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农村土地测量方法范文

农村土地测量方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农村土地测量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农村土地测量方法

第1篇:农村土地测量方法范文

关键词 航空正射影像测量;航测法;土地承包经营权;工作效率

根据农业部等部门下发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试点方案的通知》(农经发[2009]9号)、《农业部、政部、国土资源部、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务院法制办、国家档案局关于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试点工作的意见》(农经发[2011]2号)、《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中发(2014]l号),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工作。本次工作的目的是查清发包方、承包方土地承包经营权权属信息;查清承包地块面积、四至、空间位置、地块名称、用途、是否基本农田等信息;建立集地理信息数据、权属数据和栅格数据为一体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数据库和信息管理系统。

1.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地块界址测量方法

为达到NY/T2537-2014《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调查规程》的要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地块界址测量主要采用实测法、图解法、航测法。

1.1地块界址线测量方法介绍及优缺点

1)实测法。实测法是指利用全站仪、GPS-RTK等仪器进行界址点实地测量的方法。优点:精度高,目前采用全站仪或GPS-RTK测量,精度都能满足《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调查规程》的要求,同时,同步完成外业权属调查工作,确保了调查成果的一致性。缺点:由于外业实测地块多,界址点数量大,现场指界协调人员难度大,测量效率低。

2)图解法。图解法是以已经测得大比例尺航空数字正射影像、地形图或地籍图为基础,通过图解量算获取界址点坐标的方法。优点:大大减少了外业繁重的作业量,降低了成本。缺点:对已有资料依赖性大,对于缺乏基础数据资料或地形复杂地区,该方法有较大的局限性,界址点的确定难以满足《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调查规程》的要求。

3)航测法。航测法是指采用航空摄影测量的方法采集界址点数据的方法。优点:通过无人机航拍的高分辨率影像图直观、内容丰富、真实易辨识、空间位置关系明确,可以直接作为调查工作底图进行绘制,通过工作效率。缺点:部分区域面积较差超限,部分受树木遮挡及阴影较大区域无法判读,需要外业实地测量。

2.基于航空正射影像测量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

2.1航空正射影像测量技术方法

主要包括航摄分区、测区影像数据获取、像片控制测量、全数字空中三角测量及数字正射影像图(DOM)制作几个主要步骤。利用无人机低空摄影测量,拍摄分辨率优于0.16m航摄照片。经航测内业空中三角测量加密,外业像片控制点采集,按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发证工作精度要求,制作1:1000、1:2000正射影像图。

1)航摄分区。首先根据行政界线的形状和飞机的续航能力,设计形状较为规整的摄区。其次,将划分好的摄区范围线导入GoogleEarth,查看每个摄区的地形地貌及高差。再次,用专业的航飞设计软件,计算同一个摄区内所有航拍影像的分辨率都优于0.16m,当同一个摄区内因高差大而导致无法满足影像分辨率时,重新调整摄区分区,直到满足影像分辨率的要求。

2)测区影像数据获取。摄影时天气情况要求良好,确保有足够的光照度,能见度不低于3km,摄影时太阳高度角大于45°,阴影不大于1倍。摄影时间在为10-14时;严格掌握摄影天气。航摄必须在晴天碧空,能见度良好时进行;为确保成图精度,注重影像质量,确保全摄区无航摄漏洞;旁向覆盖超出测区边界大于像幅50%,航向覆盖超出测区边界2至3条基线;影像质量特别强调影像清晰,反差适中,颜色饱和,色彩鲜明,色调一致,相同地物的色彩基调基本一致。有较丰富的层次、能辨别与地面分辨率相适应的细小地物影像,太阳高度角选择保证阴影不大于2倍。正射影像接边重叠带没有出现明显的模糊和重影,相邻数字正射影像严格接边,精度满足规范要求;影像数据记录在硬盘等介质上,并明确标记摄区代号、摄影时间、航线、起止相片号和总数等;在整个航摄过程中实时进行航摄像片的质量检查,对于不符合要求的产品进行补摄或重摄,确保最后成果是高质量的航摄资料。航摄过程中出现的绝对漏洞、相对漏洞及其它严重缺陷必须及时补摄或重摄,漏洞补摄必须按原设计航迹进行,补摄航线的长度满足用户区域网加密布点的要求,采用同一主距的数字航摄仪进行补摄。

3)像片控制测量。野外控制点是航测内业加密控制点和测图的依据,主要分为平面控制点、高程控制点和平高控制点3种。平面控制点仅测定该点的平面坐标,高程控制点仅测定该点的高程,而平高控制点则要测定该点的平面坐标和高程。(1)常规空三作业区域网像控布设。(2)GPS辅助空三作业区域网像控布设。(3)影像质量检测点布设。

4)全数字空中三角测量。空中三角测量软件使用相关数字摄影测量系统如inpho,支持低空无人飞行器影像相机检校及高精度GPS辅助空三解算;空中三角测量正式实施前,应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包括创建测区目录、测区信息文件、摄影信息文件、控制点坐标信息文件,并制作金字塔影像,同时根据外业控制点的布设情况,重新划分加密区域网,每个区域网包括的模型数,根据用户要求及使用的软件平差能力而定;空中三角测量采用自动空三和半自动作业两种方式,加密点量采用人工观测;加密数据平差经过多次多项式平差后,必须经过光束法平差方能通过;用于数字摄影测量的定向点不少于6个,点位距像片边缘不小于1.5cm;空中三角测量成果提交的格式应满足全数字摄影测量系统的要求。

5)数字正射影像图(DOM)制作。(1)使用软件。(2)作业流程。(3)制作方法。(4)影像镶嵌与拼接。(5)影像色彩调整(6)影像生产要求。(7)正射影像图精度。

2.2确权登记流程及航空正射影像图的使用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的工作程序包括准备工作、权属调查、承包地块测量、内业数据处理、审核公示、管理系统建设、图件制作、颁发证书、资料归档等方面。

1)准备工作。成立工作机构;动员培训宣传;资料收集分析;写技术设计书;工作底图制作。利用无人机低空摄影测量,,拍摄分辨率优于0.16m航摄照片。经航测内业空中三角测量加密,外业像片控制点采集,按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发证工作精度要求,制作1:1000、1:2000正射影像图,作为外业调查工作底图;入户摸底调查;其他准备。

2)权属调查。确定确权范围。凡采取农户家庭承包方式经营的耕地,都要进行确权登记颁证。其他非承包耕地根据合同及甲方要求调查登记;调查确认发包方;调查确认承包方;承包地块调查。采用航测法由调查员依据航空正射影像制作的调查工作底图,召集村、社负责人、村民代表共同去实地逐地块调查,查清承包方姓名、合同面积、地块名称、地块四至、土地用途、土地利用类型、界址线类别、是否为承包地、承包地有无变化等情况,实地标注在工作底图中,对工作底图边界认定困难的地块采取实地丈量上图,对无法丈量的进行标注,统一使用GPS-RTK集中测量;规范填制权属调查表格。

3)地块测绘。采用满足精度的1:1000、1:2000正射影像图,按照农村承包土地调查技术规范对承包户地块进行调绘,并标注地块编码和面积。按照位置准确、面积精确、承包农户认可的原则,以村民小组为基本单元,勘丈、测绘每块承包土地的面积、位置、形状和空间分布等情况。

4)内业数据处理。外业工作底图检查是否合格;矢量化上图,对边界清晰无异议的地块,利用1:1000、1:2000正射影像图,依据外业调查数据,采用GIS软件进行内业采集;数据检查;资料录入;建立数据库;制作公示图及公示表,利用GIS软件,以村民小组为单位,依据1:1000、1:2000正射影像图,制作公示图。

5)审核公示。地块分布图制作。依据调查草图权属信息核实结果与外业实测结果,进行地块分布图制作。地块分布图分幅以发包方为单元任意图幅分幅。地块分布图是反映承包地块空间位置、四至、面积、权属、编码等信息的图件,由调查人员根据外业实地指界依据1:1000、1:2000正射影像图,绘制地块分布图。形成地块分布图并制作出打印信息公示图;编辑调查信息公示表;审核;一轮公示;勘误修正;二轮公示;结果确认。

6)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数据库和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资料整合;空间数据整理整合;数据汇总与拼接;入库前数据检查;建库参数设置;数据入库;信息系统建设。

7)完善签订承包合同。依据《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成果图制图规范》在1:1000、1:2000正射影像图上编制地块示意图和登记簿,根据公示结果,依据调查核准后的农户家庭土地承包信息,按照国家统一指定的合同文本,重新签订土地承包合同。

8)建立登记簿。根据乡镇上报的登记资料,由县农村土地承包管理部门按照《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调查规程》(NY/T 2537-2014)、《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要素编码规则》(NY/T 2538-2014)、《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数据库规范》(NY/T 2539-2014)要求,制作统一格式《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簿》具体样本。

9)制作及颁发经营权证书。依据1:1000、1:2000正射影像图制作宗地图;颁发经营权证书。

10)成果归档。对形成的文字成果、图件成果、簿册成果及数据库成果以纸质或电子版本的方式由甲乙双方按《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档案管理办法》汇总。

第2篇:农村土地测量方法范文

关键词: RTK技术;城市地籍测量;面积量算

Abstract: This paper mainly expounds the concept, methods and principles of urban cadastral measurements. Compared the RTK technology with the traditional measurement methods in the cadastral measurement, it conducts a study of the apllication of RTK technology in the cadastral measurement.the RTK technology solves the problems of slow progress and low efficiency of the traditional cadastral measurement methods.

