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推进电力市场建设的实施意见范文

推进电力市场建设的实施意见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推进电力市场建设的实施意见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推进电力市场建设的实施意见

第1篇:推进电力市场建设的实施意见范文

3、积极配合成都市大环网建设。全力配合协调完成了崇彭500KVII回新建线路和紫崇线220KV接线路塔基建设,保证了虹桥工程的顺利实施。

4、协调推进**县境内天然气勘探开发工作。按照市政府与中石化西南公司达成的战略合作意向,我办积极促进中石化西南石油局在我县境内的油气勘探项目。目前在唐昌镇境内已打出日出气20万立方米的探井一口,可望在未来几年内进入商业开采,为全县能源战略翻开了新的一页。

5、完成了**县天然气管线规划工作,配合做好了全县电网改造。上半年,我办已同四川省蓝地规划设计研究院对全县天然气管网进行了全面清理,在4月份共同编制完成了《**县燃气工程规划》,并进行了专家评审,为构造安全、高效、优质的天然气供应体系,提供了科学依据和规划保证。

大力协调、多方努力配合**县启明电力有限公司在全县电网建设与改造方面共投入3200万元,新架和改造线路265公里,全面提高了我县电网的供电能力,确保了我县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6、在节能工作方面,全面落实了国家、省、市的节能工作安排和部署及《关于做好全县节能工作的实施意见》的文件精神,编制、完善了《**县节约能源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组织推动了全县机关节能、工业节能、建筑节能、交通运输节能。先后组织、引导、帮助四川永冠商业设备有限公司、成都华维印刷器材有限公司、通用水务丸红供水有限公司、重庆啤酒集团成都勃克啤酒有限公司等重点用能单位进行节能改造。

第2篇:推进电力市场建设的实施意见范文

一、产业现状与面临形势

(一)产业现状。近年来,在国家、省、市促进电子信息产业的政策扶持下,我市电子信息产业持续快速发展,相继被命名为国家半导体照明产业化基地、国家动漫产业基地、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2005-2008年,全市电子信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年均增长36%。到2008年底,全市电子信息产业在统企业149家,从业人员3.28万人,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32.8亿元,同比增长25%;实现利税14.4亿元,同比增长29%;实现工业增加值30.6亿元,同比增长16.8%。形成了以通信、计算机信息服务、软件与系统集成、电子元器件、电子材料、电子专用仪器和设备、电力电子、光电子等为主体的产业体系。中电科集团13所、54所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在半导体照明芯片、硅外延材料、微波功率器件、射频集成电路、卫星导航通信等领域具有明显优势。*永生华清液晶有限公司、河北冀雅电子有限公司、河北四方通信设备有限公司、*国耀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在液晶材料、液晶显示模块、光纤活动连接器、高性能电源等产品领域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全市通过认定的软件企业90家,通过登记的软件产品375项,通过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资质认证的企业41家,分别占全省的35%、24%和69%。*信息产业基地是河北省和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合作建设的重点项目,自2005年开工建设以来,已累计完成投资12亿元,投产项目14个,在建项目5个,产业集聚区已初具规模。这些都为我市电子信息产业加快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我市电子信息产业的主要问题:一是产业总体规模小,在全市经济中所占比重低;二是能够形成规模经济,带动行业发展的大公司、大集团少;三是成果转化速度慢、转化周期长;四是高附加值电子信息整机产品少,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比重较低,产业结构有待优化;五是投融资体系不完善,风险投资、创业投资基金等扶持创业发展的投融资机制尚未形成,投融资管理等高级管理人才严重短缺。

(二)面临形势。当前,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逐步显现,我市电子信息行业部分企业经济指标出现较大幅度回落,部分项目投资计划放缓。但危机和挑战中也同时蕴藏着机遇,经过新一轮的洗牌后,全国各地电子信息产业将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一是我国扩内需、调结构、促发展的宏观形势,国家、省分别出台电子信息产业振兴规划和实施意见,为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二是电子信息产业高渗透性、高融合性和先导地位不断催生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具有广泛的市场需求。三是我市电子信息产业依托中电科集团13所和54所自主创新能力,在国家和省大力支持下,拥有了一批核心技术和优势产品,产业化前景十分广阔,在市所合作有效机制建立后孕育着很大的市场潜力。四是一批成长中的中小企业正在加快发展,将成为我市电子信息产业新的增长点。

二、发展思路和目标

(三)发展思路。抓住当前国家和省振兴电子信息产业的良好机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充分发挥我市电子信息产业的优势,以基地园区、产业链和项目为抓手,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缩短产业化周期,加强创新能力建设,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促进产业集聚,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培育新的增长点,加快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通过三年的努力,实现产业倍增,使电子信息产业在全市经济中的主导作用显著增强。

(四)发展目标。总量保持较快增长。到2011年,主营业务收入达到365亿元,年均增长40%;工业增加值达到90亿元,年均增长42%;实现利税32亿元,年均增长30%。

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到2011年,全市电子信息领域市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由22个发展到30个。

促进就业能力进一步提升。2009-2011年新增就业岗位1.2-1.5万个。

结构优化取得新成效。优势产品规模快速提高,市区西部信息产业带初步形成,半导体照明产业化基地、卫星导航和通信产业基地在全国地位得到进一步提升。

三、主要任务

(五)促进产业集聚。以*信息产业基地为核心,高标准规划西部信息产业带,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功能,依托中电科集团13所和54所的技术和产业优势,重点发展通信系统、新型电子材料和元器件、半导体照明、卫星导航地面接收传输设备和应用芯片、节能及电力电子产品、专用集成电路等产业,利用园区已形成的产业基础条件,发挥两所的创新实力,引进战略投资者。同时,积极引进新的企业和项目进入基地,扩大基地规模,提升基地档次和水平。加快*软件园和动漫产业基地建设,实现产业集聚,形成产业集群。

(六)加快产业链建设。依托优势产业,重点抓好半导体照明、节能与能源电子、通信信息系统、卫星导航定位、公共安全、液晶和平板显示等六大产业链建设。1.半导体照明产业链,依托13所及控股的同辉公司,加快推进芯片、封装、材料和设备制造业的发展,加快中高档产品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大力推进半导体照明在我市的应用示范建设。依托普兴公司建设我国规模最大的硅外延材料生产基地。依托京华电子建设LED显示屏生产基地。2.节能与能源电子产业链,依托13所和54所,建设中央空调、节电器、电力能源管理系统、通信机房恒温恒湿节电控制系统、恒压供水(气)节电控制系统、高耗能企业综合节能控制系统等。3.通信信息系统产业链,依托54所加快卫星终端设备、卫星广播设备、广播接收站设备、卫星移动通信系统设备、通信天线、航空电子系统设备、数字集群通信系统、公路铁路和轨道交通专用通信系统等实现产业化,依托13所建设射频模块扩产项目,依托四方通信加快建设光纤活动连接器系列产品产业化项目。4.卫星导航定位产业链,依托54所加快建设多模卫星导航接收机、各类BD-2导航用户终端、OEM版终端等产品,以及地面应用系统建设、北斗二代民用产品、增强系统与增值运营等项目,依托13所建设多模式卫星导航系统接收前端芯片及模块产业化项目。5.公共安全产业链,依托54所加快建设无线电监测系统、电子警察、传感器及相关设备等产品的发展。6.液晶和平板显示产业链,依托永生华清、迈尔斯通、鹿泉新型电子材料有限公司建设液晶材料生产基地,依托冀雅电子、河北东旭建设平板显示生产基地,尽快做大产业规模。

