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以风景为话题的作文范文

以风景为话题的作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以风景为话题的作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以风景为话题的作文

第1篇:以风景为话题的作文范文

就目前所收集到的中考作文题,并结合对2006年各地中考作文的比较研究以及多年的作文教学经验,笔者对2007年中考作文的走势如下预测。

一、话题作文――风景依旧独好

2006年的中考话题作文,在形式上呈现出了两种趋势。

其一,不少省市采用了独词句话题作文,且出其不意地以近几年的热点和焦点为话题,并有醒目的提示语和煽情的语言,对文体、立意、内容几乎没有限制,表现出了博大的胸襟和对考生的人文关怀。如浙江湖州的“感动”、四川自贡的“价值”、山东烟台的“变化”、四川内江的“责任”、四川资阳的“荣誉”和“实践”、山东潍坊的“表达”、浙江温州的“陶醉”、海南课改实验区的“交流”、山东德州的“行动”、四川广安的“快乐”,等等。为什么“昨日话题”会重现呢?毕竟是岁岁年年人不同,此一时彼一时,已经出现的话题对已经考过的考生是“昨天的故事”,而对于今年的考生依然是新鲜的话题。另外,话题的数量总是有限的,与其煞费苦心地开发新话题而担当风险,还不如改革旧话题,增加新内涵,实为保险之举;与其刻意地避免教师和考生猜题、押题,还不如坦然面对,再说,话题多多,题海茫茫,考生时间精力有限,哪能个个到堂到位?当然,作为教师与考生,与其题海战术训练,不如精选精练。

其二,加大了对话题的限制。增加话题的修饰或限制成分,使话题的范围尽可能变窄,以减少考生的“克隆”或抄袭。从2006年下列省市的中考话题作文中,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一点。如:2006年山东威海中考以“没有卖不出去的豆子”为话题,江苏泰州以“享受过程”为话题,江苏连云港以“让生命与生命更近些”为话题,江苏南通以“怦然心动的感觉”为话题,山东济宁以“面对与自强”为话题,等等。有些省市的话题作文在话题的理解或立意上还必须兼顾话题中的提示语,如:山东济宁对“面对”就有这样的诠释:所谓面对和担当。就是当不可避免的挫折袭来时,能接受它,承担起挫折带来的压力和打击,把挫折消化掉。

形式的创新与内容的改革给话题作文注入了新的活力和蓬勃的生机。我们有理由相信,近几年的中考作文,依然会话题风景独好。

二、半命题作文――敢与话题争艳

有人把半命题作文喻为“把风筝放飞在蓝天下”,形象地说明了半命题作文的魅力。半命题作文既有所限制又给予开放,在选材、立意等方面给了考生比较大的选择余地,而且在审题上思考度较小,有其他作文命题形式无法比拟的优势。半命题作文的优势还在于,它既便于考生发挥,又能较好地避免宿构和猜题押题,还便于教师客观公正地评分。特别是近几年,命题者对半命题作文又进行了改革,不仅形式多样,还精心设计了富有激情的提示语,或帮助学生开启思维,拓展选材空间,或给出不拘一格、充满诱惑的一半,激起学生的写作欲望。如:四川自贡以“____龙门阵”为题,浙江丽水以“感谢______”为题,上海以“我们的名字叫_____”为题,山东临沂以“我_____,因为我_____”为题,等等,都很富有诱惑力,且给出的另一半选择的空间无限大。有的省市还给考生提供了两道或两道以上的半命题,让考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积累、情感体验和兴趣爱好,选出自己得心应手的作文题,这种命题方式更有利于考生的公平竞争和真实水平的发挥。特别要说明的是,大多省市的半命题作文,都创造条件让考生自由选择自己所喜爱的文体,便于考生张扬个性,尽展才情和特长。可以负责地说,在各种类型的作文中,半命题作文是招非议最少的作文命题,声望最好,其数量紧随话题作文之后,表现出咄咄逼人的气势,也就不难理解了。我们相信,与话题作文分庭抗礼,非半命题作文莫属!

三、命题作文――在变革中崛起

近几年来,不少中考命题的有志之士都致力于命题作文的研究,不断革除命题作文的弊端,逐渐给这种最古老的作文命题方式注入新的活力。

形式上不断创新。一方面,精心创设情境,设置极具煽情、极有诱惑力的提示,以唤醒考生的生活积累,激发考生的写作欲望;另一方面,命题直接切入学生生活,直逼学生感兴趣的话题,甚至是焦点话题,诱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如:浙江温州以“把心儿打开”为题,浙江绍兴以“十六岁的天空”为题,江苏南京以“其实很简单”为题,江苏无锡以“门其实开着”为题,等等。其中,有的命题作文极有诗意,极具悬念,极大地激发了考生的写作激情,如:“十六岁的天空”、“把心儿打开”等。有的作文命题很宽泛,类似话题作文,学生选择余地较大,如:山东青岛以“快乐”、“痛苦”或“快乐和痛苦”为题。还要特别说明的是。2006年有不少命题作文都明确提出――文体自由,自选文体,使考生可以尽展特长,尽展才情,2006年浙江省中考的作文题更是明确地提出了“可以大胆想象,讲述故事,也可以抒发感情,发表议论等等”。温州市的作文题也赫然写着“可以记叙见闻、经历,谈谈体验、感受,发表议论,展开想象,抒感……”

改革就会注入活力,创新就会充满生机。我们相信:形式上的完善和内容上的创新使这种最古老的命题方式依然焕发青春,绽放出诱人的魅力。

四、材料作文――灿烂尚待时日

在对话题作文的一片“讨伐”声中,材料作文闪亮登场了。与话题作文相比,材料作文既有限制又有自由,写作内容或话题不能脱离材料,但在选材、立意和文体上又给了考生相当大的自由空间,为考生张扬个性、展示才情提供了舞台,有效地避免了抄袭现象的发生。2006年采用材料作文的省市并不多,没有预料中的火暴。其缘由是材料作文的材料不好把握。阅读材料的可供发掘度太小,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挥,而度太大,则立意、选材的空间也太大。这样不但不利于阅卷老师阅卷,也使考试有失公平。再者,随着命题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命题方式的多样化,即使材料作文经过磨和,也很难再现话题作文的风光。在中考的百花园里,材料作文能占一丝春色,足矣!

