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金融扶持实体经济措施范文

金融扶持实体经济措施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金融扶持实体经济措施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金融扶持实体经济措施

第1篇:金融扶持实体经济措施范文

【关键词】金融体系 实体经济 关系

从理论上说,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是一对既互为依存又互有矛盾的综合体,实体经济犹如树根,金融体系犹如树干和树枝,没有实体经济为根基的金融体系无法生存,实体经济又需要金融体系给予支持,在一个相对长期稳定的金融体系下健康发展。然而,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又存在着相互排斥的矛盾性,二者由于有着对政策、人才、生产要素、利润等相同元素的需求,彼此往往存在着此消彼长式的竞争性。因此,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既存在着合作,又互有竞争。

一、当前中国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关系的现状

整体而言,当前中国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发展存在着比较严重的脱节现象。上世纪九十年代改革开放至2008年间,中国金融体系还保持着与实体经济发展相当的速度。然而,2008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却打破了这种良好的平衡状态。受到美国次贷危机的拖累,为了维持中国及世界经济稳定,中国提出了包括四万亿投资在内的若干拯救政策。从此刻开始,中国金融体系开始与实体经济渐行渐远,脱节现象日益严重。截止2014年,银行业的资产较同期理论GDP值超出四分之一。相较于对国企等大型企业的过度投入,金融体系对新兴的小、微型企业却始终忽视,当前中国小、微型企业经济量已经占国内经济总量三分之二,吸纳就业人口四分之三,利润缴纳比率占总缴纳量的五分之二,然而其从银行获得可贷贷款量仅为银行贷款总量不足五分之一。另一方面,中国金融体系中理财业务规模却急速膨胀了近十四倍,而理论GDP增长不过两倍,如此畸形增长的债务成为未来中国经济发展道路上的不定时炸弹,随时有泡沫破灭的危险。美国一家进行资产管理的“桥水”公司曾有统计称,中国债务总量(含政府、企业、个人)与理论GDP相比,其占比已高达225%,正在接近全球平均值。发达国家由于经济已经成熟,增长率自然放缓之下,其负债会呈现慢速增长的正常状态,而中国尚未达到成熟经济阶段,债务比率却已位居发展中经济体前列,可见中国已经透支了经济潜在的增长量,这是一个相当危险的信号。

二、引发问题的原因

造成当前中国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脱节的原因是综合性的。首先是利润追逐的原因。虽然理论上金融机构应当为实体经济服务并不断实现各类生产资源、要素的优化配置,但现实中金融机构却更偏向于追逐本单位、本集团的利润,导致金融机构的业务行为与实体经济需求相悖,反而影响了实体经济的正常发展。其次,融资贷款“劫贫济富”。由于欠缺成熟的信用、信息体系,金融机构在融资贷款过程中过于重视安全、稳定性,对于较难取得经营信息和信用资料的小、微型企业设置过高的“门槛”,却将规模大却产能过剩且耗能、污染严重的企业视作优质客户而对其融资贷款要求有求必应。第三,金融交易的非理性。生产要素的交易通过货币制约着实物,具有相当的可控性。金融交易本身即为货币交易,无法被调节和掌控,且金融交易成本随着技术升级越来越低,参与交易者对利益的疯狂追逐又使金融交易多数情况下无法保持足够的理性,导致金融交易更易失控。

三、应对措施

作为国家经济最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金融体系的健康发展与国民经济息息相关,解决当前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脱节的宏观措施自然是国家加强监管,比如加快立法、完善执法等,其次还可以利用多种措施同步解决问题。

(一)建立全面信用体系、培育中小企业投资公司

充分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尽快建立健全基于大数据与网络的全面信用系统,开展最大范围的小、微型企业经营状况和信用情况调查,辨识和复查其中的优质企业,在融资贷款时为其提供最大支持力度,帮助这些优质小、微企业快速、健康发展。同时在此基础上培育中小企业投资公司,建立中小企业长期持股公司与风司是两条较可行的道路。长期持股公司主要由相同或近似的产业(产品)类中小企业共同组成,由于这些中小企业即是组成单位也是发起单位,具有较高的风险防范意识与激励意识,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融资效率。作为组成这类投资公司的中小企业而言,它们不仅能够及时参与融资行动,又能通过投资取得收益,且因其所有成员均需共同承担投融资风险,可形成较高的风险制约机制,其诚信程度更高。培育中小企业风司能够规避当前国内风司普遍存在的两个弊端。其一是避免普通风投缺乏行业特点的缺陷,中小企业风司由于其隶属于同一类行业,投融资的目标更加明确,行业特点显著。其二能够避免只追逐资本利得而忽略财务利润的问题。中小企业风司的自主集合模式使其关注的焦点不至于产生重大偏差,从而遵循真正的风投机制运行和管理公司。

(二)增加环境成本考核,推广“绿色”金融

当前金融体系对优质客户的定位是经营时间长、规模大、产业稳定性高的企业。然而,这些企业中不少是建国初就成立,并较强依赖资源和能源开发与消耗的高耗能、高污染企业。金融机构融资贷款考核过程中只注意到了显性的物资、货币等利益情况,却忽略了隐性的环境成本。近年来新成立的大量高新技术小、微企业以低污染、低能耗、技术密集等优势开拓市场,却由于规模小、时间短,难以被金融机构认定经营和信用情况频频陷入融资难的境地。这种矛盾局面显然不利于我国产业升级转型,有关部门应当增加金融机构在融资贷款过程中考核环境成本的环节,大力推广以扶持高新科技、环境友好型企业为主的“绿色”金融体系,既帮助优质小、微企业迅速成长,又助推了国家产业转型升级,使金融体系真正实现为实体经济服务的根本职能。

四、结束语

被美国次贷危机所累,中国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间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脱节现象,这是为拯救全球经济的历史遗留问题,需要现今的中国金融体系及时调整予以修正。改变脱节现象的根本措施在于回归金融体系为实体经济服务的初衷,这需要金融界大力改革既有运行模式,以创新手法充分利用网络与大数据技术,通过加强扶持高新技术产业促使金融体系回到正确轨道并推动国家各产业的转型升级。

参考文献

[1]瞿强.王磊.由金融危机反思货币信用理论[J].2014(12):1-10.

[2]李晓西.杨琳.虚拟经济、泡沫经济与实体经济[J].财贸经济,2014(6):5-11.

[3]秦晓.金融业的“异化”与金融市场中的虚拟经济[J].改革,2014(1):74-90.

第2篇:金融扶持实体经济措施范文

关键词:破解;西部地区;民营经济;发展困局;措施

中图分类号:K512.9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

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近年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世界经济危机在波及我国沿海后,又继续深入我国西部地区,殃及西部大量民营经济实体,从而形成西部地区民营经济实体短期内难以逾越的当前困局。本文以地处四川与重庆两地之间的荣昌县经济运行实际情况为例,深入分析西部地区民营经济实体遭遇的当前困局,并提出了个人见解。

1.西部地区民营经济的现况

重庆市的民营市场主体由1996年末的53.43万户增加至2011年末的107.84万户。民营企业由1.36万户增加至22.83万户,增加了近16倍。改革开放30年来的巨大发展造就了我国民营经济总量迅速膨胀,在带来了经济繁荣和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埋下了产能过剩的孽根,最终造就了当前民营经济总量过剩的困局。

2012年至今,受全球经济危机大环境影响,中国各种经济实体都受到不同层度的波及。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中国2012年二季度GDP同比增长7.6%,三年来首次跌破8%大关,2013年二季度GDP同比增长预计也在7.7%左右,经济指标出现的“滞胀”,显示中国经济复苏失去动力,直接表现为中国经济正在经受改革开放30年以来第一次大滑坡,也是世界经济危机的二次探底,特别是民营经济主战场的电子电器制造、装备制造、海外代加工、出口市场业务等行业受波及影响相当严重,很多民营企业处于停产或不饱和生产状态。