(七)培育新的增长点。1.卫星导航。依托中电科集团54所的技术优势,根据我国“北斗二号”全球卫星导航与定位系统卫星组网及参与欧洲“伽利略计划”进展情况,推进卫星导航产业的发展。围绕“三中心一基地”(卫星导航与定位系统的技术研发中心、设备测试中心、系统运营服务中心、生产制造基地)的建设,加大项目开发建设力度,做好各项基础性工作,为建设全国卫星导航产业基地打下坚实基础。重点建设6个项目,总投资8亿元。2.太阳能电池。依托中电科集团13所谋划建设薄膜太阳能电池项目。3.节能和电力电子。依托54所、省电力公司、旭辉电气等企业,加快电力能源管理系统、节水控制系统、高耗能企业综合节能控制系统、逆变电源、超大功率直流电源、大功率不间断电源、各类高性能工业用电源和特种电源形成规模化生产。4.电子仪器和专用设备。利用54所、无线电四厂、申科电子、格林电子等公司在电子测量仪器领域的技术实力,大力发展数字化、智能化、集成化的先进电子测量仪器和公共安全信息系统,形成系列产品。5.集成电路。依托13所、54所等单位的技术优势,壮大*市专用集成电路设计和制造业的整体实力,将*建成专用集成电路、化合物半导体器件和集成电路设计和生产基地。6.软件和信息服务。依托新龙电子、省信息技术研究院、汉佳信息、航天天瑞等单位,加快电子政务及行业应用软件、软件和信息服务外包、软件教育和培训发展,建设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基地。

(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围绕钢铁、纺织、建材等行业发展需求,促进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加快和完善企业信息化建设。

四、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九)落实国家、省市支持政策。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河北省电子信息产业振兴实施意见》和已的鼓励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政策,结合我市实际,认真抓好落实。鼓励并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向国家申报重大专项,对电子信息产业重大项目,优先考虑列入市重点建设项目计划,鼓励支持申报省重大产业支撑项目和省重点建设项目,按照“企业有需求、政府能做到”的原则在项目用地、财税返还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信息产业局掌握的专项资金要向电子信息产业倾斜。对列入国家和省支持的产业化项目给予不少于50万元的配套补助资金支持。以市发展投资公司为依托,设立政府担保公司及风险投资公司,构建融资平台,为电子信息产业建设项目提供贷款担保和进行风险投资。对符合我市《高新技术成果落地*奖励办法》、《鼓励企业项目建设办法》、《项目建设考核办法》条件的项目给予奖励。

(十)进一步改善产业发展环境。进一步规范企业设立和监管程序,降低门槛,简化中间环节,吸引更多的人员从事电子信息产业。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电子信息产业的信贷支持,完善风险投资机制,引导更多的社会资金建立风险投资企业。鼓励支持优势企业整合资源,进行并购重组,鼓励金融机构对电子信息企业重组给予支持,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开拓国际市场。鼓励电子信息企业申报国家和省专项。支持以优势企业为龙头,吸收上下游相关企业及信息服务企业参加的产业联盟,形成合力,联合创新。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充分利用现有的招商引资平台,搭建专门招商引资平台,吸引国内外项目、资金、人才投向我市电子信息产业。鼓励行业优势企业参与国家标准和规范的制定,推进软件登记和软件企业认定工作,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十一)大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推进同辉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半导体照明工程、54所高档晶体振荡器产业化、*永生华清液晶有限公司TFT液晶材料产业化、河北迈尔斯通电子材料公司年产100吨液晶材料、河北四方通信设备有限公司光纤活动连接器产业化等8个总投资1亿元以上的在建重点项目建设,确保按计划期限投产。抓好河北普兴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8-12英寸硅单晶外延片产业化、54所天线产业化和电装中试楼、*晶龙电子材料有限公司年产1800万片大直径低氧碳超薄单晶硅片、河北先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饮用水水质安全监控预警及信息管理装备系统产业化等10个总投资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力争到2011年全部竣工投产。抓好54所卫星导航产业基地、13所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永生华清液晶有限公司液晶材料产业基地等12个项目的前期谋划工作,促使项目落户我市并早日开工,缩短产业化周期。加强对重点项目的协调力度,及时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问题,确保项目按期完成。

(十二)加强创新能力建设。鼓励电子信息企业与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步伐,增加财政对电子信息产业创新能力建设资金投入,推进电子信息领域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中心认定工作,对产品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广阔的中小电子信息企业,适当放宽市级评审条件,加强其自主创新能力。积极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和单位争取国家、省企业技术中心和工程技术中心认定,市政府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助。

(十三)进一步扩大战略合作。加强与境内外大集团、大公司、大院所的联系,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参与我市企业的并购重组。创新工作方式,在注重引进龙头项目的同时,积极发展配套产业,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充分发挥我市区位、资源、交通等方面优势,吸引境内外电子信息人才、技术、项目向我市转移。

第3篇:推进电力市场建设的实施意见范文

经济运行“五稳五进”

上半年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表现为“五稳、五进”。

(一)“五稳”表现为:农牧业生产、工业运行、投资增长、财政收支和物价涨幅平稳

农牧业生产平稳。农作物播种面积保持稳定,预计粮食播种面积达到8500万亩以上。牧业年度牲畜存栏达到1.36亿头(只),再创历史新高。

工业运行平稳。上半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1%。实施“一企一策”措施推动224户停产企业恢复生产,增加用电负荷100万千瓦左右。29种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中,72.4%的产品实现增长。

投资增长平稳。500万元以上项目投资增长14.4%。重大项目建设取得积极进展,截至6月底重大项目开复工率达到84%。

财政收支平稳。财政收入实现时间、任务“双过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9%,完成全年计划的51.5%。

物价涨幅平稳。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8%,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5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回落1.3个百分点,比一季度提高0.3个百分点。

(二)“五进”表现为:工业结构调整、服务业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改革开放和社会民生稳步推进

工业结构调整取得明显进展。上半年,高新技术、有色、装备制造和农畜产品加工业实现较快增长,几个行业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7.3%;能源和化学工业增长放缓。

服务业发展稳中有进。一是旅游业较快增长。上半年旅游业总收入增长24.1%。二是信息产业快速发展。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长30.1%,远高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三是金融业健康发展。内蒙古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企业达到433家,实现融资42.9亿元。四是房地产业逐步好转。

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加快推进。在扶持小微企业加快发展八条措施、推动工商注册便利化、公共服务领域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实施意见等一系列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政策的推动下,新设市场主体快速增长。

改革开放全面推进。一是进一步简政放权。公布自治区、盟市、旗县三级权力清单,初步构建三级联动、权责分明、覆盖全区的政府权力清单体系。实行收费目录清单管理,取缔违规设立的收费基金项目。二是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实施稀土、钨、钼资源税从价计征,减半征收铁矿石资源税,预计减轻企业税费负担9.4亿元。研究制定政府购买服务管理办法及配套措施,在7个部门开展20项政府购买服务试点。三是加快价格改革。修订《自治区政府定价目录》,取消政府定价项目83个,缩减幅度58.3%。制定出台自治区居民生活用水、用气阶梯价格制度指导意见。四是深化电力市场化改革。进一步降低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和工商业用电价,扩大电力多边交易和大用户直供交易范围,规范和调整自备电厂系统备用费政策,累计减轻企业用电成本28.8亿元。五是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完善电子口岸平台功能,在满洲里、二连浩特口岸开展“三个一”、“三个互”改革试点工作。赤峰保税物流中心封关运营,满洲里综合保税区获国家批复。招商引资规模继续扩大,引进国内(区外)资金到位1364.8亿元,增长1.9%;实际利用外资10.7亿美元,增长30%。

社会民生扎实推进。就业形势基本稳定,上半年城镇新增就业15.3万人,安置就业困难人员3.3万人。居民收入和社会保障水平稳步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城乡低保等各项社会保障标准继续提高。保障性住房、扶贫开发等重点民生工程深入推进,各项社会事业进一步发展。

积极培育新的增长点

下半年,继续深入贯彻中央稳定经济增长的各项政策,全面落实自治区已经出台的稳定经济增长27项政策措施,狠抓重大政策、重大改革、重大项目落实,推动各项工作取得实效,确保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一)切实稳定企业生产经营

一是继续减轻企业税费负担,全面推开“营改增”,出台行政事业性收费、涉企经营收费、强制中介服务事项等目录清单。二是支持企业恢复生产和新建项目投产,对自治区重点跟踪调度的有望复产和新投产企业,实行分级负责,采取“一企一策”。三是进一步降低企业用电成本,继续扩大蒙西电力多边交易和蒙东电力直接交易规模,落实蒙西电网输配电价改革试点方案。四是加强对实体经济的金融支持。

