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教学实习方案范文

教学实习方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教学实习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教学实习方案

第1篇:教学实习方案范文

关键词:中专 精细化 教学管理 实施方案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2(a)-0228-02

教学质量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包含教学计划管理、教学过程管理、教学设备管理、教师管理、教学信息管理和教学质量评价,也就是计划、实施、信息反馈和评价。六大管理内容相辅相成,彼此关联,密不可分,且包含独立的子系统。教学质量管理由规范化管理向精细化发展就必须在规范化管理的基础上,参照IS09000质量认证体系,结合学校实际,确定六大管理内容,建立精细化教学质量管理实施方案。

1 精细化教学质量管理的内涵

1.1 精细化教学质量管理体现管理的精髓化.精致化和规律化

精髓化是把握教学质量管理目标的核心,按照教学质量管理的规律制定规章制度和计划,精致化是按照教学质量管理要求,实施疏密有致的管理方法,以贯彻落实教学管理的各项内容;规律化是体现教学质量管理的严格制度和规范,实施教学质量管理的具体指导方针和具体解决方案,是检验教学管理质量和水平的标尺。

1.2 精细化教学质量管理体现管理的全面、全员和全过程

精细化教学质量管理是对教学管理进行科学合理的细化,细分对象、细分岗位、细化环节。管理的全面是指教学质量管理的范围全面、内容全面和方法全面。范围包括教学计划管理、组织管理.学籍管理、档案管理、信息管理到教师教学管理,管理的内容包括岗位职责、工作标准和工作要求;操作方法和流程;方法包括检查和评估、绩效考核等方面。

全员是指参加教学质量管理的人员广泛而全面。全过程是指教学精细化质量管理贯穿教学各个环节,包含教学管理工作的计划、组织、实施、管理、控制和反馈等多个环节的全过程。通过对各级各类人员进行有关质量问题的宣传教育,使学校全体职工都关心和参加到质量管理中来。

2 精细化教学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

精细化教学质量管理系统由计划、实施、检查和处理等四个要素构成。这四个要素需要不断地循环进行工作,才能不断地提高全面质量管理的工作成效。计划主要是应用现代的预测技术,预测市场对学生质量的要求,经过对预测信息的分析研究,以此来确定质量管理目标和相应的质量管理方案;实施是根据预定的质量管理目标,经过优选的质量管理方案,组织具体部门和人员实施;检查主要是质量管理部门组织有关人员检查方案的实施情况,评价全面质量管理工作的成果,并找出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处理是总结全面质量管理工作中成功的经验和失败教训,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巩固成绩和预防问题再度出现。并且将本次循环中寻找出的问题转入下次循环中予以解决。

3 精细化教学质量管理实施方案

3.1 教学计划管理

教学计划管理是学校组织教学和实施管理的主要依据,包括制定教学计划、制订课程教学大纲、编制学期教学实施计划、下达教学任务书、编制授课进度计划、编制课程表等多个环节。

教学计划管理由上到下包含学校计划(目标)管理专业计划(目标)课程计划(目标)管理课题计划(目标)管理。学校计划(目标)主要包括学校近期、中期、长期的专业设置及教学目标、层次等,如中级工、高级工、技师,它是专业培养目标的纲领。各专业要按照总体目标,根据社会人才需求,结合本专业实际,制定专业课程开设计划,确定专业应知、应会目标,充分体现文化课为技术基础课服务,技术基础课为专业课服务的教学理念,达到文化课、技术基础课在专业发展中够用和实用。同时,课程的开设力求模块化,减少课程开设门数,自主开发精品专业课程。课程计划(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要,它是任课教师进行教学工作的依据,是教学基本文件之一。任课教师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在详细研读教材的基础上,结合社会对人才知识、技能需求,编制课程学期授课计划(含编制说明、教学周期顺序、教学章节、教学课题、教学内容、授课时数、学生应知、应会目标以及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准备、作业安排等)。因此,任课教师要熟悉所教课程的整本教材内容以及与之相关联的课程知识点,明确课程在本专业中的地位和作用。课题计划(目标)是教学计划(目标)的最末单元,主要体现在教师的教案与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出课题重点、难点,体现教学方法、教学程序设计、教学过程控制、教学效果评价。任课教师课程学期授课计划制定后,由教研组讨论,教研组长、专业科科长签字,于开课前的一个学期结束前一周送教务科审核汇总,报教学副校长批准后执行。

3.2 教学实施过程管理

教学实施过程管理包括理论教学过程管理、实习教学过程管理和生产实习教学管理。第一,在理论教学过程管理中,要按照教学计划(目标)、子计划(目标)分项管理和控制,发现问题及时修正(包括教学计划的修正)。教学管理人员,要根据职责,按照教学计划(目标)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检查;如随机听课检查、教学进度检查、教案检查、作业批改检查、教学效果检查(抽考、学生问卷、座谈会等),随时掌握教学计划执行情况及的出现的问题,做好每个课题计划(目标)的管理和控制。对学期授课计划执行情况,专业科每月检查一次,教研组至少每两周检查一次,教学管理部门在教学检查、督导及听课过程中随机抽查,并把检查结果每月汇总后报送教学副校长审阅。

第二,实习教学管理是中专学校教学过程管理的薄弱环节,主要与管理理念和实习教师的专业素质有关。长期以来,我国实习教师队伍不键全,职称比例、学历比例、人员比例等结构不合理,重理论轻实践的思想得不到彻底解决,加上管理方法落后,造成实习教学过程管理流于形式,甚至达不到规范管理的要求。而中专学校学生专业技能质量的高低关键在于实习教学过程管理。因此,管理人员要根据实际,制定教师学期、学年技能培训计划,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资源开展自我技能培训,提高教师实际操作技能水平。同时,管理人员要从课题实习计划、实习教案人手,加强实习教学过程检查。实习教师要按照课题培养目标示范操作、讲解、辅导和讲评,对每位学生每个实习课题实习效果进行测评,并汇入平时实习成绩。

