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麻疹强化免疫范文

麻疹强化免疫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麻疹强化免疫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麻疹强化免疫

第1篇:麻疹强化免疫范文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全身性出疹性疾病,无免疫力的人接触患者后90%以上会得麻疹。麻疹病毒主要通过喷嚏、咳嗽和说话等途径,由飞沫传播。麻疹可导致中耳炎、喉气管支气管炎、肺炎等严重并发症。当患病儿童伴有营养不良时,常常引起并发症死亡,病死率可高达10%。

二、免疫接种是预防麻疹最经济最有效的途径

我国自1965年开始广泛使用麻疹疫苗,近20年,麻疹发病率较疫苗使用前降低了98%以上。目前麻疹疫苗的常规免疫程序是:8月龄接种第一剂次,18~24月龄接种第二剂次。麻疹疫苗接种需要家长的配合与知情同意,家长有责任也有义务让儿童得到预防麻疹的机会。在麻疹疫苗接种前,家长应积极配合接种人员做好儿童健康状况的询问与接种禁忌的筛查。如儿童有发热等身体不适、禁忌证等情况可缓种或不接种麻疹疫苗。

三、麻疹疫苗的安全性及不良反应处置

我国麻疹疫苗的安全性良好,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在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预期发生率范围之内。多次接种麻疹疫苗既不会增大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也不会增加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

少数儿童接种麻疹疫苗后可能发生发热、轻微皮疹、局部红肿、疼痛等轻微反应,一般不需要特别处置。

发热在37.1~37.5℃(腋温)时,应加强观察,适当休息,多饮水,防止继发其他疾病。当发热超过37.5℃,或37.5℃以下并伴有其他全身症状、异常哭闹等情况,应及时到医院诊治。

对于红肿直径30毫米的局部反应,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极个别儿童因个体差异可能会出现过敏性反应等,应及时就医,并向接种单位医生咨询和报告。

四、麻疹疫苗强化免疫

我国实施麻疹疫苗强化免疫的时间为2010年9月11-20日。目标儿童为:北京、上海、河南、黑龙江和广西为8月龄~14岁(1995年10月1日-2009年12月31日出生)儿童;吉林、海南、青海为8月龄~6岁(2003年10月1日-2009年12月31日出生)儿童;其他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为8月龄~4岁(2005年10月1日-2009年12月31日出生)儿童。

五、哪些儿童不能接种麻疹疫苗

预防接种前,家长务必如实提供儿童身体健康状况。如果您的孩子有以下情况,不能接种麻疹疫苗:

(1)已知对该疫苗所含任何成分过敏(具体成分参照麻疹疫苗说明书);

(2)曾患过敏性喉头水肿、过敏性休克、阿瑟反应、过敏性紫癜、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严重过敏性疾病;

(3)正患急性疾病,严重慢性疾病,或处于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

(4)有免疫缺陷、免疫功能低下或正在接受免疫抑制治疗;

(5)曾患或正患多发性神经炎、格林巴利综合征、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脑病、癫痫等严重神经系统疾病,或其他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

六、哪些儿童需要缓种麻疹疫苗

如果您的孩子有以下情况,暂时不能接种麻疹疫苗,可在以后条件适宜时予以补种:

(1)3个月内接种过免疫球蛋白;

(2)近期注射过麻疹疫苗或其他减毒活疫苗,需间隔1个月后 补种;

第2篇:麻疹强化免疫范文

一、加强组织领导

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是消除麻疹病例的重要措施,关系儿童的身体健康,关系到我国是否能在20*年如期实现消除麻疹目标。此次疫苗接种人数多、任务重,接种质量要求高,接种范围覆盖面广,各县(市、区)要高度重视本次麻疹强化免疫活动,要成立由政府分管领导及宣传、卫生、教育、财政、公安、妇联等单位领导组成的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领导小组,组织、协调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明确工作目标责任,落实各项措施,保证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的顺利实施。

卫生行政部门要全面负责当地强化免疫活动的具体组织、实施、协调和督导评价工作,对参与接种的医护人员进行培训,提供所需的人力、物资、车辆等保障;成立专家技术指导小组,负责现场技术指导、现场监督评价及强化免疫工作总结等工作。各级教育部门负责督促各托幼机构、中、小学校做好在校学生的摸底造册工作,与卫生部门配合做好组织现场接种工作,参与对强化免疫工作的督导。各级财政部门要为强化免疫活动提供必需的经费支持。各级宣传部门和单位要为强化免疫活动提供宣传教育平台,以各种形式宣传,做到家喻户晓。各级公安部门在发生群体性异常反应时负责维持秩序,维护接种和救治工作的顺利开展。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具体负责强化免疫活动的业务指导、技术培训、疫苗及注射器的分发、现场督导和资料汇总等各项工作。各级医疗部门负责接种现场可能出现的异常反应和突发事件的诊断和治疗。各接种单位负责实施本次活动的宣传动员、摸底调查、接种登记、资料上报以及对辖区接种对象开展安全有效的麻疹疫苗预防接种。

二、工作目标和要求

(一)工作目标:以县为单位,目标儿童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接种率≥95%;分年龄组的接种率≥95%。2009年以县为单位麻疹发病率控制在1/10万以下。

(二)实施时间和接种对象

1、实施时间:摸底时间:2月20-28日,现场接种:3月1-10日。

2、接种对象:全市各县(市、区)所有1995年3月1日~20*年6月30日出生儿童均进行强化免疫,除28天内有明确麻疹疫苗接种史外,无论以往免疫接种史如何,不论居住地与出生地,所有无麻疹疫苗禁忌症者全部在2009年3月1-10日内免费接种一针次麻疹疫苗。

三、具体实施步骤

(一)动员和宣传(2月20日至3月10日)

各地应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协调广电、报社、妇联、卫生、教育等部门,于2月20日至3月10日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和方式,大力宣传,使大众充分理解强化免疫活动的意义,积极参与强化免疫工作。

(二)专业技术培训(2月20日前)

各地必须高度重视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的培训工作。对接种人员进行培训,规范接种技术,提高接种质量。

(三)摸底登记和通知(2月20—28日)

