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语文教学实习范文

语文教学实习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语文教学实习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语文教学实习

第1篇:语文教学实习范文

【关键词】中职语文 实习生 语言表达能力

一、中职语文教学阶段实习生能力培养的现状

当前中职实习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普遍比较低,严重影响了学生今后的发展。我们必须从教学现状入手,探究有效的培养措施。以下将对中职语文教学阶段实习生能力培养的现状进行分析。

(一)学生文化基础弱

中职学生在九年义务教学阶段存在学习不够扎实的现象,自身文化基础能力比较差,也忽视了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教师在进行教育前,没有了解到学生个性化差异,统一式的教学形式直接对学生今后的学习造成影响,部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自身学习积极性差,进而出现学习不扎实的现象[1]。

(二)师资水平存在短板

在中职语文教育中,对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主要以口语交际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为主,但在实践教育中存在重视度低的现象。其中教学形式的限制是主要因素。教师通常是对口语交际教学互动有所忽略,让学生自己读书,很少设定有效的L舛匝生进行系统教学。

(三)教学模式落后

教学模式对实践教学活动有一定的影响。根据现有语文教学机制的要求,必须具备完善的教育理念,从不同的角度入手,对教学模式进行有效的落实。但是在实践阶段存在教学模式落后的现象,教师已有的教学方式比较死板,没有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作为固定的模块,很多教学内容得不到学生的响应,最终导致教学效果差。另一方面,学生的基础差,且缺乏教师的引导和鼓励。久而久之,就出现了口头表达能力不足的问题。

二、中职语文教学中培养实习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方式

基于现有教学形式的特殊性和复杂性,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自身学习能力有一定的要求,要从实际情况入手,重视学生语言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并将具体措施落实到实践中。以下将对中职语文教学中培养实习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方式进行分析。

(一)夯实语文教学基础

语文基础是进行后续教学的关键。在实践阶段教师必须从实际情况入手,夯实语文教学基础,培养学生自主表达能力。中职语文教学重点可以放在文化基本知识的培养方面,多背诵经典例文和古诗词。在语文基础夯实的阶段,学生自主整理知识结构,不知不觉提升语文素养。平时的语文教学,教师要起到引导性作用,不能采用死记硬背的形式让学生学习。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阅读相关文学作品,博览群书,扩展学生视野,夯实语文基础[2]。

(二)强化写作能力的培养

学习是一个不断认识和实践的过程,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做好文化积累工作,提升学生对各类知识的理解。例如在《职业与理想》的口语交际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引起重视,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口语教学。教师可以让实习生结合自身的未来职业规划,对自己想要从事的职业进行分析,掌握职业的未来发展前景。教师也可以自行拟定题目,如“谈谈自己对职业和理想的理解”,此类开放性题目的设定,能让学生对已有的知识进行合理的运用,实践能力比较强。对于实习生来说,就业是当前的首要任务,教师在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同时,也要让学生对职业发展前景有一定的了解,双管齐下,促进学生的整体进步。

(三)提升口语能力的表达

口语表达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最基本的交流方式。教师通过教学后,多多引导学生大胆进行口语表达。当前在中职语文教育阶段,还是存在教师主导现象,学生的主动学习积极性得不到发挥,最终出现学习能力下降的情况。因此,在实践过程中要从实际入手,通过有效的口语表达,转换原有被动教学为主动学习,引导学生口语表达时结合大量的肢体语言,让语言更生动和形象。此外为了提升口语表达能力,需要其他方面的有效支撑。例如在《我的母亲》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的母亲,让学生感受到母爱和人性的善良。此类互动教学形式,能让学生对知识体系有更为深入的了解,整体学习效果会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四)制定语言评价系统

考虑到实习生语言表达能力具有特殊性,在实践过程中必须制定有效的语言评价体系,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成果进行有效的评价。评价系统包括学生的表达能力、综合表现能力以及自身学习能力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有效的评价,能让学生对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一定的了解,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适当改变学习方式,最终提升语文综合能力[3]。

三、结束语

对于中职实习生来说,语言能力的培养能起到重要的作用,学生就业后会和各类人群进行互动和交流,因此自身必须具备比较高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在整个教育阶段要起辅助作用,采用有效的教学形式,对教学模式进行更新,通过新的教学尝试,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增强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李明浩.李红丹,王美英.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培养实习生的语言表达能力[J].科技创新导报,2015,15(01):138-140.

第2篇:语文教学实习范文

xxx市都安县xxx中学。xxx中学是一所处于城乡结合部的农村寄宿式学校。校园位于地苏乡,校园面积50多亩。学校一切教学设备齐全。现有26个教学班,学生总数为1896人。共有在编教师98人。但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除语文外其他科目的教师都还是极缺的。特别是英语、历史、生物、地理教师严重不足。

三、实习内容、过程及体会

顶岗支教的主要内容是全面接手被顶岗老师的教学、教研和教育工作。概括的说就是教学实习和班主任工作实习。

1、教学实习方面

第一步:在十月十七日至十一月七日这二十天时间主要是听指导老师和其他老师的课,并且完成对学生的认识和了解。其是“备好学生”“备好课堂”的基础。通过听二十多节的课。这让我受益良多。其中最大的收获是让我了解了学生的基本情况。比如:学生的性格;学生上课是的专注度;与及学生在课堂上参与课堂的态度;学生的基础情况等。而这些东西将为我下一步教学环节“备好学生”作准备。除此之外我还听了唐春萱、易程、唐彬等多位老师的课。从中我明白了教学方式的多样化。最主要的是如何实现语文教学的生活化。是语文教学的生活化就必须要进入学生的现实生活。即学生感兴趣并引起学生注意的话题。这样才真正的有实现语文生活化的问题。

