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教学实习内容范文

教学实习内容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教学实习内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教学实习内容

第1篇:教学实习内容范文

【关键词】中医本科;实习护生;临床能力;教学内容偏离度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817-01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对医疗服务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我国的高等医学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高等医学教育担负着培养数以万计的高素质的医务工作者和一大批拔尖医学人才的重要使命。

护理学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性学科.临床教学是护理教育的关键环节,是护生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重要过程,也是护生向护士角色转化的必经途径[1]。护生要完成护理工作、履行护士角色必须具备一定的临床实践能力。所谓临床能力(clinical competence)就是完成医疗保健活动所需的特殊能力[2]。因此,中医本科护生培养的重点应该是临床能力的培养,本文对我校在校本科护生,有过实习经验的本科生进行整群抽样调查,对教学内容偏离度进行状研究。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2年12月,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实习的本科护生1024名,其中女性为981名,男性为43名,年龄21~23岁,课间实习0-28天以上,每次实习1周,均经过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的主要科室进行实训练习,见表1。

1.2 研究方法

1.2.1 研究工具

参考长春中医药大学《中医专业本科医生临床能力测试反馈教学内容偏离度》的问卷进行修改[3],并参考文献自制《中医本科实习护生临床能力测试反馈教学内容偏离度》的问卷。问卷经过25位护理专家及教师进行修改,从社会因素中各具体因素的影响、学校因素中各具体因素的影响、教学因素中各具体因素的影响、学生因素中各具体因素的影响、影响临床能力的相关测试等5个方面设计,共包括43个为题,每项能力划分为4个等级,最高分172分,最低分43分问卷的信度Cronbach' 为0.921,内容效度为0.854。

1.2.2 研究方法

采取整群抽样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前对带教老师进行问卷填写的培训,于实训练习结束后由带教老师进行问卷填写要求说明发放,确保问卷填写的完整性。发放调查问卷1024份,回收1024份,问卷回收率100%。

1.3 数据统计

对于所收集的资料及时录人计算机,采用SPSS 17.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分析。

2 结果

对《中医本科实习护生临床能力测试反馈教学内容偏离度》问卷的各维度采用应量化分值是1、2、3、4分,均为正向赋予分值。调查结果经模糊数学和量化的处理后,通过表格的形式,据影响值大小比较各因素的影响作用,并将各维度中因素进行排列。

2.1 社会因素中各具体因素的影响

3 讨论

本次的现状调查研究中,分别对五大维度的具体因素进行影响值的排序,根据影响值的排序若欲减小中医护理本科教学与临床实践之间的偏离度,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发挥较大的主观能动性。在护生的人文思想和行业责任感上影响值都是较高的,而在抢救能力、假期实践活动及科研活动等影响值较低。临床见习和临床实习是护生将护理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途径,也可以通过临床见习和临床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很好的反馈教学内容的偏离度。

为了适应社会对合格中医护理专业人才的需求,完成中医护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既有深厚理论知识,又有较高实践能力,能够从事中医临床护理和科研的实用型、专门型高级人才,中医护理专业临床实践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本调查结果分析出影响中医本科护理教学与临床实践之间偏离度的主要因素,由于样本量的局限,仅作为有关院校教改的参考,使其从影响作用较大的方面人手,提高教改的效率,并使中医学子更快更强的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方秀新,郝玉玲.护理临床教学[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杜,2004:1.

第2篇:教学实习内容范文

一、将移动教学引入传统课堂教学的应用思路

移动教学为传统课堂教学提供了有力的补充。课堂教学是有时间限制的,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遇到困难或者是对课堂知识还没有完全理解的话,都可以通过移动教学的手段向老师和同学进行请教和讨论(比如:目前较为流行的微信、QQ、大学城空间等专业学习社区)。通常这些移动技术都是可以随时随地实时交流的。所以,对于一门使用传统教学方式开展的课堂,任课老师可以开设一个专门的课堂微信群或者QQ群、大学城空间讨论组,为学习了这门课的学生提供一个问题的提出、讨论和解决的公共网络环境。

移动教学最大的优势就在于能随时随地地学习,并且在资源、环境、地点、内容上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目前比较常见的移动教学手段如:云计算、互联网、视频公开课、微课等。这些途径提供了海量的资源,学生只需要运用手中的移动终端便可以获得,而不会增加他们额外的开销。学生如果对教学中的某部分内容不甚了解或者希望更深入地了解学习,就可以通过移动学习这类多渠道的信息查找来开展自我学习。

二、对顶岗实习教学和校内教学深度融合的教学试点过程中的几点体会

笔者于2015年下半年,在部分顶岗实习学生和部分校内学习学生中进行了移动教学的试点。教学试点的背景如下:20名在广州铁路集团总公司实习的大三学生(其中,这20名学生又被分别安排到了总公司下属的各电务段,并且实习工作正好与本学期大二所开设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相关),20名在校进行正常学习的大二学生。开展教学的课程是大二本学年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区间闭塞自动控制。在教学试点的前期,任课老师建设了相关的课程微信群和课程专属的微信公众订阅号,将学习这门课程的在校生和实习生全部纳入该微信群。此外,在大学城空间中,专门开辟了针对这门课程的教研苑。一方面,校内的课程教学如期按授课计划在大二学生中开展;另一方面,在每个学习任务讲解完成后,会将该任务的内容以订阅号的形式定期进行推送。通过这两年的教学试点,我们对于把移动教学应用到校内教学与顶岗实习教学的这种教学形式有下面几点体会。

1.移动设备将会越来越多地进入课堂,成为学习的重要工具

不管教育研究者认不认同,目前的事实是移动设备已经越来越多地进入课堂,成为老师教学、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和手段。对于学习信息的下达、反馈,已经越来越多地依赖移动设备。作为教师,我们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把握好使用移动设备开展教学的度是非常重要的。这值得我们每一位教师的深思,但是这个问题的解决必须要在实践教学中不断地尝试和摸索才能得到答案,光靠理论的假设永远只能是纸上谈兵。

2.基于网络的学习社区为学习者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

第3篇:教学实习内容范文

【关键词】医疗保险专业;本科;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随着我国社会医疗保险体制改革的全面深化,以及商业健康保险的迅猛发展,市场对医疗保险专业人才的需求激增,全国各相关高校每年输送的医疗保险专业人才总人数也在逐年增加。但遗憾的是,近些年相当一部分专业学生毕业后没有走上与医疗保险相关的岗位,而是被动地选择了其他行业,造成经过多年精心培养的医疗保险专业人才严重流失。根据社会医疗保险单位和商业医疗保险公司的反馈,医疗保险专业毕业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走上相关工作岗位后,动手能力差、适应周期长,导致用人单位新人培养成本高。

