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法治企业规章制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石油企业 依法治企 对策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改革进程的不断加快,石油企业依法治理、依法经营、依法决策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所以,要通过有效措施把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置于法律规定的范围之内,建立科学规范的决策机制和约束机制,构筑法律防护体系,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1.依法治企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企业干部职工对依法治企的认识不够
当前石油企业干部职工的依法治企意识离法制化管理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特别是一部分领导干部的法制观念还比较淡薄,习惯于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行政管理方式,习惯“凭经验、凭传统”办事,重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很少从是否符合法律规定,是否符合法定程序去考虑。对市场经济和依法治国条件下,加强企业依法治理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足;对依法治企性质、内容、作用认识不清;对实现依法治企的途径、方法、措施缺乏实践探索,“讲法不用法”的现象还比较严重。
1.2 企业的规章制度建设亟待加强
石油企业的规章制度很多,但总体上来说,规章制度很不完善,有些经营管理活动还无章可循,有些规章制度内容已陈旧过时,或在内容上相互矛盾、相互冲突。规章制度离标准化差距较大,没有形成科学体系,这与目前石油企业深化改革的形势很不适应,也与我国加入WTO形势不相适应。
1.3 企业的依法治理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目前,有不少石油企业都开展依法治理工作,很多企业也有依法治理的规划和实施的具体措施,依法治企工作开展得也很不错,也出现部分依法治企的典型。但总体来看,企业目前依法治理水平还是比较低,与我国对企业依法治理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
2.依法治企的必要性
2.1深刻理解依法治企的具体内涵。依法治企,简单地说,就是依据国家法律、按照企业规章制度来治理企业。其中依据国家法律、按照企业规章制度是基本前提,治理是手段途径,实现企业遵守法律、规范运作是最终目的。
2.2 依法治企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推行依法治企,就是以国家法律法规为依据,运用现代化的管理制度对企业行为进行控制和管理。具体地讲,就是赋予企业内部各种管理规章制度以“法”的概念,并以“法”的形式固定下来、贯彻下来。依法治企有助于维护企业自身的合法权益,及时化解经营风险,切实保障企业健康持续发展。
2.3 依法治企是适应法律环境变化的迫切需要。目前,国家法制建设进程明显加快,依法治企的紧迫性进一步凸现。从国家近期颁布和已列入立法计划的法律来看,我国法制建设对企业的引导和规范作用,已开始深入到企业经营管理的更高层面和更大范围,特别是对石油企业生产经营的方方面面产生了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3.加强依法治企的具体对策
3.1全面提高企业经营者的法律素质和依法经营管理的能力。全面推进依法治企,领导是关键。各级领导干部的依法治企意识和能力,对企业法律风险防控体制、机制建设起着决定作用,直接关系到企业改革、发展和稳定。所以要通过培训等手段不断加强企业管理者的法律素质。
3.2加强企业内部规章制度建设。规章制度建设是企业管理的基础工程,也是规避法律风险、控制纠纷案件发生的重要手段。建立法律顾问参与企业重大决策、起草和审核企业重要规章制度的工作机制;建立健全企业重大投资、重要经营活动、资产处置、改制改组、知识产权管理等一系列企业内部法律监督制度,形成适应市场竞争要求的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机制。同时,进一步加强合同管理,建立以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为主,事后补救为辅的合同分级分类管理体系,使合同管理合法、规范、有序。
3.3加强企业法律风险防范体系建设。法律法规调整的领域越来越宽广,企业面临的法律环境也更加复杂,风险无处不在。要根据外部法律环境的变化适时进行调整,认真分析生产、经营、安全、环保等各个领域所面临的法律风险,制定具体的防范措施,形成制度,强制执行,消除隐患,远离纠纷,确保企业健康、有序发展。
3.4加强过程监督管理,科学解决实际问题。一个企业能否真正实现依法治企,除了有相关的规章制度作保障外,更主要是体现在执行力上。企业的生产经营规章制度,只有执行,才能体现它的合理性与准确性。在日常工作开展中,要将执行与监督结合起来,对执行情况加强有效监督,开展自查与互查,依照制度规范查找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确保企业成员按照制度要求的规定落实各项工作。为避免日常运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通过层层落实、有效监督,实现企业规范管理。在推进企业发展的进程中,也不可避免的会遇到一些问题。在面对问题时,要不回避、不隐藏,敢于直面,主动寻求解决方法,通过定性量化的分析,为问题的有效解决提供科学的依据。
[论文关键词]企业法律文化 问题 对策
一、企业法律文化概述
所谓企业法律文化是指企业在经营管理活动中形成的法律意识、法律思维和行为模式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企业内部组织、管理制度的总和。作为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法律文化的构成要素有三,即物质表现层、制度行为层以及精神理念层。物质表现层是企业法律文化的外在表现和重要载体,表现为可观察到的组织机构和组织过程;制度行为层是企业法律文化的中间层和支持保障层,表现为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依法制定的规章制度以及依法进行生产经营的行为;精神理念层是企业法律文化的内核,表现为企业管理者的法律意识、法律思维、法律信仰等。
