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企业财务税务管理制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企业财务 内控 管理水平
一、企业财务内控制度简述
企业财务内控制度指的是通过企业的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过程,其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实现财务控制目标。企业财务内控制度是实现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的手段,是由企业的全体人员所共同进行实施的。企业内控制度是为企业财务管理提高的实现提供合理的保证的。
二、完善企业财务内控制度的重要意义
(一)保障财务信息安全,规避风险
有效的保障财务信息安全避免风险,就要对企业现有的内控制度进行整合,建立其完善且适用于企业自身发展的财务管理制度,如建立起企业财务纲领性管理制度,如:“企业财务信息运行机制与政策”,“财务人员守则”。建立起较为完善的财务人员管理体制,建立起企业财务管理和财务监督制度,建立规范的会计核算制度等。进而形成一套全面的财务管理制度,这样一来能有效地保障企业财务信息的安全,避免出现不必要的财务风险。
(二)提高经济效益,扩大发展
完善财务内控制度可以有效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帮助企业有效地扩大发展。通过完善财务内控制度可以有效地控制企业的规定目标,节约企业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通过完善企业财务管理,对企业所需各项目标成本进行科学的分析测算,并进行责任挂钩,进行财务人员的考核奖惩。通过制定企业的目标成本,明确企业的相关成本指标,通过分析相关的数据资源、运作流程进行审定,通过科学手段合理地确定各项成本费用的具体目标,并与费用预算相统一,这样以来就能通过相关的财务内控制度来有效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扩大企业的发展。
(三)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要策略
现阶段企业的管理层和员工有时会出现贪污行为,这样就使得企业内部出现较多的蛀虫,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这样就要通过运用企业财务内控来加强财务管理,建立起相应的财务信息通报,对企业各项费用进行通报,通过财务管理手段进行监督。通过科学的企业财务内控制度进行科学有效的监督和制约财产物资的采购、计量、验收、入库、记录、保管、领用、退库等各个环节,确保企业财产物资安全完整,避免不必要的财务损失和浪费。
同时要加强财务人员自身的管理,通过对财务人员的监督,使得财务人员之间相互制约,防止有关人员利用职务之便进行违规操作,避免财务人员出现贪污现象。
三、如何完善企业财务内控制度,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一)加强企业内部审计与内部监督
企业内部审计与内部监督的实质就是对企业的内部组织中的各类业务和控制进行独立评价,并以此来确定是否遵循了企业财务内控所制定的公认的方针和政策,并且是否符合企业财务内控的相关规定和标准,是否有效地使用了企业的内部资源。要通过加强企业内部审计进行监控,对财务核算系统中日常核算数据进行实时跟踪、监督来实现的,如果财务核算系统的处理出现背离审计界限或参数的情况,监控程序会自动向审计人员发出预警信号或消息。
(二)增强企业财务支出控制
增强企业财务支出控制就是对企业的主要资产部分进行控制,如对企业的账款、库存材料、积存产品等进行定期核对、定期分析,这样能有效地控制企业财务支出。企业要通过财务来控制资金成本的核算,对于每笔支出的账目都要清楚记账,并且对企业库存的支出都要进行严格入账,在进行材料采购的时候应根据实际的市场情况制订进货、领用、库存制度,并对材料的市场价格进行科学的分析和预测,这样做就能够有效地通过财务来控制企业的支出。
(三)完善财务汇报管理制度与过程
通过进行财务汇报的管理制度来提高企业财务管理,就要在会计制度的制定上充分考虑企业经营管理组织体系的设置,使财务汇报管理制度与企业经营管理组织体系保持一致。由于企业业务的业务量和企业大小有关系,所以财务汇报管理制度与财务汇报管理过程是不同的,因此,在进行核算时经常会采用集中核算方式,由会计进行统一办理。因为经常会出现这一情况,所以,一定要根据新的《会计法》和《内部控制规范》中所要求的内容以及企业的实际情况,来制订相应的财务汇报管理制度与财务汇报的过程。
(四)建立企业财务内部管控模式,完善财务体系
企业财务内部管控模式的建立是为了更好地完善财务体系,那就要进一步地完善会计制度,规范会计人员的基础工作,加强财务内部控制,建立会计主管、会计核算、稽核、综合分析、制单、录入、档案保管、出纳等岗位,制定相应的岗位作业指导书,明确岗位的主要职责、作业流程、衡量标准等,并建立岗位轮换、岗位考核等制度,强化会计人员职业操守,提高会计人员监管能力,这样才能建立企业财务内部管控模式,进一步完善财务系统。
通过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才能更有效地进行财务管理、强化财务的监控,规避财务风险,建立完善财务体系,从而达到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赵云虹.浅论企业内控制度的建设[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2]樊翠萍.试论财务管理环境的构成与分类[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0年S1期.
关键词:财务管理视角 企业税收筹划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整个企业的市场环境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进行企业内部管理工作的过程中,要想保证管理工作具备完整性和高效性的特点,就是加大对财务管理工作中企业税收筹划的重视力度,只有站在财务管理视角进行企业税收筹划工作,才能有效的缓解企业的税务压力,从而保证企业更好的发展。
一、财务管理中的税收筹划概念
税收筹划在整个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占据重要的位置,它对企业的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意义。通常情况下,税收筹划也叫做合理避税,其主要是利用法律途径以及自我调节的方式来减轻企业的缴税力度。随着时代的发展,税收筹划相关的条例开始朝着标准化的方向发展,总而言之,所谓税收筹划是指,在现在的商业法律的范畴内,利用合理的调整方式,将企业的经营范围、投资方式以及理财方法进行修整,从而减轻企业的纳税负担,给企业的经济利益提供保障。
二、企业税收筹划存在的问题
(一)对企业税收筹划的错误认识
由于税收筹划属于系统性工作,因此其贯穿在整个企业经营活动中。只有做好风险防范、准确操作等工作,才能提升企业筹划的成功效率,从而推进企业税务管理和税务筹划的稳定发展。但是,根据目前的情况来看,大对数的企业在进行税务筹划工作时,对税务筹划工作没有深入的了解,从而导致企业税收筹划无法顺利的开展。
(二)税收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首先,税收管理制度不够完善,主要体现在税收管理水平低和税收管理机制不健全,这些因素的出现,严重阻碍了我国税收筹划的今后发展。此外,我国相关部门制定的税务优惠政策,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可以享受,这主要是由于需要办理认定的手续比较多,且办理流程比较复杂,因此大多数企业在操作方面存在一定的难度,从而导致税收管理效率不高。
三、强化企业税收筹划的具体措施
(一)树立准确的企业税收筹划认识
站在企业财务管理视角来讲,在进行企业税收筹划工作时,为了保证企业税收筹划工作的顺利开展,就要树立准确的企业税收筹划认识。首先。做好企业的税负水平的解析工作。相关的管理人员,要想保证税收筹划工作具备科学性和时效性的特点,就要对现阶段企业的税负水平进行全面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的进行企业税收筹划工作。结合工作实践,利用税务抵扣的方式来实现减少企业费用支出的占比。通常情况下,此部分在整个企业费用支出中,占据的比例相对较高,因此企业可以很容易达到减轻税负的目的,如果占据的比例比较小,表明企业要想达到减轻税负的目的,则存在一定难度。
(二)建立健全的税务管理制度
在进行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时,要想保证税收筹划工作可以顺利开展,首先就要做好税务管理制度的建立工作。企业可以利用设置税务筹划目标的形式来给企业税务筹划工作的落实提供有利的条件和保障。针对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人员来说,要高度重视税务筹划对企业今后发展的重要性,并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来实现企业制定的税收管理目标的制定。在进行企业财务管理岗位制定时,要对企业税务管理制度进行优化,同时还要保证税务管理制度的健全和完善。当税务管理制度建立完毕后,要及时的落实到税收筹划工作中,这样不仅可以保证税收筹划工作顺利的开展,同时也能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
(三)要做好税务筹划基础性工作的完善与落实
在进行企业税收筹划工作时,首先要做好前期工作的规划和整理工作,对企业财务相关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在保证财务数据具备完善性和真实性之后,再进行会计报表的制定工作,并将整理结果及时的回汇报给企业的上级部门,从而保证会计管理工作的规范性。此外,财务管理人员还要结合前期工作的规划和整理内容,对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制定的目标进行安排,在把税收成本列入到企业经营成本中的同时,还要保证企业税收筹划工作的完善性和科学性。