Key words: RTK technology; urban cadastral measurement; area measurement

中图分类号 : P27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的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传统的城市地籍测量方法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因此,用一套快速、精确的城市地籍测量方法来替代传统城市地籍测量方法是非常必要的。20世纪80年代,美国军方放开对GPS(全球定位系统)限制,其测量精度可以达到传统的测量精度, GPS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R T K技术(实时动态GPS)在地籍测量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主要是简述R T K技术在城市地籍测量中的应用。

1、城市地籍测量概念城市是一定区域范围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也是居民聚居的地方,因此城镇土地的利用情况和权属状况较农村土地有很大差别。如城市的土地利用率集约化程度都比农村高,人们生产、生活用的建筑物、构筑物集中于城市,土地价格也比农村高,土地权属也比农村复杂,所以地籍可分为城镇地籍和农村地籍。城镇地籍管理的对象是城市、建制镇的建成区的土地,以及独立于城镇以外的工矿企业用地。在地籍的内容、技术方法上,城镇地籍与农村地籍也有很多区别,如城镇地籍对土地的权属、面积、位置与分布的精度要求更高,所以在管理上就要用更大比例尺的地籍图件(1∶500或1∶1 000比例尺),使用的测量方法也必须能满足对权属界址的精度要求。

2、城市地籍测量的原则和方法城市地籍测量和一般测量工作的施测一样,也必须遵循“先整体后局部”“先控制后细部”的原则,首先进行地籍控制测量。地籍控制测量分为平面控制测量和高程控制测量。对地籍测量来说,通常只对测区建立平面控制,仅在山区和丘陵地区才实施高程控制测量。地籍平面控制在精度上要满足测定宗地界址点坐标精度的要求,在密度上要满足权属界址等地籍细部测量的要求。根据《城镇地籍调查规程》规定,地籍平面控制测量应尽量采用国家统一坐标系,条件不具备的地方也可采用地方坐标系或独立坐标系。首级控制网可以以三角网、边角网、导线网的形式布设,也可采用人造卫星定位技术(GPS)测定控制点的坐标。在基本控制网的基础上,再布设地籍图根控制网,以加密控制满足测量界址点的需要。地籍细部测量在地籍控制测量的基础上进行,其目的是测定每宗地的权属界址点位置、形状、面积等基本情况。

地籍细部测量工作的内容如下:(1)土地权属界址点及其他地籍要素的测定。(2)绘制基本地籍图。(3)面积量算。地籍细部测量在测定土地权属界址点方面可采用以下3种方法:1)解析法:测区的全部界址点位置是根据实测数据按公式解析计算出其坐标。2)部分解析法:采用解析法测量街坊界址点和街坊内部明显界址点坐标,其余界址点位置依靠勘丈值来确定。3)图解法:不测定界址点坐标,界址点位置全部靠界址点勘丈数据来确定。

3、RTK技术在城市地籍测量中的应用城市地籍测量是精确测定土地权属界址点的位置,同时测绘供土地和房产管理部门使用的大比例尺的地籍平面图和房产图,并量算土地和房屋面积。用常规的测图方法(如用经纬仪、测距仪等)通常是先布设控制网点,这种控制网一般是在国家高等级控制网点的基础上加密次级控制网点。最后依据加密的控制点和图根控制点,测定地物点和地形点在图上的位置并按照一定的规律和符号绘制成平面图。GPS新技术的出现,可以高精度并快速地测定各级控制点的坐标。特别是应用R T K新技术,甚至可以不布设各级控制点,仅依据一定数量的基准控制点,便可以高精度并快速地测定界址点、地形点、地物点的坐标,利用测图软件可以在野外一次测绘成电子地图,然后通过计算机和绘图仪、打印机输出各种比例尺的图件。应用R T K技术进行定位时要求基准站接收机实时地把观测数据(如伪距或相位观测值) 及已知数据(如基准站点坐标) 实时传输给流动站GPS接收机,流动快速求解整周模糊度,在观测到4颗卫星后,可以实时地求解出厘米级的流动站动态位置。这比GPS静态、快速静态定位需要事后进行处理来说,其定位效率会大大提高。故R T K技术一出现,其在测量中的应用立刻受到人们的重视和青睐。地籍和房地产测量中应用R T K技术测定每一宗土地的权属界址点以及测绘地籍与房地产图,能实时测定有关界址点及一些地物点的位置并能达到要求的厘米级精度。将GPS获得的数据处理后直接录入GPS系统,可及时精确地获得地籍和房地产图。但在影响GPS卫星信号接收的遮蔽地带,应使用全站仪、测距仪、经纬仪等测量工具,采用解析法或图解法进行细部测量。在建设用地勘测定界测量中,R T K技术可实时地测定界桩位置,确定土地使用界限范围、计算用地面积。利用R T K技术进行勘测定界放样是坐标的直接放样,建设用地勘测定界中的面积量算,实际上由GPS软件中的面积计算功能直接计算并进行检核。避免了常规的解析法放样的复杂性,简化了建设用地勘测定界的工作程序。在土地利用动态检测中,也可利用R T K技术。传统的动态野外检测采用简易补测或平板仪补测法。如利用钢尺用距离交会、直角坐标法等进行实测丈量,对于交通范围较大的地区采用平板仪补测。这种方法速度慢、效率低。而应用R T K新技术进行动态监测则可提高检测的速度和精度,省时省工,真正实现实时动态监测,保证了土地利用状况调查的现实性。

4、结语随着RTK技术的日趋成熟,不仅在城市地籍测量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而且在所有的测量工作中将有替代传统测量方法的趋势。

参考文献:

[1]刘基余.全球定位系统原理及应用[M].北京:测绘出版社,1993:137.

[2]邬晓光,黄北新,丁锐.GPS RTK 技术在城市测量中的应用[J].城市勘测,2004,1:46~48.

第3篇:农村土地测量方法范文

关键词:农村;集体土地确权;地籍测量;测绘新技术;运用

随着国民经济和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国家对土地监管部门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土地的管理工作要做到精细化、科学化。特别是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的政策一经推出,立刻引起各部门的高度重视,相关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反复测量、核实,在保证地籍数据精准、全面的同时,达到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需要说明的是,在农村集体土地确权测量工作中,有关单位一定要运用先进的地籍测绘技术,并配备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不仅有效解决土地确权的归属问题,还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1.土地确权登记的重大意义

农村集体土地确权涉及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这一举措的意义和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能够促使土地承包关系进一步的稳定和完善,保障党的农村基本政策能够落实到位。准确地说,国家通过对农村集体土地进行确权,弄清农民承包土地的位置和面积,重新确定土地承包关系,有利于健全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为党的农村基本政策的落实提供有效的依据。

(2)可以在维护农民合法权益的基础上,调动他们生产的积极性。农村集体土地确权测量并登记之后,国家会按照《物权法》的规定,给农民颁发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证书,作为城乡统一过程中不动产的凭证,而且也使农民土地财产权得到依法保护和有效落实。

(3)能够落实党的强农、惠农政策,推动农业的现代化发展。国家进行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的举措,一方面对耕地进行了保护,使全国人民不用为吃饭问题担忧;另一方面可以根据登记的数据对现代农业的发展进行规划,制定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强农、惠农政策,引导农民对土地进行规范流转,在坚持家庭经营的基础上,发展、壮大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的农业经营主体。

2.地籍测量中测绘技术的基本方法

2.1地籍碎部测量

(1)地面测量方法。作为一种高科技测量仪器,全站仪在进行地面测量时可以对不同碎部点产生的数据做到相对全面的统计和分析,包括水平角、高度角、斜距等,而且在自动记载相关数据时,可以借助掌上电脑或者外业电子手簿,实现对界址点三维坐标的精准计算。

(2)摄影测量方法。地籍测绘的方法其实有很多种,如果想要获取目标物的准确方位,工作人员可以充分利用测制底片和航摄像片。现实测绘工作中,采用全数字摄影测量的方法可以精确目标物的点位坐标,但是如果遇到界址点较多、地面通视条件不好的情况,就可以进行摄影测量,因为在不利条件下用摄影测量出来的结果精准度往往非常高。不过目前来看,工作人员在进行地籍测绘时最常用的方法是航测法。

2.2地籍控制测量

所谓地籍控制测量,实际上是指工作人员按照界址点、地籍图的精确要求,对空间区域、测试区域中存在的控制点的数量和等级情况进行视测。调查发现,有关部门之前就已经对很多城市进行了测绘工作,并创建了城市控制网,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现有控制区域已经无法满足当下各方面的需求,加之部分原有控制点遭受了巨大破损,所以这一问题亟待解决。解决办法是,利用GPS定位技术对现有城市控制网加以强化和完善。有一点需要引起注意,就是以原有城市控制网为依据,在进行新一轮的地籍测量时,至少选取两个控制点与原有控制点进行联测。

