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对企业运营管理的认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高速公路 全面预算管理 作用
全面预算管理已经成为现代化企业不可或缺的重要管理模式,越来越多的企事业单位开始引入和应用这一先进管理方法。伴随着高速公路的迅速发展,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单位过去采用的单一部门预算管理模式已经不再适合当前的发展,全面预算管理模式的应用已是势在必行。对怎样全面发挥全面预算管理的作用进行研究,以提高单位的运营管理效果与效率,已经成为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单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全面预算管理的作用和内涵
我国国务院相关部门印发的《关于企业实行财务预算管理的指导意见》,对全面预算管理进行了相关定义:全面预算管理是指利用预算对企业内部各部门、各单位各种财务及非财务资源进行分配、考核、控制,以便有效地组织和协调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完成既定的经营目标,是一种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具有效益型、市场适应性、主动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将全面预算管理的先进理念和思想运用到高速公路运营管理的各个环节中,能优化配置财力、物力和人力资源,帮助单位实现相关运营目标,提高单位管理层的管理水平,推进交通事业的迅速发展。作用主要有如下几点:
(一)规划作用
规划即对未来的运营活动进行综合计划,预算管理就是通过预算的编制来落实对运营活动未来的预测。我国运营管理单位编制的预算目标是指在未来一定时段内的单位运营计划,而各项预算是单位内部的相关职能部门在未来一定时期的责任计划,从而可据此加强控制管理,实现既定的预算管理目标,提高高速公路运营的整体效益。
(二)协调作用
关于预算管理需要对单位的相关环境与资源进行综合考虑,需要用长远的眼光来进行资源配置,防止短期经济行为。在此之外,预算管理能让单位内部的各个部门在保持部门目标与单位总目标相一致的同时,还能互相协调配合,从而避免各自为政甚至发生矛盾的现象;预算管理还能够促使部门与部门之间、管理者与各部门之间以及员工之间的相互沟通,让单位内部上下工作协调一致。
(三)控制作用
对于预算管理,通常分为:预算的编制、预算的执行、预算的调整、预算的分析与考核。预算编制是一种事前控制,是对单位的资源利用情况从整体上进行相应的协调控制。而预算执行和预算调整则属于事中控制,通过预算执行中的相关差异,能够采取相关的措施,进行预算的调整,从而达到事中控制的目的。经过预算数额和实际数额的比较,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明确相关责任的归属,总结相应的经验教训,通过进行预算的考核,发现单位中预算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便于下一步的工作改进,由此达到事后控制的效果。
(四)参照作用
预算的目标能为考核、评价运营管理实效提供一个参考标准,使得单位各部门的业绩有了衡量的依据。通过把各部门的员工工作实绩同预算标准进行比较,从而准确得出设定指标的完成情况,为奖惩和考核提供了相应的有效依据。
二、当前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单位的预算管理中存在相应问题
(一)对全面预算管理认识不够充分,预算管理组织体系不够完善
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单位普遍对全面预算管理认识不足,存在重财务核算,轻预算管理的问题。大多数人都存在一个认识误区,认为全面预算仅仅是一种财务行为,预算的编制和执行等应该由财务部门负责。这种认识误区导致运营管理单位在机构设置上,对预算岗位不够重视,配置的人力不足,投入的精力有限,甚至只配兼职预算人员;编制预算人员不了解财务核算、财务核算人员弄不懂预算编制,预算编制与财务核算工作相脱节,缺乏健全的预算管理组织体系;在执行层面上,各部门、员工参与意识不强,参与度不够,很少参与,甚至根本不参与预算管理工作,或者只对财务部门所提交的预算方案进行确认。预算管理体系组织的缺失,预算管理工作中其他部门和员工的缺位,使得信息不能最大范围的流动,对于预算编制的沟通不到位,直接影响预算的可操作性与科学性,导致预算的科学性、权威性、可操作性大大降低,预算约束力也大大减弱。
(二)预算的编制质量不高
当前,在我国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单位的预算编制质量普遍都不高。第一,是相关方法落后造成的影响。当前大部分单位通常采用预算编制方法是增量法或减量法,在定基预算的基础上设置一些可控的变量因素,从而来进行综合预算,并没有根据收支项目的特点,采取相应的预算编制方法。第二,定员定额标准体系不够合理。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单位有着其自身的行业特征,与一般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编制的定额有着较大的差异,但是依然运用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定额,这将致使预算定额与实际支出产生较大差别。第三,预算编制内容不全面。在某些必须开支的项目中,并没有将现有的预算计划列入进去,从而导致必要的支出没有来源,例如无收费站高杆灯的经费预算,没有匝道的养护经费预算等等。最后,预算编制时间不足的影响。预算编制需要全员参与,多方论证,工作量很大,然而大部分单位因为不合理的时间安排,所以在前年年底相关编制工作无法完成,从而导致来年的预算工作没有参照依据;而有部分能够在年底前完成预算编制工作的,大多也是仓促完成,缺少必要的调查与论证,预算质量较低。
(三)预算的执行不力,反馈不及时,调控力度不够
对全面预算管理的认识不够,以及缺乏完善的预算管理组织体系和规章制度,且预算控制手段亦不够先进,导致大多数高速公路管理运营单位难以结合本单位实际实施合理的预算控制方法,也较难把预算制度顺利的执行下去。一般情况下,预算编制越详细,对实际执行中的反馈及时性要求就越高。而当前大部分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单位尚未形成定期或不定期的预算反馈制度,也没有建立合理的调整纠正方案,往往不能适时的处理新问题、新情况。
(四)对预算的差异分析不充分,考评和激励力度不足
由于缺乏专门的预算管理机构和人员,现在大部分运营管理单位无法用比率分析法和因素分析法等专业的方法来分析预算标准和实际开支的差异,往往采用简单的对比分析法进行分析。这使得运营管理单位较难找出差异产生的根本原因,从而影响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调整。在考评和激励方面,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单位的预算考评标准简单,对预算执行情况的考核多以不超过预算为主要考核标准,且预算的考评局限于预算执行情况的考核,较少对预算管理质量进行评价和总结,缺乏科学、完整的考评指标体系。同时,运营管理单位对预算执行的奖惩没有明确的标准和制度,预算指标缺乏约束作用,从而使得部门和员工缺乏预算管理的积极性。
三、怎样充分发挥全面预算管理的作用
(一)提高单位内部对全面预算管理的认识
提高单位内部对全面预算管理的认识,是充分发挥全面预算管理作用的前提。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单位应当采取措施,比如加强全面预算管理方面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内部对全面预算管理的认识。首先,是要认识到全面预算管理的先进性和重要性。全面预算管理是为数不多的几个能把企业的所有关键问题融合于一个体系之中的管理控制方法之一,它可以提升战略管理能力,有效监控和考核,高效使用资源,有效管理经营风险,以及提升收入和节约成本。因此,全面预算管理已经成为现代化企业不可或缺的重要管理模式,对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单位来说,它的作用和重要性也是如此。其次,是要认识到预算管理不是财务部门的独角戏而必须全员参与才能做好。预算管理工作是一个系统的工作,涉及到运营管理的各个方面,财务部门不可能熟悉和掌握各个部门的专业知识和具体业务,也不可能完全代替一个具体的部门进行预算编制、执行和分析,而只能从财务角度为各部门的预算管理提供指导。只有观念转变了,全面预算管理才能在单位被接受并顺利得到执行。
(二)建立完善的全面预算管理组织体系
完善的全面预算管理组织体系,是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前提。完善的全面预算管理组织体系,包括完善的机构设置和规章制度。在机构设置方面,要设置专门的全面预算管理机构和执行机构。管理机构一般设置在级别较高的运营管理单位,负责组织预算的编制、审定、协调、调整、信息反馈以及业绩考核,具体可包括预算工作领导小组、预算工作小组和常设管理机构等。而执行结构则主要是各职能处室或者科室,具体负责本处室或科室所涉及的预算编制、执行、控制和考核等工作。在规章制度方面,要对各个部门预算管理的职能、权责、主体等作出详细合理的规定,让预算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三)科学的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模式
全面预算管理成功的关键是日常控制做得成功,包括选择合适的预算编制模式,选择恰当的预算编制方法,遵循科学的预算流程,执行全方位、全过程的预算监督。首先,是要充分调研,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设置出具有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单位特色的预算项目。其次,采用更加合适的预算编制方法,例如采用零基预算编织法,按照预算单位与部门的职责、任务目标等,区分轻重缓急,重新测算安排预算。最后,建立健全预算审批和监督机制,通过各监控主体发挥各自的职能对各监控客体进行监控,从预算的内容、实施、管理环节明确预算监控的范围,采取全方位的预算监控措施对资金的收付、预算追踪、信息反馈及预算审计进行控制,有效保证全面预算管理实施的效果。
(四)建立和完善全面预算管理实施的考评体系
科学合理的预算执行考核机制是做好全面预算管理的保障。首先,预算确定后,应针对日常管理的各个环节设立相对应的考核指标,将指标责任划分并落实到具体的岗位和人员,运用考评结果同员工的绩效奖惩相结合的形式,在指标考核中灵活运用定性与定量两种方法,科学、公正地进行考评,以此促进员工参与全面预算管理的积极性。其次,要有科学的分析方法,对预算与实际执行情况差别较大,或者资金效益不理想的,能分析出原因并提出切实有效的改进调整措施,以便及时进行整改。
综上,高速公路管理运营单位顺应时展需求,在管理中应用并充分发挥全面预算管理的作用,提高单位的管理效率和效果,促进交通事业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熊婷.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单位全面预算管理研究[D].长沙:长沙理工大学,2011.
