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课程设计设计方案范文

课程设计设计方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课程设计设计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课程设计设计方案

第1篇:课程设计设计方案范文

关键词:NE555芯片;74LS系列芯片;计数;译码

中图分类号:TN402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是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重要的实践环节,其任务是通过解决一、两个实际问题,巩固和加深所学理论及实践技能,培养动手能力,提高学习兴趣,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工程观点。我院电信专业05级学生在数电课程设计教学中提出了一种基于中规模集成电路的数字钟设计方案。该方案电路简单、成本低廉、调试方便、工作可靠。电路主要功能部件采用中规模集成电路,所用元件品种少、体积小、价格低、通用性好、为同学们所熟悉。通过该电路的设计制作,同学们普遍反映这是一次将所学理论转化为实践技能的成功教学活动,同学们不仅从中提高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受到设计思想、设计技能、实验研究技能的训练。

下面将该数字钟电路作一简单分析、介绍。

2 数字钟的基本组成

(1)秒脉冲发生器

产生数字钟所需的脉冲信号(即按秒产生的脉冲信号)。

(2)计数器

由秒个位计数器、秒十位计数器、分个位计数器、分十位计数器、时个位计数器、时十位计数器组成。

秒个位计数器每计满10个秒信号即向秒十位计数器发出一个进位信号,同时向自身发出置零信号。秒十位计数器每计满6个进位信号即向分个位计数器发出一个分信号,同时自身置零。

分计数器工作情况与秒同。

时计数器每计满24小时复位。

(3)译码显示器

由译码器和显示器组成

(4)时间校准电路

当刚接通电源或走时出现误差时可通过人工干预将时、分计数器预先设置在某一数值或进行时间校准。

(5)进位与清零控制

由门电路组成。

图1 数字钟的基本逻辑框图

第2篇:课程设计设计方案范文

>> 基于项目驱动的XML课程教学方案设计 基于高职院校课程项目化教学考核方案设计的探讨 高职项目课程教学方案设计的新思考 基于MOODLE的网络教学方案设计与实践 基于“双需求”的电子商务项目方案设计课程改革初探 基于WebGIS技术的土地信息网络方案设计 基于项目教学法的高职《管理学基础》实践教学方案设计 基于PTP协议的网络时间同步方案设计 基于校园网络的数据整合方案设计 基于蜜罐技术的网络安全方案设计 基于企业门户信息安全的方案设计 基于能力培养的高职《财务会计》课程实践教学方案设计 基于能力培养的《管理学》课程实践教学方案设计 基于项目课程的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 基于“做中学”理念的教学方案设计 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方案设计探索 高职高专《企业财务会计》课程项目化教学方案设计 基于成果为本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成效检验及反馈方案设计 物流信息系统课程实践教学方案设计与探索 教学方案设计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教育 > 基于项目教学的网络信息编辑课程方案设计 基于项目教学的网络信息编辑课程方案设计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白琳")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 要】本文从课程设计思路、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教学组织与学时安排四个方面阐述基于项目教学的网络信息编辑课程的整体设计方案,针对培养电子商务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要求来组织教学内容,按照工作过程设计教学环节。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有利于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使其具备较强的岗位适应能力,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提供保障。 【关键词】项目教学 网络信息编辑 课程整体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32-0089-02

一 课程定位及设计思路

网络信息编辑课程是依据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电子商务服务类岗位群的任职要求而设置的专业核心课程。该课程涉及网络信息编辑、处理与整个过程与实际电子商务工作岗位密切相关的内容,主要培养学生在岗位工作过程中的网络信息编辑、处理和能力。该能力是电子商务服务类工作的关键岗位能力,能形成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起到促进作用。

本课程针对培养电子商务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要求来组织教学内容,按照工作过程设计教学环节。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有利于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使其具备较强的岗位适应能力,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提供保障。

本课程设计过程中秉承“打造国防名校,培育厚德英才”的办学理念,按照“依托行业、对接产业、锁定职业、服务就业”的要求,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主线,立足学生职业方向,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总体设计思路为:项目引导、任务驱动、校企交替、多段实施。以电子商务企业实际工作任务为载体,以校企合作为平台,依托中小企业典型电子商务业务,以网络编辑员岗位工作任务为导向,以网络信息编辑及技能培养为驱动进行教学设计。

课程内容体系结构上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入真实职业环境模拟环节,使学生在实践动手中理解消化理论知识,增强职业业务能力,最后达到充分理解网络编辑基础知识和熟练应用网络信息编辑平台的目的。 根据前期调研结果(网络编辑岗位职业能力分析如图所示)分析,核心职业技能应包括网络信息采编能力(关键核心技能)、网站信息策划和整合能力、网页制作和运用的能力(网页制作、信息等),结合我院学生实际能力及教学课时分配情况,课程总体设计由4个教学实践项目(职业认知、频道日常管理维护、网络专题策划、论坛管理)、9个教学任务支撑。

二 课程教学模式

鉴于课程实践性的要求,在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上选择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这样使学生处于教学的中心地位,以平等的方式与教师互动,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强调对学习主题的深层理解。教师扮演咨询者、辅导者和学习动机激发者的角色,形成讲练结合、互动式教学模式。

教学过程如下:采用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及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组织方式,重视实践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实践先行,老师为学生提供实践的预备知识,带领学生完成任务,在完成任务过程中,讲解运用的知识及方法。完成任务后,归纳总结上升至系统的理论。最终达到让学生“理解、记忆、应用”的要求。

本课程教学过程中以模拟主流网络信息编辑平台为载体,依托阿里巴巴西安盈科科技有限公司校企合作实训基地,重视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有针对性地采取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等项目化的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给学生提供诸多实例,提供探究的材料,提供与实际工作经验相结合的来自企业的工作项目内容。在实践学习过程中给予学生指导,向学生提出有启发性的问题,鼓励学生积极探索,从而掌握所需学习的理论内容。

三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课堂教学方法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成功地把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达到有效教学目标的一系列操作方法、程序和实施途径。它是决定课堂教学效果和效率高低的一个重要因素。 本课程教学采用以项目引导、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为主,同时多种手段并用的模式。依据学生实际情况,选用分组教学法,即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按学生兴趣选择喜欢的网络信息栏目等分类因素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从而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的一种教学方式;角色扮演法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学互动的一种提高学生参与积极性的教学方法。在本课程中,学生通过扮演网络编辑项目组不同级别的负责人及网络普通受众来感受实际工作中项目执行策划、协作及信息筛选,及对信息可读性的理解;案例分析法,是指把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作为案例,交给受训学员研究分析,培养学员们的分析能力、判断能力、解决问题及执行业务能力的培训方法。本课程以企业实际工作案例作为学生学习讨论的基础材料内容,通过分析案例,使学生对工作项目加深理解,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启发式教学法,就是根据教学目的、内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规律,运用各种教学手段,采用启发诱导的办法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以促进身心的发展。通过这些教学手段,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全面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潜能,教学做一体化,既让学生掌握了实际工作技能,又扩展了学生思维,启发思考,培养了学生自觉思考及自主学习等关键能力。

四 课程教学组织与学时安排

第3篇:课程设计设计方案范文

关键词:无线电装接与调试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应用型专门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6-0130-02