3.农村集体土地确权地籍测量中测绘新技术的运用

(1)GPS外业控制测量。要想提升测图的精准度,除了对基准点有一个明确的判断和选择之外,还应该有效引入测试区域中其他的控制点。事实证明,采用GPS测量技术进行外业控制测量后,计算测量数据而得出的数值往往并不精准,由此可见,我们无法通过数据计算的方式提升检验数值的精确度。举个例子,假如反复测量的50个控制点中,有26个是已知的,那么在经过反复测量之后不难发现,先后测量的数据之间往往存在正负2.31cm的误差。所以在开展测量工作时,有关人员应该进行多次测量、反复核实,最好将全站仪应用到导线复测的环节,这样测量出来的结果才足够精准。

(2)使用遥感摄影影像图进行归属权的调查。跟传统的线划图相比,利用具有高分辨率的遥感影像图测绘技术绘制出来的成像底图不仅信息量十分丰富,而且能够将数据直观地显现出来。同时,它还有另外一个优点,那就是工作人员可以直接在成像底图上对所属宗地进行编号、划分,从而大大提高相关数据处理的共组效率,保证数据整合之后的分析结果更加准确和完整。除此之外,遥感影像图测绘技术也可以检查相关的数字线划图,甚至能够实现像底图到线画图的转化,并以此为依据,在业内进行整体检查,只要发现问题就能及时完善外业的工作。鉴于遥感摄影图测绘图技术的先进性和科学性,将其应用到农村集体土地确权中,可以对农村土地中的建筑的归属权进行实时调查。

(3)全站仪数字化细节测量。在进行农村集体土地确权地籍测量工作时,难免会遇到农村住房复杂的情况,这个时候要想得到一个比较好的测绘结果,单纯依靠GPS定位技术很难做到,而引入全站仪数字化技术可以解决测量工作中的一些细节问题,最终实现预期的目标。为了确保测绘工作中能够采集到完整的信息,全站仪数字化细节测量要求测绘人员一定要选择视野开阔的场地建站。总之,全站仪数字化细节测量技术既能完善测量工作中的细节部分,还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测绘工作的效率。在农村集体土地确权地籍测绘工作中,相关人员经常结合使用GPS测量技术和全站仪数字化测量技术,以确保确权登记工作做到尽善尽美,为上级主管部门、为国家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4)3S技术一体化运用。测绘工作者经常会提到3S技术,3S技术到底是什么呢?其实,3S技术是通过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将GPS(全球定位系统)、RS(遥感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这三者有机结合起来的一种现代信息技术。由于综合运用高科技进行测绘,所以对信息资源的采集、整理、分析、传播以及应用可以同步实现。尽管专业技术人员不断更新和完善3S技术,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GPS全球定位系统虽然在确定目标物的坐标时时间很短,但受技术缺陷的制约,无法完善对相关的地理属性的表述;RS遥感系统虽然可以采集、整合测量空间的平面信息,但光谱波段会成为测量过程中的障碍;GIS地理信息系统虽然能够对采集到的信息进行检索、分类及综合分析,但获取和存储方面的能力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提升。鉴于农村集体土地确权测量工作的严谨性,测绘人员在开展工作时应该明确3S技术中各系统的优缺点,发挥优势,规避缺陷,从而全面、有效完成土地信息的采集、管理、分析,为日后的综合运用提供依据。

(5)内业成图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对野外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合、处理,然后根据这些内容绘制图件,最终呈现出数据精准的地籍图的过程。业内成图技术的优势在于,它能够通过多种格式,在不同的端口之间对数字化图片进行传入和输出,方便部分GIS软件读取。全站仪技术与先进计算机技术的有机结合,实现了对测量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让地籍测绘工作效率得以提升,信息更加精准和全面,有效地避免了传统测绘中常见的问题,

第4篇:农村土地测量方法范文

关键词:农村宅基地;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

为了保证农村土地所有人的合法权益,国家在积极的推进相关的改革工作,积极的推行农村宅基地及集体土地的确权登记及发证,在此过程中,做好土地使用权的调查工作,并保证相关调查结果的可靠性及准确性是非常必要的,只有进行了详细的确权工作之后才能进行相关证件的发放,本文就对该工作中的土地调查、地籍测量、成果验收、登记发放等流程予以简单分析。

一、资料的准备与分析

在此过程中所要准备的资料要能够作为农村宅基地及集体土地权利的有力依据,其主要的内容有:(1)第二次土地调查所形成的宅基地及集体土地的所有权的权属资料;(2)人民法院裁决的已经生效的调解书或者裁定;(3)县级以上的人民政府的国土资源的相关行政主管部门的调解书;(4)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处理决定及批准文件;(5)当事人之间所达成的具有法律依据的协议;(6)地籍调查过程中形成的技术性的图式、细则、规范、技术规程等;(7)城建规划图件、资料等;(8)标准地名资料;(9)行政区代码;(10)土地处置、划拨、出让等文件资料;(11)已登记发证的地籍档案资料;(12)已有的土地权属来源资料、土地调查成果等;(13)已有的控制测量成果等。

二、土地调查

在进行土地调查时,主要的调查内容有界址调查与权属调查,其中的土地权属调查主要是指对土地权属的归属性进行调查,这是一种排他性的、存在于土地之中的完全权利,其主要包括的内容有:他项权利、地役权、土地继承权、土地抵押权、土地租赁权、土地使用权、土地所有权等权利,进行权属调查的主要目的是为后期的地籍测量提供有力的依据;而土地界址调查的主要工作是对相邻双方的界址状况进行准确的实地调查,在获得有关部门的认可及临界双方的同意之后,可以将其作为土地所有权登记的证据,之后会对其进行地籍审核及验收,经过验收审核的地籍测量成果是具有有效的法律效应的,该成果在实际的工作中受到法律的保护。

不管是进行以上的哪一项的调查,其调查工作都需要在工作底图上来进行,在进行工作底图的制作时,通常会在全数字摄影测量系统平台上来进行制作,应用高分辨率的数字航摄影像,依据空三加密建立立体像对,使地类图斑、居民地附属设施、居民用地等的矢量采集在立体环境下进行,对相关数据进行有效的编辑处理之后,将其按照1/2000的比例制作成相关的地形图,以此作为航测的内业成果。

在进行界址调查的过程中,应该能够满足以下的基本要求:(1)界址调查过程中,如果取得了界址双方的认可,应该由双方在相关的地籍调查表上签字盖章;(2)在进行界址的实地调查过程中,应该由界址双方的使用者同时到现场进行指界;(3)对于存在争议的界址,处理的过程中,应该依据土地管理法中的相关内容来进行处理;(4)按照相关的规定,所有的界址点都应该设置有效的界标;(5)如果同一土地具有两个及两个以上的使用者,在界址调查的过程中,应该对其共同使用部分及各自使用部门予以明确;(6)如果在界址调查的过程中,界址双方都违约缺席,最终的界限确定由调查员按照当地的习惯及调查现状来进行确定,如果有其中一方违约缺席,则按照另一方所指界限来作为确定的界址;(7)指界人在进行认界之后,如果其不在土地权属调查表上签字,且没有正当理由,则将其看做是违约缺席;(8)所有的调查结果应该在调查现场就在地籍调查表上进行记录。

三、地籍测量

在地籍测量工作中,主要的工作内容有:地籍要素测量、地籍图编辑、宗地图编辑、地籍图数据处理、面积计算。其中的地籍要素测量工作中,所采用的主要的测量方法是解析作业法,在此过程中用到的主要的数据采集设备有:GPS-RTK、全站仪等,在测量工作中,应该加强测量起算数据的检查,在进行界址点的相关数据的测量时,应该按照界址标志的位置进行测量,如果测量过程中没有发现标志位,应该及时与权属部分联系,确定点位,房屋测量的过程中以墙体角点为准。在地籍图的编辑过程中,其中应该包含宗地面积、地类号、土地使用者、土地所有者、宗地用途、界址线、宗地界址点、地籍编号、街道界限、各级行政界线等各方面的内容,在其地籍图的绘制过程中,应用南方CASS9.1数字测图软件来进行编辑。在宗地图的编辑过程中要能够做到权属标注明晰、四至关系正确、宗地相邻、各种标记清楚、点线清晰。

四、成果验收

在调查成果验收工作中,外业调查成果主要有:宗地、房屋数字化测绘成果图件资料;调查收件材料的书籍采集的成果及相关的影印材料;土地登记申请书以及审批表等,同时还要包括农村地籍调查表等相关的成果材料;原始的调查宗地勘丈记录。

成果验收工作中的主要的图件成果指的是农村宅基地及集体土地宗地图及地籍图。文字表格成果主要包括的内容有:土地争议统计表;土地发证登记薄以及不发证宗地的基本信息情况的调查登记薄等;农村宅基地及集体土地确权发证自检报告;农村宅基地及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成果分析报告;农村宅基地及集体土地用地登记发证技术报告;农村宅基地及集体土地登记发证工作报告;农村宅基地及集体土地发证技术设计书等内容。

五、登记发放

只有以上的各种信息都得到有效的调查核实,并且相关的发证申请通过有关部门的审核之后,就可以进行农村宅基地及集体土地确权相关证件的登记发放工作。

六、农村宅基地及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中的难点

虽然国家对于农村宅基地及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予以大力的支持,并且该项工作的实施,对于农村土地所有人相关权益的保护具有积极的作用,但是在实际的农村宅基地及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开展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难点,如:(1)村干部在思想上没有对农村宅基地及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予以足够的重视;(2)关于土地争议中的历史遗留问题比较多,各个土地权属界线不清等问题普遍存在,并且由于缺乏相关的资料证据,在解决的过程中具有较大的困难;(3)国有的土地资源与农村集体土地之间的争议。

七、结束语

随着国家各项措施的实行,国家已经在积极的推行农村宅基地及集体土地确权的登记发证工作,通过此项工作,能够对农村土地所有人的合法权益予以有效的保护,在进行登记发证工作的过程中,对相关的土地数据及所有权进行有效的确认是非常必要的,这就需要在农村宅基地及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中做好土地调查、地籍测量、成果验收等各方面的工作,只有这些工作中的相关数据的可靠性及准确性有了保证,才能保证登记发证工作的顺利进行,本文就对此进行了简单分析。

参考文献:

[1] 范红梅,邢军利. 土地确权登记工作方案在农村集体中的应用探讨[J]. 商品与质量:理论研究. 2012(8): 85.