关键词:运营管理课程;实践能力;案例教学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校毕业生数量的急剧膨胀,学生就业的压力也越来越大,毕业生的适应能力已成为当今社会用人单位的首选条件。为了提升管理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及实践能力,适应社会对人才发展的需要,必须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必须让学生亲身体验管理问题,从而提高实践能力。因此从实践性思维过程出发, 如何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管理技能以及设计开发能力,建立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目标的教学管理模式是运营管理课程教学研究的主要问题。
一、生产运营课程的特点
《运营管理》也叫“生产运作管理”,是管理科学的重要分支,是工商管理专业、物流管理专业、会计专业、运营管理专业、人力资源专业、物流管理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内容涉及生产运作战略的制定,生产运作系统的设计与运行管理等,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应用学科。通过系统学习,最终让学生了解生产与运作管理的基本内容和实务,较全面地掌握生产与运作管理的理论和方法。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和使用生产系统的设计与分析工具,对生产与运作管理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提出设计或改善方案,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二、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运营管理”这门专业基础课一直是教学的难点,学生在学习这门课时普遍认为枯燥、抽象、难学,在这种情形下学生学习“运营”课程的积极性不高,教师的教学效果也不好,教学目标的实现大打折扣。分析造成这些现象的根本原因是教学过程中过分注重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教学环节。使得实际教学同企业实际操作的结合存在很多脱节,突出地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育教学角度
一方面目前的运营管理基本上是以课堂理论讲授为主, 这种授课方式仍是灌输式的,往往互动性差,学生只能机械的去接受,不能及时进行信息沟通。 即使增加了案例教学,也常常是就事论事的,就企业某一方面成功或失败的事例进行分析,仍然无法系统的给学生以感性认识。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这样的教学情境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许多高校教师是从学校毕业的全日制研究生,没有企事业单位的工作经历,本身缺乏实际运作经验,在授课过程中很难把生产运营管理的各个环节、计划控制、生产管理模式等与企业的实际运作结合起来进行深入的探讨, 师生交流和互动性比较差,因而很难产生好的教学效果。
(二)学生学角度
大学生缺乏社会经验和社会观察力,对管理问题独立思考不足。加之教材内容又多是理论介绍,既抽象又乏味,缺乏感性认识的学生不能将理论知识和现实的企业生产运营体系结合起来,随之对学习失去兴趣;再者运营管理课程教材的各章节之间内容孤立,并且质量管理、项目管理、供应链管理等章节与相关课程有重复。而运营管理又是这些课程的后续课程,造成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的原因之一。
(三)课程设计角度
运营管理是一个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实践环节是教学环节当中很重要的一个部分。目前生产运营管理课程设计侧重于理论和方法,对于实践环节设计比较缺乏。偏重理论的教学使得学生使学生没有充足的时间运用实践操作,没有实习场所印证其所学的理论,从而不能将其运用于企业的实际,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因此,学生毕业后对企业运营的内容、过程依然模糊不清, 没有掌握企业真正需求的技能,导致学生走向社会时,面对现代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难以学以致用,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所以,在教学中怎样把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给学生提供更好的实践环境,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为企业提供实用的管理人才,是当前运营管理课程教学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三、面向实践的运营管理课程教学模式
培养具有独立思考、开拓创新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人才是高等教育的基本目标,对于这门课程,传统的教学方法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也无法增强学生的思辨能力、创造能力。针对运营管理课程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本文分别从课堂教学、实践环节设计、教师培养三个层面进行探索。
(一)运用多种策略,促进课堂教学效果
1、教材的选取要分层次,要有针对性
由于在不同层次专科、本科、研究生、博士教育中都有运营管理这门课程,因此运营管理课程的教材在种类、编排体例及课本内容上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局面,教师应以学生的“接受”程度为衡量标准,选择真正符合本地区、本学校学生层次和特点的教材;对于本科层次的运营管理应选择难度不大、内容不太多、穿插一定案例的教材,目前我院采用的是马凤才老师编写的《运营管理》。
2、教学内容提炼和选择
运营管理课程是专业基础课,授课对象通常包括不同专业和不同层次的学生,如何融入各个不同专业知识结构、能力解构,也就是说如何与前续课程和后续课程衔接是一个需要注意的问题,因此在实际教学中专业教师需要针对不同的专业和层次在授课内容上有所调整和侧重,比如对于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由于学生在前面已经学过项目管理课程,在生产运营管理课程相应章节讲解中就要适当简略;对于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供应链管理这一章节略讲或不讲。
3、改善传统教学模式,营造学习环境
在课程中我们讲到90年代信息技术与生产运作得到了结合,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却没有充分运用信息技术,为了提高对运营管理的感性认识,我们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尤其是教学视频。拍摄一些国内企业的生产管理录像用作课堂教学。用投影仪对实物进行展示,直观展示车间的实际生产流程,这样将抽象的知识变得易于理解,不但可以扩充学生的知识内涵,并且更加激发了学习兴趣。 4、结合实际,合理选择案例
对于运营管理课程而言,许多知识很抽象,如果“照本宣科”的话,会导致“教师在讲台上侃侃而谈,学生在下面不知所云”的结果。因此,在教学中准备大量的教学案例,突出运营模式的应用,使学生更多地了解实际,扩大视野。教学案例可能来源于国外企业,也可能来自国内企业。目前运营管理教材使用的案例大多选自国外,照搬国外企业管理的案例和MBA案例,这样的案例往往由于缺少足够的企业背景资料,很难让学生充分融人到案例中去,起不到案例教学应有的效果。因此运用我国企业的案例作为教学内容,即案例教学本土化是本课程案例教学中要考虑的一个关键问题。根据教学的需要来提取身边的案例。那些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实践性和时效性,而且从熟悉企业的管理实践中提取出来的现实事例,能够有效的促进学生运用理论知识积极思考。
(二)实践性教学设计
目前,本科管理专业的教学以教师讲为主。其原因一是本科的学生人数比较多,课程压力比较大,实践教学组织困难;二是学校老师普遍缺乏企业实际运作经验,不能对实践环节进行有效的指导。但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适当采用其他方法,笔者认为应以教师课堂讲为主,适当增加其他实践方式。对于运营管理课程的实践教学内容,主要通过以下途径得以实现。
1、综合性实验环节
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 例如在大三下半学期生产运营理论课程结束后,增加为期两周的“企业经营沙盘模拟试验”,增加感性认识,把企业生产、营销、财务、战略等融入模拟过程中,使学生自主地综合应用专业知识,完成与企业生产实践有关的实验活动。
2、认知性实践环节
搭建企业交流平台,加强与企业间的合作,组织学生利用假期或者学期最后几周集中去企业进行参观,这是一种比较好的理论联系实践的学习方法。组织本科生去企业参观, 应就企业的背景和主要业务作简单的介绍,布置一些问题让学生查找和思考,让学生带着问题到企业参观,这样效果比较好。
3、实习工厂建设
以上的综合实验和企业参观与企业实际应用本质上还是有一定距离的,但是目前高校招生过大,使得企业又很难接受真正的实习项目,这必然会导致学生的实践能力得不到保障。因此建议学校在经费允许的情况下加强实习工厂建设,产学结合,为学生和教师提供实习的场所。
(三)采用多种手段提高教师素质
缺乏从事企业管理实践经验是教师在教学中缺乏案例教学或案例教学质量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提高《运营管理》实践效果的关键是要有一支既熟悉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又懂实践的教师队伍。
高校要达到实践教学目的,师资的培养模式极为重要,要加强教师师资队伍建设,就要组织培训,使教师的自我学习与教学改革进程保持同步。一方面要根据自身的学术研究能力,积极开展和加强深层次的运营管理理论研究,使理论研究领先于实践,以提高自己的专业理论水平;另一方面要加强生产运作的实践能力,如组织教师深入到企业实践中进行专业对岗的挂职锻炼。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要让每位教师有足够的时间去企业进行挂职锻炼,在丰富实践经验的同时,运用自己丰富的理论知识给企业解决一些具体的生产运营问题。或者组织到企业进行调研,每年至少要有两个月时间到企业做调查,或鼓励与企业进行横向课题的研究等途径,从而提高实践教学能力,从而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
四、结语
“运营管理”课程是管理类专业的核心基础课,作为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其传统的教学方法存在明显的弊端。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传统的教学方法重理论轻实践。为社会培养合格、急需的人才是高等教育办学发展的源动力,也是其最终发展目标。本文提出从课堂教学、实践教学设计、教学团队建设等方面进行教学模式的改进,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Heidi J.c.Elias,Steven A.Demurjian,J.Fernando Nevada.Software Engineering: Effective Teaching and Learning Approaches and Practices[M].New York:Information Science Publishing House 2008.