企业法律文化的三个构成要素既相互独立又高度统一,共同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只有三者相互协调、共同作用,才能充分发挥企业法律文化在企业生产经营及持续发展中的重大作用。
二、我国企业法律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不断深入,企业法律文化得到了越来越多企业的关注,但不容忽视的是企业在法律文化建设过程中都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阻碍了企业法律文化建设的深入开展。
(一)物质表现层
根据原国家经贸委《企业法律顾问管理办法》的规定,国家从促进企业依法经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角度出发,建议企业设立总法律顾问、设置法律事务机构并配备法律工作人员。国务院国资委《国有企业法律顾问管理办法》更是规定国有企业,尤其是国有大型企业应当设立总法律顾问、设置法律事务机构、配备法律工作人员。然而在实际的企业管理中,一些中央企业及其重要子企业都没有达到国资委规定的要求,更不用说地方国有企业和大量的民营私营企业了,同时很多企业即使招聘了法务人员或聘请了法律顾问,也仅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或将法律工作停留在企业管理的表面层次上,没有真正纳入到企业文化建设中。法律事务组织机构的缺失和总法律顾问、法律工作人员的缺位使得企业法律工作得不到有效的组织和智力支撑,更使法律文化建设缺少了重要载体和表现形式,企业法律文化建设自然不能得到有效开展。
(二)制度行为层
一方面,制度建设有待提高。首先,很多企业的制度建设相对滞后,除了国家及地方的有关法律规范之外,其自身缺乏基础性内控制度,企业的很多内部行为得不到有效的制度约束和规范。其次,一些企业虽然制定了不少规章制度,但制度之间缺少必要的协调和衔接,内部不同部门对同一事项的规定有时大相径庭,同时有些规定过于原则和抽象,难以执行和操作,使许多规定成了一纸空文。再次,不少企业的制度执行力不强,虽然制定了许多完善可行的规章制度,但得不到有效的执行,造成了虽有制度但被束之高阁的现象。另一方面,行为建设有待改善。首先,目前很多企业的决策及经济行为中缺少法律审核环节,忽视了法律审核在企业重大决策、规章制度制定及经济合同签订中的重大作用,极大削弱了法律的保驾护航能力。其次,很多企业没有将法律管理纳入到企业管理之中,仅将法律的作用定位在纠纷案件处理上,法律被排斥在合同管理、授权管理、风险管理等日常的企业管理门槛之外,成了企业管理的看客。规章制度的漏洞和法律行为的缺失使企业法律文化建设缺少了制度保障和行动落实,仅成了一种口号。
(三)精神理念层
首先,一些企业的管理人员,尤其是高级管理人员法律意识还不强,对企业法制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忽略了法律的事前防范功能,缺乏企业法律文化建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传统的人治思想较为严重,依法治企能力较弱,市场法制规则意识薄弱,遇事沿袭习惯做法,靠关系,讲摆平,不能充分利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企业法律文化建设的思想基础先天缺失。其次,一些企业对普法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忽视了普法宣传在法律意识培养上的重要作用,普法投入不足、手段单一、全员参与程度较低等,难以有效形成“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的法治氛围,企业法律文化建设的环境氛围后天不足。
三、我国企业法律文化建设的对策
(一)提高思想意识,充分认识企业法律工作的重要性
1.加强企业法律工作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必然要求。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是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形成有效的制衡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严格公司治理,真正形成有效制衡机制,关键是严格依法办事。加强企业法律工作,有利于企业依法规范行为,使公司治理名符其实,发挥效率,保证权力机构、决策机构、监督机构和执行层之间的制衡到位,有利于提高企业依法决策、依法经营管理的能力和水平。
2.加强企业法律工作是促进企业依法经营的现实需要。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作为市场经济主体的企业,必须依法开展各种经济活动。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不依法经营必然造成市场风险的放大,一旦法律风险发生,企业自身难以控制,往往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因此迫切需要企业强化法律意识,加强企业法制建设,不断提升企业防范和化解法律风险的能力,进一步提高企业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
3.加强企业法律工作是深化企业民主建设的内在要求。实现管理科学是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标志。要做到科学、有序、高效,就必须摒弃人治思想,积极推行依法治企。企业内部决策,要从经验决策、个人决策向科学决策、民主决策转变;企业内部管理,要从粗放管理向依法管理、规范管理、精细管理转变。只有这样,才能保障企业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才能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适应这一内在要求,需要提高企业领导和全体员工的法律素质,促进企业依法治理,推进企业民主法制建设。
(二)加强普法教育,提高全员的法律意识和依法治企能力
