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传媒公司管理的规章制度范文

传媒公司管理的规章制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传媒公司管理的规章制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传媒公司管理的规章制度

第1篇:传媒公司管理的规章制度范文

知名度向来是可遏不可求的。尽管鲁信文化传媒投资公司成功投资拍摄过多部电视连续剧,也投资出品过省内多本杂志,但在2007年之前,还是只有为数不多的人知道鲁信这个名字。2007年,一直关注电影产业的文化鲁信传媒公司成立了山东鲁信影城有限公司,是从事连锁电影院投资建设和经营管理的专业性公司。在影院建设尚处在更新换代初期的省城,以高端现代露面的鲁信影城一下吸引了济南市民。正是在电影院线的黑马冲出,让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鲁信影城,知道了鲁信公司。

依靠科学的管理经营,鲁信影城公司在影院市场中呈现了几何状发展。

目前鲁信影城公司已建成济南省体育中心店、济南家乐福店、东营新华书店店和聊城金鼎中心店四座影城。德州银座商城店、泰安银泰中心店、烟台莱山银座商城店、莱芜银座商城店、济南银座商城(三期)店、济南振兴街银座中心店、威海侨乡广场店、日照贵和购物中心店正在兴建中,预计在2010年底前建成运营,青岛、潍坊、临沂、枣庄、菏泽、济宁、淄博等地也选址完毕,将在2011年底前建成运营。

影城战略的成功推进给鲁信文化传媒公司带来了较好的经济效益。鲁信影城公司2008年经营收入1029万元,2009年经营收入2976万元,2010年上半年经营收入同比增长100%,国庆、春节、五黄金档期间多次出现“票难求”的局面,仍有较大的成长潜力。

更难得的是,鲁信影城公司通过各分店框架,初步建立健全了管理制度体系,强化了工作流程,使影城日常经营管理、危急事件处置等工作初步实现了制度化、规范化。通过建设、运营济南省体育中心店、济南家乐福店、东营新华书店店和聊城金鼎中心店,鲁信影城公司初步形成了一套可以复制的影城网络快速发展模式,加快了影城建设与经营步入正轨的速度。

省内“设备最先进、环境最舒适、服务最周到、影响力最强、市场份额最大”是鲁信影城的发展目标之。仅仅4年的时间,鲁信影城就树亩起了“设施高档、服务周到、观影舒心”的良好形象,增强了“鲁信影城”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为下一步鲁信影城公司的全省网络布局、资本运作奠定了基础。

从无到有,鲁信影城以高端起步改变了山东的影院市场。在鲁信影城成立之前,省城济南的电影院基本还处在设施简陋陈旧状态,市民看电影的关注点在于电影内容而不是消费的环境。鲁信影城的出现让他们眼前一亮,原来电影也可以这样看。宽敞的放映厅、松软的航空座椅、逼真的音响效果、数字化的放映技术、周到细致的服务,看电影从愉悦变成了种享受。

这种享受电影消费正在加速扩展。用不了很长时间,山东全省将都能感受到鲁信影城的精彩奉献。根据发展规划,鲁信影城公司在2010年到2015年期间,将投资5.63亿元,到2015年,把鲁信影城公司建设成为省内第一、国内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电影院线公司,拥有70家左右影院,实现经营收入7亿元左右,利润总额4000万元左右。按照健康快速发展的要求,坚持吸引省内外甚至国内外有实力和影响力的战略投资者加盟,增强企业实力,优化管理水平,不断做大做强。

第2篇:传媒公司管理的规章制度范文

摘要 在媒介融合背景下,我国报业集团在人事管理机制方面存在明显的路径依赖现象,应尽可能在组织结构重组、管理思维上进行变革,体现“良性路径依赖”,避免制度变迁进入“锁定”状态,出现“非良性路径依赖”现象。制度变迁的转型有助于提高我国报业集团媒介管理的“软实力”,而有效配置人力资源、发挥管理的协同效应,则是我国报业集团顺利实现媒介融合的重要举措之一。

关键词 媒介融合;报业集团;人事管理;制度变迁

中图分类号 G231文献标识码A

作者简介 周钢,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博士研究生,湖北武汉430074

2014年8月1 8日,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中强调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介融合发展,媒介融合成为我国的一项国家战略。在这一国家战略的主导下,我国各级报业集团纷纷实施媒介融合战略,媒介融合成为当下我国传统纸媒面临的一场重大而深刻的变革。在我国报业集团媒介融合的探索之路中,其内部的人事管理机制发挥着重要的“稳定器”和“平衡阀”的作用。本文基于制度变迁理论,研究报业集团在媒介融合背景下的人事管理机制变革,拟在该研究领域进行初步探索。

一、媒介融合背景下我国报业集团人事管理机制的路径依赖

制度变迁是新经济制度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道格拉斯.C.诺斯( Douglass C.North)在《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一书中认为,可以用技术变迁的路径依赖方法来分析制度变迁。新制度经济学制度变迁理论认为,沿着既有的路径,经济和政治制度的变迁可能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并迅速优化,被称为良性路径依赖(也称为“诺思路径依赖I”);顺着原来的错误路径往下滑,被称为非良性路径依赖(也称为“诺思路径依赖II”)[1]。长期以来,我国报业集团人事管理沿袭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机制,政府规制和刚性色彩浓厚,在报业集团组织结构重组、管理思维上,应加大变革力度,尽可能实现良性路径依赖,避免非良性路径依赖。

在新闻生产流程再造上,我国报业集团内部的编辑部整合改造虽起步较晚,但已取得一定的效果,一些报业集团实现了一定意义上的良性路径依赖。如人民日报社组建“中央厨房”(全媒体平台)推进深度融合,人民日报客户端从2014年6月12日上线至今,在不到一年时间里,自主下载量已超过4500万[2]。广州日报报业集团成立“中央编辑部”,实现新闻生产的“统一指挥、统一把关;滚动采访、滚动;多元呈现、多媒传播”。2012年2月,国内第一个物理形态的中央控制台——“南方都市报全媒体信息集成中心”成立,将新闻采集、分析、传播、营销、服务等报业组织机构实行模块化、扁平化。2013年10月上海报业集团成立之后,新媒体业务成为该集团发展的重要突破方向,2014年7月22日凌晨,澎湃新闻正式上线,成为上海报业集团的一个重要的新媒体产品代表[3]。尽管我国各级报业集团在现阶段取得了一些媒介融合的成果,但仍有一些学者对此保持着清醒的头脑。黄鑫宇认为,在全媒体时代,基于不可预知的市场竞争因素,报业呈压扁组织结构、迅速组合的“模块化”发展趋势[4]。目前我国报业集团媒介融合尚处于探索之中,良性路径依赖和非良性路径依赖是一种相互转换的关系,处于动态变动之中,我国报业集团在媒体矩阵、组织架构、采编流程等方面,其内部的采编部门和新媒体部门之间仍未真正打通,新闻的一次采集、分类加工、即时生产、融合的“中央厨房式”的一体化生产链条尚在摸索。我国报业集团在新闻生产流程再造方面还有较长的路要走,未来报业市场的进一步萎缩,必将推动我国报业集团不断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组织结构重组模式。

道格拉斯.C.诺斯认为,制度变迁是由历史选择决定的,即便所选择的路径是错误的,制度变迁也有可能陷入“锁定”状态,束缚传媒发展[5]。目前学界和传媒业界的共识是:建设新媒体并非将传统媒体的内容简单移植到互联网平台上。我国报业集团媒介融合的管理者大多由传统纸媒新闻采编人员转型而来,媒介融合管理者还保留原来的思维定势,由于惯性思维的影响,容易顺着“办报”的原有思路办新媒体,会导致思维的僵化,出现“锁定”状态,出现非良性路径依赖,造成媒介融合低效。因此,媒介融合管理者需要进一步提高对互联网思维的认识,积极运用互联网思维,注意发挥媒介融合的优势,摆脱报业集团人事管理制度的非良性路径依赖,除了充分吸收报业集团人事管理机制的惯用做法之外,还应因地制宜,稳慎推进报业集团跨区域、跨行业、跨媒体发展,避免照搬、沿用原有不利于激发员工积极性的人事管理机制。

二、媒介融合背景下我国报业集团人事管理机制变革的路径突破

林毅夫将制度变迁分为强制性制度变迁与诱致性制度变迁,他认为,诱致性制度变迁指的是一群(个)人在响应由制度不均衡引致的获利机会时所进行的自发性变迁;强制性制度变迁指的是由政府法令引起的变迁[6]。我国一些新闻传播学者如胡正荣、周劲、陈戈、石培龙、王守国等从传媒制度变迁的阶段性、制度困境及意识形态根源、制度变迁的路径问题等不同角度,结合制度变迁理论,对传媒产业制度变迁进行了初步研究。具体到我国报业集团人事管理制度变迁这个研究领域,笔者认为,强制性制度变迁和诱致性制度变迁并非单独起作用,这两种制度变迁模型往往交替起作用。多年以来,强制性制度变迁和诱致性制度变迁在我国报业集团改革中相互作用,前者起到主导作用,后者起到补充作用。我国报业集团属事业性质的新闻文化单位,各级政府人社部门在聘用制度、岗位管理、公开招聘、竞聘上岗、考核培训、奖励表彰、处分申诉、争议处理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法规和规章制度。这些政府规制内容,从政府规制主体上划分,属公共的政府规制;从政府规制的作用与效果上划分,属激励性政府规制;从政府规制的方式上划分,属直接政府规制。这些人事政策法规和规章制度,呈现出社会性政府规制的要求,承担着减少我国传媒市场的负外部性,增加传媒市场正外部性的职能,体现了强制性制度变迁的特点。

同时,我国报业集团基于自身发展,在人事管理机制上白下而上进行了一些创新和变革,如拓宽专业技术人员职业发展空间,激活新闻采编人员活力,实行首席专家制度,这些人事管理变革的举措体现出诱致性制度变迁自发性、盈利性、渐进性、边际性等特点。2015年4月28日,上海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上海报业集团采编专业职务序列改革方案》,体现了上下结合、利益诱致的制度变迁方式。为实现媒介融合的制度变迁内容,上海报业集团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制度变迁的主要目标,通过建立“首席记者”“高级记者”“资深记者”等新闻采编业务序列(属纯业务序列、有别于“总编辑、部门主任、部门副主任”等行政序列职务),改变原有报社内部职务晋升“写而优则仕”的传统模式,为好记者、好编辑设计职业生涯规划,提供新的职业发展空间[7]。