第三,生产实习过程管理也应从专业实习计划开始。学校专业课教师应走出校门,到企业调研,与企业等用人单位签订学生生产实习、顶岗实习协议,了解用人单位对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要求,修改专业教学度进和课程计划,同时定期派教师到

学生实习单位进行指导、调研、锻炼等,聘请企业专业技术人员作为学生生产实习指导教师,对学生生产实习实行定师傅、定课题、定期轮换制度,把学生在企业产实习和顶岗实习落到实处。

教学目标的实施,主要依靠教师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设施、设备来完成。因此,专业科一方面要抓好教师管理,对每个教师提出不同阶段的工作要求,另一方面要结合专业目标对实习设备科学管理,统筹协调,充分提高现有设备的利用率和完好率。

3.3 教学质量检查与评价

学生成绩考核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评定学生成绩,检查教学质量,研究改进教学工作的重要手段。成绩考核应坚持理论与实践考核并重的原则,采用百分制评定,主要采取考试、考查两种方式进行,实行教考分离,考试课要建立课程试题库。考试是对学生所学知识、技能进行总结性考核的方法。可采用课堂理论考试(笔试、闭卷)、技能考评、实践操作、实验、课程设计、大型作业等多种方式进行。例如,一般情况下,课程平时成绩可占30%~40%,期末考试成绩占60%~70%;实验课考核成绩计入课程平时成绩,理实一体化教学的专业课技能操作考核成绩以50%计入期末考试成绩。考查是对学生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经常性考核的方法。主要是依据平时课堂提问、作业、实际操作和平时测验等采集学生学习成绩。

3.4 教学信息反馈与处理

(1)教育教学信息的收集、管理和使用教务科、教研督导室、专业科应通过常规教学检查、师生座谈会、听课等形式建立教学过程中的信息反馈网络,通过毕业生调查、与用人单位座谈等形式建立人才需求与毕业生质量的信息反馈网络,通过各种层次的教学评估(包括社会评价)收集教学质量、教学管理水平、办学效益的反馈信息。对收集到的各种信息,要及时进行整理、分析、归纳。

收集整理的各种信息要以纪要或报告等形式,及时报教务科和教学副校长,以便采取相应措施,修订教学计划和目标,改进教学实施过程,提高教学质量。

第2篇:教学实习方案范文

关键词:新时期;师范生;音乐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3)01—0132—02

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家对中国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2005年10月,国务院颁布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并在决定中指出:“发展职业教育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十一五’期间,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占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一半以上”。这一决策,体现了国家和政府部门对职业教育发展的充分重视和肯定,这不仅给高等院校、职业学院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崭新的挑战。

在音乐教育中,音乐师范生有着重要的承上启下作用。他们不仅吸收前辈们的经验和研究成果,而且承担着传递知识、文化和音乐素养的任务。正因如此,对音乐师范生的教育才显得格外的重要。那么音乐师范生音乐教育过程中有什么弊端?社会对音乐系人才的需求是什么?如何改变这些弊端,发展新的模式和形式对音乐师范生进行教育?下面就将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和分析,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

一、现阶段的师范类音乐教育的弊端和所面临的问题

(一)生源质量不断下降

生源就是生产过程中最重要的原料,生源直接影响着音乐教育的成果,影响了师范类音乐学院的教学质量。同时,学校的教学质量也影响着音乐学院大学生对学校的选择。这样循环往复,学校的教学质量也将会向着消极的方向发展。影响生源的原因大约有如下几项:

1.由于近年来的扩招,很多名校有更多的名额给前来求学的大学生,其硬件设施、就业前景成了优秀大学生的首选,名校吸收了大部分专业素质较好的学生。

2.各省会是各省的经济、文化、政治中心,优秀大学生在选择学校的时候往往选择这些人口较多、机会较多、教学质量相对较高、大学数量较多的省会城市的学校,这些因素吸引了一部分的优秀学生。

3.除省会以外,很多城市由于靠海等原因,走在经济发展的前端,一些大学生更喜欢这些城市的发达经济、独特的文化。

4.一些原本未设有音乐专业的学校也成立了音乐系,无形中分散了一些音乐系优秀人才,使优秀生源更加分散。

(二)教学质量有所下滑

1.由于各高校每年都在进行扩招,一些高校往往只增加学生的数量,并未为这些增加的学生增加相对应的教学器材和教学资金,尤其音乐学院是个需要大量音乐器材和场所的专业基地,这些器材的缺乏确实严重影响了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演示,也影响了音乐系大学生的专业素质训练,进而限制了他们音乐专业素质的发展。

2.大学校园的教学风气与以往有所不同,教师把工作重心偏向于科研等学术成果的研究上面,这或多或少地影响了一部分教师在教学中的教学质量。

学生还不完全具备自主思考能力,在学习和生活上有着一定的迷茫,这时候就需要教师给学生以帮助,在专业素质和音乐兴趣等方面进行培养,引导学生走出对专业的迷雾,指导学生产生对音乐教育的兴趣,帮助学生提高音乐专业方面的素养。

(三)社会对音乐教育的误解

随着高考制度恢复,人们陷入一个误区,即通过正常高考才是人生的正确道路,只有在成绩不理想、考大学无望的情况下,才会让自己的孩子进行音乐方面的考试,他们竭尽全力地让自己的孩子走进各种名校学府,而忽略了孩子的自身兴趣。很多对音乐有天赋的学生在家长的逼迫下放弃了自己的兴趣爱好,而是专心学习基础知识。这样就将一些真正喜爱音乐、具有音乐天赋的学生推出了音乐学院的大门之外,而真正进入音乐系的大学生也许是被迫学习音乐的学生。这就影响了音乐教育与音乐人才的完美对接。

二、新时期音乐师范生的教学改革方案

在分析了音乐师范生教育的弊端与问题之后,进行音乐教育的改革已经是极其重要的必经之路。如何在新时期引导大学生走向成功的音乐教育之路呢?

