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敬老院改革方案范文

敬老院改革方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敬老院改革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敬老院改革方案

第1篇:敬老院改革方案范文

[关键词]城市建设;居住区规划;抗震防灾措施

地震灾害是自然灾害当中危害最大的一种,虽然城市建筑有牢固的基础和一定的防震能力,但是在地震灾害面前还是非常脆弱的。自从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地壳板块运动也越来越活跃,逐渐从平静期走向地震活跃期,因此,城市居住区就应该做好充分的防震抗灾工作,对居住区域空间进行一个全面的规划处理,尽量减少地震灾害对居民的危害。

1城市居住区规划工作中抗震防灾的重要性

1.1灾害程度控制

地壳运动是地震灾害的主要原因,是一种对人类安全危害极大的自然现象,地震的破坏能量巨大,从人类出现至今,全球地震灾害大大小小的出现,给人类的生存空间造成了极大的威胁。而我国部分处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之上,因此属于地震高发国,一旦出现地震灾害,那么国民的人身财产安全必定受到威胁。

1.2城市发展的保障

近几年,我国城市建设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城市人口基数剧增,中小型城镇的建设速度也随之加快,并且在一定范围内形成不同规模的城市集群。随着城市建设的高速化发展,城市居住区也会得到扩散性发展,城市用地也将越发紧张。而为了进一步满足城市人口密集化发展的居住需求,建筑物的建设密度也将越来越大,一旦发生地震灾害,那么所导致的后果将是毁灭性的,城市的经济和发展也将退步一大截。所以,对城市居住区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就成为了保障城市经济发展和城市居民人身财产安全的关键性工作。

我国城市建设的高速化发展和地壳板块活动进入活跃期,因此,我们应该全面做好城市抗震防灾的各项准备工作,尤其是城市当中人口集中的区域,如居住区、商业信息中心等,结合城市的人口特点和建设密度,对抗震防灾工作进行全方位的规划和研究,这项工作不仅关系到城市居民的人身财产安全,同时还对城市科学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保障了社会的安定和谐。

2我国城市居住区抗震防灾工作规划的现状

我国处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和亚欧地震带之间,近几年的地震现象较为活跃。目前,我国内地大部分地震烈度都处于四级以上,全国有二十四个省会城市和近3/4的人口处于地震高强度范围内,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做好城市居住区的科学规划工作,加强城市居住区的抗震防灾能力,进而创建一套基于城市建筑空间的全面化灾害预控体系,同时还应该提高人们的灾害应急逃生和防灾意识。

从改革开放至今,我国的抗震防灾工作经过了几十年的努力,在抗震防灾工作中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已经在灾前防控、灾中应急反应和灾后避难重建这三个方面逐渐形成一套相应的工作管理体系。但是我国城市的抗震防灾工作与我国的城市经济发展形势很不协调,其整体工作能力还相对较差,其缺陷主要有这几个方面:首先,我国的地震监测预控技术还相对较为落后,绝大多数的地震监测站都不能对一些具有毁灭性的地震灾害进行预报;其次,城市居民的地震灾害的危机意识较弱,对于地震灾害的认识性还不强;再次,当地震发生时,地方政府缺乏针对性的管控预案,在人员调动、安置这几个方面还需完善;最后政府部门的抗震防灾资金还相对较少,具备专业技术的人才也比较稀缺。

3强化城市居住区科学规划中抗震减灾水平的措施

众所周知,近几年我国的地壳板块运动逐渐进入活跃期,地震灾害层出不穷,尤其是在我国的西南地区,如2008年的汶川地震、2010年的青海玉树地震、2011年的东海海域地震等。因此,城市的抗震防灾工作就应该得到进一步的强化,尤其是城市当中人口密集的居住区。

3.1做好城市居住区规划中的抗震防灾问题调研工作

我国城市居住区规划中抗震防灾工作的研究起步较晚,直到唐山出现那次毁灭性的大地震之后,国家政府部门才开始意识到城市居住区抗震防灾工作规划的重要性,在后续的一段时间中都在不断地深化研究,编制出相应的抗震防灾文件和制度,而在国外,如日本、美国、英国等,对城市抗震防灾的研究起步都比较早,技术观念都相对比较成熟,因此可以借鉴参考。

