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创企业管理制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大家好!我叫XXX,是一家县二级建筑企业的经理,能够站在这里发表演讲,心情非常激动,感到十分荣幸。今天,我作“我与EMBA共成长”的演讲,向领导、老师和同学们谈谈自己就读EMBA以来的感触体会,目的是与大家互相交流,共同勉励,切实提高综合素质和管理技能,促进事业发展,为国家和社会作更大的贡献。
就读EMBA使我感到了学习的重要性,当今社会是信息化时代,是知识爆炸年代,各种新思维、新科技、新技能、新管理层出不穷,一个人不学习,不掌握最新的知识和技能,就跟不上时代的需要,必定被时代所淘汰,曾经创造的业绩、作出的贡献和取得的影响力,也成为昨日黄花黯然褪去,无影无踪,象一石击入水池,泛起一阵涟漪后又复归平静。我作为一家县二级建筑企业的经理,深刻知道自己的企业不大,却如人们说得那样“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就工作来说,涉及到施工进度、施工质量、施工安全以及资金、材料、职工管理等方方面面的问题,凭着自己的年轻、精力旺盛、干劲充沛,加上刻苦勤奋、兢兢业业工作,居然把企业搞得红红火火,获得当地政府的肯定和群众的赞许。但我深切感到:以自己已有的知识水平和实践经验,难以再把企业管理提高;因为许多发生的事和问题,自己已无法作出正确的解释,感到是懵懵懂懂,日子就是这样糊里糊涂过去。因此,我感到自己必须去学习,通过学习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管理技能。通过就读EMBA,我感到自己的认识是正确的,上EMBA学习的选择也是正确的,更坚定了自己读好EMBA的信念和决心。在座的各位同学,也和我一样,大多已经到了或接近不惑之年,在职场拼搏多年,都有着成功的经验和喜悦,也不乏逆境中的教训和思考。大家就读EMBA都是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迎接复杂多变的市场形势下的新挑战,通过系统学习管理知识给自己充电,提升管理理念,开阔工作视野,去寻求新的超越和突破,推动我们的工作和事业稳健良性发展,再创新的辉煌。
就读EMBA使我感到了管理的重要性,大家都知道管理出效益,但如何管理才能出效益,对多数人来说却是一个未知数。我们中国民营企业初创的时候,不需要企业管理,需要个人魅力,靠个人魅力可以把企业做好,使企业蓬勃发展,取得一个又一个的成绩。但这是有限度的,中国民营企业管理30个人,50个人,200个人的时候,完全可以用经营者的个人魅力和事必躬亲,影响企业员工,使企业员工能够按照经营者的意图和部署去做完做好工作,实现工作的完美与高效。但如果企业做大了,达到一定规模,员工成千上万,业务遍布各地的时候,就会碰到发展瓶颈,经营者所谓的个人魅力和事必躬亲解决不了问题,造就了人们常说的成长中的烦恼。所以,要真正管理好企业,产生良好经济效益,使企业成为长青基业,就要建立制度化、规范化的管理,也就是说要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核心是用制度管人管事,每个员工在熟悉、掌握制度的基础上,按照制度规定去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按自己的职责范围做好工作,不必事事请示汇报,象现在这样,领导怎么说就怎么做,即使领导意见不正确,也按领导意见做,反正无人问责,问责也不要紧,是领导意见,错了由领导负责。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打个比方,企业好比一架机器,员工就是机器上的一个零件,机器开动了,零件就按照自己的职能发挥作用,不必请示汇报,而企业经营者只要决定机器是开还是不开就好了,无需去管每一个零件。
就读EMBA使我感到在企业管理中要倡导简单做事,大家都知道新加坡是亚洲四小龙之一,经济发展水平处于世界前列。新加坡40多年经济发展,经历了进口替代期、出口导向期、迅速增长期、产业升级期、经济转型期,是一个不断发展和不断调整的过程,通过引进高附加值的投资,积极吸引金融、教育、生活、医药、IT和软件等领域的国际公司,不断瞄准世界新兴产业,打造区域中心,世界金融中心与财富管理中心,取得了辉煌的业绩。地小人少、资源并不丰富的新加坡,之所以能取得辉煌成绩,它没有中国社会所特有的关系文化、人情文化、面子文化,推崇的是契约文化、合同文化和法制文化,工作中无需过多地考虑人际关系,以致工作效率很高,细节管理到位,比如新加坡街道每一棵树都有编号,都有档案存查,有专职的绿化工人对它进行护理。简单做事就是要善于将复杂问题简单化,按照事物的本来特性去做好工作,而不必瞻前顾后,受所谓的关系、人情和面子缠绕,减少内耗,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促进工作和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企业改革;管理创新;管理思想
一、改革是破旧立新的过程
改革是对旧体制所作的改变,是破旧立新过程。按此概念所推论的企业改革,就是不改变企业实际控制人地位所作的一系列企业流程、企业管理制度和企业文化的变革。如果改变了企业实际控制人,就是企业革命,而非改革。此文要探讨的是企业改革,是通过对目标企业流程、制度和文化的改变,从而建立新的管理流程、企业制度、企业文化和企业团队,经过这些改变后更适合企业发展。这一改革过程,也不是简单的改变原有的流程、制度和文化,是一个破旧立新的过程。我们对原有制度、流程和文化导向的态度是扬弃,吸取精华,弃其糟粕。原有的流程、制度和文化对企业发展有利部分继续保留,如果原有流程、制度和文化根本不适合企业发展,则要破旧立新,统一制定实施新的流程、制度和文化导向。
二、企业改革首先要管理者思想上认同改革
企业改革的首要任务是解决管理者思想意识,企业管理者认可改革,寄希望于改革,改革才能顺利进行。这和猴子梦想变成人的道理是一样的,据说,有一个猴子设想变成人,想过人的幸福生活。咨询高人如何实现这一梦想,高人说,首先切除尾巴,然后退去长毛,最后做脸部美容手术,做成人脸模样。猴子经过一番思想斗争过程,切除尾巴,要流血,去除毛发,有痛苦,脸部美容,也有流血痛苦过程。这一变革行为有风险,充满不确定性,一旦失败,则非猴非人,全盘落空,损失惨重,最后猴子放弃变人的计划。企业改革有成功或失败的可能,当企业管理团队有不同的文化价值观念,对企业经营发展和管理理念有不同认识,思想价值观念有冲突时,也就是说管理团队出现了反对改革者,如果最大的反对者是老板,改革就会失败。老板是赞同改革的,思想上有了突破,扫清了障碍,改革就能顺利的实施。对于企业当局管理者来说,对企业改革的思想斗争过程不亚于猴子变人,需要经过复杂的思考过程。改革成功,企业发展壮大,越做越强;改革不成功,则功亏一溃。只有管理者思想上认同改革,才有成功的可能。中小企业在发展壮大过程,必须经过一系列企业改革,改变原有的流程、制度和文化导向,以适应企业规模化发展与扩张。有限公司变更为股份制公司的过程叫股改(股份制改造),对有限公司进行股份制改造是中小企业规范管理常用的改革方式,这是企业上市的必经阶段,是中小企业发展壮大的关键一步,是中小企业进行的最彻底、最完善和最有表现价值的改革方式。股份制公司是按照公司法创立组建的,对公司财务、行政、人事、生产、研发和销售各部门流程和制度进行了全面规范,实现了三会治理,实现了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企业。到目前为止,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是企业激励方法和管理方式的创新,实行科学管理制度提高公司经营能力和运营效率,三会决策制度降彽了企业经营风险,股改后建立的规范化流程和制度、股权激励制度、三会治理机构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将为企业吸引更多人才、资金和技术,推动企业大发展。很多中小企业都是从私人小企业或类似于家族式的民营企业发展壮大的,在这种企业中一家之长或家族代表是老板,流程和制度不规范,老板的经营思想和价值观就是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就是老板文化,老板有文化,企业就有文化,老板没文化,企业也就没文化。在企业规模较小,企业管理层次不多时,这种管理机制管理成本低,管理效率高,执行力强,很适合小企业发展。当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随着业务规模拓展,公司团队在壮大,企业面对的管理问题也增加。企业面临快速扩张的人才、资金、技术和在社会建立企业信用的问题,老板要面对一系列企业变革的问题。要不要改革,以及如何改革,是老板要思考的问题,改革成功与否取决于老板对改革的思想态度。