[2] 凤鸣. 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J]. 中国房地产业. 2012(4): 75-76.

第5篇:农村土地测量方法范文

关键词:城镇地籍;数据库建设;运用范围

中图分类号:G250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使得地籍信息变更频繁,城镇土地利用及土地权属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面对如此变更频繁、数量巨大、来源丰富的地籍信息,传统的地籍管理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化土地管理的需要。传统的地籍数据管理方式是以文件为载体,简略的数据组合成图幅文件的方式保管起来,对于本来连续而无缝的地理空间造成人为的割裂现象,限制了国土地籍管理应用的灵活性和使用效率。同时,我国城市地籍越来越要求土地地籍数据的集中式管理,服务应用的集中管理,面对这些问题,通过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尤其是GIS技术、数据库技术手段改进城市地籍管理,提高城市地籍水平已成为城市发展的必然。

一、城镇地籍与农村地籍的区别分析

1、城镇是一定区域范围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也是居民聚居的地方,因此城镇土地的利用情况和权属状况较农村土地有很大差别。

(1)城镇的土地利用率集约化程度都比农村高,人们生产、生活用的建筑物、构筑物集中于城市,土地价格也比农村高,土地权属也比农村复杂,所以地籍可分为城镇地籍和农村地籍。

(2)城镇地籍管理的对象是城市、建制镇的建成区的土地,以及独立于城镇以外的工矿企业用地。农村地籍管理的对象是城镇建成区以外的广大农村的土地包括农村集体所有的土地,国营农林、牧、渔场和农民集体经济组织使用的国有土地。

2、在地籍的内容、技术方法上,城镇地籍与农村地籍也有很多区别,如城镇地籍对土地的权属、面积、位置与分布的精度要求更高,所以在管理上就要用更大比例尺的地籍图件,使用的测量方法也必须能满足对权属界址的精度要求。至于农村居民点(村庄、集镇)的地籍有许多方面与城镇地籍类似,如土地按用途分类,对权属界址、面积数据的要求、调查、测绘的方法等均可采用与城镇地籍相近的要求,所以也可将城镇地籍统称为城镇村庄地籍,以有别于主要是从事农、林、牧、副、渔业生产土地的农村地籍

二、地籍数据库建设相关问题的概述

为满足地籍管理的需要,在土地权属调查的基础上,借助仪器,以科学方法,在一定区域内,测量每宗土地的权属界线、位置、形状及地类等,并计算其面积,绘制地籍图,为土地登记提供依据而进行的专业测绘工作。它是土地管理的技术基础。要求分级布网、逐级控制,遵循“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的原则。

1、地籍测量的方法:按设备手段不同,分为普通测量法(地面法)、航测法和综合法;按地籍原图的成图方法,分为解析法、部分解析法和图解法;按基本图件的可用性,分为地籍修测、补测与全测。

2、地籍测量的内容包括:地籍平面控制测量(在地籍测量区内,依据国家等级控制点选择若干控制点,逐级测算其平面位置的过程),地籍细部测量(在地籍平面控制点的基础上,测定地籍要素及附属地物的位置,并按确定比例尺标绘在图纸上的测绘工作),地籍原图绘制,面积量算与汇总统计,成果的检查与验收。地籍测量必须以土地权属调查为先导,在地籍调查表及宗地草图的基础上进行,其成果是土地登记的依据。

3、地籍测量的主要成果是基本地籍图,包括分幅铅笔原图和着墨二底图。地籍测量的精度要求及成图比例尺,取决于所测地区地籍要素的复杂程度及经济发展要求。地籍基本图比例尺一般为1∶500或1∶1000,经济繁荣的城镇地区,精度要求较高,宜采用1∶500,独立工矿区和村庄也可采用1∶2000。随着现代化仪器设备的出现和电子计算机技术的普遍应用,现代地籍测量区别于传统地籍测量的显著标志,在于地籍数据的获取、处理和地籍测量资料的管理方面,普遍采用电子计算机支持的现代化仪器设备,以求得较高程度的自动化。

地籍测量和权属调查有着密切联系,但也存在着质的区别。前者主要是遵循规定的法律程序,根据有关政策,利用行政手段,确定界址点和权属界线的行政性工作,后者则主要是将地籍要素按一定比例尺和图示汇于图上的技术性工作。

三、城镇地籍数据库建设方式方法的特点

1、完善的自动生成系统。因为地籍图的绘制是采用高科技设备自然生成的数据,并没有像传统的绘制方法那要使用人工进行绘制与记录资料。因此大大减少了专业人士的工作强度,使专业人士能有更多的时间去关注生成后的结果,并且对以后的修改工作也带来了方便。

2、数字化技术节约了人力。传统上,对于地籍测量工作从勘测地貌、整理资料到绘制图纸都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一旦采用数字化的地籍测量方法,我们可以将人员进行分组。每个工作组仅需1名专业工程师及1个助理就可以,大大节约了人力。

3、数字化提高了办公效率。因为许多数据都由计算机自动生成,不需要人工进行计算,从而提高了办事效率。另外,在绘制的图纸上进行详细标注,也便于对地籍图检验的重复采点工作,间接提高办事效率。

4、数字化的准确度高。利用计算机对地籍测量的资料进行整理,可以提高因人为失误造成的资料错误问题。在地籍绘制图中录入我们勘测到的资料,计算机就会自动生成一些曾经需要我们大量人工计算的数值,并且生成的数据绝对准确。在地籍图绘制后的修改过程中,我们也可以对应修改的部分做出调整。计算机就会自然生成修改后的数值,纠正地籍图中的错误,防止因人为修改不注意而产生的细小漏洞。

5、数字化地籍图整体性能好。由于是运用详解法对位置进行标注,因而当建立起完善的地籍图纸后,就可以通过图纸对任意地区进行分布测量,并且结果准确。

四、城镇地籍数据库建设的运用范围

因为数字化的地籍图包含了每一个区域,并且标注详尽。因此地籍图不但可以完成对城市规划建设的部署任务,还可以很好的为中国的自然资源提供参考数据。

1、方便化修改地籍图

在地籍的监测过程中,对各个建筑物和采集定点都采用高精准仪器进行测量,并且运用在测量上的方法是一样的。因此,在对地籍图的修改方面就可以利用已测量过的建筑物作为标点进行修改。这种方法使许多工程量得以减少,提高了工作效率。

2、给予经济服务

因为地籍图中的内容对地质地貌有着详细标注,我们可以很容易的就发现资源等信息。提高土地利用率,进而使房地产等行业有了更好的资料,让行业可以稳固发展,实现经济的提高。

3、规划未来土地

数字化技术完善的地籍图有其资料完整、数据精准的特点,针对这些优点,建筑部门及城市规划部门就可以很好的对经济、建筑行业进行完善的规划。以切实可行的数据标准,杜绝城市的乱发展情况。对城市的发展,经济的进步,环境的保护都有很好的帮助。

4、便于社会管理

因为地籍图的完善特性,可以更好地帮助社会管理部门对土地的研究。为人类的经济发展提供很好的平台,实现经济与社会共同发展。

结束语

通过对城镇地籍数据库建设的研究成果,成功地完成了信地籍数据库的建立。以期能给其他地区的数据建库以一定的借鉴和指导作用;将数据库成果应用于城镇土地日常管理工作中,从而可以方便地实现信息共享,为全国的国土资源信息化管理提供数据,能更好的为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服务,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

参考文献

[1]张普.数字地籍测量技术标准的探讨[J].测绘标准化.2010(32)

第6篇:农村土地测量方法范文

【关键词】: GPS-RTK技术;土地整理测绘;应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F30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引言

在我国幅员辽阔的疆土上,对土地进行整理首先要对其进行测绘,以此来得到土地的范围、形状、覆盖物和利用程度等基本信息。当前,政府对土地利用的规划、企业对土地进行开发、国家对一些河流沟渠进行整理等项目都需要进行土地测绘,只有进行了土地测绘,才能清楚的知道该土地是否适合进行某项规划(是否能够进行沟渠等的建设或者是否适合企业建设房屋等)。因此,测绘必须要得到准确度高的数据,才能以此展开工作。目前,测绘技术中的“新秀”是GPS-RTK测量技术,它是一种新型的技术,优点是测绘精度高于其他测绘技术,工作效率高于普通测绘技术。