2.西部地区经济调研结果不容乐观

重庆市荣昌县虽处西部内陆,但民营企业受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双重阴霾影响依然较重,经济运行形势总体不容乐观。2013年5月17日,我们召开了荣昌工业园区内的18家重点企业恳谈会,企业业主对当前市场经济形势普遍表示忧虑,今年生产经营情况与2012年相比经营收益明显下滑,原材料价格普遍上涨,业务订单基本不足,对下半年抱较大期望,产销数据出现明显下滑。(调查数据整理见下表)

3.民营经济发展困局的原因

3.1市场销量回落明显。我县规上企业的欧恺电器、巨龙管业、昌元化工、都成荣锋、鑫业五金等民营企业及绝大部分煤炭企业上半年均出现销量同比下降20%-50%。

3.2销量与收入出现“滞涨”困局。以我县民营企业为例,普华饲料、雷士照明、博耐特机电、华森制药等重点企业产销量较去年同期上涨5-10%;但毛利润却下降了5-20%,其表现在工资上涨,原材料上涨,生产要素(水、电、气、工资)上涨、物流成本上涨,而市场疲软、出口受阻、金融收紧、价格普降等严重的“滞涨”问题。

3.3用工成本增大。现员工流动性大,新员工培训成本增加,员工流动率增高,工资水平同比去年上涨20%-50%

4.对民营经济发展困局的分析

1世界性经济危机影响的结果。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世界金融危机,进而引发了世界性经济危机。全行业性的有效需求大幅下降,货物出口量明显下降,货款流转速度明显放慢。

4.2全国性大规模工业扩张的结果。受改革开放和西部大开发政策影响,全国各省、市、县均以工业发展为第一要务,30年来一直在大规模建设工业企业而导致工业产能过剩的主要原因之一。

4.3粗放式发展和无序竟争的结果。我国西部地区正处于发展起步阶段,行业管理机制相对沿海更不健全,企业生产技术相对东部沿海和国际国外更落后,加之全国没有工业发展行业框架约束,各地政府各展其能,诸多因素造成项目重复建设,非优质项目在西部地区更容易落地开花,粗放式发展和无序竟争在所难免。

4.4市场调节机制优胜劣汰的结果。受全国性鼓励民营经济发展的刺激,全国民营企业总量迅猛扩张性发展,企业素质参差不齐,产能过剩和供大于求的市场表现必然促使部分综合实力较差的民营企业难免在经济危机中淘汰出局。

5.破解民营经济发展困局的措施

5.1企业要认准行业发展趋势,摸清本行业产需情况,及时调整企业产品结构,转产旺销产品,淘汰落后产能,化危为机。

5.2利用此次经济危机,提升企业管理能力,内强综合素质,外铺销售网络,为经济危机后提升销售业绩做好充分准备。

5.3充分抓取本次经济危机的机会获利点,适时并购相关企业和整合行业资源,为经济危机后状大企业实力打下基础。

6.整合扶持政策,集中扶持优势民营企业

6.1用好财政扶持资金。以重庆市为例,为扶持民企发展,市政府设立了每年20亿元财政专项资金(其中60%即12亿元为市级统筹资金,专项用于规模以上民企发展,40%即8亿元则切块到各区县专项扶持民营企业)。各级政府应将此类专项资金用于优质企业扩能增产和项目技改上,鼓励优势企业做大做强。

6.2切实落实工商税务、行政审批政策。认真组织落实好各级政府关于工商手续办理、税收鼓励政策以及进出口税费减免政策,让企业轻装上阵,安心经营生产,帮助企业度过此次经济危机难关。

6.3集中项目政策,扶持优质项目。建议各级政府按照优胜劣汰的市场法则,将本次经济危机中的各种扶持政策和项目资金进行重组,重点扶持纳税大户或劳动密集性企业或高新技术企业,同时缩紧对淘汰产业、高能耗产业和低贡献产业企业的扶持补贴力度。集中各种项目资金、扶持政策和项目储备政策优势,重点扶持一批未来市场好,企业运转优良,高技术低排放、高产出低耗能的优势企业走出困境。

6.4各级政府的商委、发改委、经委、工业园区、工商联等部门要多形式搭建民营经济实体的营销平台,带领企业团队外出营销,组织企业参与各种产品展销会、订货会等。

6.5减免民营经济实体在生产、销售环节的各种行政性收费,并对外销或出口企业以实缴增殖税额为依据按比例反哺物流补贴。

7.实质性打通银企对接关节

7.1“企业融资难,银行放贷难”成了金融业的两难。其根源在于经济危机下的企业与银行间信任危 机加剧,银行信贷投资更加谨慎,导致企业饱受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的双重压力。

7.2建议改革银企对接方式,由银企座谈会转变为企业推介会,由企业跑银行转变为组织银行走访企业。

7.3由财政、金融、信托、证券等部门引入社会资金成立中小企业担保公司,对民营经济实体提供担保服务,由财政部门补贴企业一定比例的担保费用,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7.4由政府金融管理部门牵头,积极引导企业实行抱团担保,彼此降低财务费用,增加企业收益。

8.促进民营经济新增长点的形成

8.1加快督促各地区新招商项目早落地、早建成、早投产,地方政府要进一步加强在建项目服务工作,加快推进建设速度,力促在建项目尽快投产达产,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以弥补部分企业营销“滞涨”带来的经济下降影响。

8.2各级政府要结合本地经济实体发展现状和优势,挖掘重点企业新的增长点,对科技创新、技术改造、出口增量的企业实行定向补贴,支持企业度过本次经济危机难关。

8.3各级政府要结合当前经济疲软实际情况,鼓励经济实体间的资本重组或同行兼并,出台资本重组过户优惠政策,支持不同经济实体间技术、资金、固定资产等优势生产要素进行重组,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9.切实保障经济要素的稳定供应

9.1国土、房管、建设和环保等部门要多形式向上级争取指标,相关部门加大拆迁力度和场地平整速度,确保已签约项目尽快落地建设。

9.2畅通生产要素部门与经济实体间的运转机制,特别是水电气等第一生产要素部门更应服务大局,切实加快办事效率,切实降低工程费用,切实减少经济运行肠梗阻。

9.3生产要素部门对下半年的工业水电气消耗高峰期要早计划早安排,尽量减少因水电气要素供应问题而导致企业减产停产,为下半年经济增量做好后勤保障。

第3篇:金融扶持实体经济措施范文

【关键词】实体经济;虚拟经济;金融危机

【作者简介】黄锡富,广西师范学院学院教授,广西南宁530001

【中图分类号】FO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434(2013)03—0122—04

一向自认为经济制度优越无比的美国于2008年爆发次贷危机,并通过贸易、投资和金融等传导机制向世界各主要经济体蔓延发展,引发了国际性金融市场的激烈震荡及世界性经济衰退,至今仍未见到尽头。美国金融危机促使人们开始认真探究其爆发原因,也促使人们认真思考实体经济、虚拟经济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及相互关系如何等,思考如何更有效地防范金融危机,实现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等问题。

一、实体经济及其在经济及社会发展中的地位

实体经济是指物质的、精神的产品和服务的生产、流通以及直接为此提供相关服务的经济活动,包括农业、工业、能源、交通运输业、通信、商业服务业、建筑业等物质生产和服务部门,也包括教育、文化、知识、信息、艺术、体育等精神产品的生产和服务部门。

实体经济是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更是整个国民经济健康运行发展的基础。

1、实体经济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人类要生存发展,必须首先要解决吃、穿、住、行等所需物质产品。而人类生存发展所需要的各种物质资料都是实体经济生产出来。若实体经济的生产活动一旦停止,人们的各式各样的消费活动也就没有了基础和可能。若没有实体经济更高级的生产活动,人们也就无法提高生活水平。若没有实体经济提供人们精神生活所需的各种产品,增强人们综合素质也就无从谈起。只有实体经济发展繁荣了,人们才可能日益缩小其为生存而奔波的时间,才有更多的自由支配的时间,才能更好地发展。