造成这一系列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一味强调理论知识的灌输和考核,忽略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造成专业学生培养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从专业性和实践性上来看,医疗保险专业应该被定位为应用型专业。

尤其是本科层次的医疗保险专业人才培养,不应以学术型和研究型人才培养为目的,而应定位于实践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以满足社会需求为专业发展目标,强化学生的相关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与实践能力。其中,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然而现有的医疗保险教学模式长期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多数院校至今仍主要侧重于书本理论知识的传授,实践教学极为薄弱。

1 医疗保险专业本科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缺乏实践操作能力强的专业教师、实操指导性强的教材和模拟软件。

(1)缺乏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专业教师。

首先,目前大部分医疗保险专业教师都是“从学校到学校”。由于目前的就业问题严峻,很多医疗保险专业的毕业生都选择通过继续深造以留在高校, “跻身”高校教师行列。

因此,这些教师是没有在专业实际部门工作的经历或实践的,虽然具有很高的专业理论水平,但是实践领会与操作能力则明显不足。在这方面,国外政界和教育教师界人力资源的自由流动为专业教育实践环节的师资问题提供了较好的解决通道。[1]而在我国,由于体制原因、学历要求等,有实践能力的人才或有政策实践的专家由于没有高学历而无法从教。

其次,医疗保险专业的交叉性造成了教师专业能力与实践教学需要存在一定的差距。医疗保险需要教师既具有扎实的保险专业知识,又具有深厚的医学底蕴。而某些院校医疗保险专业教师主要来自临床医学专业,这些教师有着深厚的医学知识,但只有少数教师有过保险公司实践经历,多数教师对医疗保险专业知识了解有限,缺乏医疗保险的实践经验;另一个极端是,专业教师都来自于金融保险专业,有着深厚的金融保险学功底但缺乏一定的医学知识。这些教师都很难将医学知识和医疗保险实务有效结合。

(2)缺乏实践性较强的专业教材和模拟软件。

目前,医疗保险专业的核心课程中一般涵盖了保险学、医疗保险学、社会保障学、人身保险学、健康保险学、医院管理等课程。这些课程教材数量多,更新速度快,但是偏重于理论知识的介绍和管理条例的罗列。有些教材虽然名为“××理论与实务”,但是实务部分一般仅陈述某省市的医疗保险政策或者某商业医疗保险公司的条例、细则,缺乏实际操作内容的介绍和指导,缺乏相关案例的讨论启示与实践延伸。

此外,医疗保险专业在许多高校并未配备实验室或者与其他专业共用实验室,并且各大高校在医疗保险实操模拟软件的引进和开发方面投入过少。

1.2 缺乏专业教育基地和实践教学基地。

由于医疗保险专业的特殊性,其专业教育基地和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医疗保险专业理论教学体系发展较为完善,而实践教育教学体系建设却显得有些力不从心,其主要表现就是缺乏专业实践教育教学基地。学生在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后无法在实践中得到进一步的认知和领会,这是各大高校普遍面临的问题。专业实践教育教学基地的匮乏造成了培养出来的学生理论知识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理性认知和感性了解与实际情况存在较大差异,从而造成培养出来的学生无法较快地适应市场发展和需求。

1.3 实践课程设置层次不清、实践内容缺乏连贯性和递进性实践课程教学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必须按照教学发展的规律循序渐进地开展组织实践教学,为学生提供相互承接、相互联系的实践课程。然而,现在部分高校开设的实践课程没有统一的、相互联系的、递进的、完整的实践计划和安排,造成教学混乱的局面,实践课程教育的重点容易被学生和教师忽视,造成实践课程被“混着过”,这些不利于实践课程核心价值的体现和拓展,进一步造成了学生应付实践课、教师胡乱安排实践课的现象。[2]为了进一步培养符合市场要求的复合型人才,各大高校纷纷开设与医疗保险业相关的实践课程,如去医院医保科、商业保险公司等实操性实习单位熟悉相关专业岗位的职责及办事流程,开展医保政策实操手册的学习,进行数据处理软件的上机实验等。而这一类的实验操作课程由于没有统一、完整的教学安排,大部分支离破碎、流于形式,实际教学质量并不高,也未达到预期的目的。

2 医疗保险专业本科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的设计思路。

2.1 医疗保险专业本科实践教学应具备的条件。

(1)“双师”队伍建设。

医疗保险专业教学不仅仅是理论知识的传授,同时包括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因此,要求授课教师既精通医疗保险专业理论知识,同时又要熟悉医疗保险业务,如医疗保险产品分析、医疗保险计划设计、医疗保险核保理赔、医疗保险产品营销等。然而,由于教学任务和科研任务的双重压力,一般的专职教师很难达到这样的要求。所以,在师资配备时,可以考虑安排“双师”教学,即医疗保险专业理论课程部分由专业教师承担,而实训教学,尤其是课外实训教学部分由保险公司相关专业人员负责。[3]“双师”教学既有利于专业教师专心负责和深化理论教学、从而减轻压力,也有利于让学生接受一线专业人员最直接、最权威的指导,亲身体验医疗保险实务操作流程,加强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避免出现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另外,各院校要考虑培养具有“双师”特征的专业教师。例如,将现有的专业教师分批送到相关岗位去接受一定时间的培训,回校后便可胜任医疗保险专业相关课内实训教学活动的开展,同时也有利于避免完全依赖外界师资力量的尴尬局面。

(2)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社会医疗保险实践教学可以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建立校内实践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在校内通过对现有资源的整合利用,建立包括实训实验室、多媒体教室等,进行岗位模拟、现场讨论、计算机模拟操作等教学。在校外,各大高校应当积极与企事业单位(如医院医保科、政府医保局、商业保险公司等)、民间团体(如医疗保险协会等)合作,将其建设为长期实践基地,定期组织学生去参观、学习和交流,从而提高学生的社会实物参与度和社会问题认知程度。另外,还应当联系相关企事业单位,了解相关单位在未来发展的知识需求和人才需求,根据市场需要培育满足企业发展目标与学生发展目标的人才。此外还应加强与外界交流,建立多种渠道,及时为专业学生提供更全面的市场信息和社会信息,以便学生在大学四年的时光里做出更好的安排和计划。

(3)实践教学资料的准备。

实践教学需要有与之相配套的实践教学指导教材、实践模拟操作软件等资料。体现出各部分实践教学的目的和要求、实践的方式及手段、实践教学效果的考核和评价办法。根据需要编制实践教学指导教材一部,教学软件可以通过外购或其他途径取得。