总之,在这个直接面对学生的准备阶段有很大的感触。自己也由原先的无目的、无意识状态逐渐进入角色。

第二步:十一月七日至十二月二十日四十天时间是我全面接手教学工作。着期间自己全面接手172班的无问教学工作。期间完成了三个单元(一个小说单元、一个童话单元和一个古文单元)的教学活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以“新三维”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习。这让我在教学实习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各单元的测验中得到了较大的提高。最让我自己感到欣慰的是学生转变了他们原先的学习态度。他们由原来的不喜欢语文到喜欢再到主动的提出要成立学习兴趣小组。课堂上也由原先的被动的接受知识到主动的去参加各种教学讨论和探究活动。并且加强了和同学、老师的交流。与此同时我把教学形式向课外延伸。让他们自己感受生活化的语文。这样是他们对语文不再陌生。感觉到的是现实中的语文。

第3篇:语文教学实习范文

关键词:新课程 语文教学 师生关系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13-0123-02

师生关系即是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也就是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的相互关系。包括双方所处的位置、责任、和双方的态度等等。这是社会关系及人际关系的一种特殊体现,是教师与学生为了实现课堂中所要达到的目的,通过教与学的身份进行交流合作而形成的多种关系。[1]P3

近些年来,师生关系一直是人们谈论的焦点。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是施教人与受教人的关系。其中合作教育学对师生关系做了一个很好的论述:“师生之间的关系决定着学校教育的面貌。”[2]P3西方胡塞尔的现象学研究提出的“交互主体性”,意思即是使主体多元化,为主体的交互提供交流平台。良好健全的师生关系有助于课堂活动的有效展开,有助于学生的社会交往和沟通,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3]P9在新课程下,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确实应该是多元化的,而不应该像传统的师生关系那么闷,教师以“占主导”为中心,学生们的思维力和创造力被剥削。从而导致学生难以适应现今社会,变成考试的机器。因此我们必须重新思考在新课程下语文教学中的师生关系。

一、语文新课标对师生关系的要求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4]P15,这里是在要求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师不能以自己为中心,要以学生的能力发展为目标。在新课程下,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应该是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应该是积极活跃的。同时使学生得到尊重,在这样的课堂环境中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最大发挥。把学生置于主体的位置,是语文课堂中师生关系取得进步的关键。

在新课程下语文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应当是民主、平等、和谐、互动的。现代教学论中提到,师生之间的友好交往、互动和发展是我们应大力倡导的。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对于学生的发展是很重要的,是教学中能顺利进行的基础,要根据新的课程标准来进行。

课标中还指出“重在启发学生自主学习,自行探讨”,在教学建议的(三)中明确指出“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4]P10。这意味着教师要做好启发学生的工作,把学习的内容交给孩子们,让孩子们主动去学习。现今社会中做什么事都需要合作共赢,那么学习也需要这样的合作。在语文课堂中,孩子们的共同合作探讨对孩子们的大脑有开发作用,能够拓展他们的思维,使头脑更为灵活。孩子们能共同学习,分享每个人不同的想法,大大提高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

二 、语文教学中师生关系的现状分析

语文教学中师生关系的好坏程度决定了课堂教学进行的进度。在新课程背景下,师生关系已经取得了一些进步,但这些进步主要体现在现代化的城市里,小城镇等一些不太发达的地区语文教学中的师生关系还是存在着很多问题。在我实习的学校里也是能够发现以下一些问题的。

(一)教师与学生缺乏沟通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只负责传授知识,而不注重与学生的沟通互动,因此课堂氛围也就死气沉沉,非常不利于师生关系的相处。长期下来,学生成为了没有创造性的人,只会听从教师的话,毫无自己的见解,沟通交流少,也使得学生和语文老师之间关系很生疏。语文课堂上都没有交流沟通,课下更是不沟通。这样下去,师生关系变得很难把握。

(二)教师对学生区别对待

每个学生在成长中都应该受到关心和鼓舞。语文教师和其他科目的教师不同,语文教师本该通情达理,对于自己的学生更应该没有偏见。而现在仍有很多学校和教师仍旧按照成绩的高低来区别对待学生。比如排位置,成绩好的当然是排在离教师近的好位置,成绩差的就将他们排在无人问津的位置;还有考场的划分,按照成绩的排名将学生们依次划分到指定的考场,这些无疑是一种歧视。而孩子又考虑到家L、学校领导等方面各种因素不得不忍气吞声。长期下去,学生愿不愿意上学都会成为问题。出现不想学习等现象,这就使得师生之间的关系越来越淡化。另外,一些学校还将学生的成绩好坏与教师的奖金关联,这也加大了教师有区别地对待学生的可能。有些语文教师甚至还辱骂学生,作为语文教师这样的事最不应该发生。

(三)教师与学生的课堂模式单一

虽然新课程改革提倡“素质教育”“能力培养”,但现在应试教育仍是主流。应试教育使得教师和学生都很呆板。语文课应该是其他学科学习的基石。语文课堂模式的单一也会影响其他的学科。因此,语文课堂要打破这种单一的课堂模式,要使语文课堂活起来,让学生们快乐学习,这样对其他学科也有益处。将语文课堂加进活力,这样才能发展学生的能力,将学生的整体素质提高。而不是只关注应试教育下的成绩,毫不在意学生们的全方位发展。

