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教学实习目的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其实质就是在高度仿真的职业环境下为完成某个具体工作任务所进行的职业活动。在这期间,学生不仅提高了知识水平和技能水平,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还养成了良好的职业习惯。因此,项目教学法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一、项目教学法的实施
在实习教学中实施项目教学法,首先要选取项目内容,确定项目任务;其次,教师和学生合作,共同完成具体的项目;最后,进行检查评定。
1.项目的确定
项目教学法的前提是“项目”,项目的确定要以教学内容为依据,既要与书本知识紧密结合,又要有一定的想象空间,让学生既能运用已学过的知识,又可以发挥创造力。项目一般由教师确定,或由教师提出若干个项目组合,再由学生选择其中之一。一方面,教师提供的项目应考虑班级学生的学习状况,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并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另一方面,教师提供的项目应尽可能涵盖各类知识点。
2.项目的完成
教师对所教班级的学生进行分组,建立若干合作学习小组,即项目开发小组。教师把具有不同特点的学生安排在一个小组,促使不同个性、不同特点的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每组人数要适中,一般每个小组有4~6名成员,从中推选1名组长,组长的职责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制定本小组的开发计划,负责工作任务分配、监督实施等各方面的工作。各项目小组根据自己的项目课题,运用已学过的知识,收集信息资料,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制定若干方案,并经过小组讨论和教师指导确定最佳方案,然后根据方案进行加工操作。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学习成为一个人人参与的创造性实践活动,注重的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完成项目的过程。通过实际的操作,可以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并促使其不断提高动手能力。
3.检查评定与交流
检查评定贯穿于项目实施的全过程,评定采取学生自评、小组内互评、小组间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学生对照该项目的具体标准,进行自评和组内互评、组间互评。学生的自我评价,包括对学习的目的、过程和效果进行反思,对自己的体验或发现进行整理和总结;而学生间的互相评定,可以使学生从中发现别人的优点和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教师则根据学生项目的完成情况,结合学生的自评与互评,指出问题,提出看法,与学生交流取得共识,最后对学生评定等级。
二、项目教学法的实施效果
项目教学法遵循的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学生的学习过程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的过程,而是积极构建知识的过程。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递者、灌输者,而是学生主动构建知识的指导者、帮助者、促进者。学生人人参与实践活动,从根本上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能够较好地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
同时,“项目”与生产实际有着密切的联系,使学生的学习更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在小组讨论中,学生需要进行交流,相互学习,共同解决问题,这培养了学生的统筹安排、协调计划、人际交往、团队合作、解决问题、总结分析、自我管理等综合能力。
三、实施项目教学法的关键
在应用项目教学法的过程中,笔者不断进行反思,认识到要想应用好项目教学法,必须做好以下四点。
1.项目的选择要适当
项目既不能太简单,也不能太复杂,要能涵盖学习领域的全部或绝大部分教学目标规定的内容,同时还要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师应具有良好的专业素质
项目教学法要求教师要掌握一个项目所涉及的所有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还要有创造性和应变能力。因此,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不断积累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成为一个真正的学习者、开发者。
3.项目实施计划要细致、有序
由于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每个小组的学习进度很难把握;同时,由于项目教学法是一种开放式的教学方法,课堂比较自由,这也会导致个别学生出现不学习、不思考、干扰别人的情况。这就要求小组在制定项目实施计划时,将任务细化,确保小组每个成员都有任务,能够根据自己的能力完成任务。教师也要加强课堂管理,使项目教学能顺利进行。
4.学校教学资源和设施要达到项目教学法的实施要求
项目教学法要求学校具有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充足教学资源和条件,但现实情况还不尽如人意。
一、目标教学法的内涵
这里所说的目标教学是指中职钳工实习指导教师根据培养目标、专业特点、学生实际、教学内容等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设立一个个项目与目标对学生进行钳工实习指导的一种教学法。它具有项目具体、目标明确、步骤合理、内容明了、评价及时、效果显著等特点。它旨在通过项目目标教学实现钳工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有机地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二、目标教学法与传统教学的区别
目标教学法在教学目标、方式、方法等方面与传统教学法发生了转变。着重表现在三个转变:即由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由教材为中心向以具体的实习项目为中心转变;由教室为中心向以教学与实习为一体的实习工场转变。
传统的钳工实习教学都以教师为中心,教师从讲解到练习都是一个人全包,且方法单一,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而目标教学法以项目为载体,以目标达成为目的,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法为手段,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独立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搜索与处理信息能力为核心,以提高实际操作能力为关键,在教学过程中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它改变了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形成了以能力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新的教学模式。