(一)在转换用人机制上进行变革,体现强制性制度变迁的特点

为实现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的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实现“共赢共长”,在我国报业集团内部,应按照事业单位的性质和特点,建立依法规范、灵活高效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机制,建立一种和谐劳动关系,保障国家、报业集团和员工等多方利益:从国家层面而言,依照《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履行依法规范管理的义务,突出对报业集团工作人员的制度约束和权益保障,体现强制性制度变迁特色;从报业集团层面而言,建立一种合同聘用、公平竞争的用人机制,逐步实现报业集团工作人员良性的“进、管、出”机制;从报业集团员工层面而言,明确报业集团与工作人员之间的主体平等地位,明确自身的权利和义务,依法履行职责,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二)在组织结构、学习培训上进行变革,体现诱制性制度变迁的特点

2009年,《华盛顿邮报》进行机构重组,设计内容生产和编辑制作两个方面,整合后,记者编辑跨部门、跨平台的协同能力大大提高,报纸和网络业务上的整合进一步促进[8]。在我国,一些报业集团在新媒体组织结构设置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如浙江日报报业集团在集团层面已基本实现新媒体中心、数据库业务部、信息技术中心、边锋四大模块构成的技术平台,初步构建全媒介融合智能信息服务平台。但我国报业集团大多注重“报网互动”,在设置微博、微信、客户端等方面进行“增量”变革,在“互联网+”的趋势下,报业集团在自身的“存量”变革上,却办法和手段不多,传统报纸业务和新媒体业务的互联互通亟待加强。因此,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组织结构上需根据报业集团媒介融合发展的需要,体现诱致性制度变迁的特点,遵循新闻传播和新媒体发展规律,科学设置组织结构。

在学习培训上,我国一些报业集团十分注重员工的培训,通过举办讲坛或讲座等形式,培养新闻采编、综合管理、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复合型人才,培养适应报业集团融合发展的全媒体人才,加大传媒学习型组织建设的力度。我国一些学者对传媒学习型组织建设进行了深入研究,如国秋华提出,从传媒学习型组织建设来实现知识资本的运作与整合,最终培育出核心竞争力,她建构了以人员、组织、技术、学习、知识、管理为核心要素的传媒学习型组织系统模型[9]。在学习型组织建设方面,我国报业集团应注重加大对现有传统新闻采编人才的培养和训练,使之成为既熟悉传统报业新闻采编规律,又掌握新媒体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同时,我国报业集团在内部员工中应普及互联网思维,提升运用互联网技术的能力和素质,以适应媒介融合发展的需要。

(三)在收入分配、激励保障上进行变革,体现诱制性制度变迁的特点

目前,我国新媒体行业人才缺口巨大,据统计,我国新媒体上市公司的数量已为传统媒体的2-3倍,目前对网页设计、网络编辑、美工、手机软件开发等新媒体人才需求量巨大[10]。我国现有一些媒体的技术力量薄弱,既缺人才也缺资金,却盲目上马“大数据”“云计算”项目;有的媒体忽略以人为本,优秀人才引不进来,业务骨干却流失严重[11]。在我国报业集团内部,熟悉网络规律和市场的新媒体人才十分缺乏,为引进和留住现有新媒体人才,在收入分配机制上,按照“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体现“奖勤罚懒、按劳分配”的原则,根据新媒体部门的总体效益情况确定工资薪酬水平,新媒体部门员工的工资水平随总体效益而上下浮动。同时以岗定酬,以岗位确定绩效收入,按岗定酬,岗变酬变,向关键岗位倾斜,打破“平均主义”,重奖有突出贡献的新媒体人才。如《萧山日报》在全媒体经营上采取风险承包、目标管理、部室经营、公司四大模式,对下属各公司(经济实体)实行基础奖、效益奖、特殊贡献奖,根据收入或利润完成的不同情况按级别奖励;下属公司(经济实体)新任总(副)经理实现与行政职务脱钩,其薪酬待遇与公司(实体)效益关联。

在组织中,激励就是激发、引导组织成员的行为,使其努力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激励的目的是为了调动组织成员工作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以提高组织的效率[12]。一般来说,报业集团的激励机制包括三个维度。

首先,物质激励的维度。为满足报业集团各类人才在物质上的需求,需要给予其物质激励。当下,在“新媒体战”和监管环境严峻的背景下,无论体制内还是体制外记者,都出现了离职潮[13]。在与新媒体的竞争中,传统纸媒除内容优势外,在媒体平台、受众规模、资本实力、体制机制、人才结构等方面劣势明显[14]。因此,我国报业集团需按照诱致性制度变迁的要求,实行报酬激励制度变革,采取提供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丰厚报酬,可有效地吸引和留住各类人才。为充分调动新闻采编人员的积极性,变革僵化的用人制度,以应对新媒体的冲击,上海报业集团在采编专业职务序列改革中,坚持“导向为先、内容为王、受众为本、采编为宝”,体现了传媒制度变迁的社会价值取向;同时对内部原有薪酬制度进行革新,对表现优秀的纯业务序列的记者和编辑,规定其收入可以高于行政序列职务的部门主任、副总编辑甚至总编辑,体现了传媒制度变迁的经济价值取向。目前我国已有少数报业集团已开始探索实行股权激励,还有一些报业集团或报社在新媒体发展上不断探索激励政策。如《钱江晚报》将新媒体运营收入,100%用于新媒体发展,用于再投入和团队激励,该报“升学宝”微信获浙江日报报业集团70万元孵化资金支助项目。

其次,精神激励的维度。报业集团的精神激励包括事业激励、声誉和地位激励、权力激励、竞争激励、情感激励等。报业集团应灵活地运用不同的精神激励方法,采取竞聘上岗等方式,有效晋升新媒体人才的行政职务或专业技术职务。上海报业集团的采编专业职务序列改革则较好地体现了精神激励的原则,体现出诱制性制度变迁的特点。

再次,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的维度。报业集团在实施激励的过程中,应正确处理好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的关系,不能简单只采取某种单一的激励措施。我国报业集团新媒体人才的流失是激励制度失败的重要表现。根据绩效函数P=F(M×AB×E),员工工作绩效不仅取决于M(即工作积极性[激励水平])和员工自身的工作能力AB,而且还与E(即工作条件[环境]密切相关)。所以,报业集团不仅要对新媒体人才进行充分激励,而且要为新媒体人才发挥自身能力创造有利的环境条件,这种环境不仅包括良好的物理工作环境,而且还包括舒适的人文环境。如浙江日报报业集团近期出台《互联网技术人员管理办法》,参照互联网企业对技术人员职业发展管理的实践,对技术人员晋升设计了“技术通道”“管理通道”双向畅通的职业通道,以改变传统媒体技术人才队伍薄弱的状况,为媒体融合发展打牢基础。

三、媒介融合背景下我国报业集团人事管理机制变革的协同效应

从改革开放以来到21世纪初,在制度变迁的推动下,我国传媒经济运行中的垄断力量逐渐减少,经济性垄断力量不断提升[15]在媒介融合的过程中,如何提高我国报业集团人事管理的效率,发挥人事管理机制变革的协同效应,提升传媒经济运行中的经济性垄断力量,将是今后报业集团人事改革的一个重要取向。

(一)转换制度变迁方式

在报业集团人事管理改革过程中,制度的推动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在媒介融合初期,发挥强制性制度变迁的“引擎”效应,这是报业集团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推动力量。在媒介融合打开局面之后,应充分发挥诱致性制度变迁的协同效应,让不同的利益主体获得相应的物质或精神的报酬,激发最大能量。在传媒改革中,“强制性制度变迁的效率较高,但产生的效益不一定就高。诱致性制度变迁在制度安排上往往契合现实需求,但是速度比较慢,制度安排效率较低。”[16]因此,在报业集团应根据实际情况,在人事管理制度变革中适时变换制度变迁的方式,充分发挥诱致性制度变迁的积极作用,提高报业集团员工的积极性。

(二)有效配置人力资源

在媒介融合过程中,我国报业集团充分发挥管理、专业技术、工勤三类岗位人力资源的专长,使员工的能力与相应的岗位对应。从纵向上来讲,报业集团员工各有不同的能级地位,在我国,包括报业集团在内的事业单位按岗位进行管理,管理岗位分一至十级、专业技术岗位分一至十三级、工勤岗位分一至五级,如果员工的工作与其能级地位不匹配,就会出现人力使用不当和低效的情况。

在媒介融合过程中,报业集团应充分考虑管理、专业技术、工勤三类岗位员工的长处,发挥各自的优点,有效配置人力资源。对报业集团的人力资源进行分类管理,尊重不同类型员工的劳动成果,是科学合理地使用各类人才的主要保障。报业集团人事管理机制改革应明确传统新闻采编部门和新媒体部门不同岗位的人员配置,做到能级对应,激发传统新闻采编部门和新媒体部门员工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三)发挥管理协同效应

管理协同效应对报业集团形成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的保障和支撑作用。因此,我国报业集团在媒介融合的过程中,应注重发挥人事制度的管理协同效应。在诱致性制度变迁的推动下,基于人事管理的协同效应,报业集团的经营管理部门会更加积极追求报业集团的广告、发行、印刷和其它经营实体的多元化收入,努力改变依靠广告的单一盈利模式,改善媒介产业的盈利结构。尽管在报业集团内部,传统新闻采编部门和新媒体部门的职能和岗位要求存在很大差距,但是有效协同不同部门之间关系是提高管理效率和实现传统报业和新媒体产业两者均衡发展的一项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卢现祥.西方新制度经济学[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3.

[2][7]光明日报媒体融合发展专题调研组.打造有强大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媒体融合发展系列调研报告之一[N]光明日报,2015-06-06( N7).

[3]朱春阳,张亮宇.澎湃新闻:时政类报纸新媒介融合的上海模式[J]中国报业,2014( 15):46.

[4]黄鑫宇中国近现代报业组织结构变迁的历史轨迹及其基本规律[J]中国出版,2013(3上):59-64.

[5]陶喜红,中国传媒产业市场结构演变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102

[6]林毅夫:《关于制度变迁的经济学理论:诱制性制度变迁与强制性制度变迁》,见(美)R.科斯,A.阿尔钦,D.诺斯.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产权学派与新制度学派译文集[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374.

[8]王春枝整合与改造:欧美报纸编辑部的融合路径[J].中国记者,2009( 8).

[9]国秋华,我国传媒学习型组织建设研究[D].武汉大学,2010:4.

