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公共利益的特点范文

公共利益的特点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公共利益的特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公共利益的特点

第1篇:公共利益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供电所 安全文化 建设

随着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对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保证电力安全,必须减少电力事故,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提高社会效益。供电所作为电力公司的派出机构,在农电体制改革完成后,划归供电企业管理,主要工作内容就是负责农村电网的运行维护与用电管理,是供电企业实施设备运行维护和用电管理的最基层单位。随着农村经济和农村城镇化的进一步发展,稳定农村电网的安全运行势在必行。因此,抓好供电所的安全管理工作,树立安全文化意识,对电企业的发展意义重大。

1 电力安全文化

安全文化的概念最先由国际核安全咨询组(INSAG)于1986年针对核电站的安全问题提出。其定义是指存在于单位和人员中的特征和态度的总和。它确定安全第一的观念,使防护与安全问题由于其重要性而保证得到应有的重视。

电力安全文化就是既考虑职工需求,保障其人身安全,又充分满足客户高可靠性的用电需求。

2 供电所特色的电力安全文化的必要性

长期以来,受体制制约,我国的供电企业很难进行用电管理,缺乏必要的安全监督和技术指导,安全意识不足,导致安全事故频发。因此,树立安全意识是供电所进行安全管理的必要前提和基础,通过一些安全教育活动,引入职工安全考核机制,将安全工作作为重中之重。

3 具有供电所特色的电力安全文化

3.1 发挥导向作用的电力安全文化

安全意识是规范和形成安全行为的前提,对供电所而言,企业要在职工入岗之初就进行相应的安全培训,树立安全意识,才能规范他们的安全行为,保证用电安全。对电力企业来讲,职工是否具有强烈的安全意识则显得更为重要。供电所安全文化是隐性管理,是原则性导向,又有明确性标准规则,其提倡满足职工和客户双向需求,通过潜移默化作用,接受共同的价值观念“以人为本”,时刻注意安全生产,养成安全习惯,营造安全氛围。

基层供电所可通过定期开展“安全活动”,作为预防安全事故发生的有效措施。开展安全活动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通过交流,将安全提高到思想层面,并最终转变为提高安全意识的推动力。开展安全活动,要注意两点:一是开展安全活动前,相关负责人要认真组织、合理安排,注意内容的丰富性,定期开展,并形成制度。通过制度,进一步巩固和增强供电所职工的安全意识,提高他们的责任感;二是安全活动要立足现实,针对性强。通过一些具体事例,引导员工正确处理安全事故,吸取经验,有效防止类似事故的发生。以此来开启每个人安全意识中的预见性和反思性。

作为供电所的带头人,供电所所长首先要做的就是深植安全生产理念,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稳定生产,安全是电力企业根本,它先于一切,高于一切,重于一切,我们现在提倡的一秒自警“作业危险,安全是福”就是这个道理,安全工作无小事,关系到家庭幸福和企业利益。因此,保证安全是电力企业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安全思想意识深植于每个职工心中,安全生产工作警钟必须长鸣。

为了进一步增强职工安全意识,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供电所可以定期开展结合实际的安全教育活动,落实各种安全知识、规程、文件的学习及安全知识竞赛,加强各类宣传、教育、培训工作,结合基础教育和其他教育,全面增强供电所全员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提高安全技能。

3.2 发挥凝聚作用的电力安全文化

安全文化是供电所内部团结一致,狠抓安全的合力,即安全凝聚力。供电所以电力格式企业文化为重点,结合自身实际,积极开展各类安全活动,“上一节安全技术讲堂、作一次辅导报告、搞一次学习体会交流、办一次征文比赛、组织一次安全知识考试、办一场知识竞赛等安全活动,进一步提升了职工的电力安全文化素养,激发员工的信心和凝聚力。

3.3 发挥激励、约束作用的电力安全文化

供电所安全文化能够激发全所员工的工作激情,对其思想和行为具有约束和规范作用。安全是关系到每一个员工切身利益的大事,安全文化的激励、约束作用就是让员工增强自觉性,明确重要性,提高主动性,使其从主人翁的高视角审视自己的工作安全行为,爱所如家,自觉遵守规章制度,主动消除安全隐患。

4 总结

供电所特色的安全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工作。供电所要以安全生产经营工作为中心,把“安全第一”作为供电所首要工作目标,提倡“以人为本、关注安全、关爱生命”,在认真总结多年来供电所安全工作经验积累的基础上,形成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提升供电所职工及农电工队伍的安全生产理念,养成遵章守纪的安全行为,能自觉地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安全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参考文献:

[1]魏光耀.总结经验,分析存在问题,不断提高电力安全水平[J].电力安全技术,2004(07).

[2]王兴鹏,单小东.基于案例分析的电力安全生产管理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1(36).

[3]王华山.浅析电力安全事故案例培训的作用[J].人力资源管理,2011(04).

[4]苏鉴彭.关于电力安全管理工作的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5).

第2篇:公共利益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知识型员工 特点 激励 策略

在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成为企业竞争优势源泉的知识经济时代,企业之间的竞争,知识的创造、利用与增值,资源的合理配置,最终都要依靠知识的载体—知识型员工来实现。如何有效地激励知识型员工,提高其工作的积极性、创造性已成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心,也成为现代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核心课题。

1 知识型员工的界定

知识型员工就是创造财富时用脑多于用手的人们;他们通过自己的创意、分析、判断、综合、设计给产品带来附加值。知识型员工一般都拥有较高的学历,受过良好的专业教育,拥有丰富的理论知识,或在某一专业领域有较深厚的造诣。

2 知识型员工的特点

知识型员工是一个特殊群体,与非知识型员工相比,他们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特征和工作特征,因此,把握知识型员工的独特特征是对其进行有效激励的前提。

2.1 知识型员工的个性特征

知识型员工一般拥有较高的个人素质和较强的自主意识,自我实现愿望强烈,成就动机高,喜欢能促进自身发展、有挑战性的工作,他们对知识、对个体和事业的成长有着不断的追求。具体来说,知识型员工具有以下个性特征:(1)强烈的学习动机;他们拥有强烈的求知欲并且具备较强的学习知识的能力,(2)自主性强;他们往往不愿受制于人和物,希望在工作中拥有更大的自由度。(3)成就动机高;他们更追求由工作本身带来的满足,希望在工作中不断地实现自我超越。(4)流动性强;他们都拥有“生产工具”,必然要向效益最高、成就最大、晋升最快的地方转移。

2.2 知识型员工的工作特征

由于知识型员工的工作是以高脑力劳动为主,劳动复杂程度高,因此使得知识型员工的工作也呈现出与众不同的特征:(1)工作富于创造性;他们是在多变、不确定的环境中从事创造性工作,运用自己掌握的知识来推动技术进步,使产品和服务得以更新,提高劳动生产率,其工作过程是非程序化的。(2)工作过程难监督;其工作过程没有固定的流程和步骤,没有可供参考的工作标准,工作过程呈现出很大的随意性。(3)工作成果难评价;工作成果是以某种思想、创意、技术发明、管理创新的形式出现,这些成果本身难以量化。

3 基于知识型员工特点的激励策略

3.1 激励的基本要求

由于知识型员工的工作具有知识性、创新性和灵活性等几方面特征,知识型员工的激励主要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激发知识型员工的创新能力。(2)有效防止知识型员工的败德行为。(3)尽可能降低管理成本,克服不可测性。(4)保证质量低劣的知识型员工无法进入。(5)有效降低优秀知识型员工的流失率。因此,企业必须运用各种手段,吸引关键人才,降低他们的流动意愿和实际流失率。

3.2 知识型员工激励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知识型员工对于企业的发展日益重要,但由于其工作具有很大的知识性、创新性、灵活性因而具有不可测性。在对知识型员工激励的过程中,应该把握以下原则和方法:

(1)对组织知识创新进行激励。激励创新的基本途径是通过激励让知识型员工个人的隐性知识在组织内部实现充分的交流、沟通、共享和扩散,将个人知识转化为组织知识,进而转变为企业的竞争优势。

(2)注重精神激励,但不要忽视物质激励。对于知识型员工来说,他们往往有强烈的事业心和成就动机。在知识型员工看来,提升专业领域的成就、名声和荣誉是物质利益之外的强烈愿望。这种专业方面的成就和实现动机,是知识型员工努力工作、致力组织知识创新的持久动力。

(3)实行情感激励。对于知识型员工来说,最有效的情感激励是对他们自身的尊重与肯定,对他们工作的理解与支持,对他们生活的关心与体贴。公司所有者和管理者要越来越注重对他们的情感激励,各种各样的方式也发挥着有效的激励作用。但成功的关键在于充分认识到知识型员工的价值,充分尊重他们的劳动,在点点滴滴、时时刻刻之间善待他们。