传统的钳工实习教学以教材为中心,注重知识的传授,轻视能力的培养,追求的目标是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而目标教学法是在理论知识掌握的基础上,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寻求学用的最佳效果,它要追求的目标是学生能力的形成。除了注重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外更注重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不仅掌握一种专业技能,而且掌握学习方法,能够不断挖掘自身潜能,适应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新要求。
三、目标教学法在钳工实习教学中的运用
(一)目标的确定
目标教学法在钳工实习教学中的运用应先确定目标。而目标确定的依据是:专业培养总目标,专业教学内容,企业对本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学生毕业后的岗位适应能力要求等。目标确定的步骤是:学年目标、学期目标、期中目标、期末目标、项目目标等。目标确定的载体是钳工实习的项目。可以说一个个具体项目目标的达成是实现总目标的基础。
因此,项目及其目标的确定是关键。而项目及其目标的确定要紧紧围绕教学内容,既要紧密结合书本知识,又要给学生留有空间,发挥创造力。
项目及其目标定的确定既可由教师确定,也可由师生共同商量确定。但要考虑学生的实际,且要让每个学生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同时确定的项目及其目标能涵盖学期或学年所学知识的各个点。如对钳工“挫”“据”等实习内容项目及其目标的确定等。
(二)目标教学的实施
1.成立合作学习小组
即对实习班级进行分组、重组。小组的分组按学生个性、品德、特长、成绩、实习优劣搭配。每小组以4-6名学生为宜,推荐或指定组长一名。组长的职责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制定本小组的开发计划以及负责本组各成员的工作任务分配、监督实施等各个方面的工作。
2.实施项目,达成目标
如前所述,钳工实习教学目标的载体是实习项目,当小组按教师的计划分配到项目后,应发挥集体的智慧,如运用已学过的知识、技能,收集相关信息和资料,制定实习方案,并在反复讨论的基础上与教师指导下确定最佳实习方案,然后据此开展实习。如钳工“挫”的初次实习,应从实习的姿势、用力方向、角度、轻重,如何使挫的平面又快又好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考虑。
通过一个个项目的实施,使实习成为人人参与的实践活动。我们不能只看最终结果,而应注重项目完成过成中学生的参与情况,合作情况,动手、动脑情况,创造性思维培养情况等;当然也要看目标达成情况。
3.项目目标达成的评价
评价是目标教学法的重要环节。当学生实习的项目完成后,教师须要求学生写好实习报告。内容包括实习项目名称、实习项目目标、实习项目计划执行情况、实习项目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实习项目完成情况,注意事项,今后的打算等。并把实习报告作为评价的一项重要指标。目标达成情况的评价先由组自评,然后各组互评,最后由教师评。
教师要组织学生间的交流,让学生反思自己实习的成败得失,理论知识与实习操作的不足,为下一次学习和实习奠定基础,并认真做好每一次实习,积累经验。
四、目标教学法在钳工实习教学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信息管理专业 人才培养 项目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7-133-02
随着我国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和发展,信管方面人才需求日益增多。然而,自1998年国家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简称信管)专业认定为高等教育本科专业以来,信管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却出现了叫好不卖座的尴尬局面:一方面社会急缺信管方面的人才,另一方面信管毕业生却就业困难。其原因在于高校信管人才培养模式存在一定问题,难以培养出符合社会实际需求的相关人才,因此,信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迫在眉睫。
一、信管专业人才能力需求分析
1.重理论更重实践。高校本科教育往往以理论教学为主,强调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但对于社会而言,理论固然重要,实践能力却更为用人单位所看重。信管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向是技术应用,作为专业性和实践性非常强的一个专业,其培养的目标就是能够对信息进行有效管理,甚至从事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开发,这就意味着理论重要,但实践更为重要,是信管专业人才能力的基本构成要素,是就业的根本。
2.有团体协作意识。在分工日益细化的今天,完成任何任务都需要多人的配合与协作,因此,现代企业非常看重员工的团队协作意识。信管专业所从事的项目对有关成员的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有较强的要求,在一个项目中只有与他人密切协作,共同开发,才能够完成一个任务,因此,团队协作意识是信管人才的一个重要方面。
3.能解决实际问题。作为应用性人才,信管的培养目标是以一定的技术手段解决管理中问题,特别是能够对企业中的有关信息进行有效管理,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增强企业绩效。企业对于信管的人才抱有极大的热忱也源于此,期望他们能够帮助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甚至一些迫在眉睫的问题。但是,综合来看,信管毕业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较弱,特别是缺乏使用技术手段解决管理问题的思想,难以实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目标。
二、项目式教学的背景及意义
1.项目式教学的背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的课程改革都把学习方式的转变视为重要内容。欧美诸国纷纷倡导“主题探究”与“设计学习”活动。日本在新课程体系中专设“综合学习时间”。我国台湾推行新课程体系中“十大能力”的第九条规定“激发主动探究和研究的精神”,第十条规定“培养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我国内地当前课程改革强调学习方式的转变,设置研究性学习,改变学生单纯、被动地接受教师知识传输的学习方式,构建开放的学习环节,为学生提供获取知识的多种渠道以及将所学知识加以综合应用的机会。
2003年7月德国联邦职教所制定以行动为导向的项目教学法,它具有的特点:把整个学习过程分解为一个个具体的工程或事件,设计出一个个项目教学方案,按行动回路设计教学思路。不仅传授给学生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职业能力,这里的能力已不仅是知识能力或者是专业能力,而是涵盖了如何解决问题的能力:方法能力、接纳新知识的学习能力以及与人协作和进行项目动作的社会能力等几个方面。
2.项目式教学的意义。
