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校内建筑参观实践报告范文

校内建筑参观实践报告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校内建筑参观实践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校内建筑参观实践报告

第1篇:校内建筑参观实践报告范文

关键词 校内实习 过控专业 实习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6.10.016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practice at domestic college,this article analyzed the dilemma and causes faced for practice carried out-of campus and the problems that existed at the practice carried in-campus. So it has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nd some new thinking,they are based on the conditions of in-campus and aided by the extracurricular enterprise , this kind of pattern is multiple forms complementary of practice that are changed from the former form that was mainly based on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colleges and enterprises into the forms that are based on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schools and schools, different majors and departments. By the practice teaching in the ?specialty of process equipment and control engineering, the results show that, according to the professional characteristics, reasonable organization and scientific arrangement of the internship process and content, mining and development of campus internship conditions, can achieve cooperation and school cooperation,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professional practice.

Keywords school practice; Specialty of Process Equipment and Control Engineering; practice

0 前言

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实习是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转化过程,是理论教学的继续、深化和检验。该环节一般包括认识实习、课程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抓好实习的建设和管理,为学生提供更完善、更优化、更有吸引力的实践环境和条件,是实现高素质人才培养目标的一个重要手段和途径。

二战以后,发达国家通过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建立实习基地,有力地促进了各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对提高国家经济的发展速度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近十年来,我国高等学校也纷纷建立起相应的实习基地,有同产业运作相对应的模拟仿真校内实训基地,有校企联合办学的校外实习基地,这些实习基地的建立,不仅使现代大学的教育职能更加完善丰富,集教学职能、科研职能以及社会服务职能于一体,而且也推动了高等教育的创新思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时代的变化,实习基地的建设也在发生着变化,本文以校内实习基地为重点,以机电学院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的学生为对象,探索当前如何应对新的改革形势的挑战,着力寻找一些灵活有效、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方法和途径。

1 高校实习现状分析

20世纪90年代以前的计划经济时代,工科院校传统的实习方式都是在校外实习企业中进行,吃住在生产企业,与工人师傅们同劳动、同生活,少则几个星期,多则几个月,学生们深切体会了企业生产、生活情况,若遇上工厂大修,学生们还可深入设备内部了解详细构造。近年来,由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变化,许多国有企业实现了公司股份体制改革,计划经济时代的实习条件已很难再现了,就校外企业来说,企业为了求生存、图发展,纷纷把重心转向各自的生产和经营上,对接受校方实习等服务性的工作逐渐淡化;一些企业有严格的企业管理和生产安全规章制度,如严禁外来人员进入厂区,如此等等使学生的校外实习条件受到限制,于是许多学校把目光纷纷转向校内,创建各自的校内实习基地,就目前各校校内实习基地形式来看,主要有:(1)实验室形式;(2)模拟仿真系统;(3)校办实习工厂。从实际运行情况来看,大多取得了一定成绩和效果,但从长远来看,仍存在一些不足:

(1)实验室形式,大多各自为政,没有有效地加以联合利用。(2)模拟仿真形式,大多只能提供小型设备实践要求和简单演示,大型化的设备及生产线还有待开发;模拟仿真的实践环境和氛围还不够逼真,与实体企业的文化、生产、管理等诸多环节有较大差距。(3)校内实习工厂,大多停留在最基础的实践环节如金工实习等方面,而且从全年的运行来看实习工厂有很多闲暇时间,还有很大的开发潜力。(4)校内实习基地大多处于为本校学生提供实习服务,为外校提供场所、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包括接受企业人员的进修、培训或旁听,以达到资源共享的方式还有待挖掘。(5)校内实习基地的实习经费不足等问题。

90年代以前,尤其是改革开放初期、恢复高考以后,一批批大学生纷纷培养起来,正好弥补了当时国有企业技术人员的大量空缺,企业敞开大门,求贤若渴,为大学生提供了大量实践机会和场所,对大学生来说,这些条件无疑是个难得的机遇,但是同时,也不能不看到,当时的技术条件和技术水平也需要学生们深入现场,实际操作才能理会得清楚和深刻,进入21世纪,科学技术高速发展,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发展,给人们提供了更为现代、宽松、便捷的学习环境和渠道,现代技术的了解更加快捷、准确。另外,随着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人们的就业结构也从农业人口为主、工业人口为主向从事信息相关工作为主转变。因此,虽然校外企业实习条件缩减了,但校内条件和其他条件在变化,如何有效地利用它们,努力开发校内资源并进行资源优化组合,具有较大的实际意义。

