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夜晚星空范文

夜晚星空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夜晚星空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夜晚星空

第1篇:夜晚星空范文

今天晚上,我吃饱了饭,和妈妈一起去楼下散步,不知什么时候,妈妈居然和几个陌生的叔叔阿姨坐了下来,还津津有味的说这个说那个的,真是世界大了,什么事都有啊!但是,的确,那些叔叔阿姨们真的像是块吸铁似的,把我也给吸进去了。我好像是吃了似的,不知不觉中坐了下来。

接着,我仰望着那美丽的星空。虽然天空中没有几颗星星,但是他们还是那么的惹人喜爱。在灯光照耀下,它们好像是花儿吸吁到了雨水,迷失的小虫找到了家一样,快乐的舞蹈,伴奏······突然,天空中来了两三只蝙蝠,在星星的周围鼓舞,唱歌^_^

不时,我看见天空中有一道道闪光,哦!原来是闪电啊,那些闪电一闪而过,就像是流水一样的快,他快得让人追不上,快得让人看不见。还快的像火箭一般。

第2篇:夜晚星空范文

    一、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失效的具体表现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存在的问题,大致可以归纳为三类:一是以权代法,领导说了算,排斥内部会计制度的建立和实施;二是虽建有规章制度,但有章不循,形同虚设;三是监督乏力,没有相应的检查,出了问题也不知从何而起。具体表现为:

    1.内控意识淡薄,基础管理薄弱

    行政事业单位大多数会计是从其他非会计岗位转岗而来,部分会计人员连从业资格证书都没有,直接影响会计工作的质量。在具体操作中,印鉴票据分管制度、重要空白凭证保管使用制度及会计人员分工中的“内部牵制”原则等得不到真正的落实;会计凭证的填制缺乏合理有效的原始凭证支持;领导“一支笔”审批情况还比较普遍,只要领导签字,什么费用都可以报销,重大事项没有实行集体审批决策;工作人员调离岗位也不及时办理清点、交接手续等。

    2.费用开支过大,控制不严

    由于部门预算编制达不到零基预算要求,不够细化、准确,经常有年度预算调整变动情况发生,各项实际支出也并非严格按照预算安排支出,缺乏预算的刚性约束。同时,单位一般都是按照收入规模花钱,缺乏对资金支出合理性的分析,缺少成本效益核算,致使各项费用重复浪费、开支金额庞大。

    3.资产不实,资产管理混乱

    一是固定资产入账不及时;二是低值易耗品和固定资产划分不清;三是所有权和使用权不清。缺乏有效的财务管理制度,定期的资产盘点工作没有按规定执行,时常出现有账无物,有物无账的混乱状态。

    4.制度不健全,无章可循,违章难究现象严重

    新《会计法》、《内部会计控制规范》都对内部控制作了具体规定,并且突出强调了建立风险控制系统,在每一具体业务的控制条款中都增加了有关防范风险的要求。然而,在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上,普遍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一是记账人员、保管人员、经济业务决策人及经办人没有很好的分离制约,存在出纳兼保管等现象;二是重大事项决策和执行,没有很好的分离制约,存在“重大”无标准,“决策”无民主的现象;三是财产清查没有形成制度,清查期限、清查程序不明确;四是内部审计没有形成制度化,该设内审机构的不设,该配备专职或兼职内审人员的不配置;五是忽视风险控制,造成巨大隐患甚至损失。

    二、推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难点

    1.管理理念不到位,缺乏责任感

    目前,很多行政事业单位对内部控制存在误解,有些行政事业单位对内部控制的概念非常模糊,不理解内部控制的意义所在,认为内部控制只是一种程序;有的单位本身不重视会计工作,导致行政事业单位对会计人员的配备要求不高,会计人员普遍业务素质偏低,对内控认识不透;有的单位负责人不支持会计工作,使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作用得不到很好发挥。

    2.现行授权机制容易造成内控制度失效

    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设置上,会计监督人员受单位领导管理,其监督权力也由单位领导授予。这种被领导者监督领导者的设置,本身不符合管理学基本原理,其行为必然受控于管理层,反映管理层的意图和目的,体现管理层的意志,致使内部会计控制监督“名存实亡”。

    3.外部环境不到位,不协调

    从外部环境来说,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与实施不只是一个单位自身的事情,还应当是一项社会工程。目前,社会公众对行政事业单位的监督作用极其微小,财政、审计等部门监督各有侧重点,忽视了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建设的督促。

    4.相关政策不到位,会计监督乏力

    近些年来,国家对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做出了规定,但是,尚缺乏具有可参考操作的具体内部控制制度,缺乏可操作性的监督制约措施。

    三、 对策和建议

    1.增强内部会计控制意识,强化单位负责人的责任意识

    《会计法》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明确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对本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建立和健全及有效实施负责。单位负责人要充分认识内部会计控制在保护资产的安全与完整、防范欺诈和舞弊行为、实现单位经济目标等方面的重要性,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设。

    2.建立健全单位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规范单位内部行为

    全面清理整顿单位原有的各项管理制度、办法,依照《会计法》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有关要求,制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要找准失控环节,明确自控重点,培育自我约束自控能力。对于预算管理、资金拨付与费用支出管理、报销审批程序、以及对错误核算与错误支出的纠正等等经济活动的主要方面,确定单位自控的重点和目标。

    3.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会计及相关人员在贯彻执行内部会计控制中承担着重要责任。一是要严格会计人员从业资格的审查。应认真贯彻执行新《会计法》关于“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担任单位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的,除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外,还应具备会计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资格或者从事会计工作三年以上经历”的规定。不符合条件的不得招聘,对不符合条件但已在会计岗位上工作的,应进行培训,达到持证上岗的要求。二是要加强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技能。确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注重单位财务文化的培养和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同时,采取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切实加强会计人员队伍的入门教育和后续教育,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从而保证会计工作的质量。

第3篇:夜晚星空范文

英雄期盼天下动乱,品牌期盼行业变革。对于空调企业来讲,2014年1-5月的空调市场足够令人兴奋:其一,2014年1-5月空调市场稳步增长,零售量规模达到2039万台,同比增长11.2%,零售额规模达到709亿元,同比增长11.3%;其二,空调行业发生了巨变,空调企业进入新一轮洗牌期,一些品牌抓住机遇完成了自身的提高和飞跃。

中怡康认为,2014年空调行业的变化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产品升级、渠道变革、三四级市场增长。从产品上来讲,空调产品的能效等级和外观都发生了变革。2013年10月,变频空调新能标APF的正式实施带来了空调品牌产品结构转型,2013年5月31日节能惠民政策的退出引起定频三级卷土重来,由于人们对空调外观的重视度越来越高,空调艺术化的趋势更加明显。从渠道上来讲,电商渠道近几年“野蛮增长”,2014年1-5月空调电商的零售量同比增长了114.9%,其占整体空调市场的零售量份额达到了6.7%。如何布局电商渠道成为各企业关注核心。从主要增长市场来讲,三四级市场的重要性愈发明显。2014年1-5月三四级市场的零售量同比增幅为12.4%,超过一二级市场增幅9.3个百分点。同时,中怡康预计2014年农村居民家庭每百户空调拥有量仅为30台左右,有非常大的潜力空间,深耕三四级市场必会成为空调行业潮流。

下文将就2014年空调市场的三大变化进行研究,找出2014年空调行业五大超车“弯道”,对2014年上半年1-5月空调市场做出总结。

弯道一:APF能标撬动品牌快速转型

从2013年10月APF能标正式实施开始,APF产品占变频空调的比例一直在上升。根据中怡康线下月度监测数据, 2014年5月APF产品占变频产品的零售量份额已经达到了75.5%,APF转型基本结束。其中,APF三级以占比49.4%成为APF产品主流,APF二级占比紧随其后,零售量份额达到22.8%,APF一级由于价格过高占比仅为3.3%。

