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应急管理执法改革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质检改革推进五年来,我们始终牢记责任,秉持“积极引导,全力扶持”的工作理念,不断创新工作思路,百折不挠,在滨州市农业基础薄弱、棉花加工企业素质低下、市场无序竞争的现实条件下,教育、引导棉花加工企业从对质检体制改革的抵触、观望到主动改造,由2005年度滨州市只有3家企业参与仪器化公证检验,发展到2009年度51家企业完成设备改造,走出了一条集扶持、培育、服务和监督于一体的推动新体制企业加快发展的道路。
1.主动出击,为参与改革意愿强烈而又没有规划的企业协调改造规划。积极帮助有改造愿望却没有改造资质和改造规划的民营企业进行企业间的整合、兼并,获得改造资格。在改革过程中,有些企业占着规划名额没有能力改造,许多民营企业想改造但没有资质和规划不能改造,我们充分利用掌握信息资源广的优势,积极帮助他们进行整合或兼并,盘活资产,5年来共帮助33家民营企业获得改造规划,加快了改革进程。
2.靠上服务,为更新改造企业指点迷津当好参谋,当好企业的领路人。组织棉花加工企业到德州宁津现场参观,将国家信贷、贴息、公检等支持政策及时传递给企业,激发企业改造的热情。针对改革前期部分改造企业没有取得预期经济效益的现状,帮助企业分析原因,抓产品质量,使企业克服畏难情绪,坚定他们改造的信心。
3.排忧解难,提升企业生产加工水平,确保人员取样和信息化操作符合规范。我们的技术人员把企业的事当成自己的事,热心帮助企业进行设备维护和信息系统维护,协助企业安装条码打印机和信息系统,现场进行信息系统设备联网调试和操作人员培训,帮助企业做好样品交接和检验数据下载工作,保证每一家参与质检体制改革的企业都能全部规范送检和及时顺利下载检验结果。
4.搭建平台,建立新体制企业健康规范成长机制,引导棉花加工产业合理有序发展。针对我市棉花加工企业数量多但实力普遍不强,市场竞争能力普遍较弱的问题,组织企业区域联合,成立新体制企业联合会,发挥行业自律作用,引导企业规范生产,有序竞争,扶持成长性好、经营诚实守信、产品质量稳定的企业做大做强,并积极向银行推荐,作为优先进行信贷支持的客户群体,形成利用金融机构,发挥技术公正效力,服务企业发展,多方共赢的良好局面。
5.规范检验,强化实验室检验质量控制能力,建立科学规范的实验室管理流程。经过5年的实践,我们深刻认识到,棉花质检体制改革是我们纤检机构可持续发展的一次重大历史机遇,严格按照中纤局制定的各项规定制度,精心、精细、精准、精益求精做好质检改革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因此,我们把对各种问题的认识坚持统一到中纤局的要求和指示精神上来,按照工作流程,成立棉花仪器化公证检验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信息快速反馈机制和应急预案,并按照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制定了适合于我所的实验室样品交接、检验、存储以及设备运行管理等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同时不断完善了仪器化公检管理规定和奖惩办法,制定了《仪器化公证检验实施细则》、《聘用人员管理办法》、《检验信息反馈处理办法》、《HVI保障维修方案》和《突发事故处理应急预案》等十几个管理办法,在日常工作中,我们狠抓管理制度和措施的落实情况,提高执行力,使实验室管理逐步走向规范化和科学化。
责任:多方携手,共襄质检体制改革伟业
2003年国务院下属五部委联合印发《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方案》,2005年正式推行棉花质检体制改革。五年来,发改、质检、工商、供销、农业、财政等各方在改革五年过渡期间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质检体制改革小有所成,五年过渡期结束以后,同样离不开各方的悉心呵护和扶持,棉花加工产业升级和振兴,对国民经济特别是我国传统优势产业――纺织工业的健康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着眼于棉花质检体制的长远发展,对改革五年过渡期结束以后我们有如下意见和建议:
1.为新体制企业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对于无证和200吨加工企业,加大执法力度。落实由政府出面成立“棉花执法小组”,带领执法部门,避免工商、税务、纤检各自为政,多头管理不力的现象,本着坚决取缔的原则,查到一个,取缔一个,杜绝只罚款不取缔的行为发生。对于新体制企业,加强监督管理,规范企业行为。将棉花市场的治理整顿效果作为管理部门的工作业绩和考核内容。通过以上措施,将棉花市场的治理整顿工作落实到位,将颁布的各项法规政策切实执行下去。
2.尽快建立健全与改革相配套的专业仓储,弥补专业仓储发展缓慢的短板,使加工企业生产的棉包能及时调运,减轻加工企业的负担。《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方案》中第七条明确指出:“发展棉花仓储,公证检验后的棉花,在企业自愿和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送交指定的专业仓储保管。棉花出售后,由购销双方在指定的仓库交割。”而目前,棉花专业仓储发展严重滞后,跟不上棉花质检体制改革的步伐,有的加工企业加工的棉包积压在货场上,严重地影响了企业的加工进度。
3.引导扶持棉花加工企业标准化建设以国际通用的色特征级取代品级是实现真正意义仪器化公证检验的主要标志。我国新体制加工企业各方面的水平千差万别,影响棉花加工质量的因素较多,加工质量高低差异显著。所以,为提高我国棉花总体质量水平,减少加工环节对棉花品质的不利影响,实现以色特征级指标为标志的棉花质量仪器化检验的实施,必须加强我国棉花加工企业标准化建设。
加强棉花加工企业标准化建设可从下面两个方面入手:
(1)加快制定我国棉花加工企业标准化建设的标准,从籽棉预处理、设备配置、轧花工艺设置等方面规范企业行为,并将该标准作为棉花加工行业加工资格的准入依据和动态管理依据。依托行业协会和纺织企业对标准的实施进行监督,切实维护标准的权威性和有效性。
(2)将加强棉花加工企业标准化建设作为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的后续措施,积极采用相应的扶持政策,比如可将国家对企业购置大型打包机及其辅助设备的贷款贴息转移至扶持棉花加工企业标准化建设上来,引导、促进企业加快标准化建设。
展望:站在历史新的起点上
一、多措并举,全面发力,推进城管执法工作提档升级
1.深化城管体制改革。按照《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要求,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推动建立健全统筹协调、部门协同合作、指挥顺畅、运行高效的城市管理工作体系,进一步清理和规范执法事项,对涉及城市管理的法规进行梳理,厘清城市管理执法职责边界,理顺城市管理执法队伍的职能和边界,健全部门协作联运机制,加强执法保障,提升城市管理统筹协调能力。(责任人:责任单位:法制督查股)
2.推进城市网格化管理。全面开展“网格化”管理,人员进入网格实现城市管理重心下移,实施精细化管理,所有网格严格落实“一格多员、一员多能、一岗多责”的工作模式,对人员定岗定位定责,分工明确,责任压实,合理设置市容环境卫生问题发现、处置等级,建立网格员“日巡查、周督查、月考核、季评比”长效监管考核机制,根据问题发现率、处置率和处置达标率进行量化打分;有计划地组织网格员开展政策法规、业务知识、职业道德等方面的专题培训,不断提高网格责任人的素质和能力。加强与所在网格单位、社区沟通配合,推进网格化管理顺利进行。加快拟筹建城市驿站,以驿站为平台,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和服务。(责任人:责任单位:局属各单位)
3.强化日常执法管理。持续开展市容市貌集中整治行动,依法依规,严管重罚,持续发力,久久为功,着力解决流动摊贩、占道经营、乱搭乱建、乱堆乱放、乱贴乱画等问题,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品位,巩固文明城市创建成果。(责任人:责任单位:局属各单位)
4.巩固违建治理成果。加大违法建设治理工作督查督办力度,不断总结违法建设治理经验,完善配套规章制度,健全治理工作机制。坚持刚性法律约束与柔性教育并重,采取动员自主拆除为主,为辅的整治模式,利用无人机空中巡查,做到巡查无死角,责任无推诿,进一步完善违法建设防控体系,推进打击“两违”工作,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拆除,坚决遏制新增违法建设,实现零增长。(责任人:责任单位:城管执法一、二大队直属大队)
5.开展共建服务活动。不断提高城管惠民水平,更好地调动社区市民参与城市管理工作,协助社区建立自治管理机制,营造优美和谐的人居环境。通过采取多渠道共建活动,实现“看得见、管得着、管得好”,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一是拓展城管志愿活动。丰富志愿活动形式,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文明劝导、文明宣传、辅助值守等活动,增强协会吸引力,推动协会规模不断发展壮大。二是全面推开“城管进社区,服务面对面”活动,经常性组织执法人员到社区讲解、宣传城市管理相关法律法规,有计划地组织活动,推进“城市驿站”建设,组织有意愿的居民参与“城管体验日”活动,深化执法服务相融合,切实解决市民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主动为社区提供卫生保洁、基础设施修复等优质服务,实现“城管带来服务,社区加强管理,居民素质提升”,最大限度激发市民参与城市管理,积极实践“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的城市治理理念。(责任人:责任单位:局属各单位)
二、突出重点,狠抓落实,推进市容环境卫生持续改善
6.加强环卫作业精细化管理。加强环卫作业精细化管理,落实长效管理机制,加大考核监督机制,落实网格化作业管理,按照“定人、定区域、定标准”的思路,实施“大规模、小单元、人机结合、纵横互补”的作业方式。大力推进城市保洁机械化、专业化、标准化,城区道路机扫率达到95%以上,严格按照《区环境卫生清扫保洁市场化服务考核细则》标准进行考核扣分。开展“全民洗城”环境卫生综合整治,采用五步作业法保洁。推广大件垃圾上门收集模式,加强垃圾清运力度,做到日产日清。(责任人:责任单位:环卫所)
7.定期开展污染防治专项整治活动。及时分析研判问题,对于群众反映较为强烈、日常巡查较为严重的城市管理问题分类分区进行研判,结合网格化管理不定期组织执法人员开展户外设施、油烟、扬尘等专项整治活动。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年度专项整治计划,按要求在活动开展前制定专项整治方案,专项整治活动开展后及时上报整治成果。并加大与公安、住建、环保、水利、市监、交警等部门的沟通联系,建立健全联动机制,定期联合开展油烟污染治理、扬尘治理、交通秩序治理、水环境治理、市场经营秩序治理、车窗抛物治理等活动,形成“任务吹哨,部门报道”联合执法模式。(责任人:责任单位:固体废弃物管理股渣土站环卫所排水所垃圾处理场)
8.扎实推进垃圾分类。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任务艰巨,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会一劳永逸,需要长期坚持、不断投入,久久为功地抓下去,巩固成果的基础上,继续推动垃圾分类工作全覆盖。通过加强引导、因地制宜、持续推进,把工作做细做实,按照生活垃圾“三化”“四分”的目标,积极落实垃圾分类“分流分类、宣传督导和责任落实”等“三个体系”建设工作,深入推进物业小区、城中村、机关事业单位、公共场所等垃圾分类工作,全力打造住宅小区垃圾分类自治标杆,大力建设城中村垃圾分类典范,确保2021年垃圾分类工作落地见效。(责任人:责任单位:市容股农村整治办党政办环卫所)
9.推进市容环境整治提升。以“干净、整洁、有序”为目标,聚焦城市主要道路、重点街区、市民主要休闲服务和集中居住等重点区域,开展以市容环境卫生整治为主要内容的“示范街”试点工作,以点带面,推动市容环境品质提升。(责任人:责任单位:市政公用股市政所市政公司环卫所)
10.强化城市户外广告管理。全力排查城区大型户外广告,按照“拆除一批、规范一批、提升一批”的工作思路,依法依规对未经审批擅自设置、标准不规范、存在安全隐患、影响市容市貌的户外广告和店牌店招设置进行全面整治,严格实行一店一牌,完善户外广告设置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户外广告设置审批程序,推进户外广告位使用权公开出让,有偿使用,依法拆除违规户外广告。(责任人:责任单位:市容股城管执法一、二大队)
三、服务民生,全力保供,推进市政公用服务提升
11.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加快排水系统EPC、PPP工程建设速度,推动雨污分流改造,畅通排污管道。加快排水设施维修改造力度,开展排水管网闭水试验,提升城市排洪防涝能力,持续推进城区低洼易涝点治理,基本实现“大雨不涝,小雨不积”。探索物业服务管理模式,确保物业小区相关管理制度,加快无物业小区、问题小区的试点入驻,实现物业管理全覆盖。加大停车场建设力度,充分挖潜现有土地空间资源,合理配置停车设施,新建公共停车泊位不少于2000个,逐步缓解停车难问题。(责任人:张馥娥责任单位:排水所市政所市政公司物业公司)
12.提升城市空间颜值。全面提升城市雕塑、标识标牌、“街道家具”内涵和美学美感,建成一批精美的城市小品和雕塑,进一步丰富城市文化内涵,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合理使用闲置土地,严防私种作物行为,开展闲置土地绿化硬化工作,结合闲置土地性质、面积、预期闲置时间等实际,因地制宜建设休闲游憩公共服务设施。推广工地新型围挡使用,围挡设置(材质、色彩、图案)尽量与周边环境相协调。以亮化美化城市夜景、提升城市形象、改善人居环境为目标,全面提升楼宇亮化提升,对行政中心周边休闲文化片区、龙城国际、游泳馆、体育馆等等主要街道建筑进行亮化提升;对恒安路、子山路、德政路、正德路、环城西路进行智慧路灯改造,对全区600组中华灯进行改造。(责任人:胡琤责任单位:路灯所渣土站市政所市政公司)
