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学教育方式范文

小学教育方式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教育方式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小学教育方式

第1篇:小学教育方式范文

取得的主要成果如下:

一、学校教育评价方式

我们从学校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学校对教师教学的评价、学校评价学生时采用的方法、学校评价教师时采用的方法、教育行政部门评价学校时采用的方法、希望教育评价方式做哪些改革、你认为现行评价方式的评价效果、改革教育评价方式的建议等几个方面开展问卷调查,提出了如下对策建议:

1、改革单一评价方式,实行多元评价;2、改革单一评价主体,实施多员评价主体;3、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确立新型的家庭教养方式;4、全社会为教育系统松绑,竭尽全力保护教师们的改革热情;5、打破对学校的评价模式,实施多元评价主体参与;6、评价内容和方式公开,多主体认同参与评价,大力宣传未来人才的基本素质,大力宣传细化了的教育目标,特别是阶段目标,大力宣传教育的评价内容、方式、途径和手段;7、引入出入口评价,着重考查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素质的评价,运用评价参照标准(群体平均值指标),考察学生所取得成绩与参照标准之间的差距,对学生的发展动力系统(智力因素系统与非智力因素系统)全面评价,渗透发展个体人格发展状况(包括心理发展水平)的评价。

二、建立全新的对学生评价的基本要素体系

课题组在《未来社会对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给教育评价的启示》中探讨总结的教育评价在成绩考核之外的两大评价系统中得到了比较全面的评价内容:第一级系统就是:会做人、会求知、会生存、会创造、会健体、会合作、会选择、会适应。第二级系统结合成功人士的基本素质,可以进一步细化:会做人细化为诚实守信、以心换心、高尚志趣,会求知细化为讲究方法、良好习惯、知识系统,会生存细化为目标明确、多种能力、办事高效,会创造细化为实事求是、积极探究、运用规律,会健体细化为身心健康、生活规律、坚定信心,会合作细化为宽容他人、广纳意见、专注合作,会选择细化为自理自制、做事细致、考虑周全,会适应细化为坚持学习、适应变化、更新能力。综合起来展现的身心健康、知识系统、做事细致、考虑周全的发展状况和反映在成绩上的提升情况,着力考察学生接受失败的能力、哲学式的思考能力、感知幸福的能力、组织协调能力、阅读能力、交流能力、英语语言能力、对劳动成果的态度和正确使用劳动成果的能力、自制力(自我控制能力)。

三、建立在出入口对比评价基础上的对教师考核的要素体系

包括师德师风、资历、教学业绩、科研业绩、管理业绩(教育业绩)、继续教育、获奖情况、综合评议、团队协作九大一级项目。对教学业绩主要考核工作质量,表现为“四率”指标提高状况,出入口对比,与参照标准(一定范围内的平均之间)的差值,反映为经过努力所跑的距离。

四、建立教育评价方式模式的原则

1、导向性与科学性结合的原则;2、系统性和差异性相结合的原则;3、有效性与时效性相结合的原则;4、全面性与特长性相结合的原则;5、多元性与主体性相结合的原则;6、形成性与终结性相结合的原则;7、定位性评价与诊断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8、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原则;9、个体性与社会性相结合的原则;10、回馈性与合作性相结合的原则;11、民主性与保密性相结合的原则。

五、探索教育评价方式模式

1、建模方法:

①演绎法;②归纳法;③改良法;④合并法。

2、用模方式:

①自评;②互评;③他评;④档案,用成长记录册、档案袋等记录发展的轨迹。

3、用模手段:

①收集;②交流;③观察;④问卷;⑤访谈;⑥检查。

4、评价步骤:

①预评价;②他评价;③再评价;④结果反馈;⑤终评价;⑥用评价。

5、形成模式:

借鉴现代教育评价基本模式,国外比较著名的有泰勒模式、CIPP模式、目的游离模式。国内陈玉琨在其所著的《教育评价学 》中对我国的教育评价总结为六个基本步骤,结合我们的教育工作实际探讨提出了教育评价的一般步骤:

①背景分析:

分析发展主体所处的社会现实背景,用发展的眼光前瞻发展主体将会遇到的素质要求,为发展目标和评价框架的确定奠定基础,结合国家、社会对未来人才的要求做好积极分析,以便客观真实地把握各种需要发展的要素。

②确定方案目标:

方案目标要包括终结性目标和各阶段目标、预期目标和非预期目标(预期目标可能产生的副效应)。终结性目标具有统领作用,各阶段目标应具体体现终结性目标,各阶段目标应整合形成终结性目标。

③评价方案设计:

对评价涉及的目的、内容、范围、方法、手段等加以规范,形成有制约作用的可操作程序。

评价内容要从业绩(成绩、成果)、行为、素质(心理、思想、能力、水平等)等方面全面确定考核的项目,对每个项目采用收集考核依据的途径、方法和手段要给以明确,以便被考核者知晓,努力创造条件,自觉接受考核。

教师或者管理者要细化目标,形成循序渐进的逐步实现的目标体系,将目标渗透到活动的各个环节之中,转化为具体的实现目标的行为,以便被评价者循着目标行为系统逐步实现目标,比如:教师将学生要达到的教育目标转化为作业目标。

教师或者管理者还要告知实现这样的目标的途径、方法和手段。比如:学生的阅读能力,可以细化为识别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概括能力、演绎能力等。就识别能力而言,就是能够认识、读得准、知道其意义。不能识别怎么办?可以查字典、问同学、老师、长辈。教师既要把各项目标细化分解为学生能够实现的小目标,又要告知实现这些小目标的方法、途径和手段。

④征求被评价者对方案的意见:

方案设计者要对方案中有关定性要素进行解释,对有关定量要求收集意见。被评价者要全面认识方案,理解各种可变因素,积极提出建设性的修改意见。这一过程是宣传评价目的、内容、范围、方法、手段的过程,要充分调动一切因素参与到提出修改意见的过程中,充分调动所有被评价者的参与积极性。

要征求被评价者所处环境中的有关人士对评价方案的意见,征求由家长和热心教育问题的人士组成的家长委员会的意见。

当然,我们往往把国家规定的教育目标确定为方案目标,被评价者好像就没有选择的余地,但是被评价者可以对实现目标的细化过程目标、途径、方法、手段提出自己的意见。比如:可以要求对实现目标的过程进一步细化、进一步分解,直到被评价者可以理解、可以一步一步实现。

⑤修改方案:

方案设计者充分考虑各种积极因素,把意见尽可能地融汇到方案中来。

第2篇:小学教育方式范文

关键词:师范生;“教师书法技能”;考评方法;小学教育

1994年国家教育委员会颁发的《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大纲(试行)》中,就明确将“书写规范汉字”技能作为师范类专业“学生都应具备的,是学生必修的内容”。可见,作为小学教育专业的师范生,要想在今后能顺利走上教师岗位,胜任教学工作,必须要掌握好“书写技能”等基本功。为此,宿迁学院自该专业设立以来,一直将“教师书法技能”作为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提升基本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必修课程入教学计划,即在大一时开设一学期,共48学时。“教师书法技能”这门课程以“三笔字”(指毛笔字、钢笔字和粉笔字)作为该课程教学基本技能的主要内容,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对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的书写技能的提高和从教能力的提升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那么,要想使学生课上、课后坚持练习,最终达到培养目标,这就需要制定一个完善的课程考评方法,来促使学生坚持不懈,朝着由“学写”转变成“会写”,进而“写好”的目标奋进。

一、小学教育专业“教师书法技能”考评方法现状

宿迁学院“教师书法技能”课程考评方法以往一直采用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的简单累计方式,成绩比重分别为30%和70%。平时成绩根据学生的上课出勤情况计分;期末考试为开卷方式,也一直采用学生交书法作品的形式进行评分。尽管在过去这种考评方法也能考查学生的书写能力及书写效果,但还是有较多不尽如人意之处。比如,学生课后书写训练,缺乏监督与管理,主动性不强,不少学生敷衍了事;学生书写练习缺乏激励机制,积极性不高;出现少数学生书写能力强,而多数学生书写能力没有得到切实提高的情况;书写训练缺乏持续性考评方法,学生中有毅力者可能继续坚持,更多的则弃而不练,仍我行我素地信笔涂鸦,使已投入的教学训练前功尽弃;等等。

二、小学教育专业“教师书法技能”考评方法改革的设想

基于宿迁学院“教师书法技能”课程考评方法的现状,本着增强学生书写训练的自觉性,激发他们书写的兴趣,提高全体学生的书写水平的原则,笔者对宿迁学院小学教育专业“教师书法技能”课程考评方法提出以下改革设想。

(一)加大平时成绩比重

根据课程的实际情况,尝试改革以往的成绩评定方法,加大平时成绩的比重。学生总成绩中,期末成绩只占50%,而平时成绩扩大至50%。并且细化平时成绩的构成,加强过程考核。把平时成绩改由考勤、课堂作业、每周作业、平时测试等要素构成,并细化各要素在平时成绩中所占的比例:考勤约为30%,课堂作业、每周作业约占40%,平时测试(三次)约占30%。任课教师可以在第一次上课时,就将成绩评定方法告知学生,让学生在思想上认识到平时书写训练的重要性。

(二)实行课堂作业与平时考勤相结合的考评方法

这是鉴于个别学生缺勤而请别的学生代交课堂作业或者自己书写能力较差而让书写能力强的学生等这些不讲诚信的情况。因而要求课堂作业、平时测试等一律由学生本人在训练课的下课前提交,不允许代交。当堂一个学生只允许交一份作业或测试卷,代交的作业或测试卷不予承认。教师通过这种做法,以便了解所有学生的真实书写情况。此外,不仅将课堂作业作为学生书写能力的检测手段,而且将其作为记录考勤的凭证。如有些学生来上课,但未交课堂作业,就按缺勤记录。如因事假、病假等缺勤的学生允许其补交上一次作业,但课堂作业分低一个等级评定。因事假、病假等连续缺勤的学生也允许其补交作业,只记录1次补交作业分。

(三)实施平时测试阶段性考评方法

为检查学生每个阶段的练字成果,任课教师可随堂进行3次平时测试,每次100分,60分(含60分)以上“合格”,60分以下“待合格”。“合格”以上学生的作业成绩,根据相关比例,归入平时成绩,而“待合格”的学生,需经过一段练习后,再次参加检测,直到“合格”为止。因病、因事未能参加平时测试的,可以再次参加平时测试。无故不参加平时测试的,记0分。平时测试不得由别人,一经发现,将按缺勤和“待合格”处理。

(四)加强对学生课后练习的督查

书写技能,必须通过学生平时勤练才能掌握。任课教师可以在每次课上布置一定量的课后书写任务,要求学生每天临摹字帖不少于20分钟,每次练好3—5个字,每天练习1张纸左右,课后作业写上日期,自我保存,以1周为单元上交,将数量众多的作业分批次进行批阅,并及时表扬表现优秀及进步明显的学生,督促不认真书写或敷衍了事的学生。同时为了加强对学生课后练习的监督,并将他们的课后成绩作为平时成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到总成绩之中。

(五)采用多元化方法开展期末考试

“教师书法技能”期末考核可根据具体的书写工具做适当的调整,比如期末考核,毛笔书写技能期末考核可以采用随堂考试,现场交书法作品的方式进行;粉笔书写技能考核,可以采用拍照的方式把每个学生的书写作业拍下来,形成图片文件,然后把图片编排到文档中去。这样做的好处,一方面可以避免阅卷打分过于仓促,使评分更为细致、精确;另一方面便于存档,以备查阅。而钢笔书法可以采用书面考试的方式,题型应理论与书写相结合,如填空题、选择题、临摹单字题、行书单字书写题、行书短文书写题、贺卡设计题等。同时,期末考核方法也可多元化。除了随堂书写、上交书法作品、书面考试外,还可以尝试结合办作品展览、贺卡与签名设计等方式进行考核。

三、小教专业“教师书法技能”考评方法改革成效

将上述的“教师书法技能”课程考评方法改革设想形成方案之后,经学校教务处同意,在宿迁学院2014级、2015级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当中进行了实践与探索,结果发现学生无论是在课堂表现还是书写技能提升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首先,自从实行课堂作业与平时考勤相结合、平时测试等形成性考评方法,提高了促进学生平时书写实训的效果,发现学生不仅能重视考勤,而且积极关注课堂作业、课后作业、平时测试等的反馈意见。其次,实施平时测试这种阶段性考评方法,及时向学生通报每次测试结果,请写得好的学生讲述自己的学习体会和心得,并亲自示范,其他学生观摩,这样更容易被学生理解,同时更容易激励学生的信心和赶超欲望,调动其书写的积极性。因而,学生不仅在练习书法的自觉性方面有明显的提高,而且书写质量也有了很大的进步。最后,期末考核采用多元化的考评方法,全面体现学生书写实训的效果。特别是关于办作品展览来代替期末考核,成效显著。该考核通过可以采用每人负责一块小展板的个人展览,或者小组合作的集体展览等方式进行“三笔字”(毛笔字、钢笔字和粉笔字)书写能力的检测,并邀请有关专业教师、系部领导、高年级有书法特长的学长等进行综合评价。