APF二三级已经成为2014年变频空调的发展趋势,而通过分析2014年1-5月APF各能效等级均价及其走势来看,APF二级的份额仍会有较大提升空间。在APF二级方面,APF二级均价依旧较高,2014年5月APF二级的单价为5166元,具有较大的降价空间。而在降价幅度上来看,从2014年1月到2014年5月,APF二级单价降幅为1322元,降幅比例高达20.4%,降价速度并没有明显放缓。而在APF三级方面,APF三级均价已经进入空调主价格段区,2014年5月APF三级的均价为3654元,比2013年5月SEER三级均价还降低了2元,这也反映出APF三级降价基本结束,价格进入稳定期。(详见图一)

图一:2014年变频市场分能效等级单价变化

数据来源:中怡康线下月度监测数据

一般来讲,空调行业在5-8月产品结构和均价较低,在9-12月产品结构和均价较高。结合2014年1-5月APF产品的走势和均价,我们可以看出APF三级将成为2014年5-8月的产品主流。而从2014年9、10月起,伴随市场均价和结构的提升,和空调厂家在冷年开盘时为提振经销商信心及更好布局而主推高能效产品,APF二级产品将会起量。

弯道二:定频三级卷土重来

随着2013年5月31日国家节能惠民政策的正式退出,空调厂家开始调整重心主抓定频三级,定频三级占定频空调的比例迅速提升。根据中怡康线下月度监测数据,2014年1-5月定频三级重回定频市场主流,零售量占比达到68.8%,相比去年同期提高了50.7个百分点,而在2014年1-5月定频二级零售量份额仅为25.3%,相比去年同期下降了53.1个百分点(详见图二)。与此同时,由于2014年1-5月定频三级均价相比去年同期下降18.9%,定频二级均价同比上升12.4%,两者均价一升一降导致了定频二级的鸡肋地位。定频二级和变频空调相比均价已经占不到优势,和定频三级相比价差较大,显然拼不过定频三级。在空调行业形势不出现大变革的情况下,2014年定频空调市场定频三级将具有巨大优势地位,定频二级将沦为附庸。

图二:定频市场分能效等级零售量份额变化 (2013.1-5 VS 2014.1-5)

弯道三: 空调外形艺术化

艺术化空调在近两年表现非常明显。以艺术化空调中的圆柱型柜机举例,在2014年5月,圆柱型柜机占变频柜机的零售量份额达到26.5%,相比同期提升17.1个百分点(详见图三)。与2013年圆柱型柜机主做高端不同,在2014年1-5月圆柱型柜机已经遍布中高端柜机市场,在定频低端市场也有所涉猎,这有可能会成为一个趋势,需要密切关注。

图三:变频柜机市场圆柱型柜机零售量份额

数据来源:中怡康线下月度监测数据

弯道四: 电商渠道“野蛮增长”

相对于空调市场的线下渠道,电商渠道的占比较小,完全不占优势。但是从增长幅度和市场潜力两方面来看,电商渠道是一片遍布黄金的未开垦地。2014年1-5月,空调电商渠道以零售量同比增幅114.9%的增速领跑全场,而其占整体空调市场的零售量份额达到了6.7%。而放眼整个家电市场来看,在2014-2016年,电商渠道占整体家电的零售额份额预计将分别达到18.0%、23.9%、27.5%,由此可见电商渠道的增速非常迅猛,潜力非常大。(详见图四)

图四:2014年1-5月电商主要品牌零售量和零售额份额

数据来源:中怡康线上月度监测数据

弯道五: 三四级市场日益重要

在目前的空调市场,一二级市场已经进入火热状态,相比之下三四级市场容量大、竞争小,空调厂家深耕三四级市场将成为未来5-10年的趋势。从目前来看,三四级市场已经成为空调市场的增长引擎。根据中怡康线下月度监测数据,2014年1-5月三四级市场的零售量同比增幅为12.4%,超过一二级市场增幅9.3个百分点。

通过研究三四级空调市场,我们发现三四级空调市场具有以下几个特征:产品结构低、销售节点强、经销商平均素质偏低、配送售后不够发达。在产品结构上,三四级市场的变频份额比一二级市场要低。在2014年1-5月,三四级市场的变频零售额份额为67.7%,比同期一二级市场的零售量份额低2.6个百分点。(详见图五)

图五:空调市场变频空调零售额份额变化

数据来源:中怡康线下月度监测数据

在销售节点方面,由于三四级市场有赶集现象,赶集当天将会是一段时间内的销售高峰。在经销商方面,由于空调三四级市场的竞争程度不强,三四级市场的经销商和经历过残酷竞争的一二级市场相比稚嫩很多,如何培育合格的经销商将是空调企业在三四级市场的难题。在配送售后上,三四级市场的确是短板,这对于空调的用户体验是一个考验。

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空调品牌如何根据三四级空调市场的特性进行突破,这块中国空调市场上的大蛋糕怎样被瓜分,将会带来中国空调行业最后的洗牌。

最后的总结:因“人”制宜,各取所需

第4篇:夜晚星空范文

关键词:商业银行 内部控制 风险管理 会计制度

中图分类号:F830.42 文章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1770(2011)07-031-03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关系的日益复杂化,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商业银行会计面临的风险日趋多样化。虚假会计信息不但会使会计信息使用者在运用会计信息进行判断、分析、预测、决策时发生失误,而且也会误导政府对金融市场的监管和对金融市场的控制。近几年金融系统案件频繁发生,某种程度也源于会计监督乏力。因此,加强银行会计风险的防范、提高商业银行会计内控水平也就成为我国商业银行会计工作的重中之重。

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是银行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核心控制环节,是防范会计风险、保障银行经营安全的必要措施。为防范风险、促进商业银行审慎经营和可持续发展,商业银行亟需构建一个与其业务性质与规模相符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

一、会计内部控制在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管理中具有重要作用

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是指单位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护资产安全完整,财务信息清晰,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会计部门内控建设和有效执行是内部管理的基础性工程,是防范会计风险的第一道防线,对商业银行的风险控制和防范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是有利于银行实现既定的经营方针。内部控制的目标是确保单位经营活动的效率性和效果性、资产的安全性、经济信息和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因此,有效的银行会计内控制度有助于管理层实现经营方针和目标,保护各项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防止资产流失,保证业务经营信息和财务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二是有利于保障银行资产运营的安全。实施内部会计控制为货币资金运转提供安全保证,对货币资金的事先控制可以避免公款私存、公款炒股、转贷牟利等现象的发生,避免国家资产遭受损失。建立和完善针对投资目的的立项、评估、决策、实施、投资处置等环节的会计控制,可以加强银行对投资的管理,降低投资风险,也可以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有效地控制在建工程成本的盲目扩大。

三是有利于强化风险意识,提高管理水平。银行是经营风险的企业,风险影响着银行的生存和发展。我国银行的风险意识相对较低,投资者风险意识普遍淡薄。针对这种情况,必须加强银行的风险意识,完善银行的内部控制,强调内部控制的重要性,有利于形成一种人人参与风险管理的良好环境。

二、我国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在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和执行方面的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步,风险控制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但仍有很多不足和短板需要正视和改进。

(一)缺乏完整、系统、科学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存在操作性不强和滞后性的弱点。特别是新的会计准则颁布实施后,许多业务的规定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但我国商业银行相关的规章制度没有及时修订,制度的建设跟不上业务发展的需要,导致有些业务在实际操作中出现盲目性、操作性不强等现象。而对业务起到监督控制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更是存在缺乏系统性、有效性等问题。虽然目前大部分商业银行制定印押证三分管、钱账分管、内外账定期核对、事后监督、重要会计事项审批、轮休强休等内部控制制度,但各内部控制制度之间却存在相互独立,甚至抵触的现象,因而极易导致各种会计风险的发生。

(二)会计风险意识淡薄,对内部控制缺乏科学的认识

长期以来,在实践中,大多数银行会计人员停留在强调会计工作要做到“账平表对、钱账分管、印押证三分管”等规章制度的表面,但随着业务内容的复杂化,风险因素的增加,会计管理人员出现了对风险发生的预见性不足,对风险控制的能力不强,风险意识淡薄等问题,将内部控制等同于各项规章制度,没有认识到内部控制对防范风险的重要作用,执行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仅仅是为了应付检查和内部评价,内部控制被动执行,常常流于形式。