运营指对企业经营过程的计划、组织、实施和控制,是与产品生产和服务创造密切相关的各项管理工作的总称。换句话来说,运营管理指为对生产和提供公司主要的产品和服务的系统进行设计、运行、评价和改进。过去,西方学者把与工厂联系在一起的有形产品的生产称为“production(生产)”或“manufacturing(制造)”,而将提供服务的活动称为“Operations(运作、运营)”,现在的趋势是将两者均称为“运营”。
现代管理理论认为,企业管理按职能分工,其中最基本的也是最主要的职能是财务会计、技术、生产运营、市场营销和人力资源管理。运营管理是按照运营战略实现生产系统的设计、运作和改进的活动。
运营管理被称为企业三大最重要的职能(财务、运营、营销)之一,企业通过运营管理把投入转化为产出。因此运营管理在企业竞争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且不可替代的地位。出色的运营管理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化,市场需求的变化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运营管理除了要考虑基于价格、质量、时间的竞争外,还要考虑基于服务、柔性和环保的竞争。尤其是再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等问题日益受到关注的今天,这些因素将显得更加重要。而这种竞争战略的调整,将会体现在运营管理的战略理念以及方法的各个层面上。
具体来说,关于如何做好运营管理,第一,要经营好运营部,首先必须明确岗位职责,理顺业务流程。尤其要对岗位接口问题予以重视,形成业务流程的无缝式链接,并在日常工作中做及时的修补,使流程得到优化。第二,要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根据运营部与公司签订的目标责任书,来分清主要经营控制指标,将指标分配到各站、所、班组;根据各站、所、班组本年度的工作量核算出所需的人员,合理地调配人员,努力做到量体裁衣,最大限度地发挥员工的潜能,做到充分利用员工价值又杜绝人力资本的浪费,争取实现系统效率的最高化。第三,明确目标任务的划分。运营部要依据目标责任书内容,将任务安排到各部门、班组,与部门、班组分别签订目标责任书。明晰各管理要项的要求,明确各部门、班组一年中应保证完成控制的内容,并与其管理者签订书面协议,作为考各部门、班组工作成绩的重要依据。第四,加强对目标任务单元的实时控制。为各部门、班组作的月、周计划以及管理思路,达到完成全年工作目标(目标责任书内容)的目的,运营部经理应时刻监督各部门、班组的月、周工作计划的执行情况,并做出及时有效的调整,以确保各时间阶段的经营、管理指标及时完成;运营部经理应在部门例会上对各部门、班组所各自完成月度、周计划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使管理工作到位,以便提醒各班组负责人及时完成经营指标和管理控制要项。第五,树立员工主人翁精神,形成互动式管理。各部门、班组把与部门签订的目标责任书进行分解,落实到人,明确完成时间以及完成工作的质量、标准,使每名员工都成为一名班组内的管理者,都具有主人翁精神,使员工的力量都向班组、部门的方向共同努力。这样也会使员工得到锻炼,提高每个人的管理水平,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每个员工的工作效率,质量也会得到提升,使管理变得简单轻松。第六,正确引导、及时纠正员工的思想动态。在管理方面,最主要的就是调动起每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不断地提高员工对本职工作的认识、责任感,增强员工做好工作的信心,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不断对员工进行思想教育和引导,在工作中及时调整员工一些不端正的认识,使员工更加热爱这份工作,使他们认识到自身与企业共发展同进步是一种必然。
2 如何把握科技型企业的特征
如上文所述,运营管理是一门对于企业生存至关重要的科学,对于科技型企业,尤是如此。然而,科技型企业是一创新和科研作为企业生存之本的,想要成功地管理好一家科技型企业,就必须对它有充分的认识。
科技型企业是指产品的技术含量比较高,具有核心竞争力,能不断推出适销对路的新产品,不断开拓市场的企业。这一类企业一般分为二类:一类是通常意义上的科技型企业,主要从事信息、电子、生物工程、新材料、新能源等技术产业领域的产品和新技术的开发、应用。另一类为以客户信息和偏好开发供应链管理或特许经营、知识密集为特征的公司。科技型企业的成长必然伴随着技术的不断革新以及市场的不断检验,然而跟随始终不变的只有科技型企业的品牌,品牌作为巨大的无形资产,不只是体现在商品的商标、服务标记、厂商名称,更可以作为先进技术的支撑、优良品质的保障、诚信经营的依托。为了营造一个有利于品牌发育、成长壮大的良好社会环境和舆论导向、提升公众的认同度,科技型企业更应将传播作为企业今后发展的重中之重。
3 运营管理的本质和意义
有人群的活动就有管理,有了管理,组织才能进行正常有效的活动,简而言之,管理是保证组织有效地运行所必不可少的条件。组织的作用依赖于管理,管理是组织中协调各部分的活动,并使之与环境相适应的主要力量。所有的管理活?佣际窃谧橹?中进行,有组织,就有管理,即使一个小的家庭也需要管理;从另一个方面来说,有了管理,组织才能进行正常的活动,组织与管理都是现实世界普遍存在的现象。管理,是一切组织正常发挥作用的前提,任何一个有组织的集体活动,不论其性质如何,都只有在管理者对它加以管理的条件下,才能按照所要求的方向进行。组织是由组织的要素组成的,组织的要素互相作用产生组织的整体功能。然而,仅仅有了组织要素还是不够的,这是因为各自独立的组织要素不会完成组织的目标,只有通过管理,使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组织才能正常地运行与活动。组织要素的作用依赖于管理。管理在组织中协调各部分的活动,并使组织与环境相适应。一个单独的提琴手是自己指挥自己,一个乐队就需要一个乐队指挥,没有指挥,就没有乐队。在乐队里,一个不准确的音调会破坏整个乐队的和谐,影响整个演奏的效果。同样,在一个组织中,没有管理,就无法彼此协作地进行工作,就无法达到既定的目的,甚至连这个组织的存在都是不可能的。集体活动发挥作用的效果大多取决于组织的管理水平。组织对管理的要求和对管理的依赖性与组织的规模是密切相关的,共同劳动的规模越大,劳动分工和协作越精细、复杂,管理工作也就越重要。一般地说,在手工业企业里,要进行共同劳动,有一定的分工协作,管理就成为进行生产所不可缺少的条件。但是,如果手工业企业的生产规模较小,生产技术和劳动分工也比较简单,管理工作也比较简单。现代化大工业生产,不仅生产技术复杂,而且分工协作严密,专业化水平和社会化程度都高,社会联系更加广泛,需要的管理水平就更高。
企业运营管理要控制的主要目标是质量,成本,时间和柔性,它们是企业竞争力的根本源泉。因此,运营管理在企业经营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特别是近二三十年来,现代企业的生产经营规模不断扩大,产品本身的技术和知识密集程度不断提高,产品的生产和服务过程日趋复杂,市场需求日益多样化、多变化,世界范围内的竞争日益激烈,这些因素使运营管理本身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尤其是近十几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为运营增添了新的有力手段,也使运营学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使其内容更加丰富,范围更加扩大,体系更加完整。
管理最新理论企业再造理论流程再造代表人物美国的迈克尔.哈默和詹姆斯钱皮.1994年他们合作出版了《企业再造》一书企业再造理论的中心思想是在当前的三C即顾客、竞争和变化世界中以任务为导向安排工作岗位的作法已属过去取而代之的是企业京戏以流程为中心去安排工作也就是进行企业再造所谓企业再造是指针对企业业务流程的基本问题进行反思并对它进行重新的设计以便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当前衡量企业业绩的这些重要尺度上取得显著的进展之所以要进行企业再造是大多数企业并不是以流程为导向而是忙于流程中的各项任务忙于本位工作重视人事、结构而不是流程
关键词:运营管理课程;课程教学改革;系统化配套化教学改革
一、引言
课程的教学改革是一个永恒的主题。高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将运营管理课程作为经济管理类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核心课程,充分显示了运营管理课程的重要性。作为一门综合性的经济管理专业课程,运营管理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现代企业运营管理的知识理念、技能方法和流程,并能根据市场需求实施有效、柔性和快速反应的管理。经过多年教学实践、经验总结和教学改革,运营管理课程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都有进步明显,但是不足的地方仍然还比较多,此外,由于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企业对管理人才要求越来越高,作为高校,需要继续不断地进行运营管理课程的教学改革。本文以常熟理工学院市场营销专业运营管理教学改革的实践为例,对运营管理课程教学改革举措进行综述,由此对教学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
二、市场营销专业运营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综述
多年来,常熟理工学院强调以应用型本科为特色,注重课程教学改革。与此同时,作为市场营销专业运营管理课程教学相关教师积极进行了课程教学改革,近几年来,主要举措有:1)以现代制造业和服务业运营管理实务为方向,改革教学内容。通常,现代运营管理课程内容体系繁杂,大而全,由于市场营销专业学时的限制,再考虑到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同时,在抓住运营管理课程核心主线内容的基础上,我们进行了运营课程内容改革,基本逻辑脉络为:现代企业生产运作方式—计划—组织—控制,涉及的重点核心内容有:需求预测、综合计划、物料需求计划、生产作业计划、网络计划和库存管理等。这样教学内容既反映了运营管理课程的精髓,通过教学,有能够满足学生工作后的需要,既学到知识技能,又能够在工作中够用。此外,每个年度,教师还根据实际情况对教学大纲进行修订调整,以保持与时俱进。2)强调课堂教学效果,改革教师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方法上,采用现代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教学。针对不同内容,分别采用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等。在理论教学方面,注意师生交流互动,让学生既学理论知识,有锻炼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3)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计算机配套软件辅助教学。现代运营管理,强调对计算机的应用,我们根据教学内容,充分利用软件辅助教学,例如,在需求预测教学中,我们使用了SPSS和EVIEWS等软件,在物料需求计划教学中,使用了ERP软件,这样就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运用软件能力。4)注重对学生平时学习的过程管理,改革课程考核办法。现代管理既重视结果,更重视过程。5)安照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梳理相关课程群,为运营管理课程的学习打厚基础。要作好运营管理课程的教学,需要对学生进行相关先期课程进行教学,打下厚实的基础。这样,可以大大减低学生学习运营管理课程的困难。6)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教师定期与不定期地进入企业顶岗实践实习运营管理知识技能。教师以半年甚至以年的时间深入企业,能够学到最新实用的管理方法和技能,这对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非常有益。以上所有这些关于运营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的举措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三、运营管理课程教学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与反思