掌握目标儿童人数,提前登记所有应种儿童,是保证高接种率,搞好全市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的前提。各地要精心组织,做好学校(托幼机构)、城乡家庭、部队营地等目标儿童的摸底登记工作。农村地区由乡村医生会同村干部和其他村民委员,城市由各地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医疗、疾控、社区卫生等人员会同社区(居委)干部开展摸底登记工作;学校(托幼机构)由班主任老师承担。特别要做好免疫规划工作基础较薄弱、流动人口较聚集地区、交通不便边远山区、计划外生育儿童及福利院、孤儿院、收容所、聋哑和盲人等残疾儿童学校殊人群的摸底登记工作。摸底登记工作务必在2月28日前完成。

(四)实施安全接种(3月1—10日)

接种方式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定点接种、入户接种和巡回接种等不同方式。接种工作要严格按照卫生部《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的要求组织实施,确保安全接种。接种人员必须经培训合格后并由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认定,方能参加本次强化免疫接种工作,按规范的接种步骤,核实接种对象、登记预检(掌握禁忌症)、接种疫苗(严格操作规范)、记录、留观等。

为保证接种实施的安全和便于统一安排,在强化免疫接种前后1个月(即2月1日—4月8日)全市不安排其他注射类减毒活疫苗的接种工作,2月20日—3月10日全市将停止所有其他疫苗的接种(狂犬疫苗及新生儿卡介苗和乙肝疫苗的接种除外)。

(五)评估和总结

1、摸底阶段评估(2月26—28日)

强化免疫现场接种前,各级督导员应对前期宣传动员、摸底登记进行评估,进行家长知晓率调查。

2、接种率快速评估(3月11—13日)

强化免疫接种完成后,由市、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组织开展强化免疫接种率快速评估。完成快速评估后,要及时汇总分析资料。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接种率要求不低于95%,被调查单位该类地区或该年龄组接种率未达到相应要求的,应考虑开展查漏补种工作。

3、资料收集和上报

3月1—10日,乡、县、市通过FTP服务器(218.5.0.238)“*市邮局/计免信箱/麻疹强化免疫/实施进度”每天逐级汇总上报《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实施进度表》。

市、县两级在活动结束后应对本次活动进行全面总结,包括组织动员、经费保障、宣传发动、培训、疫苗供应、冷链运转、摸底登记、现场接种、异常反应监测、督导评价、接种率调查、接种数据汇总等各个方面,总结报告与汇总表同时上报上级单位;同时,将本次活动所有相关资料,包括相关文件、宣传、培训、接种报表等进行整理存档。

四、加强全程督导

要采用巡回督导和定点督导等方式对本次活动开展全程督导,各级应制定本级的督导方案,明确督导方式、督导内容和督导方法。巡回督导由当地领导小组成员组成,定点督导主要由卫生部门负责,对前期准备、摸底登记、组织动员、现场实施、接种率评估等各阶段进行督导。

各级督导组应在督导活动过程中,将督导结果及时反馈到被督导单位,对发现的错误要及时纠正,妥善解决。督导组每天督导结束后应汇总当天情况,必要时向当地政府或卫生行政部门通报督导中发现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予以解决。督导组织单位及时收集各督导组信息进行归纳和分析,对于可能发生的共性问题再及时反馈至现场各督导组,以便在后续督导过程中予以关注。

第3篇:麻疹强化免疫范文

[关键词] 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免疫;控制措施

[中图分类号] R195.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2(b)-0145-03

The study of disease status of measles before and after supplementary immunization in Yichun city

CHEN Li1,2 HUANG Min-zhu1 LIU Li-hong2

1.School of Public Health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in Hunan Province,Changsha 410000,China;2.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of Yuanzhou 2005年中国在西太平洋区向世界卫生组织所有国家承诺2012年消除麻疹。为了实现消除目标,宜春市在加强麻疹常规免疫接种的同时,于2009年10月11~25日开展了全市8月龄~14岁儿童麻疹强化免疫活动,致使麻疹发病率大幅下降。为了解麻疹强化免疫前后麻疹流行病学的特征,分析麻疹疫情趋势,找出薄弱地区和易感人群,为更好地制订消除麻疹措施提供依据,现对宜春市麻疹强化接种前(2006年1月1日~2009年12月31日)及麻疹强化接种后(2010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的麻疹发病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有病例资料均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接种率资料来自疾控中心麻疹强化免疫接种率报表,人口资料来自于宜春市统计局。

1.2 诊断标准

依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9年下发的《全国麻疹监测方案》中规定的诊断标准。

1.3 分析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宜春市麻疹强化免疫前后的发病状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Excel 2003软件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2006~2012年全市监测系统报告麻疹病例共1107例,年平均发病率2.88/10万(1107/38 404 431),无死亡病例,以散发为主,强化接种前(2006~2009年)年平均发病率为4.88/10万(1071/21 940 212),强化接种后(2010~2012年)年平均发病率为0.22/10万(36/16 464 219);强化接种前麻疹年平均发病率与强化接种后相比下降率为95.49% (χ2=709.48,P

2.2 流行病学特征

2.2.1 年龄及性别分布的比较 1107例麻疹病例中,男性发病761例,女性发病346例,性别比为2.2∶1;年龄最小23 d,最大79岁,主要集中在

2.2.2

2.2.3 职业分布 全市麻疹发病以散居儿童、学生和托幼儿童为主。各职业发病数及构成比依次为:散居儿童679例(61.34%),学生202例(18.25%),幼托儿童88例(7.94%),农民87例(7.86%),家政、家务及待业人员20例(1.81%),工人11例(0.99%),民工5例(0.45%),商业服务4例(0.36%),干部职员及医务人员各4例(0.36%),教师、离退休及餐饮食品各1例(0.09%),其他5例(0.45%),不详1例(0.09%)。

2.2.4 季节分布 2006~2009年全年均有发病,病例主要集中在3~8月份,占麻疹报告病例数的67.84%,4月份为麻疹的高发季节。2010年与2009年同期相比麻疹发病数明显下降,2011~2012年除4、6、7、8月份有发病外其余月份均无发病,这与强化接种前麻疹发病高峰期基本一致。

2.2.5 地区分布 1107例麻疹患者分布于宜春市各县,呈高度散发,年平均发病率由高到低分别是万载县6.14/10万(214/3 485 317)、丰城市4.16/10万(385/9 253 961)、高安市2.97/10万(176/5 916 091)、靖安县2.50/10万(26/1 040 157)、袁州区2.44/10万(173/7 101 875)、奉新县2.07/10万(46/2 226 066)、樟树市1.13/10万(45/3 964 807)、宜丰县0.96/10万(19/1 985 489)、上高市0.78/10万(19/2 442 167)、铜鼓县0.40/10万(4/988 501),且不同地区的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74,P75%,其中铜鼓县2010~2012年连续3年发病率为0%。