2、实体经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实体经济直接创造各种物质财富。马克思指出:“不论财富的社会形式如何,使用价值总是构成财富的物质内容”。人类社会发展的目的就是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而要实现此目的就必须有坚实的物质基础。坚实的物质基础离不开实体经济的发展。只有实体经济的发展繁荣,才能为人们提供就业,其才能得以发挥。只有实体经济繁荣发展,才能使民众收入不断提高,才能为稳定物价、构建和谐社会创造物质条件。没有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就不可能有人民生活的改善,也不可能有社会的和谐与发展,人类社会也就难以发展。

3、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是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实体经济是支撑一国发展的基础,是改善人民生活及人民安居乐业的基础,是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和具备长远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实体经济强盛,则国家强大;实体经济衰退,则国家没落。改革开放前,我国由于忽视生产力的发展,实体经济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各种物质产品匮乏,人民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改善提高,国民经济发展到了崩溃的边沿。科技、教育及文化体育等各项事业发展受到了极大的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差距越来越大,社会主义优越性得不到发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重视发展生产力,重视发展实体经济,充分利用自身劳动力资源丰富及其成本低廉的比较优势。大力发展制造业。国民经济得到快速发展,我国的粮食、棉花、肉、蛋、鱼等大量农产品产量世界第一。工业经济实力也显著增强,水泥、钢铁、造船、煤炭、电解铝、电视机、洗衣机、电冰箱、空调,汽车、电脑、服装、制鞋等220多种工业品的产量世界第一。占我国国民经济40%份额的工业,已为我国在世界经济中地位的不断前移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实体经济的繁荣发展使得我国综合国力迅速增强,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文化教育科技体育等也得到了快速繁荣发展。

4、世界经济发展史表明,强大的实体经济是增强国民经济竞争力的前提和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保证。从世界经济发展历史看,强大的实体经济是增强综合国力的基础,也是在国际竞争中取胜的法宝。英国曾因“食利”、忽略实体经济而丧失强国地位;拉美因过度城镇化、实业衰落陷入“中等收入陷阱”;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的日本经济大衰退,就与当时日本产业空心化、房地产泡沫化、日元大幅度升值、实体经济青黄不接,导致经济增长停滞和衰退。同一时期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很大程度上也是由于相关国家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过分脱节、实体经济虚弱所致。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以及欧洲债务危机充分揭示了过度金融创新、金融业脱离实体经济所造成的“物极必反”的结果。而德国经济在金融危机和债务危机中仍然“一枝独秀”,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德国一直重视实体经济发展,尤其是制造业的发展,其工业制造业成为经济“脊梁”。正因德国长期以来没有离开过制造业和自己的比较优势产业,也没有离开过革新创造,因而确保了经济增长始终具有活力,经济能长期保持一种健康稳定发展态势。由于我国重视实体经济的发展,工业规模不断扩大,工业品结构不断优化,工业品出口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中高端产业国际竞争力持续增强。在电工电器、高精密机床、工程机械、重型矿山等行业的出口产品中,成套设备、高附加值的产品占较大比重,也使得我国能较好的应对世界金融危机。国际经济发展一再证明,只有发展实体经济,壮大实体经济,社会的基础才会扎实,经济发展的动力才会强劲。

二、虚拟经济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虚拟经济是一种与实体经济相对应、与传统的物质生产及其有关的一切劳务活动相区别的经济形态,是指金融证券及以资本“运作”为手段实现增值的经济形态,是基于信用、未来收益索取权等符号经济。其表现形式就是以钱炒钱,以钱生钱。

虚拟经济是实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虚拟经济的适度发展是有利于实体经济的发展,也有利于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发展。

1、虚拟经济的发展有助于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融资,促进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经济越是发展繁荣,资本所起的作用就越突出。虚拟经济在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是可以高效地集中社会大量闲置和零散资金投资实体经济,满足实体经济发展的资金需求,从而成就某一产业的发展。这正如马克思所说,“假如必须等待积累去使某些单个资本增长到能够修建铁路的程度。那么恐怕直到今天世界上还没有铁路。但是,集中通过股份公司转瞬之间就把这件事完成了。”19世纪后半叶,美国钢铁工业的迅速发展,并迅速超过欧洲各国钢铁产量的总和,主要得益于资本市场的发展,也就是虚拟经济的发展。又如1913年,阿根廷人均GDP约4000美元,美国5000美元左右。但经过20世纪的发展,拥有丰富自然资源的阿根廷已元法同美国相提并论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美国有高度发达的金融市场支持,而阿根廷没有重视虚拟经济发展,缺乏高效的金融市场,社会大量闲散资金无法有效地为经济提供支持。从而丧失一次次工业化机会。虚拟经济通过资本价格引导社会资源的流向,引导资本向生产效率更高、且经济效益更好的实体经济的相关行业与领域流动。使相关行业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并借助产业链带动上下游相关产业发展,促进整个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从而提升社会资源的整体配置效率。虚拟经济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最主要是为解决实体经济运行中的资本流动、资金筹措,减少交易成本,优化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与促进调整产业结构。

2、虚拟经济有利于提高整体经济的运行效率,为经济提供持续发展的动力。实体经济要健康运行发展,需要有足够的资金支持。虚拟经济的发展拓宽了企业的融资渠道,为企业规模扩张提供资金支持,如企业可以凭借股权置换、控股收购等方式,为企业实现低成本规模扩张。虚拟经济的发展带动实体经济部门之间技术、劳动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流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结构升级,使有限的经济资源优先流向更有发展前景的实体经济部门,从而提高社会整体经济资源的利用效率,为实体经济发展增强其后劲。

3、有助于分散市场风险,充当实体经济的缓冲器。市场经济条件下,虚拟经济适度发展可以分散市场风险,缓冲实体经济的过分波动。当市场货币供应超出实体经济实际生产能力时。必然出现过剩储蓄资本,进而导致社会物价上涨。而虚拟经济的发展可以提供更多的投资渠道,引导大量的社会闲置资本进行投资或投机,从而降低资本集中投资到实体经济中的风险,缓冲实体经济运行波动。

任何事物发展都有两面,尽管虚拟经济发展对实体经济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若其脱离实体经济盲目扩张,过度炒作,对实体经济发展也将产生巨大破坏作用。首先,虚拟经济的过度炒作会引发经济泡沫。实体经济是虚拟经济的基础,离开实体经济,虚拟经济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若虚拟经济过度炒作,资本脱实向虚,实体经济无法获得资金支持或资金成本过高,必然会催生经济泡沫,从而对实体经济产生巨大破坏。其次,虚拟经济过度炒作会扩大社会贫富差距。资本过度炒作的结果都是各种物品价格的大起大落。资本炒作结果的受益者往往是大量资本持有者即炒作的最先发起者,而后跟进者往往是受害者,造成财富集中在少数群体的集中,加大社会贫富差距。再次,虚拟经济易于扭曲人们致富观。任何社会财富的创造都是实体经济创造,都是靠人们辛勤劳动。资本的过度炒作,社会极少数人的暴富,扭曲了人们的致富观,诱发了社会上捷径致富、追求暴富的致富观,使许多曾经靠艰苦创业、勤劳和实业致富的生产经营者不愿意从事实业。而这种观念一旦形成,要扭转需要很长时间,从而加大了社会发展的风险,阻碍社会发展。