4 构建知识型员工激励体系的几点建议

4.1 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激励机制是一个开放的系统,要随着时代、环境、市场形式的变化而不断变化。首先,对知识型员工应采取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的机制,才能极大调动知识型员工的积极性,但企业在二者的结合上要注意公平、公正、可行的原则。其次,要注意把激励机制和考核制度结合起来,通过激发员工的竞争意识,使这种外部的推动力量转化成一种自我努力工作的动力,充分发挥人的潜能;再次,建立和实施多层次激励机制。企业要根据自身特点、因地、因时制订新的、合理的、有效的激励方案;最后,应该实行差别化激励。

4.2 完善企业对知识型员工的职业培训机制

培训是动员、激发和启发广大员工发展与企业战略目标相一致的观念、态度、行为和技能的重要工具。对员工进行培训教育,是企业与知识型员工共同发展的需要。企业应根据市场变化和技术发展的需要,结合企业自身的特点和实力来建立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有特色的人才培训机制,为知识型员工提供受教育和不断提高自身技能的学习机会,使其具备一种终身就业的能力。另外,企业要充分了解员工的个人需求和职业发展意愿,为其提供富有挑战性的发展机会,创造开拓发挥的最大空间。

4.3 企业要建立良好的管理体系和氛围

要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才,给知识型员工实现个人价值创造良好的发展空间。同时为知识型员工提供一种自主的工作环境,充分授权、委以重任,强化知识型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需对知识型员工实行特殊的宽松管理,尽可能顺应人心尊重人格,激励其主动献身与创新的精神,应该建立一种善于倾听而不是充满说教的组织环境,使信息能够真正有效的得到多渠道沟通,也使知识型员工能够积极地参与决策,而非被动地接受指令。

参考文献

[1] 刘跃,张道伟.知识型员工的激励策略研究[j].交通企业管理,2008,(01).

[2] 刘凤霞,王洪志.我国知识型员工激励策略探析[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8,(12).

第3篇:公共利益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工程 工程管理 概念 特点 措施

1.前言

工程”这个词,在不同的学科被赋予不同的含义,同时这也揭示着工程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但是具体到了工程管理学当中,工程这个概念就具有特定的科学内涵。借助这个特定的内涵,将促进我们更加有效的理解,工程管理这个概念以及其所具有的的特点。由此,这个内涵究竟是什么样子的?理解了这些对于工程管理又会有什么样好处了?本文就试图从工程管理概念以及特点和具体措施三个方面与大家一起来探讨工程管理的这种内涵。

2、工程管理的概念

工程管理在当代,已经成为了一门学科专业,其内容一般是指对土木工程进行管理。但并不仅仅是管理,工程管理最重要的一点是需要相应的技术,可以用这样的公式来简单定义工程管理的概念,即:工程管理=工程技术+经济管理。工程管理,可以说就是对一个工程进行经济上的掌控(包括工程造价的控制、工程的经济效益的把握)和技术上的支持(工程运用何种技术提高质量)。有学者认为“工程管理是指为实现预期目标,有效地利用资源,对工程所进行的决策、计划、组织、指挥、协调与控制”。由于工程可以被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解释,所以工程管理在概念上也会受到这些解释的影响,但总体来说,工程管理领域涉及了建设施工工程、产品生产、企业转型改造等方面,工程管理不同于一般形式的管理,它是指在特定环境中对特定形式的技术集中方向的管理,有着相应的特定目标、特定形式的决策、计划、组织、指挥、协调与控制的工作。

3、工程管理的特点

与一般的管理不同,工程管理因为其技术集成和产品相关的特征,有着其独特的特点,这包括:

(1)工程管理的系统性

从理论上来说,工程管理的系统性表现为工程管理是人类为了特定的目的,利用各种技术有序的集成,完成目的的活动。工程管理的过程就是,工程的各个部门相互协调,子系统有机统一,从而实现工程整体目标的过程。这就决定了,系统理论在现在的工程管理当中是不能或缺的。这同时也是工程管理思想的重中之重。

(2)工程管理的综合性

由于工程是技术的有机集成,工程常常与特定产品、特定企业和相互联系,所以任何形式的工程管理必然是一种考虑不同技术协调性和不同产业特性的综合性管理。加之,工程管理的综合性也表现为工程目标实现所要求的多种资源利用的有效性和工程管理主体与工程管理环境的协调性上。

(3)工程管理的复杂性

一般来说,工程是由多个部分构成、多个组织参与的,这就决定了工程管理是一种复杂性管理。由于这种极其复杂性的特点,就要科学知识在其中要发挥重要的作用。加之,由于工程本身具有很多未知的因素,而每一个因素常常带有不确定性,这就需要具有不同经历、来自不同组织的人有机地组织在一个特定的组织内,在多种约束条件下实现预期目标,这就决定了工程管理工作的复杂性远远高于一般的生产管理

4、工程管理的具体措施

工程管理包括三个方面,分别是成本管理、质量管理和安全生产管理,在这三个方面,管理人员所需采取的具体管理措施也是不同的。

(1).成本管理,又被称为“造价管理”“造价控制”等。工程的成本包括施工过程的花费、技术和施工人员的雇佣、项目开发的投入等等,由于牵涉了整个工程的所有相关环节,所以做好成本管理是做好工程管理的重点,关系到整个工程项目大局是否能够在经济效益最大化下完成。要做好成本管理,就要采取以下措施:

1)根据工程的具体特点设计施工组织。企业要从招标、投标、签订合同开始抓起,了解工程的规模和工艺特点,从自身的技术水平以及工艺装备等实际条件出发,做好施工设计工作,尽可能地缩短工期,以节约成本。

2)企业要提高对高新技术的使用。提升工程的技术水平,紧跟时展的脚步,了解当下工程技术的发展、是否出现相关的可以提升工程效率的新技术等。在工程施工前,企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可行的技术措施预案,做好周密的准备,以保证不会耽误工程的实际进程

3)在工程施工过程中要加强管理,设置专门的资金监督管理部门,层层把关,保证工程资金的使用合理、没漏洞,注意对人员的监督,以防止挪用公款,谋取私利的现象出现,避免一切可能造成成本增加的管理漏洞的出现。

(2).质量管理,就是在整个施工过程中,通过对管理手段的加强,保证最后完成的工程能达到预期的质量要求。工程质量管理,要求把质量问题消灭在它的形成过程中,工程质量好与坏,以预防为主,手续完整,并以全过程多环节致力于质量的提高。

企业方面,(1)要加强对各级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2)提高他们的质量意识,(3)对工程师以及技术人员的作用应予以重视,(4)建立从上到下的质量监管体系,(5)设置专人负责,(6)严格监管整个工程项目的每一个环节。

项目方面,以项目经理为核心,联合项目的技术人员、施工现场的负责人等建立一个质量控制网络,网络的形成为交流提供了便利,也因此能够及时有效地把握工程的具体情况,对可能会对工程质量造成不利影响的因素进行控制。另外,要建成权责明确、分工清晰的执行机制,严格控制施工工序以及施工环境,才能保证质量管理的有效进行。

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有很多环境、社会因素可能影响到工程的质量,比如地质情况、水文气象、天气突变、国家法律规章变化、行规行情的变动等等。因此,要根据工程项目的具体特点和现实条件,对可能影响到工程质量的环境和社会因素,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加以控制,如制定应急机制,尽量明确可能产生的变故,设计应急方案以待不备。

施工工序和工程材料也影响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应强化对施工工序的控制,严格按照制定好的工序进行施工,同时确保工程材料的质量,在控制成本时,不能牺牲材料的质量。

(3).安全生产管理,这是政府和实施工程方都必须重点关注的。

政府方面必须重视对企业工程的监督管理,因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在经营中是以追逐利润最大化为目的,很可能会忽视安全生产工作,这需要政府部门对其进行监督和管理,保证务工人员的人身权利。

企业要提升自身的企业道德,这其中的关键环节就是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企业要把安全管理的目标,具体落实到工程项目的各个环节,并分配管理人员,建立固定的制度,做到权责明确,构建一个系统严密的管理体系。

设计单位要主动参与安全管理工作。在设计的工程方案时设计单位应当着重考虑工程的安全操作,在设计文件中注明与工程安全相关的重点环节,并针对潜在的风险提出预防意见。

5、结束语

工程管理的目标在于实现工程的最优化,是为工程服务,为工程建设者服务,因此,必须重视工程管理,把握它所具备的特性,做好成本管理、质量管理和安全生产管理这三方面,才能保证工程的顺利完成。

【参考文献】

1]冯伟.当前建筑工程管理的探讨[J].建筑科技与管理.2010(04)

第4篇:公共利益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工程机械;管理;维护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our society, the scale and quality of national highway construction more and more, for the highway construction machinery management and maintenance requirements are also getting higher and higher. In this paper,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the engineering machinery management and maintenance work, the main factors affecting the management and maintenance of engineering machinery are analyzed, and how to complete the construction machinery management and maintenance work, discusses solution.