三、改革的最后结果是管理创新
(一)企业文化价值观念的改革创新
企业文化价值观念的改革创新,是要重新构建企业文化和价值观念。著名经济学家金岩石就提出普世的文化价值观,认为优秀的企业文化由“利-智-信”组成,其价值实现的方式可量化为企业的利润、创新和商誉。初创企业没有管理团队,大事小事老板说了算,老板的思想行为以及在安排企业管理事务中的是非判断标准就是企业文化。这个时期企业首先要生存下来,企业行为以是否有利可图当作价值判断标准。随着企业规模扩大,企业内部有了管理团队,从而形成了体现团队思想价值观的企业文化:利润、创新和商誉。企业团队文化的建立,应包括鼓励员工学习,加强员工培训,建立人性化的管理制度,增加员工企业归属感,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等。企业文化的改革,也不是简单改变,当一个中小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变成股份制公司后,企业建立了三会监管下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企业内部出现了名副其实的高管,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这些高管的思想行为决定着企业文化发展方向,企业文化不再是老板文化,而是团队文化,是一种新型文化。
(二)民主集中制决策方式创新
三会制度建立后,企业的议事机构有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监事会,还选举或任命高管团队人员,企业参与管理决策人员的增加,使得公司重大事项的决策不再是老板说了算,要走民主决策程序。可以提高管理人员积极性,降低企业成本和经营风险。
(三)管理流程制度规范创新
企业改革要实施新的管理流程、制度,也不是简单改变,而是要有创新,如果在原有基础上改不了,就要推倒重来,按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要求建立新的符合大规模企业发展的流程制度。规范的目的是提高效率和降低实施风险。企业管理内容可分为人员管理、资金管理、物资管理和业务合同管理,在人员管理方面,要依据劳动法建立适合企业的人员招聘、培训、考核和离职制度,企业制度体现企业文化,要让员工对企业有团队精神、有归属感和有当家作主的感觉,就要建立人性化的人事行政制度。在资金管理方面要制定费用支付管理规定和款项支付审批规定,前者规定业务招待费用、差旅费用、通讯费、住宿费和出差补助报销标准和如何报销,后者规定付款单据选择、填写,付款单据的审批流程和单据附件要求。在物资管理方面要管好物资进入企业和从企业出去两个环节,物资从一个部门转入另一个部门也纳入管理,入和出都要办好单据审批手续,做好实物移交工作,单据和实物要保持一致性,有实物移动都要有单据支持,财务凭审批单据做好帐务处理,做到帐实相符。在业务合同管理方面,企业发生的采购活动、销售活动和其他投资融资经济业务都要签订相关合同,接到销售订单,要走评审流程,确认能否按时完成研发生产任务,公司是否有执行合同的流动资金。为了降低成本和执行风险,采购合同及其他项目合同也要走评审流程。通过制度流程规范,建立符合上市评审的各部门协作的流程制度。
(四)研发管理创新
公司设置研发部,建立适合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管理的研发运作模式,制定研发项目管理制度、研发经费核算制度和研发人员绩效考核制度。1.研发项目要立项,编写立项报告书,说明研发项目的可行性、参与人员名单、资金投入金额和可形成的研发成果。2.研发部配合财务做好研发经费的核算管理,财务按项目设置费用台帐,研发人员按项目申报费用,研发费用明细科目设置要与高新企业申请指南统计口径一致。3.研发项目完成,要编写验收报告,组织人员进行验收,按产业化成果或已完成申请专利数对研发人员进行奖励。经过上述规范管理,提升公司核心研发能力,进而提升公司整体价值。
四、与时俱进的改革创新活动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源泉
人类社会在进步,人类的生产生活经验在创新,企业的改革创新活动持续不断,跟事物的发展过程是一个道理,是曲折性前进,螺旋式上升的,企业的每一次成功的改革创新活动,最后都会促进企业大发展。企业的改革创新活动要跟随时代的步伐,与某一时代生产生活水平、社会经济环境和人们的价值观念相适应。企业的发展经历了封建社会传统手工作坊阶段到资本主义社会工业化大生产阶段到现代股份制企业阶段。在手工作坊中,实行师傅带徒弟的管理模式,机器设备少,管理流程制度少,当时管理的重心是人,企业内部的关系为老板和师傅的关系以及师徒关系,通过口头约定执行管理规定;资本主义工业化大生产企业规模大,使用机械设备生产,效率提高,但是企业中出现了资本家和工人两大对立的阶级,这时管理的重点是人和机械,企业内部的关系为资本家、管理代表和工人之间的关系,建立了工会组织和人事管理制度,建立了规范的生产操作规程和机器设备维护管理方法;现代股份制企业实行全方位管理模式,不仅管好人员、资金和物资,还要维护企业的公众形象。企业进行股份改造甚至上市后,就是公众企业,实现了三会(股东会、董事会和监事会)治理结构,进行了管理创新。财务流程制度和做帐方法要规范,要严格按企业会计准则和公认会计处理方法进行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企业财务信息要对外批露。企业要发展,就要引进资金、技术和人才等生产要素,折算成一定比例股份,资本结构的变化导致利润分配主体的变化。大股东、小股东、人力资本股东以及各种生产要素股东都参与企业利润分配,享受企业发展的成果。由此,社会在发展,管理方式方法和管理内容在创新,企业通过一系列改革措施,实现了企业文化价值、管理流程制度、财务规范、资本结构优化和利润分配上的创新发展,适应时代特征的改革创新活动为企业持续发展注入了永恒的驱动力。
参考文献:
[1]郑兴山,唐元虎.企业人力资本产权理论研究[M].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
[2]于玉林.现代会计理论[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3]阎达五,伍中信,田昆儒.产权理论与中国会计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4]张鑫.现代企业制度教程[M].同济大学出版社,2002.
[5]陈思明.现代薪酬学[M].立信会计出版社,2004.
[6]张文贤.管理入股[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2.
[7]王金营.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理论与实证[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
[8]刘志阳等.创业管理[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6.11.