普法教育是企业法律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增强全员法律意识的重要途径。企业上下应当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做好普法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不断提高做好普法工作的主动性、自觉性,形成人人“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的良好局面。要健全制度,规范管理,推动企业普法教育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实现企业普法工作的常态化局面。要围绕重点,狠抓落实,增强普法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将各级领导和关键岗位员工作为重点普法对象,把实施企业经营发展战略所涉及的法律法规作为重点普法内容,把企业法律管理的成功经验、做法和典型教训作为普法案例,促进普法工作取得实效。通过广泛、深入地开展企业普法教育,增强全员的法制意识,提高依法治企能力,形成“遵守法律、崇尚法律、运用法律”的良好氛围,推动企业文化建设水平的提升。
(三)加强组织建设,夯实企业法律文化建设的组织基础
组织建设是企业法律文化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各企业应按照有关要求,结合自身实际,设立总法律顾问,明确总法律顾问的工作职责,逐步推动总法律顾问专职化、专业化,充分发挥总法律顾问在企业法律文化建设中的领导作用。要设置企业法律事务机构,明确职能和工作流程,确定分管领导和机构负责人,切实加强法制工作的组织领导。要配备一定数量的法律工作人员,明确处理企业法律事务的权限、程序和职责等,逐步建立起科学规范的法律顾问工作制度和工作流程。同时企业应该加强法律顾问后备人才培养,营造优秀法律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做好法律顾问执业资格取证工作,实现法律顾问队伍的职业化和专业化,为企业法律文化建设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和智力支持。
(四)加强制度建设,筑牢企业法律文化建设的制度支撑
加强基础性内控管理制度建设,建立完善的企业管理工作制度体系,是规范企业行为、防范风险的有效措施,也是衡量企业治理水平的重要标志。企业应当根据实际,建立健全各项内控管理制度,强化不同制度之间的衔接,减少原则性与抽象性规定,增强制度的可执行性和可操作性,使企业的各项内部管理行为有规可依。同时,要加强制度执行力建设,加大对规章制度的宣贯力度,强化监督检查,做到有规必依、依规必严,促进企业管理工作步入制度化轨道,为企业法律文化建设提供坚实的制度支撑。
(五)加强法律审核,确保企业各项决策及行为合法合规
法律审核是企业依法决策,依法经营管理的重要保证,更是构建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机制的重要环节。企业要按照“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为主,事后补救为辅”的原则,建立健全规章制度。经济合同以及重要决策的法律审核,一是要有制度保障,企业必须制定有关法律审核的规章制度,确保法律审核嵌入企业规章制度、经济合同和重要决策的流程;二是要覆盖全过程,从规章制度的制定到执行,从合同的订立到履行,从重大项目的决策到运营,法律管理必须全程参与。通过法律审核,不断促进企业依法决策、依法行为,为企业法律文化建设提供良好的合规环境。
着手开展工作。关键词:企业;普法;宣传中图分类号:G633.26 文献标识码:A
一、成立普法组织机构
普法工作启动前,为加强普法工作的领导和决策,顺利开展普法依法治企工作,公司成立以公司主管负责人为组长,各主要部门为组员的专项工作委员会。使公司每个岗位员工应熟练掌握本岗位工作涉及的法律风险源点、风险防控措施、法律责任后果及相关法律法规等,公司应同时组织编制制度,印发相关法律宣传及法律风险控制制度。同时,以制度内容明确宣传组织机构主要负责人、各主要部门负责执行人及实施人。
二、普法工作制度先行
公司普法活动期间,可根据国家及相关部门建议结合公司实际工作要求,适时为普法活动所需,调整相应规章制度修定相关公司规章制度管理办法,做为普法活动的前提及内容之一的公司规章制度着手,制定公司规章制度建设三年规划和公司规章制度建设实施细则等内容,明确公司规章制度建设目标,建立起与公司经营管理相对应的结构合理、内容完整、功能健全的规章制度体系。梳理公司制度、修订规章。制度梳理应履盖公司经营管理的各领域,初步形成企业经营管理有章可循、有章必循、执章必严、违章必究的管理格局,为依法治企提供制度保障。
三、普法宣传全方面开展。
(一)集中培训 普法宣传有重点。普法工作贵在坚持,公司需要坚持不懈对其各类负责人、关键岗位和法律业务相关岗位人员进行集中培训,提高依法治企的能力。
各类负责人学法日常化。公司建立了各类负责人中心组学习制度,不定期的进行法律法规、政策文件的学习。同时,为了进一步提高公司中高层管理人员的法律风险认识,普及法律知识,开展多种形式普法活动。开展公司普法教育视频系列讲座、网络讲座、集体集中培训、会议等方式宣传法律知识。内容应包括涉及企业运营及当前敏感法律知识,如:反垄断法、营业税改增值税、用法律智慧经营企业等方面。讲座就与公司的经营管理紧密相关,指导性强的内容进行开展。
(二)岗位学法常规化。
公司每年都对投资开发人员进行法律知识培训,在培训中讲解法律基础知识,分析当前油库、油站投资开发的主要疑难法律问题,探讨新型投资开发方式,提高法律风险防范意识。公司每年还对公司营销经理以及股权企业委派高级管理人员(董事、经理)进行《公司法》及相关法律知识培训、股权行权管理与董事、监事履职能力培训,提高领导干部依法治企的能力。
普法工作,公司法律专职人员除自身加强法律学习以外,还对公司基层兼职法律管理人员加强培训。针对基层法律管理人员均为兼职的具体情况,也采取灵活多变的培训方式。培训方式如:门户网站宣传培训、集体培训、一对一培训、“走出去”(到基层合同管理现场培训)、“领进来”(相关基层合同兼职管理人员到公司本部边办公、边培训、边普法)。保障公司本部及基层人员一定比例人数的普法参与程度。普法重点人员、重点岗位采取重点普法培训。在公司范围内,举办全员参与普法机会的活动,挑选爱好者及普法优秀人员。普法内容向丰富性方向扩展,增加法律实务相关的普法内容,并与日常工作紧密结合,以期取得较好的预期效果。
(三)组织其他相关公司共同活动,普法宣传有特点。给合实际,与公司有业务往来或相关公司一道共同编辑普法宣传教材等活动,取长补短。