想要提高城市居住区规划中的抗震防灾水平,就必须对城市的地理位置、人口基数和建筑特点进行综合分析,进而对其开展综合性的研究,主要对城市居住区的抗震防灾能力进行一个初步评估,并且制定出相应的标准文件和法律规定来提高城市居住区的抗震防灾能力。若想形成一套完整的抗震防灾体系,就应该从震前预测防控、震中紧急响应和震后人员科学管理这三个方面来进行,所以,科学的抗震防灾工作就是要从震前、震中和震后这三个阶段来进行。除此之外,还应该制定完善的抗震防灾的技术标准文件,对部分环节的抗震防灾工作进行强制性的管理。

3.2城市居住区建筑和技术设施的科学规划

3.2.1城市居住区建筑的规划

城市居住区中的建筑通常可以分为一般建筑、老旧建筑和重要建筑,科学的规划工作就必须对居住区中的重要建筑、密集型建筑群和老旧建筑进行抗震防灾评估,使用电子计算机系统创建一套科学的抗震防灾建筑规划体系,为城市居住的后续规划工作进行指导分析,并且提出相应的改革方案,降低地震发生时而受到的损失。

3.2.2城市居住区基础设施规划工作

对于城市居住区中的基础设施规划应该从三个方面出发,即:需要照顾人群的基础设施(幼儿园、敬老院);人流量大的基础设施(学校、政府单位);关键性基础设施(消防队、警察局、医院)。想要做好三个方面基础设施的抗震防灾规划工作就应该做好这几个方面的工作:首先,把城市居住区内的小学、幼儿园、敬老院等基础设施集中规划,并且保障建筑周围一定要有足够的疏散空间,减少地震对该群体人员的伤害;其次,还应该提高需要照顾人群的灾害疏散能力,在学校内外部设置多个应急疏散通道;最后,还应该增加学校用地,设置专门的家长等待区域,同时在救灾工作中还可以作为应急场所来使用。

3.3对城市居住区的土地进行科学规划

随着城市建设不断高速发展,城市的地价也在不断攀升,城市居住区的容积率也在不断激增当中,但是城市居住区中的公共用地却在不断减少,因此,城市居住区内的土地应该合理规划,降低居住区内的建筑容积率,开拓更多的公共绿地。建筑容积率其实是一个弹性指标,在确定了容积率的同时可以根据占地使用的性质、基础条件等因素对其进行综合考虑。

3.4对城市居住区的开放空间进行规划

一是均衡布局开放空间,设置专门的避难通道和快速应急疏散场所。二是将空间较大的公共绿地作为灾中应急反应指挥场所。三是增加城市居住区内的路网密度,增加区域内的灾害应急车辆出入口,无论是在灾中还是平时,这对居民生活保障都是十分有益的。

4结论

总而言之,地震灾害对我国城市发展的危害是巨大的,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威胁更是严重的,因此,我们就应该时刻具备地震防控的危机意识,在平时做好城市居住区的抗震防灾工作。

参考文献:

[1]卜雪D,曾坚.城市居住区规划中的抗震防灾问题研究[J].建筑学报,2009(1):83-85.

[2]卜雪D,曾坚.居住区规划编制和法规体系的抗震防灾控制力研究[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253-256.

[3]高杰,钟慧,冯启民,等.考虑抗震防灾要求的居住区规划方案评价方法[J].世界地震工程,2009(4):52-58.

[4]庹彬彬,王银珍,曾春.城市居住区规划中的抗震防灾问题研究[J].建筑设计管理,2013(1):32-33,40.

[5]庄丽,高杰,冯启民,等.城市居住区抗震防灾规划达标模糊评价[J].世界地震工程,2008(2):78-84.

