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绿色社区创建开展情况汇报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六、五”世界环境日宣传工作
2010年6月5日,我区结合“三创一办”重心工作以及围绕“低碳减排•绿色生活”这一主题,组织全区环保目标部门单位集中上街设点宣传,区四大班子主要领导参与宣传,在中心宣传点设立污染投诉及建设项目咨询点,向群众发放了我区今年制作的《创模市民手册》和《新天通讯》世界环境日专栏报纸,同时还向群众发放了《贵州省环境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审批手续办理程序》、《贵阳大气污染防治法》、《废弃危险化学品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贵州省市民环保手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贵阳市环境状况公报》等环境保护资料,共计30000余份,使设点宣传取得良好的宣传效果。
结合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工作的开展,今年我区在“六•五”世界环境日宣传中,开展了以“创建环境保护模范市、争当生态文明好市民、我参与、我受益、我快乐”为主题的大型公益演出宣传活动,分管环保工作的副区长田茂书在演出开始前现场发表了纪念“六•五”世界环境日的讲话,倡导全区人民群众行动起来减少污染,促进生态保护,并对环保工作提出了希望和要求。随后由我区少年宫红蜻蜓艺术团、育新社区舞蹈队、林吉、胖虎、姚星宇、杨豫黔、李爽乐等演员为现场观众带来了8个精彩的演出,节目中,主持人还现场对“三创一办”以及环境保护的相关知识向市民进行提问并发放奖品,在这个互动环节中,市民们都积极回答问题踊跃参与,使整个宣传活动达到了声势大、气氛浓、效果好的宣传目的。
(二)完成了人大代表建议、批评、意见和政协委员提案
今年我局组织办理省、市人大代表建议、批评、意见和政协委员提案。收到的提案、建议共6件,我局做到件件有答复,事事有交代,答复率100%的标准。
(三)在全区开展环境保护执法检查
2010年5月26日,为确保环保专项检查取得实效,特成立以副区长*同志为组长,区环保局、区发改局、区监察局、区国土局、区规划分局、区目标办、区招商局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的环保专项执法检查小组,并邀请了区人大倪文超副主任、城建环保委及区政协环资委负责人参加,对辖区重点污染企业以及一级水源保护区周边的排污企业进行了专项执法检查。:
在检查中,对金龙水泥厂、吉桂电线电缆厂、三江水泥厂、华黔冶炼厂、东郊水厂的运行情况进行了检查,现场中发现华黔冶炼厂处于无组织排放烟尘污染的生产状况,由于华黔冶炼厂生产的棕刚玉,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40号《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中限制类中第十一款二十一条,棕刚玉、绿碳化硅、黑碳化硅等烧结块及磨料制造项目,该厂是否属于国家明令淘汰取缔的项目需由发改部门进行认定。至今区环保局未给该厂办理排污许可证,该厂行为属于无证违法排污,我局已经对该企业的行为进行了现场取证。
联合教育局、高新路街道办事处开展了绿色创建活动,已经明确今年创建的“绿色学校”为二中及新天九年制义务教育学校;选定振华社区(机关本部小院)为今年的“绿色社区”创建对象,目前创建工作正在进行中。
1、认真贯彻落实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条例,加强对工业园区现有工业项目的管理,开展工业项目清查,对未按规定履行环评报批手续的、未批先建的项目,督促企业限期补办环评手续,对已经生产的但未履行“三同时”验收的企业,督促他们完善验收手续。目前,凤凰山工业园区环保设施验收率100%,验收合格率100%,“三同时”执行率95%。
2、依法关停程阁、大楼两座轮窑厂。
3、制定了《区严防“十五小”和“新五小”企业死灰复燃实施方案》,定期组织环保部门和镇办进行联合督查,无“十五小”和“新五小”企业死灰复燃的现象。
4、严格控制农村工业污染工程。为了保护农村环境我区加大环保执法力度,对辖区农村工业企业进行了全面监察。依法对3家不符合产业政策的,实施关闭;对8家没有环保手续的企业,下达了限期整改通知书,要求补办环保手续;对2家选址不当和饮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内的企业,限期搬迁。
5、凤凰山经济开发区污水管网已经全面贯通,并于2011年9月6日与市排水公司签订对接协议,现已正式投入使用。
6、严格执行排污申报和排污费资金收缴使用相关规定,依法征收排污费110多万元,超额完成年度制定的征收任务。
7、按时上报环境统计报表,建立健全统计台账。
8、加强小锅炉的监管,推广使用清洁能源。
9、按规定申报黄里、桥头、油坊、鲁楼4个市级生态村,农村整治资金已拨付到位,生态村建设完成3%。
10、强化污染防治监管,推行畜禽养殖场沼气工程建设实现养殖废弃物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消除了粪便污染,提升了农村环境质量。
11、我区把保障和改善饮用水源地水质作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首要任务,对全区7眼农村饮用水水源井环境状况进行认真调查,科学划定农村饮用水源环境保护区,加强对饮用水源地的监督、检查和管理,建立长效的管理机制。目前,全区7眼集中式饮用水源均达到二级保护区标准,饮用水合格率达100%。
12、成立了区秸秆禁烧领导小组,做好全区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确保全区在秸秆禁烧期内“不着一把火,不冒一处烟”,实现秸秆全面禁烧。
13、面向全社会开展环保宣传。一是认真开展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和生态乡镇的创建工作。二是充分利用“六五”世界环境日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三是通过电视、报刊、公益广告、信息进行宣传。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环境保护的积极性,营造了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14、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开展定期巡查工作,严防辖区内污染源事故的发生。全年无任何污染事故发生。
15、未出现环保部、省厅通报批评或挂牌督办的案件。
今年1至12月份,共处理污染投诉案件40多起,处理率达100%。
一、规定动作到位,落实要求扎实
一是成立了领导机构。成立了以党工委书记为组长的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全面领导和组织实施办事处的学习实践活动;二是制定了《xx街道办事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具体实施方案》,《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工作推进流程表》等,对学习实践活动作了全面计划和安排;三是召开了动员大会。10月30日,召开全办动员大会,对广大党员干部进行了动员部署。四是突出先进主题及时启动了学习调研阶段的工作。在制定《实施方案》的基础上,办事处以“便民、为民、利民”为工作目标,树立了“开拓新思维、增添新活力、树立新作风”的学习实践主题,以此贯穿活动的始终,将此次学习实践活动在办事处范围内全面推开。同时,办事处就做好学习调研阶段的工作进行了部署,提出了具体要求。首先是围绕“社区卫生、城区拆迁、社区建设”等方面开展调研活动;其次是加强了案件督办工作。对近期需要重点督办的上访案件明确了任务要求。
二、结合工作实际,开展特色活动