长期的教学实践和结果表明:运营管理课程教学难点多,教学难度大,教学改革涉及的因素多,教学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多年来,常熟理工强调以应用型本科为特色,注重课程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还有许多问题存在。1)相关管理部门对运营管理教学改革问题的认识片面,缺乏系统性认识。作为教学管理部门,如果认识发生偏差,会导致严重的后果。教师无疑是课程进行教学改革的主体,然而,高校相关管理部门由此就误以为把教师因素解决好了,课程教学改革的问题就完全解决了。事实上,真的如此吗?一些似是而非的观点或命题,例如“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等,实际上就是认识上的误区。如果要问好产品是怎么制造出来的?我们可以借助运营管理理论得到答案,现代运营管理理论认为:好产品=好的原材料+精良的工艺设备、技术+训练有素的技术工人+科学的管理等共同作用之下制造出来的,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可以说是缺一不可的。高校培养学生,就是培养人才,人才就是相当于好产品。那么,作为运营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涉及哪些因素呢?需要我们进行系统性分析,根据理论和实践的长期思考总结,主要因素有:1教师因素;2学生因素;3教材因素;4教学配套因素等。只有把所有因素都调动和激发起来,才能培养出合格人才。教学管理部门应当切实对当前教学改革的各个方面进行总结和反思,以进行改革。例如,课程教学改革该如何组织?如何实施?从管理层角度理顺各种关系,才能继续推进课程教学改革的进行。2)教师方面,目前大部分教师的学历和资历尽管没有问题,但是相对于运营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方面的认识还不深入,办法还不多,一谈到教学改革即认为是搞搞案例教学,没有其他的创新性想法。教学方法单一,无法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没有科学地、系统化地去思考分析运营管理课程本身,以及和其他课程等之间的相关关系。在教学过程中,虽然重视师生交流互动,但是,由于学生的课堂交流能力的天生薄弱,因此师生交流互动难以继续维持下去而不了了之。此外,由于时间和经费等的限制,教学过程中,教师对理论和实践很难以进行有效地结合。除了课堂教学改革外,学生的平时学习状况如何考查,期末考试成绩与平时成绩的关系如何协调处理,都还在摸索之中,有待于完善和成熟。3)学生方面,市场营销的学生普遍对运营管理课程有许多误解,认为自己以后毕业后不会从事运营管理工作,而且许多学生把运营管理仍然理解为传统的车间管理;此外,教材内复杂的运营管理模型推导让一些数学基础差的学生避而远之。此外,上面一段提到由于学生的课堂交流能力的天生薄弱,因此师生交流互动难以继续维持下去而形成恶性循环,最后不得不形成教师一言堂、满堂灌的奇特现象。如何改进这些问题,值得思考和解决。4)教材方面,当前出版的运营管理教材大多以理工类背景为主的教师编写的,有的甚至是直接引用国外的原版教材,由于逻辑思考体系的差异,以及编写的个性化差异,这些教材并非适合经济管理类学生进行学习。此外,这类教材体系固然齐全,但是部分内容却蜻蜓点水,不深入,这些教材里内容与许多其他课程里的内容严重类同或者重复。这就需要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师对运营管理教材教学重新编写。5)此外,一线教师由于教学任务繁忙,且没有经费决策权,导致与其他院校同专业教师的交流机会显得不足,不利于学科建设和课程教学改革,这些都需要管理部门进行思考和解决。
作者:姜友林 单位:常熟理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关键词】全面预算管理;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单位;作用
现如今,越来越多的企事业单位开始发现全面预算管理在单位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因此出现了多家企事业单位引进全面预算管理这一管理模式的现象。本文则就全面预算管理的内涵进行展开描述,与此同时,分析了其在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单位里存在的问题,论述了其作用,对企事业单位更好的应用全面预算管理会有一定的帮助。
一、全面预算管理的内涵
全面预算管理是一种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对于企业来说,他们想要保证正常的生产经营状态,需要对其进行一定的管理。而通过事先对企业的资产进行估算,进而对企业内部各部门的资源进行相关的分配、管理,以其达到企业资源的最大合理分配以及各部门最优工作效率的运营管理模式就是全面预算管理[1]。全面预算管理有很多突出的优点,它能够更快地使企业完成所定的运营目标,更好地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除此之外,全面预算管理还有灵活的市场适应性,它能使企业更快的调整市场方案。当然,主动性和综合性也是其不可忽视的闪光的优点。
二、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现代企事业单位的管理大多呈现一种集百家之长的现象,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单位就将全面预算管理的理念和方法融入了自己的管理体系中。这种融合达到了良好的效果,它将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单位的资源和人力进行了合理的分配和利用,提高了其运营的效率。但同时,这种结合也存在一些十分明显的问题。全面预算管理在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单位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对全面预算管理的理念和思想没有充分理解和认识,管理单位组织体系的构建并不全面
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单位常常会有一个错误认知,就是认为全面预算管理应该是属于财务部门负责的范围内,单位并不需要单独设立一个部门来进行相关工作。这种只是停留在表层认知的错误看法导致了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单位常常出现过度重视财务的查算而忽视了预算管理的现象,从而导致人员分配不合理,相关岗位并没有得到一定的重视,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构建不完善等问题。财务查算人员对预算管理一窍不通,而预算管理人员也对财务查算一知半解,全面预算的整个运行体系严重脱节,导致各部门的配合出现延滞,信息流通速度十分缓慢,财务查算人员和预算管理人员的参与性和执行力大幅度下减,进而出现运营目标没有得到及时完成的重大问题。这种预算管理体系不健全的问题会直接影响运营单位事前对财务所进行的相关估算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它会导致有效性的大幅度降低和可行性的大幅度下降。
(二)预算的编制质量存在问题
现今,我国的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单位的预算编制大多存在质量问题。原因可能如下:一是运营单位使用的方法相对落后。现在大多数企事业单位使用的是增量法。当然,减量法也常常被使用[2]。所谓增量或减量法就是指在给定的一定量的预算基础上,结合一些可能发生的变量因素从而得出的一个整体预算。这种方法并没有考虑各个收支项目不同,其特点也会有所不同的这一因素,所以方法并不是十分适合实际情况。二是对预算金额的确定不合理。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单位和通常的企事业单位不同,它有其自身的专属特征。但是现今的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单位仍采用其他企事业单位的定额标准,这导致了预算金额和实际花费有很大差异。三是预算编制内容不详尽。有些必要的花费没有预算来源的原因就是并没有将当前的预算计划整合到整体的预算项目中。四是预算编制的时间不合理。预算编制的特点是工作量非常大,这就需要全部人员的参与,同时还要经过多方的反复论证。但是大多数单位并没有对人员的工作时间进行合理的安排,从而导致时间上的捉襟见肘。多数单位并不能及时完成当年的工作,少数完成的单位也是匆忙完成,预算质量并不高。(三)预算管理模式并未得到科学实施日常的有效控制是全面预算管理成功的关键所在。而预算编制模式的正确选择,编制方法的准确使用,预算流程的科学遵循都属于日常控制的范围内[3]。当然,全面的执行和监督也是必不可少的。要想科学的实施预算管理模式,最先应该做的是市场调研来获取相关信息,进而根据相应信息来做出适合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单位特点的预算方案。接下来采取适合的编制方法,结合各部门的相应职责和任务,分清层次和重点再进行相应的预算。最后从机制和体系出发,建立完善的预算审批和监督体系。监控部门各司其职进而充分地对预算的各个环节进行监控,从而保证了预算的实施以及管理能够准确运行,同时反馈的信息也能够得到及时的处理。因此,整个预算管理模式有条不紊地得到实施。
三、全面预算管理的作用
如果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单位能够及时地解决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中存在的问题,那么全面预算管理的作用会得到很大程度的发挥。其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规划作用。预算管理是通过对财务的预算进而对资源进行分配和利用从而使企事业单位完成运营目标,这其中包括了对企事业单位各部门相应职责和任务的规划。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单位可以通过预算管理来加快运营目标的完成。二是协调作用。全面预算管理是对单位进行整体的考虑,它将企事业单位的环境和资源结合起来,并不是单方面的预算管理。它的资源配置也并不是着眼于当前的状况,而是从长远的角度出发。更重要的是,全面预算管理将单位各部门结合起来,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加强了部门间的沟通,以及工作人员间的沟通,避免了工作矛盾的产生。三是参照作用。企事业单位对运营管理效果的考核评价标准以及对各部门工作绩效的考核标准通常是参考全面预算的运营目标。单位首先建立一系列考核的奖罚措施,然后通过将员工的工作业绩和考核标准进行比较,进而得出员工工作完成的状况。四是控制作用。预算管理是一个系统的流程,主要包括:编制,执行,调整以及后期的分析和考核。编制是从整体上对企事业单位的资源使用情况进行的控制,这是一种事前控制。而执行和调整是指通过分析执行中所得的相关差异进而对预算进行相应的改变,这是事中控制的一种。最后的分析和考核则是事后控制的一种。通过分析预算支出和实际支出的差异原因,总结相应的经验,然后考核预算,探究工作中的问题,进而为接下来的工作做好铺垫。全面预算管理在企事业单位中作用显著、成效良好,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单位应顺应时代潮流,充分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模式,不仅可以提高单位的工作效率和运营效益,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推动我国交通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吴红霞.浅谈如何发挥全面预算管理在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单位中的作用[J].时代金融(下旬),2014,(5):217-218.