第2篇:以风景为话题的作文范文

一、话题的审题要“清”

审题就像下棋一样,“走错一个子,输一盘棋”。所以,写好话题作文的第一点要求就是善于在一个宽泛的范围内,“择其一点,不及其余”,也就是只写“大范围”中的“某一方面”。话题虽然可以自由拟题,但不是信马游缰,而是像放风筝一样,不管风筝怎样飞,手中总有一根线牵着,这线就是话题。要认真深入地理解所设话题的内涵。

1、拟一个靓丽的题目

俗话说:题好一半文,可见题目的关键。话题作文的题目,一定要准确、醒目、生动、新颖、简洁,做到紧扣文章的内容,能揭示文章的中心,对文体亦有所揭示。常言道:“文题善,佳篇成一半。”有了一个好的题目,就好像有了开启灵感之门的钥匙,阅卷老师也可以从题目上看出作文所涉及的内容。话题作文要求中都有“题目自拟”一条,根据题目自拟的要求,结合平时自己的积累,你应精心打造一个漂亮的题目,为你的作文亮出第一道靓丽的风景。

像有一年安徽省中考作文以“体验”为话题,有的考生起的题目很新颖,如“体验女朋友,狗眼看人”等。这样的题目就能让人耳目一新,引人注意。

2、选拿手的文体

题作文要求自选体裁,那么应当怎样选择体裁呢?这就要根据作文的“提示语”和“要求”来考虑。话题作文写作要求都有“文体不限”一条,这样能给学生选择文体的最大自由,学生可以扬长避短,选择自己最拿手的文体,或记事,或写人,或议论,或抒情,演出自己的拿手好戏。不管采用什么样的文体,都要因文而异、因人而异,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展示自己的才华。 像“体验”为话题的作文,有的考生写童话,写寓言,写小说。但千万切记文体“四不像”,把作文写成各种文体一锅炒的“大杂烩”。

二、话题的立意要“奇”

“立意创新”是写好话题作文的保证 。考生在考场上要写出令人耳目一新的佳作确非易事。文章要想再新,立意必须新奇。 立意是作文的灵魂。为此自己必须独辟蹊径,表现个性。这样根据话题的要求立意,确定中心,中心要切合题意,要有现实意义,要有创新意义,尽量挖掘深层含义,力求表现新鲜的意思,如四川省有一年中考话题是"交往"。有一得满分考生由回忆小街拆迁,新楼林立,引起对人生的感悟,其中有一句“小街那悠悠的魂灵定在那里飘荡,保路人一生平安”,这样的典范句写出了新意,引人深思。

三、话题的选材要“新”

平时留心的人物信息和事件是考场上很好的材料,但选材必须做到一想二比三定。想,在话题允许的广阔天地中,看看有哪些材料。比,对材料进行比较。定,就是材料必须选优,是自己最熟悉,自身体验过,深入思考过的,这样易写得具体,有真情实感。要写有积极意义,内容健康向上的,并且要写出新颖,写出自己的个性。有一年在安徽中考中有一得满分的考生选材是母亲节那天,自己由于没钱买花送给母亲,而是在花店里打电话向母亲祝福,传递着自己的爱母之情。这样起到了以小见大的效果。在观察事物、认识事物的角度上做到独辟蹊径,表现出文章的新颖性和作者的创造性 。

四、话题的布局要“巧”表达要“美”

好的文章结构要合理、完整、严谨。那么布局要巧,也就是采取恰当的顺序,安排好详略,注意过渡,悬念迭出。特别是文章的开头要精彩,结尾要完美。如有一年四川中考一"交往说明书"满分作文,考生就是巧用平时所见药品一类说明书的布局来写的。

第3篇:以风景为话题的作文范文

关键词:初中作文 课堂教学 创新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097(2013)03-0016-02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对教师提出了这样的建议:“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综合实践能力,促进学生持续发展。”作文是语文教学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自古以来就以新颖面目示人的作文,更需要学校教师给予启发和引导,提供方法和策略。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笔者以为,独出机杼的思路、别开生面的立意、镂冰雕琼的构思和清新俊逸的语言,无不是构成创新作文的要素,从这四个方面入手,就能比较全面地推进整个作文教学的创新。

一、思路创新

作文思路拓展的根本,在于思维方式。如果教师在日常的阅读学习和写作训练中注意培养学生运用发散思维进行思考的话,那么在作文实践时,学生就可以凭借它以形成“万千头绪”,运用横向、纵向、比喻、类比、联想、想象等方式,构想出形形的写作方案。

