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无线局域网论文范文

无线局域网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无线局域网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无线局域网论文

第1篇:无线局域网论文范文

关键词:手机无线局域网公共网关接口网络架构

随着电子和网络技术的日益发展,人们的生活与电子、网络的关系更加密切。手机和移动通信网络、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及Internet已经成了人们生活与工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技术上,无线与高速是网络的终极目标;而从经济这个角度,成本以及性价比决定了一个产品的生命力与市场。不过人们可以相信,一个能够让人们认为合理的价格,一个能满足绝大多数应用的高速度的无线网络,必然会网罗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那个时候人们就可以不用多少钱,通过自己的随身设备如手机、笔记本电脑与任何人打视频电话,开视频会议,上网点播DVD电影。这是我们这代人的终极目标。

在这个速度更快、功能更强、用线更少、使用更方便、维护更简单的目标下,未来的通信系统正朝着综合化、宽带化、无线化方向发展。综合化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移动通信网络与计算机网络的融合;另一就是同一网络的多种功能,如通话、雉、数据等的综合。我们已经建立了企业内部的有线电话网络和有线或无线的计算机网络。这种网络在实现企业内部通信时,由于不需要经过网络运营商的中心交换节点,减少了内部网络与外界的接触,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网络的安全性能。尤其有价值的一点是,内部通信时它是完全免费的。而近年来,随着WLAN(WirelessLocalAreaWetwork)技术的日益发展与成熟,新的技术和标准不断涌现,如IEEE802.11(1Mb/s~2Mb/s)、IEEE802.11b(5.5Mb/s~11Mb/s)、IEEE802.a(10Mb/s~25Mb/s)、IEEE802.g(22Mb/s~54Mb/s)及HiperLAN2、HomeRF和Bluetooth,无线局域网络随着其成本的逐渐降低必将以其综合成本低、维护方便、架设简单等优势取代传统的有线网络,走进企业部门及千家万户。同时,我们已经建立了不需要经过运营商级交换中心的企业内部的有线电话网络和计算机的有线或无线网络,而随着手机用户的日益增多和无线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成熟,一个企业或部门组建自己的基于手机的无线局域网的时机已经到来,并且成熟了。

基于手机的新的无限局域网络,只需要在原有的计算机无线局域网上增加一个软件模块,同时给手机增加一个硬件模块。这种一次少量投资即可长久获利的投资方案,对于企业以及普通的家庭用户都是可取的、有吸引力的。

图2

1手机的新结构与功能

为了适应新的应用,在传统手机的结构上加入了一个频率可调模块。该模块功能是通过软件(程序设定)或硬件(在手机面板加个铵钮)使手机实现WLAN/手机模式切换,而这个切换主要是改变发射与接收频率及功率来操作的。新的总体结构如图1所示。

手机的WLAN模式下的应用是大家所在注的。用户选择了WLAN工作模式后,中央控制器会发出命令,让发射机和接收机同时调整自己的发射和接收频率以及功率,然后工作于WLAN模式。

接收机结构与功能如图2所示。图中LAN(LowNoiseAmplifier)即低噪声放大器。

天线将感应到的WLAN无线信号经射频滤波网络进入接收机。这时,WLAN/手机模式转换接口已被中央控制器将接收频率设置为对讲接收频率,所以WLAN无线信号直接通过。但因为WLAN信号与手机信号频率不一样,所需的混频器频率也不一样,因此将接收的WLAN无线信号经过一个信号分离开关使信号进入不同的混频器。混频后,信号经中频滤波器、放大器、解调器,再经语音信号处理器解调、去交织、解密、信道解码、PCM解码等处理不原出模拟信号,送入受话器发声。

WLAN/手机模式转换接口对接收机而言是双频接收机。信号分离开关实质上是个与单刀双掷开关类似的开关。它只是把WLAN无线信号送到对讲混频器,或者手机无线信号发送到手机混频器。