三 、语文教学中师生关系的构建

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个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的构建,不仅在理论上有着重要的意义,在现实上也是意义重大。新课程下语文课堂中要建立良好健全的师生关系,不单单需要语文教师自身的努力奋斗,而且也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学生的共同努力。[5]P2

(一)营造和谐、平等、融洽的沟通氛围

在新课程下语文教学中,和谐、平等、融洽的沟通氛围是至关重要的。语文这一门学科,就是应该在沟通中学习,语文教师一味地向学生们灌输文章的中心思想,而不是通过学生的沟通、思考得来的,这样的语文教学必然是失败的。和谐、平等、融洽的沟通氛围使得语文教学变得丰富多彩,成为良好健全的师生关系构建的前提。

(二)转变教师的角色

《语文课程标准》第一部分前言的“课程的基本理念”的第(二)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中明确指出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引导,语文教师必须转变自己的角色,从而使学生得到进步发展。正如《学会生存》一书中所言,教师的职责已经不再是只传递自己的知识,教师越来越变成一个资源库,一个建议者,一个解决问题的人,所以教师必须为做好这些事情作出努力。[6]P23

1.成为学生的引导者,指引正确方向

语文教师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思想,不仅要了解学生知识的接受程度,更要了解学生的情感,完善学生的人格,教会学生如何做人。[7]P97使学生成为课堂中的主体,带领学生自己探求知识,而不是将知识灌输给学生。激发学生创造潜能,让学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而不是只要达到巨人的水平。[8]P115-116语文教师要发挥自身的优势,不仅仅是传授给学生知识,还要为他们的人生道路指引方向。

2.成为学生的助手,以学生为主体

语文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助手。当学生遇到了难题时,语文教师应该激励学生,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当学生在课堂上回答问题不踊跃时,语文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学生的参与感,让他们参与课堂互动;当学生不高兴时,语文教师应该力所能及地去协助学生解决一些琐事。语文教师要做学生的支持者和助手。

3.成为学生的模范,使学生信服

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好的榜样给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热情,反之则会带坏学生。语文教师要成为学生的模范,凡事都要为学生考虑,以身作则,努力做好身边的事,加强自身的综合素质。成为孩子们心中的理想教师,让学生打心眼里敬佩你。这样,学生就会也学做像你一样的人。

(三)灵活设计语文教学h节

在语文课堂中,良好的导入设计是一节课成功的开始,好的导入使学生乐于并迫切地想继续听下去,反之,学生则会很倦怠,不想听。所以语文教师要加强导入的设计,让学生们乐于接受我们的课堂。一节课的开始就决定了这节课是否充满激情,学生是否能够积极配合。

(四)提高语文教师自身综合素质

构建良好的新课程下语文教学中的师生关系,教师的自身努力还是十分重要的,为此,必须提高语文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语文这一学科信息量是很大的,中华文化上下五千年,语文教师必须终身学习。

1.语文教师要加强知识储备

丰富的学识、大量的文学储备是语文教师取得学生信赖的基础。只有语文教师知识储备非常丰富,讲课的时候才能游刃有余,将知识系统融会贯通在脑子里,学生才会敬仰你,对你又怕又爱,才会让师生关系好好发展。

2.语文教师要加强教学资源的整合

语文教师之所以讲课有条不紊,有赖于教学资源的整合。在新课程下,语文教师必须整合教学资源。语文教师必须具备能够将大量的有用信息整合到一起的能力,这样才能让学生了解并理解自己所学的知识。因此语文教师必须扩大自己的知识积累,将有助于学生学习的教学资源整合起来。

3.语文教师要加强道德修养和个人魅力

作为语文教师,道德修养和个人魅力是必不可少的。一个师德高尚的老师可能会影响某个学生的一辈子。教师的品德影响着学生做人,教师的学识会影响学生学习。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下对于语文教学中的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我们必须重视起来。因为语文教学中种种制约因素,我们的语文教学还是存在许多问题的,所以,我们要构建良好健全的师生关系。新课程下的语文教学对教师和学生都分别提出了新的不同要求,要构建良好健全的师生关系需要教师和学生一起努力,但主要方面还是在于教师。作为教师,要尊重和关心爱护每个学生,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好好配合教师。同时,良好健全的师生关系不仅仅是新课程下语文教学中的要求,同时也是符合这个时代的需要的。

参考文献:

[1]Lynda Fielstein &Patricia Phelps著.教师新概念[M].王建平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

[2]阿莫纳什维利等著,朱佩荣译. 到新学校去![J].外国教育资料,1989(1).

[3]钟启泉.新课程师资培训精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5]杨青 余习德.国内外中小学师生关系研究评述[J].当代教育论坛,2012.

[6]曹明海.语文教育智慧论[M].青岛: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2001.

第4篇:语文教学实习范文

【关键词】师范院校;学生就业竞争力;复合型人才;实践型人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体现在办学规模、办学质量、学生素质等方面。师范院校作为高等院校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发展速度、发展规模以及发展质量都有很大的进步。然而,随着高校扩展的逐步实施,加之其他因素导致高校学生越来越难以获得更加优质的就业机会。这就要求我们思考高等学校尤其是师范院校如何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因此本文基于语文教育的视角,深入分析师范院校如何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1.师范院校学生就业竞争力内涵与现状

1.1师范院校学生就业竞争力内涵

分析师范院校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内涵与现状是分析语文教育对学生就业竞争力影响的基础性步骤。因此,本文首先分析师范院校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内涵。