英国“大脑基金会”主席托尼・巴赞曾开发了一种思维导图,它立足于一个思考中心,向周围发散无穷的关节点,分别以这些关节点为中心,又可以向它的周围进行继续发散,宛如细胞分裂一般,将人的思维作无限制的蔓延。这种科学高效的技巧,教师可以在适当的时候介绍给学生,只用一种方法,即足以作无尽的创新。例如,以“珍惜”为话题的作文,从“珍惜”这个中心点发散开来,可以是珍惜的内容、对象、方式、过程和意义等,再分别以这几个分点发散出去,如“珍惜的对象”,可以想到亲人、朋友、物品、情感、生活等,再从“情感”出发,可以联想友爱、幸福、疼爱、同情、快乐等,这样关联下去,逐渐就可以形成一个“沾亲带故”的关系图。以这种方式,学生能够十分有效地将自己的思维构建成一个层次分明的立体树,然后从中选择若干个形成一定的逻辑关系,并写出内容的关节点,构建起作文的提纲。

二、立意创新

所谓作文的立意新颖,指的是立足于思想性之上的与众不同和奇特。从古至今,浩如烟海的文章似乎已经将立意的范围穷尽了,作文者很难再找到别开生面的主题内容,尤其是对于作文入门不久的初中学生,他们似乎一下笔,写的全是前人讲过的话、表过的态。

要解决这样的问题,首先要让学生在立意时就树立“不走寻常路”“我的地盘我做主”的意识;其次要让学生掌握一些创新立意的具体做法,常见的有以小见大、逆向立意、联想创新等方式。

以以小见大为例,它是选取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来表现社会问题、时代精神以及人生道理等。如“美德”这个话题,在初中作文中十分常见,由于学生的生活范围窄、阅历浅,所以立意很容易撞车,但如果真实观察并有所思考,所表现出来的美德也会是崭新的。

三、构思创新

富于创意的作文内容,主要源于学生对生活的独特体验,当他们学会感悟生活,并且是带着自己的个性去体验生活,而非人云亦云时,他们通常都能够写出构思新颖的文章。新颖的构思可以从内容和写法两方面展开,本文仅以内容为例,说明构思如何创新。

内容的构思创新思考方法,有另类式、引申式、修辞式、逆向式等。所谓另类式,指的就是与一般构思不一样的方式,通常第一眼看到作文题后由字面义直接产生的构思,或者在话题作文中立刻按照提示文字想到的构思,都是不足取的,因为绝大部分学生都能想到这最为简易的一步,极易雷同,而这种雷同绝非偶然,所以只有避开它们,才有可能创新。引申式是在产生另类想法之后的一个拓展渠道,受词语有本义和引申义的启发,在避开了人人都能想到的本义之后,将思维向题目或话题含义的更深处漫游,考虑其象征义和在不同语境中的具体含义,从而挖掘出别出心裁的构思。

如看到《留在心底的风景》这个题目,大部分学生会首先想到自己曾经见过的各种风光美景,但有一位学生却回顾了自己的生活,选择了7岁、10岁和13岁时发生的母亲、父亲和奶奶三个亲人对自己的不同关爱行为,来描绘人生路上铭记于心的风景,表现亲人对自己的影响;还有一位学生选择了与文学有关的、给自己留下了特别印象的四个人:三毛、卡西莫多、保尔和普罗米修斯,用“永恒唯美的风景”对他们进行了归纳。在这里,人的行为也成了风景,这都是追究了“风景”一词的引申义才形成的构思。

修辞式包括的面很广,比喻、拟人、对比、类比等大多数修辞均可入选,这种构思会让作文从一个不一般的角度切入,在新颖的同时,亦带有修辞本身的优势。逆向与创新一向是一对孪生姐妹,通常逆向就可以创新,逆向的思维方式也非常符合处于逆反期的初中生的思维,他们凡事都喜欢指东打西,但运用的时候,他们常会犯情节或道理理不顺的毛病,如写传递正能量的文章,他们会觉得很难,只有造假;但是一旦让他们从反面入手,就会觉得思如泉涌。可是怎样才能转过弯来,常是一个十分困难的问题,因此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四、语言创新

德国诗人席勒说过:“思考是我无限的国度,言语是我有翅的道具。”不管怎样强大新颖的思考,都必须借助相应的语言进行表达。创新的语言是准确、流畅而个性的,希望在运用时达到这样效果的学生,就要注意平时的语言积累,琢磨好的表达使用了怎样的语言,思考其原因,并积极模仿运用,日积月累,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审美标准,选择、收纳各种风格近似的语言及其构建方式,形成自己别具色彩的的语言库了。

语言的表达是有限的,不可能每一句话写出来都是前人所未写过的,我们的创新,指的是属于自己风格的语言的重新排列组合:有的学生喜欢搞笑,就可以留意搜集诙谐的语言;有的喜欢优雅,就可在阅读文章时,注意优美的句子;有的崇尚力量,他就会关注力量感强的语言……不仅要搜集自己认可的美的语言,还应学习此种语言的构成方式,就可以很快摆脱模仿,独立创新了。