工作的主要特点:一是高度重视,行动迅速。在区委召开学习实践活动动员部署大会后,办事处迅速召开会议组织传达学习会议精神,研究贯彻落实意见,进行全体动员,部署学习实践活动工作。二是发动群众、广泛宣传,办事处在确定任务后,及时进行了宣传活动,通过橱窗、张贴标语、散发传单等形式,广泛宣传科学发展观活动。让广大居民群众了解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目的、意义。三是突出学习,深化认识。领导小组制定了详细的学习计划,要求党员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真正把学习组织好、带起来。要求集中专题学习有专人组织,有专人辅导,有重点发言人,有座谈讨论;个人自学有计划、有内容、有标准,人人建立专用读书笔记本;开辟学习园地,将各类学习资料陈列在书刊架上,方便党员、干部自学。通过学习、讲座和辅导,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准确把握学习实践活动的指导思想、主要原则和目标要求,进一步深化对科学发展观在推进现代化建设中重大指导意义的认识。四是加强机关规范化建设,为强化服务提供保障。对机关各项规章制度进一步完善,继续实施党政成员工作汇总制度,科室负责人周汇报制度,机关工作人员考勤制度,建立和落实定量考核、学习教育档案、述学等学习制度,完善出台了《机关考核意见》和《社区考核意见》。同时着手组织各科室将工作流程、工作职责、服务内容、办事程序上网公开,主动接受居民和社会公众的监督。五是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开通热线电话、召开座谈会、设立意见箱、发放调查问卷等方式征求意见,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梳理、排队,分轻重缓急的研究解决。六是联系群众,体现特色。办事处处于基层工作第一线,人员少、任务重,学习实践活动的安排根据办事处的工作特点,在方案制定和内容安排上,保证完成上级规定的“动作”以外,从实际出发,设计了一些有单位自身特色的自选“动作”,如开展“特困群众救助活动”,领导干部深入困难群众家庭发放救济金、慰问金,领导成员与特困群众结成帮扶对子,最大限度的对特困群众进行经济、生活上的帮助;进行“三访四送活动”(访特困群众、访离退休党员、访下岗职工,送政策、送信息、送法律、送温暖),办事处将党员领导干部分成四组,深入社区,与“三访”人员交流、座谈,征求意见,以便更好的开展工作,通过开展自选“动作”,使此次学习实践活动更加生动活泼,有特点、有亮点、有针对性。
在此次学习实践活动中,办事处积极开展了“爱民、便民、为民”活动。协助海北社区28户村民购买电动卷帘机37台,培训农民工100人,发放各类惠农补贴14.4万元,积极转变种植产业结构,成立xx街道海北社区葡萄协会,增加葡萄种植面积38.6亩,现已达到217亩。为畅通干群沟通渠道,办事处在一楼入口处设立便民告示栏,将办事处需要告知和公示的内容及办事处工作人员的工作情况张贴在醒目处,解决了群众上下楼问事咨询的问题,方便了办事群众;设立了群众热线服务电话,实现电话服务一话通;设立社区社情民意信箱,实现群众反映问题一箱通;组织包社区人员深入社区听民意、解民忧,实现群众反映问题直接通。同时,办事处在所属八个社区广泛开展了“进百家门、听百家言、知百家情、解百家难、交百家友”的爱民、便民、为民服务,努力帮助社区群众解决就业、卫生、养老、救济、治安、计生、家政、外来人口与出租户管理等各类问题四十余个,在解决民生重点、难点问题上下功夫,努力创建平安和谐社区。三、下一部工作安排
1、优化发展:狠抓“六大能力”(学习能力、调研能力、决策能力、执行能力、协调能力、据腐能力),加强机关效能建设,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加强组织纪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组织广大机关干部在思想观念、思想境界、工作作风、精神状态、办事效率、廉洁自律等方面查找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树立敢想敢干、敢为人先的气魄,在全办全面实现作风好、形象好、效率高的工作局面。
2、改进服务:锤炼“四种观念”,(树立为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做为解放思想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的观念、树立理清发展思路,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的观念、树立廉洁自律、克己奉公、干净做事、正派做人,兢兢业业为人民谋利益的观念、树立始终坚持“两个务必”,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脚踏实地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的观念),街道和各社区拓展服务项目,提高服务质量,各社区至少增设一个服务项目或服务实体。
3、整治环境:各社区对境内垃圾进行清理,加强日常管理和保洁,大力开展绿化美化、清除小广告、灭鼠和蚊蝇活动。加强物业管理,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居民文明素质,增强绿色环保意识。
XX年来,本人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的中心工作,开拓进取,勇于创新,清正廉洁,勤奋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各项民政工作,取得了显着成效,现将主要工作完成情况汇报如下。
一、坚持以民为本,努力扎实苦干,务求各项民政工作取得新成效
1、社会救助水平稳步提高。低保管理工作取得新突破。严格执行应保尽保,应出尽出的低保动态管理政策,做到了无条件受理、把关准确、审批及时。截至11月底,全区有城市低保3495户、8468人,共发放低保金1257.18万元,实现了城乡低保全覆盖。低保提标工作有序开展。从今年7月1日起,在全市范围内率先提高低保标准,将保障金额由原来的260元/月提高至300元/月。同时,利用低保提标的有利契机,对全区所有低保对象进行全面核查,准确界定其家庭收入情况,重新确定补差金额,切实做到应保尽保,应出尽出。及时向困难群众发放物价补贴。按照省、市相关要求,认真完善和实施困难群众价格上涨动态补贴机制,及时向城乡低保对象、农村五保对象、城市“三无”对象等困难群众群体发放181万元的物价补贴。推进医疗救助向纵深发展。进一步提高了城乡医疗救助标准和水平,实现了城乡医疗大病重病全覆盖、一体化救助。截至11月,共实施医疗救助860人次,救助总金额185.5万余元。同时,积极联系市民政局、市劳动局、区劳动局等部门,倾心打造医疗救助同步结算平台。目前,医疗救助对象数据库的数据已经录入完毕,医疗救助同步结算开发软件也已结束,正在进行自行检测,将于近期投入运行。敬老爱老工作稳步推进。认真贯彻落实敬老爱老惠民政策。全区1189名70岁以上特困老人低保保障标准上浮15%的优惠政策得到有效落实,在城市居民医疗统筹报销的基础上,城乡三无孤老的医疗费用得到全额救助,有效地解决了他们的看病难问题。切实做好65岁以上老人免费公交卡办理工作。11月15日—12月15日期间,积极为65周岁以上老人和三级以上残疾人集中办理免费乘车卡。困难群众生产生活得到妥善安排。制定出台了区XX年特困家庭帮扶方案,继续实施城乡特困家庭结对帮扶全覆盖。春节,我局共计安排各类慰问金231万元,慰问低保户、五保户、优抚对象和其他困难群众4000余户1万余人。
2、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显着加强。切实做好居(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积极发挥民政部门的职能作用,加强对居(村)委会换届选举的指导力度,确保换届选举工作的依法、有序、平稳进行。截至目前,有效组织、顺利完成了全区38个社区居委会、11个村委会的换届选举工作。做优做强社区服务载体。一是加强社区办公活动用房建设。将社区办公活动用房建设经费列入区财政预算,对新建社区办公活动用房的每个社区补助30万元,通过自建、购买、争取新建小区预留和辖区单位支持等多种方式解决社区办公活动用房。目前,全区所有社区均建有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均达每百户拥有20平方米以上的社区办公活动用房,进一步完善“五室”(办公室、党员活动室、图书阅览室、文化活动室、警务室)、“两栏”(宣传栏、公开栏)、“一校”(市民学校)、“一场所”(市民活动场所),配全配优社区活动场所和设施,增强服务功能。二是加强便民服务网络建设。探索建立社区管理服务新机制,依托区、街、居三级服务网络体系,以社区便民服务中心为支撑,在社区普遍建有“温馨e家”社区信息化服务平台,设有“社区e政务”、“乐民e视窗”、“市民e课堂”、“为民e家店”、“便民e服务”等版块,开通社区便民服务热线“880”,秉承“生活帮手,凡事不愁”服务理念,为居民提供信息咨询、家政服务、综合修理、为老服务、康复保健、心里疏导等各类便民服务。三是加强新型养老服务平台建设。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在全面推广社会化居家养老中心建设、实施政府购买陪护等为老服务项目,加快建设全省一流的夕阳红文化广场和文化中心的同时,积极探索新型养老服务途径,打造“虚拟养老服务中心”新型养老服务平台。建成后的“虚拟养老服务中心”设有24个呼叫座席,老人只要拨打中心呼叫热线或社区便民服务热线,就能方便、快捷的享受到由养老服务中心加盟企业或社区志愿者提供的贴心服务。打造社区特色品牌。推行“一居一品”、“一居一特”,结合自身实际,确立了各自的社区品牌,积极开展各具特色的社区服务,形成了一批有特色、有影响的品牌亮点工作。一是进一步完善老典型,老中见新意。沈阳路社区多方筹措资金,对居家养老场所进行改造,建成面积达640平方米的居家养老综合服务楼,积极开展养老助残、健康洗浴、医疗保健、餐饮娱乐等12大特色服务,成为了“民心楼”。二是因地制宜创建新亮点,新中见品位。河堤路社区针对辖区小学生放学后无人管、无人问的实际情况,开设“放心吧”,构建了“家—校—居”三位一体的小学生教育管理新机制,为流动人口子女解决了“四点钟”现象问题。车站社区举办社区趣味运动会和社区“邻里节”活动,增强了社区居民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朝阳社区首创的“社区志愿者服务储蓄制”,掀起全区志愿者服务工作的热潮。三是持续深入抓创建,再树新品牌。向阳、城西等社区积极开展基层党建创新,分别成立“文明共建联谊会”、实施党建“暖心” 工程。东方丽景、河堤路等社区积极开展“防灾减灾示范社区”创建活动,增强居民防灾减灾意识,提升防灾减灾能力,淮西社区荣获 “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称号。健康路、兴隆、富丽花园等社区充分利用辖区资源优势,积极打造特色科普、文化健康、绿色环保社区,深受居民欢迎和好评。