2 校内实习的改革探究

本文以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以下简称过控)专业为对象,针对目前国内高校的校内外实习现状和困境,立足于校内条件,适时兼顾外部环境,对高校实习环节进行探究,着力寻找既切实可行、又经济有效,并能应对各种压力的方法。

2.1 围绕专业特点、有的放矢

过控专业的专业学位课程,主要有过程流体机械、过程设备设计、过程设备焊接、过程设备控制等。化工过程装备一般分为化工机器与化工容器两大类,俗称动设备与静设备。化工机器类主要是流体输送设备,如泵、压缩机、输送带等带有运动构件的设备,这些设备多是机加工产品,加工精密,内部构造复杂,细小零件多,装配要求高,但体积一般不大;化工容器类主要是完成介质的分离、储存、反应、换热等工艺过程、无传动构件的罐体设备,这些设备多为焊接产品,制造工序多,容量从几升到几百立方不等,类型繁多,很多容器还带有压力且装易燃易爆、有毒介质,有一定的危险性。针对该专业特点,过控专业目前的实践教学环节也分两大部分进行,机器类实习和容器类实习。

2.2 合理调整实习时间,分阶段进行

一直以来,过控专业或其它工科专业的生产实习或是毕业实习都是一次性(一般为四个星期)完成,而且均安排在大四一学年,生产实习安排在大四上学期开始之前,毕业实习安排在大四下学期开始前,事实上,专业课程的学习一般从大三下学期已经开始。另外,学生到了大三学期,已在学校度过了两年有余,许多学生开始出现疲乏厌倦的情绪,学习主动性和热情明显减低。

为保证实习效果,也为了后续理论课的有效进行,在时间的安排上,我们做了合理调整,将四星期的生产实习分两个阶段,前两个星期安排在大三下学期开课之前,后两个星期安排在大四上学期开课之前,前后相差半个理论课学习的学期。

由于专业理论课的学习从大三下学期开始,而且为了及时纠正学生的学习态度,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重新找回往日的学习状态,从今年开始,我院的生产实习就按照以上两阶段实施,第一阶段(前两个星期)安排在校内完成,实习内容为校内机器类拆装,正好对应专业内容的一大部分。第二阶段(后两个星期)实习主要针对容器类部分,有条件的可安排在校外企业,或校内创造环境开展实习。

如此分阶段进行,效果明显改观,前两周校内拆装实习,由于学生们初次接触实际化工机器,生动活泼,而且可以动手拆装,学习热情开始提升,兴趣重新激发,更重要的是激活了后续专业理论课的教学课堂,到课率明显提高,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学生们乐于学习。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和实际操作经验,又经过半学期的专业理论课的学习,一些同学已能提出比较深刻的专业问题,思维敏锐,实习目的明确,要解决的问题清晰具体,为后两周的企业现场实习做了充分的准备。

2.3 挖掘和开发校内实习条件,满足专业实习要求,实现校内合作

2.3.1 校内拆装实习基地建设

为了应对当前校外的实习压力,高校应该努力开发校园环境,着力创造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实习条件,满足专业实习要求。我院的校内拆装实习基地建设就是一个成功实践。

根据化工机器的特点,如:都有运动构件,一般零件多、内部结构复杂,精确装配而成,但体积较小,可以拆装,我院特在学校校园内专门建立了一座校内拆装实习基地。该基地建筑总面积约1000平米,分上下两层,共有三个区域,拆装区、货架区、模型区。图1为单层平面布置图。