(三)现行会计内部控制制度滞后于银行会计核算电子化的发展

计算机技术在银行会计业务处理中已经基本普及,使传统银行会计业务处理方式发生很大变化,从而也对内部稽核、检查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是目前我国各商业银行在实施银行会计电算化的过程中,开发和设计的程序只重视“如何让计算机准确及时地完成核算任务”,所设计的程序使有关人员不能对过程进行实时监控,没有形成一套自动、高效、规范的计算机风险控制监督系统。从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看,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在银行的广泛运用与我国商业银行技术管理的相对薄弱以及稽核监督的长期空白已经形成了非常尖锐的矛盾。因此如何使会计内部控制制度适用于计算机技术支持下的银行会计业务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

(四)会计内控制度执行不严格

一些基层行受种种利益的驱动,有章不循、违章操作现象严重,致使核算秩序混乱。如部分基层行因一线会计人员缺少,不能严格执行重要岗位轮换、重要岗位不得兼岗和强制休假等制度。重要岗位人员超期任职,形成混岗和一岗多职现象,使岗位之间失去相互制约和相互监督的作用。

(五)会计监督职能弱化

银行会计的监督是对日常会计凭证、账表、账册等进行审核,对业务经营活动的合理性、合法性、合规性进行监督。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监督机制不完备、监督手段不完善、人员配备不到位等原因,会计部门的监督作用没能做到及时到位,检查力度不够,相对弱化了会计的基本职责,加大了产生风险的可能性。

(六)会计内控监督评价体系不健全

会计内部控制作用的发挥,大部分行没有形成严密的会计内控监督评价体系,监督部门只局限于查找具体问题,缺乏对内控制度设计的合理性、完整性及有效性,存在问题产生的原因等方面的综合分析、研究和评价,无法对会计内控运行中的重要环节进行实时监控和预警。

三、加强银行会计内部控制的对策

银监会在《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中明确指出,银行会计内部控制的重点是:实行会计工作的统一管理,严格执行会计制度和会计操作规程,运用计算机技术实施会计内部控制,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和合法,严禁设置账外账,严禁乱用会计科目,严禁编制和报送虚假会计信息。针对会计内控现状及面临的新问题,商业银行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强化会计内部控制。

(一)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文化,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确立全员性与全程性的会计内部控制质量意识,是实现会计内部控制制度既定目标的关键。健全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是实现有效内部控制的前提,而全体员工对内控制度的切实贯彻是实现内部控制既定目标的关键。制度运行的状况及运行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的因素。首先,确立正确的发展观。银行管理层和经营部门应达成共识:银行的发展要在规范的范围内发展,要以最终实现银行价值最大化为目标,不能为追求短期利益而牺牲内控环境。其次,加强员工的内部控制知识培训,使其对内部控制方式、方法与手段形成整体认知。再次,构建内控文化。银行内部控制要充分体现我国传统文化的以人为本思想,强调思想沟通和情感交流,员工相互支持,相互激励,形成内部凝聚力。在这种文化氛围中,员工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会计内部控制成为银行员工自愿的行为,员工自我控制,自我管理,自觉地按照规范行事,共同努力实现银行内部控制的目标。

(二)加强账务控制,设置规范的操作规程

进行会计核算必须有一系列以《会计法》为核心的专门方法和规范,它是银行会计控制系统的基础,目前各行的内控制度已基本建立,但内控制度与具体的业务操作联系不够紧密,业务环节不连续,风险防范必须从业务操作规程入手。根据规范、实用、安全、有效的原则,设置标准化操作规程,涵盖会计业务处理的全过程,会计业务是综合性、复合性业务,要求整个业务操作过程必须综合管理动态控制。操作规程要根据银行经营管理情况,不断地补充调整。特别是每推出一项新业务时,应根据及时性原则,尽可能在新业务推出之前建立健全新业务的各项操作规程,使新业务开展时就有章可循,以减少开展新业务的风险。

(三)建立严密的分级授权制度,加强重要岗位控制

商业银行会计岗位设置应当实行责任分离、相互制约的原则,严禁一人兼任非相容的岗位或独自完成会计全过程的业务操作。对会计财务处理必须实行岗位分工,各岗位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重点岗位人员实行定期轮换,平行交接。各种业务必须交由不同的人完成,不相容的岗位一定要分离管理。对各个程序及岗位,合理地授予相应的处理业务的责任和权力,对重要会计事项如错账冲正、开销账户、调整积数、大额付现等必须坚持授权审批,形成分工明确、权责对等的严密的风险防范体系。

(四)强化内部稽查审计,完善监督核查制度

稽核审计是内部控制的最后一道防线,要积极发挥内部审计、稽核部门在会计内部控制中的监督作用,强化其独立性和权威性,要从合规性监督向风险性监督转变。同时要拓宽会计监督思路,坚持内部监督、同级监督和下查一级相结合。要检查业务核算的合规性、合法性,还要检查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和落实,既要查处理业务的过程,又要查业务时点的结果,建立一整套事前审查、事中控制、事后监督的检查监督体系,真正做到关口前移。还可以借鉴国外先进经验,设置科学的量化监控指标体系,对监控对象做出迅速判断,并采取即使必要的措施。

(五)创新会计内部控制手段,构建内部安全控制体系

监督检查是落实各项规章制度的重要手段,是强化会计内部控制,防范经济犯罪的有效措施。必须建立财会、稽核、纪检、监察等紧密型一体化监督管理组织体系,相互协调、紧密配合,形成监督的整体合力,加大检查力度,彻底扭转有章不循、违规操作现象。随着计算机广泛应用于银行会计业务,原有建立在手工操作基础上的内控制度已不能适应业务发展的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科学的计算机安全控制体系已成为当务之急。

参考文献:

1.虞文钧:《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汪叶斌、廖道亮《银行内部控制原理与评价》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3.梁春满、陈静《现代银行内控》中国金融出版社

4.贾芳琳:《商业银行会计核算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经济研究导刊2007年第1期

5.张晨、赵惠芳《我国商业银行内控制度的研究》会计之友2002年第12期

第5篇:夜晚星空范文

关键词:商业银行;会计内控;存在问题;解决对策

1 我国商业银行内部会计控制的现状

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给危机国和周边国家国民经济所造成的灾难,引起了各国银行监管部门对银行风险的高度重视。中国人民银行也于当年制定了《加强金融机构内部控制的指导原则》,2002年又对该指导原则进行了修改和完善的基础上了《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旨在进一步指导和促进我国商业银行建立更加有效和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为了进一步促进商业银行不断完善公司治理结构,2002年又相继下发了《股份制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指引》和《股份制商业独立董事和外部监事制度指引》;同年又下发了《商业银行信息披露暂行办法》,要求商业银行加强信息披露,强化了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外部监督。2004年底中国人民银行又了《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评价试行办法》,为规范和加强对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评价,督促其进一步建立内部控制体系,健全内部控制机制提供了总体的指导。

通过努力,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和执行情况已有了较大的改善。主要表现在:内控优先意识有所增强,内部控制环境得到一定改善;按照内部控制原则和防范风险的要求,调整和完善了组织结构,新建和修改了大量的业务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并建立了风险管理制度、贷款质量五级分类制度和审填的会计制度,风险控制措施正逐步完善;普遍建立了相对独立的统一管理的内部稽核体系,对规章制度合理性和经营活动合规性的反馈、纠正机制正在形成。但是,我国国有商银行内部控制能力与现代商业银行相比,还有着较大的差距。

2 我国商业银行内部会计控制建设存在的问题

我国商业银行现有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在制度设计和实际操作方面,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认识不够。尽管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在审计等领域的运用广为人知,但从银行经营管理的角度看,不少人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内容知之甚少,对其在商业银行中的作用则存在着不少误区。有些商业银行把内部会计控制机械地理解成各种规章的制定、装订和汇总,认为做了建章立制方面的工作,就等于建立了内部会计控制机制;有的商业银行虽然在理论上比较重视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但表现在实践中则发生了背离。如在把握内部会计控制与业务管理、内部控制与经营风险、内部控制与自身发展的关系上,认识上存在着偏差,管理上不够规范,有的甚至把内部会计控制与发展、内部会计控制与经济效益对立起来。