一、食品安全工作开展情况
1、深入开展创建“绿色消费社区”。“绿色消费社区”是国务院“三绿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社区中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引导居民养成绿色消费理念,让不合格食品退出市场,是解决当前食品安全问题的制度创新。在总结上年在城区创建成功经验基础上,今年把创建工作重点转向了广大农村,按照青岛市20*年创建“绿色消费社区”工作意见要求,制定了我市创建“绿色消费社区”工作方案,并选取张家楼镇大泥沟头村、开发区管委辛屯村等5个村(社区)作为今年的创建社区。截止目前,已在全市创建22个绿色消费社区,其中城市社区12个,农村社区10个。工作中,一是始终把提高居民绿色消费意识作为工作重点。印制了5万册绿色消费知识问答,在居民中免费发放,每个创建社区家庭户均一本;在每个社区设立绿色消费知识宣传栏,张贴绿色消费知识宣传挂图;开设绿色消费知识课堂,定期邀请专家到社区为居民讲解食品安全知识;组织有关社区居民到放心食品生产企业参观,增强居民对食品安全工作的感性认识;邀请电视台制作食品安全知识宣传片、报道“菜篮子”食品安全工作新闻。二是完善“三方对话制度”。各社区每季度召开由有关执法部门、社区经营企业和居民代表参加的座谈会,围绕辖区食品生产和经营环节存在的质量安全问题,共同商讨杜绝不合格食品的途径和办法。三是健全权益保障机制,充分发挥社区社会监督员的作用。在每一个创建社区设置了5-8名社会监督员,充分发挥其畅通消费者投诉、举报、维权的联络员作用,使社区人人关心消费环境,逐步形成了不合格食品人人喊打的良好氛围。
2、做好生猪定点屠宰管理工作。我们始终把“放心肉”工作,作为“菜篮子”工作的重点。一是年初召开了全市生猪定点屠宰管理工作会议,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分析了我市生猪定点屠宰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以及产生的原因,并对20*年的生猪定点屠宰管理工作进行了部署。二是将生猪定点屠宰管理工作纳入了对乡镇两个文明建设考核,实行市、镇、村三级生猪定点屠宰管理模式。建立了市管镇、镇管村的管理网络,各镇(街道办事处)政府是生猪定点屠宰管理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并签订了责任状。三是实行了生猪定点屠宰联合执法。专门从市公安局、市工商局、市卫生局各抽调执法人员2名,与市生猪交易稽查大队,组成了生猪交易联合稽查大队,并分成了两个执法分队,严厉打击私屠滥宰和制售注水肉、病害肉等违法行为,对屡教不改的不法业户实行重点打击,确保了生猪肉市场的稳定,确保了肉品质量。1-8月份,共对134个生猪屠宰业户进行了处罚,没收私屠滥宰生猪产品1520公斤,立案16起,并对8家拒不缴纳罚款的私屠业户,移交法院强制执行,对1家暴力抗法的不法业户依法拘留。四是加强对定点屠宰企业监管。重点清理和整顿不按国家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屠宰加工、销售肉品的行为;加强对定点屠宰企业肉品品质检验工作的督查,重点查看其是否落实肉品品质检验制度,是否具备基本的检验设备和必须的检验人员,是否按照规定程序进行操作;严厉处罚不认真实行肉品品质检验制度的企业,督促企业做好病死猪肉的无害化处理。五是大力发展规范化肉品专卖店,全市新建30㎡以上专卖店2处,对城区4处30㎡以上专卖店进行了改造。六是完善肉品市场准入制度。强化肉品流通市场管理,严把市场准入关和进货质量关,坚决杜绝劣质肉进入市场;加强宾馆、饭店、学校、集体食堂等重点消费环节的监管,依法查处采购和使用不合格肉品、非法屠宰肉品的行为。到今年年底,全市所有市场、超市、集体食堂、餐饮单位销售和使用的猪肉100%来自定点屠宰企业。另外,针对今年上半年猪源短缺,猪肉价格飞涨的局面,鼓励外市生猪肉品通过备案进入我市,目前已有2家外市生猪肉产品在我市上市销售,确保了我市猪肉市场供应充足,价格稳定,质量安全。
3、大力加强无公害蔬菜检测工作。在维客购物中心、利群超市、东风路市场等建立了11个检测点,辐射25处市场(超市),蔬菜检测工作已逐步走上正轨。一是实行了无公害蔬菜检测质量追溯和检测单位红、黄、绿警示,并实行将每月检测结果通报制度,对检测发现的超标蔬菜,立即予以协议销毁,并进行追溯处理,对在检查中发现的检测工作不认真、操作不规范的市场、超市,立即提出警告,保证了蔬菜检测工作的顺利进行。二是加大了对各检测市场、检测员的监管力度,督促引导各无公害蔬菜检测单位严格各项制度,保证检测时间、人员到位,并与无公害蔬菜检测单位及人员签订了《蔬菜检测责任状》,进一步对蔬菜检测单位和人员进行约束,强化了各蔬菜检测员的责任意识,使蔬菜质量安全得到进一步保障。三是实行了例会制度。每月定期召开一次各蔬菜检测单位的检测员会议,总结本月的蔬菜检测情况,并进行讨论交流。通过例会,为各检测人员之间提供了学习交流的机会,增强了检测人员的责任心。四是对各无公害蔬菜检测单位监督检查。实行每周一次的不定时检查,对各检测点实施监督。五是市“菜篮子”商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每天对各检测市场进行抽样监督检测。对检出含有农药残留的蔬菜,立即通知市场进行销毁。对数量比较大的不合格蔬菜,我们及时召开现场会,进行集中销毁,确保上市蔬菜质量。20*年1-8月份,各无公害蔬菜检测点共检测蔬菜12643个批次,不合格106次,协议销毁不合格蔬菜1930.5公斤;监测中心共对各检测点抽检蔬菜样品5686个批次,合格率达97.3%;对生猪定点屠宰厂抽检生猪产品162个,全部合格。
4、加快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自20*年胶南被商务部列为全国第一批试点市以来,财贸局把“放活流通,构建农村流通网络体系,打造富民经济发展平台”作为工作重点,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目前,已培育3家市级龙头企业(胶南糖酒、胶南绿洲、胶南百批)和5家青岛市龙头企业(青岛利群、青岛维客、青岛中泽、北方国贸、青岛农资),新建辖区内物流配送中心2处,物流仓储面积达到2.5万平方米,新改建镇级中心店61个,农家店721个,遍布22处镇区671个村庄,总营业面积达16.8万平方米。主要做法:一是政策优惠,宣传到位。
按照宣传引导、舆论先行的原则,通过召开座谈会,到企业、部门走访调查,电视、广播、宣传栏、信息报道,以及召开有关部门、企业协调会等形式,进行多方面、多层次、多触角的宣传发动,为开展“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二是城乡联动,店企积极。胶南市被确定为“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试点市后,商贸流通主管部门周密组织部署,狠抓落实;财政等有关部门积极支持,加强配合;各镇(区)政府,迅速行动,扎实推进;骨干流通企业积极响应,大胆探索;直营店(加盟店)提供方便,优化购物环境;商业总公司、市联社在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服务业发展的意见》和《关于加快全市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建设的意见》后,迅速组织所属企业,认真研究并加以部署,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把“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抓实、抓好、抓出成效,形成了“政府与企业互动、企业与农家店互动”的强大合力。三是重塑形象,兼顾效益。建设“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着眼于统筹城乡发展,围绕开拓农村市场、扩大农村消费、提高农村流通现代化水平组织实施。通过新建或改建农家店,一方面,将连锁经营等现代流通方式送到农民的家门口,极大的提升了农村流通产业层次;另一方面,为农民提供了便利、周到、实惠的服务,新型农家店已成为农村商业中一个亮丽的闪光点。由于实现了统一配送,假冒伪劣问题逐步得到解决,并有效的促进了农村的市场消费,为广大农民群众创造“放心消费、方便消费”的环境,群众反响好,呼声高,初步形成了“农民得实惠,企业得市场,政府得民心”的良好局面。