竞争力的概念首先由迈克尔?波特提出,用于经济理论或产业组织理论的分析。然而,由于师范院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不断恶化,本文认为同样需要对师范院校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内涵进行界定。竞争力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尤其是在对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分析中,更不能以偏概全,简单地将一种或几种学生的能力作为其竞争力。具体而言,师范院校学生就业竞争力是指学生在学校、生活或社会的学习或实践过程中得到的知识、能力、品德、素质等,并且可以为将来寻找工作提供或多或少帮助的综合能力。因此,在搞清楚其具体内涵的基础上,提高师范院校学生就业竞争力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从多维度、多方面进行考量。

1.2师范院校学生就业竞争力现状

在分析师范院校学生就业竞争力内涵的基础上,本文进一步分析其具体的现状,即从需求和供给的角度入手。

首先,从需求的角度来说。我国改革开放已经30多年,许多行业或产业的人才需求已经趋向饱和,尤其是对于大学生或本科生的需求已经不如从前,这就导致高等院校尤其是师范院校学生的需求不足,就业形势不佳。其次,从供给的角度来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进行,以高校扩招为代表的高校招生政策的推行导致本科升学率逐年提高,本科生入学率和毕业率也同时提高,这就导致了一个很严峻的问题,即在需求并未显著上升的情况下学生的供给却大幅增长,无疑加大了师范院校学生就业形势的困难程度。

2.师范院校语文教育对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分析

2.1师范院校语文教育对学生就业竞争力的优势与机遇

本文首先通过分析师范院校学生就业竞争力内涵与现状,从总体和现实两个方面把握学生竞争力的状况,以此分析语文教育可以发挥的作用与挑战。因此,首先需要把握师范院校语文教育对学生就业竞争力的优势与机遇。

具体来说可以包括两个方面:第一,虽然高校改革一直在继续,但是师范院校在语文教育方面还是具有优势的。优势不仅来源于师范院校悠久且扎实的语文教育基础,即在历史上师范院校拥有深厚的语文教育基础,更来源于师范院校保留了其特色的教学优势,将发展语文教育作为学校发展立足的重要举措。因此,在信息不对称的就业市场上这就给社会和企业提供了一个信息,即师范院校语文教育的历史、水平以及质量都是毋庸置疑的,企业为了降低人才搜寻的成本无疑会更加倾向于师范院校的学生。

第二,师范院校语文教育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间接提高竞争力。从对学生就业竞争力内涵的分析可知,学生就业竞争力并不是一个单一或简单的概念,必须从某一个学科或课程着手提高竞争力。因此,师范院校语文教育无疑是一个很好的突破口,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具体能力,如表达能力、思维能力、书面写作能力等等,更加可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如逻辑思维能力、团队沟通能力等等。也就是说,通过师范院校的语文教育,可以进一步把握学生就业竞争力的优势与机遇。

2.2师范院校语文教育对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劣势与挑战

任何措施或方法都不是完美的,这就要求在分析师范院校语文教育对学生就业竞争力的优势与机遇的基础上,进一步考虑其劣势与挑战,以规避其不良影响。

劣势与挑战同样包括两个方面:第一,当前社会要求学生为复合型人才,不仅掌握某一领域专业知识,而且还要涉及其他领域。如语文教育不仅需要学生对本专业有深入的掌握和思考,在其他领域如英语语言、计算机领域甚至是自然科学领域都有一定的了解。因此,师范院校单单对学生进行语文教育是远远不足的,这必须要求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其他学科的知识,具体的手段包括开设校选课程、举办社会实践活动等等。

第二,当前社会不仅要求求职者为复合型人才,还要求求职者为实践型人才。具体来说,实践型人才不仅要求毕业生充分掌握了专业知识,了解其他方面的知识,还要求毕业生拥有丰富的实践、实习甚至是工作经验。由于毕业生就业市场为买方市场,毕业生数量供大于求,这无疑对学生就业竞争力提出了更为苛刻的要求。因此,师范院校语文教育对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另一个劣势与挑战为:学生实践经验不足,这就要求师范院校不仅对学生书本知识有一定的要求,同样需要对学生实践课程有一定的要求。具体举措包括:设计符合各专业的实践课程,将实践活动和语文教育相结合,以此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乃至就业竞争力。

3.结论和对策建议

本文在分析师范院校学生就业竞争力内涵与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师范院校语文教育对学生就业竞争力的优势与劣势。对策建议为:首先,师范院校必须深度把握学生竞争力内涵,从多维度探求学生竞争力与语文教育的关系。其次,师范院校同样需要制定符合语文教育优势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制度,只有在明确语文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健全相应的教学制度,才能够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最后,将语文教学课程与应用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知识、培养能力以及提高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吴南准,黎明.师范院校语文教育对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分析[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4)

第5篇:语文教学实习范文

[关键词] 语文教学 学生乐学 吸收和积累 积淀语感 语言能力

多年来,在应试教育的干扰下,语文教学落入了很深的旋涡,它费时多,成效少。如何费时少、成效高,就成了语文教学急需解决的一个大课题。很多老师都努力曾探索提高学生实际语文能力的途径,我体会到应指导学生吸收和积累语言知识,积淀语感,这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重点,也是一个语文老师的首要任务。

