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动静结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问题留白直切新课
好问题能使学生达到欲知未知、欲言不能的“愤悱”状态。在遇到问题时,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考、感悟、反省、记录、整理的时间,让学生经历静静地思索,换来之后的豁然“顿悟”,获得成功的体验。
片段1:理解圆是由曲线围成的平面图形
师:(课件欣赏生活中的圆)举例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能看到圆。(生举例)
师:古希腊的一位数学家说:“在一切平面图形中,圆是最美的。”从古希腊数学家的这句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圆也是平面图形。
师:那它和我们已经学过的平面图形一样吗?请静静地想一想,并完成下列填空(以学习单呈现):
(1)我们已经学过的平面图形有( )等,这些图形都是由( )围成的。
(2)圆是由( )围成的平面图形。
(生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
生:我不能归纳出已学平面图形都是由什么围成的。(师快速板画这些平面图形,学生个个安静看着……)
生:我知道了这些图形都是由线段围成的。
生:我知道圆和它们的区别了,线段都是直的,围成圆的线却是弯曲的,所以圆是由曲线围成的。
课上如果没有屏神凝思,就不能称得上是一节出色的课。当抛出问题后,代替“点将”的是学习单,留给学生静心思考的时间与空间,虽然有部分学生碰壁了,出现了思维的障碍,但这是值得的。解决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往往比回答多个没有思维含量的问题有意义。
1.自主学习――此时无声胜有声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那些学生能凭借自己的能力学会的知识,就不需要多讲,老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质疑、追问、辨析等形式,发挥教师导的功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新知。
片段2:理解半径和直径的概念
师:听过半径和直径这两个名词吗?那么多的同学听说过,那么半径和直径到底是什么呢?请自学第56~57页。
快速核对学习单,追问质疑。
师:什么是半径?谁能通过自己的理解说说。
生:半径是指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它是有长度的。
生:我不能明白什么是圆上任意一点的意思。
师:其他同学你们理解“圆上”的意思吗?我想请同学们找一找这个圆上的点。(区别圆上、圆内、圆外)
生:我知道了一个圆应该有无数条半径,因为圆上的点有无数个。
师:课件出示变一变,观察哪些不是半径(直径),为什么,怎样改变就能变成半径(直径)(随机静态演示)。
学生通过自学课本,完善、纠正了对半径和直径那些不够精确的理解,即使有些学生自学后还没有对半径和直径的概念形成完整的表象,那么在接着的追问、质疑、辨析过程中,他们也会逐步完善自我认识。
2.追根究底――柳暗花明又一村
用圆规画圆是一个“技术加火候”的问题,学生为什么认为“画圆那么难!”主要是手握圆规的姿势不正确,所以让学生明白“画圆不圆的原因”比盲目画圆更重要。其次就是少了火候, 40分钟的课堂不能腾出过多的时间画圆,功到自然成,所以课后必须有一定量的巩固。
片段3:学习用圆规画圆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认识了圆,那么你会用哪些方法画圆呢?请你试一试画一个圆。
(巡视发现,大部分学生选择用圆形物体拓印,而选择圆规画圆的学生较少)
师:静静地思考、对比这两种方法,你有什么想法?
生:用圆形物体拓印的,比较简单、方便。但是这样的圆大小是定死的。
师:对!看来要画一个规定大小的圆,还是要用圆规。现在请同学们尝试用圆规任意画一个圆。(学生第二次画圆:用圆规画圆,教师巡视,选择作品展示)
师:请说说你用圆规画圆的感受吧!
生:实在是太难了吧!
生:我画的圆一点也不圆!
师:我们一起来找找“画的不是很圆”的原因。
生:画圆时,圆规带针尖的那个脚移动了。
生:画圆时圆规两脚尖的距离变了。
……
师:看来用圆规画圆的方法和姿势很重要。(课件展示正确画圆姿势)
师:画圆可是技术活,方法正确是第一,勤加练习是第二,技术加上时间就一定能画出一个漂亮的圆!下面我就用圆规和三角尺画一个半径为2 cm的圆。(巡视发现孩子们画圆姿势明显进步,有6位学生画成了直径是2 cm的圆)
师:怎么会有截然不同的两种结果,原因在哪?
生:圆规两脚尖的距离是半径,如果画一个半径为2 cm的圆,那么圆规两脚尖的距离应该是2 cm……
三次画圆,层次不同,目标不同。从用任意的方法到用圆规画一个规定大小的圆的过程中,学生动的不止是手,更是思维,他们在静静对比画圆方法的优劣,静静思考画圆不圆的原因,他们多了一份能听善思的安静。
3.充分放手――大珠小珠落玉盘
提出一个猜想,往往比验证一个猜想更重要。有了猜想之后,怎样引导学生主动寻求方法去探究“半径和直径的特征及它们的关系”?省略“请同学们拿出一个圆,通过画一画、量一量、折一折等各种方法进行探究,看看有什么发现?”这句话,相信学生能够想出比你提供的更出色的方法。
片段4:探究半径、直径的特征及它们的关系
师:猜想圆会有哪些特征呢?