2.2.6 2006~2012年麻疹病例免疫史及麻疹疫苗强化接种率的比较 2006~2009年报告麻疹病例1071例,达到麻疹免疫月龄(≥8月龄)者729例,其中,有免疫史341例(占46.78%),无免疫史174例(占23.87%),不详214例(占29.36%)。2009年10月11~25日宜春地区10个县市同时开展了针对1995~2008年出生的适龄儿童接种麻疹疫苗的强化活动,接种儿童为1 105 572例,接种率为99.78%。2010~2012年报告麻疹病例36例,达到麻疹免疫月龄(≥8月龄)者21例,其中,有免疫史11例(占52.38%),无免疫史2例(占9.52%);不详8例(占38.10%)。

3 讨论

根据疫情报告情况来看,麻疹仍是威胁全市儿童健康的主要传染病之一[1]。宜春市自扩大免疫后,麻疹发病率大幅度下降,但2006~2009年麻疹发病呈上升趋势,2009年宜春市发病率为8.12/10万,同年10月宜春市全面实施麻疹疫苗强化免疫,2010年大幅下降,发病率为0.45/10万,可见麻疹疫苗可以在短时间内使易感人群获得免疫力,从而降低麻疹发病率,是最快的有效方法之一[2-3]。虽然近几年全市都开展麻疹疫苗查漏补种工作,麻疹发病率2012年降至历史最低水平(5例,0.09/10万),但2013年有回升趋势,至11月份宜春市已报告麻疹病例11例,常规接种麻疹疫苗虽是控制麻疹的基础,但其受到疫苗的保存,冷链运转,疫苗接种方式、及时性,以及受种儿童父母的主观意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易造成低抗体水平人群或免疫空白人群的不断积累,因此每隔几年就出现一次麻疹流行高峰[4]。只有在常规免疫的同时,间隔2~3年实施麻疹强化免疫,才能相互补充,保护易感人群,形成较牢固的免疫屏障, 致使麻疹发病率保持低态势。

从发病年龄分析,仍以

从职业分布上看,2006~2009年麻疹发病以散居儿童、学生、幼托儿童为主,学生及成人发病率逐渐上升,报道病例分别为200、129例,学生发病与年龄分布中10~14岁组发病的原因相同,成人发病中主要以农民发病数最多,由于早期计划免疫还没有全面实施,不能获得良好的免疫服务,或者由于麻疹疫苗质量、疫苗冷藏条件及接种技术导致免疫成功率不高,使体内抗体水平降低,加之成人外出打工者居多,麻疹发病多以输入性为主[6-7]。而2010~2012年麻疹发病以散居儿童为主,多为

从季节分布分析,麻疹发病在强化接种前后都是以4~8月份为高发季节,且4月份为高峰期。

从地区分布分析,麻疹病例分布于宜春市各县,呈高度散发,年平均发病率排在前5位是万载县、丰城市、高安市、靖安县、袁州区。万载县2008、2009年连续两年发病率排在十县市首位,万载人口数50多万,外来人员较少,强化接种麻疹疫苗后发病率明显下降,说明万载县计划免疫有漏种现象;丰城市、袁州区人口数均超过100万,流动人口相对较多,接种意识不强,接种证不会随身携带,同时有部分家长认为只要12月龄以内的计划免疫疫苗接种完成后就不需要继续接种等错误的想法,致使18~24月龄儿童存在免疫空白。因此加强流动儿童的管理工作及薄弱地区的计划免疫,仍是今后宜春市麻疹控制工作的重点[8]。

从免疫史分析,2006~2009年麻疹发病率中,有免疫史占46.78%;强化接种后,有免疫史占52.38%。说明在当前接种率较高、发病率较低的情况下,麻疹疫苗产生抗体滴度下降,故首种或复种免疫失败是导致麻疹发病的重要的原因之一。

综上所述,为了继续有效地维持宜春市麻疹发病率的低势状态,建议采取以下措施。①对全市

[参考文献]

[1] 高玉风,杨跃生,栗新,等.2004~2007年忻州麻疹流行病学分析及对策[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9,25(4):399-400.

[2] 左树岩,梁晓峰,殷大鹏,等.贵州省2003~2004年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效果评价[J].中国计划免疫,2006,12(1):11-12.

[3] 何晓成,艾黎明,黄晓俊,等.218例麻疹流行病学特点分析[J].传染病信息,2012,25(1):40-41.

[4] 刘应周,李燕.1996~2007年甘肃省泰安县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及免疫措施分析[J].疾病预防控制通报,2012,27(3):38-40.

[5] 钱宴飞,速存芬,陈磊,等.曲靖市2000~2006年麻疹病例年龄及免疫史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9,25(2):201-204.

[6] 文海蓉,廖征,胡茂红.2004-2009年南昌市麻疹疫情分析及2010年发病趋势预测[J].中国校医,2010,24(9):641-642.

[7] 刘高金,赵卫峰,江敏华.98例麻疹流行病学及临床特点分析[J].苏州大学学报,2003,23(6):785-786.

[8] 周爱庆,马永法,王慎玉.2001-2009年盐城市盐都区麻疹流行状况分析[J].中国校医,2010,24(9):649.

[9] 李平,刘西珍,刘毅,等.陕西省麻疹流行病学分析及控制策略[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8,24(1):48-49.

[10] 崔建军,蒋小玲,周伯平,等.755例麻疹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分析[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07,6(11):689-690.

[11] 崔芳芳,贾赞安.1127例麻疹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J].中国医药科学,2012,2(24):133-134.

[12] 陆昱养.418例麻疹流行病学调查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2,50(7):6-7.

[13] WHO.Elimination of measles in the Republic of Korea,2001-2006[J].WER,2007,42(14):117-124.

[14] De Quadros CA,Izurieta H,Carrasco P,et al.Progress towards measles eradication in the region of the Americas[J].JID,2003,187(Suppl 1) :S102-S110.

[15] 章灿明,王丽萍,刘世炜,等.中国麻疹监测系统病例和暴发事件报告敏感性评价[J].中国公共卫生,2013,29(5):746-748.