学习,既要学,又要习,就是要让学生产生接受新事物的愿望,并能自觉地温习掌握。孟子说:“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深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源,故君子欲自得之也。”这段话深刻阐明了“自得”之意。宋代唯物主义思想家张载也说过类似的话:“须是自求,已能寻见义理,则自有旨趣。自得之,则居之安矣。”他从学生求知心理这一角度,阐明了自求自得必致意趣横溢,成为永久不衰的学习动力。如文学是一种审美的意识形态,文学作品的美具有飘忽、朦胧的特点,她决定了解读、审美体验和意义阐释的不确定性。教师只有用直觉领悟和心理体验的艺术思维方式才能进入艺术,也只有用空灵蕴藉的语言才能传达作品的审美蕴涵。倘若教师将自己领悟的这种飘忽、朦胧美强行灌输给学生,学生未必就能明白、掌握;倘若教师引导学生去感悟,又一再地温习,他们就必有所得。现在的学生,自尊心、自信心都很强,对于自己的认识能力也渐趋自信。在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基础的前提下,希冀凭借自身的力量来获取知识,他们既有依赖性,又有独立性。老师有必要因势利导,小心诱掖,培养其自求自得的能力。

明确了学生的学应重在自求自得的道理,我们在语文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自己主动地接受课堂教学内容,并能灵活应用。课堂讲授,无疑是进行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但教师的讲授毕竟只是从外部灌输信息,学生接受的效果如何,取决于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再则,教师的讲授只能起“领路”的作用,而万里征途必须靠学生自己一步一步地去迈。如果只讲不习,知识便无以转化为能力,“讲之功有限,习之功无已”。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学生掌握语文工具的能力,而能力只能在实践中形成。功在于习,至少有四大好处:一是巩固了学生已得的知识;二是培养了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是促进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四是学生能从学习成果中倍添兴趣,激发求知欲。

文章授完后,过去是做书后练习,写写字词,再背诵背诵,对学生写作指导则忽略了。结果,学生学了多年的语文,却不会写文章。语文之习,主要应是运用语言能力的练习。如此,可以将新课文中的字词,选几个出来,叫学生进行生活场景描写。也可以进行仿写、续写和改写等训练。这里的仿写不是机械的模仿,而是仿课文结构,内容则是全新的。续写则是运用形象思维的方式,对课文中人物的命运、情节发展等再展开思索。如鲁迅《孔乙己》,并没有写出孔乙己的下场,可以让学生写孔乙己走出酒店以后的情节;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也没写出于勒最后的命运,可以让学生写“于勒叔叔回来了”或“于勒叔叔的新遭遇”等。即使是那些没有情节的散文,也可以对某个细节、某个侧面进行续写。如《老山界》可以让学生写下山的情况,扬朔的《荔枝蜜》可以写农民的无私奉献等。改写是课文题目不变,内容和结构则是全新的。如学了《荔枝蜜》后,也让学生写《荔枝蜜》,内容可以是写母爱的、可以是写科学家奉献的、也可以是写国家、民族的等等。语文课堂如果能这样学与习,学生的创新思维就得到了训练,他们的写作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第6篇:语文教学实习范文

作为高等师范大学小学教育专业一名具有多年实习教学指导经历的教师,通过对实习教学的观察和调查发现,当前高师院校小学教育专业实习教学存在如下主要问题:

(一)授课模式僵化,教育理念陈旧

在持续多年的实习教学指导工作中,感受最为强烈的是“90后”大学生和即将退休的“60后”老教师授课几乎无区别。虽然教改、课改不断在改,但是我们培养的学生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却依然固化。虽然学生、课标不断在变,但是我们培养的学生的授课模式依然僵化。例如,讲授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96%的授课学生依旧按照传统固定模式进行讲授。基本授课“格式”不外乎三类:之一是教师先领读一遍课文,然后让一个学生读第一段,另一个学生读第二段……最后全体同学一起通读课文;之二是按座位分读,按性别分读,按小组分读,最后全体同学一起通读课文;之三是把课文内容复制到多媒体课件上,一个或一列或一组或男女分读课文,最后全体同学一起通读课文。这三种教学形式看似有所不同,但教学理念、授课模式和教学方法无质性变化。只有不足4%的实习学生在“教语文”的同时,运用探究式教学法,通过启发小学生思考小蝌蚪为何有尾巴、小蝌蚪为何长的和妈妈不一样、小蝌蚪为何先长后腿不是前腿、小蝌蚪为何要找妈妈等问题,来激发小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灌输式”教学盛行,课堂启发诱导不足

随着教改和课改的持续推进,教育理念在不断变革,原本“满堂灌”或者“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广受诟病,取而代之大为提倡的是启发式、探究式教学方式。反对“满堂灌”式的讲授法,倡导“师生互动”,变教师主导为学生主体,还课堂于学生是当前教改的主旋律。诸如大力推广的杜郎口中学“10+35”模式(教师用10分钟分配学习任务和予以点拨引导,学生用35分钟“自学+合作+探究”),就是传统教学方式改革的典型代表。令人困惑的是,教育专业学生自己反对甚至反感的教学方式,实习教学中却频繁出现在其身上。调查结果显示,高师院校小学教育专业,90%的学生反对教师满堂灌的授课方式;93%的学生赞同还课堂于学生,师生互动、讨论和探究;92%的学生认为其在实习教学中缺失启发式、探究式教学方式;95%的学生认为其在实习教学中缺乏真正的师生互动;82%的学生认为其在实习教学中“满堂灌”或者“变相满堂灌”。