多形式多媒介开展普法宣传活动。除了集中组织普法宣传学习以外,公司应充分利用公司已有的各种媒体、信息系统、黑板报、宣传栏、网络媒体等多种媒介,宣讲法律条文,解读重点内容,营造浓厚的法律知识学习氛围,使员工通过一点一滴的耳濡目染,掌握越来越多的法律知识。
(四)及时预警,普法宣传有“时效”。
普法工作期间,对于国家出台的对公司经营管理有影响的法律法规,需及时通过各种渠道进行宣传,并对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预警提示。例如,在劳动合同法修订前,对于即将生效的新修订的《劳动合同法》部分条款对公司可能造成的影响,向公司相关部门发出劳务派遣法律风险提示,同时,也达到了使国家新法规及时得到宣传的效果。
(五)形式创新,普法宣传有“新貌”。
关键词:法家智慧 企业管理 觉悟 运用
1 法家管理思想简介
法家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一个重要的学术理论派别之一,其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时代的郑国执政者子产,此后李悝、商鞅都对法家思想进行了不断的完善与升华,使得法家思想和儒家思想等取得了共荣的地位。而生于战国末年的韩非则将商鞅的法、申不害的术、慎到的势精妙的融为一体,成为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法家的管理思想是建立在其绝对的“性恶论”的基础上的。综合观之,法家的管理思想主要集中在“法”“术”“势”这三个方面:首先是“法”,这是法家最为强调的思想。基于对人性绝对性恶论的定义,法家强调治国必须依靠高压政治、利用法治手段来进行高压统治,因为人是有劣性的。法家要求以“法”来作为管理天下的主要依据,因而反对儒家的“礼治”,在法家看来,人的本性是趋利避害的,即人都是自私自利的。在利益的驱使下人是无恶不作,不择手段的。因此为了更好地对社会进行管理,就必须制定严酷完整的法律制度。利用这些法律来约束管理人们的行为,只有做到赏罚分明,才能使人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安分守己,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其次是“势”,所谓“势”就是指“权势”的意思。主张君主要掌握强大的权势,法家之所以主张“势”,归根结底还是从“法治”的思想出发的。慎到是法家中将“势”的理论发挥到极致的思想家。慎到认为只有统治者掌握了权势,这样才能有效保证法治的实行,“势”和“法”是互为依存的关系,只有有了强大的“势”才能真正保证“法”的实施。再次是“术”,即“权术计谋”。韩非认为“术”是统治者用来管理驾驭人民和官吏的。其主要的对象是官吏。即所谓的“君人之术”,而且“术”为君主所独有,亦不像法那样有明文。“术”的作用主要是管理官吏使得官吏更好的为统治者、为国家服务而不产生僭越之想,忠于职守。
2 法家智慧给现代企业管理的启示
管理是一门艺术,是人制定一系列的法则法规来调和人与物和谐的产物。法家管理思想是我国古代管理思想的重要成果,其管理思想之精髓对于我国现代企业管理依然具有很重要的启示意义。因此我们应积极从法家管理思想中得到觉悟,吸取先知的营养,跳出“裙带关系”的怪圈。当代社会是一个法制的社会,我们依据宪法管理我们的国家,做到让国家井井有序的稳步发展。同样我们的企业管理中更缺不了“法”,透明公正的“法”,可以激励员工的积极性。合理诱人的“法”可以让员工为同一个梦想而奋斗。在当代这个紧张而又压抑的社会中,彷徨畏惧的现代人,曾几何时能真正抚顺现代生活中焦躁的心,像先知那样一日三省的思考问题。若能如此,最终我们会超越时空的界限,让先知的智慧给我们生命的觉悟与启示,从而用这些智慧同现代管理技术相结合,一定会更好的提高现代企业管理水平。
3 法家智慧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3.1 建立明确严格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并保证实施。从法家“法治”的思想出发,现代企业管理中必须建立起一套明确严格的现代企业管理规范,并且要以条例公示,企业管理者要真正建立起一套适合自身企业系统性的覆盖企业生产、人员管理、部门等的规章制度。同时,制定出来的这些规章制度也要具体明确,以便在企业中较好地实施,企业领导层在利用这些规章制度之际也要严格做到依据相关的规章制度办事,不能徇私,搞人情关系。同时,企业的这些规章制度在特定的时期内要保持稳定性,长远看来又要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不断根据企业的发展变化来改进具体的规章制度。
3.2 领导者要建立起自身的威严性。从法家“势”的角度来说,就是要求企业的领导者必须要有权威性,企业的领导者在企业员工心目中要有威严,要令员工信服。当然,建立企业领导者的权威并非是要领导者做到一意孤行独断专行,而是要在充分听取他人意见的基础上,最后的决策要有权威性,要令人信服。那么在这个进程中,作为企业的领导者就必须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加强个人魅力,加强自身领导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在企业中获得足够的权威性。
3.3 领导者需不断提高自身领导艺术和能力。从法家“术”的方法来看,这也许是从具体的“方法论”来解析的。就是作为领导者要不断提高自己领导企业的方法能力,加强自身领导艺术的提高,对待员工要真正做到物尽其用。同时要利用具体的员工激励手段等来管理员工,严格奖惩办法,建立起一套科学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充分尊重企业中的人才,不断激发他们献身企业的积极性。同时,领导者也要严格自身,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提高自身领导管理艺术。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得员工全心全意为企业服务。
4 总结
总之,法家智慧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依然有着很大的借鉴价值和空间,在实际的企业管理的过程当中,要充分利用法家智慧中的精华部分,不断改进企业管理中所存在的具体问题,不断提高管理水平,促进企业发展。让我们的企业在“法”的规范下,稳步的前进。在“势”的权威下,做到有法可依。在“术”的艺术下,做到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声怡,余忠,邓燕雯,李金耀.论韩非“法治”思想在现代管理中的应用.
