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乡镇敬老院年度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经县政府研究决定,今天召开全县乡镇敬老院建设现场会,主要是进一步贯彻落实全市乡镇敬老院建设工作会议精神,交流经验,分析形势,安排部署全县乡镇敬老院建设工作任务。刚才,县民政局*局长传达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农村五保供养和敬老院建设的意见》,**三个乡镇作了经验介绍,这几个乡镇工作各有特色,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和实践性,值得大家学习和借鉴。下面,我根据县政府研究的意见,讲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高度重视乡镇敬老院建设工作,切实提高对乡镇敬老院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农村五保供养对象是农村村民中最困难、最弱势的群体,对这部分人进行及时救助,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全面提高五保供养水平,既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为民办实事的具体体现,又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和谐**的客观要求,加强敬老院建设是保障五保对象生活权益的根本途径,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内容之一,中央、省、市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进行部署,要求各级一定要从讲政治的高度来认识敬老院建设,切实强化措施,加大力度,把敬老院建设工作抓紧抓实抓出成效。
近年来,我县的敬老院建设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在各乡镇、县直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规范化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敬老院建设工作得到长足发展。目前,全县共有乡镇敬老院16处,集中供养五保老人995人,年投入供养资金199万元,基本实现了“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病有所医”。特别是去年省、市部署乡镇敬老院改扩建计划以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召开专门会议进行部署,县政府与各乡镇签订了敬老院建设目标责任书,各乡镇把敬老院建设摆上了重要议事日程,把敬老院建设当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三个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来抓,从规划、设计、筹资、开工建设等方面都层层把关,高标准、严要求,行动较快,措施得力,工作到位,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好局面,在社会上反响强烈。**、白彦、郑城、卞桥、魏庄、丰阳、临涧七个乡镇在全县率先进行了改扩建或搬迁,**镇在财力非常紧张的情况下,投入较大资金,新建老年公寓大楼,建筑面积4160平方米,工程完成后,可容纳260人入院;白彦、卞桥、临涧也都在1500平方米以上,其他准备改扩建的乡镇也都拿出了实施意见,工作都非常积极主动。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与各乡镇的重视特别是在场各位的努力工作分不开的,在此,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全县敬老院建设岗位上的各位同志表示亲切的慰问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我县敬老院建设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院舍房屋普遍破旧落后。全县多数敬老院由于建院时间较长,面积、规模小,园容园貌破旧。宿舍内配套设施简陋,与我县社会经济发展总体水平不相适应,也严重制约了五保供养水平的提高;二是管理服务质量水平不高。主要表现在管理方式落后,有人浮于事的现象,管理人员与院民数比例不合理,管理服务人员年龄偏高,整体素质偏低,管理质量、服务水平不尽人意;三是供养比率太低。据统计,20xx年,我县有五保对象2563人,其中分散供养1568人,集中供养995人,集中供养率仅为38.8%,20xx年新增了2014名五保对象,按照省、市要求,20xx年集中供养率不低于60%,全县集中供养人数应达到2746人,但全县16处敬老院现有总床位只有1200张,总床位占老年人数26‰,现有条件远远跟不上发展需要,由于集中供养率偏低,严重影响了我县省、市文明敬老院的创建。四是现有资金还不能满足实际建设需要。目前,我县乡镇敬老院是以本乡镇"五保"对象为主体,以集体经济为依托,以"一乡一院"为建制的福利型体制。这种供养体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难以生存和发展,由于乡镇财政拮据,配套供养资金难以到位,敬老院资金缺口较大,"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病有所医"的办院水平得不到有效的财力支持,特别是敬老院建设资金投入不足,改扩建的力度不大,有些乡镇存有等、靠、要思想,面对困难不去积极想办法解决,而是消极对待,致使敬老院建设速度缓慢,严重影响了我县敬老院改扩建的进程。五是责任心不强。个别乡镇没有长远规划,思路狭窄,设计规模达不到上级要求,有的对建设质量把关不严,给建筑工程留下安全隐患。这些要在今后的工作中逐一研究解决。
二、加大力度,切实做好敬老院建设工作
(一) 积极筹措资金,尽快把敬老院新建、改扩建资金投入到位,确保20xx年底基本实现五保集中供养。省、市、县提出的乡镇敬老院建设三年规划,对乡镇敬老院建设提出了严格的标准和要求,也为我县的乡镇敬老院建设指明了方向。我县的敬老院建设,要本着布局合理、经济实用的原则,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力争今年基本完成敬老院建设任务,20xx年扫尾。敬 老院建设标准应不低于省民政厅规定的三级院标准,做到庭院美化绿化、路面硬化、水电路畅通,娱乐健身、医务、就餐、洗浴等设施配套,工作人员配备合理,规章制度健全,五保对象应保尽保,集中供养率达95%以上,使敬老院成为农村老年人活动中心和精神文明建设阵地。一要认真落实规划。去年以来,我县制定了敬老院建设三年规划。当前的主要任务是抓好规划落实,力争今年年底前全县五保集中供养率有一个大的提高。要保护好、利用好敬老院现有资源。各乡镇政府切实负起责任,凡能够利用的,要充分利用,确实不能利用的,要搞好资产处置,不能造成资产流失。要继续坚持“稳定一级院,巩固二级院,发展三级院,转化等外院”的指导思想,需要维修改造的要加以维修改造,容纳能力不足的要逐步加以扩建。要充分挖掘各类资源,尽量降低建设成本,要积极利用撤乡并镇后闲置的政府办公场所及学校、卫生院,也可以利用破产倒闭的企业等房产资源,通过维修改造,作为敬老院使用。要加强对敬老院建设的组织领导,民政、财政、建设、土地等部门要各负其责,在项目设计、评审、工程招标和验收等环节上,通力协作,共同抓好落实。要实行目标责任制,按照三年规划,层层签订责任状,明确责任人和年度任务目标。要严把工程质量,保证工程进度。要将敬老院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定期调度,定期通报,定期督导。二要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要采取财政列支一部分、社会捐赠的慈善资金投入一部分、福彩公益金拿出一部分的办法进行资金筹措,确保按时完成计划。要充分发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和支持敬老院建设,对企业和个体老板愿意向敬老院投资的,如果数额可观,可以让其冠名,凡是对五保事业给予赞助的,可以铭刻纪念。可以劝导企业自己兴办敬老院,政府在供养资金上给予一定的补助。总之,要千方百计挖掘社会潜力支持五保事业,在全社会形成尊老爱孤的良好风尚。三要加强规范管理,提高敬老院工作水平。要继续开展敬老院等级管理,促进敬老院管理规范化、制度化。要选拔政治素质高,热心五保事业,具有较强组织领导能力的人担任院长。工作人员要有强烈的责任心和热情的服务态度,具有一定文化知识和服务技能。民政部门要加强业务培训,提高他们的素质和能力。要坚持和完善以往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制度建设要细,执行制度要严,靠制度来规范工作,努力提高管理服务水平。要加强分散供养人员的保障服务,村里要安排专人负责,乡镇要以敬老院为依托,定期巡回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二)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不断提高管理服务水平。要认真贯彻落实《山东省乡镇敬老院管理规程》,使我县敬老院管理工作走向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轨道。重点要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要建立健全院长、服务人员职责,岗位责任制,院民守则,学习制度,卫生制度,财务制度,考勤制度,食堂管理等制度,同时要成立有院民参加的院务管理委员会、财务管理委员会、食堂管理委员会、生产管理委员会,逐步形成民主管理,自我约束的良性管理机制;二是强化管理。要把任务层层分解,实行指标管理,把责任落实到人,要让院民直接参加管理,评定工作优劣,体现院民的主人翁地位,发挥院民的民主权力,与服务人员一起提高敬老院的工作水平;三是要进行检查评比,县民政局要根据等级管理的标准制定《文明敬老院检查评比标准》,组织有关人员进行检查,要把检查结果进行通报,力争把敬老院管理工作提升到一个更高的水平。
(三)因地制宜,大力发展院办经济。为增加敬老院的收入,改善办院条件,提高老人的生活水平,促进乡镇敬老院的发展,各乡镇要根据敬老院等级管理的规定,积极探索发展院办经济的路子,在大力发展院办经济上多动脑筋,大做文章,搞好突破,不断增强乡镇敬老院的经济实力,积极走以院养院的发展道路。
三、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敬老院建设是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关系到困难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各乡镇和有关部门一定要加强组织领导和工作指导,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一)要明确责任,密切配合。要将敬老院建设作为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认真研究部署,分工负责,精心策划,周密组织,明确任务和要求,落实责任,按时完成。民政部门要搞好调研,当好参谋,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制定出台有关政策措施,推动工作的深入开展。
(二)要深入宣传发动,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加强敬老院建设工作,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困难群众的关怀,体现了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体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各部门、各乡镇要从弘扬主旋律的高度,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敬老院建设工作中来。敬老院建设是民政部门的职责和任务,但仅靠民政部门的力量,有些问题是解决不好或解决不了的,必须依靠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大力支持。因此,今后,要充分利用**电视台、临沂日报**版等多种传媒,宣传敬老爱老、关心支持敬老院建设的好人好事,呼吁全县人民为敬老院奉献爱心,努力营造尊老敬老,争献爱心的浓厚氛围,各乡镇敬老院要积极争取与各部门、企业结对子,建友好单位,签订建立友好单位协议书,结成帮扶对子,积极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帮助,努力为我县敬老院的建设和发展增添生机和活力。同时,要在县电视台新闻节目中和临沂日报**版设立乡镇党委书记访谈录,促进敬老院建设步伐,要培育、宣传一批好典型,总结、推广一批好经验,把敬老院建设成传递爱心的窗口、精神文明的品牌。