13.营造通畅安静生活环境。建立市政设施快速维修队伍、快速维修机制,合理利用时间修复破损市政设施,以“润物细无声”的施工方式,减少施工扰民。加大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工作力度,持续做好劝退禁售、宣传巡查工作。加强广场舞、商业经营高音广播喇叭等噪音源头管控,减少环境噪音污染。加强建筑工地夜间施工监督检查,施工工地全面安装“智慧监控”设备,控制施工工地晚间10点至凌晨6点施工,为居民营造安静生活环境。加强道路挖掘工程审批管理,严厉打击违章开挖道路行为,规范城市道路占道挖掘,及时恢复路面,减少道路挖掘施工对市容环境、交通出行等方面的影响。(责任人:责任单位:市政公用股法制督查股市政所市政公司渣土站城管执法一、二大队)
四、统筹协调,攻坚克难,推进城管项目建设落地见效
14.加快推进厨余垃圾处理厂项目建设。为彻底解决区生活垃圾分类产生餐厨垃圾(含餐厨垃圾)的资源化处理和产物的高值利用问题,迫切需要良好的顶层设计和切实可行的垃圾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技术路线,以提高区餐厨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能力和水平,加快厨余垃圾处理厂项目建设。(责任人:责任单位:环卫所垃圾处理场)
15.加快推进建筑消纳场项目建设。探索建筑垃圾资源化管理和利用,彻底解决建筑工地产生的大量建筑渣土余泥等影响城区市容市貌和人民的生活。(责任人:责任单位:渣土站)
16.助力全区智慧城市建设。利用现有智慧城管基础,支持配合打造区“党建+”城市大脑平台建设项目,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覆盖的建设目标,不断增强城市感知能力、共享能力,增强城市治理的主动性、精准性,实现服务与管理的及时、便捷、优质、高效。(责任人:责任单位:智慧城管指挥中心)
五、履职尽责,奋发有为,推进重点工作落到实处
17.拓展城市管理创新应用。编制创新应用清单,结合城市管理工作实际,满足相关事项网上审批需求,全面推进人工智能技术与城市管理融合创新应用,邀请相关技术人员开发升级城市照明、车辆管理、市政管网等人工智能技术。建设智慧停车管理系统,通过停车智能服务等人工智能技术,缓解城区“停车难、停车乱”问题。建设地下管线信息综合管理系统,通过建设三维地下管线,解决地下管线多头管理、职责不清等问题。(责任人:胡琤责任单位:局属各单位)
18.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完善行政许可标准化流程,优化办理程序,全面实施“一口受理”,提供全方位便民便企服务。做好重点区域、重要节日、重大活动服务保障工作,组织人员加强车站、学校值守,主动提供出行协助、失散人员寻找、矛盾纠纷化解等优质服务,强化高考、春节及大型庆典活动期间管理与保障力度,确保市容市貌整洁有序、各类设施安全运行。快速回应群众投诉,将群众通过12345、7912319等各种途径投诉举报的案件办理作为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及时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责任人:责任单位:行政审批股城管执法一、二大队智慧城管指挥中心)
19.确保城市运行安全。坚持问题导向,严格风险管控,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市容环卫设施、户外广告设施、建设施工维护和作业、城市照明灯饰、排水设施、市场消防等方面安全监督管理。认真履行城市运行安全专委会职责,加强应急保障设施建设,健全城市安全生产应急救援管理体系,加快建立城市应急救援信息共享机制,提高城市生产安全事故处置水平,加强城市运行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加强应急演练,强化应急人员培训,提高应对极端天气和各类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重视食品安全,加大市场销售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力度,引导市场活禽经营户采用健康规范方式宰杀家禽。加强城市养犬管理,适时开展公共区域无证犬查处,流浪犬抓捕,违规遛犬行为劝阻等整治活动。(责任人:责任单位:局属各单位)
六、严格管理,强化服务,推进城管行业形象不断好转
20.创新协管员管理模式。推进人事薪酬制度改革,开展合同聘用管理、档案工资、等级与绩效薪酬第三方管理模式,探索建立薪酬管理制度。打破身份界限,推行“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变岗变薪”做法,形成正面激励与逆向鞭策并举的管人用人机制。通过绩效考核,绩优者加薪,绩差者减薪,末位者淘汰。充分发挥绩效考核“指挥棒”作用,建立以目标导向、实绩导向、奖优罚劣的绩效管理体系,初步实现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干事创业环境。(责任人:责任单位:法制督查股)
21.理顺职责机制。进一步明晰城市管理执法的范围、程序和要求,规范城市管理执法的权力和责任,厘清城管执法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市场监管等领域行政执法的职责边界,建立更加顺畅的行政处罚部门协同机制。(责任人:责任单位:法制督查股)
22.强化队伍建设。加强教育培训,落实常态化的培训机制,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开展培训。完善辅助执法人员管理制度,实行定岗定薪,严把进人关,落实淘汰制,适当提高辅助执法人员待遇,吸引更多学历高、能力强的高校毕业生、退伍军人加入城管队伍。持续深入开展“强基础、转作风、树形象”专项行动,大力推进“721”工作法,全面加强城管执法队伍规范化建设,着力打造“政治坚定、作风优良、纪律严明、廉洁务实”的城市管理执法队伍。(责任人:责任单位:局属各单位)
近年来,在襄城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县人民的大力支持下,跟随着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步伐,襄城县交通人在局委领导班子成员的带领下,以改天换地的英雄气概和敢为人先的精神,拓荒筑路架涵桥,踏平坎坷成大道。目前,襄城县境内省际干线、高速引线、县际公路、乡间油路等纵横交错,四通八达,全县16个乡镇434个行政村已经实现村村通、路路通的良好交通格局。人畅其行,物畅其流,交通和谐,百业俱兴。路在脚下,襄城县交通人走出了自己的辉煌!
在素有“烟叶王国”之称的襄城县,常年驰骋着一支披肝沥胆、乐于奉献的队伍——襄城县交通运输局干部职工。他们以营造畅通、和谐、文明的道路交通环境为目标,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交通执法”的深刻内涵,情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心系襄城县人民出行安宁,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书写着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
近年来,襄城县交通运输局在上级交通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按照许昌市交通运输局的工作安排,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强化管理,狠抓落实,全局干部职工齐心协力、克难攻艰,不断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市场监管能力,努力维护道路运输市场秩序,有力地促进了襄城县道路运输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严格执法 打造一流交通队伍
襄城县位于中原腹地,东依伏牛山脉之首,西接黄淮平原东缘。目前,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襄城县交通运输局对推动地方经济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群雁高飞头雁领,强将手下出精兵。为精心打造一支威武、文明的坚强队伍,襄城县交通运输局局长赵胜业深谙“团结就是力量”和上行下效的道理,事事处处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为了加强队伍管理,交通运输局还出台了首问首办负责制、目标责任考核办法、执法规范化建设实施意见等系列制度,并汇编成册发放到每个交通执法人员手上,使交通执法责权明晰、有章可循,实现了工作标准化、目标明确化、行动军事化。
学习是进步的桥梁。该局着力培养学习型交通执法人员。局领导班子成员经常组织执法人员学业务,学理论,通过开展“交通就是服务”、“发扬传统、坚定信念、执法为民”等主题教育活动。多年来,坚持开展“一月一法一考”活动,从大队领导到一般队员,从机关股室到基层所队,人人参与,公平对待,考试结果以文件形式通报,并纳入年终考核,与评优树模挂钩。这一做法成为全县交通工作中的一大亮点。同时,紧紧围绕以整治机关环境、强化内务、严格政纪为中心,在全交通系统推行了“战训合一、轮训轮值”的教育训练模式。扎实开展了“作风建设年”和“大走访”开门评先活动,以领导点、群众评、自己找等方式查摆问题,使“畅通公路、执法为民”的理念深入民心,提高了队伍整体素质,同志们的业务能力和执法能力普遍得到了提高,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进一步增强。行之有效的队伍管理手段,促使全局上下爱岗敬业、秉公执法、服务大局蔚然成风。
创新机制 构筑一流农村公路
为进一步提高襄城县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水平,深化农村公路管养改革,推动该县农村公路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按照河南省交通运输厅和许昌市交通运输局要求,今年以来,襄城县交通运输局通过自查自评、整改提高和总结评估三个阶段,对照国、省、市管养体制改革方案,以“三落实”和“三结合”为重点,全面总结农村公路管养体制改革取得的成效。“三落实”是指县级人民政府对农村公路管养工作主体责任落实情况,农村公路管养体制改革明确的市、县养护资金落实情况,各级农村公路管养机构和人员落实情况;“三结合”是指专业养护和农民承包养护相结合情况,养护管理与路政管理相结合情况,政府投入与群众参与相结合情况。
同时,襄城县交通运输局还采取有力措施,不断加强农村公路养护工作,确保县乡公路的畅、洁、绿、美、安。一是加强职工专业技术培训,进一步提高养护工程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专业养护水平;二是实行农民协议工日常养护,以养护班组的日常养护管理为主,推行养护班组负责制;三是要求交通局路政执法大队与养护公司紧密配合,对影响公路畅通的占道经营、乱堆乱放及路面病害等现象,及时进行清理疏通和养护处理。
交通运政 使交通更畅通
火热的六月,炙烤着美丽的襄城大地。在这样的一个季节,在每一个这样的日子里,总有那么一群人在为襄城交通的和谐、畅通,运输业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而挥汗如雨。
据该所所长马国强介绍,为努力维护道路运输市场秩序,促进全县道路运输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运管所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强管理:
——认真履行职责,规范执法行为,积极开展辖区道路运输市场监管工作。该所组织业务骨干对汽车站及其周边辖区的道路运输市场状况进行调查研究,准确定位市场监管工作重点,发挥应有的道路运输市场监管职能。目前为止,该所共出动1000余人次参与道路运输市场监管工作,查处各类违章行为百余起。
——规范执法抓落实。一是积极开展学习培训。该所积极开展学习培训,组织执法人员参加交通部、省、市的各类学习培训,同时,开展“以案学法”活动,要求每位执法人员结合具体案情讲法学法,执法人员的素质明显提高。 二是认真落实执法程序。该所在市场监管工作中,明确了稽查、调处、登录、解锁等办案程序,严格执行交通行政执法要求,不断规范执法程序,落实“一案一卷”管理规定。
——积极打击非法经营行为。今年以来,该所积极参与了市运管处组织的2次“打击非法营运黑车”专项行动,联合县公安、公路等多个单位进行治超行动,共出动执法人员500余人次, 处理无证经营车辆3台。执法行动中,执法队员规范执法、文明执法,严格执法程序,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加强重点时段重点地段的监管。“五一”期间,该所按照全市统一部署,认真安排安保工作,加强应急保障,制订应急预案,完善110联动出警制度,出动执法值班监管人员300余人次,确保值班电话24小时畅通,并加大路面巡查力度,顺利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进一步健全完善各类工作制度和措施,严肃工作纪律。执法人员依法履行法定职责,持证上岗、亮证执法,严禁超范围执法、执法文书混用。同时,畅通监督举报渠道,对违规执法人员实行责任追究。要求执法人员牢固树立“执法为民”的观念,不断提高思想、业务素质,做到有令必行,有禁必止。同时按照《河南省交通行政执法人员行为规范》的精神,做到文明执法、公正执法。
【关键词】统计;改革;思路;方向;选择
统计分析是继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之后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是在前几个阶段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分析从而达到对研究对象更为深刻的认识。它又是在一定的选题下,集分析方案的设计、资料的搜集和整理而展开的研究活动。系统、完善的资料是统计分析的必要条件。统计分析制度改革是统计制度化的重要表现。
一、统计改革的完善点
1.完善环比制度
国家统计局在推出计算软件的基础上,对7个核心指标的环比数据进行了试算,并已在内部使用。由于环比数据要准确剔除季节因素,比较复杂,国家统计局将对今年试算结果进行评估,再决定明年是否公布。
2.完善工资统计和失业率统计
去年以来工资统计做了较多改革,增加了私营单位平均工资等。今后要争取把一部分个体户纳入调查范围,并研究统计计算工资“中位数”。在失业率统计方面,人口普查后,2011年上半年统计局将整理形成新的人口抽样调查和劳动力调查样本框。
3.完善统计透明进程
更加公开透明也是马建堂再三强调的。他说,今后统计项目、统计制度方法都要公开。统计数据的同时要指标含义、样本范围数量、调查方法等。要尽可能缩短数据生产和的间隔时间。对舆论的疑问质疑,及时、专业、科学、妥当地解释。