三、重视和加快实体经济发展

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最大的就业容纳器和创新驱动器,是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础,也是虚拟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础。但是我国近年经济发展过程中,虚拟经济发展有严重脱离实体经济的倾向,实体经济发展遇到了极大的困难。主要表现就是中小企业面临融资难、用工荒和成本高的严重生存困境,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垄断使得民间资本投资实业发展受阻,迫使大量民间资本难以进入金融行业、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等领域。由于行业利润分配缺乏合理规制,实体经济与金融体系之间“两极分化”:做实体经济面临高成本和高税费两头挤压,利润“比刀片还薄”,大量亏本运营;而金融行业利润赚得“不好意思说”,虚火好旺。因此,为了在竞争激烈且变化莫测的现实世界中掌握主动,实现国民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更须重视和加快实体经济发展。

1、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促进实体经济发展。一是加大财税对实体经济的扶持。我国实体经济发展,尤其是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主要困难是生产成本上升、税负重、利润薄、资金困难、压力大等。因此,要制定财税扶持政策,进行结构性减税,切实减轻企业负担。通过贴息贷款、低利率贷款、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等措施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尤其是符合产业政策的劳动密集型和科技创新型的小型、微小型企业发展。二是加大政府资源的支持。为扶持实体经济发展,政府应把更多的政府资源投入到实体经济发展之中,并发挥“种子资源”的作用,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源参与实体经济的投资与发展,以形成政府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中长期预期,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三是放宽市场准入。让更多的社会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及其他行业和领域,让实体企业有利可图,有空间可以发展,让所有做实业的人感到有奔头、能致富、受肯定、得支持,增强民间资本专注于实业发展的信心和决心,引导资金流回实体经济。四是要为实体经济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氛围。政府要加大遏制投机炒作,改变个别领域一段时期以来非理性暴涨、轻易获取暴利的状况,促进更多资本从虚拟经济转回归实体产业。同时,通过各种媒体的宣传,改变一段时期以来人们浮躁及快速暴富心理,让人们脚踏实地从事实体经济发展,为实体经济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舆论环境。

2、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实体经济健康发展。产业结构是提升经济竞争力,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础。面对金融危机冲击,世界主要国家都重新审视本国的产业结构,加快发展实体经济。美国提出要吸引在国外的美国制造业企业迁回本国发展,壮大美国实体经济。随着金融危机发展,发达国家消费需求也在发生变化,表现就是进口明显减少,消费方式上也提出低能耗、低污染产业的需求。国内消费市场也在发生变化,消费水平提高,形成新的消费需求,致使一些传统产业出现萎缩。为适应这一变化,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一是大力扶持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把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经济发展的突破口,以新兴产业支撑创新型经济、引领危机后经济增长以致成为新的产业增长极。尤其是市场前景广阔,产业关联性强的战略性产业,如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生物产业、信息产业等,形成我国实体经济新的增长点。二是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现代服务业的需求快速增长。经济全球化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可贸易服务业也迅速发展。只有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提升其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才能更好地满足消费升级和服务业全球化竞争的需要,也才能更好地为产业升级提供动力和空间。三是加大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如钢铁、纺织、建材、石化、船舶、汽车、有色金属、机械制造、电子信息、轻工食品、医药等,仍是我国实体经济发展的基础和重要支撑力量。要运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实现其转型升级,增强实体经济发展活力和后劲,增强市场的持续竞争优势。促进企业创新与塑造品牌,提升产品质量与附加值,提高企业利润率,提高投资回报率,增强竞争力,保持实体经济的长久活力。

第4篇:金融扶持实体经济措施范文

2012年7月26日上午,浙江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四次会议分组审议关于上半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下半年政府工作、上半年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等报告。

常委会组成人员对上半年政府工作表示肯定,同时,也对下半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意见、建议。

认清形势,做好打持久战准备

上半年国际国内宏观经济形势复杂多变,下半年依然不容乐观。在审议中,委员们提出,要增强忧患意识,进一步认清面临的复杂经济环境,正确研判、应对各种困难。

丁耀民委员认为,目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一是企业经营相当困难。“困难从微型企业、小企业传导到大中型企业,亏损面不断扩大。”二是地方财政收入上半年增幅4.4%,离全年的目标任务差距比较大。三是市场需求依然不振。四是金融环境亟待改善。

李理委员说,对下半年宏观经济环境的困难要有足够的估计。“我们现在有句话叫‘低开稳走向上’,年初大幅低开,超过预期。从上半年的情况来看,稳走只能说是小步稳走,下半年究竟能不能向上,向上的幅度能有多大,我认为不能过于乐观,要充分估计到下半年整个经济环境的严峻性。”

“我们应该看到经济发展态势的严峻性。”厉志海副主任指出,国际经济环境还不稳定,浙江外贸依存度高,受国际经济环境和市场需求的影响很大;经济回升基础还不稳固,突出反映在企业生产经营比较困难,经营利润下降;经济结构调整进展缓慢,从近几年来看,经济转型升级效果还不十分明显。

“就目前经济形势来看,政府还是要有打持久战、攻坚战的心理准备。”厉志海副主任说。

经济低迷期也是转型升级的良机

审议中,不少常委会组成人员不约而同地提出,经济困难时期也是转型升级的机遇,要充分发挥倒逼机制的作用,利用政府调控的资源,“该扶就扶、该限就限、该减就减”,着力推动经济结构调整。

程渭山副主任指出,要坚定不移地抓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对市场前景好、发展潜力大的企业要加大扶持力度,努力做大做强。对落后的、过剩的产能还是要坚决地予以淘汰。”

“转型升级到底是转什么?企业要提高认识,政府更要提高认识。”张解放委员提出,近两年的风能、太阳能等产业的转型给企业带来的负面影响是痛苦的,“对企业转型如何进行真正有效引导需要研究”。

“当前我省企业工业产品利润率下滑,也反映出产品技术含量是比较低的,需要加强科技创新和扶持力度。”

潘海天委员建议,要借助14个产业集聚区,搭建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帮助企业实现产业创新;要建立健全科研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机制,建立市场为主导、企业为主体、高效研究机构为支撑的协同创新体系,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加快科技成果的产业化产品化。

扶持实体经济要减轻企业负担

上半年,省政府在抓有效投资和实体经济方面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省政府抓实体经济的措施是有力的,成效是明显的,但是在力度上能否再大一点?”童云芳委员说,实体经济非常重要,建议对全省的龙头骨干企业重新理一理,包括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

“政府在项目安排、税收、融资、技术支撑上,要有目的、有计划的给予支持,并且要跟踪服务,切实把龙头骨干企业做大做强。”童云芳说。

钱宝荣委员提出,我省146家龙头企业已经多年不变,“现在新的龙头企业已经成长起来,希望能扩大龙头企业的队伍,并实行‘一企一策’的扶持措施。”

上半年地方财政收入增长4.4%,同比回落23.2个百分点,地方财政支出增长10.8%,财政增收减支面临较大压力。对此,一些委员提出,要“防止为实现财政增收目标而影响优惠政策的实施,从而增加企业负担”。

“要处理好组织收入与涵养财源的关系,切不可因收入增幅回落而向企业‘突击查税’、收过头税,从而抵消各级政府扶持企业各项政策的积极效应。”王小玲委员说。

“现在企业的资金成本高,压缩了企业的利润空间,有些企业往往辛苦干半天,结果只是给银行打工了。”薛滔菁委员建议,各地要落实省政府出台的所有帮扶企业的政策。

重视民间投资,防范资金链断裂风险

上半年,民间投资增长28.5%,占投资总额63.7%,引人关注。

在审议中,厉志海副主任认为,从经济发展三驾马车来看,政府最直接、最有作为的是抓投资,“最关键的是把民间投资拉动起来,真正引导民间资金投向一些重点项目和产业”。

温州民间“游资”数千亿,其中侨资占据很大一部分。“在注重浙商回归的同时,也要关注侨商的回归。目前,全省侨商有3万多家,投资资金超过2000亿美元。”王成云委员建议,应借温州金融改革之机,把“华侨银行”的建设作为一个试点,探索建立利用侨资的载体。