师:选择其中的1~2个猜想,想办法证明,将过程记录在下面的学习单中。
①我的猜想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我们通过( )的方法发现:_______________。
③我们通过( )的方法还发现:_______________。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同学们都有哪些发现?
生:我通过折一折圆形纸片发现了圆是个轴对称图形,而且不管从哪个角度都能对折,所以它的对称轴有无数条。
生:我通过画一画的方法,发现圆有无数条半径、无数条直径。
生:我也有这样的发现,但我是通过推理的方法得到的,因为围成圆的曲线是由无数个点形成的,圆心和这无数个点中的任意一个相连,就是一条半径,所以半径就有无数条了。
生:我发现一条直径是由两条半径构成的,所以直径是半径的2倍。
生:用测量的方法也会有同样的发现。不过,如果不同的圆,那就没有这个2倍了。
师:请你举例说明,让大家听得更明白。
师:怎样的情况下,直径长度会是半径的2倍。(得出同一个圆或者相等的圆)
生:我可以通过对折多次找出圆心。
生:我通过画一画、量一量发现直径是圆内最长的线段。
……
做了一回“懒”教师,充分放手后收获了“懒”的智慧。都说懒得要有法,这个法就是相信学生自己的能力。因为“懒”,学生的方法多了、思维广了,一切都体现得淋漓尽致。
三、题组练习应用新知
在如今的公开课上,我们很难看到学生静心思考,独立完成练习的时间少之又少,即使在一些常态课上,也是名不副实。争取每节数学课抽出5~8分钟的独立作业时间,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作业习惯,还可以有效提高作业的正确率。
片段5:新知应用
出示下列题组,学生独立完成。
①圆是平面上的( )。
A.直线图形 B.曲线图形 C.无法确定
②圆中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 )。
A.一定是半径 B.一定是直径 C.可能是直径
③圆的大小由( )决定,圆的位置由( )决定。
④用圆规画一个直径为3厘米的圆,圆规两脚尖的距离应取( )厘米。
爱动是我们的天性,伊是,为什么有时候爸爸妈妈会说我们太爱动了呢?是因为我们有时只顾兴奋,而不注意场合。比如爸爸妈妈带你去看望爷爷奶奶,你来到老人家里,一会儿翻翻这儿,一会儿捅捅那儿,把老人家里弄得乱七八糟。爸爸妈妈看见了,当然会批评你。再比如上课的时候,你总是做小动作,影响听讲,老师自然也要批评你。不能乱动的时候,我们得学会文静。当然,太文静了也不好!比如爸爸妈妈带你去参加朋友聚会,你如果唯唯诺诺、十分胆怯,甚至句话也不好意思说,就会显得拘谨而没有精神。再比如学校举行运动会,你从来不积极报名参加,老师自然也不会喜欢你。
因此,该静就得静,该动就得动,动静结合才能赢得大人的喜欢!
指导:刘辉
陈宏煦爸爸如是说:
我认为孩子爱动并不是什么坏事,孩子天生有着求知的欲望,他们发现了新的事物,看到了稀奇的东西,便会忍不住走过去,摸一摸、看一看,有时还会兴奋得手舞足蹈:因此,爱动是孩子的天性,等他们的好奇心得到满足,就会安静下来。但是在一些特殊的场合,如果孩子还是一味地乱动,就会让人认为他没有教养、因此,如何引导孩子动静结合,是摆在家长面前的一道难题。
我觉得孩子的行为不管是错误的,还是正确的,家长都不应该一味地去制止或视若无睹。对于孩子的一些错误行为,家长可以认真地向孩子讲清楚原因,并告知他这次调皮可能造成的后果。这样不但可以满足孩子的好奇心,还能加深孩子对事物的认识:而对于孩子正确的行为,家长应及时发现,并对他提出表扬,从而让他不断加深认识,引导他向善的心理:在家长的正确引导和培养下,孩子对事物的认识就会逐渐增多,慢慢地,他就会分清什么时候可以动,什么时候需要静了。
林花著雨燕脂落,水荇牵风翠带长。
龙武新军深驻辇,芙蓉别殿漫焚香。
何时诏此金钱会,暂醉佳人锦瑟旁。