发射机结构与功能如图3所示。

送话器将模拟信号编码处理后,经过分离开关将信号分离。然后,依据控制器命令进行信号调制,再经变换、放大后发射出去。

2WLAN网络的设计与程序设计

WLAN网络有分布对等式网络和集中式网络。

(1)分布对等式网络架构与应用

根据应用方式的不同可分为点对点交互和点对多点交互。点对点交互如图4所示。

甲乙用户在一个有限距离内,进入WLAN模式。输入对方的手机号码,即可不经过网络运营商的中心交换节点,实现通话与短信等通信功能。

点对点应用场合:野外作用、火车站、飞机场、校园内部住宿的学生、家族用户。

点对多点交互结构如图5所示。

点对多点交互是通过手机的软/硬件保证的。设计一个手机广播号码,广播时直接输入即可。在必要的时候,可以设置接听密码。

点对多点交互应用场合:工农业生产及其它需要近距离通信的场合。

扩展应用(extendedapplication):分布式系统在服务业的日益发展中还可以大有作为。譬如在一个陌生的地点,为了找到最近的旅馆、车站、饭店等,当然可以用手机上广域网,交一定的话费查得需要的信息。可如果给每种服务提供一个接入号码,如001是饮食,002是住宿,003是车站,就可以进入WLAN模式,输入接入号码,对方会以短信或电话的方式告知该如何找到他们或者他们送货上门。当然,电话免费,但服务不免费。

(2)集中式网络架构与应用

当企业和他的网络变得日益庞大的时候,为了提供更多的服务,以及在更大范围内实现通信时,需要一个或多个中心交换节点或服务器(server)。集中式网络中心交换节点或服务器结构模型如图6所示。

应用层(applicationlayer):使用公共网关接口层提供的服务,并使用了基于标记的WML(WirelessMarkupLanguage,无线标记语言)和简化的基于javascript的脚本语言WMLScript(WirelessMarkupLanguageScript),无线标记语言脚本),实现简化的无线WEB应用。同时提供了最基本的通话与短信息(SMS,ShortMessageService)及数据的查询与服务。

公共网关接口(CGI,CommonGatewayInterface)层:把服务器上的内容进行编码压缩并进行协议转换,为应用层提供编程接口。

路由交换层(router-switchlayer):当网络变得日益庞大的时候,由手机自己在大范围内寻址显得过于复杂而难以实现。这时可将路由交换寻址交给服务器实现。这仅要求服务器建立一个数据库(database)及其相关界面。

WLAN物理层:原有的WLAN设施,如交换机(switch),服务器(server)。

集中式网络的一个应用模型如图7所示。图7中,SAP(ServiceAccessPoint)即服务接入点,PDA(PersonalDigitalAssistance)即个人数字助理。服务器由PC充当。

部门1、2的网络结构比较单一,接入终端只画出手机。当然,笔记本电脑和PDA同样也可以接入,但它只有无线局域网络。部门3的网络比较复杂。它通过一个交换机接入手机、笔记本电脑和PDA,以及有线以太网(Ethernet)。

第2篇:无线局域网论文范文

关键词:第三代移动通信;TD-SCDMA,关键技术;HSPA;WI-MAX;MPLS;技术融合

一、TD-SCDMA简要介绍

TD-SCDMA是中国提出的时分双工模式的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TD-SCDMA采用智能天线、同步CDMA技术、多用户联合检测技术、动态信道分配技术、软件无线电、接力切换等一系列高新技术,具有高频谱利用率、低成本、上下行不对称信道可适用于不对称业务等特点。

中国移动2007年在全国选取8个城市建立TD的试验网,2008年奥运期间得到试用,在此之前和奥运期间都存在一个明显的问题:高掉话率。GSM网络由建立到成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TD一个刚刚应用的技术也一定需要一段过渡时间来慢慢成熟。2009年中移动全面在二级城市展开TD建设,并着手LTE即第四代网络演进做出预测及初步部署。

二、3G发展预测

(一)3G与无线局域网高速传输技术融合互补趋势

随着无线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发展,新的技术和应用不断涌现。尤其在移动通信领域,除3G技术外,比较引人注目的还有几种技术WLAN、WiMax,以及Bluetooth。在此背景下,已经有人提出以下几个问题:3G会受到2.5G与WLAN的联合夹击?WiMax会是3G的掘墓者?而Bluetooth在这种关系中又处于何种地位?这几种技术彼此之间有什么关系?