(二)全力抓好重点项目建设

着力扩大新开工项目规模,加快工业、能源、交通、水利、生态等重点领域重大项目建设,推动早日建成投产。同时,抓住国家加快项目审批的有利时机,对接好国家重大工程计划,加快推进已纳入重大工程包的860个重点项目前期工作。按照国家确定的投资方向和投资方式,抓紧储备一批前期成熟的重点项目。

(三)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

一是全面推进财政资金统筹使用。二是大力推广PPP模式。三是扩大直接融资规模,做好债券发行和股票上市辅导工作。四是积极运用新型金融工具。五是加强融资平台建设,加快组建金融控股集团公司。

(四)促进农牧业稳定发展

一是努力实现种植业好收成。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二是促进畜牧业生产稳定发展。大力推进优势畜种规模养殖。三是着力缓解畜产品“卖难”问题。密切关注牧区肉羊出栏期市场变化。协调乳品企业积极收购。推进农畜产品输出平台建设。

(五)积极培育新增长点

一是围绕工业结构升级,加快发展精细化工,启动实施一批高端制造业重点项目,推动“互联网+”行业发展。二是围绕消费需求变化,大力发展旅游业,支持发展家庭保洁等家政服务新兴业态,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三是围绕消费方式转变,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电子商务等新型信息消费。四是围绕区域协同发展,推进呼包鄂协同发展,打造乌海及周边地区等新增长极,促进自治区东部盟市加快发展。

(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

一是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继续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事项,推进工商注册便利化,全面实行“一照一码”登记模式。二是深化财政金融改革,制定“省直管县”财政改革方案、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实施方案和农村牧区金融改革试点指导意见。三是加快国资国企改革。四是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快户籍制度改革。继续推进国有林区林场改革,制定落实国家农垦体制改革政策的实施意见,全面完成草原确权承包工作。五是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积极推进鄂尔多斯市、巴彦淖尔市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

(七)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一是扎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出台《参与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实施方案》,制定实施优先推进项目清单。二是加快经济合作区建设。推进满洲里、二连浩特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和满洲里综合保税区建设。出台实施呼伦贝尔中俄蒙合作先导区建设规划,推动“锡赤通朝锦”中蒙俄国际海陆经济合作示范区建设工作。三是促进对外贸易发展。研究制定落实国家口岸发展规划的配套措施,推进跨区域口岸合作和大通关建设,加快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四是大力推动“引进来”和“走出去”。五是进一步加强区域合作。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结合京蒙区域合作和对口帮扶,积极主动对接,推动赤峰、乌兰察布、锡林郭勒南部等距首都较近地区主动承接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

第4篇:推进电力市场建设的实施意见范文

事实上早在2002年2月,国务院就下发了《关于印发电力体制改革方案的通知》(业界统称的“电改5号文件”),其核心内容可以归纳为十六个字:厂网分离,主辅分开,输配分开,竞价上网。但十余年过去,除了厂网分离完成外,主辅分离没有成功,输配分开和竞价上网则是遥遥无期,“电改”为何步履维艰?

回顾

按照2002年既定的“电改方案”,要求电网企业逐步对配电业务实行内部财务独立核算,从而实现电网企业输配分开的重组。同时,对输配电价也进行独立核算,并最终形成上网电价、输电电价、配电电价和终端销售电价的四类电价。当年年底,五大发电集团成立,厂网分开基本实现。而电力行业应在2004年基本完成主辅分离,然而直到2011年9月底,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电建)、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能建)挂牌成立才算有了结果。

有一种观点认为,电力体制改革没有达到5号文件要求的市场化目标,原因是2007年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十一五”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19号文)和5号文都没有写出电改的时间和进度表。

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原局长、国家能源委员会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张国宝认为,之所以没有写出时间表是因为很难给出一个时间表;再者,改革的总体指导思想是“摸着石头过河”,先完成一步,在这个基础上,待时机成熟的时候再迈出第二步。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在接受《中国经济信息》采访时表示,电价市场化成功的国家,如英国,电量是基本不增长的,而我国有每年7%以上的电量增长。这两者概念不同,满足快速增长时再讲究定价可能比较困难,需求永远是最重要的。第二,英国当时在改革的时候,整个价格体制竞争的外部环境已经形成,与中国开始改革时的基本条件不同。他认为,5号文件提出的改革方案,厂网分离做了,主辅分离没有成功,后面两点则没有做。

思变

十报告指出,到2020年要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战略目标。这意味着即使考虑节能因素,我国电力年度消费也将从目前的超过5万亿千瓦时提升到8万亿-10万亿千瓦时;电力装机容量将从目前的10万亿千瓦提高到20万亿千瓦以上。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电力国际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小琳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建议,在2002年电力体制改革的基础上,实施新一轮电力市场化改革,逐步放开用户选择权和议价权,实现电能买卖从管制垄断型向竞争服务型转变。

时任全国政协委员、电监会副主席王禹民表示,电改“最难啃的骨头”在于电价形成机制改革。现状是上网电价已经独立,但输电配电售电仍然一体化。按现有的体制实行煤电联动,煤炭价格下降,但如果上网电价和输配电售电环节电价不变,价格就不能疏导出去,这就导致不论煤炭价格涨跌,老百姓总感觉电价上涨。

不久前,国研中心提交的“383”改革方案再次将电力改革提上日程。

“383方案讨论的人很多,但是,要让别人觉得有新意的话必须要有实质性的东西,没有时间表,市场化只是空谈。”林伯强表示。

建言

林伯强建言,就电力行业本身而言,至少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一是保障电力供应,支持经济增长;二是行业的可持续性;三是提高能源效率(降低电价)。由于现阶段经济增长比较快,保障电力供应是重点。行业可持续发展和提高效率要求电力有效的投资和合理回报,以及不要把辅业面扩的太广,应尽可能减轻电价压力。因此,电力体制改革除了适合国情,还必须在改革路径上动态反映阶段性的电力发展侧重点。

第5篇:推进电力市场建设的实施意见范文

[关键词]电力企业;班组建设;管理

中图分类号: F40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电力企业实施班组建设管理包含的现状问题

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给电力企业班组建设提出了全新的考验,新时期,随着电力体制改革方案的逐步出台、南方电网公司有关《加强班组建设的实施意见》的颁布,电力体制改革任务的进一步明确,即主辅分离、输配、厂网分开、竞价上网实践管理。通过政策措施的全面优化,令电力企业改革发展取得了阶段成效,并形成了市场基本竞争结构,提升了企业运行服务效率。实现了电网资产的有效重组,令电力企业班组由传统的单一式、领导一把抓、片面式、机械化管理逐步发展为信息化、制度性、可靠性、公平性实践管理模式。具体体现为,班组权属关系有所淡化,实现了上下级的平等发展,并令班组权责利益关系进一步明确,令其享有了促进电力企业良好建设发展的独立实践权利。同时,电力企业阶梯电价、节约能源投入持续发展目标的树立,给班组建设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其应逐步引入信息化管理手段,实施试点运行,通过电网改造、借助网络系统平台,实现价值化信息的优质共享传输,提升了信息化工作效率。不可否认,我国电力企业班组建设虽然取得了阶段成效,实现了优化提升,然而一些企业却仍旧存在弊端错误认识。领导层过分注重电网经营管理,却忽视了班组建设投入,对基层班组工作人员没有实施良好的人文关怀,安全管理、信息化教育培训、技能管理,令其实践服务效能不强。

基于市场经济环境的不断更新,电力企业班组成员承担任务角色也产生了显著变化,组长不再仅仅是上级命令的传达者与管理者,而是逐步转向管理引导者角色。应引入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服务理念,令员工地位得到了相应肯定。并通过宽松式、人性化管控,令员工享有丰富权利,体现工作灵活性与开放的行为实践空间。员工应积极参与企业经营决策的共建管理,同时企业对其综合素质水平、实践操作技能与综合适应性则提出了更细化、更高水准的要求。随着电力企业组织结构体系扁平化实现重心下移的管理,其应更注重团队发展,由传统垂直职能管控合理转向团队扁平结构模式,进一步加快企业班组团队集成运行的发展步伐。企业班组团队中,不应过分关注权力运行,而应创设一种人性化的自主工作服务环境氛围,基于自我辅助效能发挥,共同促进组织发展目标的良好实现。