一、职业教育的现状

1.目前高职学院技能培养的弊端。①在许多课程中采用的是“五段教学法”,是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致使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差,不主动,不了解如何学习,甚至不想好好学习。②学生不懂得爱岗敬业,沟通能力差,合作能力差。毕业生到企业后不能马上进入角色。尽管已经在学院拿到技能证书,进入企业不会干活,还需要再培训才能满足企业要求。针对目前学生专业技能差、学习方法不科学、社会实践能力弱等现象,对高职学生职业能力与职业技能培养的研究迫在眉睫。

2.企业岗位群调研。我们针对企业电子人才的需求,以电子、机电、通信等行业为主要对象,进行社会市场调研。走访了天津摩托罗拉(中国)电子有限公司、天津中环电子计算机公司等20多家企业,归纳出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毕业的学生,主要工作的职业岗位是操作工、工艺员、质检员、设备维修员、编程员、售后技术服务人员、车间技术人员等七个岗位。用人单位急需能力强、工艺熟练、一专多能的高技能人才。根据上述七项典型工作岗位,针对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校企合作,探讨设计创新工学结合职业技能培养方案,有的放矢地进行职业技能培养,真正做到学校与企业零过渡。

二、无线电装接与调试工培养方案设计的目标

针对职业能力培训要求,与行业专家共同确定培养目标:以训练培养具有电子产品装配、调试、售后技术服务能力为主线,培养会电子产品组装、调试、维修的专业高技能人才。将专业技能、职业道德、职业素质的培养融入到各个教学环节,使每一名高职毕业生成为掌握无线电装接和无线电调试技术的优秀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三、无线电装接与调试工培养方案的框架与实施

1.实施方案主要内容。①培养方案设计分四个模块。模块一:电子线路分析与应用;模块二:电子产品组装与调试;模块三:电视技术;模块四:无线电装接与调试高级工实训。通过无线电装接与调试工培养方案的实施,在校内实训基地、实训室、模拟实训车间和校外实训基地,训练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无线电装接与调试工所需的关键能力,为学生今后就业夯实基础。②培养方案设计的框架。与企业专家共同分析,按照无线电装接与调试工典型工作任务和国家职业技能标准所需要的知识点和技能点,确定教学内容,从而达到技能培养的目标。电子线路分析与应用模块——以简单电子线路的组装为载体,培养学生查阅电子元器件手册、阅读和应用常见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的能力;训练学生合理选用元器件、简单电子产品组装、简单电路故障检查与排除的能力;电子产品组装与调试模块——以典型的普适的电子产品为载体,培养学生能阅读电路原理图、印制电路板图、工艺文件的能力。能熟练地装接电子电路、电子产品组装并能使用电子仪器进行电子产品调试的能力。能解决电子产品装接与调试过程中出现的一般问题和故障检查与排除能力;电视技术模块——以电视机为载体,培养分析电视机的电路图、会阅读整机及各分单元原理方框图、连线图的能力;能对整机音、视频及射频信号通路的正常工作予以调整,并具有发现和排除故障的能力,掌握电视机组装、调试、检测、维修等职业技能与能力;无线电装接与调试工高级实训模块——以任务驱动、工学结合、校企交替进行生产性实训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无线电装接与调试高级工所必需的关键能力。在无线电装接与调试工培养方案设计的框架中,技能培养从单一到综合,产品组装从简单到复杂、课程变化从易到难;上课地点从学校到真实的企业车间体验,掌握无线电装接与调试工高级工的知识和技能,使专业能力、职业技能综合提高,适应企业要求,实现学校与企业零过渡。

2.培养方案的实施。①以四个模块实施教学。模块一:电子线路分析与应用。完成电子元器件的识别、电路检测与调试、故障诊断与排除,示波器、高频信号发生器、扫频仪等仪器功能检测与维修等教学。模块二:电子产品组装与调试。SMT回流焊、AOI光学检测在校内SMT模拟实训车间和中环电子计算机公司总装配厂交替进行,浸焊、波峰焊、针床检测在中环电子计算机公司等校外实训基地完成教学。模块三:电视技术。整机音、视频及射频信号通路的检测与工作点调整,故障检查与排除等内容,将以校内实训基地与校外基地万达家电维修中心交替进行教学。模块四:无线电装接与调试工高级实训。在校内基地与校外基地交替进行教学,真正实现学院与企业岗位零距离过渡,此外,编写出适应高职教育特点的《无线电装接与调试高级工实训》指导书。②教学过程实施方法。无线电装接与调试工培养方案:在课程内容的构建中,针对职业岗位的职业能力目标,将基础知识、拓展知识进行解构和重构,主要分为电子产品安装与调试、元器件选择与检测、故障检查与排除等技能。在教学实施中选取的方法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聘请一线工程技术人员讲课;多媒体、网络教学虚拟与真实交替进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工学结合;双重身份、企业运作;任务驱动、过程展作;真实产品、实际操作;职业能力,目标明确。真正实现学校教室与生产车间的零距离。

四、无线电装接与调试工培养方案实施效果

1.技能考试通过率高。通过课题研究与实施,使学生在毕业时达到无线电装接工和无线电调试工的高级工水平。参加职业技能考试,获取无线电装接工或无线电调试工的高级技能资格证书,通过率为98%以上。使学生能顺利就业上岗。

2.技能大赛成绩好。电子10-1班的雷勇、陈圣超等同学,于2012年1月7~8日在天津市教委举办的技能大赛中获市级“智能楼宇”项目三等奖,电气10-1班袁文鑫、曹治聪两位学生在“自动生产线安装与调试”项目中分别获得二等奖的好成绩。

3.就业率高。自本课题实施以来,课程改革主要体现在任务驱动、工学结合、校企交替的教学模式,获得很好效果,09、10级学生100%获得无线电调试工高级工职业资格技能证书,原本应在2012年7月毕业的学生,提前半年被企业招聘上岗就业。有的同学因有无线电调试高级工职业资格技能证书及动手能力强等优势,被天津市某电子产品研发单位破格录用;有的同学被摩托罗拉、三星、中芯国际等单位招聘,还有的学生已经是企业的技术骨干。

