楼层)建筑结构的质量和刚度分布设计上。在工业和民用建筑中,无论单层和多层都存在此类问题。在建筑设计中,尽可能使建筑物沿竖向的刚度分布比较接近,应特别重视使剪力墙布置比较均匀并使其能沿竖向贯通到建筑底部,不应中断或不到底;尽量避免某一楼层刚度过小;尽量避免产生

4.屋顶建筑抗震设计问题

设计高层和超高层建筑时,屋顶建筑抗震设计也是整个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近几十年来,从多数高层建筑抗震设计评定结果看,屋顶建筑设计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屋顶设计较高或者设计过重。屋顶设计较高或者设计过重,无形当中加大了屋顶建筑变形,而且地震作用也加大了,尤其对自身和屋顶之下的建筑物的抗震作用都不利。有时屋顶建筑的重心和屋顶之下的中心不在同一直线上,如果屋顶的抗侧力墙和屋顶之下的抗侧力强出现间断,在地震发生时,带来的地震扭转作用也会更严重,对抗震更不利。所以,进行屋顶建筑设计过程中时,应该最大限度的降低屋顶建筑的高度。选用强度较高、轻质、刚度均匀的材料,使得地震作用传递不受阻碍;屋顶重心和屋顶之下的建筑中心在同一直线上;如果屋顶建筑非常高,屋顶建筑就必须具有较强的抗震性,让屋顶建筑地震作用和突变降低到最小,尽量避免发生扭转效应。

六.结束语

建筑行业关系到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关系到国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加强建筑抗震设计,设计,提高抗震能力,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客观要求。因此实施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法,科学处理建筑设计和抗震设计的关系。建筑设计是整个建筑抗震设计的重要环节,二者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共同为提高建筑整体抗震性能提供了强大的支撑。在进行建筑的抗震设计时候,必须要将建筑的建筑设计和结构设计综合协调起来,实现二者的配合,共同为建筑整体的抗震设计发挥出更强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蒋山 浅谈建筑设计在建筑抗震设计中的作用 [期刊论文] 《中国房地产业》 -2011年10期

[2] 陆伟权 浅析建筑设计在建筑抗震中的作用 [期刊论文]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2年14期

[3] 曾锐 重视建筑设计在建筑抗震设计中的作用 [会议论文] 2003 - 中国铁道学会铁路房建管理会议

[4] 程宇 建筑设计在建筑抗震设计中的分析 [期刊论文]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1年36期

[5] 李建平 建筑设计在建筑抗震设计中的作用 [期刊论文] 《安徽建筑》 -2004年5期

[6] 宫玲君 论抗震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意义与策略 [期刊论文] 《科技风》 -2009年16期

第9篇:建筑平面设计要点范文

关键词:节能设计建筑工程

中图分类号:TE08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筑行业也随之快速增长,建筑节能是近年来世界建筑发展的一个基本趋势,也是当代建筑科学技术的一个新增长点。建筑节能设计对于提高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降低建筑的能耗有着重要的意义。下面简要探讨几个建筑节能设计的要点。

一、建筑整体规划中的节能设计

1、日照环境设计,加强对太阳能的利用是建筑节能设计的重要内容。建筑规划设计中应考虑争取冬季建筑日照时间,温暖和干燥环境,夏季避免强烈的太阳辐射。因此,应合理设计建筑间距及朝向。在规划设计时,应在建筑物之间留出一定的距离,确保阳光能直接照射到建筑室内,也即是保持合理的日照间距。日照间距是由当地的地理纬度、日照标准、建筑朝向、高度及建筑用地的地形等因素决定的。在目前城市用地十分紧张的形势下,应权衡好提高建筑密度与保持建筑日照间距之间的关系,以取得最佳的开发效益。此外,建筑物朝向的选择应满足冬季能获得足够的日照,避开冬季主导风向,防止冷风进入室内,还应考虑夏季防止太阳辐射,但通常都难以取得既夏季防热又冬季保温的理想朝向,对于夏季炎热并且冬季不是很冷的南方来说,建筑物的朝向应以考虑夏季防晒为主。

2、通风节能设计,组织好建筑物室内的通风设计,不仅有利于改善住宅室内的空气品质,满足人体健康舒适的要求,还可减少开空调的时间,降低建筑的能耗。因而在建筑群体总平面布置和单体设计时,考虑自然通风是十分必要的。自然通风最基本的动力是风压和热压,建筑物正面迎风时,建筑物表面的阻挡会使其迎风面产生正压区,气流绕过建筑物各侧面及背面,便会随之形成负压区,使得建筑迎风面和背风面产生压力差,改善了自然通风的条件。要想较好地利用风压来实现自然通风,建筑面宽应面向夏季主导风向,其表面形成足够的压力差,开窗之后会形成气流。在总体规划时,还可通过设计附属结构、道路、景观等来合理引导风朝向主要建筑,以降低温度。此外,在设计中还可采用种植树木、建筑层层后退、高层建筑周围设低层裙房、在建筑中间开洞等方式来改善风环境。