2011年12月,“华夏之星”中国小企业精英训练营在北大光华管理学院正式开课。
历经了两个多月的全国筛选,最终有25名小企业代表参加了此次活动。光华学院量身定制了4天的课程:人力资源、财务管理、团队建设、企业融资等。
企业管理:无法复制的艺术
“管理是技术,还是艺术?”“选人重要,还是用人重要?”“你的企业管理理念是什么?”这些问题引起了小企业主们的激烈讨论。
对于中国众多小企业而言,那些著名的管理学理论、成功的企业家经验可能并不适用,他们面临着各种更加具体而复杂的状况:浙江省有90%的企业建立了规章制度,但不完善的占到46.53%,不执行的占2.45%。
“沃尔玛、通用电器那些案例我都不会用,因为管理是学不到的,不可复制的。”香港华润的总经理,万科、华远的董事――黄铁鹰,既是光华的教授,更是经验丰富的企业家,对于企业管理他见解独特。他认为,“海底捞”的“变态”服务、与众不同的经营理念值得赞许。小企业的管理并没有万用的法则。因为每个企业的行业、文化、员工都不同,每个细微的差别可能导致成功的管理模式失败。
“以前公司才起步的时候,规模比较小,人员也少,哪里有精力和资源去搞管理制度。公司结构很简单,老板直接就可以将自己的理念、想法传达给一线员工。”厦门好兆头家居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加栋道出了很多小企业主的心声。
然而,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陈加栋越来越明显感到“拖不动”了。“已经不能靠我个人或者几个领导者来拉动公司了,于是两年前我开始对公司结构和制度进行调整。尽管建立和完善企业管理制度需要花费一定的资金和时间,但是从企业长期发展的角度来看,这是非常有必要的。这两年,从银行融资明显要容易多了,因为健康的运营体系和良好的发展前景也是银行考察企业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他总结道。
公司员工:企业发展的基石
在人员培训和管理方面,小企业的意识也普遍薄弱。很多小企业在初创期都是“家族事业”,根本就没有建立相应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更不可能进行专业的培训。许多小企业对员工的基础管理培训投入少之又少,甚至没有把基础管理培训纳入企业的培训计划。“更有相当部分员工一般没有经过培训就上岗,缺少基础管理的知识和技能,基础管理意识十分淡薄。”《蓝皮书》称。
“随着企业的扩大,落后的人力制度就会严重限制企业的发展。小企业可能在公司制度、人员结构、薪酬制定方面没有那么规范也缺乏优势,这种情况下更应该注重对‘人’的培养和关怀。例如,我得知一名下属的女儿出生,人在外地的我可以仅发信息表示祝贺即可。但是,我还另外吩咐财务了800元给下属,作为送给他女儿的红包。这比年底发几千元的奖金还让他感动和印象深刻,因为他会觉得老板在关心他,他是公司这个家庭的一分子。这些人性化的举动其实很简单,但是可以让员工更有归属感,工作也会更积极。”一位学员颇有感触地表示。
对于小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光华学院的王新超副教授认为,小企业应优先注重增长、创新、差异化,并要制定短期的人力资源规划,拥有权责相对宽广的、柔性的工作与员工。
厦门的刘先生经营连锁旅店,他说:“相比大企业而言,小企业在吸引人才方面缺乏优势,营造归属感和‘拥有’感,创造共同的身份和认同都是至关重要的。给员工创造共同的认同和目标,很重要。我们的公司规模不大,但是仍然吸引了不少大酒店的高管前来任职,其中重要的因素就是,发展空间大,前景好。”
“我们平时常常会自己举办培训,把这种企业与员工共发展的理念传达给员工,让他们工作的积极性更高,参与性更强。”他总结道。
财务报表:获得融资的关键一环
“不健全的财务制度”是阻碍小企业融资的致命因素。
“与我公司有业务来往的一个小企业经营得不错,现金流也很好,其他审核都没问题,可就是财务不过关,一直贷不到款。”陕西上格之路生物科学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小见说。
由于主要经营环保农药和农业产品,王小见的上下游都是小企业,甚至是一些小作坊。“很多都是夫妻店,业务也都是以现金结算,根本不需要什么财务管理。”他很无奈。
某股份制银行人士说:“由于小企业报表的水分比较大,所以银行不看重报表。如果小企业能够规范管理,加强分析财务报表,就初具现代经济体的规模了。”
为了更好地帮助小企业融资,一些中小型银行陆续开展了融资配套服务,服务更加灵活,更贴近小企业的需求。例如提供财务管理咨询。
企业发展:做强比做大重要
华夏银行总经理卢晟指出,发展要理性,融资要合理;小企业“做强”远比“做大”重要,是否拥有持续的盈利能力是银行最看重的。
(一)科学决策能力
决策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兴衰。面对市场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挑战,欠发达地区民营企业必须实现由个人经验型决策向民主科学决策转变,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掌握发展的主动权。提高欠发达地区民营企业的科学决策能力,要把握好两方面:一是企业决策者要自觉加强学习,提高决策水平和能力。决策者的水平和能力是科学决策的关键。从整体上说,欠发达地区民营企业家队伍中,由于很多入学历不高、文化水平低,致使个人综合素质偏低。要提高科学决策能力,首先必须提高企业决策者的综合素质。作为企业决策者,要自觉提高政策水平,努力掌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特别是要掌握党和国家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有关政策法规,保证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善用政策,用好政策,充分运用政策赋予的权力促进企业发展。二是要积极构筑企业科学决策机制。着力点要放在决策结构和功能的优化上。要优化组织功能,在企业班子结构上,要实现优势互补,重视发挥领导班子的作用,运用领导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实现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要优化反馈功能,在企业的某项决策目标确定后,在实施过程中要严密组织,明确分工,科学指导,加强检查督促,切实抓好决策反馈;要优化计划功能,善于运用综合计划,制定科学决策,对每项决策,要结合企业现有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综合分析,超越企业承受能力的决策项目要坚决取消。
(二)科学管理能力
在现代企业里,企业管理制度、企业治理结构和企业产权制度一样,都是企业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好的企业治理结构和企业产权制度依托好的企业管理制度发挥作用。然而,不重视企业管理制度建设,管理简单粗放,是欠发达地区民营企业的通病。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下,欠发达地区民营企业要实现进一步发展,必须认真建立企业管理制度,在提高企业的科学管理能力上下功夫。一是要建立起好的企业管理模式。欠发达地区民营企业的管理模式,大多数是采用亲情化、友情化管理模式,自觉地采用制度化管理模式的企业还比较少。这在企业初创阶段是必要的,适合企业当时的发展要求。但随着形势的变化和企业的发展,必须建立起制度化的管理模式,或者以制度化为基础,适当地吸收其他管理模式的优点,构建一种以制度化管理模式为基本框架的混合式管理模式,为企业实施科学管理打好基础。二是切实加强企业的基础管理,包括企业的财务管理、生产管理、质量管理、营销管理等等。这些基础管理工作,是企业能否正常运作的关键,财务、生产、质量、营销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会对企业带来不良影响。在做好这几方面基础性的管理工作的同时,要善于学习发达地区的先进经验,积极探索开展物流管理;创造条件引入电子商务,加强企业的信息管理,为企业的发展注入新的管理动力。.三是要切实抓好企业的战略管理。战略管理是民营企业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为使企业长期、稳定发展,实现既定战略目标而展开的一系列事关全局的战略性谋划与活动。欠发达地区民营企业最欠缺的,恰恰是在战略发展上存在严重不足。欠发达地区民营企业家要着眼于企业未来的生存发展,从本地区生产力的基础和企业自身的实际出发,切实把握好战略指导思想、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战略策略等要素,把主要精力集中到企业战略规划的研究、制定和实施上。四是认真抓好人力资源管理。人是生产力诸要素中的第一因素,人才兴、则事业兴。办企业需要建立管理人才、营销人才、技术人才和财会人才四支队伍。欠发达地区条件艰苦,工资偏低,要通过建立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切实做好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要在选拔人才、借用人才、引进人才、培养人才等方面有新的举措,取得新的突破,按照“三个有利于”的标准,不拘一格,选贤任能,以优质的人力资源推动企业发展。还要加强人才培养,这是改变欠发达地区民营企业人才紧缺状况的根本途径。
(三)创新能力
创新是知识经济的灵魂,是民营经济在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条件下,参与国内外竞争成败的关键。提高创新能力,是欠发达地区民营企业必须补上的一课。一是要进行体制创新。目前,欠发达地区的私人资本主要集中在家族式企业,实行家长式管理和封闭式管理,难以扩大规模,创出名牌。因此,欠发达地区民营企业要适应发展的要求,主动从家族式管理向合作制、有限责任公司等管理模式转变,有条件的企业,要探索建立现代企
业制度,优化产权关系,逐步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争取早日上规模、上水平,成为欠发达地区推动经济发展的龙头企业。二是要进行科技创新。劳动密集型产业是适应欠发达地区现有生产力状况的。欠发达地区民营企业要在积极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继续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同时,按照“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要求,主动开展科技创新,使企业逐步向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相结合转变,提高企业的科技含量,提升产品质量、档次,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三是要进行组织创新。欠发达地区民营经济组织结构不科学、不合理,企业分散、管理粗放,低水平重复生产成为普遍行为,极大地制约了区域生产力的发展。要通过实施组织创新,积极推行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生产,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通过市场引导、政府扶持,在有条件的地方形成有特色、有规模的民营企业群,发展规模民营经济。一些有条件的大中型民营企业要主动通过资本联合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上效益.