第4篇:课程设计设计方案范文

关键词:国际货运;实训;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07-0131-02

当前,迅速发展并形成相当规模的中国国际货运业,不仅成为国际货物贸易、国际货物运输业以及国际服务贸易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引发了对于货运行业人才的需求,国际货运工作岗位已成为蓬勃发展的职业热点。《国际货运》课程是高职院校物流管理、报关与国际货运等经济类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教师需要在该课程的实训教学环节呈现企业的真实工作情境,让学生进行典型工作任务操作,做到“教学做”一体,使学生掌握国际货运的实际操作技能,成为货运企业所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设计思路 根据高职人才培养定位和行业专家对国际货运行业所涵盖的岗位进行的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以实际岗位为学习项目,以典型工作任务为驱动的思路来设计课程。根据国际货运公司的实际岗位,结合高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重点选取单证员、操作员、业务员、客服专员4个岗位,针对岗位开发了10个教学项目,18个典型工作任务(见表1)。通过任务资讯、任务计划、任务决策、任务实施、任务控制、任务评估环节引导学生边做边学。学生通过完成项目掌握各岗位的工作流程、职责和各岗位间的衔接关系,使其具备一定的业务实操能力、适岗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目标设计 《国际货运》是门实践性较强的操作课程,通过实训教学,学生能掌握如下的岗位技能:(1)审单和制单技能。国际货运进出口业务中涉及大量的外贸单证,如箱单、发票、提运单、报关单、报检单等,学生在审单和制单过程中要保持严谨细致的态度,做到“单单一致”、“单证一致”、“单货一致”。(2)国际货运操作技能。货运操作是本课程的重点,学生经过一系列货运进出口操作项目的训练,全面掌握订舱、装箱、集港、报检、报关、装船、签发提单等各项业务操作,顺利为货主完成进出口货运业务。(3)客户开发技能。客户是国际企业生存的命脉,开发客户和维护客户是货代企业运作的重中之重。课程实训中设计了一些案例,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开发和维护客户方法,如电话营销、网络营销、当面拜访等。(4)客户服务技能。国际货运属于服务性行业,一个服务性企业要能长足发展,必须体现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的理念。教师在教学中要灌输客户服务理念,让学生不是将完成业务量看成终点,而是将提供快捷、优质、客户满意的服务贯穿业务始终。

实训教学项目设计 根据教学目标中4个主要的岗位技能,选取货运公司的4个主要岗位:单证员、操作员、业务员、客服专员,针对每一个岗位开发相应的实训项目和实训任务,如表1所示。通过若干个任务的完成,学生能学以致用,融会贯通,全面掌握货代业务的操作,从而达到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其中,项目1的制单操作是基础,学生初步掌握货运业务中主要单据的制作,为后续货运进出口操作打下基础;项目2~6的海、陆、空等货运操作是重点,学生需要掌握不同运输方式下货运进出口业务操作流程,为将来从事货代操作和货代销售打下基础;项目7和项目8的设计是针对如何做一个合格的货代业务员,他必须能开发与维护客户而且还能处理货运中经常发生的意外事件;项目9与项目10的开发是为了培养货代从业人员的客服理念,国际货运公司客服专员需要与国外货代进行良好沟通与合作。

实训教学方法 本课程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任务驱动法、分组讨论法、情境模拟法等方法灵活教学,根据不同教学项目,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加强学生操作能力的提升和综合职业素养的提高。(1)任务驱动法。本课程的实训内容由若干个任务构成,任务驱动法应用频繁,它可以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由被动地接受知识向主动地寻求知识转变;教师由“唱独角戏的演员”转变为“拿指挥棒的导演”,指导学生完成任务。(2)分组讨论法。任务下达后,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围绕如何完成任务、如何分工、怎么合作等各个方面展开讨论。这有利于锻炼学生发散思维和思辨能力以及培养团队合作能力。(3)情境模拟法。在教学过程中运用软件模拟实际工作情境,让学生扮演不同的岗位角色,如外贸公司、货代公司(单证员岗、操作员岗、业务员岗、客服专员岗)、船公司、码头堆场、海关、商检等,按照工作流程共同协作完成一项工作任务,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实际工作情境,提高职业素养。

考核形式 《国际货运》课程实务性较强,需要打破传统期末闭卷考核形式。课程考核方案可以运用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两者有机结合的方式。形成性考核主要注重学生能力的考核,考核每个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的技能运用,每个任务都要根据任务评估这个环节进行考核。终结性考核注重学生综合知识的运用,本门课程有其对应的“国际货运从业人员”职业资格考试,所以终结性考核必不可少,通过强化综合知识运用,鼓励学生在校期间参加对应的职业资格认证。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两者有机结合,考试形式多样化,对检测学生的能力水平更加合理。

基于实际工作岗位开发学习项目,以典型工作任务为驱动的思路来设计《国际货运》课程的实训教学,打破了传统学科性课程的教学模式,解决了课程实训项目中的载体设计。课程教学实现了“教学做”一体化,通过若干个典型工作任务的训练,逐步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职业能力。

参考文献:

[1]靳荣利.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货运服务与组织课程开发与设计研究[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7).

[2]郑胜英.高职院校国际货运课程实践教学方法初探[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9).

[3]邓小乐.项目教学法在国际货运实务课程中的应用[J].物流与采购研究,2009(9).

[4]冯芳.高职院校《国际货运实务》课程改革初探[J].北方经贸,2010(12).

作者简介:

第5篇:课程设计设计方案范文

关键词:教学支持系统;平时成绩;课程评价;PHP;学习曲线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7)01-0087-02

学生课程学习评价是检查课程教学效果、检验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也是甄别学生、评定奖学金等的重要依据。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对学生学习的检验调整授课的内容、形式、方法,促进课程建设,增加对学生的了解和因材施教。

当前高校课程成绩评定一般采取平时成绩加考试成绩的方式。虽然考试也存在各种问题,但评价标准确定,简单易行,被广泛接受。平时成绩的评定差异性大,教师自由裁量度高,标准难以统一。以本校为例,平时成绩评定主要根据考勤、作业、实验(或报告)几个方面按照权或一个方面,不能完全反映平时成绩的过程评价特点。当前班级规模较大,对各种教学手段和过程进行评价并进行统计分析会耗费大量的时间,如果不能做到较为客观、全面的平时成绩评价,会降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学生学习准确及时的评价,也是教育公平的一种体现。

1常见的平时成绩评定

1.1 依据考勤信息作为评价依据

点名方式是评价学生学习态度的一种有效的手段,迟到、缺课、早退较多的学生,课程内容掌握度、课程学习参与度也^低,课程认可度与课程参与度都存在不足。依据点名进行评价的首要问题是花费时间较多,100人规模班级点名花费超过5分钟。借助信息技术的发展,提供一种能快速记录学生到课、离开时刻的点名方式显得很重要,但是仅仅凭借点名评价平时成绩还是显得片面。

1.2 依据课外作业作为评价依据

课外作业是巩固单元学习,拓展能力的重要措施。此种方式存在作业非独立完成、作业抄袭的问题。甲学生完成了作业,借给乙学生参考,乙学生在甲的基础上,得到的作业成绩可能更好,评分更高,单纯凭借课外作业也显得不够客观。很多高校都建立了教学管理平台,平台功能包括课程资源建设,练习题库建设,作业与提交等内容,通过教学管理平台布置作业,学生提交作业完成过程日志可以一定程度进行作业过程控制,作为课外作业评价的一个辅助依据。

1.3 依据课堂表现作为评价依据

课堂表现分为课堂互动和课堂作业。受限于课堂时间,每堂课的提问次数都很有限,大多数时间提问主要作为一种促进教学交互的手段。课堂作业具有更大的覆盖面,能及时复习当前课堂的内容并反映教学效果,但是批改作业工作量较大。

1.4 现状分析

能力的培养是个复杂的过程,相比中国大学生,美国大学生总体被认为更具备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他们的学习评价也多可借鉴之处。中国的中小学有大大小小的考试,而大学的考试就少得多,出现平时轻松考试突击的现象;美国大学课程考试的频率更高一些,演讲、口述、综合作业等考查交流也较多,考核方式多样灵活,考查更加全面准确。借助技术手段,建立综合自动的平时成绩评价系统,可以弥补师生比不足、班级较大等中美课程差异中的不足,提高学生评价的多元化和客观全面性。