这种考评方法,一方面可以使学生由被动的书写练习者成为主动参与者及积极探索者,实现对书法技能由“学写”转变成“会写”,进而“写好”。另一方面,通过展览,学生自己在对比中,找到了自己的不足,以便在以后的书写训练中进一步改进。此外,考评方法实施后,该专业学生在江苏省书法水平等级证书考试中所取得的成绩喜人。截至目前,2014级、2015级小学教育专业200名学生中已有90%以上的学生通过江苏省书法水平等级证书考试(硬笔书法)六级考试。而其中2014级小教1班硬笔书法六级通过率已达98%(全班共48人,47人通过);2014级小教2班硬笔书法六级通过率为100%(全班共49人,全部通过)。当然,在小学教育专业“教师书法技能”课程考评方法实施中也遇到一些较为棘手的问题,还有待以后进一步解决,比如:批改作业的工作量明显增加,特别是平时训练作业量巨大,任课教师有时显得力不从心,导致偶尔作业批改不及时;课后作业比较多,每次批阅后细化为分数,难度比较大。

四、结语

“教师书法技能”是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提升基本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必修课程,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技能训练课程,它对学生的书写技能的提高和从教能力的提升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而制定一种完善的课程考评方法,是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专业书写技能训练取得显著成效的重要途径。根据“教师书法技能”课程的性质,宿迁学院对其考评方法进行了改革与实践,打破了以往的成见,积极探索,努力创新,形成了学在平时、考在平时的形成性考核以及期末多元化考核等评价方法。总的来说,改革宿迁学院小学教育专业“教师书法技能”课程考评方法无疑是势在必行的,同时也是成功的。通过实施“教师书法技能”课程考评方法改革不仅增强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书写训练的自觉性,激发了他们书写的兴趣,而且还提升了全体学生的书写水平。因此,笔者建议将这一考评方法改革成果在学校师范专业进行实验,并在实际书写教学中加以推广。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委员会.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大纲(试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1.

第3篇:小学教育方式范文

关键词:小学书法;教学;视点;方法

文字是文化的载体,同样汉字作为中华文化的载体,它记载了中华上下几千年的历史,文化内涵深厚,同时中国书法作为既具有书写美感又具有文化内涵的特性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随着国家经济的进步与发展,传统文化的地位逐渐衰落,所以从小学起开展书法教育意义重大。

一、在小学实行书法教育的意义

1.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素质,促进教学

学习书法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长期的坚持与练习,这就需要学生有很大的耐心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对学生进行书法教学,让学生进行真正意义上的书法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耐心,并且有利于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常规的文化课教学中开设书法教学也更能够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其在日常的学习中更有动力。因此在小学教学中进行书法教学既能提高学生自身的文化素养和自身素质,同时也是更加有利于教师教学活动的开展,从而促进学校教育教学的发展。

2.有利于中华文化的传承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传承方式,其中书法就是最重要的传承方式。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更加的注重对经济的追求,忽视了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因此在小学教育中逐步开展书法教育并不断的扩大,有利于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二、小学书法教育教学视点和方法上的不足

在实施素质教育之前,学校主要抓的是“文化课”,认为书法教学在短期内不能取得很大的成效,对学校在教学成果的排名上没有很大的帮助所以对书法教学也就不重视;学校运用在书法教学上的资源也是非常有限,有时候甚至是不投入资源使用;与之相应的,学校关于书法教学的教师队伍的建设也是不够重视,所以也就没有很好的师资。

实施素质教育之后,就一把抓,就认为什么都是好的,不分主次,认为只要上课了就能提高学生的素质,学校的教育目的就达到了,完全不顾在实际情况中学习的学习情况。具有很大的盲目性。

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书法教学基本处于一种边缘化的状况,没有专业的教师,充足的教学资源,以及完善的制度。

三、小学书法教学新的视点和方法

1.生命的视点和方法

教育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人类通过教育可以传承自己的文化,同时也可以提高生命的价值,重构生命的意义,所以说教育是有生命的,并不是毫无意义的客观事物。在教育活动中,这里的生命包含多重含义,既包括教学叙事的生命,也包括教学主体的生命,同时还包括教学教学对象的生命。

生命的视点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把书法教学看成是一个有生命的个体,实现书法教学的生态化。我们可以把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风俗人情、社区文化等内容融入到小学的书法教学中,既可以作为小学书法教学的资源,为学生在进行学习书法或进行书法创作的时候提供素材或灵感;也可以作为是对书法教学的生态补充,在相对动态的环境下对学生进行书法教学使学生更能够感同身受,更能体会到某些书法内涵,进而更能促进学生书法素养的提高。再具体的说,就是要求学生在平时的书写中要注意书写的笔序、笔划、结构,把握好行间距和字体的大小等,书写规范。生命的视点还要求我们要运用人体美学的规律来进行楷书的教学。在书法教学的实践中,有经验的老师都会用人体的高矮胖瘦等形态和人体的结构来比喻字体的机构和形态特征。

生命的观点和方法体现了人文关怀的思想,是书法教学的基本理念和方法。

四、儿童的视点和方法

儿童是学生群体中比较特殊的群体,他们的认知尚处于感知运动阶段或前运算阶段,对事物的掌握和理解尚处于表面阶段,所以在对儿童进行书法教学时就要利用他们对图片、游戏感兴趣的特点开展教学活动。

如在教授单个字的时候可以将字的书写注意事项和方法编成一些儿歌,这些儿歌将字的书写顺序、字的结构、字中所包含的文化精气神都概括在内,并以一种儿童喜闻乐见的方式表现出来,这样就更能引起儿童的兴趣,也更能帮助对书写知识的掌握。

五、专家的视点和方法

在过去的小学教学中把书法教学等同于语文课中的练字教学,只是单纯的教学生认字、写字,根本就不是真正的书法教学。专家的视点主要是指书法教师的独特性,书法教师不同于一般普通的教师,也不同于书法教育家,算是两者的结合[4]。书法教师首先是作为一名教师,因此书法教师除了会进行书法创作外更重要的是要会“教”,要能讲的透、教的好;然后是作为一名书法艺术家,要具有较高的书法艺术素养和素质,能“看得懂”、“看得精”。

专家的观点要求书法教师要掌握跟书法和书法教育相关的理论、技巧、法则,理解与我们现实生活的关系,书法鉴赏等方面的知识[5]。既要懂得教材的知识,还要懂得怎样教授教材的知识。专家的视点还要求教师要有严格的规范意识,每上一节课前都要备好教案,要有清晰的讲课思路,讲课方法以及独特的教学理念。

六、结语

书法教学在小学教学中算是比较新的一门课程,其作用更注重的是对学生内在气质的培养,其教学效果不会如常规的课程一般明显,但我们却不能忽视它。小学书法教学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应坚决坚持生命、儿童、专家这三个视角和方法。

参考文献:

[1] 沈显龙. 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J]. 小作家选刊(小学). 2008(06) .

