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教学实习的意义范文

教学实习的意义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教学实习的意义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教学实习的意义

第1篇:教学实习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德育;儒学教育;医学生

中图分类号:G40-012.9

文献标识码:A

针对目前医德滑坡、医疗纠纷不断的现象,为进一步改革医德教育方法,强化医学生职业道德意识,提高医德教育效果,笔者对我校学生在毕业实习期间的医德行为表现进行了调查及分析, 针对存在问题探讨医学生的医德教育方法和途径。

本课题组于2008年3月份开始在本校开始实施将传统儒学教育融入德育教育之中的教育模式研究,课题实施以来,从课堂教

学到校园文化的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为了检验近两年间把儒学教育融入医德教育中的成效,并从中发现问题,针对存在问题进一步探讨医学生的医德教育方法和途径,本课题组于2008年3月和2010年4月两次分别对我市我校的5所实习医院即将毕业的实习生进行了医患关系和医德现状实地调查。

调查样本分别在我市人民医院、医专附属一院、附属二院、市三院和康复医院5家医院随机抽取,选定的5家医院中,3年间两次调查所面临的外界医疗卫生现状基本相同,而第二次调查的实习生在校期间经过了系统的儒学教育和校园文化的影响,通过对两次调查的分析和研究,希望能从中得到在医德教育方面的不足,并从中得到启示,改革目前的德育教育方式,提高我校学生的医德水平,提高社会认可度。为了减少系统误差,使前后两次调查有可比性,问卷中所有变量和变量选择项设置及文字表述都完全一致,在调查样本分布的选择上也相同,仅调查时间、调查人员、样本个体与以前不同。调查方式为:(1)通过医务人员和住院患者进行无记名问卷调查(涉及的科室有内科、外科、妇科、儿科、护理部等)。(2)与实习医院负责实习工作的医务科领导、带教老师座谈,到病房与病人交谈。

调查分析时,应用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对问卷中的各个变量统计结果进行了率的计算,对所有数据均进行了检验等,还对同一变量的两次调查进行了趋势比较。

一、我院临床实习生医德行为现状分析

近几年来,我们在一家三级甲等医院、四家二级甲等医院对我院临床实习生的医德行为进行调查。调查方式为:(1)通过医务人员和住院病友进行无记名问卷调查(涉及的科室有内科、外科、妇科、儿科、护理部等),2008年共发放调查表400份,其中医生125份、护士125份、病人150份,回收有效问卷389份,回收有效率为97.3%。2010年共发放调查问卷400份,其中医生123份,护士122份,病人155份,回收393份,回收有效率为98.3%。(2)与实习医院负责实习工作的医务科领导、带教老师座谈,到病房与病人交谈。调查结果显示,两次调查各项指标总满意率(满意和一般)比较,不满意率比较,均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二、调查结果分析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未接受过系统儒学教育的实习生,实习期间在同情病人、关心病人、尊师重道等方面做得不尽如人意,缺乏爱心和责任心、不懂得尊重师长及团结互助,这些学生不能正确地理解医患关系,不能正确地理解“白衣天使”所需担负的神圣使命。儒家文化作为中国文化最早的主导性传统,特别重视道德教育与修养,形成了一系列具有中国独特风格的道德教育手段与修养手段,给后人留下丰富的教育文化资源。现阶段,我国在物质文明飞速发展的同时,精神文明没有同步发展,道德的权威受到了严重挑战,人们的道德水平在普遍下降,许多不良思想同样影响着医学生的人生态度及世界观的形成,学生医德观念淡薄等情况,重新审视两千年前儒家传统教育思想,虽不能为今天的医德教育提供现成的理论,但儒家所创导的“仁”“智”“礼”“义”“信”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方法无疑对当前医学生正确人生观的形成、推动我国现代医学生医德教育工作有着重要意义。

通过两次调查比较我们不难发现,通过对在校医学生系统的儒学教育,把儒学教育通过多种方式融入德育教育之中,实习生在对病人的关心、同情、爱护以及责任心、尊师重道等多方面都有了明显的改善。

由此,我们得到了一些关于如何对医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体会。

1.儒学教育融入医学伦理教育,实现教学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本课题通过对儒学教育的学习,提高了教师自身对目前新医学教育内容的认识,医生不是治病,而是治病人,关注人的思想,去爱人、了解人,教育目的的重点实现从能力到责任感的转变,我们不是将医学生只是培养成一个“医疗机器”,而是让其懂得尊重人类、尊重生命,有同情心、有爱心、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因此,医学教育不仅是医学理论知识的教育,道德修养的提高也必须同步进行。

孔子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提出必须重视德育的教育家。孔子在教育弟子时也始终把德育放在首位,如,“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这些是道德方面的要求,要求把德放在首位。同时,“仁”是孔子德育思想最高的道德原则和核心。我们的教师通过对儒学教育的深刻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把儒学“仁”的思想贯穿于其中,提高了德育教育的实效。教会了学生以仁行医,懂得了在行医过程中如何关爱病人,尊重生命,实现了学生在校期间的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2.树立了良好的以“仁”为本的医德信念

通过我校实习生的医德现状调查可以看出,实验前后我校实习生在医德医风的认识上有了长足的进步。儒家伦理思想肯定人的价值,注重人格尊严。孔子说:“天地之行人为贵。”是说在天地之间,人的生命力是最为宝贵的。对于医务工作,我们时刻面对着生命、面对患者的人格尊严,接受儒家思想的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医学院校是医学生医学生涯的起步阶段,也是其医德医风形

成、树立正确人生观的关键时期。对学生开展医疗服务人文关怀的教育、爱心教育、生命价值教育等,让实习生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组织学生参加创建医德医风示范活动,在校园内通过医德医风建设的宣传图片和影视片,开展医德医风学习讨论会,分析讨论丧失医疗道德造成的事故、案例、医疗纠纷,使学生从中得到深刻的启发,既有效地激励了他们学习理论知识的积极性和责任

心,又督促他们自觉进行医德修养,把外在的医德原则和规范转化为内在良好的医德信念和品质,牢牢树立“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价值取向。在医疗服务过程中,始终贯彻以“仁”为本的医德信念,坚持以病人为中心,想病人所想、思病人所思,病人的利益高于一切。