4.将房价统计纳入统计改革方案
关于房价,主要有三种类型。中间价格、平均价格和指数价格。部分发达国家常用中间价格,相对比较科学,但要求较高,我国无论官方还是民间,基本没采用过。平均价格最为简单,销售总金额除以销售总面积就可得出,操作简便,在我国最常使用。其主要缺陷是无法反映成交结构的变化,比如这个月高档住宅成交比重增加,就会导致均价上涨,而真实房价可能并未上涨。
国家统计局每月公布的70个大中城市房价,即是指数价格。这一数据失真的关键并非在于计算方式的偏差,而是数据来源和调查方式存在严重问题。统计局系统的房价调查,主要采取抽样的方式,由统计部门给房地产开发企业或二手房中介机构发放固定格式的表格,让他们填报。而这些企业是否认真填报,是否有意低报或高报房价,统计局和民众不得而知。
现行房价统计存在问题。一是数据采集方式。“现在主要是依靠房地产企业填报,应当增加调查人员的现场访问记录。”二是数据统计方式。
二、统计分析在企业中的运用
第一,统计分析在企业预测中的应用。在统计预测中,一般强调静态分析预测和动态分析预测相结合,以静态分析预测为主。
第二,统计分析在企业决策中的应用。一是对市场需求和供给能力的分析。通过分析,可以判断企业的赢利空间、供需缺口等,为领导层确定商品销售规模、制定阶段性营销策略等提供依据。二是对社会经济环境的分析和影响。主要包括国内、国际的宏观环境对我国行业发展的影响和对地方法规、民风民俗对企业的发展的影响。三是对企业竞争力的分析。通过分析本行业其他企业的经营情况,在对比中认识自身发展的差距和潜力,从而为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提供参考。
第三,统计分析在企业过程分析和阶段分析控制中的应用。企业利用统计数据定期分析计划完成情况、进度情况等,可以及时的发现执行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
三、当前统计工作的思路及原因
一是统计数据的准确性不够。对统计工作的第一位的要求是数据的准确性。但现实中,一些单位不顾事实根据的实际情况,领导出数字,凭想象设计指标任务,进行数据虚构,出假数据或者有意瞒报数据、随意捏造数据,这些都对数据的准确性造成很大影响。
二是统计数据的时效性差。因为在不同行业或规模的单位或部门存在着会计核算和统计核算的差异很大,存在着很多指标的取得是很难从正常渠道获得,这些只能依靠统计人员自己关于统计制度的理解进行估算。
三是统计数据的完整性欠缺。这主要是因遗漏统计调查单位、统计调查项目不完全、调查资料缺乏畅通的渠道和科学的统计方法等所导致。
四、多方面的统计改革的具体选择
1.在统计调查方式上,要克服全面调查的弊端,采取科学的统计调查方式。当前,全面调查在收集社会经济信息工作中还是一种主要的调查手段,全面调查费时、费力、费工、统不全、统不准、易受人为干扰的弊端日益显现。逐步减少对全面调查的依赖,以必要的统计报表、重点调查、综合分析等为补充,搜集、整理统计资料的科学的统计调查方式。
2.在统计资料的采集方式上,要克服对纸介质报表的过分依赖,大力推广网上直报。2011年推行的一套表,验证了网络上报统计报表是统计资料采集方式的一场革命,截止到2012年底,这场革命大大提高了统计工作效率和数据质量,进一步促进了统计工作的大发展。
3.在统计资料来源上,要克服统计部门包打天下的做法,广泛使用部门统计资料。尤其是面对纷繁复杂的服务业和民生统计,仅依靠统计部门的力量直接开展调查已困难重重,也难以完成任务,必须充分发挥部门统计的优势,使用部门统计资料,才能准确核算服务业发展情况。
4.在统计调查范围上,要克服重经济轻社会的倾向,树立全社会的统计观念。我们要建立反映社会进步的统计指标体系,全方位反映我市经济、社会、科技的发展情况。当前要扩大服务业统计调查范围和完善调查方法,增加城乡居民生活调查样本点,全面做好省政府统一推行的全省农村居民调查。
5.在统计调查管理模式上,要克服按隶属关系划界的做法,随着市区范围的不断延伸与经济组织形式多样化,调查单位的划界存在不确定性,市局与区局间对部分调查单位的划界有不同看法,存在漏统现象,其最大弊端是难以全面统计核算两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为更好统计核算区级经济发展情况,全省已有多个市成功进行在地统计,我们要借鉴成功经验。
五、统计改革的宏观建议
1.完善统计法规制度
根据《统计法》,对滨州市地方统计法规进行修订。研究建立新管理体制下基层统计机构相关执法工作制度。建立对网络报送统计数据的执法模式,逐步建立健全依法行政、统计管理、行政执法和执法监督等相关制度。
2.规范行政执法
建立健全行政执法责任制。完成执法依据梳理、执法职权分解、执法责任确定;建立和完善行政执法培训、执法资格管理制度;建立行政处罚和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制度等。加强统计行政执法监督。规范统计行政许可和审批行为。2012年,实现政府统计部门主要许可、审批事项和其他重点服务事项的网上办理。规范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工作,严格执行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制度,到2015年,使规模以上单位统计人员持证上岗率达到98%以上。
3.大力推进统计执法检查
扩大统计执法规模。2012年至2015年,以各项大型普查为契机,完善不同专业的执法检查方式,并针对各项大型普查数据质量开展执法检查。建立和完善执法检查“回访”制度。建立统计违法案例管理制度。建立统计违法案例库,加强对相关问题的跟踪,不断积累典型案例并分类归档。
4.开展统计巡查与统计法制宣传教育
根据每年工作重点开展重点巡查、专项巡查或全面巡查,使巡查成为保证统计数据质量,加强基层基础工作的重要手段。
2012年,增强法制宣传的深度和广度;对统计填报单位主管统计的领导和统计人员进行普法、考核、注册,普法面达到80%以上;坚持以案说法,编写《统计违法案例剖析》。
5.推进政府统计管理体制改革
对市、区县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滨州调查队及区县调查队的职责分工进行相应调整,形成局队融合、协同工作、信息共享的运行机制。
调整政府统计职能。进一步加强能源统计、新产业经济统计及统计监测与评价。根据统计数据采集方式的变化,重构统计工作流程,重设市、区县、街乡镇(统计事务所)三级政府统计机构的职责分工。
6.理顺政府统计和部门统计的关系
统筹建立、完善和执行部门统计工作的各项基本制度。包括部门统计调查项目审批(备案)制度、全市统一的统计报表及调查制度、部门统计数据向统计部门报送的制度、部门统计数据质量评估制度、全市统一的统计数据制度、全市统计工作应急预案制度、部门统计工作巡查制度等相关制度。
7.加强统计宣传工作
打造对外宣传品牌。2012年完成“滨州统计信息网”的全面改造,使网上信息量增加20%,利用网站等媒体逐步建立固定专题栏目。
一、强化领导,深入开展党风政风巡查工作
(一)加强党风政风巡查工作。固化“两个责任”, 落实“一岗双责”,严格执党风廉政建设和行风建设责任制;出台了《党风行风巡查工作实施意见》,把发现问题、及时惩处、形成震慑、督促整改和建立长效防范机制有机结合,进一步强化党风政风巡查工作。成立党风政风巡查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党风政风巡查工作方案,抽调相关科室人员,组成了相对稳定的巡查工作组。坚持问题导向,抓早抓小,有效防止和切实纠正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目前,已完成了对3家卫生院的巡查工作,发现和整改问题20余条,同时细化整改工作措施,明确责任领导、责任科室,制定任务书、时间表,建章立制,逐条整改,逐项落实。
(二)加强执法案件回访工作。按季度对系统内具有行政执法职能的科室或单位的服务对象进行回访,对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执法程序是否规范合理、有无利用职务之便“吃、拿、卡、要”的现象、承办人员是否称职以及执法总体评价等方面,并征求听取被处罚对象好的建议和意见。前三季度涉及执法案件行政处罚的89家单位或个体的电话和实地回访,回访中未发现有违规或“吃、拿、卡、要”等现象,征集好的意见3条。
二、积极探索,稳步推进卫生计生各项改革
(一)深化镇级卫生计生机构改革。年初以来,县卫计委严格按照县委县政府有关指示精神,深化镇级卫生计生机构改革,从第一季度开始进行深入细致地调查研究,多次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与相关职能部门和各镇党委政府进行多次沟通协调,形成了较为可行的工作方案。在实施过程中,县卫计委积极协调配合,妥善安置相关人员,勇于担当,化解矛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目前,镇级卫生计生机构改革已经全面启动,人员分流和各项保障机制基本形成。
(二)加快建立基层医疗机构运行新机制。根据省编办、卫生厅等6部门《关于进一步深化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____卫基层[2015]13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际情况,县卫计委配合县其他部门研究制定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新一轮改革方案。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法人主体地位,赋予法人充分的用人自,建立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的新机制,努力实现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同时按照“以岗定薪、以绩定奖优绩优酬,重点向临床一线和技术骨干倾斜”的原则,科学构建绩效工资考核指标,充分调动干部职工的积极性。
(三)积极推进绩效工资和法人治理结构改革。通过多次召开座谈会和反复调研,制度下发了《____基层医疗机构绩效工资考核及分配指导意见》等配套文件,对医务人员延时加班、值班、夜班等正常工作时间之外劳动的报酬,可适当增加绩效工资总量,提高奖励性绩效工资在绩效工资结构中的占比。在____、____、____、____和____5家单位试点的基础上,新的绩效工资制度已经在全县各卫生院实施。同时,以人民医院、____卫生院、____卫生院等医院作为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试点,强化了基层基层卫生机构法人主体地位,赋予法人充分的用人自。
(四)大力推进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围绕“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严格落实上级医改工作总体部署,统筹安排,精心组织,积极运作,全面推进各项改革任务。继续严格执行药品零差价销售政策,解决群众“看病贵”问题。适时调整医疗服务项目收费,真正让利于民。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患者就医需求。加快医疗服务能力提升,满足患者“大病不出县”就医需求。积极改革人事和收入分配制度,激发员工工作热情。以强化医联体建设为抓手,建立健全县级医院与三级医院深度合作新机制。目前,县人民医院与徐医附院合作框架协议已经形成,深度合作项目逐步实施,聘请徐医附院副院长____同志任县人民医院院长,调整医院发展战略、提升医院整体服务水平、科室对接、精准帮扶、专家座诊、人员技术交流等一系列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三、创新思路,大力提升医疗服务能力
(一)与二院框架合作协议已经形成。用3-5年的时间,将____人民医
院建设成为三级综合医院,并创造条件建成____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建成1-2个省市级临床重点专科;年底前,将6个镇级中心卫生院和二院共同组建紧密型医疗联合体,并在此基础上积极推动县镇村三级医联体建设;2017年底前,在____区人民医院建成全县医疗影像中心、临床检验中心、消毒供应中心和远程会诊中心。(二)县人民医院与徐医附院建立深度合作机制。实现了科室对接,县人民医院派医护人员到徐医附院学习,徐医附院派医护人员到县人民医院现场教学指导,并通过办理医师多点执业在县人民医院轮流坐诊,提高了县人民医院的服务水平,老百姓在家门口即可享受到三级甲等医院专家的服务。
(三)中心镇卫生院与二三级医院建立多形式医联体。____市中心医院与____卫生院共建以腔镜为中心的专科医联体、____人民医院与____卫生院多科室合作对口帮扶、徐医附院与____卫生院儿科以网络会诊为特色的重点科室扶植医联体等。到目前,全县已构建各种形式的医联体9个。通过上级专家下沉基层和精准帮扶,双向转诊初见成效。
(四)着力创建重点特色科室。充分发挥各自重点科室优势,拓展纵向合作空间,建设区域内较有影响力的特色科室。县中医院中医脑病科已通过省级重点专科评审,填补了我县没有省级重点专科的空白;与此同时,以点带面,全力创建省市级重点特色科室和中医馆建设。____内镜中心、____产后康复、____中医康复、____中医妇科、____、____眼科会诊中心、____神经内科、____泌尿外科、____精神专科建设各有特色,异彩纷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家卫生院的中医馆全部通过市级初验,正在迎接省级验收。
四、规范运作,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一)坚持“四个先行”规范签约服务。一是坚持宣传先行,采取多种方式广泛宣传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政策与内容,努力营造全社会尊重、信任、支持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良好氛围;二是坚持重点人群先行,主要对健康需求十分具体、明显的重点人群开展签约,然后以点带面;三是实施坚持收费包型先行,有效把控了签约数量和质量;四是坚持示范先行。通过示范签约、履约,给签约者以不同的服务体验,给周围的群众以积极的示范引导。
(二)注重“四个关键”丰富履约内容。一是服务方式从医院和疾病的零散供给的模式,转变到以健康为目的的全面综合的签约服务供给模式,提供高质量履约服务;二是充分调动工作积极性。突出村医作为网底、兜底的特殊位置,激发村医的内生动力;突出绩效管理,建立费随事走,优绩优酬的绩效激励办法;突破原绩效工资的瓶颈制约,最大程度的调动团队成员的积极性。9月底累计完成签约16万人次,重点人群12万人次,收费包型3.2万人次,基本完成年度工作。