(四)市场竞争能力
市场竞争能力的强弱,决定企业的生存发展。欠发达地区民营经济发展中一个极为现实的问题就是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扩大和满足市场需求乏力。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是提高民营企业市场竞争力、推动民营经济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环节。要根据地域特点、资源优势和原有基础,因地制宜,制定结构优化、优势升级的产业结构调整方略。要在继续兴办投资少、见效快、直接为生产、生活服务的运输、中介、修理、饮食、服务等行业的同时,结合实际,合理布局,逐步构建以城市为依托的容量大、吞吐大、集散大的民营经济大市场框架,避免产业结构的单一化、趋同化。要拓宽经营领域,做到一、二、三产业齐头并进,共同发展,切实增强民营企业经济实力,提高市场竞争能力。
二、切实转变政府职能,营造发展民营经济的良好环境
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民营经济,既需要民营企业不断改革、创新,提高素质,增强内在发展动力,同时,还必须按照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切实转变政府职能,从配置资源的角色转变到为经济发展服务上来,努力营造有利于民营经济干事创业、壮大发展的良好环境。
(一)加强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为核心内容的宣传教育,为发展民营经济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欠发达地区推进民营经济的发展,首先必须充分发挥宣传工作凝聚人心、激励斗志、激浊扬清、鞭策促进的积极作用,在全社会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为民营经济的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首先,要坚持开展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教育,进一步深化对发展民营经济重要意义的认识。通过教育,使大家充分认识到,民营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既是发达地区超前发展的关键所在,也是欠发达地区缩小比较差距的希望所在。必须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从战略的高度、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和支持民营经济的发展。其次,要积极宣传民营经济对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突出贡献,使全社会充分认识到,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有利于加快实现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城市化和信息化进程,提高欠发达地区的生产力水平,这完全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标准,体现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通过正确的舆论引导,在全社会形成爱护、关心、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良好社会舆论围。
(二)加大服务力度,为发展民营经济营造良好的经营环境
目前,各种经济成分公平竞争的环境还未真正形成,特别是在欠发达地区,非公平、非有序竞争的问题表现得更突出一些。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树立为企业服务的意识,从三个方面为民营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经营环境:一是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当前,民营经济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要结合欠发达地区的实际,研究制定有关地方性法规,以立法形式解决影响民营经济发展的深层次问题,维护民营企业的合法利益,使民营企业在企业设立、税费标准、融资信贷、市场准、对外交往、中介服务以及生产要素配置、保护财产合法权利等方面与其他所有制经济享有平等的地位。二是营造良好的行政服务环境。要进一步深化政府审批制度改革,积极推进依法行政,改变管理方式,规范管理行为,提高工作效率。要强化服务意识,依法保护个体工商户、私营业主等民营经济人士的合法权益和合法财产不受侵犯。要积极帮助民营企业解决具体问题,坚决取消和制止各种不合理收费,减轻企业负担。要通过有关职能部门之间的商讨协调,解决民营经济发展中出现的矛盾。三是营造良好的融资环境。一方面,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要积极协调银行等金融机构,帮助民营企业疏通融资渠道。一方面,要广辟融资渠道,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尝试建立商业性担保机构,为民营企业贷款提供担保业务。同时,民营企业也要提高素质,不断提高信用等级,争取银行提供更多更好的金融支持。
(三)大力培育和完善专业化服务体系,为发展民营经济营造良好的社会服务环境
欠发达地区民营企业以中小企业居多,势单力薄,处于弱者地位。政府的重要责任就是组织社会力量,为其建立专业化服务体系。当前中小企业优先需要市场准入、信息共享、技术援助、人才开发和资金融通等方面的服务。要择机成立专门服务于中小企业或民营企业的机构,为其提供政策、投资、信息、人才交流、培训等方面的帮助。要构建多主体、多层次、全方位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在人才、信息、技术、市场开拓、法律援助等方面,加强对民营企业的服务,帮助企业找难产品、找准市场,提高企业对市场的应变能力。要扩大社会保险的范围,将民营企业纳人社会保障体系。要充分发挥工商联、个体私营经济协会、商会、行业协会等社会团体和中介组织的积极作用,引导和规范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四)切实改善和加强对民营经济的宏观引导
欠发达地区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振兴区域经济的根本战略,制定民营经济发展战略和总体规划,纳入到国民经济总体规划之中。要建立政府部门向民营企业政策和有关经济信息的制度,提高信息利用效率,减少民间投资失误,引导民营经济健康有序发展。要积极引导和鼓励民营企业通过兼并、收购、承包、租赁、合资、合作、参股等方式,参与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的产权改革,盘活资产存量,从整体上搞活公有制经济;同时,也使民营企业通过参与国有企业改革重组,取得规模经济效益,降低生产经营成本,提高市
场竞争力,实现民营经济与公有制经济的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要在鼓励民营经济大发展的同时,加强监督管理,引导督促民营企业主照章纳税、守法经营,坚决制止不正当竞争行为和侵犯消费者权益的行为,坚决打击违法经营行为。加强民营经济中党团组织和工会组织的建设,明确其地位和作用,并探索总结切合实际的工作机制和活动方式。
纵观欠发达地区民营经济的发展,尽管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已显示出良好势头。发展民营经济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关心。笔者相信,只要欠发达地区民营企业发奋图强,只要各级党委、政府积极地从制度、政策、法律等各个方面为民营经济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发展环境,欠发达地区民营经济一定会迎来一个前途光明的未来。
[内容提要]本文阐述了民营经济对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提出转变政府职能,营造良好社会环境,加强欠发达地区民营企业的能力建设,从整体上推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战略措施。
[关键词]欠发达地区;民营经济;发展策略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民营经济的倔起和迅速发展,已成为国民
经济中一道引人注目的亮丽的风景线。正如田纪云同志所指出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最具生机和活力的
组成部分,“民营经济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推动力量、经济与
科技一体化的重要带动力量和实现社会稳定的重要经济支柱。”重视并大力扶持民营经济的发展,充分发
【关键词】小微企业;营销风险;成因
一、小微企业概述