第4篇:以风景为话题的作文范文

根据笔者在教学中的经验,在中学的作文教学中,如能根据地方特点,扬长避短,充分把握作文教学的契机,让学生从乡土情感入手,去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使学生关注家乡、描写家乡,这对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大有益处。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写作兴趣,能够激发学生写作主动性的发挥,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要根据地方特点因时、因地制宜。对于农村中学,特别是贫困山区的学生来说,语文能力的训练环境还十分落后,课外阅读量少,学生知识面窄,写作确实不易。写什么呢?有什么值得写呢?还不知道。以往的作文训练大多是为了应付考试。故写来写去,作文能力非但没有实质性的提高,反而越写越空洞,缺乏真情实感,学生越写越怕。所以,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把握教学契机,从培养学生乡土情感的角度出发,激发学生关注家乡的一草一木,了解家乡的人情风俗,引导学生以写作的形式介绍家乡、赞美家乡。这样写出的文章内容具体,言之有情。以往农村长期处于闭塞落后的局面,但随着改革开放,经济建设的深入发展,山区面貌呈现出喜人的变化:昔日泥泞的小路如今成了宽阔平坦的水泥大道,昔日杂草丛生的放牛坡如今成了披红挂绿的“花果山”,昔日低矮的小瓦屋如今变成金碧辉煌的高楼大厦……这一切都足以让学生感慨和自豪,也是学生写作最好的、最熟悉的素材,在作文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抓住这一契机,让学生从乡土情感入手,去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具体做法可分为以下几步:

一 确定作文写作范围

确定作文写作范围具有导向功能,教师在命题或指导作文题时要抓住这一契机,培养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新《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总目标中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因此,无论是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无论是一般文体的训练还是文学体裁、新闻、通讯、调查报告等其他文体写作,教师都应有意识地通过确定作文写作范围去引导学生多写家乡,并注重确定作文写作范围的技巧,以点燃乡情之火为出发点来构拟作文题目。与发达地区相比,家乡虽然贫困,但是贫困落后不是耻辱,在让学生正视家乡落后的同时,也要使他们了解家乡的变化,看到家乡的未来和希望,激发其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如我们可拟我家门前的那条路、家乡的“花果山”、山村风景独好、我家的楼房等,这类题目能较好地调动学生观察和思考,挖掘家乡的亮点,培养爱国爱家情感,提高审美情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二 引导选材

选材的引导是布局谋篇的主要环节,也是提升主题、加强情感渗透的有利时机。有了明确的写作范围,学生就容易确定题目,但还应有老师好的指导。指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家乡的一事一物,从深入了解认识中增进乡土情感,指导他们从中恰如其分地选择写作材料。学生初写家乡往往内容单调,言之无物,是由于对自己的家乡缺少关注,就好像每天走过的台阶不一定能说得清楚的它级数一样。因此,作文指导要因时制宜,多开展一些实物观察、实地观察和实践观察活动,平时也可出一些小题目,如“每次上学,看家乡的交通”“家乡地名与传说”“一个有趣的老乡”等,让同学们在观察思考和训练中形成乡土气氛,增进乡土情感,从而产生介绍家乡、赞美家乡的写作兴趣和写作冲动。

三 指导作文

课堂作文指导还应善于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一次指导《家乡,我为你骄傲》时,一位偏远贫困山区的同学很是为难:“家乡四处是高山大岭,只见树木不见人,哪有值得骄傲的东西呢?”我一时也不知如何回答,但我猛然想起一件事:上次放假回校,这位同学不是提了一袋刚从树上摘下来的新鲜橘子分给同学们吃吗?于是我便趁机诱导:“谁知道某某同学家乡最好吃的是什么?”“橘子!”很多同学都不约而同地说。“那倒是很多,满山满岭都是,听说村委会还贷款买设备准备办个橘子加工厂呢!”这位同学似有所悟地回答,再一步引导他联想、思考、分析,他终于写出以“家乡的橘子”为话题的作文,这篇以小见大,充满自豪感,通过家乡的进步体现国家经济建设蓬勃发展的好习作。这样的指导,也同样开启了别的同学的思路。

四 评讲

评讲是作文教学中承上启下的环节,又是进行情感教育的好时机。适时把握,也能提高学生写作兴趣,实现写作能力再提升。作文评讲应着重肯定学生写作成果,鼓励学生扬长避短,让学生在感受成功喜悦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有一次写家乡风景的作文,一位同学写了篇《山村风景独好》,文中他以饱含热情的笔调对山村四野风光进行大量描绘。其中写到一群村童在榕树底下以一块大青石为凳进行晨读,别有情趣。我在评讲时充分肯定了该同学的成功之处:通过描绘山村早晨这一特定时间内的自然景色,文字流畅,富有诗意,充分体现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但同时又提醒全班同学:“这位同学写山村美景是成功的,但家乡可爱之处不仅仅是自然风光之美,作者如能把文章的重点放在‘村童晨读’这一图面上,写出山村虽然落后(以天地为教室,大青石为台凳),但山村的人不甘落后,有着奋发图强的新一代,这才是山村最美的一道风景。这样构思文章的主题会更深刻,现实意义会更强。”听了这段评讲,同学们豁然开朗,在这基础上我借机组织展开讨论,引导同学们说出家乡最美的风景:一家有难百家帮的动人场面;赶集路上衣着崭新的村民;披红挂绿的致富果园等,他们都能从家乡某一角度的美景去把握时代的脉搏,从中看到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

总之,语文作文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在作文时能够写出具有真挚情感的文章。这样才能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才会开启他们思维的大门,点燃学生的写作火花。

第5篇:以风景为话题的作文范文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国家教育均衡发展的推动之下进入了农村中小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工具有其自身特别的优势,在语文作文教学中一样发挥电子白板的优势,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发挥主体功能,捕捉创作灵感,改变作文评改方式,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电子白板作文教学有效运用自主评改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180023