曲江是杜甫长安诗作的一个重要题材。安史乱前,他以曲江游宴为题,讽刺诸杨的豪奢放荡。陷居时期,他潜行曲江,抒发深重的今昔兴亡之感。而平乱之后,则大多寓凄寂之境于浓丽之句,表达深沉的悲感与愤慨。《曲江对雨》就是这样的一首作品。本诗景丽情深,抚今追昔,低徊蕴藉。
首联写景,先大处落墨,勾出全景,重在写静态。春云低垂,笼罩宫城,覆压苑墙;斜晖脉脉,江亭寂寂,暮霭沉沉,芳草萋萋,虽是春景生意盎然,却了无人迹,一派荒凉落寞。一“覆”,一“静”,既凸显眼前之景的冷清郁闷,又透露出时移世易,物是人非的沧桑感。曾见证过开元、天宝盛世的繁华与奢靡的曲江,安史乱后曾沉寂近八十载,年年芳草,而盛况无存,直至唐文宗时,才稍有修整,但亦难挽颓势。此联景中藏情,耐人寻味。
颔联从细部用笔,由面到点,写曲江胜景,重在写动态,将满怀幽思作进一步渲染。春雨迷蒙,飞红万点,飘零曲江,随波逐流。枯坐江亭的诗人面对此景,怎不生出万分惆帐与凄苦?恰如落红离枝,盛唐气象已渐行渐远,诗人不免潸然掉泪。这是移情于景的妙句。本是风吹水荇,诗人却反道“水荇牵风”,赋景以人格化动作,怕是这“水荇”也难耐乏人问津的寂寞,欲招揽清风一缕与之共话沧桑吧!以“雨”“风”来烘托“林花”“水荇”,景更丰富了,意境也更深了一层。
诗题是“曲江对雨”,前两联写曲江春雨图,紧扣题中“雨”字;后两联是写“对雨”之思,触景生情,但这情又非直白宣泄,而融于翩翩遐想,更见含蓄深婉。
颈联讲当年玄宗皇帝,曾率领龙武禁军,自夹城趋芙蓉园,笳鼓齐鸣,车声雷动,旌麾蔽日。到如今,驰道依存,空余废辇,殿门深锁,无人焚香,戒备森严。世事兴衰无常,今日曲江一派凄清冷寂,空自让人凭吊!
在静态图片发展到动态视频的过程中,速度和图片量成为非常重要的标准。说到速度那一定要说到动态视频的理论根源,那就是“视觉暂存”现象,因为人眼有这种现象的发生,所以才会有一格格拍摄而成的电影艺术诞生。另一方面,图片量也成为关键数据,只有大量的连续的图片放在一起高速地运动才可以产生长时间的镜头,在拍摄电影时我们计算的数据标准是尺,通过胶片使用长度来衡量影片时长;在数字视频的后期计算中,我们使用帧来衡量长度,然后才是秒、分、时。
了解了视频和图片的关系,我们下面来谈一谈数码单反相机高清视频的压缩方式就更方便了。
H.264
经过上面的描述我们可以看出来,视频的产生就是无数静态图片的堆积而成的,我们拿PAL制式的视频为例,1秒钟P制视频为25帧,这也就是说,看到1秒的电视画面就相当于同时看到了25张图片在滚动播放,那么我们来仔细算算,假如我们看一部90分钟的标准时长电影需要多少张图片?
25×60×90=135000。我们需要看135000张的连续图片,如果你对视频不了解,那么摄影爱好者应该知道这135000的图片意味着多大的硬盘存储空间。即使不这么比较,1分钟的视频即可以等同于1500张图片,这个数量也许是一位朋友旅游一个星期拍摄的照片总和,这样算下来,我们说拍摄视频需要大容量的硬盘是非常有必要,也是非常好理解的了。
如此多的图片一起放置在硬盘,然后顺序播放是一件非常巨大的工作,要流畅地观看只有一个好办法,那就是化零为整,适当压缩。同意我的这个观点之后,现在我们来说H.264的意义。
H.264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压缩方式,H.264最大的优势是具有很高的数据压缩比率,在同等图像质量的条件下,H.264的压缩比是MPEG-2的2倍以上,是MPEG-4的1.5-2倍。举个例子,原始文件的大小如果为88GB,采用MPEG-2压缩标准压缩后变成3.5GB,压缩比为25∶1,而采用H.264压缩标准压缩后变为879MB,从88GB到879MB,H.264的压缩比达到惊人的102∶1。
H.264为什么有那么高的压缩比?低码率(Low Bit Rate)起了重要的作用,和MPEG-2和MPEG-4 ASP等压缩技术相比,H.264压缩技术将大大节省用户的下载时间和数据流量收费。尤其值得一提的是,H.264在具有高压缩比的同时还拥有高质量流畅的图像。
现在很多DV和数码单反相机的视频都是用H.264的方式进行视频压缩,它是高画质和高存储效率的保证,了解了这一点在对于选择相机和拍摄都非常有帮助。