一、始终高度关注社会民生,扎实保障各项投入
(一)高度重视,切实加强救助工作保障。区委、区政府对“民生工程”工作非常重视,将其作为区重点工作来抓。区委常委会、区党政联席会、区政府常务会等高规格会议经常研究“民生工程”工作。每年均要召开多次不同层次的专题会议部署落实工作任务。区政府在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全力保障社会救助资金落实,做到足额预算、优先拨付、稳步增长。今年,我区累计落实各项配套资金399.23万元,完成目标数388.5万元的103%;其中落实社会救助工作经费20万元,保障了社会救助工作的有序高效开展。我区还将社会救助工作纳入了乡镇街道年度工作目标管理考评内容,强化了乡镇街道的社会责任。并且出台了《区开展购买城乡基层公共服务公益性岗位工作实施方案》,招聘对象主要为国有(集体)企业改制职工、城乡低保对象、失地农民等就业困难人员,通过资格审查、笔试、面试,分别为基层民政所、村(居)委会公开招聘了9名民政助理员和126名民政协管员,较好地解决了基层社会救助工作力量不足的问题。
(二)依照政策,不折不扣落实救助资金。我区始终严格按照上级要求,不折不扣落实救助政策,及时足额发放救助资金。从2012年1月开始,我区将城乡低保保障标准分别提高到320元和130元,农村五保集中供养和分散供养标准分别提高到2400元和1560元,城乡精简退职职工月人均救济水平分别提高到245元和205元。截止12月份,全区有城市低保对象1527户2764人,累计发放城市低保金797.26万元,城市低保月人均补差达215.67元;有农村低保对象3699户7684人,累计发放农村低保金943.35万元,农村低保月人均补差达90.5元;城市医疗救助累计救助951人次196.88万元,资金使用率达108.53%;农村医疗累计救助2855人次387.17万元,资金使用率达97.31%;五保供养对象1017人,其中集中供养五保对象814人,集中供养率达80%,累计发放五保供养金252.03万元;临时救助困难群众88人,发放救助资金20.3万元。
二、致力完善城乡低保覆盖,扎实保障困有所济
根据全区实际情况,我区建立健全了低保申报制度、低保家庭收入核查制度、低保分类管理制度、低保动态管理制度、基层干部亲属享受低保备案制度、低保公示制度、低保资金管理制度、低保档案管理制度、低保工作责任追究等十项低保规范化制度。同时,严格执行以下制度和措施,有效实现城乡低保“制度化、规范化”管理。
(一)严格执行联审公示备案三项基本制度
一是城市低保三级联审制度。制定下发了《关于实行城乡低保对象三级联审票决制的通知》,全面实行城乡低保三级联审制度,凡是没有通过三级联审票决的低保申请家庭,不得纳入低保范围。目前,全区共召开低保三级联审票决会议12场次,有60余户低保申请家庭通过了现场评议审核,有效地避免了人情保、关系保的发生。
二是城乡低保公示制度。我区将低保公示列为对各乡镇街道村务公开栏考评内容,对全区4889户10327人城乡低保对象、291户974人城乡低保退保对象进行了公示,进一步增强了社会监督效力,保障了低保对象审核评定工作公开公正。
三是低保备案制度。今年,我区将乡镇干部、村(居)委会干部及其亲属享受低保作为重点,进行了一次全面清理整治。对不符合低保条件,在规定时间内主动退保的,减轻或免除追究个人责任;对隐瞒不报,由群众举报后清理的,依法依纪,严肃处理;对符合条件的全部实行区、乡、村(居)三级备案登记,未备案登记的,一经发现,不管是何种原因一律取消低保待遇。全区126个村(居)委会的668人村(居)委会干部和342人乡镇(街道)干部进行了备案承诺,其中有64户143人基层干部及其亲属享受了低保待遇。
(二)认真开展城乡低保提标提补和年审工作。召开了全区城乡低保提标提补和低保年审工作会议,制定下发了《关于开展2012年城乡低保提标提补和低保年审工作的通知》,采取乡镇(街道)民政所干部分片包干的形式,会同村(居)委会干部对辖区内所有低保对象进行了重新核查登记、重新分类、重新评议、重新公示。并分为A、B、C、D、E五类,实施分类施保、分档救助。通过重新审核全区共取消城市低保对象17户25人,月取消金额4755元;取消农村低保对象274户895人,月取消金额74205元,提标提补后,城、乡低保人均补差分别达到214.23元和90.6元。
(三)稳步实施城乡低保资金专项治理“回头看”工作。为认真贯彻落实好省、市关于开展城乡低保资金专项治理“回头看”工作文件精神,制定下发了《开展城乡低保资金发放专项治理“回头看”活动实施方案》,方案分自查自纠、督查检查、总结完善三个阶段进行,从4月份开始至8月底结束。为确保专项治理“回头看”工作顺利开展,7月4日-12日,我局与区纪工委组成了联合督组,对各乡镇(街道)专项治理工作进行了督查,重点检查各项制度是否健全落实,操作程序是否规范,动态管理是否有效运行,资金发放是否符合要求,精细化管理是否到位;同时,将督查的情况以区政府名义下发了督查通报,通过督查,使我区城乡低保基本达到了“制度健全,操作规范,发放及时,服务优良,群众满意”的工作要求。进一步保障了低保资金的规范使用。
三、严格加强医疗救助管理,扎实保障病有所医
(一)完善制度,保障有力
成立了区医疗救助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成员单位联席会议制度,分解并落实了部门职责。区财政除每年足额配套医疗救助工作经费外,还安排6万元用于医疗救助一站式服务信息系统维护。进一步完善了医疗救助与基本医疗保险“一站式”网上即时结算平台,将医疗救助封顶线从3万元提高至5万元。目前,全区共有3240余名困难群众通过这个平台获得救助,救助金额达220余万元。为切实帮助困难群众缓解高额医疗费用压力,在实施一次医疗救助后,对自负部分仍超过一定数额的对象进行二次补偿。全区共有14人得到救助16余万元,极大地提高了医疗救助的时效性。
(二)严格把关,规范操作
为保障医疗救助资金安全使用,我区严把“四关”强化医疗救助工作监管,扎实维护城乡困难群众享受医疗救助的权益。一是做好入院审查。要求定点医疗机构在为城乡困难群众办理入院手续时,必须严格证件审查,对缺少证件或人证不符的人员,拒绝提供同步结算服务。二是规范执业行为。严把诊治关。定点医疗机构在对救助对象治疗时,必须严格执行基本医疗保险三个目录,切实做到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合理配药和合理收费。三是严格资料审核。区救助局对定点医疗机构报送的医疗救助相关资料进行严格审核,对不符合医疗救助政策规定的救助资金,不予支付,由定点医疗机构自行承担。四是加强督查稽查。采取网络审查、入户调查、现场稽查等形式,开展对定点医疗机构定期督查和随机抽查,如发现弄虚作假现象,立即停止其医疗救助服务,并将处理结果进行公示。
四、不断提升五保供养水平,扎实保障老有所养
近年来,我区以创建“星级敬老院”为抓手,努力建设“管理有序、服务完善、卫生整洁、环境优美”的和谐敬老院,全力提升五保供养水平。目前,全区有2所五星级敬老院,3所四星级敬老院,3所三星级敬老院(其中:东固敬老院、富田敬老院申报争创五星级敬老院)。
(一)夯实基础促制度健全。我区把敬老院建设作为关注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工作,加大建设投入,全区10个敬老院今年4个实施改扩建,项目总投资690万元,将新增建筑面积6300平方米、床位260张。全区70%的敬老院安装了太阳能,基本能供应院民所需。严格落实《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管理办法》,健全了《财务管理制度》、《卫生管理制度》、《值班制度》等20余项管理制度;成立了敬老院安全管理领导小组,召开了工作会议部署落实安全管理工作。制定并印发了《关于加强敬老院管理的紧急通知》、《区敬老院十项安全管理制度》、《区“三院”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所有敬老院院长与乡镇政府或民政局签订了安全管理责任书,对敬老院安全管理负全面责任,并且制定了与周边接壤区域是山林的“三院”要留有10米以上的防火隔离带等安全管理制度。组织对各敬老院进行了日常管理检查和安全排查,对排查中发现的安全隐患明确责任人跟踪督查整改到位。为所有敬老院安装了视频监控系统,监控范围可覆盖敬老院所有主要通道,视频监控系统可24小时开启,影像资料可保存一个星期,有效提高了敬老院安全工作技防水平。
(二)培训业务强素质提高。为强化社会福利机构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提升管理人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7月7日-10日,我局在省民政学校举办了一期社会福利机构管理人员培训班,共有26名基层民政干部和社会福利机构管理人员参加了培训。此次培训主要学习了老年事业发展现状及省内老龄事业发展趋势、老年社会工作、养老护理知识技能和社会福利机构安全管理等内容。通过培训,提高了参训人员对养老服务业和安全管理的认识,激励了他们对社会福利工作的热情。
(三)完善体制解后顾之忧。出台了《区加强和完善农村敬老院管理工作实施方案》,明确我区敬老院为事业单位体制,管理人员配备按照1:10的比例实行定岗定员制,2010年11月份再次面向社会公开招聘。聘任时间为2012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此,从2012年1月份开始,院长工资每人每月880元,工作人员工资每人每月680元,经费全部由财政负担,2012年区财政全额安排敬老院工作经费29.73万元。同时,还出台了《区农村敬老院管理人员基本养老保险暂行办法》,明确规定凡定岗招聘并考核合格的在职农村敬老院院长及其他管理人员,其基本养老保险参照村干部管理规定执行,由区、乡、用人单位(敬老院)、个人分别按2%、5%、5%和8%负担。此外,还积极解决敬老院离任管理人员待遇问题,对在院长岗位上任职10年以上的离任管理人员,按照农村离任“两老”补助标准给予生活补助。
(四)优化服务让老人满意。积极组织开展文体娱乐活动,每年新编排两个以上的集体文娱节目,每月举行一次集体过生日,九九重阳节时为五保老人举办文艺晚会等,同时,定期为五保老人体检,为五保老人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幸福家园。促进老人身心健康。制定出台《关于开展2012年农村敬老院目标管理考评工作的通知》,对敬老院实行季度考评,考评情况与管理人员绩效挂钩。对未新编排两个以上文娱节目,资金使用不规范或财务没有纳入乡镇经管站或财政所管理的敬老院实行“一票否决”。发生院民走失、食物中毒、非正常死亡和院内火灾等安全事故,将追究直接责任人责任,直至解聘,院内主要负责人全年基础工资下调5%。年度目标考评综合分85分以上的为达标敬老院;综合分排前三名的敬老院评定为先进敬老院,给予通报表彰,分别奖励10000元、8000元、6000元,对年度目标考评在85分以下的敬老院给予通报批评,并责令限期整改。
(五)创办经济增发展后劲。我区十分注重发展敬老院院办经济,因院制宜,广辟增收门路,全区各院的院办经济各具特色。100%的敬老院建设沼气,实行了猪-沼-果(菜)一条龙的种养模式。新圩敬老院利用院民掌握的技术优势,开办酱油、米酒加工厂和利用位置的优势门面出租;东固敬老院利用山地资源种植茶叶,开办茶油、茶叶加工厂。今年,各院院办经济平均纯收入可达5万元以上,有效促进了院民生活水准的提高。
(====年=月==日)
实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下称“农村低保”),是建设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一项基础工程,是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维护农村安定稳定的“最后一道防线”。因此,总结农村低保工作的经验做法,研究农村低保制度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完善农村低保制度的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近年来,__县委、县政府严格按照省、市的部署和要求,扎实稳妥地推进农村低保工作,初步建立了全县农村低保工作体系,较好地维护了特困群体的基本权益,保障了他们基本的生存权,真正使这项“德政工程”发挥了应有的社会作用。