[10]杨成杰,严功军,媒介融合背景下中国新闻传播的对策和思考- 2010年全国新闻传播学教育年会会议综述[J].新闻研究导刊,2011(1)

[11]李浩燃.以“日新”精神力促媒介融合[N]人民日报,2015-05-22( N))

[12]斯蒂芬.P.罗宾斯,蒂莫西.A.贾奇.组织行为学(13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13]陈阳.从“不专业”到“专业”,体制外记者与媒体机构的冲突[J]国际新闻界,2014(6):16-28.

[14]任义忠,从过度竞争到战略联合——我国报业集团竞合机制研究[J]现代传播,2014(4):9-13.

第3篇:传媒公司管理的规章制度范文

集团公司的管控是一个复杂的体系,需要根据外部环境和自身发展阶段,针对不同的战略业务单元①,选择合适模式,以实现多项业务的协同。人力资源管控作为集团管控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发挥集团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整体优势,以达到组织、人才的合理配置,促进集团战略目标的实现。

一、集团管控模式特点

按照集团总部与各业务单元之间集、分权程度不同,集团管控模式通常被划分为运营管控、战略管控和财务管控三种。

运营管控模式是高度集权的一种管控模式,适用于战略地位较高、与集团总部业务关联度大、经营风险较高的分(子)公司。在这种管控模式下,总部对分(子)公司从战略规划到各项具体业务的开展实施几乎什么都管。

战略管控模式是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相平衡的一种管控模式,是目前大型集团公司广泛采用的一种管控模式。在这种管控模式下,总部负责集团整体战略规划、财务预算、资产管理等,对分(子)公司核心业务发展具有决策审批权并对主要业务进行监控;分(子)公司负责在集团总部授权或批准的框架内执行本单位的业务战略规划、经营计划和预算方案,并负责具体的实施。

财务管控型是最为分权的管控模式,多适用于与集团主业关联度较小、管理规范的子公司。在这种管控模式下,总部只关注子公司的盈利情况和自身的投资回报,不干涉其具体业务经营活动,子公司作为独立的业务单元和利润中心对其经营活动享有高度的自主权,自己进行决策,并组织实施。

二、人力资源管控策略选择

人力资源管控策略应以集团管控模式为基础,综合考虑企业的发展周期、管理现状、企业文化、领导风格、人员能力素质等因素,作出适当选择。与集团管控模式相对应,人力资源管控按照集、分权程度不同,通常被划分为直管型、监控型和顾问型三种形式②。

直管型人力资源管控是一种高度集权的管控,集团总部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将制定集团及分(子)公司人力资源的各项计划、规划、制度和流程,下属企业只负责具体的组织实施,与集团运营管控模式相对应。

监控型人力资源管控是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管控,集团总部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政策监控指导中心,将对分(子)公司人力资源计划规划、规章制度、流程等进行指导监控,下属企业可自行开展人力资源业务,但部分重要业务必须经集团总部审批同意后执行,与集团战略管控模式相对应。

顾问型人力资源管控是最为分权的管控,集团总部作为人力资源咨询中心,充当为分(子)公司业务咨询服务的职能,下属企业可以自行开展人力资源业务,无需集团授权同意,与集团财务管控模式相对应。

三、A集团人力资源管控策略

A集团是2012年组建成立的轨道交通集团,目前4条线在建,预计2015年底将开通运营第一条地铁线路。借鉴北京、上海、广州、南京等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模式,A集团确立了投融资、建设、运营和资源开发四维一体的发展战略,针对不同业务单元人力资源管控的策略也各不相同。

1.投融资板块

投融资是A集团的关键核心业务,是轨道交通建设的前提。目前A集团没有专门的分子公司承担此项业务,而是直接由集团公司操作实施。下一步,集团将在探索和创新融资工具和渠道的同时,积极开辟投资领域,探讨以参股或控股的方式对地铁产业相关领域及金融领域进行投资。对于以投资为目的持股的子公司,将采取财务管控模式,集团主要关注财务目标的实现,并根据业务发展状况增持股份或适时退出。人力资源方面将采取顾问型管控策略,根据控股情况,做好关键岗位在招聘、调配、任免、薪酬、考核方面的人力资源管控。

2.建设板块

线路建设是A集团的发展基础,未来五年,建设单位管理费将一直是A集团主要的收入来源和支付保障。集团目前的建设任务主要由建设分公司和西海岸公司承担。

建设分公司在集团战略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上级单位对集团考核指标的主要承担者,因此,建设分公司在近期宜采取高度集权的运营管控模式,待其制度体系及风险防控体系趋于完善,并建立有效的绩效考核后,逐步转向战略管控模式。一段时间内,集团将视其为一个分支机构或是部门进行深入的直管型人力资源管控,待时机成熟再转为监控型人力资源管控。目前,建设分公司的各项人力资源政策、制度、工具、流程等均由集团制订,建设分公司只负责相关业务的编制提报和具体的组织实施。

西海岸公司作为A集团参股的合资子公司,是战略管控型公司,人力资源管控宜采用监控型策略,加强战略指导、制度建设和流程规范,保持西海岸公司与集团总部的人力资源政策、制度、流程的一致性。

3.运营板块

轨道交通运营是A集团的发展核心,线路正式运营后,运营收入将逐步成为集团重要的收入来源之一。运营分公司自组建以来,内部管理体系日益完善,是目前集团制度体系最健全的分公司,因此,对运营分公司采取战略型管控模式,人力资源管控方面采用监控型与顾问型相结合的策略,以集团战略、集团制度为管控框架,界定对重要资源(人、财、物)的授权边界,建立对分公司的法律风险防控体系和内审内控体系,完善对分公司及分公司中高管理层的考核和激励制度。

4.资源开发板块

资源开发是A集团的战略储备,未来几年,集团的资源开发业务将通过资源开发分公司、益群公司及文化传媒公司具体落实。由于运营的票务收入通常无法弥补运营成本,因此资源开发板块将与建设单位管理费一并成为集团的主要收入来源,更将是集团在线路建设完成后的经济支撑。

资源开发分公司现阶段对集团的依存度较高,宜采取战略型管控模式,人力资源管控方面采用监控型管控策略,以制度输出和政策指导为主,对于核心的人力资源业务进行管控。

益群公司是集团的全资子公司,刚刚重组完毕,重要经营业务主要依托集团开展,对集团总部及各分(子)公司的依存度较高,人力资源管控方面短期内宜采取集权的直管型策略,待其组织调整、薪酬方案及业务发展规划落实后,转为监控型管控。

文化传媒公司(筹)将是集团与其他大型传媒集团合资成立的子公司,业务模式具有科技含量高、利润率高、技术更新快的特点,将采取财务管控模式,人力资源管控宜采取松散的顾问型管控策略,根据控股情况,做好董事长、总经理和财务负责人在招聘、调配、任免、薪酬、考核方面的人力资源管控,其他人力资源业务不再管控。

通过对A集团人力资源管控策略的分析,可见,集团的人力资源管控是一个动态过程,同一业务板块由于企业的管理水平、领导风格、人员素质等不同,可能采取完全不同的管控方式,同一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管控模式也是不断变化的。因此,各集团公司应从自身实际出发,综合考虑集团的管控模式、业务板块内外部环境、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成熟度、领导风格等因素,合理制定人力资源管控的策略,以提高集团整体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优化资源配置,促进集团战略目标的实现。

注释:

第4篇:传媒公司管理的规章制度范文

关键词:质量意识、重要性、提高

中图分类号:F25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质量意识是一种超我意识,其形成、巩固和发展都有赖于改进质量教育。质量意识的核心内容是质量理念,质量意识是指在质量理念控制下认识和了解产品质量、生活质量、工作质量、质量管理以及质量法治,还包含了一些相关的质量知识。质量相对于数量,可能更难把握。通常情况下,数量可能是事物的现象,而质量可能涉及到事物的本质。加强对职工的质量教育将对公司总体公司水平的提高具有巨大推动作用。

质量意识的产生及重要性

1、质量意识的产生

质量问题产生于人类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伴随科学技术及生产的发展,质量问题也在不断发展。在人们凭借各种生产手段进行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中,与此同时,许多不利于质量形成的负面因素反作用于生产过程中,导致危害质量的因素出现,对产品质量产生影响。这些影响产品质量的不利因素,在经过观察和体验反映到人的大脑里,借助人的内在生理机制产生意识活动。质量意识产生于人类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生产劳动实践的结果就是这种意识的强化和提高。质量意识就是人的大脑对生产过程中影响质量的诸要素产生的各种变化和形成不同结果做出的各种思维。

质量意识对企业的重要性

产品质量形成过程中质量意识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质量能力差,工作质量自然差,但能力弱能够通过学习训练强化。质量意识弱,是工作质量不好的最根本原因。心理状态较差,易导致出现差错,引发质量事故,但毕竟偶发性较强。长期产品质量上不去,工作质量差错较多,追根到底,通常就回归到质量意识上。质量意识好坏与否,能够对一个职工的工作质量进行衡量,也能够对一个组织的质量管理成效进行衡量。

质量意识具有对质量的评价功能。该种评价功能并非对产品质量水平进行评价的能力,而是表现在对工作质量、产品质量以及质量管理功能的价值评价中,体现了职工的价值观,也可以说是质量在职工价值观中所起的作用以及所占的地位。

此外,质量意识在工作中还具有调节功能。职工在进行工作时必然会面对各种各样的问题,主要是对质量的干扰、冲击、损害等问题,这就要求职工加以调节。职工对产品质量的意义(尤其是与自己利益的关系)有深刻认识,对质量工作抱有肯定态度,就会乐意参加质量管理,对工作质量加以重视;反之,质量意识淡薄,态度不端正,就会对质量管理活动产生反感,从而不重视工作质量。质量意识强的员工,具有较高的学习积极性,学得好,学得快;反之,质量意识差的员工,学习一般较为困难,学不好,记不牢,对相关的质量要求注意往往不够。

公司职工应具备的质量意识

质量第一

质量第一即要求公司所有职工,都必须确立“质量就是效益”、“质量是公司的生命”的思想。坚持把质量作为公司生存和发展的第一因素和保证公司经济效益的重要条件。

预防为主

在进行生产时,当人、机、管理、方法、环境系统中产生非正常运动时,一定产生质量事故。所以,质量管理工作要具有超前性,以质量事故的防范为基础,以预防为主为原则,职工对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差错、失误,要提前系统地采取技术、组织和管理措施,从而有效地控制和消除影响质量的因素和质量事故隐患,保证防患于未然,有助于高效生产的实现。

质量效益

质量问题其实质即经济问题。防止和避免了质量事故,就意味着直接或间接降低公司的经济损失,从某种程度上讲相当于增加了公司的产值。公司要想保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重中之重是要将质量第一作为根本指导思想,以质量管理为保证条件。