第2篇:敬老院改革方案范文

一、体现时代性,更加突出对社会现实原态的考量

关注时展,突出考试内容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引发考生更加深入思考社会发展问题与现实矛盾的化解,是2011年各高校自主招生面试试题最大的亮点与特征。

例如,北大自主招生面试试题一共设计了30个问答题,让学生选择,其中涉及社会热议、热点话题及社会关切的问题占据近一半的比例。如经济方面,要求考生就近期开始开征的房产税、车船税、“馒头税”等,谈对纳税与公民权利关系的理解;教育方面,要求考生就现在很多家长在高中阶段就把孩子送到国外学习一事谈个人的看法;人生方面,要求考生就目前一些人富裕了但并没感到幸福一事发表见解;文化方面,要求考生就近来有人续写《红楼梦》一事谈自己观点;政治方面,要求考生就中国的GDP已经超过日本,日本政府最近称要大幅削减对华援助一事发表见解;环境方面,要求考生就日本近海发生9.0级地震并引发海啸事件谈观点;等等。

其他高校自主招生面试试题也强化了对当前社会问题的思考。如上海交大自主招生面试题,就让考生就目前新出现的大学毕业生工资比农民工工资低的现象发表见解;南京大学自主招生面试题,要求考生谈谈对低碳生活的看法;人民大学自主招生面试题,要求考生就有些养生大师是骗子的问题谈看法;复旦大学自主招生面试题,让考生就当前的房价及买房资金来源、日俄岛屿之争对中日关系影响等发表观点;中国海洋大学自主招生面试题,要求考生就2011年美日韩在黄渤海进行军演、世博会的举办对于中国的影响等发表看法;山东大学自主招生面试题,引导考生对春晚改革提建议,对郎朗应美国白宫之邀弹奏《我的祖国》发表意见;等等。

2011年各高校自主招生面试试题紧扣时代脉搏,突出关注天下风云变幻,通过“问题驱动”方式引领考生强化对社会现实原态的考量,形成了鲜明的命题特色。这与《普通高中课程方案》提出的课程内容的选择要体现当代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课程内容要根据时展需要及时调整、更新的要求是不谋而合的。考生要想解答好这些自主招生面试试题,需要有开阔的国际视野、敏锐的时代意识、心系天下苍生的胸怀与高超的缘事析理能力,而这与课程改革培养目标又是和谐统一的。从这个层面讲,2011年各高校自主招生面试试题在推动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方面有其独特的作用和价值。

二、体现实践性,更加突出知行统一原则的落实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和国家课程改革方案都把转变人才培养模式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而践行知行统一原则,培养具有动手实践能力而非“两脚书橱”的人才是优化人才培养方式的重要内容。2011年各高校自主招生面试试题在这个方面也是做足了文章。

创设情境,寻求实际问题的破解之道,丰富考生人生阅历与体验,是2011年复旦大学自主招生面试题最大的特色:如考查考生社会活动的组织能力,要求考生拿出动员不愿意参加社会实践的学生去敬老院开展活动的办法;再如考查考生应变能力,假设考生遇到了劫匪,要求考生拿出用智慧制服劫匪的方案;再如考查考生烹饪能力,要求考生说出用鸡为原料做菜的种类及过程;又如考查考生经营能力,要求考生拿出卖掉一次性水杯的经营策略;又如考查考生领导能力,要求考生以杭州市市长的角色,谈谈杭州科学发展的策略;等等。

其他高校自主招生面试试题也突出了对考生实践能力的考查。如北大自主招生面试试题强调实践经历的重要性,通过引导考生对中央和省级机构录用公务员,一般情况下都须具有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不再招收应届毕业生的国家规定发表评论的形式明确宣示阅历、一线经验的重要性;另外还要求考生结合自己实践经验拿出具体措施帮助政府从网络上获取真实的社情民意。南京大学自主招生面试题,要求考生结合自己所学知识拿出去青藏高原旅游的准备方案。清华大学自主招生面试题,要求考生就诊治部分儿童“网络沉迷”症状拿出契合实际的办法。中国海洋大学自主招生面试题,要求考生用单摆原理测试绳子长度。

2011年各高校自主招生面试试题更加注重知行统一,更加注重考试内容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更加注重增强考生科学实验、生产实习和技能实训的成效。其实,这与国家课程方案将社区服务、社会实践及研究性学习设置为国家必修课程的意图是一脉相承的,目的都是进一步矫正教育教学中忽视活动类和综合类课程,忽视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弊端,更加突出学生潜能开发、个性发展。