傅祖蓓委员和王小玲委员都提出,要密切关注中小企业资金链、担保链断裂问题,防止风险蔓延,酿成区域性的风险。

“金融系统要切实采取措施,主动加强银企合作,帮助企业克服困难。地方政府要积极牵头推动这项工作,可研究制定相关的指导意见。只要我们坚定信心,顺利渡过难关,浙江的发展将会更好。”傅祖蓓说。

要在惠民生、促和谐上更着力

“越是在经济放缓、财政收支压力加大的情况下,越要注重民生保障,推进惠民富民各项工作。”

在审议中,陈小恩委员提出,特别要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年初确定的民生10个方面的实事。“首当其冲的是抓好就业。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也是最好的保障。当前,不少企业倒闭,农民工大量返乡,对此政府应引起重视。”

第5篇:金融扶持实体经济措施范文

关键词:金融危机;实体经济;河北省

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30-0102-02

以美国华尔街投资银行突发破产或被美国政府紧急救助为标志的2008年9月新一轮金融危机的爆发,几乎席卷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实体经济已产生影响,主要表现在:GDP增速明显回落;财政增收明显减速;出口受到严重冲击;房地产行业不景气等。目前,金融危机影响已从中小企业传导到大企业,从沿海地区扩散到中西部地区,对中国整体经济社会发展影响已显现,并呈加重趋势。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对河北省的实体经济已产生不利影响,寻求解决金融危机的对策,尽力将风险及损失降到最低,提升公众信心势在必行。

1.经济增长速度已呈现下降趋势。根据专家对河北省2008年经济形势的分析,用以判断未来经济大体走势的先行合成景气指数整体出现了下降的走势。从构成先行合成景气指数的各指标看,工业产品出厂价格指数、出口总值增速和实际利用内资增速这三个指标延续了上升走势,保持了较快增长状态。而本年新开项目增速、钢铁产量增速、工业产品产销率、食品支出增速和外商直接投资增速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走势,几个指标的整体增长放慢。用以判断现阶段经济大体走势的一致合成景气指数已经连续几个月出现了递减,整体也进入了回落的走势。具体表现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收入增速、工业增加值增速、大中型企业工业增加值增速和定期存款增速都出现不同程度的回落走势。

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效益下降。截至2008年10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亏损数已达到1 782家,增长19.2%,亏损企业累计亏损额189.4亿元,增长172.4%,这表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效益呈现快速下降的趋势。

3.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根据国家发改委、国家统计局调查,2008年11月份70个大中城市的房价同比(与去年同期相比)微涨0.2%,其中深圳、广州、南京等城市的新建房同比降幅均在5%以上。与全国房价走势相似,石家庄房价也同比出现微涨,其涨幅为0.7%。这一涨幅是自2008年2月份以来的连续第十个月回落。房地产市场的低迷除房价持续走低外,房地产的投资额也呈现下降的趋势,商品房的成交量也在进一步减少;即使房价无明显降低的城市,也出现了整体销售量下降的现象。这主要是由于金融危机的爆发强化了购房者持币待购的心理,再加上从众心理的影响,大家互相观望,由此加剧房地产市场的不景气。

4.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加大,银行惜贷现象严重。根据预期理论,在金融危机发生时人们对未来的预期会更加悲观,银行将预期企业财务状况恶化、还贷能力下降,为了降低贷款风险,银行采取的措施是提高抵押贷款条件、降低放贷比例、对企业贷款审核更严、银行惜贷等,进而使企业融资成本增加,加剧企业融资的难度。

总之,金融危机对河北省的实体经济已开始产生影响,但影响的程度还不深,只要采取适当的补救措施,就会把损失及风险降低到最小程度。

1.保持河北省省经济稳定增长。世界经济峰会上,总书记发表《通力合作共度时艰》的重要讲话时指出,保持经济增长是应对金融危机的重要基础。虽然此次金融危机已对河北省经济产生影响,但尚未构成威胁,只要应对措施得当,防止危机的进一步扩散和蔓延,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就能平安渡过难关。

中央政府已对宏观经济政策做出重大调整,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并出台了拉动内需的系列政策措施,这对保持经济稳定增长提供了基础。河北省应最大限度地落实中央政策,给予企业更多的自,表明保经济增长的决心,改变对未来的悲观预期,坚定化危为机的信念。

2.引进外地(外资)金融机构,培育本土金融机构,充分发挥金融对经济的支撑作用。金融是经济的核心,要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必须充分发挥金融对经济的支撑作用。根据河北省“走出去,引进来”的金融发展思路,继续引进外地金融机构,增加金融市场主体。2008年7月1日天津银行唐山分行正式揭牌,北京银行于7月30日出资1.275亿元认购廊坊市商业银行7 500万,10月下旬上海浦东发展银行石家庄分行开始试营业,同时,兴业银行、山东烟台恒丰银行、香港汇丰银行正欲进入河北省落户,这标志着引进省外金融机构已初获成功,对河北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为了将河北省由金融大省建设成为金融强省,应继续引进外地银行;同时考虑引入实力更强的外资银行。支持引导现有的华夏、中信、民生、光大等四家股份制银行到省会以外的市延伸网点、拓展服务;大力引进其他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到河北设立分支机构,为河北经济发展服务。

3.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在国务院出台的十项拉动内需措施的基础上,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大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关于加快全省社会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和《关于贯彻落实中发[2008]18号文件精神努力促进全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实施意见》(冀发[2008]12号)。这些具体措施的出台,为扩大内需、加强项目建设、加快教育、文化、科技、医疗等社会事业的发展,进而拉动经济增长提供了支持,同时也为提升投资信心起到重要作用。

4.用好出口退税政策,增加外贸企业经济效益。在1997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中,为了抵消东南亚国家货币大幅度贬值给中国出口带来的影响,中国采取了加大出口退税力度的措施,以提高外贸企业的经济效益。当时东南亚国家普遍采用对外贬值以提高出口竞争力的策略,而中国采取的措施则是增强国内出口竞争实力,这也是中国在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中能够幸免的原因之一。中央政府已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主要表现为:企业减税,在全国所有地区和行业推行增值税转型改革,预计2009年将减轻企业税负共约1 233亿元;提高出口商品退税率,涉及出口商品3 770项,平均提高1.15个百分点,提高劳动密集型和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商品的出口退税率,同时取消了部分钢材、化工品和粮食的出口关税。应最大限度地用好国家提高出口退税的政策,稳定出口,争取使金融危机对河北省经济的冲击减小到最低程度。

5.全力化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积极利用中央政府化解中小企业在金融危机中融资难的优惠与扶持政策,完善中小企业贷款担保体系和风险补偿基金制度,扩大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基金,建立中小企业贷款联保体系,为企业提供贷款担保业务。加快培育和发展完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体系,大力发展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金融组织。建议由政府出资设立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一是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二是扶持中小企业的产业集群,三是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如廊坊富沃德实业有限公司利用金融危机时机,策划设立钢玻家具产业园,发挥廊坊已有钢玻成本(富沃德公司在廊坊与广东同类企业成本低20%~30%)与产业集群优势,实现企业转型。

6.加快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增强发展后劲。要抓住当前有利于企业重组的时机,扶优淘劣,鼓励行业龙头企业、优势企业兼并重组落后企业、困难企业;鼓励优势企业强强联合,提高产业集中度和规模效益;鼓励关联企业、上下游企业联合重组,实现一体化经营,增强抗风险能力。要宣传成功典型,让有实力的企业尽快发展壮大。

7.把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作为拉动内需的重要举措。按照三年大变样的整体规划,继续推进大拆迁,系统大建设。以大拆迁促大建设,以大建设促大发展,持续提升城市平台,促进产业升级、民生改善。

8.出实招打造投资“综合成本洼地”。要出台更加优惠的政策,包括税收、土地、行政收费等等,降低企业运行成本。要大力精减审批事项力度,提高服务水平,将河北省尽快打造成为环渤海经济区收费低、审批事项少、行政效能高的省份。把招商引资转变为招商合作,推进政府与企业共赢发展。如廊坊燕郊开发区优质和人性化的服务,感动了阳光硅谷科技有限公司,在金融危机期间将上海浦东的产能转移到燕郊开发区,2009年可望新增产能40亿元。

第6篇:金融扶持实体经济措施范文

这是继4月25日下调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之后的又一次“局部降雨”。对于“定向降准”范围的扩大,我们如何看待?