再者,电力企业班组柔性化发展令其管理边界继续延伸,因此只有继续更新滞后管理、单一管理工作模式,实施自主开放的全过程动态管理,丰富管理经验,强化自主学习,服务他人攻克难点问题,才能良好的发挥员工个人主观能动性,并令其同班组建设实现共进发展、平衡进取,营造优质电力企业运营发展氛围。

电力企业班组建设管理科学实践策略

2、1提升认识,强化班组团队建设

电力企业班组团队建设管理是其优质发展的核心基础,同时基于电力企业生产工作涉及到众多社会实践领域,属于一类庞大系统工程,因此显著提升了其班组团队建设管理难度。电力企业班组不仅是其生产运营、实践管理的基础单位,同时又是企业文明发展的前沿,是一切服务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只有真正的做好班组建设,方能建设出优质工作团队,打造主动遵循劳动纪律要求,树立高尚职业道德,积极创新、引入现代化管理模式、先进操作技术的精英员工队伍,并促进电力企业的科学、持续、良好发展。电力企业班组只有开拓进取,充满勃勃生机,才能令企业真正的充满提升动力,拓宽实践空间,令员工群众发挥核心服务价值,挖掘内在核心潜能,并体现良好的创造力。员工个体间势必由于生活背景、教育环境的不同而呈现出认识、观念层面的一定差异性,因此电力企业班组应引入人才搭配团队实践管理模式,科学组织帮教管理活动。真正将企业班组实践学习视为开展全员团队思想教育培训的工作园地,通过精神文明的科学建设,将企业核心精神纳入班组团队建设之中,引导员工秉承良好的价值观、世界观,提升主观能动性,发挥核心服务价值。实践管理中,电力企业班组应贴近生活组织团队全员讨论,倾听员工意见,了解员工内心世界,通过理性教育、情感体验、规范引导、以身示范,令员工明晰自身职责,电力企业工作重要性。还应引入良好的奖惩激励机制,为员工创造晋升发展广泛机遇,进而强化团队拼搏精神,令他们秉承公共利益开展服务建设。应通过良好的企业人文建设,树立员工以企业为家的核心精神,服从企业领导,发挥自身优质核心潜能,实现优化发展提升。

2、2完善制度建设,发挥班组长核心管控作用

电力企业班组建设应注重基础管理,完善各项制度体系,基于民主意识,提升主人翁精神,促进班组建设管理的法制化、规范化、秩序化。首先,电力企业应优选具有高尚道德与良好政治素养,精通电力业务并具有调节规划组织能力的人员担任班组长,明确自身应承担的岗位责任,并健全岗位管理流程,创建基于班组长为整体组织核心的管理服务体系。同时,电力企业应丰富组织班组竞赛比拼活动,在内部打造优秀典范,评出优秀业绩班组与组长,并定期组织举办成果企业会议,为员工创设经验共享、沟通交流的良好机遇,令其明晰学习目标,实现不断进取与提升。班组管理实践中应制定科学管理体制,规范目标考核、质量管控、考勤管理,令班组责任、工作流程、承担任务有据可依。同时应实施按季度评估、按月份考核、按年度分析总结的综合管控模式,促进电力企业工作的标准化、流程化、数据指标化与整体化发展。为充分激发电力企业员工主观能动性与广泛工作热情,应强化民主管理,树立安全生产目标,通过规范经营、人性化后勤服务,组织开展广泛征集员工意见、合理改进企业经营的民主评议活动,激发企业全员自我完善、优化、培训、发展的综合责任意识。电力企业班组长综合素质水平、服务能力,直接对电力企业综合生产管理质量水平与实践效率产生影响,因此应将班组长素质培养建设视为核心环节,通过专业素质、思想品德培养,令其具备高水平的协调优化与实践技能,进而真正发挥核心管理价值,带领电力企业班组实现良好的发展与提升。

2、3提升电力企业班组管理科学性,强化班组文化与信息化管理

信息时代,电力企业班组管理应科学引入现代化实践方式,实施综合目标管控、质量管理。企业班组是确保电力生产经营效益目标良好实现的组织核心,因此电力企业应有效由班组建设做起,细化分解总体发展目标,令各项管理任务分配至班组与员工,创建人人明确生产指标、承担相应管理责任的良好工作模式,激发企业全员工作热情,令其充满创新意识,良好发挥创造力,确保各项目标任务的顺利实施。同时,电力企业应创建具有自身特征的健康文化氛围,通过人性化文化管理令员工感受到家一般的温暖,进而树立职业奉献精神,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以积极、热情的态度面对工作与生活。电力企业班组应发挥思想文化教育培训管理职能,实施文化管理,良好的塑造人、规范人,通过对员工的定期文化培养、针对性教育,丰富开展文化交流与学习活动,形成互相帮助、互相竞技的良好工作学习氛围,优化正面激励效应。为巩固班组建设效果,电力企业应注重信息化管理手段的科学引入,令其良好辅助班组教育、服务宣传与基础管理环节,提升工作效率。应树立实用性目标,创建全面完善的信息化管理体系,实现消息、系统图、台账、变电一体信息化管理模式,并应良好整合操作票、工作票、自动化办公体系、智能控制巡查、信息设备体系,优化综合管理。同时在每年度,企业应专项划拨一定奖励费用,对优秀班组、成员进行奖励。还应划拨一定经费用于企业班组的扩充发展建设,令其引入优质管理硬件、软件系统,开展电子信息化培训,集成系统化、网络化、数字化班组建设,创设良好的班组服务培训环境。对于班组工作绩效应实施全面考核,对于达标、优质班组应进行升级评审与定期验收评估,并做好相应表彰激励,促进班组管理继续深化拓宽发展。再者,电力班组管理应有效融合企业文化建设,发挥软管理核心价值。通过文化建设导向职能、凝聚优势、规范激励能效,令班组建设管理更加充满人性化,令员工形成良好的情感体验,并适应企业文化发展,创建富于特色的电力企业班组发展氛围,提升综合管控效能。

2、4优化电力企业班组安全管理与技能管理

电力企业安全经营管理建设是实现效益目标的优质保证,安全管理实践中电力企业班组成为重点管控对象。因此应科学制定电力企业班组安全生产规范手册,分级管控体制,并定期开展反违规行动、举办安全知识竞赛、安全生产月丰富实践活动。应在实践管理中,为班组人员配设必要的安全防护设备,并对其展开继电保护、装表连接、维修测试等实践技能培训,通过专项考核、事故演练,强化重点环节安全管控,合理创设应急管理预案,全面强化电力企业班组人员综合应变能力。为提升电力企业班组综合操作技能水平,应科学开展技能管理,引入授课培训、专题教育、体验管理、备忘培训综合方式优化技能管理效果,提升班组全员主观能动性,紧密集成教与学环节,共建电网安全生产氛围。同时电力企业应科学引入创新工作技术,优化提升班组现场实践技能水平。例如引入电压转接屏,优化班组现场新装与技改实践效率,主动研发充电便利保护设施,降低班组人员现场劳动实践强度,激发企业班组全员创新思想意识,积极应用先进技能,实现模块化、标准性、便利性现场管理操作,提升实践工作水平。

3、结语

总之,针对电力企业班组建设管理科学重要性,实践阶段中存在的现实问题,我们只有制定行之有效的管理策略,提升认识,强化团队建设、发挥班组长核心价值作用、提升班组管理科学性、推进企业文化管理与信息化建设,优化班组安全管理与技能管理,才能提升电力企业班组综合水平,令其创设显著生产经营效益,并辅助电力企业实现可持续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忠阳,杨君.浅谈如何加强企业班组建设[J].煤炭工程,2006(5).