质量依靠科技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它在生产发展、经济建设、社会效益等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公司生产高质量的产品和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必须依靠科技进步。

质量法制

公司必须要贯彻执行国家对产品质量的监督管理以及相关产品质量责任的法律制度,要实事求是地依法追究质量事故责任者责任。此外,还要不断强化职工的质量法律、法规观念。

质量道德

质量道德是指职工在生产过程中自觉满足社会和他人对产品特性要求的良好品质、思想、和精神,是职工自觉抵制外界压力和不正当经济利益的诱惑,体现出符合质量要求的行为、习惯和意识。质量意识的最高境界是良好的质量道德观念,这是强化质量文化的最高目标,也在质量管理方面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质量管理长期性

质量管理贯穿于整个生产活动,进行质量管理必须有长远观念,所以,要搞好质量管理,必须着眼于长远,制定质量计划、质量目标,创新质量管理方法,以利持续不断地提高公司质量管理水平。

提高职工质量意识的方法和途径

加强职业质量文化教育

要结合本岗位、本行业的生产、工种特点、作业性质、文化知识水平、年龄结构等确定相应的教育目标实施职业质量文化教育,制定教育计划,选择试用教材和相应的模拟训练,进行实际操作训练,培训职业需要的质量能力和质量意识。

加大质量文化宣传活动开展力度

着力宣传质量文化理论与实践,对提高职工质量意识具有重要意义。强化质量文化宣传力度,把宣传质量文化放在首位,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文艺等宣传媒介,对质量文化的基本知识进行广泛宣传,营造一个良好的质量文化氛围,使全社会更深层次了解质量意识。

完善质量管理机制

完善质量管理机制,它是搞好质量管理的基础,是提高职工质量意识的重要条件。公司内部应建立起严格的约束机制和有效激励机制,并使其有效运作。

树先进抓典型,培养职工对质量行为的崇尚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职工质量意识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日积月累,紧抓不放,针对性地抓住社会和公司的质量管理方面值得推广的先进单位和模范人物,大力宣传学习他们的先进经验和事迹,让学先进之风在公司中盛行。

5、深入贯彻执行质量规章制度

规章制度是法定的规范,具有外加的强制性,即奖优罚劣的功能。制度是人制定的,但它又能塑造人,使人适应于制度。从而达到规范人质量行为的目的。就职工质量意识的提高来讲,从执行规章制度入手是一种行之有效、强有力的途径,在执行规章制度实践中,重视调查研究,科学进行分析,从感性上升到理性,总结出有活力、有个性和感召力的质量价值观、质量行为、质量哲学以及基本经验,进而提高质量意识。

6、领导重视,以身作则

优良的质量意识并非自然而然地形成的,它要求领导对质量政策、规章制度的制定要充分重视,为优良的质量意识树立正确的方向。同时公司各级领导应起表率作用,身先士,用正确的质量意识严格自律,还要严格培养教育职工,促使全体职工积极接受认可,干群通力合作,持之以恒。

结语

质量工作永无止境,任何时候都不能有丝毫松懈,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不仅要从基础抓起,解决好每一位职工的综合素质、质量意识和操作技能;更要从自身找原因,建立一个合理的管理机制,采纳更好的管理方法。以满腔地热忱,认真学习、用心研究公司质量文化的内涵,提高自身的质量意识,技术素质和市场竞争意识,在日常的工作中不断的提升自我质量意识,深刻领会质量文化内涵、狠抓细节管理,在自己负责的工作范围内取得良好的绩效,不断提高公司总体水平。

参考文献:

陈日华:《浅谈全面质量管理和质量体系建设有机结合的对策》,《企业标准化》, 2000年03期

第5篇:传媒公司管理的规章制度范文

关键词:葛宏案 传媒产业化 传媒体制改革 激励机制

2010年7月,“葛宏案”的开庭引起了新闻学界和业界的广泛关注。据报道,开庭当天有“100多名来自《南阳日报》、南阳电视台及其他媒体的从业者旁听,将镇平县法院最大的审判庭包括过道都挤得满满当当”。引发这场关注的一个原因来自于葛宏受到的一项涉及47.8万元的指控,报社方面称这是6年来累计分得的广告奖励,不仅是经过社委讨论决定的,而且相较于广告提成简直微乎其微;但检方认为这项收入涉嫌贪污。鉴于这种状况广泛地存在于媒体之中,“葛宏案如何审理及判决,对于这些媒体从业者无疑具有指向性意义”。

其实,这是传媒因体制问题引发的诸多困境中的一个不大不小的案例。这些年,一方面传媒为了自身和国家文化产业发展急于扩张,另一方面却受制于体制而步履艰难。因此,传媒人都寄望于正在进行的非时政类报刊转制能给传媒业的创新发展带来新的希望。

一、“葛宏案”暴露了体制的困扰

相对于法院的指控,南阳日报社员工则认为该社真正意义上的跨越式发展是在葛宏任总编后的十余年,在他的带领下报社不仅通过改革取得了发行量上的突破,同时“广告收入也由10年前的不足800万元,达到2009年的4000多万元,固定资产由1000万元增至5000万元,同时跻身全国地市报50强,在河南地市报中也仅在《郑州晚报》和《洛阳日报》之后名列第三”。

一方面是检方控诉的违法操作,另一方面是给所在媒体带来的实实在在的改变和贡献,葛宏案透露出来的尴尬和矛盾“折射出地方党报的生存困境主要体现在:事业企业矛盾重重,产业运作举步维艰,分配创收缺乏规范,新闻宣传无所适从”。事实上,这种改革的困境不仅出现在地方党报,在早些年一些市场化探索较早的城市大报或有影响力的都市类报纸中也有出现。这既给所有从业者敲响了警钟,也引发了对媒体体制改革尤其是激励机制改革的探讨。

“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传媒性质意味着传媒业在社会效益角色外的经济方面要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这种既要按照企业化发展又没有足够的经营空间的情况正是目前不少媒体所面临的困境。

尚未转制的媒体,大部分实行的是承包制,也就是定经营成本、定利润指标,完成后提取奖金。这种办法还是国有企业改革开放初期的做法。几十年过去了,国有企业经营者包括年薪制度、持股等激励机制早就实行了多年,而传媒业却依然实行早就过时的老办法。当然,这些年,也有一些传媒业借鉴国有企业改革的办法,进行了体制的创新,而这种创新证明非常有效。比如,《21世纪经济报道》在其主管单位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的支持下,早在2001年创刊时就引进了上海复星集团的资本,共同成立经营公司,成立董事会,由南方报业控股。《21世纪经济报道》经营管理层持股。体制、机制的创新,使之充满活力。从出周一刊发展到周五刊,利润直线上升。现在已由一家报纸变成拥有几家报刊的报系,在新媒体、会展经济,乃至与其他媒体合作等方面都取得令人瞩目的业绩。

但像《21世纪经济报道》那样进行体制机制创新的并不多。长期以来,上级对媒体经营者的考核主要是“内容导向”的考核,涉及的奖惩也是如此。“葛宏案”引发了人们对传媒集团考核、激励机制的反思。传媒人期待能通过体制创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调动传媒人的积极性,激活乃至做强做大传媒业。事实上,中国传媒业也已成为国家主要产业之一,但也不能回避目前的困境,许多媒体正在遭遇由于“薪资危机”引发的大规模人才流失。这些曾为媒体做出贡献的人有些因得不到体制内应有的认可折损在体制外的诱惑中,而有些人却因改革中自认为合理合法的行为最终触犯法律而身陷囹圄。这其中自然有个人行为的失范,也有体制漏洞带来的遗憾。有人认为,目前类似“葛宏案”这样的经济案件在20世纪90年代转型期的国有企业中也曾出现过,那些带领企业取得了良好经济效应,却没能得到相应的认可和激励的人员,同样有许多走上了体制外的不归路。“当媒介机构已经成为产值利润接近甚至超过很多大型企业时,如果再不按企业的模式进行管理,就会造成体制性的错位。今天规范的企业已经不再频繁地发生如此恶性的经济案件,因为制约机制已经基本建立健全。”

二、体制创新是做强做大传媒业的必由之路

在媒体的市场化经营中,媒体企业有没有权力决定对包括管理层在内的员工进行奖励;这个决定应由谁做出,又由谁监督;哪些奖励合法,哪些奖励违法:这些问题亟须通过深化传媒体制改革来解决。深化传媒体制改革,提高传媒业经营的自主性既是传媒产业发展的需要,也是政府转变管理方式的需要。通过深化体制改革、理顺媒体内部关系、解决媒体从业人员对薪酬和激励机制的需求也是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推动媒体集团发展的需求。传媒产业已成为国家的主要产业之一,做大做强传媒业有利于国家综合实力的增强,为此首先需要深化传媒体制创新。

1.做强做大传媒业需从体制上给予产业主体更高的自主性

体制创新是制度基于产业发展的地位和意义决定的。“技术进步、受众需求与制度创新是促进传媒业增长的几个主要因素。在这几个因素中,技术进步是基础,受众需求是核心,而制度创新是衔接这两个因素的黏合剂。”目前传媒市场激烈变革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新媒体技术的不断涌现给传媒产业带来的挑战。不同于过去新的媒介形态需经过十几甚至几十年的发展才能形成强大的影响,网络、新媒体的发展在极短时间内就赢得了受众广泛的青睐,极大地挑战着传统媒体的发展。与此同时,受众群体的分众化、阅读习惯的碎片化也不断要求传媒产品做出相应改变。为更好地利用新的媒介技术、满足受众需求,体制创新被提到了产业发展的基础性地位。

既然要作为产业来发展,政府就应支持传媒通过体制创新建立新的传媒监管模式,为传媒业提供更多自主发展空间。改变政府对传媒的监管模式势在必行,一方面由于现有模式的不完善导致了一系列问题的产生。目前由于我国传媒业受到政府和市场的双重监管,“规制目标的双重性和实施的两难性”成为传媒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双重管理、双重失灵的状况也经常出现,“在市场规则应该发生作用的地方,政府规则掣肘,导致市场失灵;在政府规则应当执行有力的时候却仍然让市场力量博弈,从而产生寻租行为,权钱交易,最终导致政府规制失灵”。这种现象在最初的国企改制中也曾出现,根本原因是政府与市场角色的混乱,借鉴往昔经验,政府转换管理角色、建立新的传媒监管模式需要不断进行体制创新。改变政府对传媒监管模式势在必行,另一方面则要适应传媒业新的发展趋势的要求。“传媒融合成为世界传媒产业发展的趋势,大型传媒集团要求本国政府开放所有权的呼声越来越高,各国都在经历着一场传媒规则上的变革”,我国也不例外。鉴于传媒业产业化特质日趋明显,对传媒业的发展从行政监管转为法律规范,在法律范围内给传媒业更多的经营发展自是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是我国传媒产业与国际接轨、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的有效动力。因此,体制创新是政府建立对传媒业更加科学、高效的引导与监督的必然选择。