(四)更改企业税收筹划方式
在进行企业财务管理的过程中,企业可以参照多个角度来对企业税收筹划方式进行更改和延伸。首先,企业可以利用共同设立的方法,来实现企业税收筹划工作的多元化。在进行市场开发的过程中,通常企业会利用共同设立的方法,这样不仅可以利用多角度共同投资的方式实现市场开发,同时企业还可以利用第三方投资的方式技进行建立,从而保证经济效益可以在出资方那实现共享。通常情况下,企业的大多数股权都归集团企业所有,并且集团企业持有关键的掌控权力,因此,集团企业也是保证企业权益不受侵害的有效凭证。企业可以利用公司共同设立的方式,来实现企业项目收益的转变成股份或者债务,这样可以有效的规避资金往来而出现的税收责任,从而给减轻企业的税负,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站在财务管理角度进行企业税收筹划工作,可以有效的保证企业税收筹划质量,进而减少企业存在的投资风险,给优化税务管理奠定了重要的意义。通过税收筹划,可以有效的减少企业纳税负担,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优化企业经营能力,从而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另外,在进行企业税收筹划工作的过程中,还要结合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及时了解相关的税收政策,紧跟社会发展步伐,对管理模式进行不断创新,从而给企业的未来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鲍金刚.基于财务管理视角的高新技术企业税收筹划的理论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4
[2]莫丽娟.基于财务管理视角的企业税收筹划研究[J].中国商贸,2014
[3]李彩芳.基于财务管理视角的企业税收筹划研究[J].中国商论,2016
关键词:房地产开发企业;财务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 F293.33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房地产行业近几年发展极为迅速,逐渐成为影响国民经济的产业。财务管理作为唯一的价值管理手段,是房地产企业管理工作中的核心。对房地产企业而言,财务管理是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所需的资金的筹集、使用、收入及分配等进行有效预测、规划、核算、控制、分析与考核,并对整个过程中所涉及的财务关系进行有效处理的经济管理工作。
房地产开发企业财务管理的含义及特点
(一)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财务管理,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对所需各种资金的筹集、使用、耗费、收入和分配,进行预测、计划、控制核算、分析和考核,并正确处理各种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它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房地产开发企业财务管理特点:房地产企业的开发项目投资额通常比较大,企业成本的回收期相对较长,资金链条可以说是决定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生命线。在较长的开发周期当中,企业经营所需的资金可以说是点多面广,因而资金筹集任务重、财务管理风险高成为房地产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基本特点。
二、房地产开发企业财务管理内容及任务
企业财务管理的内容是由企业资金运动过程决定,资金运动包括资金的取得、使用、耗费、收入和分配,即以价值形式反映企业对生产资料的取得和占用、人力和物力的消耗、生产成果的实现和分配。
房地产企业财务管理的内容
对开发企业资金筹集的管理
对开发企业开发成本及费用的管理
对开发企业资金投资运用的管理
对开发企业税务筹划的管理
对开发企业利润分配的管理。
房地产开发企业财务管理任务
筹集、管理和用好资金,保证企业生产经营的需要,加速资金周转,不断提高资金运用的效能;
积极组合资金,开辟房地产经营市场,实现住宅商品化;
通过财务活动加强经济核算,改善经营管理,降低经营成本,提高投资效益和经济效益;
4、合理的纳税筹划,合法的降低税务成本,尽量最大限度地提高税后利润;
5、按照企业实际情况,做到合理分配税后利润,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劲坚实的基础。
三、房地产开发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资金管理体系不完善
房地产企业财务管理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管理工作涉及到企业发展及投资项目建设的方方面面,部分地产企业虽然按照相关要求进行年度投资规划的制定,却并未对规划的目标进行有效分解,季度及月度计划管理也基本不存在;同时,因项目投入的不同以及制度规范约束性不足的影响,一些房地产开发企业内部资金的盈余并不均匀,配置也缺乏平衡性,财务管理无法对资金进行集中的管理与使用。
管理制度形式化
财务管理制度基本流于形式,无法发挥其应有的积极作用是多数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面临的首要问题。多数地产开发企业财务管理对于收支的审批流程缺乏规范性,审批人员并未在制度授权的范围之内开展审批工作,审批手续不完整的问题普遍存在;同时,房地产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费用开支标准不清的问题,费用开支所执行的实际标准相对混乱。可以说,财务管理并未依照管理制度的标准要求进行严格地落实与开展,管理制度基本流于形式。
审计监督力度不足
尽管多数房地产开发企业内部设有相应的审计监督部门,也制订了必要的审计监督制度,但我认为通过企业内部审计,还有一个作用那就是通过对前一阶段的总结、回顾,对经营业绩作出客观的评价,找出存在的问题并在下一阶段中避免并解决这些问题。但基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审计工作对企业财务管理的监督作用无法得到切实发挥,企业审计监督部门对财务管理工作的监控力度严重不足。同时对企业未来的发展形成一定的制约,而加强对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优化与完善可谓势在必行。
融资渠道单一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融资渠道相对单一,基本依靠于银行的贷款来推进工程项目的开发。但近年来,国家对于房地产市场的各项调控政策陆续出台,而银行对于房地产企业融资的监管力度也不断趋紧,信贷资金在房地产开发行业的投入门槛可以说越来越高。而财务管理在融资渠道上的这种单一性对其资金链的运行构成了直接的影响与威胁。
税负居高不下
一直以来房地产开发都是高税负的行业,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所承担的平均税负要远高于其他行业。但目前,企业财务管理中税收筹划工作的开展不佳,因对现行税法及相关会计政策缺乏深入且到位的理解,企业财务管理无法运用恰当的税收筹划手段来降低企业税负,企业税负居高不下,而这无形中加剧了企业财务及财务管理的负担。
四、完善房地产开发企业财务管理措施
建立健全资金管理体系
房地产企业要对现有的资金管理体系进行完善与健全,根据企业发展现状及市场环境进行全面预算的编制,在此基础上将企业资金规划目标进行有效分解,依据项目的开展进度制定出资金使用的整体规划表,依照有计划不超支、无计划不开支的基本原则对企业资金进行有效使用;同时,企业还必须设置专门的台账,定期对专项资金的使用状况进行实时的跟踪与管理,保证企业每一笔资金都可以得到规范的使用。
加强财务管理制度建设
房地产开发企业要对现行的财务管理制度进行加强,首先要对内部财务部门的基本职能进行有效强化,加强会计岗位的监督职能;对各项经济业务的收支及审批程序等进行统一规范,并明确审批人员的职责、权限和义务;对费用开支的管理口径进行标准化规定,根据不同的业务需求制定出资金费用的管理方式,并通过核算与监督手段的融入来保证财务管理制度的有效落实。
加强投资项目中期的资金管理
在现今的房地产开发项目中,由于不良的资金管理而导致在建项目资金不足,后续资金跟不上的情况时有发生。这就要求房地产企业在开发过程中加强运作中的资金管理,杜绝不良资金流动。资金管理是财务管理的中心。在资金使用过程中,企业要合理调拨、统筹安排、把资金分配搞好。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建立以结算为中心形式的资金管理机构,起到统筹安排使用资金的作用。
建立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内控制度是为保护房地产开发企业资金、资产的安全与完整,维护房地产开发企业声誉和妥善进行危机管理,促进房地产开发企业各项经营活动有效实施而制定的各种业务操作程序、管理方法与控制措施的总称#包括为保证房地产开发企业经营战略目标的实现,根据经营环境的变化,对房地产开发企业战略制定、经营和管理过程中的风险进行识别、评价和管理的制度安排、组织体系和控制措施。针对上述环节,房地产开发企业需要具体制定印章使用管理、票据领用管理、预算管理、资金借贷管理、担保管理、资产管理、职务授权及人制度、信息系统安全管理、信息披露管理等多项专门管理制度进行规范、控制。
(五)加强外部监督、充分发挥外部监督的作用
在会计监督中单纯强调会计监督是不够的,必须强化对会计工作的外部监督,也就是加强政府监督和社会监督。我国审计、税务、财政、物价等部门应当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职责,对房地产开发企业的会计资料实施会计监督检查。审计、税务、财政、物价是代表政府利益的经济监督部门。在执法中,应加大政府综合力度,审计监督主要应放在对房地产开发企业的预算执行、计划完成、财务收支情况及承担国家投资项目的监督上;财政监督应当以房地产开发企业会计信息质量为主,对房地产开发企业的事业收入应监控其(收支两条线)的落实执行情况;税务监督是对房地产开发企业纳税人依法纳税情况的监督。审计、财政、税务等部门应加强沟通,加大处罚力度,对违房地产开发企业法违纪的行为决不讲情面,树立政府整体形象的监督权威。