[16] 李文戈,高奇峰,卢潮,等.中山市东区麻疹疫苗强化免疫结果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3):141-142.

第4篇:麻疹强化免疫范文

关键词 麻疹 强化免疫 免疫接种 流行病学特征 控制措施

中图分类号:R1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3)16-0035-04

麻疹减毒活疫苗(measles attenuated live vaccine, MV)强化免疫活动(supplementary immunization activities, SIA)指在统一时间里进行麻疹免疫接种,以迅速有效地阻断麻疹病毒传播。根据卫生部《2006-2012年全国消除麻疹行动计划》和上海市卫生局相关要求,嘉定区于2010年9月开展针对8月龄~14岁人群的大规模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大规模强化免疫实施后,2011年嘉定区麻疹发病率显著下降,但2012年麻疹疫情出现反弹。现将嘉定区大规模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后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麻疹发病数据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麻疹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麻疹病例流行病学信息均有2名及以上上海市嘉定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业人员调查,人口学资料来源于公安系统。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接种信息来源于上海市嘉定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1.2 统计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有关数据采用Excel 2007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麻疹流行病学特征

上海市嘉定区2009年麻疹发病率为8.01/10万(69例),2010年嘉定区麻疹发病率为1.71/10万(15例),当年9月大规模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后无麻疹病例报告。2011年麻疹疫情下降明显,发病率为0.34/10万(5例),2012年麻疹疫情出现反弹,发病率再次上升到3.42/10万(49例)。大规模强化免疫后,所有病例均为散发,无暴发疫情。

2.2 病例监测

2011年嘉定区共报告疑似麻疹病例19例,确诊病例5例,均为实验室诊断。2012年共接报疑似麻疹病例75例,经流行病学调查核实疑似病例实际为71例,确诊49例(临床诊断1例,实验室诊断48例)。

2.2.1 时间分布

2011年5例有季节性特征,分布是4、6、8月各1例,5月2例。2012年3月以后,病例上升明显,3-7月份病例相对集中,3-7月麻疹发病占总病例数的81.63%(图1)。

2.2.2 地区分布

2011年5例分别为马陆镇2例,安亭镇、江桥镇、新成路街道各1例。2012年全区12个街道/镇均有麻疹确诊病例,发病前3位的镇(街道)为流动人口较多的江桥镇(13例)、安亭镇(9例)和马陆镇(8例)。

2.2.3 人群分布

2011年麻疹确诊病例均为女性,其中本市户籍2例,外地户籍3例。2012年49例确诊病例中,男性31例,女性18例;本市户籍15例,外地户籍34例。2011年和2012年确诊的54例麻疹病例以

2.2.4 医院暴露史及就诊史

2011年5例麻疹确诊病例中2例发病前7~21 d内有医院暴露史。2012年麻疹病例潜伏期内有外出史者6例;病例发病前7~21 d内有医院暴露史比例较高,占38.78%(19/49);其中1名患者有3家医院暴露史,4名患者发病前有2家医院暴露史,另外14名患者发病前7~21 d曾有1家医院暴露史。特别在疫情早期,4月15日之前发病的18例病例中,12例有潜伏期内医院暴露史。

2.3 麻疹减毒活疫苗强化免疫信息

上海市嘉定区2001年在全区范围内开始实施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对象主要是“民工子弟学校”学生、0~6岁非常住户口儿童。强化免疫活动以查漏补种为主要形式,注重实效,主要减少“零”剂次儿童数,消除可能存在的免疫空白。2009-2012年8月龄~14岁儿童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报告接种率均在95.00%以上。2010年大规模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期间,共接种118 816人次,报告接种率为94.45%(118 816/12 5794)。自2008年起为提高人群免疫水平,降低麻疹发病率,嘉定区扩大了麻疹疫苗接种范围,对辖区内重点人群开展麻疹疫苗的查漏补种工作,对象包括外来务工人员、1970年以后出生的医护人员、教师及漏种的外来儿童等。2012年开始以各镇/街道前一年常住人口的2%作为成人麻疹疫苗接种指标,并将麻疹疫情防控和麻疹接种纳入镇/街道的年度考核指标。2009-2012年共为成人接种麻疹类疫苗68 995剂次(表1, 2)。

3 讨论

开展MV SIAs已被不少国家和地区证明是消除麻疹的主要策略。上海市嘉定区2001年开始实施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2010年大规模麻疹强化免疫后仅1年疫情回升较快,与MV强化免疫除能降低目标儿童麻疹发病率外,还能够减少非目标人群暴露于传染源的机会,从而降低全人群的发病率,甚至能阻断麻疹病毒传播[1]的报道不符。2010年大规模麻疹疫苗强化免疫1年后,麻疹疫情再次高发,时间分布与石国政等的报道[2]一致;地区上所有镇/街道都有病例报告,但病例分布相对集中;年龄呈现“两头多,中间少”的双移位特征,病例中潜伏期有医院暴露史的比例较高。消除麻疹除要做好包括常规免疫、强化免疫和应急免疫接种外,还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3.1 高病例监测敏感性

《2006-2012年全国消除麻疹行动计划》明确到2012年,全国麻疹发病率应控制在

3.2 加强传染源管理

控制传染源是控制麻疹流行的重要途径,特别应注意医疗场所的接触传染,由于麻疹患者未出疹前主要表现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即使很有经验的医师也难以作出诊断。而麻疹在出疹前就有很强的传染性,在未作出诊断前,医务人员往往未对其进行隔离,易感者接触后很容易患病。上海市嘉定区2011-2012年麻疹病例潜伏期内有医院暴露史的比例为38.89%,2012年疫情前期高达66.67%,说明麻疹流行期间传染源并未得到严格及时的管理。2012年病例中此次发病最多去过3家医院,先后就诊7次,平均就诊医院1.96家,就诊次数为3.12次。患者在此期间很有可能传染给其他易感者。西非、南非、美国等也有报道在消除麻疹后期由于输入性病例在医院引起的麻疹暴发[3-4]。

加强对传染源的及时发现和管理,减少暴露,是阻断麻疹传播的重要措施。一是各级医疗机构在麻疹高发季节需要对有呼吸道症状、发热症状的患者进行预检分诊、排查和分流,防止医源性感染[5]。二是通过健康教育,增强群众自我保护意识,尽量避免接触到传染源。

3.3 小月龄和成人病例的免疫问题

2011年和2012年确诊的54例麻疹病例以

3.4 保护未及时免疫和免疫失败儿童

上海市嘉定区2011-2012年麻疹疫苗常规免疫和强化免疫覆盖年龄麻疹病例7例。3例8~11月龄儿童因患病未能接种;1~14岁儿童中1例因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未接种麻疹疫苗,2例1岁儿童已接种麻疹风疹疫苗,另1例13岁学生接种4剂次麻疹类疫苗后发病。有研究表明,在初次接种MV后有5.00%~15.00%的接种者不产生接种反应[10]。麻疹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没有免疫力的情况下对麻疹病毒普遍易感,对于患病未及时免疫和免疫失败儿童唯有通过减少医院暴露、患者接触等才能使其免于感染。

参考文献

[1] Maria C, Jose C, Vanda A. Predictors related to the occurrence of a measles epidemic in the city of Sao Paulo in 1997[J]. Pan AmJ Public Health, 2000, 7(6): 359-365.