3.在教育过程中,突出儒学的“义”字,使学生可以自觉抵制各种利益诱惑

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影响下,医疗服务部分市场化,医疗服务成为商品。医疗的功能在公益和功利之间举棋不定。在很多医务工作者心中,医疗服务的商品价值取代了以人为本、人道主义为主旨的医学伦理原则,医患纠纷增多,医患关系恶化。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的学生接受了传统的儒学教育,突出“义”字。古人云:“君子喻于义”。在荣誉面前要讲“义”,把荣誉让给别人,把困难留给自己;在金钱利益面前要讲“义”,清心寡欲。

4.拓展了德育途径,提高了教学实效

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进行医德教育,改变了德育教育内容单一、枯燥,丰富了教学内涵,提高了教学实效。(1)通过医疗纠纷实例,分析医患纠纷原因,让学生懂得去爱他人、爱患者,以病人的利益为出发点。(2)将学生的医德教育融于各种社团活动之中。在学术讲座、校报、板报社会公益活动中反映现代医学伦理道德的相关问题,供学生思考、讨论,提高医疗过程中对医德重要性的认识。(3)从一年级开始就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到医院观摩,接触病人,充分体会病人的痛苦,树立仁爱思想,并了解医务工作的重要性,一言一行都关乎病人的病痛及生命。对待病人要做到谦和礼让、尊重病人隐私。在与病人的接触过程中,懂得了精湛技术是为病人解除病痛的根本。因此,增加了学习医学理论的主动性,并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加强医德修养。

5.加强了校园文化特色建设,儒学成为校园文化的重要构成因素,营造了良好的育人氛围

在实验中,我们逐渐认识到:校园文化是学校师生通过教育与教学活动所创造和形成的精神财富和文化氛围,为了顺利实施该课题方案,创建校园文化特色,我们精心规划,逐项建设,在校内营造了内容丰富、底蕴厚重的育人文化氛围。而儒学思想所提倡的

“仁、义、礼、智、信”以丰富多彩的形式,成为校园文化的一个主题,在广大师生中得到了推广。

6.形成了一整套的教育教学体系

借鉴儒家教育思想,形成了一套教育教学方法:(1)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诱导。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将孔子的教育思想借鉴用于我们现代儒学教育中。

(2)引导学生加强个人自觉的道德修养。儒家进一步认为,光读书则并不一定能够提升其道德自觉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返归本心进

行切己体察,通过持志尚道、反省自克、主敬涵养、诚意慎独等修养功夫,提升其高尚的道德情操,锻造其坚强的道德意志,形成其良好的道德品质。引领学生学会“自省”“自反”,加强自身道德修养。(3)教会学生知行统一。孔子曾说:“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反对知而不行。《中庸》提道:“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强调了知行统一。

参考文献:

[1]林琳,俞妮妮.医学生、医学实习生、在职医生医德教育状况调查分析.中国医学伦理学,2009,22(6):61-63.

[2]肖健,邓线平.儒家德教思想与医学生医德教育[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65-68.

[3]陈为.道德建设与儒家伦理思想的创新[J].求索,2004(6):153.

[4]李雯,徐涛.从医患关系紧张看加强医学生人文教育的必要性[J].中国西部科技,2010,9(34):91-92.

[5]赵玮,向鸿梅.医德缺失状态下的医德建设[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7,20(1):76-77.

[6]金世灯.孔子的德育思想与高校的和谐德育[J].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06(1):29-30.

[7]黄书光.儒家德育范式的理论建构[C].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2008:401-405.

作者简介:

第2篇:教学实习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临床实习生;教学信息管理平台;考核;教学效果;信息化平台;应用价值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纳入我院2015年12月—2018年7月的临床专业实习生70名,将70名实习生依据入学时间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实习生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名,对照组男19名、女16名,年龄18~22岁,平均年龄(19.64±2.10)岁,学历本科11名、专科10名、中专14名;观察组男20名、女15名,年龄19~22岁,平均年龄(20.01±1.56)岁,学历本科12名、专科11名、中专12名,两组实习生的性别、年龄及学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模式,由负责带教的老师进行实习管理,包括出勤、教学、考核等。观察组采用医院教学信息管理平台进行干预,具体措施如下:(1)平台设计:经文献检索总结过往经验,观察实习生管理中存在的弊端,在此基础上结合临床教学信息管理平台,分为实习生管理平台、教学管理中心平台和带教老师平台。(2)平台应用:由医院科教科进行带教科室的统一的信息管理平台培训,教学老师在登录带教管理平台后,完善个人信息档案,制定详细的带教计划,查看临床实习生的基本资料及轮转情况,制定出详细的带教计划。实习生需完善个人信息,依据制定的大纲进行轮转,包含内科、外科、妇科、儿科、急诊科、门诊等。平台包含教学任务和实习任务,教学任务包括实习期间的教学计划,学习内容依据临床专业实习内容的要求量化实习任务。(3)平台维护和管理:即对教学信息管理平台建成后进行功能维护,包括带教老师和实习生的档案资料、实习内容等。

1.3观察指标

依据相关的文献[4]制定出考核内容,评定两组临床实习生的考试成绩,分为期中考试成绩、期末考试成绩及总评成绩,分数为0~100分,分数越高则表明实习情况越好。采用李克特五分量表评价两组临床实习生的教学效果,评价内容包括主动学习能力、交流能力、学习目标明确程度、团队精神、临床思维能力、职业素养,分数越高则表明相关能力越强[1]。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考试成绩

观察组的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和总评成绩较对照组升高更为明显,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教学效果评价

观察组的主动学习能力、交流能力、学习目标明确程度、团队精神、临床思维能力、提升职业素养评分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21世纪为信息革命时代,信息技术的突破和广泛运用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5]。临床实习为医疗教学的重要阶段[6-8],该过程可将实习生的理论知识向临床实践进行转化,是实习生职业生涯的初始阶段。加强临床医学实习生的教学管理有助于提高实习生的工作能力,培养优秀的实习生[9]。目前我国多数医院,特别是基层医院针对临床实习生的管理仍为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如注册、转科、实习任务的管理等,进行手工登记,对实习生的动态分布和教学管理仍需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的投入,影响教学质量的同时,对临床信息的及时更新带来困难,导致重复及低效工作的出现。医学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出现具有管理、引导、服务等功能,使用对象为医学教学管理人员、带教老师、实习生等。目前我国的临床实习生的实习现状主要为带教老师数量较少,部分老师未发挥相应的监督及指导作用,导致带教质量的下降。少数临床实习生在实习过程中缺乏相应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管理较难。加之目前我国医患关系较为紧张,减少了实习生与患者沟通的积极性,这也降低了临床实践的能力。针对这些现状,部分医院主张医学生教学模式的创新,如OSCE考核体系等[10-12]。在本次研究中,通过医院教学信息管理平台管理临床医学实习生,结果表明观察组的考核成绩高于对照组,且教学效果评价明显优于对照组,这证明了医院教学信息管理平台管理临床医学实习生的优越性。综上所述,医院教学信息管理平台应用于临床医学实习生对提高实习生的考核成绩、改善实习生的职业素养、提高临床实习生的质量等方面有极大优势。

参考文献

[1]陈霖柏,邓寿群.表现性评价在医学生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6,36(5):765-767.