(六)强化房地产开发企业经营风险意识
加强风险管理是现代房地产开发企业管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许多房地产开发企业存在着风险意识淡薄、风险机制缺损、风险管理弱化的现象,树立风险意识是识别风险、化解风险的前提,也是建立健全风险防范机制的思想基础。风险意识必须渗透到房地产开发企业各个层次和各个方面,在全体员工中普遍形成一种风险意识和危机意识。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树立风险观念,每个经济行为和经济过程都要想到风险。只有这样,才能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五、结束语
房地产开发具有高风险、高收益、投资期限长的特点。一个开发项目需要经过从策划、设计、招标、施工到营销等阶段。财务管理作为现代房地产企业内部管理体系中的核心环节,对企业的经营、管理与发展都发挥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企业要想在市场经济中站稳脚跟、谋求发展,就必须加强财务管理理念,优化并完善顺应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1]李红.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全过程财务管理探讨[J].中国总会计师.2010.01
关键词:营改增;企业财务管理;影响
为了迎合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家相关部门也开始对税务制度进行改革。对我国各个企业影响最大的税务改革就是将营业税收更改成增值税收,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营改增”政策。我国开始出台“营改增”政策时,主要运用在交通和服务企业,在这交通和服务行业中获得良好的效果之后,开始在各个领域广泛使用,并且涉及的领域逐渐宽广,涉及的范围也逐渐增多,这也给我国各个企业的财务管理以及今后的发展带来了重要的影响。最明显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企业的运营效果以及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方面,但是,也有一些企业由于一定因素,不仅没有取得良好的效果,反而导致企业在进行财务管理的过程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下面,我们将进一步对“营改增’对企业财务管理产生的影响进行全面的阐述和分析。
一、“营改增”的概述
所谓的“营改增”主要是指,将企业之前缴纳的营业税收转变成缴纳增值税收。站在宏观的角度来看,执行“营改增”的主要目的就是,有效的规避重复纳税的现象,进而达到降低了企业的成本,缓解企业纳税人的纳税压力目的。进一步来说,自从执行“营改增”政策之后,在某种程度上,对企业的定价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对企业今后的运营、未来的发展以及投资结构的优化启到了促进的作用。
站在微观的角度来看,在没有执行“营改增”政策之前,营业税只是一种我国境内税收的一种方式,其征税对象有三种,第一种应税劳务;第二种是企业的无形资产转让;第三种是企业销售不动产。和营业税进行比较,增值税主要是一种流转税务,换句话说,就是把产品以及应税劳务进行流转,在流转的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增值额,企业可以把这个增值额当作计税的依据。一般情况下,增值税分为两项,一是进项税;二是销项税,其中进项税可以进行抵扣。
二、“营改增”对企业财务管理影响分析
(一)税负压力影响分析
针对于一些小规模的纳税人来讲,自从执行“营改增”政策之后,可以有效的缓解纳税人的税收压力。就以服务型企业来说,在没有执行“营改增”政策之前,企业要按照税率为5%进行缴纳,假如企业纳税人年收入为100万元时,那么应该缴纳的营业税额为5万元。自从执行“营改增”政策以后,税率也开始从之前缴纳的5%之间下调为3%,同样企业的纳税人年收入为100万元时,那所缴纳的增值税额为100÷1.03×0.03=2.91万元,与之前相比,企业纳税人可以少交2.09万元。但是,执行“营改增”政策之后,一般纳税人则是喜忧参半,也有的企业会执行“营改增”政策以后,所缴纳的税率会大幅度的上升,例如建筑企业来说,其之前所缴纳的营业税和附加综合税的税率是3.3%,而执行“营改增”政策以后,税率由之前的3.3%直接上调为12.1%。此外,在“营改增”政策刚推行的期间内,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可以进行试运营,因此,导致有些企业可以进行增值税抵扣的进项税额少之又少。
(二)发票管理影响分析
在没有执行“营改增”政策以前,企业只要开据普通发票就可以进行抵扣,但是,在执行“营改增”政策以后,由于增值税收中具备进项税以及销项税两种税制,这就对企业开据的发票以及今后的管理提出了严格的要求。针对一些试运营的小规模企业来说,企业纳税人只要出具普通发票就可以,但是,一般纳税人在应用发票时,存在两种发票,一种是普通发票,另一种是增值税专用发票,在应用的过程中,要对小规模纳税人与企业一般纳税人进行合理的划分,在使用发票的过程中,如果存在不合理的现象,则要负有一定的法律风险。税务发票作为企业税务计税的凭证,而发票的使用对企业的增值税额的缴纳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为了保证企业的财务的安全性,就要对企业的发票进行妥善的管理,从而防止存在发票漏开、虚开的情况。
三、结合“营改增”加强企业财务管理的对策
(一)完善税务筹划管理
首先,在本质上,营业税和增值税进行比较还是存在一定的差异性的,增值税属于一种价外税,而营业税属于一种价内税。在进行企业成本费用预算的过程中,要把之前已经采购的商品所花销的费用直接计入到成本中,同时还要把已经销售出的商品按照商品的价格以及税金进行记录,这样就直接影响了营业税收。所以,我们可以从商品的定价方面入手,将原始的营业税背景下的商品定价方案进行更改,必要的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来弥补“营改增”政策给企业经济利润带来的影响。此外,由于抵扣要求比较严格,因此对于年销售额符合一般纳税人的标准的企业来说,在进行产品材料购进时,如果没有将增值税专用发票因素进行全面的考虑,只是考虑了产品的价格,这就会给企业在进行税务缴纳时带来一定的影响。所以,对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企业而言,建立完善的购销系统是非常必要的。针对一些大型企业,在采购成本差距不大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构建独立的物资采购公司的方式,选择一些具备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企业进行合作,从而加强企业物资、材料在购进方面的规范性,避免因为采购不当给企业带来的经济损失。
(二)加强发票管理
在没有开展“营改增”政策之前,企业只要出具普通发票即可,因此,很少有企业在发票管理工作上投放过多的精力和义务。但是,在执行“营改增”政策之后,由于增值税具备可抵扣性,所以,一般纳税人需要提供增值税专用发票才可以进行进项税额的抵扣。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加强企业的发票管理力度,对企业今后税务的缴纳有着重要的影响。企业必须要安排专门的人员对增值税专用发票进行管理,并制定一系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管理制度,不可以出现发票随意丢弃、外借、应用以及损害的现象。此外,还要定时对发票管理人员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加强发票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从而保证发票管理的规范性和合理性。
(三)完善企业财务核算管理制度
要想将“营改增”政策进行合理的应用,企业可以对“营改增”政策进行全面的解析。一般情况下,优惠政策主要包含三方面的内容,第一是营销方面;第二是服务方面;第三是财务管理方面,由于“营改增”政策中涉及这三方面的内容,从而给企业在进行财务审核时增加难度。而原始的财务核算制度无法满足现在的税收政策,使得财务管理工作无法跟上税务政策改革的步伐,从而导致在进行财务结算时,出现各种各项的问题。因此,企业只有完善企业财务核算管理制度,并对管理的内容和信息进行及时的更新,对现有的财务管理方式进行合理的调整,才能达到提升财务管理水平的目的,从而实现企业纳税模式的改变。
四、结束语
税务的改革,主要是为了推动企业更好的发展。因此。为了将“营改增”政策更好的落实,企业必须要加强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的培养力度,提升企业员工的业务处理能力,培养企业员工的税务意识,进而让企业更快的适应“营改增”制定,并保证企业能够稳定、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孙艳.浅析营改增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J].财经界(学术版),2013,06:154-155.
[2]冯扬清.营改增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探析[J].经营管理者,2013,24:198.
[3]葛刚.探究“营改增”对企业财务管理产生的影响[J].中国商贸,2015,08:15-17.
[4]秦文.营改增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及应对策略[J].财经界(学术版),2013,22:253
[5]裴艳芳.浅议“营改增”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J].现代商业,2014,03:246-247.