[2] 石国政. 嘉定区麻疹疫情变迁和人群免疫水平现状研究[M]. 上海: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2008: 17.

[3] Akramuzzaman SM, Cutts FT, Hossain MJ, et al. Measles vaccine effectiveness and risk factors for measles in Dhaka, Bangladesh[J]. Bull World Health Organ, 2002, 80(10): 776-782.

[4] Marshall TM, Hlatswayo D, Schoub B. Nosocomial outbreaks-A potential threat to the elimination of measles?[J]. J Infect Dis, 2003, 187 (Suppl 1): S97-101.

[5] 卫生部. 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S]. 北京: 2005.

[6] 熊传龙, 陈超, 税铁军, 等. 德惠市0~3岁儿童麻疹患者发病危险因素分析[J]. 中国计划免疫, 2006, 12(5): 350-352.

[7] 朱鑫, 谢清梅, 任蕴慧, 等. 一起医院内暴露导致的麻疹爆发疫情分析[J]. 中国疫苗和免疫, 2008, 14(5): 398-402.

[8] 林献丹, 程慧健, 王希江, 等. 温州市麻疹流行因素调查分析[J]. 中国计划免疫, 2005, 11(6): 476-478.

[9] 雷水贤. 54例麻疹患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C]//2007年传染病诊治高峰论坛暨浙江省感染病学、肝病学学术年会论汇编. 杭州: 浙江省医学会, 2007: 287-288.

第5篇:麻疹强化免疫范文

【关键词】脊髓灰质炎疫苗;免疫强化;麻疹疫苗;查漏补种

【中图分类号】R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382-01

目前在我国,脊髓灰质炎疫苗、麻疹疫苗为儿童接种的六种疫苗中的最为重要的两种,脊髓灰质炎疫苗和麻疹疫苗的强化效果和接种率将会对脊髓灰质炎和麻疹的发病与流行产生显著的影响[1]。为了对无脊灰状态予以维持,加速实现消除麻疹的目的,盐城市建湖县在今年1月-5月间实施了脊髓灰质炎疫苗强化免疫以及麻疹疫苗查漏补种活动,本次研究中对这次活动的效果进行了评价分析,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中资料来源于盐城市建湖县各个预防接种单位上报的脊髓灰质炎疫苗强化免疫和麻疹查漏补种登记表和统计表,人口资料为我县免疫规划年报表。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

将以上统计的研究资料进行整理,针对脊髓灰质炎疫苗接种率和麻疹疫苗补种率展开回顾性分析,并对其免疫效果进行评价。

1.2.2 实施情况

脊髓灰质炎疫苗免疫强化情况:本次活动中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的对象纳入标准为:全县4周岁以下适龄儿童,即2009年1月1日至强化免疫服苗期间出生儿童:1、“零”剂次免疫的儿童(不含出生2个月内的新生儿);2、4月龄以上累计服苗次数少于3次的儿童; 3、2012年1月1日以后由外地迁(流)入本地且不论既往有无免疫史的流动儿童;4、在常规免疫中漏卡、漏种的本地户口儿童或流动儿童;5、2008年1月1日到2008年12月31日出生的儿童,2012年无糖丸服苗史的,在查漏补服期间补服一剂次。此类对象不纳入本次强化免疫统计,只进行常规免疫登记。

麻疹疫苗查漏补种情况:本次活动中麻疹疫苗查漏补种对象的纳入标准为:8月龄至4周岁的儿童,即在2008年3月1日-2012年6月30日期间出生的儿童(含外来流动儿童)。以接种证为准,8-17月龄年龄组儿童未接种麻风疫苗,18月龄-4周岁年龄组儿童未接种麻腮风疫苗,不管其居住地与出生地,凡无麻疹类疫苗接种禁忌症的儿童均作为查漏补种免疫对象。所有查漏补种对象均接种1剂次麻风疫苗或麻腮风疫苗。如18月龄-4周岁年龄组儿童补种后仍未达到2剂麻疹类疫苗的,则应另行安排时间完成2剂麻疹类疫苗接种。

1.3 数据处理

研究中所得到的相关数据采用SPSS14.0统计学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处理分析,针对计数资料和组间对比分别进行t检验和Χ2检验,在P

2 结果

经统计,第一轮免疫强化时,本地儿童应种219,实种213.流动儿童应种770,实种751.合计应种989,实种964. 接种率97.47%。

麻疹疫苗查漏应补种624剂次,实际补种600剂次,补种率为96.15%。

3 讨论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经过脊髓灰质炎疫苗强化免疫以及麻疹疫苗查漏补种活动使盐城市建湖县儿童的脊髓灰质炎疫苗全程接种率以及麻疹疫苗全程接种率得到了显著提高。免疫强化和查漏补种工作为对常规免疫工作的一种补充,能够使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得到有效的控制。从上述调查结果我们可发现,我县的免疫效果基本上符合预期要求,然而依旧存在脊灰疫苗0剂次接种现象,并且第一轮接种的服苗率较第二次低,这表明,我县的免疫工作依旧存在空白点和漏种现象。因此相应的免疫预防工作者应对其给予注意,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积极的改善[2]。