[2]张毅力,邵渊.医学生临床实习教学的现状和改进策略[J].基础医学教育,2016,18(7):560-562.

第3篇:教学实习的意义范文

1循证医学在麻醉学科应用的意义

麻醉学的迅速发展对麻醉学专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学目标不仅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也要求有娴熟的操作技能,更应有强烈的责任心和关爱生命的理念。传统的教学理念使我们在麻醉教学过程中片面强调理论课程的重要性,忽略了人文素质教育和实践教学在引导学习成长为德才兼备的优秀麻醉医师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严重影响了麻醉学专业学生的整体素质提高,限制了我国麻醉学科的发展。因此,传统模式的麻醉教育模式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已经无法完全适应麻醉医学发展的需要。循证医学的出现为现代医学教育提供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它在全面培养学生掌握医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加强医学生获取知识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树立医学生科学、求实、严谨的临床思维和工作作风。这种被称为“21世纪临床新思维”医学模式不仅使临床医学的研究和思路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也对临床医学教育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将循证医学的理念运用到麻醉教学活动中,必将有利于改变目前麻醉专业教育中只注重增长理论知识而忽略创新精神和能力培养的状况,有助于进行麻醉教育模式改革。

2实施循证医学在麻醉临床实习教学中的要求

循证医学在麻醉领域的应用是在很好掌握临床技能、临床经验和专业知识的进程上,更强调任何医疗决策应建立在最佳科学研究证据的基础上,这对我们临床实习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1加强教师队伍的培训选择一批青年骨干教师,通过培训班学习和参加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文献检索工具的使用,启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己发现问题,带领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查阅资料,并对获取的资料进行科学的分析整理,得出可靠的依据,结合实际情况,最终解决问题。另外,还要培养教师终身学习的意识,增强不断学习的能力,有利于自我知识的更新,也有利于临床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2.2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教师要以教科书为基础,结合最新文献报道对教学内容积极进行更新,同时要了解相关学科的发展动态。在实习教学过程中,对病例要充分准备,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精心准备典型病例,并准备相关的讨论问题,指导学生对麻醉病例导入问题,查阅资料寻找证据,最后进行病例讨论,比较所得证据的可靠性,最终制定切实可行的麻醉方案,从而树立循证医学的理念,培养正确的临床麻醉思维。

3在麻醉临床教学中体现循证医学理念

在医学临床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注重传授医学知识与技能,更要注意培养学生自我学习与自我更新知识的能力,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麻醉临床实习教学中,教师可以应用循证医学思想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具体运用如下:采用以问题为中心教学模式,在临床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运用EBM模式针对某一临床问题或某一麻醉病例提出一个问题,建立假设,由学生自己来查阅文献寻找证据,教师可酌情指定一些参考书或提出一些参考观点,事后采用课堂分组讨论的方式进行论证,达到教学效果。临床麻醉工作实践性强,针对每个病人不同的身体条件和病情会有不同的麻醉方案,而单一的填鸭式灌输式教学法容易使学生思维疲劳,结合问题式的学习方法,可增强教学效果。例如:以剖宫产手术麻醉为例,临床教学老师可以按照EBM教学模式,提出一个主要问题,要求学生围绕此问题进行相关证据收集,并依据教师的主要问题进行发散式思维,提出相关辅助问题,按照循证医学方法进行文献查找、求证,得出解决此问题最佳方案,并给出相关最佳证据。或教师给出一系列相关问题由学生课余时间自我查阅文献资料寻找证据,如剖宫产病人麻醉需要做哪些术前检查,剖宫产采用连续硬膜外阻滞还是蛛网膜下腔阻滞,术中出现低血压的处理方法等。以上问题均可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独立查找文献求证,收集相关信息,并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和总结,最后,教师结合具体的临床病例,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使学生对整个疾病有了清晰的理解、认识,也激发了学生临床思维意识,拓宽了思考面,增强了教学效果。实践证明,这种以问题为基础的循证医学教学法在麻醉临床实习教学中有一定优越性。

4展望

第4篇:教学实习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教学方法;教学改革;临床实习;医学生;儿科学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2-0214-02

实习生晨交班制度是参与值班的实习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把值班期间新入院及原有患者的病情变化及处理效果进行概括、综合,并重点突出地进行陈述的过程。在临床实践教学中,晨交班是临床各级医师必须严格遵守的医疗核心制度[1,2]和培养医学生临床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对培养实习生临床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临床思维能力、沟通交流技巧及医疗文件规范性书写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现状与困境

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发现,传统的晨交班模式存在诸多不足和弊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过程简单重复,形式单调死板。在传统晨交班环节中,实习生交班的次序通常在值班护士之后,陈述的内容基本上和护士交班内容重复,缺乏临床医生关心的从诊治视角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的细节和关节点;交班本上的内容除了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等一般项目外,基本上都是主诉、现病史、查体、辅助检查以及初步诊断等“老五样”的再次陈述,缺乏对病情和处理措施的深入分析。在这种交班模式下,学生的主要任务弱化成了念交班本上的文字,教师的角色成了被动的听众,师生互动与交流反馈不足,难以引起实习生的学习兴趣,最终形成“学生照本宣科念一念,教师从头到尾听两遍”的现象。