[2]宁贺,杨树凡.推动中央企业班组建设上水平——国务院国资委召开中央企业班组建设现场推进会[J].现代班组,2009(7).

第6篇:推进电力市场建设的实施意见范文

2010年初,关于在电力行业实施主辅分离的改革方案再次摆上主管部门负责人的案头。

此时,距决策层对央企主辅分离的原定期限――2008年12月31日――已一年有余。而在电力行业内部,关于新改革方案的讨论依然“没有达成一致”。

“方案出台的时间表还没有最后确定。”国务院国资委的一位相关负责人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主辅分离的方案已经做了多年,现在还停留在做方案的阶段。”

八年前的第一步

2002年2月10日,国务院印发电力体制改革方案,确定“厂网分开”、“主辅分离”、“主多分离”、“输配分开”的改革方向。

2003年初, 电力改革迈出实质性第一步:原国电公司拆分成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和中电投、华能、大唐、华电、国电等五大发电集团。通过拆分,电力行业在“发电侧”形成了竞争态势。

按照方案设计,下一步改革将实行“主辅分离”和“输配分开”。主管部门进一步拆分两大电网公司,从资产、财务、管理和人事上将电网的终端输送、配电、售电环节从电网的主干网中分开。这一步改革的实质意义是,进一步削弱电网企业的垄断格局,从而在“售电侧”形成竞争。

多次搁浅

2004年12月17日,在电力体制改革工作小组的第七次会议上,国家发改委、电监会等相关部门会同参与电力改革的专家和机构,共同讨论了《电力主辅分离改革实施意见》。

随后,发改委将第一份成形的“主辅分离”改革方案上报决策层。“主辅分离”改革的曙光似乎就在前方。

但在出台前夕,“电荒”开始在中国蔓延,在“保大局”的背景之下,“主辅分离”方案最终“流产”。

2007年,国资委牵头进行了新一次的“主辅分离”方案制订。当年年底,方案在各大部委之间达成一致。

新方案由国家电力体制改革工作小组上报国务院,在获得国务院批准后计划组织实施。不料,2008年年初的一场雪灾,让方案再生变故。

来自电网公司的意见认为,“从这次抗冰保电的过程中可以看出,设备企业对于电网的建设和维护非常重要。考虑到电力应急和安全,设备企业不应作为辅业剥离,而是应当留在主业之内,否则无法高效率地组织抢修队伍,会影响到正常的电力建设和维护。”

中电联一位专家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雪灾过后,国家电网公司随即向国务院递交了一份措辞强烈的报告说,“送变电企业和设计院都不应作为辅业分离出去。”决策层对此文件的批复是,要“进一步论证”。

辅业范围之争

“‘主辅分离’这个关键问题上,我们纠葛了八年之久。”国家电监会一位相关负责人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至今为止,电网公司还是希望将送变电等核心辅业资产留下来。电力设备等最关键的资产能否剥离成为最大的难题。”

在国资委、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历次制订的主辅分离方案中,送变电和设计院都是涵盖在即将剥离的辅业范围之内。

电力设计和送变电企业占电网辅业相当大部分,这些企业普遍面临员工数量庞大、资产质量不好等历史问题。电网企业的人士担心,该部分资产剥离后难以适应市场的竞争。

国家电网曾就此问题上书国务院,要将辅业单位区分为两类:一类是技术性和专业性很强,直接服务于主业的,比如送变电企业和电网的设计,要留在主业之内;另一类是技术性和专业性相对较弱,易于在一般市场中获得相应服务的,比如电力修造企业,可以进行剥离。

“国网公司在发展特高压过程中积累了很多先进技术,另外国内装备业的技术水平与国外还有差距,国网公司利用掌握的技术发展产业,有利于提高整个行业的技术水平。”国家电网公司一位人士再三向记者表示,国网公司发展输变电辅业不违背电力体制改革方向,“发展辅业也是为了创造利润。”

第7篇:推进电力市场建设的实施意见范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展理念引领农业,坚定不移地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用足用活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创新体制机制,大力发展特色精品、生态循环的休闲观光农业。

二、发展目标

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版块开发,集中管理”的思路,建立健全“市场导向、科技支撑、利益诱导、运行规范、政策保证”的运行机制和“示范园区+企业(协会)+基地”的运行模式,通过3—5年努力,将园区建设成为农业现代化聚集度高、农业增效最显著、带动农民增收最快的休闲观光农业园区。

三、工作重点

(一)整合项目,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各相关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各负其责,密切配合,科学整合项目,全力搞好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区农业局要做好项目组织协调,认真实施国家测土配肥,农村新能源、新品种新技术引进推广项目;区发展和改革局要抓好以工代赈项目实施,加强和省市衔接与沟通,整合项目与资金向园区倾斜;区财政局要加快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重点抓好引水上塬工程和园区机耕路建设;区林水局要尽快完成园区人畜饮水和灌溉工程,扩大灌溉面积,加强园区“路边、塬边、坡边”三边绿化美化;区交通局要加快改建、扩建、新建园区道路;区国土局要认真实施土地复垦、灾害治理等项目,并向园区倾斜;区住建局要做好园区内农村社区的亮化、美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市区电力局要完善园区内农用电网工程的升级、扩容、改造。

(二)突出重点,加快发展特色产业。

1、西府天地民俗村。要不断增加服务项目,规范经营行为,提升服务水平,优化经营环境,全力创建省级乡村旅游明星休闲观光农庄。

2、美林农业观光园。要积极引进、繁育名优新特品种,开展新型节能环保能源等高新农业科技产品、技术示范推广,充分发挥农业科技专家大院和省级农业科技实训基地作用,为园区培训和培养一批新型农业实用人才。

3、宝陵农民专业合作社。要打破村域界限,创新土地集约和生产经营模式,扩大设施农业生产规模,发展生态农业。进一步完善经营管理机制,提升市场化运作能力,争创省级百强示范合作社。

4、农业观光园。要完善项目规划,尽快启动现代化智能温室建设,确保工程质量。要高标准建成葡萄采摘区、开心农场和农耕文化园,力争早日对外开放。

5、中华野香猪养殖基地。要重点做好养殖基地的规划设计等前期准备工作,尽快启动中华野香猪养殖基地建设。

6、常丰农业观光园。要完善项目规划,尽快启动建设农耕采摘园,争取早日开园。

(三)发挥优势,加大园区招商引资。

各相关部门和有关镇街、村组要按照园区总体规划,筛选整理、策划包装一批具有城郊特色、带动能力强、投入产出比高的种植、养殖、农业观光项目,通过新闻媒体、网络、招商洽谈(节)会,向省内外推介。采取以企招商、以商招商等多种形式,引进一批拉动能力强、农业产业链长的现代农业产业项目落户我区。相关部门要做好与中省市的项目对接,对已上报的农业项目加强上下沟通,争取更多的国家支农项目落地。同时,要努力优化投资环境,提升服务水平,以大招商推动大投入,实现大发展。

四、政策扶持

为切实推进园区发展,区财政每年拿出100万元用于现代农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

对符合园区产业发展规划的种养殖项目,予以政策扶持:1、新栽植苹果、桃、梨、杏,补贴200元/亩;新栽植樱桃、葡萄,补贴300元/亩。2、新建日光温室补贴3000元/亩,新建大棚补贴1200元/亩。3、新建年出栏万头以上的现代化生猪养殖场,以奖代补100万元。

五、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区政府成立由区长任组长,分管副区长为副组长,区发展和改革局、区农业局、区财政局、区科技局、区交通局、区林水局、区国土局、区环保局、区招商局、区住建局、信用联社、市区电力局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园区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农业局,办公室主任由区农业局局长兼任。同时,邀请省、市农业科技专家和大专院校组成专家指导组。