通过本次调查我们体会到,做好免疫接种工作的关键在于以下几点:① 政府重视为强化免疫工作基础。各级政府应对免疫强化工作给予高度的重视和全力的支持[3]。② 多种形式的宣传为免疫强化工作的保障。应在街道、社区等场所对免疫接种的重要性和相关知识进行宣传教育,以提高家长对免疫知识的知晓程度,积极主动为儿童进行免疫接种[4]。③ 周密合理的免疫强化计划为改善免疫强化工作质量的重要依据。在政府等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各个免疫接种单位应依照自身的特点和本地区的具体情况对免疫强化工作进行合理的规划,计划要具合理性和周密性,扩大覆盖面,保证免疫工作的广泛性[5]。

综上所述,本县的脊髓灰质炎疫苗的免疫强化和麻疹查漏补种工作效果相对理想,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使本县的脊髓灰质炎疫苗和麻疹疫苗接种率得以提高,然值得注意的是,脊髓灰质炎疫苗接种依旧存在一定的空白点和漏种现象,基层免疫预防工作者应对其给予关注,通过一些高质量的宣传、培训以及督导工作对免疫工作进行强化,从而实现免疫接种工作高质量,宽范围的展开,提高适龄儿童的疫苗接种率,以达到对流行病的发生与发展进行预防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景明辉.邢台市麻疹强化免疫活动效果分析[J].河北医药,2009,11(21):1374-1375.

[2] 李氏天,张宁.5568 名活产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现状调查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09,47(03):91-92.

[3] 吕友强.曲阜市2010年实施麻疹及脊髓灰质炎疫苗强化免疫活动评价[J].中国当代医药,2011,32(08):418-419.

第6篇:麻疹强化免疫范文

疫苗市场的蓬勃发展,正是首先基于它此项广泛的社会效益。接种疫苗是人类抵御传染性疾病最有效、最经济的手段。

9月11日起至20日,我国开展了以8月龄至4周岁儿童为主要对象的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近一亿名儿童在此期间接受了强化接种。所谓麻疹的强化免疫,是指对规定年龄段、无麻疹疫苗禁忌症的人群均免费接种一剂麻疹疫苗。多数国家经验证实,在常规接种的基础上,开展强化免疫是消除麻疹的最有效措施。2000-2008年,全球共有136个同家和地区开展了407次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大约接种13亿剂次。其中全国范围统一开展的有225次。世界卫生组织美洲区消除麻疹的成功经验证明了麻疹疫苗强化免疫策略的有效性。该区自1994年确立2000年实行消除麻疹的目标后,41个国家中有39个国家进行了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并每隔4年进行1次强化免疫活动。2002年11月以来,美洲区实现并维持了消除麻疹的目标。1998-2001年,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地开展强化免疫。2001年,韩国针对8-16岁学龄儿童开展了麻疹疫苗强化免疫,使得韩国在2002-2006年间一直维持着消除麻疹的状态。2008年,日本针对13岁和18岁儿童分年龄组分别开展强化免疫,日本2009年麻疹发病数较2008年下降了93%。

在我国,通过疫苗接种消灭了天花和脊髓灰质炎,通过采取提高麻疹疫苗常规免疫接种率和开展适龄儿童麻疹疫苗强化免疫为主的综合措施,麻疹疫情得到显著控制。2009年全国报告麻疹病例5.2万例(其中39例死亡),比2008年下降了60.1%;今年1-6月份又比去年同期下降了25.17%。麻疹引发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数量也明显减少

尽管我国消除麻疹工作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是麻疹疫情形势仍十分严峻。2008年全球共报告麻疹28.2万例,其中我国报告13.1万例,占全球报告病例数的46%。在我国所在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区的37个国家和地区中,已有25个基本实现消除麻疹。同时,随着我国消除麻疹活动不断深入。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挑战。今年以来,部分省份麻疹疫情明显回升,尤其是原发病率较低的一些省份,发病率大幅度上升,表明消除麻疹工作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9月11日起至20日,我国开展了以儿童为主要对象的大规模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

正因疫苗对人类有如此广泛、巨大的社会效益,产生了疫苗市场的巨大商业效益。全球疫苗市场以每年13%的速度增长。而在发展中国家,疫苗市场每年的增长率在20%-30%之间。中周的疫苗市场预计每年的增长速度达到25%,市场规模将在2012年达到11.7亿美元。从中可以看到生物制药业的远大前景。

第7篇:麻疹强化免疫范文

【摘要】本文通过了解阳江市2004-2009年麻疹流行特征,对2004-2009年麻疹发病情况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得出结论:强化免疫活动后阳江市麻疹发病率已大幅度下降;高覆盖率的常规免疫结合适时强化免疫活动和加强监测是控制和消除麻疹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麻疹 流行病学特征

为了解阳江市近年来麻疹流行病学特征,探讨防控和消除麻疹的策略,现将阳江市2004~2009年麻疹疫情资料分析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麻疹病例数据来自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病例的户籍、免疫史和暴发疫情等资料来自广东省免疫规划监测信息系统;人口资料来源于阳江市统计局。

1.2麻疹实验室检测 麻疹IgM抗体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lSA),试剂由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麻疹实验室统一提供,麻疹血清学诊断均由阳江市CDC完成。

1.3资料分析 应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统计,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

2 结果

2.1发病概况 阳江市2004~2009年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共报告麻疹病例1175例,各年报告麻疹病例为111、172、108、218、565、1例,报告发病率分别为4.22/10万、7.39/10万、4.61/10万、9.20/10万、23.47/10万、0.04/10万,年平均发病率7.28/10万。开展强化免疫活动前发病率呈上升趋势;2009年开展8月龄~14岁儿童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后,发病率大幅度下降。

2.2流行病学特征

2.2.1地区分布 全市4个县(市、区)均有麻疹病例报告,但地区差异较大,病例主要集中在江城区、阳东县,两地占总病例数80.43%,见表1。

表1 阳江市2004~2009年麻疹发病地区分布

转贴于

2.2.2时间分布 全年各月均有发病,3~7月为高发季节,占总病例数66.30%;5月为发病高峰,占总病例数的25.62%,见表2。

表2 阳江市2004~2009年麻疹发病时间分布

2.2.3人群分布

2.2.3.1性别与年龄分布 男性735例,女性440例;发病年龄最小的4月龄,最大的43岁,8月龄~14岁儿童发病数占总数的93.11%。

2.2.3.2职业分布 散居儿童发病最多,学生其次。

2.2.3.3户籍分布 本地户籍发病838例;外地户籍336例,户籍不详1例。

2.3麻疹疫苗免疫史 无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病例分别为601例、505例;有免疫史69例。