(2)内部稽核缺乏权威性。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稽核工作长期做法是对同级行长负责,内部稽核实质上是作为同级行长领导下的一个职能部门,机构、人事、工资不能保证其相对独立性,从而扮演了一个既是经营利益的受益者,又是违规行为的查处者的双重角色,因而很难保证稽核监督的公正客观。另外,稽核部门不仅要履行同级行长赋予的职责,而且对查出的问题不经请示不能上报,没有自行解决问题的权利。这样一是不能对由于行长决策失误造成的损失进行有效的监督;二是不能对查出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处理和纠正,从而无法保障内控制度的贯彻落实,无法真正行使其权力和职责,软化了内部控制的作用。从总体上看,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内部稽核人员不足,力量相当薄弱,谈不上强有力的内部稽核监督机制。加之稽核工作多以事后检查为主,起不到查错防漏、纠正违规、强化管理、控制风险的作用,事前预防能力较弱。

(3)内控系统缺乏有效性。国有商业银行的会计内控制度从条文上看虽然数量较多,覆盖面较广,但相互之间协调性、配套性、制约性差,因而有效性较差。从岗位设置上看,虽然对岗位职责都有明确的规定,但因数量庞大、要求复杂,会计内控与人员编制、经营效益等因素有很大距离,往往很难落实;从工作流程上看,虽然单项业务规章制度比较严密,但由于会计业务是综合性复合型业务,往往导致整个业务操作过程的综合管理、动态控制难于落实。

(4)内控手段缺乏先进性。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业务操作的电子化己有很大发展,但目前,大部分稽核检查和各类业务监督活动基本上停留在手工查帐的水平上,缺乏运用高科技方法作为风险控制手段。同时,如何有效地控制高科技所带来的风险,如对电脑业务、信用卡业务、网上银行业务等的控制等,这给内控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

(5)内控观念滞后。商业银行对于如何完善内控机制,准确把握内控与管理、内控与风险、内控与发展的关系等问题上,还存在着管理不规范、法人自控不力、内控制度与对银行从业人员的约束力随着其职位的升高而减弱等问题。这些问题又突出地表现在商业银行的经营思想上,长期以来,商业银行奉行规模扩张的经营指导思想,向商业化转轨之后,树立了利润目标型的经营思想,提出了“利润最大化”这一目标。银行在经营中过分追逐利润目标的完成,不仅忽视了银行经营的社会效益性,也忽视了银行风险防范和银行企业形象建设,这就使本来就不太健全的内控制度失去效能。

(6)人员素质较低。商业银行会计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各项业务处理的质量,高业务素质的会计人员不仅是会计内部控制的基础,而且可以有效弥补内控制度的不足。随着综合业务处理系统的推出和电子化的飞速发展,商业银行会计内控队伍素质不高,已成为制约商业银行发展的桎梏。在许多单位,会计人员队伍规模庞大,层次结构不合理,岗位配置与业务工作需求不相适应,整体素质偏低。一些重要岗位也由于长期不轮换,使银行会计人员不能熟悉更多的银行业务,达不到内部控制与管理的要求。

3 强化我国商业银行内部会计控制的对策

(1)提高对内部会计控制的意识。中国人民银行在制定并颁布的《进一步加强银行会计内部控制和管理的若干规定》中指出:必须把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加强内部管理控制作为一项长期任务来抓,各行行长要重视和支持会计内部控制和管理。主管行长要对行长负责,加强检查指导;会计主管要对主管行长负责,督促制度落实;一般会计人员要对会计主管负责,自觉执行会计操作规程。下级行要对上级行负责,认真落实各项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上级行要积极创造条件,为下级行落实会计内部控制制度提供保障。只有从意识上对内部会计控制重视,才能积极主动地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为商业银行的经营活动进行有效的监督与控制。

(2)加强会计人员培训,提高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会计人员是制定及执行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主体,因此,只有建立一支业务素质较高的会计人员队伍,才有可能保证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建立及有效执行。《进一步加强银行会计内部控制和管理的若干规定》对有关会计人员的资格及业务水平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如:会计主管必须具备较高的政治、业务素质,掌握计算机操作和管理知识;其他会计人员要具备良好的政治、业务素质,持会计证上岗。这些具体要求的制定,使得对会计人员的任用及考核提供了必要的依据。

(3)构建内部控制制度的总体框架。根据银行业务特点和风险控制需要,应建立内部控制系统,如管理系统、资金计划系统、会议控制系统、人事教育控制系统、筹资风险控制系统、信贷资金风险控制系统、外汇业务控制系统、信用卡业务控制系统、计算机风险控制系统和清算风险控制系统等等。应制定并严格执行会计业务操作规程,如严格执行会计业务操作规程;会计凭证必须按规定编制和传递;手工核算必须坚持综合核算和明细核算双线控制的原则;计算机处理会计业务必须制定和执行严密的管理规定和操作规程,与会计业务有关的软件必须由会计部门提出需求,并经会计部门测试认可后方能使用;同城票据交换必须完善管理控制制度;各项业务的账务处理必须遵守相应的会计核算手续等等。

(4)制定行之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业务流程。银行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经济业务发生时执行并发挥作用的,因此,根据经济业务的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业务流程,是会计人员及有关的监督管理人员可以在经济业务发生时及时有效地进行内部会计监督的必要前提。

(5)制定并严格执行岗位责任制及岗位轮换制。要严格按照会计制度的岗位设置要求,配备足够的会计人员,按照相互制约的原则明确工作权限和岗位责任,禁止越权处理会计业务。错账更正、大额支付等重要会计事项以及在工作时间外进行的任何账务处理,必须经过会计主管核准。应用计算机处理会计业务,操作人员(系统管理员、记账员、复核员)必须严格按照规定权限进行操作,个人密码要定期或不定期更换,防止失密。实行重要岗位的定期轮换,联行、记账、同城票据交换、财务等重要会计岗位人员要定期轮换,不搞一贯制。

(6)健全内部会计控制的监督体系。监督评价与纠正是商业银行董事会、高管层、业务部门定期对内部控制的制度建设和执行情况进行回顾和检讨,并根据国家法律法规、金融监管规章的变化、银行组织结构、经营状况以及市场环境的变化进行修订。是商业银行对其经营管理活动进行监督评价与纠正的监控机制,也是对内部控制的再控制。应当建立健全总行稽核派驻制度,将下一级的稽核部门作为上一级行的派出机构,稽核人员纳入上级行的管理,使稽核部门处于比较超脱的地位,确保稽核监督部门在组织体系上具有独立性,在处理与被稽核监督对象的关系上具有超脱性,在稽核查处工作上具有权威性,真实反映发现的问题,起到对下级行行长的监督制衡作用。要充实和加强内部稽核监察人员力量,内部稽核人员,应该有很高的理论水平、政策水平、品德素质和实践经验,才能将稽核监督工作落到实处,从而充分发挥内部稽核监督的职能作用,使内部稽核部门成为加强内部控制的一支重要力量。

总之,内部会计控制对商业银行加强管理、堵塞漏洞起着重要的作用,商业银行如何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并保证其有效地实施,是商业银行的一项重要的工作,也是商业银行防范风险、提高经济效益的有力保证。

参考文献

[1]王允平,王尔康.我国应重视商业银行会计管理和会计控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5,(7).

[2]何叶.关于完善银行基层会计内控机制的思考[J].会计之友,2006,(4).

[3]李彦平.浅论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J].武汉金融,2005,(6).