2.思想不够重视,学习缺乏主动。部分实习生对晨交班环节不够重视,没有把交班环节看成是展示自己临床思维能力、增强临床专业知识以及锻炼语言表述能力的珍贵机会和重要舞台,而是抱着“完成任务”的思想准备交班内容,用于交班的素材常常“依葫芦画瓢”,甚至原封不动地抄袭住院医师的交班记录本或者住院病历资料,交班成了描述“别人如何做”,缺乏“自己怎么想”。一些实习生对重点患者的病情变化缺乏观察,对安排的诊治流程缺乏思考,认为教师讲的都是对的,养成了“爱听教师讲,不肯动脑想”的惰性学习习惯,不符合参与式教学[3]的要求。

3.内容本末倒置,重点含糊不清。晨交班的主要目的是使全科医护人员对一些新入院的疑难危重患者和原有病情不稳定患者的病情变化特点、诊断措施的执行情况或治疗方案实施的实际效果在短时间内有清晰的了解,以便于进一步开展病情观察、临床护理和诊疗措施等工作。而很多实习生缺乏归纳和概括的意识与能力,在面对新入院患者及疑难危重患儿较多时常陷入苦恼之中:新入几个住院患者就交接几个,连入院的先后次序都不变;不管病种是否相同,不考虑病情是否轻重,都一股脑、主次不分地逐一“点名”;有时要求英文交班,交班却成了几种简单病种的“汉译英”作业,听交班成了学习英语,而不是了解病情;交班的重点没有突显出“患者病情是否危重?诊断是否明确?处理是否得当?”等重要信息,而把主要精力集中在患者主诉、症状、体征以及既往诊治过程的简单叙述,导致交班内容本末倒置,叙述重点含糊不清。

二、质询式晨交班模式的构建

以学生为中心因地制宜地构建符合医学教育规律的实习生晨交班模式,我们的构建思路主要如下。

1.总体目标。强化“双基”训练,促进“多能”发展。“双基”指临床基础知识和临床基本技能;“多能”包括临床思维能力、创造性学习能力、自主解决问题能力以及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其核心是临床思维能力。

2.单元组成与开展方式。以学为主,教、学互动。该模式的人员组成包括医学实习生和各级带教教师两个部分;该模式的单元包括自主性学习与质询式带教两个过程。在该模式下,实习生的自主性学习处于中心和首要地位;而各级教师处于从属和辅助地位,质询式互动的主要目的是促进自主性学习的良性发展。工作开展方式采用“人人质询,实习医师现场解答”的方式,可以事半功倍地解决患儿临床问题,扩展实习生临床知识,实现教学良性互动。

3.实施步骤。实施步骤为“自写―点修―众评”三环节式。“自写”环节是指实习医师独立撰写晨交班记录。实习医师独立完成询问病史、体格检查、病情变化观察等过程并书写交班记录。“点修”环节是指由值班上级医师及住院总医师对实习医师所撰写的交班记录进行初步评价和重点性修改。“众评”环节是指所有参与交班的医护人员对交班内容以及交班人的现场表现进行现场询问与评价。交班内容是评估的重点部分,侧重于病情演进的动态观察、临床表现与辅助检查的综合性分析以及诊治思路与临床思维能力等方面。可以看出,在该模式下,“自写”环节是基础,“点修”环节是突破,“众评”环节是升华。实习医师质询式晨交班模式实施中要注意几个方面:“自写”环节强调由学生独立完成,但难度较大的查体部分可由带教教师协助进行;疑难危重患者的病情观察须在上级医师的指导下进行;入院病人较多时,应选择性的对重点病人进行交班,不可过分加重实习生的压力和负担。

三、质询式晨交班模式对临床实践教学的促进作用

在具体实施中,我们发现质询式晨交班模式对于保障临床实践教学质量、提高临床医学生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作用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锻炼临床思维能力。针对不同患者的诊治活动是临床医师的核心工作。准确诊断及规范治疗是改善患者预后、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以及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重要保障。由于临床知识和经验有限,实习生做出的初步诊断不要求准确完备,只要体现出独立思考和综合分析即可。医学实习生在该模式下,利用病史、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形成初步诊断,提出自己的诊治意见,对临床思维能力的提高有重要意义。

2.强化“双基”训练过程。在传统模式下,医学实习生的学习主动性不高,容易养成惰性学习习惯,“四不”现象(不愿意问病史,不仔细观察病情演变,不亲自动手进行体格检查,不主动思考诊治方案)比较常见。而独立学习和思考后获得的“劳动成果”会激励实习生的主动性学习,满足了学习的成就感,由“要我学”的被动接受转变为“我要学”的主动行为[4]。另外,为了较为出色地完成现场质询,实习生会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这样从客观上会“倒逼”他们必须亲自问、看、动手和思考。因此,在质询式晨交班模式下,实习医师的临床“双基”能力得到了稳步而迅速的提高。

3.培养“循证医学”理念。儿科学是临床综合性和专业性较强的学科。儿科病房收住罹患各个系统疾病的患者,相当于各个内科学的综合,包含的临床专业领域较为广泛。儿科学各个专业的发展不仅日新月异,而且不断横向扩展。在质询式晨交班模式下,临床实习生已经不再拘泥于课本上的基础临床知识和教学大纲要求的疾病种类。面对不断变化的儿童疾病谱和迅速发展的儿科亚专业领域,临床实习生能够熟练应用学术期刊、专业文献、网络信息等多种资源,在主动学习和自主解决问题能力提高的同时,较早地培养起了“循证医学”[5]的理念,为临床正确诊断、合理用药以及进一步临床科研能力的培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4.提高沟通表达能力。在质询式晨交班模式下,实习医师为了掌握详细的病史,会以热情的态度、平和的语气及亲切的语言与紧张、焦虑的患儿家长进行沟通和交流;为了获得准确的疾病体征,实习生会主动以玩具、故事、图片等方式安抚、引逗患儿,以便顺利进行体格检查而获得有临床意义的体征。经过不断的努力和尝试,医学实习生沟通技巧、语言表达和人际交往能力得到了显著增强[6,7],患儿家长对临床教学工作的理解力和配合度明显提高,医患关系得到了一定的改善。

四、结语

总之,以临床上的晨交班环节为突破点,结合儿科学临床教学特点和实习医生学习规律,构建以学生为中心和主体地位的“质询式”交班模式,对提高实习生临床思维能力、“双基”训练质量以及沟通交流技巧等综合素质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我们将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深入推进,及时发现和改进各个环节中的不足,进一步观察和动态评估该模式对临床实践教学工作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凤玲,邢沫,,等.建立医疗核心制度督导长效机制的探讨[J].中国医院管理,2013,33(3):41-42.