[2] 李昊颖,王丽娜. “文字”小组倡议书[J]. 小学生(快乐新读写). 2011(12) .

[3] 陈殿军. 花开淡墨痕,清气满乾坤――济南市明湖小学书法教育的实践与探索[J]. 中国教师. 2013(24) .

第4篇:小学教育方式范文

【关键词】学讲方式小学科学教育学

2014年伊始,徐州市教育局颁布了名为《关于实施的意见》的文件。这份文件预示着徐州市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尤其是课堂改革进一步深化的大幕即将拉开。

引言

以行政推动“学讲方式”教学改革,无论其立意初衷还是推进手段,都足见教育部门勇探索、敢作为、扎实求是的改革决心和办事效率,都值得为其一赞。 所谓“学讲方式”,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作为主要学习方式,以合作学习作为主要教学组织形式,以“学进去”、“讲出来”作为学生学习方式的导向和学习目标达成的基本要求的课堂教学方式。其立意是要改变目前部分学校课堂教学中,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学,教学气氛沉闷,教学效率不高的局面。(徐教教研[2013]4号文件)作为教育主管部门,能够正视辖下一线课堂存在的问题,不讳言其弊,这份勇气与态度着实可嘉。那么,“学讲方式”究竟有哪些亮点,遵循了哪些教育规律,在小学科学学科又能发挥哪些作用呢?

由被动接受走向主动建构

建构主义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也即是说受教育者并非白纸一张,任由教育者在其上勾涂描画,而是在其既有经验与基础之上对新事物进行选择性接受。回顾我们过去的教学方式,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张嘴,一堂课。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学生在座位上索然无味地听。“学讲方式”的提出首当其冲便是针对这一弊端。它对学习者提出了“讲”的要求,为达到这一要求,学习者必须将所接受的知识内容在自己头脑中进行综合建构。众所周知,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口头的表达需要头脑的思维来维系支撑。信息加工理论将头脑思维过程比作一个感受―加工―提取的过程,欲提取,先加工。学习者若要将所学的内容顺利讲出来,就要运用思维,调动已有知识经验,理论联系实际,经过一轮头脑的加工建构,表达方能得以实现。以小学四年级科学《云的观测》为例,积云、层云和卷云三个概念的区分对于学生而言有一定的难度。即使学生仔细观察,认真听讲,也可能只是在头脑中留下些许模糊的印象。而如果要求将三者区别讲出来,学生则会努力回想日常生活经验,天空中的云到底是什么样的呢?大小?薄厚?高低?颜色深浅?首先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大致的轮廓。接着结合实际观察与课堂所学,努力概括归纳特点:层云低、卷云高,积云厚、卷云薄,层云灰,积云卷云白……经过这一番提取加工过程,再努力组织语言,继而完成讲述。这一系列过程是一个综合建构的过程,相较于被动接受,其效果不言而喻。

由独学无友走向合作共赢

《礼记・学记》有云:“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闭门造车,未若博采众长。当前学生学习形式,以听讲为主。学生虽有发言权,但毕竟课堂时间有限,只能满足少部分学生发言需求。长此以往,则会在班级内形成“话语霸权”,即发言人只集中在个别学生身上。这种现象一旦形成,大部分学生的学习都会缺乏积极性,课堂上都会缺少参与热情。这也是当前课堂教学气氛沉闷的主要原因之一。维果茨基所阐述的心理发展两条规律指出:人所特有被中介的心理机能不是从内部自发产生,它们只能产生于人们的协同活动和人与人的交往之中;人所特有的新的心理过程结构最初必须在人的外部活动中形成,随后才可能转移至内部,成为人的内部心理过程的结构。即是说孩童的知识学习过程需要在与同伴的交往中实现,而后内化为其自身头脑思维。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也强调,社交、尊重与自我实现都是人心所趋的高层次需求,孩童亦不例外。如果我们将一个班级就看作是一个社交群体,一堂课当成是一次社交聚会,那么课堂除了正常的知识授受外,还应当兼有社会化功用隐含其中。“学讲计划”的提出,恰切中这一题义。“学进去,讲出来”从形式上就要求至少两人以上的团队合作模式,一人讲,同伴听,相互交流印证,如遇分歧困惑,也可以质疑争辩。双方在言语往来中加深对问题的认识与思考,内化知识与能力;在思维碰撞中锻炼社交技巧,提升情商。小学五年级《阳光下的影子》一课,要求学生通过在阳光下观察影子,发现光影变化规律。观察记录环节的内容,学生相对容易完成,但到了归纳概括阶段,许多孩子头脑中初步形成的原理就变得模糊起来。阳光下相同物体不同时间影子的哪些因素改变哪些因素不变?不同物体相同时间各因素变化情况怎样?不同物体不同时间哪些因素改变?当学生独自思考时,这些问题往往会因枯燥困惑而使他们产生厌倦感。同伴之间的互相讲授,则在互相激励督促的同时,形成良好的讨论空间与宽松氛围,从心理上克服畏难与退缩,学习效率将会大大提高。

由以师为本走向贴近学生

现代教育学之父赫尔巴特强调教师在学生中的权威作用,主张一切教育活动的基础都应以教师为中心。正是在其思想的影响下,课堂成为教师的秀场,讲台成为表演的舞台。关注课堂、关注纪律、关注教材、关注活动等等思潮层出不穷,却恰恰忽略了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学生。因此,二十世纪实用主义哲学家杜威才独树一帜,向传统教育发起挑战与批判,在其影响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正式登上舞台。然而实践未必总能紧跟理论其后,也许由于根深蒂固的思想,也许由于迫于现实的压力,教师“一言堂”的实例比比皆是,而“以生为本”、“学生中心”似乎也只是停留在口号中。“学讲计划”更加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生存状况,关注他们的情绪体验。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后,其学习水平与掌握情况可以在讲述的过程中直观地表现出来。此外,学生口头讲述学习内容,其自身也经历着一个角色转换的过程,学生既是知识内容的接受者,同时又要担当知识的传播者。这种身份的转换于学生而言是新奇的,是充满未知与挑战的。而教师则由课堂的中心逐步退居幕后,真正将舞台交给学生。小学科学五上《运动与摩擦力》一课中,摩擦力的概念是一个难点。即使演示与讲解并行,体验与背诵并进,学生也常常一头雾水,难以理解到位。摩擦力的产生需要接触与运动两个条件同时满足,把握这两个条件就把握了摩擦力。开展“学讲行动”后,学生们可以以合作的方式将自己的理解与心得相互交流,就摩擦力所具备的要点进行探讨。先理解到位的学生便可以帮助没有掌握这一知识点的学生,“先会带后会”,实现共同进步。