[2]赖黄晗.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单位全面预算管理探究[J].品牌,2012,(12):37-38.
关键词:会计信息 真实性 企业运营管理
当前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加深,面对全球竞争的日趋激烈、产品和流程技术的飞速发展、货币汇率和原材料价格的大幅波动,公司的会计系统必须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从而便于管理者控制成本、评估并提高生产力,以及设计更好的生产程序、运营管理程序。管理会计系统还必须准确地报告产品成本数据,从而才能够根据可能获取的最佳产品资源需求信息,制定产品价格、引入新产品/服务、抛弃过时产品/服务、应对竞争产品/服务等。最后,那些大型企业需要一个能够激励和评估管理表现的系统,很好地督促和指示不同职能、管理不同产品和过程的管理者们的工作。这一切决策和运营管理的基础就是信息,特别是公司会计系统提供的真实的会计信息,因此会计系统在公司成功竞争的策略当中是一个必需的要素。在如今的经济环境中,一个卓越的会计系统(提供真实的会计信息)本身并不能保证成功,因为成功最终源于满足顾客需求的产品、有效的生产和分销系统,以及有效的营销活动。但是,无效的会计系统(不能提供真实的会计信息)则会损害产品开发、过程优化、营销活动产生的效果。总之,会计信息可以用来预测经济前景,参与经营决策,编制财务预算(计划),控制经营活动,分析资金状况,考核经济效益,对企业的资金、成本和销售、利润等进行管理,可以说会计信息深入到了企业运营管理的方方面面。
一、会计信息及其真实性
(一)什么是会计信息
关于会计信息的定义有多种,如“会计信息是通过会计系统所提供的经济信息”(杨纪琬,1991),“会计信息是按预定的要求,向使用者提供有助于决策和管理的财务信息和有关的其他经济信息”(侯文坚,1995),“会计信息是会计工作所提供的经济信息,以凭证、账户、报表及有关分析资料等形式存在”(冯淑萍,2002)。会计信息的内容是企业、事业和其他单位的资金运动。如企业会计信息的内容,反映的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资金运动,包括资金来源、资金占用和资金循环。从这些定义和解释当中可以看出,会计信息的属性是经济信息,其反映的内容是资金运动,它是由会计系统的提供的,以凭证、账户、报表及有关分析资料等形式存在,它的功能是有助于决策和管理。
(二)什么是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会计最主要的作用就是提供决策的信息,它的最终产品是利用会计信息做出的决策(含管理)。这些决策包括投资者和债权人等外部者做出投资或贷款的决策。会计信息的更重要的作用是满足董事会、CEO、CFO、各级经理的决策和管理的需要。公司管理当局利用这些会计信息做出各种战略规划,生产线主管利用详细的生产过程的成本信息来控制生产成本,生产流程设计师在考虑设备和人员最佳配置的时候,也利用相同的会计信息来减少成本或是提高效率。然而,这一切所有的决策和管理的成功与否完全取决于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否则一切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会计信息最重要的两个质量特征是相关性和真实性(可靠性)。所谓真实性(可靠性),是指会计信息应能如实表述所要反映的对象,即所表述的应是意欲表述的,尤其要做到不偏不倚地表述经济活动的过程和结果,避免倾向于预定的结果或某一特定利益集团的需要。真实性的会计信息包含可验证性,即会计信息所提供的结果应能由不同的独立的提供者在采用相同的方法条件下从实质上复制出来。真实性(Integrity)表现如下特征:完整、不残缺、不窜改、正确、诚实和真诚。但是,由于现实经济中存在不确定性,会计信息的客观性往往难以做到,即会计信息不可能绝对不失真。例如,会计的不少计量方法都要运用判断和估计,不论这些判断和估计多么科学,都不能完全符合客观实际。虽然不能要求信息完全客观,却应要求信息可靠(真实)――可以验证,即按同一计量或计算程序,不同的会计人员应获得相同的结果。信息具有真实性,才能够对决策和运营管理有用。
二、企业运营管理的主要内容
运营管理(Operations Management,简称OM),被定义为对制造产品和提供服务的系统/过程进行设计、运行、控制和改进。运营管理是一个有明确的生产管理责任的企业职能领域,它与营销和财务一起组成企业的三大主要职能。运营管理与运筹学(OR)、管理科学(MS)和工业工程(IE)的本质区别在于:运营管理属于管理范畴;而OR/MS是各领域在制定决策时都会运用到的定量方法;IE则涉及工程领域。尽管企业运营经理们需要OR/MS的决策工具(例如关键路径法),并处理很多IE方面的问题(例如工厂自动化),但运营管理独特的管理作用使之有别于其他学科。运营管理的范围因组织而异,主要包括产品和服务的设计、工艺选择、供应链设计和管理、选址规划、设施规划、预测管理、库存控制、综合计划(生产计划)、ERP、流程再造、项目管理、质量管理,等等。
在运营职能中,管理决策可以分为三大领域:战略决策(长期)、战术决策(中期)和运营规划和控制(短期)决策。运营管理决策在战略层次上通过企业是否能够充分重视顾客需求来影响公司运营的长期有效性。因此对于渴望成功的企业来说,运营管理决策就必须同企业战略相一致。战略层次的决策是企业中期和短期运营的固定条件和运营约束。决策过程的下一个层次――战术规划,主要是在先前制定的战略决策基础上有效安排原料和劳动力。这一层次运营管理的任务集中在:企业需要多少员工?何时需要他们?加班还是安排第二个班次?何时运送原料?库存策略应该如何?这些战术决策反过来又是企业制定运营规划和控制决策的约束条件。对于运营规划和控制而言,管理决策相对来说范围狭窄,时间较短。这一层次上的任务有:今天或本星期应着手哪些工作?安排谁来完成这些工作?先做哪些工作?