MotionJPEG
MotionJPEG有时候在资料中写作M-JPEG,是现在一些4/3系统单反相机喜欢采用的一种压缩方式。M-JPEG技术是运动静止图像压缩技术,它不同于H.264是一种化零为整的压缩方式,它一个个地完成把运动的视频序列作为连续的静止图像来处理,这种压缩方式单独完整地压缩每一帧,在编辑过程中可随机存储每一帧,可进行精确到帧的编辑。
经过不断发展的M-JPEG的格式,已经完全可以达到高清拍摄的要求,并且在相应机型上有了不俗的表现。
总 结
看过两大主流高清压缩格式后,我想大家会对自己手中的相机有一个全新的了解,下期我们来讲讲如何使用附件和技巧解决拍摄中的抖动问题。
一、动静相对,动静互换
例1:过圆x2+y2=r2内部一点M(a,b)作动弦AB,过A,B分别作圆的切线,设两条切线的交点为P,求证:点P恒在一条定直线上运动。
解析:设A(x1,y1),B(x2,y2),P(x0,y0),不妨将A,B,P都视为定点(视动为静),先求直线AB的方程.切线PA的方程为x1x+y1y=r2,切线PB的方程为x2x+y2y=r2
点P在切线上,x1x0+y1y0=r2,x2x0+y2y0=r2
这表明A,B都在直线x0x+y0y=r2上,故直线AB的方程为x0x+y0y=r2
又因点M(a,b)在直线AB上,所以x0a+y0b=r2
任意点P(x0,y0)都满足上式,故动点P必在定直线ax+by=r2上(换静为动)
点评:常与变、动与静的角色是相对的,同一对象,根据需要随时灵活选择和变换其角色,能使复杂的问题得以较为简单解决。
二、动中有静,动中找静
例2:正方体ABCD-A1B1C1D1的棱长为2,动点E、F在棱A1B1上,点Q为CD的中点,动点P在棱AD上,若EF=1,则三棱锥P-EFQ体积的最大值为 。
[A][B][C][D][D1][A1][B1][C1][P][Q][F][E] [A][B][C][D][D1][A1][B1][C1][P][Q][F][E] [图1]
分析:读题成图(图1左侧),求三棱锥P-EFQ体积,顶点P在动,底面三角形EFQ在动,变元太多,怎么求呢?此时将动点E、F作“静态”处理,视“动”为“静”,连接A1D和B1C(图1右侧),发现三角形EFQ始终在对角面A1B1CD上运动,它的面积恒为定值××1=,顶点P到底面三角形EFQ的距离即为P到对角面A1B1CD的距离,即PD,所以所求的三棱锥体积最大值为。
点评:从以上例题可以看出,充分挖掘题目的隐含条件,洞察问题的本质,将问题视为运动变化过程中的某一静止时刻,如上例中动三角形在定矩形中运动,动中找静,以静制动,排除干扰,化繁为简,使问题迎刃而解。
三、静中有动,静中觅动
例3:已知圆C∶(x-2)2+y2=1,点P在直线l∶x+y+1=0上,若过点P存在直线m与圆C交于A、B两点,且点A为PB的中点,则点P横坐标x0的取值范围是 。
[A][B][P][O][x][y][y][A][B][P][O][x][C] [图2]
分析:解决这道题,就是先“固定”点P,让A与B“动起来”,则当=满足题意,而∈[,+∞](如图2),所以≤,即PC≤3,从而得(x0-2)2+(-x0-1)2≤32,解得x0∈[-1,2]。
萨克斯乐器 演奏技巧 动静结合
一、技巧的概念
就单纯的演奏技巧而言,可先广泛地分为动与静的个体和动静结合的组合技巧。
静技巧:即演奏中相对稳定的状态,比如演奏姿势、音色概念、口型、有支撑的呼吸、打开的喉咙、稳定的临场发挥等。
动技巧:即演奏中有速度的运动,比如手指运动、舌头运动、视奏速度、肢体配合速度、清晰明快的即兴思路等。
二、技巧的练习
众所周知,所有的演奏技巧都会有感觉支点,练习的过程就是发现支点,固定支点,灵活综合运用支点的过程,只有不断积累和完善各类支点,才能不断丰富自己的演奏手法,随心所欲的操控乐器。
1.静技巧的训练
(1)音色概念。每位学习者必须首先确定正规的音色概念,确定学习榜样,认识不同风格特点,将音色形象化,在接触演奏之前形成一个理论高度。这是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会一直影响你的整个学习演奏生涯。