2 平时成绩评定依据及数据采集

进行多元、全面的学生评价,需要获得大量的可计量数据,数据需要进行预处理到一个评价维度,按照某种模型计算出评价结果,给出参考建议。本方案利用已有的校内各信息系统辅助教学系统,添加缺失的功能模块构成平时成绩的采集数据来源。

2.1 网络教学平台

网络教学平台是学校教育信息化的核心和基础。本校使用的优慕课网络教学平台包括教学资源内容建设,教学课程管理,课程交流及答疑,练习题库建设等,支持课程自主式学习。通过教学管理平台,可以获得学生访问课件次数,学习登录时长,提交作业,练习题目完成情况,课程作业过程记录等,还提供了学生自评、教师批阅作业等功能,是课外作业实现过程性评价的系统。

2.2 点名系统

本校使用了点名考勤管理系统进行课堂考勤,点名的结果可以迅速查询、共享和统计分析,点名系统对于课堂管理和班级管理都是一个重要的工具。学校各教室都已建立了WLAN无线网络,本方案设计了一种基于WIFI连接的无线智能终端点名系统,根据学生手机接入本教室WIFI接入设备实现定位,并提交学生基本信息实现自动点名,点名结果可精确记录。教师端还提供了查看学生头像、联系方式的功能,方便课堂管理和冒充点名。点名结果可提交到点名考勤管理系统。

2.3 课堂作业考查

为了支持课堂作业的提交、批阅和统计,减少教师工作量,本方案设计了一种基于微信公众号的随堂练习和考试系统,服务器部署于新浪SAE,通过微信与学生手机建立联系。学生关注本课程微信公众号,练习时由教师设定题目,开始后推送到学生端,学生完成后提交,自动给出评价结果。借助手机点名和手机课堂练习,将手机对课堂教学的负面影响在一定程度进行了扭转。

2.4 实践课电子教室

本校机房实践课安装了电子教室,本方案在此基础上获得实践课课堂评价,评价形式采用教师给出标准,学生自评和教师评价结合的方式,得到标准化格式的评价数据。

2.5 其他系统

对于程序设计类课程,本校有专门的OnlineJudge系统进行在线提交程序和评分,其结果也以标准化格式导出。可以在OnlineJudge直接作业,也可以定期导出学生完成作业的题目列表和分模块统计信息。

2.6 其他数据

教师根据其他方式获得的数据,按照标准格式保存到excel表。

3 平时成绩评定系统设计

应用平台和工具,极大增加了课程过程化评价依据,增强了课程的多元化评价能力,设计一个综合的平时成绩评定系统集成评定模型和数据导入导出功能。

3.1 平时成绩评定系统

3.2 数据处理

数据采集与系统集成之间采用excel和xml两种数据交换方式。Excel格式是应用广泛的表格类数据,常用于数据的录入、导出、导入,兼容性高;Xml是标准化的数据交换格式,支持内容和格式分离,跨平台自动解析。

3.3 系统实现关键

基于php+mysql设计了平时成绩评定系统,php开发快捷,跨平台能力强,运行效率高。

实现php对excel内容的导入导出:

$objPHPExcel = new PHPExcel();

$objPHPExcel->getProperties()->setCreator("yyy");

$objPHPExcel->getProperties()->setLastModifiedBy("yyy");

$objPHPExcel->setActiveSheetIndex(0);

$objPHPExcel->getActiveSheet()->setCellValue('A1', '学号');

$objPHPExcel->getActiveSheet()->setCellValue('B1', 姓名);

$objPHPExcel->getActiveSheet()->setTitle('score');

$objWriter = new PHPExcel_Writer_Excel2007($objPHPExcel);

$objWriter->save(outFilename);

$objReader = new PHPExcel_Reader_Excel2007;

$objPHPExcel = $objReader->load("score.xlsx");

php@取xml文件的内容:

$_html = array();

$_xml = file_get_contents($_xmlfile);

preg_match_all('/(.*)/', $_xml,$_dom);

foreach($_dom[1] as $_value){

preg_match_all('/(.*)/', $_value,$_NO);

preg_match_all('/(.*)/', $_value,$_StuName);

preg_match_all('/(.*)/', $_value,$_sex);

preg_match_all('/(.*)/', $_value,$_phone);

$_html['NO'] = $_NO[1][0];

$_html['StuName'] = $_StuName[1][0];

$_html['sex'] = $_sex[1][0];

$_html['phone'] = $_phone[1][0];

}

3.4 成绩评定

由教师自己控制参与评价各部分的权重和评价参与材料,设定评价区间,当前可选择的模型包括:加权算术平均值,标准值。

3.5 安全模型

系统安全采用自主访问控制模型(DAC),资源的所有者和创建者具有控制权。

4 测试及总结

4.1测试

使用评价平台对《C++程序设计》的平时成绩进行评定,选取评定时间为2016.9.20 - 2016.10.20一个月的时间,依据网络教学平台当月共4个ppt资料和5篇阅读材料加6个学习视频的在线学时时间、课程讨论参与统计、报告作业评分、作业过程性信息、练习题库完成评价、课外作业评分、课堂练习评分、考勤信息、OJ系统评分、电子教室教师课堂评分,学习数据采取归一化处理并计算算术平均值,得到班级一个月的平时成绩。抽取10人进行面谈检验其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验证结果表明,与仅依靠作业或考勤等方式评价相比,综合评分与面试成绩有更好的重合性,评价结果更加客观全面。任意时间区间评价(如每周或每月)结果可以绘制出学生的学习随时间变化曲线图,对于有较大起伏的学生,可以进行及时干预。平时成绩综合评价系统的应用还能一定程度提升经验欠缺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课堂组织能力。

4.2 总结

信息技术在其他领域或部门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成效却非革命性的,大多数仍是停留在手段、方法的应用上,对于教育生产力的提升、大批优质人才的培养,长期以来信息技术只是锦上添花,而非必不可少。《美国2010国家教育技术计划》(NETP)提出了一种用技术支持的新型学习模型,该模型涉及“学习、评估、教学、基础设施和生产力”等五个关键领域。本课题在已有信息化基础上,采集学生的课程学习过程量化数据,进行更加多元全面的平时成绩评定,同时也加强了课程互动和及时反馈,对教学工作有较大帮助,也提升了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何克抗.关于美国2010 国家教育技术计划的学习与思考[J].电化教育研究,2011,216(4):8-23.

[2] 邓加荣.大学生学习成绩评定与教育公平初探[J].教育探索,2011,241(7).

[3] 许成安,王家新.大学课程平时成绩评定依据的比较研究[J].中国大学教育,2005(7),

[4] 陈棣沭,韩婧.美国大学课程成绩评定方法及其技术支撑[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0,26(2).

[5] 张景文.基于微信公众平台在线练习系统研究与开发[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3(4):32-35.