Key words: engineering machinery; management; maintenance

中图分类号;TU71

引言:随着我国港口、公路及工业建设的迅速发展各种工程机械在工程施工过程中被广泛地应用。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的不断出现,大大提高了工程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在工程机械的使用过程中,由于受到各种条件和因素的影响。制约了工程机械的使用性能的发挥。只有掌握了影响工程机械使用性能的因素,进行合理管理和维护,才能用最低的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因此,搞好施工企业机械设备维护管理工作,正确分析与解决管理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关系,对提高企业设备管理维护水平,提高工作效率,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反应企业综合实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 我国公路工程机械的使用特点

1.露天作业。工程机械在公路施工、公路养护、冬季公路除雪中,机械几乎都是冬夏露天作业,工作环境恶劣。为了确保工程质量和作业进度,这就特别要求工程机械的工作可靠性要好,万一发生故障能够及时排除。

2.技术结构复杂。工程机械品种繁多、规格齐全、技术结构复杂,涉及到机、电、液、计算机等各个知识领域。机械的选型、使用、保养、维修、管理有着很强的技术性和经济性。

3.工地流动性大。由于工程项目的招投标制度的改革,增大了工程施工地点的流动性。机械的工地转移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大型机械受道路及桥梁承载能力和隧道净高的限制,转运起来很困难,而且费用昂贵。即使一些具有行走功能的施工机械,也不允许其在公路上长途跋涉,而必须用拖车运送,而且运送过程中也容易损坏,这无疑增加了工程单位的经营成本。

二、公路工程机械的几个维护建议

1.使用方面。为了延长工程机械的寿命,在使用方面必须严格执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并对机械设备实行目标成本管理,将操作者经济效益与机械使用费(如燃料电力费、维修费、保养费、工具费等)挂钩。并加强对机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与培训。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一个常被忽视的问题,即环境因素对使用机械的影响。公路工程机械大部分是露天作业,作业地点受温度、污染、路况及天气等因素的影响很大。如果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养护,减少灰尘,都对延长机械寿命非常有利。

2保养方面。对机械实行定期保养是延长机械寿命的关键。各单位对机械的保养有很多的明确规定。但是不少单位一到工期紧、任务重、经费紧张时往往忽视保养工作,认为机械在正常运行,没有故障,无需停下来进行保养。因为保养能消除机械隐患,若不及时保养,往往会使机械设备出现大的故障,甚至发生事故。这样既增加维修费用,又耽误工程机械使用。

3.维修方面。维修工作是延长机械设备使用寿命的重要环节,采用合理的维修方法可以有效地延长工程机械的使用寿命。低成本快速修理法”也是延长机械或零件使用寿命的有效方法。实施此法,除了机械设计时采用维修性设计,提高机械的维修性外,在维修实践上还可采用下列方法:(1)零件换位,施工机械上的许多零件,如推土机、挖掘机的履带销。车辆前后轮胎,在运行中往往承受单向或不均负荷,从而造成不均衡的磨损,如果适时地更换受到有均衡负荷零件的位置,使它们的磨损均衡,则可延长其使用寿命。(2)刷镀与胶粘修复,在施工现场运用刷镀胶粘修复工艺,也可以快速低成本地修复失效零件。

三、影响工程机械管理维护工作的主要因素

1.机械设备管理力量薄弱,影响正常施工秩序。在施工过程中,工程项目往往点多面广,机械设备、人员调动频繁。管理部门盲目地精简机械设备管理机构与管理人员,或将其职能并入其他部门兼管,导致管理层与操作层之间脱节,致使施工企业机械设备管理力量薄弱。还有相当一部分施工企业没有形成完整、严格的机械设备管理制度,对机械设备台账、技术资料档案的管理制度不健全,造成机械设备管理工作混乱,严重影响了工程的正常施工。

2.机械设备保养制度落实不到位,致使机械设备完好率降低。施工企业在设备管理使用上常常是重使用轻保养,虽然实行定人定机制度,却忽视了机械设备保养制度对人的活动的制约性,没有能明确落实到人。操作人员只是注重使用,对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处理;另外,在机械设备出现故障需要维修时,许多维修人员责任心不强,应付差事,不从根本上解决故障问题,“头疼医头,脚疼医脚”,从而造成设备故障的不断扩大和发展。

3.机械设备使用不规范,加速机械设备磨损老化。由于部分操作人员对施工技术、设备使用知识所知甚少,尤其是短期聘用人员的技术素质低,不注重具体的施工条件和作业方法,一味的赶工期、抢进度,使机械设备一直处于超负荷,或带“病”作业状态,甚至违章操作等状况,从而加速了机械设备的磨损老化。此外,在工程项目结束后,设备不能按规定进行认真的保养、维护和大修,被调配到新的工程项目后,机械设备常常出现故障。

四、工程机械管理的有效措施

1.在管理上加强了对操作人员、维修人员的要求。要求操作人员要做到“三懂、四会”―三懂指懂操作规程、懂设备性能、懂结构原理,四会指会操作、会保养、会修理、会判断和处理一般故障。在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时,应加强对操作人员在设备维护保养方面技术能力的提高和考核。要求维修人员能快速、准确地判断设备故障及做出相应维修处理,以保证施工生产的顺利进行。要求操作人员、维修人员要做好工作记录。

2.实行操作人员、维修人员联合包机。对设备所出现的问题,由双方共同分析研究,找出原因,总结并搞好整改预防,从而加强了操作人员与维修人员的沟通及他们的责任心。在设备维修完毕后,双方共同确认并在有关资料上签认。这样做的目的是使设备维修保证规范化和合理化,通过操作人员与维修人员相互了解和监督,提高设备使用和维修质量,延长维修周期,降低维修费用,提高操作人员、维修人员的技术水平。

3.加强对设备维修的监督管理。为有效控制设备维修质量,企业首先要收集各种修理工艺规程和质量标准,这些是保证设备维修质量的基础。在维修过程中,要实行有效的监督制,设专人严格按规程和标准对维修过程进行全程或不定期监督检查。对需要更换的主要部件,要检查测量核实,做出详实记录,对非正常损坏的部件要分析找原因,做出整改预防方案。

4.加强维修人才的培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设备维修队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企业装备水平的提高,机、电、液一体化的设备将逐步增多,传统的维修方法凭感官的检查手段己不适应现代设备保养维修工作的需要,因此要采取各种培训方式,培养一批掌握现代检测仪器,能准确判断故障,及时排除故障的高素质人才。

5.进行设备维修的经济核算。要根据设备的实际技术状态确定设备是否需要修理、什么时间修理及修理的具体实施等问题,以免出现过剩维修。在不同的修理时期,要根据设备各部件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修理方法,使设备各部件达到最好的配比,发挥最大的功效,最大限度地降低维修费用。

五、结束语

工程机械设备的管理和维护是一个系统工程,我们要充分认识到机械设备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机械设备管理水平的好坏,将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我们应要切实加强机械设备的有效管理。相互协调,以管理程序为主线,以企业管理的基本原理为指导,以机械管理的目标与施工企业管理目标相一致为目的,努力从各类施工机械管理的实践和思想宝库中吸取营养。尽量反映我国施工机械管理发展的新成果,积极去研究、探索和采用先进的管理维护方法。

参考文献:

[1]高滨.施工机械的管理与维护,民营科技,2012.4

第5篇:公共利益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电热棒,校园网,保洁员

大学生在校期间的活动范围可以概括成三种情况——教室、宿舍和室外。

首先是教室,这是学生集中学习,教师集中授课的场所。教室活动的特点是人员密集,时间较短,组织性强。

再有就是校园内的课余时间的室外活动场所,这个范围内的学生特点是人员相对分散,时间比较自由,没有组织约束。

最后是学生公寓。事实上,公寓才是学生在校期间最主要活动场所,包括睡眠的时间在内,学生在校期间,一天当中平均要有一半以上的时间在宿舍,或者就寝,或者休息,或者自习,或者娱乐和交流。