(一)加强教师的素质培训

教师是影响学生学习主动性与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之一。音乐系的教师应从自身出发,提高个人音乐素质和个人修养,多到国外和国内音乐教育成功的学校去学习和交流,多阅读与音乐教育有关的书籍,多练习与学生沟通的技巧,为正确引导学生走上音乐教育之路奠定坚实的基础。音乐系的教师还应端正自己的教育奉献心态,一切以学生的未来和教育事业的未来为中心,努力使自己发展成为音乐师范生人生导师,并让学生以教师为榜样,努力成为一样优秀的音乐教育者。

(二)注重对学生音乐兴趣的培养

正如上文所说,在当今高考制度的影响下,一部分考取音乐专业的学生只是为了找到通往高等教育的捷径,往往没有真正喜爱音乐、热爱音乐教育。这造成了教学资源的极大浪费,也影响着未来的音乐教育。作为高等教育音乐专业的教育者,应该在教学方法和教育手法上进行改进,尝试一些新的教学场景或教学模式,在各种场景下给学生以音乐的启发,让他们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多给学生提供一些与音乐有关的机会,比如一些音乐会、演唱会、音乐沙龙、音乐剧、音乐电影等,让学生在娱乐中感受音乐的魅力,产生对音乐的热情。在教学手段上,应多思考一些能快速帮助学生进入音乐世界的方式,摆脱传统的呆板的教学方式,要注意对不同个性的学生的培养,有针对性地引导,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音乐教育的效果。

(三)增强教学的实践性

作为教师,不应只进行书面的理论讲解,应带领学生在更广阔的领域进行实践,以培养学生的教学能力和音乐素养。教师应该多组织一些音乐宣讲会、音乐沙龙、音乐交流会等促进教师与学生进行音乐方面话题讨论的聚会或讨论活动,让学生在自由发言的氛围中感悟音乐、品味音乐,教师不时地穿插在学生中间,给学生话题的指引与音乐理论的指导,使学生自由地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看法,或者倾诉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或从别人的讲述中吸收对音乐的认识。经常进行这种实践性讨论有助于学生建立自己的音乐教育观念,也产生了与人分享音乐知识的习惯,有助于音乐素养的形成。教师还应经常带领学生们参加一些实践性活动,为学生创造一些与音乐专业著名学者、教育家沟通的机会,使学生近距离感受到音乐教育的魅力,坚定进行音乐教育的决心;同时要带领学生多参加一些与音乐有关的试讲活动,如去幼儿园或者孤儿院为孩子们进行音乐试讲,或者定期带学生参加一些音乐教师实习的活动,在理论教育的同时进行实践性教育,帮助师范类音乐系大学生更快更好地找准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进而为音乐教育事业而努力。

综上所述,对音乐师范生的音乐教育研究是件有利于国家教育发展、有利于音乐教育发展的重要事件,音乐专业的教育者要以发展音乐教育事业为己任,为国家和音乐教育界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而努力。

[参考文献]

第3篇:教学实习方案范文

1.1学生现有的知识体系不能满足教学内容的要求

经济法涵盖的知识点非常多,需要学生要具有丰富的知识理论体系,但是高职院校对经济法的开设一般是在学生入学之后的第二年,学生对法学的前期基础知识几乎空白。因此学生只是熟读了课本,却不能吃透该法律的内涵。导致学生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更谈不上灵活运用相关法律来处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出现的实际问题了。

1.2传统应试教育制约教学手段创新

教师重理论知识教学、轻实践能力培养;重考试成绩提高、轻创新思维拓展。具体到实践中就是教师采取应试的教育模式,结果导致教学手段被限制,例如基于课时的限制,很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得不得采取讲授的方法,而不能应用多种教学策略的方法,结果忽视了向学生阐述相关立法的原则与初衷。学生学到的知识永远离不开课本,离不开教材,一旦走向社会就会力不从心,不能将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

1.3教材混乱,教师不精

教材是支撑整个教学体系的重要因素,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因此教材的质量直接影响教学质量,但是结合当前高职院校经济法教材的现状发现,目前存在教育体系中经济法教材种类比较多,截止到目前为止有十几种版本的教材,过多的教材版本会给教育教学带来系列的问题:一是过多版本的教材,导致高职院校在选择教材时缺乏针对性,使得教育目的不明确。二是教材内容的繁琐,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以我院校使用的教材为例,我院应用的教材多则500多页,大量的内容依靠教师在课堂上讲解是不现实的,因此需要学生通过自学进行,而由于经济法具有非常专业的知识结构,因此学生的自学又很难得到应有的效果。三是教材的内容比较落后。近些年我国相关法律在不断更新,但是教材的内容却没有及时更新,结果导致学生学到知识具有滞后性。经济法教学内容丰富、抽象,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要求教师知识全面。然而,教经济法的教师主要是从相关院校毕业之后直接从事教学工作的,他们缺乏相应的实践经验,因此该部分教师在教学中也会忽视实践教学。