5、扎实开展豆芽市场专项整治工作。豆芽是市民传统“菜篮子”商品,一段时间以来,胶南豆芽市场生产秩序混乱,违禁药物添加比较严重,引起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4月25日-4月26日,市财贸局组织人员到市场抽取了8个豆芽样品进行了送检,合格率不到10%,亚硫酸盐等有害物质超标严重,给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根据抽检结果,市质监局于4月30日立案调查,对三家小作坊做出了责令停止生产销售不合格豆芽的决定,并给予经济处罚。为填补处罚不法业户留下的市场空白,保证市民吃上无公害放心豆芽,胶南市财贸局引进了青岛福鸿蔬菜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金丁香”牌豆芽,6月10日,正式在大哨头市场开门营业。“金丁香”牌豆芽是青岛市“菜篮子”工程和豆制品行业协会重点推荐产品,它进入胶南,不仅为市民吃豆芽提供了安全保障,也进一步丰富了胶南“菜篮子”商品供应,是胶南“菜篮子”工作的一项重大成果,结束了胶南无“放心豆芽”,市民吃不上“放心豆芽”的历史,满足了市民对豆芽产品的安全、绿色消费需求,提高了市民生活质量。
6、集团消费“阳光食品工程”取得新突破。按照青岛市蔬菜办的要求,制定了*年度集团消费“阳光食品工程”实施意见,建立了“阳光食品工程”成员单位属地化管理制度,深入开展了“绿色食品进校园”、绿色蔬菜进军营活动,新发展青岛鸭井食品有限公司为“阳光食品工程”供应企业,按照20*年工作目标要求,我们将城区学校集体食堂纳入了阳光食品工程使用单位进行管理,帮助建立健全各种进货登记台帐和索证索票制度,杜绝不合格食品流入学校食堂。
7、蔬菜直供体系建设。大力开展蔬菜直供体系建设,目前已建设较大蔬菜产地批发市场3处,年交易蔬菜2.1亿公斤,交易额2.3亿元;城区销地批发市场1处,培育蔬菜经销商30家以上,日供应城区优质蔬菜100吨以上;在城区发展优质蔬菜直销店5处,在各大生鲜超市都设立了优质蔬菜直供点。
8、宣传贯彻《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管理办法》。《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管理办法》实施以后,我们进行了大规模的宣传活动。一是印发胶南市财贸局关于认真学习国家商务部《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管理办法》的通知,下发至各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市直各有关部门,各市场、商店。二是对全市所有经营食品的商场、超市进行调查摸底工作。三是按照先城区、后乡镇的工作思路,召开了城区各超市、市场负责人会议,对《办法》进行了系统学习,并按照办法要求,探索5项制度的建设与落实。
9、“奥运食品工程”工作。根据青岛奥帆赛组委会以及“奥运食品工程”办公室要求,搞好配合,积极组织辖区企业申报参加第二批“奥帆赛食品供应备案企业”评选工作。组织青岛茂余水产养殖有限公司、王台蔬菜精品园、青岛鸭井食品有限公司、青岛杰诚食品有限公司等11家企业,申请奥帆赛食品备案企业。目前已有6家企业取得了“奥帆赛”备案企业资格。奥运食品工程的开展,既有力的推动胶南食品行业的卫生、质量上台阶,又为企业的宣传打下了良好基础,同时又极大的推动了奥帆赛食品供应工作。
10、“绿色市场”的创建工作。按照青岛市“菜篮子”工程建设领导小组要求,我们积极开展农产品绿色市场创建工作。一是印发了创建绿色市场的标准、条件。二是组织各企业进行申报。目前已有6处市场报名创建青岛市绿色市场创建工作。
二、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一)蔬菜质量仍然达不到居民所要求的安全卫生标准。目前,蔬菜质量仍然存在安全隐患,主要原因是目前的蔬菜质量检测还没有覆盖到全市的所有角落。虽然我市到目前为止已建有无公害蔬菜检测点11处,并投巨资建立了胶南市菜篮子商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但是检测点和检测中心现在主要是针对我市的各大超市及部分封闭式市场,一些集贸市场等暂时根本无法设立检测点,无法对其蔬菜质量进行监测,致使蔬菜质量检测存在很大的空白地带。
(二)私屠滥宰行为时有发生。私屠滥宰业户受利益驱动,为了节省屠宰费用,在家私自屠宰生猪和病害猪,致使市场上的生猪肉存在安全隐患。特别是一些饭店、宾馆为了获取暴利,专门使用未经定点屠宰的生猪肉,为私屠滥宰业户,提供了滋生空间。
(三)豆制品存在相当大的质量安全隐患。从对豆芽市场的抽检情况来看,豆制品的质量存在严重问题。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滥用生产加工药剂,甚至使用工业药剂来取代食用药剂。并且无视国家规定的药品添加限定标准,无限制的滥用保鲜剂等,致使豆制品中亚硝酸盐和亚硫酸盐的含量超标惊人。究其主要原因就是不法生产企业和商贩一味地追求利益最大化,千方百计降低生产成本而无视广大消费者的身体健康。
(四)居民的绿色消费意识淡薄。调查发现,居民的绿色消费意识不强。其主要原因是由于我们的宣传力度不够;很大一部分人为贪图便宜,不愿到正规市场、超市购买,专门到集贸市场和流动摊贩那里购买。
三、下阶段工作打算
巩固“菜篮子”工作成果,以菜篮子商品质量卫生安全为主线,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努力开拓创新,全面实现“菜篮子”食品安全工作目标。具体做好如下工作:
(一)生猪定点屠宰工作。一是进一步巩固生猪产品市场准入及入市备案的工作成果;二是采取有效工作措施,严厉打击私屠滥宰生猪行为。对重点部位进行重点整治,净化市场环境,确保我市居民食肉消费安全。
(二)蔬菜检测工作。做好日常对各蔬菜检测点的监督检查,规范检测程序,抓好不合格蔬菜的协议销毁工作,同时争取市“菜篮子”商品检测中心通过省级认定。
(三)贯彻落实《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管理办法》。召开全市流通领域食品安全工作会议,部署开展工作,组建执法队伍,加强执法人员执法素质培训。
(四)绿色消费社区建设。做好农村“绿色消费社区”的试点工作,培育张家楼镇大泥沟头村、开发区管委辛屯村为农村“绿色消费社区”创建典型,做好其他社区的日常培训、讲座,开展好每季度的三方座谈活动。
2月19日下午,20__年全市卫生工作会议在抚州宾馆会议厅举行,县政府副县长王彬、县卫生局局长吴平等参加了会议,会上,刘菊娇副市长作了重要讲话,辛建华局长作了工作报告。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市委二届七次全体(扩大)会议和全省卫生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__年卫生工作,表彰先进,研究部署20__年的卫生工作任务。2月20日,我局召开全局会议对全市卫生工作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进行了研究,会议总结了我局去年的各项工作,就贯彻落实全市卫生工作会议精神明确了思路,统一了思想,强化了举措。现将贯彻落实情况汇报如下:
一、攻克一个难点
招商引资工作是各级政府的重点工作,更是需要我们去攻克的难点工作。去年以来,一场袭击全球的金融危机给各国经济社会带来深刻影响,国内外经济形式正在发生广泛而急剧的变化,这场危机也给我们卫生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和机遇,我局今年将招商引资纳入考核工作的重点,坚决按照上级部署,实行主要领导亲自挂帅,班子成员协力共抓,各下属单位共同参与的招商引资管理和激励机制,强化责任,精心谋划,自我加压,主动出击,争取年底前完成全年招商引资任务。
二、抓牢两条主线
两条主线即是继续深化卫生体制改革和加快医疗服务体系建设。
(一)继续深化卫生体制改革。一是积极开展“机关效能、项目建设年”活动。通过加强内部管理,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规范卫生行政许可行为,认真把好卫生许可准入关,优化审批流程,下放审批权限,提高工作效率,使卫生行政许可工作逐步走向正规化。二是县级医院继续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不断提升管理和服务能力,发挥县级医院的龙头作用。县中医院要积极争取国家项目支撑,坚持走“小综合、大专科”的中医特色之路,加强中医专病专科建设,保持全省中医院先进行列。三是加快乡镇卫生院的改革步伐。在坚持乡镇卫生院公益性质不变的前提下,大力推行乡镇卫生院内部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继续实行院长任期目标管理责任制,严格责任考核,奖勤罚懒,奖优罚劣,确保正常待遇落实到位。同时,在乡镇卫生院全面推行药品集中配送制度,落实各项监督检查和奖惩措施,做到药品配送公开透明,价格监管到位,减少药品流通中间环节,降低药品费用,切实减轻群众药品负担。在全国医疗卫生制度改革后,积极探索推行乡镇卫生院财务统一核算,实行“乡钱县管”,保证乡镇卫生院积极主动地做好农村社会公共卫生工作,不断提升乡镇卫生院社会卫生服务功能和发展潜力。