[6] 陈宏毅,伍海燕,黄燕波,等.高校网络化教学及其评价的有效性原则[J].中国教育信息化, 2007(17):66-67

[7] 李建华,刘明生,胡畅霞,等.开放教育下教学支撑系统设计及效能评估[C].2010.Thi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ducation Technology and Training (ETT 2010),武汉,2010.

[8] 万力勇.数字化学习资源质量评价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3,23(1):45-49

第6篇:课程设计设计方案范文

课程名称

连锁店开发与设计

主讲教师

适用专业

连锁专业

教学年级

课程概况

一、课程性质

《连锁店开发与设计》属于专业技能课,是高等专科院校连锁企业管理专业的一门必修核心课程。连锁经营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现代商业组织及先进管理思想和科学技术的结合所产生的新型商业组织形式。连锁经营的标准化,专业化,规范化的管理要求,决定了连锁店的开发与设计有别于一般企业。《连锁店开发与设计》主要涉及了连锁企业的组织结构,岗位配置,人力资源规划,工作分析,人员招聘,员工绩效考评和员工培训等相关的知识。本课程每周4个课时,开设一个学期,共64学时。在教学中,采用的主要方式包括理论讲授、讨论、案例分析、实训等。在教学过程中,突出三个方面的特点:1.把国内外人力资源管理的最新理论,方法同国内连锁企业的管理实践相结合。2.在引进介绍国内外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同时尽可能同全国连锁企业的现状相结合。3.使本教材尽可能适合采用案例教育的方法。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当使学生掌握连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以及主要操作技能与方法。

连锁门店开发与设计是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所构建的新课程体系中专业技能领域的核心课程之一,也是一门重要的实践课程。现代高职教育强调“工学结合”,倡导职业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在这一指导思想下,广州工商学院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教师团队在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上进行了改革与探索。

“连锁门店开发与设计”课程是在计算机基础、连锁经营管理实务、商品学、配送中心管理、门店营运与管理等先修课程的基础上开设,与后续课程如商品采购、门店营运、物流配送、财务管理紧密联系。

连锁门店开发与设计是以门店开发与设计为研究对象,介绍连锁门店开发与设计的基本原理、商圈调查与选址、企业形象与店面设计、卖场内部设计、商品陈列、开业设计的一门实用性专业课程。本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真正了解连锁门店开发与设计有关的基本知识概念、理论,教会学生如何更好地进行门店开发设计,为学生学好后续专业课程提供基础技术支撑,更为培养学生今后具备从事商圈调查、选址、门店

CIS

设计、店内、外布局设计、商品陈列、门店开业推广设计等工作的实际能力而奠定基础。

二、课程教学内容

《连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注重与行业的紧密结合,尽可能融入当前连锁行业的需求和最新变化,突出管理方法和操作技能的训练。在内容的选取上,根据职业情境和连锁经营与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发展需求,

取材于职业岗位活动和实际工作流程,选取了连锁企业机构设置及人员配置、人力资源规划、招聘与配置、人力资源培训、绩效管理、薪酬与激励、劳动关系管理及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等8个模块15个项目53个任务,辅以课外阅读、课堂训练与测评,内容新颖、系统,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本书的特色在于以项目为载体,以任务为驱动,以学生为主体,突出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单项项目尽可能是大型项目的子项目,尽可能用接近学生未来岗位的项目任务来训练,并在每个项目(任务)后,设计了实践教学环节,要求学生完成所有的项目和任务。

曹静主编的这本《连锁店开发与设计》吸纳了连锁店开发与设计方面的*研究成果,全面、系统地介绍了连锁店开发的战略、商圈调查、不同零售形式的规划特点、店铺投资、开业、店面店内设计和设备选择等。本教材共分九章,章连锁企业店铺开发战略,介绍连锁企业经营战略的内涵、常见的开店战略和开店计划;第二章商圈调查,介绍商圈的概念、调查及设定方法和GIS在选址中的应用;第三章不同零售形式的规划,介绍百货商店、专卖店、购物中心和商业街的选址及规划要点;第四章店铺投资分析,介绍连锁店的投资项目、投资评估和大型商铺的投资分析;第五章店铺租赁与招商管理,介绍店铺租赁洽谈、合同和招商工作模式;第六章店铺开业,介绍开业计划的制定、协调、实施与营销策划;第七章店铺外观设计,介绍连锁店的店名、店标设计、出入口设计、招牌与橱窗设计和停车场与楼梯设计;第八章店内布局与环境设计,介绍店内布局的原则、要素和不同业态的布局形式,以及灯光、色彩、音响、气味等环境设计的要求;第九章连锁店设施与设备,介绍连锁店常用的陈列仓储设备、标识、待客、防损、收货设备和节能、消防设备等。

《连锁店开发与设计》是“上海市高等职业教育连锁经营管理重点专业建设项目”(085工程)的标志性成果之一,也是“中高职教育有效衔接教改课题”成果,适合作为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教材,也适合流通业人士阅读。

三、课程总体培养目标

按照连锁经营管理岗位群的职业能力要求,以连锁企业工作流程为主线,依据连锁超市店铺拓展、布局及陈列工作领域中的典型工作任务来设计教学内容,同时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依由简单到复杂整合、序化工作任务,通过任务驱动、课堂与校内外实训基地一体化等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教、学、做”有机结合。注重在每一个工作任务、每一个教学环节循序渐进地锻炼、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通过市场调研与职业岗位分析,以连锁企业的完整工作过程为依据,结合岗位能力的要求,科学选择项目,实施项目教学分为项目确定、项目实施、项目考核三部分。根据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以学生就业的连锁店、加盟店及创业店铺的店长为培养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现代连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理念,掌握连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方法、内容、策略和技能,并为今后学习其它课程和从事连锁企业管理的工作打下基础。

《连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门建立在经济管理基础之上的综合性应用课程,实践性较强,具体培养要求如下:1.在于使学生了解连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一般理念和管理理论;2.理解连锁企业的组织结构和岗位配备以及人力资源规划(难点);3.掌握连锁流通企业连锁企业工作分析,懂得如何进行招聘和录用员工,培训和开发人力资源(重点);4.掌握连锁流通企业资源绩效

考评、薪酬管理等基本方法(难点、重点);5.掌握连锁企业劳动关系管理。

1.基础知识要求:

学习本课程应了解连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知识、经济学基础知识、金融财务基础知识等。

2.素质要求:

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职业道德、心理素质和创新意识,要学会科学的分析方法,有较强的组织、领导和实际操作运用能力。

3.实践操作要求:

由于本课程主要是讲述连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实践操作部分有实训课解决,本课程主要侧重于理论的理解与掌握,将理论运用于实践这一过程的培养。

项目实训教学充分锻炼学生的写作、表达、计算机应用能力,提升了学生应用专业理论知识的能力,解决问题与人沟通的综合能力,而且便于教师在项目进行中发现的问题,分析和汇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指导课堂的理论性教学。

课程考核方案

根据高职教学建设和发展需要,为了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增强职业素养与专业技能,提高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高技能人才,特制订课程考核改革方案。通过考核方式的改革使教学工作的重点落实到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力争对学生进行全面检测考核,讲究实际效果。

本课程的考核方式采取知识考核、能力测评与过程考核三项综合考核,成绩评定方法如下:

一、知识考核

1.成绩配比

知识考核项成绩占总成绩配比为40%。

2.考核内容

考核内容主要有八个模块,分别是:

(1)连锁企业机构设置及人员配置;

(2)人力资源规划;

(3)招聘与配置;

(4)人力资源培训;

(5)绩效管理;

(6)薪酬与激励;

(7)劳动关系管理;

(8)职业生涯规划设计。

第一章 连锁企业店铺开发战略

学习目标

引导案例

第一节 连锁企业经营战略概述

1

第二节 连锁企业开店战略

1

第三节 连锁企业开店计划

1

本章小结

思考题

实践应用

第二章 商圈调查

学习目标

引导案例

节 商圈概述

第二节 商圈调查及设定

1

第三节 店址选择与GIS

2

本章小结

思考题

实践应用

第三章 不同零售形式的规划

学习目标

引导案例

第一节 百货商场

第二节 专卖店

1

第三节 购物中心

第四节 商业街

1

本章小结

思考题

实践应用

第四章 店铺投资分析

2

学习目标

引导案例

第一节 连锁店投资项目

第二节 连锁店投资评估

第三节 大型商铺投资分析

本章小结

思考题

实践应用

第五章 店铺租赁与招商管理

学习目标

引导案例

第一节 店铺租赁

1

第二节 招商管理

1

本章小结

思考题

实践应用

第六章 店铺开业

学习目标

引导案例

第一节 店铺开业计划的制订

1

第二节 店铺开业计划的协调与实施

1

第三节 开业活动的营销策划

1

本章小结

思考题

实践应用

第七章 店铺外观设计

学习目标

引导案例

第一节 店名和店标设计

1

第二节 出入口设计

1

第三节 招牌与橱窗设计

1

第四节 停车场与楼梯设计

1

本章小结

思考题

实践应用

第八章 店内布局与环境设计

学习目标

引导案例

第一节 店内布局设计

2

第二节 店内环境设计

1

本章小结

思考题

实践应用

第九章 连锁店设施与设备

2

学习目标

引导案例

第一节 连锁店常用设备概述

第二节 连锁店陈列、仓储设备和生产加工设备

第三节 标识、待客和防损、收货设备

第四节 节能减排、消杀、卫生和消防设备

本章小结

思考题

实践应用

附录1 超市购物环境(GB/T 23650—2009)

附录2 城市商业网点条例(征求意见稿)

二、能力考核

1.成绩配比

能力考核项成绩占总成绩配比为30%。

2.考核内容

考核项目表现为:设计职业生涯规划。

3.考核方式

过程化考核(60%,其中包括态度评价、技能评价、团队合作、完成情况评价)

在学习了连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方法、内容、策略和技能等具体内容之后,结合本学期学习的各种案例和先进经验,每位学生完成个人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最终形成电子PPT作业上交。本项考核完成的时间预计为第12-15教学周。

评分方式:能力考核总分=教师评分×50%+学生评分×50%

(学生评分:同学相互之间进行打分)

评分细则:

(1)职业规划设计的完整性(30分)

作品内容要求真实、完整,分析透彻,主要包括自我认知、职业认知、职业目标、实施路径、评估调整、职业道德等方面。

(2)职业规划设计的科学性(30分)

要基本体现人职匹配的思路,目标确定和路径设计要符合自身和外部环境实际,不主观臆想,科学合理。

(3)职业规划设计的操作性(25分)

作品要求思维缜密,目标明确,分析有深度,可操作性强,要有一定的分阶段目标,尤其是近期(大学至毕业后五年)目标规划,分析要具有说服力。

(4)职业规划设计的逻辑性(10分)

作品逻辑清晰、组织合理,准确把握职业规划设计的核心和关键。

(5)职业规划设计的创新性(5分)

创意新颖,充分体现个性而不落俗套,

文如其人,充分展示当代大学生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

该阶段是实施中的重点,计划确定后学生需通过各种途径完成项目。要注意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一方面对学生会遇到的问题及时解答,做好理论知识的梳理,另一方面为项目评价做准备。课程的实训项目内容及目标如表1所示。

表1课程实训项目内容

名称

内容

目标

实训项目

1

投资可行性报告的分析

引入案例深入剖析,撰写投资可行性报告

实训项目

2

编制商圈分析报告

掌握商圈相关知识,会区分商圈,撰写分析报告

实训项目

3

实践选址

某预设连锁门店的选址策略

实训项目

4

店标及店铺招牌设计

设计店标及招牌

实训项目

5

比较沃尔玛与家乐福卖场设计不同

卖场内部布局调研

实训项目

6

设计门店的

7Y6

设计所选门店的

7Y6

(一)

项目任务分配

由组长分工,制定完成项目任务的工作计划。在规定的时间内,学生运用新学习的知识、技能积极探索和解决在项目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按时完成规定工作任务。该步骤着重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

(二)

项目计划制定

按照各个项目小组划分,制定出各个小组的项目计划,这里又具体包括了完成项目的方法选定、实施项目的步骤、时间控制和小组成员的具体分工。为了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每个小组至少需要拟定好两套通过成员共同沟通讨论后的方案。在项目活动中,每个学生都要参与其中,以确保其都能掌握到重要的知识,因为分工的不同,角色的不同,使得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在自己的部分中发挥各自的创新能力。

(三)

项目计划落实

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点是项目计划的落实。在此阶段中,学生在拟定好计划之后,老师需要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进去,以确保计划顺利落实。在课堂知识的教学中,老师仅仅是引导者,老师通过讲授、情景模拟、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实地调研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充分参与其中,并引发和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和独立性思考,以便更好的促进项目任务的完成。

(四)

项目成果展示

以PPT的方式向全班介绍项目的完成情况。通过展示,提高学生参与项目化教学的积极性,培养竞争意识。展示后要求小组回答其他小组的提问,其他小组根据其讲解和答辩情况进行评价考核。之后是教师点评,教师在点评中指出问题所在及解决方法,比较各组的优劣。

三、过程考核

1.成绩配比

过程考核项成绩占总成绩配比为30%。

过程考核总成绩:考勤×30%+作业完成×40%+课堂表现×30%

2.考核内容

(1)考勤情况;

(2)课程作业成绩;

(3)课堂表现。

3.考核方式

该项考核总分50分,基础分25分。以此为基础,在考勤、思想态度与纪律意识、课程作业等各项进行加减分赋分方式。(加减后分值区间为0-50分)

(1)

考勤成绩(记录)

每次课进行点名并记录,迟到每次扣分0.5分,无故旷课一次扣2分。学期旷课超3次,本项成绩为0;学期旷课超五次,过程考核成绩为0。

(2)课程作业成绩(记录)

本学期本课程计划作业次数6次,根据每次作业完成质量,经批改分为A、B、C三个等次,A等每次加1分,B等每次加0.5分,C等不加分。另作业完成创意新、质量佳者设A+等次,学期作业获A+2次以上,本项成绩为满分。

(3)课堂表现(记录)

上课回答问题积极(主动)加0.5分,提问回答完整,陈述有理有据加1分。

四、“连锁门店开发与设计”项目教学的考核

根据项目特点,建立演、练、考、评结合的考核模式,共三方面。

一是过程考核分,约占20%,主要是考察学生日常课堂表现情况,建立考核评价指标,注重团队分工协作,强化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创新性。

二是项目成果分,约占30%,主要是根据各小组的PPT成果展示,采取小组互评、教师点评、群体评议等方式对各小组的项目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同时组长还要对成员的项目任务工作贡献情况评分。

三是期末卷面分,占总成绩50%,从而发挥考试的导向和检验作用,实现学生理论与实践学习的衔接。

1.