[2]方钊.论法家管理思想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关键词】企业 人力资源 以人为本 管理境界
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秉持的是“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这种理念主张“依靠人、尊重人、开发人、凝聚人,最终实现企业和人的共同发展”。要共同发展就必须达到“以人为本”的四重管理境界。
1 企业文化不做案头花瓶
现在许多企业都在绞尽脑汁把企业的精神表达得天衣无缝,把企业的形象设计得完美无缺。企业精神就是企业文化,核心是“以人为本”。企业文化是一个物质、政策、精神等方面的综合体。从人员的选拔聘用、岗位的设置、工作安排、绩效考核、薪酬发放、人员流动,到人力资源管理的每一个环节,都要通过管理者的精心策划完全统一;都要体现着企业的真实文化。
企业文化有三个层次:最核心的是精神层面,包括企业精神、战略愿景、经营哲学等。中间的是制度和行为层:包括公司的人力资源政策、规章制度和员工行为等;最外层叫做物质层:包括公司的建筑、装潢等设施,以及产品的外观、包装、广告等。企业文化的建设,不应该由外向内,而应该由内向外,进行企业文化建设。企业高管应该对企业:如何存在与发展?其中最重要的又是什么?如何看待员工、利润、供应商、顾客?十年、二十年以后的企业会是什么样?等问题进行思考并给出答案。这些问题的答案就是经营哲学、企业愿景、企业价值观等,这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其他所有内容都围绕它而展开。
要展示企业文化,就要运用共同价值观、和谐的人际关系、积极进取的精神文化来内聚人心,外塑形象,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企业文化如果没有人力资源政策,以及各项公司规章制度来支持,肯定只是一句空洞的口号。所以,企业文化不是一种摆设,成功的关键在于“实践”,要多花时间来研究企业的管理制度和人力资源政策。如企业文化规定要“创新”,政策却是犯错就扣钱;企业文化提倡“顾客第一”,绩效考核时却不考核顾客投诉;聘用的人员要求能力为先,工作安排和薪酬发放却资历第一等。只要存在类似的政策与政策的不和谐,企业文化就不可能建立,也就不可能获得好的经济效益。
2 企业员工应忠诚于制度
现在各单位,都有一些只对领导忠诚的员工。这种个人崇拜与现代企业制度背道而驰。这种忠诚是需要回报的,而且有些人确也得到不少好处,但这种回报必须超越制度的范畴。最终结果是:他们对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形成了挑战;企业在得到少数员工忠诚的同时,却失去了多数员工的忠诚。
企业的发展,需要稳定的员工队伍,而影响员工队伍稳定的重要因素是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忠诚于制度的员工是企业发展的基石,重视并率先忠诚于制度的领导是企业发展的保证。因为忠诚,他们才能尽心尽力,尽职尽责;因为忠诚,他们才能急企业所急,忧企业所忧;因为忠诚,他们才敢于承担一切。所以,我们要制定切实可行、人人遵守、有执行力的企业制度,这样才能激发起每个员工的企业认同感、工作的热情,并将个人的价值观和使命,与企业的价值观和使命紧紧联系在一起,从而形成员工对企业制度的忠诚。
员工忠诚的回报是在制度框架内得到合理的利益,和实现自身的价值与理想。忠诚是双向的,企业在要求员工忠诚的同时,也应在诚信的基础上建立一套“以人为本”激励制度,倡导一种“企业认同”的理念,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双赢。
3 绩效管理需要全员参与
企业绩效管理包括四项核心理念:战略导向、循环管理、全面评价、全员参与。绩效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上至高层领导、下至基层员工,在绩效管理中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企业应使各成员都有机会、有渠道就重要事务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全员参与有利于提高每个人的责任感、成就感和满意度,有利于形成自觉、持续改进绩效的企业文化。能否实现绩效管理的双赢目标,取决于全体员工是否都能够参与并受益于绩效管理。
绩效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职能,这就决定了绩效管理的目标必须是“双赢”,即不断改进企业绩效又满足员工的需求。现在许多企业实施的绩效考评,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通常与组织战略、组织文化、管理者的承诺和支持等相脱离,对于真正意义上的绩效管理的负面影响越来越大。现代企业绩效管理应该“立足现在,放眼未来”;应该有助于引导员工行为和企业目标趋于一致,形成以绩效为导向的企业文化;应该能够帮助管理者开发员工的潜能、提高绩效和满意度,并能够不断修正战略、改善企业绩效。真正的全员参与,就要求各级管理者与员工建立开放、合作、建设性的关系,这样才能使员工真正感受到绩效管理的根本目标是实现双赢,他们才愿意努力奋斗、积极主动地不断提升绩效。
在实施绩效计划的过程中,双方沟通的主要内容是:绩效计划的进展情况?如何帮助下属克服困难?如何修改绩效目标和计划等等?绩效考评时,沟通的重点是绩效周期内下属的工作表现和工作结果。考评结束后,双方要采用面谈方式进行绩效反馈。主要内容有:双方对绩效考评结果达成共识;帮助下属认清自己的成绩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制定改进计划,共同协商确定下一个绩效周期的目标和计划;为下属提出职业生涯发展建议。全面绩效评价理念要求考评主体不仅是上级,而且同事、本人、下属和客户都要列入其中。这是因为主管不可能全面掌握被考评者的信息,而来自各方面的考评者可以反映被考评者的不同方面,有利于客观的评价被考评者的绩效,充分开发被考评者的潜能。
4 从依法治企到无为而治
依法治企就是在企业管理中,建立符合本企业实际情况,注重人文关怀的法律法规、制度规则、流程程序。制度是区别法治与人治的分水岭。有制度并按照制度操作,企业就会迈上照章办事的轨道,企业运营就会协调运转。没有制度,就只能凡事因人而异、因事而异,员工工作起来就会手足无措。企业管理实践中的目标管理、绩效考核、薪酬管理、财务管理等,只要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并照章办事,法治就会逐渐取代人治。
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说:“管理的最高境界是无为管理”。“无为管理”当然也不是不管,而是有所管有所不管。“无为而治”不是不为,而是有所为有所不为。管理要效法自然,让事物按照自身的必然性发展,不对它横加干涉,不以有为去影响事物的自然进程,使其处于符合科学规律与单位实际情况。从现代管理角度讲,就是说在制度建设的基础上,各个层级按照自己的授权体系,持之以恒地去工作,企业管理者就可以垂拱而治;也就真正达到了“以人为本”的管理境界;企业效益的最大化,和企业与员工的共同发展。