第5篇:小学教育方式范文

一、小学素质教育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小学素质教育的实施过程中主要存在三个问题。一是小学升初中对文化课的要求保持了小学文化课教育的课时,从而将音体美等活动课时进行了无形的缩减,从而未能为素质教育的实施提供时间上的保障。二是教育教学管理工作者对素质教育的实质认识不够深入,导致素质教育的实施方案流于形式,未能从本质上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提供有效的教育行为。三是家长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对素质教育的认识存在不同程度的偏见,从而造成了孩子的认知矛盾,关于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老师和父母长辈给出的意见存在较大分歧,这也不利于素质教育的有效贯彻和实施。

二、提高小学素质教学实施效果的对策

1.弱化小升初的学习成绩的重要性

素质教育提倡了很多年,新课程标准对小学素质教育也有明确的规定。但是“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才是硬道理”的思想观念还是根植于教育工作者和学生家长的心里,这对于切实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的教学理念设置了障碍。这一障碍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小学升初中的压力,大家普遍认为升入一个升学率高的初中对于孩子的学业有决定性作用。在这种思想观念的驱使下,很多学生家长将孩子的教育重心落在了文化课的学习上;受到教学任务和教学成果检查的制约,大部分教师将学生的培养也将成绩作为重心,而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和学习兴趣的培养,以及对学生需要进行终身学习意识的渗透的关注度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因此,相关教育部门要将小学升初中过程中学生成绩的参考作用进行适度的弱化,从而能够降低家长对学生文化成绩的期望,进而有利于教师将小学教育的重心转移的到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的提升上面,最终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曰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培养孩子乐于学习的心理状态。

2.提高教育教学管理者的综合素质

小学素质教育实施效果一直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这很大程度上与教育教学管理者的综合素质有直接关系。素质教育的践行者需要对素质教育理念有深刻的理解、教育教学管理能力和教育的前瞻性。只有对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有深刻的理解,才能在教学内容和教育理念中对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有效地干预和指导,从而切实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只有对素质教育的本质有深入的理解,才能够对素质教育的具体实施方法进行研究,从而能够制定出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估方法来践行素质教育理念。教育教学管理者有优秀的管理能力,才能够将素质教育的具体实施方法进行推广,对教师的素质教育教学质量进行检查,有效地矫正部分教师教学惰性导致的素质教育实行失效,进而能够将有效的素质教育方法执行下去。素质教育的实施需要一个过程,素质教育的成果并非像文化课教育成果那么立竿见影,对教育教学管理者的工作业绩没有实时显著的印证。素质教育对孩子综合能力的培养成效主要体现在初高中乃至大学阶段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良好的情商,以及孩子的终身学习理念的建立和良好世界认知的形成。

因此,相关教育教学管理工作者要全面提升优化自身的育人理念和管理能力,以及心理承受能力。同时也需要教育界和相关领域的工作者对于素质教育的教育成果评估进行有效的改革,从而能够让大家对素质教育有更清晰的认识和更加理性的评价。

此外,小学教师的综合教育能力也是素质教育能够有效实施的关键因素。小学教育的主要内容除了文化课知识的教授,还有对小学生课堂纪律的管理。小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很大程度上要与幼儿园教育方法和管理方式进行衔接。因此,提高小学教育工作者的教育学和儿童发展心理学以及职业能力水平是素质教育工作有效实施的重要保障。对此,小学教师要自觉提高综合能力,学校也应加强小学教育工作者的培训工作。

3.加强家校沟通交流,共筑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的有效实施不仅需要学校对学生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还需要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高度配合。在目前的基础教育中常常出现5+2=0的现象,究其原因是因为5天在学校养成的习惯和学习的知识在2天的周末中消耗殆尽,这充分说明了家庭教育对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观念的重要影响。

因此,学校要肩负起对学生家庭教育的责任,可以通过开展家校交流会来加强对家长教育子女方法的教育,从而有利于加强家长掌握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对子女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进行正向的引导。至少可以让家长学会如何让孩子在假期保持住孩子前5天养成的习惯和习得的知识。还可以对班主任的工作提出具体的要求,为每位学生建立档案,阶段性地将学生的在校表现和家校配合教育工作方法进行记录,从而保证在孩子的素质教育工作细节上,能够实现家长和学校的全力配合。

三、结语

第6篇:小学教育方式范文

关键词:小学教育;体育教学;教学目标

一、明确教学目标,组织体育教学实践活动

在小学体育课堂中,指导课堂教学实践是实施目标式教学法的关键。实施目标式教学法,首先教师要明确该堂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运动技巧还是丰富学生的认知或是为了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通过发挥教学目标的导向作用,不仅可以明确教学目的,而且能够增强教学组织的系统性。同时,在推进体育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对小学生来说,尽量组织一些具有趣味性的体育活动,这样有助于小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从而实现体育教学目标。

比如,教师在给小学生讲解“障碍跑”这一教学内容时,首先要明确让学生了解什么是障碍跑,这是这堂体育课的教学目标,首先要让学生初步掌握障碍跑的技巧,然后教师可以设置一些障碍物,如栏架、跳绳以及实心球等器材。教师可以将这次教学内容设计为“鸡毛信”的游戏,让小学生在游戏中完成障碍跑的学习,从而促进教学目标的完成。在游戏活动中完成体育教学目标,这样系统地组织体育教学实践活动,可以将枯燥无味的体育活动变得生动、有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如,当教师要向学生传授篮球方面的技巧时,如果只是通过教师简单的示范而学生反复练习的方法会让学生感到枯燥、厌烦。这时,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现在的心理状态,将训练活动转变为竞赛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参加的积极性。目标式教学法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还可以通过游戏、比赛等多种方式,这样能够吸引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形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根据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目标进行教学设计

开展目标式教学的前提就是教师必须明确教学目标,只有正确把握课堂教学活动的具体要求和方向,这样在小学体育教学设计的时候,才能设计出符合学生的教学内容。比如,教师在给小学生讲解体操内容的时候,首先需要明确该课程的目标,而此类目标大致就是激发小学生对体育的兴趣,让学生掌握有关的技能技巧。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相关的体操运动员比赛画面,通过观看,学生会受到运动员优美姿势以及娴熟动作的感染,从而激发学生想要学习体操的欲望,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欣赏能力。此外,也要注重对小学生个性化的培养,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划分为不同的组别,并分别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对于体育基础薄弱的学生,教师就可以让这些基础薄弱的学生完成体育基本性的学习目标;而体育基础扎实的学生,教师就可以设定较高的体育学习目标,从而能够让学生在适合自己的发展范围内快速健康成长。