三、会计信息真实性对企业运营管理的重要影响
(一)会计信息真实性对产品或服务的设计与工艺选择的重要影响
了解工艺流程对于保持公司的竞争力是非常关键的。一个不适合公司需要的工艺无时无刻不在制约着公司的发展。举个例子,两家快餐店,如果一家快餐店将一个1/4磅汉堡包卖给顾客的直接成本是0.5美元,而另一家的成本需要0.75美元,那么无论第二家快餐店如何做,与第一家相比,其每销售一个汉堡包都要少赚0.25美元的利润。在电信行业,一个标准业务模式的推出和管理,应该包括以下程序:确定用户需求与市场潜力;根据市场价值链确定业务模式;根据业务模式调整管理流程;最后根据管理流程的变化来决定IT系统的改变。可见这一系列的变革都是以市场和客户需求为导向的,而IT技术只是对这种需求提供满足支撑。电信服务自身有其特殊性,比如电信服务中推广的是产品,但用户买的业务是各种服务,同时电信市场客户细分的一个原则就是一个细分的利益不能损害另一个细分的利益,这也和不同的产品间,服务互有交叉有关系。例如,中国移动推出的“动感地带”的定价模式就凸显了这样的问题。“动感地带”套餐的话音收费标准比其针对企业客户的话音收费要低,这造成了企业客户的心理失衡,并最终可能导致不同业务之间相互侵蚀和客户流失的问题。
在制造行业有种说法,那就是产品成本的70%决定于产品的设计。从技术方面来看,电信业运营涉及大量的资本投入,其成本结构表现为巨大的固定成本与相对较低的边际成本共存。为了提供电信业务,即便在没有获得一元钱的销售收入以前,企业也必须要投入大量金钱用于网络建设,而当一个电信网建成投入运营时,每增加一分钟的呼叫所增加的成本却微乎其微。在某种特定技术条件下,电信运营将对应一个最低有效规模MES,在该规模下,电信运营商的长期成本最低。当市场规模低于MES时,由一个企业经营将是最有效的选择。所以,要想在竞争中取胜,选择低成本的工艺是前提和关键,这就要求对不同的工艺的产品制造成本进行非常详细的比较,同时还要对每种工艺进行盈亏平衡分析。这个比较和分析就要求非常详细、真实并且能够具体追溯到产品的会计信息数据。如果会计信息提供的是不准确的或者不真实的数据,那么就会导致工艺选择的错误,进而导致竞争劣势!
(二)会计信息真实性对供应链设计和管理的重要影响
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信息流、物流、资金流将供应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顾客联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模式。供应链管理是在满足服务水平要求的同时,为了使系统成本达到最低而采用的将供应商、制造商、仓库和商店有效的结合成一体来生产商品,并把正确数量的商品在正确的时间配送到正确的地点的一套管理方法。供应链设计和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衡量和评价供应链的绩效,当绩效目标未达到或有新的具有吸引力的选择存在时,评价供应链的候选方案。比如在电信行业,现在有一种趋势就是只经营自己的核心业务,而把非核心业务如网络管理交给第三方专业公司管理,而这些第三方管理公司同样会去选择专业的硬件和软件供应商,这样他们就会形成一条供应链或价值链。供应链设计和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衡量和评价供应链的绩效,这就需要一些数据(售出产品成本、平均库存总值、日常维护费用等)来进行非常详细的量化评价,而这些数据只能从会计系统中取得,因此要求会计信息必须真实可靠。
(三)会计信息真实性对质量管理的重要影响
不断地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已成为影响企业最主要的战略要素。在当今全球化竞争的环境中,许多跨国公司之所以能够占有比较大的优势,其原因之一就是他们能不断地提高其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全面质量管理是一种新的质量管理观念的产物,是一种全员全过程的、以工作质量保证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的保证体系,也是一种从产品的设计和投产开始,就以“零缺陷”为最终目标的管理观念和管理方法。质量管理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提高质量,目标是“零缺陷”,二是降低质量成本。质量成本分为四类: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缺陷成本和外部缺陷成本。质量成本信息的作用包括:①促进改善和控制质量计划决策的实施及评价计划实施后的有效性;②有助于企业进行战略定价决策;③有助于企业改善新产品的设计方案。
为了提高服务质量和降低质量成本,电信运营商将进一步地加大对于网络管理、网络支撑、业务创新及市场创新对于软科学的依赖,咨询服务将越来越快地被运营商所看重。适应这个变化,就要从战略上考虑实现从网络扩张到网络经营和市场经营、客户经营的转变所需要做的工作,那就是必须加大对软科学和支撑系统以及管理系统的研究与投入。软科学和硬件制造有天壤之别,在硬件制造领域,当一个公司拥有一项专门技能,或一项专利技术,就可能成为在某一个细分市场领先者。而软科学则不同,这里没有任何一个企业能单独地成为象硬件行业中独立的霸主,必须进行行业的联合和联盟,以及资源的多样化和丰富,才能形成对软科学的支撑。电信运营商对硬件和软件的不断改善和优化,其目的就是为了提高服务质量和降低成本。所以,会计系统提供的真实的会计信息有助于运营商降低管理成本,提升竞争力。
(四)会计信息真实性对预测管理的重要影响
预测既包括收集整理历史数据并应用合理的数学模型来估计将来的情况,又包括对未来事件的主观或直觉的预期,还可以是将科学的数学模型和管理者的判断相结合来对未来的事件进行估计。从时间跨度上来分,预测可分为三类:①短期预测,主要包括短期采购、工作安排、员工需求、工作指派等;②中期预测,包括年度销售计划、生产计划、资金预算等;③长期预测,包括新产品规划、资本投资计划、生产设备的更新等。预测的方法包括定性和定量两种,对于很多预测都需要进行定量预测,这就需要非常真实的数据为基础。可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直接决定着预算的准确性。
(五)会计信息真实性对库存控制的重要影响
库存(Inventory)是指一个组织所储备的所有物品和资源。库存的作用包括:①保证各生产环节的独立性;②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③增强生产计划的柔性;④增强企业抵御原材料市场变化的能力;⑤获得经济订货批量的好处。库存的相关成本包括:①订货成本或调整成本,即企业为补充库存而进行订货时发生的各种费用之和,通常包括订货手续费、物资运输装卸费、验收入库费、采购人员差旅费以及通讯联络费等;②保管成本或持有成本,即物资在库存过程中发生的成本,主要包括物资变质、丢失等费用以及仓库运营的人工费和物资占用的资金成本等;③购置成本或订购成本,即购买物资花费的货款;④缺货成本或短缺成本,即由于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而产生的损失。以经济订货批量模型为例,首先用到的基本公式是:
TC=DCD×S/QQ×H/2
式中,TC代表年总成本,D代表年需求量,C代表单位产品成本,Q代表订货批量,S代表订购成本,H代表平均库存水平下单位产品的年持有和存储成本。从这个公式就可以清晰的看出,真实、准确的会计信息对存货管理是多么的重要。
已有客户是电信运营商最重要的资源,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客户就是电信运营商的一种“库存”,除了现在使用的业务,运营商还有更多的机会向他们推广相关业务或高级业务。通常,获得一个新客户的代价要2倍于留住已有客户的代价。经济学家Douglas Lamont的说法更为夸张,向已有客户销售产品所付出的成本仅相当于向新客户销售产品付出成本的1/7。Douglas Lamont还说,如果能够降低离网率5%,利润将增加85%;如果能够向已有客户推销新业务,公司销售业绩得到增长的可能性将超过50%,而且,如果犯了错误能够迅速纠正,抱怨的客户中的70%将选择成为老客户。
(六)会计信息真实性对总生产计划的重要影响
所谓总生产计划就是部门经理通过调整生产率、劳动力水平、存货水平、超时工作及其他可控变量,来决定满足预测需求的最好生产方式的一个计划。总生产计划的目标是按时完成能够有效使用组织资源(使计划期内资源成本最小化)的生产计划,满足预期需求。总生产计划分为三种:①长期计划,一般一年做一次,它着眼于一年以上的时间段的运营活动;②中期计划,通常涵盖6到18个月,一般以月或季度为计量单位;③短期计划,从1天到6个月均可以,一般以周为时间单位。总生产计划的主要目的是确定生产率(每单位时间生产的产品数量)、劳动力水平(生产所需工人数目)和当前存货(上期期末存货)的最佳组合。制订总生产计划需要用到四种成本。①基本生产成本。它们是计划时期内生产某种产品的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包括直接和间接劳动力成本,正常工资和加班工资。②与生产率相关的成本。这一类成本里典型的是与雇佣、培训及解雇人员相关的成本。雇佣临时工是一种避免这种成本的好办法。③库存成本。库存占用资金的成本是其中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其他组成部分包括存储费用、保险费、税收、损坏与折旧造成的费用等。④延期交货成本。通常这一类成本很难计算,它包括由于延期交货引起的赶工生产成本、企业信誉丧失和销售收入下降等成本。可见,要制订好总生产计划,必须掌握非常详细的存货数量及其相关的成本的真实准确的数据,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制订出一个非常有价值的总生产计划。