2.做强做大传媒业需从体制上构建高效率的媒体内部机构

体制创新是媒体深入市场化改革的必然要求。当前的传媒早已不是一报、一刊或一种媒介形态的传媒,实现跨地区、跨行业、跨媒体化经营转型是许多大型媒介集团的发展方向。传媒业的竞争也早不是单纯的内容和采编人才的竞争,当大型的传媒集团越来越有现代公司特征时,建立现代公司式的经营管理体制是媒体顺利发展的保障。在改革中谁先找到了符合自身特质的管理体制,谁就占领了竞争的制高点。因此体制创新正成为许多媒体的重要着力点。以《南方都市报》为例,其刚刚成立的全媒体经营管理委员会就是一项崭新的尝试:不同于原来简单的采编两分开,这个委员会的成立标志着《南方都市报》在整体上转向市场化,整个报社的管理按照市场规律来运行,在此基础上整合下属采编、发行、新媒体及其相关研究部门。这是都市类报纸对于市场化更深层次的探索。

3.做强做大传媒业需从体制上确保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体制创新还是完善人力资源管理的要求和保障。对于传媒这种知识密集型产业来说,人才的竞争是所有竞争的基础,这其中既包括采编人员、技术人员,也包括各级管理层人员。采编队伍的专业化能够适应细分受众的要求,吸引“职业经理人”进入管理层并用更专业的眼光制定符合市场发展的决策。只有将这两部分的人才集中起来,才能保证从各个部门到组织整体效率最高、利润最大。前文中“葛宏案”暴露出的问题正说明,一方面受媒体经营自的限制,另一方面受到传媒人力资源管理不完善的影响,目前媒体的人才流失严重,限制了媒体和整个产业的发展。为解决这一问题,需政府和传媒集团同时发力推动体制创新。前者须通过建立、完善新的体制给媒体经营更多的自,而后者则亟须根据市场规律,借鉴现代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经验缓解这一问题。其中,良好的薪酬机制和绩效考评、激励措施亟待完善。

在传媒发展中,针对采编的“评分制”已十分普遍,但这种激励方式不但存在着许多争论,同时与新媒体以及一些企业相比,现阶段的薪酬、激励都远远不能满足媒体从业者的需求,这也是造成现在人才大量流失的重要原因。可见加快体制创新对完善媒体人力资源管理具有重要意义。而所谓的体制创新是指媒体不仅能够决定自身奖励机制的幅度,也能够决定以何种形式进行激励。许多媒体集团在经济效益上足以与大型企业相媲美时,在保证国家对媒体控股的基础上将股权作为一种激励方式,不仅能够通过激励调动各阶层的工作积极性,更能够提升员工的主人翁意识。

三、媒体体制改革顺利进行需要多方协调

媒体体制改革是社会改革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需社会各界的努力,同时因现行的体制改革同样属于“摸着石头过河”,针对改革中出现的问题,为避免单纯在失误后“追责”,各种监管力量不仅要提前明确游戏规则,也要注重过程中的监督。只有这样才能及早发现问题、纠正问题,将可能带来的风险和损失降到最低。具体来说:

从媒体的角度讲,既要积极探索,又要谨慎小心。目前,体制创新已为大多数媒体集团所重视,但科学体制的建立既需要专业人才、机构的加入,又需要受到政策法规的认可和保护。这就要求传媒改革的制度设计和实施过程要广泛利用社会各界的力量,既要积极主动,又要小心谨慎。例如,公司化传媒集团在一些管理模式上需要引进现代公司的经营策略、内部管理、人力资源考核等因素,借助已有经验进行制度设计能够保证体制创新事半功倍。此外,公司在新制度的设定中要随时注意符合政策法规的规范,积极征求和听取法律顾问的意见,在一些拿不准的问题上要主动征求政府的建议。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决策的失误给自身及改革者带来的问题,才能找准改革的方向,提高改革的效率。

从政府的角度讲,传媒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需要政府以及法律部门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加以规范和保护。“媒介产业公共政策体系缺失、有效制度安排不足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制约中国媒介产业变迁的最重要问题,是关系到国家传播业和文化发展的战略问题。”与任何一个社会领域的改革一样,制定相关的法律,明确改革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规范改革中的行为才能让探索有章可循。在传媒体制改革逐步迈向深水区的今天,改革每推进一步,必然伴随和要求政府角色的改变,从行政管理走向法律规范是市场化发展的客观要求,这样的规律在早年国有企业改革的过程中已得到证明。因此制定明确的法律规范媒体行为能将改革引至正确的方向;为所有合乎法律的改革实践提供保护能消除改革者的后顾之忧,更大地调动改革的积极性、提高改革效率。能否尽快制定科学的法律法规,在涉及公共问题的领域加强对传媒的引导和扶植,避免社会边缘人群被市场忽视;同时充分放开传媒集团的手脚,使其能够调动积极性应对市场竞争,这是传媒改革中对政府执政能力的考验。

第6篇:传媒公司管理的规章制度范文

作为文化传媒行业的广告公司,搭乘公共交通快速发展的快车一路走来,随着公共交通公司的不断发展壮大而快速发展。公交公司作为一个城市的窗口和名片承载着一个城市的历史、现在和未来。作为紧连着母公司的广告公司更是体现着一座城市的文化的内涵延伸。我们大家其实是很幸运的一个团队,随着国家的强大,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物质、文化生活品质的更高追求,我们的事业也大有可为。作为朝阳行业的文化传媒行业不只是为国家的强大创造税收,为公司发展创造利润,更是创造个人成功实现自我价值的好的选项。我们都是公交人,但我们也是传媒人,相较其他行业我们算是比较有文化、更有情怀、更有追求、 更有上进心得一些人,在我们公交公司来说,我想大家也算是精英了。

所以我们要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公司、无愧于这个职业。我们要不断学习、不断的借鉴,同时也要创新思维,使我们的事业不断取得新的成绩,吸引更多的客户,取得更好的业绩,使我们的业绩跟上经济的发展和公司的不断发展壮大的的步伐。作为一个团队,一个集体,我们要拧成一股绳,齐心协力,戒骄戒躁,扎实努力,既要发挥团队的协作精神,又要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集思广益,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使我们的事业有一个更好的未来。我想我们要成就我们的成功就是要“活力、互联、进步”。这个行业充满朝气、充满阳光、充满希望。看见大家满脸健康、年轻、开心、乐观的面庞,感觉深受感染!真的是自我感觉也年轻了不少,这个行业即使不用化妆也会使人年轻嘛,因为这个行业是快乐的行业。希望大家今后每天都快乐!快乐的上班!快乐的工作!

今后我们就是同事了,是战友了,是兄弟姐们了,所以我们要在公司领导的正确领导下,适应新形势,迈向新高度。我来之前领导跟我谈话中多次说过,广告公司的员工都是很有能力,很有朝气的,也是很有艺术气质的一群人,为公司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这点公司领导(主席、经理)十分肯定大家!现在,大家都知道,公司以王XX为首的新领导班子成立以来发展速度更快、更健康了,各项规章制度逐步完善,公司已初步具备现代企业的雏形。公司领导对我们有很高的期待,所以尽管大家取得了很不错的成绩,但是与领导的期待还有 的一定的差距。要取得更大的发展,使广告公司健康、稳定的发展,就需要我们有一套更加规范透明的运作机制,并能切实有效的执行的游戏规则!只有规范了透明了,大家才能公平竞争,发挥各自得潜能,激发大家的积极性,创造性地开展业务。相信大家都是想在一个公平的公司里工作,因为这样才能快乐的工作,从而获得快乐的生活!实行规范透明的运作机制,其实对大家是个大利好!因为规范透明了我们才能放心的拿我们该拿的报酬而不用担心什么!所以我相信大家都会赞成阳光下的运作。唯如此才能使大家长远的利益得到保障!希望大家爱岗敬业为公司,也是为自己创造更大的价值!实现自己的中国梦!

第7篇:传媒公司管理的规章制度范文

【关键词】财务内部控制;财务管理;存在问题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日益完善,企业现代管理制度需要新的改革,企业管理创新发展的重要环节是变革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只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企业管理制度,企业就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领制高点。因此,企业需要灵活转变管理理念,不断改变管理思路和管理手段,建立健全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从企业内部财务控制制度出发,探寻新的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制度。本文通过对广告公司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分析,来寻求解决财务管理变革的新路径,以此提升广告传媒业的市场竞争力。

一、我国广告企业在财务内部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

1.广告企业中的财务人员人才缺乏、素质不高

由于广告公司数量多,企业之间的竞争尤其激烈,许多企业为了节约成本,财务内部控制选用的都是水平和能力不够高的人员,而且忽视了相关人员的培训和深造。由于对财务内部控制的人才不够重视,造成了我国广告企业财务内部控制人才的普通缺乏。某些财务人员在思想道德素质上不符合现代企业发展的要求,对自己的工作不重,漠不关心,缺乏爱岗敬业的思想和服务大众的意识。而且某些财务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不足,自己的工作也不能准时、准确完成,造成工作出现错误和延误,对企业的发展产生不好的影响。

2.管理者对财务内部控制认识不足

一些家族广告企业传统的经营管理习惯阻碍了企业内部控制的发展,与集权的企业内部机构设置相符,企业内部经营权主要集中在家族成员手中或者投资人手里。因为财务内部控制主要给企业带来的是长远利益,并非眼前利益,所以许多私营广告企业管理者意识不到财务内部控制住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大部分企业管理者只是单纯地认为财务内部控制就是管理企业资金、分发员工工资之类的,所以不太重视,没有在上面下功夫,从而让财务内部控制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3.财务管理存在诸多问题

(1)内部审计过程

广告企业内部的审计过程形同虚设,审计项目和目标不够精确,所以广告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就和企业自身情况和提高竞争力的目的相违背,以至于企业内部管理出现漏洞和错误,影响到企业财务安全和效益

(2)财务管理制度

广告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不规范,企业不能根据自身特点来制定有利于企业自身发展的体系和制度。而且在审批过程中不严谨,程序混乱,尤其重要的是制度不够权威,企业人员基本不会按照规章制度办事,把管理制度当成了摆设。