一、主要做法和经验
(一)领导重视组织有力。一是成立了以分管县委副书记为组长,副县长为副组长的县农村低保工作领导小组,强化对这项工作的组织领导。实行县处级领导干部包乡镇工作责任制,督促挂钩乡镇抓好农村低保工作的调查摸底、政策宣传、对象产生、低保金发放等各个环节工作;二是县委、县政府、县农村低保工作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会议传达上级有关精神,通报全县农村低保工作情况,分析研究存在的问题,部署全县农村低保制度建设的具体工作;三是县政府根据上级精神和要求,研究出台了切合本县实际情况的《__县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办法(试行)(*政综[====]==号),对各乡镇、各村居如何组织实施农村低保制度进行了具体的部署和规范;四是及时召开了全县农村低保工作会议,要求各乡镇严格按照规范要求,抓紧抓实抓好农村低保有关工作。
(二)保障措施切实有效。一是设立了县财政局农村低保资金专户。县政府在县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研究决定将县乡配套资金先由县财政垫付===.=万元,连同省级财政转移支付补助款===万元,共计===.=万元,全部转入专户,确保农村低保资金的专款专用和按时发放;另外,安排====年度专项工作经费=万元,保证了农村低保工作的顺利开展。二是指导乡镇做好各项汇总和上报工作。在抓好乡镇民政办工作人员业务培训和工作指导的基础上,县民政局按照统计台账软件的格式规范,专门设计了《农村低保汇总表》和农村低保工作审核章分发各乡镇民政办,使各乡镇民政办在对贫困家庭进行审核和公示后,通过简单的操作即可完成各项汇总和上报工作。三是强化信息管理,确保低保信息准确无误。县民政局将各乡镇上报的《农村低保汇总表》信息,全部录入《民政统计台账管理系统》软件中,经审核无误后予以保存,除因动态管理需要,按规定程序经审批后才能变更之外,任何人无权更改低保信息。全县低保金发放数据都从该套软件生成的季度发放单中调取,确保了低保信息资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四是减少拨付环节,全面实行社会化发放。为了减少中间环节,方便特困群众,防止欠发、少发、漏发、错发和平均发放现象发生,县民政局除了对各乡镇敬老院集中供养的===户、===人五保对象低保金实行“拨出经费”核算外,其他低保金全部实行社会化发放。乡镇民政办只负责低保对象的审核及上报工作,不涉及低保金的发放。县民政局按季度将低保金从县会计核算中心拨到县指定金融机构,由该金融机构为每户低保对象开立银行活期存折帐户,通过存折发放,发放回单由民政局收回核销。五是认真核实,防止错漏。县民政局派出=个工作小组到各乡镇,协助民政办核对分发银行存折和低保金领取证,确保准确无误。在分发过程中,要求低保对象必须持本人户口簿、身份证,经工作人员认真核对,并签名盖章后,方可领取银行存折和领取证,确保不出差错。
(三)动态管理规范有序。一是我县农村低保工作按照县政府制定的试行办法和实施方案,严格审批程序,认真按章办事,坚持县、乡、村三级政务公开和张榜公布的原则,实行规范化操作;二是按照逐步完善和动态管理机制的要求,建立抽查核实制度,保证一年重新核定一次,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使保障对象有进有出,保障金额有升有降。====年,我县对部分乡镇==多个村居===户、====名违规入保的对象进行了动态管理,冻结或暂停发放低保金,并责成相关乡镇、村居限期纠正。今年上半年,我县又对__、__、__、__四个乡镇的农村低保工作进行清理核查,作了部分的调整。今年=月,县民政局再次派出=个工作组到==个乡镇检查低保落实情况,每个乡镇选择一个村居入户调查,通过检查又发 现了一些不规范的问题,及时向所在乡镇党委政府作了通报,并责令限期整改。三是通过*渠道和公布投诉电话等方式,接受群众的咨询和投诉,实行个案管理,经过认真调查核实,取消了部分不符合条件的低保对象,调整部分低保对象的补助标准,将一些符合条件的特困群众纳入低保范围。在工作中,坚决杜绝违法违纪现象,保证全县农村低保工作的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
二、基本情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自我县实施农村低保制度以来,根据应保尽保、全员纳入的要求,帮助越来越多的特困群众获得最低生活保障。====年,全县共有====户、=====人(全年平均数)贫困居民入保,其中五保人员====户、====人,全年发放农村低保金===.==万元,其中五保供养费===.==万元。====年在保的贫困居民有====户、=====人(平均数),=—=月共发放农村低保金===.==万元,其中五保供养费===.==万元。
我县的农村低保工作始终坚持高起点、严要求,总体运行良好,各项工作正处于逐步规范,不断完善中。但是,全县低保工作仍然存在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个别村居干部没有严格按照低保标准,认真核实上报低保对象,有的甚至草率估算、随意填报家庭人均收入,存在工作简单化和马虎应付的现象;二是个别村居存在人情保、关系保和权力保问题,虽然比例较小,但影响甚大,群众反响强烈;三是由于低保对象变动频繁,民政部门与金融机构之间又缺乏网络对接平台,影响低保对象的动态管理和低保金发放的工作效率;四是各乡镇敬老院普遍存在工作人员的工资和公用经费缺乏保障的问题,影响了敬老院集中供养工作的正常运转。此外,五保户中的孤老人员患病期间的医药费和死亡后的丧葬费的来源问题,同样不容忽视;五是农村低保工作经费严重不足。我县从====年开始全面开展农村低保工作,当年县财政追加了=万元低保专项经费,====年仅剩下=万元。这项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量大,没有必要的经费保障势必影响工作的正常开展。
三、进一步完善农村低保制度的对策及建议
(一)政府部门要结合全县低保工作实际出台一些可操作性较强的政策,以规范农村低保工作中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杜绝违法违纪现象发生。
(二)省市民政部门要协调金融机构建立资源信息对接平台,加强低保工作动态管理,提高低保金发放工作效率。
撰写人:___________
日
期:___________
xx年义工联合会年终工作总结
xx年度,xx义工联合会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在团区委的关心指导以及社会各届爱心人士的大力支持下,全体义工本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义工精神,深化义工理念,创新服务方式,建立健全义工事业发展的各项机制,实现了义务工作的快速发展,有效地促进了和谐xx的建设。
作为xx区规模最大的民间公益团体,xx义工联合会全体义工团结协作,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了各种有意义的义工活动,既帮助了值得关注的弱势群体,又活跃了义工的身心,更加强了自身队伍的建设。现将xx年度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队伍建设,健全组织制度
xx义工联合会自xx年组建以来,为实现扶贫济困这一共同目标,把不同年龄、职业、学历的爱心人士聚集在一起。经过6年的发展,现拥有正式义工xx名,预备义工约xx名,拥有独立的义工基金、活动章程及领导组织机构,到目前为止,已设置了较完善、健全的组织架构:xx义工联合会管理委员会设会长1名、副会长4名,委员xx名,下设宣传组、财务组、档案组、医疗组、安全组、文艺组、卫生组、理发组、后勤组、采购组、摄影组、策划组等xx个管理组,以及1支女子舞蹈队和1支爱心车队;同时形成了行之有效的治会理念与行动原则,确定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义工精神。如今,我们已有自己的义工旗帜、义工牌和义工服,使得这个爱心群体更加完善,更有组织性。六年间所开展的各项义工活动,深受群众欢迎,得到了xx日报、xx电视台、xx各大网站媒体的广泛宣传报道。
二、积极开展活动,服务对象日益广泛
xx义工联合会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义工精神,围绕敬老、助残、助学、环保等工作目标,在社会各届爱心人士的共同努力下,坚持不懈地组织开展不同形式的活动,用实际行动传递爱心、播撒希望。六年来,xx义工活动遍布xx区各个乡镇,xx年度,义工基金收到社会各界爱心人士捐款xx元,参与活动的总数达到xx人次,随着爱心队伍的不断壮大,爱心活动所服务的对象也日益广泛。
(一)关爱孤寡老人
关爱孤寡老人是xx义工联合会的核心工作,也是每月必须开展的活动。六年间,xx义工走遍xx区50多家敬老院和xx多家五保家园,xx年度慰问乡镇敬老院25家,为xx名孤寡老人购买慰问品价值共计xx元。除了物质关爱,我们还为老人带去精神上的慰藉。测量血压、打扫卫生、聊天解闷、剪头发修指甲这些必不可少的关爱之余,有才艺的义工还为老人们精心准备了一场场精彩的文艺演出,让老人们感受温暖的同时,乐在其中。
(二)走访资助贫困生
走访资助贫困生是xx义工联合会自xx年xx月以来开展的重点工作。该活动由各个区乡的爱心教师负责收集贫困生的资料,然后由义工代表亲自走访并确定帮扶名单,帮扶形式主要采取每月支助贫困生xx-xx元,直到高中毕业。至今,爱心帮扶贫困生活动已进行了6期,近百名义工参与了xx余次走访活动,目前有支坪小学、xx小学、xx小学、xx小学、xx小学等xx所中小学的xx名贫困生得到爱心人士的资助,每年资助贫困生的总费用达xx万余元。帮扶活动的开展,不仅给那些品学兼优的贫困生家庭减轻了一定的经济负担,同时也增加了他们的自信心,并激发其好好学习的愿望。
(三)走进社会需要帮助的地方
虽然义工的力量很薄弱,但在需要帮助、关爱的每个角落,总会看到我们的义工队伍。
xx义工深入到特殊儿童的群体,将社会的爱心传递给这些特别需要关心、呵护的儿童。xx年的xx月和xx月,xx义工联合会分别两次组织xx多名义工走进特殊教育学校开展联谊活动,为他们送去慰问品,并进行互动游戏,通过走进心灵的方式,促进了特殊儿童心理的健康发展。
身患重疾的贫困学生是xx义工关注的焦点,xx年度,xx义工联合会四次组织义工分别为xx工商校身患重病的xx同学、xx五中身患白血病的杜xx同学、xx中学病危的韩滨同学,xx小学身患癌症的肖xx同学的爷爷捐款,四次捐款金额累计xx万xx千余元。
立足xx、奉献xx是xx义工联合会开展义务工作的基本着落点,在服务xx的同时,xx年度,xx义工所开展的活动还延伸到了四川。倍受全体义工关注的西昌昭觉县格吾乡小学的捐赠活动,从今年xx月初发起,到xx月xx日捐赠结束,历时2个月,共组织捐赠、收集各类学习用品、书籍、棉被、衣物、食品等,种类多达xx项,数量累计达到xx件,耗费运输费用等数万元,均创义工联合会成立xx年以来多个第一。
“予人玫瑰、手有余香”,我们真诚地邀请所有热心公益的社会各界人士加盟xx义工队伍!四季因为有了太阳才变得美丽,生命因为多了爱心才变得充实。伸出关爱之手,献上微薄之力;播下爱的种子,收获新的希望。义工朋友们,让我们携起手来,为xx年的义务工作出谋划策,为xx义工事业的发展添砖加瓦!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政府公共服务能力,根据《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入实施民生工程的意见》(皖政〔**8〕3号)要求,市政府决定继续在全市深入实施民生工程。现就全市26项民生工程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完善政策措施,认真落实省定继续实施的十二项民生工程
(一)进一步完善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现有农村低保制度基础上,实施扩面提标。**8年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从683元提高到860元,原纳入低保范围的人员补差标准由人年均380元提高到437元;**8年新纳入低保范围的人员补差标准为177元。所需资金,八县(市)由省与县(市)财政按7:3的比例负担;市区除省承担外,其余部分由市、区财政按7:3比例负担。