教研室主任意见

教研室主任(签字):

5.系部主任审核意见

系部主任(签字):

6.教务处审核意见

教务处处长(签字):

第7篇:课程设计设计方案范文

关键词:案例教学;教学误区;试验设计方法;硕士研究生

一、引言

理工科的研究生经常需要做试验。如何做试验,这里面有很大的学问。《试验设计方法》课程就是为笔者所在学院硕士研究生开设的专业必修课,它是专门研究合理地制定试验方案和科学的分析试验结果的方法的一门应用工具学科。试验设计的任务是以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为理论依据,结合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经济、科学、合理地安排试验,有效地控制试验的干扰,充分利用和科学地分析所获取的试验信息,达到尽快获得最优试验方案的目的。目前,越来越多的高校认识到案例教学对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重要性,积极倡导以案例教学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改革。案例教学可以使教师根据教学目的的要求,组织学生针对及具体相关专业的案例内容,用所学知识进行充分的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提高学生对具体问题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这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提升教师教学技巧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本文在分析《试验设计方法》案例教学中的几个误区的基础上,提出适用于本门课程的案例教学模式。

二、认为案例教学就是举例教学

《试验设计方法》是一门应用工具学科,学生要想根据具体的专业背景,熟练掌握各种试验设计方法,对其进行正确的数据处理,得到一个可靠的结论,一定要进行大量的练习。案例教学不是举例教学。之前采用的教学方式是理论教学+大量练习的方式,如讲正交试验设计这部分内容时,有无交互、单因素、多因素、有无混合水平等不同情况下数据如何处理。通过大量的练习,同学们可以灵活掌握不同情况下如何进行正交试验设计。但是通过三年的传统教学方式的实践,笔者发现很多研三同学答辩时试验步骤说得很清楚,而试验目的和方案就不是很清楚。一般情况下试验目的是导师指定的,同学们根据试验目的来设计试验方案时,经常人云亦云,反映了同学们对具体问题分析时对不同试验设计方法的理解不透彻,缺乏深层的思考。案例教学是以一个具体的案例为载体,在教师的指导下启发同学们独立思考“根据课题需要做几个试验,为什么要做几个试验”“为什么选这几个因素、因素水平怎么选取”“如何保证其他试验条件一致”“正交试验设计、均匀设计、回归正交试验设计应用有什么不同”等问题,让同学们对具体的背景材料进行分析研究,提高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案例教学将之前的注重知识变为注重能力的培养。

三、认为案例越多越好

有些教师认为案例越多越好,见多识广。但是学时有限,36学时的课程,每个案例最少要45分钟,时间太短效果不好,导致每个案例分析的不通彻,使同学们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开展自主探索和独立思考。案例教学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在上课前根据课程教学目标和要求,精心编制几个案例,设计好案例的呈现方式,初步确定好案例的焦点和争论的主题,培养同学们正向思维和反向思维,使同学们灵活应用所学知识。

四、教师的角色没有转变

有的教师将案例呈现给同学后,就进行分析、推理,剥夺了同学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同学们会顺着教师的思路回答问题,做巩固练习。这是以教师为中心,没有争论、没有讨论,把案例教学变成了举例教学,不能起到应有的教学效果。案例教学是一场基于教学理念的改革,教师的职责是启发和引导的作用。课堂的中心是学生而不是教师,之前教师的“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限制了学生的创新性和发散思维。一个题目不一定只有一个答案,一个试验目的不一定只有一种试验设计方案。教师要培养同学们的发散思维,让同学们根据所学的试验设计方法和专业知识相结合,自己进行分析、归纳、判断、决策,培养同学们发现问题能力、归纳总结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五、结束语

第8篇:课程设计设计方案范文

关键词:独立学院;计算机课程设置;校企合作方案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1引言

随着计算机普及教育的深入,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不再为计算机基础教育的终极教学目的,它应该向培养应用、实践能力为目标的计算机应用基础层次发展,并随着计算机技术高速发展去构建与时俱进的课程体系和新的教学目标、教学模式。本文依据哈尔滨师范大学恒星学院各专业开设的计算机课程为例,探讨一下以突出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培养目标的新的培养方案。

2构建以提高实践能力的分类多层次课程和实践体系

根据我院计算机基础教育实情,以实践能力提高为宗旨,以“夯实基础、面向应用、资格考试”为培养目标,实施分系分层次培养的原则,建立了“2+X”课程和实验体系。

分层次就是按照基础、应用、创新三个层次组织课程教学内容和方法;分系就是按照专业差异采取分系培养,如表1所示。

2.1夯实基础

夯实基础体现在2门课程上,是全校学生的必修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素质,为后续计算机应用课程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其中“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要求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能够编辑处理文字、表格、演示文稿,能够掌握在网络环境下使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能力;2005年,我院将“全国计算机应用技术证书考试―基础模块(简称NIT考试)”纳入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考核体系中,学生均以通过“NIT考试”的成绩,作为他们的结业成绩。所以,该课程按照“全国计算机应用技术证书考试”的考试大纲组织教学,用两个学期的时间讲授,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熟练使用计算机进行操作。“VF程序设计基础”课程让学生通过程序设计方法的学习,了解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训练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掌握编辑能力,该门课程还增加部分数据结构、网络和操作系统的知识,以期学生可以学习本门课程并通过“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考试。

2.2面向应用

学生在大一有了一定的计算机基础以后,计算机的学习将进入到面向应用的阶段。各系根据专业特点有计划有目标的开设计算机课程。例如,商学系开设“电子商务”课程;中文系开设“网页设计”课程;英语系开设“多媒体技术”课程;艺术系开设“Photoshop”课程等等。在实际授课中,从计算机课的特点出发,侧重培养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所以一般在安排整个课程体系时,学生的实践教学的比例不少于纯理论的教学比例。并且,我们确立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中心,以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新思维,采用任务驱动的方法授课,让学生带着任务学习或上机练习。

2.3认证考试

证书作为学生毕业的敲门砖,其地位越来越凸显。为了促进学生更加容易地考取相应的证书,我们将许多考试大纲要求的内容融入到日常授课当中,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大中专就业指导中心、劳动局国家职业资格考试中心、信息产业部、教育部等部门举办的职业资格考试。此外,鼓励学生参加Macromedia网页设计师认证、Adobe网页设计师认证、Adobe平面设计师认证、国际电子商务师认证等。这样,学生在学习的同时还可以获取证书,为其以后顺利就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不断修正人才培养方案