《语文课标》指出:写作教学应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目前,随着生活经济水平的提高,大部分学生将课余时间都投入到电脑、电视、手机这些电子视频及游戏上,在读课外书籍、户外体育活动上花的时间少了,这样就大大减少了学生们写作文的词汇及素材积累与生活的亲身体验。慢慢地学生们的写作兴趣就降低了,挥笔无词、内容无味的情况越来越严重。在教学中我们也一直在寻找一种新的写作教学方式与平台,随着教育部教育均衡发展项目的开展,交互式电子白板走进农村中小学教室,为我们的写作教学提供了一个新平台,让丰富的资源能够在写作教学中发挥效能,同时也促使了学生们在教学当中积极地参与,提高了学生写作课堂中的自主性,开辟了作文教学的新天地。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开展作文教学,怎样在教学中充分发挥电子白板的交互优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科学有效地促进学生自主作文的能力呢?在作文教学中,笔者进行了以下几点初步的探索与尝试,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

一、妙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在现代化的教学中,交互式有“看万物于眼前,观古今于须臾”的独特性,这些特性能够将一些相关的主题资源以学生喜欢的图、声、视频等方式展示出来,调动起学生的视觉、听觉及触觉等等各种感官,让学生在范文的欣赏中模仿修改,互相传阅,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写作兴趣。利用电子白板进行教学,不仅能让学生有了更直观的感受,还丰富了写作的素材。日常生活中有些实物、自然、科学或发展细节不具备亲眼观看观察的条件,利用电子白板的各项功能可以为学生展示在生活中看不到的东西,并能够细致地观察,慢慢地观察得多了,写作素材积累就会日益增长,写作自然有了兴趣,就产生了写作的欲望,从而能用心作文。例如,在以北师大版语文七年级“春色斑斓”为话题的习作教学时,我先从电子白板的资源库里搜集到家乡的风景图片,然后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当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风景以鲜活的画面呈现在学生眼前时,教师再自由板书,展示编辑过的文字、图片和音像资料,从而使这一话题教学声情并茂,情景交融,学生的想象更加富有色彩。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有效运用,不仅放飞了学生想象的翅膀,还让学生从图片文字中获得启迪,拓展了学生想象的空间。

第6篇:以风景为话题的作文范文

一、大胆设疑,激发读者兴趣

题记部分以悬念的形式出现,能立即吊起人们的“胃口”;如果再将悬念设计得精彩一些,那就如将一颗小石子投向平静的湖面,会荡起动人的涟漪,把阅卷老师的目光引到自己的文章中来。

比如:2013年吉林中考作文是《远去的声音》,一考生开篇是这样写的:

那个声音早已远去,但它却永远回响在我的耳畔。

―― 题 记

读完开篇部分,读者不禁要问:“那个声音”早已远去,为何还永远回响在耳畔呢?悬念顿生,便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让人急于读完全文一探究竟。

又如:2013年乌鲁木齐中考作文是《其实我在乎》,一考生拟写的题记是:

抛却城市的喧嚣,信步于林荫小道,想象自己如诗人般看淡世事,但做不到。因为许多事,其实我在乎。

―― 题 记

a“自己如诗人般看淡世事”为何“做不到”?许多事,其实我又在乎什么?这些疑问,犹如一个个谜团,只有你读完全文才知道作者在乎的是什么事。

二、巧妙引用,彰显文化底蕴

题记可以引用的内容相当多,古诗词、名言警句、现代诗歌、流行歌曲等几乎无所不能。巧妙引用,可有效映衬文中的浓郁情感与审美倾向。

比如:2013年江西中考作文为《带着叮咛出发》,一考生作文以题记开头: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那是一种怎样的温柔,如同妈妈的叮咛,细腻,温和,像一缕阳光,让你暖到心底。

―― 题 记

该考生采用南宋诗人僧志南《绝句》中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一句,诠释妈妈的叮嘱如春风化雨般呵护自己健康成长。考生巧用诗词做题记,不仅揭示了本文的主旨,而且增强了文章的文化底蕴。

又如:2013年长春一考生表达对妈妈的赞美之情,拟题为《真情在生活中流淌》,题记是:

游子吟

孟 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题记引用了孟郊的《游子吟》,映衬出沉甸甸的母爱,亦折射出作者对母亲的感激之情,让读者未阅读全文便已感受到了情感的张力。

三、诠释文题,揭示文章主旨

文章开篇用题记来阐释题目,提挈全文,让读者对文章内容有了准确地把握和明确的领会,从而会对文章做出恰如其分的评价。对于比较含蓄的散文或篇幅较长的文章,尤其需要这种点题的方式,它能够让阅卷老师对文章有一个准确的判断。比如2013年湖北黄冈中考满分作文《没想到我如此幸运》(有删减)原文如下:

没想到我如此幸运

一考生

三年,朋友陪伴的记忆宛如一首歌,忧伤、明丽、温馨,更让我舍不得忘记。

―― 题 记

还记得那匆匆走过的三年:以前的校服收进了衣柜,压在箱底。回想以前的我总是丢三落四,那些被风偷走了颜色的旧红领巾,不知遗失在校园的哪个角落,很久了吧!