三、体现探究性,更加突出思辨智慧的培养

通观2011年各高校自主招生面试试题,“研”的色彩非常浓重,注重优化考生思维,特别是在考查考生辩证思维、发散思维与辨析思维方面的探索力度是很大的。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1.加强了对古代文化价值观念的探究,引导考生学会辩证看待问题

如中国海洋大学自主招生面试题,让考生谈谈对论语中“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句话的看法;南京大学自主招生面试题,要求考生对“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加以解读;北大自主招生面试试题,要求考生对“三纲”“五常”加以理性分析,还要求考生谈谈“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在时下是否适用;等等。对这些问题,考生应该坚持两点论,忌以偏概全,更不能抓住一点,不及其余;否则,就会陷入偏执的境地。

2.加强了对人生哲理的探究,引导考生多角度观察生活,体验人生

如北大自主招生面试试题,让考生谈谈对哈佛大学图书馆墙上的一句话“请享受无法回避的痛苦”的理解;复旦大学自主招生面试题,让考生谈谈对“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和“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见解;南京大学自主招生面试题,让考生对“黑”与“白”展开联想;等等。对这些题目,都需要考生围绕着题目提供的话题原点,展开多角度多层面多维度的考量,谈出自己独特的人生体验和感悟。

3.加强了对相近、相类、相反事物之间关联的辨析,引导考生全面看待问题

如北大自主招生面试试题,要求考生谈谈普罗米修斯盗火与燧人氏钻木取火两者不同的文化寓意;复旦大学自主招生面试题,让考生给“勤奋”、“智慧”、“执著”、“机遇”、“好奇心”进行排序,并说明原因;云南大学自主招生面试题,让考生辨析网络虚拟与现实世界之间的区别,分析章子怡的声名盖过孔子的现象;等等。对这些题目,需要考生对相近、相类、相反事物之间的关联有一个明确把握,善于运用对比的方法,将事物的实质区别分析出来。

4.加强了对自我生涯规划的探究,引导考生走向自我完善

第3篇:敬老院改革方案范文

关键词:高职;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创新

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33-0252-03

“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下面简称“概论”)是2005年、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的意见》及实施方案确定的两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必修课之一。课程以中国化为主题,重点阐述了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内涵和精神实质,旨在培养学生运用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本文围绕“概论”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这个主题,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媒介和教学空间四个向度的创新进行了探索。

一、根据高职教育特点,优化教学内容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社会需要的技能型、应用型、岗位型人才,和专业课一样,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应体现高职教育的特点。根据05思政课改革方案,作为核心课程的“概论”课使用的是全国高校材,此教材理论性强、知识系统、内容丰富,但是,正因其理论性、系统性过强,内容庞杂、抽象,不能适应学习基础相对薄弱的高职学生的需要。所以在概论课教学内容的选取上,需要教师根据高职教育实际,优化教学内容。

那么,如何选择教学内容呢?有两个原则:第一,紧抓教学内容的根本――教材。对于“概论”课教师来说,不管采用专题教学还是分章教学,都必须以教材为蓝本,深入把握教材的导向和精神、遵循教材的基本结构、领会教材的重点难点,才能保证教学的科学性、系统性。第二,在此基础上,结合高职教育特点,丰富完善教学内容的设计。就笔者来看,“概论”课教学内容的设计可以遵照以下三大原则。

1.精选教学内容。精选教学内容,指教师所选择的教学内容必须突出重点,必须把握好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题、主线和重点,要设法讲深讲透重点和难点问题,而且在教学中还应力求突出对学生的思维训练和正确的价值引导,促使学生把党的执政方针、国家意识形态和社会道德规范内化为自己的理想、信念、世界观和价值观,以此体现概论课的培养目标和价值。在这里我推荐一部视频:《感动中国》。近年来国家可说是多灾多难,可是涌现出来的英雄人物(例如武文斌、金晶、翟默、长江大学大学生等)却照亮了当代大学生的人生道路,这些平凡却伟大的人物,通过《感动中国》展现和引导,绝对可以重塑绝大部分大学生的灵魂!