2.2 医疗保险专业本科实践教学的形式。

(1)课堂实践教学。

医疗保险专业本科课堂实践教学内容分为基础理论和基本制度两个部分。在介绍基本理论知识时,由于侧重于对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可以采用案例讨论的形式进行,具体形式可以小组讨论,也可以双方辩论的形式进行;在基本制度运用阶段,其实践内容应侧重于加深学生对基本制度的理解以及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这部分内容着重培养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等基本的工作能力。因此,在内容设计上应能够体现社会医疗保险职位的特点。可以按照医疗保险的职位设计实践内容,在实践过程中运用模拟实际职位手工操作与软件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4]具体做法是:提供固定场所建立模拟职场和实训室,引进保险公司的经营管理制度进行课堂教学企业化管理试点,装备模拟保险流程各环节的专业教学软件。

(2)校园实践教学。

在学校模拟保险企业等开展有关活动,培养学生的保险文化和职业素养。组织辩论会、演讲会等,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公关能力,培养其团队意识和吃苦耐劳精神,增强学生独立处理问题和适应保险市场的社会竞争能力。通过各种公开和内部的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知识竞赛,普及相关知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5]还可以组织专业学生在校内向同学开展大学生医疗保险制度、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政策咨询服务。

科研和创新活动是本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竞赛也是医疗保险专业本科实践教学的一种形式,是实现创新教育的有效载体,是展现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平台。[6]科技竞赛特别是国家教育部等主办的学科竞赛,对于推动医疗保险专业教学建设和教学改革,促进教学与科研的结合,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协作精神和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等诸多方面具有积极意义。医疗保险专业要倡导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挑战杯”、“新苗计划”、“未来学术之星”等校级大学生科研课题、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等各类科研比赛项目。

(3)社会实践教学。

校外综合实习部分结合学生毕业实习进行。

目前,医疗保险专业社会实践中的医学实践未受到足够的重视。医疗保险专业开设医学课程是专业工作的需要,但实际教学中总认为知道一些临床医学知识即够用,忽视临床操作技能训练。因此,作为一个完整的校外实践,医院临床实习是必不可少的。医疗保险专业本科的社会实践部分应建立医院临床实习和保险公司、医保部门“双实习”制度。[7]社会实践教学的具体做法是:根据医疗保险专业的课程特点可以选择医院、医保中心、商业保险公司作为其校外实习基地,由实习单位教师指导学生从事具体的工作。其内容应体现社会医疗保险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一般按照实际的工作程序安排实习的内容,以锻炼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为主,具体内容和程序可与实习基地教师合作确定。力求使学生在实习期间有良好的实习效果,获得实习单位好评,为毕业生就业创造条件,实现实习后直接与实习单位签约就业。

(4)各实践环节可以相互联系、相互渗透。

实践教学课程设置应当有明确的目标和计划,按照不同年级学生的能力特点和专业知识水平进行安排,可将医疗保险专业理论教学环节、实践教学环节、毕业论文紧密结合起来。通过专业认知实践、课程实践教学、独立实验课、专业课题调研课、相关职业技能培训、毕业实习等形式,开展课内外相关实习课程,课程内容层层递进、相互联系,形成整个专业实习课程整体流程,培养出实操能力强、学习能力强、专业与市场对口的学生。[8]

1)理论课程与实践结合。如《社会调查方法》这门课主要由操作性和综合设计性实训项目组成。综合设计性实训项目要求学生完成一项实验课题,主要目的是运用所学理论知识,针对医疗保险改革中的热点问题,设计问卷并进行统计分析。每学期的第 1 周布置下去,第 1 7 周上交,学生可自行组成小组、自行选择课题方向、设计问卷、发放和回收问卷、做统计分析,最后撰写实验报告。

2)毕业论文与实践的结合。如:承担了校级科研项目的同学,由于有科研项目任务,因此会组织其他学生作为小组成员,利用暑期或平时的实践课程进行问卷调查,然后进行统计分析,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和对策,最终各位小组成员完成这个项目的子课题并分别作为各自毕业论文的选题,从而较为成功地将学生科研与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有机结合起来。

2.3 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

对课程的考核应当体现理论知识的掌握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两个方面。可以结合课堂内外的教学采用“过程评价+考试考核”综合评价模式,考试考核学生对医疗保险学基础理论、基本制度的掌握情况,其中过程评价主要对学生活动过程中综合表现情况进行评价,可以根据具体的内容建立相应的评价体系。在评价过程中,可以选择相邻两届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结果进行对照,以此来评价其教学效果。

3 结语。

一个完整的医疗保险专业本科实践教体系应包括实践教学条件、形式和评价,而开展该专业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的研究,将有益于全面实现专业教学目标体系,并为教学条件和实践管理提供较为具体的科学指导。充分挖掘医疗保险专业实践教学内容,扩展实践教学内容在整个教学计划中的比重,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体系,使课堂实践教学、校园实践教学、社会实践教学相互补充,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有机的整体,为学生能力的拓展和将来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杜乐勋,张文鸣。2007 年中国医疗卫生发展报告[M].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59-60.

[2] 况成云,杨江林。公共事业管理医疗保险专业学生的素质[J].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l(8):478-511.

[3] 藤航。我国本科医疗保险专业的课程设置及教学安排[J].西北医学教育,2002(3):10-11.

[4] 袁杰,郑先平,等。我国医学院校医疗保险专业建设的理性思考[J].中医教育,2007(1):11-13.

[5] 郑先平,刘雅。对健康保险专业核保理赔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7):86-88.

[6] 俞彤,刘霖叶,等。医学院校开设医疗保险专业培养模式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0(7):259-360.

第4篇:教学实习内容范文

关键词 园林植物栽培学;实践性教学体系;四位一体;内容;优势

中图分类号 G712;G64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3-0334-01

园林植物栽培学在园林绿化专业课程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是其他专业课程教学的基础,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支撑,因此提升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在专业教学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园林植物栽培学课程自身的特点是以实践性教学为主,重在学生动手实验、实训和实习操作,而以往的实践性教学评价主要以学期结束前某个实践技能操作为主要依据得出成绩,这样不能全面地反映出学生对实践性教学要求的掌握情况,同时造成学生在平时实践性操作过程中存在得过且过、重视不够的现象。

“四位一体”评价体系就是学生自评、小组测评、项目指导教师评价、企业师傅评价的“四位”,学生整个实训过程的总体表现为“一体”。采用“四位一体”的实践性评价体系可以使学生更加注重对每个实训项目要求的理解,对实验操作技能的掌握,也可以使课程任课教师较为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成效和实践动手能力[1-3]。

园林植物栽培学是天津市信息工程职业学校中职园林绿化专业课程中的主干课程,通过项目研究提出“四位一体”的课程实践性教学评价体系,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增加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一步提升课程教学效果。