(二)建立覆盖全市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面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覆盖到全市所有县(市)、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标准,在**7年人均50元的基础上提高到100元,其中:中央财政补助标准由20元提高到40元,省财政补助标准由15元提高到30元,县(市)、区财政补助标准由5元提高到10元,农民个人缴费标准由10元提高到20元。
(三)全面实施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8年,继续免除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费提供国家课程教科书,并补助贫困寄宿生生活费。提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的生均公用经费基本标准,所需资金地方分担部分全部由省财政负担;城市义务教育免学杂费资金仍按原渠道和负担比例由省、市(区)承担。向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费提供国家课程教科书资金由中央财政负担。补助农村贫困寄宿生生活费资金,中央按照落实基本标准所需经费总额的50%给予奖励性补助,地方财政承担的50%部分,八县(市)自行承担,市区农村由市、区财政按7:3比例负担。市区特教学生享受贫困寄宿生生活补贴由市财政承担,市区城市义务教育免杂费和公用经费由市、区财政按财政体制分别承担。
农村“五保户”供养制度、城镇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基本生活费保障机制、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城乡医疗救助制度、重大传染病病人医疗救治和艾滋病病人生活救助保障机制、城乡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等9项民生工程,继续按省政府《关于实施十二项民生工程促进和谐安徽建设的意见》(皖政〔**7〕3号)和市政府《关于实施二十项民生工程促进和谐**建设的意见》(宜政发〔**7〕2号)规定执行。
二、加大保障力度,贯彻实施好**8年省新增六项民生工程
(一)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到2010年全市完成10376个20户以上已通电自然村广播电视工程建设任务,使农民能够收听收看到中央和本省的4套以上广播节目和8套以上电视节目。所需资金,除国家补助外,地方配套部分,八县(市)由省、县(市)财政按6:4比例承担,市区除省承担60%部分外,其余部分由区承担,市通过“以奖代补”专项补助各区。
(二)建立高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制度。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通过提供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和国家助学金,解决全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学问题。高校(高职)国家奖学金,由中央财政全额承担;高校(高职)国家励志奖学金和国家助学金,中央和地方按6:4的比例分担,地方分担部分,根据财政供给渠道实行分级承担,即省级财政供给的学校由省财政承担,市级财政供给的学校由市级财政承担,民办高校、高职(含独立学院)由省财政承担;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中央和地方按6:4比例分担,地方分担部分,根据财政供给渠道实行分级承担,即省级财政供给的学校由省财政承担,市级财政供给的学校由市级财政承担,县(市)级财政供给的学校由省级与县(市)财政按8:2的比例分担,民办中等职业学校由省与所在市、县(市)财政按7:3的比例分担。
(三)完善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自**6年7月1日起,20年内对大中型水库移民每人每年补助600元,切实做好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保障移民群众的合法利益,确保政策兑现、资金安全和社会稳定。到2010年,基本解决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薄弱、生态环境脆弱等突出问题,所需资金全部由中央统筹安排。
(四)实施农村公路“村村通”工程。“十一五”期间,全市计划完成农村公路“村村通”建设里程6500公里,**8年完成1**公里。所需资金,除中央和省每公里补助12.5万元资金外,其余部分由县(市)、区安排,市通过“以奖代补”专项补助各地。
(五)建立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保障机制。**8年,对全市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低于10平方米的城市低保住房困难家庭应保尽保,有条件的县(市)可适当提高补贴标准。2010年末,全市廉租住房制度保障范围由住房困难的城市低保家庭扩大到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保障方式以发放租赁补贴为主,“十一五”期间,全市实物配租户数占廉租住房保障户数的比例原则上不低于30%。
租赁补贴所需资金,由中央和省财政廉租住房保障专项补助资金解决,省廉租住房保障资金通过“以奖代补”专项补助各地。
实物配租所需资金,主要通过市、县(市、区)财政预算安排、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土地出让净收益(10%以上)及争取中央财政补助等方式多渠道筹集安排。
(六)实施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工程。加快实现2015年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进程,解决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的迫切需求。**8年对全市500名低保对象、五保户、优抚对象及其他贫困家庭的白内障患者实施免费复明手术。省每例手术补助1000元。
三、结合实际,大力推进市自定八项民生工程
(一)实施菜篮子工程。加快市辖区城郊型农业发展,促进城郊“菜篮子”基地建设,提升产品产量和质量,保障城市供应。加快市城区农贸市场改造升级。**8年市财政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实施菜篮子工程。
(二)敬老院“以奖代补”工程。为提高农村五保户集中供养率,加快乡镇敬老院建设,**8年我市将对全市乡镇敬老院建设进行考评,实施敬老院“以奖代补”工程,市财政安排**万元“以奖代补”资金激励全市乡镇敬老院建设。按照市政府《关于实施二十项民生工程促进和谐**建设的意见》(宜政发〔**7〕2号)规定,继续实施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障制度、帮扶困难人员就业再就业、建立贫困大学生助学基金、开展文化下基层社区活动、实施食品药品放心工程、推进平安社区建设等六项民生工程。
四、强化措施,确保各项惠民政策落到实处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科学高效推进机制。深入实施二十六项民生工程,是市委、市政府围绕十七大提出的让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目标,推进和谐**建设的重大举措。各地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把实施民生工程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层层落实工作责任,建立健全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协调落实、上下联动推进的工作机制。市民生工程协调小组办公室要充分发挥牵头、抓总作用,积极主动做好工作。各成员单位要各负其责,加强工作调度,完善制度措施,强化指导检查,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要研究制定支持民生工程建设的具体措施,对民生工程项目建设涉及的有关收费,尽量给予减免支持,努力降低建设成本。
(二)全力落实配套资金,严格民生工程资金管理。各地要进一步加大对民生工程的投入,确保配套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各级财政增收和超收部分主要用于改善民生。对原有民生工程项目所需资金,要在财政预算中足额安排;新增的民生工程项目,也要尽可能列入预算,没有安排的,要通过调整财政支出结构等方式安排到位。要根据工作进度,及时足额拨付资金,保障各项民生工程实施需要。进一步严格资金管理,加强对民生工程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的监督,严禁挤占、挪用、滞留以及虚报冒领等行为,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三)强化基层和基础工作,规范民生工程资金发放。各地要结合实际,科学整合相关基层管理机构和人力资源,充实一线工作力量。要开展惠民资金管理“一线实”试点,并认真总结推广,加强信息化建设,完善和落实各项管理制度,把基层情况搞准,把数据核实,保障各项补助到人的资金及时足额发放到位,接受群众监督,杜绝暗箱操作,做到不重、不漏、不冒,努力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质量。
为了进一步做好民政工作,促进全市民政工作又好又快发展,根据市委、市政府工作的部署,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工作回顾
市民政局是市人民政府主管社会行政事务的工作部门,担负着依法维护和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生活权益和民主政治权利等职责。自建市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局领导班子团结带领全局上下,牢固树立“以人为本、为民解困”的工作宗旨,服从和服务于旅游带动战略的实施,充分发挥稳定社会的机制作用,为构建平安和谐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
----初步建立起城乡社会救助体系,保障了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
城市低保基本实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全市保障对象稳定在3.47万人左右,人均月补差标准达126元。农村特困户救助制度全面建立,建立了农村低保制度,保障对象80966人,人均月补差标准达42元,基本实现五种对象应保尽保。城乡大病医疗救助制度逐步建立。灾害救助应急体系不断完善,救灾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累计发放救灾款17558.75万元,救济衣被78.5万件(床),大米6.92万吨,救助灾民和农村特困户610万人次,新建灾民新村11个,扶持灾民和特困户建房2万余间。五保供养工作进一步加强,改扩建乡镇敬老院71所,新增集中供养五保户2886人,集中供养率不断提高。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制度普遍建立,累计救助0.6万余人次。老区扶贫工作继续推进,共资助老区开发项目270个,累计投入项目资金900余万元,帮助近14万老区群众脱贫致富。教育、住房、就业、科技、司法等专项救助和援助也取得较大进展。
-----稳步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稳固了基层基础。
不断深化村民自治和村务公开,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全面推进社区建设,深入开展“和谐社区”创建活动,卫生、教育、劳动、文化、法律等服务普遍进社区。正在着力解决社区办公用房。顺利完成七次村委会和六次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第七次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正在进行之中,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管理和服务能力显著增强。永定区和四名工作人员被省政府评为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