2.4暴发疫情 2004~2008年麻疹暴发疫情12起﹙均经实验室确诊﹚,发病人数179例;病例最多的一起有47例,最少的3例;其中2004年发生5起,2005年2起,2007年3起,2006年和2008年各1起,2009年无暴发。12起暴发疫情中,有10起发生在学校,2起发生在外来人口聚居地。

2.5实验室检测 全市报告的1297例疑似麻疹中,采集合格血清的有761份,标本采集率为58.67%;其中血清标本检测结果IgM阳性的639例,阳性率为83.97%,阴性结果122例;临床诊断536例,占41.33%。

3 讨论

通过对阳江市2004~2009年麻疹病例报告和监测资料分析显示,2004~2009年年平均发病率为7.28/10万,2004~2008年呈上升趋势,2009年大幅度下降。2009年3月按照全省的统一部署,阳江市开展对8月龄~14岁的儿童MV强化免疫活动,结果全市报告接种率为97.90%,达到>95%的目标。此次MV强化免疫效果立竿见影,强化免疫后麻疹发病大幅度下降。提示强化免疫活动能及时阻断病原在人群中传播,是控制乃至消除、消灭针对传染病的有效策略。

参 考 文 献

第8篇:麻疹强化免疫范文

[关键词] 麻疹;计划免疫; 健康教育; 查漏补种

[中图分类号] R511.1[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8-001-02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高度传染性疾病,是全球面临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卫生部于2006年下发了《2006-2012年全国消除麻疹行动计划》,确定2012年为实现消除麻疹的目标年,并自同年开始加大了麻疹疫苗(MV)的查漏补种工作。内蒙古阿荣旗经过五年的查漏补种与强化免疫工作,现对2006-2010年麻疹疫情的控制情况分析如下。

1 资料来源 监测数据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病例类型均是临床确诊病例。采用流行病学三间分布对麻疹监测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数据均由EXCEL2007处理。

2 结果

2.1 流行强度 2006-2010年阿荣旗共报告临床确诊麻疹病例251例,年均发病率为15.2/10万。麻疹疫情总体呈现逐年下降趋势,麻疹发病率由2006年的24.3/10万下降到2010年的7.4/10万,下降了17.0/10万,尤其是2008-2010年间麻疹发病例数明显下降,这与全国监测数据基本保持一致[1]。

2.2 疫情分布情况 人群分布:①性别构成情况:2006-2010年,男、女麻疹病例分别占51.6%、48.4%,男性病例数略高于女性病例数。②年龄构成情况:15岁以下儿童病例数占总病例数的92.7%。儿童病例中,尤以2岁以下幼儿组发病人数最多,占15岁以下儿童发病比例的62.4%,2-14岁儿童组病例数占15岁以下病例数的35.6%。③职业构成情况:2006-2010年间,农牧区散居儿童、在校学生、托幼儿童占发病数的前三位,病例构成分别为57.4%、20.9%、15.4%。免疫史分布:2006-2010年报告的251例麻疹确诊病例中,79.4%的患者未接受MV免疫,12.4%的患者接受过首针接种(接受第二针强化接种者仅占5.3%),8.2%的患者MV接种史不详,阿荣旗麻疹患者MV免疫接种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对MV免疫剂次分析,麻疹病例中未接受免疫及免疫史不清者大幅度下降。季节分布:阿荣旗麻疹疫情主要集中在春夏季发病,发病高峰主要集中在3-7月份,经过春季麻疹控制措施,除麻疹疫情总体发病呈现下降趋势外,麻疹发病在季节分布上呈现后退趋势,2009、2010年麻疹发病高峰均出现在7月份,较之2007年推迟3个月。

3 讨论与建议 我国已进入了消除麻疹阶段,从监测数据看,阿荣旗5年来麻疹发病监测数呈现逐年下降趋势,特别是2010年降至7.4/10万的低流行水平;病例主要呈现散发为主,主要集中在15岁以下儿童尤其是2岁以下散居儿童为主;发病季节高峰出现3-7月份。从麻疹流行强度、发病人群、季节分布看阿荣旗与全国麻疹发病情况一致。此外,病例中无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者占到总发病例数的80.0%以上,也充分说明阿荣旗特别是农牧区往年麻疹疫苗脱漏率较高的现实。研究表明,单纯给8月龄儿童免疫接种1针麻疹疫苗并不能有效保护儿童罹患麻疹,实施2针次麻疹疫苗免疫程序,将复种时间提前至2岁以前更有利于控制麻疹疫情[2]。为达消除麻疹目标,WHO提出了MV2针免疫接种率超过95%的指导性建议[3],故做好MV的强化免疫与查漏补种工作是迅速控制麻疹疫情,如期实现2012年消除麻疹目标的重要措施。为此,阿荣旗一是加大了疫情监测力度,把重点放在乡、村级医疗单位,做到早发现、早报告,加强了麻疹疑似病例的主动监测,控制了麻疹疫情的蔓延;二是调整了免疫程序,将复种年龄提前到18-24月龄,对高中新生进行免疫复种。三是加大了免疫接种剂量,将麻疹疫苗接种剂量由0.2ml/剂次改为0.5ml/剂次,以达到更好的免疫效果。MV复种与强化免疫效果非常显著,自2008年开始麻疹流行高峰逐步趋于平缓,且发病季节有所推迟,2010年报告麻疹确诊病例发病率较之2009年下降了17.0/10万。

阿荣旗为如期实现2012年消除麻疹目标,一要继续大力开展麻疹防治的健康促进工作,提高MV免疫覆盖率。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是提高疫苗接种覆盖率及做好查漏补种等强化措施的基础。阿荣旗针对2岁以下散居儿童以及6岁以下学龄前儿童,医疗卫生单位一是要向婴幼儿家属特别是牧区做好常规免疫接种重要性的宣传教育,主动利用好免疫接种证,避免婴幼儿期间大量免疫空白的后续累积;二是与教育部门密切合作,大力开展复种与强化免疫的宣传教育,做好儿童入托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制度。对于无预防接种证或未完成MV 2剂次接种的儿童,学校要督促家长完成对易感患儿的补种工作,借此消除儿童中的免疫空白。同时,农村、牧区乡村医疗卫生单位要加大主动监测力度,对疑似麻疹病例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此外,必须加强疫苗和冷链管理,确保基层冷链的正常运转,提高有效接种率。疫苗接种是预防麻疹的最有效措施,麻疹疫苗是减毒活疫苗,在贮运及接种过程中必须始终将温度控制在2-8℃间,完善的冷链系统是保持疫苗效力,确保疫苗效价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 马超,罗会明,安志杰等.中国2006-2007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及消除麻疹措施分析[J].中国疫苗和免疫,2008,14(3):208-210.