1 “四位一体”实践性教学评价体系的主要内容

园林植物栽培学课程在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践教学时数的比例为4∶6,重点以实践性教学为主,课程总教学时数为72个学时。在教学过程中学校会安排各专业学生到校企合作公司进行1个月的校外专业教学实习,其中园林植物栽培学课程校外实习时间为1周。“四位一体”的实践性教学评价体系全方面覆盖课程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整个表现,再现了学生各个方面的表现,使教学评价从单一的考试考核转变成为整个学习阶段全过程的评价体系。

1.1 学生自评

课程实践性教学过程中每个实训项目都要求学生个人撰写实训实习报告,把实训过程中的操作步骤、技能要求、动手训练、个人体会进行叙述,重点阐述个人的体会和感想,以及操作过程中的得失。在学期结束之前把所有实训报告进行汇总,由学生个人进行自评得出成绩。

1.2 小组测评

在实训过程中每5个学生分成1组,让每个小组组员之间进行测评,即从服从安排、团队协作、吃苦耐劳、主动参与、态度认真等方面进行打分,按照小组其他成员实际打分情况进行平均,即得出测评成绩。

1.3 项目指导教师评价

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平时实训过程中的表现,以学生平时出勤率、上课是否认真、回答问题是否积极、实训作业是否及时上交、操作过程是否细心、动作是否规范、是否遵守实验场所纪律规定以及实验过程自我创新等方面进行评价。总体上把学生整个课程学习过程都包含在内,进行综合评价打分作为教师评价成绩。

1.4 企业师傅评价

每个学期的教学过程中学校会安排学生到园林绿化、园林苗木种植、园林植物养护等相关企业进行为期1个月的专业教学实习,让学生实地了解园林绿化相关的知识,体验与专业有关的职业技能操作要求。在这个过程中实习企业会安排实习师傅进行传授和帮带,指导学生完成这1个月的专业实习。通过对实习学生的敬业精神、学习的自主性或求知欲、团队协作、纪律意识、文明礼仪、个人操守等方面进行综合打分,即为企业师傅评价成绩。

2 采用“四位一体”实践性教学评价体系的优势

在园林植物栽培学课程教学过程中采用“四位一体”的实践性评价体系,让学生从始至终都注重自己的学习态度,不会出现松懈或懈怠的现象,使其逐步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态度和行为习惯。

克服了传统评价方式的弊端,改变了以往学期结束前考试考核的方式,彻底扭转了学生考前突击复习、强化技能操作的做法,使学生形成了一种平时用功学、认真练以获得较好学习成绩的习惯。这种做法大大提高了学生平时学习的兴趣和效果,真正实现了教中学、学中做、做中教的职业教育模式[4-5]。

通过这种评价方式的实施,提升了学生对理论知识学习效果,夯实了学生实践技能的操作能力,同时强化了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综合提高了学生的能力素质,为学生今后就业成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3 参考文献

[1] 朱益湘.中职专业课程教学评价方式的实践性研究[J].教师,2013(17):101.

[2] 张建玲,姬彦红.高职院校学生专业理论课学习现状调查――以学前教育专业为例[J].当代教育科学,2011(19):22-26.

[3] 张守兴.高职课程改革凸现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思考[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0(4):46-48.

第5篇:教学实习内容范文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内容;选择;学习方式

数学知识点纷繁复杂,抽象难懂,每节课的教学内容都不同,如果数学老师对所有教学内容都采用说教的方式,学生只会感觉枯燥无味,甚至厌烦学习,失去兴趣。相反,如果数学老师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采用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喜欢上数学,就一定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因此,小学数学的教学应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合理选择学习方式。

一、深入研读教材

教材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前提和基础,数学老师应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西师版四年级数学教材中,配有许多插图,包括实物图、线段图、表格图、示意图以及几何图等,旁边还标注有文字和提示语,沟通着数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渗透着数学思想方法。因此,数学老师要深入研读教材,读懂教材的编排意图,理解文中插图及其旁注文字、提示语的意思。只有在正确解读教材的基础上,再结合学生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学习方式,数学的课堂教学才能成功。

二、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学习方式

在四年级数学教材中,既有加减法运算、乘除法运算、混合运算、小数等代数内容,还包括角、相交与平行、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几何内容,也包括、条形统计图不确实能够现象及平均数等统计方面的基础内容,这些内容之间差别较大,有的相互之间还存在联系。因此,数学老师在教学时,应深入研读教材内容,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合理的学习方式。

1.设置问题情境

很多数学知识,是需要学生一步步探究发现的,这就需要老师合理运用情境教学法,设置一个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新知识。例如,在进行“万以上的数的认识时”,可设置这样一个问题情境:假如我市共有12个小学,每个小学有1000名学生和职工,那么总共有多少人呢?然后逐步引入更大的数的学习,比如:大家知道我市总共有多少人口?我省有多少人口?全国有多少人口?怎么用数字表示?

2.复习旧知识

数学知识点前后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复习旧知识引入新知识的学习,可大大缓解学生对新知识的恐惧感。比如,在进行“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一节的教学时,可在导入环节复习“一位数乘两位数、三位数的乘法”知识,然后引导学生深入挖掘:三位数乘两位数又该如何计算呢?有何运算法则可遵循?同样,在学习“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时,可首先引导学生复习“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相关知识,然后再逐步学习新知识,既加深了对旧知识的印象,又让学生对新知识的感觉没那么陌生。

3.多媒体辅助教学

数学知识比较抽象,而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教学中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通过声音、图片、动画、视频等方式将数学知识直观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在这种学习方式下,学生学习起来更积极,也更有效。例如,在进行“认识三角形”一节的学习时,可借助多媒体技术制作一个精美的课件,将生活中不同的三角形通过图片的形式展示给学生,将三角形在生活中的应用通过视频的形式展现给学生,让学生可以直观地理解“三角形”的相关知识。

4.小组合作学习

小学数学的很多知识,靠一个人独立思考是很难弄明白的,需要学生通过互助合作来共同探究,这种学习方式下,学生不仅学习了知识,还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比如,在讲解“三角形的分类”时,可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将学生平均分成若干小组,然后在多媒体课件上列出各种三角形,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进行分类,合作探究这些三角形的异同之处,最后发现有三种不同类别的三角形,即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

5.运用“类比”的方法

数学的很多知识之间有着深刻的联系,可通过类比,将已掌握的数学方法迁移到新知识的学习中。例如,在教学“平均数”这一节时,可运用类比的方法,首先在导入环节复习“四则混合运算”知识,然后引导学生将平均数的计算转化为四则混合运算,进而得出平均数的计算公式,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又如,在教学“小数的加减法”时,也可运用类比的方法,引导学生将自然数的加减法运算法则迁移至小数的运算中。

三、依据不同年级段的教学内容,选择合适学生的学习方式

数学教学活动是针对学生进行的,不同年级段的教学内容差别较大,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和理解能力的增强,学习的内容难度越来越大。因此,小学数学老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学习能力的阶段性特征,选择适合他们的学习方式。比如,低年级孩子年龄小,思维更直观,可选择他们喜爱的学习方式,如操作式、游戏式、体验式、猜想式等作为主要的学习方式;中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和理解能力,因此,在数学学习方式上,主要是借助图像学习、在归纳中学习、在质疑中学习、在实践探索中学习等学习方式;高年级学生理解力较强,在学习方式上,可让他们通过自主探索或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有效地参与数学知识的学习。

总之,要想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喜欢上数学,主动投入到数学的学习中,就必须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学习方式,逐步引导学生将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转化为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进步。

参考文献:

第6篇:教学实习内容范文

那么,究竟什么样的教学内容才适宜合作学习呢?

