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农贸市场设计规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城区现有各类集贸市场15个,其中农贸市场9个,工业消费者市场3个,其它专业市场3个。市场总体规模均不大,除翠百路农贸市场和红光农贸市场年成交额在1亿元以上,其余市场的年成交额都不超过5千元。几个主要市场的大致情况如下:
1、翠百路市场
该市场95年由当时的××市政府组织兴建,××市商业网点建设,市场共投资325.8万元(其中工商部门投资100万元)。市场建成后由当时××市蔬菜公司承包经营,市场摊位年收入100万元左右(除门面外),目前,该市场现有市场管理人员20余人,由于市场管理人员都是本公司正式职工,市场经营的好坏不直接影响管理工作人员的收入,同时,经营收入绝大部分用于本公司职工工资支出,承包经营后再无资金投入市场的维修和改造,该市场仍是初建时的状况,市场大棚遍处漏水、电线也存在着不安全因素,加之管理人员拿固定工资,责任不清,管理职能以落实到位。该市场创建多次被新闻媒体曝光,市场赃乱差的问题至今得不到解决。2004年被区安委会列为重大安全隐患单位,责令限期整改,由于物业管理单位体制等原因,安全隐患整改措施一直未落实,我局已向区政府汇报,请求政府牵头,召集相关责任单位,进一步明确安全责任,落实整改措施,消除安全隐患。
2、红光市场
红光市场第一期工程于94年兴建,开办者为红光实业总公司,第二期工程2001年建成投入使用,市场管理人员均为原红光村村民。该市场系红光实业总公司的下属单位,实行报帐制,不独立核算,市场收入全额上交公司,市场的管理人员在公司拿固定工资,市场全部是个体经营的门面房,安全隐患多。2001市场内“企鹅沙发店”被焚仅是一例。近年来,红光实业总公司,虽对一期工程的对外门面进行了整修,但原第一期工程的设施老化、陈旧,安全隐患突现,亟需改造维修。
3、毓秀门市场
该市场于99年由原市房管局兴建并投入使用,市场设施较好,2002年下半年,该市场对外承包,采取聘用制聘用物业管理人员,目前由于被聘用的市场管理人员业务水平和管理方法欠缺,该市场秩序一直较差。
4、杏花村小商品市场
该市场于93年由当时的××市政府牵头,兴济房地产公司组织开发,工商部门投资20万元。由于该公司开发后将市场内门面房大部分卖给了个体经营户,公用设施无人问津,虽然成立了兴宇物业管理公司,但不能履行市场物业管理职责,市场管理混乱,卫生秩序差,存在着市场内物业管理部门不健全,不能履行管理责任;市场内电线乱拉乱接现象严重;消防设施不齐全,消防通道不畅通,消防标志不明确(如发生火灾消防车很难到达一些场所);市场内无专(兼)职消防人员;场内存在经营户与居户混住,住所的安全意识淡薄(有烧煤等使用明火现象)存在重大安全隐患。2003年、2004年该市场均被区安委会列为重大安全隐患单位,我局已多方努力,敦促物业单位进行整治,由于该市场已整体销售给个体,物业管理不能履行职责,安全整改措施一直未落实。2003年、2004年我局已多次向区政府、区安委会汇报、请示,请求政府牵头召集相关责任单位,进一步明确安全责任。制定整改措施,消除安全隐患。
5、中意批发市场
该市场是中意房地产开发公司兴建,2002年正式投入使用。该市场是城区唯一蔬菜批发市场,现有批发经营户14户,蔬菜批发辐射××城区周边的乡镇及周边石台、青阳等县。已初具规模,该市场距城区较远,给城区农贸蔬菜批发带来一定的不方便,因此,制约着市场的发展。
二、产生城区集贸市场不足的原因
一是市场建设先天不足,市场规划不合理。
现有的市场由于大都是在90年代初期兴建,市场的设计规划不尽合理。1、城区所有市场都没有设停车场,各种车辆没有固定地点停放,车辆占道停放和进场停放的情况大量存在,导致市场的安全通道不畅。2、部分市场消防设施不齐全,(如杏花村小商品市场)存在消防安全隐患;3、市场与商居混合,未能采取有效地隔离,如红光市场一期工程,小商品市场均存在经营户与居户混住,因此,市场无法杜绝使用明火,从而存在安全隐患。4、有些市场设施简陋、陈旧、电线老化(如翠百路市场大棚已经腐烂)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二是市场管理体制不顺,责任不明。
城区市场开办单位都是市、区、企事业单位,分属多家管理,市场管理人员都是市场开办单位的正式职工,市场实行报帐制,不单独核算,市场经营和管理工作的好坏不直接与市场管理人员挂钩,端着铁饭碗怎能管好市场?由于市场管理责任不明,体制不顺等问题的存在,导致市场管理暴露的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
三是现有市场管理体制难以使市场管理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根据有关法规规定,工商部门是集贸市场主要监管部门,承担大量的集贸市场监管职责,但市场的人财物三权均不在工商,工商部门对市场物业管理单位无任何制约措施。有些市场物业单位对工商部门的日常监管,置若惘闻,不予配合,甚至公开抵触。工商部门根据《安徽省城乡集贸市场管理条例》明确了市场开办者的职责,并制定了一系列有关市场创建的奖惩措施,但无法兑现。市场设施的改造资金和用于市场保洁等方面
的费用,工商部门无法落实。对市场监管中出现的问题,工商部门是看得见、管不着,有力使不上,遇有突击性工作任务,工商干部只好自己动手,甚至由工商干部充当物业管理人员,因此,现有市场管理体制难以使市场管理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三、建议
为加快城区集贸市场改造,规范城区集贸市场管理,理清城区集贸市场产权关系,使城区集贸市场的建设筋脉