(二)加快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抓住国家扩大内需,加大对农村卫生投入的机遇,下大力气争取并高效实施卫生项目,全面提升我县医疗服务体系的硬件建设。一是进一步巩固提高县级医疗卫生机构指导中心的地位和作用,完善服务功能,拓展医疗项目,提高服务质量,扩大医疗卫生服务的辐射面,满足群众的医疗保健需求。县中医院要加快建设步伐,争取早建成、早服务。二是强化乡镇卫生院承上启下的枢纽作用,积极争取项目资金,使今年全部完成乡镇卫生院改建扩建任务。进一步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条件,规范财务管理,努力为农民提供方便价廉、安全有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三是加快实施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规划,不断完善内部运行机制和管理制度,健全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切实为居民提供质优价廉、
方便周到的医疗卫生服务。四是加强村级卫生站建设,不断夯实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底。严格按照国家和省市有关要求,争取20__年建成50个标准化村卫生室,逐步带动全县村卫生室的规范化建设,充分发挥村卫生室的前哨作用。
三、突出三个重点
(一)努力抓好以医疗质量为重点的医院管理工作。一要深入开展“创建人民满意医院”活动,加强医疗质量与安全教育,严格按照《医师定期考核管理办法》的要求,对全县所有执业医师的执业情况进行全面考核。二要建立健全医疗质量管理机构,完善质量安全核心制度,制定周密细致的质量控制方案,开展质量考核评价活动,落实兑现质量考评奖惩,确保医疗安全,减少纠纷发生。三要严格执行国家相关医疗法规、规章、标准和技术操作常规,进一步规范诊疗护理行为,严格医院感染控制,提高病历、处方等医疗护理文书质量。四要组织开展医疗质量检查,重点对抗生素的合理应用、临床用血、临床护理、精麻药品管理、医疗废弃物的处理、医疗质量核心制度的贯彻落实情况进行严格检查。五要严格按照医疗机构设置标准,对医疗机构进行认真校验,确保医疗机构依法开展诊疗活动。六要实行医疗纠纷(医疗事故)责任追究制。出台下发《__县关于医疗纠纷(医疗事故)责任追究制的管理办法》,规范医疗管理制度和诊疗操作程序,加大医疗纠纷预防处置力度,探索建立医院管理和医疗安全的长效机制。
(二)全力抓好以新农合为重点的惠民政策落实。在国家提高参合农民医疗保障水平的前提下,力争全县参合人数达20万人,确保参合率达到95%以上。并进一步调整优化补偿方案,提高补偿比例,降低起付线,让参合农民得到更多实惠。积极实行门诊补偿和窗口直补办法,确保参合农民的切身利益。同时,要积极采取有力措施,千方百计筹措惠民资金,大力实施卫生惠民行动,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急需、最现实的看病就医问题。如:建立农民健康档案,定期为农民进行健康体检;实施特困群众医疗救助和残疾人医疗救助行动;大力实施卫生下乡支农行动;继续实施规划免疫免费接种和肺结核归口诊疗免费行动;大力实施慢性病防治进社区入住户行动;积极开展县直机关对口帮扶乡村行动等。
(三)尽力抓好以安全保障为重点的公共卫生工作。一是切实加强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和处理突发事件能力建设。继续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以及“关口前移、重心下沉、主动出击、防范未然”的工作原则,切实抓好重点部位、重点人群、重点季节的疾病防控工作,要进一步完善疫情网络直报系统、县医院传染病区、县卫生检测中心和艾滋病初筛实验室、接种门诊、发热门诊、腹泻门诊的建设和管理。实现县乡村三级疾病防控机制,不断完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充实应急处置队伍,落实“早、小、快、准、好”五字要求,加强应急演练、示范和督查,全面提升全县公共卫生监测预警、指挥协调、应急处置和安全保障能力。二是全力抓好重大疾病防控。切实抓好新发传染病、霍乱、人禽流感等重大传染病和地方病、职业病的监测与防控。大力推进“遏制与预防艾滋病行动计划”,进一步落实艾滋病、结核病、肝炎、狂犬病、乙脑等重点传染病的防治措施,充分做好疫情监测和应对流感大流行的各项准备,有效遏制传染病的暴发流行。确保法定传染病发病率低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三是完善妇幼卫生保健体系建设。加强县妇幼保健院的能力建设,提高服务水平。积极开展创建爱婴医院(卫生院)活动,完善产、儿科规范化建设,提高住院分娩率和新生儿疾病筛查率,畅通生命绿色通道。
四、做好四项工作
(一)加强行风建设,提高行政效能
坚持“管行业必须管行风”的原则,把职业道德教育、行风建设与推进卫生改革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把行风建设纳入效能年活动的全过程,教育干部职工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大力弘扬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切实抓好卫生系统党风廉政建设,深入治理医药购销商业贿赂行为,加大医药购销和医疗卫生服务中的不正之风查处力度,坚决禁止开单提成、大处方、滥检查,彻底纠正与科室和医务人员经济收入直接挂钩的分配办法,避免过度医疗,办成党和政府放心、人民群众满意的医院。加强医院文化建设,创新优化服务环境,提高卫生服务质量,树立白衣天使圣洁形象。
(二)加强队伍建设,提高人员素质
全面实施“人才强卫、科技兴卫”战略,健全卫生人才培养、管理、引进、使用和流动机制,加大与上海等城市大医院对我县技术帮扶力度,加快学科带头人的培养步伐,加大在岗医疗卫生人员的继续医学教育和进修学习力度,提高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今年继续做好引进、招聘工作,不断充实乡镇卫生院的技术力量。
(三)加强责任意识,创建和谐卫生
继续坚持安全、、稳定领导责任制,坚决实行“一岗双责”,强调责任追究,严格守土有责,切实抓好医疗安全、财产安全和生活安全等安全工作,实行首问责任制,热情接待,规范办案,尽快尽力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千方百计确保卫生系统不发生不安全、不稳定和集体访、越级访事件。同时,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工会工作,保一方平安,创部门稳定,促社会和谐。
一、农业农村经济克服困难保持平稳发展势头
2009年以来,全省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国家宏观调控一揽子政策措施,按照“稳粮、增收、强基础、重民生”的总体要求,努力克服国际金融危机和干旱冻害自然灾害双重不利影响,在粮食生产连增6年、农民收入连增5年的基础上,继续保持了农业农村经济平稳发展的势头,为有效化解金融危机严重冲击,实现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预计全省第一产业增加值可达3130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6000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8%和8%,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主要年度目标均有望超额完成。
(一)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保障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
全省粮食播种面积10545万亩,实现“夏增、秋增、全年增”,总产预计达到863亿斤,同比增长1.3%。德州市小麦、玉米两季亩均单产合计1061.4公斤,率先整建制实现“吨粮”目标。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加快发展园艺、畜牧、水产三大优势产业。预计全年瓜菜产量超过1亿吨,增幅4%;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686万吨、376万吨、265万吨,分别同比增长8%、3%、4%;水产品产量765万吨,出口创汇33亿美元,主要渔业经济指标继续保持全国第一。稳步推进生态建设,新增造林200万亩。
(二)保持“三农”投入增长势头,夯实发展基础
省委、省政府始终坚持把“三农”工作摆到重中之重位置,着力在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农业机械化、生态工程、“水电路气房”建设等方面加大投入,强化发展基础。全省财政安排“三农”投入972.1亿元,增长31.1%,其中省级财政预算内安排资金175.7亿元,比上年增加30.3亿元,增长20.8%。与此同时,积极利用政府外债,投向“三农”建设。在国家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的引导下,全年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670亿元,同比增长20%。
(三)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社会和谐