一、某些有一定探索性、挑战性的内容

一般来说较简单的认知学习任务,可让个人独立自学或开展全班教学;而某些复杂、综合的具有探索性和挑战性的学习任务,这时靠个体的力量往往不能解决,学生会觉得有讨论的需要和必要,这时,老师可组织学生合作学习,从而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

如一位教师在教《水调歌头》时,就根据教学需要适时地组织了一次小组合作学习。

师:通过刚才的解读,我们认识到,月亮在苏轼的笔下代表了两种情感:怀念和失意。其实,中国有许多咏月诗词,诗人在月亮上寄托的感情也是各不相同的。中国文人对月亮的情感到底有哪几种?月亮在中国文人笔下代表什么?现在进行四人小组合作学习,根据老师出示的诗词,共同探讨。探讨时注意,每小组围绕一个观点进行探究,然后推选一名代表发言,发言时请先阐述观点,再引用诗句作为依据。

(老师用投影仪出示选辑的若干首古代咏月诗词,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然后各组向全班汇报合作探究成果。)

小组代表1:我们这组认为月亮在中国文人笔下代表思念故乡。证据是李白《静夜思》中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还有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小组代表2:我们这组认为月亮在中国文人笔下代表思念亲人。证据是张九龄《望月怀远》中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小组代表3:我们这组认为月亮在中国文人笔下代表思念朋友。证据是李白的《峨眉山月歌》中借助月亮抒发了“思君不见下渝州”。

小组代表4:我们这组的观点不同,我们认为月亮在中国文人笔下代表愁绪。证据是王建《十五夜望月》中的“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李白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煜《虞美人》中的“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这些诗词无不通过月亮抒发了惆怅的情感。

……

“中国文人对月亮的情感到底有哪几种?月亮在中国文人笔下代表什么?”这是具有一定探索性、挑战性的问题,此时教师适时地引导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共同探究,相互启发,取得了个人独立学习所难以取得的学习效果。

二、某些方法、结果容易出现分歧的内容

当学生对某个问题出现不同意见后,教师可不加任何评论,让学生在小组内或小组间讨论争议,给学生创造一个生动活泼、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这样的教学不仅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也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发展。

如一位老师在执教《曹刿论战》时,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庄公有无远谋”?通过对课文人物分析,学生中出现了两种尖锐对立的观点:一种认为庄公寡谋少断,曹刿所言“内食者鄙,未能远谋”,指的就是他;一种认为庄公有谋有智,长勺之战大败齐军,他作为主帅功不可没。在此教者适时地把学生分成了正反两方进行辩论。为了使自己一方的观点成立,理由充分,同学们合作协商,交流探讨,挖掘课文的信息,查找资料,热情高涨,辩论精彩。

三、方法不确定、答案不唯一的开放性内容

一些开放性、探索性的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之后再进行充分的合作交流,可以改善学习效果。因为一个人的思维总是有局限的,合作学习一方面为每个学生提供了表达个性思想的机会,另一方面能汇集多角度的思想,便于学生在倾听中发现别人的长处,突破个人思维的局限,拓展自己的视野,建构问题的解决策略。

请看我校胥明豪老师执教《狼》(见苏教版初一语文第七册)一课时的一个教学片断:

师:从小家长和老师就教育我们要做个“好孩子”。能获得“好孩子”这一殊荣的,或者像羊羔一样温顺,或者像小牛一样憨厚,或者像兔予一样谨慎,或者像小鸟一样依人。如果现在要求我们以强悍的姿态去做一匹狼,你赞同还是反对?

一部分学生:反对

另一部分学生:赞成

师:请同学们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自己的观点,并阐明自己的理由,然后再派代表在全班交流(各小组讨论交流后,教师组织学生在全班交流)。

生1:想起狼,我看到的是那直直的钢毛,森森的白牙,血红的舌头,听到的是弱小动物的哀鸣,闻到的是浓烈的血腥味,总之,狼与“残忍”、“血腥”相联系,所以,我反对以强悍的姿态去做一匹狼。

生2:我认为我们有时要做狼,中国近代史,不堪回首,一群“洋狼”对中国这只“肥羊”垂涎欲滴,烧杀抢掠,面对这群“恶狼”,清朝政府成了任其宰割的可怜的“羊”。如果清政府是一只更加强悍的“狼”,那些侵略者还敢欺负我们吗?

生3:我们祖先早就告诉我们,我们是礼仪之邦,要与人为善,这不就是倡导“羊性”吗?

生4:当我们面对坏人、恶人的时候,我们不能像“羊”一样的软弱,而要像“狼”一样的勇敢、刚强和智慧,只有这样才能打击邪恶,维护正义。

……

在上述教学片断中,教者引导学生对做“羊”还是做“狼”这个颇具开放性的话题展开小组讨论。学生对“羊”和“狼”的多元思考,体现了思维的创新,而这种创造火花的闪现恰恰得力于学生在小组合作交流中思维的碰撞。

四、大部分学生都有意见想发表的教学内容

第7篇:教学实习内容范文

Abstract: For the content and requirements of "Embedded Systems" course training programs, combined with training mode of technical undergraduate, this paper put forward systematic teaching practice mode of ARM-based embedded system, and a clear teaching plan and program, in order to train students' theoretical understanding abilities, practical integrating abilities and team collaboration capabilities.