3、绿化环境设计,绿色植物对于调节局部小气候有着非常显著的效果,合理布置的植被会在盛夏形成自然荫凉,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建筑外墙被曝晒,减少外部的热辐射和眩光进入室内,同时还可产生蒸腾作用,带走多余热量,增加空气湿度,降低环境温度。有绿色植被的墙体或者屋面,其降温效果是非常明显的。在建筑的绿化景观规划设计中,种植成排的植物能产生狭管效应,引导并放大夏日微风,加快散热速度;还可在建筑的西墙种植爬墙植物,对于高层建筑,可分层种植,以便植物布满墙面;有条件的也可设置屋顶花园。在建筑的南向应种植落叶植物,以便夏日提供浓荫遮挡烈日,秋冬落叶之后方便阳光直射室内。

二、建筑单体节能设计

1、平面设计节能,建筑平面设计应尽量紧凑,减少外墙长度,建筑的平、立面不宜出现过多的凹凸,以减小体型系数,因为体型系数越小,护结构的传热损失也越小,体型系数控制在0.3以内为宜。应注意户内热环境的合理分区,尽量将厨房、卫生间、储藏室、走道等热环境质量要求较低的房间至于冬季温度较低的区域内;卧室、客厅等主要房间应考虑夏季隔热,并宜避开冬季主导风向。房间进深也不得过大,对于单侧通风的房间,房间进深与高度的比值应小于2.5,有对开窗、可形成穿堂风的房间,进深与高度之比应小于5。

2、墙体节能设计。

2.1、西墙隔热措施。南方地区大多夏季西晒时间较长,太阳辐射强,所以应采取一定的措施对没有遮挡的建筑西向山墙面进行隔热。如前面提到的在西墙种植爬墙植物,遮挡阳光直射。也可将西墙做成夹空气间层的两层墙体,利用空气间层起到很好的隔热效果,双层玻璃幕墙就是当今节能建筑中所普遍采用的一项措施,玻璃之间留有一定宽度的通风道,利用烟囱效应对通风道进行通风,带走热空气,并配有可调节的百叶,夏季有较好的遮阳效果。此外,整个建筑外表材料颜色选择反光的浅色,也能反射一些太阳辐射和热量。

2.2、外墙保温措施。节能建筑外墙设计中,通常有单一材料保温和复合材料保温两种墙体保温形式。单一材料保温层即是将保温层与承重结构材料结合在一起,由于还有装饰面层和保护层等,所以这种围护结构极少。复合材料保温的方式是将结构材料与高效的保温材料及装饰材料一起使用,使结构材料承受压力,饰面材料用于装修,轻质材料用于保温,这样的墙体不仅厚度小,相应的增加了房屋的使用面积,并且保温性能好。

3、窗户节能设计,窗户的面积一般会占到建筑面积的1/5左右,而窗户的热阻较之墙体的热阻要小很多,所以窗户面积的大小及其保温性能的优劣,会直接关系到建筑采暖和空调能耗量。南方的建筑门窗节能应侧重在夏季防热上,并兼顾冬季保温。

4、屋面节能设计,建筑屋顶所造成的室内外温差传热耗热量,要远大于外墙或地面的耗热量,加强屋顶保温节能对建筑造价影响不大,却有着非常明显的节能效益。

4.1、覆土种植隔热屋顶。在屋顶种植植物,可减少太阳光对屋顶的辐射,并通过植物的蒸腾作用来提高隔热效果。

4.2、蓄水屋面。在刚性防水屋面上蓄一层水,通过水分蒸发来带走大量的热量,从而有效地减弱了屋面的传热量,降低屋面温度,改善屋面热工性能。

三、总结语

随着建筑节能工作的开展,以及人们对改善建筑热环境的迫切要求,建筑节能技术必将得到迅速发展。作为一个建筑设计人员,在对建筑进行节能设计的同时,我们应根据当地资源条件,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合理利用。广大建筑设计工作者应充分认识建筑节能设计的紧迫性,增强节能意识,提高节能设计水平,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节能建筑精品。

参考文献:

1、许明科,对建筑工程节能设计的浅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年第3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