近些年,我国先后出台了多个关于发展品牌农产品的政策和指导性意见,倡导和扶持农产品品牌建设,全国各地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和促进农产品品牌建设的政策和措施,因此,我国品牌农产品发展速度较为迅猛,据《中国商标战略年度发展报告》统计,截至2010年年底,我国涉农产品的注册商标数量达到95万件,地理保护标志1040件,跃居世界总量第一。我国农产品品牌建设工作取得巨大的发展。
然而,随着我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实体,农产品第一生产大国的位置进一步彰显,我们面对的事实却是我国农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以及农产品的整体比较优势都在下降,农产品国际贸易的重大变化正在由劳动密集型替代土地密集型产品,由加工制成品和特色产品替代粮食为原料的动物饲料和植物油脂类产品,由附加值高的深加工产品代替低价值的初级加工品。2011年,我国农产品进出口总额为1556.2亿美元,同比增长27.6%。贸易逆差为341.2亿美元,同比扩大47.4%,棉花、谷物、食糖、食用油籽、玉米、水果等农产品进口连年增加;同时,国内农产品卖难与买难不断轮番上演,过山车式的价格波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困难重重,优势农产品产业带的建设举步维艰,农业生产环境与农村空心化不断恶化,妇女、儿童、老人组成的“386199”留守农村种地队伍将再难以维系,“将来,谁来种地?”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在这样的背景下,有效遏制我国农业竞争力的下降,扭转农业不利局面的重要举措就是,以农产品品牌的建设为抓手,推动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步伐,实现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的转变。
当前农产品品牌建设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目前,我国农产品品牌建设推进工作取得了重大成就,商标注册量与地理保护标志量居于世界第一,但是,绝大部分没有成为品牌,少许仅仅是区域性小品牌,全国知名的农产品品牌屈指可数,至今还没有出现一个国际品牌。主要原因表现在:农产品生产经营规模小且分散,农产品品牌意识普遍淡薄,农产品深加工品牌少,品牌定位不清,品牌标志建设水平不高,忽视农产品品牌内涵建设,品牌质量管理机构不健全、人才缺乏,政府对农产品品牌建设的立法不到位,引导和扶持政策落实不到位,打击假冒品牌的力度不够,认证结果公信力不断下降,农产品品牌质量和信任度不高,农业品牌发展资金匮乏,农民提供的初级农产品质量不高,行业协会没有能够在行业自律、品牌建设服务、集体品牌保护和管理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低价竞争严重,农产品品牌传播渠道单一,宣传力度不够等等。
由于农产品品牌建设过程中必须针对品牌的独特性、质量的稳定性、消费的区域性、包装的层次性、技术的创新性、政策的敏感性、认证的必要性 、渠道的借力、流通的实效性、传播的整合性等因素,以及农产品的“质量满意度、价格适中度、品牌信誉联想度、品牌知名度”四要素综合设计规划,统筹实施,其复杂性、系统性、缜密性决定了必须在综合上述措施的基础上,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从实现农产品销售入手,逐步建立品牌信用,再以品牌信用进一步推动产品销售,形成良性的递增互进型的稳固商业模式,将农产品品牌渐进树立,同时,实现品牌价值的及时变现的利益机制,确保企业随着品牌在这个过程中渐进成长做大做强,实现农产品品牌建设的战略目标。这就需要依靠现代流通理论,运用现代先进科学技术,建立一套完整的农产品品牌建设运营保障体系。为此,上海在这方面作出了积极的探索,他们凭借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优势,从追求供给方和需求方权利平等出发,以合理配置全国农产品资源为目标,以为中国农民创造平等的贸易机会为使命,以建立农产品安全供应链为宗旨,成立了上海大宗农产品市场[CCBOT]。
CCBOT 采用互联网与物联网和电子商务技术,建立了农产品的交易平台,组织全国农产品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通过网上直接进行农产品交易,支持全国农产品的上市交易(“百县百品”工程),再以全国已经形成的农产品批发市场为接点,农贸市场、超市为落点(“联通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实时交易系统”工程),采用“竞价交易(招标、拍卖)、挂牌交易、专场交易、中远期交易”多种交易模式,满足农产品贸易的多层次、多规模、多种类、多变化的需求,成就国家级的农产品交易中心、信息中心、结算中心、定价中心、资源配置中心。这之中,现代技术与管理是手段,政府依法监督是保障,同时,农产品期货交易也将相得益彰,共同发挥作用,以此为核心构建起中国农产品流通新体系,建立全国统一的农产品大市场,实现农产品资源的科学合理配置,建立科学的农产品定价体系,为农产品品牌建设提供运营保障体系。
运营保障体系运作剖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