三、实事求是评价体育教学效果

教师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运用目标式教学法,会对教学目标是否完成做出相应评价,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在小学体育教学完成后,要对教学效果进行分析、评价和整理,最后进行合理总结,有利于发现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并在问题中不断总结,从而促进体育教学的不断进步。如此,教师可以通过观察、测验等方式来评价体育课的教学效果。根据小学生的反馈,准确把握体育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及时解决,有利于增强小学体育目标式教学的有效性,从而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比如,教师在给小学生讲解体育课程中的“往返跑”时,可以让学生进行多次往返跑训练,在训练中让他们转身时的速度,从而提高体育成绩。在课后,教师根据不同成绩的学生进行调查,发现并总结课堂上出现的问题,实事求是评价这堂体育课的教学效果。通过分析和总结,教师可以发现在这堂体育课中存在的问题,因为忽视了学生的身高、步伐的大小等有关因素而出现这样的情况,这样下次体育教学时的改进方向可以从这里入手。

总之,在重视素质教育的同时也不能忽略学生身体素质的形成以及发展,当前不仅我国在重视小学体育,全球也在关注、重视着小学生体育能力的水平,可见小学体育在学生的求学过程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教师在小学生的体育教学中运用目标式教学法能够让学生更加快速地融入体育活动中,更加有利于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从而完成体育教学目的,形成高效的体育课堂。

参考文献:

第7篇:小学教育方式范文

关键词:小学学生;舞蹈教学;现状;具体措施

在当前小学教育当中,大多数老师都只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和学生的全面发展。随着课程的改革,大多数老师已经打破传统的教学观念,在教学上加大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人提升。在小学教育当中,舞蹈教学对于学生来说能够提高学生的内在气质在一定程度上还能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但在当前小学教学当中舞蹈教学还是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本文将针对这种问题现状提出一系列的解决措施。

一、当前舞蹈教学存在的现状

(一)在教学内容角度出发没有满足学生的广大需求

相对来说,在当前小学舞蹈教学来讲,大多数的舞蹈教学发展的重要目标是在传承传统文化艺术的基础之上能够有新的突破。但在当前我国小学学生的舞蹈教学当中大多数舞蹈小学受师资力量等原因的限制,在一定程度上无法满足学校自身的教学要求。在小学的学生来说,对于舞蹈可能有的学生接受能力相对较快,有的学生相对来说接受能力相对较慢。而在实际教学当中大多数的老师在实际教学当中都是实行按班教授,致使会形成一种“学得好”和“接受不了”这两种现象的发生。同时,相对来说处于当代的小学生对于街舞是比较感兴趣的,而大多数老师在教授学生舞蹈内容时只是按照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教授,长期以往就会造成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兴趣以及在很大程度上学生在舞蹈上的需求难以得到满足。

(二)在教学评价体系角度上较为狭窄

在实际的舞蹈教学上,大多数的老师对学生的考核评价仅仅局限于理论测试和舞蹈技能的掌握,而对审美素质和情感素质等因素关注的较少,在很大程度上导致学生形成错误的观念,认为只应注重理论和技能方面。在新的教学背景下,面对舞蹈教学更多的教学评价应该关注学生的个人情感以及审美素质等因素,将这些因素贯彻到学生的始终才能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发展。若是忽略这些因素的发展,学生的舞蹈教学将得不到良好的发展。

(三)在教学方法与课程设置方面存在较大的问题

在小学课程设置方面存在较大的问题,对于当前小学学生而言,大多数学生的课程以语文、数学为主,而对于学生的舞蹈教学课程却是少之又少。在这种课程设置的方式下,学生能够学到的理论知识和相应的舞蹈技能较少,在很大程度上很难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教学方法上来讲,教师在教学上仍然采用机械式的教学,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学生很难提高自身的舞蹈积极性,也无法提高自身的审美素质以及综合能力的提高。

二、针对这种现状提出一系列解决措施

(一)在舞蹈教学方式上的转变

相对来说,舞蹈教学和其他的学科相比存在较大的差异,对于小学的学生来说不仅需要一定的基础知识,在一定程度上还需要学生利用特定的舞蹈形式将舞蹈真正的内涵表达出来。在传统的教学当中,大多数老师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所以在教学当中学生很难领悟到舞蹈教学当中的真正实质。在实际教学当中,老师应该打破传统的教学观念,在教学上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多媒体集文字、图片、声音为一体在当代受到广大师生的喜爱,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播放视频,这样既能给学生带来视觉上的美感还能丰富学生的内在信仰。在某种层次上也为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让学生能够感知到舞蹈带给我们的魅力。

(二)在一定角度上完善舞蹈教学上的评价

在舞蹈教学当中,舞台表现力对于学生来说至关重要,不仅能够给予学生较多的自信心还能丰富学生的文化素养。在学生的舞蹈评价当中,作为教育者应该从学生的舞蹈学习态度以及学生在学习舞蹈时的阶段性变化出发,对学生的日常学习多给予鼓励,语言上的魅力能够给予学生较多的自信心,还能积极的加强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实际教学当中,老师的批评性教学对严重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对自身的能力产生怀疑,所以在实际学习当中将缺乏相应的学习动力,这将不利于学生自身的良好发展。而在小学实际教学当中,完善老师自身教学评价体系,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深化自身的文化内涵,这样不仅能促进自身的发展还能对学生产生重要的影响。在教学当中在一定层次上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才能使学生得到良好的发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舞蹈教学当中,老师应该在当前的素质教育当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根本上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真正实现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小学学生的实际教学当中,老师应该转变自身的教学方式,更新自身的教学观念,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适应当前教学的发展。在舞蹈教学过程当中老师应该针对学生的接受能力进行因材施教,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新的接班人。

[参考文献]

[1]李趁趁.农村小学学生舞蹈社团建设的研究[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8,08:65-67.

[2]柳喻花.论“舞蹈社团”如何打造趣味化课堂[J].西部素质教育,2016,04:194-195.

[3]尤怡红.提升高职高专舞蹈教学内涵的思考与探索[J].音乐时空,2013,10:104-105.