关键词: 嵌入式系统;实践教学;ARM

Key words: embedded systems;practice teaching;ARM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32-0282-02

0背景

以嵌入式计算机为技术核心的嵌入式系统是继网络技术之后,又一个IT领域新的技术发展方向。嵌入式系统被定义为“以应用为中心、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软硬件可裁减、功能、可靠性、成本、体积、功耗严格要求的专用计算机系统”。

由于其突出特征,目前已经广泛地应用于军事国防、消费电子、信息家电、网络通信、工业控制等各个领域,嵌入式无处不在已经成为事实[1]。随着嵌入式的发展,嵌入式软、硬件工程师已经成为现在及未来几年内炙手可热的职业之一。面对这样的需求和发展机遇,高校应如何开展嵌入式系统的教学,以达到学生能掌握嵌入式开发方法的目的。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具备从事科学实践能力和严谨求实的科学素质的重要途径,嵌入式实验室建设及实践内容规划就成为尤为重要的课题。

由于教委对本科电子工程专业和通信工程专业的培养计划的要求,我校自2007年开始在相关专业新增设了嵌入式系统课程。作为典型的技术应用型学科,“嵌入式系统与应用”课程都由两部分组成,即“理论内容+实践内容”。最初嵌入式系统课程与一般专业课程一样,整个教学就设一门课程进行:32学时理论+16学时实验。经过两年的教学实践,发现课内的实验教学完成情况不理想,学生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学生嵌入式的技术掌握不足。为了更强调本课程实践的重要性,从2009年开始,调整了培养计划,目前将 “嵌入式系统与应用”课程系统化,分为“理论课程+实践课程”来展开教学工作[2]。其中实践课程如何规划,以达到较好掌握理论课程基础上,系统、渐进的使学生基本掌握嵌入式系统开发技能的教学目的,并满足进一步结合专业知识的嵌入式技术综合应用技能的培养,是本文研究的主题。

1实践教学规划及特点

嵌入式技术是微电子学科、计算机学科、电子技术学科与应用对象学科的结合体。因此,嵌入式系统作为计算机、电子和通信等专业的基础平台课程。该课程的目的是通过理论和实践教学,培养不同专业学生掌握嵌入式系统的基本开发流程、方法,以及使用常用开发平台开展嵌入式项目开的发设计。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实践课程规划为三部分独立课程,其结构如图1所示。三个部分的内容属循序渐进的关系,实线内容为必须完成的课程内容,虚线内容为可选择的内容。

由于嵌入式系统具有多学科交叉、涉及知识面广、实践性和综合性强的特点,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相关基础知识储备。本课程实践教学内容的特点是,在相关基础一致的专业中,不涉及学生学科背景的差异,结合典型的应用引导不同专业学生深入学习,进而培养他们嵌入式技术的实践能力。但由于学生不同专业导致的知识结构差异,嵌入式系统实践项目、内容的设计应符合由简单到复杂、由分散到综合、普遍和典型相结合的特点,保证能够满足不同专业、不同层次学生基本掌握嵌入式开发技术的要求,在此基础上还可以满足更高的嵌入式开发技能的锻炼要求。

由于学生是教学活动中获取知识的主动者,实践的项目内容设计还需考虑如何更好的激发学生积极性。在实验项目的规划上可将复杂的实验内容分解,将相关的内容有机结合。学生借助实验设备、实验指导,在分组合作过程中自主学习和协作讨论,让学生建立嵌入式系统的概念、掌握嵌入式系统的开发方法,熟练使用嵌入式开发工具,达到独立进行嵌入式系统开发、设计,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目的。

2实践教学内容安排和实施

目前主流的嵌入式系统实验教学平台大多基于ARM微处理器和实时操作系统,需要专门的开发工具和开发环境。我校的基础嵌入式系统开发实验室配备的是Embest ARM 嵌入式教学实验系统,包括Embest IDE 集成开发环境,Embest JTAG 仿真器,Flash 编程器, ARM7(S3C44B0X)兼容ARM9(S3C2410X)的Embest EduKit-III 开发板。此外还有针对通信专业学生配置的由南京东大研制的ARM9嵌入式系统+无线通信开发平台。

基于上述的实践教学的规划要求和特点,结合实践环境的配备情况,确定实践教学具体内容规划以渐进地培养实践能力,结构如图2所示。

2.1 认知型项目这层的教学项目是基础部分,由教师指导完成,目的是对嵌入式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开发环境和工具的认识和使用。此项目中学生应完成ARM开发环境的认识和使用、ARM汇编指令和C语言编程实验等实验内容[3],让学生了解嵌入式系统的开发平台、软硬件开发环境和流程,熟悉系统的开发工具和正确的使用方法,掌握基本的嵌入式的编程方法,读懂和熟练使用汇编和C语言开发编程。

2.2 掌握型项目这层的教学项目是基本技能的训练和掌握,由教师讲解实验原理和设计思路,而学生自主完成相应的软件设计。通过基于ARM7或ARM9的嵌入式系统平台上的I/O接口、数码管接口、液晶显示驱动、网络通信和Linux操作系统应用等实验项目,学生可按照具有参考性质的指导书内容进行程序的编译和调试,进一步培养学生基本的嵌入式系统开发技能。

第8篇:教学实习内容范文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以建筑工程一线施工员岗位(群)为就业目标,因此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体系中,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尤为重要。本文根据我系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和要求,研究本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

关键词:建筑工程技术实践教学 高职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是以服务建筑行业为主,以建筑工程一线施工员岗位(群)为就业目标,具备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测量、质检等核心职业能力,能够胜任建设行业施工员岗位,或造价员、质量员、材料员、安全员、资料员、测量员等相关职业岗位工作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为达到上述目标,必需制定完善的教学体系,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体系中,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对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提高素质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为加强实践性教学,根据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和要求,研究本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如下。

一、实践教学的目的和要求

实践教学是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活动过程的关键性环节。通过实践性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技术能力,并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科学研究能力及严谨的科学态度,为今后更好地服务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1]。所以在实践教学的环节中,要求学生和教师能从思想上予以重视,积极主动地参与实践教学,充分发挥其积极性与创造性。

二、实践性教学体系的主要内容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由专业基础课基本技能训练、专业课专业技能训练、综合技能训练等环节组成。本实训体系是根据专业培养计划的总体要求来确定的。

(一)专业基础课基本技能训练:

1、课程基本技能训练的目的

通过课程基本技能的训练使学生能加深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更好地完成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任务。

2、课程基本技能训练的主要内容有计算机基础应用、建筑材料实验、电工电子实验、建筑CAD制图、测量实验、建筑制图大作业等。

1)建筑材料实验:了解材料的力学性能,掌握试验方法。其内容有水泥样品的鉴赏和水泥试验(包括水泥细度的测定、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的测定、水泥浆凝结时间的测定、安定性试验及水泥胶凝强度的检验)、混凝土骨料试验、普通混凝土试验(混凝土拌合物和易性测定、混凝土抗压强度的试验)、砌墙砖试验(抗折、抗压强度试验)、钢筋样品辨别和钢筋试验(拉伸及冷弯试验)。

2)建筑CAD制图:掌握Auto CAD计算机绘图软件的基本绘图操作环境,掌握Auto CAD软件系统的绘图命令、编辑命令、尺寸标注、文字标注、图层使用、图块使用及三维命令的一般操作,掌握建筑工程图的基本绘制方法,培养建筑工程图的计算机绘制能力。其内容包括:建筑CAD设计概论、Auto CAD绘图命令、Auto CAD编辑命令、Auto CAD标注命令、图层与图块、三维图形的绘制及实际应用部分。