第6篇:夜晚星空范文

【关键词】 国有商业银行 内部管理 必要性 完善措施

前言: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与发展,目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普遍面临着扩大金融开放的全新挑战。而正因如此,国有企业想更好的立足于全球市场经济竞争中,加强内部管理,切实做好金融风险的防范工作,早已成为国有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关键。以下笔者就国有商业银行建立内控管理的必要性进行粗浅分析,并提出相应完善措施,以期进一步促进国有商业银行内控管理的贯彻与落实。

1. 我国国有银行建立与完善内控管理的必要性

1.1建立与完善国有商业银行的内控管理是保障金融安全的重要基础

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伴随着全球性金融经济自由化改革的不断冲击,国际金融市场越发动荡不安,全球经济都处于金融危机的高发期时期。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作为国家经济的命脉,其金融危机所产生的影响对一个国家而言不可预计。而内控管理,作为国有商业银行,自我约束,自我控制的一个重要管理手段,在很大程度上,有效的保障了国有商业银行的金融安全,有效的防范了金融风险的发展。因此,建立与完善国有商业银行的内控管理早已成为保障金融安全的重要基础。

1.2建立与完善国有商业银行的内部管理是防范金融风险的基本保障

目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金融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信用风险。尤其是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由于市场判断不准、决策水平不高等原因所造成的不良资产堆积,虽经历了两次不良资产剥离,但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仍然较高,早已成为威胁我国金融安全的首患。因此,建立有效的内控管理,进而加强对审贷工作的分离与管理,落实金融风险责任责任早已成为国有商业银行发展的关键;其次,操作风险。近些年来,伴随着国有商业银行的不断发展,由银行会计、储蓄、出纳、信用证、承兑贴现等业务岗位所引发的经济案件呈现出高发趋势。而究其原因,主要也是由于这些业务的操作环节的内控管理不到位造成的。因此,加强内控管理,落实内控约束力、执行力,尤为重要;最后,道德风险。目前我国绝大多数的国有商业银行,在管理中仍带有一定的行政色彩,靠“人治”的成份多,“法治”的成份少,以至于道德风险日益突出。而内部管理的建立于完善,正是为了切实做好国有商业银行的“法制”管理,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避免道德风险的发生。

2. 进一步完善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内控管理的具体措施

2.1建立健全的内控机制,防范于未然

要想更好的发挥国有商业银行内控管理的作用,必须要将内部控制由事后补救转变为事前防范,并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内控机制。同时,我国相关的经济部门、经济组织以及经济专家,应对国有商业银行的经济发展情况进行深入的分析与研究,确保预防性控制落实在各业务制度之中,并增强国有商业银行内控管理的严肃性与统一性。在具体实施中应遵循以下三个原则:第一,体制牵制原则。体制控制作为内部控制的基础,是避免各职能部门之间出现不必要磨擦与漏洞的重要控制手段;第二,程序牵制的原则。主要是指对不同的业务流程,应由不同的人员完成,使不相容职务相分离,以达到岗位牵制的根本目的;第三,责任牵制原则。内部控制不仅要规定职能部门和个人处理业务的权限,还要明确规定其承担的相应责任。

2.2强化内控管理的监督体系,注重过程监控

要想更好的完善国有商业银行内控管理,强化对内控实施过程的监督尤为重要。首先,中央银行应加大对国有商业银行内控管理的指导、监督力度。人民银行要尽快修订《加强金融机构内部控制指导原则》等文件,并制定内控建设时间表,促使国有商业银行加快内控步伐。并把加强国有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指导与监督工作作为央行金融监管的重点,增加现场检查的深度和力度,以此促进监督机制的多层次发展与深入。其次,完善国有商业银行的法人治理结构。加快国有商业银行的上市改造步伐,建立以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为基准的权力划分、权力制衡结构,进而抑制“内部人控制”、“道德风险”的发生。

2.3加强内控的细节管理,降低信贷风险

随着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不断发展,信贷风险早已成为商业银行的主要金融风险,因此,目前内控管理的首要任务,也是降低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所以,在内控管理中,要加强对内控制度细节的梳理,不折不扣的执行信贷经营、审批和监管,此三分离的制度,并明确各环节的责任,定期地进行责任认定和责任追究,确保新增贷款的质量。进而形成以风险评估、控制为核心的风险管理系统,提高信贷风险的预警能力,从而降低信贷风险,促进国有商业银行的安全、稳定发展。

2.4完善内控组织结构,实现规范化管理

为了更好的贯彻与落实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内控管理,在实际内控管理中,国有商业银行应该根据实际的业务流程,经济发展需要,建立符合商业银行发展需求的内控组织体系,从而确定国有商业银行的各级经营管理机构都能够在合法的职责与权限范围内,从事银行业务,行使职权。同时,及时发现银行内部制度在执行中所存在的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使内控管理从单一的事后稽核向全新的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稽核进行转变。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笔者就如何完善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内控管理进行粗浅的探讨,使我们更清楚的认识到,建立内控管理的必要性与必然性。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更应该不断的完善与加强内部管理,落实内控制度,真正在国有商业银行内部形成一个健康的自我“造血机制”,以此降低金融风险,促进国有商业银行的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剑.对建立和完善政策性银行内控机制的思考[J]. 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 2001(02).

[2] 玉树银监分局课题组,王长春. 基层银行业金融机构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青海金融. 2007(09).

[3] 史心东,唐丽. 国有商业银行内控制度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 科技资讯. 2006(07).

第7篇:夜晚星空范文

关键词:内部会计控制;现状;完善;必要性

内部会计控制是企业管理层为了保护资产安全、完整,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提高企业经营效益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和程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是整个企业内部控制的核心。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对外开放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经济发展环境越来越复杂;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对会计工作产生了变革性的作用,会计电算化、网络环境条件下的内部会计控制和纯手工会计工作与控制有着本质上的不同,企业如何在复杂经济环境和现代网络技术高速发展中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内部会计控制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一、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现状

我国会计控制的建立于实施一直滞后于企业改革和市场化进程,甚至倒闭,损害投资者利益的事件时有发生。当前,我国尚处于新旧体制转换的过程中,经济环境趋于复杂,一些单位包括某些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薄弱、管理松弛的现象逐渐暴露。我国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现状很不理想,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企业管理层对会计内部控制的认识不足

企业管理层由于教育背景、专业、见识等方面的限制,对会计控制的认识和重视远远落后于现实的需要,对于会计控制往往误认为是简单的内部成本控制、内部资产安全性控制,对于会计内部控制的严肃性、严谨性当成于一堆手册、文件和无关的制度,对于具体的会计控制工作则强调灵活性而不注重规章程序处理,强调领导中心论,认为领导说什么就是什么,甚至为了谋取个人或企业集体利益而无视会计法律法规弄虚作假、篡改账目,严重损害了会计制度的刚性和严肃性。

(二)会计基础工作本身存在薄弱环节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会计管理工作松弛,随意编造篡改会计信息。某些企业单位因为内部管理松弛而削弱了会计的基础工作,账目混乱、财产不实、数据失真,为了掩盖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任意伪造、编造虚假的会计凭证、会计账薄、会计报表。同时,部分单位会计人员不足,素质不高,造成记账随意,手续不清,差错严重,会计资料散失,核算不实而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等等。

2.单位职责不清,分工不明确。单位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内部职责建立不健全,没有建立决算、执行、监督三权分立、互相制约的机制。单位法人独断专行,资金、资产调度等重大决策失误;内部管理权限失控,不相容职务没有有效分立,职责不清,越权行事,给、贪污舞弊造成可乘之机。

3.费用收支失控,资产流失严重。部分企业单位允许部门经理掌握开支一定比例的业务费用,但未规定具体的开支范围,导致一些部门经理经费挥霍浪费,在材料采购,财产管理、产品销售等环节金控不理,经济往来上的审查不严造成国有资产大量流失,加大了单位的亏损。

4.违法乱纪现象时有发生。会计从业人员违反会计职业道德,不认真行使会计监督职权,主管财务的领导、业务经办人员有机可乘,使用虚假发票,非法侵占企业资金。甚至会计人员参与违法违纪活动,收受贿赂、贪污、挪用公款,为违法、违纪活动出谋划策等等。

(三)会计监督与相应的供、产、销配套制度脱节

我国现行的国有企业管理制度中,企业经营者分口管理,造成管理上的条块分割。而会计部门主要是事后算账,很难在事前、事中进行财务上的监督,往往出现产品已经发出,会计部门还不知道是否已经实现销售的情况。由供应部门的弄虚作假与失职造成购进材料质次价高的问题,会计部门仍需照价赔偿。