五、以人为本,认真落实好便民利民工程
一是做好为65岁以上老年人体检工作。目前,全县共体检87663人;二是认真落实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向所有符合政策的住院农村孕产妇每人发放补助500元,1-9月补助产妇8665人,补助资金433.25万元;三是坚持推进孕妇免费补服叶酸工程。1-9月共为10087名育龄妇女免费发放叶酸;四是开展婚前、孕前优生健康检查。1-9月免费婚前检查人数为19242人,为7194人开展了孕前优生健康检查;五是为农村妇女进行“两癌”免费筛查。1-9月份为全县35-64岁农村妇女“两癌”免费检查26515人。
六、完善机制,大力提升基本公卫均等化水平
(一)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提质增效。切实抓好居民健康档案和健康教育,继续加强高血压、糖尿病、结核病、重性精神病等疾病患者规范化管理。大力推进数字化门诊建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8家卫生院成功创建市级数字化门诊。疾病监测、预防、控制能力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有效提高,组织人员参加____鲁豫皖四省合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健康档案规范有序建立,2016年新建居民健康档案42910份,截至目前累计建档926483份,建档率达82.11%。如期完成省市下达的工作要求。老年人健康管理工作统筹安排,截至目前累计建立老年人专案卡118383份,建档率为 91.94%,年度共体检88653人,体检率为 68.85%。全面提升慢病规范化管理工作质量。2016年新发现建档管理2679例,目前共累计管理高血压病人127609例,管理率56.85%;糖尿病新发现建档管理1238例,累计管理41790例,管理率48.31%,管理率均超过国家与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考核标准。加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工作,2016年新发现患者195例,目前在管严重精神障碍患者4180人,检出患者管理率99.62%。5月制定慢病现患调查工作实施方案,在全县范围内抽取10个乡镇的10个村开展入户调查,共调查11600人,目前现场调查数据录入已完成,数据分析处理工作正在市疾控中心的支持下紧张进行中。恶性肿瘤五年回顾性调查工作已完成,目前数据处于分析阶段,2016年的监测数据需明年初进行汇总分析。健康教育工作有序开展。宣传资料发放一季度覆盖一次,宣传栏更换卫生院和卫生室一月一次,健康讲座卫生院一月一次卫生室两月一次。推荐转诊疑似结核病人第一季度68人,第二季度138人,第三季度237人,第四季度249人(截至到10月20日)。累计管理第一季度102人,第二季度198人,第三季度292人,第四季度310人(截止到10月20日)。新建预防接种证第一季度4333人, 1类疫苗接种91387人,第二季度8393人,1类疫苗接种178750人第三季度12495,1类疫苗接种267008人。
(二)妇幼健康服务水平显著提升。县级妇保所、计生宣传指导站合属办公,实现“人员统一管理、工作统一安排,资金统一使用”。镇级服务方案拟定完毕。1-9月份,全县孕产妇死亡率为0,住院分娩率为99.98%,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1.81‰,婴儿死亡率为1.45‰。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数的82.07%。
(三)项目绩效考核更加完善。建立完善基本公卫绩效考核办法。对基本公卫补助经费实施分项测算、分层拆分,合理界定、科学做好资金预拨。上半年根据核实镇、村常住人口,
统计村卫生室人员情况,将基本公卫补助资金按常住人口人均50元的51.6231%预拨到镇、村(60%、40%),另外10元全部用于家庭医生签约,直接预拨到镇卫生院专向账号,年终均根据考核结果结算;补助经费实行打卡发放,直接拨付到村卫生室。(四)夯实村级卫生网底。以省示范卫生室创建和省对基础设施建设补贴政策为抓手,综合推进卫生室的创建工作。切实化解村级卫生室房屋和土地产权私有的问题,逐步减少私有的份额。今年创建省示范卫生室的8家单位,建成并投入使用4家(____、____、____、____);正在装修近期投入使用3家(____,____,____);正在建设1家(五段七段)。依托县扶贫项目支持,按照省示范卫生室标准在扶贫村新建的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卫生室。其次,加大对村医的培养力度。完成了市下达村医定单定向培养任务,制定了村医培训意见,村医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七、多元并进,积极鼓励医院转型专科发展
(一)促进基层医院转型发展。城镇卫生院审时度势,正在按照二级康复医院标准积极创建康复专科医院。该院对照二级康复医院的评审标准,对床位、科室设置、人员、场地、设备逐步落实。同时采用机动灵活的用人方式,切实解决专业人才问题。目前该院有4名医生、2名康复治疗师正在南京和____参加康复治疗规范化培训班进修培训。争取2017年上半年挂牌,三年内把____康复医院建成全县较有特色的康复专科医院。
(二)促进医养结合专科医院发展。重点推进各类养老机构与各级医疗机构建立协议合作关系,形成医疗养老联合体。同时为养老机构开通预约就诊绿色通道,确保老年人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医疗救治。____卫生院以新建高标准新院区为契机,加快推进医养结合发展。新医院将内设老年护理病区,为入住老人提供医疗巡诊、健康管理、保健咨询、预约就诊、急诊急救、中医养生保健等服务,确保老年人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医疗救治。鼓励其他非驻地卫生院向医养结合专科医院发展。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为依据,以解决群众提出的突出问题为落脚点,紧紧围绕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这个总体要求,牢牢抓住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排头兵这个主题,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改革创新,切实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卫生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着力解决党员干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着力构建有利于卫生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提高领导卫生科学发展、推动社会和谐的能力,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卫生工作的各个方面,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
二、整改目标
通过落实整改,达到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深度和广度上有新突破;在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上有新举措;在推动本地本单位的科学发展上有新成果。
一是提高解放思想能力。通过整改进一步加深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统一思想,明确方向,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各项卫生工作。
二是提高解决问题能力。深入研究我省卫生事业带有长远性、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认真查找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薄弱环节,努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人民群众办看得见、摸得着、促进科学发展的实事。
三是提高体制创新能力。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契机,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廉价的医疗卫生服务,建立基本药物制度,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切实转变职能,履行责任,建立有利于卫生科学发展的政策法规和体制机制。
四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按照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要求,改进领导班子的思想作风,提高领导干部执政本领,改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逐步健全领导机制。切实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转变工作作风,完善服务制度,优化服务环境,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服务型机关。改进党员干部作风,切实解决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
五是提高科学发展能力。把落实整改作为提升卫生行业科学发展水平的重要机遇,作为推动各项卫生工作的强大动力,努力实现在继续解放思想上迈出新步伐,在提高卫生服务能力上实现新突破,在加强卫生行业职业道德建设、促进和谐医患关系上见到新成效,保持和发展全省卫生事业科学发展的好势头、好局面、好氛围。
三、整改原则
一是明确整改项目。要对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和需要完善的体制机制进行全面分析、归类和清理,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该废则废,该立则立,该完善则完善。
二是明确整改时限。对具备整改条件的问题,马上整改;对通过努力能够解决的问题,限期整改;对受客观条件制约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要向群众说清楚,明确努力方向,理清工作思路;对涉及多个地区和单位的问题,要采取上下互动、左右联动的办法积极解决。
三是明确整改责任。整改工作由厅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责任处室具体落实,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对涉及面广、群众迫切要求解决的问题,由厅主要领导统筹协调、综合治理。对解决问题效果不好、多数群众不满意的,重新整改。
四是明确整改标准。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
四、整改内容
针对厅党组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建立和完善“建设工程”落实整改。
(一)实施加强党的建设工程
主要解决:厅机关对科学发展的思想把握不够牢、作风不够实、创新发展的举措不够多以及破解难题的信心不够足等突出问题。
具体措施:
1、切实加强领导班子思想建设。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学习,加强对领导班子思想建设,不断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用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解放思想,勇于创新,争当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的排头兵。
责任领导:
责任部门:党委办
整改期限:2009年上半年
2、切实加强领导班子组织建设。健全和完善集体领导和分工负责的工作制度,增强班子的凝聚力、执行力和战斗力。
责任领导:*
责任部门:党委办
整改期限:2009年上半年
3、切实转变领导作风。切实加强领导班子作风建设,牢固树立求真务实、勤奋高效的工作作风,带头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
责任领导:*
责任处室:党委办、监察室
整改期限:2009年上半年
4、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开展创建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机关活动。推进电子政务系统、电子监察系统建设,减少文山会海,提高工作效率。
责任领导:*
责任处室:办公室
整改期限:2009年上半年
(二)实施医疗保障体系建设工程
主要解决:农村居民医疗保障水平不够高,不同地区、城乡居民间保障水平存在差距、新农合监管效能不够高等问题。
具体措施:
5、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水平。新农合参合率巩固在95%以上,逐步提高政府补助水平,适当增加农民缴费。2009年筹资水平提高到每人110元以上,2010年提高到150元以上。
责任领导:*
责任处室:合作医疗办
整改期限:分阶段完成。2009年4月各级通过2009年度财政补助资金预算;2010年筹资方案在2009年2月提出初步测算意见,6月底前提交省政府。
6、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水平。2009年在乡镇卫生院、县级医疗和县外住院补偿比例分别达到70%、60%和40%,补偿封顶线提高到5万元以上。推行门诊补偿制度。缩小与城镇居民和城镇职工医保的差距。
责任领导:*
责任处室:合作医疗办
整改期限:2009年1月启动