(1)有助于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专业人才:项目式教学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动手能力,从而使学生在上学期间就拥有较强的应用性,经过较短的时间即可成为企业的骨干,为企业创造价值。
(2)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项目式教学选取的都是现实中的真实项目,与学生日后从事的职业息息相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是引导和启发,大部分时间由学生自主进行学习,这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实际项目开发这一过程,学生会发现自己知识和能力的不足,从而主动学习以解决问题,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提高了学生的职业能力:项目式教学注重学生自我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涵盖了知识的自我学习更新、有效运用以及与他人沟通协调等一系列能力,而不仅仅是单纯的理论知识,强调使学生具有从事相关职业的基本素养和能力,具备成为成熟劳动者的潜能。
三、项目式教学的实施过程
项目式教学是一个不断改进,不断提高的循环过程,具体的实施过程如下图所示:
1.项目规划阶段。根据我校本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结合社会实际工作业务中的项目开发要求,以专业中核心的某一门课程或者某几门课程知识为依托,合理选取项目开发中的实际项目,将项目进行整体规划和设计,抽取出所用的具体知识,形成知识―技能图表,以之为基础组织教学内容,分成项目的整体教学资源以及供学生自行学习的自学资源。
2.项目教学阶段。按照项目式教学的方式和项目开发的步骤逐步开展教学活动。首先明确开发的背景,安排开发目标和任务,将项目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告知学生,而后进行授课;将基础知识和技能传授完后,由学生自行领取项目任务,并由专门教师进行分组项目的指导,启发学生进行学习和设计。
3.项目评测阶段。组织学生进行项目答辩和评测。在评测过程中,摒弃传统的教师评测方法,将学生吸引进来作为评委,可以采用实用性评测,项目管理评测,规范性评测等多种方法,科学合理的评定学生成绩,并进行点评和互评,评测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学习,就项目开发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以指导下次项目设计和规划。
四、项目式教学实施重点及难点
1.教学思维和学习思维双转变。项目式教学不是教师将掌握的现成知识技能传递给学生,同样也不意味着学生进行传统的知识接纳和验证。它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去寻找结果的途径并最终得到结果的一种过程。这意味着教师的教学思维和学生的学习思维都需要进行转变,一方面,教师的教学思维从交给学生知道变换为引导学生学习,教师从知识传授者的角色向项目组织引导者转变,另一方面,学生的学习思维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学生从知识接受者角色向知识寻求者转变。
2.对教师的素质和能力要求高。项目式教学是一种开放式的学习,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它除了对教师有知识的要求外,还对教师的组织和管理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需要的知识和能力涉及的范围更广,研究也更为具体和深入,这些都对项目式教学的教师素质和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迫切需要通过各种方式进一步提高。
3.项目的来源及筛选要求较高。项目式教学的项目质量是决定项目式教学成功的关键,项目如果没有实际性,项目式教学就成为一句空话。在现实情况中,由于现实开发的项目有具体的规模、时间和开发语言的要求,选择一个合适的项目存在很大的难度,往往太难太大的难以组织,太小太简单的又起不到应有的效果,从而陷入尴尬境地。在进一步的实践过程中,也出现了项目实习单位不认同学生的能力,无法真正参与项目开发,而学生又认为学习不到真正的知识和能力这样的问题。
五、总结
项目式教学在信管专业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应用型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矛盾差距过大的问题,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并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以及基础的职业化素质,从而提高信管学生的就业能力。
参考文献:
1.潘华,王鑫印,施泉生.基于学生项目小组化教学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以信管专业为例[J].教育探索,2010(224)
2.王永茂.基于项目驱动式教学的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29)
3.陈春玲,费宁.基于“项目驱动”的软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
4.王京,席仲雨.项目教学法在应用型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应用[J].教学研究,2009(2)
5.张海燕.在VB程序设计教学中实施项目教学法的实践与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12)
6.王新年.整体项目驱动模式下计算机软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探索[J].计算机教育,2010(3)
(作者单位:中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山西太原 030051)
关键词:餐饮市场;人才需求;教学模式;项目教学案例研究
中餐烹饪实习是一门专业性极强而理论讲授又极为枯燥的课程,采用项目式教学方法,将中餐烹饪实习课程所要掌握的各项技能根据课程的教学任务目标编制成一个个相对独立的教学项目,并将知识点融入其中,由学生带着项目去完成任务,并在进行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知识,能够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针对项目式教学在中餐烹饪实习课程教学中的案例研究展开研究。
一、职校烹饪专业的教学手段
1.课程理论灌输模式
目前,大部分学校在讲授烹饪中餐烹饪实习课程时大多采用课程理论灌输模式,这就是我们常讲的填鸭式教学,教师是主角,学生则被动听课。对于专业性较强的理论知识,尽管教师讲得口若悬河,也列举了大量的相关菜例,但毕竟是纸上谈兵,只局限与知识表面,学生无法深入理解,这就导致在课堂上上理论课时,每个班都有部分学生趴桌睡觉或思想开小差现象,学生学习知识的效果较差,久而久之,有一些学生学不会,就产生放弃的思想,只好在教室里混时间。
2.分段式教学模式
中餐烹饪教学中要求有很多实习和实训,但由于按传统的教学安排是先进行理论教学,再集中时间进行实习实训。这种教学方法的结果往往是,学生实习时部分理论知识已经忘记,需在实习中重新补课;或者是书本上教的内容与实际菜肴制作有出入,教师需根据实际菜肴制作重新讲解方可进行实习。这些现象无疑造成时间上的浪费,学习效率低下。
二、中餐烹饪实习课程引入项目式教学的案例探究