学生公寓不但是学生在校期间的主要作息场所,而且有一些特殊的特点需要宿舍管理员有清醒的认识。学生公寓概括起来就是四个特点——人口密度较大,环境相对封闭,合租公共环境,人员年龄趋同。这四个特点决定了公寓管理中经常会遇到的所有问题。

人口密度较大和环境相对封闭这两个特点带来的首要问题就是,公寓安全问题。因为一旦公寓出现火灾那么带来的人员伤亡数量将远远超过一般的的公共场所。所以公寓安全问题必然地成为公寓管理的头等药物。我们要考虑火灾的所有可能的源头。首先是明火,事实上除了打火机和烟头外能够引燃易燃物的明火还有电炉丝和电热棒。

电热棒是宿舍消防安全管理的顽疾,之所以把电热棒列到明火范围内,是因为电热棒在没有浸泡在水中的环境下如果通电的话,那么电热棒的温度将会很快达到800摄氏度以上的炽热状态,可以轻易的引燃纸板。而最危险的情况就是一个电热棒同时加热多个保温瓶,在交替加热过程中学生并不拔下电热棒的电源,这个习惯的养成很容易造成电热棒电源不能及时切断,如果宿舍无人值守,这个未切断电源的电热棒将很可能引燃宿舍中的易燃材料从而酿成火灾。

解决电热棒这个顽疾首先要从热水的水源问题入手。因为学生想使用热水,但又无法或不容易获得热水的时候才使用电热棒,所以电热棒这个顽疾反应的是学生对热水的需求和热水的供给之间的矛盾。

最有效的解决方式是将热水供水系统引入到宿舍内部或附近,这样学生有了能够比电热棒更轻易获取热水的途径,就完全没有使用电热棒的需求了。问题是把热水引入宿舍的成本和维护都难以在绝多数学校实现,所以这个方法只是一个最终目标而已,对大多数学校而已不能实现。在热水不能轻易获得过程中,学生必然产生使用电热棒的需求,这时就需要校方起到监督作用,比如在晚上使用电热棒的高峰期要有学生组织或辅导员亲自监督。除了监督以外,定期开展消防安全意识的宣传活动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方法。可以通过模拟演示的形式把电热棒引燃纸板的过程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自己亲眼目睹电热棒的使用过程中的隐患。当一部分学生自己认清电热棒的事实危害的潜在风险时除了自觉放弃使用以外还能够监督劝说其它同学放弃使用电热棒。

总之,对于公寓使用电热棒这个消防安全隐患的顽疾要从三个方面一起行动才能防患于未然。首先是尽可能提供便利的热水系统给公寓。其次,是加强监督抽查等监管的密度。最后是举行消防安全意识的宣传活动。

除了人口密度较大,环境相对封闭造成的安全隐患以外,在加上合租环境和人员年龄趋同这两个特点就会引发公寓学生生活空间交叉冲突的问题。事实上在大学共与环境中往往是四个以上学生同时居住在一个并不宽敞的房间当中,人均居住面积往往不会超过5平方米。大量学生长期居在这样的环境当中,个人空间基本上完全丧失。同一个宿舍的学生以及整栋宿舍楼中的学生都生活在没有个人空间的人口高密度环境中在心理上容易引发学生的紧张和压抑情绪。另一方面,在现实空间得不到满足的情况下,学生很容易转向虚拟空间寻求一种补偿。

由于电脑和网络现在已经在学生中得到普及,所以网络游戏在宿舍中蔓延的情况已经十分严峻。宿舍俨然成了网吧,严重影响了本来正常的学习和休息。由于学生学习当中也有资料检索的需求,所以网络是学生必不可少的自学工具。但是学校给学生开放的网络必须是有严格限制的校内网。网络已经成了工作学习生活当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但是对于集中在公寓的学生而言,必须是严格限制过的网络,以杜绝网游和其它不良内容,给学生一个精神上积极向上的纯净网络空间。

第6篇:公共利益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工业工程;外资项目;工程管理;业主方

中图分类号:TL372+.3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2306-1499(2013)05-(页码)-页数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汽车部件制造行业也在迅速发展进步,各类和汽车部件有关的建设项目纷纷立项上马,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由外方投资建设的。这类项目往往在建设过程中引入了部分国外的相关理念,工程本身构造复杂,施工难度较大并且要求很精细,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有外方专家的合作和指导并且会提出较高的建造和管理要求,这些都增加了工程管理的难度,并且对工程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和挑战。

笔者所在的公司为某法国知名汽车部件制造企业,由于国内汽车市场的蓬勃发展,法方于2011年4月开始于南京市投资建设新型汽车传动系统生产基地项目,该项目为行业内重点项目,共有建筑面积30000m2,含有生产厂房,办公用房,研发中心,物流用房及辅助配套设施,目前已经建成竣工,处于试生产状态。该项目所生产的新型汽车传动系统在全球范围内只有欧洲和北美、日本企业能生产此类产品,生产工艺相当先进精密,对配套的基建设施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相关的设计和施工都有较大的难度。笔者作为业主方代表全程管理了该项目的工程建设工作,通过近两年的工程建设管理,我深深感觉到此类工程同时具有工业制造工程项目和外资投资工程项目各自的典型特点和难点,具有很强的代表性。作为工业工程,由于该项目本身是为生产精密汽车部件而建,所以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A:由于相关生产设备复杂,为了便于安装放置完整的生产线,厂房需设计成36M X 27M 的大跨度结构,因此厂房结构的柱子和桁架尺寸都很大,仅长度为36M的整体桁架就有10榀,为保证质量采用整体运输和安装,运输和现场吊装都有相当的难度,工程施工复杂,有一定危险性;

B:厂房内管路繁多,除了一般厂房中所具有的空调,照明,喷淋系统外,还具有和生产工艺相关的6种特殊气体管道及压缩空气管道和2种冷却循环水回路,且具有不同的防腐,防爆,保温要求,厂房内管道密布如蛛网,给设计和施工管理都带来了相当大的难度;

C:厂房内具有多个造价昂贵设施精密的生产设备,仅造价接近一亿的大型进口冲压机床就有3台,对相关的土建配套设施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如对于相关的设备基础、设备预埋件的定位和高度、平整度要求很高,均以毫米为单位验收,对预设控制通讯线路和预设动力回路则要求分毫不差,否则就可能被设备自身所遮挡而导致无法安装,所以对施工的精确程度要求很高;

同时,由于工程为外方投资建设,所以也具有很多外资工程的典型特点:

A: 概念设计阶段由法方设计完成,南京本地某工业设计院加以进一步深化并出施工图。在设计过程中,经常出现双方对于建筑设计理念,建筑细节做法和建筑材料选择等建筑设计方面考虑不一致的状况,如法方在最初的概念设计中,因为在办公区设置了独立的空调系统和新风系统,所以在办公区南立面就只设计了一排完整的玻璃幕墙而没有任何窗户,外方认为有空调系统和新风系统就已经足够,自然通风不是必需的。而国内设计单位则根据南京当地气候条件和往常设计经验提出要设外开窗以便于员工能自然通风。经过和法方的交流以及咨询将来使用部门的意见,最终说服了法方接受国内设计院的设计。

B: 工程除了要严格按照国内规范设计施工外,还要求达到某些国际标准,这往往会导致国内规范和国际标准的差异甚至冲突。比如该项目由于需在FM全球保险公司投保,因此是按照FM 国际标准进行设计施工的,而FM全球保险公司由于专门从事财产保护,因此对于消防系统有着自己独到的理解,和目前国内相关消防规范要求并不一致,尤其FM公司对于喷淋系统的安装方式比如喷淋喷头是上喷还是下喷,喷头和附近梁、桁架等障碍物的距离,喷头彼此的间距等相关条件都有着严格甚至是苛刻的要求,甚至于对每一排喷淋喷头都根据其距离障碍物的不同情况给出了不同的要求,这让习惯了常规做法的国内设计院和总包公司感到陌生和难以适应,最后由业主协调FM保险公司的资深专家和设计方,总包方多次碰面,相互解释各自的想法和理念后才达成了一致,并顺利通过消防部门验收。

C: HSE要求即所谓“ 健康,安全,环保”要求,是外资工程中非常看重的,无论是在设计阶段还是施工阶段,都深刻体现了这一点。如本项目中有个生产环节会排出含低含量乙二醇的废水,本地设计院仅根据一般工业项目的经验设计了混凝土外敷瓷砖面层形式的排水沟和蓄水池,没有考虑到防渗漏的要求,而外方专家在现场指导中发现了这一点后,根据他们的使用经验提出了在混凝土基层上加装玻璃树脂防渗层的建议,这个做法能够有效地防止含乙二醇的废水渗入地下及污染地下水,经试用效果很好且得到了当地环保部门的称赞。