小微企业是小型企业、微型企业、家庭作坊式企业、个体工商户的统称。根据2012年7月4日于中国政府网站上的《关于印发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通知》,对于工业企业小、微企业的界定标准是:从业人员2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30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从业人员2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30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由于金融危机和宏观调控的双重影响,国际市场需求急剧减少,加之小微企业大多技术落后、抗风险能力弱,以及企业之间的无序竞争,小微企业的发展正面临着危机与挑战,概括起来是:两难、两高、一低、一差。两难是融资难、招工难;两高是成本高、税费高;一低是企业管理水平低;一差是市场营销能力差。因此,分析小微企业面临的营销风险,探讨其成因,对于小微企业“保生存,谋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二、小微企业面临的营销困境与风险
(1)重销轻营。小微企业的经营思路相对单一,多是以自己的优势资源为基础,在某一个或几个领域内从事非固化经营。例如小型的LED电子屏制作公司,通常由一个工程师出身或有丰富行业经验的老板加上几个雇工及财务人员构成。他们没有专门的营销部门,营销的职能往往由老板或有社会关系的企业合伙人承担。因此,多数小微企业的营销现状表现出一种“重销轻营”的特点,老板的个人决策大于市场分析,没有专门的营销机构,对于自身的发展没有科学规划。(2)营销观念滞后,脱离自身实际。调查数据显示,近50%的小微企业管理者仍然持有以产品为导向的营销理念,更有不少认为广告及推销是确保销量的主要方法。另外,部分小微企业在制定营销策略时盲目照搬,这种落后的营销理念成为制约企业成长的一个瓶颈。在目前的经济市场,商品供大于求,客户需求及其满意度逐渐成为营销战略成功的关键所在。然而有些中小企业仍以产品而非客户为中心,盲目生产,导致产品积压,资金周转困难,使企业陷入停产或半停产的状态。许多中小企业在制定营销战略时表现出很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没有从自身的实际生存环境出发,加大了企业的风险和不确定性。(3)品牌意识弱,认知存误区。很多小微企业主认为品牌建设是大企业的事情,这是认识上的误区。实际上,很多时候,小微企业能否由小变大,由小变强,关键就在于经营者思维的出发点:做质量,做品牌的企业,往往最后能成长起来。(4)缺乏优秀的营销人才。目前小微企业普遍缺乏高素质的营销管理人才,营销团队整体水平低下,团队成员配合意识淡薄,制度、政策不规范造成业务人员激励不够,造成营销渠道冲突不断,营销工作难以有效开展。优秀的销售人才对企业的生存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很多中小企业缺少优秀的营销人才,一方面由于中小企业对人才的吸引力不够;另一方面,中小企业难以支付或不愿支付对营销人员的专业培训费用。(5)营销渠道建设困难。营销渠道关系到企业的优胜劣汰,也是影响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大多数小微企业在建设营销渠道时会面临以下问题:一是营销渠道成本过高;二是网店和传统渠道商之间的冲突;三是渠道管理反应机制缓慢,无法及时执行营销战略或反馈市场信息。中小企业,尤其是出于初创时期的中小企业,由于资金不足、筹资不畅、融资困难等问题,客观导致企业在市场开拓销售渠道的建设、促销、广告宣传等方面资金投入不足,销售业绩很难有所突破。
三、小微企业营销风险的成因分析
首先,笔者结合自身认识,对小微企业面临营销困境的原因提出了个人看法,又查阅期刊文献、小微企业调研报告,学习了专家学者对此的观点,使自己的认识更加深入全面。现概括如下:外部重要因素:小微企业长期以来一直面临融资难、招工难,成本高、税费高的困境,疲于应对,无法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如何改善营销,提高企业竞争力上。内部本质因素:一是营销观念落后。在市场分析、产品生产、定价销售方面的营销管理与营销策略都无法满足市场与企业的要求;二是家族式经营模式为主。内部管理制度不完善,风险意识差,市场适应能力弱;三是法律意识、诚信意识不强。签订合同随意性较大,严格按合同约定全面履行合同义务的意识不强,贪图小利而忽视劳动法律法规,用工不规范,导致劳企纠纷不断。
近几年,国家对小微企业的重视度越来越高,政策扶持力度也越来越大。但想解决小微企业面临的营销风险,更重要的是提高企业管理者的营销观念,改善经营模式及增强企业的法律意识与诚信意识。
参 考 文 献
[1]]江苏省工商业联合会.江苏小微企业调研报告[R].2012.03
【关键词】区队;党政干部;执行力;文化修养;复合型
矿井基层区队执行力高低反映了一个企业综合管理水平,体现了基层对上级指令及要求的反应能力和兑现程度。一个具有旺盛战斗力强势竞争力的优强企业,必须有一支训练有素、具有高度执行力的基层干部队伍作支撑,这是现代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中永不言衰、永立潮头的根本保证。那么,如何培养和提高基层区队执行力、提高工作效率、推动企业管理最佳运行?笔者认为,在基层区队,工人看党员,党员看干部,副职看党政主管。基层区队主管干部负责指导全面工作,是基层区队计划、组织、管理、协调的核心人物,在单位起着上传下达、承上启下、发号施令的重要作用。他们的素质高低、执行力强弱,对贯彻兑现上级指令程度有着直接关系。所以,要提高基层区队执行力,关键在于加强基层区队管理干部特别是党政主管的执行力培养。
1 基层区队要培养高度执行力的主管干部
现代企业的基层区队主管干部,应具备对上级决策指令的高度理解和快速反应能力,执行任务雷厉风行,安排工作迅速敏捷,指挥得力。目前,基层区队主管干部中尚存在素质偏低、观念滞后、被动的安排工作、创新进取意识不强的薄弱环节。部分人对新的管理模式、现代企业管理制度适应能力差、决策执行力低,与当前“精细化、高绩效”的企业管理理念要求,现有干部队伍状况还不相适应,成了束缚提升基层区队执行力的“瓶颈”。要提升矿井整体执行力,应尽快消除这一“瓶颈”,把德才兼备、真才实学、年富力强的优秀分子,培养选拔到区队党政主管的岗位上来。要因岗设人,并付诸责权利“三统一”。部分干部眼里只有钱、手里抓着权、嘴里喊着“廉”,却没做本职岗位应尽的责任。对待上级指令似若“耳旁风”,说得说,听得听,老鼠不听猫念经。上级政令在基层贯彻执行中弱化、失真,变了味、走了样、误了时。笔者认为,要提升基层区队执行力,改变这一被动局面,必须严格区队主管干部管理,严明组织纪律,强化制度约束,规范其工作圈、生活圈、交际圈。要在全矿基层区队干部中牢固树立“制度至上,精确执行”的旗山制度理念,培养服从是天职、执行无借口的工作作风,确保上呼下应、一呼百应,雷厉风行。对个别在位不作为、拿钱不干事、工作态度“疲软”、业务能力较差的干部,不换脑子就换人,按照企业重用英才、培养人才、淘汰庸才的用人制度理念,大胆地启用具有一定的实践工作经验、具有高度执行力的同志,进入基层区队主管领导岗位,使之与现代企业管理及矿井发展要求相适应。
2 基层区队要培养复合型的党政主管干部
提高基层区队执行力,区队主管干部应具备党、政、技复合管理才能。现在部分单位党务工作与行政工作存在“两张皮”的现象。原因之一,是部分支部书记对生产技能、生产程序掌握无几,缺少对生产知识、生产过程的了解,缺少生产现场实践管理工作经验,缺乏生产指挥的有效性和针对性,甚至组织追查分析班中生产事故,抓不住要害,话说不到点子上。以致于上级的指示精神、工作任务安排在操作执行中,“信号”递次衰减,指令走样,任务执行兑现大打折扣,削弱了执行制度的严肃性。原因之二,是一些行政主管片面忙于生产,很少过问党务,缺少基层区队综合管理知识,缺少行政与党务的必要沟通,工作上“单打一”,区队主管的管理职能得不到充分发挥,在一定层面上,弱化了基层区队支部班子的战斗力、执行力。对以上存在问题,本人认为,矿要通过三个措施予以改进。一是,基层区队支部书记必须精通业务。新委任的基层支部书记,必须拥有一定的本专业生产实践经验。支书任用前,矿应安排一个阶段的现场实践实习期,深入班组和工人同上同下同劳动,先实习后委任。二是,对基层区队党政主管定期换位调整,党务与行政干部实施互动,提高区队主管对不同岗位、不同工作的适应性,业务互通,打造一支思想政治工作强、生产业务技术精、工作执行力高,一专多能的复合型区队干部队伍。三是,利用“旗山管理学院”这一教育平台,举办“管理创新”、“提升执行力”等多专题的基层区队干部培训班,请有关人员为他们授课,拓宽视野,提高执行力水平。
3 基层区队要培养配备较高文化修养的党政主管干部
曾指出: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而愚蠢的军队是不能战胜敌人的。高度执行力体现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反映一个企业的管理水平,标志着企业凝聚力的强弱。而要提高基层区队的执行力,要求基层区队主管干部必须具有较高文化修养。常有一些区队干部反映说,自己单位工人素质低、能人少、精兵强将不多。目前,一定程度上确实存在这种现象。但从深层次分析,却存在着干部队伍自身素质问题。由于一些主管干部自身才疏学浅、能力有限、素质偏低,不善于去发现人才、培养人才。俗话说,名师出高徒。兵强一个,将雄一拨。列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试想,自身文化素质不高的干部,又怎能带出精兵强将、带出过硬队伍、提升所属员工的执行力呢?所以,要提升基层区队执行力,还要注重提高区队干部的文化修养,加强主管干部的自身文化学习,要给别人一杯水的知识,自己必须拥有一缸水的学问。目前,企业科技的进步、矿井生产的发展、管理水平的提升,客观上需要文化知识层面丰富的区队管理人才。况且,一些人虽具有一定文凭,但原有的知识随岁月流逝也在不断的老化,知识必须不断充实和更新。笔者认为,要注重加强基层区队党政主管干部的文化培训,列出计划、拿出资金,定期、分批的将他们送出矿门,外委有关院校脱产进行专业培训、科技培训、管理培训,不断地提升基层区队主管干部文化修养,提升专业知识层次,提升执行力水准,提升区队管理水平,为推动企业稳定发展增添后劲,使企业管理永远充满生机活力。
【参考文献】
[1]张婧,马昌云.基本心理契约的初创期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策略[J].煤炭经济研究,2010(01).