2将案例教学融入到经济法教学中的意义

2.1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积极性的调动

经济法教学中艰深晦涩的法律条文会让学生产生厌倦、抵触的心理,典型案例则具有生动性、真实性和具体性的特点,两者的有机结合能让课堂变得活跃、愉快,激发学生深入钻研的求知欲望和自觉思索、主动创新的热情。而兴趣是学习的第一老师,能够由内而外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让学习变成一件主动的事情,实现从“让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和学习成绩。

2.2有助于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经济法教学区别于其它课程的一个重要表现。选择恰当的案例,让学生自行组织信息,运用已学的知识再现真实的情景,优选出最佳的解决方案,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和对案例的印象。这样经济法理论知识才真正转化为动手操作能力,才真正体现出其课程设置的意义所在。

3经济法教学应采取的措施

基于高职院校经济法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教学工作经验以及参考相关文献,笔者认为应该采取以下措施:

3.1创新教学方法

经济法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教学,因此在进行经济法教学的过程中除了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之外,还需要创新教学模式,建立多种教学模式相结合的教学策略,并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比如在进行概念教学时需要教师采取传统的教学方法,即重点进行讲解式,而在进行相关立法方面的知识时,需要教师采取案例教学法,通过真实的案例将相应的知识融入进去,以此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力。

3.2选取合适的案例

案例可以是来自教师的司法实践活动,也可以来自查阅资料。在选取案例的时候,应遵循的原则:一是典型性原则。典型就是要求教师选择的案例要具有时代代表性,能够体现出经济法的核心内容。教师选择典型案例需要教师要多关心社会中发生的具有社会影响力的案例,通过典型案例的引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提升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二是针对性原则。案例的选择必须要具有服务教学任务的性质,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考虑如何通过案例引入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以此达到教学的目标。三是启发性和疑难性原则。启发性是案例引入的最终目的,如果只是一味的强调通过案例引入让学生学习到相关的知识并不是案例教学的真实目的,而是要求通过案例引入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质疑能力,提升他们独立分析案例的能力。

4实施案例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4.1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教学效果。要讲好经济法这门课程,至少需要做到以下两个方面:(1)构建多元化的知识结构。实施案例教学除了要求教师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之外,还要求教师要更多的掌握其他专业知识,尤其是要具有将多种学科综合应用的能力。例如基于高职经济法教学需要,很多金融知识、会计知识以及文学知识等都会应用其中,因此需要教师要具有全面的综合素质。总之经济法包含的知识点比较多,如果教师的综合素质不够其势必会影响教学的效果,最终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教师对经济法有联系的其他知识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少,知识的渗透力不足,无法满足学生的求知愿望,打开学生的知识视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2)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及时的教学反思能力。教师在实施案例教学时,首先应当明确司法实践中的审判方式、方法和过程,才能灵活、熟练地运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并能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4.2明确的教学理念

在经济管理学院给学生讲法律应立足管理、结合管理讲法律,这又不同于给法学专业的学生讲法律。课堂内容的组织要结合教材,紧贴企业管理实践,多讲企业经营中法律误区和盲点,以往企业所犯错误和付出的代价。这就要求案例的选择要有针对性,多选择失败型、教训型案例,对学生有举一反三作用。

4.3课堂讲授中加强互动,并与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

第4篇:教学实习方案范文

根据《遂宁市安居区教育和体育局关于做好2019-2020 学年度上期期末教职工政治学习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结合磨溪小学实际情况,特制定磨溪小学2019-2020学年度上期期末教职工政治学习实施方案。

一、学习时间

2020 年 1 月 15 日至 1 月16日,共计两天。

二、学习内容

(一)遂宁市《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

(二)教育部《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新时代幼儿园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

(三)《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2018 修订稿);

(四)《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暂行规定》;

(五)四川省教育厅《关于建立教师违反师德信息定期上报制度的通知》;

(六)《中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规则(征求意见稿)》;

(七)《中小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管理规范》(指导手册P208)。

三、学习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磨溪小学2019-2020学年度上期期末教职工政治学习领导小组

组  长:税学广

副组长:卢军强  魏荣华  彭明建

成  员:曾光明  朱  菊  曾旭辉  唐  雪

(二)精心部署安排。

1、由学校党政领导做好学习动员,提高教职工对学习的思想认识,消除厌倦、应付的情绪,树立严肃、认真的态度。

2、政治学习安排和实施要做到时间、人员、内容入格。学校要为每个教职工准备好学习材料,学习时每个教职工要做好笔记,保证学习收到实效。

3、每个教职工都要对学习的内容做好讨论发言的准备,学校要安排专门工作人员对教职工的讨论发言做好记录,并从其发言质量评价学习效果。最后半天的集中讨论发言阶段,邀请局挂片领导和蹲点干部到学校参与职工讨论,请求领导现场指导。

(三)力求活动实效。

学习教育活动工作方案、过程记录(包括影像)、活动小结,教职工参与活动的记录、心得,学校与教师签订《文明健康度假(过节)承诺》等均要切合实际地规范呈现。

(四)严格学习时间

1月15日至1月16日二两天政治学习时间,全体教职工均要按时参加学习,不得无故制度,不迟到、早退。

(五)确保学习效果

学习结束,学校将组织方案、会议记录、意见和建议汇总,全体教职工个人的会议记录、心得体会收集存档。学校做好本次政治学习的总结。

四、其他事项

1、为保证学习效果,学习期间,所有教职工不得迟到早退。

遂宁市安居区磨溪镇中心小学校

2019年1月13日

附:磨溪小学2019-2020学年度上期期末教职工政治学习安排表

附1:

磨溪小学2019-2020学年度上期期末教职工政治学习安排表

学习时间学习内容学习形式主持人地点

1月15日上午1、《遂宁市安居区教育和体育局关于做好2019-2020 学年度上期期末教职工政治学习工作的通知》

2、遂宁市《关于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

3、教育部《 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新时代幼儿园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

4、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2018 修订稿)。集中

学习税学广恩情楼四楼会议室

1月15日下午1、《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暂行规定》;

2、四川省教育厅《 关于建立教师违反师德信息定期上报制度 的通知》;

3、《中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规则(征求意见稿)》;

4、《中小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管理规范》(指导手册P208)。集中学习税学广恩情楼四楼会议室

1月16日上午分组讨论前面所学内容分组

讨论卢军强

魏荣华

彭明建

曾光明

朱  菊

唐  雪各组自

定地点

1月16日下午

第5篇:教学实习方案范文

一、使用信号量实现互斥的案例

在计算机系统中存在着许多资源,它们在一段时间内只允许一个进程访问,这类资源我们称之为临界资源或独占资源。很多硬件设备(如打印机)和队列、栈、变量等都属于临界资源。利用信号量机制可以解决多个进程对临界资源的互斥访问问题。

(一)基本方法

对于临界资源R,设置信号量Mutex,初始值为1。为了使多个进程互斥地访问R,每个进程中访问R的临界区代码段都要放在Wait(Mutex)和Signal(Mutex)两个操作之间。每个访问临界资源R的循环进程可以描述如下:

Pi(){

Wait(Mutex);

Critical section;

Signal(Mutex)

Remaider section;

}

(二)案例分析

有了基本方法,学生对解决问题的思路有了大体了解,但是针对具体问题并不一定能够解决。在这里可以给出学生几个案例,如单向桥问题、吃水果问题、阅览室问题等。让学生真正去“体验”一下解决过程,这样才会对理论讲解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促使学生结合教学案例给出中的现实情况,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创造性地提出解决方案[3]。

下面以单向桥问题为例进行简单介绍。

1. 案例介绍

有一单向行驶的公路桥,每次只允许一辆汽车通过。当汽车到达桥头时,若桥上无车,便可上桥;否则需等待,直到桥上的汽车下桥为止。若每一辆车为一个进程,请用Wait、Signal操作保证汽车按要求过桥。

2. 案例分析

可以将公路桥看作一个临界资源,设置一个信号量S实现互斥,初值为1。由于每个汽车过桥的过程相同,这里只给出一辆汽车Pi过桥的同步描述。

Semaphore S=1;

Pi( ){

While(1){

到达桥头;

Wait(Mutex);

上桥行驶;

到达桥的另一端;

[收稿日期] 2014-08-12;[修回日期] 2014-09-27

[基金项目] 滨州学院专业核心课程项目(BYHXKC201412)

[作者简介] 夏春梅(1977-),女,山东济宁人,滨州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数据库技术,系统集成.

Signal(Mutex);

}

}

3. 教学组织

传统教学是注入式教学,而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地位,学生是主体地位,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从未知领域进入已知领域[4]。在组织实施时,可以在给出问题描述后先让学生讨论,然后引导学生分析在这个问题中需要互斥访问的临界资源是什么,如何去定义信号量,初始值是多少。定义好信号量后,和学生一起写出解决这个问题的算法。

二、利用信号量实现前趋关系的案例

有些进程在运行时具有前趋关系。例如,进程C完成数据处理后进程P才可以进行结果打印,则进程C和P之间存在前趋关系,即C→P。利用信号量可以实现进程间的前趋关系。

(一)基本方法

在实现前趋关系时,可以为进程C和P定义一个公用信号量S,并设置初始值0。进程C完成数据处理后要执行Signal(S)操作向进程P发一个信号,而进程P在打印之前要执行Wait(S)操作,即收到信号后才可以打印。

(二)案例分析

在操作系统中也有很多有趣的进程同步问题可以归为这一类,如公共汽车问题、围棋问题、抽烟问题、4×100接力赛问题等。下面以公共汽车问题为例进行介绍。

1. 案例介绍

在公共汽车上,司机和售票员各行其职,司机负责开车和到站停车;售票员负责售票和开、关车门,当售票员关好车门后,驾驶员才能开车行驶。试用Wait、Signal操作实现司机与售票员间的同步。

2. 案例分析

这是一个典型的用信号量实现前趋关系的案例:司机必须到站停车后售票员才可以打开车门,乘客上车,售票员关上车门后司机才可以再开车行驶。所以,在这个案例中要定义两个信号量,一个是司机何时开车,一个是售票员何时开车门。司机和售票员的同步关系可描述如下:

Semaphore S1=0; /*开车信号

Semaphore S2=0; /*开车门信号

Driver( ){

While(1){

正常行车;

到站停车;

Signal(S2);

Wait(S1);

}

}

BookingClerk( ){

While(1){

售票;

Wait(S2);

开车门;

关车门;

Signal(S1);

}

}

3. 教学组织

同样,可以在给出案例描述后先让学生思考讨论,然后引导学生分析在这个问题中司机和售票员哪些地方需要实现前趋关系,如何去定义信号量,初始值是多少。定义好信号量后,可以和学生一起分析写出解决这个问题的算法。

三、综合案例

还有一些案例,既涉及到进程互斥问题,又涉及到进程的前趋关系,就需要定义多个信号量来分别实现,如嗜睡的理发师问题、体现写者优先的读者-写者问题等。实际上,对于这样的综合问题,只需要把上述两种方法结合起来即可。解题时,关键在于分析出问题中有哪些临界资源或哪些进程之间具有前趋关系。分清这一点,就可以为临界资源或前趋关系定义信号量了。一般情况下,实现进程互斥时,定义的信号量初始值为1,而实现前趋关系时,信号量的初始值为0。

在研究性学习中运用教学案例,可以让学生体会在特殊中蕴含的一般性理论,所以,在设计教学案例时,还要注意案例本身的表征方式难易程度[5]。

参考文献:

[1] 石敏力.案例教学理论研究综述[J].才智,2012(5):310.