在企业财务核算管理中,有部分企业都没有严格按照《税收征管法》的规范要求来开展财务核算工作,尤其是对于小型企业来说,多数小型企业都存在财务核算工作基础薄弱,财务制度不完善等问题,分析企业财务核算现状和企业财务核算对税收征管的影响,并提出加强企业财务核算管理的对策。
一、企业财务核算现状分析
(一)企业聘用财务人员的随意性较大,管理水平低
当前,大多数企业的财务制度存在不健全的现象,这就导致企业的财务核算管理比较混乱,其主要体现在企业聘用财务人员随意性方面,包括:第一,当前大多数企业的财务会计人员存在老龄化的现象,由于老会计人员对新的税收知识接收能力较差,电脑操作水平也较低,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与发展,电脑信息化的使用是会计人员必须掌握的,但是,大多数会计人员对电脑操作知识都不是很了解,甚至有的会计人员对电脑信息化的使用一无所知;第二,大多数企业招聘的是大中专会计毕业生,由于学生刚从学校毕业,缺乏做账经验,导致企业财务核算管理需有待改善;第三,亲戚朋友兼职会计,现阶段,我国大多数小型企业都是属于个人投资或亲戚合伙的企业,由于大朋友多数投资人把自己信得过的朋友作为财务人员,但这些财务人员不够深入了解会计知识,甚至有的完全不了解会计知识,导致大多数企业的财务核算管理不规范;第四,企业记账,由于大多数小型企业没有设立专职会计人员,大都数都是采用记账的方式,由于一名财务人员同时兼职多个企业的财务核算工作,并且财务人员更换也较频繁,甚至有的企业在一个纳税年度内更换两个或三个以上的会计人员,由于兼职会计人员都是按照企业老板提供的资料来按部就班归类记账,这就导致企业账目根本无法反应出企业的真实情况,例如现金交易不用开具发票的,一般不会在账面上反应,企业记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开具增值税发票,但是,在税务评估稽查时,由于企业财务人员没有依据来说明具体财务情况,导致企业财务信息缺乏真实性;第五,小企业为了节省成本费用,一般会聘用业务规模较少的会计师事务所或税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不高,难以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准确,在税收上的风险不容易暴露。
(二)财务核算不够规范
企业财务核算不够规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账目不健全,大多数企业都没有严格按照《税收征管法》的要求来设置、使用、保管账簿等,由于当前大多数企业存在账簿设置不全、设置账外账、甚至有的企业不设置账簿等现状,造成企业不能对生产经营活动中所产生的收入、成本及费用等不能进行财务核算;第二,存在记账不规范的现象,由于大多数小型企业存在现金交易和白条入账等现象,这就造成账目数据不规范和信息缺乏真实性;第三,企业核算方式与财务人员核算存在不统一的现象,由于大多数小型企业采用的是手工记账的方式,其经营方式也比较灵活方便,这就造成企业财务核算比较混乱。
二、企业财务核算对税收征管的影响探讨
(一)申报数据缺乏真实性,导致企业税收收入减少
由于企业的账目较混乱,大多数企业存在账目信息不真实的现象,导致企业在纳税申报数据中不能真实反映出企业的税收核算情况,进而造成企业税收收入的质量,甚至有的财务人员以核算混乱为借口,不严格按照查账征收的标准来核定征收,大多数财务人员采用定期定额的核定征收方式,导致企业税收收入减少。
(二)核算管理比较混乱,造成企业稽查震慑力发挥不够
税务稽查的基础工作是财务核算,由于企业财务核算管理较混乱,这就给企业稽查工作造成了一定的难度。企业稽查力度不够还受多方面的因素,包括:第一,大多数企业的税务稽查工作主要放在重点行业、重点税源的检查上,并且稽查工作主要是通过管理部门来进行纳税评估的,然而,管理部门只注重纳税评估的重点检查上;第二,受查前辅导稽查方式的影响,在日常家检查中,小型企业往往采用自查补税的方式来实现稽查工作,却对存在偷漏税的行为不作处罚处理,只需要偷漏税者进行补缴,这就造成企业稽查力度不够;第三,受税收执法考核指标的影响,对于申报率考核指标来说,一般指标为100%,但是,在申报考核中,纳税人一般不按期申报,这就给基层人员的税收管理工作加大了一定的难度,若基层人员在催报无果的情况,一般会出现税收管理人员代为申报和自垫税款的现象,这种“保姆式”的税收管理使税务稽查震慑力发挥不够,由于行政处罚力度不够,造成纳税人的不法行为时常发生。
(三)财务信息隐蔽型较强,税源控管难度加大
小型企业具有点多面广和经营变化情况大的现象,这就造成税务机关无法充分掌握企业的真实生产经营情况和企业的产品数量,同时也无法掌握企业的帐外销售行为,导致企业的账目数据信息缺乏隐蔽性,对税源数据也难以实施控管。虽然税务机关不断加强对企业的建账建制工作,但存在一定的难度,特别是对于基层的管理,由于大多数小型企业仍然采用手工记账的方式,导致现代化的征税手段难以发挥作用,并且在现金交易方面,由于现金交易收入便于不开具发票,也不入账,进而造成税务机关难以对企业帐外经营情况进行监控。
三、加强企业税收和财务核算管理对策
(一)提高企业财务核算水平
对于当前企业财务核算的现状,企业应对财务核算工作引起高度重视,由于财务人员是财务核算工作的主要管理者,财务人员的业务水平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关系着财务核算工作,因此,提高财务人员的核算水平是加强企业财务核算工作的重要保障。针对财务人员,不仅要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也应注重德育教学,全面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以保证财务人员在财务核算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另外,税务机关应加强税务的宣传,通过采用免费发放和召开政策会等措施,使纳税人对各项政策法律法规有一定的了解,同时要求纳税人严格按照《税收征管法》和会计制度来设置账簿,税务机关也应加强对财务核算工作的检查,督促企业财务人员认真对企业所产生的成本、收入、费用进行核算,促进企业会计核算的规范化,使纳税人及时进行税务的缴纳。
(二)建立企业财务人员聘用体制,加强财务人员的监督管理
对于财政部门说,应加强对代账会计的管理和指导,尤其是对财务人员的管理,应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若企业采用记账的方式,就要求记账的财务人员不仅要具有会计证,还需要具有经财政部门批准的“会计上岗证”,财务人员需持证上岗;第二,招聘完财务人员后,记账公司应加强对代账会计财务人员的培训和业务学习,让财务人员及时了解、掌握企业的财税政策,并充分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使财务人员正确运用财税政策,以保证财务核算工作的顺利开展;第三,在个体记账会计中,应注重对其进行分类处理,采用分地区集中管理的方式,便于相关部门对财务信息的掌握、监督检查;第四,要加强对协助企业做假账财务人员的处罚,要严格按照会计法等法律法规规定,严格查处违法违纪行为,杜绝财务人员做假账。
(三)按照企业财务核算管理制度来加强企业税收和财务核算监督
在建立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企业纳税信用等级评定制度方面,应要求企业主管部门、地税及相关部门的参与,利用公众信息网公开信用等级,从而加强企业税收和财务核算监督。因此,税务部门应做到以下几点:第一,税务机关应组织财政部、工商等部门来加强企业财务和税收核算管理,要求监督企业严格按照《税收征管法》、企业的财务制度来建立账务,对账务信息进行正确税收核算;第二,充分发挥职能部门的监督作用,完善部门的工作,将财务核算工作纳入到税务范围内,将税务与职能部门的实时监督工作相互结合,以保证企业财务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
(四)加大对企业的稽查力度
财务核算工作是税务稽查的基础,其在一定程度上关系着税务稽查质量,因此,加大税务机关的稽查力度,加强对企业财务核算的检查,以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在税务稽查工作中,第一,应查阅相关信息资源来寻找稽查工作的突破口,根据各种信息资源来针对性的开展专项稽查工作,注重检查与监督的有效结合,规范纳税人的征纳行为,从而提高税法的遵从度;第二,税务机关应注重重点案件的稽查工作,充分体现出税法的刚性,根据税法来加强偷税者的处罚力度,提高纳税人的纳税意识,使稽查工作顺利开展;第三,政府部门应参与到稽查工作中,联合其他部门对外帐的方法和途径进行检查,对偷税的私营和个体企业,应加大惩罚,并给予曝光,以减少偷税的现象发生;对于遵章守纪的业户,应给予一定的表扬,让纳税树立“依法纳税,利国利民”的理念,以保证纳税人及时进行纳税。
关键词 增值税;预警系统;报警及措施
一、企业被增值税预警系统报警