由于这些特点的存在,给工程管理增加了很大的难度,笔者经过2年的工程实践,认为对于具有同样特点的工程,以下做法和经验是行之有效的,并且能够大大提高业主方的工程管理效率和管理效果:

1、该类工程适合由业主选择有相关工业项目设计经验的设计院和有丰富外资工程施工经验的总包公司联合起来采用EPC模式进行建设,即“设计--采购—建设”的建设模式。因为该类项目所采用的生产设备大部分是由数个不同国家进口,采购周期长,相关配套图纸到位不及时,同时由于相关产品市场的变化,决定了某些生产设备也要进行调整,这就决定了在施工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边设计,边施工甚至于局部推到原设计重来的情况,因此EPC模式可以最大限度地节省从设计到施工环节中的时间并为业主节约资金,保证工程的按期完成。

2、建设方各部门需要全程参与到工程中来,而不是在项目已建成后做单纯的使用者。该项目在刚开始的设计阶段业主方就协调公司的各个部门如工艺,生产,物流,安全管理乃至于人事部门等都参与进去,对工程将来的使用提出了各自的要求和建议,从而做到了最大程度的设计合理化,避免了不必要的修改和浪费。如生产部门在设计阶段就提出建议,在厂房内若干位置设置摄像头以时刻监控生产设备运转情况,设计方于是根据此建议在结构中预留了弱电管线并在厂房内增设了相关的全自动综合信息处理平台,这样既大大减少了工人在生产线巡回检查的劳动强度,也提高了生产效率,保证了产品的精密性和高质量。

第7篇:公共利益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电工电子;理实一体化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07-0104-02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是中高等职业学校工学类专业不可或缺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学生基础的好坏、学习兴趣的高低、对电工电子基础知识掌握的程度、实验实践技能的高低等,都将直接影响着其他后续课程的学习。因此,职校教师应在学生基础差、学习兴趣动力不大的环境下,在职业教育大力推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理论联系实际,实验实践课比重大等特点,从提高学生兴趣入手,将培养学生实验实践能力作为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为学生专业课的学习打通关节,架好桥梁,顺利完成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笔者在《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进行了改革,旨在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达到培养学生兴趣、提高学生能力的双重效果。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特点

《电工电子技术》课是一门理论联系实际,实践与实验性很强的课程,该课程概念抽象、公式较多,又与专业课和电工类实际工作结合紧密。虽然学生在中学物理课程中接触过电学方面的知识,但由于职校学生基础较差,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不强。而电专业学生在以后的实际工作中,离不开对电学基本概念的正确掌握,对定义的准确理解,对各种计算公式的准确运用和各种器件参数、安装使用规则的了解,以及安全用电规则的遵守和执行等。否则,不可能完成电器(气)安装或维修工作,甚至会带来不可想象的后果。例如,简单的熔断器(保险)的更换,若不按要求更换,就可能造成严重的安全隐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采用理实结合的课程模式和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强学生对电工电子技术的感性认识,加强实践实验教学,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将职业技能培养放在首位,方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方法与实施

充分利用实验实践条件,实施理实结合的教学课程模式 笔者从事过电工和电器修理工作若干年,有着比较丰富的电器(气)安装、维修的实践经验,符合现阶段对“双师型”教师的要求,且《电工电子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根据理实结合,“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要求和思路,对2010级机电专业该课程的教学进行了大胆改革——尝试将教室搬到实验室去,采取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如在讲授电子元器件时,在实验室里可对照实物进行讲解,让学生边听,边识别色环、型号、规格、参数等,并可以使用万用表进行测量比较,这样学生就有兴趣了,学习起来就比较容易了。学习电路时,直接在实验室让学生自己连接串并联电路(不指定电阻数量及阻值大小),学会用万用表等仪器仪表测量电路的电压、电流、电阻值,并总结串并联电路特点。又如,电机控制中电动机按钮互锁控制正反转电路,工作原理分析难度较大,但在实训室中,让学生看演示效果,然后参与操作训练,学生便很快掌握了其工作原理。这样做可以把技能教学自然地渗透到理论教学中,使理论教学与技能教学最大限度地融合起来,不仅节省了时间,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学效果非常显著。

分阶段实施教学目标 在理实结合的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对知识和技能掌握的程度不同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可以把理论教学分解到实验实训教学中,并把整个教学目标分阶段实施(也可与《电子电工技能培训》课程结合进行):第一阶段,以最常用的电工工具、仪器仪表及元器件的一般识别使用和熟识为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能熟练使用仪器仪表,会对元器件极性、管脚进行判别性的测量,会对元器件性能的好坏进行测试判别。第二阶段,要求学生安装及检测实际电路,由简单的串并联电路入手,学习自动调光电路、机床控制电路、放大电路的安装调试,使学生掌握电路安装的规范操作要领及借助仪器仪表检测的方法步骤。第三阶段,设置简单故障教学,锻炼学生电器(气)检测维修的实践能力,以此来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第四阶段,采用模拟考核形式,训练学生的实战能力。通过以上四个阶段的学习,学生既明确了各阶段的目标,又分解了教学难度,既能使学生树立自信,又能使教师有的放矢,还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如果教师不能在训练环节上严格管理和要求,不能根据学生的情况做到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学生就会无从下手,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厌学的念头。

重视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 大量的感性知识是由观察后分析推理而获得的,因此,教学中应注意把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动手能力贯穿其中。例如,在电容器充放电实验中,要求学生用指针式万用表先练习对电容器质量进行判断。让学生具体观察电容器短路、断路、质量不佳(漏电)以及容量是否减少等方面的情况。引导学生思考,从各种示数中观察相对的变化与区别,即透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然后再用经自己判断容量合格的电容器做充放电实验,由此开拓学生的思维。

理实一体化教学实施的八项要求

通过一个教学环节的实施,取得了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迎合了学生好动和好奇的特点,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根据笔者在教学中的体会,这种教学方式的实施必须要求:(1)课程教学要由具有“双师”资质的教师担任,或由理论课教师与经验丰富的实验教师共同担任;(2)学生分组时,注意动手能力强弱和男女生的搭配;(3)将教学任务按理论+实践的模式分解到每堂课上,先理论,后实践,并让学生了解该堂课的目标和任务;(4)由于职校学生学习主动性较差,教师要耐心引导,运用教师手把手、学生熟手带生手的方法,不断鼓励学生大胆实践并及时发现鼓励学生的进步和提高;(5)对学生实验时出现的错误要及时加以纠正,有共性的问题可作为例子进行现场分析,应包括产生原因、产生后果及解决方法等,同时提倡学生间的互帮互学;(6)将理论考核改为以实践技能考核为主的课程考核方式,并可在适当时间采用实验实践竞赛等方式激励学生修炼技术,提高本领;(7)要做好课堂考勤、考核,对每个学生每堂课的出勤、纪律、听课及实践(实验)完成情况等做好考核记录,以便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8)对学生作业、实验报告要认真批阅,并做好总结。

工学结合、理实结合“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并非高深的教学理论模式,其实施也有规律可循。只要我们从自己的实际教学过程出发,从思想上解放自己,勇于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修正从教观念,树立以师带徒的角色定位,不断提高自己的技术本领,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并坚持学习、实践、探索、改进和提高,一定会总结出适合自己学校、专业、课程的工学结合、理实结合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朱晓慧.基于工作过程的电工电子技术的课程改革[J].职业教育研究,2008(8).

[2]孙成林.《电工基础》课教学的做中教与做中学[J].职业教育研究,2010(10).

[3]王颖.在电子实训中如何提高学生操作技能[J].职业教育研究,2011(S1).

[4]支叶.现阶段中职学校物理课教学的几点做法[J].中国科技纵横,2010(7下).