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和银行融资渠道的多元化,存款准备金实际上已经变成央行对商业银行存款业务征收的一种税赋,存款准备金率成为央行调节货币供应量的重要政策工具。但是调整准备金率的效应却因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和投融资体制的不同而差异。

以目前中国经济所面临的困境而言,单纯靠全面降准等货币宽松政策无济于事。

首先,最近十年以来的数据显示,基础货币同比增速与制造业PMI相比不具备领先性,换一句话说,也就是基础货币的增长速度和经济的景气度之间相关性在下降,增加流动性并不一定能促进实体经济的复苏。

其次,作为刺激经济的货币政策,边际效用递减。2009年,4万亿刺激政策出台给逐渐下行的中国经济拉起一个大浪头,2013年微刺激(也称4万亿2.0版)出台,经济只是扬起一朵小浪花,倘若再来一个3.0版的刺激政策,恐怕只能荡起一个浅浅的涟漪。货币乘数的变化趋势也从另一个角度佐证了这一点。从2009年以来,随着广义货币供应量的不断增长,货币乘数却有所下降。这说明流动性泛滥导致资金运营效率在降低。

第三,中国目前面临的问题,是结构性问题。结构性问题的根源,在于国企和地方债务平台的预算约束软化,这是流动性资源错配的体制因素。通过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比较,我们发现,医疗、环保、公共服务等新兴产业的资产负债率远远低于钢铁、煤炭、化工等产能过剩的行业,这说明大量资金流入过剩产业和低效企业(项目),形成资源错配。

笔者认为,鼓励资金流向实体经济、尤其是小微,最好的办法就是定向降准。无论采用机构定向还是采用业务定向,总体原则应该是流向三农、小微和新兴产业的信贷资金享受“降准待遇”,让存款准备金率这个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在结构调整上发挥作用,激励银行资金流往“三农”、小微和其他政策扶持的企业(产业方向),以定向资金支持来促进结构改善。

第7篇:金融扶持实体经济措施范文

一、促进融资规模适度增长,满足实体经济合理需求

(一)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动性和责任感。实体经济的发展是金融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金融部门要牢牢把握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充分发挥金融资源配置作用,始终坚持金融业与实体经济和谐共生、互促共赢的理念,在支持实体经济中求发展,在服务实体经济上下功夫,继续深化银企合作,优化信贷结构,推动金融创新,加大信贷投入,坚决落实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确保信贷资金投向实体经济,坚决抑制金融资本脱实向虚、以钱炒钱,防止金融资源在实体经济体外循环,促进全市社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二)保持全市信贷总量合理适度增长。各金融机构要通过大力组织存款、争取上级行资金倾斜、向市场融入资金等多种渠道筹措信贷资金,加大对信贷客户的培植力度,满足实体经济的有效信贷需求;同时,要按照稳健货币政策和金融宏观审慎管理的要求,科学安排全年信贷投放规划,合理把握信贷投放总量、结构和节奏,确保信贷总量与实体经济发展的合理资金需求相适应、投放节奏与实体经济的运行节奏相衔接。全市全年贷款增幅要高于全省贷款增幅和全市GDP增幅,涉农和中小企业贷款增幅和占比要高于上年,全市县域新增存贷要比上年提升2个百分点。

(三)充分发挥货币政策工具的导向作用。各级人民银行要按照“总量适度、审慎灵活、定向支持”的要求,用好再贷款、再贴现、差别存款准备金率等货币政策工具,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投入。对涉农贷款比重高、资金相对不足的县域中小法人金融机构适当扩大支农再贷款发放额度和期限,并允许跨年使用。通过选择性票据再贴现,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三农”和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督促县域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将新增存款的70%以上用于当地发放贷款,对考核达标的县域法人金融机构和农业银行“三农金融事业部”实施较低的存款准备金率。

(四)进一步拓宽实体经济的融资渠道。加大对银行间市场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的宣传推介力度,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申请发行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等债务融资工具。着力推进中小企业集合票据发行,积极参与全省推进“中小企业区域集优债券”计划,切实推动信用增进的支持和服务工作。加大企业上市工作力度,积极支持中小企业股权融资。鼓励金融机构大力拓展信托、租赁、保理等表外融资业务,促进实体经济融资渠道多元化,满足实体经济多种融资需求,并适当降低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

二、优化信贷结构,促进实体经济转型升级

(五)优先满足支柱产业、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的信贷需求。围绕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和全市“十二五”发展规划,进一步加大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大项目的信贷支持,优先满足在建、续建重点项目后续建设资金需求;进一步加大对“一区六园”及化工、食品医药、装备制造、电力等支柱产业的支持;进一步加大对旅游文化和战略新兴产业的信贷支持,积极支持生物、新能源、磁电子、纳米材料、环保科技等高新技术企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积极支持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加快技术改造步伐,推动行业结构调整,推动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六)切实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金融部门要积极配合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大力开展中小企业信贷客户培植工作,积极构建中小企业网络金融服务平台,设立中小企业专营机构,适当下放对中小企业的信贷审批权限,减少信贷审批层次,提高贷款审批效率。建立对中小企业信贷的专项激励考核机制,适当提高对小微企业贷款不良率的容忍度,对因转型升级和资金周转暂时出现困难的中小企业不抽贷、不压贷,切实加大对中小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确保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增速高于当年全部贷款增速,其增量和占比高于上年。

(七)切实加大对“三农”经济的信贷支持。大力发展新型农村金融组织,积极建立促进县域资金回流的激励机制,不断提高县域存贷比,加大金融支农力度。进一步加大对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住房改造的信贷投入,优先满足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柑橘、茶叶、蔬菜、畜牧、水产、食用油等特色农业的信贷需求,确保全市当年涉农贷款增速高于全部贷款增速,其增量和占比高于上年。

(八)进一步加大对民生领域的金融支持。积极开发消费信贷产品,进一步激活城乡消费市场,积极拓展汽车、家电、助学、旅游等消费信贷业务。进一步落实再就业小额担保贷款政策,扩大贷款覆盖面,推行信用社区取消反担保措施,将贷款发放范围扩大到高校毕业生、退伍转业军人、农民工、城镇待业人员等生活困难人群和劳动密集型小企业,积极支持社会就业和创业。进一步落实扶贫贴息开发贷款和民族优惠利率贷款政策,推动山区、库区和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进一步加大对保障性安居工程的信贷支持,严格执行差别化房贷政策,优先满足首次购房家庭的贷款需求,支持城镇居民改善住房条件。

三、推动金融创新,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九)进一步推动信贷产品和融资方式创新。继续实施中小企业信贷创新工程,扩大中小企业抵押担保物范围,积极开展存货、仓单、股权、应收账款、知识产权、商位使用权等质押贷款和在建工程抵押贷款、产业链融资业务。加大“三农”信贷产品创新,积极推进林权抵押、订单农业质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等信贷产品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农村青年创业贷款等信贷业务。推动重大项目融资模式创新,引导、鼓励金融机构采取银团贷款、联合贷款、同业合作等多种形式,积极支持重点企业、重大项目建设。积极争取省级金融机构把作为信贷创新的实验区,在先行先试新型信贷品种和信贷模式。