传统的教育模式过于强调学生专业理论素质的培养,往往把学生束缚在学校内,模仿老师的操作。然而,IT技术更新速度快,高校教师大多没有机会及较长时间真正参与到企业的实际工作中了解、掌握行业主流技术,积累工程项目经验,并将这些技术及经验传授给学生。按照原有的人才培养模式,一般情况是学生在校学习的最后阶段,才能走出校门到社会上进行实习。在这种实习的过程中,常常发现学生根本不适应社会和企业的现状需求,所学的知识与应用技能与社会实际人才需求严重脱节。所以,我们要将学生培养与学生就业有机的结合起来。把握好市场动向,建立以就业需求为导向的培养模式。下面是针对我院信息科学系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方面进行的几项改革。

3.1企业零距离接触

在学生大二或大三阶段,到企业进行一次短期的认识实习。通过认识实习,能够让学生感受企业文化,了解专业发展的前沿技术和动态,加深对本专业的认识,了解了社会、企业对本专业技术人才的素质、知识结构、技能的要求;通过实习,意识到自己的优缺点,使自己的学习目的更加明确。并对自己提出更加严格的要求,在以后的学习中加倍努力,学好专业知识。目前,已经与北京软件与信息服务业促进中心、联想阳光雨露信息技术服务(北京)有限公司及北京中关村软件园内多家知名IT企业达成协议,每年选送学生到合作公司进行为期一周的认识实习。

3.2到企业进行毕业设计

“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通过将课堂学习、企业实训融为一体,形成“教学做合一”的教学环境,在教学过程中突出以“做”为中心,边干边学,边学边干,促进手脑并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充分结合,从面实现理论与实践、动脑与动手的统一。这一做法是让学生早日进入企业和实际工作去。学生在企业的实践活动中,能够产生浓厚的兴趣,才会深感自己知识储备的不足而产生求知的不竭动力源,才能产生学习的强烈欲望。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必须大刀阔斧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在进入企业实习的时间里,专业教师还应不定期和定期的到企业,了解和督促学生实习与企业人员共同指导学生完成高质量的毕业设计课题,使学生的毕业设计获得实效。

3.3校企联合培养模式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各个专业方向,学生将在第四学年进入专业实习基地接受岗前训练,参与真实项目案例,加强职业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例如,现已与哈尔滨伊思特软件有限公司、大连华信计算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办学,共建实习基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软件测试方向的学生将在此进行实习,在实习实训期间,企业主讲教师将引入公司的对日软件的真实项目案例,培养学生成为对日软件外包开发的软件工程师。毕业后可到日资公司和软件外包企事业单位从事软件开发、应用及经营管理工作。此外,与黑龙江地理信息科技园以及黑龙江省测绘局也确定了合作办学模式,对地理信息系统方向的学生采取联合培养模式,学生在完成校内的本专业方向必修及选修课程后,将进入地理信息科技园接受职业培训,毕业后有能力承担地理空间数据加工基地和地理信息软硬件服务外包工作。为专业人才的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由于学生具备了具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能够迅速适应实际工作岗位的要求,从而实现了“毕业即就业”,“毕业即上岗”的“零距离就业”目标。

4教材建设

建材建设是课程建设、人才培养的核心。教材建设对课程建设具有推动教学观念更新、师资队伍培养、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条件改善、教学方法与手段创新的作用。教材建设成果充实了课程建设内容和媒体形式,推动了课程建设不断发展与完善。

我院高度重视教材建设,自2006年开始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教材编写工作,教材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计算机教材建设成果如表2所示。

5结束语

计算机将人类文明带入信息社会,推动了社会各个领域的进步和发展,已成为人类学习、工作、生活和文化娱乐不可缺少的工具。教学实践证明,我校计算机课程设置及教学模式,能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工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水平、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我们将不断提升自身水平,及时了解行业前沿技术,为培养社会需求的计算机应用人才继续努力。

参考文献:

[1] 龚沛曾. 夯实基础 面向应用 培养创新――大学生计算机实践能力培养的改革和实践[C]//大学计算机课程报告论坛论文集2007.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 姜锐,徐鹏. 数字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初探,计算机教育[J]. 2009(6):113-114.

第9篇:课程设计设计方案范文

【关键词】混凝土结构;施工;课程改革

The design scheme of curriculum reform of “concrete structure construction”

CHEN Zhong-qing1, L? Yue*

(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 Shaoxing University, Shaoxing, Zhejiang 312000, China)

Abstract: The content of concrete structure construction is the professional skills of undergraduates majored in civil engineering after receiving their bachelor's degree. The goal of this course is to let students be familiar with the principle and method of concrete structure construction, and master the concrete structure construction of the current industry norms and standards.

Key words: Concrete structure; construction; curriculum reform

1.领域标准的设计方案

1.1领域设置的依据

本领域是根据教育部有关指导精神和意见,结合高职高专国家级重点建设专业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模块式情境化教学”和领域体系的要求,与校外企业专家共同制定完成的[1]。

1.2领域改革的基本理念

以市场需求为出发点,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工作任务为载体,遵循教学基本原则,汲取先进的职教理念和方法,以融合工作与学习一体的“做中学”,“学中做”的方式实施教学,以行动导向教学方法组织和开展教学活动,实行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相结合,理论、实践、素质教育三位一体,实现教育者的全面发展[2]。

1.3领域目标

以混凝土浇筑的工作过程为主线,以建筑行业职业资格标准为依据构建领域内容和知识体系,领域内容和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同时又充分考虑了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并融合了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素质的要求。

2.课程改革设计标准

2.1学习情境一:混凝土工程施工入门

熟练操作抗压强度测试、抗折强度测试、抗拉强度测试的机械使用和测试数据分析见表1;

3.教学组织

3.1教学方式

提高教学质量与改革教学方法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和转变观念,建立以学生的中心的教学模式,突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中心地位。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应处于积极参与状态,知识在学生亲自动手和行动的过程中获得。教师的作用是指挥、引导、协调。

3.2教学方法与手段

行动导向的教学要求在教学组织及设计中,教师针对领域教育目标必须有目的地、系统化地组织学生在实际或者模拟实际的专业性情境的行动中积极主动参与设计、实施、检查和评价职业活动,发现、探讨和解决职业活动中出现的问题、体验并反思学习行动的过程,获得完成相关职业活动所需的知识和能力。具体运用如下:

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由教师提出要求或示范,组织学生进行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增强重合同守信用意识,掌握本领域的职业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职责发生巨大的变化,教师承担着如下的角色职能:创设工作情景提供学习信息;激发学习动机;帮助学生制订学习计划(技术准备计划);开发学习资源和安排学习活动;记录管理学生学习进度情况;引导学生提升职业素养,提高职业道德 。

4.保障措施

4.1混凝土工程施工领域教学实施保障措施

评价制度――领域团队每一个周期要进行自我检查与评估,并提交评估报告,回顾工作是否达到既定的目标,并决定下一周期改进的具体计划。领域建设委员会也不定期进行审核,检查各有关运行部门的情况,每四个周期进行完整审核,以确保各部门和人员相互取长补短,改进工作计划,有效提高效能。

4.2考核

关注考核的多元性,结合课堂提问、平时作业、平时测验、实验实训、技能竞赛及情境单元考核情况,综合评定学生成绩。应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在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对在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应予特别鼓励,全面综合考核学生能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