第8篇:小学教育方式范文

关键词:小学生 诚信教育 内容 实施方法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多元文化的相互碰撞,对人的思想观念产生重要影响。尤其对于小学生而言,其人生价值观尚未成熟,极易受到不良文化的影响,不利于小学生的终身发展。在小学教育阶段,积极开展诚信教育,能够引导小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健全小学生人格,使其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并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因此,作者认为,有必要对小学生诚信教育内容和实施方法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一、小学生诚信教育的重要性

当前教育教学中,教育者更加注重智育教育,忽视对其它方面的培养。诚信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诚信教育,能够促进德育教育发展,同时满足素质教育理念的要求。小学生诚信教育具有重要性。首先,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做人之根本,同时是人立足于社会的奠基石,通过小学生诚信教育,能够提高小学生的道德修养。其次,明礼诚信是我国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通过对小学生加强诚信教育,能够在小学生心中埋下诚信的种子,有助于推动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发展进程。最后,小学阶段是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通过教育开展诚信教育,可加强对小学生健全人格的引导,培养小学生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做诚实守信的人。由此可见,小学生诚信教育十分重要。

二、小W生诚信教育的内容

《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有涉及“诚信”内容,要求小学生与人真诚交流,与朋友建立信任,并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随着社会的发展,小学生诚信教育内容不应局限于上述内容,而是应该得到创新,以期增强诚信教育的效果。根据小学生年龄等特点,在诚信教育中,主要从诚实和守信两个方面着手。

首先,诚信教育中,包括教导小学生诚实做人。对于一二年级小学生的诚信教育中,教师应鼓励小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如拾金不昧,爱护花草等,并对表现良好的学生给予奖励,以期调动小学生诚实做人的积极性。对于三四年级小学生,鼓励其真诚待人,积极向他人承认自己的错误,考试不作弊、不抄袭他人作业等,引导小学生见识实事求是的态度。对于五六年级小学生而言,教师应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自控能力,使小学生能够虚心接受他人的批评、劝告等,并树立平等观念、良性竞争理念。

其次,小学生诚信教育中,应培养小学生保持讲究信用的态度。对于一二年级学生,教师应引导小学生,“答应他人的事情必须做到”,做到言行统一。对于三四年级学生,在诚信教育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明确不诚信的后果,告诫学生承诺的重要性、严肃性。在该阶段,教师可创设故事教学情境等,增强学生对诚实守信的理解。最后,对于五六年级学生,教师引导小学生不可随意做出承诺,在于坏人作斗争时,可巧妙的周旋。在此期间,教师应引导小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的游戏活动,在娱乐中,促使诚信教育深入小学生之心。

三、小学生诚信教育的实施方法

小学生诚信教育活动要得以有效开展,应坚持采用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法,有利于推进道德教育的深入。由于小学生年龄特点,要求诚信教育的内容必须充实、起点必须低,且具有针对性。作者认为,小学生诚信教育的实施方法主要有:

第一,说服教育法。在诚信教育中,教育中可采取传统说服教育的方式,教导小学生明辨是非、美丑和善恶。诚信作为人类的高贵品质,应得到后天的培养和教育。教育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讲解、读书活动、班级讨论等方式而实现。例如,在班级讨论中,以“诚信”为主题,鼓励小学生表演系列节目和参与“诚信的重要性与非诚信的危害”等问题讨论,可增强诚信教育效果。

第二,陶冶情操法。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和影响。在小学诚信教育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小学生树立正确的诚信观念,并采取合理的诚信行为,将其付诸于实际行动中,保证学生具备良好的诚信品质。例如,小学校园和班级积极营造诚实守信的环境氛围,并在校园内部定期评定“诚信标兵”等,有助于激发小学生参与诚信活动的兴趣,还能为其它小学生树立榜样性作用,引导小学生做诚实守信的人。

第三,生活实践法。诚信教育中,仅凭借理论性教育是远远不能达到教育目的的。在诚信教育中,要引导小学生体验生活实际,才能对诚信加以深刻的感悟。在此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小学生进行人际交往的生活实践,如果与陌生人真诚相处,则你会获取什么?通过小学生在校园内与不相识的教师、学生相处后,不难发现,人与人之间,只有友善相处,付出真诚,则可以创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脉络。但是,与此同时,教师应加强小学生的安全教育,与社会人员交往时,不可轻易相信陌生人,也不可主动欺诈他人,在保护自己的基础上,与人交往。

第四,研究性学习法。小学生诚信教育中,教师可组织小学生积极收集关于诚信与不诚信的材料,通过对主人公诚信或不诚信事件的结果对比,总结诚实守信的重要性。如,诚信商家,能够创立百年老字号品牌,获得社会各界人士的一致好评;不诚信商家,则遭到消费者的唾弃,导致企业破产等。可见,小学生诚信教育中,教师有必要采取合理的实施方法而开展,以增强教育成效。

四、结语

在小学阶段开展诚信教育尤为重要,不仅能够培养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诚信习惯,而且可对小学生终身发展产生重要的思想导向,有利于健全其人格。要增强诚信教育的效果,教育者有必要科学选择诚信教育内容和有效的实施方法,确保诚信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基于此,小学生能够对诚实守信的传统美德有正确认识,并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对促进小学生健康成长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郑素月,袁欣悦.信息化环境下小学生诚信教育策略探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01).

[2]徐鸿宇.基于“班级日常管理”的小学生诚信教育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04).

[3]石志展,石志红.小学生诚信档案袋的建设[J].教育现代化,2015,(06).

第9篇:小学教育方式范文

 

认知开放性的概念是南京师范大学邓铸教授在广泛研究基础上,在2010年正式发表提出的。它是个体智能建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认知习惯或爱好,它反映了个体已有经验的可激活性、可塑造性,以及内外信息传递及融合的流畅性等。教师的认知开放性,是其与教育教学行为关联紧密的信念、价值观、信息感知等的开放性,对教师的自身发展、教育教学行为发生影响。

 

在前期研究中,我们编制出《中小学教师认知开放性问卷》[1],并测查了1126位中小学教师。统计分析的结果显示,教师认知开放性的结构主要包括认知广泛性、感知敏锐度、思维发散性、求新内驱力、信念合理化、抗认知闭合等六个维度。其中,认知广泛性反映个体认知或涉猎领域的广泛性,包括领域间的渗透性;思维发散性反映个体思维是否具有灵活、变通、发散、流畅等特点;感知敏锐度反映个体对外部信息是否具有敏感性或洞察力,特别是对变化信息的敏感性;求新内驱力反映个体追求变化和创新的内在动力;信念合理化反映个体对已有经验、信念冲突信息的处理方式与态度;抗认知闭合反映了个体的结构偏好,以及对模糊的容忍度等。

 

二、中小学教师的认知开放性及其意义

 

研究表明,我国中小学教师认知开放性整体发展不均衡,存在地域、学科、性别、学校间的差异。中小学教师的认知开放性,反映出教师在认知开放性、思维发散性、感知敏锐度、求新内驱力、信念合理化、抗认知闭合等六个方面的开放性水平,其重要意义和价值即在于:它是教师自身创造性思维与创新力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同时也决定着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并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学生的学习与发展。

 