古典音色:想象为圆筒状或者圆柱状的声音,有着圆润、柔和、饱满、稳定、干净的形象,可以参考珍・玛丽・隆戴、波尔・博柔笛、尤金・罗素、须川展也等一些古典演奏家的资料。
流行、爵士、摇滚等风格的音色:是多样多变的,可以理解为绸带状的声音,如同艺术体操中的带操表演,有宽度、有厚度、有色彩的变化,明亮的带有颗粒感的音色。可以参考戴夫・考兹、索尼・罗林斯、迈克尔・布莱克、查理・帕克、莱斯特・杨等一大批演奏家的资料。
确定好学习风格和音色概念,下面就可以着手练习了。建议初学者最好先接触中音萨克斯,因为中音较其他型号的萨克斯更容易掌握,达到一定水平后可以按自己喜好改换型号或者不变。
(2)演奏姿势。或称为持拿姿势,这是保证稳定的合理化演奏乐器的前提。
首先了解持拿乐器的各个支撑点。
挂环(管身背后中部):学习者先把挂带套在脖子上,然后将挂钩钩住乐器挂环,调整好挂带长度,乐器的重量基本都落在了脖子上。这是第一支撑点。
指钩(管身背后偏下部):右手大拇指的指尖到第一关节部分钩住指钩,或称为托扶,这是第二支撑点(注意尽量不让右手大拇指承担乐器重量,否则会影响右手手型和演奏质量)
指托(管身背后偏上部):左手大拇指第一关节处按扶住指托,并让关节能够自由活动,指尖自由按抬,有利于对音域键的控制。这是第三支撑点。
笛头:上牙抵在(注意不是咬合动作)笛头上斜面,下唇自然收拢包裹住笛头,确保嘴角不漏气。感觉是头部轻放在笛头上,避免脖子前伸、仰头或者低头等不自然动作。这是第四支撑点。
管身部分(底部内侧):以中音萨克斯为例,此处可以不挨靠身体,或者靠在身体右前方,根据自己身高确定。这是第五支撑点。
以上几个支撑点组合起来,便可形成稳固的持拿姿势。这个姿势可由教师指导或者参考图片和视频,并随时关注校正,加以固定(自己可对照镜子监控姿势)。正确的演奏姿势是接触乐器的关键步骤,直接影响今后的学习进程。
(3)口型。萨克斯演奏风格的多样性也造成不同的口型,不同的口型也形成不同的音色。
上牙抵在笛头上斜面前三分之一至四分之一处(前后位置因人而异,比如上牙前后位置,嘴唇厚度等),造成音色不同的其实是下唇位置。
演奏古典音乐时,让下唇稍微内卷包住下牙,然后抵住哨片,以便在音高和音色控制方面提供相应的稳定度。而演奏爵士、摇滚音乐时,则需要释放下唇,把下唇外翻,类似于吹口哨的口型。自然拢住哨片。过去这种口型曾受到大多数教育家的反对,现在已经被广泛认可,甚至因需要可以鼓腮演奏,发出宽阔、粗犷的声音。这种口型让哨片前段振动更自由,音色更宽,泛音更多,从而增加音色表现力(建议初学者首先学习古典口型,方便固定)。
练习长音就是最好的口型固定方法,同时又是最枯燥最有效的练习方法。从而锻炼嘴部肌肉,增强稳定的支撑力。可以把长音练习粗略的分为平直音和颤吟。
平直音练习分为各种力度和变化的练习:比如,强平直音,弱平直音,由弱渐强,由强减弱,弱起中间强再减弱(或称为枣核音),强起中间弱再渐强(或称为沙漏音)。在正确的气息和口型基础上,长音要囊括所有的音域,较难发生的要着重重复练习固定。
颤吟练习:颤吟能给乐音增加一种波浪形、连绵起伏的形象,或者能给人一种旋转或者闪烁不定的错觉,能给乐音增加共鸣和美感(可以先参考一些歌唱家的长音颤吟)。从物理学角度分析,颤吟的发声原理有很多种:a颌式颤吟。乐器声源――哨片振动的紧张度和音高的规律性变化。b气息颤吟。气息供给的强弱有规律的变化。c手指颤吟。颤动一个或者多个手指来改变音质,不改变音高。而萨克斯演奏者更多采用a型技巧,就是颌式颤吟。具体方法是,下颌部肌肉和韧带控制下颌骨的上下微小的运动,从而带动下牙,通过下唇对哨片规律性地施加和放松压力,造成哨片在一定范围内音高发生高低交替变化。音高变化一般采取每个音的标准高度向偏下颤动。
颤吟依据风格来定。将颤吟形象化,古典颤吟其波动比较小而快,可以比喻为小波纹,声音开始时颤吟即开始。流行颤吟的波动较古典的大些慢些,一般情况是稍长的音开始时为平直音,而后根据演奏者的习惯或者对作品的理解再开始波动。爵士、摇滚等风格的颤吟更具多样性,每位演奏家各有其特点,有的是朴素的平直音,有的是花哨的颤吟,其波动也颇具个性。因此颤吟作为个之一几乎可以成为一位演奏家的名片。