第8篇:公共利益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顾客特征;收益管理;定价;感知公平

[DOI]10.13939/ki.zgsc.2016.38.081

1 前 言

收益管理是企业的一种定价策略,其目的是在合适的时间将合适的产品以合适的价格出售给合适的顾客。其实质是一种价格歧视,即根据不同的顾客需求,企业将易逝的服务以最优的价格售给不同的顾客组合,从而实现收益最大化。作为一种价格歧视,收益管理对不同的顾客采用不同的定价,顾客接受的价格,必须是公平的价格,当顾客感觉到被不公平对待,特别是饭店不能提供有效弥补时将会发生极端反应,甚至会通过对自己的不满来惩罚销售者,顾客会因收益管理的实施而感到不公平。而当顾客感知公平时,收益管理是利润最大化的有效手段。因此,公平价格的感知对顾客满意度和行为有至关重要的影响,饭店实施收益管理定价中的顾客感知公平问题成为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在饭店业相关研究中,已有文献关注到收益管理定价中的顾客感知公平问题。如Kimes&Wirtz(2003a)[1] 研究了高尔夫和饭店业收益管理中的顾客感知公平问题,结果显示优惠券、分时定价、午餐和晚餐分别定价等定价策略不会使顾客感到不公平。Choi&Mattila(2006)[2]研究发现对信息掌握越少的顾客越倾向于认为定价是不公平的,美国消费者相对于他们的韩国同行对不同定价策略的公平感知度明显偏高,另外,他们研究了饭店产品价格结构对顾客感知公平的影响。Beldona&Namasivayam(2006)[3]研究了定价感知公平的性别差异及其对后续购买意图的影响,结果表明价格折扣等定价策略对女性所带来的不公平感远大于男性。Beldona&Kwansa(2008)[4]研究了文化对收益管理定价中顾客感知公平的影响,表明垂直维度的个人主义对感知公平有显著正向影响。由此可见,即使对同一定价行为不同的顾客也会有不同的反应,顾客特征对顾客的感知公平有重要影响,而现有的文献主要以过去价格以及价格的提高为参照物,探讨价格公平的感知和测度问题,究竟收益管理定价将会如何影响顾客的感知公平,是否对所有顾客都会产生同样影响尚未有人做出研究。因此,本研究主要是探讨饭店收益管理定价策略实施中的顾客感知公平问题,特别是不同顾客特征对收益管理定价感知公平的影响问题,构建顾客特征与感知公平相互作用的多元回归模型,并通过实证研究对模型进行验证,分析不同的顾客特征对收益管理定价策略实施中的顾客感知公平的影响,探究其相互关系和作用机制,并进一步将研究结论应用到饭店收益管理定价实践,为针对不同顾客采取不同的定价策略提供逻辑思路和理论依据。

2 文献回顾

2.1 定价的感知公平

关于定价的感知公平,Haws&Bearden(2006)[5]认为定价公平是顾客对售价是否公平的判断,为了证明定价的公平,顾客经常获取内部参考价格(如最后支付的价格)或外部参考价格(如最常见的参考价格、市场价格或标价)。Dodds(1991)[6]认为目标定价与定价的自觉接受之间具有反比关系,即实际价格越高接受度越低。Homburg(2005)[7]认为企业声誉和原有顾客的满意度会影响价格提高时顾客对公平的感知。Diller(2008)[8]在对定价公平的文献回顾基础上,尝试将定价感知公平的影响因素整合到一个概念模型,其提出的公平定价模型中影响因素包括分配公平、价格诚信、产品可靠性、行为一致性、个人尊重、公平交易以及共同决策的权利。

定价公平的大多数研究集中在定价公平的影响因素以及购买者和销售者之间的关系上,停留在实务级别,对个体差异对定价公平的影响关注甚少。而实际上,由于人的复杂多样性,每个人对相同的事物或情形的感受是不同的。Xiao et al.(2004)[9]总结了定价公平方面的实证结果,并建议研究者应更多关注一般属性(如社会规范、消费者的知识和个体特征)对价格公平的影响。

2.2 饭店业收益管理定价的感知公平

在饭店研究的相关文献中,已有几位学者对收益管理定价中的感知公平问题作出了研究。Kimes(1994)[10]研究发现,价格不同服务也不同,各种折扣总是伴随着合理的限制,而定价信息对顾客越透明,顾客的感知越公平。Kimes&Wirtz(2003b)[11]研究了高尔夫业和饭店业收益管理实践中的感知公平问题,结果显示,优惠券、分时定价和午餐(晚餐)定价等定价方式被认为是公平的。Choi&Mattila(2004)[12]研究发现,不能充分获取信息的顾客往往认为定价是不公平的,并且有限的信息对感知公平的提高没有任何意义。另外,他们研究了收益管理实践中信息对顾客感知公平的干扰作用。

Beldona&Namasivayam(2006)[4]研究了感知公平获取中的性别差异及由此而产生的再购买意图,发现在折扣等定价方案中,女性的感知公平度明显低于男性。并在研究了文化导向对收益管理中定价感知公平的影响。Wirtz&Kimes(2007)[13]研究认为熟悉收益管理的人更容易对其持温和态度,当顾客对收益管理定价策略不熟悉时,收益管理中的某些限制条件和条款对感知公平有强烈影响。

可见,对于同样的定价政策,不同顾客的感知公平度有明显差异,哪些顾客特征会对收益管理定价中感知公平产生有影响,而他们又会怎样对感知公平产生影响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问题,但这方面的研究甚少。

3 研究假设

3.1 购买频率

已有文献认为对收益管理的熟悉度会影响顾客的感知公平。1994年,Kimes曾对饭店业和航空业的收益管理中的顾客感知公平问题进行对比,此时,顾客对航空业中的收益管理有所了解,而对饭店的收益管理并不熟悉,结果显示,饭店业的感知公平度明显低于航空业。2002年,当饭店业收益管理实践比较普遍后,Kimes重复了同样的实验,发现两者之间的差异消失了。Wirtz&Kimes(2007)[13]认为随着顾客对收益管理变得越来越熟悉,对不公平的感知会逐渐降低,因为熟悉收益管理的顾客会去判断产品的性价比,从而会更少甚至不影响对价格的公平感知。

另外,顾客的价格知识非常重要,根据Bolton et al(2003)[4]的研究,顾客的价格知识,不论是否精确,都会影响顾客对公平的判断。Estelami&Maeyer(2004)[14]认为对于频繁购买的产品,顾客对其价格认知水平高于不频繁购买的产品,交易历史能够为顾客提供判断公平与否的标准,因此,购买频率对产品的价格认知有正向影响。另外,Kalyanaram&Little(1994)[15]发现更多的价格知识会产生更高的接受度,价格接受度取决于购买的频率。因此,具有较高购买频率的顾客对饭店的收益管理较为熟悉并具有较好的价格认知。假设如下:

H1 购买频率对饭店收益管理定价中的感知公平有显著影响

3.2 价格意识

Sinha&Batra(1999)[16]研究发现,对价格不公的感知与价格意识显著相关,有价格意识的购买者对产品的价格更为关注和敏感,从而会增加感知不公平。一般地,价格意识强的顾客更加关注获取产品的价格,对于相同的服务,如果曾经有较低的价格体验,则会产生不公平的感觉,从而导致客户流失。Kalyanaram&Little(1994)[17]发现价格意识强的顾客更易于根据他们的参考价格对较小的价格波动作出反应,Han(2001)[18]也发现价格意识强的顾客对价格变动的容忍度更小。因此,价格意识与收益管理定价中感知公平负相关,价格意识越强,则感知公平度越低。其假设为:

H2价格意识对饭店收益管理定价中的顾客感知公平有显著影响

3.3 人口特征

Beldona&Namasivayam(2006)[3]指出社会差异会使顾客以不同的方式重复社会和经济的交换,因此,人口特征如性别、年龄和教育程度的不同也会使顾客对公平的敏感度产生差异,人口特征应该作为未来定价研究的潜在影响变量。关于人口因素对价格意识的影响,根据社会结构的不同,不同的性别在很多方面存在个体差异,女性对公平更敏感。Sweeney(1997)[19]研究发现,女性对程序公平的反应强于男性,但在结果公平方面情况相反。Rosa(2004)[20]指出女性和低收入消费者对价格更敏感,更容易根据特定情况对公平作出评估。相反,男性在对公平的评估中,会更多考虑全球通用的准则和惯例。

关于年龄对价格意识的影响,Mcgoldrick(1986)[21]研究发现年龄较大的顾客在购买商品时对价格的要求更严格,但并没有发现年老和年轻的顾客在价格意识上的明显差异。Wakefield(1993)[22]则认为性别差异源自于传统社会对男性和女性购买角色的假定。在关于服务价格意识的研究中发现,性别和年龄对于定价感知没有显著影响。

因此,人口特征对公平意识的作用的实证研究仍需在未来展开。根据现有文献的研究结论,本研究针对四个人口特征:性别、收入、年龄和教育程度,提出如下四个研究假设。

H3性别对饭店收益管理定价中的感知公平有显著影响

H4家庭收入对饭店收益管理定价中的感知公平有显著影响

H5年龄对饭店收益管理定价中的感知公平有显著影响

H6受教育程度对饭店收益管理定价中的感知公平有显著影响

4 研究方法

4.1 回归模型

根据最近的研究,调查将收益管理定价描述为,因为顾客可能并不熟悉相关条款,根据顾客需求水平和提品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价格策略。将调查对象对饭店收益管理定价的不同反应从1(非常不公平)到7(非常公平)分为7级。采用Campbell对定价的感知公平量表进行测度。自变量包括:最近几年饭店产品购买频率、价格意识、性别、年龄、家庭收入和受教育程度。