将项目式教学法引入中餐烹饪实习教学,能够较好地解决了上述诸多教学模式所出的弊端,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这对培养高素质烹饪人才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项目式教学的理解
项目教学是将某门专业课程按类别分为若干技术或技能单元,每个技术或技能单元作为一个教学项目,实行理论、实践一体化的单元式教学,每个单元教学都应以应用该项技术或技能完成一个作业来结束,再进行下一个项目的教学。
2.项目式教学在中餐烹饪实习教学的合理运用
(1)广泛推广宣传,多方重视
项目式教学法是当今教学方法中一种较为新型的教学方法,由于广大师生已经习惯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对新型的教学方法存在着不理解、不支持的心态是难免的,加之项目式教学虽然有诸多优处,但该种教学模式对师生各方面要求较高,尤其要求教师的知识面要广,这会受到多方面的阻碍。因此,学校应推广宣传,多方重视,使项目式教学方法到烹饪中餐烹饪实习教学中得到广泛运用。
(2)深入学习,从无到有,从有到精
中餐烹饪实习教学一般采用师傅带徒弟式和理论实践灌输教学模式,通常教师是绝对主体,学生则是学习的被动接受体,教师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而对项目式教学方法是知之甚少,更谈不上运用。在运用过程中,教师不但要从思想上重视,更要在学习中加以总结,使该项教学方法从不知到知、从知之甚少到精益求精,以达到能有效地将其运用到中餐烹饪实习教学中来。
3.项目教学法的案例设计
(1)课程项目设计的总体要求
中餐烹饪实习课程是烹饪专业的主修课程,教学内容分布在每个学期,一般分四学期学完整个课程。第一、二学期主要以基础教学为主,实践训练重点抓基本功训练;第三、四学期以掌握各种烹调方法、菜肴制作、宴席设计教学为主,实践训练重点在单个菜肴制作与宴席设计制作为主,兼顾烹饪等级工考核。根据课程分置特点,教师在运用项目教学进行项目设计时,一方面要考虑中餐烹饪实习的总体教学目标,另一方面还要兼顾每学期的教学重点,做到循序渐进,有的放矢,所设计的项目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切实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符合当前餐饮市场的人才需求。
(2)课程项目设计的具体措施
任何教学模式的实施应用都是以培养有一技之长的应用型人才为教育目的,烹饪教学也是如此。我们在设计烹饪项目中应以此为中心,采取正确的教学方法,方能设计出科学的、符合技工类学生学习的项目,达到烹饪的教学目标。
第一,项目的编排应以掌握实际工作技能为目标。根据中餐烹饪实习的教学目标在编排每项项目中,要通过对职业岗位进行分析、观察,确定知识和能力结构,并以此来设计开发课程项目,合理安排实践教学,制订以技术应用能力为主体专业实践教学计划,确定技术应用能力的实践教学目标,并在项目课时安排、教学内容上进行改革。如以往烹饪专业大部分课程的文化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教学比例为1:1,这样的课时分配无法保证学生有足够的实践训练时间;在项目编排上也要有所突破,力求使一部分的理论知识让学生在课外完成。
第二,教学体系设计应体现职业素质教育,以能力为本位,按照职业岗位群所需要的能力来设置课程。在课程设置方面,建立“课堂学习+实践深化”的职业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并以校内实训中心为重要载体,突出“职业技能训练”和“职业素质训导”两大中心任务,把职业素质教育贯穿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环节和日常生活中,不仅是进行职业技能训练,而且强调职业素质训导。如学生在解决项目中的问题时,要具有相互协作和团队精神,每个项目都设计以项目组的形式来进行,并任命项目组长,由项目组长为项目组成员分解工作,安排项目组成员的任务,制订计划表以及提交项目进展情况表,出现问题及时沟通和解决。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学会了沟通和协作,培养了学生的职业素质。
第三,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师资队伍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项目教学虽然以学生为主体,但教师的作用也是最关键的因素,要求教师不仅需要掌握系统的理论知识,还要有实践能力。因此,“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至关重要。
(3)项目教学案例的实施步骤
中餐烹饪实习教学可以模拟饭店厨房工作间的模式进行项目案例的设计,并要求学生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烹饪知识撰写工作任务计划书。对中餐烹饪实习课程项目的设计应以中餐烹饪教学的总目标为基础,项目内容的具体要求可以按照以下要求来确定:
第一,项目的具体操作可模拟饭店厨房工作间形式将其划分为三个模块:切配组、炉灶组、美工组,并由每个小组长确立小组工作的具体任务方向和各组员的分工。
第二,每个项目的设立都要确定明确的教学目标、所需完成的任务、计划完成的时间、任务实施、检查评价等步骤。
第三,撰写详细工作计划书,内容包括:实践训练的具体要求,菜肴的类别,有的还要列出部分菜肴简介;厨房工作间人员基本情况和工作目标简介;行业分析,服务对象分析,竞争者分析,竞争优势分析;生产计划,在项目完成期间所能达到的产品数量和质量指标。
第四,提交工作小组计划项目成果。每次的项目完成都要有相应的记录,并以实验报告的形式提交。
通过项目式教学,学生不但增长了知识,还使学生从课堂理论的被动接受变为课外的主动学习,提高了学习兴趣和效率。当然,在中餐烹饪实习教学中采用项目式教学,虽然有着极大的优势,但也需要教师灵活把握,针对问题采取有效手段去解决,这样才能将项目教学更好地运用于中餐烹饪教学中。
论文关键词:项目化教学;职业能力;技能培养;改革;建议
为了适应现代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规模在不断扩大,近几年我国高职院校纷纷崛起,并且有可能成为面向人人的教育。但是由于受到传统教学体系的影响,使得培养的学生难以适应实际岗位需求。加上学生整体素质普遍不佳,越来越多的情况表明传统的教学方式已不能适应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可以说当前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已经备受人们的关注。当前高职院校的核心任务就是课程教学改革,因此项目化教学的理念提出,可以说是促进高职课程改革的一条有效途径。本文就是根据当前高职院校项目化教学发展现状,提出有利于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一、高职项目化教学改革的提出
近几年以来,由于高职院校招生规模急剧扩大,教学质量明显下降。因此,教育部门做出了《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在接下来的改革中提出了通过对教育改革来实现高职院校质量的提升,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提出了一种新的教学观念—项目化教学。所谓项目式教学,就是学生在学习中围绕某一个具体的项目学习,通过利用最优化的资源来对学习的内容进行实践体验,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来进行探索创新与实际技能的提升,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在高职院校的项目化教学中,既是一种日常的教学模式,也是一种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它的理论基础融合了多种教育理念。