上述演奏方式都可粗略归纳为口型的静技巧。也是演奏需要的重中之重。
2.动技巧的训练。
(1)手指。正确的指型是关键,按键的手指自然弯曲,可以想象成轻握网球的手型(避免折指、翘指等不正规指型)。单个或者多个手指组合快速流畅的运指是每个演奏者追求的目标。手指的提速练习可以分为有声练习和哑音练习。
重点介绍一下哑音练习。哑音练习就是无须吹奏发音,只作手指动作,只能听见“哒哒”的很小的机械噪音(垫子敲击音孔,并非是金属碰撞声),所以暂称为哑音练习。由于萨克斯音量宏大,练习环境比较苛刻,必须注意扰民问题,那么此条件下哑音练习就可发挥其作用了。因为不用吹奏发声,所以可以拆掉脖管,光用管身练习,安全起见,挂好挂带钩住挂环)为了更能减小声音,管身里可以塞进毛巾等物)。
首先进行单指练习。正确的运指意识是手指指腹
挤压按键,而不是拍打或弹击动作。指关节做按下和抬起的快速往复运动。要求手指必须按压到底,有坚定的意识,避免模糊动作,控制好手指抬起高度,尽量让手指距离按键在1厘米内,(理想状态是感觉手指粘在按键上运动)可参考一下查理・帕克等一些演奏家的视频资料,经常是乐曲听觉感觉是飞快的,而视觉感觉却是安静从容的,手指始终摸着按键快速运动,行程很小,并没有手指上下飞舞的视觉效果,这就是运指的理想状态。
越是简单的动作越是难以提高速度。接下来的任务就是重复再重复,要求自己随时监控手型、高度、力度、往复行程等(因为按键深度不同,手指运动行程也相应有变化)。这是一个简单、枯燥同时也是最见效的练习,适用于任何水平的演奏者。练习过程中手指及其相应部位会发生酸痛、僵硬甚至无法支配的状况,这时尽量不要停下来,可以降低速度调整一下,待感觉恢复后再提速运动,不断冲击自己的极限(这一提速降速过程需要反复练习适应)最重要的是需要演奏者用坚定的意志来坚持。同时更应该注意保护好手部的骨骼、肌肉和韧带,每个练习的间歇一定要做好手部的放松,来缓解疲劳,避免劳损(注意为了保护好萨克斯,练习前把各个连杆摩擦处,另外避免针簧发生金属疲劳,建议连续运动几分钟后,换指练习)。
由于不做发声练习,所以左右手相对应手指可同步运动,同时也节约了练习时间。尽量做到无弱指,无模糊运动,让每个手指都能随时听候调遣,清晰、均匀、快速、协调的运动。(随时监听机械噪音有助于此项练习)
单指练习告一段落,随后可进行相邻双指、相间双指、多指同步、多指排序练习等。这一练习经过长时间、不间断的强化训练,将会给自己带来惊喜,当音符能快速、流畅、美妙地从指尖飞出时,便是对自己艰苦练习的回报了。
(2)舌头。在正确口型基础上,因演奏需要,舌头需要做上下往复的吐音运动。(先介绍单吐音,双吐音暂不介绍)先确定舌头位置,吹奏长音时舌头平躺在口腔底部,吐音时,舌尖翘起点击哨片。以古典风格为例,用舌尖点击哨片近端部位,避免碰到顶部边缘,加上想象力的运动,保证舌尖与哨片接触面积尽量小,犹如芭蕾女演员的脚尖直触地面动作一样(舌尖接触哨片的点可以用尖端偏上或者勾起舌尖用尖端偏下的位置,因人而异)。
开始练习时,舌头整体从舌根、舌面到舌尖处于放松状态。在长音基础上舌尖开始做点击哨片动作,由慢开始,坚定的感觉贯穿始终,要求声音稳定、均匀、干净、结实、清晰、饱满等,耳朵做好监听(好在舌头是人体最灵活多变的器官,不用担心其会受到练习损伤,同时也能为语言发声带来益处)。
吐音可以分几个部分循序渐进练习。比如单个音的各类节奏练习,多个音的组合练习(包括各类音阶、琶音的断奏连奏等,很多教材都涉及此类练习),吐音速度和质量又是一个考验意志力的练习……
各个单独技术点逐渐清晰扎实丰富,同时加入综合协调练习,便形成了自己动静结合的技术风格。
三、结语
随着练习的不断深入,重视角度的不同,整体的演奏技巧变得越来越个性化,而形成自己独特的技术优势。最大限度的发挥优势和降低劣势,加强与同行的合作与交流,会更加丰富自己,武装自己,完善自己。希望广大萨克斯爱好者勇于做技术的实践和创新,并加以科学的固定,相信每位演奏者都能开辟出属于自己独特的艺术天地。
参考文献:
\[1\]\[美\]拉里・蒂尔.萨克斯管的演奏艺术.新世界出版社,1991.