拆装区是最主要的区域,上层有8个拆装工作台,分别放置不同类型的小型化工机器,如单级离心泵、多级离心泵、浓浆泵、隔膜泵、制冷压缩机、水环压缩机等,下层也有8个拆装操作区,就地分别放置稍大一点的流体机器,如小型空压机、双吸水环真空泵、罗茨鼓风机等,这些机器大小适中、重量合适,非常适合学生们拆装。稍大的设备配有小型葫芦和叉车,按每个区域安排5人,整个基地可同时接待至少两个班的学生。货架区为剖面机器,对拆装区的主要机器,都提供了与成品完全相同的但已剖开的机器,并涂以明亮的色彩,琳琅满目,学生们在拆装过程中可以对照剖面机器,了解内部零部件装配情况,正确拆装。模型区主要是一些特殊机器模型,它们不仅可以运转,而且可以组成简单的工艺流程,并有一定的趣味。由于所购置的设备大多是企业换下的报废机器,价格低廉,但零部件完整,很多还可运转,性价比较高。拆装现场主要设备还配有醒目的拆装步骤、要求、工作原理、使用工具等,对于无法运转的机器,实习老师随时携带有电脑进行多媒体现场展示。

在拆装过程中,学生们不仅详细了解了各种化工机器的内部结构,零部件构成,工作原理,应用范围及特点,而且也熟悉了各种机器的拆装过程,学会了各种拆装工具的使用。为了训练学生现场测绘及徒手绘图能力,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拆装过程中,我们还要求学生边拆装边测绘,并绘制测绘图,边拆装边思考,找问题查资料,提出一些想法。

校内拆装实习基地的建立,一方面缓解了校外实习的压力,另一方面,解决了校外实习中动手机会少的问题,而且生动多样的实习内容,所拆设备真实可见,且能亲自动手体验,学生们热情高涨,感受深刻,大大调动了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和求知欲望,许多学生在实习报告中都谈到这点。有些学生抓住机会,很好地利用了拆装场所进行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并在学科竞赛中取得好成绩。

另外,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根据过控专业的机器拆装特点,引导学生学会几种绘图软件,比如,利用solidworks应用软件进行设备的组装、绘制,模拟机器的动态运行过程,与真实设备对照学习。

2.3.2 依托校园的实践场所开发

大型设备制造,大化工工艺流程的展示只能在校外企业实现,正如上述,目前校外企业实习的压力越来越大,因此,这部分的实习只能以见习、参观为主,具体的动手体验、劳动实践环节还需从校园内开发。事实上学校同样是社会的一个缩影、一个部分,提供一些简单的实际单元操作流程、一些劳动机会还是可行的。

(1)学校的公共设施建设本身就是一个较完整的工程系统,涉及到锅炉、容器、给排水、管道、土建、安装等多专业,在不影响正常工作的前提下,相关部门给在校学生提供参观、学习、甚至见习、操作都是可行的,这种方式在我校部分专业中已有实施,而且该方法可长期进行,由于涉及的专业比较广泛,相关专业都能参与。

(2)各院系都有配套专业实验室,学校还有公共实验室、基础实验室等,这些实验室也可以有机组合利用起来,形成较为系统的参观学习与实践的场所,为全校各专业学生提供共享资源。比如,我院校内拆装实习基地不仅是过控专业学生的主要实习场所,而且也正在为化工、制药、材料等相关专业提供实习服务,全年开放,设备利用率高。

(3)校园内建成小型模拟生产车间已成为有条件的学校实际操作的方式,模拟车间要求采用简捷、无毒、安全的生产线流程,模拟企业实际生产环境,为学生提供较为真实的实习感受。

(4)废旧设备的改造利用。学校有废旧设施,校内拆装实习基地大多也是购进的废旧设备,这些设备除了可提供拆装实习外,还可为学生提供课外科技创新活动条件。学生可通过对这些废旧设备的改造进行课外科技创新实践,我院机械类的学生利用这一平台进行了数届机械创新大赛,取得可喜成绩。另外也可通过对旧设备的改造使之成为辅助试验装置进行适当的对比性试验。