(十)进一步完善金融机构体系和现代支付体系。坚持金融开放战略,营造平等竞争环境,吸引银行、保险、证券、期货、信托、基金、贷款公司、金融租赁、资产管理等各类金融机构来落户或开展业务。推动全市农村信用社改革重组,加快组建三峡农村商业银行,加快发展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等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加大金融IC卡应用推进力度,着力拓宽行业应用领域,打造城市金融品牌,为社会公众提供安全、快捷、方便的现代化小额支付服务。进一步推动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全面启动“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示范乡镇”创建工作,不断扩大支付结算系统的覆盖面。

(十一)进一步改善外汇管理和服务。积极推进贸易进口付汇报关改革,推行贸易出口收汇网上核销,提高核销效率,改进贸易收结汇和贸易活动真实性、一致性审核,简化企业申请按比例结汇和临时额度的审批程序。鼓励金融机构开展出口信贷业务,大力推进出口商业发票融资和出口退税抵押信贷业务,积极支持企业“走出去”发展,从信贷支持、用汇额度审批等方面对到境外开发重要战略资源、引进先进技术的企业予以支持。进一步推动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快速增长,力争在辖内具有国际结算资格的银行类金融机构实现全覆盖,促进外向型经济发展和贸易便利化。

(十二)加快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通过财政注资、引入社会资本等多种形式补充担保机构的资本金和担保基金,支持中小企业担保机构做大做强。认真落实省政府关于“省每年留成给县(市)新增税收的50%,必须足额用于补充县(市)信用担保机构的资本金”的规定。进一步创新担保方式,扩大有效担保品范围,完善风险补偿机制,放大担保贷款比例。积极探索建立全市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协会,推动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间的业务合作,壮大担保实力,扩大担保规模,放大担保效应。

(十三)进一步深化金融生态环境建设。运用经济、行政、法律等多种手段,进一步清收银行不良贷款,加大对已胜诉金融债权案件的执法力度,大力惩戒恶意逃废银行债务的行为。深入开展四大信用工程(A级信用企业、信用社区、信用乡镇和信用县市)建设,进一步推动中小企业和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提高中小企业和农户信用意识。继续推进征信评级工作,规范信贷市场和债券市场信用评级。继续保持和所辖9县市区“金融信用市州县”的荣誉称号。

四、完善工作机制,督促落实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政策

(十四)建立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部门协调机制。进一步落实市政府关于加快金融业发展的一系列文件精神,定期通报全市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情况,研究部署推动银企合作的方案措施,督促落实重点项目资金对接到位和对金融机构的各项财税减免政策,积极构建政府协调引导、部门协作扶持、金融机构主动跟进、企业诚信发展的银政企良性互动工作机制。

(十五)建立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投向监测与大额资金运用报备制度。各级人民银行要按照人民银行总行和人民银行武汉分行的相关要求,建立对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大额资金运用的监测报备制度,进一步加强对金融机构资金流向与委托贷款投放的跟踪监测,适时开展相关现场检查,强化信贷资金流向及用途的合规性管理,切实防范信贷资金违规进入民间借贷、房地产、股市等领域,确保信贷资金真正用于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十六)完善对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信贷政策评估与评价通报制度。各级人民银行要继续实施对各金融机构执行信贷政策情况的综合评价制度,以及对中小企业、涉农信贷政策的导向效果评估制度,定期评估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情况,督促各金融机构贯彻落实各项信贷政策,加大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投入。人行市中心支行要把服务实体经济工作情况纳入对各金融机构的综合评价,对各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的相关工作进行评价和通报。

第8篇:金融扶持实体经济措施范文

关键词:技术 制度 体制 创新

金融,作为时代的高频词,引领着历代经济的发展、记录着经济的萧条、复兴和繁荣。金融危机也称金融风暴,主要是指全部或者部分地区的金融指标出现危机,或者无法继续生存。主要包括货币危机、债务危机、银行危机和次贷危机等几种类型,从“短期利率,货币资产,证,房地产,土地(价格),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恶化”等要素方面表现出来。

通常,金融危机带来的危害较为显著,可能导致经济增长收到抑制,货币大幅度贬值,经济总额和经济规模锐减,大量的企业倒闭、失业率剧增、社会普遍经济萧条,严重的时候甚至可以引发社会动荡。

从1637年郁金香狂热开始出现的泡沫经济,到1929年股市大崩溃引发全国经济的大萧条,再到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金融系统乃至整个社会经济受到严重创伤,一直到现代2007-2008环球金融危机 ,可以说金融危机一直是伴随这经济的发展而前行的,人们依旧无法避免金融危机的突发性,但是,我们可以从根源处着手尽量减少危机造成的伤害。

一、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

要有效的避免金融危机所带来的伤害,必须要深入了解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当前的金融危机究其原因主要是由美国房产市场泡沫促成的。相较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金融危机有着很大的类似之处。

首先,泡沫经济是直接原因。

泡沫经济也是经济危机的直接反映,由于市场经济个人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哄抬市场,营造了市场繁荣的表象,加上没有及时进行宏观调控和市场调节,从而导致了泡沫经济的虚华表象。

其次,经济管理体制的弊端。

经济管理体制是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本原因之一,在上个世纪出现了经济“滞涨”以来,凯恩斯主义的“国家干预”政策遭到了强烈的批判,“经济自由、私有化、减少管制”倍受追捧,然而,过度依赖市场经济的自身调节,容易导致经济的发展不受控制,在利益的驱使下,容易产生不健康的市场竞争机制。

最后,经济环境和宏观调控的制约力不恰当

由于美国市场的泡沫经济现象出现,波及全球的金融体系,特别是信贷危机不断加大,而政府的宏观调控力度在追求市场经济的自由发展的大背景下已然较难发挥其强制调控作用。

二、金融危机对中国产生影响的主要方面

金融危机的产生对中国许多行业的影响深远,其中金融行业是主要影响行业。包括投资银行、证券公司和保险等金融机构,都在一定的程度上消减了原来的扩张计划;同时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地产、汽车、广告等实体经济也收到影响,进出口贸易受到重创,使得我国不得不改变经济管理体制的手段,加强国家宏观调控;最后由于市场的萎缩,需求量下降,科技企业等受到影响,尤其是硬件和软件外包、芯片制造等行业,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的科技的进步。

1、经济市场的影响

金融危机的浪潮不断波及着中国市场,特别是对金融行业的影响,“2007年我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783亿美元,2008年前三季度达到744亿美元。”由于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世界流动性的减少,估计对我国外商直接投资会产生一些影响。”人民币对美元是继续升值或是贬值也是“两难”选择,货币风波、次贷危机等对金融市场的冲击不容忽视。

2、经济政策的影响

世界金融危机严重的阻碍了投资者和消费者对未来经济的自信心,导致了经济市场的变化,而经济市场的变动必然会引起政府金融政策的变革。首先,我国的财政政策由紧缩向扩展性转变;其次,货币政策的调整趋向适度从宽;最后,我国的进出口政策也相应的调整。

3、科学技术的影响

经济危机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市场的有序性,导致很多高科技产业的萧条,进出口经济收到重创,特别是汽车、电子产品等科技含量较高的产业,依赖于国外的先进技术。在进出口政策调整的前提下,必然导致产业经济的滑坡,产业经济受到影响,科技创新相应的收到限制,

三、我过应对经济危机的创新举措

1、提高认识、正确处理好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之间的关系。

在市场经济中,实体经济主要从工农业、交通运输业、商贸、建筑业等方面进行产品和服务的交流,而虚拟经济则主要是市场中的信用制度以及资本证券化的经济活动。经济危机的典型代表泡沫经济就是虚拟经济的过于繁华,而导致实体经济的相对滞后,在应对经济危机的创新举措中,首先要从原因的根本出发,正确实施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之间的关系,使两者相互适应、相互促进。

2、有机结合市场经济调节与国家宏观调控之间的关系

遵循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是经济有序进行的基本要素,但是市场不是万能的,存在一定的缺陷,市场经济的自发调节难以平衡国民经济结构,甚至引发一系列经济、环境、社会问题;所以,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势在必行,利用政策的扶持,有效实现市场的资源配置。