-----认真落实优抚安置政策,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市委、市政府、军分区出台了一系列双拥规范性文件,进一步推动了双拥工作深入广泛开展,慈利县、武陵源区和桑植县分别被授予省级双拥模范区(县);按政策规定先后9次较大幅度提高优抚对象补助标准;广泛开展“爱心献功臣”等活动,帮助部分优抚对象脱贫致富;深入开展拥军优属活动,进一步密切了军民关系;加大了退役士兵培训力度,稳步推进了退役士兵安置改革;军队离休退休干部和无军籍职工的接收安置任务全面完成,军休人员生活待遇和政治待遇得到较好落实;烈士传编纂工作进展顺利;军供工作坚持快速、保密、安全、优质的要求,确保了过往部队饮食饮水供应。
-----加强民间组织和专项社会事务管理,提升了社会服务水平。
民间组织管理得到加强。积极促进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和行业协会的发展,累计登记各类民间组织381个。加强对民间组织的监管,指导开展民办非企业单位自律和诚信建设活动,发挥了社会组织在服务社会管理方面的积极作用。
区划地名工作取得较好成绩。积极稳妥开展乡镇村组和城市社区居委会调整,建市来历经1995年和1998年两次大规模区划调整,现我市下辖两区两县32个镇、63个乡(其中民族乡15个),145个居委会和1513个村民委员会;完成了城市设标工作,市城区共设标准地名359块,设立门牌号10000余块,被评为全国城市设标工作先进个人;自1995年起,历时五年,完成省、市、县三级1117公里的勘界任务,涉及2省5市(州)11个县130个乡镇498个村(居)委会;全面启动了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制作出版了第一张行政区划图;加大了边界纠纷调处力度,有力维护了边界地区人民群众的安居乐业。
婚姻登记工作不断完善。由原来的管理登记改革为现在的婚姻登记,由原来的乡镇登记改革为区县集中登记,此项改革受到民政部和省民政厅的表彰。全市各级婚姻登记机关多次被评为全国、全省婚姻登记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慈利县被评为“全国婚姻登记规范化建设窗口单位”,和被评为“全国婚姻登记规范化单位”。
殡葬改革取得突破性成就。全市现有殡仪服务机构三个。市殡仪馆、公墓山于1999年立项,历时八年,于10月29日基本竣工,同年12月1日投入,占地118.4亩,建筑面积平方米,设三个悼念厅,火化车间,骨灰寄存室等,开发了骨灰安葬区和遗体安葬区,迄今已为434人提供了殡葬服务。
-----大力发展社会福利事业,加大了孤老残幼等特殊群体的帮扶力度。累计发行福利彩票1.8亿元,为市县民政部门募集福利资金万元,全部用于福利设施建设;加强对社会福利企业的监管,为全市福利院适应手术的残疾儿童组织实施手术康复;老龄工作进一步加强,老年人的优惠待遇得到较好落实;积极推进慈善事业,增进了社会互助,组织实施“爱心改变命运”、“微笑列车”等活动,累计接受社会捐赠500万元,救助困难群众3万人次。
二、奋斗目标
“十二五”时期全市民政工作的总体要求和目标是: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民政工作全局,牢固树立“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理念,以“解决民生、落实民权、维护民利”为主线,加强制度建设,健全投入机制,完善服务功能,推进民政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到2015年,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城乡社会救助、灾害应急救助体系,城乡社区建设深入推进,民间组织发展规范有序,优抚安置保障扎实有力,社会事务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显著增强,人民群众基本生活权益得到有效保障,民政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基础设施不断改善,人才队伍素质不断提高,为构建和谐作出积极贡献。
三、工作规划
围绕上述目标,“十二五”时期要着重抓好以下主要工作:
(一)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体系,积极推进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
1.完善覆盖城乡低收入困难家庭的社会救助体系。建立城乡低保分类施保机制,一是建立低保标准动态调整机制,二是建立低保补助水平动态调整机制,三是根据低保家庭结构、人口变化、就业变化、收入变化等情况建立低保对象动态管理机制;建立资助救助、门诊救助、临时救助、慈善救助、住院救助“五位一体”的医疗救助制度;五保供养要提高水平,做到应保尽保。提高五保供养保障金标准,从目前的每人800元增加到1000元,达到省里规定的标准,在此基础上逐年提高。把住房困难五保对象纳入农村危房改造计划,改善他们的居住条件。提高五保对象门诊救助标准,缓解治病困难;加大敬老院建设力度。未建敬老院的乡镇,在两年内陆续实施工程项目,完成省政府为民办实事目标。全市101个乡镇,100%乡镇都有敬老院,提质扩容7所中心敬老院。逐步提高五保集中供养率,在十二五期间达到25%以上。农村敬老院后续管理,重点要放在工作经费保障、工作人员配备、制度建设、生产经营各个环节;完善临时救助制度。要加强城乡低保、灾民救助、五保供养、医疗救助、流浪乞讨人员救助、住房救助、教育救助、司法救助等制度之间的衔接配套。要加强社会救助与最低工资标准、失业保险、就业再就业政策、扶贫开发之间的衔接对应,形成梯次保障结构。市(区、县)社会救助工作经费按上年上级下拨社会救助资金总额的5%纳入财政预算;乡镇(街道)工作经费按每名低保对象不低于10元纳入财政预算;社区(村)工作经费按每名低保对象不低于15元(来源:文秘站 )纳入财政预算;敬老院的工作人员经费列入财政预算。
2.建立和完善救灾救济工作机制。加强自然灾害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市、区县、乡镇、村100%制定自然灾害应急工作预案,100%建立健全市县乡村四级自然灾害信息员队伍和灾情报送体系。灾害发生24小时之内,保证灾民得到食物、饮用水、衣物、医疗卫生救援、临时住所等方面的基本生活救助。85%的城乡社区建立减灾救灾志愿者队伍,95%以上城乡社区有1名灾害信息员,公众减灾知识普及率明显提高。创建10个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灾害损毁民房恢复重建普遍达到规定的设防水平;在多灾易灾的城镇和城乡社区普遍建立避难场所。继续加大对农村恢复重建和危房改造工程的投入。建立和完善市救灾物资中心储备库建设,各区县建立救灾物资中心储备库,重点乡镇(村)建立救灾物资中心储备室。
3.加快社区建设步伐,完善社区服务体系。扩大居民自治范围,在十二五期间100%实行直接选举。加大村务公开力度,争取100%的村实行规范化村务公开。按照民政部农村社区建设标准,100%完成农村社区建设。健全完善社区各个组织和各项制度,其中以逐步完善社区志愿者服务组织为重点,争取在十二五期间,社区志愿者人数达到居民总人数的15%。完善城乡社区服务设施建设,争取在十二五期间城市社区100%达到五室三站两栏一场一校的标准。十二五期间市、区县完成5个婚姻登记规范化建设上档进位。
4.加大老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积极引导、扶持老区群众以市场为导向、发展优质高效、适销对路的种养业、加工业,积极培育、做大做强老区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全市每年培育一批老区农业科技示范(专业)户100人次。严格管理老区扶建资金,保证及时到位,专款专用,努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力争每年实施开发项目十个以上,投入资金70万元以上,带动3000人以上脱贫致富。
(二)加强社会福利事业进一步发展
1.积极推进社会福利社会化。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到2015年,基本建成以国家兴办的社会福利机构为示范、其他多种所有制形式的社会福利机构为骨干、社区福利服务为依托、居家供养为基础的社会福利服务网络。要在政府的倡导、组织和支持下,动员社会力量建设社会福利设施,开展社会福利服务,满足社会对福利服务的需求。
2.大力推进慈善事业发展,不断完善慈善网络体系建设。组织好慈善系列活动,开展慈善大行动,预计惠及最为困难人员5000人。开展微笑列车活动,五年计划救助嘴唇腭裂残疾人150人。开展慈善医疗救助活动,五年将救助特困群众5000人。开展爱心改变命运助学活动,五年计划资助寒门学子80人。启动瑞典培训项目,五年计划资助150人。成立慈善组织。在市慈善总会成立后,总结经验,指导各区县相应成立慈善组织,规范慈善工作,推动我市慈善事业的发展。
3.加快老龄事业发展。建立以家庭养老为基础,以社区服务为依托、以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建立与人口老龄化发展相适应的公共财政投入机制,加强老龄机构和队伍建设,基本完成全市所有乡镇敬老院综合性老年福利服务机构示范点建设。全力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努力营造学老、爱老、助老的社会氛围。
4.依法规范社会事务管理。要继续深化殡葬改革,采取有效措施巩固和提高火化率,制定《市殡葬管理实施办法》和《市公墓管理实施办法》。强化殡葬行业内部管理,拓展服务领域,提高服务水平,同时引导群众树立文明节俭、丧事简办的良好风尚。进一步规范婚姻、婚介和收养登记管理,坚决查处违法婚姻,制止搭车收费。加快收容遣送工作的立法进程,配合有关部门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为维护我市的社会稳定做出贡献。
5.加大福利彩票发行管理工作力度。积极探索发行方式,规范运作,增加发行,“十二五”期间,力争完成销售1.5亿元,筹集公益金3000万元,为我市社会福利事业发展 筹集更多的资金,促进民政事业的发展。
(三)继续深入开展双拥活动,促进优抚安置政策全面落实
以双拥创建为龙头,巩固现有双拥模范城(县)成果。积极开展双拥创建活动,20__年创建市双拥模范城,20__年至2013年创建桑植、慈利双拥模范县。建立健全优抚对象医疗保障体系。重点解决在乡老复员军人的“三难”问题,进一步完善和健全抚恤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每年按上年度基数的10%增长,纳入财政预算。进一步做好退役士兵安置工作,采取自谋职业和安排就业相结合的办法,安置城镇退役士兵,100%的完成安置任务。进一步完善优抚事业单位的管理。抓好全市光荣院和烈士陵园的规范化服务管理,力争将永定区烈士陵园纳入国家重点保护单位。认真做好接待工作。耐心细致做好答复处理工作,主动配合有关部门妥善处置少数复退军人群体上访,主动做好政策宣传解释和思想教育工作,维护社会大局稳定。
(四)加大社会行政管理力度,建立和完善管理、服务与监督相结合的运行机制
1.加强民间组织管理,建立健全规范的社团管理体制。民间组织管理工作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协调和经济的发展,关系到政治的稳定。加强民间组织规范化管理,充分发挥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大力发展社会组织,在十二五期间全市发展社会组织达到700家,其中社会团体达到500家,民办非企业单位达到200家。
2.全力做好市、区县政务、地名公共服务信息亭和触摸屏的安装工作。20__年12月前,市城区(含永定、武陵源城区)和武陵源核心景区实施并完成城市政务和地名公共服务信息亭及触摸屏的设置工作。20__年1月至12月慈利县、桑植县城实施并完成该项工作。开展城市地名规划工作,对永定老城区的巷名进行普查登记并规范命名,将且住岗、南庄坪、官黎坪区域的路街巷进行重新命名。抓好县城和乡镇地名设标工作。20__年—20__年全面完成桑植县、慈利县城的地名设标志置工作。十二五期间全面完成乡镇地名设置工作。加强界线管理,推动创建平安边界活动。十二五期间继续做好边界线第二轮联合检查工作。