一些记忆的片段定格在脑海中,串联起来……

和楠在一起的时候,树上的叶子刚刚变青,在风中摇曳不定。校园的铃声刚刚响起,就看见两个背着书包的身影匆匆跑过,然后在教室门口猛然刹住,在老师锐利的目光中灰溜溜地走进教室。趁老师不注意,还互相扮个鬼脸,“呵呵”地偷着乐一把。

……

这匆匆走过的三年,有许多故事攥在手心里,舍不得放开。

本文妙用题记诠释标题,统领全文,小作者选材于日常学习生活,忆述了好朋友楠陪“我”走过的三年初中生活,材料真实,表现了“我”对同学情谊的珍视,凸显了“我是如此的幸运”的主题。全文最大的亮点是:情感真挚,语言优美,主旨鲜明。

四、巧用修辞,增添语言魅力

作者在写题记时巧妙运用比喻、排比和拟人等修辞方法,能够增加文章的语言魅力,让文章文采飞扬。

比如:2013年天津中考作文以“幸福”为话题,一考生在作文开头写了如下题记:

幸福就是口渴时的一杯水,幸福就是炎热时的一股凉风,幸福就是生病时的一剂良药。

―― 题 记

这是考生以“捡拾幸福”为题写的题记。此则题记句式简洁整齐,内容富有诗情画意,全句构成排比,每个分句又是一个精美的比喻,它形象地道出了幸福的含义,又诠释了主旨,整句采用排比造势,酣畅淋漓。

又如:2013年成都一考生在中考作文《再也没有》中拟写的题记是:

青春,如同被时光炸开的爆米花,轻轻拿起一颗,放在嘴里,甜甜的味道,温暖了阳光下的几个少年。

―― 题 记

第7篇:以风景为话题的作文范文

一、精彩篇章,仿一仿,写法迁移

常言道“文无定法也有法”。小学生作文正是扶床学步、牙牙学语阶段,模仿和借鉴课文中的典型句段是不错的训练方法。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充分依据课文特点,抓住典型例文,实行读写结合。指导学生从仿写起步,无疑是提高学生作文的一条重要途径。如教学《我爱故乡的杨梅》一文,这篇课文无论是结构还是表现手法,都能给学生以示范。学完课文后,我让学生小结: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故乡的杨梅?作者着重描写了什么?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杨梅果的?在描写时,作者运用了哪种写作手法?之后,我让学生仿照这篇课文描写一种自己熟悉的家乡特产。这样,读写结合,为学生提供了样文,学生写起来轻松多了。

二、画面不足,增一增,补白拓展

文本中往往留有许多“空白”之处,为学生提供了驰骋想象的空间。教师应将训练的目的放在拓展内容上,适时引导,创设情境,让学生根植于文本,想象于书外。既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又解决习作时的“无米之炊”,同时拓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如教学《再见了,亲人》这一节课时,我们明白了这篇文章写的主要内容是志愿军回国时,在火车站与前来送行的朝鲜人民道别的情景。这样的道别应该是双方的,但是课文只描写了志愿军的说话,而没有朝鲜人民的语言。于是,新的课题就出来了,如果你是大娘、小金花、大嫂,听了志愿军的这番话又会说什么呢?首先,我把全班学生分成三组,第一组同学扮演大娘,第二组扮演小金花,第三组扮演大嫂,分别写一段向志愿军告别的话。当时有一位学生以“小金花”的身份这样写道:“志愿军叔叔,不是我不坚强,而是舍不得让你们走啊!自从我妈妈牺牲后,是你们为我报了仇。叔叔们,我长大了一定要到您的家乡去看望你们,一定会为你们唱《捣米谣》。可爱的叔叔们,再见了!”这样,通过课文对画面的想像描述,学生不仅了解了以“告别”为话题的写作方法,更重要的是加深了对课文中心的理解。

三、叙述角度,换一换,激发兴趣

每个写作者在写作时总有自己的角度,角度变了角色也就变了。在阅读教学中,变换叙述角度进行读写训练,要充分挖掘课文语言因素,活化课文内容,引发写作兴趣,加深学生对内容的理解。《检阅》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这小伙子真棒!”为使学生透过表层深入理解内涵,设计:如果你就是左腿截肢的博莱克,在训练时,会遇到哪些困难,又是怎样克服的呢?练笔感受博莱克为全队保持一致所付出的不懈努力。这样的练笔能使学生文思涌动,习作语言入情入景,细腻感人,激发学生习作兴趣。

四、情境空间,拓一拓,创编故事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中高年级的阅读教学要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思想感情。”并且主张学生在读的过程中能读出自己的想法与感受,教师可以假设文中情节的变化发展,引导学生有感而发,从而加深对课文的自悟自得。 有些课文虽已结束,但意犹未尽,耐人寻味。对于这一类课文,因势利导,要求学生以原文的终点作为习作的起点,联系课文和个人的生活经验,进行创造性练笔,延伸课文的内容。

五、精美插图,描一描,再现情境

第8篇:以风景为话题的作文范文

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要求:①符合题意,中心明确,情感真实,语言通顺。②文体不限,除诗歌外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④不得抄袭试卷中的材料或他人作品。

题一:一张奖状,是用汗水换来的奖品;一张笑脸,是用真诚赢得的奖品;一缕阳光,是太阳赐予大地的奖品……有的已经拥有,有的正在期待。请以“奖品”为文题作文。

题二:一位同学说:“毕业就是到达,因为我喜欢到达时的放松。”一位同学说:“毕业就是出发,因为我喜欢出发时的新奇。”是啊,人生没有终点,追求永不停止。出发是为了到达,到达就意味着出发。请以“出发与到达”为话题,自拟题目作文。

【满分作文】

奖 品

一考生

毕业前夕,学校举行以“让我们唱响未来”为主题的歌唱会。消息传来,全班一片欢呼。可班长一点也高兴不起来,望着静静地坐在前排的小莫,他不由皱起了眉头。

第一次走进校园,那是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校园里的各种花儿仿佛为了迎接我们,铺天盖地地开放了。那一排排苍翠欲滴的万年青,能看出来刚经过一番修剪,显得格外精神。我们的教室正好在一楼,推开窗户,美景就在眼前。