[2] 汤小丹,梁红兵,哲凤屏,等.计算机操作系统[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4:47-57.

[3] 魏葵.充分发挥案例教学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作用[J].物流教育, 2011(2):191-192.

第6篇:教学实习方案范文

寒暑假备课:寒暑假老师了解学生,读懂教材,精选例题和习题,从纵向、横向两方面把握知识体系。

主备教师备课:教研组长会同备课组长于开学初确定主备教师和审核人;主备教师提前一周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程序,形成“教学案”草稿交备课组长审核。

备课组备课:组长初审“教学案”后至少提前两天将“教学案”草稿发给全体组员进行研读;由备课组长召集组员集体审稿,提出修改意见;主备教师按集体审稿的意见将“教学案”修改后交审核人审查,再由备课组长将审核后的“教学案”交分管领导审定,制成正式文本。

课前备课:上课前一天将“教学案”发至学生,同时任课教师对“教学案”再次进行阅读理解和补充,即课前备课。

课后备课:第二天师生共用“教学案”实施课堂教学,课后教师在“教学案”的有关栏目或空白处填写“课后记”,并编写“问题集”用于下次集中备课时小组交流。

“教学案”的设计要体现数学学科特点和课型特点,遵循以下设计原则。

主体性原则:确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导学性原则:能引导学生根据“教学案”的设计,独立自主学习,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结构,逐步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

层次性原则:关照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让每一位学生都有事可做,都有所提高。

探究性原则:尽可能设计可供学生在研究中学习的内容。

开放性原则:有可供师生丰富完善的留白处,提供思维碰撞和创新展示的空间。

“教学案”的使用流程如下。

以“教学案”为载体的教学模式,其最有价值的地方就是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帮助学生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从而确保了学习的质量和效果。

首先看课前的学习。不难发现,“教学案”的编排结构(学习目标学前准备探究活动学习体会自我检测)有利于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可以说“教学案”是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路线图。学生根据“教学案”可以自主地解决以下问题:

1.自我确定学习目标。“教学案”提供了本堂课的参考性学习目标,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个人的学习目标。

2.自主选择学习内容。“教学案”的内容是分层次设计的,每一层次的学生都有其相应的学习内容,学多少,学到什么程度,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基础和能力自我确定。

3.自我选择学习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每个学生的认知风格和解决问题的方式都是不一样的,有的喜欢独立思考,有的喜欢查阅资料,有的则喜欢与人交流。“教学案”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提示学生:或通过阅读课本、或通过查阅资料、或通过独立思考、或通过与他人合作探讨等方法进行学习。这实际上是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自主选择学习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方式。

4.自我反思和总结。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后,学生需要对整个学习过程进行梳理、总结和反思。为此“教学案”设计了“学习体会”这样一个栏目,引导学生在完成“做”的任务后进行自悟,悟出道理、悟出方法、悟出思想。

5.自我检测和评价。“教学案”中的“自我检测题”实际上就是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效果进行自我检测和自我评价。

可见,课前学习“教学案”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

其次看课堂学习。“教学案”的课堂教学模式的第一个环节是“小组合作、互助交流”,第二个环节是“问题征解、创新展示,以题论法、以题论道”,第三个环节是“总结归纳、反思提升”,第四个环节是“检测反馈、查漏补缺”。在第一个环节中,教师要求学生:交流学习任务完成情况,合作解决预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交流观点、看法、想法、解法。显然,这是一种基于分享、互助和欣赏的合作学习。在第二个环节中,教师出示小组中解决不了的问题,并在全班内征求解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而教师“借助问题的变化、引申供学生进一步思考、探究交流,引导学生合理寻找问题解决的途径”,则是实实在在地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当然,教师根据学生对问题的理解进行点拨或精讲,对学生来说则是学生基于理解的接受学习。

第7篇:教学实习方案范文

论文关键词:英语教学法,案例教学,教学案例,学习方式,探究性学习

 

案例教学(Case-study Method)起源于范例教学模式,属于乔伊斯和韦尔(Joyce &Well)的“概念获得”教学模式,目的是通过实例帮助学生有效地学习新概念。案例教学模式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的要求,描述一个具体的教育情境,引导学生运用一定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对这些特殊情境(案例)进行分析、讨论,探讨处理方案,从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从学习者的角度分析案例教学法的特点

案例教学模式从学习者的角度来说就是一种学习方法。这种学习方法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是以讨论为基础的学习,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的的。案例教学要求学生在牢固的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发展技能和心智,从而完善所学知识结构,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重视学生能力的提高,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倡导探究学习的重要性。

1. 利用真实案例情境,促进学习者积极参与

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中心,采用接受式的理论讲解模式,学生被动地参与课堂活动,学习兴趣很难被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也受到很大抑制。案例教学法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提倡学生积极的参与教育论文,课堂互动应该是多维度的,教师的角色是多元化的。教师应该设计和组织课堂案例分析与讨论,反思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的联系,来指导实际的教学活动。案例材料可以是文字或音像,甚至是真人示范。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选用适合的案例来开展教学活动,真实、具体的案例情境极大地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与热情,学生主动地学习这些生动的案例材料,对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入。