第9篇:麻疹强化免疫范文

[关键词] 麻疹;监测;强化免疫

[中图分类号] R511.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2)29-0025-02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是严重威胁我国儿童健康的传染病之一。继人类消灭天花之后,麻疹将成为全球通过免疫手段消灭的第三个传染病。世卫组织美洲区已于2000年消除了麻疹,中国所在的西太平洋地区也提出了在2012年消除麻疹的目标。2006年11月卫生部制定了《2006~2012年全国消除麻疹行动计划》,明确了我国控制麻疹的策略与措施。为了解铁路地区麻疹的流行情况,为有效控制麻疹的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我们对2007~2011年铁路地区麻疹疫情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麻疹发病数据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人口资料来源于新华街派出所的统计报告。

1.2 疫情监测

麻疹按乙类传染病进行报告和调查处理,各级医疗机构在接诊可疑麻疹病例后,24 h内通过网络直报。铁路疾控中心接到报告后进行麻疹疫情个案调查。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应用Excel 200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疫情概况

铁路地区2007~2011年麻疹疫情统计见表1。2007~2011年共报告麻疹病例42例,报告发病率为1.30/10万~36.44/10万之间,最高发病年份为2008年,报告病例数为28例;其次是2007年,发病数为10例;发病年份最低为2010年和2011年,全年只有1例,各年度均无死亡病例。

表1 铁路地区2007~2011年麻疹疫情统计

2.2 发病季节分布

2007~2011年麻疹病例主要发生在2~7月份,4~6月为发病高峰,共30例,占总病例数的71.43%,具有明显的季节性。

2.3 年龄、性别分布

42例麻疹病例中,男性24例,女性18例,男女性别比为1.33:1,其中年龄最小的6个月,最大的43岁。见表2。42例麻疹中,发病以≤14岁儿童为主,占总病例的66.67%。其中

表2 铁路地区2007~2011年麻疹病例年龄分布

2.4 职业分布

见表3。从职业分布来看,42例麻疹中以学生居多,其次为婴幼儿和工人,分别为52.38%、26.19%、16.67%。

表3 铁路地区2007~2011年麻疹发病职业统计

2.5 免疫史

42例麻疹病例中未达初免月龄的4例,占总病例数的9.52%;未接种麻疹疫苗的5例占总病例数的11.90%;接种麻疹疫苗的20例占总病例数的47.62%;免疫史不详的13例占总病例数的30.95%。

3 讨论

从此次调查可以看出,5年中铁路地区麻疹疫情在2008年有一次发病高峰,2008年底全市组织了一次麻疹疫苗强化免疫,2009年的报告发病率随之降低。这说明定期的对麻疹易感人群进行强化免疫不失为控制麻疹流行的一种有效手段。

此次调查从年龄分布中可以看出在新生儿、青少年以及中年人中均有病例发生,且突出显示了成人麻疹患者逐年增加的趋势,这与国内其他地区的麻疹疫情报告基本相符合[1,2]。麻疹患者的高发年龄从以往1~5岁的幼儿,转到8个月以下的婴儿和20岁以上的成年人,出现明显的以青壮年、成人和小月龄儿童发病为主的“双相移位”现象[3]。小于8月龄儿童的发病数占总发病数的9.52%,目前我国麻疹的初免年龄为8月龄,8月龄以下儿童发病是由于母亲抗体水平低,母传抗体不能有效地保护婴儿[4];另一方面,近年来剖宫产率的趋势有所上升,这一趋势造成了婴儿体内母传IgG抗体缺失,可能对麻疹的提前易感发生重大作用[5],所以在8个月内仍有患麻疹的可能。可以通过对育龄妇女做麻疹IgG抗体水平的测定,对抗体水平低者建议进行麻疹疫苗接种,以提高婴幼儿的胎传抗体,以减少麻疹的发病;8~11月龄占总发病数的7.14%,这些病例是可以通过8月龄及时接种麻疹疫苗预防的,这说明麻疹疫苗的基础免疫还存在一定的免疫空白点;大年龄组麻疹发病也呈上升趋势,≥20岁成人发病数占总发病数的30.95%,成人麻疹发病主要是由于当时接种的MV效价不稳定,接种剂量少,且MV接种率不高,存在较多的免疫空白,一旦感染麻疹病毒,即会导致麻疹发生。有资料显示:接种一次麻疹疫苗是不能终身免疫的,免疫力仅可维持15年,以后就减弱、甚至消失,抗体消失后的人群又会成为新的易感人群。对成人尤其是大学入学新生开展麻疹疫苗的强化接种,可以有效减少人群中易感人群的积累。

42例病例中一起麻疹暴发,该起麻疹发生于学校密集场所,共发病4例,由于采取措施及时,没有二代病例发生。究其原因首发病例在私人诊所就诊后谎称感冒而继续上课,从而导致了此起麻疹的暴发,也暴漏出学校在传染病管理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漏洞,今后学校要加强传染病方面的管理,提高责任意识。

在42例病例中未接种麻疹疫苗的5例占总病例数的11.90%,提示在麻疹的常规免疫接种中还存在着一定的免疫空白点,常规免疫的接种率还有待提高;免疫史不详的13例占总病例数的30.95%,说明麻疹监测系统的准确性和及时性需进一步加强。

综上所述,在确保麻疹高水平基础免疫的同时,做好重点人群的强化免疫工作是控制麻疹的主要策略。

[参考文献]

[1] 陈艳,文进. 重庆市涪陵区免疫后麻疹的流行特征分析[J]. 中国流行病学杂志,2001,22(8):110.

[2] 邓竹青,宣凌峰. 无锡市滨湖区2005年麻疹疫情监测分析[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6,5(6):842

[3] 朱向军,丁亚兴,田宏,等. 天津市2005~2008年麻疹流行特征及其流行因素分析[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9,10(30):1088-1089.

[4] 王海明,徐永苑,竺稽定,等. 66对孕妇与婴儿麻疹抗体水平监测报告[J]. 中国疫苗和免疫,2008,14(2):156-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