在实际的项目化教学中,采取类似实践的方式来对整个项目进行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有意义的任务来实现技能的提升。在项目教学中,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人人参与创造的过程,能够在操作中掌握所有要学习的知识,体验在实际岗位的辛苦及乐趣,进而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团队合作的精神。与传统教学相比,项目化教学比传统的教学多出了三个中心,即:由原有的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以原有的课本教学内容为中心转变为以项目为中心;以原有的以课堂为中心转变为以实际操作为中心。
二、高职项目化教学改革的重要性
在高职院校中,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出全能人才,因此需要按照市场需要来培养人才,但是如果没有实践活动,学生并不能获得实际经验,并且将专业知识全部掌握。因此在职业教育过程中,需要将原有的传统的课堂理论教学转变为以企业实际工作为中心的项目化教学,将实际工作中的场景引入到教学中,让学生以能够胜任工作为最终目的,最终实现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而我们在实际改革中,可以看到项目化教学更为突出的几点意义:
首先,项目化教学体系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任务相符合。由于高职教育的基础课程都是学科体系,按照人对于知识接受的逻辑来设置课程,知识中都有着内部的组合关系。而学科知识结构与学术教育相关联,因此我们需要将教学定位在培养学术型人才,学科的主导局面必须打破。而项目化教学的基础结构是工作体系,也就是围绕着专业的岗位工作进行教育,通过不同专业分配不同的工作任务,在工作过程中将学科知识融入,呈现相互融合的局面。
我国高职院校培养的是适合生产第一线的人才,因此人才的培养目标需要除了掌握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也要有着在专业领域的工作基本能力,因此需要以“应用”为首要目标,这就对于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指明了新的方向,决定了项目化教学是符合高职教育的培养任务的。
其次,项目化教学的知识表征方式有利于高职学生工作能力的形成。职业教育关注的是学生的工作与实践能力,并且习惯去关注影响它的因素,一般为知识与实践。学生要想有着足够的工作能力,首先要有着足够的专业知识储备,其次将这些专业知识应用到工作岗位中,强调了知识储备与实践经验相融合的理念。也就是类似盖房子先打牢地基,才能在上面建房子。而学生一般都是拥有着足够的知识储备,却无法在实践中进行操作,缺乏生成实践的功能。因此我们在项目化教学中,不仅仅要求学生有着足够专业的知识,还需要具备职业能力。项目化教学的核心任务是将专业理论与工作任务相联系,在实际的工作情境中去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有利于培养和提升在校学生的职业能力。
第三,项目化教学有利于高职院校优良学风的形成。由于学生正处于成长发育的阶段,很多学生调皮捣蛋,导致学校学风不好,不良习惯较多。然而教育学家认为越是调皮的学生越是敢勇于实践,他们不拘于多种规矩,而是敢于创新,提出自己的想法。在传统的教学中,一般教师都会在课堂中灌输理论,将知识的内在逻辑关系作为课程知识结构的出发点,而忽视学生的具象思维的培养,这种纯粹的理论只会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而项目化教学正好迎合了学生的好奇心。在传统的教学中,一般理论知识内容都是一些定理定义,而项目化教学是在实际工作岗位上进行行动化的工作任务。在教学组织形式中,传统教学是教师在上面灌输理论知识,学生在下面记录,显得死气沉沉;反观项目教学的课堂,学生们分成小组相互配合,在实际的工作场景中能够完成具有价值的目标,并且教师能够给学生做指导,建立了学与用的快速通道,让学生由被动的学习者变成了实践活动的参与者,让学生激发主观能动性,提高了学习兴趣,进而树立了良好的学风。
三、项目化教学存在的问题
虽然高职院校将项目化教学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进行改革,但是由于刚刚起步,因此呈现出了一些问题:
首先,一些学校将项目化教学理解为案例教学。虽然一些学校不再以理论灌输为主,而是运用一些案例教学,但是由于案例与实际岗位关联性不大,而且较为零散,并没有与项目规划相融合。在另一方面,由于缺乏多种教学手段,因此导致学生兴趣不高,师生的互动不多,既浪费了时间,又收效不大。
其次,项目化教学与实践性教学环节相脱节。项目化教学应当与实践教学相融合,如果学生缺乏体验,导致他们很难系统地去掌握操作技能与方法,让学生难以将理论知识与工作岗位相衔接。然而由于项目化教学操作较难,让一些学校受到限制,项目要么与实际脱节,要么难以组织实践教学。
四、针对高校项目化教学改革提出的几点思考
首先,制定富有弹性的教学计划。高职院校在项目化教学改革中需要打破原有的教学观念,树立以市场人才需求为导向的教学计划。在原有的教学目标不变的基础上,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对学生参与岗位实践内容进行适当变化。在教学计划制定中需要以职业需要为出发点,符合学生未来从事的职业特点。在教学计划中要考虑到学生在岗位实习中的课时安排,当所需要改革的课程与学生实践的课程计划有冲突式,要及时调整教学计划,以最终达到教学目标。
其次,课程教材建设问题。教材是课程改革的体现,也是指导学生在实践中的重要依据。我们需要根据当前项目化教学改革来制定与传统教学课程不同内容的教学,不再与学科中理论知识相关联,而是以指导工作任务为主的系统归纳的方案。在制作形式上,可以不只是纸质的教材,也可以是电子课件、多媒体光盘等。而且教学并不是一沉不变的,而是动态的,需要与实际相结合,针对地区的市场变化来制定教材内容,体现出教材建设的“科学、求新、求异、变化”的特点。在教材制定中,可以让本校的教育工作者与岗位实际的技术人才一起编制,作为学生走上工作岗位的指导手册,以提高效率,少走弯路。
第三,与校外实训基地群相结合,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是走上实践岗位的第一道关卡,因此我们应当重视起实践的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全面提高综合素质。我们可以开发校外的实践基地群,通过与多个企业联合,实现校企共赢的局面。在组织形式上,可以让在校学生组成工作任务团队,在实践的地方进行实际项目的操作,有效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
第四,组建专家团队,对教学项目进行设计与开发。项目化教学改革的关键点在于项目的如何开发与设计,因此学校应当将在校教师与企业专家组成专业组,去联合开发与课程可以相融合的项目。开发的项目要与学校的专业相一致,实现互利共赢的目标。教师在教学形式上应当转变传统教学观念,而是以学生为主体,保障教学效果的同时也能够在实际中应用,并且实现高效的成果。在开发的设计方案中,既要能够实现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也要有利于教师的成长,并且实现学校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五,学校需要重视就业引导工作。职业院校作为高等的教育机构,就是需要将岗位需要的人才进行输送,而一些学生并不能够找准自己的目标,因此应当在项目教学的同时进行职业的引导工作。一些学校即使开展了,也是较为单一的形式,一般都是安排学生进行听课,而不是根据实际发展需求进行教学。因此高职院校在展开项目化教学的同时,也要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进行引导,比如在每学期安排相应数量的职业引导课程,让学生能够受到正确的指引,而教师或者专家可以帮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根据学生在项目操作过程中的表现来帮助学生选择职业。学校可以根据不同专业的学生来设置不同的职业引导课程,并且要实现学生发展的个性化。让学生实现自我认知,找准自己就业的方向。