全省共安排各种补贴资金81.25亿元,同比增加19.55亿元,其中,粮食直接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和种粮大户奖励资金56.67亿元,平均每亩补贴84元。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做大做强县域经济,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促进城乡经济融合,提升农村富裕劳动力吸纳能力。积极发展劳务经济,培育劳务品牌,扩大转移就业范围与规模,全省转移农村劳动力新增122.4万人。加强国内外市场开拓,完善市场流通调节,落实粮食最低收购价保护制度和棉花、猪肉、油料等收储制度,努力保持农产品价格稳中有升。在产量增加和价格上涨共同推动下,家庭经营收入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柱。在多种措施综合推进下,预计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6000元。
(四)切实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水平
重点水利工程进展顺利,南水北调重点工程进度过半,胶东调水开工单项工程92项,东调南下单项工程全部开工并完成总工程量90%以上。大中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全面展开,小型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基本全部完成,建成各类小型农田水利工程3.6万处。改造中低产田179万亩,建设标准粮田48万亩。新增解决236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8%。改造农村公路6000公里,通油路行政村比例达到97.5%。农村中小学校舍、县乡医院改造顺利推进。累计建成乡镇综合文化站1261个,新增大中小型全民健身工程1100多处、农民体育健身设施21700个。启动农村住房建设和危房改造工程,开工建设新房100万户,改造危房15万户。有农业人口的135个县(市、区)全部建立了新农合制度,参合率达到98.6%。地方新农保试点县达到55个。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社会救助、最低生活保障覆盖面不断扩大、标准逐步提高。
二、扩内需政策落实到位效果明显
(一)突出制度建设的根本作用,认真落实项目配套资金
按照三个“百分之百”的要求,把落实投资作为工作关键点,切实加大工作力度,突出制度建设的规范作用。制定出台了小型水利项目投资管理方式新办法,通过简化审批环节、权限下放、提取管理经费、提高服务效率等举措,进一步调动了市县配套投资的积极性。以省政府文件出台了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基金筹集和使用管理办法,明确资金来源渠道,年可筹集专项资金8亿多元。
(二)贯彻中央决策与创新地方举措相结合,努力发挥扩内需效应
建立了新增农林水项目调度制度,定期汇总分析并及时通报。同时,组织开展“三个百分之百”现场大检查,指导各级和行业部门成立专项督导组,负责落实本行业、本区域项目进展情况和建设质量。截止2009年底,四批中央投资项目开工1209个,前三批项目基本实现“三个百分之百”。据测算,我省目前已完成的新增投资可增加就业岗位50多万个,吸纳农村劳动力700多万人次。启动农村住房建设和危房改造工程,推进农村新型社区建设,加大“家电下乡”政策实施力度,通过多种措施的综合运用,努力刺激和活跃农村消费市场。1―11月份,全省农村实现消费品零售额3900亿元,同比增长18.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8个百分点,对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发挥了积极作用。
(三)抓当前谋长远,规划运筹农村经济发展新布局
一是以编制并推动《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为契机,发挥资源特色,突出功能定位,优先发展畜牧和渔业,建设黄河三角洲绿色生态农业基地。二是把握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战略机遇,以编制《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规划》为龙头,推进蓝色经济与绿色经济融合,以蓝色产业带动农业资源深度开发,以海洋渔业为重点,打造一批特色鲜明、技术高端、绿色品牌的农产品生产、示范、出口基地,引领全省现代农业发展方向。三是以编制《山东省实施国家新增千亿斤粮食产能规划》为龙头,整合投资,统筹建设,推进全省农业基础设施水平实现战略性改善。四是以编制《全省水系生态建设规划》为龙头,推进工程措施整合,构建“四带三区两湖一环”的水系生态保护体系,实现全省科学发展的新突破。五是以组织编制《南水北调干线以下配套工程建设规划》为龙头,延伸工程覆盖范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增强水资源保障能力。
(四)着力推进改革,增强农村发展活力
加快推进重点领域改革。4市7县10镇和2个开发区的综合配套改革顺利开展,20个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进展顺利,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启动,扩权强镇试点已作部署。积极探索土地管理和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出台了《山东省征地区片综合地价标准》,进一步规范征地补偿行为,在同一县市范围内实现“同地同价”。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质押贷款试点工作开始启动。农村土地“两换”(以土地承包经营权换股换租换保障、以宅基地换钱换房换地方)改革试点,在推进土地集约利用、规模经营和农民集中居住,实现农业生产方式和农民生活方式同步转变等方面初现成效。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小额贷款公司试点运行良好,农村信用社改革进一步深化。28个集体林权制度试点县改革基本完成。
三、2010年工作重点
(一)继续认真落实中央扩内需政策
抓好中央扩内需涉农项目管理,按期保质保量完成项目建设任务。按照国家部署,进一步做好项目前期工作,充实农林水利项目储备库。改进和完善面广量大项目管理方式,规范工作程序,建立和完善项目规划、计划和实施调度制度;强化监督检查,确保项目建设质量和资金使用规范,充分发挥投资效益。
(二)全面展开千亿斤粮食产能建设
认真组织实施千亿斤粮食产能规划,制定实施方案,分解落实建设任务,统筹推进工程建设。完善管理办法,强化监管手段,及时跟踪问效,做到起步快、质量高、效果好。
(三)启动实施全省水系生态建设规划
打破部门界限,按水系生态和资源条件论证确定项目,建立项目储备库。衔接落实项目和资金安排,协调确定省财政出资比例。推进管理创新,整合相关投资和资源,实现集中统筹。
(四)引导财政资金投向调整,统筹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重点水利设施建设,突出抓好南水北调、胶东调水、东调南下、水库加固、河道治理、大型灌区“六大工程”建设。加大黄河堤防标准化建设力度。抓好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新建各类水利工程7万处。加强协调,争取将重大水利工程财政专项资金调整用于大型灌区、平原水库等工程建设。抓好渔业资源修复、生猪和奶牛标准化规模化建设、农产品质检体系、沿海防护林体系等工程建设,提高林牧渔业基础设施水平。
(五)在“特色”上下功夫,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
完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扶持政策,支持创建一批标准化示范基地,引导高端种植,实行高端价位,面向高端人群,促进高端消费。突出抓好200个设施蔬菜优质高效示范区片建设,创建100个优质高效果园,大力发展高端生态农产品示范基地。推广良好农业操作规范,建立健全出口基地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大力发展绿色生态农业,加快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步伐。依托农村生产、生活、生态资源,通过思维创新、模式创新和功能创新,积极发展创意农业,全面挖掘农业潜能,创新农业业态。加大技术创新和集成力度,积极探索低碳农业发展途径,在开发碳汇潜力、推进生物固碳等方面争得先机。
(六)以农村社区建设为抓手,提升城乡统筹发展水平