1.简要介绍土地整理测绘

对土地进行整理首先要对其进行测绘,以此来得到土地的范围、形状、覆盖物和利用程度等基本信息。土地整理测绘就是要开展调查,然后根据调查制定土地利用的现有图和地籍测绘图的一项技术性的测绘工程。它能够帮助获得很多信息,比如对土地进行开发的可行性研究、土地利用项目对土地的一些基本概况等。实际操作当中,对土地整理测绘的方式有多种,比如通过调查进行统计的方式,进行现场踏勘,还有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GPS技术、遥感测量等,能够帮助获得土地整理的数据信息,以此来开展有关土地的项目。我国国土资源幅员辽阔,尤其是农村土地占地面积更大,国家对农村耕地等土地资源非常重视,对基本农田进行投资来进行土地整理测绘,如何提高农田整理测绘得到可靠、科学的数据资料以此来开展工作,是国家和相应工作人员面临的难题,因此,尝试运用GPS-RTK技术开展土地整理策划工作,原因是由于对农村基本用田进行测绘,比较开阔、没有什么高大建筑物阻挡视线、能够接受较强的信号等。通过探讨GPS-RTK技术在农田测绘中的运用,以此来为其他土地的整理测绘提供经验和借鉴。本文以东部发达省份的某县土地为例展开必要说明。

1 GPS-RTK测量系统的基本情况接受

1.1 简要说明GPS-RTK 测量系统的组成部分

GPS-RTK系统主要有四个部分构成,分别是数据处理中心(它是GPS-RTK技术测量系统中最重要的部分,因此也称作控制中心,主要功能和任务是对数据进行传输和接受,然后进行处理与转化,最后进行发送)、基准站(是一个网络平台,由3个以上的基准控制点构成。如图一)、数据通信线路(非常重要,主要功能和任务是连接功能,将数据处理中心和基准站和流动站联系起来)、流动站(也就是用户部分,包括全球定位系统接收机、移动电话和Modem构成,主要功能和任务是全球定位系统接收机将自己的位置发给数据处理中心,然后接受其发回的信号,生成新的厘米级位置信息)。GPS-RTK系统的这些组成以及各自功能的结合目的就是为了得到厘米级的位置信息。各个部分之间相互组合、配合才能完成一个任务,不能缺少任何组成部分。

图一基准站的组成

1.2 GPS-RTK 测量系统具有的优势

GPS-RTK 测量系统具有自己独特的优势,相比于传统测量方式更具有高科技成分。其优势如下:

1.2.1能够抵挡强干扰

根据GPS-RTK 测量系统的组成部分就可以看出,即使在天气条件非常恶劣或者地面有高大建筑物、能见度不高的情况下,也能展开测量。该系统具有非常强的抗干扰能力,该系统可以进行全天候作业。

1.2.2定位准确

传统的测量系统有时候由于外在条件可能无法获得精确的定位,但是GPS-RTK测量系统的定位数据非常可靠,而且能够在控制点缺位或者遭到损坏的情况下进行快速的准确定位测量,此功能是传统测量系统望尘莫及的。

1.2.3 使用方便、简单

首先,GPS-RTK测量系统对环境要求非常低,可以适用于各种复杂的环境当中;其次,系统本身操作比较简单,基本上基于计算机等自动化技术,需要很少的操作人员就可以完成测量,因此工作效率也比传统的测量系统高很多。

2 GPS-RTK 技术在土地整理测绘中的应用分析(以东部发达省份的某县土地整理项目区为例展开必要说明)

东部发达省份的某县土地整理项目区,范围广阔,北侧靠河流,主体以平原和丘陵为主,聚集了8个村落。现在以此为例展开说明GPS-RTK 技术。

2.1 地籍测绘中对GPS-RTK 技术的应用

为了得到东部发达省份的某县土地的权属线、具置、形状和数量等的基本地籍信息和数据,然后绘制地籍图展开土地整理测绘的下一步、满足国家建设的需要,在此过程中应用GPS-RTK 技术。东部发达省份的某县土地以平原和丘陵为主,视野比较开阔,利用GPS-RTK 技术能够迅速的对地籍展开测绘,操作方便而且效率比较高,由于该地雨水比较多,但是GPS-RTK 技术能够全天候进行作业,不受气候条件的干扰,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得到准确度较高的测绘数据。

2.2 地籍细部测量中对GPS-RTK 技术的应用

得到地籍的基本信息之后,要进一步开展地籍细部的测量,以此来获得每宗土地的权属界线、具体形状和数量等,并绘制相应的宗地图。我国公民拥有土地的证明是具有土地产权,获得土地产权的前提就是要确定土地界址点,因此,地籍细部的测量的准确度高低与否往往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利益。在对东部发达省份的某县土地进行地籍细部测量时,村内界址点和村内的界址点存在了8厘米左右的误差,我国之前展开的土地整理测绘中,误差达到20厘米的并不少见,为了确保其准确度必须应用高精度的测绘系统,而GPS-RTK测绘技术能够把误差控制在五厘米之内,满足了千家万户的需求,保证了个体和集体的利益。

2.3 土地勘测定界中对GPS-RTK 技术的应用

根据东部发达省份的某县土地整理项目区的规划,要对部分耕地进行复垦,对部分农用地转换成房屋建筑用地,因此要对这些项目界定土地使用范围、测定界址位置、调绘土地利用现状,然后根据具体规划计算所需土地面积,为某县和国土资源部门审批用地提供基本的可靠数据资料。在对土地勘测定界中应用的是GPS-RTK 技术,它能够帮助国家有关部门快速且保质保量的获得所需数据资料,展开下一步的土地利用规划制定。在某县土地勘测界定中,存在河流和丘陵,地形地貌不单一,GPS-RTK 技术克服了传统测量方法的费时费力缺点,只需要提供D级GPS控制点,就可以根据控制点快速测得河流边界的界线数据。

3 结语

通过分析GPS-RTK测绘技术在东部发达省份的某县土地整理项目区中的应用,了解了GPS-RTK测绘技术的基本概况,明晰了其在地籍测绘、地籍细部测绘和勘测定界中的实际作用和功效。使得土地整理测绘工作不再是一项难以完成的浩大工程,而是可以利用高新技术就能得到准确数据的简单工作,能够为我国土地整理以及后续的土地规划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 唐斌,张淑萍. 管理信息系统在烟叶收购管理中的可行性研究与应用[J]. 云南农业. 2010(03)

第7篇:农村土地测量方法范文

SES测量的研究起步较早,但研究成果在2000年以前远少于针对社会经济地位与健康关系的研究。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对社会分层本质概念的清晰认识[3].中国的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老年人经济状况的不稳定导致其始终处于健康不平等的劣势地位。社会经济地位是老年人生命质量的决定因素之一[4],并影响到老年人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和利用程度。因此,研究SES与老年人健康的关系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国外有关SES与健康关系的研究成果较多,但专门针对发展中国家的研究少之又少且多是非系统化的。本文将致力于回顾、总结和反思关于老年人社会经济地位的相关研究成果,希望通过系统的文献回顾,厘清老年人社会经济地位的测量方法、老年人社会经济地位与健康关系的研究进展。

1老年人社会经济地位测量的方法

国内外相关研究中提到的SES的测量方法大致有以下几种:搜集单个或多个社会经济地位指标(教育、收入、职业等)的资料,分别分析其与各健康指标之间的关系;构建回归方程得出综合的社会经济地位指数;采用降维分析将多个因素合成为一个复合的指标。

Oakes等[5]认为,SES测量存在的潜在问题有:SES的定义还未达成共识;缺乏对构建社会经济地位测量措施好的理论运用。国内外研究中使用最多的测量老年人SES的方法是测量单个或多个社会经济地位指标。

1.1单个或多个SES测量指标的选择

早期的SES测量以单个指标为主[6],通常单独测量收入、职业或教育3个指标中的任意一个。教育曾被认为是最适合的指标,因为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个人的职业和收入[7].单一指标收集数据和分析较为容易,但并不能反映社会经济地位的全部,因此在后来的研究中开始使用多个指标进行测量。

21世纪初,Grundy和Holt[8]发现测量老年人SES可以有7个指标:教育、收入、职业、住房所有权、家庭资源、汤森剥削指数(通过调查无力支付某些日常生活用品的情况来区分调查对象的经济状况)、有无私家车,这些指标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综合使用。

老年人因退休或生病丧失劳动力,收入和职业地位失去作用,因此依靠教育和财富等指标衡量老年人的SES更符合实际[9].国外有研究发现,对于退休老年人,财富指标比收入指标灵敏性更好;富裕的人群更容易接触到牙医等特殊医疗服务,财富能够更精确地衡量人群在卫生服务利用上的社会经济差异[10].老年人口的财富主要集中在家庭所拥有的财富上,包括退休金、养老保险以及房屋产权、农村土地使用权、家庭所拥有的大件物品数量等。在发展中国家的几项实证研究中,采用了除传统3大指标外的其他指标,如银行存款、家庭奢侈品的数量、是否 可 以 领 养 老 金、城 乡 居 住 地 等[11].Zimmer等[12]发现,在发展中国家,银行存款的多少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最大;但也有研究者认为消费指标比收入指标更适合发展中国家的老年人[13].