【关键词】技校;阶段目标训练法;运用
一、阶段目标训练法的内涵
这里所说的阶段目标训法是指在技校车工实习训练中,实习指导教师根据车工专业学生培养目标、实践教学总目标与大纲要求,结合学校车工实习实训条件,学生实际,采取分解总目标,科学系统地分阶段安排车工技能训练项目与内容,讲究训练过程的计划性、目的性、步骤性与整体性;建立阶段目标训的考核评价机制、反馈总结机制、奖励激励机制,以确保教学与实训总目标的达成的一种训练法。
二、技校车工实习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从笔者对当地几所技校车工实习教学的调查发现,技校车工实习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一)有的技校车工实习实训设备简陋,无论是数量和质量都达不到车工实习的要求。其实车工实习包括普通车工实习与数控车工实习及数控铣床、数控刨床、数控磨床等的实习。有的技校车床(主要指普通车床)已很陈旧,迫切需要更换;有的技校数控车床、数控铣床、数控刨床、数控磨床等的数量有限,很难实现一人一岗的实习要求;有的技校一个小组合用一台数控车床实习,一天下来轮到自己不到一个小时。如此一来就很难保证实习实训质量。
(二)教学观念滞后,教学模式传统,直接影响着实习教学的质量。技校很大一部分实习教师是从企业里应聘过来,有一部分是技校优秀毕业生留校的。这些实习教师有较强的动手能力,但缺乏理论支撑,做做有一手,讲讲缺乏理论高度。有的是根据师傅带徒弟的那一套来进行教学,观念落后,教法陈旧,难以适应现代教学的要求。有的是根据自己在实践中摸索出来的那一套来进行教学,自己觉得可以,但没有借鉴他人的经验和优点,参加技能竞赛无法跟别人比,难以取得好成绩。实习教学质量也难以提高。
(三)缺乏创新,用同一的“标准”培养学生,难以发挥学生个体差异的优势和创造思维。这是当今车工实习教学最令人痛心的问题。有的学校实习教师往往是用统一的实习标准和要求去指导学生实习,不允许学生有任何自己的想法及改进意见,学生稍有异议和想法,就大声训斥,唯恐出事。有的实习教师严格按照自己的方法一步一步引导学生操作,这在学生初学时比较好,但当学生操作熟练时仍然坚持这些操作法则限制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扼杀了学生个性。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只不过是一台“活机器”,而没有自己的个性与创新处。
(四)实习教学时间不足。机械专业的学生实习不单单只有普通车床,还有钳工、数控车床、焊工等。因此,学生在校实习就受到各种因素等的限制,致使车工专业实习实训时间无法得到保证,难以达到车工考证的时间要求。
(五)理论教学与实践脱节。调查发现,有的学校《车工工艺学》理论知识学习后到实际车工实习有较长一段时间。有的是半学期,有的是一学期。这使得部分学生到实习时已差不多忘了理论知识。对于较自觉地学生来说,它会主动去复习学过的知识,而对于不自觉或者说本来基础就较差的技校生来说那肯去复习呢。实习效果的不理想可想而知。
三、阶段目标训练法在技校车工实习教学中的运用
(一)车工技能训练阶段目标定位
技校车工技能教学阶段目标的定位:应以中技培养目标为方向,以企业需求为根据,以技能人才岗位应达到的技术水平为依据(即以国家职业技能鉴定中级车工标准为依据),基本定位是培养企业一线工作的技术工人;经过学校科学规范的训练使学生达到中级车工技能等级,少数达到高级,缩短学生从毕业到上岗期间的时间准备,能使学生与企业零距离对接。
(二)车工技能训练阶段目标的确立
技校车工技能训练阶段目标的确立应以培养总目标为依据,根据机械专业车工实习应达到的技能等级确立各阶段训练目标。笔者在车工技能训练教改项目中承担主要负责人,对绍兴市、宁波市等六所技工学校的机加工实训模式及当地一些企业做了调查,提出了强化技能训练,突出主干技能的观点。对于将来走上工作第一线的技术工人来说,关键是有一手过硬的操作本领。为达此目的,笔者将车工技能实习训练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实习认知阶段,二是基本技能训练阶段,三是强化技能训练阶段。
(三)车工技能训练阶段目标的组织与实施
1.实习认知阶段是指学生在尚未具备必要的车工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知识的情况下,带领学生进入车工实习实训室,指导学生了解车床的结构、功能、操作方法及安全操作应注意的问题等,使学生在大脑中形成初步的印象;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如何安装刀具、装夹工件,能车削简单的加工表面。此阶段对学生的动手操作要求不可过高,重在认识并能初步正确加工。该阶段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影响很大,如《车工工艺学》、《机械加工技术》、《机械设计基础》等课程的学习都要用到有关加工的知识。因此,要以培养学生的感性认识与学习兴趣为重点,使学生在头脑中牢固树立印象,为以后学习与训练奠定基础。
2.基本技能训练阶段是指在实习认知阶段基础上的提高与进一步。由于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理论学习与初步实践,已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经验,在此基础上进行一个个的项目训练,如车外圆、车端面、车槽和切断、车螺纹、车圆锥面等。这些技能训练十分重要和必要,必须一个个抓紧、抓实、抓出成效。还须指导学生进行车削工艺分析,出现的故障排除,对做出的工件进行对比,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意见,制订改进的措施。在此阶段实施过程中,学校应保证一人一岗;保证足够的实习时间;保证实习材料的供应等。
3.强化技能训练阶段。为确保技能等级的考核成功,车工实习阶段目标训练在前两个阶段的基础上,还须实施技能强化训练。综合运用各项技能,增加实习实训难度,集中时间进行等级考核前的强化训练。这阶段训练的要求是:一是制订好强化训练项目。这项目的确定应根据考核的具体要求,采取分步实施的办法,最终达到目标。二是准备好强化实习实训的各项预备工作,如实习的图纸、原材料、工量具,检查与维修好车床;安排好各班强化实习训练的时间等等,以确保实习的顺利进行。
4.做好相关管理工作。包括实习实训教学计划的制定,实习指导教师的安排,实习工量具的配备,实习工场的卫生打扫,实习车床的维护与保养,实习原材料的准备,实习考核评价制度的制定,实习考评领导小组的成立等。
四、阶段目标训练法在技校车工实习教学中运用应注意的问题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一)贯彻落实车工技能教学改革的精神。包括阶段目标训练法实施方案的制定、组织与学习,统一思想与认识,领会实训精神与要领,尤其是要懂得如何实施,即具体操作措施。
(二)对各阶段目标训练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先易后难的原则,注意个体差异的原则。不可操之过急,更不可走过场。应讲究实效,讲究对学生的实习有进步与提高。
(三)注意各阶段目标训练的总结反思,尤其是对存在的问题与困难要及时处理与解决;要有激励机制,奖励那些进步明显和成绩突出的学生,鼓励那些后进生。要上下配合,相互协调,部门协作,共同为学生的发展做出努力。
参考文献:
[1]梁秀萍.试论重职《车工工艺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家教世界,2013.05.