(三)教学过度依赖网络资源,学科专业素养亟待提高

当前我们处于一个高度信息化的时代,电脑和智能手机几乎成为人人必备之物,利用电脑、智能手机或者其他电子产品上网浏览信息、收集资料或者学习,已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虽然便利的网络给我们提供了大量现成的、可供参考的或者直接可拿来用的资料。但是,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利弊共存体。不可否认,便利的网络资源也让今天的大学生养成了过度网络依赖症。教学资源“拿来主义”盛行,甚至已严重到无网络不能授课的程度。笔者多年观察发现,学生实习教学授课用的教案或者教学课件多是从网上下载,有的甚至照单全收,不做任何改动。因此,导致很多教育专业学生在实习授课过程中高度依赖多媒体,一旦多媒体出现故障问题,便手足无措不知或者不会讲课,或者不得不中途中断授课。实习教学授课成为网络资源的“代言人”,缺失本人的思想观点和教学特色的教学普遍存在。当前小学教师学历层次较以往有大幅度提升,由原来20世纪90年代中等师范学历到高等师范专科学历,再到今天高等师范大学本科学历及以上,较短时间经历了一个快速提升的过程。虽然大学生学历提高了,但是学科专业素养仍然不容乐观。例如,高师院校小学教育语文专业实习学生讲授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普罗米修斯》这篇课文,95%的实习学生不知道宙斯为何不让普罗米修斯把火给人类?宙斯为何不希望人类更好地生活?讲不清普罗米修斯盗火给人类做了好事,为何会受到宙斯的惩罚?97%的实习学生照本宣科讲解。95%的小学生听老师讲完该课后一头雾水,仍然不知为何普罗米修斯盗火给人类,做了好事会受到严酷的惩罚,有的甚至误认为做好事要慎重,因为有可能要付出沉重代价。这样的结果,从根本上背离了本篇课文的本意,甚至对小学生构成严重误导。

(四)课堂秩序失控,管理和沟通能力有待提高

没有良好有序的课堂秩序做前提,再好的教学效果也会大打折扣。作为实习教学指导教师,通过多年观察发现,当前实习教学中存在的首要问题是小学生的课堂管理问题,管不住、管不好、管不了呈现普遍态势。有的实习学生甚至必须请班主任老师坐镇课堂,才能顺利完成正常的授课任务。调查结果证实上述观点,实习学生中92%的认为其在教学中碰到的最大问题是对小学生的管理;89%的认为对小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感到束手无策;85%的学生认为在小学生管理方面,自己和非教师教育专业的学生相比无明显优势;35%的学生实习教学中请过小学班主任教师辅助维护课堂秩序。

二、高师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实习教学的问题成因与建议

(一)问题成因

通过对高校教师、实习学生、和小学实习指导教师三类人群的调查,发现导致上述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课程设计比例失当,部分课程缺失,教师教育理念僵化

当前高师院校小学教育专业部分课程的开设和教学,与当前教改课改相脱节。课改和教改的理念、内容未能及时充实到高校的教学内容中,理论教学内容比重过大,重教育理论学习,轻实习教学实践问题依旧存在。班级和课堂管理类课程缺失,部分高校教师教学方式仍然保守僵化。75%的实习学生认为,高校教师教育理念需更新;78%的实习学生认为,小学实习指导教师教学理念和方式陈旧;80%的实习学生认为,班级和课堂管理类课程的缺失是导致其课堂教学秩序失控的主要原因。

2.实习学生基础知识薄弱,知识面窄,专业素养低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快速转型和发展的特殊阶段,社会功利心态和浮躁之风客观存在。“90后”大学生浸溺其中难以独善其身。80%的高校教师认为,当前在读大学生学习态度较以往大学生更加浮躁、功利和现实;83%的小学实习指导教师认为,其指导的学生知识面窄;86%的实习学生认为,专业知识薄弱、知识面过窄是导致实习学生教学照本宣科,难以做到旁征博引的重要原因;90%的实习学生认为自身专业知识素养有待提高。

3.基地学校实习制度不健全,指导教师缺乏专业培训和认定,指导随意性大

据笔者观察发现,当前大多数实习基地学校没有针对实习学生的实习制度。实习指导教师的选择和安排随意性大,实习指导教师没有经过专门的培训和资格认定。多数实习指导教师对实习教学任务、内容及考核标准不明确,致使实习指导教师指导实习学生时随意性增大,以致出现同一所小学同一批实习学生实习教学情形大相径庭之怪现状。96%的实习生认为,实习教学能否授课及授课时数主要取决于指导教师;90%的实习生认为,实习成绩的给定主要取决于实习指导教师与自己关系的和谐程度;85%的实习生认为,实习指导教师对其教学的指导主要依据自身教学经验,指导效果差异性大。

(二)建议

1.调整和修改高师小学教育专业培养方案,致力于课程

培养体系和培养方式的改进。增设小学班级和课堂管理类课程;增设课改和教改内容;加大实习教学课时和学分比重;增强教师对当前教育教学热点、焦点及改革发展动态的关注度;设法降低教师教学的惰性和惯性;加快高校教师教育理念的更新。

2.高师小学教育专业应

加大对专业基础知识的考核力度,拓宽在读学生的知识面;加强对学生课堂学习和考试的管理,努力营造和创设优良的学习氛围和环境;最大限度降低社会浮躁和功利心态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和干扰。

3.实习学校制定和出台

第7篇:语文教学实习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诗歌 特点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7-0169-02

中国古典诗歌在中华五千年文明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选入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诗歌,都是广泛流传,脍炙人口的作品,而对于诗歌的教学,也逐渐成为人们探讨的焦点。因为它不仅是文学要素的浓缩,还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更是思想与艺术的精髓,在历史文化的长廊中,他不仅见证了历史的发展,还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勇于批判、拼搏奋进的精神,而如今,他的作用更不可忽视,那么如何把握好诗歌教学,就显得格外重要了。

一、小学语文教材选取的诗歌特点

1、语言优美,通俗易懂

小学语文课本中选取的诗歌,大都浅显易懂,既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年龄特点,又与他们的生活经验有一定的联系,如高鼎的《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写的是孩子们放学在村旁放风筝的情景,诗歌不仅贴近自然、贴近生活,又可以让读者享受着诗中孩子们中的快乐,并且产生联想,这样自读自悟,容易激发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兴趣。