1.2 SES综合测量方法

马玉霞[14]认为,国外提出的SES测量方法和量表,并不完全适合中国,她认为李春玲[15]教授提出的SES测量方法是我国迄今为止关于SES测量的最全 面 的 研 究。李 春 玲[15]教 授 改 进 了Blau和Duncan的SES测量公式。

Duncan[16]设计的计算社会经济地位指数的方法实际上是利用职业声望测量各职业的声望得分(因变量)和相应职业的平均收入与教育水平(自变量),构建回归方程,求出收入和教育对职业声望的回归系数(权重),然后用这一方程求出所 有职业的 声望得分。李春玲[15]将测量SES的回归方程进行了改进,加入了更多的因素(如权力因素、部门因素和社会歧视因素),使其解释力更高。齐良书[17]构建过一个针对成年人SES与健康状况的回归方程,他以一系列健康指标作为因变量,自变量为社会经济地位各指标和一组控制变量(年龄和性别等)以及不可观察的个人特征和随机误差。建立回归方程的优点是能够综合反映人群的社会经济地位,缺点是缺乏实际含义。构建一个好的回归方程存在一定困难:一是指标的合理选择;二是如何处理各指标之间可能存在的共线性[18].

国际上的另一种综合测量途径是采用降维分析中的主成分分析法和因子分析法,对多个变量进行合成,形成一个或几个复合变量来反映社会经济地位。降维方法的思想就是将多个影响因素合成几个主要的因素进行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复合指标要尽可能多地考虑与社会经济地位相关的因素。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能够比较全面地研究与社会经济地位有关的因素,但国内外均没有在老年人群的研究中使用过。 2 SES与老年人健康状况的关系

2.1 SES与老年人整体健康状况

国外的研究发现,不同SES人群的健康状况呈“梯度”特征:低SES者较高SES者健康状况差[19],且SES对健康的影响在老年人中依然存在,并影响老年人的各个方面,如自评健康状况、日常活动能力,以及患病情况等。一项在拉美7个城市的研究表明,受过高等教育者倾向于更好的健康自评,存在较少的躯体功能障碍[20].

Wong等[21]认为,在墨西哥,教育、收入、财富与中老年人的健康自评有显着的正相关联系。其他在亚洲国家开展的为数不多的研究 中 也 得 出 相 似 的 结 论[22-23].珞 琪 等[24]认 为SES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是复杂的:收入对老年人的3个健康指标均有正效应;教育与客观健康呈正相关,与自评健康呈负相关,对主观幸福度影响不显着,SES通过自理能力对老年人健康产生影响。公共卫生领域的学者们很早便认识到,低SES老年人群获得的教

育水平低,营养状况、生活住房条件及医疗保健条件较差,相应的健康状况也较差。这个“梯度”变化从整体上反映了SES与老年人健康状况的关系。而韩广勤[25]则发现,这个“梯度差异模式”在中国上海遭遇了挑战,高SES并不一定会给老年人带来好的健康状况,因此这个“梯度模式”的普适性仍然值得探讨。 2.2 SES与老年人常见疾病

老年人是慢性病的高发群体。有资料显示,中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平均患有2~3种慢性疾病[26].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导致其容易患上各种慢性病,而且他们在这些疾病的发病率和治疗及康复方面均存在社会经济差异。西方研究一致认为,SES越高,慢性病的患病率越低;但发展中国家的一些研究表明,高的SES并不一定带来低的慢性病患病率。出现这种差异的原因可能在于自报慢性病的准确性存在问题。一项在欧洲国家进行的关于老年人由SES引起的疾病发病率差异的研究表明,由教育和收入造成的发病率差异是明显存在的,而且存在性别差异,男性的差异要高于女性[27].

老年人面临着更大的癌症威胁,据我国2012年肿瘤登记报告显示,我国60岁以上人群的癌症发病率超过1%,癌症死亡率占全部死亡率的63%以上[28].美国学者Harold等[29]认为,社会经济状况的差别是决定癌症发病率、死亡率和存活率的主要因素,社会经济状况较差的人存活率也较低,在肿瘤分期和治疗效果上也存在差异。

SES对老年人自理能力的影响通过慢性病传递“间接效应”[25].周律[30]认为,SES与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丧失率存在着巨大的关联。许多研究表明,慢性病伤是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ctivities ofdaily life,简称ADL)较差的重要原因,而社会经济地位是维持老年人ADL决定因素的上游原因。老年人的社会经济地位每下一个梯度,ADL的发生率就会增加。

2.3 SES与老年人健康相关行为

社会经济因素以生活方式为中介来影响人们的健康,如是否吸烟、喝酒、运动等。通常高SES人群健康需求高,形成健康行为的动机强,也有能力支付获得健康行为的社会资本。这在老年人群中同样适用。

Hatice认为,低SES增加了老年人不健康饮食的风险,并造成其对健康认知的缺乏,对于女性老年人来说,低SES和低教育水平成为吸烟的保护因素,但却导致她们缺乏肢体活动。韩国的一项研究也发现,低SES使老年人产生不健康的行为并导致较差的健康状况[32].可见无论是在健康认知还是在行为上,SES对老年人的影响都是显着的。

2.4 SES与老年人卫生服务利用

卫生服务利用是影响老年人健康的关键因素,而社会经济因素也是卫生服务利用的决定因素之一。卫生服务利用通常更多地集中在高收入人群。

胡宏伟等[33]认为,在控制了健康因素后,城乡差异、退休前的职位以及是否参加社会保障等社会经济因素对老年人卫生服务需求中的住院服务有显着影响,社会经济条件较好的老年人能更好地利用住院等卫生服务。许多研究表明,低SES的老年人其卫生服务可及性较差;但是这些研究大部分都是宏观地广泛地研究一般的卫生服务利用。英国有研究发现,较富裕的老年人与较贫穷的老年人相比,在初级卫生服务的使用上差异很小,与经济地位无关;主要的差异是在特殊的医疗服务使用上。在特殊医疗服务的使用上,比如X光检查、动脉瘤筛查、疫苗接种、眼睛检查、牙医服务等,低SES的老年人群明显存在劣势[34].

Zhang等[35]则认为,低SES的老年人使用医疗服务产品的机会更多,因为这类人群容易养成不健康的卫生行为,同时也说明这部分人群使用预防服务和疾病筛查较少。因此,学者需要关注SES与老年人大病住院、(文秘站:)特殊医疗服务、疾病预防服务利用之间的关系。

3结论与展望

SES对老年人的健康起着很大的决定作用,研究老年人SES与健康关系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但目前这个领域的研究仍然存在很多的不足。首先,老年人SES测量指标的选择没有固定的标准,许多在发达国家研究中所常用的指标并不适用于发展中国家;其次,目前尚缺乏大量的实证研究用于探索一个适用于老年人SES的度量方法;第三,老年人社会经济地位与健康关系的“梯度模式”的普适性仍然值得探究。

第8篇:农村土地测量方法范文

1监理组织机构

辽宁省第二次土地调查工程建立了科学严密的监理组织机构。三家监理公司在辽宁省国土资源厅二调办的直接领导下,通过专家技术委员会的指导和监督,实现对监理工作进行总体控制。本监理公司承担辽宁省5个地区第二次土地调查工程的监理工作,工程开展初期成立了监理项目部,确定了项目部经理和技术总监,5个地区成立5个监理组,确定监理组长,每个监理组由4~5名监理人员组成。

2监理职责

在辽宁省第二次土地调查工程的监理工作中,监理公司授予了监理项目部和监理组相应的职责,具体职责如下:

1)项目部的主要职责

①监理项目部严格按照监理合同规定,全面履行监理合同中规定的各项工作内容,组织管理整个监理工程,使监理工作按要求有序进行。②监理项目部根据阶段性检查工作的需要可以对各监理组的主要构成人员进行必要的调整,所有监理人员都要服从总监理工程师的安排。③领导协调各监理组工作,保证所负责的监理工作能够顺利实施,对监理组的监理工作实施有效监督。④每月组织监理工作会议,总结分析各监理组的工作近况,签发项目部的监理文件和指令。⑤根据项目承担单位生产的进展情况,监理项目部及时组织人员进行监理检查,保证工序成果质量。⑥每月向委托单位报告监理工作情况,主要包括质量情况、生产进度情况、生产中存在的主要质量问题和进行改进的建议等。及时向委托单位请示监理工作过程中遇到的疑难或重大技术问题。⑦组织编制监理月报和最终监理报告,对监理工作进行总结。在客观评价工序成果或最终成果的基础上,针对成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⑧对可能出现的监理组与项目承担单位之间各种冲突及时协调处理。当协商出现困难时,报请甲方进行处理。

2)监理组的主要职责

①负责本组的全部监理工作。协调与项目承担单位之间的工作关系,服从监理项目部的领导。②及时掌握项目承担单位工作的生产进度情况。根据项目承担单位编制的生产进度计划表定期对照检查实际生产进度,及时上报项目部并对其真实性负责。③严格履行监理项目部规定的各项职责,按照有关要求开展监理工作并认真填写各类监理表格。④监理工作中发现的质量问题、技术问题或不规范行为,应及时发出监理指令予以纠正,不能在作业现场解决的,应及时报告总监理工程师。⑤监理人员发现必须进行停工整顿的重大、普遍性质量问题或监理人员的指令不被项目承担单位所接受并对后续生产或成果质量有较大影响时,应及时提请项目部处理。⑥定期编写本地区的监理工作报告,监理工作阶段总结、专题报告。⑦负责组织完成本地区测绘成果的过程检查和最终成果的质量监理检查,编写监理报告,参与工程项目的竣工验收工作。⑧做好监理日记和有关的监理记录。