[2]何玉荣.煤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煤炭,2010(08).
[3]刘波伟.煤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商业经济,2011(03).
(一)我国大学生创业的机遇
“现在是创业最好的时代”是今年两会中为创业代言的经典一句。全国政协委员郭为称,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13次提到“创业”,频次创十年来最高。在这创业的黄金时代,众多的便于创业的优惠政策如雨后春笋蓬勃而出,“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就是当中的代表,它就创业资金的问题提出一系列解决方案,包括简化申请流程,降低贷款门槛,完善小额贷款担保制度,帮助审核初创企业财政预算,增加贷款资金,主要是扶持大学毕业生走出象牙塔的初创之旅。
(二)我国现有的大学生创业法律制度
在我们的周围有很多未走出象牙塔的同学都想过自己出去闯出一片事业,自己开公司,然而事实上大学生自主创业率极低。可见,即使在大环境良好的情况下,我国大学生创业保障方面仍有很多不足。这些创业法律保障制度“主要是通过行政部门的政策通知来推进的,内容上过于行政化,形式上过于简单化,而作为长效机制的法律制度并未占据主体地位,发挥主导作用”。
1.国家法规政策方面
近些年,我国不是没有法律或政策,但内容太过空泛,很难实际操作,大学生创业的法律少之又少,仅有的《就业促进法》相关规定并未针对大学生创业,促进就业的创业责任制度并无体现。多数政策效果并不理想。
2.大学法律教育的缺失
高校内部对创业教育呈漠视态度,外部又缺乏约束。近年来,高校开始开设相关课程,但教师非专业老师或是有经验的创业者,多是些行政老师被安排来“依书直说”,收效甚差。教育部只有下文要求开设课程但并未提出有效的约束。
二、大学生创业需要法律保障的原因
(一)找准方向
因为法律规定不同的组织形式在设立方面有不同的要求,也享受不同的纳税政策、承担不同的法律责任。因此,拥有法律保障可以帮助大学生想清楚确自己未来创业方向,认清楚什么才是最适合自己的。
(二)认清权利义务
创业者作为劳动大军的一员拥有特定的权利与义务。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无法避免会遭遇场地租用、融资引资、工商、纳税、劳动保障等问题,创业法律能为大学生创业提供长效、稳定的支持,在明确权利义务的同时才能推进创业。
(三)增强竞争力
创业法律保障要求各高校对大学生做系统专业法律方面的指导与培训,树立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在创业融资引资、政策支撑、服务培训等方面给出指导意见,能够增强大学生在创业方面的竞争力,争取少走弯路。
三、国外相关制度的优势
法律保障是创业的基石,我们不能否认国外在相关制度方面比我们有着更长足的发展,他们的制度相对而言更加完善。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韩国这些国家从扶持中小企业出发构建法律制度保护大学生自主创业。他们为解决大学生创业初期的资金问题,从设立个人创业奖金补助、设立无担保贷款、简化审批程序等方面,为大学生开通创业资金绿色通道。比如美国的《创业企业扶助法》,法国的《迪特雷依法》,韩国的《中小企业创业支援法》都规范了创业制度,搭建了一个稳定、长期的法律框架,为小企业从小到大做了较完善的铺垫。
四、我国大学生创业法律保障制度的完善
(一)借鉴发达国家立法经验
研究发达国家扶持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经验,我们不难发现都是将大学生创业纳入到法律轨道,利用法律手段保证创业政策的顺利实施,因为只有“白纸黑字”才能明确法律权利义务关系,只有专门针对大学生创业的政策法规才能促进初创企业的加速发展。法国的《迪特雷伊法》完善了小企业管理制度,推动私人有限责任公司的注册建立,这种公司比普通公司规模小,创办的门槛更低。积极的财税政策也是这些发达国家支持中小企业创业的主要手段。从1984年开始,德国政府就对中小企业实行特别优惠条款,特别是对创业阶段的中小企业实行税收减免政策,规定在落后地区新建企业可以5年免交营业税;新建企业消耗的动产投资免征50%所得税;中小企业盈利用于再投资的部分免交财产税。
(二)提升大学生创业制度在我国的立法层次
我们可以从立法上发现国家非常重视对劳动者的保护,也非常重视就业问题,但对于实现就业途径之一的创业,尤其是大学生创业,立法甚少,立法层次比较低。因此,立法先行,制定一部《高校毕业生创业促进法》,明确社会对大学生创业的权利与义务,明确各项优惠政策,用明文规定来保障大学生创业是极其必要的。其中应规范大学生创业融资流程,规范贷款体系,规范小额担保贷款政策制度,明确主体,简化流程,延长贷款期限,提高贷款金额,为大学生创业尽量解决资金这一“老大难”问题。
(三)完善法律保障制度
除了一部专门的立法,其他方面的法律制度健全也是必不可少的。如,不断修正《公司法》《担保法》和《中小企业促进法》等法律法规,增强大学生创业的可操作性,提升大学生知识产权、技术出资的,鼓励他们以知识型成果的方式实施创业。对大学生创业进行一定年度的税收减免,有关部门审核创业计划时严格规划创业资金预算,加大财政补贴力度,鼓励金融机构实施高效可行措施贷款中小企业,尽可能降低大学生创业因法律制度不健全造成的风险。
(四)加强大学生法律教育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策略
据资料统计显示,中小企业创造了中国60%以上的GDP,贡献了超过50%的税收,创造了80%左右的城镇就业岗位,吸纳了50%以上的国有企业下岗人员。中小企业在产品创新、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区域经济发展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目前,我国中小法人企业数量超过1000万户,占企业总数的99%。中小企业已逐渐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主力军。然而,融资难这一问题长期制约着中小企业的发展。在中国,中小企业势单力薄,很难得到银行贷款的垂青,中小企业直接融资的比例仅占2%,绝大部分的银行贷款都是通过间接融资的方式实现,这大大地增加了中小企业的经营成本。
1中小企业融资的困境
1.1中小企业直接融资困难重重
直接融资通常的方式是股权融资和债券融资。国家对中小企业上市的门槛是很高的,根据我国《证券法》第五十条,要求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本总额必须不少于人民币3000万元才能申请上市,而证交所的要求就更高了,须不少于人民币5000万元,这对我国大多数中小企业而言是望尘莫及的,虽然也有借“壳”上市的中小企业,但这也只是权宜之计。另一个途径就是债券融资,《证券法》第十六条规定公司公开发行债券的条件是:股份有限公司的净资产不低于3000万元人民币;有限责任公司的净资产不低于6000万元人民币。而我国中小企业的规模都不大,基本上都是私人个体等,很难满足这样的资金要求,这就导致中小企业很难直接融资。
1.2中小企业间接融资途径
受困我国中小企业的经营管理多半都有家族化的亲系管理模式,企业管理层不是亲人就是朋友,对企业财务管理意识淡薄,结果是管理缺乏透明度,处理问题时常不够公允,带有感彩。此外,他们也大多没有设立财务部门,没有专业的财务人员,财务管理水平低,财务基层数据不完整,财务报表也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的运营状况,分析决策不到位,自有资金少,缺乏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信用等级较差,很难找到可靠的第三方担保,金融机构对他们的融资安全自然就缺乏信心,对他们的偿还能力产生怀疑,必然会增加他们从银行等金融机构融资的困难。
1.3中小企业自身融资有限
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路径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通过个人的资金积累发展壮大或由家庭成员合伙投资创办;第二种是同事朋友合伙创办;第三种是由国营企业或者集体企业改制形成的。它们的共同点是规模较小,抵御风险的能力有限;所有权和经营权不能分离开来,也就不能使其社会化和公开化,势必造成从金融机构方面的融资难,这些企业转而只能依靠自身的人脉关系来筹措资本,故而其能够募集到的资金是非常有限的,会造成资金短缺,现金流断流,进而阻碍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2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原因分析