2. 基于问题的案例教学模式,利于培养探究性学习方式

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所谓探究学习主要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用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方法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探究学习也称发现学习,它的整个过程可以概括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都由学生自主完成免费论文。案例教学模式是以布鲁纳(Bruner)的知识构造观点和皮亚杰(Piaget)的认知发展作为理论基础,以信息加工为主要策略,通过“教师呈现范例”,“学生分析范例”和“学生创造范例”三个不同阶段,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实现由具体到抽象的知识建构,促进学生的认知能力由低级向高级发展。案例教学模式以问题为主线,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迁移的规律提高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二、案例教学模式对《英语教学法》课程教学的意义

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师范院校和培训机构应根据基础教育课程的目标和内容,调整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结构,改革教学方法。”《英语教学法》是英语专业师范学生的专业必修课,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增强对英语教学的认识,能用正确的理论知识去指导、评价和进行英语教学实践,并能根据中国英语教学的实际科学地进行制订教学计划、实施教学计划、评价教学效果诸方面的工作。为了适应中学英语课程改革的需要,《英语教学法》课程应调整课程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深化对教学方法及策略的理解,致力于提高英语师范生的教学能力及素养。

1. 在教法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搭建平台,实现知识与技能之间的转化

《英语教学法》课程本身依托于实践研究成果,如果脱离实际的教学情境,单纯拘泥于教法理论的讲授,即便教师把教法理论讲授得很深入、全面,活生生的教法也容易变成干巴巴的教条。而很多教师采用的是固定的教材,其基本理论框架大体相同,理论性过强,有效的教学法太少,操作性低。案例教学模式注重为学生的知识建构提供环境,并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教学实践活动,通过学生的探究与反思教育论文,促使他们将自己的专业意识、知识、技能进行整合,实现教学理念的自主构建。应用案例教学,能够使学生在体验真实的课堂教学环境过程中,有效地把理论知识与实际技能结合起来,进而更好地掌握教法理论知识。所以案例教学模式能够体现《英语教学法》 “理论性”与“实践性”的双重学科特点,通过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使《英语教学法》实现培养素质高、能力强的新型教师的教学目标。

2. 通过对案例的分析与实践,培养师范生的反思及创新能力

《英语教学法》是一门不断发展的介于理论和实践的课程,既强调理论又重视实践,它通过理论指导实践进而达成实践经验的形式化、理论化。然而,《英语教学法》教学中教师多注重理论知识传授,忽视教学能力培养。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机械地灌输教法理论,缺乏情景设置与活动安排,学生没有积极性,被动地参与回答,师生间的互动单一,学生对教法理论的理解浮于表面。Wallace主张通过“反思模式”中的语言发展、知识学习、实践、反思等阶段实现专业能力发展的目标。这种模式从根本上突出了知识学习和实践是教师专业能力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案例教学中,对教学具体情境分析有助于帮助学生进行知识迁移,发展反思能力,进?促进感性经验向理性知识转变。学生完成对案例的理论分析之后,需要制定问题的解决方案并进行实践检验,评价该理论的实际教学效果,最后综合加工各种信息,在大脑中构建教学理论框架,形成创新型教学理念的最终目的。所以,这种案例教学模式不仅仅使学生停留在获得固定的原理、规则,而是ü探索、研究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能Α?

三、案例教学模式在《英语教学法》教学中的实施环节

案例教学倡导探究性学习方式,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主动探究案例背后的教学理论、原则,并对所学知识进行反思和创新,切实地提高教学能力。在《英语教学法》课上,教师呈现具体的教学案例,让学生植根于真实的教育教学情景之中,学生通过对案例的分析与实践来学习新的概念。案例教学模式在《英语教学法》教学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下面几个环节:

1. 课前精选案例,设计教学过程

精选案例是案例教学的起点,教师在课前应根据教学目的的要求精心选择所需要的案例,而且要确保所选择的案例材料很典型,有代表性,反映一定背景下的教学方法,能够为学生创造探究问题的情境,学生通过该案例的学习能够达到设定的教学目标。教学法教师还需要搜集案例所涉及的背景知识教育论文,设计适合讨论的问题及相应的拓展练习。另外,根据国家《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应选取能够反映当下中学英语教学现状的优秀教学案例,便于学生感受实际教学情境,了解教学的前沿动态。例如,在学任务型语言教学理论之前,教师课前可准备一堂任务型英语教学的示范课及相关背景信息,并设计讨论的问题及探究问题的方法等。

2. 课堂呈现案例,提供探究方法

在呈现案例时,教师可以简单介绍案例的背景信息,然后让学生阅读或是观看案例材料。教师在这一环节中,需要讲解或示范探究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从案例中获得的某种体会和感悟进行思考、分析、争辩和决策,同时也要引导学生甄别各种信息,分清主次,抓住关键,层层推进,挖掘出现象背后的理论原则免费论文。由于选取的案例一般比较复杂,蕴含许多问题,教师必须指定某一具体问题,要求依据当时的具体情形作有针对性的分析,探寻特定案例背后所隐含的各种背景因素。所以,教学法教师要具备分析案例的能力,将蕴含在其中的教育理论呈现给学生,并且帮助学生在抽象的概念和案例情景之间建立有意义的联系,指导学生将获得的感性体验上升为理性的认识。