(四)会计控制制度本身缺乏科学性与连贯性

当前,有些企业也建立了相应的会计控制制度,但从总体上看,仍然缺乏科学性与连贯性,致使会计控制难以发挥其应有的功效。例如,有点企业只偏重事后控制而忽略了事前预防控制,没有建立起自我防范与约束的机制,实际工作中通厂是待违规违纪行为发生后设法堵塞或予以严惩,这样导致内控成本较高,收效却不大,会计控制也失去效用。而有的企业只重视钱财物等有形资产的管理控制,而忽视了对人员素质、信息等无形资产的控制,这样可能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使得会计控制不能全方位的发挥控制作用。此外,企业会计控制制度的职责划分不明确,或是缺乏赏罚分明的奖惩制度,导致问题出现后不能及时准确的追究责任已进行有效的处理,从而影响了会计控制的执行效果。

(五)流动资产管理环节上存在漏洞

企业流动资产主要分布在现金、银行存款、库存物资和往来账目等环节,这也是内控控制最容易失控的环节。比如有的出纳员开具只有自己签名、与营业员的交款数额不一致的收据交会计做账,部分现金截留;有的出纳自行签发现金支票去银行提款,伺机贪污,等等。这些都是在管钱、管物、管账等内部控制岗位上出现的违纪行为,也表现了在流动资产上面企业单位管理环节上的疏漏。

(六)内部审计制度形同虚设

有相当部分的企业没有建立内部审计制度,已经建立内部审计机构的企业未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内部审计工作得不到必要的重视和支持。同时,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素质不到位不适应工作需要,导致企业内部监管不力,单位负责人私自对外投资,收入不入账,私设“小金库”等等问题的出现,都是内部审计制度的建立和施行不到位的后果。

由于上述原因致使企业内部的制约闸门失控,导致了十分严重的后果:

一是费用支出失控。如为了搞活经济,允许公司开支一定比例的业务招待费用,但有的公司却借此挥霍浪费,导致公司财务严重流失。

二是国有资产严重流失。经营决策的失误,物资购销制度松弛,经济往来中审查制度不健全都会造成国有资产的不良流失。

三是造成企业的潜在亏损。企业由于财产物资内控管理薄弱,存货采购、验收、保管、运输、付款等职责未能做到严格分离,存货的发出手续未按规定办理,也未及时与会计记录核对,多年来的亏损、报废、短缺、积压、滞销等等不作处理,致使巨额潜亏隐藏在库存中。

二、会计内部控制完善的必要性

在面临市场全球化和竞争日趋激烈的经营环境下,随着企业组织规模化、集团化和资本市场的社会化、大众化,企业管理水平亟待提高。会计控制作为企业控制的核心,对于企业的生产、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虽然当前我国建立了一系列内部会计控制的政策法规,企业也结合自身的情况建立一系列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特别是科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会计内部控制应当与时俱进不断完善。特别是在当前内部会计控制出现了上述问题之后,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必须要进行进一步的完善。

(一)完善内部会计控制有利于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可以规范会计行为,使真实、公允的信息产生成为可能,从而可以使所有者正确评价经营者受托责任的完成情况,减少人的偷懒行为,降低成本。

(二)完善内部会计控制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内部会计控制旨在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保护企业的资产安全。内部会计控制的提出使得会计信息的范围和源头的重要性更加突出。经济业务或活动的虚拟和伪造形成了会计源头信息的失真。

财政部抽查年度会计质量时发现,被审查的单位资产和利润失真度有较明显的下降,但假凭证、假账、假表、假审计和假评估等问题仍然不容忽视。而这些都是由于会计信息源头失真造成的,完善内部会计控制,在源头上可以有效防止账目的失真。

(三)完善内部会计控制有利于预防重大审计失败。重大审计失败的常见原因,包括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失效或高管人员逾越内部控制、注册会计师与被审计单位协同舞弊、缺乏独立性、没有保持应有的职业审慎和职业怀疑等。现代审计方式主要是制度基础审计,正式基于有效内部控制可以减少财务报告舞弊这一前提之上。这种审计方法以评价内部控制制度为审计基础,以此决定抽样的规模和重点。其理论依据就是抽样的重点和规模与内部控制健全与否有着一定的联系,内部控制差的地方,出现错误和舞弊的概率就大,因而需要实质性测试的范围就大。

总之,会计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的核心,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和企业资产运行安全提供了必要的保障,但如何制定出适合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发展和符合企业本身情况的会计控制模式,依然需要企业结合自身条件进行必要的探索。

参考文献:

[1]黄小敏.会计信息化条件下内部控制面临的主要问题[J].知识经济,2010(14):58.

[2]张福康,姚瑞马.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8).

[3]单玉国.谈谈会计电算化的内部控制[J].农业科技与信息,2008(18):77.

[4]李国盛.内部控制的现状、成因、对策及建议[J].四川会计,2008(12).

第8篇:夜晚星空范文

一、我国小型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现状

小型企业是我国企业的主力军,占我国企业总数的绝大多数,为我国的经济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尽管如此,我国的小型企业却普遍存在内部控制制度不理想的难题,并由此导致企业经营状况不断恶化甚至出现倒闭现象。具体而言,我国小型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管理者的认识薄弱

小型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的缺陷是由小型企业本身的性质决定的。首先,小型企业的组织结构较为简单,因而经营权和所有权有着高度集中的特性,企业内部领导者的指令可以快速地得到相应的落实,导致管理者认为企业没有建立内部会计控制的必要。其次,小型企业规模有限,资金也有限,因此,为了节约成本,小型企业也会倾向于不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最后,有些小型企业的管理者对内部会计控制的认识不全面,片面地认为内部会计控制就是内部成本控制或者内部资产安全控制,还有很多管理者甚至认为内部会计控制就是一堆文件、手册或者制度,具体问题的处理还是领导说了算,没法按照程序办理,因而导致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形同虚设,从而导致企业会计控制残缺不全。

(二)内部会计控制体系不完善

虽然有些小型企业开始认识到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重要性,并且逐步建立了相应的控制制度,但是总的来说依然缺乏科学性和连贯性,导致无法发挥其应有的功效。比如,有的企业虽然建立了会计控制制度,却仍然用传统的经营管理方式进行管理,没有建立自我约束机制,偏重事后控制而忽视事前防范,导致内部控制成本高而效果却不显著。

(三)机构设置不合理,管理职责不明确

为了节约成本,小型企业往往存在用人不足的问题,从而出现分工不明确,一人分担多种工作的现象。因此,对于这种小型企业而言,按照功能划分部门、确立权责从而实现相互制衡的管理办法比较难以实施,导致岗位设置缺乏牵制性。另外,相对于横向的协调而言,小型企业更加重视纵向的权利与义务关系,导致统计部门之间缺乏必要的交流。以会计机构为例,一方面,有的小型企业甚至不设置会计机构,一人兼任会计、出纳,或者将企业的会计工作全权委托给会计事务所;另一方面,有的小型企业即使设置了会计机构,也是层次不清,权责不明,形同虚设,难以发挥其应有的效用。

(四)会计信息和资产方面的控制缺乏有效性

1.会计信息失真。对于小型企业而言,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非常的普遍。比如,常规性的印单分管制度或者重要空白凭证的保管和使用制度没能得到真正的落实;会计凭证的填制缺乏有效的原始凭证;捏造成本或者虚报利润,甚至伪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以及会计报表等。

2.资产安全完整系数低。(1)对现金管理不严,造成资金闲置或资金不足。有的小型企业的管理者由于没有资金使用计划或预算,对外投资均由一人作决定,造成资金周转不灵,陷入财务困境。有的小企业管理者认为现金越多越好,造成资金闲置。(2)应收账款控制不严,造成资金回收困难。小型企业一般没有严格的赊销政策,又缺少有力的催款措施。造成应收账款无法回收或形成坏账,导致企业形成资金损失或应收账款周转缓慢。(3)重钱不重物,对实物资产管理不严。小型企业管理者一般很重视现金管理,收支严格,但对存货特别是对固定资产管理不严,长期不盘点,造成财产损失。

(五)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

会计制度的监管向来都非常重要,除了企业内部监管以外,还有以政府社会监督为主的外部监督体系,但是尽管如此,不管是内部监督还是外部监督,对于我国小型企业而言,其效果都不尽如人意。以内部监督为例,出于成本等因素的考虑,小型企业一般很少涉及内部审计部门。对于处于创业期的企业,一般都不设有特定的监控部门,也没有专门行使监控智能的工作人员;随着企业的发展,即使有了内审机构,也存在独立性较差、内审人员业务素质低等问题,导致内部监管效力低下。