2.1内部原因
2.1.1企业规模小,资信状况不佳
相对于大型企业,中小企业的优势之一就在于其经营规模较小,经营方式灵活,这些优势有利于中小企业在经济发展的大潮中腾挪,但许多处于起步阶段的中小企业由于发展历史短、资产规模小、抵御经营风险的能力差、盈利能力低下,这些元素很容易导致中小企业的倒闭,同时,其缺乏良好的历史经验业绩以及被银行认可的担保和抵押,仅靠租赁取得的厂房设备等无法满足银行关于贷款抵押物的要求,因此资信等级较差,金融机构显然不愿意将资金贷给他们。
2.1.2经营管理模式落后,财务制度不健全
银行是否发放贷款的前提是企业要能提供真实的财务状况。然而,当前诸多中小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仍旧是传统的家族化的亲系管理模式,企业的经营管理缺乏长远的发展思维,缺乏自我防范和约束的机制,缺乏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财务数据不准确,决策分析不到位,内部控制制度形同虚设,决策程序不科学,企业的经营管理常常是不得已而为之,企业寿命普遍较短。金融机构难以把握中小企业贷款的风险,往往只能拒绝对中小企业贷款的申请。
2.1.3财务资金管理不到位,企业自身信用缺失
目前,大多数中小企业治理结构不完善,资金管理缺乏统一的财务资金管理制度,财务决策具有很强的随意性,有关财务方面的信息不畅,企业无法准确把握全部资金信息,从而导致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财务管理成本上升,财务风险增大,严重制约着企业融资工作的顺利进行。企业自身信用缺失明显,偷税、漏税、制造假冒伪劣产品等现象泛滥,“不守信”已经成为中小企业给大家的总体印象,导致银行不愿意放贷。
2.2外部原因
(1)信贷渠道不畅通、手续繁锁、成本偏高。为了保护自身利益,银行在向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时要求企业提供相应的抵押和担保,而且对于抵押品的要求比较高。但是,中小企业都是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可用于抵押担保的固定资产为数不多,缺乏可持续发展能力,自然就失去了金融机构融资的青睐。另外,银行信贷的程序繁锁,而中小企业对资金的需求数量少,频率高,这就增加了信贷的成本。
(2)针对中小企业的法律政策支持力度不够。我国现有的针对中小企业发展问题的政策法规不够规范、统一,国家虽已制定了中小企业经营管理的有关规章制度,但与之相配套的法律法规尚不完善,缺乏规范性和统一性。
(3)社会信用制度不健全。制约中小企业融资的另一原因就是信用问题,主要是指企业信用的缺失和信用保障体系的缺乏。针对中小企业抵押担保难的问题,各地先后成立了不同的贷款担保公司,但是信用担保机构良莠不齐,仍然存在不少问题,风险管理水平不高、担保基金规模小,这些都严重地阻碍了企业融资工作的发展。
3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对策
3.1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完善相关立法政府要意识
到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必须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在政策上进行有效的引导,发挥政府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促进中小企业良性发展。可以针对中小企业出台一系列的税收优惠政策或财政补贴来减轻负担,鼓励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对中小企业实施资金援助,来解决中小企业在初创、技改和出口方面的资金需求。政府建立完善有关中小企业融资的法律、法规。《中小企业促进法》以法律的形式为中小企业的发展、融资提供有力的保障,但是,《中小企业促进法》过于原则性,不便实施,应制定具体的实施法规,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法》、《中小企业融资法》、《中小金融机构法》等,来规范中小企业融资主体的责任范围、融资办法和保障措施。
3.2提高中小企业竟争力,增强企业自身融资能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中小企业必须扭转传统的公司治理混乱、管理不科学、生产效率低下等局面。中小企业要增强内部融资能力,就必须明晰企业的产权关系,应加快自身的现代化制度改革,全面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加大创新力度,增强市场竞争力。要运用科学、规范的手段来强化企业的内部管理,尤其是财务管理制度,完善企业的财务会计信息制度,提高企业资金的利用效率。要加快自身的技术创新,不断提升产品的附加值,不断提高企业发展的内涵和企业信用度。
3.3推进金融改革,拓宽中小企业融资途径
大力发展中小金融机构,建立和完善中小金融机构体系,为中小企业融资拓宽渠道,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加大对中小企业税收优惠政策,通过税收优惠降低企业的总体支出,利于中小企业资金的积累与成长。对于那些高新技术的中小企业,金融企业应该实施优惠的扶持政策,适当地降低这些企业的融资门槛,同时积极引导中小企业根据市场变化调整产品结构。此外,银行应不断完善优化自身的内控机制,简化中小企业贷款的审批程序,可以开发专门针对中小企业的贷款项目来满足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另外,金融机构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不断创新中小企业的融资方式,如:综合授信、票据贴现融资、金融租赁、出口创汇贷款、项目开发贷款和信用担保贷款等。
3.4建立健全完善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中小企业的信用问题一直是制约企业获取资金的瓶颈。建立健全完善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降低市场交易的成本和风险,提高市场交易的安全性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根本途径。这需要政府牵头,整合资源,建立全国性的中小企业征信系统体系。由于中小企业与银行之间的信息是不对称的,通过健全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体系,银行就可以获得申请贷款中小企业的真实信用状况,也促使中小企业提高自身的信用水平,从而使中小企业获取自身发展所需资金。那些符合国家政策扶持、发展前景良好的中小企业都应该归属于银行担保的范围。在这个过程中还需要有法律约束,对于不守信用的小企业给予相应的惩罚。除了健全担保机制外,还应该建立中小企业保证基金,分担金融机构的融资风险,提升其放贷意愿。中小企业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要培养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理念,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来运作企业,建立健全企业的财务制度,按时还贷,注重诚信意识,获得金融机构的认同和信赖。
4结语
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的重要支柱,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关系到企业的发展壮大。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解决不仅需要企业加强自身管理,还需要政府和金融机构的大力扶持,不断完善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唯此中小企业才能走上健康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罗娜.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分析及策略[J].经营管理者,2015(05).
[2]王鑫鑫,王燕.浅析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及策略[J].企业技术开发,2015(03).