\[2\]\[英\]约翰・奥尼尔.萨克斯管爵士乐教程.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
舞蹈基本功成为健身手段腿伤基本痊愈后,彭清一深知要想干成一番事业,没有一个强健的身体是不行的。生命在于运动。于是,他决定驾轻就熟,以舞蹈基本功为养生保健的基础,进行身体锻炼。从此,他每天坚持晨练,先做一些深呼吸、甩手、扩胸、慢跑等热身运动,然后,再像以往那样,一丝不苟的按照舞蹈“范儿”进行活动。有时练得兴起,他还会高兴的做几个有难度的舞蹈动作,风姿一点不减当年。这样的锻炼,彭清一在规定时间和动作上从不“偷工减料”。即便到外地演讲,也不例外。如今,在演讲中,他经常说、唱、舞、演多管齐下,用舞蹈家丰富的肢体语言为演讲服务。对此,一些专家评价说,彭清一的演讲可谓立体交叉、热情奔放、别具一格,充满鲜明的艺术特色。
书法相伴数十年艺术是相通的。自古以来。很多艺术家在琴、棋、书、画上都颇有造诣。彭清一也不例外,几十年来,书法给他带来了无穷的乐趣。随着年龄的增长,他更认为练书法也是一种养生保健的好方法。为此,他还总结出三大好处:
一、书写过程中,由于运笔,臂、腰、腿的扭转、开合需要配合紧密,身体从手到脚都要有分寸、有控制地移动,呼吸也要平静舒缓。这不但可以活动手脚,锻炼筋骨,还能疏通经脉,锻炼心肺功能。
二、书法能练就神安、气静、神凝等基本功,能让人静心、提气、放弃私心杂念,拥有自然洒脱的心态。
三、书法能让人重温一些诗词歌赋、名句格言。这个过程中,能让人在优美的文字里纵横驰骋,与古人和名家神交,使脑细胞处于一种活跃的状态。长此以往,能够保持头脑清醒。
关键词中风康复动静结合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对健康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养生康复的行列中来。然而,有不少患者和家属,甚至医生对康复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如片面强调肢体训练而忽略其他方面的综合治疗,使患者不能完全康复,生活不能自理,甚至终日卧床。笔者以中风病为例,试述“动静结合”思想的中医理论依据以及在临床康复中的具体运用,以更好、更快的促进患者肢体、语言、心理的全面康复。
1、“动静结合”思想的理论依据
1.1动静结合属阴阳学说范畴祖国医学中阴阳理论认为“动”为阳,“静”为阴,“一阴一阳之谓道”。人体阴阳不和则导致疾病的发生,而疾病的治疗过程就是调整阴阳的过程。早在远古时代,先民们就通过劳逸结合、动静相宜,运用各种动态、静态疗法调整其阴阳的偏胜偏衰,以达到疗病养生的目的。中医认为,人们所追求的养生之道,以期阴平阳秘之法,即是顺应四时变化,适寒热,动静结合,静中有动,动中有静。诚如道家养生术讲求动静结合,动极生静,静极生动。吐故纳新的服气术、行术、道家按摩术等“动功”养生虽从外型上看不断地动,但精神活动却保持相对宁静,即所谓“动中有静”、“外动而内静”、“形动而神静”。清洁心灵的心斋术、存思术、内视术等“静功”养生则看似外形不动,精神也很宁静,但人体内的脏腑机能在定向的意念活动影响下,都在不停地调整运动,即“静中有动”、“外静而内动”、“形静而内神动”。
1.2动静结合是中医康复方法运用原则之一动静结合思想有确凿的中医理论依据,是中医康复方法运用原则之一。中医康复医疗中的动与静主要包括形体的动静和心神的动静两个方面,不仅注重形体功能的康复,而且强调精神康复。指出形体宜动,适度的形体运动可促进人体精气流通,气血运行,加快患者康复。心神宜静,静以养心、修性以保神,安心以全身,良好的精神面貌和生活习惯有助于疾病的康复,对预防疾病再发亦大有益处。不论是在形神康复,还是在疾病的整个康复治疗过程中,只强调动而忽略静,或只强调静而忽略动都是错误的。只有调神与养形相结合,针对不同的康复对象及疾病发展的不同阶段,采取以动为主或以静为主的康复方法,以动静结合为的原则,才能达到形与神俱,治疗疾病,养生长寿的目的。
2、康复医学多采用动静结合的综合治疗
目前各种疾病的康复治疗多采用中西医多种静态、动态治疗方法联合应用,被动刺激与主动功能训练并施,同时重视心理治疗,体现了动静结合这一重要思想。例如,著名骨科专家尚天裕教授将“动静结合”作为骨折治疗与康复中的主要指导原则,解决了骨折治疗乃至整个骨伤科治疗中固定与活动、“静”与“动”这对矛盾,更赋予了其丰富的辩证观。王锋等运用口服中药、中药药浴、体针灸疗、推拿足疗、运动训练等动静结合,依次连续应用治疗中风后遗症,取得一定效果,五联康复疗法明显优于单一的康复方法。