3、加强科技创新,以科技拉动经济、减小经济危机的冲击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以科技带动市场经济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必经之路。尤其在面临国际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下,特别需要科技的拉动力量。加强政策的扶持和科技资金的投入,加强科技生产,带动电子科技产业技术的发展,最大限度的缩小经济危机给我国国民经济带来的冲击。

参考文献:

[1] 欧文•B.今日宏观经济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第9篇:金融扶持实体经济措施范文

关键词:创新;金融;实体经济

2013年以来,宿迁市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加大。10月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243.2亿元,比年初增加240.3亿元,增长24%。1-10月份,全市新增贷款主要投向工业、农业和个人消费领域,其中工业贷款增加48.9亿元,增长17%;农业贷款增加45.6亿元,增长17.9%①。同期,全市不良贷款余额突破19亿元,新增不良贷款1.64亿元,增长率为9.4%。以上数据表明,宿迁市经济、金融形势值得关注,有关创新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探索显得尤为迫切。

一、准确定位,厘清地方政府职能

目前,中央政府、地方政府、民营经济就金融创新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已达成共识,但具体方案分歧较大。中央目标是提高金融效率,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希望借力金融市场化,优化金融体系结构、夯实金融制度基础,防范和化解金融危机。地方着眼点则在于金融对地方经济、财税的贡献,重点在于本地法人机构,如存镇银行、小贷公司的发展。而民营经济则期待放松金融监管,得以更加深入地参与金融事务,如放宽投资银行限制、参与银行治理等。

因此,在金融创新中,地方要妥善处理好三者关系。要有超常胆识,争取有根本性突破。在具体方案设计中,要兼顾其他利益主体诉求,尽可能达到“激励兼容”:一是积极争取国家政策倾斜,给地方金融创新以更多的风险容忍,甚至允许试错。二是放松对金融业的准入限制。提高民间资本涉足金融业的深度,不仅是股权层面介入,还应有更大自由度参与,甚至是主导银行经营管理。三是促进实体经济与金融体系新型关系的建立。例如,通过支持优质规模企业筹建小贷公司,再转为村镇银行,然后反哺实体经济,使二者相得益彰。

二、创新金融,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

1.创新金融管理体制。金融创新的成效评判不应囿于金融对本地GDP和税收贡献度,而在于破解“两多两难”问题的金融管理体制方面有无创新。具体而言,一是建立条块结合、分工协作机制,引导金融与实体经济发展相匹配。二是逐步完善地方性金融法规,加快出台各项规章制度。三是制定符合市场需要的金融产品标准、金融机构进退标准、金融监管标准。

2.构建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并重,开辟多元投融资渠道,构建多元化金融服务体系。形成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小微金融机构、非存款类放贷组织、政策性金融机构、资本市场、民间借贷组成的多层次、广覆盖,互为补充、良性竞争的立体式金融服务网,促进金融机构与实体经济无缝对接。

3.创新金融服务方式。一方面借鉴“温州金改”经验,加强民间融资管理,建立备案管理制度,促进民间借贷阳光化。另一方面鼓励银行开发适合小微企业的金融产品,创新担保方式。此外,支持方兴未艾的电商金融业务,引入互联网“开放、平等、协作、分享”的精神,结合传统金融的核心本质,切实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建立一个网络贷款的公共平台,规范网络贷款发展,更好的促进小微型企业实现融资方式的创新,扶持小微型企业发展。

4.创新财政扶持力度。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用于金融创新,促进地区金融体制改革与发展。加大引进金融机构总部奖励、贷款风险补偿、金融税收优惠等财政扶持政策力度。建立省、市共谋金融发展的财政激励机制,调动地方积极性,例如:进一步整合现行金融保险业营业税收奖励政策,改革省级专享制度,实行省市共享,地方可以按比例分享。

三、多措并举,防范地方性金融危机

1.助推民间金融阳光化。在建立健全民间金融监管机构基础上,落实政府监管责任,把民间金融风险管控纳入宏观金融调控。建立民间金融检测、统计和预警系统,如建立备案和信息登记制度、打造P2P民间融资平台等。在科学分类的基础上,监管水平和能力覆盖范围内的民间金融形态先行阳光化、规范化,对不具备准入条件的民间金融形态要从严治理,坚决打击非法集资等违法行为。

2.促进非存款类放贷组织规范化。首先,应小贷公司、农民资金互助社等非存款类放贷组织的法律地位和准入许可。如建立“贷款业务经营许可证”制度,明确资格条件及设立程序,对符合条件的,依法发放贷款业务牌照。其次,完善内部经营规则与内控制度,减少经营风险。再次,加强外部监管和风险防范。地方政府、银监会、人民银行要形成监管合力,提高监管能力,确保整个非存款类放贷市场经营规范、风险可控。

3.防范“影子银行”风险。国内的影子银行活动,最突出的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商业银行业务,以及非银行的各类信贷产品的销售,二是基于高利贷和集资为主体的私人金融活动。从组织形式上看,影子银行在中国的表现形式主要是银信合作的金融产品。虽然仍处于起步阶段,但风险不可小觑,极易引发银行资产证券化风险、表外业务风险。应尝试以银行表外业务推动我国金融创新,改变当前我国银行业务同质化趋势。同时进一步推进以市场为导向的利率改革,直至全面放开利率管制。

此外,还要针对金融风险的形成机制和表现形式,寻找防范与化解策略和形成地方金融危机的公关策略。尽早切断金融风险传导机制,避免伤及实体经济。同时,加强司法实践创新,为金融创新在经济法制轨道上平稳运行提供更为有力的法律保障。

四、引入保险机制,探索金融风险分担机制和处置机制

1.试点小微金融机构的存款保险制度。近期,国内小微金融机构出现挤兑风潮和破产案例屡见报端,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呼声日益高涨。实际上,如果银行破产实现不了,其他非银行金融市场以至实体就很难真正繁荣。《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3》称,央行将积极研究制定“存款保险条例”。这表明,当前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如箭在弦上。由于我国银行体制是“两头大中间小”,即国有五大银行虽然数量少,但资产规模占绝大多数,而小银行则恰恰相反。股份制商业银行都处于中间状态。由于五大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实力了得,倒闭风险不高;而且较大程度地建立在政府信用之上,即使出现问题,政府绝对不会坐而视之。而小微金融机构势单力薄,抵御风险能力较弱,亟需通过存款保险制度保护存款人利益,维护银行信用,稳定金融秩序。

2.尝试非存款类放贷组织的贷款保险机制。鼓励和支持保险公司加强业务创新,尝试推出针对非存款类放贷组织的贷款保险,降低经营风险。仿照车险,分为强制险和商业险两类。要求参加借款人按照借款金额的一定比例(如1%)购买强制险,一旦其违约,非存款类放贷组织即可获赔一定比例(如20%-30%)资金。另外,准予非存款类放贷组织在借贷时按照一定比例(如5%)购买商业险,一旦对方违约,可获一定比例(如50%-60%)的赔款。当然,商业险也可以不计免赔。这样,信贷业务中的风险不对称问题便迎刃而解,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非存款类放贷组织的利益。当然,在推行此类保险时,要采取切实措施,防止借贷双方相互勾结,联合骗保。(作者单位:江苏省宿迁学院)

基金项目:2013年度宿迁市社科应用研究规划课题,项目编号:13SHB003

参考文献

[1]诸葛隽 温州金改创新与突破的思考[J].经济纵横,2013,(3):40-41

[2]周德文 温州“金改”之辩[J].新经济,2012,(8):21

[3]谢健 杨福明 突破垄断:温州金改重任在肩[J].浙江经济,2012,(10):28-29

[4]史晋川 温州“金改的成败关键在实体经济转型”[J].小康,2012,(5):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