本文所指小企业,是指按照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原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财政部、国家统计局2003年制定的《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国经贸中小企[2003]143号)中界定的小企业为标准,此处不再赘述。
小企业是我国经济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在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快速发展、保持社会安定团结、丰富人民群众生活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领导重视
领导重视与否是小企业能否实施会计电算化的关键。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国家宏观调控与管理的重点是大中型企业,小企业处于从属地位,其生产经营活动基本上是由市场调节,领导具有很大的经营自主权;大量的小企业属于私营企业,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方方面面,基本上是领导一言堂,领导具有说一不二的权力;小企业的经营资金一般都比较紧张;小企业经济业务较少,手工会计环境没有对企业经营管理产生太大冲击。在这种情况下,领导对会计电算化工作的认可与否,直接影响企业能否实施会计电算化。笔者认为,要促进小企业实施会计电算化,首先要让领导从思想上重视起来,认识到实施会计电算化给企业带来的方方面面的好处,彻底转变其思想,使其成为实施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动力而非阻力。提高领导重视程度可以采取组织讲习班的形式实现。企业主管部门可以会同财政部门、软件公司组织面向企业管理层的讲习班,介绍实施会计电算化对企业的重要影响,结合成功企业的案例分析,使企业领导明白会计电算化并不仅仅是会计工作的现代化,更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的现代化,是信息手段的现代化,通过会计电算化,能够实现财务业务一体化管理,最大限度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市场竞争非常激烈的今天,落后和封闭就意味着恶性循环,意味着被淘汰。
二、选择合适的会计电算化模式
小企业规模跨度大,生产经营特点千差万别,经济实力大相径庭。小企业在实施电算化的时候,要根据本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电算化模式。目前有3种模式可供小企业选择:一是企业自己构建会计电算化系统模式,二是在线租用财务软件模式,三是记账模式。
(一)构建会计电算化系统模式
构建会计电算化系统,是指企业购买实施会计电算化所需的各种软、硬件系统,建立健全会计电算化各项管理制度,组织实施人员培训,自己负责会计电算化系统日常运行、系统维护等工作。该种模式要求企业有较充足的资金,对实施会计电算化有正确认识,能够正确构建计算机软硬件系统,有健全的会计电算化内部管理制度,更重要的是要求企业具备较高水平的会计电算化管理人才,能够解决会计电算化系统日常运行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能够进行电算化系统分析,充分利用会计电算化系统帮助企业预测、决策。这种模式的优点是能够充分满足企业需要、数据安全可靠。缺点是资金投入较高,要求具有较高水平的财会人员以及健全的企业管理制度。构建会计电算化系统模式对小企业的综合要求是比较高的,因此该模式一般适用于规模较大、业务类型比较复杂、管理制度健全,会计电算化知识储备较多的小企业,而对于规模较小、业务种类较少,财会人员电算化知识较匮乏的小企业,则不适用于该种模式。
(二)在线租用财务软件模式
在线租用财务软件模式,是指用户通过网络租用财务软件,直接在网络上运行软件来完成会计核算以及其他财务管理工作,这种应用软件服务模式被称为在线租用财务软件方式,也叫asp(application service provider,应用服务供应商)模式。在这种模式下用户不购买安装复杂的计算机软、硬件系统,只需一台能够上网的计算机,调用租用的该站点上的财务软件,就能进行填制凭证、记账等各项财务工作。我国asp模式开展较晚,据2000年12月19日《上海证券报》的不完全统计,采用在线租用财务软件模式注册的中小企业有3000多家,处于刚刚起步阶段。2005年初,深圳电信推出基于asp模式的“蓝色魅力”商务平台,在深圳企业界掀起了一股信息化热潮。短短3个多月时间便有l万多家企业申请使用,各类业务达3万多个。估计2005年内可能覆盖4万家企业,2006使用该平台的企业将达12万家。
在线租用财务软件模式的优点:一是节约资金投入。如租用财务管理模块,月租金一般在100元左右,进销存模块的租金一般在每月300元左右。二是降低了企业管理标准。在asp模式下,软、硬件系统的日常运行和维护升级等工作都由asp服务商负责,这样用户就避免了大量的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管理工作。三是通过网络接入服务,突破地域限制,真正实现客户的移动办公梦想。
该模式的缺点:一是财务信息的安全性可能较差。企业财务信息是以电子数据的形式保存在asp服务平台上,由asp服务商统一负责安全保管,可能会产生信息泄密的情况。二是网络响应速度可能较慢。在asp模式下,很多用户通过拨号方式访问asp服务平台,过多的用户同时登录系统可能会使服务器响应速度较慢而造成网络阻塞,导致信息处理速度较慢,影响企业的业务处理进度。不过随着网络的发展和宽带接入成本的降低,这个缺点可能会很快克服。从适用范围来讲,任何类型、规模的企业都可以采用asp模式,但通过几种模式的比较,笔者更倾向于规模较小,资金实力较差,业务类型比较单一,会计电算化知识储备较少的小企业采用。
(三)记账模式
记账模式,是指小企业自己不进行会计电算化业务处理,而将相关工作交给有记账权限的机构完成,小企业按期支付费用。经济业务发生后,企业将原始凭证交给机构,由机构在会计电算化系统上进行业务处理,产生电子数据。机构负责系统的安全运行和维护升级等工作,由机构负责财务信息的备份、档案管理等工作。小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在机构的系统上查询财务信息,甚至由机构负责进行财务分析等。
该模式优点:一是节约资金投入。在记账模式下,小企业和机构签订合同,小企业只需根据合同规定支付费用,一般一个月300~1000元。二是降低企业管理标准。在记账模式下,会计电算化系统的运行、维护等工作由商负责,企业在此方面不需制定任何管理制度。企业的纳税申报等工作均由机构负责,如发生延迟纳税而罚款等事项,可由机构承担,小企业可以将精力完全放在业务经营管理上。三是业务处理规范。机构经过财政部门审批,业务处理能够按照会计制度规定规范进行,能够最大限度地避免小企业由于财会人员素质较低而产生的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有利于企业利用财务信息加强企业管理,进行预测决策。
该模式的缺点:一是财务信息的安全性可能较差。和采用asp模式相似,企业的财务信息存放在机构的会计电算化系统上,信息的安全性可能较差。另外,小企业对电算化业务的处理知识知之甚少,也不便于监督机构的业务处理。二是信息使用不太灵活。小企业的会计业务处理交由机构完成,机构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记账工作,相对于企业自己记账而言,记账周期是比较长的;另外机构有规定的工作时间,工作时间之内查询业务比较方便,但工作时间之外则有些不太方便。记账模式适用于规模很小的商业、服务业企业,抑或规模较小的各种类型初创公司,这类企业业务比较简单,经济技术实力较弱,人员素质不能满足会计电算化需要,短时间内不能改变会计电算化工作现状。
三、配备合适的电算化人才
如果说企业领导是决定企业能否实施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决定要素的话,那么配备的会计电算化人才素质高低则是决定会计电算化系统实施成败的关键。在构建会计电算化系统模式下,会计电算化人员负责会计业务的日常处理,如凭证录入、审核、记账结账、报表编制,以及财务分析等工作,工作强度虽较手工方式有了降低,但工作内容却有了很大扩展,除了传统的核算工作外,大量的管理工作也纳入到丁会计工作范畴,这对财会人员来讲是一个很大的挑战。笔者认为,要做到配备合适的电算化人才,可以有两条途径来解决:一是引入高素质电算化人才。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正向大众化教育过渡,每年有大量的高校毕业生走向人才市场,人才供应较前几年有了很大改善,企业完全可以从市场招聘大学毕业生从事会计电算化工作;二是做好老会计的电算化培训。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小企业会计人员业务素质一般偏低。要使其胜任会计电算化工作,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培训工作。目前我国虽然正实施财会人员的电算化培训,做到持证上岗,但实际培训效果不理想,存在培训内容单一和培训时间较短的现象。对小企业会计的培训,财政部门应和企业做好沟通,单独制订培训内容和培训时间。培训内容应满足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的需要,既要进行基本的账务、报表操作的培训,又应适当扩大培训范围,涉及工资、固定资产、采购、销售、成本等系统,同时还应涉及相关岗位设置、人员安排等内容。从培训时间来讲,因小企业会计人员的基本素质较差,因此培训时应单独组织,培训时间应尽量较长,给会计人员一个接受知识、消化知识、巩固知识的时间,切忌“速成型”。培训可采用半脱产形式,半天在岗工作,半天离岗培训学习,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例如2~3个月的时间)培训会计人员掌握电算化知识。
四、正确配置软硬件系统
在构建会计电算化系统模式下,正确配置计算机软硬件系统,是保证电算化系统发挥最大效用的关键环节。如果配备方案不合理,则极易导致电算化系统进入所谓“信息孤岛”,不但发挥不了电算化系统应有的功能,还会给企业的相关工作带来极大麻烦。
(一)配备计算机硬件
计算机硬件配备有多种方式,如单机结构、对等网网络结构、国际互联网结构等多种方案。单机结构由单独一台计算机和相应的外部设备组成,具有实施方案简单,投资少,操作简便的优点,但公司内部数据共享与数据自动传递是其最大弱点。对等网网络是一种简单的网络结构,是通过网线将不同的计算机简单地联结在一起,公司内部之间能够实现数据的自动传递;国际互联网结构能够借助于网络技术将本地计算机和异地计算机连接起来,能够实现异地数据共享与交换,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实现数据传递。可以说不同方案各有优缺点,小企业在选择硬件方案的时候,一定要慎重。就笔者观点而言,更倾向于选择国际互联网结构,因为这种方案相对于前两种方案而言,投资几乎没有差别,但信息传递范围更广泛,容易实现数据的外联,这对于企业宣传介绍、产品销售以及未来发展而言都是非常重要的。
(二)配备计算机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