(五)加强民政队伍机构建设,充实工作力量
进一步加强民政队伍建设,切实改进作风,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业务技能培训,努力提升管理服务能力和水平。不断加强民政队伍自身建设,推荐一批业务能力强的年轻干部,走向领导工作岗位。市(区、县)社会救助工作管理处工作人员配备原则上不少于8人,乡镇(街道)按每1万人不少于1名配备专职民政助理员或社会救助工作人员,社区、村委会配备专(兼)职社会救助工作人员,敬老院按供养对象的10:1比例配备工作人员。不断充实基层民政工作力量,确保乡镇(街道)配好专职民政助理员,所需编制包括在乡镇(街道)的行政编制总额之内,不足的可根据业务需要,适当配备事业编制干部。要保持乡镇(街道)专职民政工作者队伍的相对稳定,选优配强人员,对工作时间较长、政绩突出的乡镇(街道)专职民政助理员,解决好他们的职级和政治待遇。民政工作内容多,范围广。坚持按照精简、效能的原则,进一步调整完善民政内设机构,打造与民政职能相匹配的工作平台,更好的服务民生、服务社会。统一社会救助机构名称,县级为社会救助(管理)局、乡镇(街道)为社会救助工作站、社区(村)为社会救助服务中心。加强民间组织、殡葬管理、社会救助、慈善总会、社会福利中心机构建设,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建立副处级民间组织管理局,增加编制5名,设二科一室,区县建立副科级民间组织管理局,增加编制3名。力争建立副处级慈善总会,设五部室,增加4名编制;殡葬管理、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中心建立副处级机构。
(六)加快民政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服务保障水平
完善民政基础设施建设,是城市发展的需要。要着眼长远发展,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加大投入,加快建设。“十二五”期间,主要抓好以下几个项目建设:
1.拟建市老年公寓,占地20亩,建筑面积15000平方米,计划总投资4000万元,分一二三期工程,五年内完成。拟建桑植、慈利、武陵源等三县区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占地面积15亩,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计划投资2100万元,分三年实施完成。拟建永定、武陵源区城区街道社区社会福利服务中心8个,其中,永定区6个,武陵源区2个,分五年逐步完成。拟建武陵源区救助管理站,占地6亩,建筑面积600平方米,计划投资800万元。永定区、慈利县社会福利院改扩建,其中:永定区6000平方米,慈利县7800平方米,计划总投资4000万元。
2.加大殡葬改革力度和管理力度,为市殡仪馆增加一台火化炉50万元(捡灰炉),永定城区所辖社区居民死亡后一律实行火化。完善殡仪馆配套设施。随着城区范围的扩大,在永定城区建两个殡仪服务点,即殡仪馆,每个投资300万元,方便群众悼念致丧。武陵源区:修建殡仪馆和公墓区。投资1000万元。慈利县:殡仪馆、公墓山整体搬迁,迁至零阳镇两溪村,占地300亩,规划投资4500万元,分三期实施。第一期2500万元,第二期1000万元,第三期1000万元,实行政府投资与招商引资结合。桑植县:公墓新征地120亩,需资金100万元。加快火化区扩面、生态墓地、殡仪馆建设及青山“白化”治理建设,在人口聚居乡镇村规划建设公益性公墓。
3.做好军供站整体搬迁工作。
四、工作要求
做好“十二五”期间的民政工作,需要进一步强化部门的责任,扩大社会的参与。各级政府应责无旁贷地从制度建设、资金投入等方面推动民政事业发展。
(一)努力把握机遇,主动融入全局。当前,民政工作改革发展面临的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但机遇大于挑战。党和政府高度关注民生,为做好民政领域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提供了有利时机,为把民政工作融入党和政府工作全局、切实履行职责创造了更加有利的环境和条件。实现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目标,民政承担着重要职责,这既对民政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又为民政工作提供了发展机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为民政部门在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中发挥职能作用提供了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随着综合国力的显著提升,增强了财政对民政经费的保障能力,为加快民政事业发展奠定了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社会领域立法,为加强民政法制建设创造了有利环境。特别是当前在落实中央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决策部署中,中央和地方随时都有可能出台新的政策措施,民政工作随时都会遇到新的发展机遇。一定要把握好这些机遇,加快民政事业发展。一是要推动民政工作进入 党委、政府的工作全局。要根据面临的形势,加强对民政工作发展趋势的研究,找准民政工作与全局工作的结合点、切入点和着力点,主动融入大局,服务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要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及时通报情况,促进其对民政工作的了解,加强对民政工作的支持;还要加强民政系统的上下联动,大力帮助基层争取党委政府的支持,基层也要以积极的作为求得应有地位、赢得必要支持。二是要推动民政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布局。要把加大民政事业经费投入、加强基层平台建设、加快民政服务设施建设等主要保障措施作为保民生的重要方面,作为促发展的重要举措,继续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布局,推动民政事业快速发展。三是要推动民政工作融入民生保障的大局。民生问题涉及人的生老病死,民政解决的是民生问题的基础环节。只有把民政工作融入民生保障的大局,才能有所为、有其位。要加快推进覆盖城乡的社会救助体系建设,保障好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在社会保障体系中发挥兜底作用;要资助困难群众参与医疗保险,提供医疗救助,为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创造基础条件,并为教育、就业、住房、司法等方面的专项救助提供基础数据;要通过社会组织登记管理,推进社会体制改革,壮大社会事业发展力量,为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扩大公共服务创造条件。
撰写人:___________
日
期:___________
2021年县民政局工作总结与工作安排
我局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局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以“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为工作宗旨,依法管理社会事务,保障群众基本生活权益和___权利为已任,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各项民政工作健康发展。救灾救济、城乡低保、优抚安置、基层___建设、社会事务管理等工作顺利开展,维护了民政服务对象的基本权益,促进了我县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一、__年工作总结
(一)社会救助工作
我县普遍遭受干旱、冰雹、病虫等多种自然灾害,给我县农业生产和群众生活带来了一定的实际困难,面对灾情,为稳定灾民情绪,我们一是___相关人员,深入到受灾乡村,会同乡镇民政所认真查灾、核灾、计灾,准确掌握我县受灾实际,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灾情,争取上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今年共争取上级无偿救灾款___万元。二是及时___召开民政所长会议,对救灾工作进行详细的安排部署,动员灾民生产自救,将灾害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三是及时发放救灾款___万元,救灾棉衣___件,棉被___床,先后对___户,___人给予了救助,保证了他们的基本生活,没有发生一件非正常问题。四是认真___实施了农村医疗救助工作,今年共争取上级医疗救助资金___万元,通过调查核实,先后对___户看病难的农村特困户给予了医疗救助,发放医疗救助款___万元。如张村乡大章村权广恒,全家___口人,母亲年迈,夫妻二人,两个孩子上学,今年本人患癌症,妻患脑出血,治疗费花去___多万元,造成家庭生活困难,据其实际情况,解决医疗救助款__元,缓解了他的生活困难。同时认真___开展了农村弱势群体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救助工作,此项工作正在运作当中。五是结合我县实际情况,出台了《突发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组建了县、乡、村灾害信息员队伍,确保发生重大灾情后,能够快速规范有序开展工作。在抓好群众生活的同时认真___开展了为___汶川地震灾区捐款工作,全天候接收社会各界的捐助,共接收捐款___元,全部汇往灾区。__月份按上级指示精神再次开展了向___地震灾区“送温暖,献爱心”活动,共接收捐款___多万元,新棉被___床,棉衣___件,已送往市局。
(二)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和五保供养
1、城镇低保
按照国家有关低保政策,对城镇低保户做到了动态(范本)管理下的应保尽保。今年新纳入城镇低保对象___户,共___人。同时对全县的低保对象逐一进行了年度审核,通过调查核实,对___户、___人超出保障线标准的及时予以停保。在保障低保对象基本生活的前提下,对有特殊困难的___户低保对象实施了重点救助,不同程度的提高了补助标准。同时根据省、市有关文件精神,提高了保障线标准,由原来每人每月___元提高到每人每月___元,人均补助由原来的___元提高到每人每月___元,___—__月份共为___户、___人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___万元,确保了他们的基本生活。
2、农村低保
按照上级文件精神,农村低保保障线标准由每人每年___元提高到每人每年___元,月人均补差由原来的___元提高到___元。目前我县享受农村低保的有___户、___人,___—4季度农村低保金___万元,已全部发放到位。
3、五保供养
一是按照《五保供养工作条例》和上级文件精神,对农村五保供()养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及时___召开了民政所长会议,对全县的五保对象进行了调查摸排,经核实确定全县五保对象___人,并进行了登记造册,录入微机,__年___—__月份五保供养资金___万元已全部发放到五保对象手中。
二是根据市委、市政府和县委、县政府安排部署,下大力狠抓了总投资__万元,占地___亩,建筑面积___平方米,床位___张的“两院”建设工作,在具体工作中我们主要抓了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加强领导,成立了由局长任组长,主管副局长任副组长,各有关股室为成员的建院工作领导小组。其次明确分工,责任到人,确定两名副局长具体负责“两院”建设工作,帮助解决施工当中遇到的一切困难和问题,形成了“两院”建设工作事事有人抓,事事有人管的良好运行机制。三是严格标准,扎实推进,为把“两院”建设建成群众满意工程,在“两院”建设施工中,严格按照国家施工规范要求,与建筑、质检、监理部门签定了相关协议书,明确职责,强化工程监理,严把各个环节,确保工程质量。现县城中心敬老院、光荣院有两栋两层已封顶,另两栋两层主体工程正在施工中。商林、淮镇两所区域性敬老院两栋两层已封顶,主体工程已接近尾声。