一个所有员工都满怀希望的企业,必将是一个有希望的企业;一个达到“以人为本”管理境界的企业,必将迈入名牌企业行列。
参考文献
一、加强法律风险规章制度建设,健全内部监控机制,为依法治企提供制度保障
为满足依法治企、规范管理的需要,公司进一步建立健全规章制度。2006年以来,以加强制度建设和程序控制为着力点,制定和完善了生产经营、企业管理、劳动人事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以钢铁主业生产经营为主线,结合卓越绩效管理、莱钢QES管理、六西格玛等运行情况,形成莱钢规章制度整合后统一的框架体系;同时,不断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理顺“三会一层”关系,健全内部议事规则和程序,积极探索以资产为纽带的母子公司管理制度,实现了各项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在加强法律风险事务管理制度建设方面,公司重点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1.保持原有规章制度的有效性、适用性。公司对合同管理办法、招标管理办法、纠纷处理管理办法、工商登记事务管理办法、注册商标和名称字号使用管理办法等制度进行修订完善,使其合法合规并符合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和公司发展的现实需要。
2.确保重大和重要事项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根据法规和省国资委文件的有关规定,结合公司生产经营实际情况,适时出台了一批法律事务管理制度:制定公司法律意见书制度,全面实施对重大经营决策等重大事项出具法律意见书,加强对公司重大事项法律论证,确保其合法性;制定公司进一步加强重大合同管理若干规定,完善重大合同的会签和审批手续,对重大合同的签订、履行进行全过程监管,防控重大合同法律风险;制定公司对出资企业重大事项审批程序的规定,规范出资企业重大事项的决策审批程序以及公司产权代表、派驻董事的权利行使,确保出资企业重大事项决策规范及维护国有权益;制定公司债权清收管理办法,加强债权清收管理,及时清收到期债权,减少和避免呆坏账发生;制定公司授权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公司法定代表人授权及其他职务行为授权程序,防范授权法律风险;制定公司重大法律事务考核办法,责任、风险与激励相结合,保障相关法律事务管理制度的贯彻落实;制定公司法律风险防控管理办法,增强公司法律风险管理能力,有效防控公司法律风险,维护公司合法权益。
二、健全法律风险防控管理机制,不断深化依法治企,为依法经营保驾护航
莱钢根据法律和市场环境变化,结合生产经营的实际情况,在实践中不断健全法律风险防控管理机制,加强企业法律风险防控管理,推动依法治企工作不断深化,提升了法律风险防控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1.健全法律风险防控管理组织体系。公司由董事会、法律风险管理委员会、总法律顾问、法律事务部门、业务部门及全体员工组成的完整的法律风险管理组织体系,同时专门成立公司法律风险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公司法律风险防控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下设法律风险防控办公室,设在法律事务部,保障组织体系的健康高效运转。
2.明确法律风险防控管理的目标:以制度建设、流程规范为重点,系统识别和分析公司面临的法律风险,将法律风险防控延伸到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将法律风险防控职责落实到公司的各部门、各岗位,逐步建立一个动态优化、无缝覆盖的法律风险管理的长效机制,达到业务发展与风险防控的平衡。
3.实行法律风险防控管理责任制。根据公司各单位的法律风险特点和业务实际,公司与各单位签订《依法治企责任状》,明确依法治企责任及目标,全面防范法律风险,促进企业健康发展,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4.落实法律风险防控管理工作例会制度。在明确法律风险防控管理主要方面及环节、防控目标的基础上,公司各单位按照规定,将发生的法律风险信息以及相关建议及时报送法律风险防控办公室,法律风险防控办公室对相关法律风险信息进行全面分析、评估确认,组织相关单位论证并拟订风险解决方案。法律风险防控管理领导小组每月定期召开工作例会,通报法律风险防控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确定新的风险源,总结法律风险防控经验,研究确定对各单位的考核意见,部署下一步的法律风险防控工作,批准实施一般性法律风险解决方案,制定重大法律风险解决方案,对于可能导致损失数额巨大或可能影响公司全局性的重大法律风险解决方案经公司总经理审核后报公司法定代表人批准实施。
5.严格法律风险防控监督检查和考核。按照法律风险防控工作例会的要求,公司有关单位和部门具体落实防范措施和整改方案,法律风险防控办公室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对法律风险解决方案的实施及其他法律风险防控管理工作进行严格监督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向领导小组提出考核意见。
三、加强对重点领域、重点环节法律风险防控管理,突出防控实效
1.落实法律意见书制度,防控公司重大事项法律风险。企业法律顾问全面参与公司重大经营活动,对公司投资、担保、融资、技术转让等重大经营决策活动和重大事项出具法律意见书,研究论证其中涉及的法律问题,及时、主动、准确地提出法律意见和建议,为公司领导的决策活动和职能管理部门的实施行为提供法律支持。自2006年实施法律意见书制度以来,法律事务部对公司重大事项共出具法律意见书350余份,有效防控了重大事项法律风险,其中通过采取对不符合规定的公司对外担保事项出具否定意见以及落实被担保人提供反担保等措施,有效降低担保风险30余亿元。
2.创新合同管理思路,防控合同法律风险。2006年以来,法律事务部先后对公司建设工程、采购、销售、融资担保等重点领域合同及授权管理进行专项调研,对存在法律风险的环节进行梳理和整改规范;对重大合同实行全过程监督管理,完善重大合同的会签、审批、履行监管措施,有效防控重大合同法律风险;加强对合同管理的检查监督,形成了主管部门检查监督、绩效审计检查监督、纪检监察效能监督三位一体的检查监督体系,确保公司合同管理制度的贯彻落实,最大限度减少合同纠纷。2001年以来,公司连续保持“全国守合同重信用企业”荣誉称号。