通过建立一个线性回归模型来分析顾客特征对饭店收益管理定价感知公平的影响,线性回归分析的自变量为各个顾客特征,因变量为顾客对公平的感知。模型如下:

ln(P1-P)=β1+β2gmpl+β3jg+β4nl+β5sr+β6xb+β7jy

当被调查者认为价格公平时p=1,否则p=0。gmpl代表购买频率;jg代表价格意识;nl代表年龄;sr代表家庭收入;xb代表性别,男性为1,女性为0;jy代表教育水平。

将样本分为两组:第一组为感知公平组,包括所有认为饭店定价公平的调查对象,即问题答案为7(非常公平)、6(公平)、5(比较公平)的调查对象;另一组则是感知不公平组,包括所有答案范围为1(非常不公平)、2(不公平)和3(比较不公平)的调查对象。表1对调查对象进行了描述。

4.2 数据收集

调查对象包括上海市部分高校已毕业学生及企事业单位员工。通过对潜在调查对象发送邮件,并在网站建立链接,共发放问卷3023份,收回962份,试卷回收率31.8%,剔除不合格问卷,有效问卷共702份,702名调查对象中27%为男性和73%为女性。年龄小于29岁的541名(76.3%),超过30岁的占23.7%。44.4%的家庭年收入低于5万元,55.6%超过5万元,49.5%拥有高中或相当学历,50.5%拥有大学或更高学历。

5 研究结果

结果显示,购买频率和受教育程度是区分公平组和非公平组的主要因素,而家庭收入则具有边际效用。Beldona和Namasivayam(2006)[4]认为收益管理定价中的感知公平存在明显性别差异,但结果却发现性别并不是一个明显影响因素。另外,价格意识和年龄对感知公平也没有表现出显著影响,仅支持本文所提出6个研究假设中的3个(H1、H5和H6)。

为进一步研究这一问题,建立两个子数据集,并对两组子数据进行了回归分析。对于第一组数据(模型A),公平组包括认为公平和非常公平的调查对象,而非公平组包括不公平和非常不公平的调查对象。第二组数据(模型B)选择的样本代表仅包括非常公平和非常不公平的调查对象。

对于模型A,年龄和受教育程度在公平组和非公平组之间表现出显著差异;受教育程度较高和年轻的顾客更倾向于对饭店收益管理定价有公平感知。模型B分析了非常公平和非常不公平的两组极端数据,结果显示使用频率和受教育程度在两组之间并没有显著差异,而价格意识和性别则在两组之间表现出显著差异。但有趣的是,性别和价格意识在主要模型(包括最多数量的样本)中并不是显著影响因素,但在极端对比组则表现为显著影响因素,结果显示价格意识较强的顾客和女性更倾向于对饭店收益管理定价感到不公平。

考虑到个人因素的影响,评估所有模型的适用性。第一,根据Cox-Snell R2和Nagelkerke R2这两个测度指标,显示模型B为最优模型。分析原因,因为比较两组极端群体能更好地放弃分化因素。对于模型A和B,这两组人群包含更多相近人群,因此,R2随之下降。第二,对于chi-square,拟合优度均大于0.05,三个模型均有效,模型B优于主要模型和模型A.

6 结 论

本文的目的是研究顾客特征对饭店收益管理定价感知公平的影响。比较了两组样本:一组认为饭店收益管理是公平的;另一组认为是不公平的,为了检测提出的假设,研究建立了一个逻辑模型,对公平组和非公平组进行了比较;公平组包括回答比较公平、公平和非常公平的调查对象(非公平组包括回答比较不公平、不公平和非常不公平的调查对象)。进一步比较了两个附加数据集(模型A和模型B),模型A包括认为非常公平、公平和非常不公平、不公平的调查对象,模型B仅包括认为非常公平和非常不公平的调查对象。

主模型显示更多购买频率、更年轻和受教育程度更高的顾客更倾向于认为饭店收益管理定价行为是公平的。在此基础上,研究对比分析了两个子数据集并得出结论:第一,在三组模型中家庭收入在区分公平组和非公平组中具有显著边际效用,具有更高收入水平的调查对象在一定边际效用水平上认为收益管理行为是公平的。第二,将两个附加数据集对比有如下结论:在模型B区分非常公平和非常不公平组时,顾客价格意识和性别成为显著影响因素,而受教育水平对感知公平的影响并不显著。

基于对顾客收入水平的研究,饭店管理者根据特定品牌和所有权,应采取不同的收益管理策略。提供全面服务或奢侈品牌饭店能更自由地实行收益管理策略,因为他们的顾客表现出更高的感知公平水平,饭店能够通过收益管理提高收入,特别是通过采取基于需求水平的差别定价策略,而不会损害顾客的感知公平。另一方面,经济型饭店实行收益管理就要非常小心,因为他们的顾客会更多的感觉到不公平,收益管理会损害经济型酒店的长期经济利益。

对于性别对感知公平的影响,我们对于整个样本的研究结论并不支持先前关于女性对公平更敏感的研究结论。然而,关于非常公平和非常不公平组的对比研究却发现性别的影响是非常显著的,认为更多的女性相比男性会对收益管理有不公平的感知。根据我们的研究,在整体水平上,定价感知公平的性别影响并不存在,但在极端情况下这种差异是存在的,之所以前面的研究会有这种结论应该是其研究样本选取的极端性。然而,根据Sweeney 和McFarlin(1997)[47]的研究,女性和男性在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之间均存在差异,这也有效激励了对这两种公平的更深入细致的研究并丰富了收益管理理论。从实践角度讲,饭店管理者应在市场细分和销售实践中将性别的影响考虑进去。例如,在扩展目标市场时应充分考虑性别差异信息,更关注于男性而非女性,可以更好地识别一些被忽视的细分市场。

关于极端组的另一重要结论是价格意识对两组的区分。研究发现价格意识与感知公平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具有较强价格意识的顾客更倾向于认为收益管理行为不公平,这支持了以前的研究。此结论为饭店管理者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思路,特别是在当前许多饭店为了生存而竞相降价形势下,许多饭店管理者相信降价对维持收入和市场份额是必需的。然而研究发现这种折扣行为对饭店的需求是非弹性的,并且,高折扣率会降低顾客的心理价位,并使价格敏感的顾客对收益管理定价产生更多的不公平感,占有率的提高并不足以弥补价格折扣带来的损失。因此,饭店采用价格折扣策略需要谨慎,即使在经济衰退时期也应该控制价格折扣的底线。这一结论与Wolff的饭店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收回价格折扣带来的损失的研究结论一致,也验证了Enz等的价格折扣从长远来看将会带来负面影响的研究结论。

另外,饭店管理者可利用本研究结论来制定不同类型的价格折扣,从而使顾客对每种产品进行区分,饭店据此可以提供有区别的服务,使收益管理定价更为有效。例如,对于工作日和周末的房间,饭店会制定不同的价格,因为管理者认为相同的房间在不同的时间是不同的产品。然而,重要的是顾客是否认为他们是不同的产品。Xia(2004)[22]将社会比较理论运用到定价中并建议顾客将产品与付出的价格进行对比。当产品相似度较高,而顾客并没有不同的信息来判断区别时,顾客会认为他们的价格应该相同,那么存在的价格差异就是不公平的;而当感知到的产品相似度较低时,顾客则更多的认为收益管理定价是公平的。因此,饭店需要更多地让顾客感知到产品的独特性,以区别于其他产品。当旺季收取溢价时,饭店可以提供附加服务(如免费网络、早餐等)来与淡季时的产品进行区分。另外,考虑到女性相比男性更容易对收益管理定价感觉到不公平,饭店可以寻求运用更多女性导向的定价策略来削弱女性强烈的负面意识,采用差别定价时可以针对其偏好提供服务(如spa、旅行化妆盒等)。

研究仍然具有一定局限性。第一,因为数据主要来自于大学毕业生和企事业单位员工,可能会使研究结论的代表性有所欠缺,需要进一步扩大数据来源,使之更具普遍性;第二,本研究假设调查对象自己进行饭店预订,但实际上商务旅行者往往并不亲自订房,因此购买频率作为测度指标并不能精确代表收益管理定价的熟悉度和价格知识;第三,价格意识和购买频率可能会存在部分重叠,因此,研究应进一步进行不包含价格意识的补充分析来确定是否有变化发生,以修正研究结论;第四,后续研究中将进一步考虑参考价格和品牌忠诚度等因素对顾客感知公平的影响。

参考文献:

[1]Kimes,S.E.,Wirtz,J..Perceived Fairness of Revenue Management in theUS Golf Industry[J].Journal of Revenue and Pricing Management,2003,1(4):332-344.