第8篇:推进电力市场建设的实施意见范文

一、20*年*州工业发展的成效

(一)工业经济平稳增长,预计可全面超额完成省下达的目标任务

今年1—10月,全州实现工业总产值490.26亿元,同比增长15.5%,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工业增加值143.32亿元,同比增长11.3%。主要特点:一是重工业增速领先于轻工业。1—10月,全州规模以上轻工业完成增加值60.86亿元,同比增长5.5%,重工业完成增加值82.47亿元,同比增长16.7%,重工业增速快于轻工业11.2个百分点。二是非烟工业增速加快,对全州工业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不断增强。1-10月,全州规模以上非烟工业完成增加值88.15亿元,同比增长13.7%,增速超过烟草制品业8.4个百分点,占全州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61.5%,高于去年同期5.3个百分点,非烟工业对全州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83.8%,分别比一、二、三季度提高18.1、11.7和7.9个百分点。三是产销衔接水平较好。1—10月,全州规模以上工业完成销售产值388.3亿元,增长31.6%,增幅高于去年同期10.7个百分点;产品销售率达96.1%,低于去年同期0.8个百分点。四是各项经济指标完成情况较好,预计可全面完成省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1-10月,全州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43.32亿元,为省考核目标的89.6%,超目标6.3个百分点。根据1-10月全州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分析预测,2007年我州工业经济主要经济指标可以全面超额完成省政府下达的任务。初步分析预测,今年全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主营业务收入、利税总额、利润预计分别完成180亿元、458亿元、102亿元、38亿元,分别为省考核目标的100%、1*.8%、106.3%和124.6%,除工业增加值外,其余指标分别超目标8.8、6.3和24.6个百分点。

(二)工业投资继续加大,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

1-10月,全州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7.7亿元,同比增长9.5%,其中:剔除电力行业投资外,全州工业投资完成36.29亿元,同比增长48.9%,为省考核目标的84.5%,超目标1.2个百分点。预计我州全年可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不含电力)43亿元左右,可圆满完成省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一大批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钢铁公司三期工程80万吨棒材/年项目已于今年8月16日竣工投产,1350立方米高炉及配套项目正在有序推进;*瑞气公司15万吨/年二甲醚项目,基础工程基本完成,已进入设备安装阶段;*煤矿五期扩建工程各项工作正在有序推进,至9月底已累计完成建设投资4.3亿元;*润鑫铝业公司后续项目,现已完成场地平整工作,正全面进入土建施工阶段;*糖业公司年产8000吨棕丝软垫项目,一期工程建设已完工,设备进入调试阶段,计划年底可投入生产;*科维生物产业公司年产50000吨生物乙醇燃料项目,现已完成投资6100万元,形成了30000吨生产能力。这些技改项目的顺利推进和竣工投产,将为*州工业发展培育一批新的增长点,使工业发展后劲得到进一步增强。

(三)非公经济和乡镇企业蓬勃发展

20*年,全州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全省中小企业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大会精神,采取各种措施,进一步推动非公经济健康发展,据初步分析预测,今年全州非公经济增加值预计达到127.8亿元,比去年增长14.8%,为省目标的1*.8%;上缴税金预计完成15.2亿元,比去年增长32.2%,为省目标的104.1%;从业人员预计达26.9万人,比去年增长13%,为省目标的105.9%,各项指标将全面超额完成省政府下达的考核任务。我州乡镇企业以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为重点,围绕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解决农民增收和带动产业发展,乡镇企业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作用日益增强,并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预计全州乡镇企业完成增加值56.9亿元,比去年增长21.5%,为省目标的105.6%;预计完成工业增加值33.5亿元,比去年增长30.9%,为省目标的112.8%;实交税金预计完成9.5亿元,比去年增长14.7%,为省目标的103.3%;从业人员预计达32.91万人,比去年增长5%,为省目标的100.02%。

(四)工业园区建设步伐加快,企业集群发展格局形成

20*年,通过各级、各有关部门的艰苦努力,*州工业园区建设取得了实质性突破和阶段性成果。*工业园区全面展开了道路、电力专线、供水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园区公用电网、污水处理厂、排洪遂道等重点基础设施正在规划实施中;*工业园区、泸西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正在全面展开;建水工业园区《可行性研究报告》和《总体规划园区》已编制完成,并顺利通过了专家评审和州级审查;个旧市、绿春县、屏边县、*县等县市特色工业园区的规划编制工作已经启动,其它各项前期工作正在积极抓紧谋划和推进之中。随着*工业园区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为企业的入住和生产经营活动创造了更加优越的条件,入园发展的企业不断增多,企业集群发展的格局已初步形成。

(五)企业改革正逐步深化

*州列入实施政策性关闭破产国有企业共有6户,其中:个旧市化肥厂和个旧市塑料厂已经国务院全国企业兼并破产和职工再就业工作领导小组批准,已正式下达实施政策性破产的启动通知。目前,个旧市塑料厂已进入了破产程序,正在进行破产清算及资产处置工作;个旧市化肥厂破产的各项前期工作已经基本完成,职工安置方案已报有关部门审批;个旧市磷化工总厂、个旧市高压电瓷厂、个旧市瓷器厂、个旧市搪瓷化工厂等4户企业的债务问题与其主要债权人东方资产管理公司昆明办事处达成清偿意见,有关材料已上报国务院国资委审批,力争在今年内进入破产程序。*州列入深化改革的股份合作制改革企业共18户,现已完成14户,为任务数的77.8%,提前完成了省下达的至年底完成72%的目标任务,涉及总资产5095.9万元,其中:关闭5户,董事长全部持投3户,股权相对集中5户,解散1户。

(六)经济运行调节水平进一步提高

进一步加强了工业经济运行监测和协调,切实做好电煤供应、电力生产、重要物资运输、企业融资等协调工作,在企业面临电煤供需紧张、电力供应严重不足、铁路运力缺口较大、贷款融资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保障了全州工业经济仍保持平稳快速增长。

二、20*年所做的主要工作

(一)建立完善责任制度,实行责任目标管理。为认真贯彻落实第八次党代会和全省工业经济工作会议精神,3月份,*、州政府召开了全州工业经济暨重点产业建设工作会议。会上*、州政府分别与13县市签订了责任书,把省级下达的工业经济、乡镇企业、非公经济、工业投资和重点产业建设等各项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各县市。同时,要求各县市经贸(济)局进一步加强对工业各项发展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监测分析,强化经济运行调控;兑现了2006年各县市工业发展各项目标和重点产业建设目标任务的考核奖惩,激励各县市切实抓好工业发展。

(二)加强对重点项目建设的组织领导和协调服务。为确保今年31个重点项目的顺利推进,*、州政府决定:一是继续实行重点项目建设州级领导挂钩督查指导制。二是继续对重点项目建设实行目标责任制,县市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州政府与各相关县市政府签订了产业建设重点项目责任书。三是认真落实好州政府与省属大企业战略合作协议,积极推进协议项目的建设。四是进一步加大协调服务力度,集中力量保证重点工程项目建设顺利进行,在供电、运输等方面优先为重点项目建设提供有力保障;将重点项目积极向省经委、省财政厅申报,争取省级新型工业化和技改贴息资金的扶持,同时州级项目专项资金也向重点项目倾斜。五是认真贯彻国家和省的投资体制改革精神,简化项目审批手续,推动不同层次的项目建设;对重点项目建设建立了协调机制和报表制度,及时掌握项目建设情况,主动对有关问题协调相关部门进行解决。

(三)着力抓好节能减排工作。*、州政府十分重视节能减排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有关节能减排工作的方针政策,加强领导、狠抓落实。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建立了节能减排工作机构。二是突出重点,以抓工业节能为突破口,确保全州节能目标的落实。三是严格执行国家、省制定的钢铁、有色、水泥等高耗能行业发展规划、政策和行业准入标准,对落后的耗能过高的用能产品、设备加大淘汰力度;对淘汰和限制类项目及高耗能企业按国家产业政策实行差别电价,抑制高耗能行业盲目发展。四是加强对全州高耗能高污染10个重点行业的137户企业严格执行污染物排放标准力度及未达标企业整改措施的落实。五是强化节能宣传教育和培训,州经委与州统计局共同组织举办了十三县市经贸(济)局和统计局领导及业务人员、全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统计人员参加的节能知识培训班,努力提高各级、各有关部门领导干部的节能意识,积极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六是进行督查,全面推进节能减排工作的深入开展,今年10月30日至11月8日我委按州政府的要求,组成了六个督查组对各县市开展节能减排及工业各项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的督查工作。通过督查,有力地推进了全州节能减排和促进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各项措施的贯彻落实。