2、图文结合,便于理解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尤其是中低年级的教材,每首诗歌几乎都配有一幅插图,这种图文并茂的形式,既可以吸引儿童的注意力,又可以理解诗中的含义。使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以及思维能力都能有所提升。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课文中的插图栩栩如生,大雪过后,万物被雪所覆盖,一切生物都绝了踪迹,这时在江上却出现一只孤舟,有一人在独自垂钓的情景。单从字面去理解怎么能体会出诗人孤寂而悲凉的心情。

3、博取名篇,题材广泛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所选取的诗歌,都是各个不同时代的诗人,千古传诵的经典作品,这些诗歌不仅语言优美,意境深渊,感情丰富,深入了解更能充分调动你的想象力,使你置身其中,感受诗的美。而题材方面更是丰富多样,边塞诗,山水田园诗,爱国诗,讽刺诗,思乡诗,送别诗等等,可以让学生领略各类题材,体会诗歌文化的博大精深。

二、小学语文诗歌教学策略

1、反复诵读,体会情感

中国古典诗歌的特点是意境深远,感情丰富,语言简练,节奏感强,这些特点使得诗歌易于朗诵,朗诵可以提高学生感受诗歌的语言,韵律,形式,并逐渐把诗歌的语言转变为自己的语言,创作出优美的诗篇。俗语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再者经过反复诵读,便能理解诗歌的含义,“书读百遍,其意自见”,进而体会出诗的意境以及所蕴含的感情,使学生感受诗歌的魅力。

2、利用插图,自我想象

课文中的插图能准确的呈现出诗歌中所描述的景象,利用课文中的插图,让学生直观的去感受诗中的美景,在有限的画面里去引发学生的想象。如叶绍翁的《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尽,一枝红杏出墙来。”课文中的插图发挥出了他的作用,主人家满园春天的景色,显得是那样的生机盎然,大家都认为可能是主人怕客人破坏了这满园的美景,才久久不开门,但这美丽的景色怎么能阻止客人去欣赏呢,看!一枝红杏就伸出了墙外。利用文中的插图把可以把学生的想象发挥到极致,这时教师再加以引导使学生领会出诗歌的魅力。

3、介绍作者、背景及题材,深入理解诗歌

对于一首诗歌,诗人是在什么时候什么心情什么情况下写出来的,都会在诗中多多少少的展现出来,而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和思想感情与诗人显然完全不同,如果不去加以了解作者所在的时代以及写作背景,显然是不能深入的理解诗歌的,更谈不上理解诗歌所呈现出来的思想感情了。而了解诗歌的题材,更能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如陆游的《示儿》,这是诗人的绝笔同时又是一份遗嘱。“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是诗人在生命即将终结之际,觉得今生唯一遗憾的是看不到国家统一,并叮嘱儿子在“家祭”时别忘了把“王师北定中原日”告诉于他,作者这种深厚的爱国之情,不得不让人感慨万千。教师通过对诗歌作者、背景、及题材的介绍,对诗歌教学是有很大的帮助的。

总之,要想提高小学语文的诗歌教学,必须从多方面着手,既要将诗歌的精华及文化内涵教授给学生,又必须培养学生的多种感官以及思维能力、想象能力,所以要求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素质,培养自己的掌握知识与运用知识的能力,充分挖掘书中可利用的资源,调动学生学习诗歌的积极性。这样诗歌的教学质量才能提高,才能使学生对中华古典文化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争做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发扬者。

参考文献:

[1]覃发青.感受诗歌的美――探析小学语文诗歌教学[J].科技资讯,2011年第02期.

[2]贾红.小学语文诗歌教学的原则分析[J].语数外学习.2013年03期.

第8篇:语文教学实习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措施

伴随着当前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方法及教学观念也出现了较大的变化。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讲,他们还没有形成健全的人生观及价值观,对一切都充满好奇心,那么,作为语文老师,就需要带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帮助学生完善自身发展。

一、为学生营造学习氛围

现今,多媒体技术在教学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凭借色彩丰富的图片、轻柔舒缓的音乐、形象灵活的动画深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作为语文老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营造学习氛围,推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例如,教师在讲解西师版六年级第一课“北京的色彩”课程时,就可以先为学生播放一段优美的音乐,然后由教师伴随音乐朗读课文,为学生创设美的意境,再引入知识点,就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利用游戏进行教学

对于小学生来讲,他们都喜欢玩耍,教师就可以针对学生这一特点对学生进行教学,使语文内容中识字教学这一重要却枯燥的内容变得有趣起来。例如,教师可以引入猜字谜的游戏,为学生设定谜面,让学生猜汉字。如,需要一半,留下一半。猜一字,谜底为“雷”等。另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收集一些字谜题目,让他人猜谜,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

三、模拟情境进行教学

在小学课本中,涉及很多对话类的课文、故事类的内容,这时,教师就可以采用模拟情境的方法进行教学。例如,教师在讲解完西师版六年级第四课“鸟的天堂”课程后,就可以组织学生制作一些鸟类的面具,互相扮演小动物,从而帮助学生深入记忆知识。同时,模拟情境教学法还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调动学生的表现欲,帮助学生完善自身发展。