[2]刘牧,张海员.医疗核心制度落实存在问题及对策[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2,19(1):22-24.

[3]张季红,刘玉,常忠生.参与式教学方法在儿科临床实习中的应用[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4,37(7):955-957.

[4]周戬平,肖延风,黄绍平,等.丰富教学形式对增强儿科见习医师实践教学中主体地位的作用[J].西北医学教育,2010,18(5):1044-1046.

[5]杨雪,朱易萍,高举.循证医学在儿科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4,(23):84-85

第5篇:教学实习的意义范文

学前教育就是指对0~6岁儿童实施的教育。其中,按照年龄又可以分为婴儿教育和幼儿教育两种,学前教育是与初等教育相衔接,为幼儿上小学及终身学习打基础。学琴教育专业是我们高师高专的重点专业,从我校毕业的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是否具备过硬的专业素质,是否受到社会的认可是我们衡量教学成果的重要标准。

 

在学生在入学前就要对所读专业有所了解。所谓的了解并不是单纯明白所学是什么专业,会开设什么程,而是要明白就读该专业毕业以后面对的工作性质是什么,工作对象是什么,提前有很好的心理准备。针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工作性质,学生首先要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有所了解,对幼儿园有所了解。我在本学期带了教育系四个班的琴法课,以有一个班结束了见习,我要求学生每人写了一份见习感受,学生的实习感受更多的是新鲜,好奇,实际收获不是很大。根据我校惯例安排,见习期为两周,在两周中,学生更多的时间用在的是了解幼儿园,了解园区功能,陪小朋友玩耍这些琐碎上面,实际担当幼儿园教师辅助的工作机会很少,即便有,也只是待在一旁看,无从下手。可否建议在今后的实习中,首先安排幼儿园中较有经验的教师先陪伴我们的学生有一两天的适应过程,陪伴过程中顺便适时讲解一下孩子的行为,园中教师的工作方式,更有效的帮助我们的学生快速进入角色。幼儿园的教师工作不是简单的陪伴孩子玩耍,游戏,而应该是有目的的,科学的,安全的引导工作。

 

更多学生在见习两周的主观感受是累。这种累和在校园书本学习的累是不同的。我们在学校中的所有学习活动都是经过老师和学校主观安排的,无非是课程紧张,没有过多的休息时间,娱乐时间。而在幼儿园工作,我认为更加应该是心累。根据不同幼儿园班容量不同,老师要顾全到所有孩子的感受,平等对待,还要对每个孩子的行为有所理解,有所帮助,而不是简单的统一化管理,要允许孩子个性的发展。这就需要老师有极高的智慧,极大的包容心,耐心和爱心。

学生仅仅见习两周,这种感受是微弱的,要让他们感受到这份工作的意义和所要付出的辛劳是远远超出他们想象的,要有足够坚强的内心面对天真的孩子,要有足够强大的内心转换每天繁琐工作,孩子哭闹给老师带来的负能量,负面情绪。这对于幼儿教师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能力。要让学生明白你现在面对的工作状态有可能是一生所要从事职业的工作状态,帮助学生慎重选择这份职业,而不是被迫选择。在国外,学前教育包括幼教专业的教师师资往往都是博士以及很高学历的资格才可以胜任,精通了心理学,教育学甚至哲学等很多学科。这和我们的国情恰恰相反。在中国,通常只要中专或大专毕业,考取了幼教资格证即可上岗,这是十分不科学的。

 

我们学生在除了接触学校所发的专业理论课程书目之外,少有机会基础到更多接地气的数目,而且同学们一般不会主动到图书馆介绍相关幼儿心理知识的书目。我问他们,“为什么不喜欢学习心理学这方面的知识?”,他们的回答通常是“很枯燥,老师讲的没意思”。

 

这给我们的教学提出了一个巨大的问题,“为什么我们的理论讲授总是空洞无聊的,学生总是在应付学习?”我们在讲授中可否更为实际的变理论为示例?作为教师,即便我们自身能力有限,我们同样可以向同学推荐一些非常优秀的专家写的书籍而使学生不至于迷茫。比如孙瑞雪老师出版的一系列数目《爱和自由》,《儿童敏感期》等等书目,都是非常有爱的科学的书籍,书中将所涉及的所为理论知识很好的转化在了各种孩子出现的示例中,可以提倡学生课余多阅读阅读,丰富自己的精神,给自己的心灵补充一些养分。

 

关于弹唱能力。给小朋友边弹琴变歌唱儿歌是学前专业学生必备的基本能力之一。儿歌弹唱几乎是任何一个年龄段的孩子都会面临的基本内容,直接影响孩子们的审美情趣以及对音乐的初步探索,其意义是非常重要的。一位优秀的幼教工作者声情并茂,充满感情,旋律优美的演唱孩子们的歌曲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美育观的形成。

 

①我们学校在大一开设了一年的试唱课,每周两个课时。看一下我们的《视唱乐理》课的教学目标,这门课程的学习基础都是要求学生具备基本的练耳基础的,但很遗憾,我们的一年级的学习都没有此内容。学生在一年中学习基本都是在无升降号的练习。针对我们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幼儿园的实际需求,教学计划是合理的。试唱课的上课形式普遍都是老师弹几次,学生跟唱几次,一年下来,即便是演唱C大调的儿歌都唱不准。首先学生在演唱时本身就没有音高概念,教师也没有要求学生去听自己所唱的东西,只是单纯的跟唱,耳朵的作用基本没有发挥,即便是教学检测也只是将平常练过的试唱内容唱一遍即可,并没有对学生实际音准能力有所提高。所以在今后的试唱课程中,可否将练耳的部分结合进去,第一节课讲授乐理知识,第二节视唱练耳共用一个课时,更充分的发挥九十分钟大课的效果。经过一年的视唱练耳训练,势必对学生的唱的能力有极大的提高。

 

②在大二的时候,我们开设了儿歌即兴创编和儿童歌曲演唱两门课,每门课时都是九十分钟。我们再来看一下设定的教学目标要求。通过对琴法课的学习,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视奏能力,儿歌即兴伴奏能力及弹唱综合能力。弹唱本身就是结合在一起的,我们现在的上课模式是两者之间基本没有交集,内容也没有关联。是否这两门课可以合并在一起上一个课时,剩余课时可以作为练习时间。在曲目选择上,选择一些两门课程都通用的,幼儿园演唱曲目频繁的内容,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好的帮助到学生。