我公司是重庆南岸区税务局管辖的一家塑钢门窗生产企业,是一家国有控股企业的分公司,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于2006年10月接到税务局通知,我公司被增值税预警系统报警了!报警通知单有两项内容:第一,本行业的增值税平均税率为5.95%,而我公司1-9月份的增值税平均税率为4.48%,低于行业平均税率比例为26%;第二,连续两个季度的未上交增值税,这两个季度增值税率为零。
二、报警后税务局对企业采取的措施
(一)约谈举证。针对税负低于行业平均税率比例较大进行和连续两个季度增值税为零的情况,税务所税收管理员要求我公司财务人员进行书面陈述说明、提供举证资料。
(二)税收管理人员到我公司的生产经营现场了解情况,如查看生产场地;原材料的收、发、结存程序;塑钢门窗的制作、安装程序;塑钢门窗的销售程序;到财务部门查看财务管理系统,对原材料的进销存数量金额式三级明细帐的建立、健全情况;原材料的购进、付款情况及增值税进项税的检查,收入的确定及销项税额的完整性等检查。
(三)税务局对企业的处置
1.税务管理人员通过约谈举证和实地检查,针对企业虽然在增值税出现了与同行业增值税税负率差异或异常申报等异常情况,但财务数据、现场实物等证据表明,企业未出现偷税漏税的情况,因此,税务管理人员未对企业进行任何法律上的处置。
2.增值税预警系统增大对我企业的监控力度。
从约谈举证开始一年时间内,先后让企业使用了两个增值税纳税评估软件及数据采集系统,按月从不同角度有时甚至是重复采集企业财务数据,如:
纳税人基本情况表:采集使用增值税纳税评估软件的纳税人的税务的基本情况。
建帐辅导情况表:采集使用增值税纳税评估软件的纳税人的建帐情况,如总帐系统、日记帐系统、明细帐系统、材料三级明细帐系统的建立、健全情况。
生产经营情况记录表:主要采集企业的主要原材料的购进、生产领用、结存的数量、金额,并与上期的增减比较情况;主要产品的生产、销售数量、金额情况;当月主要产品的销价、百元产品物耗量、百元产品能耗量、百元产品工资含量、及物耗比例。
生产经营变动:采集关键生产设备的运转情况、资金周转、产品结构、销售市场、技改项目、主要原材料、生产经营变动情况对税收影响的分析等。
存货盘存情况记录表:采集企业的每月的盘点存货情况,包括盘点方法、盘点时间、品种、帐面数量及金额、实存数量及金额,盘亏、盘盈记录。
存货盘点重要情况登记表:企业的盘点时的盘存记录,包括帐面记录、实存记录,盘亏、盘盈记录及因盘亏、盘盈引起帐务调整、及应补税额等。
三、报警后企业采取的措施
(一)应税务局要求的约谈举证,对税负低于行业平均税率比例较大进行和连续两个季度增值税为零的情况,进行书面陈述说明、提供举证资料。
1.企业情况及造成税负低于行业平均税率比例较大和连续两个季度增值税为零的情况的原因:
(1)税法原因:我公司的特色不是典型的工业企业,在生产方面,具有工业的特点,在安装方面,具有建筑行业的特点。生产工艺特点是:根据塑门窗加工合同组织生产加工塑钢门窗,属于定单式生产,生产的塑钢门窗经安装后,按合同进度或工程结算确认收入,按税法来讲,属于混合销售货物,即是因销售塑钢门窗产生的增值税业务,同时产生了的营业税所规范的安装业务,这一营业税安装业务是因销售塑钢门窗引起,根据税法规定,企业应按加工制作塑钢门窗和安装塑钢门窗并交纳增值税,而不交营业税,由于收入的确定与工程结算相关,因此,增值税与一般工业不一样,税负在年度内不均衡,全年一次或几次集中交税。
(2)本企业经营特点导致的原因:先垫付大量采购资金,购进原材料加工,而工程结算进度在后。在同时或时间相隔较近的期间内承接几个工程项目时,采购的原材料进项税金会大于确认销售收入的销项税金,因此,会导致在生产密集的期间,不会交增值税,而在结算期间交大量的增值税,导致增值税在全年内交税的时间不均衡,税率不均衡。从历史年度增值税来讲,有塑钢门窗生产安装工程与无塑钢门窗生产安装工程;有承接的跨年度塑钢门窗工程还是无承接的跨年度塑钢门窗工程,在纳税年度的交税时间都不一样。即便如此,从历史年度来讲,企业的年纳增值税率在生产经营情况相似的年度内,年税率是稳定的,波动性很小。这就需区分当年的具体情况后再作具体分析。
(3)具体情况分析:
第一,企业2003年增值税率为4.82%。
第二,在承接工程量较饱满的2004年,由于不存在跨年度工程,当年承接的工程当年竣工结算,购进的原材料发票当年记入进项税金,当年抵扣,不存在上年进项税金结余或上年进项税金结余对本年影响很小,2004年增值税率为4.84%。
第三,2005年1-9月只承接了零星的工程,至10月才承接了一个跨年度的工程项目。这个跨年度工程在当年及时按工程进度确认收入的情况下,年收入额度也只是上年的40%。同时,在原材料采购中,垫支的材料资金已支付,发票有一部分于2006年1月到帐抵扣,这一部分进项税金的滞后抵扣,既影响到2005年度增值税率,又影响到2006年的增值率。由于收入额度比上年度下降,加之进项税金的正常范围的滞后,导致2005年增值税率迅速上升到7.82%,2006年报警时增值税率下降到4.48%。
第四,在2006年被报警时,企业又承接了一个跨年度工程,工程合同额较大,估计企业在2006年按工程进度确认收入时,同时企业仍存在原材料采购发票滞后的情况,企业受承接了收入额较大的工程的影响,增值税率会回升到2003年、2004年的状态,为4.86%左右。
从近四年年上交增值税率分析,扣除2005年的非正常的生产经营引起的特殊情况,每年的年上交增值税率还是稳定的,波动范围较小,对于本企业来说,属于正常波动,不存在增值税处于非正常状态。至于企业税率低于行业平均税负,受税务增值税预警系统指标、采集数据的影响。
(二)积极配合税收管理人员到企业的生产经营现场了解情况,和查看财务管理系统资料。
四、通过预警系统报警后,企业得到的结论:
(一)增加了对税收预警工作的认识:由于税收预警工作在重庆市开展不久,在南岸区龙门浩税务所试点,税收预警指标体系建设尚处在探索阶段。作为一项新的管理手段,从理论到实践还缺乏一整套成熟的经验,对税收预警制度中预警指标的确定、数据口径、以及预警指标的标准,还缺乏企业的实际情况资料。因此,就使得税收预警指标体系建设进行研究、探讨和逐渐改善。
(二)增加了企业的财务人员及企业的工作量。由于税收预警工作指标体系尚处在探索阶段,因此,试点的被预警企业经常性被税务局要求提供企业的生产经营资料,甚至是在一年试用不同的预警软件、不同的预警采集系统,税务系统评估软件的不稳定,导致企业增加了提供数据的工作量,应对增值税评估系统软件成为企业财务的一项除提供报税材料以外的一个很重要的、经常性的工作,令企业苦不堪言。
(三)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是应对增值税纳税预警系统的根本措施。
虽然增值税纳税评估预警系统软件给企业带来了不便,但是,由于被报警企业毕竟是在增值税纳税方面出现了与所在行业纳税申报等方面出现的异常情况下的产物,因此,也应引起企业重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企业被报警以后,之所以未被税务进行法律上的处置,最关键的因素是我公司的财务管理系统比较完善。
第一,健全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保障了企业整体经营的规范化运作。
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包括规范的财务管理体制和会计核算的任务及会计核算的办法及原则。财务管理体制包括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企业财务机构和职责、资金管理办法、预算管理、资本管理、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财务收支审批制度等内容,规范的财务帐务核算体系如设置规范的会计科目、采取的主要会计政策、会计账簿、会计报告、损益核算,资金及往来结算管理、费用及报销管理、会计档案管理、会计电算化制度、备用金制度、物资管理制度、税款结算与申报制度、经济合同签订与管理。
第二,注重财务管理制度的会计核算的细节管理,如准确、健全、完善的原材料三级明细帐系统和完备的库房台帐、固定资产等实物管理系统。对存货的管理,严格执行监督盘点制度,从库存方面认真履行的纳税义务。完备的原材料的购进、付款明细帐、增值税进项税金明细帐及销售收入、销项税额明细帐系统。
第三,我公司具有完善的内部审计制度,在资金、生产、销售等方面严格执行国家的财务会计制度和财务会计法规及税收法规,从外部大环境的规范性到内部环境的规范性均得到较好的执行。
第四,注重全面财务预算及预算执行力度的考核。
(四)财务人员区分应税与非应税概念,增强纳税意识和税法遵从度,是应对增值税纳税预警系统的有效办法。
关键词:营改增;房地产企业;财务
营业税改征增值税(以下简称“营改增”)是指以前缴纳营业税的应税项目改为缴纳增值税,增值税只对产品或者服务的增值部分纳税,减少了重复纳税。这项改革的目的是进一步减轻企业税负,调动各方积极性,促进服务业尤其是科技产业等高端服务业的发展,促进产业结构和消费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动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按照财政部,国税总局的部署,“营改增”从2016年5月1号起全面推开。房地产业是中国重要的经济支柱产业之一,在中国原来的营业税体制下,房地产企业至少要缴纳建筑行业3%的营业税和房屋不动产销售5%的营业税,其中建筑过程的营业税无论是房地产企业自建还是转包给其他施工企业都无法免除税负。房地产企业的人工成本和购买建材等原材料支出也不能进行抵扣,重复征税现象比较严重,因此,该行业在中国属于重税行业,税负比重较高,所以“营改增”改革对房地产企业财务影响较大。其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导致房地产企业的税务负担出现变化