第9篇:语文教学实习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赏识教育;激励

赏识教育是有一定的作用,但只赏识而不批评是不够的,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及时表扬,能使学生充满骄傲感、满足感。但是中国的教育环境不能够很好地去实现赏识教育,因为每个班的学生太多,一个班将近七八十个学生,老师的精力却是有限的,有时我也想去赏识更多的学生,但是现实情况却不允许,学生太多,成为我的困惑。我终于明白了一句话:没有笨学生,只有笨老师。在我班就有这样一个学生,他很顽皮,上课从不认真听讲,我差点也想放弃他,但是我想到了那句话:没有笨学生,只有笨老师。于是我就想用什么方法来调动他的学习积极性,我开始观察他,注意他。有一次,我提出一个简单的问题,故意叫他回答,他回答对了,可能对于其他同学回答出这个问题并没有什么大不了,但是他回答出这个问题后,我对他加以肯定,刻意表扬他,他脸上露出了骄傲的笑。从那节课后,我发现他上课认真了许多,对我提出的问题总是积极去思考,家长也向我表示感谢,说孩子现在对学习语文很有兴趣。所以,在我看来赏识教育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一、给你的语言一点趣味,让大家喜欢听你说话

语言是人与人交流的主要工具,一个有幽默感的人往往会受到大家的欢迎。小学语文的教学大纲在学生的口语练习方面也作出了重要的指示。

学生也有他们自己的交际网络,他们都很希望得到大家的喜欢。我现在所带的这班学生,那可算是个个“胆大妄为”。只要在课堂上给他们一点点空间讨论,不把你吵个“天翻地覆”他们是不会罢休的。可见他们太喜欢讨论了。学生有讨论的自由,我们可不能随便抹杀。但是,最令人头痛的是:为什么他们就不按照你的规矩来呢?我想大家的心里都闪现过这样的问题吧?更可怕的还是他们这么一番“撕杀”却得不到老师所渴望的结局。

我也见过许多的文章针对学生的讨论、交流,有一番详细的解释。当然,最后的结果还是落到了一点上面:讨论要有针对性,带着重要的问题进行讨论。一方面这个结论确实给我们指出了一个明确的方向,但是从另外一方面来说这不是给学生带上了一个无形的枷锁么?更麻烦的问题来了,到底这里的针对性又是什么?难道每篇文章都有明确的针对性问题么?一个针对性可不能从开始讨论一直持续到讨论的结束的,学生们很容易厌倦一堂课抓住一个问题一直讲。

人是灵活的,随机应变可是人类的特权。当然,我在学生讨论的时候可没忘记紧紧抓住学生特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更深层次的提问,逐步延伸与拓展知识,让他们感觉到原来老师都知道他们的想法。这样不仅在课堂上灵活地解决了一个个重难点,而且也为学生提供和开拓了更多发展的空间。

二、运用鼓励性语言激活学生的主体性

作业是反映学生学习效果的窗口,而教师批改作业时的评语是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认可和评价。教师在作业本上针对学生作业的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写下简短的具有鼓励性的评语,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很强的指导和激励作用,不但可以使学生更清楚地了解自己作业中的优缺点,还可加强师生间的交流,促进学生各方面和谐统一的进步。教师是天底下最富有人情味儿的职业,成功的语文教学离不开师生和谐融洽的关系。这种和谐融洽关系的建立与持续的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是密不可分的。我们都知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从心理学的角度讲,每个学生都是希望得到老师赞美的,而这种赞美常常是通过老师的具有亲和力的语言和诚挚的情感来传递的。教师只有把学生当成自己真正的朋友,学生才会把老师当成自己良师益友。学生只有在富有人情味儿的教学氛围中,才愿意真正地和老师一起在教学实践中享受语文学习的乐趣。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某些学生把不喜欢语文学习的原因归咎于不喜欢语文老师。这种现象在当今社会上存在的比例不小,究其原因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交流,因此,教师要用多鼓励性话语加强与学生的沟通。用鼓励性语言可以激活语文课堂,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教学活动必然充满活力,学生能积极参与,主动去学习,教学效率得以提高,学生的主体性才能得到真正的发挥。

三、语文教学中应用赏识教育注意事项

评价的针对性和指导性是对老师能力的一种考验。有位教师让学生朗读课文,读后,老师说:“读得很好,真棒”。而另一位老师评价说:“你读得很流畅,很好。如果能在重点词句上加强语气,把感情读出来就会更好!”她让学生再试读一遍,果然,这次学生读得更加完美。这种评价针对性强,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于润物细无声中让学生健康成长。应用赏识教育要正确客观地分析,要了解学生的身心需要,要了解学生心理状态,根据真实需要进行表扬、鼓励。而不能因为为达到某种目的而牵强地赏识,这不仅对该生起不到真正作用,而且会影响周围的学生,让他们感觉到赏识的一种虚伪性,同时失去对教师的信任度。同样赏识不能过度,这样会导致学生对自己认识不足,会产生自满自傲的心态,稍遇不顺就会一蹶不振。同时赏识要因人而异。如:对胆小好学的学生要多肯定、鼓励,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对调皮、好动的学生,要在适当赏识的同时提出新要求,规范其行为,克服不良习惯。

总之,教学中,由于进行赏识教育,挖掘了学生的潜能,使其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使学生健康的个性得到张扬。赏识的方法千千万,赏识的结果万万千。希望我们每个教师都能赏识自己的学生,使他们在学校快快乐乐地学习,轻轻松松地生活。让我们继续努力,坚持在语文教学中进行赏识教育,相信你一定会受益多多。老师们,给孩子一份赏识,一份真爱吧,用“你真棒、你真行”这样的甘霖,用教师爱的心雨,浇灌孩子们,使之长成参天大树!

参考文献:

1.周弘.《赏识你的孩子――一个父亲对素质教育的感悟》.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2000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