3)建筑制图大作业:了解、掌握画法几何的基本理论;熟练阅读建筑施工图,掌握较扎实的绘图技能。

2、课程基本技能训练的组织

由任课教师编制计划书,记录在每学期教学进度表中,其实训方式可采用现场参观与观摩、实际操作等方式来进行。

3、课程基本技能训练的考核

课程基本技能训练的内容和效果可通过现场实际操作情况、提交的实验报告(实验数据)或设计电子图纸等综合打分,并按一定比例(20%)记入该课程的期末考核成绩。

(二)专业课专业技能训练:主要有工程测量实训、施工组织设计、概预算大作业、建筑素描、房屋建筑学设计、钢结构及钢筋混凝土与砌体结构实训。具体安排如下:

1、工程测量实训:(时间2周)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组织两周测量实习,对学生知识的巩固和深化,基本能力和职业道德的培养有重要的意义,其具体任务是:

1)通过测量实习,使学生对测绘和测设的任务、内容、方法和要求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习、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认真负责、实事求是、艰苦奋斗、遵守纪律、团结互助、爱护公物的优秀品德和作风。

具体实习内容和计划如下:

实习动员、领仪器、仪器检校1天;水平角测量1天;水平距测量1天;水准测量1天;水准测量和导线测量计算1天;地形图测绘1天;地形图测绘1天;建筑物的放样1天;圆曲线测设1天;写实习报告、上交资料1天。

2、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组织1周,施工设计1周)

1)施工组织设计的目的

施工组织总设计的内容及编制依据;施工布置及施工方案;施工任务的组织分工及程序安排;重点工程的施工方案、主要工种的施工方法、临时设施的规划;施工总进度计划编制原则、要求、内容及步骤;各项资源需要量计划;施工总平面图编制原则、内容、编制依据及编制方法;建设项目风险预测和安全目标。

2)施工组织设计的课时安排

模块1施工准备 1)编制施工准备工作计划 针对北京某实际工程项目,编制施工准备工作计划;2)图纸会审实训 针对同一个实际工程项目,分组模拟进行图纸会审仿真实训

模块2 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3)编制分部工程施工方案 针对同一个实际工程项目,编制分部工程施工方案4 )编制分部工程施工进度计划 针对同一个实际工程项目,编制分部工程施工进度计划 5)施工平面图设计 针对同一个实际工程项目,设计施工平面布置图

模块3 施工组织总设计 6)编制网络计划 针对同一个实际工程项目,编制分部工程网络计划7)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针对同一个实际工程项目,编制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3、建筑工程预算大作业:(时间1.5周)

1)建筑工程概预算大作业的目的

建筑工程概预算大作业是学生在学习《建筑施工技术》、《建筑工程定额与预算》后所进行的专业实训,通过该实训,使学生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进一步提高和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并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提高实际操作技能。

2)建筑工程概预算大作业的主要内容有:

根据详细图纸,进行工程量的计算;利用定额计算各项费用如人工费、材料费、机械台班使用费、间接费、规费、利润、税金等;进行工、料、机分析、编制工、料、机用量汇总表;编制工程造价汇总表并计算综合单价造价。

4、建筑素描:(时间2周)

本课程是建筑学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掌握必要的绘画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素描课内容要求:构图完整,造型准确和素描关系表现合理,质感强烈,空间感强,并能应用它辅助学习水彩、速写、表现技法和专业设计课程。

5、房屋建筑学设计(时间1周)

房屋建筑学设计的主要内容:

⑴平面设计

①根据建筑功能要求和家具布置及人的活动空间要求确定使用房间的平面尺寸

②根据使用人数确定辅助房间平面尺寸

③根据消防要求确定垂直交通的数量及位置

内容包括:使用房间平面布置图、卫生间布置图、底层建筑平面图、标准层建筑平面图、顶层建筑平面图、屋顶排水平面图

④据建筑性质进行功能分析进面进行平面组合

⑵剖面设计

根据建筑功能及使用性质确定建筑物各部分的净高,进而确定建筑层高和空间组合。根据图纸的表达情况绘制1~2个剖面图

⑶立面设计

根据建筑物的性质,运用建筑美学的原理及处理手法确定建筑立面造型,根据建筑所处位置及城市规划部门的要求绘制主立面、侧立面、背立面图。

⑷总平面设计

根据城市设计和场地设计的知识,进行总平面布置,绘制施工总平面图

①确定场地的主次入口的位置

②场地道路布置及绿化布置

③确定建筑物的位置及消防间距、日照间距等其它安全距离的确定

④人流、车流的组织

⑤建筑构造详图

根据建筑方案的特点、准确表达设计构思,将相关构造绘制建筑详图

6、钢结构及钢筋混凝土与砌体结构实训(钢结构48学时,钢筋混凝土与砌体结构48学时)

钢结构实训的主要内容有:

(l)屋盖支撑布置一一说明布置原则和根据。

(2)设计一个普通钢屋架:节点荷载计算,杆件内力计算,杆件内力组合,杆件截面选择,设计四个典型节点,全部计算书。

(3)按给定比例绘制一张2号图,内容包括支撑单线图;屋架单线图,图中要求注明杆件计算内力和选定的截面;画四个典型节点大样图:支座节点、上弦一般节点、下弦拼接节点、屋脊节点。

(4)要求辅导教师讲解桁架内力图解法。

钢筋混凝土与砌体结构实训的教学要求有:

1)掌握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结构的选型与布置,结构设计方法,构造要求及施工图的绘制;

2)掌握砌体结构各种基本构件的受力特征与截面设计方法,及砖混结构房屋的设计方法和构造要求。

专业技能训练的组织与管理

专业技能训练由系部统一组织,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实施,各实训过程均配备专业指导教师1-2名,进行日常管理和专业指导。

专业技能训练的考核

考核内容分日常考核和训练成绩考核两部分,以全面衡量学生的专业训练能力。

(1)日常考核

实训期间,学生必须遵照学校正常作息时间到指定地点进行实训;

学生必须按实训计划,保质保量地完成各阶段实训任务;

考察其动手协作能力和团结能力。

(2)训练成绩考核

训练成绩的考核工作由系部,安排指导教师负责进行。根据学生的实训成果,分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四等,单独计入学生的学习成绩。

(三)综合技能实训

1、毕业综合实训(时间18周)

1)毕业综合实训的目的

毕业综合实训是实践性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毕业综合实训,可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及实际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踏实、认真、严谨的科学作风以及建筑工程技术人员必备的建筑结构、建筑施工的全局观点和经济观点。使学生能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分析、解决工程建设项目设计过程中的实际问题。