2.贴近社会现实。贴近社会现实,指教师所选择的教学内容应力求贴近学生的思想和生活实际。在现在文化多样化、价值取向多元化的环境里,大多数学生对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能够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分析,但也有一些模糊的认识,有的还有一些片面的或偏激的看法,教师就要抓准当今大学生思想行为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讲授内容,设法帮助学生澄清模糊的或不正确的认识,提高他们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举例来说,“概论”课教学内容中的社会主义共同富裕、贫富差距、社会主义民主、和谐社会、先进文化这些内容的教学,必须要和现实联系,将理论与实践融会贯通,否则则是缘木求鱼。

3.反映最新成果。反映最新成果,指教师所选择的教学内容要新、要富有鲜明的时代气息,而不是陈旧理论的重复。“概论”课不同于一般的专业课,它的内容体系既是既定的,又是开放的,所以必须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和理论界研究的进展及时地进行调整,因此教师要具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和相关知识素养,要紧跟时代步伐,要始终站在时展的前沿,不断地更新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能充分反映时展的要求,使学生能充分感受到“概论”课鲜活的时代感和现实感。只有这样,才能使“概论”课的教学充满活力,才能使大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共鸣。

二、引入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相对于专业课来说,高职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总体评价往往不高,戏称其“睡觉课”、“ 可逃课”,因此有人称“概论”课程为高职最难教的课程之一。究其原因,一是“概论”课是一门政治性、思想性、理论性都较强的课程,内容相对繁杂、熟悉和枯燥;二是部分教师讲课枯燥乏味,方法单一,难以引起学生的共鸣。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正在实践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专业课改革如火如荼,思政课课程改革也势在必行。针对现阶段思政课教学方法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例如:重教师单向灌输、轻师生双向交流;重教师教学积极性、轻学生学习主动性;重抽象的逻辑推理、理论证明,轻理论联系实际或“案例教学”,高职教师应当采用多种互动式教学方法,构建一种平等对话、生动活泼的教学互动机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作用,使学生在主动思考和积极参与的过程中接受教育。

笔者认为,恰当地运用案例教学法、演讲与讨论相结合、研究性教学法这些互动教学法,对提高高职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很大的帮助[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本着贴切、鲜活、真实的原则选择恰当的案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注重教师讲授和学生参与双向互动的问题域的拓宽、发散性思维的诱导、情境问题的建构设计,在课堂上可以设疑提问、课堂讨论、案例教学、角色体验、辩论赛等方式来开展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给学生以主动思考和展示自我的机会,启发学生辩证地思考问题,激活课堂学习的氛围,使学生在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学到知识、锻炼能力和提高素质。

例如,社会主义本质这个专题内容,就可以用讨论法或案例分析法讲授。首先向学生呈现案例:两个“罗芳村”的形成,引导学生对比两个村的差异是什么?为什么有这样的贫富差异?说明了什么问题?接下来引导出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到底是什么?这个本质的提出经历了什么过程?本质中两个核心词汇:发展生产力和共同富裕,怎么与现实相联系?两极分化和贫富差距区别是什么?现阶段贫富差距该怎么认识?这一个内容几乎用上了所有的互动教学法,信息量大,说服力强,贴合实际,引人深思,与全书内容融会贯通,学生思考了、争论了、理解了,教学效果就出来了。但如果这章内容照本宣科的讲授,学生根本不愿意听――他们中学就已经把社会主义本质背的滚瓜烂熟了!

三、采用多种教学媒介,完善教学环节

传统“概论”课的教学由于受技术条件的限制,普遍以“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教材”为媒介,科技含量低,效率不高。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教育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计算机、投影、幻灯、录像、广播、电影等现代教育技术在“概论”课课堂教学中广泛运用,网络技术的发展为“概论”课教学提供了又一崭新的平台,赋予了教学内容以生动活泼的表现形式[2]。