首先,在应试教育背景下,中小学教育难以摆脱考试制度和传统文化的束缚。调查发现,新课标的实施并未带来学校教育的根本性变革,不少教师依然习惯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强调对课堂的驾驭和对学生的控制,导致学生思维刻板化,不利于其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和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发展。

 

其次,教师的认知开放性影响着学生创造力的发展。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人类发展的不竭动力。要创新,就需要有创造力的人。能否形成创造力的关键首先在于有无创新意识、创新价值取向等,它从根本上涉及人的观念问题,即认知开放性。培养创新型人才,教师是关键,教师的认知开放性直接影响着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最后,教师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在儿童发展和教育教学过程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2]。然而教师作用的发挥不仅依赖于教师的知识水平,更取决于教师的人格结构,取决于教师的认知开放性。理论和实践均表明,教师认知开放的程度影响着其教育理念的形成、教学方式的呈现、实践反思的深度。教师的认知影响着自身的成长,更影响着学生的成长。

 

三、中小学教师认知开放性的培养途径

 

(―)自主研读与慎思

 

自主研读与用心思考,能使教师带着自己原有的知识结构、认知水平和教育教学经验走进研究性学习,更能帮助教师理解和认识认知开放性在教育教学中的意义和价值,以及对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重要作用。

 

在新课标要求下,教师更需要强化自主研读与慎思,更新理念和方法。教师要与思想家、教育家进行精神世界和心灵世界的对话,不断增强自身的文化底蕴,全面提升自身认知开放的水平。

 

(二)教学实践与反思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认知开放性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他对新信息的涉猎范围、对同事不同观点的接受程度、对学生新异观点的赞赏程度等。而这一切,均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影响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教学反思可以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更能促进教师专业理念的升华,提高认知开放的水平,以进_步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在认知开放性要求下,教师通过审视和分析自身教育理念、教学行为、教学策略和教学效果,可实时调整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偏差,形成全新的对教学事件及其问题的独特思考和创新见解。

 

(三)在职培训与提升

 

教师通过在职培训,获取新知,更新理念,并运用于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学校可借助校本培训,引领教师充分认识自身认知特点和认知开放性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价值和关键作用,强化团队合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全面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和认知水平。教师高水平的认知开放性,有赖于持续不断的学习。基于网络的远程培训可以满足教师自主选择时间和地点的需要。在网络学习环境下,教师自主学习的空间进一步拓展,对各类信息的广泛接纳和灵活融合的程度将大大提高。

 

(四)野外拓展与训炼

 

野外拓展与训练有助于培育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良好的团队精神,是现代人应有的基本素质,也是现代人人格特质的两大核心内涵[3]。而个体认知开放性水平的提高也与人格特质的两大核心内涵息息相关。野外拓展与训练活动充分尊重个体的主体地位和主观能动性,可以有效地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通过野外拓展与训练,个体可以在自我认知、创新思维、融合变通、沟通悦纳等方面获得显著提高。进行野外拓展与训练,有助于教师积极的自我认知建构;有助于对信息的广泛接纳和灵活融合;有助于求新内驱力的不断增强。

 

四、师范教育理念与教学方式的变革

 

中小学教师的培养有赖于高等师范教育。只有切实加强师范生培养,重视师范教育改革,才能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具备高认知开放的未来教师。目前,高等师范教育理念与教学方式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重技能轻理念、重模式轻变通、重师“教”轻生“学”、重结果轻过程。

 

第一,高师院校人才培养目标适应性欠缺,与社会需求和人们的期待相去甚远。学校对毕业生的质量评价多数仍然以学习成绩来衡量,因而阻碍了师范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这一人才培养的价值标准与当今教师所应具备的职业素养和能力要求相差甚远。

 

第二,教育的学术性与师范性相分离。当前,高师院校在师范生培养过程中,注重教师教育技能训练,往往根据专业教育标准评价学生,从师范性要求来考核学生的教育能力。然而其课程设置仍为学术导向,远远不能满足师范生专业学习需求和专业能力要求[4]。

 

第三,教学方式存在问题。师范教育的教学方法多以灌输式教学为主,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较少。课堂教学仍以教师和指定教材为中心。同时,相当一部分课程的授课形式以专业或大班集体授课为主,师生互动交流困难。这种现状,影响和制约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与自主发展,无法达成学生开放认知、拓展知识、主动建构、创新思维的学习目标。

 

由此可见,进行高等师范教育教学理念与方式变革,从开放、融合的认知高度,有意识地培养师范生的认知开放性是十分必要的。因此,应大力倡导师范教育教学改革,以促进学生持续发展为目的,为学生创新能力发展而教。

 

(一)变革教学方式

 

处于“云信息”背景下,高等教育教学方式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大。因此,我们应该紧随时代和社会要求,及时变革高校师范教育教学方式。以新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作为指导,树立开放式、批判式的教育观念,与大数据时代的发展相适应。

 

第_,注重多种教学方法综合运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学生置于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研习、积极参与,并将这些方法综合运用、融会贯通,锻炼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提升认知的开放性水平。

 

第二,注重教学方法创新,完善教学评价体系。高校师范教育教学改革,必须注重教学思想的创新与应用、开放性认知水平的提升和发展。全面构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教学模式,关注学生的主体意识。在学生思维训练中,将启发式教育理念贯穿教学全过程,全力激发学生求知欲,实现高效课堂教学[]。

 

(二)拓展发展空间

 

1.为学生提供开放、互动的环境

 

教学是双向互动过程,真正的教育是在不断的冲突中产生并完成的。社会、学校对学生的影响是整体的、潜移默化的、无处不在的,唯有开放互动,才能使学生在课程教学中受到教育、得到提高,才能有效提升师生的认知开放性水平[8]。首先,教学环境开放。要向社会开放,与社会融合;要实现课程内容国际化,以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要引领学生面向社会实践,亲身感悟和体验,培育社会责任感。其次,学科之间开放。课程建设要彰显学科发展趋势,实现课程融合。再次,学校内部开放,学校应创设多种平台,实现学校内部的开放,达成课内外资源的有机整合。

 

2.为学生创设持续发展的空间首先,创设物理空间。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学习的物理空间,创建创新工作室、学生社团,为学生的创造性学习、发展创新能力提供物理空间。同时,建立校外实践基地,为学生开展社会实践、专业实践提供物理空间。其次,创设心理空间。开创一个积极健康的实践共同体空间,为师生及生生之间的对话提供空间,满足学生思维拓展和互动讨论的需求。

 

3.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

 

信息技术发挥着独特的作用:第_,网络可以实现教育资源共享;第二,网络可以改革教学方式,促进师生互动;第三,网络可以优化教学过程。在大数据时代,学校可以根据学生在学习、考试过程中的大量数据,客观了解其学习态度和学习方式等[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