初次见面,同学们兴高采烈地自我介绍着。轮到小莫时,她默默地站起来,红着脸,憋了半天也没有说出一句话。后来不知谁悄悄提醒了一声,“她不会说话。”大家才恍然明白――原来小莫先天残疾,出生后就不会说话。她连话都不能说,怎么唱歌?这正是班长皱起眉头的原因。

听说要求全班一个也不能少,大家一时难住了。小莫怎么办呢?大家担心的,并不是班级能不能得奖,而是大家不希望丢下这位好朋友。小莫望着班长,先摆了摆手,继而笑着摇了摇头。可大家谁也不赞成她退出。有人拉着她的手说:“你与我们站在一起,就是一种成功。”大家一番热情的话语,弄得小莫眼睛湿湿的。后来,班长走到小莫的身边,附在她耳边悄悄说了一番,惹得她“咯咯”笑了起来。

歌唱比赛在操场上如期举行。操场两边高高的石榴树已经开花了,那一朵朵细小而饱满的红花,将校园装扮得格外美丽。轮到我们上场,舞台下顿时静了下来,因为大家惊讶地发现,小莫,这位从来没有说过话的同学,竟然站到了队伍的最前面。《感恩的心》的旋律响起来了,小莫的手也随之舞动。原来,今天她用的是手语,她用手在演唱。看着看着,刚才还安静的操场上,顿时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那天,班长接过奖品后,径直走到小莫跟前。继而班长朝向同学们大声地问道:“这奖品应该属于谁?”“小莫!”全班五十多位同学竟然异口同声地喊出了小莫的名字。捧着奖品,小莫默默地流出了眼泪。她知道,这份沉甸甸的奖品,代表的是大家沉甸甸的关爱。

成功启示

《奖品》有两大特点最为鲜明:1.事件不大,情节曲折。文章写的是寻常小事,情节却波澜迭起。2.情景交融,细节美好。无论是开篇时描写月季花开放的画面,还是部分(进行比赛时)描写石榴花开放的情景,作者所用笔墨不多,却让语言顿时生色。另外,初次见面时小莫“红着脸,憋了半天”的神态,与“小莫的手也随之舞动”的场景,均刻画细腻,情感充沛。

我到达过最远的地方

一考生

很小的时候,我就在想,世界上最遥远的地方在哪?现在的我却开始反思,我到达过的最远的地方,它在哪?它是我记忆中的一道风景吗?

有人说,最远的地方是生命的尽头,只有逝去的人才知道。而又有人说,最远的地方,没有生命的终结,你勇敢地向前走,路就不断地延长,每一处你停留的地方,都曾是你到达过的最远的地方。

当枝头刚刚冒出新绿的时候,太阳升起的山头是我去过最远的地方,红彤彤的它不知为何一直对我微笑,越来越远,越来越高。那时,无知的我一屁股跌坐在洒满阳光的柔嫩的草地上,手里不断摆弄着我无意中发现的太阳草。到达这最远的地方,大人们是为了那瞬间的日初,而我却自得其乐地待在一旁把玩着太阳草。

当枝繁叶茂的时候,浩瀚而澎湃的大海是我去过最远的地方,面对日月星辰的闪耀,它从未停止过内心对世界的呼啸。它的身体与岸边的礁石撞击,激起一连串动人的歌谣。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它总是丢三落四,留给人们的只是能够珍藏的回忆。我慵懒地躺在热乎而柔软的沙滩上,手里摆弄着一株刚刚扯下来还没枯萎的太阳草,对着阳光,我的手心出现了那个熟悉的四边形。我知道,明天即将又是个好天。

当枝头已挂满了冰霜,只有梅花依然傲雪绽放的时候,我正在寻找那最后的地方。也许,它在遥远的沙漠,随着风声的呼啸此起彼伏;也许它在遥远的大洋,随着波涛的翻腾汹涌澎湃,也许它同那虚无缥缈的桃花源一样,成为我生命中无法触及的向往。

生命正如这样,有着许许多多个最远的地方。我们所到达之处将成为过去,眼前的路还更远更长。生命的诠释正如接连的抛物线,不仅在于拥有一个灿烂的最高点,更在于每时每刻、每分每秒的起伏跌宕。跟随着眼前的太阳草,奔向最远的地方,生命会有低谷,但并未结束,曲线还在继续。如能使曲线再度上升,终将到达一个更远的地方,这样的人生不美吗?

一株太阳草悠然地飘落,我又开始向着那最远的地方出发。

成功启示

1.角度巧妙,内容独特。当其他考生从自我生活出发,写自己获取成功或是实现目标的时候,这位考生却笔锋一转,将目光落到了自然之上。在春夏秋冬的美景之中,作者竟然感觉自己到达了生命最远的地方。表面上看,有些突然;细细一品,那不正是人生最美的地方吗?如此立意,真是巧妙啊!2.手法多样,语言灵动。开篇设问,一句“我就在想,世界上最遥远的地方在哪”自然引出下文;“当枝繁叶茂的时候”之类的句子,诗意盎然,宛如画卷;“它的身体与岸边的礁石撞击,激起一连串动人的歌谣”之类的句子,或拟人,或比喻,语言极为形象。