以农村新型社区建设为重点,加大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力度,启动国有林(农)场道路建设和危房改造,推进农村“水电路气房”建设,完善提升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基础设施。解决300万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全省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0%以上。突出抓好生态乡村建设。启动实施秸秆综合利用规划,新建户用沼气60万户,深入开展“创绿色家园”活动,整体推进村容村貌改观。加大对革命老区、库区、滩区等地区的支持力度。确保大中型水库农村移民每人每年600元扶持资金及时足额兑付到位,全面实施小型水库移民帮扶政策,启动帮扶项目。
一、加强领导,精心安排部署
一是成立组织机构。按照全县“发展提升年”活动实施方案的要求,为确保活动扎实有效开展,我局迅速成立了以局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开展发展提升年活动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发展提升年”活动日常事务及组织协调工作,对一些重大的问题,局主要领导亲自调研及时研究解决,局班子专题开会进行了研究部署,并制定了《县民政局开展发展提升年活动实施方案》和《县民政局开展发展提升年活动绩效考核方案》,同时我局还将活动中的主要工作任务及时分解到各有关责任股室和单位,为此项工作的迅速启动和实施提供了行动指南。二是加大宣传力度。我局及时召开动员部署会,对“发展提升年”活动进行部署,同时还利用局班子会、全体干部职工大会、板报、宣传栏等多种形式,把县委、县政府关于“发展提升年”活动的精神,原原本本地传达到每个干部和职工,统一干部的思想,营造了浓厚的活动氛围。三是强化检查指导。局党组在抓好局机关的基础上,对局属各单位开展“发展提升年”活动的情况进行督促检查,较好防止了图形式和走过场的现象,确保发展提升年活动的工作落到实处。
二、突出重点,积极开展活动
1、推进项目建设,着力提升服务设施水平。一是完善了县社会福利服务中心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完成了全县“三院”配套设施建设任务;三是继续推进了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每个乡镇抓了1-2个示范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建设。
2、加强社会管理创新,提升综合服务能力。一是扎实推进了减灾救灾工作。加大了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力度,组织了“国家防灾减灾日”和“国际减灾日”活动。积极开展了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提高了社区防灾减灾能力。进一步完善了减灾工作机制,切实保障了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最大限度降低了自然灾害所造成的损失。二是建立完善了养老服务体系。推动建立了高龄老人生活补贴和贫困老人居家养老服务补贴制度。集中力量抓了居家养老服务示范点,适时总结推广试点经验,加快形成和完善了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的覆盖城乡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让高龄老人特别是城镇空巢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三是深入推进了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进一步加强了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加强改进了城区社区居委会建设,广泛开展了和谐社区示范单位创建,继续打造了一批农村精品社区,不断夯实了农村农业发展基础。四是进一步规范了社会事务管理服务。继续加强了殡葬改革宣传引导,革除传统丧葬陋习,树立移风易俗新风尚,使“绿色殡葬”理念融入了城市现代文明。继续开展了殡葬系统“优质服务月”活动,提高殡葬服务行业的社会认同感和满意度。开展了婚姻登记机构等级评定,争创“全省十佳婚姻登记机关”,打造一批为民便民绿色窗口。五是加强了社会组织的培育和监管。指导社会组织开展了“创先争优”活动,提高了社会组织服务能力。推动建立了社区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加大了公益类社会组织和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发展力度。六是积极抓了行政区划和地名管理工作。发展地名文化,推进地名信息化建设,开展了村级设标试点工作。完成了县级界线联检任务,抓了年度乡镇勘界工作,深化了平安边界的创建。
3、面向“三个群体”,着力提高民生保障能力。一是进一步提高了困难群体保障能力。提高了城乡低保对象补助标准,加强了低保规范化管理,着力打造阳光低保、公平低保。进一步推动了医疗救助和基本医疗保险同步结算平台建设,适时提高了医疗教学秩序助比例,逐步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确保达到90%以上。二是进一步了提高优抚群体保障能力。落实了优抚安置政策,适时提高了部分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继续抓了义务兵家庭优待金的落实。启动了全县城乡一体化的退役士兵实用技术和劳动技能培训,开设了自主创业培训课程,加强了就业服务指导。三是进一步提高了特殊群体保障能力。提高了农村五保供养和孤儿最低养育标准,建立了孤儿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完善了孤儿养育模式,推进了救助管理站和流浪未成年年人救助保护中心规范化建设,努力改善了农村五保对象、城市三无人员和孤残人员的生活。四是继续实施了农村困难群众住房救助。帮助农村灾民倒房,灾后重、修建。目前,全县22户灾民倒房户即将核实救助到位,重建户每户补助1.5—2万元,维修户每户补助500-2000元。
4、加强自身建设,进一步优化民政发展环境。一是进一步完善了政务公开工作。全面贯彻落实了《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加强主动公开,对《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规定应该公开、能够公开的事项,及时、主动在县政府网点进行了公开。做好依法申请公开,完善依法申请公开目录,畅通依法申请公开渠道,及时做好依法申请公开受理、回复工作。二是进一步完善了法制建设工作。进一步规范了局机关重大行政决策和行政执法行为,完善了重大行政决策听证制度,统一行政给付文书格式。加强了行政复议工作,建立了件转办工作制度。加强了法制宣传教育,提高民政干部法律素养。三是进一步完善了行政审批服务体系。建立完善了行政审批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实行了“统一受理、项目代办、快速转办、并联审批、办结告知”制度,有效缩短了审批时限。四是进一步推进了民政工作队伍建设。结合创先争优活动,继续开展了以形势教育、党性教育、法制教育和民政业务教育为重点的教育培训,切实增强了民政干部为民服务的意识和能力。加大了民政技能人才培养力度,推进了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和志愿者队伍建设,不断发展壮大了民政工作力量。五是进一步完善落实了“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加强了对群众投诉以及监测点反映问题的督查督办。
5、科学谋划,做好内部管理。从健全制度入手,从落实制度深入,坚持制度管人,规范内部管理,狠抓了思想教育,落实了惩处措施,大力整顿了机关作风,并以建设学习型机关为契机,健全了学习机制,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了干部职工的思想政治和业务素质,加强了干部职工作风和能力建设。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坚持“公开、公平、公正、择优”的用人原则,重品行、重能力、重实绩,“靠素质提升,凭实绩进步,干好干坏不一样”等有效机制,充分激发了广大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激情,给年轻干部创造发展的舞台和空间,努力形成了干部队伍建设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保持了民政部门旺盛、充沛的发展活力。领导班子以身作则,廉洁自律,加强了廉政管理,注重教育整顿,健全监管、查处机制;公开投诉、举报电话,实行局长接待日制度,畅通社会各界监督渠道。