3.加强依法经营监督管理,维护企业合法权益。法律事务部对公司依法经营进行调研,全面规范、监督集团单位企业工商登记、年检和特殊行业许可证照管理,确保合法经营;加强商标注册保护,莱钢国内国际注册商标共计85件,注意规范注册商标使用许可管理;利用行政与诉讼手段,查处侵犯莱钢注册商标及字号专用权等各类侵权行为,进一步提高了莱钢的产品声誉和品牌信誉;积极应对印度、印尼对莱钢热轧钢、H型钢提起的反倾销调查应诉,取得良好的效果;严厉进行打假维权工作,配合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质监部门先后处理了山东、江苏、陕西等地的假冒莱钢产品的侵权行为,查获假冒钢材1万余吨,有力打击了侵权行为,维护公司的合法权益。
【关键词】民主法治 制度创新 经济发展
近年来,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展了民主法治建设,为建设“和谐社会”创造了条件,为民主法治的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在民主法治建设的道路上还存在诸多的问题。个人认为,要搞好民主法治建设,实现理想的民主法治建设,要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提高全体员工的法律素质
民主法治建设需要坚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基础,而员工的法律素质则是其不可或缺的主体基础。法律素质作为公民的内在观念式和外在行为方式,不仅是公民作为“法律人”、“政治人”存在的标识,而且构成了公民作为依法治国主体的主体基础。换言之,在人民的原则下,公民的存在是其应当成为依法治国主体的直接依据,而公民法律素质的状况则是其可以成为依法治国主体的基础条件。这个基础性条件越充分,公民在依法治国中的主体性就越容易实现;公民主体性实现得越充分,依法治国的本质――人民当家作主,就越能够得到体现和实现。从这个意义上讲,员工法律素质的高低好坏,直接影响着一个企业基本方略的实施。因此,大到一个国家,小到某个单位,要实实在在地推进民主法治建设这一伟大事业的进程,就应当高度重视并且不断提高全体公民的法律素质。只有公民具备了较高的法律素质,才能理解立法的本意就是规范和制约公共权力,保护民众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正常秩序;才能充分调动参与法治化进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提高单位领导干部的思想认识
领导干部是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为完成党的历史任务而奋斗的骨干力量,是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领导者、管理者和组织者,决定着法治建设的方向,影响着法治建设的发展程度。要加强一个单位的民主法治建设,关键要提高领导干部的思想认识。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抓好领导干部的法治意识,就要建立健全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制度,推进领导干部法制教育制度化、规范化;坚持和完善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法制度;坚持和完善领导干部法制讲座制度;建立健全领导干部法律培训制度;完善领导干部自学法律制度;建立健全重大事项决策法律咨询制度;加强对领导干部法律知识的考试考核。通过这一系列学法用法制度的完善和实施,使广大领导干部深刻理解民主法治建设;使他们充分认识加强法律知识学习,提高依法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性,进一步转变观念,带头学习法律知识,成为学法、懂法、用法、守法、护法的楷模;使他们努力提高宪法意识和法制观念,不断增强依法执政和运用法律管理经济和社会事务的本领。
三、完善内部工作制度,建立健全民主法治建设监督机制
加强企业法制建设,防范企业法律风险,重在形成机制。要加快建立健全民主法治建设监督制度,充分发挥法律监督的事前防范、事中控制和事后补救的作用。
一是建立健全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机制。企业法律风险存在于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形成于企业决策之时。企业要树立管理为主、事前为主、预防为主的理念,深人分析本企业面临的各种法律风险,加强风险防范。市场经济是契约经济,生产要素的组合与运行需要通过合同予以体现。建立健全合同分级分类管理体系,把好签约、履行、维权三关,使合同管理合法、规范、有序。要制定和完善债权债务、资金管理、知识产权管理、招标投标管理、工商登记管理和法律纠纷处理等方面的规章制度,突出预防把关职能,形成适应市场竞争要求的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机制,防范企业经营风险。
二是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法律监督机制。要在加强财务、审计监督的同时,逐步建立一套科学规范、层级清晰、权责明确的法律监控机制,为落实法律风险防范机制,有效规避企业经营风险提供法律保障,重点是建立企业法律顾问工作制度和工作流程,明确企业总法律顾问、法律事务机构、法律顾问在参与和处理企业重大决策、重大合同的谈判、起草和审核企业重要规章制度、合同管理、诉讼、仲裁等方面法律事务的权限、程序和工作时限等内容,力争在企业内部形成一个管理层次高、业务范围广、协调力度大、工作效率高、制度更完善的法律监督网络,确保企业法律顾问顺利开展工作,切实发挥法律监督体系的作用。要在制度建设和工作流程上,形成自己的特色,不断积累经验,提升工作水平。
三是建立健全企业法律事务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企业法律事务管理制度,是企业维护合法权益、防范和化解法律风险的基本措施,也是企业在新形势下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当今社会是一个法制不断健全的社会,企业要想在市场中进行有效竞争,保持健康、持续发展,就离不开法制的支持和保障。因此,应加强企业法律事务管理制度的建设,大力推进依法治企,提高企业市场竞争能力和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功能,把企业决策和经营风险降到最低程度。
四、强化人力、财力、物力保障是民主法治建设的重要支撑
一、以公司法律事务工作为载体,充分发挥公司律师作用
大庆石化公司高度重视法律工作,围绕生产经营中心工作,切实加强法律控制,为预防公司经营风险,降低公司成本、提高效益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公司先后荣获大庆市、黑龙江省、全国“守合同,重信用企业”、“黑龙江省民主法治示范单位”、“黑龙江省连续二十年守合同,重信用企业”称号。