二、内部会计控制的内容及方法

(一)内部会计控制的内容

1.货币资金的内部会计控制。货币资金的内部会计控制是指单位对货币资金的收支和报关业务建立一个比较严格的授权批准制度,其目的是为了确保货币资金的安全完整,准确反映货币资金的变动情况和结存情况。货币资金的内部会计控制的基本要求是,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不相容岗位要严格分离,而相应的组织机构和人员也要相互制约。具体而言,货币资金的内部会计控制包括:单位现金、银行存款、票据、印章和备用金制度等。

2.实物资产的内部会计控制。实物资产的内部会计控制也是企业非常重要的一项内部会计控制内容,是指对实物资产的验收入库、物资领用、发出、盘点以及保管和处置等实物资产流动关键环节进行控制,主要的方法是建立实物资产管理的岗位责任制度,目的在于防止实物资产的毁损和流失,其内容包括单位存货和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

3.采购与付款的内部会计控制。采购与付款的内部会计控制要求设置采购与付款业务的机构和岗位,建立和完善相应的窥觊控制程序,其目的在于规范包括请购、审批、订立合同、采购、验收和付款等各环节中可能存在的舞弊行为。

4.筹资的内部会计控制。预测资金需求,综合研究筹资渠道、方式和成本,以按需定筹、收支平衡为原则,实现筹资结构的最优配置,防范和控制财务风险。这主要包括执行筹资计划、收取款项和还本付息等。

5.销售和收款的内部会计控制。建立、组织和实施符合本单位业务特点的销售与收款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充分发挥会计机构和人员的作用,规范销售与收款行为,避免或减少坏账损失,防范销售与收款过程中的差错与风险。

6.成本和费用的内部会计控制。建立成本费用控制系统,制定成本费用标准和指标,做好各项成本费用管理工作,控制成本费用差异,严格落实奖惩措施,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主要内容包括:制造费用、营业费用、财务费用和管理费用等。

(二)内部会计控制的方法

1.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控制。不相容职务主要包括:授权审批与业务经办、授权审批与监督检查、业务经办与会计记录、业务经办与稽核检查以及会计记录与财

产保管等。企业要严格执行不相容职务相互分析的原则。设计相关工作岗位时要明确职责权限,形成相互制衡的机制。

2.授权审批控制。授权审批控制方法要求单位有明确的涉及会计相关工作的授权审批权限、范围、程序和责任等内容。单位在办理各项会计业务时必须经过规定程序的授权批准。

3.会计系统控制。会计系统也可以说是一个信息系统,一方面对内向管理者提供经营管理信息,另一方面对外向投资者和债权人提供决策信息。因此,会计系统控制是非常重要的内部会计控制方法。

4.预算控制。预算控制要求单位加强管理预算的贬值、执行、分析和考核等环节,对于预算内的资金,要实行责任人限额审批制度,同时,严格控制无预算资金的支出。

5.财产保全控制。财产保全控制主要是限制未经授权的工作人员对企业财产的直接接触。可以采取定期盘点、财产记录以及账实核对等措施来确保企业财产的安全和完整。

6.风险控制。对于企业会计内部控制而言,树立风险意识非常重要。企业要针对不同的风险点建立相应的有效的风险管理系统,并通过风险预警、识别、评估、分析和报告等措施,实现对企业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的全面防范和控制。

7.内部报告控制。建立和完善内部报告制度,要求企业及时提供经济活动中的重要信息,从而全面反映企业的经济活动情况,最终增强内部控制的时效性。

8.电子信息系统控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子信息系统控制在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方面的运用越来越广泛,电子信息系统控制的建立,可以减少人为操纵因素的影响,更好地确保内部会计控制的有效实施。

以上八种内部会计控制方法并不是相互分离、相互排斥的,在同一单位或者同一控制环节可以交叉使用多种控制方法。

三、小型企业内部会计制度的建立

小型企业应本着合法性、一贯性、整体性、针对性、适应性、发展性等原则,根据本企业自身性质和特点,建立适合本企业的内部会计。所建立的内部会计控制不一定面面倶到,但以下三个方面的内部会计控制一定要建立:

(一)货币资金控制要点及流程

货币资金是企业流动资金中最活跃的部分,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货币资金循环一般包括对银行存款、借款和租赁以及处理公司股本和债务等交易事项进行授权、执行和记录的程序,与其他业务循环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具体而言,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包括对预算审核、付款和收入、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和备用金等要点和环节的控制。为简单起见,也可以将其分为收款、付款和备用金三个环节的内部控制。

1.支付申请:企业的有关部门或个人需要用款时,应当首先向审批人提交货币资金支付的申请,申请中注明所需款项的金额、用途、预算和支付方式等内容,同时要附有效合同或相关证明。

2.支付审批:收到支付申请后,审批人根据其职责、权限以及相应程序对其进行审批,并拒绝批准那些不符合规定的货币资金支付申请。

3.支付复核:经批准后的货币资金支付申请需要再经复核人复核,复核的内容包括货币资金支付申请的批准范围和权限、批准的程序是否正确、手续及相关单证是否齐备以及金额计算是否正确等。

4.办理支付:出纳员应当根据复核无误的支付申请,按规定办理货币资金支付手续,并加盖“现金付讫”或“银行付讫”并将原始凭证交会计。

5.凭证编制:会计主管根据原始凭证编制会计凭证

6.凭证审核:会计主管审核凭证后登记明细账和总账。

7.银行存款管理:会计主管应在每月末复核出纳员编制的银行余额调节表,实现银行存款账面余额与银行对账单调节的吻合。如不吻合,就需要查明原因。会计主管复核银行余额调节表,对需要进行账务调整的调节项目及时进行处理。

8.票据管理:财务部门设置银行票据登记簿,防止票据遗失或盗用。出纳员登记银行票据的购买、领用、背书转让及注销等事项。空白票据存放在保险柜中。每月末,会计主管对空白票据、未办理收款和承兑的票据进行盘点,编制银行票据盘点表,并与银行票据登记簿进行核对。会计主管复核库存银行票据盘点表,如果存在差异,就需查明原因。

9.印章管理:财务专用章由会计主管保管,个人名章由出纳员保管。

(二)采购与付款控制要点及流程

采购与付款循环是企业为保证持续生产经营而进行的各种材料等采购并支付货款的过程,其内容包括购买存货、其他资产或劳务费,发出订货单,检查所收货物和开具验收报告,记录应付销货款,核准付款,支付款项和记录现金支出等的程序。具体的控制要点和流程如下:

1.采购申请:生产部门根据需要填写请购单(一式三联),请购单包括物资名称、规格型号、单位、数量等

2.采购审批:根据相应的职责、权限和程序,审批人对采购申请进行审批。

3.验收入库:采购物资到达之后,仓储保管员要及时进行验收工作。仓储保管员要严格按订购单上要求的名称、规格、数量、质量、到货时间等进行验收。

验收单要连续编号。仓储保管员应填制验收单(一式三联),将存根联以外的其他联交采购员。

4.付款申请和审批:采购员收到发票后填写付款申请单,由会计将发票内容与采购订单和验收单进行核对后,在发票上加盖‘相符”章后,交审批人进行付款审批。

5.办理支付:支付申请复核无误后,出纳人员应当按规定办理货币资金支付手续,同时加盖“现金付讫”或“银行付讫”等印章,并将原始凭证交会计。

6.存货管理:仓库保管员应该对其所保管的物资经常进行安全检查、定期盘点(至少每季一次),并主动与财务部进行核对,防止物资霉烂变质、毁损丢失。

财务部门应该不定期对仓库保管的物资进行抽查,发现账实不符,应交有关部门查明原因,及时处理。

(三)销售与收款控制要点及流程

销售与收款循环是企业的产品或劳务实现销售并取得经济利益的一个流入过程,其涉及的主要业务包括:接受顾客订单、批准赊销信用、编制销货通知单、按销售通知单供货、按销货通知装运货物、向顾客开具销售发票(记录销售)、办理和记录现金、银行存款收入,办理和记录销货退回、销货折扣与折让、注销坏账、提取坏账准备等。具体的控制要点和流程如下:

1.销售申请:业务部门根据订货单(一式三联),订货单包括物资名称、规格型号、单位、数量等信息。

2.销售审批:根据相应的职责、权限和程序,审批人对订货单进行审批,经过审核后,编制销货通知单。

3.发货:仓库根据运输部门持有的经批准的销货单核发货物。

4.开票:业务部门开票员,根据销货单开具销货发票,并将开具发票转交会计主管。

5.编制凭证:会计根据开票员具销货发票及经批准的有关凭证,编制记账凭证。

6.应收账款的核对:会计定期编制应收账款明细表,并主动与客户核对。对于长期不能收回的应收账款,会计部门应催收、清理货款并及时处理坏账。

四、小型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完善

内部会计控制设计得再完善,如果没有效的手段和称职人员来执行,便不能有效发挥作用。因此,小型企业要想保证内部会计控制得到很好的执行,就要采取以下措施:

(一)企业管理者加强对内部会计控制的重视程度

对于小企业而言,企业管理者的作用至关重要,对企业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企业的管理者可以说是决定着企业整个内部会计控制的方向。同时,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有效性无法超越这些创造、管理与监督企业制度的相关管理者的操守和价值观。因此,管理层的管理风格和管理哲学对内部会计控制的成效有重要影响。企业管理者对企业内部会计控制越重视,企业内部会计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就将越有效。因此,要加强企业管理者对内部会计控制的重视程度。

(二)提高企业人员的自身素质

企业员工是企业的血液,其业务素质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行为,从而进一步影响到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效率和效果。因此,对于一个企业而言,要建立一个良好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首先就要有明确的行为准则,同时注重提高各级人员的业务知识和技能。

(三)财政部门应指导督促小型企业依法建账

企业应该对其财务会计岗位进行职责分工,并建立财务机构岗位责任制,分工原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规定的“钱账分管”以及“出纳人员不得兼任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支出、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同时,还需外部审计机构对财务部门的财会工作进行审计。

(四)加强对小型企业的会计人员监督

第9篇:夜晚星空范文

【关键词】 商业银行 内部控制体系 完善方法

改革开放以来,科学技术进步飞速,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体系在经济中的地位也在不断提高。健全内部控制体系,是提高商业银行管理水平的重要措施。通过合理的处理好目前商业银行在内部控制方面出现的一些问题,可以很好的带动我国商业银行的健康稳定发展。下面分析了目前一些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出现的问题。

1.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体系出现的问题

1.1内控环境差,内控重视不够

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环境,指商业银行组织结构不合理。虽有目前有的商业银行具备完整的组织结构,但在实际执行时却执行不到位,导致许多组织机构的职责不能充分的进行发挥。内控体系认识存在偏差,重视程度不够。许多商业银行的工作人员在理解和认识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体系时,习惯把它简单的理解为汇总的各种规章体系。他们往往在实际的工作中虽然有体系,但由于缺乏必要的控制程序或检查监督,难以发挥内部控制体系应有的效果,造成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漏洞,个别经办人员违法违规违纪的问题也时有发生,教训深刻。

1.2缺乏有力的外部治理机制约束

商业银行的外部治理机制没有对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体系进行外部约束,对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体系的完整性以及合理性没有统一的标准体系。政府组织是商业银行外部管理机构的最主要力量,对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治理约束有限。政府由于不了解商业银行的实际情况,不能很好地监督好商业银行规避风险。

2. 完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措施

2.1提高内部控制人员素质

在内部控制人员意识方面,需要根据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使全面商业银行工作人员都动员起来,重视内部控制工作对单位效益的作用,促进商业银行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在人员素质方面,需要提高商业银行内控人员的相关素质,加强对内部控制的进一步学习。内控人员应熟练掌握现行的有关商业银行内控控制工作方面的法规政策,熟练地找到商业银行内控控制体系的相关理论知识,能对出现的问题及时的解决,分析出现的原因并积极改正,防止以后再次出现相关的问题。推行责任终身体系,把商业银行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的好坏同员工自身利益结合起来,让每个相关的内部控制人员都可以更好的提高自己的责任心,为商业银行的健康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进行内部控制工作时不能马虎,强调实效性,每一项内容都要进行认真执行。

2.2不断完善控制体系

强化内控体系建设控制,需要通过加强内控体系的建设,有效提高商业银行的体系建设控制。整个规章体系包括授权批准控制、岗位的轮换控制以及不相容岗位分离控制,经办工作后可以进入科学化、标准化的运行轨道,这就从源头打牢了内控体系的建设;强化业务经办控制,根据业务流程,可以建立“一事两岗两审”体系;强化专一管理控制,相关内部控制工作的管理、实现专人专管。为此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体系研究者需要摒弃传统的商业银行管理思想,发散思维,创新出新的领域,深入到商业银行的内部进行分析调查研究,探讨问题出现的根源和相关的解决途径。再通过综合的分析,变理论知识为实践经验。工作时建立有激励作用的内部控制机制,可以进行内部控制的考核评价,使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更好的执行。

2.3协调相关部门

内控体系贯穿于各种的经办活动,它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内控体系建设的好,可以有效的协调各个部门之间、人员之间的办事效率,使整个系统的办事效率大幅提升,做到了各个部分相互牵制、相互协调的进行,保证了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相关活动可以有效地、连续地进行下去。业务部门作为内控系统的第一道防线,需要把内控体系作为自己的基本职责,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有效管理,营造良好的内控环境。凡是内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都应该在业务部门进行分析、研究、解决。财务部门不仅要对业务部门的遗留问题进行解决,还要站在商业银行管理的角度上对更深层次、更宽范围发现的问题进行解决。内审监察部门负责检查评价结果,并把结果反映到管理层,使之落实促进内审监察的相关建议,它的特点在于本身的独立性以及权威性,还要组织系统垂直性。

2.4规范流程,明确分工

对于内部控制工作流程要做到规范化,科学化,按照业务规范来进行内部控制体系。有关事项可以以文字存档,作为商业银行内部办理相关事项的依据。做到这一点,要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设置相关的财务、业务、监察以及审批等部门。坚持不相容的岗位不能让一人兼任的原则。还需要对各个部门进行岗位的细分,要建立岗位责任的体系,形成明确的责任来相会制约内部机制。

2.5监督审计执行

良好的内部控制审计监督体系,审计范围的拓宽都可以促进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完成既定的商业银行计划。完善内部控制审计工作,可以对商业银行管理的不足之处进行及时有效的改正,恢复失真的经营管理信息,领导或管理人员可以根据相关的建议进行商业银行的运行决策,发挥出内部控制审计部门应用的职能。具体实施执行时,对商业银行的每一项会计工作进行监督,重视审计工作对整个单位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督促我国商业银行向着健康长久的方向发展。建立相互监督的机制,使商业银行相关的内部控制执行人员之间可以相关监督检查,带动整个商业银行的社会诚信度。我们要利用好已有的各项体系政策,严格按照既定的规章体系办事,做到奖惩分明,考核合理,使内控体系慢慢的走向成熟,走向规范。

总结:

内部控制体系是现在商业银行单位不可或缺的重要体系,它对商业银行的经营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做好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工作是商业银行管理的重要任务。要想商业银行得到可持续的长久发展,必须加强内控体系建设。通过加强内控体系的建设,处理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出现的问题,采用多元化的控制、监管措施,优化相关的控制人才,提高社会相关政策法规以及各个相关规章体系的执行力度,可以形成一个工作科学化、管理规范化、监控有效化、考评实用化的内部控制体系体系,才能使现代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工作更好的顺应当代市场的经济环境,提高商业银行的经济效益,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1] 刘健民,胡海坤.论新经济环境下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职能[J].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

[2] 邢启亮.建立商业银行内部控制长效机制的策略分析[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

[3] 李晨,官宗英.现代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发展的问题及对策之我见[J].商情(财经研究),2008.

[4] 李晨,卢译文.现代商业银行单位的内部控制工作研究与分析[J].商情(财经研究),2008.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