理论上来说,“营改增”措施可以降低企业税负,减税程度由房地产企业适用的增值税税率和可以抵扣的进项税范围决定。但是房地产企业具有特殊性,其成本构成中建筑成本和土地价格,拆迁成本占了较大比重,在现实中,建筑环节的人工成本,购地的拆迁补偿安置费用,各种行政事业性收费,例如,教育费附加和专项维修基金等,因为各种原因都无法列入进项税抵扣范围。此外,房地产企业贷款的利息和财务顾问费目前也很难列入进项税抵扣范围,这部分财务成本对于房地产企业来说也是不可忽视的成本,是否能够抵扣对企业的财务影响比较大。只有房地产企业的经营成本能够得到全面抵扣,才能达到减轻房地产企业税负的目的。当房地产企业经营链条中的上游和下游企业全部完成营改增后,能够抵扣的进项税得到完善,房地产企业的税负才能真正有效降低。
二、有利于增加房地产企业的现金流
持续的、充足的现金流是房地产企业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房地产企业经营活动所需资金投入数量巨大、资金使用时间较长,现金流是否充沛、融资能力是否足够强大是房地产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素。目前,房地产企业销售模式多数属于期房销售,现房销售较少。按照原有的营业税有关规定,房地产企业期房销售的预售款收入必须在收款时即履行纳税申报并足额缴付营业税,因为期房销售时期一般就是项目建设时期,也是房地产企业需要大量资金持续投入的阶段。此时征收营业税对企业的现金流构成了一定压力。但是在增值税制度下,房地产企业期房销售取得的收入对应的增值税销项税可由建设项目开发建设过程中所形成的各种进项税部分抵扣,例如,建设项目采购原材料和租用工程机械等费用支出均可形成各种进项税抵扣。因此,房地产企业在开发项目建设某些阶段,会形成增值税进项税额大于销项税额,可以基本不缴纳或者少缴纳增值税,减轻了房地产企业在项目开发建设阶段的现金流消耗,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业的资金需求,减少了企业的财务成本,有利于房地产企业的稳健经营。
三、有利于提高房地产企业财务管理水平
按照原有的营业税模式,房地产企业房屋销售的税收计算比较简单,其计算公式为:营业税纳税额=当月不动产销售收入×5%对应税务处理非常简单,只需要记录“应缴税费———应缴营业税”一个科目即可完成,几乎没有税务筹划的空间,所以对房地产企业的财务人员和财务管理水平要求都不高。但是实施“营改增”之后,房地产企业实际缴纳的增值税计算公式为:增值税纳税额=增值税销项税额-增值税进项税额增值税销项税额的计算相对简单,但是房地产企业进项税计算会涉及不同科目的不同税率,要求财务人员分门别类的进行详细计算,对财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税务筹划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营改增”的税务改革有利于促进房地产企业提高自身的财务管理水平,重视税收筹划。
四、造成房地产企业会计核算难度和税收违法风险增加
“营改增”的税收改革措施提高了房地产企业财务核算的难度和技术要求。需要增加十多个增值税进项税抵扣科目,财务核算方法也比征收营业税的时候提高了难度和复杂性。财务管理的难度增加的同时,“营改增”的改革措施也对房地产企业的发票管理,包括增值税发票的开具、保存、进项税额的抵扣和认定等,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因为行业特点和历史原因,房地产企业很多属于粗放式经营,财务制度不规范,财务管理水平较低。在营业税时代,房地产企业要求上游的建筑安装工程承包商虚开大额发票比较多见,目的是为了虚增成本,减少纳税,保证利润。但是“营改增”之后,增值税发票违法成本远远高于营业税的违规成本,虚开、代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很可能涉及刑事犯罪,而不是简单地罚款了事。国家对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管控力度和违规违法惩处措施给房地产开发企业划定了一条法律红线。如果房地产企业不能迅速适应,与上游建材企业和建筑施工企业协同配合,提高财务管理水平,还用营业税时代的思维去应对,将会增加房地产企业税收违法的风险。为了适应税务改革的要求,房地产开发企业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尽快提升财务管理水平和税收筹划水平。
(一)应该加强增值税进项税抵扣管理
“营改增”后,增值税进项税抵扣额直接关系到房地产企业税负高低。因此,房地产企业应该加强与上游企业的合作和配合。尽最大努力确保在房地产企业运营过程中的建筑材料采购及工程机械费用等大额的成本支出都能取得符合法定要求的进项税抵扣凭证,使房地产企业可抵扣的进项税增加,降低需要缴纳的增值税税负。由于营业税时代的粗放式管理习惯,很多建筑工程存在层层转包现象,财务管理制度以及发票开具和入账并不规范。因此,“营改增”后,房地产企业必须适应新的形势,加大建设项目的管理力度,特别在建筑工程款结算环节,必须保证结算付款的同时取得专用的增值税发票,防止延期开票和付款后无法取得增值税发票的现象,取得税收筹划的主动权。
(二)应该提高房地产企业财务管理水平
在原有的营业税时代,房地产企业几乎没有税务筹划的空间,再加上房地产企业粗放式经营的传统,导致其重视外部规模扩张而不重视内部的财务管理和税务筹划,这个现象在中小房地产企业和民营房地产企业表现的尤其明显。“营改增”政策实施之后,要求房地产企业必须实行精细化内部管理,提高自身财务管理水平,降低税负成本、增加现金流。因此,必须规范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制度,按照税务改革的要求,会计科目设置实现规范化和标准化,对于原来涉及营业税的兼营行为、视同销售与混合销售行为的问题,也必须按照“营改增”的要求,做出合法合规的会计处理。因为“营改增”税收制度改革后,涉及增值税的会计科目将有所增加,会计核算难度有所提高。目前中国对一般纳税人增值税的税率体系包括四档税率,分别为17%、13%、11%和6%,不同项目适用于不同的增值税税率。在某些房地产企业存在混业经营的情况下,进行财务核算的过程中,需要对企业涉及混业经营的项目按照不同税率分别核算,如果核算人员水平较低,将造成纳税额核算不清,按照现行税收政策将按照从高原则适用高税率征税,本来应该享受低税率的项目也无法享受到税收优惠,这将会加大房地产企业的总体税负。
(三)加强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管理
“营改增”的税收改革对房地产企业发票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促使房地产企业提高增值税发票的管理水平,强化增值税的抵扣意识。在选择上游建筑安装合作企业时,应优先选择规模和实力比较雄厚,具有一般纳税人资格的上游合作供应商。这类大型企业有资格开具合法的增值税专用发票,财务管理相对规范。谨慎选择报价较低的小型企业。小型供应商可能价格上具有优势,但是通常因为规模和成本因素无法出具增值税专用发票,不利于房地产企业进行纳税管理和进项税抵扣。必须明确增值税发票违法成本大大高于营业税发票的违规成本,所以企业必须妥善保管、使用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依法依规提高进项税抵扣比例,避免因内部管理不善或者人为因素造成增值税专用发票遗失、损毁、过期的损失。在增值税发票管理的具体措施上,应当注意两个问题,一方面,要求增值税专用发票载明的信息必须完整准确,不得涂改,发票和货物及服务相符,发票金额与实际交易发生的金额相符,并且加盖有符合税务部门要求的发票专用章;另一方面,在获取增值税专用发票后必须在税务网络认证、校验通过,避免收到过期发票或假发票。通过强化房地产企业的增值税发票管理,规定严谨的验证和认证流程,规范发票信息,保证财务入账发票的合规性和真实性,降低企业税负和税务风险。总体来看,“营改增”的税务改革能够减轻房地产企业的理论税负,但是在现实中,因为房地产企业成本等方面存在的特殊性,短期内可能不会起到理论上应有的减轻税负的效果。“营改增”条件下,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抵扣、管理,更多的可抵扣凭证的获取等财务管理方式的变化,都对房地产企业财务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所以房地产企业有必要与产业链的上游和下游企业合作,规范财务管理制度,提升财务管理和税收筹划的水平,适应税务改革背景下新的规则和要求。
参考文献:
[1]邓单月.“营改增”对房地产企业的财务影响研究———以A房地产开发公司为例[J].云南大学,2016(4).