2003年7月,大庆石化公司律师事务部正式挂牌成立。公司对律师事务部的工作给与大力支持,加强公司律师队伍建设,强化专业培训、提高业务素质,为公司律师试点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依托于已有的法律事务工作,我们确立了“传播法律知识,积累法律文化,弘扬法治精神”的工作理念,明确了律师事务部的工作目标:从提高公司竞争力出发,加快完善法律工作职能,全面提升法律工作质量,建立具有大庆石化公司特色的法律工作业务体系、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工作方式,为公司的持续稳定地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1.发挥法律工作的预防职能,加强合同管理,依法规范经营管理行为
合同管理覆盖的范围、层次、环节涉及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是依法管理的重点。我们以预防法律风险、保障交易安全为目标,严格合同管理流程,细化工作环节,不断完善统一管理、归口把关、各负其责、相互配合的合同管理运行机制,规范了交易行为,维护了经营安全。一是实行市场准入制度,依法把好入口关。对初次入围的厂家进行实地考察,公司律师参与考察厂商1251家,审查合同资质原件6453项,否决合同对方138家。二是优选合同签约主体,依法把好招投标关。公司的物资采购、工程项目、加工承揽、检维修、技改等项目,凡具备招标条件的全部实行了招标,几年来,通过招标节约资金逾亿元。三是严格法律约束,依法把好谈判关。公司律师积极参与到合同谈判工作中,从法律角度争取最佳谈判效果,有效降低了法律风险。四是严格合同审查,把好合同文本贯。通过严格审查合同,增强合同主体的责任意识,规范合同文本的内容,提高合同文本的质量。公司律师先后审查合同23558份,未发生合同纠纷。五是严格执行合同结算付款法律审查制度,依法把好履行关。并认真对合同履行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及时发现合同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和问题,进一步规范合同管理。
2.发挥法律工作的救济职能,认真承办诉讼非诉讼案件,依法维护公司合法权益
通过承办诉讼非诉讼案件,维护公司合法权益,是公司律师的重要职责。公司律师承办诉讼案件170件,通过运用法律手段为公司避免损失5000余万元。
在承办案件的过程中,我们一方面致力于研究已发案件的和应诉,努力提高案件胜诉率;另一方面,认真总结经验教训,通过加强管理,控制因我方过错引发案件的数量,切实达到维权和优化管理的目的。同时,从依法治企的角度,突出从制度和工作流程上加强规范管理,健全诉讼案件预防制度,提出防范措施和改进管理的建议,增强员工的法律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
3.以提高公司员工整体法律素质为目标,积极开展普法工作
公司律师积极投入到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中,努力提高全体员工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提高领导干部和管理人员的依法经营、依法管理和依法决策能力。一是在工作理念上创新。在工作上,由单纯普法向全方位开展依法治理转变;在对象上,由普通员工向领导干部、重点岗位经营管理人员转变;在组织领导上,由法律部门唱主角向党政工团齐抓共管转变。二是在推进机制上创新。健全公司、二级单位、车间三级普法网络,解决有人抓、管得好的问题;落实责任制,把激励、约束机制引入普法工作中来,解决有部署、落不实的问题;试行干部任前法律考试制度,把是否掌握拟聘职务所必备的法律知识,作为聘任条件之一,从根本上解决学法用法的效果问题。三是在方式方法上创新,把灌输教育与自我教育结合起来。充分利用石化电视台、石化报、公司局域网等,加大宣传力度,扩大普法覆盖面,丰富法制宣传教育的内容,提高法制教育效果。
4.发挥法律工作的服务职能,积极参与公司重大决策,为公司实现依法治企提供法律支持
按照股份公司提出的“以利益最大,风险最小,作为法律工作的最高境界”的要求,我们以“法律不禁止的行为都是合法的”为原则,力求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拓展法律工作的活动空间。在公司律师工作实践中,努力实现由一般咨询型向筹划设计型转变,由被动型论证向主动型论证转变,由参谋型向实务型转变,为公司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一是通过参加经营例会、清欠例会、调度会、总经理办公会以及相关专业会议等,为各类会议所涉法律问题提供法律意见。二是积极开展日常法律咨询,保障公司在经营活动中的合法权益最大化。通过公司网页法律咨询栏目、面对面答疑等方式,为解决公司生产经营遇到的法律问题提供法律依据。三是积极为公司领导决策提供法律意见,确保决策有可靠的法律依据,避免决策的法律风险。几年来,共撰写各类法律意见书290件,法律意见的采纳率达80%以上。五是通过修改、审核有关规章制度参与企业经营决策,加大规章制度的法律审议力度,确保了规章制度的合法和有效。
二、实行公司律师制度的几点体会
1.实行公司律师制度,有利于企业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企业行政管理由于部门和环节过多,行政人员素质不高,没有全局观念,造成行政机构某些部位和环节运转不灵,往往容易出现推卸责任的现象,导致行政效率低下。主要表现有:解决问题的客观条件己经具备,只因少数人反对,而长期得不到解决,如已经作了正式决定,而且又是正确的,只是触及到某个部门、单位的利益,这个单位和个人就找借口拒不执行。
提高企业行政管理效率的方法
提高企业行政管理效率的方法,可以从引入科学管理方法、加强行政领导监控、健全企业规章制度和提高管理人员素质四个方面入手,下文将逐一进行分析。
(一)引入科学管理方法
在企业行政管理中,引入科学管理方法是提高企业行政管理效率的关键。现代企业行政管理工作必须有计划性地引入科学的企业管理方法,设定明确的目标,如目标管理、绩效评估、成本核算等,是实现企业行政管理科学化的必要条件。为保证行政管理渠道的畅通无阻,还应突出行政管理工作的重点,做到有的放矢。此外,加强员工之间的沟通,协调各级行政管理人员之间的关系,以便确保行政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加强行政领导监控
加强行政领导监控,有利于提高企业行政管理效率。在企业行政管理中,重点要从领导方式、决策程序、组织结构、信息反馈、协调监督等方面改进工作,提高效率。可以采取实行和完善行政首长负责制的方法,保证行政领导的行政权力和权威,加强行政领导的工作监控职能,监测和调整工作任务。同时,加强行政领导监控,还需要从企业的自身条件出发,选择和设计合理的行政组织机构。
(三)健全企业规章制度
企业行政管理应有相应的规章制度管理规定,企业必须加强行政管理法规的建设,以法律和规章制度的形式健全必要的工作制度,促进行政效率的提高。健全企业规章制度,应明确规定各项管理制度、岗位责任制度、工作程序以及一系列规范化表格、图表等,从而建立起行政部门的法治秩序,使每个生产工作人员有章可循,进而提高企业的行政效率。
提高管理人员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