1.开展多媒体教学。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已有的多媒体设备、网络设备,在课堂教学中增加录像、录音、影视资料、幻灯资料等,以此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使抽象的理论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更直观,更容易接受。在设计和制作时,要想办法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信息量大、直观、形象等优势,灵活运用文字、符号、声音、图形、图片、动画等多种媒体信息,从听觉、视觉等方面加大对学生的刺激,促进其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大力提高教学效果。但要注意的是,虽然有的教师也采用了现代化教学手段,但大多停留在文字搬家层面上,课件质量不高不能很好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2.开设网上课堂。“概论”课教师应当积极利用校园网络系统,在学校的网络教学平台上开设网上课堂,构建网上“概论”课教学基地。教师可将课程的教学大纲、教案参考、教学案例、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录像、视频资料、文献资料、模拟试题等全部上网,建立完善的教学资料数据库,实现教学资源的师生共享。教学资料数据库中不仅可有文本形式的资源,还可包括图像、音频、视频等其他形式的资源,这些丰富的资源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兴趣,满足学生求异、求新的心理,学生可以课后上网浏览,随点随学,从而可以保持课程的开放性,拓宽学生的视野。实践证明,对“概论”课网络课程资源的积极开发和利用,可以大大丰富和拓展该课程的信息量,有效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展现网络技术在课程教学中的独特魅力。

3.创建网上论坛,开辟教师个人的教学博客。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论坛和教学博客作为一种新型的网络表达方式,具有交互性、开放性、共享性、灵活性等优势,“概论”课教学可以合理予以运用。借助教师教学论坛和博客,教师和学生可以利用实时聊天、自由论坛、电子邮件等在线和非在线方式传递信息和互动交流,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反馈意见、学习中的疑问及其思想动态,使教学更有针对性。值得注意的是,在网络上教师既应创造宽松、平等、信任的氛围,又要有必要的监控和管理,以滤除那些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言论,引导学生分清是非、真假和美丑的界限。

四、拓展实践教学空间,巩固教学效果

“概论”课与现实联系紧密,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其教学应附着实践化的能力价值。社会实践是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重要手段,是“概论”课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2003年2月,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进”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发挥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努力改进教学方法”,并具体指明“要注意抓好读(原著)、听(专题报告)、讲(系统讲授)、谈(讨论交流)、看(录像)、走(社会实践)、写(调查报告、读书心得、学术论文)等教学环节,特别要重视发挥社会实践教育的作用和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力争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有新的突破。”

1.丰富校园实践教学方式

目前,具有可操作性的适合高职院校开展的实践教学形式有课堂讨论、观看音像资料、做校园调查,撰写调查报告、撰写小论文、利用网络技术开展拓展教学等。课堂讨论贯穿于教学中,在热烈的讨论中既让学生学到了理论,又进行了积极思考,同时也锻炼了学生表达和应变等多种能力。播放视频资料不仅能激发学习抽象理论的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而且有利于诠释抽象、深刻的理论,全方位、多视角地展现、剖析社会实际问题,弥补传统教学方式单调枯燥的缺陷。比如,《改革开放三十年》、《感动中国》、《鲁豫有约》等影片,大型文献纪录片《走进》、《小平十章》、《大国崛起》、《复兴之路》等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教师指导学生搞调查,撰写调查报告,可以加深对理论和对党的政策的理解。在讲授“思想”部分的内容时,要求学生选读《选集》并写读后感;在讲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部分的内容时,可以展开实地调查: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生活水平的变化、大学生道德现状调查等,通过这种形式,让学生接触课程所讲授的理论文本,以提升理论的深度。通过开展实践教学,使学生在增长见识、增加社会阅历中增强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认同感,理论的体验与内化得以实现。

2.开拓社会实践教学空间

到社会上开展实践教学作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巩固理论课教学成果的重要环节,不仅使高职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获得新知识、培养创新实践能力、学以致用,而且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认识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培养品格、增强历史感和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3]。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给学生布置一些自学内容,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查资料、文献,还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如贫富差距问题、就业难问题等,走向工厂、农村等社会大课堂,使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问题,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问题,从现实的角度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另一方面,鼓励学生为社区提供相关的服务,通过服务社区来参与社会,在社区服务等公益活动中锻炼自身的综合能力,例如可以安排学生参加社会的各项活动,如无偿献血、到敬老院、福利院看望老人和儿童等献爱心活动,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到社区进行家电维修、计算机维护等“学雷锋”为民服务活动,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活动等等。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学生通过深入社会、深入生活,更好地了解社会,认识自我,增强了使命感和责任感;同时,学会运用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社会现实问题,提高了社会适应能力。

参考文献:

[1]黄桂华.改善“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效果的思考[J].学校党建和思想教育,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