【教师总结】

就这两道作文题而言,有两大特点较为突出:一

是思想导向鲜明。命题者均意在引导考生表达健康思想与良好追求。二是题型讲究变化。两道选题作文,一易一难,利于公正地评卷,也利于考生充分展示自我才情。

细读“奖品”这一命题作文的材料,“一张奖状,是用汗水换来的奖品”,这是提醒大家,可以写自己通过努力获取奖品的过程;“一张笑脸,是用真诚赢得的奖品”,这是提醒大家,奖品不仅有物质上的,还有精神上的,如一声谢谢、一次握手、一个拥抱,都可以成为一种无言的奖励;“一缕阳光,是太阳赐予大地的奖品”则告诉同学们,不仅可以写生活中的故事,还可以用童话、寓言等形式,讲述一朵花、一片叶、一缕阳光获得他人奖励的故事。通过“有的已经拥有,有的正在期待”一句,则可以使同学们明白,可以写获得奖品的故事,也可以写渴望奖励的内心。细细思考命题里的材料,你的思路便会开阔。

第9篇:以风景为话题的作文范文

关键词:语文教学;信息技术;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口语交际;整合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如何科学、合理、高效,充分地将信息技术融入语文教学之中,促进语文教学过程的变革,使得语文学习能在一个更为广阔的平台上进行,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探究。

一、信息技术与口语交际的整合

信息技术与口语交际教学的整合,主要是通过多媒体、网络来创设生动、活泼、有趣、愉快的说话情境。

教学中,我运用现代教育手段,创设图、文、声、情并茂的语文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语文学习过程的积极性。在教学“表达、交流的综合实践”《心灵的欢歌》的时,我利用课件在大屏幕上出现了一幅幅美丽的我从网络上搜索到的黄河、长江等“一图多看”的有关图画,一幅幅奇妙的、可从多个角度来看的画,为这堂课营造民主宽松的良好氛围,为学生自由地、无拘无束地参与交流,张扬他们的个性与创造力,达到“读、写、说互动”的目的,为训练奠定了基础。

课堂上,我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发多场景的教学软件,使学生的说话场景生动化、多样化、即以动画或真实影像向学生提供说话、写话背景,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耳、口、手、鼻等多种感官,让学生自己练习说话和写话。例如在作文教学中。我通过在学生学习课文的基础上,带领学生进入各大著名景点的网址里,欣赏各地的风景,了解有关的知识;然后以竞赛的形式,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收获;最后让学生选出自己最喜欢的一处景物、景点,并把对这一处景物、景点的印象讲给大家听,学生由于有了一定的知识准备,说得得心应手,讲起来津津有味。或让学生借助名山、大河,写写家乡的河、家乡的山。

二、信息技术与阅读教学的整合

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借助多媒体电脑网络,创设图、文、声、像、情并茂的语文环境,激发学生的内在情感,唤起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把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很好地结合起来。例如教学《长江》一课时,利用形、声、色具备的多媒体课件,能立即抓住学生的视听,给学生的认知活动提供一个最佳的情绪背景。为了创设情境,感悟长江的文化内涵,我播放一曲《长江之歌》。并解说:“长江,这条横亘千古的巨龙,是我们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象征。那惊涛的波浪曾引起人们多少美好的遐想!古往今来,人们赋予长江各种各样的情感,有数不清的关于长江的神话传说、诗词歌赋、音乐绘画。下面,就让我们在《长江之歌》这首名曲中,把自己课前收集到的关于赞美长江的名句写在黑板上。”在极短的时间内,学生的思维立刻活跃起来。这样,多媒体课件给学生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教学信息,营造出一种再现课文情景的氛围。学生观看着活动的画面,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每个学生都融入到了长江的惊涛海浪之中,激起了同学们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

三、信息技术与写作教学整合

写作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一大难题。特别是农村学生,知识面和生活阅历远不及城市学生,因此,每逢写作指导课,老师虽然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地长篇大论,学生仍然是我行我素,或照抄范文,或三言两语。把现代信息技术引进写作教学,明显提高了写作教学的质量。

教学中,我通过多媒体和网络,有意识地把学生引入活动的情景,生活中的画面,为学生创设冲动视听和感染心灵的情境,从而激发学生写作的热情和冲动。在指导学生写以“生命”为话题的作文时,我想以“非典”“汶川地震”为切入点,可这些事件毕竟已经过去几年了,学生当时年龄较小,对“非典”“汶川地震”的情景较为陌生。为此,我把从网上下载的当时的图片、电视新闻制作成课件呈现给学生,形象的图片增强了学生对“非典”“汶川地震”的直观认识,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写作欲望。

四、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有机整合,师生互赢

现代信息技术与与语文教学的有机整合已成为语文教学中的主流教学形式。在网络学习环境中,学生的表现欲望被激发并得到满足。

通过运用多媒体技术,使课堂实现恬静与活跃的统一,紧张与愉快的和谐。让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变为知识的主动探究者,品尝到“发现”的欢乐和求知欲的满足。如情景作文教学,借助多媒体技术创设情景,提供给学生直观形象的写作素材,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和表达欲望,进而当场进行文字录入,让学生体验到自己写作的欢愉,这乐趣既在写中,又在评改中。通过当场有代表性的习作,让学生分享他人佳作的乐趣,这乐趣体现在比较、欣赏中。此外,计算机辅助作文,使例文评析,互改互评让学生需要体验“丰收”的美好愿望变成了现实。

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有机整合对教师的语文教学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教学理念得到了更新。在实验过程中,通过长期的学习和实践,老师们树立了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核心的现代教学理念,教师的角色也逐步由讲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组织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