(七)会计信息真实性对项目管理的重要影响
项目是一种一次性的工作,它应当在规定的时间内,在明确的目标和可利用资源的约束下,由专门组织起来的人员运用多种学科知识来完成。项目管理可定义为计划、组织和控制资源(人员、设备和物料),使其满足项目的技术、成本和时间等方面的要求。为了控制项目的成本,时间―费用模型就产生了,它要求为整个项目建立最小成本计划。这些费用包括直接费用,如人工费、设备费等,还包括间接费用,如日常管理费用、设施维护费用、资源的机会成本等。在电信行业当中有很多都是属于项目管理的范围,如中国移动的“动感地带”、中国联通的“UP新势力”等。为了很好地管理这些项目,就必须要求会计系统提供非常详细准确的会计信息来控制成本。
(八)会计信息真实性对绩效评价与激励的重要影响
为了充分评价一个企业的绩效,需要使用两套评价系统,一套是从财务的角度出发,另外一套是从运营的角度出发。以财务指标组成的业绩指标体系应将分析的重点放在企业短期与长期的获利能力、经营效率和经营过程中运用资本和其他资源的有效上,并充分考核企业的财务安全程度,防范财务风险,使管理当局对企业发展和各项经营活动做出正确的决策和规划,充分利用有限资源,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增强企业实力,以适应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财务业绩评价指标主要包括四类:①短期偿债能力指标;②长期偿债能力指标;③资产运用效率指标;④获利能力指标。这些指标必须结合起来使用才能够对企业或项目进行全面的评价。
财务评价在较高的层次上非常有效,但是在运营层次上却不适用。此时,我们需要另外一套指导性的评价指标:①产销率,即系统通过销售获取资金的速率;②库存,即系统为了销售的目的而投资在购买物资上的资金;③运营费用,即系统为了把库存变成产销率而花费的资金。
在分权组织中,上级作为委托人授权给下级,把下级成为人,形成委托关系,并产生控制与激励的需要。这就要求在建立有效的业绩评价系统的同时,应建立相应的奖励制度,形成一定的激励机制,以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有效实现组织目标。对人,即管理人员的奖励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与公司或部门的盈利相联系的;另一类是联系与普通股的市价,即股票奖励制。
从上面的介绍中可以看出,无论是财务业绩评价、运营评价,还是激励机制的设计与应用,都需要大量的、详细而真实准确的会计信息来支撑。
四、结论
关键字:年度财务预算;企业运营管理 ;长远发展
年度财务预算对企业运营管理具有深远的影响,年度财务预算是一个直观的反应,该预算是对某个企业后来一年的发展形式和发展状态进行制定的。年度财务预算主要包括的内容包括了企业将来的一年的阶段中的经营成果、资金的筹集以及分配和现金收支等方面的内容。从年度财务预算的形式上看,与一般的财务报表没有什么大的差别,但是,对于企业的运营管理却是一项重要的依据,对企业的成本费用的控制管理、财务绩效的考核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制定年度财务预算时需要遵循有完善的预算指标体系、内容上应该具有覆盖性、重视企业的财务风险评估原则。
一、年度财务预算对企业运营管理的影响分析
企业的发展不仅需要考虑到眼前的利益,还需从长远的角度进行不断的探索,对自身的发展有明确的认识和定位,只有这样才能使得企业的发展走上一条长远的道路,这就需要企业推进年度财务预算的建设,制定合理科学的年度财务预算可以有效的带动企业更好的发展,以下几个方面分析了年度财务预算对于企业的企业运营管理的影响:
1.1员工的工作热情得到有效调动
企业运营管理综合性是通过年度财务预算的制定而体现出来。年度财务预算不仅从一线运营人员的角度出发,也不是单纯的以管理层的角度分析,而是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综合最终达到的协调结果。财务预算对于企业发展具有战略指导性的作用。企业运营管理的主体就是企业的每个部门和每个员工,通过预算可以指导每个部门每个员工需要在下一年中需要完成的工作以及取得的效益,同时,也为企业在年末进行绩效评定对比的重要依据,这也为绩效评价提供了一种公正科学的标准,可有效的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热情。
1.2 有助于企业对自身经营目标更加明确
企业的发展在市场经济日益繁荣的今天,将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机遇,同时具有更多的选择机会,这也无形之中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在我国,中小企业只要具备一定的资金就能自由的参与到市场竞争中,其入市条件比较宽松。这种政策导致一些企业的经营目标出现不确定性,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年度财务预算可有有效的减少企业经营发展的盲目性,使得企业对于未来的发展路线清晰,对于企业进一步制定长远的企业发展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3 奠定了为企业吸引外资的基础
企业的发展不仅需要自身的良好运作,其中还需要得到外界环境的支持,特别在资金上对企业的支持、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目前,随着资本市场逐渐成熟,资金充足的企业同时也在复杂的环境中寻找着值得投资的投资对象,对于一个企业的发展,获得外界的投资比较困难,对于资金投资者投资之前需要考虑企业的发展潜力以及资金投资后企业的长期受益,这就使得注重眼前利益的宗旨就大相径庭,因此,只有对自己的企业进行战略规划,才能吸引战略投资者,一个企业的战略规划主要体现在财务预算上,投资者对于企业的考察方向永远是对企业今后发展的把握,企业今后的发展路线以及企业的谋略方面。做好年度财务预算可以有效的帮助企业从其他企业中脱颖而出,获得投资者的青睐,从而获得投资者的资金支持,让企业走进了一个良好的循环发展模式,促进企业长久的发展。
1.4有助于回避企业面对的财务风险
作为市场经济的参与的主体的企业,需要承担市场经济的各种风险,特别我国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与世界经济联系紧密,受到国内外的风险就无形之中增多,这就导致给企业的发展发展带来更多的不确定影响。在企业的发展运营中无论遇到什么风险都会直接的转化为企业财务风险。企业的投资风险、筹资风险、收益风险以及资金回收风险可以通过年度财务预算直接进行考察并做出及时措施面对。企业的资金流与这些风险有着直接的关系,而资金对于企业的发展正常运作来起着决定性作用,年度财务预算可以有效的预估出企业未来经营状况和发展形势,从而提前对企业的资金做出合理的安排,虽然不能有效的使企业规避各种风险,但是,可以使得企业账款的运行更加科学高效。对于推行年度财务预算对于企业运行管理的另外一个作用就是可以通过预算可以使得企业的发展更加规范化。
二、年度财务预算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制定目标时需要协调一致、符合实际。符合实际是制定预算目标必须遵循的原则,而在这里边包含有两层意思,一方面目标的制定需要与企业内部的生产经营的客观实际相结合,与企业的技术水平、生产能力以及员工的素质相适应,不能将目标制定过低或者过高;另一方面,目标的制定需要与企业的外部环境相结合,制定的目标需要经得起市场经济的考验,总之,企业目标制定需要考虑到企业内外因素综合因素。
(2)具有可操作性的预算制定。首先先进行预算的细化,包括预算的责任、制度、指标、费用以及定额等各方面的细化,进一步分解到管理的个人和部门,使得其具有明确的过程监控和明确的目标,这就可以有效的提高预算的执行效率,减少了不必要的麻烦。
(3)在预算过程中需要全面的考虑清楚出现差异的原因,是人为造成的还是客观环境造成的,保持科学合理、公平客观的考核指标和奖惩制度。
(4)建立预算保证体系。严格预算的约束机制,规范完善企业预算管理工作。企业应结合自身特点制定好各自的《实施细则》《预算管理办法》等内部规章制度。
参考文献:
[1]韩涛,王立公,王道顺,王建华.基于企业利益相关者的企业蜻效评价研究口[J].企业研究,2009(1).