(三)优抚安置工作
按照上级有关文件规定,认真落实好各
项优抚政策。一是__月份对全县___年__月__日后入伍并参战、涉核人员进行了信息采集,并录入微机,其中一部分省厅已批回,另一部分待批。二是全县___余名优抚对象的优待金和抚恤金及定期定量补助金已全部发放到位,共发放___余万元。三是进一步加大优抚对象解“三难”力度,全年以来共投入解“三难”资金___万元,重点用于解决老优抚对象的看病难、住房难、生活难问题。其中用于生活难的___户,款___万元,如临河乡东三角村老复员军人刘铁壮,老两口,年老多病,又无儿无女生活十分困难,冬季来临局领导为其送去现金___元,解决了他生活上的困难。用于住房难的___户,款___万余元。看病难的___户,款___万余元。如十五级八章村乡三级伤残军人王万朋,因旧伤复发住院治疗花款___万余元,经上报政府据实给予了报销。
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加快推进我养老服务事业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全国老龄委办公室和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意见的通知》(〔2006〕6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事业发展的意见》(政办发〔2010〕85号),经人民政府同意,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事业发展的重大意义
2009年末,我6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已达53万多人,占全人口的12.29%,早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并将于本世纪中叶进入老龄化高峰期。人口老龄化涉及到老年人的养老、医疗、康复、教育、文体等诸多方面,是关系国计民生的一个重大问题,对我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将产生深刻的影响。目前,我不同程度地存在对发展养老服务事业的紧迫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家庭养老功能弱化、社会养老服务能力薄弱,养老服务事业市场化程度低、养老服务专业人才匮乏等问题。特别是在养老机构建设方面,截至2009年底,全有81所养老机构、床位3824张,每千名老年人拥有的床位数仅为7张,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而且大多养老机构设施陈旧、功能单一,远远不能满足养老工作的需要。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事业,是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健全老年福利制度、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必然要求,是改善民生、服务大局、促进和谐的重要举措。各县市、各部门要从战略高度来充分认识加快养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意义,真正把他作为民生工程、德政工程,切实抓紧抓好。
二、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事业发展的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
(一)基本原则。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积极开展为老服务活动,让老年人安享晚年。坚持城乡统筹的原则,促进城乡之间相互协调,整体推进养老服务事业发展。坚持分步实施的原则,根据需要与可能,有重点、按计划、分步骤地推进养老服务事业发展。
(二)目标任务。通过政府主导,积极探索公办民营、民办公助、政府购买服务的新路子,建立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覆盖全的养老服务体系,推进养老服务社会化、服务主体多元化、服务类型多样化和服务队伍专业化。力争到2015年末,全养老机构数量进一步增加,实现每千名老年人拥有25张床位。
三、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事业发展的主要内容
(一)积极发展养老机构。养老机构是指为老年人提供住养、生活护理等综合机构。在城市,力争到2015年前,建成一个级养老服务示范基地,每个县市拥有1所功能齐全、设施完善的国办养老机构,给予适当资金补助。通过政策扶持,引导兴办一批民办养老机构。农村敬老院的建设要严格按照《省加强农村敬老院建设实施意见》的要求,保质保量完成。
(二)完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是指在社区为老年人提供日间照料、医疗保健、文化娱乐等服务设施。整合现有的社区综合服务中心资源,依托社区“星光老年之家”,到2015年末,力争全部城市社区和有条件的农村社区都建成一个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各部门、各单位设在乡镇(街道)和社区的各类生活服务、文化体育设施要向老年人开放,同时不断拓展服务项目,完善服务功能,满足老年人需求。充分发挥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作用,为老年人提供便捷、价廉的医疗卫生保健服务。加快社区养老服务信息化建设步伐,逐步建立、县市、乡镇养老服务信息系统。
(三)拓展居家养老服务。居家养老是指在社会保障制度下,老年人仍然生活在自己的家中,由社会力量向老年人家庭提供必要的专业化服务。把孤老、独居老人、高龄老人、失能或半失能老人、经济困难老人作为居家养老服务的重点对象,进一步做好生活照料、家政服务、精神慰藉、医疗保健、应急救助等工作。积极探索政府为特困老人购买服务、服务机构提供服务、老年群众组织或中介组织监督评估的新型服务模式,逐步建立志愿者公益服务、政府购买服务和市场化有偿服务相结合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
(四)开发老年颐养新村。结合老年人特点,充分考虑老年人生活、医疗护理、生活娱乐的需求,以经济条件和身体状况较好的老年人为主要服务对象,重点选择交通、旅游、文化环境条件较好的地方,引导和支持社会力量投资开发各类老年人颐养新村。
(五)建立高龄津贴制度。各县市要对具有我户籍无离退休金的80周岁至99周岁、100周岁以上老年人,分别按照人均每月不低于20元、50元的标准发放高龄津贴,上级财政给予适当补助。同时,逐步提高高龄老人的医疗报销比例,降低自费比例。
四、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事业发展的措施
(一)加大对养老机构的政策支持。采取积极措施,大力支持发展各类养老机构,引导和支持社会力量以独资、合资、合作、联营、参股等形式,新建、扩建或在原有其他设施基础上改建适宜老年人集中居住、生活、护理的养老机构。经民政部门批准和登记管理部门依法登记,符合民政部颁发的《老年人社会福利机构基本规范》的养老机构,享受相应扶持政策:
1.床位建设补助和运营补贴。对按标准建设、依规定经营的新建民办养老机构,由各级财政安排专项资金或从本级社会福利彩票公益金中给予适当床位建设和运营补贴。新建的民办养老机构,按其投资总额的1%给予床位建设补助。对床位数在50张以上且老人连续入住6个月以上的国办、民办和公建民营养老服务机构,给予每床每月不低于20元的营运补贴。级视财力情况,对县市养老机构建设和运营给予适当补助,具体补助办法另行制定。
2.就业专项资金补助。养老机构及从业人员可以按《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就业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及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社〔2008〕369号)的有关规定,申请就业专项资金补助。
3.小额担保贷款和贴息支持。兴办养老机构,可按有关规定申请小额担保贷款,并按规定享受财政贴息。
4.定点医疗管理。由养老机构开办并取得卫生行政部门颁发的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内设医疗机构,经审核批准后,纳入城镇职工(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范围,其收养的参保老年人在机构内所发生的医疗费用,按照基本医疗保险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有关规定支付,并对符合条件的贫困老年人实行城乡医疗救助。
5.税费优惠。经民政部门审批认定的养老机构所涉及的税收,按照《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对老年服务机构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0〕9号)的有关规定执行。养老机构用电、用水、用气等费用,按居民使用价格标准收取。养老机构建设项目的征地管理费、市政基础配套费、散装水泥专项资金、发展应用新型墙体材料专项费用、工程定额测定费、工程质量监督费等一律免收;对涉及的人防工程易地建设费实行减半征收。
(二)鼓励扶持居家养老服务。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鼓励社会力量开展老年人日间照料、家政服务、精神慰藉、康复保健等居家养老服务,为居家老年人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1.各级人民政府要为特殊困难、需要生活照料的老年人提供购买服务,并随着财力增加,逐步扩大服务对象范围,提高购买服务补贴标准。
2.政府购买服务的标准,按照轻度、中度、重度照料等级别划分。享有政府购买服务的老年人入住养老机构,其享有的政府购买服务可在养老机构使用。
3.社区养老服务中心设立养老服务公益性岗位,符合我公益性岗位补贴条件的服务人员,按照《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就业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及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社〔2008〕269号)的有关规定,享受公益性岗位补贴。
4.支持兴办老年病院、老人护理院、临终关怀性质的医疗机构。其开展老年病治疗、护理、临终关怀服务的有关费用,按照医疗保险有关政策执行。
(三)支持开发各类经营性老年人颐养新村。建立和完善老年人颐养新村建设管理制度,支持社会力量投资开发各类经营性老年人颐养新村。
1.对老年人颐养新村采取公开招标或挂牌方式出让土地,出让底价根据市场评估确定。
2.老年人颐养新村按照“依法自主经营,照章纳税”的原则,运营并实行完全,产权归投资者,收费价格实行市场调节价。
3.老年人颐养新村根据市场需求自主确定服务项目,政府有供养任务时,实行政府购买服务。
4.老年人颐养新村财务管理参照企业财务管理制度执行。
(四)保障养老服务建设项目用地。政府规划主管部门审批旧城区、城中村改造和住宅小区新建项目的规划方案时,要把养老服务建设项目纳入规划及设计方案一并审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国土资源部门在制定年度土地利用计划和土地供应计划时,要根据当地住房年度建设规划,统筹安排养老服务项目建设用地,用地规模不得低于当地居住用地供应总量的1%。不论是使用原有建设用地还是新增建设用地,都要纳入年度土地供应计划;对现有养老服务项目,不得挤占或者擅自改变使用性质;乡镇、村(社区)养老服务建设项目用地,经批准可以依法使用集体所有土地。
(五)培育老年服务组织和队伍。通过降低门槛、简化审批程序等方式,积极支持社会力量投资兴办为老年服务的企业、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通过开展各类为老服务培训,不断提高养老服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到2015年末,全养老机构从业人员持证上岗率要达到50%以上。大力发展养老服务社工人才队伍,开发社工人才岗位,聘用具有专业资格的人员从事养老服务。