7、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偿效率和监管效能。2009年内实行市内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即时补偿,实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化管理。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监管,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加强县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经办机构建设,提高监管效能。
责任领导:*
责任处室:合作医疗办
整改期限:2009年底
8、积极配合其他部门,推进建设城
乡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加快建立和完善以基本医疗保障为主体,其他多种形式为补充,覆盖城乡居民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借助商业健康保险,满足群众不同层次的医疗服务需求。
责任领导:*
责任处室:合作医疗办
整改期限:2011年
(三)实施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工程
主要解决:公共卫生网底建设
不牢、公共卫生职能未能完全落实,地区、城乡、不同人群享受公共卫生服务差距大等问题。
具体措施:
9、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提高疾病预防控制能力。继续加强艾滋病等重大疾病的防治工作,实施国家扩大免疫规划,抓好精神病、肿瘤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和口腔疾病的社区综合防治工作。
责任领导:*
责任处室:疾控处
整改期限:2009年底
10、推动卫生应急机构建设和应急能力建设。开展卫生应急能力评估试点,健全监测预警和信息报告制度,创新应急培训和演练方式,切实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能力。
责任领导:*
责任处室:应急办
整改期限:2009年底
11、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推进卫生创建活动,开展健康城市和健康村创建工作试点。完善农村饮水水质监测网络建设。组织实施中央和省的农村改厕项目,进一步改善农村环境卫生条件。
责任领导:*
责任处室:爱卫办
整改期限:2009年底
12、扎实推进妇幼卫生工作。全面实施妇幼安康工程。开展妇幼保健公共卫生服务成本测算研究和绩效评价,协调促进妇幼保健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功能落实的政策措施的制定和出台。扶持经济欠发达地区妇幼保健机构建设,大力发展农村妇幼保健公共卫生服务。开发和推广妇幼保健适宜技术,推进妇幼保健服务进社区、进农村。逐步建立居民健康档案,为城乡居民及流动人口的3岁以下婴幼儿提供生长发育检查,为孕产妇提前检查和产后访视,为35岁以上妇女提供宫颈癌和乳腺癌筛查,促进城乡妇幼卫生服务均等化。
责任领导:*
责任处室:基妇处
整改期限:2009年底
13、深入推进卫生监督体制改革和体系建设。促进卫生监督工作重心下移,推进卫生综合执法,加大执法力度,推动全行业依法依规办事。完善农村和社区基层卫生监督网络。做好食品安全综合协调工作。加强职业病防治体系建设。
责任领导:*
责任处室:卫监处
整改期限:2009年12月底前完成体制改革,不断推进卫生监督体系建设及各项业务工作。
(四)实施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工程
主要解决:农村、社区医疗卫生工作薄弱,民营医疗机构发展后劲不足,公立医疗机构改革难度大等问题。
具体措施:
14、完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县级医疗机构规范化建设,重点提升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县妇幼保健院的综合医疗服务能力,在管理、技术、资金、人才培训等多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力争3年内全省县级医院在管理水平、学科结构、医疗质量等方面均可达到二级甲等医院水平。加快薄弱卫生院改造的进程,继续落实好村卫生站和乡镇卫生院补贴政策。继续推进镇村一体化管理体制改革,完善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站相关管理制度。
责任领导:*、*
责任处室:基妇处、规财处、医政处、科教处、中医药局
整改期限:2009年底
15、大力发展民营医疗机构。积极创造条件,营造氛围,做好服务,完善监管,争取在准入和审批、经营性质选择、金融和税收、设备配置、人才引进等政策方面取得突破,充分挖掘民营医疗机构发展潜力。
责任领导:*
责任处室:医政处
整改期限:争取省政府半年内出台《关于加快民营医疗机构发展的意见》,争取到2O15年全省民营医疗机构实际床位、门诊服务量分别达到总量的2O%和25%以上。
16、落实“CEPA补充协议五”医疗服务部分有关工作。2009年1月1日起,**开始接受符合条件的港澳服务提供者投资门诊部的申请。专人负责,优化流程,公平公开,为申办人士开通“一站式"服务,吸纳港澳优质办医资源,使粤港澳三地民众受惠。
责任领导:*
责任处室:医政处
整改期限:申办条件、申办程序、申办指南等近期编制上网,并进行媒体宣传。2009年上半年设置10-30个港澳人士申办的门诊部(含诊所)。
17、大力发展社区卫生。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争取到201O年,实现以街道办事处为单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覆盖。出台我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及人员管理。制定社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对社区公共卫生服务进行分解、细化和考核。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按服务内容、工作量和绩效核定补偿额度。省按照均等化的原则对欠发达地区社区公共卫生服务提供部分补助。
责任领导:*
责任处室:基妇处
整改期限:2009年底
18、探索开展公立医疗机构改革。按照国家的总体改革方案,坚持政府主导、强化公益性,改革公立医疗机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在三年内,逐步探索施行改革措施,积极配合发改委、劳动保障、物价等部门同步实施医疗保障体制改革,探索医疗保险总额预付、单病种收费、门诊统筹等方式方法,建设基本药物制度,改革医疗服务和药品价格形成机制,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
责任领导:*
责任处室:医政处
整改期限:根据国家改革方案,制定具体工作方案,配合有关部门制定政策。
19、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到2010年,继续开展医院管理年和创建“平安医院”活动。结合“以病人为中心”医疗安全百日专项检查等活动,开展全省督导检查。探索新形势下医院等级评审工作,实行医院等级动态管理。制定单病种质量控制标准、重点部门医疗质量管理和医疗质量控制标准,进一步规范医疗行为。加强医疗机构药事管理,促进合理用药。设立医院监管机构,发挥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和专业委员会的作用,建立以公益性为核心的公立医院绩效评估管理体系和医疗质量安全评价管理体系,为群众提供安全的医疗服务。大力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及时化解和处理医疗纠纷。严厉打击非法行医和非法采供血行为。
责任领导:*
责任处室:医政处
整改期限:2009年第2季度启动开展医院管理年和创建“平安医院”活动,组织检查组进行医疗安全百日专项检查。
(五)实施药品保障体系建设工程
主要解决:我省基本药物制度尚未建立、药品购销秩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具体措施:
20、尽快建立基本药物制度,制定和发
布我省基本药物目录,合理确定基本药物品种和数量。
责任领导:*
责任处室:医政处
整改期限:按照国家确立的基本药物制度,制定我省的实施意见,编制基本药物目录。
21、规范医疗机构药品采购行为。贯彻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坚持质量优先与价格合理,简化操作流程,切实做好2009年全省医疗机构药品阳光采购工作。加强与技术提供方的沟通和协调,改善药品竞价议价系统、药品交易系统、药品交易监管系统、医用耗材采购平台,提高工作效率。积极推进全省医用耗材集中采购工作,制定《医用耗材阳光采购实施方案》,计划分三批启动医用耗材阳光采购工作,第一批拟对价值高、用量大的类别实行全省统一挂网。
责任领导:*
责任处室:规财处、监察室
整改期限:2009年底
22、建立基本药物的生产供应体系,基本药物实行招标定点生产或集中采购,直接配送,减少中间环节,制订基本药物使用规范和临床应用指南。
责任领导:*
责任处室:医政处
整改期限:按照国家的基本药物目录,制定使用规范和临床应用指南。
23、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加强对监测网点医疗机构从业人员的相关法规及业务技能培训。初步建立药品安全预警机制和应急处置机制。
责任领导:*
责任处室:医政处
整改期限:2009年底
(六)实施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工程
主要解决: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和社区基层卫生、公共卫生人才缺乏、素质不高等问题。
具体措施:
24、制订和实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重点加强农村卫生、公共卫生、城市社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和护理人员的培养。通过学历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岗位培训等形式,加快人才成长。
责任领导:*
责任处室:科教处、人事处
整改期限:3年至5年
25、制定鼓励优秀卫生人才到农村基层、城市社区工作的优惠政策,进一步实施“三支一扶”计划,积极引导医学相关专业大学生,争取在3~5年内实现乡镇卫生院有2~3名以上本科毕业生。
责任领导:*
责任处室:人事处
整改期限:3~5年
26、研究公开招募执业医师和3000名医学相关专业全日制本科及以上毕业生到经济欠发达地区乡镇卫生院工作。
责任领导:*
责任处室:人事处
整改期限:2009年底
(七)实施中医药强省建设工程
主要解决:推动中医药继承创新、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推进中医事业科学发展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具体措施:
27、加快中医药进农村、进社区的步伐。
责任领导:*
责任处室:省中医局
整改期限:2009年底
28、加强名院、名科、名医的培育,加强县级中医医院、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中药房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
责任领导:*
责任处室:省中医局
整改期限:2009年底
29、探索医、教、研、产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全面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提高自主创新与竞争力。
责任领导:*
责任处室:省中医局
整改期限:2009年底
30、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基本医疗和重大疾病防治中的特色优势。
责任领导:*
责任处室:省中医局
整改期限:2009年底
(八)实施卫生行业作风建设工程
主要解决:全省卫生系统医德医风、行风建设、民主监督、行业管理、服务质量和医患沟通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具体措施:
31、加强反腐倡廉和医德医风教育,大力推行卫生廉政文化建设,弘扬抗震救灾精神,宣传先进典型和先进事迹,构筑思想道德防线。
责任领导:*
责任处室:党委办、监察室
整改期限:2009年底
32、进一步抓好行业作风工作,抓好长效机制建设和制度落实,巩固治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专项工作成果。深入推进政务院务公开和民主管理。
责任领导:*
责任处室:监察室
整改期限:2009年底
33、结合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医疗服务行为管理制度,全面推进医德考评制度,加强对执业行为的监管,进一步规范医疗服务行为。
责任领导:*、*
责任处室:医政处、监察室
整改期限:2009年底
34、重视接待工作,有效化解各类矛盾。健全患者投诉处理机制,加强医患沟通,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医学科学、尊重医疗卫生工作者的良好风气,创造良好的执业条件和工作环境,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责任领导:*
责任处室:办公室
整改期限:2009年底
35、进一步完善卫生系统内部审计制度,积极开展卫生专项资金、重点项目资金和干部经济责任等审计工作。加强对专项资金和投资项目的监督管理,确保项目进度和质量,确保资金安全和项目效益。
责任领导:*
(一)加大常规调查业务拓展力度,完善调查预警监测体系。在巩固已开展业务的基础上,认真组织好农产品产量调查、城镇住户调查、低收入居民消费价格调查和国际比较项目(ICP)调查等新拓展的业务,认真组织好样本轮换后的新样本的调查。
(二)不断完善市区直接调查工作。采取专业人员直接调查和管理,委托辅助调查员、单位协助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创新科学的调查模式。以专业人员为主体,辅助调查员和社会调查力量为补充,调查对象为基础,区、镇(街道)统计机构相配合,构建完整的调查网络。继续运用法律、经济、行政手段,注重加大感情投入,完善有效的调查手段。通过业务培训和指导,提供调查信息,优化多元的调查服务,积极争取调查对象的支持配合。