关键词:运营管理;运营效益;人力资源管理;成本控制;精细化工程;销售激励
中图分类号:F2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09)17-0074-02
一、运营管理概述
企业从产品的研制到原材料采购、生产、销售、售后服务等一系列活动称之为企业运营过程。针对运营过程中的各项活动配置的组织构架对其活动实施的控制和管理称之为运营管理。
1、企业在经营活动中,活动本身不是孤立存在的,所以每一个活动过程都会产生成本,成本由两块组成:一部分是直接成本;一部分是间接成本。直接成本由于受市场的因素影响较大,可调控的空间非常窄,间接成本是活动过程中产生的费用,是可以通过流程设计、激励等措施来控制的成本。那么加强运营管理,其实质就是加强运营活动过程的管理。1939年麦肯锡会计与工程管理事务所率先提出“运营效益”理念,该理念基于市场需求和企业产品特点对企业管理内部组织机构和运营过程进行再规划,强调高效,抛弃多余管理。高效即在执行运营活动中,企业比竞争对手更具成本优势。这里的高效不仅限于效率,同时包含向客户交付更大的价值,或用较低成本创造出相当的价值。
2、运营管理具有普遍性,不同的企业运营过程不同,其管理的方法手段均不相同。运营效益:同行业中不同的企业,由于其资本配置、人力资源、管理等不同,普遍存在差异,这种运营过程上的差异,是造成竞争各方赢利能力差异的重要原因。80年代日本企业向西方企业发起挑战,其核心就是运营效益方面的差异,当时日本企业在运营效益上遥遥领先于竞争对手,因此它们提供的产品不仅价格更低而且品质更高。因此企业在发展初级阶段,加强运营管理,提升运营效益就显得尤为重要。针对房地产特点和企业的实际情况,这几年我们在运营管理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实践,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二、人力资源管理
在企业管理中,人的管理是最难的管理。现代管理之父杜拉克在他的管理思想全书中讲到:“在竞争性的经济中,管理人的素质及其工作决定着一个企业的成败,或者说是决定着一个企业的存亡。管理人的素质和他的工作能力是对一个企业起作用的唯一有利因素”。同时杜拉克把管理人的工作归纳为五类基本“构成元素作业”:(1)管理人须设定目标(你们的目标是什么?为了达到目标,必须做什么);(2)管理人还必须组织(企业组织);(3)管理人必须给予激励和联系(待遇、晋升、沟通等);(4)管理人必须测度(考核);(5)管理人必须培养人才――包括培养他自己。
为了改善运营绩效,2003年我们引入人力资源管理,主要按照上述五个方面对公司的组织构架、岗位设置及职能、岗位工作流程、规章制度、考核办法、激励机制进行整合。
通过几年的实践,有以下几点体会:
1、要处理好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的关系,要注意两者协调,不能片面强调某一个方面。
2、考核要正确把握原则和非原则,工作干得越多,出错的概率相对就要高些,关键要看产生的原因,是否原则问题。
3、定量考核,要处理好年度工作计划,季度工作目标,月度工作分解,周工作执行情况。
4、监督执行――赋予考核小组最充分的权力。
三、成本控制
成本是制定产品价格的基础,是运营活动中一个重要环节。在市场竞争中如果企业具有成本优势时,当市场为卖方市场时,你可以比竞争对手获得更高的投资回报,在市场恶化的情况下,你可以采取降价的方式取得竞争优势。并且价格竞争是市场竞争中最直接、最有效而且用得最多的博弈手段。
针对房地产运营活动特点,成本控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项目前期:它包括取得土地使用权、市场调查、项目定位、规划设计、立项、报批及相关法定手续办理等主要针对市场调查定位研究过程进行控制。
2、项目建设期:包括工程招投标、工程施工阶段的安全、质量、进度、投资的控制与管理,包含后期服务成本的控制,项目建设期是成本控制的重点,主要通过制度进行限制,流程进行规范。
3、销售成本控制:是对项目运销期中销售周期、销售节奏、媒体投放、价格动态调整的控制。
4、资金成本:是指资金的融资成本和财务费用,房地产是资金密集形产业,根据项目特点,按照资金的时间价值、机会成本学会有效组合,使项目资金成本最低。
5、行政性管理成本:按照投资规模实行定额控制。
加强成本控制,是提升运营效益最直接有效的手段。对此我们把它作为加强运营管理的重点,这就要求我们的财务不仅要会记账,还要懂经营、懂核算。
四、精细化工程
精细化是基于房地产产品的特点和未来市场竞争提出来的。包含二层含义,一是产品设计精细化,个性化;二是产品生产精细化。房地产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产品质量受施工企业的管理水平、生产工人的操作技能的影响比较明显,并且项目的施工队伍不完全是固定的,这就给我们对施工单位在项目施工过程中控制和管理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这里要正确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对精细化要有正确的认识,要有强烈的责任心。
2、正确掌握房地产产品的生产特点,熟悉生产工艺和熟练掌握国家相关规范、标准、规程等。
3、加强信息收集,产品设计理念要与发达地区同步。
4、要处理好工程在招标中优质与优价的关系。
五、销售激励
销售的目的就是实现价值的转化。当项目开发自有资金不足时,加快销售节奏,加速资金回笼,保证项目资金链不发生断裂尤其重要。销售激励主要是解决售房员工积极性问题。销售激励主要把握好三点:
1、销售周期和项目资金需求问题――当自有资金不足时,期房销售资金的问题特别突出,因为销售周期的长短,可以影响价格的制定。
2、如何处理好项目价值最大化和项目资金需求问题――现房价格高于期房,入住后形成成熟社区价格高于现房,这与项目自有资金量有很大关系。
3、销售节奏与资金周转速率与项目价值最大问题,加快销售节奏,快速回笼资金,在保证项目资金的前提下,把多余部分资金用于新项目的投资,讲的是资金投资机会效益;另一方面控制销售节奏,尽可能形成现房销售,使其价值最大――实施中至于采取什么方案,视具体情况而定。
科学技术的进步对企业的管理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一些现代化的技术手段也有了愈来愈多的应用,在市场营销的激烈发展过程中,电子商务在这一过程中就应运而生。电子商务是通过网络计算机等设备的结合在联网情况下构成的营销管理形式,加强这一方面的理论研究对企业的健康长久发展有着重要的保障意义。
二、企业生产运营下电子商务特征及发展意义
1.企业生产运营下电子商务特征分析
企业生产运营当中的电子商务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促进作用,电子商务的发展对传统的商务流程得到了优化,其不仅对实物流得到了替代,同时也对人力物力得到了大幅减少并在效率上得到了提升。企业电子商务对传统流动模式进行了全新的定义,并对中间环节得到了有效减少,将生产者与消费者的直接交易才能得以有效实现,并对社会经济运行的方式得以改变[1]。对电子商务的应用主要就是为实现网上交易,这样能最大化的对企业产品销售渠道得以拓宽,同时也会对企业的竞争力能有这重要促进作用。企业生产运营中的开放性以及全球性的特征也有着显著的体现,这些对企业的贸易机会大大的增加,将客户和企业额相互信赖关系得到了有效构建。
2.企业生产运营下电子商务发展意义
企业的生产运营过程中对电子商务的重视得到加强有着比较重要的意义,对企业的发展有着很大促进作用。首先能有效降低企业运作的成本,主要是电子商务能直接在网上实施交易,所以就对传统贸易当中的单据费用得到了有效降低,还有就是电子商务深入到产品定购以及销售等环节当中,对企业在这一方面的费用也有了减少。并对企业的品牌形象的树立也有着积极作用,能对各种反馈信息进行及时的处理从而对企业的运营策略加以调整。再者是能够在售后服务方面得到更好的提供,能够和客户的关系得以和谐的维护,电子商务在企业运营中的应用能够为企业带来更大的利润[2]。对企业运营中的工作效率也能得到有效促进,从而为企业的竞争优势获取打下了基础。
三、电子商务对企业生产运营管理的影响
1.企业电子商务发展问题分析
电子商务在我国的企业运营管理中还存有诸多问题有待解决,主要体现在企业信息化的基础不强,我国企业在计算机方面都已经具备,但大多数均是对财务会计报表以及文字的处理上进行的应用,对信息化的实际实现还有着很大的进步空间。另外就是发展电子商务的基础条件层面还有待完善,对企业的认识还有待加强,对电子商务在市场商机的拓展以及增进企业效益方面的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认识,这也是对电子商务在企业发展中的制约因素。除此之外就是企业的上网层次相对较低,对电子商务的实际发展也有着很大制约作用[3]。
2.电子商务对企业生产运营管理的影响
电子商务对企业的生产运营管理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其中对企业的库存管理影响方面,能够对库存的管理方法得到有效优化,企业可通过数据库对产品及原料的库存管理进行强化,并可通过电子商务来开设企业的电子商城。对电子商务实现库存管理最为显著的就是网络应用的透明化得到了增大,并取消了大多数传统企业管理的环节和时滞,在电子商务作用下能够将零库存管理目标最大化的实现,同时也能保证供货的稳定性及效率提升。电子商务在市场营销层面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拓展,电子商务的电子营销方式是通过网络技术对产品的宣传和销售,这对销售市场的空间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拓展。主要是体现在两个重要方面,通过网络互动营销能对产品加以全面展示,从而在虚拟化交易上得以实现,客户能够通过网上浏览及挑选和下单等来选择自己需要的商品。还有就是在电子商务下,能对产品的营销成本得到大幅减少,并能将客户整合到营销当中,在这一过程中和客户实施直接的交流。电子商务对企业运营的组织结构也有着重要的影响,电子商务在当前的发展过程中对传统企业组织结构有着重要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组织结构的扁平化和决策的分散化以及运作的虚拟化等。其中的组织结构扁平化是对部门界限的打破,从而就将相关人员得到了集合,能使得各部门和客户直接的接触沟通。并对市场应变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对企业的资源也能最大化的整合优化[4]。对企业的财务管理层面也有着很大的影响,通过电子商务的财务管理能够实现动态化以及远程化的财务操作,从而使其管理实现了开放性和集成性。并能实现供应链的信息流同步,由于传统企业供应链信息传递是逐级进行的,这样就比较容易造成信息传递效率的低下以及准确性得不到保证。在电子商务供应链的各环节同步传输作用下能有效对信息的交流得到加强,这样在信息的准确性方面就有着保障。通过电子商务的应用对企业的资源配置能得到有效提升,电子商务的新型运行模式对市场效率得到了有效提升,资源的配置也更加趋向于最优化状态。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