(一)企业税务风险的含义、特点及管理任务
税务风险是企业的纳税行为未按税收法律法规正确有效地执行,从而导致企业未来经济损失,致使经济利益流出企业,并使企业名誉受损,信誉下降。其主要表现为企业未充分利用相关优惠条件、涉税事项管理不合法等行为。税务风险的特点包括:主观性、变动性、损害性、预先性、可管理性。税务风险管理的直接任务是熟悉税收政策,进行税收筹划,防范并降低税务风险损失。
(二)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意义
企业财务管理可分为日常经济业务的分析与管理和纳税业务的分析、筹划与管理,因此,税务风险管理是企业风险管理的核心之一,加强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
(1)税务风险管理质量直接影响企业风险管理水平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向前发展,企业的组织形式越来越复杂,管理层次也越加复杂化,在企业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观点指导下,税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也越大,因此对企业税务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水平要求就越高。作为企业整体风险管理的重要分支,提高税务风险管理质量有利于降低企业整体风险发生的概率,提高企业整体风险管理水平。
(2)有利于营造良好环境,确保企业正常有效生产税务风险管理有利于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避免企业不必要的损失发生,保证企业经营活动正常有序的进行。有效的税务风险管理可规范企业的各项交易活动及法律行为,避免承受不必要的损失和惩罚,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同时也为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起表率作用。
(3)有利于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遵纪守法是企业存在的前提,企业有效的税务风险管理,可保证企业按税收法律规定正确行事。对企业的纳税义务,正确使用税务筹划方法,合理合法规避税收,降低纳税负担,而不是违规违法偷漏税。这有利于促使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同时也为企业进一步发展铺平道路。
二、税务风险存在的原因
(一)企业纳税指导思想偏离正轨
企业经营的目的是为盈利,因此,很多企业将利润最大化作为其财务管理目标。在进行纳税筹划时,便以期限最迟、税额最低作为其核心指导。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纳税人依法纳税的积极性逐渐被消弱。从表面看,尽管大多数企业都在依法纳税,但却严重缺乏主动性,而且还常常出现忽视纳税合法性现象。他们常常忽略税收政策、不重视税收法规,一切以利润最大为目标,对纳税缺乏风险管理意识,更不存在有效管理的方针,导致甚至加剧税务风险发生。这些现象都可能导致纳税行为偏离正轨,严重时需要在税务管理部门监督下按照税收政策对涉税事项进行重新核算,额外耗费企业人力物力,增加企业的核算成本,还可能因接受惩罚而增加企业的营业外支出。
(二)企业财务管理系统不建全
我国的很多企业没有专门的财务管理部门,或有财务管理部门,但其财务管理系统缺乏税务管理职能,不能进行有效的税收筹划,更不能对税务风险进行整体有效的分析。或财务管理系统在税收筹划与管理上预警水平较低,税务风险意识薄弱,难以对税务风险进行有效的预测与防范。正是因为企业缺少系统的税务风险管理,税务风险防范意识薄弱,使风险信息的收集、识别和交流就得不到科学保证,以至于在申报纳税和缴纳税款中承担不必要的风险支出。
(三)信息传递不及时影响税收筹划效率
税收筹划需要根据企业具体的业务情况进行全局考虑,这需要各业务部门,特别是财务部门及时传递有用的经济业务信息才能完成。而企业的整体管理是一个系统性的过程,健全的内部管理制度是税务风险防范的基础,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不够完善、职责分工不明确、管理层次复杂、信息传递过程长等,都将导致企业内部控制混乱,影响信息传递时间,影响其传递及时性。过时的信息往往不能反应现实状况,导致信息真实性下降,税收筹划不正确,甚至可能与实际情况背道而驰,严重时可能违背税法而受到法律的制裁,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我国目前形式下的很多企业也存在这样的信息传递问题。
(四)部分企业财税核算人员综合素质低
(1)对税法及会计核算法规理解不透部分企业财税人员对税法和会计核算法规理解不透彻,致使企业的税务筹划方法不符合法律规定,甚至有偷逃税的倾向。进行纳税申报及缴纳税款时与法律规定相差甚远。还有的企业重视其内部经营管理,而忽视对税收法规的研究,忽视税务风险控制,致使不确定性的税务风险随时可能发生。
(2)专业素质不达标部分企业财税核算人员的专业素质不达标、他们鲜于关注企业经营活动的实际流程,对税收法规政策的更新变化及会计准则的变化更是懒得了解。企业财税核算人员这样的不作为,导致企业承受潜在的税务风险,这也是导致企业税务风险直接的非常重要的原因。
(3)职业道德素质低下部分企业财税管理人员职业道德素质低下,为自身或本企业利益,违背职业道德,伪造经济业务,虚列财务数据,偷、逃税现象时有发生,逆税收政策而行,从而使企业陷入税务风险危机,降低企业信誉,导致税务风险损失。
三、防范和降低企业税务风险的措施
(一)修正纳税指导思想,提高纳税意识
纳税与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并非矛盾对立的,它们的利益关系应该是方向一致的。依法纳税是纳税人应履行的责任和义务,也是保证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实现财务管理目标的前提条件。因此,企业应修正纳税指导思想,将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与纳税目标协调统一,二者并重,提高纳税意识,积极主动依法税收筹划,依法申报纳税,树立良好的纳税品德,才能有效的防止税务风险,避免税务风险损失的发生。
(二)建全财务管理系统,加强企业税务管理
企业税务管理及税收筹划是企业财务管理系统的职能之一,建全企业财务管理系统有助于强化企业税务管理,防范税务风险的发生。首先,企业应建立税务风险预测机制,根据其财务管理目标确定税务风险管理的目标、对税务风险的承受能力、预期税务风险的来源进行分析。将重要的、影响范围大、发生程度强的税务风险设为重点研究与筹划项目,对其加强监督管理。其次,企业应建立税务风险识别与评估机制,用以分析确定新形式下的税务风险,在税务风险尤其是重大税务风险可能发生时,及时采取措施应对和控制,防止风险损失的发生。有的企业由于一般财税业务处理人员能力限制,对于混合销售和兼营业务等较复杂的经济业务,企业自身往往不能准确预测其潜在税务风险,不能很好的进行税收筹划,也难以制定出预防税务风险发生的相关对策。这种情况,需要企业财务管理部门与相关专家、税务中介机构和事务所联系,结合企业业务实际共同讨论,制定一套完善的税务风险管理与防范机制,预防和降低税务风险的发生。
(三)及时传递信息,提高税收筹划效率
企业业务财务信息是进行税收筹划的主要依据之一,因此,要进行正确有效的税收筹划,就要求有适时的、高质量的信息作为保障,这需要企业各部门及时准确的向税收筹划部门传递高质量信息,以便其作出合法有效的税收筹划,避免税务风险。首先,企业应进行合理的会计制度设计,设置合理有效的内部管理部门和管理层级,缩短信息传递路线,做到信息传递“垂直化”,减少信息传递时间,保证信息传递的及时性。其次,会计部门应及时加工整理信息,并确保会计信息的客观性、真实性,保证税收筹划依据信息的高质量性。再次,税收筹划部门应根据接收到的信息,结合最新税收法规政策及会计准则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并根据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税务管理目标,进行税收筹划,制定合理的纳税方案并及时反馈,提高税收筹划效率,最大限度规避风险。
(四)加强企业财税人员综合素质的培养
(1)加强税收人员法规政策学习,提高专业素质作为企业财税人员,既要熟悉企业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同时还应重视税收法规的研究学习,要精通税收法律法规,特别是与本企业缴纳税项相关的税收政策的相关规定,并能运用自如。当会计准则及税收法规发生变化时,企业及相关部门应制定相关培训学习措施,强制会计人员、财税人员认真学习新准则、新法规,以更新知识,正确理解会计准则及税收法规政策的相关规定,为正确税收筹划、规避税务风险打好基础。此外,进行税收筹划,防范和降低税务风险,还离不开企业实际经营业务及流程的分析研究。因此,作为税务管理人员,还应勤于关注企业的具体经营状况、业务流程,具体经济业务及具体发生时间,这些业务应交纳哪些税项等,再结合税法的相关规定,进行合理合法税收筹划,规避税务风险。