(三)区别化、规范化加强辅助调查员队伍管理。根据调查业务需要,分类聘请常规、专职、农村、综合、专项等辅助调查员。完善管理制度,制定业务操作规范,明确考核细则。编印辅助调查员管理手册。创新培训、指导、管理和考核奖惩办法,强化辅助调查员的工作责任心,提高辅助调查员的业务水平。
(四)综合运用法制化、信息化、社会化手段,探索和改进科学有效的调查方法。
二、治化数据质量,提高公信能力
(五)严把源头数据质量关。完善调查对象的规范化管理和考核激励办法。统一建立和规范管理调查对象的统计台账和原始记录。加强调查样本的日常维护和管理。建立调查数据上报联系人网络。发挥轻骑兵作用,加大调查对象的走访力度,加强业务培训和指导,加强源头数据质量和基础工作的检查。确保调查补贴发放到位、调查资料保密制度执行到位。
(六)规范自身调查行为。依法严格履行独立调查、独立报告、独立监督的职责。严格执行统计调查制度和统计调查工作管理办法。分专业建立健全调查工作规范化实施方案,继续规范管理台账、业务台账和数据台账。加强调查数据质量抽查,完善调查数据评估方法。完善调查数据的制度。完善调查数据质量控制体系,加强调查数据采集、评估、处理、加工和公布全流程的监控。
(七)建立调查数据质量责任制与责任追究制度。建立调查数据责任分级制度,明确调查数据质量责任及其追究种类和方法。
三、深化分析研究,提高服务能力
(八)创新分析研究机制。完善目标考核机制。构建快速反应机制,建立服务应急小组,明确应急服务职责、流程和基本要求,不断提高应对突发需求的能力。改进项目研究机制,继续实行课题研究招标立项、结标验收制度,鼓励各处室单独组织研究、跨处室联合攻关等方式开展课题研究。建立学术交流机制,定期汇编课题研究论文集,积极向各类报刊、杂志投稿。完善激励机制。
(九)把握分析研究脉点。继续加强对各级党委、政府的重大决策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的跟踪和分析,重点围绕富民强市战略、创新开放“双轮驱动”战略、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三农”问题、城乡居民收入消费、价格形势等方面,及时反映经济社会运行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成果。加强对主要统计调查指标的专题分析和综合分析,及时发现经济运行中的苗头性、趋势性问题,不断提高对经济形势的把握能力和预判能力。
(十)拓展分析研究资源。充分利用常规调查和监测资料,提高数据解读的广度和深度,全力打造权威板块。倾力打造“畅通民意,汇集民情”的服务品牌,健全社情民意调查体系和部门效能监察体系。改进基层信息联络员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的常态化管理办法。开展专题性调研活动。
(十一)提高分析研究水平。坚持和完善经济形势分析制度。不断完善统计监测分析方法,逐步建立经济监测分析研究的整体框架和经济景气监测与预警系统。建立课题研究资料库。加强分析研究工作的辅导与培训。
(十二)提升分析研究成效。加强服务载体建设,提高编报水平。坚持面向上级部门、面向党政领导、面向调查对象、面向社会公众的服务目标,满足服务对象的多元化需求。
四、强化法制建设,提高保障能力
(十三)树立全员学法意识,学习依法行政的理论、程序法、实体法等。
(十四)大力开展普法宣传。运用多种形式,广泛宣传统计法律法规和统计调查制度方法。
(十五)运用法律手段加强调查业务管理。继续推行统计行政执法责任制。加强新增调查项目的管理。全面实施调查事务告知制、提醒制、查询制,调查报表签领签收制,调查基础工作和调查数据质量问题反馈制。开展迟报专项整治活动。严格依法履行调查资料保密义务。
(十六)规范调查行政执法行为。规范执法主体、依据和程序。规范运用法律文书。坚持常规检查和专项检查相结合,加大查处统计调查违法违纪行为的力度。认真做好案件审理工作。规范案卷制作和管理。
(十七)做好国家统计局和总队统计制度方法改革方案的落实工作。继续开展统计调查制度方法改革研究工作。
五、助化信息技术,提高发展能力
(十八)丰富网站内容,完善内外网建设和维护,提高网站服务的主动性和时效性。
(十九)加大调查信息化建设力度。建立短信群发提醒系统,拓展网上直报领域,构建调查信息综合处理工作平台,探索利用遥感技术、移动终端采集原始调查数据,探索开发小型调查数据库,促进调查数据采集、处理、传输、共享、存储、加工和公布全流程的信息化。
(二十)加快固定资产、办公用品信息管理系统和办公自动化建设步伐。
(二十一)注重发挥计算机辅助电话调查系统(CATI)在开展常规调查、民意调查、数据处理和数据质量抽查等方面的作用。
(二十二)认真落实信息保密规定,加强计算机和信息网络的安全管理。
六、活化运行机制,提高运转能力
(二十三)理清工作思路。年初明确年度工作要点,制定纪检监察、法制、党工团等工作计划。制定重点工作实施意见。坚持月度队长办公会议和队务会制度。
(二十四)明确工作责任。继续推行工作目标责任制。对月度工作和重点工作安排形成会议纪要,制定工作任务分解表。
(二十五)狠抓落实力度。加大专题工作研究力度。优化职能重组和人员组合。完善首问负责制,建立健全效能监察制度,完善考核奖惩激励机制。
七、细化基础管理,提高执行能力
(二十六)树立全新管理理念。继续实施矩阵式管理模式,推行7S管理模式。
(二十七)明确管理内容。推行办公规范化管理。加强国库集中支付和项目支出等财务管理工作的法制化、规范化、精细化。加强人事管理的科学化、信息化、档案化。切实加强县级调查队业务管理,细化管理规范,加强业务考核,强化激励机制。
(二十八)进一步完善基础管理制度,建立SOP流程管理系统,制定管理标准,规范管理行为。
(二十九)提高执行力,维护良好的工作秩序。
八、育化干部队伍,提高工作能力
(三十)大力弘扬政府统计“服务、诚信、专业”的核心价值,不断强化用户至上意识、数据质量第一意识和尊重统计调查对象意识。
(三十一)牢固树立国家队意识,进一步增强国家责任理念。牢固树立调查队意识,进一步增强求真务实理念。
(三十二)继续深化“践行科学发展观,我为作贡献”主题教育,开展“创先争优”活动。
(三十三)进一步深化创建“学习型机关”活动,继续实行项目负责人制度,进一步优化活动内容,丰富活动载体,规范活动流程,细化活动管理,完善考评机制。
(三十四)注重发挥党、工、团组织的作用。
(三十五)加强领导班子作风建设。完善党组中心组学习制度,继续发挥模范带头和传帮带作用,提高组织协调能力,提高领导科学水平。建立领导班子成员分工负责和挂钩联系制度。
(三十六)加大干部培养力度。认真贯彻落实四项监督制度,完善人才培养和竞争机制,提倡良性竞争、和谐合作。健全个人述职、民主测评、民主推优等制度,继续加强科级后备干部队伍的梯队建设,建立AB角和上挂下联制度。
(三十七)加强干部队伍作风建设。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调查研究之风、求真务实之风、艰苦奋斗之风,营造爱岗敬业、奋发有为的氛围,确保各项改革建设任务的全面落实。
(三十八)加强纪检监察工作。继续加强组织建设、廉政教育、制度建设、系统管理和监督检查。重点要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以廉政风险防控和规范权力运行为重点进一步落实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任务,认真落实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述职述廉、个人有关事项报告、谈心谈话(提醒、问责)等制度,继续坚持“三重一大”问题集体研究决策,认真落实廉政建设责任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
(三十九)加强调查行风建设,树立良好形象。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完善政务公开。推进开放式统计调查。建立行风监督员制度。继续走进“行风热线”。
九、孕化工作环境,提高影响能力
近两年,全省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发〔*〕17号),积极稳妥地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并在解决“老人、老粮、老账”等制约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发展的关键问题上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取得了阶段性明显成效。当前,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已进入关键时期,为加快国有粮食企业体制机制创新和产权制度改革,支持国有粮食企业做优做强,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促进粮食经济的全面发展,根据《国务院关于完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政策措施的意见》(国发〔*〕16号),现结合我省实际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加快推进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切实转换企业经营机制
(一)切实使国有粮食企业真正成为市场主体。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依法履行加强对全社会粮食市场主体的指导、监督、检查和服务的职责。要进一步理顺粮食行政管理部门与国有粮食企业的关系,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对国有粮食企业主要负责国有资产监管、领导班子管理与考核、政策性业务的管理与指导,不直接干预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国有粮食企业要真正成为市场主体,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要规范政府宏观调控和企业经营之间的关系,根据粮食宏观调控的需要,政府可委托具备资质的国有粮食企业承担相关政策性业务,并按确定的标准给予补贴。国有粮食企业要带头服从政府实施粮食宏观调控的需要,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服务。
(二)加快国有粮食企业的组织结构创新。各级人民政府要按照“分类指导、做优做强”的原则,支持国有粮食企业进行跨地区、跨所有制的资产重组,鼓励各种资本参与企业改组改造,以资产为纽带,在省内培育若干个粮食企业集团。支持省粮油集团公司在现有基础上,通过股份制运作,以资本运营为纽带,整合资金、技术、品牌、人才等要素,积极向市县延伸,逐步发展成为年加工大米50万吨以上的大型粮油企业集团。鼓励设区市以国有粮食骨干企业或省市级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为核心,通过资本运作、资源整合,在宜春、上饶、抚州、吉安等市培育形成若干个年加工大米20万吨以上的区域性粮油企业集团。粮食主产县要以优势企业为基础,因地制宜地组建一个或若干个国有独资或国有控股的粮食购销企业。非粮食主产县也要保留必要的国有独资或国有控股的粮食购销企业。对商品粮源少和边远山区的国有粮食企业,可以通过改组联合、股份合作、租赁承包、授权经营等多种形式放开搞活。
(三)积极推进和规范国有粮食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各地要按照国有粮食企业组织结构创新的目标要求,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积极推进国有粮食企业产权制度改革。近期重点做好对国有资产的清产核资工作,摸清家底,掌握国有资产的分布及质量状况,在此基础上因地制宜制定改革方案,进行改革试点。国有粮食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可先在各设区市内国有粮食企业之间实行股份制,有条件的地方也可以实行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股份制改革,其股份形式可以控股,也可以参股。改制后的企业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建立法人治理结构,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实行规范运作。在推进国有粮食企业产权制度改革过程中,各地政府和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按照国家所有、分级管理、授权经营、分工监督原则,采取有效形式,切实加强对国有资产的经营和监管,并明确监管职责,确保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国有粮食企业的人事管理、事权管理由当地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国有粮食企业资产管理中的清产核资、产权登记、产权变更等基础性工作由当地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负责。在产权制度改革中,对国家投资和利用国债资金建设的粮食仓储设施,不得随意处置或改变其用途。要注意合理布局粮食购销网点,加强对粮食仓储设施的维护和管理,对登记在册的粮食仓库报废、拆除、产权转让或改作其它用途,须经设区市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转报省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备案同意。对地处城区的粮食仓库,可以按照“退城进郊、拆一还一、先建后拆”的原则进行置换。对闲置的粮食仓储设施,在确保资产不流失的前提下可以对外进行租赁、承包或公开处置。对有困难的国有粮食企业的生产经营性用房和土地,按规定程序审核批准后,减征或免征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
(四)研究建立新型粮食仓储管理机制。各地要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新制(修)订的粮食仓储管理办法、粮食储存标准和粮食卫生标准,建立、健全各项仓储管理制度。加强粮食储藏技术的研究和推广,提升粮食仓储核心竞争力,减少粮食数量损失,延缓粮食品质下降,确保库存粮食安全。结合粮食企业改革和人员分流安置,鼓励国有粮食企业利用现有的仓储设施和技术力量向社会提供有偿服务,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在政策、资金、税收上给予适当支持。加强对农民储存粮食的技术指导,降低粮食产后损失。