(四)积极推动工业园区建设。一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于规划先行,全面启动和推进园区建设。在推进园区建设中,我州立足于规划先行,注重长期规划、中期规划与近期规划的有机结合,做到长规划、短安排。二是坚持以产业建设与园区建设的良好互动,以项目建设推动园区建设。三是以省级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地方特色园区建设为重点,带动和推动全州园区建设。

(五)强化电煤协调,多产煤多发电。一是及时成立了电煤协调工作领导小组并设立办公室在州经委,负责日常管理工作。二是多次召开了电煤协调工作会议,分析全州电煤生产供需形势,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顾全大局,为全州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多作贡献。三是协调交通、交警、高速公路管理段等单位,建立电煤运输绿色通道。四是发放电煤运输绿卡,使*发电厂、大唐*电厂、巡检司电厂能够从*村地区、*等地购进煤作为掺烧,缓解*矿务局电煤供应不足的压力。四是促进*矿务局按省州电煤协调工作会议精神,在确保安全的条件下,采用超常规生产,原煤产量由每月70万吨提高到80万吨,争取90万吨目标,并对*矿务局原煤实行计划分配,尽力确保电煤供应。

(六)鼓励和支持非公经济及中小企业发展。认真贯彻落实省中小企业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大会精神,全州8000多名干部和4000多名中小企业负责人直接学习了大会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贯彻〈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及相关政策文件精神;狠抓服务体系建设,至9月底,我州今年已新建担保公司4户,正在筹建的企业互助基金和担保公司1户。目前全州累计已建立担保公司9户,1—10月,已累计为50户中小企业提供担保,担保贷款金额达4.26亿元。以农产品加工、转移农村劳动力为重点,继续推进“三项工程”;开展企村结对,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继续抓好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培训等工作,促进乡镇企业快速发展。

(七)加强政策引导,落实责任主体,推动全州工业循环经济和资源综合利用工作的顺利开展。根据《*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工业循环经济的意见》和《*省经委关于印发的通知》的要求,广泛征求各有关部门的意见,多次召开会议,反复讨论,已形成《*州“十一五”工业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纲要》。按《*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全面推行清洁生产的实施意见》和《*州申请备案推荐清洁生产审核中介服务机构管理规定》的要求,组织省《清洁生产行动计划》和《循环经济工程方案》确定的我州53户企业和市县经贸(济)局的清洁生产工作管理人员共110人培训,在取得《*省清洁生产审核员证书》的基础上,2007年底前完成清洁生产启动和审核验收工作。目前,53户企业中有47户企业已开展清洁生产,有10户企业已将清洁生产审核材料上报州清洁生产办审核,其中:开远国资水泥有限责任公司已经通过审核验收,其余企业近期可组织专家逐一进行实地审核验收。*州资源综合利用企业(产品、项目)认定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到2007年10月底已通过资源综合利用认定并保有资质证书的企业129户,其中:水泥企业14户、废旧物资回收企业88户、森工企业2户、电力企业8户、其它企业17户。

(八)认真做好工业各项资金的扶持工作。一是围绕省经委省财政厅的要求和我州的工作重点,组织开展全州省级新型工业化发展专项资金和省级技术改造贴息资金的申报,积极争取到省级新型工业化发展专项资金和省级技术改造贴息资金共计1000万元的支持。二是组织开展了我州工业项目前期费和工业技改项贴息资金项目的审核和资金安排工作。三是组织开展了2007年全州新产品、新技术开发项目申报工作,认真筛选了一批重点项目,商州财政局同意,提出了项目资金安排的初步意见。四是向省非公办、省财政厅推荐上报了10个非公经济重点项目,争取省级资金支持;组织各市县乡镇企业申报项目59项,其中筛选上报13项;经委务会研究,确定州重点乡镇企业项目贴息扶持10项。

(九)强化工业经济运行监测、预测和协调服务工作。认真做好对全州工业经济运行的监测、预测和综合分析,及时反映全州经济运行动态,提出对策建议;建立完善与州发改委、州统计局、州交通局、州商务局、州财政局、州人行等相关部门经济运行分析联系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加大协调力度,做好计划用电、铁路运输的协调工作,为企业搞好服务。

(十)继续深化国企改革,重点做好企业国家政策性破产工作。一是加大企业依法破产退出市场的工作力度,列入国家政策性破产的六户企业的破产工作进展顺,个旧市塑料厂已于4月16日进入破产程序;个旧市化肥厂职工基本情况和劳动债权债务的清理登记、职工安置方案、破产费用测算等基础工作已完成,准备进入法律程序;个旧市高压电瓷厂、个旧市磷化工总厂、个旧市瓷器厂、个旧市搪化厂等4户企业已与主要债权金融部门东方资产管理公司协调债务完毕,破产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已基本完成。二是全力搞好股份合作制试点工作,州国企改革办制定了《*州股份合作制企业改革试点方案》,试点企业所在县对试点工作极为重视,成立了专门机构负责抓落实。按省规定的时间要求,5户试点企业完成了试点工作,即:泸西县饮食服务公司、河口恒通物资有限责任公司和屏边县外贸公司、屏边新现大理石厂和鑫磊石材有限公司。泸西饮服公司的改制试点经验,在全省深化国企改革第二次工作会议上作了交流。三是对原州轴承厂土地使用权的处置,通过认真勘测、评估,于3月19日委托*鼎盛拍卖公司以*万元拍卖成交,现按合同规定80%价款已交州财政局国企改革专户,用于国企改革职工的安置,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十一)积极支持和鼓励企业上市融资。为推动我州企业依托资本市场进行改组改制,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做优做强,支持具备条件的优质企业实现上市。一是对我州具备中小企业板上市条件的企业进行了全面摸底调查。二是对目前我州准备上市的*恒昊股份矿业有限公司的上市工作情况进行认真调研,将该企业上市工作进展情况、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形成专题调研报告向州政府有关领导汇报,最终促成由州政府主要领导出面召集税务、工商、国土、环保、气象、经委等有关部门召开了一个专题协调会,为企业排忧解难,全力支持恒昊公司上市。

三、*州工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趋紧,制约我州工业经济的发展。随着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不断加强,进一步紧缩“银”根、“地”根,国家产业政策,土地政策,环保政策越来越严格,项目审批难度大、项目落地难,给我州工业项目的实施带来较大的影响。

(二)随着国家土地征用补偿标准的提高和审批手续更加严格,导致项目建设用地征用普遍较难,并且征用后的土地移交很难按时进行,土地的征用和移民搬迁已成为影响项目建设的“难中之难”。

(三)节能减排和淘汰落后装置,造成我州部分行业产能下降。我州淘汰落后产能,铁合金行业9.56万吨、钢铁行业生铁7万吨、水泥行业81万吨、黄磷行业2.1万吨。这些产量的淘汰将造成我州工业总产值减少约10亿元,增加值也随之减少,影响了四项工业经济发展目标任务的完成。

(四)资本市场不健全,融资渠道单一,融资难制约了工业的快速发展。至10月末,全州金融机构各项贷款比年初增长10.1%,尤其是工业贷款比年初下降3.9%,加之民间资本投入、上市融资、风险投资三大资金渠道不畅,及国家上调贷款基准利率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实施,导致企业资金短缺的矛盾更加突出。

第9篇:推进电力市场建设的实施意见范文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省第八次党代会精神,以解放思想为动力,努力实现****工业跨越式发展,加快推进****特色新型工业化进程,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目的和意义

实施“****省工业发展万亿工程”是推动全省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战略举措。****工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业体系,在全省国民经济发展中主导作用显著增强。但总体上看,工业经济总量小、比重低,发展水平还处于工业化初期向中期过渡阶段。实践证明,****经济发展快在工业,慢在工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关键在工业。工业化是****现代化建设的关键,要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工业必须实现跨越式发展。