(3)预算管理模式

预算管理模式不完善,在执行过程中,对应的监督监管,分析,评价和反馈制度建立不够到位。无法确定企业资金的使用方向和效益,继而影响各部门的预算分析、评价,预算内容也缺少真凭实据。除此之外,也缺少能有效发现问题和完善的制度。

二、采取的措施

1.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

思想观念非常重要,首先要改变员工的思想观念,树立“服务为本”的理念。做好财务内部控制工作的前提和保障就是有关部门加大教育和宣传的力度,从思想上改变员工的意识和想法。财务部门应该每段时间组织对财务人员进行培训,让其熟练掌握财务内部控制工作的流程和内容,提升他们的财务工作能力水平和专业素质。培训过后经常进行考核,考核合格者可以上岗,不合格者继续培训,建立专业的职业团队。

2.建立和完善财务管理制度

企业可以结合自身情况和结构特点,制定合适的、方便管理的财务管理制度,完善各部门的事务审批和财务处理程序,具体到每个过程和每个部门;还可以通过调整和规范单位的资金流通过程、财务活动和内部财务关系来保障企业经营管理中各个环节的顺利进行。财务内部控制的重要内容就是做好财务管理制度的控制,它对广告企业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内容和程序

广告企业的审计控制,实质上是指的企业内部审计,审计部门的建立应该区别于财务部门。企业内部审计是管理工作,是会计和财务检查等工作的基础,它能提高分析和评价工作的效率。广告企业应该开展合法、公正的工作,按照预期的目标监督制约主体,用科学、完善的标准制约监督目标。包括评估审计项目预算,审计财务的收支;经济审计相关责任人;根据制定的目标和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开展专门的审计工作;增强预算的专项监督项目的透明度,按照程序进行上报和公布。通过内部审计的控制来发现企业财务管理中的漏洞,为解决这些问题提出有效的方法,继而完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提高企业经营效益。

4.实行全面的预算管理方式

广告企业的各个环节都离不开全面预算管理,全面预算能让各责任部门明确自己的业务方向和目标。增强对考核部门的控制,达到预算的目的,客观编制预算,监管措施要到位,保证预算的完成。预算工作落实到各部门和各岗位,形成责任体系,每个环节专人负责。

三、结语

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只有从不同角度出发,全面分析,采取多种手段,才能增强广告企业的财务实力,推动广告业的发展,真正实现其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朱旭平.关于公司财务内部控制的思考[J].现代商业.(17);249-250.

第8篇:传媒公司管理的规章制度范文

述职报告是任职者陈述自己任职情况,评议自己任职能力,接受上级领导考核和群众监督的一种应用文,具有汇报性、总结性和理论性的特点。下面就让小编带你去看看行政总监年终个人述职报告范文5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行政总监年终述职报告1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大家下午好!

我是行政人事部某某某,20__年6月因工作需要从前厅部培训师调至行政人事部,20__年11月20日起正式被任命为行政总监。下面我向大会作20__年度任职期间的述职报告:

一、主要工作

行政人事部是一个承上启下、沟通内外、协调左右的重要枢纽部门,是推动各项工作朝着既定目标前进的中心。行政工作事无巨细又千头万绪,常常一天下来都记不起来自己做过些什么,更不要说回忆一年了。在这一堆琐碎中,我东拼西凑,大致概括为以下几点:

1、做好档案资料的管理工作;

2、协助起草酒店的部分文字性材料,如总结、文件、会议纪要等;

3、按时完成酒店证照的年审及办理工作;

4、策划和筹备员工活动,如乒乓球比赛、拔河比赛、周年庆晚会等;

5、员工事务工作及其他日常事务工作。

行政工作虽然琐碎,工作量却不大,通常情况下完成一天的工作都不需要花费8小时。时常有人对我说:jd,真羡慕你们这么轻松。每当这时我就会觉得像被狠狠抽了两个大嘴巴一样难受。在工作上,我自认不是一个懒惰的人,不愿意白拿钱不做事,也不愿意为了凑时间硬把一个小时能做完的事掰成两个小时来做。为此,我主动向上级申请担负起酒店网站的部分工作:负责稿件的初审以及网站版块《wt人》、《职场心灵》、《主题专栏》的编辑工作。在充实自己的同时,顺便分担一些其他部门同事的工作压力。

对于兄弟部门需协助的事宜,我也尽力而为,如:应客房部请求完成了“晚安卡”和“快捷离店卡”的设计;应前厅部请求利用业余时间完成了大厅秋季氛围的设计与布置等。也许作品的专业性有所欠缺,但都是我尽心尽力的成果。

尽管如此,工作还是很轻松。

二、存在的问题

在行政人事部的一年多时间,学到和见到了在一线不曾接触的东西,也发现了自己的许多不足。

首先,缺乏系统的、专业的知识作指导。在准备述职报告时,查阅网上的资料,知道要对照岗位职责进行报告。也是在这时才发现了我们的管理手册中没有“行政主管”的岗位职责。现行的管理手册是四年前制定的。经过四年的经营,酒店在岗位设置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管理手册却没有得到及时修订。作为行政人事部的一名主管,肩负草拟规章制度的职责,如此疏忽其实这是缺乏专业知识的结果。

其次,在工作中容易突显个人性格缺点,与人交流说话太秉性、直率,不懂得含蓄、委婉地表达意见与建议。

20____年是我在wt的第四年。个人认为前三年是能力提升最快的阶段,这一年则是心智变化的一年。站的角度不同,见的东西也不一样,从一年前初到行政人事部的紧张好奇逐渐变得成熟事故或看透人生。对于这样的改变,我不能确定是好还是坏。同时,由于现实与个人期许上的落差,工作中时常出现焦躁的情绪。

三、20____年目标

总结20____年,我没有在行政主管这个岗位上得到自我提升,没能有效地履行岗位职责,也没有体会到工作的乐趣,我深感惭愧。面对20____年,心里有太多的迷茫与惆怅,很想作一个明确的规划和表态,又不知从何说起。只给自己一个简单的目标,那就是——不放弃,不放弃自己能好好成长的期盼,不放弃快乐工作的信心,不放弃追求真实与单纯的可能性。

以上是我于20____年度任行政主管期间的述职报告,请予审议。

行政总监年终述职报告2各位领导,各位同仁们,大家好!本人于____年加入友众传媒就任行政总监这一职已经5年了,下面就本人职位工作情况和内容做一个述职报告如下:

a.友众传媒行政总监职位概要:

规划、指导、协调公司行政服务支持等各项工作,组织管理并协助经理安排、落实行政服务支持工作。

b.友众传媒行政总监的工作内容:

1,组织制定行政管理规章制度及督促、检查制度的贯彻执行。

2,起草及归档公司相关文件,参与公司经营事务的管理和执行工作。

3,组织好来客接待和相关的外联工作。

4,搜集、整理公司内部信息,协调公司内部行政人事等工作。

5,组织制定行政部工作发展规划、计划与预算方案,并对控制成本提出有效建议。

c.职位描述:

1,在集团战略方针的指导下,在子公司的经营管理理念下,有效地进行行政制度,工作流程,以及工作计划进行实施和监督,以提高内部管理的规范性。

2,依据子公司会议制度,负责组织,筹备,联系,协调各重大会议,负责记录并整理相关会议决议,并对会议决议的执行进行监督。

3,组织子公司内部资源信息和管理,保证子公司内部的信息能够正确,有效率地进行传播。

4,根据子公司的规划方案,进行行政工作的指导,并对行政工作的效果进行评估改正。

5,及时做好与各子公司之间的工作交流活动,确定活动主题,安排活动场所,做好后勤工作。收集并及时地归纳可利用的信息资源,优化信息,并反馈给总经理。

d.任职资格:

1,有独到的眼光,有良好的计划,组织,协调,善于沟通的能力。有组织大型活动的经验和良好的职业操守。

2,性格开朗,良好的社交能力,具备善于应变各种突发事件的能力。

3,具备良好的文字驾驭能力和视角独到的文案创作能力,能够对公司信息进行编辑和整合。

4,责任心强,踏实上进,并能够带领整个团队与各公司进行有效良好地沟通交流。

行政总监年终述职报告3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大家好!

一、绪言

20____年7月9日,我被正式任命为盈众都赢上海大众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行政总监。7月13日,在总经理的提拨下,我同时兼任行副总经理职务。主要职责为参与公司战略制定与业务支持、开发与维护合作伙伴、行政事务管理与人事任命、公司博客更新与新闻等。我的工作目标是以“规范化管理、程序化动作、制度化约束、文明化办公”为指导,达到管理、事务、服务一体化的整体目标。在这期间,感受到团队支持下取得进步的喜悦,感受到团队合作下取得成效的自信,同时也感受到工作没能面面俱到留下的遗憾与思索。下面我将介绍所取得的业绩以及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

二、主要业绩

(一)公司战略制定与业务支持

1、____年年7月9日,公司成立之初,参与公司创立大会,共同讨论制定了公司名称、公司logo、经营理念以及公司文化。

另外,在公司高管参加培训期间,不断创新公司队形展示,积极参与讨论并发言,努力为团队争取荣誉。

2、____年年7月11日,参与制定《大型投标拜访计划书》,主要负责采购方公司背景及决策者背景信息调查及分析,组织并安排拜访时间、地点、人员、资料以及特色礼品。

(二)开发与维护合作伙伴

____年年7月13日,负责与盈众传媒总经理叶文婷、众赢汽车俱乐部总经理王智聪洽谈合作意向,并与两家公司达成合作共识。____年年7月14日,组织筹备了本公司与盈众传媒、众赢汽车俱乐部的合作协议签署活动,分别签署《盈众doing公司与盈众传媒合作协议》与《大众车主共同服务协议》,并在协议签署后与两家合作公司保持密切地联系,相信两项合作协议的签署与实施将为公司创造前所未有的经济利益。

(三)行政事务管理与人事任命

1、定期安排召开公司高层管理者会议,包括总经理、营销总监、运营总监、财务总监,会议内容主要包括公司已有业绩及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明确公司发展现状与方向、制定公司未来发展方案、人事指派与调动等。

2、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与考核,营销总监涂炎民思维敏捷、善于演讲,我对于任命他为公司新闻发言人的提议在公司高管会议中以全票通过。

(四)公司博客更新与新闻

1、参与公司博客创建,编辑并上传公司高管介绍,不断发表博文更新公司博客。

同时限度地调动亲人、朋友、同事对博客的关注度,提高博客的点击量与影响力。

2、及时公司各类新闻,包括公司创立、业务拜访、合作谈判等。

三、问题和改进措施

在同事们的合作与支持下,虽然初步取得管理、事务、服务为一体的成效,但是在履行职责中仍然存在以下三点不足:

1、公司制度执行力度不够,常常导致公司高管会议由于个性差异与观念差异发生持久争执,从而浪费时间与精力,效率有待提高。

2、没有充分调动公司所有成员的工作热情与团队精神,团队业绩较为落后。

3、培训任务完成度没有达到“先紧后慢,未雨绸缪”的要求。

针对以上三点不足,我提出以下具体改进措施:

1、召开公司高管会议时,坚持戴上“蓝色思考帽”,以逻辑思维与理性分析为指导,及时阻止无意义的争执,将焦点回归到正轨,集中精力解决问题,追求高效率。

2、首先戴上“黄色思考帽”,肯定与赞扬公司成员所做的努力与所取得的成就,再“白色思考帽”客观地指出成员做的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的意见。

同时为每一天设定目标,充分激发成员的激情与潜力,通过团队合作共同完成目标任务。

3、每天进行任务回顾并进行合理安排,做到任务完成进度快于时间进度。

行政总监年终述职报告420____年我被公司聘任为人事行政总监,分管惠邦供应链企业的人事行政部工作。在集团公司领导班子和同事的关心、支持下,通过个人认真学习,扎实工作,全面履行了自己的职责和义务,较好地完成了所分管的工作。在理论水平、工作经验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提高。现述职如下:

一、回顾20____年的工作情况

20____年是公司继往开来的一年,公司完成了强强联合。公司蓬勃发展的同时,人事行政部为公司发展提供较好的后勤保障和人事支持。

1、人员招聘。

全年招聘总计

人,辞职

人,20____年新招仍在职工作的有人,招聘岗位涉及到

等。人员招聘相对集中在基础岗位,人员的招聘总体上能满足公司的发展需要,但也有部分岗位招聘存在困难,如:

等岗位,现仍在招聘中。

2、社保和薪酬工作。

在社保方面,公司为符合参保条件的员工办理了参保手续,为所有参保人员及时缴费。

为了保障员工的生命、身体安全,降低企业的风险,对部分岗位、退休返聘员工和新入职员工办理了意外伤害险,并及时进行调整和变更。

薪资方面,我们严格造册、核算、审批程序,做到及时准确无误地发放工资。

3、日常事务。

本部门日常工作能够有条不紊的进行。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各类会议的组织和召开,在怡亚通总部的指导下制定了月会制度,在总经理的建议下形成了周会惯例。每次会议前,人事行政部负责收集会议的资料、议题,会议后将会议的内容进行整理并跟踪落实执行情况。

(2)档案管理,档案归档严格分类,做到了类别清晰、查阅方便的要求。档案的查看、借阅过程中严格执行审批制度,很好地保证了档案完整性和保密性。

(3)车辆使用,随着公司业务的发展,各个部门需外出的业务增加,这对公司的车辆管理和使用情况是一个考验。为了应对这种情况,人事行政部对车辆的使用进行严格登记,合理分配,必要时安排驾驶员加班工作,基本满足了使用要求。车辆的加油方面,排专人跟踪记录并监督使用情况。

(4)积极协助各部门的工作,提供后勤保障服务。积极配合和协助各部门工

1 作。另外,合理采购并办公用品,并严格领用,进一步控制成本。

(5)认真的完成上级领导交办的各种事情。

二、不足之处。

虽然人事行政部的工作基本正常运行,但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具体如下:

1、制度的执行力度不足,公司近期制定一系列的制度和流程,在执行的过程中发现制定的制度存在漏洞或不适合的地方,这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或调整。

2、企业文化的落实还不够扎实,虽然公司吸纳了怡亚通独特的企业文化,但由于时间段,落实缓慢。

在总经理的带动下,人事行政部开始着手制定一系列的企业文化的学习方案,如:拓展训练、外出参观学习等,但都还没有正式实施。

3、绩效考核实施力度不够,绩效考核制度已经完善,但是由于公司的组织架构有了较大的调整,特别是要害部门的变动,直接影响到考核的实施,造成结果评估不顺畅。

三、展望2016年工作

新一年已经开始,在这一年内,人事行政部在保持现有工作有序进行的同时将重点加强薄弱方面的建设,配合公司整体目标的实现:

1、企业文化。

落实新型的企业文化,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使个人的目标同公司的长远规划结合到一起,员工间相互团结、信任,劲往一处使。结合公司实际,除了从收入、工作满意度等方面外也应该考虑举办一些中小型活动来提高员工凝聚力。具体团队建设项目拟有:

(1)拓展训练,组织各部门参加拓展训练,一至二次。

(2)重要节日活动及福利发放,端午、中秋、春节...(3)年度优秀员工评选及旅游。

(4)春节联欢活动,优秀员工颁奖,春节年会聚餐,抽奖活动。

(5)行政大检查,环境、秩序等,每周每月检查,张榜公布成绩和问题,年终时给优秀部门奖励。

2、人才招聘。

(1)2016年是快速发展壮大的一年,也是社会大环境疲软的一年,公司的人力资源工作方面需要下大功夫。

2(2)利用公司的招聘、薪酬政策和春节后人力流动高峰期的机会,补充基层员工和基层管理尤其是本行业高端人才和优秀基础人才,作为人力资源的更替、补充和培养储备。

(3)公司目前处于蓬勃发展期,2016年总体目标首先要保证满足岗位需求,然后再考虑人才储备,实现梯队建设。具体招聘岗位、工种、人数等需要根据各各用人部门要求确定。

3、绩效考核。

绩效考核工作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处罚不尽职尽责的员工,而是有效激励员工不断改善工作方法,建立公平的竞争机制,从而推进企业的发展。公司绩效考核制度已经形成,而公司的组织架构已基本稳定,下一步月度考核打分机制应步入正轨。

总之,在明年工作中除上述三方面外,还应在员工关系、部门沟通、制度等方面加强建设。

行政总监年终述职报告5尊敬的领导:

您好!

过去的近一年是忙碌而充实的一年,也是我加入公司从陌生到熟悉的一年。这一年中工作的点点滴滴,让我不断地学习、成长着。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我在公司总经理的正确领导、各部门的积极配合以及各位同事的支持协助下,严格要求自己,按照公司要求,较好地发挥了行政部服务基层、以文辅政的工作职能,完成了自己的本职工作。

办公室的日常管理工作:行政工作对我而言是一个相对熟悉的工作领域。作为行政部的主管,我自己清醒地认识到,行政部正是一个公司承上启下、沟通内外、协调左右、联系四方的枢纽,是推动各项工作朝既定目标前进的中心。细数行政的工作,可说是千头万绪,有文书处理、档案管理、文件批转、会议及活动安排等等。

面对繁杂琐碎的大量事务性工作,我努力强化自我工作意识,注意加快工作节奏,提高工作效率,冷静处理各项事务,力求周全、准确、适度,避免疏漏和差错。行政工作紧密围绕年初制定的工作重点,充分结合具体工作实际,不断开拓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通过近一年的工作、学习,在工作模式上有了新的突破,工作方式有了较大的改变,现将去年的工作情况总结

行政统筹工作的关键事物控制和内部管理。行政事务性工作的内部分工、前台文员的管理、办公室保洁、资料的分配整理等工作以及物流和售后、维修等的监管。

切实抓好公司的福利、企业管理的日常工作。按照预算审批制度,组织落实公司办公设施、办公用品、劳保福利等商品的采购、调配和实物管理工作;联系办公设备的维修保养合作单位;与饮用水公司洽谈优惠条件及赠品;对比办公用品等的采购渠道,寻找高性价比供应商。

爱岗敬业,严格要求自己,摆正工作位置。以“谦虚”“谨慎”“律己”的态度开展每项工作,认真地履行了自己的岗位职责。

做好协调工作。行政作为后勤服务和办公协调的核心部门,在理顺各部门关系,提高管理效率,保证上传下达等方面具有枢纽作用。过去的这一年,行政部以沟通协调作为开展工作的切入点,在做好办文、办会工作的同时,更注重与各部门的协作配合。

第9篇:传媒公司管理的规章制度范文

   2021经理工作总结

  自从来到XX,依靠XX的飞速发展,我也成了一个新上海人。由于房产行业的升温和发展,公司又做得如此成功,让我感到一种相对的稳定。自己内心的那种紧迫感和奋发向上的精神在一点点的消褪。公司领导的这次会议主题很及时,让自己又一次认识到自身在工作中、在意识上都存在许多不足。基于这个目的,回想这一阶段工作,再和其他财务经理相比,还存在许多的问题,希望在20xx年的工作中能够不断改进,不断提高,努力做到适岗。

  第一、财务工作距财务管理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

  阳城的财务工作的还是会计工作,仅仅停留在事中记帐、事后算帐,对事务发展的预见性不够,不能将工作做在前面,往往是碰到问题解决问题,而不能做到防患于未然;另外,作为财务负责人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参与不够主动,不能深入的掌握其经营活动的特性,只能是按照公司或领导的要求报送数据、资料,在对企业经营进行分析时往往会将企业实际丢在一边,只是按照理论上的指标去计算、去解释。所以这方面的工作距领导的要求还相差太远。

  第二、会计工作中仍有许多待改进之处

  去年集团公司财务管理部下发了《大华集团财务管理制度》以及组织我们学习了财政部《会计工作基础规范》,对我们的会计工作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但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尤其在一些小问题的执行上不够坚决,在对一些已形成习惯做法的问题处理上,改变起来还有一定困难。

  第三、管理工作的形式化、表面化

  有很多的日常管理工作作的还不够细致、深化,往往只拘于形式或停留在表面,没有起到真正的管理作用,对照制度的要求,还存在问题,针对这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如何将管理工作做细作深,应是今后工作中的又一重点。

  第四、缺乏沟通,对相关信息掌握不到位

  财务工作是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反映、监督,对本部门以外的信息应及时了解,目前部门之间的协作没有问题,就是对财务暂时没用或是不相关的信息、知识没有主动与其他部门进行沟通、了解,到用时都不知该找谁;另外和公司领导的沟通还存在问题,对领导的工作思路及对财务工作的要求还不能完全掌握,以至于使自己的工作有时很被动。

  鉴于工作中存在的几个问题以及个人的一些想法,计划在20xx年的工作中重点应在以下问题几个方面进行改进、提高:

  1、 在做好日常会计核算工作的基础上,还是要不断学习业务知识,针对自己的薄弱环节有的放失;同时向其他公司做的好的财务主管学习好的管理、经验,提高自身的综合管理能力。积极参与企业的经营活动,加强事前了解,掌握经营活动的第一手资料,加强预测、分析工作,按照集团公司要求,认真做好财务计划工作。在日常工作中按照财务计划,监督企业对资金进行合理、有效地使用,使企业效益最大化。在实际经营活动中发生与计划数较大差异时,及时与领导沟通,分析查找原因,根据差异及其产生原因采取行动或纠正偏差,或调整已有计划,同时也为日后的计划安排积累经验。

  2、力求会计核算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按照财政部《会计工作基础规范》和《大华集团财务管理制度》的要求,做好日常会计核算工作。只有按照《工作规范》、《财务制度》做好日常会计核算工作,做好财务工作分析的基础工作,才能为领导提供真实有效的、具有参考价值的财务分析及决策依据。也争取在大华集团被评为财务信用A类企业之后,阳城公司也能尽早获得这一荣誉。

  3、做深、做细日常财务管理工作。在接下来的一年,我计划多花一些时间,多研究研究财务软件及销售软件中的功能模块,尽可能使现有的功能得到充分利用,让阳城的财务管理工作更上一个台阶,起到真正的控制、管理作用。

  在新的一年中,对内需要财务和各部门之间经常进行沟通,形成一种联动效应,对企业的各种信息作一个动态的掌握,对不同时期的各种信息资料不断更新,掌握每一项目的进展、最新的信息。对外加强与地方财税部门之间的联系,及时掌握有关政策信息,既依法纳税又合理避税,为企业合法经营做好参谋。

  2021经理工作总结

  时光似箭、岁月如梭。伴着节日的欢乐气氛,我们即将迎来新的一年。在过去的一年中生产部在上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各部门的密切配合与部门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顺利的完成了公司下达的各项任务,在此,我对生产部一年来的工作做以总结,同时也祈愿我们公司明年更美好。

  一、工作回顾

  1、产品产量方面

  过去的一年里,生产部在生产过程中面临三、四产品型号的多变,批量小、技术不稳定和不完善的情况下,进行实验和摸索。

  截止20xx年12月12日共完成两成结构产品40KKPCS三四层结构产品3KKPCS。为到达客户产量和质量的要求,我部门合理的调整生产计划,和利用有限的资源,及时满足客户的交期,为公司今后产品的多元化打下了基础。

  2、产品品质方面

  在今年工作中,在确保生产任务的情况下两层结构产品入库良率达到98%,三四层产品入库良率达到96%。我坚信只要每个员工在提高产品意识情况下,全力的投入在生产每一个环节中,产品质量一定会稳步提高。

  3、设备管理方面

  在过去的一年里,各设备比较良好,并没有因为设备的问题影响到较大的工作,在定期的检修和保养下保证了设备的正常运转,进而确保了生产的稳定。

  4、人员管理方面

  在每年的年初和年末,在人员变动和产线员工极不稳定的时候情况下,这无疑给生产管理带了了极大的压力,但在这压力的推动下本部门还是坚持对新近员工的岗前岗中培训,确保新进员工的顺利进入岗位角色,做到基本胜任轮换岗位工作,在这我要感谢行政部对员工的教育和工程部的技术培训和车间的各班长,的鼎力支持才始的我部门有了如今的良好局面。

  5、安全生产方面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部门将安全生产纳入生产日常管理工作之中,随时做到各车间员工的安全知识教育,监督和排除各车间存在的安全隐患。确保了生产车间的有序运行。全年度未发生较大的人体伤害和设备损坏事故。

  二、存在的不足和对策

  生产部在过去的一年里虽然做了很多的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还存在较多的问题,主要有以下方面的不足。

  1、质量管理方面

  (1)员工质量意识淡泊:目前在一部分员工身上还存在事不关己,漠然置之的态度。这与培养员工质量意识,树立质量危机感,落实产品质量责任制做得不够好,不到位有很大的关系。

  (2)缺乏全员参与质量管理理念:我们现在缺乏的就是全员参与质量意思,在我们计件和没有品管的巡检下,有时候会出现一个真空地带,班和班之间谁都管谁都不管的局面。而且有的时候在生产现场执行力不到位的现象。

  (3)缺乏生产质量记录意思:由于我部门全体计件化以后,在瞬速增产的同事忽略了产品生产的过程质量记录。产品在整个制造中过程中,如何完整记录产品过程质量状态尤为重要。虽然这方面在逐步的改善,但离我们质量管理体系所要求的,些我们所做,做我们所写。记我们所做的还差较远!

  2、人员管理方面

  员工的精神面貌和紧张感缺乏,在这方面我们在策划一下整顿,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和培训计划。实施有效的激励措施,不断的提高员工的综合数字,以适应企业以后发展的需要。

  3、物料消耗管理方面

  由于之前我们没有对物料消耗及成本进行考核,在飞正常成本增加时,如工具损耗率搞,物料使用质量过剩,员工装配及存放不当影起的浪费。导致这样的现象存在,主要是员工节约意识不强。本部门将根据实际情况实施相应的奖罚措施和节约能源降低成本的思想教育,始员工的节约意思和主人翁精神逐步的提高

  三、从公司整体方面,我有一几点建议。

  1、建立健全的工作质量职责制度。对公司每个部门和员工都明确规定各部门和个人在工作中的具体任务、责任和权利,以便做到质量工作事事有人管,层层、人人有专责,办事有标准,工作有检查,这样才可以把质量有关的工作和广大员工的积极性结合起来形成一个严密的控制体系。

  工作效率,因此建议公司在企业文化和员工归属感和团队的凝聚力加强树立与培训。

  四、自身总结

  20xx年即将结束,20xx年的工作也即将告一段落,在这一年里,我经过自身努力,克服各种困难,特别是在领导的大力支持下,这一年是有意义的、有价值的、有收获的。基本上的完成了本年度的工作,经历这两年来的生产管理工作。

  通过这些项目的管理,熟悉了公司的运作程序流程,掌握了公司系统的操作过程,这为今后的工作打下了一定的经验基础。

  虽然20xx年有所收获,但是自身的不足之处也暴露无疑:

  1、虽然年轻充满干劲,但是经验缺乏,在处理突发事件和一些新问题上存在着较大的欠缺。

  2、跟不上客户在订单上的运作需求,还缺乏主动与他们的沟通和交流的积极性,不善于有效的表达。这些个人因素直接影响到了工作的效果。

  3、生产进度状况不能完全掌控,造成拖期、延期想象比较常见。

  2021经理工作总结

  过去的一年,在公司上级部分引导下,做为物业公司保安部一员,以小区人、财、物安然防备为己任,以业主至上、做事第一为导向,卖力做好每一项工作。为在新一年里将工作做得更好,现就XX年工作领会总结如下:

  1、遵章守纪,重视礼貌礼节。遵章守纪是合格员工的根本请求,是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是以在工作中以遵章守纪为荣,并付实际施动,互相监督遵守。做事行业,礼貌礼节做得如何,是做事程度的表示。工作中做到勤问好、多敬礼、立场热忱、行动规范。

  2、屈从上级引导。做为公司一员,屈从引导、顾全大局,才能使集体团队发挥最大的能量。

  3、迎接挑衅、行职责。自年初,在上级部分信赖与支撑下,安排本人在保安部,这对于我来说是新的挑衅。为适应新的工作请求,在熟悉控制工作职责、请求的同时,虚心向部分及工头就教,并在实践中不竭领会。工作办法从严肃、说教向灵活、交心、关爱改变,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缺点,不隐瞒、及时上报、及时处理、有错必纠、有错必改、分析原因、改进工作。同时贯彻上级部分的各项工作指导。如泊车场解决应及时检查发明车辆存在问题[车身刮痕,特别是新痕,车窗未关等],及时传递车主或。等处理方法,让车主感触感染到小区保安员工作负责、到位。在上级部分督导下,各工头及班员的副手、支撑下,使工作顺利进行,较好地行了工作职责。

  4、精确建立做事意识。今朝,社会上部分人对保安从业人员有某种成见,这若干给工作带来一些困扰,是以,保安员只有精确建立为业主供给安然、优质、高效、做事的做事意识,为小区安然防备尽己之责,才能将本职工作做好。

  5、不竭进修朝长进步,进步营业程度。部分每日例会:对存在的问题、解决办法及案例分析等是直接、有效的进修;物业解决从业人员培训进修,收成之一,进一步熟悉到:控制、懂得并应用有关司法律例,是供给有效做事的保障;应用业余时光进修相干物业解决常识。经由过程各类方法的进修充分本身,使工作才能有所进步。

  本人工作中还存在不少不足之处,如沟通、调和才能还有所欠缺,履行力还有待加强等。

  XX年,在公司“尊重他人、积极沟通、尽职尽责、不竭立异”的解决理念及“居心解决、用情做事、不竭为业主创造价值”的做事理念下,将为小区安然防备而持续尽力工作。

  2021经理工作总结

  20_年x月x日,经盈众集团控股有限公司董事会的任命,我担任盈众传媒总经理一职。这一年里,在集团董事会及公司下属的全力支持下,各项工作开展顺利。经过公司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我们在企业管理、投标揽活、项目管理、文化建设、稳定发展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成绩,企业综合实力增强,社会信誉提高。回顾一年个月来工作,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组织建设

  设立部门,明确部门工作职责并配齐人员:营销总监李涌、运营总监郑非、财务总监黄慧娟。由于我们团队只有4个人,缺少行政总监一职,所以行政总监一职暂时由我和财务总监黄慧娟共同担任,行政总监的工作暂时由我和财务总监黄慧娟来完成。

  二、文化建设

  注重企业文化建设,提炼盈众传媒的文化“合众共赢、激情创新”,既强调与集团的关系又突出公司传媒性质的特征。秉承“诚信立足社会,服务创造未来”的经营理念,秉持“卓越服务、快乐生活”的企业使命,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主张“热心、贴心、省心、放心、开心”的五心服务通过不断营销创新、积极进取,取得了良好成绩,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和鼓励。

  三、团队建设

  通过组织一系列活动来建设盈众传媒的大团队:组织盈众传媒高管赴南安参加摩尔拓展训练,培养盈众传媒团队的团结合作能力;组织高管参加职业素养及商务礼仪的培训,提高职业涵养;组织高管参加《企业文化:让企业拥有生命》的课程培训,使高管更清晰地认同公司文化。同时,在各项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我注意到给不同的同仁们创造不同的又适合他们个人的机会,让他们有机会表现自己,锻炼自己。

  四、业绩建设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