3建立施工监理的质量保证措施

1)编制《辽宁省第二次土地调查监理工作方案》监理项目部根据辽宁省国土资源厅制订的《辽宁省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方案》制定了《辽宁省第二次土地调查监理工作方案》。主要内容应包括:监理的目的、任务、原则、依据;监理的保障措施;监理的组织机构、职责及责任。

2)编制《辽宁省第二次土地调查监理实施细则》监理项目部根据辽宁省国土资源厅制订的《辽宁省第二次土地调查技术方案》和《辽宁省第二次土地调查实施细则》制定《辽宁省第二次土地调查监理实施细则》,明确监理工作的主要内容及方法。总之,监理工作是层层监控,职责明确、责任到组,形成了严格的内控机制,充分发挥监理在辽宁省第二次土地调查工程中的重要作用。

二第二次土地调查工程的进度控制监理

1监理工程师对施工进度计划进行审核

1)进度计划是否符合施工合同中的工期。

2)进度计划中的主要工序是否有遗漏,各工序的进度计划是否相互协调。

3)作业顺序的安排是否符合技术规定。

4)进度安排是否合理,进度计划是否符合实际。

2施工进度的检查方式

1)每月收集进度报表资料,施工单位定期真实填写进度报表,监理工程师通过施工单位的进度报表掌握工程进展情况。

2)现场监理人员根据施工单位的进度计划是否按计划施工,这样可以及时发现进度偏差。

3施工进度计划的调整

当进度出现偏差时,为了实现测绘工程竣工的时间目标,监理工程师应仔细分析存在偏差的原因,如果是作业单位造成的工程延误,及时向作业单位发出监理指令,要求作业单位调整进度计划,增加人员和仪器投入,加快工程进度。但如果不是作业单位造成的进度滞后,监理工程师要及时与委托单位进行沟通,按照工程延期的处理方式进行处理。

4现场进度的协调

组织监理工程师应当定期对工程中的各个工序进度进行协调,达到各工序进度的协调统一。组织解决施工单位和委托单位之间的协调配合问题。

三辽宁省第二次土地调查工程的质量控制监理

1辽宁省第二次土地调查工程的前期监理

1.1施工单位的组织监理

1)施工单位是否建立了比较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组织机构是否健全,各级各类人员的职责是否得到落实,奖罚制度是否建立并实施,体系运行情况是否正常。

2)对施工单位投入的人员配置情况进行监理。重点检查进场主要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与投标工作方案中拟订人员是否一致,组织能力、技术能力是否能满足正常生产需要,考察进场作业人员是否进行了辽宁省第二次土地调查知识的培训。

3)对施工单位的仪器设备检定情况进行监理,重点检查仪器设备的各项精度指标是否满足地籍测绘的精度要求。

4)对施工单位的工作环境进行监理,检查工作环境是否能够满足作业需要,数据处理的保密工作是否能够到位。

5)是否针对辽宁省第二次土地调查项目需要制订了必要的规章制度。

1.2基础资料分析

检测监理基础资料包括调查工作底图、各级行政区域界和土地权属界资料、已有土地详查土地变更调查和城镇地籍调查资料、基本农田划定和调整资料、调查区域内的控制测量资料等。项目实施单位对上述资料进行分析和检测,监理进行了跟踪检查。

1.3对技术方案的监理技术方案

内容的监理主要通过对有关材料进行审核来实现。审查项目施工单位编写的技术方案,包括:可利用资料的程度,主要技术指标是否符合有关作业依据和合同要求;技术要求、技术路线、技术措施是否符合委托单位的要求,是否先进可行,生产工艺流程是否具有可操作性;对施工单位提出的具体测绘技术方法、质量控制、安全措施、最后上交成果等内容进行评定。

2农村土地利用现状

调查的监理农村1∶10000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包括权属调查和地类调查,覆盖完整调查区域,其中城市、建制镇、村庄、采矿用地、风景名胜及特殊用地按单一地类图斑调查。土地权属调查就是确定土地权利归属,重点是调查程序的正确性及合法性,调查成果的正确性。地类调查包括线状地物、图斑、零星地类等内容,重点是线状地物、图斑、零星地类划分的正确性,地类认定的正确性。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是第二次土地调查监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之一。我们采取的监理方法是:①野外现场监理施工单位权属调查和地类调查作业过程的规范性和正确性,内业检查数据处理过程的正确性;②过程成果的质量控制和最终成果抽样检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成果主要内容包括:外业成果、图件成果、数据成果、文字成果。内业监理检查图斑划分的正确性,图斑地类与影像的一致性,数据成果的正确性,外业检查地类认定的正确性。本项工作的难点为图斑的划分和地类的认定,监理人员时刻把控各作业单位及各作业人员的工作状态,遇到困难及时跟进,进行监理和指导。

3城镇土地调查监理

3.1权属调查监理采用内外业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监理检查,检查内容如下:

1)外业检查权属调查程序的正确性、合法性,界址点设置的正确性。

2)内外业检查权属调查资料的完整性和规范性。内业检查权属调查资料完整性和规范性,检查地籍调查表及其他表格的填写是否正确,宗地草图绘制是否规范正确,外业检查界标设置的合理性,地籍调查表填表内容的真实性,宗地草图与实地的一致性,相邻界址边长的准确性。

3.2地籍测量监理地籍测量工作监理包括:平面控制测量监理和界址点及地籍要素测量监理。

1)平面控制测量监理方法采用内外业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旁站监理平面控制测量作业组的作业过程;内业检查控制点的精度指标和成果资料整理,重点检查控制网的平差计算;内业检查控制网布设图,检查控制点点之记的制作情况;外业检查控制点的布设和标志的埋设情况,采用全站仪(不低于原测精度)抽检相邻控制点间边长,将全站仪检测边长进行改正后与控制点坐标反算边长进行比较,以确定控制网相邻点之间边长的实际精度。

2)地籍要素测量监理是通过监理人员旁站监理作业过程和实地检查地籍要素测量的数学精度的方式进行。监理人员现场检查界址点及其他地籍要素的测量方法是否正确,操作是否规范。重点实地抽查界址点及地物点测量的数学精度,采用全站仪极坐标法外业采集界址点、地物点坐标,与地籍测量成果中同名点坐标相比较,分别评定界址点、地物点绝对位置精度;采用50m钢尺外业随机量取邻近界址点、地物点间距与地籍测量成果中同名点间距相比较,以评定界址点、地物点相对位置精度。

3.3地籍图编绘监理

1)分幅地籍图图面表示内业检查。结合调查底图、宗地图及宗地关系接合图对地籍图的图面整饰、地籍要素的表示和注记进行内业检查。重点检查地籍要素表示是否全面、合理,各种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交待是否清楚,内容取舍是否得当,图式符号运用是否得当,相邻图幅接边是否严密。

2)分幅地籍图的巡视检查。主要检查地籍要素测绘是否准确、齐全、细致,与实地一致,内容取舍是否得当,权利人名称注记是否正确,以评定分幅地籍图的地理精度。

3)检测分幅地籍图的数学精度。用检定合格的两秒级全站仪实地采集的界址点、地物点坐标与地籍图中同名点坐标进行比较;采用经检定合格的50m钢尺实地丈量相邻界址点、地物点间距与地籍图上同名点间距进行比较,进而评定分幅地籍图的数学精度。

4)宗地图检查。对宗地图的绘制及宗地界址点坐标表进行了内外业检查。对此主要检查宗地图的绘制的规范性,检查宗地图的权利人名称、地籍编号、地类号、宗地所在图幅号、宗地名称、界址边长、相邻宗地的地籍号、名称、与地籍调查成果资料的一致性、与实地的一致性。

3.4地籍图数据质量监理

根据有关技术规定,对数据格式进行全面检查,检查各种要素的分层、编码和属性。

4基本农田

成果监理监理内容包括:引用资料的检查,一致性的检查,基本农田数据的检查,基本农田表格的检查,基本农田图件的检查,基本农田调查报告的检查等内容。

5工程质量问题监理处理方法

第二次土地调查工程划分若干工序,进行阶段成果抽样检查。在某一个工序的检查中,若发现质量不合格,及时提出整改措施,签发监理质量问题处理意见或签发监理工程师通知书。要求施工单位全面整改,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的生产。把质量问题消灭在工作中,防止及减少测绘工程的经济损失。

1)质量问题处理意见最终成果的每一项监理检查,监理工程师必须及时出具质量问题处理意见,对存在的问题仔细分析,并提出整改措施。监理员对作业单位的整改过程进行监督和指导,对整改后成果再次进行抽查。

2)监理工程师通知书在施工单位的作业过程中,若存在违反技术设计及技术规范规定的作业行为,会造成严重质量问题;在最终成果质量检查中发现系统的严重质量缺陷,监理工程师必须及时签发监理工程师通知书,发出整改指令,责令作业单位进行修改或返工。监理员现场对质量问题的整改或工程返工进行监督。施工单位对所存在的质量事故进行分析和总结,提交质量问题整改报告。监理工程师组织再次对上述成果进行检查。对不进行整改的作业单位,监理单位发出停工指令,并通报委托单位,提出经济处罚等建议。