实际上3G、Bluetooth、WLAN、WiMax这几种技术在本质上存在互补性,尽管它们之间在边缘上是竞争的,从图2.2-1无线接入全球标准中可以看出这几种技术各自的定位。Bluetooth主要定位于最后10m的接入,即个人区域(PAN,PersonalAreaNetwork);WLAN主要定位于最后100m的接入,即局域网(LAN,LocalAreaNetwork);WiMax遵循802.16标准,主要是定位于城域网(MAN,MetropolitanAreaNetwork)建设的标准;而3G是定位于广域网(WAN,WideAreaNetwork)建设的标准。

其他几种技术在本文不加详述,这里主要来谈谈WiMax技术与3G的关系。经过对两者仔细地分析,我们会发现普遍流传的一种预言,即WiMax将成为3G的杀手,是一个错误的定论。3G网络的核心功能是提供移动电话服务,也可以用来传输数据;WiMax的标准是高速率的数据传输,语音质量并不是其关键要求。因此这两种技术各自的任务和目标都不相同。WiMax的着眼点是实现宽带无线化,而3G则更多地倾向于实现无线宽带化。两者从根本上说完全可以技术互补,并不存在谁是谁的杀手。

实际上,如果运营商选择WiMax,更多的用于接入层上,可以更加迅速的占领移动高速无线接入市场。WiMax最初的市场定位也是最后一公里的接入,这样就省去很多基础网络的建设和运营维护,从而与3G运营商实现技术资源互补达到双赢。一再强调事实上竞争力不在一个层面上的WiMax和3G技术是互相竞争对立,这样是盲目而不客观的。

作为分别着眼于MAN与WAN两个层面分明的领域内的技术,WiMax与3G并非冤家对头,而是总体网络框架中优势互补的有机组成部分。

(二)国内的通信产业演进方向的预测

目前国内重组后的三大运营商都着手于网络向3G演进的工作。中移动于2008年启动28个城市的TD试验网,另外把原电信的两个城市的TD试验网也接手。2009年中移动在全网一二线主要城市全面展开TD网络建设。电信更是在2008年9月份开始在很多城市开展无线局域网的应用和试商用。网通也于2008年开始着手占用3G资源频率的小灵通全面退网工作。

为了彻底解决运营商基础设施重复建设问题,广东移动内部人士称,国家正考虑组建一家“国”字头企业,运营全国网络,而移动、联通、电信则向该公司租赁网络。以后所有的运营商都得租国资委下面一个骨干网络公司的网络资源,包括基站光纤等。暂不说消息的可靠性,但租凭网络在国外非常盛行,而此时针对重复性建设的问题提出这个建议看见也并非空穴来风。此前,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国资委《关于推进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的紧急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电信运营商实行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工信部更制定了严厉的共享共建考核制度,还将成立专门领导小组,要求运营商“不折不扣地坚决执行”。采取网络一家接管,运营商租赁,一方面可以彻底杜绝电信设施重复建设。同时,由于WTO条款原因,外资纷纷入股电信商,原目前联通第二大股东即是外资,采取上述制度有利于国家安全,因为骨干网络被外资介入显然不是件好事情。其实,网络租凭在中国电信行业已经有了先例,比如,铁通网络出口原则上由总部统一租用电信的,但是个别省也有私下租的。此前电信也租赁了原联通的C网运营。

纵观国内通信产业全局从运营商到用户都在期待3G网络的早日铺设调测完毕,国家也在先期通信网络建设和运营方面汲取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一切都为了3G顺利实现打下了良好的铺垫和坚实地支撑,相信以个人通信为目标的3G离我们已经越来越近。

(三)移动通信咨询设计行业的简单展望和预测

随着技术变革的加大,技术复杂度的加深,对从事设计咨询行业人员的素质要求会越来越高,专业化和综合化人才两极发展需求逐渐增强,传统的核心网专业、数据专业、传输设备专业、传输线路专业、基站设备专业、基站电源专业等划分将打破模糊界限,各专业融合逐渐体现。各专业配合的重要性日益加强,重复型、劳动密集型转向集团协同作业和技术型作业转换,与此同时将会衍生新的更加细化的专业划分。具体的运行模式目前正处于酝酿期,一旦形成适用的高效的运转模式,将会在行业内迅速复制。现有的管理模式将逐渐演变,而项目负责人的作用和权限将会在设计人员素质达到一定标准和具备相应资质后得到极大的提升。

对此,我们从事设计咨询的人员要看清大势所趋,抓紧时间选取自己的发展方向,有意识培养自己的专业方向能力和项目总体管理能力,为即将到来的机遇做好充分准备。

机会是留给做准备的人,这句话既做为本小节的结,也用以作为本文的尾。

最后祝愿我们的行业蓬勃发展的同时,通信人特别是从事咨询设计的通信人水平节节攀升,抓住历史的机遇展现自我的风采。祝愿我国的通信产业蒸蒸日上,继续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做出更多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李世鹤.TD-SCDMA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标准.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

[2]广东杰赛通信规划设计院.TD-SCDMA规划设计手册.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