 

再来看一下我们的课程设置,分为公共课程18.91%(必修),专业基础课程12.94%(必修),专业课程23.88%(必修)三类。

 

作为三年制的课程安排,公共课程的比例是否过高。有些课程是否可以适当缩减开设的长度,缩短为一个学期或者改变一下上课模式,以系列讲座形式开设或者是邀请专家学者做专题报告,让学生了解一下学科前沿的东西即可。

 

在学前教育的专业课程的设置中,有一些课程我们能否适度的调整课时数,根据今后工作需求,适当增加一些或缩短一些课程,使我们的课程设置更合理。所有增加或减少的原则都是根据在幼儿园中实际需求来定。比如最为突出的《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活动》《幼儿园游戏》这两们课程被标记为核心课程,学生在见习过程中觉得受益最大。在幼儿园中最多的活动就是游戏活动,那么我们在授课过程中是否可以多给与类似课程多一些时间,尽量还原幼儿课堂实际游戏的过程,让所有的学生都有机会来组织每一次的游戏设计,老师也能尽量给与每个学生的设计最实用的评价。

 

通过三年的学习以及实习,希望我们的学生都能尽可能自我完善,尽量达到一名幼儿工作者的标准,不忘记初次见习面对孩子纯真笑脸的感动,不忘记自己发誓要当好一名幼师的美好誓言,让我们的孩子都能沐浴在老师们无私的爱和善良之中吧。

第6篇:教学实习的意义范文

1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选取在我院内科实习的60名护理专业学生分为两组,试验组30例采用循证医学模式教学,对照组30例采用传统教学模式。两组学生在性别、年龄构成和平时成绩等方面,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1.2.1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内科护理学实习教学模式,以临床查房、经验传授和技能操作为主要教学模式。

1.2.2试验组的带教老师严格遵循循证医学的原则,实行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1)学生和老师针对具体患者提出内科护理中的主要问题。(2)查阅文献收集解决问题的研究依据。(3)严格评价研究依据的真实性和可行性。(4)将研究结果用于指导具体患者的护理。(5)经过临床实践后作出效果评价和总结。

1.2.3采用理论测试和实践技能考核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并针对试验组学生对循证医学教学模式,采用问卷调查。

1.3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不同教学模式间成绩比较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学生评分结果两组学生评分结果显示:试验组学生的理论成绩、实践技能操作及病案分析的评分别为(79.4±6.9)分、(88.6±6.1)分和(89.3±5.7)分,对照组学生评分分别为(75.3±7.8)分、(74.1±7.2)分和(70.4±6.5)分,对比两组学生在实践技能操作和病案分析评分,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2问卷调查结果试验组学生对自己在内科护理学实习期间自学能力、临床思维能力、医患沟通能力、查阅文献能力和教学满意程度等方面的肯定率分别为86.67%、76.67%、86.67%、100.00%和93.33%,均优于对照组的56.67%、46.67%、53.33%、40.00%和60.00%,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循证医学(EBM)是美国流行病学家ArchieCochrane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一种新的临床思维方式,并在1992年由加拿大McMaster大学CordonGuyatt教授正式提出,其核心思想是:(1)临床诊疗方法和医疗决策应该尽量以客观研究结果为依据,即在临床实践中发现问题后善于查阅医疗文献寻找现有临床研究科学依据。(2)科学合理的将最好的研究证据与医务人员的专业技能、临床经验相结合,这样可以避免研究证据的约束性和医务人员经验的局限性。(3)促使医务人员不断学习,及时更新医学知识和诊疗思维的与时俱进。作为培养临床医务人员的医学教育近年来也在不断的尝试将循证医学的核心思想和理念引入医学教育,即循证医学教育。循证医学教育是循证医学在普及中向医学教育领域发展而形成的一种医学教育新模式,其核心是将现有的最佳医学证据与临床教师的临床经验、最新的研究证据很好的与患者的具体情况有机的结合起来。

第7篇:教学实习的意义范文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1-0162-02

临床医学是近年来医学领域中知识更新最迅速的学科之一,如何培养适应现代医学发展需要及社会认可的一批高质量的临床医学专业人才,是目前临床医学专业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医学生进入实习期,是从医学生向医生角色的紧急转换,是从理性认识到感性认识的飞跃阶段,也是医学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重要阶段。如何培养一名合格的医学人才,做好他们的带路人,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为了进一步提高临床实习带教效果,我们现对其中的一些工作方法进行了思考、总结,以期能给大家带来启示与提高。

1 打铁还需自身硬

学生通过在校全面系统的理论学习以后,临床实习是关系到今后独立工作能力的关键阶段,而带教老师的水平高低可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实习质量。师者,为人师表,在平常工作中教师的一言一行学生都看在眼里,甚至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职业素养。带教老师是学生学习和仿效的楷模。身教胜于言教,一方面要努力提高自身职业道德素养;另一方面更要认真学习专业知识,不断提高水平,不断从专业杂志、学术会议中汲取最新专业知识并与实际病例结合起来,做到“学无止境,教无止境”,让学生时有耳目一新、大开眼界的感觉,并激发学生求知与创新的欲望,在学习中建立起威信,使带教工作取得满意效果。在带教过程中,教育引导学生要有同情心,学会关心体贴病人,教会他们与病人沟通的技巧。带教老师不仅要以扎实的理论知识、精湛的技术影响学生,还要以高尚的情操、优良的素质、精湛的技术、周到的服务、严谨的工作作风影响学生,树立一切为了患者的服务准则。

2 组织学生进行入科教育

医学生进入实习期,是从医学生向医生角色的紧急转换,初到医院,就好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对一切都既感陌生,又充满新奇与求知欲望。因为他们不清楚自己在实习中的角色,应该怎么做,如何做?使其对实习有着不同的紧张、退缩心理。所以,要对他们进行入科教育,讲解实习的意义,医院及科室的各项规章制度,本科室的特点等。让他们很快熟悉工作环境,对所实习的科室、病房、病床、医护办公室、操作室的分布,熟记在心,让他们清楚自己来是为了什么、要做什么,消除他们的紧张心理,调动学习积极性。