(2)培养财税人员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企业财税人员应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素质和大公无私的精神。为进一步提高财税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一方面应加强职业道德的正面宣传和感染力度,培养财税人员崇高的职业道德水准。另一方面,应提高社会监督和处罚力度,努力减少有违职业道德的行为发生,对触犯法律者,给予从重处罚。此外,为规避企业税务风险,使企业能持续正常的经营,企业管理层除自觉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外,在配备财税人员时,也应拔高要求;并在日常经营过程中,加大内部监督力度,一旦有违反税收法律和的损害职业道德的事件发生,则给予相关责任人严厉处罚或解聘,从而提高财税人员对其职业道德的重视,自觉遵守税收法律和职业道德,以便降低税务风险。
结论
关键词:税收筹划;企业;财务管理;意义;策略
一、税收筹划的内涵
所谓税收筹划,就是纳税人在符合国家法律及税收法规的基础上,依据税收政策法规的基本要求,科学化选择税收利益最大化的纳税方案,其中涉及生产活动、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理财活动等。而企业性质的税收筹划,则是将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作为基础,建构完整的财务监管模式,并且将其作为企业未来工作内容、信息管理以及常规化战略体系建立的重要参考,是重要的财务决策项目。
二、企业财务管理中践行税收筹划的意义
对于企业经营管理工作而言,全面优化管理机制和内控监管体系十分关键,因为现代企业面对着较为复杂的经营环境,因此,企业要想全面顺应时展趋势提高自身市场竞争力,就要夯实管理任务的管控效率,建构完整的运维机制。需要注意的是,企业的税务管理本身就是企业管理体系和日常控制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会对企业管理部门的战略决策制定产生影响,也是评价绩效水平和考核工作发展现状的重要依据。为了推动企业经营管理进程,要建立科学化的税收筹划管控模式,确保能从根本上维护管理流程的实效性,也能在正确认知税收筹划意义和价值的基础上,夯实管理路径,完善税务管理职能工作,为企业全面提升经济效益和市场效益奠定坚实基础。首先,企业完善税收筹划能为企业全面提升财务管理质量提供坚实的保障,确保企业能获取最直观且有效的信息数据,一定程度上完善经营管理流程和税务管控模式的综合价值。其次,借助税收筹划项目就能对企业缴纳所得税、生产经营管理以及税务登记等基础模块进行综合监管,从而实现企业全面进步的发展目标。最后,企业只有完善税收筹划的管理结构,才能有效结合市场发展动态对风险予以评估,从而建立完整的预警管控机制和控制流程,为企业全面夯实财务管理基础提供保障。
三、企业财务管理中践行税收筹划的策略
在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要积极践行税收筹划的工作要点,依据企业目前发展现状制定相应的管理规划和发展战略目标,确保能提升整体管理工作的实效性。
1.分析企业税负
对于企业而言,要想提升行业竞争力,不仅要对技术项目进行监管和控制,也要从内部控制流程出发,夯实税负管理工作基础,以保证能在较好的经济环境中优化自身核心竞争力。因此,将财务管理作为基础开展的企业税收筹划项目,最关键的就是要整合企业的税负情况,并且对实际税负水平进行判定,综合分析相应的数据和信息,从而建立对应的税收筹划工作,确保能提升工作的高效性和科学性。第一,依据企业税收筹划的工作经验,要借助增加进项税抵扣、缩小应税收入的方式进行税负平衡化处理,亦或是借助相应的税收政策确保能有效减少企业费用支出占据的比例。第二,在企业经济运营管理工作开展进程中,企业整体费用支出对于企业全面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若是税负占据的比例较大,则企业要结合市场发展动态进行多样化手段的管控和处理,并且将税负降低作为基本标准。相对应的,若是企业内部整体费用中税负本身占比不大则相应的降低税负手段开展会存在一定的难度。综上所述,在企业经济运营管理体系内,要想发挥税收筹划的价值,就要积极建立健全统筹性较好的管控流程,并且系统化分析企业目前税负的基本情况,建构科学化管控模式的基础上,增加进项税抵扣的几率,减少企业因为税负较大造成的税务管理不均衡问题,为企业内控管理工作的全面优化奠定基础。
2.落实合理避税
对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而言,借助税收筹划落实合理性避税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企业在税收筹划工作进程中可以借助国家政策完善合理性避税工作,减少企业的税负压力,确保能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第一,小微企业政策。国家规定中指出,针对每月发票金额在3万以下的企业可以免收增值税和附加税。另外,每月发票开具的金额在10万以内,则可以免收教育费用以及相关附加税。除此之外,针对2015年1月1日到2017年12月31日的实践,缴纳的所得税数额若是在30万以内,则相应的小型微利企业其所得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基于以上的相关政策,若是一些小型微利企业,在实际经营管理体系内,若是当月在下旬进行发票处理时已经开具了3万的发票,此时若是有即将到账的收入,则尽量在下个月进行确认收入,这样能有效减少增值税的缴纳。这就是一种较为有效的合理性避税处理方式。第二,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相关规定指出,企业研发费用能按照175%的比例进行所得税税前扣除。另外,若是企业申请为高新技术企业,则可以直接减少10%的企业所得税,并且按照利润的15%进行缴纳,而对应的非高新技术企业需要缴纳25%的企业所得税。例如,某高新技术企业净利润是300万元,研发费用是150万元,则按照相应的优惠政策进行项目处理时,企业研发费用要按照175%的比例进行所得税税前扣除,企业需要扣除175万元,剩余125万元要按照15%的税率进行缴纳税款,仅为18.75万元。因此,在税收筹划机制内,要合理性利用政策体系建立完整的监管模式。
3.落实科学化税务管理制度
在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开展进程中,为了进一步提升控制工作的合理性,也要利用税收筹划完善企业财务管理结构和税务监管机制,确保能充分融合企业发展现状,保证能利用筹划管理机制提升目标管理水平。企业管理部门要充分认知到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并且认知到重视企业税务管理税收筹划项目的积极作用,在提升风险意识的基础上结合工作经验夯实科学化管理目标和管控标准。另外,要借助税收管理制度对企业税务控制结构进行监管,并且采取更加贴合企业发展需求的管控流程进行监督处理,确保能在明确管理责任的同时夯实税收筹划工作水平,为全面提升企业财务管理综合效率创设良好的平台。总之,只有建立完整且有效的税务管理制度,才能促进企业进一步落实具体的管理工作,保证相应工作过程都有章可循,维护企业运营管理项目的综合水平,也为税务筹划工作的全面落实提供保障。
4.拓展税务筹划路径
为了全面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企业要整合财务管理结构和管控措施,确保能夯实管理模式和管控要点,并且从多角度多层面夯实税收筹划的工作路径,建构完整的运维监管机制。因此,企业要从多角度提升企业税收筹划项目的运维管理模式,并且借助项目公司推进工作进程,项目公司可以是多方出资建立的,或者是第三方出资,形成利益共享的监管体系,为企业全面提升管理模式和综合管控效果奠定坚实基础,也为全面维护企业市场发展水平创设良好的运维管理平台。值得一提的是,在企业经济运营管理体系建立的过程中,企业股权多数都集中在集团企业中,并且也是一些关键管理岗位人员从事相应的工作,这就能有效维护企业的各方面利益,在这个管控体系内,要想建立健全完整的税务监管体系,就要对综合效益和管理模式进行监督,并且保证税负运维效果的实效性,从而建立更加贴合企业可持续发展进程的管理规划,促进企业全面落实系统化的税收筹划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