(五)做好粮食收购资金贷款发放和管理工作。农业发展银行要继续发挥政策性银行的职能,积极支持粮食产业发展。加强信贷服务,在确保农发行贷款债权落实的前提下,支持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凡符合条件的法人单位都可列为贷款对象,并根据企业意愿实行分贷分还或统贷统还。对中央储备粮代储企业和地方储备粮的承储企业,要开设基本账户,所需信贷资金按照农发行相关贷款管理办法按计划保证供应;对受政府委托收购粮食及启动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收购粮食所需信贷资金,在落实收购费用、利息和可能出现价差亏损补贴来源的前提下,应及时足额发放,并提供优质服务。按照企业风险承受能力,积极支持各类具有收购资质的粮食企业入市收购,继续加大对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精深加工和转化企业、工商联营企业及其他粮食企业、粮食生产基地和粮食市场建设、粮食仓储设施维修改造等贷款扶持力度。对粮食储藏技术等推广和应用,在防范贷款风险的基础上,农发行可提供科技贷款支持。
(六)积极支持国有粮食企业做优做强。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要积极支持国有粮食企业做优做强,在资源整合、基地建设、科技创新、粮食购销、市场开拓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和指导。积极支持国有粮食企业通过资源整合组建粮食集团,鼓励将粮食购销企业与加工企业进行整合重组,组建粮食生产、收购、加工、销售一条龙经营的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并继续享受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优惠政策。鼓励发展粮食订单生产、订单收购和基地建设,引导企业和农民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合作机制。加大对国有粮食企业、大型粮食加工企业和其它多元化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支持企业发展粮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对改制重组的粮食企业,国有资产在粮食系统内划拨的免收相关规费。对国有粮食企业自筹资金建设粮食仓库或通过置换“退城进郊”建设粮食仓库的项目,给予免收相关规费的政策支持。
二、进一步做好粮食财务挂账的剥离与管理工作,妥善解决企业历史包袱
(七)认真做好粮食财务挂账剥离的后续管理工作。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对从国有粮食企业剥离的政策性粮食财务挂账,要实行专户管理、专账核算。同级财政、农业发展银行也要根据政策性粮食财务挂账的具体内容,设置相应台账,登记、反映和监督挂账变化情况。对2004年5月31日以前经审计的企业经营性亏损挂账,按照债务与资产一并划转和防止逃废银行债务的原则,结合推进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单独设账反映,实行有效管理,审计、财政、粮食、农业发展银行等部门要根据国家有关部门制定的依法处置企业经营性亏损的实施办法制订具体实施细则。
(八)继续做好国有粮食企业分流职工再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按照省政府统筹考虑和多渠道筹集的原则,切实解决好国有粮食企业分流安置职工和离退休人员所需资金。对国有粮食企业分流安置职工、依法解除劳动关系等的资金缺口,除继续从中央批准给省的改制资金限额中给予的适当补助外,国有粮食企业改革改制中依法出售自有产权公房、建筑物收入和处置企业使用的划拨土地的收入,优先用于企业缴纳社会保险费、安置职工。在正常经营期间,企业支付给分流职工的经济补偿和按国家规定缴纳的社会保险费,按现行政策规定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各级人民政府要按规定将国有粮食企业分流职工纳入当地再就业规划和社会保障体系,并对符合条件的分流人员核发《再就业优惠证》,落实小额担保贷款、税收减免等再就业扶持政策。做好企业解除劳动关系人员的档案移交和社会保险关系接续等工作,为其再就业创造良好的条件。国有粮食企业要充分发挥现有购销网点和产业化经营的优势,开展多种形式的面向农民、方便居民的服务业务,努力增加就业岗位,为分流人员创造更多的再就业机会。
三、积极培育和规范粮食市场,加快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粮食市场体系
(九)继续培育、发展和规范多种粮食市场主体。鼓励各类具有资质的市场主体从事粮食收购和经营活动,培育和规范农村粮食经纪人,开展公平竞争,活跃粮食流通。引导多元投资主体投资各类粮食交易市场、粮食物流设施以及高科技粮油加工企业。
(十)健全粮食收购市场准入制度。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按照《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和《*省粮食收购资格许可管理办法》,继续做好粮食收购企业入市资格审核工作,对已经取得粮食收购资格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要加强指导、服务和监管,定期进行审核。
(十一)加强粮食市场监管执法。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强对粮食经营者从事粮食收购、储存、运输活动和政策性用粮购销活动,以及执行粮食流通统计制度情况的监督检查,加强对粮食收购资格的核查。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强对粮食市场以及市场开办者和粮食经营者的监管,严厉打击违法收购、囤积居奇、欺行霸市等各种违法经营行为。质量技术监督、卫生部门要加强对粮食加工和销售的质量管理、卫生监督。各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完善信息通报机制,形成管理合力,维护粮食交易秩序,保护粮食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十二)完善粮食市场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和规范省粮食批发市场和南方粮食交易市场的整体服务功能,重点建设若干个面向销区的粮食批发物流中心和城市成品粮油交易市场。各级人民政府对市场建设要在规划、财政、信贷、土地、税收、运输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规范市场交易规则,引导企业入市交易。对大宗粮食交易,中央和地方储备粮的购销和轮换,原则上通过规范的粮食批发市场采取竞价交易方式进行,也可以通过国家规定的其他方式进行。大力推广电子商务等先进的交易方式和手段,增加交易的透明度,发挥引导粮食市场购销价格的作用。
(十三)加强粮食现代物流体系建设。要认真组织实施好《*省现代粮食物流发展规划》,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现代科技为支撑,通过各级人民政府的适当投资引导,重点建设面向东南、华南地区的稻谷(大米)流出通道,及面向东北、华北地区的玉米、小麦流入通道,建设年中转量10万吨以上的重点物流节点,增加散粮发送接收机械设备,发展散粮火车、散粮汽车、散粮集装箱等运输方式,逐步实现跨省区粮食物流主要通道和省内粮食收购、集并的散装、散卸、散储、散运,加快培育专业粮食物流企业,搞好专业配送,建立畅通、快速、高效的粮食物流供应链,促进粮食安全、快捷、高效、低成本流通。
四、加强和改善粮食宏观调控,确保粮食安全
(十四)健全粮食安全保障机制。各地要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和粮食生产;要完善粮食应急机制,各级人民政府要根据《*省粮食应急预案》要求,制定适合本地实际的粮食应急预案,并抓好各项应急措施的落实。各市、县(区)人民政府要根据粮食购销市场化的新形势,从增强本级人民政府对当地粮食市场应急调控的需要出发,建立相应规模的市、县(区)粮食实物储备,并重点掌握或指定一部分粮食加工和批发、零售企业,服从粮食安全应急调控需要。
(十五)建立健全粮食监测预警系统。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及价格主管部门,要建立健全粮食市场价格信息监测管理办法和制度,逐步建立起覆盖全社会粮食产销和市场流通的粮情价格监测网络和预警系统。要加强市场调查和粮情分析,及时掌握粮食市场供求和价格变化情况,进一步完善粮食供求、质量、价格信息制度,为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实施粮食宏观决策、加强对粮食市场管理、制定粮食政策提供及时准确可靠依据,并为粮食企业经营提供全方位、优质的市场信息服务。
(十六)加强粮食产销衔接。要按照“政府推动、部门协调、市场调节、企业运作”的原则,以经济利益为纽带,以市场为导向,完善与粮食主销区之间的利益协调机制。要充分发挥我省粮食资源优势和毗邻粤、闽、浙等粮食主销区的区位优势,进一步扩大我省粮食市场占有率。鼓励省内粮食企业在主销区粮食市场经销粮食。铁路部门要优先安排履行产销合作协议的粮食运输。农业发展银行要对产销区之间开展购销协作提供贷款和更加便捷的跨省结算服务。为促进粮食流通,凡我省粮食运输可享受鲜活农产品运输优惠政策。
(十七)认真贯彻落实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根据新的形势和要求,按市场经济规则指导和做好粮食收购。要充分发挥最低收购价政策保护广大农民种粮利益、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稳定市场价格和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作用,进一步落实国家的最低收购价政策。粮食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启动期间,国家指定收购企业要按照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要求,挂牌敞开收购农民交售的粮食。各有关部门要认真履行各自职责,确保国家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的顺利实施。
(十八)完善粮食直接补贴和最低收购价政策。从2006年起,全省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资金,要达到全省粮食风险基金总规模的50%以上。省直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完善粮食最低价收购政策的执行预案,健全最低价收购预案启动机制、补贴机制和监督机制。对不实行最低价收购的主要粮食品种,在出现供过于求、价格下跌过多时,各级政府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调节供求,防止出现农民“卖粮难”和“谷贱伤农”等现象。有关部门要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保护农民利益和种粮积极性的政策措施。
(十九)加强和改善地方储备粮油的管理。要在全省建立起以省级储备粮为基础、市县级储备粮为补充,储备轮换与购销经营相结合,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地方储备调节机制和粮食安全保障体制。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粮食局和省农业发展银行要进一步完善我省省级储备粮管理办法,落实责任,依法加强对省级储备粮管理,及时轮换,确保质量合格、数量真实,在需要时调得动、用得上。各市县也要加强对市县级储备粮的严格管理。
(二十)做好政策性用粮供应工作。要继续做好军粮供应、受灾群众口粮供应等政策性用粮供应工作,稳定军粮供应渠道,做好军粮供应的服务工作。要加强军粮供应管理机构,妥善解决其人员、编制、经费问题。
五、加强粮食流通的监督检查,做好全社会粮食流通统计工作
(二十一)依法加强对全社会粮食流通的监管。各级人民政府要按照《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的规定,加强对粮食流通监督检查工作的领导。各级人民政府要建立粮食行政执法部门之间的协调机制,协调解决粮食行政执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快建立粮食流通监督检查工作长效机制,完善粮食行政执法和粮油质检体系。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强监督检查队伍建设,努力提高行政执法和监督检查水平。
(二十二)切实做好全社会粮食流通统计工作。各地要认真贯彻落实《*省粮食流通统计制度》,根据统计对象,不断改进统计调查方法和手段,以保障《统计法》和《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的贯彻实施。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强对粮食流通统计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督促各类粮食经营企业和用粮企业自觉执行粮食流通统计制度,履行向当地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报送粮食购销存等基本数据和情况的义务。
六、加强领导,确保粮食流通体制改革顺利推进
(二十三)全面落实粮食行政首长负责制。全面落实粮食省长负责制下的各级行政首长责任制,将中央对粮食省长负责制规定的责任,进一步落实到市、县(区)行政主要领导,切实对本地区的粮食生产、流通和安全负起责任,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实现粮食总量平衡,推进国有粮食企业改革,维护正常粮食流通秩序,保持市场粮食价格的基本稳定,保证市场粮食的有效供应。
一、产业转型服务行动
充分发挥职能、信息、技术优势,着力强化信息技术、许可办事、政策引导和认证注册服务,积极助推医化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努力实现服务能力的新提高。
(一)药品生产领域