3 引导学生深入临床一线和病房

3.1 随时随地讲,随时学随时提问。河科大一附院血液内科是河南省重点学科,病种多、病人多、病情复杂多变,针对实习学生时间短、抽象难学的特点,随时随地讲,随时学随时提问。如遇到紫癜讲,紫癜、出血点、瘀斑的特点,过敏性紫癜、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血友病等疾病的主要特征与鉴别要点,骨髓穿刺等相关辅助检查的价值和意义,在病房不能讲清楚的,回办公室再画图详细讲解。在带教中,每做一项操作就随时讲,如行骨髓穿刺术时讲,包括术前知情同意与医患沟通签字,医患沟通技巧,患者、备皮范围、麻醉方法,穿刺的部位、操作步骤及技术要领,骨髓涂片的技巧,术后的注意事项等。讲课地点有治疗室、去病床的路上、操作中、医生办公室等;除保护性医疗外在病床前让同学边看边讲,讲过之后就要提问,在以后的带教中,再碰到类似病种时随时提问,如果同学回答不全或不会,再次讲解,并让其回去看书,以后再抽时间提问,这样会督促和加深他们学习的印象。

3.2 规范操作习惯。按照卫计委及医院和科室相关法律法规及制度的要求,落实各项核心制度,规范查体,规范常用诊疗技术的操作及医疗文书的书写,是做为一个合格医生的最基本技能,实习中结合所管病员的阳性体征,逐渐掌握其操作方法。手把手地教他们具体作法,注意事项,事后观察,对照书本寻找不足,使他们养成正确的检查手法及学术习惯,毕业后能熟练运用到临床工作中。

3.3 发散式思维。在每天的查房过程中,让学生汇报所管病人的基本情况、初步诊断、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疾病的特点、阳性体征及化验结果、用药前后病情的变化、存在的问题等,结合书本知识提出见解及力所能及的分析。然后再指出学生在观察病情、诊断治疗中的不足,结合病人的病情,从解剖学、病理学、生理学、药理学、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等相关学科,发散式思维,找出相同点、结合点,仔细分析鉴别要点,需要再学习书本知识的章节,举一反三,分析该病人的初步诊断、治疗计划、并发症预防及疾病的转归与预后。重点在于思想引导,培养他们的主动思考能力。

3.4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研究表明:一般人只发挥20%~30%的能力便可保持职位及薪职,当有激励因素存在时他们便可发挥80%~90%的能力,而如有兴趣时则可发挥90%~125%的能力。实习学生因为性格的差异、理解和接受能力的参差不齐,以及学习积极性的不同,为了人人参与,充分调动每一位同学的积极性,把他们随机分组大PK。拿出一份典型病例,让他们分组讨论,从一般情况到主诉、现病史、既往史、个人史、婚育史、家族史的系统回顾,从体格检查、相关辅助检查结果到初步诊断、鉴别诊断,从治疗计划到病情转归、并发症预防,分组大PK,相互提问题、查找不足,最后进行点评。这样提高了大家学习的兴趣,大幅度提升了实习效果。

第8篇:教学实习的意义范文

【摘要】循证医学是强调最佳临床研究证据,医生专业技能和病人价值及愿望的完美结合。不但能给临床医生提供了科学的思维方法,对疾病的诊疗更准确,更有效,更安全,而且也有利于促进教育观念的更新。因此,在儿科实习带教中通过引入循证医学的理念和方法,有利于培养实习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及终身教育能力,提高实习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循证医学;儿科教学;临床实习

循证医学作为一门新兴的临床学科,其产生与发展虽然只有十多年的时间,但其理念已为越来越多的临床工作者接受,而临床实习期是培养一名高水平医生的重要阶段。本文依据国内外开展循证医学教育的成功经验,结合多年的临床教学体会,对儿科临床带教工作进行了探讨。

1 循证医学的基本理论

循证医学即为遵循科学依据的医学,指的是临床医生应认真,直接及明智地使用目前最好,最新的证据来解决对病人的临床诊断与治疗问题,对病人诊治都应有充分的科学依据,循证医学的教学并不是孤立的一门学科教学,是循证思维的教学贯穿到临床实践中,是对传统医学模式的补充与发展。

2 传统医学教学方法的局限性及引入循证医学方法的必要性

在当今网络信息时代,知识更新快,传统的医学教学模式已很难满足医学教育发展的需要。在医学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注重传授医学知识与技能,更注意培养学生自我学习与自我更新知识的能力[1]。在临床教学未应用循证医学前,临床的诊断,治疗,检查,及预防疾病主要是以个人经验,上级高年资医师指导,教科书和医学刊物的报道处理病人为主,且临床的教学也一直处于这种经验医学阶段。因此存在着临床理论与实践在教学经验上联系不紧密,学生理论强,实践能力弱的状况,此外,实习生没有独立诊治患者的机会,学习主动性不强,导致运用知识和训练能力不足,将循证医学思想引入临床医学教育,使实习生从传授知识转变为教会学习,从机械学习转变为最优化学习,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求学,养成不断学习的习惯,从而满足信息时代的要求,接受知识更新和挑战。

3 循证医学引入临床教育的重要性及意义

面对目前复杂的医疗环境,在日常临床工作中,在对某一疾病作出诊断或对病人提供治疗方案时都需要有根据,且目前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的激烈竞争,因此如何提高实习生的综合素质,适应医疗一线的要求是临床教学的关健,循证医学模式是有利于培养实习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及自我教育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2],在临床实习中引入循证医学不仅为实习生打下牢固基础理论知识,培养实习生从证据资源中不断吸取新的知识,引发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创新能力,而且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在临床实习中,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对其正确医学观的树立及今后临床实践行为的规范具有重要意义。

4 循证医学应用于儿科临床实习教学的实践及体会

当前医疗形势的变化和医学的迅速发展,使儿科临床教学面临新的挑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认真负责地培养高质量,高素质的医学生,就需要教研室和教师不断改革和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和内容,为医学教育的发展作出努力。