(六)加强监督管理。制定和完善养老服务事业的行业规范和质量标准,建立资质评估、认证、管理体系。加强对政府投资兴办的养老服务项目和资金使用情况的跟踪检查,对设计和施工等建设项目实行公开招标,严格工程建设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和建设资金安全有效运行,国办养老机构和社区服务中心购置设施设备要按规定纳入政府采购。加强对已建成投入使用的养老机构的管理,促进养老机构健康发展。
(七)加强舆论宣传。加强养老服务事业的宣传报道,采取新闻报道、信息交流、经验介绍等方式,不断形成共同关心支持和广泛参与养老服务事业的良好氛围。
五、保障养老服务事业发展各项工作的落实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县市人民政府要抓紧组织制定符合实际的养老服务事业发展实施意见和规划,切实把养老服务事业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经常听取工作情况汇报,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重要问题,并在人、财、物等方面予以保障,确保养老服务事业健康顺利发展。有关部门要着眼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养老服务事业纳入本部门工作计划和工作重点,认真履行职责,密切协作配合,增强工作合力,共同推进养老服务事业加快发展。
一、组织实施区政府机构改革评估工作。
在去年政府机构改革工作基本结束和部门“三定”基本完成的基础上,对政府部门“三定”执行情况进行及时评估,是政府机构改革工作的延续,是巩固和深化机构改革成果的一项创新举措。我们通过及时开展评估,进一步落实政府机构改革总体方案,推动政府部门严格执行“三定”规定,加快职能转变,全面准确地履行职责,确保各项改革要求落到实处。22个政府工作部门(除公安局“三定”未实施外)在8个方面对本部门“三定”规定执行情况进行了自评,重点看规定的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领导职数是否严格执行,部门间职能划转是否到位,转变职能和强化责任的要求是否落实,部门职责关系是否理顺。区编办重点抽查评估了这次机构改革具有大部制典型的区住建局、区人社局,对两个部门的“三定”规定执行情况进行过细的调查和督导,多层面召开了干部职工座谈会,认真听取了相关负责同志的情况介绍,对“三定”执行情况进行了了解,查阅了部门年度工作总结和计划、机关人员名册、干部任免文件、《机构编制管理手册》等台账,并对“三定”规定执行情况进行了民主测评,探索了机构改革取得的初步成效,挖掘了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对下一阶段改革完善也形成了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并经区编委会通过形成了区政府机构改革评估报告报市编办。
二、稳妥推进乡镇机构改革到位,提前启动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摸底工作。
根据省市统一部署,扎实稳妥推进乡镇机构综合改革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市下发的改革指导意见,及时研究解决改革中遇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特别是市、区常委会研究确定的关于乡镇政法机构、编制、职数的落实,及时拟定和完善乡镇机构改革实施方案,不失时机进行布置和实施,确保了全市乡镇机构改革顺利通过了省政府的检查验收。
为了策应全国性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上半年,我区及时对事业单位进行了调查摸底。根据上级文件和部署要求,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及时更新了实名制信息库相关信息,保证了信息库数据实时性、准确性和可靠性;对事业单位机构编制报表进行了核对,对相关数据进行了统计、汇总,掌握了第一手资料;走访调查了部分事业单位,了解了工作人员相关信息和思想动态;通过调研,调整了部分事业单位机构、编制设置,进一步明确了工作职责,对公益职能进行了定位,对工作任务不足或已完成阶段性特定任务的单位予以撤销。规范了事业单位行为,从机构编制管理的角度,保障了地方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三、总量控制,动态管理,科学配置机构编制资源。
上半年,省市出台了一系列严控机构编制设置的文件,特别是省人民政府出台了《江苏省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办法》令,专门发文对事业单位机构编制审批权限予以明确,这充分说明机构编制从上至下越来越重视,越来越严格。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区编办坚持严管理与保运转结合,坚持严控行政、调剂事业、放活用工的原则,在事业单位机构编制设置上,实行机构“撤一建一”、编制“内部调剂”,重点向促进、改善民生和社会事务发展的公共机构建设上倾斜。既不违反规定,又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例如:为切实加强饮用水安全,在环保局环境监察局内新设饮用水源保护区环境监察分局;为加快建设社会福利事业、残疾人服务体系,新成立区社会福利院(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区残疾人服务中心;为了保障老百姓“菜篮子工程”的安全性,已启动成立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进一步规范动物卫生监督执法主体资格,并将“区兽医卫生监督所”更名为“区动物卫生监督所”;为促进我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推动“文化盐都”建设事业,在区文化馆增挂了“盐都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牌子;为配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工作,在深入乡镇卫生院调研的基础上,重新核定了乡镇卫生院人员编制;为加快建立我区新型对外劳务管理体制,规范外派劳务市场秩序,成立了“区外派劳务服务中心”;为切实做好乡镇敬老院集中供养的五保对象的供养工作,确立了乡镇敬老院事业法人地位,并把院长纳入全额拨款事业编制管理。同时,对那些职能已转移或大大弱化的机构,我们及时予以了撤并,妥善分流了相关人员,比如撤销了区三产办,将区生猪屠宰办改为挂牌机构,调整设置了区商务综合监察大队,整合了机构和编制。
四、加强调研,注重效益,积极探索农村中心社区建设。
衡量一个地区机构编制工作的好坏,最根本的是看促进该地区各项事业的发展还是起到阻碍作用。今年我区实施了乡镇区划调整工作,紧接着又布置了乡镇机构改革。如何在区划调整和机构改革工作中,既把上面交办的任务完成好,又把对下的好事办理好,真正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面对这个命题,我们积极思考,纵横比较,充分调研,确立了“用经济区模式加快发展,用集镇区办法加强管理”的农村中心社区发展模式。成立了以被撤并镇原政府所在地为主要区划的农村中心社区,规模上按照面积10平方公里左右、人口1-2万人的标准设置。遵循“镇辖区管、财政单列、专项考核”的基本原则,充分整合利用存量资源促进镇村协调发展,力求达到两镇合并“1+1>2”的发展成效。在机构编制管理上,农村中心社区下设办公室、行政服务中心、党群服务中心,具体承担社区的公共事务和日常管理工作,所需编制和工作人员均从所在镇中调剂,调剂人员的编制性质不变。在被撤镇的原财政、公安、国土、供电、教育、卫生、金融、邮政等单位作为所在镇相应部门的分支或派出机构予以保留。中心社区管理模式运行半年来已取得积极效应,受到市主要领导肯定。
五、放大职能,强化管理,不断提增机构编制行政效能。
(一)继续推进“三责联审”工作。年初,我们与组织、审计部门专题研究确定全年“三责联审”项目,共6项。今年上半年,已对区人社局局长孙发金同志实施了“三责联审”。我们严格按照机构编制责任审核工作规程,通过听取汇报、民主测评、召开座谈会、查阅相关资料、个别访谈等形式,认真审核了机构编制责任,肯定了该局机构编制的工作和一些好的做法,同时指出了存在的不足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并形成了报告,在一定范围内予以通报。
(二)将事业法人登记工作重点进一步向监管转移。严格按照《条例》的规定对事业单位进行年检,从形式要件的审查提高到更实质性的审查。主管部门加强对事业单位年检工作的监督检查,登记管理机关对年检合格单位及时办理相关手续,对年检不合格单位要根据不同情况做出相应处理,保证年检工作的质量。对单位住所、法定代表人与核准登记不一致的,督促办理变更登记,特别是对区政府机构改革、乡镇区划调整后,涉及到合并、撤销、转移的单位的各项变更进行监督。对新设立的事业单位法人,核准登记前,实地检查登记事项是否落实,选择已登记的2家事业单位法人进行实地监督检查,努力探索科学的监管机制。
(三)深入推进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在去年建章立制的基础上,今年进一步规范机构编制工作程序,严格入出编审批制度,定期维护实名制信息库,按期编制机构编制报表,强调用编计划管理,与组织、人事、财政等部门主动加强工作联系,多次协商解决干部任免、人事调配、工资审批等与机构编制联系密切的事项,相互配合协同动作办事,形成实名制管理工作合力。
(四)转变机关作风,提升行政效能。区编办不断加强自身建设,特别是将“三化”专项整治融入到创先争优、创星树牌、反腐倡廉等活动中。及时组织全办人员学习相关会议文件精神,主要领导亲自过问,按照统一部署和要求,把自查整改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及时召开办务会,研究确定自查方案和整改时间要求,全面安排部署排查工作。深入做好思想发动,认真排查 “机关化”倾向、“一般化”要求、“表面化”状态等“三化”问题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表现,通过个人自找,科室互找,领导帮找,仔细排查在服务发展、执行制度、为民办事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刻剖析原因,并有针对性地制定整改措施,切实进行整改,确保排查的问题整改到位。通过完善服务承诺、考核考评、内部管理等工作机制,从服务效能提升着眼,从影响服务效能建设的细微之处抓起,注重工作成效,提升办事效率。
下半年,机构编制管理工作继续面临着挑战,事业单位改革、审批权限上收、经济社会转型等一系列涉及到机构编制的工作都需要落实到位、服务到家,作为机构编制管理部门,压力很大,需要倾尽全力,做好工作。为此,我们打算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进一步探索机构编制管理新方法,在服务发展上取得实效。主动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调优调顺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体系,运用机构编制调节手段,向重点领域、要害部门倾斜。突出改善民生,突出社会管理,多搞调查研究,多出意见建议,为全区“快增快转、进位争先”、实现“双新盐都”作出机构编制部门应有的贡献。
(二)进一步推进和完善乡镇机构改革工作。一是解决我区乡镇机构改革的一些遗留问题。二是研究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的长效方式,加强乡镇机构编制管理,将乡镇职能真正转变到政策引导、典型示范、提供服务、营造发展环境和维护社会稳定上了。三是突出中心社区建设,在乡镇机构改革规定的总盘子内,进一步合理设置与中心社区发展相适应的机构编制。
(三)进一步加强机构编制督查工作。把监督检查作为巩固改革成果、加强机构编制管理的重要手段,创新方法,强力推进。认真总结实名制管理的成功做法,加强与相关部门配合,提高实名制管理效率和水平;认真学习先进地区“三责联审”工作经验,做好5个部门(乡镇)“三责联审”工作,有效运用联审结果,确保取的实效;探索“三定”规定执行情况评估的长效机制,通过评估不断完善体制机制,巩固和深化政府机构改革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