电算会计课程项目教学实施的改进浅析
在职业院校教育中,项目教学是指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项目本身是以生产一件产品或提供一项服务为目的的任务。项目教学的指导思想是将一个相对独立的任务项目交予学生独立完成,从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到完成后的评价,都由学生具体负责;通过一个个项目的实施,要使学生能够了解和把握完成项目的每一环节的基本要求与整个过程的重点难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到咨询、指导与解答疑难的作用。电算会计是职业院校会计学专业课程中,操作能力较强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根据该课程的特点及要求,传统会计教学中“以教师为主体,以知识为本位”的教学理念与方法已不能适应教学,把项目教学法,以一种“教与学”融为一体的教学法,采取小组讨论、协作学习的方式,通过“电算会计模拟项目工程”,以任务来驱动学生的学习,通过完成项目任务,应用已有的知识和掌握的新知识达到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教学方式引入课堂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电算会计课程项目教学应用的现状
教学教材中内容不适用
由于各学校所使用的财务软件不同,版本不同,故与之完全相匹配的教材不多,可选择余地不大。目前现成的会计电算化经济业务项目教学用书在教学中极少见到,受各种条件影响,不少学校自编电算会计的教材内容,特别是实训书习题错误较多,大多都是适应于单机版的实训。
3、教师水平不高
电算会计教学,要求教师具有与时俱进的会计知识和计算机知识,这不仅要求教师有较深的会计理论知识,还要求不断更新计算机知识。并且在会计电算化的项目教学中,确定项目任务的是以不同行业的会计制度为蓝本,这要求教师对各行业的会计制度及处理流程都有比较深入的了解与掌握,才能游刃有余地及时处理学生实
施项目过程中所遇问题,做好示范教学,引导学生圆满完成项目任务。
二、电算会计课程项目教学应用具体措施
项目教学的应用
电算会计项目教学法的关键是设计和制定一个项目任务。现行课程教材实训内容只适合独立过完成,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项目分工。根据课程的特点,按以下几个主要阶段进行:
(1)明确项目内容
此项目应涉及系统管理、总账、固定资产、工资管理、应收应付及UFO报表模块。从建账、日常管理到期末处理的所有环节需设计到。一般来说首先进行初始化的设置(设置系统参数、设置科目、建立各种账簿文件、定义各种辅助核算、定义报表以及录入各种余额数据或者是发生额数据等)。然后输入凭证(当月发生的经济业务资料)并审核;最后报表的输出。
(2)确定项目计划
项目设计要求学生根据个人特点和需要,自由组合,4~8人为一组,自行分工,成立组织以进行管理,各团队涉及到的岗位或权限,需包括绝大多数实际工作中常见财务岗位。
(3)实施计划
在实施计划过程中,学生独立完成自己所处岗位的任务,教师及时发现问题并纠正其错误。对于少数人提出的简单问题个别进行辅导,并注意收集学生提出的有共性的问题,然后集中进行讲授。
(4)检查项目过程,评估项目成果
在整个项目实施过程中,教师要随时督促引导学生进行阶段性小结,对项目进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进行交流讨论,并运用所学的知识与技能解决问题。
4、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为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使其知识和技能不断得到更新、补充、拓展和提高,学校可定期或不定期让电算会计教师参加各种会计知识、计算机知识学习班,并利用假期把教师充实到社会各行业财务总门见习或实习。
在电算会计课程项目教学中,学习过程成为一个人人参与的创造性的实践活动,它注重的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完成项目的过程。使学生通过完成项目的过程充分地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融入角色模拟现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参考文献:
【关键词】项目化教学;高职;电算化
会计电算化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工作,但高职在教育过程中重理论、轻实践的教育模式却屡见不鲜,这就导致了学生在毕业之后难以快速融入到社会中,影响了学生的就业。本文以项目教学模式下的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出发,讨论了改善电算化专业教学的建议。
1.项目化教学简介
项目化教学最早是由美国教育学家和加拿大教育学家共同提出的。该方法认为,知识是有人们在一定的工作环境中由学习者主动完成的。在这一教学模式下,教师起到的是引导作用,结合岗位的要求将职业技能划分为多个子项目,有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与学习,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德国将该方法运用在职业教育过程中,强调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该方法在上世纪末引入到我国的教育中,因为该方案的效果良好,因此取得了很好的实践效果。
项目化教学最大的特点就是通过职业岗位进行教学任务的安排,并将教学任务分为若干的工作情景,让学生在模拟的环境中参与整个实践活动,通过小组的形式完成整个活动,并学习职业中需要使用的技能和知识。在该教学模式中,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学生以独立或团队的形式完成特定的任务,教师要分析清楚相关岗位需要的技能,并将这些技能相互联系,设计成模拟的工作环境,通过对学生的引导,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1]。
2.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育现状
高职院校的电算化专业是一个偏文科类的专业,这一专业不同于工科类专业,因此在进行实践教学的过程中也不算容易,实践分为学习第一二年每学期理论教学结束之后的实训课程和第三年进行的综合模拟实训、实习,这一形式构成了高职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的主要模式。会计电算化与会计最大的区别在于,会计电算化要求该专业的学生对电算会计软件具有熟练的掌握度。会计电算化专业是将会计知识理论和会计软件操作技巧相结合的一种方式。如果将会计理论和会计软件操作技巧相互分离,那么将不能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我国近年来虽然在会计理论结合会计电算化方面做过一些尝试,但是还没有取得较好效果。我国会计电算化教学现状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2.1课程与市场相脱节
社会对电算化人才的需求是多样化的,高职院校对会计电算化专业的教学目标相对模糊,缺乏专门的针对性,专业发展落后于企业需求。课程体系建设还是以学科知识为主,没有结合企业要求进行教学,导致培养出的人才缺乏就业市场。
2.2教学方式相对单一
我国电算化教育模式还相对传统,实行"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分离的教学模式,虽然学校配备了专门的时间设施和教师,但是实践内容还较少,实践也仅仅是在课堂上进行。这样就会导致学生只会纸上谈兵,一遇到实践性的问题就会手忙脚乱。教学过程中还是以教师为主体,缺乏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的环节,导致学生的技能水平较低,影响了教学效果。
2.3实践性教学内容不全面
我国高职电算化教学还停留在单项实训、综合实训的阶段,这些实训虽然会模拟实际的电算化场景,将电算化的工作分解到学生手中,但是通常让一个学生对整个企业某一时期内的会计业务都进行处理,从而导致一个学生代替了整个会计部门。这样的实践方式虽然可以让学生掌握一些电算化的基本操作方式,但是学生在将来工作中面对具体的岗位却缺乏具体的电算化操作技能。当代企业中的会计岗位越来越细化,对于不同的会计岗位电算化也有很大的区别,这就要求高职在教学过程中针对电算化专业构建新的教学体系,按照会计岗位的需求对软件进行实操,将实践性教学细分为多个项目,每个项目以必备的岗位能力为支撑点,针对每一支撑点设计教学内容,这样避免了传统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的模式,从而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加快了学生适应岗位的速度,使电算化岗位和电算化教学相互衔接[2]。
3.项目化教学下的高职电算化专业实践教育体系
3.1会计电算化职业能力目标与技能需求
项目化教学的核心在于以任务为导向进行教学,这些任务设计来源与电算化专业的就业要求。建立电算化实践教育体系,首先要明确学生的职业能力目标。本文在对电算化岗位技能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将高职就业定位于中小企业中的各种会计岗位,对这些岗位的工作进行综合的分析和归纳,了解这些岗位对能力的需求,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以企业为载体构建会计电算化学习情境,让每一情境都可以模拟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并将教学溶于会计岗位中,从而避免实践教学与企业需求的脱节。