3. 小组讨论案例,探究教法理论

案例教学本质是一种学生为主体的合作、探究式学习,特别注重培养学生个体如何从学习过程中获得经验、巩固理论知识。小组案例分析是案例教学的核心环节,教师要营造宽松、民主的氛围,组织和引导小组思考案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教师还应指导学生从执教者的角度,设身处地地体会实际的教学处境,分析问题、形成自己的观点并展开讨论。案例讨论往往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开展,要求学生合作探究,用观察、倾听、交流、决定以多种方式参与讨论,提高学生分析、综合、归纳、推断等认知能力,同时也提高表达能力、辩论能力、沟通能力、解决问题等能力。在小组报告结束后,教师需要及时点评各组案例讨论的成果,总结案例蕴含的问题与解决方案,重申教法理论的要点与适用性,并安排课后教学实践任务,同时启发学生思考在类似的教学情境下教育论文,运用何种教法理论,采取何种教学策略等。

4. 小组教学实践,提高教学能力

案例教学模式的重要环节就是学生运用教学理论指导具体实践教学。通过案例教学实践活动,学生既能应用理论知识去解释和指导教学实践,又能在实践基础上深入理解和掌握基本理论知识为了能够深入加深对理论的认识。学生应该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案例教学活动,培养小组合作意识,首先根据案例设计教学计划,然后合作演练,最后对自身、对同学的教学过程进行深入的研究探讨。教师在案例教学实践活动中要始终指导学生把教学理论与实际教学环境紧密结合,创新运用所学教法理论,不断发现问题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需要对自身及其他同学在案例演练过程中的表现作出适当的反馈和客观的评价,实现小组合作学习效果的最优化,进而促进教学能力的提高。

结束语

本文探讨了案例教学在《英语教学法》课程中的应用,学生通过对教学案例分析、讨论与实践,能够内化所学教法知识,形成教学理念,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其独立反思能力和创新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这种新型教学模式将带动英语师范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运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将切实提高师范生的学科教学能力。当然,在实际课堂操作中还存在许多不定因素,这些还需要教师不断地反思、总结,对案例教学具体应用中出现的问题做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张民杰,案例教学法—理论与实务[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6.

[2]于连江,张作功,以案例教学模式培养实用型英语人才[J].外语界, 2001(6).

[3]刑志,案例教学模式探究[J].北华航天工业学?貉ПJ].2007(4).

[4]雷彩,案例教学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用研究[J].外语研究2006

第8篇:教学实习方案范文

教学方式方面:

(1)体现师生互动,实现有效对话教学。

(2)以学论教,改变课堂教学评价。

(3)灵动调整,设计弹性化的教学方式。

学习方式方面:

(1)引导自主学习方式的构建,完成由:“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

(2)引导合作学习方式的构建,让学生分享合作的喜悦。

(3)引导探究学习方式的构建,使学生乐于探求精彩的未知世界。

2、分专题研究、实验。

3、及时总结、撰课题研究论文。

(三)总结阶段(2005、10)完成课题的总结工作:形成研究报告。

七、预期成果

1、课题研究报告一份。

2、研究论文若干篇。

3、实验课教学设计若干份。

八、课题组织机构

第9篇:教学实习方案范文

我国有着优秀的民族音乐源泉,需要我们去探索,去研究。而今,教育过程被简化成了考试,学生受教育的目的只是为了升学,忽略了人文精神培养。知识经济的发展将促使社会价值取向更为倾向于对科学和艺术互相兼容渗透的崇尚。音乐教育就要以人为中心,更大的发挥其实现社会目标,缓解社会诸多问题的作用。作为新的经济变革中的音乐教育,将逐步成为知识经济发展的直接动力,也将成为知识经济最终目标的积极参与者和成果分享者。随着知识经济、文化生活质量和品味的提高,音乐教育不管是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都毫无疑问的将打破原的固定模式,更好的与经济生活相结合。社会的发展已经不仅仅是只需要高层次文化知识的人才,社会的发展越来越需要具有专业知识的人才。

素质教育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而音乐教育是小学素质教育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它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智能、情感、身心健康等素质的形成,有着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重视音乐教育,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突破口,是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培养高质量、高水平的跨世纪合格建设人才的切实有效措施。

音乐教学中很重要的是学生的学习兴趣。而现在的学生对音乐学习失去兴趣和主动性,根据这一现状,我提出了《音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学习兴趣》这一研究课题,目的是让学生在音乐学习中体验,感受音乐的轻松愉悦,感受自我音色的美,提高学习音乐的兴趣,用科学的方法,促进我校学生音乐素质的提高。

2课题研究的目标

提高中学生的音乐素养。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多种内容的教学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科学音乐教育,使学生体会到音乐的美,演唱歌曲的轻松愉悦。提高学生演唱的积极性和自信心,提高学习音乐的兴趣。

3课题研究的对象与范围

实验班级:7-8年级的音乐实验班(每学年两个班级)

对比班级:相应年级的普通班(每学年两个班级)

4培养中学生音乐兴趣的主要途径、方法:

4.1主要途径:在音乐学科教学中引导。在课堂,让学生体会音乐课的乐趣。

4.2主要方法:比较观察法、个案分析法。

比较观察法:观察比较学生平时在课内外教学中表现出来的对不同教学方法的反映和取得的教学效果,加以记录和分析,并得出结论。

个案分析法:选取有代表性的学生个体作为长期观察对象,在不同阶段有计划运用不同教学手段,观察并分析其发展动态,进行科学比对,最终得出结论。

5研究步骤

5.1准备阶段(2012年7月―2012年9月)

(1)收集资料。

(2)确定参加研究的班级。

(3)制定研究计划。

5.2实施阶段(2012年10月~2013年8月)

(1)深入研究音乐的相关理论。

(2)在参加研究的班级中进行科学的教育研究,探索并建立轻松愉快的课堂教学模式。

(3)阶段小结。

5.3课堂总结阶段(2013年8月~2014年5月)

(1)撰写和整理研究论文。

(2)收集和整理可交流优秀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