工作目标:协调上级局帮促一家企业完成新建生产车间GMP认证;促成医化企业与跨国公司、研究机构合作项目各1个;指导2家企业3个产品取得新的药品生产批准文号。
工作措施:协调上级局做好:1.对化工企业向药品生产企业转型、原料药向制剂转型的,加强政策引导和技术帮扶,在厂房设计、图纸审核、GMP车间改造现场指导等方面实施全程帮扶。2.对申报国际、国内注册认证的,加强教育培训和技术指导,指导企业争取一次性通过。3.对有拓展国际市场、开发新产品意向的,搭建合作平台,积极牵线搭桥,促成合作项目。4.对申报药品批准文号的,指导企业加强药品研究,帮助沟通联系国家、省药品审评中心,争取缩短审批时限。
(二)药品流通领域
工作目标:鼓励引进药品流通新业态,推进药品零售企业的规模化发展,提高行政审批效率。
工作措施:1.规划引导。根据药品流通行业发展规划,鼓励药品批发企业重组、兼并、联合,发展现代医药物流,积极引进新型药品流通业态,提高行业集中度和综合竞争力。2.扶优扶强。帮扶重点企业、成长型企业,完善直通车服务,挖掘“老字号”企业的文化内涵,引导创新经营模式。强化退出机制,淘汰一批条件差、信用低的企业,助推药品流通行业健康有序发展。3.提高效率。完善审批制度和程序,修订新的准入标准,提高审批效率。
(三)医疗器械领域
工作目标:帮促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参加各种技能培训,提高质量管理水平,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帮促相关企业通过《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检查。
工作措施:1.搭建平台。打造产销对接平台,组织企业与医疗机构产品对接会,推进产品研发,拓宽营销网络。积极协助市局打造技术服务平台,为设立医疗器械检验检测中心或分所提供支持。2.强化服务。做好项目结对联系,加强与上级局的沟通。对新开办企业,帮促报批许可证、注册证;对新开发产品,帮助取得注册证;对新技改项目,指导可行性分析和技改方案论证。对2家实施《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企业,协助市局开展模拟检查,争取一次性通过。
(四)稽查打假领域
工作目标:切实保护企业合法权益。
工作措施:建立政企联合打假机制。凡涉及假冒我县相关名牌产品的案件,及时为企业撑腰解难,主动协调有关部门依法从严从重从快处理。
二、专项整治亮剑行动
根据上级部署,深入开展专项整治,始终保持高压态势,切实发挥打击制假售假行为的“拳头”和“尖刀”作用,在贴近民生查办大要案、重拳出击打出影响力上求得新的突破,努力实现我县食品药品安全形势稳定趋好。
(一)药品生产领域
工作目标:以GMP为标准,督促企业严格按处方和工艺组织生产,确保产品质量稳定可控。
工作措施:开展药品生产领域集中整治行动,重点检查企业是否存在偷工减料,是否擅自接受药品境外委托加工,是否原料把关不严、以化工原料代替经批准的原料药、以质量低劣药材代替合格药材等行为。在督促企业自查自纠的基础上,对重点企业严格按GMP要求进行现场检查和重点监督品种抽验。发现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的,按照“六个一律”要求依法作出处理。
(二)药品流通使用领域
工作目标:整治“走票”、“挂靠”、药师不在岗、处方药未凭处方销售等突出问题,加强疫苗、含特殊药品复方制剂、终止妊娠药品等重点品种监管。
工作措施:重点检查近三年内涉及购销假药案件的企业、城乡结合部和农村地区及信用等级差、管理薄弱的零售药店。以进货渠道和质量管理规范为重点,严厉打击违法行为。对已查证属实的出租转让证照、票据,经营假药或者造成特殊药品复方制剂流弊的、明知渠道不清或手续不全仍然购销假药的药品经营企业,一律依法吊销《药品经营许可证》;对涉嫌犯罪的,一律移送公安机关追究刑事责任;对涉嫌增值税票据造假的,一律移交税务部门核实;对销售假药的,一律予以公开曝光。
(三)医疗器械领域
工作目标:重点规范乡镇卫生院体外诊断试剂、口腔科医疗器械、二手医疗仪器设备采购渠道;严肃查处急救常用医疗仪器设备违法案件,尤其是进口医疗仪器设备技术结构不符合相关国家强制性标准的案件;查处“美瞳”违法案件,消除无证经营行为。
工作措施:开展乡镇卫生院医疗器械专项检查,着力解决体外诊断试剂、口腔科医疗器械和转手再用医疗仪器设备存在的问题。开展远红外与磁疗相结合贴膏类产品经营的集中整治。采取医院自查、监督检查、摸底检测、总结评估等形式,对急救常用的医疗仪器、设备进行全面检查和质量抽查。开展“美瞳”经营秩序集中整治,在宣传引导的基础上集中开展专项治理,加快新申请角膜接触镜经营的许可审批。
(四)药械稽查打假
工作目标:以非药品冒充药品、中药饮片质量低下和非法渠道采购药械等突出问题为突破口,严查狠打,确保药械违法案件查处率100%,涉刑案件移送率100%,假劣药械案件占立案数50%以上,争取查办1—2起在全市有影响力的案件。
工作措施:开展非药品冒充药品专项整治,排摸重点品种,追根溯源,捣毁制假窝点。开展医疗机构使用医疗器械专项整治,以植入性医疗器械(包括美容产品)、诊断试剂和影像诊断系统为重点,开展异地核查和渠道追溯,会同公安机关追踪假冒产品源头。开展中药饮片质量专项整治,加强质量抽验和不合格产品的查处,全面核查进货渠道,并尝试与刑事司法衔接,严厉打击假冒伪劣行为。开展邮寄假药专项整治,开展某类特效用药(如糖尿病专科降糖药品)专项检查和非标检测,追踪溯问题产品源,铲除造假窝点。
(五)食品保化领域
工作目标:加强七大类食品安全治理整顿,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
工作措施:健全联席会议、案件督办和信息通报制度,增强部门合力,加大查办力度。对食品添加剂、食用油、乳制品、保健食品、肉类、酒类等重点品种开展隐患排查,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整治。启动96317举报投诉系统,健全举报奖励制度,提高群众参与程度。在5—6月开展为期二个月的集中整治行动,协调相关部门配合公安机关抓好“打四黑除四害”专项行动,重点打击生产经营食品添加剂、地沟油和病死猪行为,狠抓案件推进和深挖。密切关注群体性虚假宣传销售保化产品和药店保化产品经营等问题。
三、应急能力提升行动
完善新闻发言人制度,健全风险排查、预警、评估、处置等机制,推进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和食品药品安全预警、应急体系建设,完善应急预案,加强应急演练,提高应对能力,确保不发生等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
(一)药械不良反应(事件)监测
工作目标:涉药单位实现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病例的收集、报告、处理、分析常态化;药械生产质量安全事件应急处置程序、处理、分析、总结更加完善。
工作措施:督促涉药单位配备专职ADR、MDR监测人员,尤其是督促药械生产企业对上市药械不良反应(事件)病例进行收集、报告、处理、分析,开展重点产品监测和再评价研究,提交年度监测报告。充分利用省药品不良反应预警平台,定期开展ADR、MDR报告数据与药械质量关联性研究。建立市、县两级药械不良反应(事件)应急联动机制,开展应急模拟演练,及时调查、评价和处理死亡及群体性不良事件。
(二)药械安全应急处置
工作目标:完善预案,掌握舆情,及时处置,确保药械安全事件得到有效控制。
工作措施:完善药械安全事件应急预案,建立市、县联动机制,组织开展应急演练。明确专人每天浏览卫生部、国家局、省局和主流媒体的相关信息,一旦发现问题药械消息,第一时间采取应急措施。加强与市ADR中心和食品药品检验所的配合,力求在第一时间掌握不良事件情况,主动介入调查处置,避免事件升级。
(三)食品安全领域
工作目标:加强综合协调,确保食品安全事件得到有效控制。
工作措施:完善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建立市、县联动机制,组织开展应急响应检查。建立应急专家队伍,定期开展活动,充分发挥作用。严格重大事故信息通报制度,一旦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苗头,第一时间协调相关部门采取应急措施,调动精干力量,避免事故升级,把损失和影响降到最低程度。
四、诚信建设推进行动
进一步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推进诚信体系建设,强化社会监督,促进行业自律,推动企业执行质量管理体系,落实生产源头和流通使用质量安全责任,实现行业素质的新提升。
(一)药品生产领域
工作目标:企业年度质量报告完成率达100%,上市药品品种年度质量报告完成率100%,药品出厂监督抽验合格率100%,专项整治和日常监管发现违法行为移送及处理率100%。
工作措施:监督指导企业落实产品质量自我评估制度,审核评估企业提交的年度产品质量报告,确保报告的真实性,推进企业严格执行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加强日常监管和监督抽验,推进信用分级管理,对于违法违规、失信企业,根据情节轻重,分别采取行政处罚、约谈法定代表人、信息公开等形式予以警示。
(二)药品流通使用领域
工作目标:落实药品经营企业信用等级与人民银行征信系统的对接;争取全年创建市级“诚信示范药店”不少于8家,县级“诚信示范药店”不少于15家。
工作措施:落实本局与人民银行联合会议精神,加强相互间沟通协调,及时按照规定报送经营企业的相关信息,保障该机制正常有序运行,充分发挥金融系统对药品经营企业诚信体系建设的促进作用;开展争创“诚信示范药店”活动,定期公布企业信用等级,加大对低等级信用企业监管力度。继续开展药学服务活动,组织药学技术人员到村居(社区)开展安全合理用药知识宣传,提高行业信誉度和美誉度。
(三)医疗器械领域
工作目标:确保我县无菌类医疗器械生产企业不发生安全性事件和多批次的监督抽验不合格情况。
工作措施:参照执行YY/T0316-2008《风险管理对医疗器械的应用》,分风险评定、风险控制、剩余风险评价三阶段,开展风险管理检查评估活动,总结提炼ACE工作法。推进信用分级管理,公开信用等级评定结果,强化低信用等级企业的连续监控,并约谈法定代表人,发现违法及时移送及处理,并经批准予以实名曝光。
(四)药械稽查领域
工作目标:查处严重药械违法行为,促使涉药单位加强自律,确保用药安全。
工作措施:按照职能分工加强稽查监管,对发现的违法违规问题及时处理,并有的放矢的促进规范。对有主观故意制售假劣药或问题医疗器械的,经批准予以实名曝光。年终评出药械违法典型案件并予以实名曝光,警示涉药单位加强自律。
五、示范创建推进行动
以深化食品药品安全示范创建为抓手,强化责任落实、制度建设和基层基础工作,重点推进百万学生饮食放心工程和药品安全示范创建工程,促进监管长效化、社会化,在提升区域食品药品安全总体水平上有新进展。
(一)百万学生饮食放心工程
工作目标:实现8所学校食堂食品安全量化等级提升。
工作措施:抓工作部署,制定实施方案,明确标准细则,列入年度工作目标责任制内容。抓工作进度,成立指导考核组,加强指导、协调和督查,分批组织考核验收。抓部门协调,加强与教育、卫生、工商部门的分工配合,落实责任。
(二)药品安全示范创建工程
工作目标:争创省级药品安全示范县。
工作措施:加强与市局的沟通,争取将我县纳入省级药品安全示范县创建对象;加强创建的指导工作,协助相关乡镇做好宣传发动工作,使满意度测评能顺利通过。健全部门分工负责机制,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广泛宣传安全用药知识,注重特色培育和长效机制建设,及时报道工作成效和先进典型,形成良好的创建氛围,全面提升创建水平。
六、科学监管保障行动
以实施机构改革为契机,通过健全责任体系建设,理顺体制,划分事权,不断夯实县级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基础,全面提升科学监管水平。以践行科学监管为主题,牢固确立“保安全、促发展、惠民生”的价值理念,扎实推进机制建设,努力形成系统特色的监管文化体系,全面提升部门形象和公众满意度。
(一)理顺监管体制
工作目标:建立健全食品药品安全责任体系,争取今年机构改革能顺利完成,通过在增加编制和提升技术能力的基础上,履行餐饮、保化监管新职能。
工作措施:健全责任体系。形成以“地方政府负总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企业第一责任人”为主要内容的食品药品安全责任体系建设。实施机构改革。在县编委会会议初步确定我局机构改革方案的基础上,加强沟通协调,争取党委政府支持,增设食品药品稽查大队和食品药品检测中心两个下属单位,积极与有关部门协调,顺利进行职能划转交接。
提升技术能力。加快县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项目建设,7月份前争取完成相关事项的审批,争取年内动工。
整合检测资源。按照统一信息、统一计划、统一经费的原则,积极推进检测资源整合,加强督查指导,掌握工作进度,在完成机构改革的基础上争取完成检测资源的整合。
夯实基层基础。在乡镇公共安全监管中心建立乡镇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站,赋予相关工作职责,建立健全工作例会、督查指导、业务培训、信息报送、绩效考评和责任追究等制度,延伸监管网络,拓宽监督渠道,充分发挥工作站在宣传法律法规、收集安全舆情、配合检查执法等方面的作用。
积极履行新职能。建立餐饮服务、保化专业化监管和应急专家队伍,加强业务培训。建立完善餐饮、保化技术支撑体系和餐饮监管目标责任体系。适时启动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工程,在硬件提升上推进“餐饮量化等级评定”;在软件提升上推进“五常法管理”。
(二)建设系统文化
工作目标:加强队伍建设,提炼系统核心价值观,围绕“全市创特色、县内强地位”的总目标,谋求新作为,再创新业绩,树立新形象。
工作措施:开展主题实践活动。深入开展“四问”大讨论、“进村入企”大走访、重点工作大督查、长效机制大促进等系列活动,提炼系统核心价值观,形成谋求新作为、再创新业绩、树立新形象的原动力。
加强依法行政工作。以争创市级依法行政示范单位为目标,强化法律法规宣贯和法制审核,全面推行说理性文书,深入实施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组织案卷评查,提升案卷质量。研究解决《行政强制法》实施中的难点问题,保证执法工作的正常开展。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完善惩防体系,防控廉政风险,落实“一岗双责”,健全廉政教育、谈心谈话等机制。推行“阳光政务”,完善政务公开,规范“六权”运行。以创建“人民满意机关”为目标,开展“问勤、问廉、问责、问效”专项活动,加强监督检查,深化作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