二、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实现工业经济又好又快跨越发展为主线,牢固树立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的发展理念,坚持好中求快,以大投入、大项目、大资本、大企业、大环境带动大发展。坚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坚持聚集发展,着力建设工业园区,培育特色产业集群,打造新型工业化核心区。坚持开拓创新发展,改善发展环境,解决要素制约,强化责任落实,确保工业发展“万亿工程”目标实现。

(二)主要目标

以2007年为基数,通过5年的努力,到2012年全省工业销售收入、增加值、规模以上工业户数、工业利税和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分别达到如下目标:

——全省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达到10000亿元,年均增长19%;

——全部工业利税达到2000亿元,年均增长13%;

——规模以上工业户数达到3000户,年均增加80户;

——全部工业增加值达到4000亿元,年均增长18%;

——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年均下降5%。

三、工作重点

(一)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努力实现由产业扩张向打造产业体系转变,加快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现代能源产业为基础、生产服务业为支撑、绿色制造为方向的现代产业体系。调整优化轻、重工业内部结构,轻工业在巩固提升烟草竞争力的同时,要集中力量做专做精做强医药、农产品加工、生物资源开发、棉麻丝纺织、林纸一体化等特色产业;重工业要着力延伸钢铁、有色、化工、建材等产业链、产品链,大力发展精深加工,要加快发展装备制造、石油炼化、光电子、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

(二)推进企业技术创新

完善政府投入引导机制、企业投入激励机制和创业风险投资机制,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以技术中心为主要模式的技术创新体系。整合科技资源,加大创新投入,提高研发比重,有重点地开展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积极开发推广一批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市场占有率的新产品和先进适用技术,并争取在矿业与新材料、生物与医药、信息与装备制造、资源综合利用与节能降耗上形成一批核心技术。鼓励企业主动参与产学研联合,与国内外大专院校、研究机构建立广泛的合作关系,通过自主研发和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形成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主导产品、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同时,着力营造有利于工业品牌成长的环境,引导各类企业实施品牌战略,形成一批消费者认可的工业品牌。

(三)促进产业集群发展

编制我省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制定产业集群发展的政策措施。通过5年努力,全省形成烟草、能源、矿产、生物、装备制造5大产业销售收入过千亿元。以有色、钢铁、化工、光电子、装备制造、生物质能、生物医药、建材、绿色食品、农产品加工等为重点,推动我省产业聚集,在全省逐步形成30个左右产业集群,打造新型工业化核心区。发挥好工业园区的聚集和引领作用,加快重点工业园区建设步伐,促进工业园区向规模化、专业化和特色化方向发展,打造一批销售收入超1000亿元、500亿元的工业园区。

(四)大力推进县域工业发展

把培育工业强县、发展县域特色经济作为全省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工作,着力建设40个重点工业强县。立足县域比较优势,以特色优势工业、劳动密集型工业和农产品加工业为主攻方向,加快粮油制品、蔗糖制品、茶制品、橡胶制品、核桃制品等20个县域特色产业发展,形成各具特色的县域支柱产业。培育发展“一县一特、多镇一业、多村一品”基地化、专业化生产的特色经济,形成区域特色产业群体板块,在全省县域经济发展中起到示范效应。贯彻落实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发挥其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作用。

(五)发展节约环保型工业

着力加强节能降耗工作,全面实施6大节能重点工程,强化项目能耗审核制度,加强对重点耗能企业的监督考核,建立重点耗能行业和主要工业产品单位能耗指标监测考核体系。推广高效节能产品,依法对能源和节能产品生产、流通和使用单位进行监督检查,加大重点耗能企业技术改造投入力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大力推进节水节地节材,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引导企业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节约型发展方式。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制定工业“三废”综合利用指导意见,抓好煤矸石、粉煤灰和磷石膏的综合利用。加强共伴生矿资源综合回收和深加工,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使用。积极推进6个县(市、区)、10个工业园区和14户企业工业循环经济试点。

(六)加快中小、非公和乡镇企业发展

全面推进中小企业成长计划,加快实施以创业扶持、创新发展、提高素质和增强竞争力为重点的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工业开发区和工业强县要建立小企业创业孵化基地,广泛开展创办小企业开发新岗位活动。加快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激活各类社会资源,加快建立多成份、多形式、多层次和全方位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积极推进银政、银企合作,拓宽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抓好上市融资工作,推进中小企业“集合债券”发行工作。引导中小企业重点向机械制造、生物资源开发、农产品加工和现代服务业方向发展。发挥乡镇企业在推动农村工业化、增加农民就业和提高农民收入中的重要作用,突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劳动密集型产业、为大企业配套业、农村服务业等4个重点,加快结构调整,实现新发展。引导中小、非公和乡镇企业加强内部管理和制度创新,实现企业管理体系、方式和手段的科学化、现代化。

(七)加快工业人才培养

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鼓励各类人才积极投身于****省工业发展“万亿工程”,把知识优势转变为创业优势,把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加强对企业家队伍的教育与培养,为企业家成长创造宽松环境,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批掌握市场经济竞争规则的职业化、现代化、国际化企业领军人才。重视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引进和继续教育,组织开展劳动技能竞赛活动,加快培养一支有较强技术研发、工艺设计、熟练操作能力的专业人才、产业工人队伍。

四、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省人民政府成立协调推进****省工业发展、大企业发展“双万亿”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经委,负责****省工业发展“万亿工程”的具体组织实施和日常督查工作。各地、各有关部门要结合自身实际,建立相应机构,制定工作方案、明确工作目标、落实工作措施、确定工作人员,强化工作落实。

(二)强化分类指导

抓好重点州(市)的发展,着力抓好昆明、曲靖、玉溪、红河、楚雄、大理、昭通和文山等8个州(市)、40个工业强县和30个工业园区的发展,夯实发展基础;抓好重点企业(集团)发展,促进优势资源向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集中,推动企业做大做强,努力形成一批销售收入分别达到1000亿元、500亿元、100亿元、50亿元等4个层次的大企业集群,支撑全省工业迈上新台阶;抓好重点项目建设,全力推进油气管道、石油炼化、昆钢结构调整技改工程等项目的组织实施,以大项目带动大发展;抓好中小企业发展,为实施“万亿工程”增添动力。

(三)加大工业投入

集中财力、形成合力,充分发挥财政专项资金的导向作用,积极引导银行、社会资金投向,加快推进工业企业的战略合作。鼓励企业充分利用境内外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通过发行企业债券、可转换债券和企业上市等多种形式进行直接融资。积极培育投资风险基金。鼓励金融机构调整信贷投向,进一步加大对企业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的信贷支持力度。组织实施****省重点工业项目“双百工程”,落实省、州、市、县推进项目建设的责任制,千方百计确保今后5年年均工业投资增幅在30%以上。

(四)强化要素保障

采取有效的调控措施,加强对重点州(市)、重点行业的经济运行监测,注意做好苗头、趋势性问题和需求变化的分析,及时提出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建议。加强煤电油运的综合协调。积极推进煤炭资源整合,加大地方骨干煤矿的技改扩能改造投入力度,加快建设恩洪、小龙潭、老厂、先锋、昭通5大煤炭基地;加强电力供应综合协调,优化云电外送曲线,处理好“云电云用”和“云电外送”的关系,强化计划用电管理,严格实施差别电价政策;坚持并继续完善路地、路企铁路运输联席会议制度,严格执行铁路外运“五保四压”政策,积极推进我省铁路运输物流资源整合和物流中心建设,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加强成品油资源配置和储备。

(五)搞好监测分析

建立监测分析制度。省经委、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调查总队等部门要建立****省工业发展“万亿工程”信息通报制度,定期调度、分析****省工业发展“万亿工程”运行情况,及时、全面、准确掌握运行动态,定期通报****省工业发展“万亿工程”运行情况和目标完成进度。深入开展多种形式的调研工作,总结经验,推广典型,发现问题,研究对策。建立例会制度。每半年领导小组召开一次工作会议,协调解决实施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和困难;适时召开调度会、座谈会或现场办公会,交流、分析实施情况。

(六)建立目标考核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