四最终成果监理

1最终成果的抽查和质量评定对辽宁省第二次土地调查工程的最终成果按规定比例进行抽查,对成果质量进行客观评定,并提交质量分析报告。

2技术总结报告初审对施工单位的质量检查报告和技术总结报告进行初审,并将审查意见报告委托单位。

3上交成果资料清单按照生产合同的规定,是否列出齐全的上交成果清单,各种成果资料是否与清单相符合。

4成果整饰和装订各种文本成果整饰和装订质量是否良好,数据光盘质量是否符合要求。

5监理报告的编写监理报告的编写分为阶段性报告和监理总结报告。

5.1阶段性监理

报告每月向委托单位提交阶段性监理报告,遇到突发的特殊问题时,随时报告。报告内容包括:近期工程进度情况和工程质量状况,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下一步工作重点及监理建议等。

5.2监理总结报告

在整个项目监理结束时,监理单位提交一份完整的项目监理报告,对项目监理过程进行总结。主要包括以下内容:项目开始日期和结束日期;生产单位工作进度一览表;生产单位提交成果资料一览表;监理检测数据精度统计一览表;所监理成果错漏情况及处理结果统计表;生产单位存在的问题一览表;质量评定等内容。

五结束语

第9篇:农村土地测量方法范文

关键词:GPS-RTK 复杂地形 应用技巧

GPS-RTK measurements in complex terrain of the application of skills

gao Jian Yong

Shanxi Geological Mapping

Abstract: This paper first describes the GPS-RTK technology in the reservoir topography in the application, and then focus on the GPS-RTK technology in the village complex terrain mapping applications.

Keywords: GPS-RTK complex terrain application skills

GPS-RTK技术即GPS实时动态载波相位差分定位技术,由于其操作简便、天气与通视限制条件少、定位精度高等特征,在测绘领域中取得了广泛应用,尤其是GPS RTK技术定位精度与自动化程度高、实时性强等优势,有效弥补了传统测量方式难以满足复杂地形测量需求的缺陷。本文就此问题,主要针对RTK在复杂地形测量中实例及应用技巧作简要的探讨。

一、 GPS-RTK技术在水库地形测量中的应用

(一) GPS-RTK技术水库地形测量的应用优势

水库使用年限的增多,就会引起泥沙沉积、水位上升、库容和水库给蓄等一系列问题,要扩容清淤处理,就会要求勘测部门测绘水库地形图与水下地形图,以便工程施工的顺利展开。值得注意的是,测区水面可能生有芦苇等植物,通行、通视条件首先,水下地形的断面法施测也较为复杂,传统全站仪测量显然难以满足勘测要求。而GPS-RTK技术则可以利用导航卫星载波相位、实时相位差分计算完成地形测量,也可且RTK配合测深设备快速定位水下各点,不会受到通视条件的限制,优势突出。

(二) 水下地形测量的基本步骤

1、测前的准备。

(1)求取转换参数,将GPS基准站先后架设于已知点A、B,根据两点54坐标与当地坐标,计算得出转换参数;而后建立任务包括设置坐标系、投影、图定义等;如不存在测量断面可重新布设计划线,也可根据需要进行加密。

(2)外业数据采集:架设基准站后,连接GPS接收机、数字化测深仪等设备,并设置好记录设置、测深仪、定位仪和接收机数据格式、天线偏差延迟校正后,即可开始进行测量工作。

2、水下地形测量的质量控制要点。

(1)水下地形测量包括两部分内容:定位和水深测量,要利用GPS差分定位模式与回声测深仪两种仪器确定水底点的高程:

,其中Gi为水底点高程,H为水面高程,D为测量水深,D为换能器的静吃水。

为保证RTK高程确定精度并尽可能地消除船姿的影响,在观测条件适宜的情况下,水底点高程应以无验潮模式测算结果为准公式为:

,其中,H为RTK测定的相位中心高程,h为GPS接收机天线相位中心距换能器面的垂距,a为姿态引起的深度改正。

(2)校核控制点分析。应注意的是,平面坐标测量采用的高程系统要与水库高程系统保持一致,在依据水库管理处提供的GPS点对其它平面控制点进行引测时,各控制点x、y坐标都必须符合精度要求。对个别控制点存在距离基站过远、信号接收困难或周边障碍物遮挡的情况,如桩顶高程确实不符和RTK精度解,统计时可将其高程排除在外。

(三)小型水库地形测量方法总结

水库地形测量是农村土地整理中经常遇见的问题,传统的水下地形测量主要利用水准仪、经纬仪完成测量作业,速度慢、工作强度大,且精度难以保证。相比较而言,GPS-RTK技术和自动化数字测深仪等技术手段的应用,有效地保证了测量精度,也节约了人力物力,使水下地形测量获取更为可靠的技术保障。而在小型水库尤其是山区小型水库测绘过程中,平面形状或水下地形均较为复杂。且根据相关文献及测量数据验证,水深≥2m的相对误差通常低于0.5%,<2m的相对误差则高于15%,故水深2m左右的库区应用GPS-RTK技术与传统杆测法相结合的测量办法能更好地保证测量精度。

同时,GPS水下地形测量作业时必须注意到如下问题:(1)基准站。为保证RTK定位时基准站接收机可实时传输观测数据、已知数据,电台天线搭设应尽量高,保证充足电源;最大卫星使用数以8颗为宜,过多会影响作业距离,过少则可能影响RTK初始化;如不使用7参数,则基准站设置时应将WGS84坐标系(Transform To WGS84)转换至off状态。(2)转换参数。已知两点的设定应在测程、测区内保持尽量远的距离,且不得处于同一经线或纬线上。

二、GPS-RTK 技术在村镇复杂地形测绘中的应用

随着城镇经济的飞速发展与经济开发力度的加大,为城镇、矿区或各类工程绘制比例尺不同的地形图,是当前测绘工作适应城镇规划需要的重要任务。通常来说,乡村地区的田野地形相对复杂,树木、庄稼分布范围广,沟塘、水系分支密布,通视条件整体而言不够理想,在此类地形构成复杂的区域进行测绘工作,必须注意到如下问题:

(一)GPS-RTK地形测绘的布网选点原则

依据两两通视首级控制的布网、选点原则,每幅图均应埋设一个D级GPS点,GPS网相邻点之间不要求全部通视,但各点应具备1个以上的通视方向,便于常规测量加密。点位的选取必须符合基础坚实稳定,视场高度角度高于15°的要求,且点位须分别距离高压输电线和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源50m、200m以上,并防止大面积水域对GPS信号的反射作用。

(二)GPS-RTK技术作业时的注意事项

实时动态 GPS RTK技术作业时应注意避免部分不利因素的影响,这就需要作业人员明确GPS 系统地形测绘的局限性。(1)GPS 信号频率高、功率低,对可能阻挡GPS 接收机信号与卫星之间的障碍物无法穿透。这就要求RTK测量在四周开阔区域外的少量障碍地区应当保证接收机可观测到5颗以上的卫星,譬如说树林、大楼四周的地形测量时,只须同时保证有足够的开放空间和可观测至少5颗卫星的前提条件,GPS地形测量就可以顺利完成。如在山林茂密地区测量时,往往还可能由于卫星信号接收效果差,出现卫星失锁等情况,以致需要重复的初始化解算。对于此问题,RTK测量中必须保持信号的连续接收,并在流动站控制器提示“FIXED”后再作定位测量,这一过程中出现信号接收效果不理想情况时,要防止GPS天线发生较大晃动。(2)GPS-RTK传输数据链本身与测绘区域的电磁环境、作用距离都存在有较多的联系。研究资料表明,基准站架设高度>30m时,GPS RTK理想作用距离为10~12km;架设高度20m左右时,典型距离为7~9km,理想作用距离则达到8~12km;最低高度2m时,GPS RTK理想作用距离最短,为4~6km。考虑到以上因素,GPS-RTK测绘作业时,应当做好以下几点工作:10 °截止高度以上空间应设置障碍物;周边不得存在有强电磁辐射源,包括电视、手机信号发射塔等,防止GPS RTK信号受到影响;基准站应尽量设置与地势相对较高的地方,确保电台作用距离最远。

(三)RTK求解转换参数

作业中必须重视RTK求解转换参数的问题,为保证正确求解,可留部分点进行检查,便于参数精度的实施把握。参数的具体求解过程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保证数量足够的控制点,平面控制要保证3个点以上,高程控制还需要考虑到地形地貌条件,数量应更多,才能确保拟合精度的控制标准。二是控制点分布和控制范围应保证合理性。就控制范围而言,以覆盖整个测区为指导原则,相邻控制点的间距保持在3~5km为宜;分布的合理性则主要指在增加控制点的同时,其分布应保持均匀度。三是已知点少时,点位决定精度。如仅有两点已知,则已知点之间的距离不宜过近,否则作用范围难以超过二点间距的1.5 倍。四是控制点精度要保持统一,求取参数的控制点必须是经过统一平差的点。

总之,GPS-RTK测量技术较之传统测量方式,在缩短工期、勘察设计的灵活性等方面均具有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同时,RTK技术在复杂地形测量的实践应用,不仅可为时间及资料的可靠性提供有力的保障,对于锻炼、提高测绘队伍也具有显著效果。

参考文献:

[1]梁正军.GPS-RTK技术及其在道路工程测量中的应用[J].科学之友,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