按照市人大常委会工作计划安排,9月下旬,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素芳带领执法检查组,对我市贯彻实施食品安全法情况进行了执法检查,着重检查了城区餐饮业、食品生产企业、食品经营单位、集体食堂的卫生状况,以及有关部门依法履行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职能的情况。期间听取了市卫生局、药监局、工商局、质监局、农业局、畜牧局、商务局、农安办和部分被检查单位的情况汇报,现场察看了部分食品加工生产和餐饮单位,召开了由部分人大代表、职能部门分管负责人参加的座谈会。现将有关检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工作
食品安全法颁布实施以来,市政府及有关部门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加强食品安全各环节的监管,积极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取得了明显效果。去年我市被评为“市食品安全示范市”;由我市参与起草的《初级农产品区域化管理体系要求》,经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已于9月1日正式颁布实施。目前我市已认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地理标志产品企业14家;规划标准化种植基地15万亩;规划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园区23处;标准化养殖基地805处,其中有14家生猪养殖场通过农业部畜产品无产地认证和产品认证;食品生产加工企业118家,其中获得食品生产许可证的企业61家;食品经营户1299户,其中大型食品经营企业、食品超市78户;餐饮服务单位1240家,其中大中型餐饮单位211家。
(一)加强组织领导,广泛宣传教育。为促进食品安全法的顺利实施,市政府成立了由分管副市长任主任、相关职能部门为成员的市食品安全委员会,负责全市食品安全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检查指导。组建了12处镇(街道)和大汶河旅游开发区食品药品安全监督站,食品安全助理员已全部到位,为基层食品安全工作提供了组织保证。市政府与各镇和有关部门层层签订了《食品安全责任书》,实行食品安全责任目标考核,形成了责任分工明确,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格局。
为更好地宣传食品安全知识,5月下旬,我市开展了以“关注食品安全、共建和谐”为主题的食品安全法宣传周活动。以创建食品安全知识专栏、悬挂宣传标语、发放宣传单、张贴海报、举办食品安全科普知识讲座等方式,开展“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进农村、进建筑工地、赶大集”等活动,全方位、多渠道、多角度地开展宣传活动,广大群众对《食品安全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及时报道食品安全工作中的先进典型,曝光违法行为,食品安全法的宣传教育深入到社会每个层面,形成了人人关心、关注食品安全的良好社会氛围。
(二)加强日常监督管理,保障饮食安全。为确保食品安全法的贯彻实施,各有关部门按照分工,严格环节监管,群众的饮食安全得到了较好保障。
一是严把种植、养殖环节监管。职能部门建立了市场准入制度,对进入我市的农药、兽药、饲料企业及其产品进行登记备案,实施有条件的市场准入,把监管关口前移。认真开展“农资集中整治行动”、“农药市场监管年”等专项行动,加大了对农资市场监管的力度和频次。现已立案查处农药、化肥等案件69起,查封限用农药1970公斤,取缔无证经营农药业户2家,进一步净化了农资市场,加大对兽药、饲料的监管力度,定期对畜禽养殖场进行拉网式检查,采取“抓末端、查中间、追源头”的稽查方式,从源头上加大对畜禽牧投入品的监管。目前,已检查养殖场(户)近3000家,共查获不合格兽药20个品种,查扣不合格饲料3000公斤。
二是规范食品生产和流通环节经营行为。职能部门对我市的107家企业一年进行两次常规检查,重点对食品企业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出厂检验落实、食品标签规范、卫生条件保持、进货查验记录制度实施情况进行严格监督。对食品企业完善了“一户多档制、证明登记制、标牌公示制和实名登记制”,严格审核把关,建立完善食品安全追溯体系,流通领域的食品安全监管机制不断加强。
三是严把餐饮服务环节监管。食品药品监管局积极推进“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创建”工作,确立100家餐饮单位参与示范创建活动,实行以点带面、整体推进。进一步规范餐饮单位食用油、肉类等的采购行为,严格执行原料进货查验、索证索票制度,清理整治餐饮业无证经营行为,餐饮经营秩序进一步好转。
四是加强检验检测,完善食品追溯制度。市级检测中心、镇街道监测站、企业监测机构和市场监测中心作用日益显现。今年以来,已定性检测蔬菜、水果样品2200个,定量检测样品73个,检测食品401个批次,1800余份样品,生产生活用水198份,检测合格率不断提升。
(三)加大专项整治力度,提升食品安全水平。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充分发挥综合协调职能,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积极开展食品安全综合整治。组织开展了食品添加剂、塑化剂、食用油脂和一次性筷子、消毒餐饮具等专项整治行动;畜牧、质监、药监、工商、商务等部门强化对畜禽“瘦肉精”等违禁药品的监管;积极开展海参类、“含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和酒类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对农村食品安全进行了综合整治,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食品安全法宣传还不够到位。食品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有的还较薄弱,市政府对食品安全科普宣传的力度、深度还应持续加强。一些食品生产、经营单位人员对食品安全基本要求和常识不够了解,守法经营意识淡薄;有的消费者食品卫生意识薄弱,对伪劣食物鉴别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不高。
二是食品安全监管仍有难度。有的食品生产、经营业户规模小、设备简陋,存在“多、小、散、乱”的问题,对小摊点、小作坊食品安全的监管相对薄弱,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力量相对薄弱,存在安全隐患,不利于规模化、集约化、科学化管理,食品生产经营格局需要进一步调整。
三是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建设有待加强。虽然我市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但就整个食品安全工作来看,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仍然有一定不足,食品安全的责任体系、检测体系、预警体系、监管体系、防控体系建设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有的部门和单位有了一些先进的仪器检测设备,但是由于受人员、经费的限制,有些仪器设备利用率不高,导致检测工作无法完全到位。
三、几点建议
(一)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市政府及有关部门要把食品安全作为事关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群众生命安全的一项重要工作,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和各种有效形式,大力宣传食品安全工作的重要意义,宣传普及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相关知识,提高全社会食品安全的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要教育各有关部门和执法人员,依法履行职责,积极发挥监管职能,以扎实有效的工作提高全市食品安全水平。教育引导食品生产、加工和经营人员进一步增强他们的食品安全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切实做到依法生产、经营。引导广大消费者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提高他们的食品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和依法维权能力。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及时食品安全信息,大力宣传食品安全方面的典型事例,保证公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营造人人重视食品安全的良好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