3、动静结合在中风康复医疗中的运用
3.1中风病的中医“动”、“静”辨证中医对中风病的辨治历史悠久,认为中风是由于阴阳失调,气血逆乱,上犯于脑所引起的一种病证。其病因以内伤积损为主,以情志过极、饮食不节、劳逸过度、气候变化为其诱因。病性多为本虚标实,上盛下虚。中风病发作后,病理结果随体内阴阳偏盛及正邪相争结果的不同,或表现为静卧不烦、舌淡、苔白、脉细、病证凝滞不解的“静”类证,或表现为面红、口干、舌红、苔黄、病证变化不定的“动”类证。治疗上以虚则补之,实则泻之为则,以动为主者,治之以静;以静为主者,治之以动。
3.2中风病治疗中的“动”“静”互用 中风发作后,根据其病类、病期及证候特征分别采用平肝熄风、育阴潜阳、清热化痰、通腑泻热、益气活血、醒脑开窍等法,结合针灸、理疗、按摩、康复训练等综合治疗,以利功能的恢复。在中风病的整个治疗过程中应始终贯彻动静结合的原则,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2.1动静结合,以静为主:中风病急性期的治疗应以静为主,以动为辅。由于发病早期病情变化多,患者活动过度易引起血压、心率等的变化,使病情加重。因此,应在患者生命体征较平稳,不影响抢救的前提下,根据辨证不同,给予正确合理的针灸、理疗等静态的、被动的刺激疗法为主要康复手段,可以防止或减轻骨骼、关节畸形、肌肉的废用性萎缩。由于患者瘫痪肢体无法自己运动,可由家属或患者用健侧肢体来协助患侧进行一些被动运动,随着病情逐渐趋于稳定,应及早让患者开始主动性的康复训练,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紧张度、活跃各系统器官生理功能、预防并发症和改善全身健康状况。
控制好时间:满半小时就休息
虽说能运动最好,不管什么时间。但对老人心肺功能弱、血管弹性下降的老年人,注意选择舞蹈时间、地点很有必要。
广东省中医院二沙分院心脏科副主任医师李新梅介绍,老人跳舞不宜太早但可以贪黑。早上7点前,连太阳都没有升起,黑蒙蒙,空气质量差,浊气未散,不主张这么早锻炼。可以等天放亮,空气稍好才开始晨练。选择晚上跳舞也不错,空气质量也比没出太阳前好很多。
此外,一支舞蹈一跳就1-2个小时不太好,当心过于长时间运动加重心脏负担,特别是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建议老年朋友选择半小时以内的舞蹈,或者每十几分钟休息一下,喝点水,消除疲劳。
老人爱跳的交谊舞、扇子舞、民族扭秧歌正属于这类中强度度运动。
控制好环境:灰霾天别晨练
运动的地点最好选择鸟语花香、绿意浓浓的安静地点,这样,人能更多呼吸到新鲜的空气和负离子。
有的城市灰霾天气多,现在雨水又多,如果遇上那种天公不做美的时节,别上户外运动,免得灰霾吸入肺中。在自家活动活动就好。
控制好饮食:先填肚子
早起锻炼的老人别空着肚子,血糖过低容易头晕。早晨起床空腹就得水排毒。再喝点牛奶吃点面包填填肚子,然后再运动。等运动完了之后再正式吃早点。
锻炼之前、之中、之后都要多喝水,尤其是炎热天气流汗多,天气又湿热,如果不及时补充水分会造成血液黏稠而使疾病复发。
控制好强度:运动后心率应为170减年龄
活动几下心跳会加快,这是正常的。但如果心跳过于快速了,就会引发身体不适。可舞蹈能给人带来强烈的愉悦感,使本人忽视疲劳。所以得自己控制好运动量。
李新梅说,心血管疾病的老病号很多懂得给自己测脉搏,用手指按住手腕处的动脉,大致判断心率有多少。运动后,心率的最大限度值=170-年龄,比如一个70岁的老人,170-70=100,他运动后的心率应控制在每分钟100次以下才最为合适。如果心跳过快了,人容易劳累,还增加心脏负担,供氧不足造成脑卒中,甚至运动性猝死。
此外,跳舞的动作幅度别太大。老年人运动系统肌肉萎缩,韧带弹性下降,关节活动不灵,大幅度的扭颈、转髋、下腰等动作,得预防跌倒,免得发生关节、肌肉损伤甚至骨折。(伍月)
老年人健身要动静结合
不少老年朋友问我:“你说,锻炼到底有没有用?我看整天锻炼的也不一定能活得长。那个整天不锻炼的也未必活得多短。学院里的赵教授,都90岁了,诀窍就是:从不运动。”
一般意义上讲,锻炼对身体肯定有好处。中医讲:动生阳,静生阴。但什么东西都有一个度。动和静,要因人而异。有人阳气足,好动,你让他整天不出屋,准得憋死,反之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