[2]Choi,S.,Mattila,A.S..The Role of disclosure in Variable Hotel Pricing[J].CornellHotel and Restaurant Administration Quarterly,2006,47(1):27-35.

[3]Beldona,S.,Namasivayam,K..Gender and Demand-based Pricing: Differencesin Perceived(un)Fairness and Repat Ronage Intentions[J].Journal of Hospitality andLeisure Marketing,2006,14(4):89-107.

[4]Beldona,S.,Kwansa,F.The Impact of Cultural Orientation on Perceived Fairness over Demand-based Pricing[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ospitality Management,2008,27(4):594-603.

[5]Haws,K.L.,Bearden,W.O..Dynamic Pricing and Consumer Fairness Perceptions[J].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2006,33(3):304-311.

[6]Dodds,W.B.,Monroe,K.B.,Grewal,D.,Effect of Prices,Brand,and Store Information on BuyersProduct Evaluations[J].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1991,28(3):307-319.

[7]Homburg, C., Hoyer, W.D., Koschate, N..Customers' Reactions to Price Increases: Do Customer sSatisfaction and Perceived Motive Fairness Matter?[J]. Academy of Marketing Science , 2005,33(1).

[8]Diller,H..Price Fairness[J].Journal of Product and Brand Management,2008,17(5):353-355.

[9]Xia,L.,Monroe,K.B.,Cox,J.L..The Price is Unfair! A conceptual Framework of Price Fairness Perceptions[J].Journal of Marketing,2004,68(4),1-16.

[10]Kimes,S.E.Perceived Fairness of Yield Management[J].Cornell Hotel and Restaurant Administration Quarterly,1994,35(1):22-29.

[11]Kimes,S.E.,Wirtz,J..Has Revenue Management Become Acceptable? Findingsfrom an International Study on the Perceived Fairness of Rate fences[J].Journal of Service Research,2003,6(2):125-135.

[12]Choi,S.,Mattila,A.S.Hotel Revenue Management and its Impact on CustomersPerceptions of Fairness[J].Journal of Revenue and Pricing Management,2004,2(4):303-314.

[13]Wirtz,J.,Kimes,S.E..The Moderating Role of Familiarity in Fairness Perceptions of Revenue Management pricing[J].Journal of Service Research,2007,9(3):229-240.

[14]Estelami,H.,Maeyer,P.D..Product Category Determinants of Price Knowledge for Durable Consumer Goods[J].Journal of Retailing,2004,80(2):129-137.

[15]Kalyanaram,G..Little,J.D.C.,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Latitude of Priceacceptance in Consumer Package Goods[J].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1994,21(3).

[16]Sinha,I.,Batra,R.The Effect of Consumer Price Consciousness on Private Label Purchas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search in Marketing,1999,16(3):237-251.

[17]Kalyanaram,G..Little,J.D.C.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Latitude of Price Acceptance in Consumer Package Goods[J].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1994,21(3):408-418.

[18]Han,S.,Gupta,S.,Lehmann,D.R.Consumer Price Sensitivity and Price Thresholds[J].Journal of Retailing,2001,77(4):435-456.

[19]Sweeney,P.D.,Mc Farlin,D.B..Process and Outcome: Gender Differences in the Assessment of Justice[J].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1997,18(7):83-98.

[20]Rosa Díaz,I.M..Price Knowledge: Effects of ConsumersAttitudes Towards Prices,Demographics,and Socio-cultural Characteristics[J].Journal of Product and Brand Management,2004,13(6):406-428.

第9篇:公共利益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公共管理;公共利益;构成;特点;实现

在公共管理中,公共利益是非常关键的核心目标。在公共管理中,政府发挥着关键作用,对“公共利益”展开研究是公共管理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公共利益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泛,其不仅蕴含“公共”含义,还蕴含着“利益”含义。

一、公共利益构成

1.社会利益分享性的公共利益。在对社会公共利益展开分析的过程中,以社会资源这一视角我们发现,社会公共利益在面向社会的过程中,其内部会出现不确定性,其将决定组织内部的人所拥有的各种资源及条件等。简单来说,在公共利益所相关的各项资源与条件的基础上,当享有资格比较开放的时候,并且其能够与社会同步发展,那么其将具备社会分享性。

2.组织分享性的公共利益。在公共利益的影响下,组织内部的成员都能够获得一定的资源与条件,这些资源和条件是相对封闭的,能够享受的人群是被限制的,仅仅限于组织内部成员,并且这种状况对于组织外部的人来说,有不一定的排斥性。在运用这些资源和条件的过程中,组织分享性非常突出。

二、公共利益的特征

一是公共利益同时具有具体性与抽象性。公共利益是相对于个体利益而言的,从这一层面来看,公共利益经常被认定为价值取向的一种,带有强烈的抽象性,就和平等与正义等类似。公共利益所代表的并非是一致同意的利益,其所代表的仅仅是那些对于公众有好处的事物。有些时候,公共利益为普遍利益的代表,也就是说我们确信其对社会中的所有人的价值观念都有益。即便是这样,我们可以不能够将公共利益认定为缺乏具体内容。在公共管理领域中,公共利益以公共服务与公共物品等客观形式存在着,此时公共管理主体能够公共利益最为现实的代表。所以,公共利益是同时具备抽象性与具体性的。二是公共利益同时具备社会性与阶级性。社会性是应对于公共利益为普遍而言的,也就是说其并非为特定人群所独有的,并非是某一部分人的利益,而为大多数社会成员的利益。这种利益最突出的特点是社会共享性,也就是说其在消费方面具有一定的排他性。阶级性所指的是公共利益的提供者带有一定的阶级性,也就是说公共管理主体具有阶级性,这一在阶级社会中更为突出,公共管理主体所维护的是本阶级的利益,公共利益是其在维护阶级利益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副产品而已。所以,公共利益的同时具备阶级性与社会性的。这种特点在不同性质的社会中有所区别。在阶级社会中,这种特点仅仅能在形式层面统一,社会性最终还是为阶级的;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两者才是真正的统一,也就是说两者为同时存在的,均代表的是人民群众的利益。除了上述两点外,公共利益还具备全局性、层次性、长期性与根本性等特点。

三、公共利益在社会中实现的途径

1.在衡量的过程中,并非将需求者规模最大认作唯一标准。有学者提出,面对某项事物的时候,当赞同者居多,则这一事物就能够被认定为公共利益内容,在理论层面上,因为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中,如果需求一致,则人们能够很快达成共识。当人们无法达成共识时,此公共服务或公共产品就不是公共利益。这种看法将需求者规模最大作为衡量是否为公共利益的标准,尽管简单易懂,但却有失偏颇。

2.并不被某一单一领域所局限。在以往,人们认为公共利益仅仅是停留在国家政治层面上的,很多地方政府与基层则不涉及到公共利益。事实并非如此,公共利益具有极强的社会性,覆盖范围极其广泛,不单单是国家政策层面,还渗透在基层社区中。

3.是价值层面和理念层面的反应。公共利益可以划分为两种,一种为抽象公共利益,一种为具体公共利益。这之中,抽象的公共利益多侧重于理念与价值等方面。比方说,在抽象层面上指导政府的各项行为,这其实是对政府行为的一种判定。和抽象的公共利益有很大不同,具体的公共利益则有社会公共产品、社会公共服务等客观事物所体现。实际上,抽象的公共利益停留在理性化下,其仅仅为人们对于美好事物的一种向往。具体的公共利益则不同,其能够在具体的客观事物中表现出来,在目标上容易有偏差,并不绝对是真、善、美的体现。导致这种状况出现的原因为:公共管理具备动态性与相对性,其一方面为公众适应公共利益,另一方面为政府调整公共利益,动态性非常突出。

总之,公共管理最终要实现的就是公共利益在社会的最大化,政府作为一种为公民和社会共同利益服务的组织,就要不断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增强公共服务的能力,实现政府的良好转变职能,将加强自身改革和建设作为重要目标来实现。

参考文献:

[1]陈庆云,鄞益奋,曾军荣.论公共管理中的公共利益[J].中国行政管理,2005,7:1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