3.2构建基于项目导向下的高职电算化教育体系
3.2.1三级体系目标的建立
会计电算化的实践性教学应该分为课内实训、学期实训、技能考核、顶岗实习四个部分,每个部分都是一级教学项目,针对每一级教学项目设置二级子项目。如果总账模块在实训中,那么就要以掌握总账管理系统为一个项目,并在此下设立处内、会计主管等岗位,出纳签字、主管签字则为二级项目。出纳要根据系统的凭证进行签字并进行支票控制,并登记相关日记账。这些工作处理的正确性也考核了学生是否掌握了正真的技能。
3.2.2构建知识体系
从三级子项目切入,要掌握每一个项目的支撑点,了解该项目必备的知识和职业能力要求。例如在进行总账模块实践过程中,根据这一模块设置的岗位开始对会计工作需要的职业技能和理论知识有掌握,制单人员要掌握相关财务会计的处理模式,并按照凭证填制要求填制凭证。出纳人员要掌握出纳必须掌握的理论,并根据正确的理论控制好票据和现金、银行存款,对现金、存款进行合理的管控。这些技能教师可以在课堂中传递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课堂教学O方式进行学习,也可以组成小组进行学习,在小组之间相互点评,并有教师总结,让学生成为理论的主体,激发学生对操作软件的学习兴趣,自发地投入到学习中。
3.3.3构建完善的评价模式
实践性教学的另一重点在于教学效果的评价上,新的教学体系要求改变原来单一的评价模式,组成小组组内自我评价、组件相互评价、教师进行审核的评价体系。项目教学的模式要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学生在完成项目任务的同时掌握职业能力。会计电算化这一专业的实践性很强,实践教学的考核要求对计算机的操作能力、学生的知识掌握都有涉及。考察学生的能力不能仅仅通过试卷的考核,要进行多维度的评价,构建多指标多维度的教学评价体系,合理地对学生进行考核[3]。
4.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电算化专业是一个偏文科的专业,这就导致其实践性教学不能像理工科那样进行,这在一方面加大了电算化实践教学的难度。我国高职电算化教育中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十分常见,很多高职院校虽然配备了专业的实践教学设备和教师,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按照专业要求进行教学,导致教学效果低下。本文针对项目化教学模式下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进行论述,希望对我国电算化专业的教学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葛新旗.项目化教学模式下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初探[J].中国林业教育,2014,04:51-53.
[2]葛新旗.项目教学模式下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职业教育(下旬刊),2013,04:64-66.
[3]张秀霞.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建设[J].教育与职业,2007,12:134-135.
研究认为,数学开放式教学是以人才培养目标、现代教育理论、数学习题理论和新课程理念等为指导,以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和发展潜能为出发点,以数学问题为载体,在数学教学中打破以往“师道尊严”的封闭型教学,兼收并蓄各家教学方法之长,开放教学设计、开放教学内容、开放教学关系、开放教学方法、开放教学过程、开放评价形式,以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自主探究、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等为主要方式,以促进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进学生的丰富活动和数学思维,促进学生的积极探索态度和探究策略,鼓励学生提出新问题、探索新问题,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提炼数学思想方法、发展数学思维能力和智力、培养数学能力和创造力、形成良好人格为目的的一种教学思想。数学开放式教学具有选择性、双基性、问题性、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实践性、交流性、乐趣性、主导性、启发性、动态性、平等性、和谐性、全体性、延伸性等特征。
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要教育学生不仅仅是“学知识”,而且要“学做事、学做人,学会与他人相处”。可以说,“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共处”的教育四大“支柱”,概括了现代教育的基本内涵和要求。就数学开放式教学而言,关注学生的数学思维,丰富学生的数学活动,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并应用知识,发展智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形成良好的人格是主要目的。
1. 丰富学生的活动和数学思维。人生在世,必然担负两大任务,一是认识世界,即进行观察、记忆、思维、想象等主体认识活动;二是改造世界,即人的注意、兴趣、情感、意志等积极参与的活动。由此,形成了智力与非智力,它们都源于活动。而思维是智力水平最重要的标志,如果说观察、记忆所采来的是花粉,那么,想象、思维才能将花粉酿成甜蜜。
数学开放式教学要求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多方面活动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必须给每个学生充分的自由,根据他们各自的能力、兴趣和爱好,使能力较强者参加较多的数学活动,能力较弱者也能体验数学活动。积极思考、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讨论、多向交流等是基本的活动形式,在活动中产生对问题的多种解决方式和观点,在活动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把活动中学生的数学思维方法和观点再运用于发展性的问题解决的新型数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活动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2. 学会认知,发展智力。学会认知,要求学生学会在学习新知识之前预习自学。根据要求和提示,明确学习目标,有目的地进行课外阅读、观察等活动。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知道法则、概念、公式、定理的内涵或推导过程,养成对问题的分析、解决和回顾反思的习惯,提炼数学思想方法,发展认知水平。主动参与问题解决的探索活动,主动查找或收集资料。学会排除干扰因素,坚持完成学习任务,修正学习中出现的差错,自省自己的学习目的和学习态度,能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状态。
从传统意义说,知识是人类对事物的正确认识,属于经验的范畴;智力是人类认识事物的能力,是使人能顺利地从事某种活动所需各种认识能力的有机结合。学习知识是通过一定的学习途径在头脑中建立某种经验系统;发展智力是通过一定的手段提高运用经验的本领。如,数学公式以及推导中所需要的其他公式、定理等都属于知识,而学习和运用这个公式的广阔性、深刻性、灵活性等属于智力。因此,知识和智力不同。但学习知识与发展智力是密切联系的。一方面,知识的掌握是智力发展的主要途径,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提高智力水平;另一方面,一定水平的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必要前提,没有一定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理性知识就无法形成。数学开放式教学主张让学生掌握知识,保证智力的最佳发展,让智力的最佳发展促进新知识的掌握,既要重视“四基”教学,又要抓好发展智力。
3. 培养创新能力。关于创造力的界定众说纷纭,从一般意义上说,“创造力是在人的心理结构整体背景和心理活动的最高水平上所实现的向社会提供的具有首创性和社会价值的产物的综合能力”。发现和发明是创造力的主要表现。对基础教育来说,如何在学生中具体操作和培养创新能力成为面临的重要任务。我国教育家刘佛年指出:“什么叫创造?我想只要有一点新意思、新思想、新观念、新设计、新意图、新做法、新方法,就可称得上创造,我们要把创造的范围看得广一些,不要看得太神秘。”更有意义的是,我在2000年陕西师范大学参加教育部省级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时,就此专门请教过我国数学教育资深专家罗增儒教授,他说:“无中生有是创造,有中生新是创新”。从这个意义上说,在中小学中更多的是培养“再创造”能力,再逐步走向具有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