2)毕业综合实训的要求和主要内容

分两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测量实习,时间5周;第二阶段为结构设计与结构计算,时间为6周;最后一阶段为制图,时间为6周;最后一周让学生总结并准备工作面试。

具体要求有:熟悉制图规范和相应的建筑规范;了解和掌握建筑方案设计和建筑施工图的设计;正确进行多(高)层房屋的结构选型、结构布置;正确进行结构计算及结构施工图的设计;掌握用工程图纸全面而准确地表达设计意图的技能。

3)毕业综合实训的组织与管理

毕业设计由系部各专业组织和管理,并指派专业指导教师进行辅导。(专业指导教师可提出具体意见及建议)

4)毕业综合实训的考核

分日常考核和成果考核,其中日常考核是指毕业综合实训期间要求学生遵照学校正常作息时间到指定地点进行毕业综合实训;必须严格遵照时间安排,分阶段保质保量地完成设计。成果考核是指应按毕业综合实训中的规定完成工作量,所绘制的工程图纸应符合制图标准及相应的规范要求;应有完整的设计说明及完整的计算书;考核由专业指导教师根据综合实训期间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成果情况综合评定,成绩分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等。

2、毕业(顶岗)实习(实验阶段)

1、毕业(顶岗)实习

1)、毕业(顶岗)实习的内容与要求

要求学生实习过程中,能阅读施工图和内业资料;了解和掌握施工的全过程;了解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过程和内容;了解施工方案和施工措施;了解施工新材料、新工艺、新方法;了解安全生产质量管理措施并参与各工种的施工,完成实习报告。

2)毕业(顶岗)实习的组织

实习单位的落实由系统一安排和学生自己解决相结合;由实习单位安排具有一定资质的人员担任现场指导,并由系指派专业实习指导教师进行具体检查、指导和协调工作。

毕业(顶岗)实习时间在第六学期进行。前几周进行综合性的实践活动,最后一周进行实习过程的总结,撰写实习报告。

3)、毕业(顶岗)实习的考核

实习考核由以下几部分组成:实习报告、实习过程的表现

要求学生每日记载实习情况,包括实习内容、实习体会等,实习结束后应按实纲的要求做实结。根据在实习期间的表现及实际业绩,由实习单位的指导教师作出鉴定,并由主管部门签章。学校的专业指导教师组成实习考核小组,根据上述资料给出学生的毕业实习成绩,成绩分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四等,单独记入学习成绩。

三、课时分配:

公共课理论学时424, 实践学时160,占总学时比例21.69%;基础课理论学时176,实践学时176,占总学时比例6.54%;专业基础课理论学时306, 实践学时102, 占总学时比例15.16%;专业课实践学时126,占总学时比例20.95%;专业实训实践学时360,占总学时比例13.37%;实习实践学时600,占总学时比例22.29%。合计理论学时占总学时比例49.93%,实践学时占总学时比例50.07%

参考文献

[1]郑彦.关于高职实践教学研究的内容分析[J].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第9篇:教学实习内容范文

【关键词】信息技术 教学工具 案例分析 实践 反思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新的课本的教学内容已经发生了一定变化,初中各学科的教学也把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工具引进到课本中。例如:美术把电脑绘画作为绘画的基本技能;数学把计算机编程引入解题方法之一;音乐把音频的数字化处理指定为创作的工具。尽管这还是教学中的一部分教学内容,但它己给我们一个信息:新课程已经把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进行了有机地整合,整合已经成为了大环境、大方向、大趋势,它必将改变我们的教育。教师和学生在这一改变中应如何应对,让教学适应这一变化是我们广大一线教育工作者值得思考的问题。

本人在与同事进行教学研究中,大家都认识到:新课程已经把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进行有机地整合了,整合已经成为了大环境、大方向、大趋势。为了用好信息技术教学工具,实践新课程教学内容,笔者对初中学科教学内容中有关应用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工具的案例进行了简单分析,通过反思其中的缘由可以找到解决问题对策对于我们广大的一线教师具有积极意义。

下面就本人在与同事进行教学研究中遇到的一部分案例进行一些简单的分析实践与反思。

[案例一]美术老师的困惑

讲述:一次笔者在与一位初中美术老师交谈中她提到了一个困惑。她把最新的九年级第二学期的美术书给我看,然后对我说:“刚上完第一课,现在要上第二课,但我不知道第二课怎么上。”我一看第二课的教学内容是《另一种绘画的方式》,就是讲如何用电脑软件进行绘画创作。于是我开玩笑地说:“这还不简单,把学生拉到电脑室,讲一下如何用电脑画画不就得了。”她说:“我都不会用电脑画画,怎么给学生讲啊?”我说:“这你得首先自己要学了。”

分析:这件事让笔者感触颇深,新的美术教材中已经要求老师必须首先自己要会用电脑软件画画,然后还要教学生用电脑创作绘画作品。教师必须用信息技术进行讲授和演示,要求学生必须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活动,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教学的必要的工具。

实践:这位美术老师在同行的帮助下,认真学习了如何用Photoshop进行电脑绘画,并借助网上的多媒体演示教程进行教学,最后学生用Photoshop进行作品创作,完成了新课程要求的教学的目标。

反思:是否其他的学科,如语文、数学、英语等也存在着必须使用信息技术才能使教学活动顺利开展下去的情况呢?是否没有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工具,真会像那位美术老师讲的那样:“我这课没办法上下去了呢?”

在笔者看来新课程之所以“新”,原因之一在于:它要求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之后,要让学生学会“学以致用”,信息技术就是学习的工具,它和学生的画笔一样都可以用来画画。另一方面,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与技能,来适应新课程教学的变化,从而为自己的教学服务。

[案例二]英语老师的自觉行动

讲述与实践:最近,我校的英语老师开始对英语的听力、口语教学在尝试新的教学方式: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他们发现新的教材与教参的书后面有光盘,有些老师把光盘放入光驱,打开一看,豁然开朗,里面有好多现成的课件,做得都非常好,而且使用起来很方便,尤其是听力、口语(朗读)对教学很实用。于是他们自觉地尝试着将课堂搬到多媒体教室,在练习听力、口语时,直接通过课件进行教学,要听哪个单词就可以点哪个,可以重复多次播放。经过试验,他们发现以前用录音机进行的15分钟多的教学内容,用课件一般只要7 8分钟就能完成,效果也非常好,因为课件可以实现文字和声音同步,学生也更喜欢这种方式的教学。

[分析]比较以前英语老师用录音机进行听力、口语教学,利用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工具有它的优势:老师上课操作起来方便,用录音机上听力、口语时教师一直要来回的倒带(快进、快退),这样既不能精确定位,同时也浪费教学时间,效率自然就不高,用了课件就能克服录音机的这一局限,课堂教学的效率明显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