临床实习是医学院校学生将前四年所学的医学基础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为今后工作打好基础的关健时期,儿科所面对的是体格与智力均处于不断生长发育的儿童,涵盖范围广,疑难问题多,与其他科相比,其发展却相对落后。此外,患者年龄小,起病急,病情变化快,无论是疾病发生的原因,类型,还是与医护人员相互交流的方式与成人相比均有其特殊性。患儿家长大多要求高,不易合作,学生动手机会少,从而导致实习生主动性不强。另外,带教老师医疗任务繁重以及医患之间存在诸多矛盾等。因此,本文在儿科临床带教中,引入循证医学理念,将儿科特点与实习要求相结合,运用特定的方式,结合多年的临床教学体会,对新的医疗环境形势下如何做好儿科临床带教工作,进行了探讨。

首先,通过定时的教研活动,进行集体备课,对带教老师进行统一的循证医学培训,提高本身的医疗技术及教学水平,促进临床教学工作的制度化及规范化。

其次,在入科前对进入临床实习阶段的医学生加强循征医学理论学习,在其面临日常医疗工作的时候,由已往的带教老师承担,实习生协助转变为实习生承担,带教老师指导监督与协助。

第三,收集实习生在日常医疗活动中发现的问题,先由实习生通过文献检索,查书等方式自行解答,带教老师再讲解。

第四,科室定期组织病例讨论,教学查房,小讲课,专题讲座等,每周举行以实习生为对象的病历或专题讨论一次,如小儿休克补液的治疗为专题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而后指导学生进行相关文献检索,收集证据,并对收集的证据进行真实性与准确性的评判,最后综合最佳研究证据得出结论,这样既解决了实际问题,又培养了学生进行循证医学实践的思想与意识。

第五,借鉴循证医学,促进临床教学质量的提高

传统教学重在知识的灌输,学生学习多注重为记忆学习法,而循证医学教学是注重能力的培养,传授学习方法。因此借鉴循证医学,为临床教学提供新的思路,根据循证医学的要求,改革教学方法,提倡启发和诱导式教学方法,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进行讲课,查房,病例讨论等,充分调动实习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其临床思维,解决临床问题及创新能力。

5 小 结

循证医学引入临床教育是一种新型的医学教学模式,本文探讨了在儿科教学中引入循证医学,能帮助实习生提高临床思维及学习的主动性,准确和公正地应用现有最好的证据来为每一位病人作出诊疗的选择,避免了不必要的医疗纠纷,因此临床教学应倡导应用循证医学模式,促进实习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第9篇:教学实习的意义范文

“情境学习”一词最早是由人类学家提出的,其较早期的很多理论大多包含在人类学、教育学和认知科学等相关领域中,涉及的知识较为广泛。英国著名的数学家、哲学家怀特海很早就提出,学生在课堂中所学到的知识往往都是不成体系、支离破碎的,都是一些脱离情境的“呆滞思想”,学生所接受和记忆的知识也多数是为考试而服务的,很难转换成为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美国教育家约翰•杜威提出了“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和改组”,他的理论中始终贯穿着经验和实践的原则,在教育的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在经验中的主观能动性,首先提出了连续性与交互性的经验原则。1989年,布朗、柯林斯和杜吉德共同发表了论文《情境认知与学习文化》,在当时的教育界引起了广泛关注,文中提出了知识具有情境性。1991年,莱夫等人发表了《情境学习:合法的边缘性参与》,对“学徒文化”进行研究,认为一些从事专门职业的人,在没有任何理论基础的前提下从学徒做起,也没有在学校中受到系统的教育,但是却能非常灵活熟练的解决行业内的各种难题,这就是情境学习理论的体现。

二、情境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1.知识的情境观

首先,知识是情境性的。知识不是一种存在于大脑中的静态固定体系,而是个体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共同作用而产生的复杂的认知过程,是个体通过情境相互联系和互动的产物。由此可见,知识依赖于情境而产生,并在情境中被运用、理解和发展。其次,知识具有生成性。由于知识的产生依赖于一定的情境,而我们身边的事物是处于绝对的变化中的,那么个体的知识受到情境的影响和制约,就会产生变化和发展,甚至可以在现有理论的基础之上创造或产生出新的认识,用以应对情境变化,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创新能力,可以适应、更新和创造现有知识体系,应对新的问题并更好的解决问题。再次,知识具有分布性。知识系统是一个庞大的体系,各类不同的知识分布在不同人们的大脑中,不可能集于某一个学者或专家,不同的人掌握着不同性质、不同种类、不同数量的知识。另外,相对于同一个人来说,知识也是分散于各个不同年龄阶段和人生阶段中的。由此可见,知识若要得到有效的传播和发展,必须通过一定的方式实现个体之间的相互交流和相互沟通,这样才有可能将分布在个体头脑中的知识转化为公共知识,在交流和沟通中使知识得到发展,实现共享。

2.学习是合法的边缘性参与

学习是一个极为复杂的抽象概念,受到各种个体内部和外部因素的影响,其实质可以理解为是对社会实践的一种参与。学习应该根植于情境之中,情境学习理论认为任何脱离现实实践的学习都是没有意义的空谈,学习应该在某种社会环境或活动情境中完成。“合法的边缘性参与”是在1991年提出的,这种理论认为,学习是指新手学习者在某个特定的实践环境中,从最基础的或已知的周边性工作做起,通过观察、模仿资深从业者的实践和经验,并在他们的指导和引领下学习技能,随着知识的不断深化和技能的增长,能够独自完成相应工作的过程。同时,学习的合法边缘性参与还体现在学习是一种文化的适应,是社会的协商,更是一种知识的创新过程。

三、对艺术设计教学的启示

经过近百年的发展,情境学习理论在教育领域获得了认可,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是专家们对于这种理论的研究还没有停止,仍然处于继续发展的阶段,在艺术设计教学中我们可以得到几点启示:首先,虽然现代科技迅速发展,给情境学习提供了很好的技术保证,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例如在艺术设计实践教学中的远程教学,由于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可能很难真正做到实践互动。如果想在艺术设计教学中更好的应用情境学习理论,就必须解决相关的技术问题。其次,在学校中的艺术设计实践教学中,我们应该积极的去创建情境学习理论中的实践共同体,虽然在实践教学中以班级或专业为组织机构,但在情境教学理论的指导下,这种共同体应该是更加贴近市场或行业组织的,让课堂不再局限于教室、实验室,而应该走进公司、企业等。学校应该尽量给每个学生提供实践互动的机会,不能只是短暂的课外实践或实习,而应该贯穿于整门课程或专业的教学过程中。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