2.4 利用各校的特点,优势互补,实现校校合作

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办学特色和专业特点,为应对校外企业实习压力,各个学校都在努力开发资源,寻找对策,如上所述,在校园内创建实习基地、建立实习车间等等,由于经费及场地所限,每个学校不可能面面俱到,那么,根据相同专业或相关专业的特点,为充分发挥各学校潜力,同时也为节省经费,减少基地重复建设,各学校采取互助合作的方式是可取的,而且这种走出校门、去外校实习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也起到了让学生走向社会、接触和适应社会,提高自身应变能力的目的。

2.5 网络教学,资源共享

21世纪是以网络的全面深入运用为特征的世纪。网络环境下的教育不仅是教育信息化的必然产物,也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许多学校有着丰富的网络资源及现代化的网络技术条件,充分利用这些条件查找最新的现代化科技和装备,达到校内各院系之间、校与校之间资源共享与优化。

3 结语

(1)根据专业特点,有的放矢,合理调整和分配实习时间,分阶段进行及时扭转了学生松懈的学习状态,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热情,重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保障了专业理论课的学习效果。

(2)依托校内环境,努力创造和开发校内实习条件,如建立校内拆装实习基地、实验室组合、公共设施利用、废旧设备改造、模拟车间建设等等即可有效缓解校外实习压力,又能基本满足学生实习条件和要求,保障实习效果。

(3)利用各校的特点,优势互补,实现校校合作,既可节省经费,减少基地重复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又能起到使学生走向社会、接触和适应社会,提高自身应变能力的目的。

(4)充分利用各学校丰富的网络资源及现代化的网络技术条件,查找最新的现代化科技和装备,达到校内各院系之间、校与校之间资源共享。

参考文献

[1] 王利平.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路径探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33(6):17-19.

[2] 王群,李落星,柏洪武,龚理专.校内教学实习基地建设的探讨和实践[J].时代教育,2009(3):141-142.

[3] 曾真,王为国,刘丽芳.校内实习和校外实习的互补性探究与实践[J].高教论坛,2014(11):46-48.

[4] 郑津洋,董其伍,桑芝富.过程设备设计[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

[5] 匡照忠.化工机器和设备[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

第2篇:校内建筑参观实践报告范文

按照陕西省高职高专学会的安排,××××年×月×日至日,学校党委书记李长才、副校长吴领合、两办副主任李敏辉随陕西教育考察团到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湖南建材高等专科学校、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番禺职业技术学院、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所高职高专进行了考察,现将考察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⒈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原为国家民政部直属院校,年实行省部共建,归口湖南省教育厅为主管理。学院占地面积亩,建筑面积万平方米,固定资产亿余元。教学仪器设备总值余万元,图书馆藏书余万册,各类专业实验室、多媒体教室、语音室多个,在全国各地建立实习、实训基地余个,建有中国爱心网、中国民政网、中国社工网、中国殡葬网、中国老年网、民院学子家园个专业网站。学院面向全国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多人。有专职教师多名,其中教授、副教授名,博士、硕士研究生教师余名。“双师型”教师占全院教师总数的一半以上。学院设有民政系、社会工作系、殡仪系、康复医学系、经济贸易系、文法系、应用外语系、电子信息工程系、软件学院、艺术设计系、体艺教学部等个教学系部,开设有人力资源管理、民政行政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社会工作、社区建设与管理、老年人服务与管理、戒毒康复、现代殡仪技术与管理、电子商务、经济法律事务、经贸英语、计算机及应用、网络工程技术与系统管理、应用电子技术、环境艺术设计等个专业,其中,原创:民政行政管理专业为国家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社区建设与管理和计算机应用两个专业为省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学院先后与海尔、华为、创智、风华高科、曙光电子等大型集团公司签订了订单培养协议。学院的毕业生就业率、新生报到率都稳定在较高的水平。××××年毕业生就业率达,××××年毕业生就业率达,××××年毕业生就业率达,居全省同类院校前列。近三年平均新生报到率达到。

⒉湖南建材高等专科学校始建于年,校址在衡阳市区。学校设有六系三部建筑工程系、机械工程系、电子信息工程系、计算机科学系、资源与环境工程系、工商管理系、基础课部、马列部、成教部共个专业。××××年在籍学生近人。教学仪器设备总值万元。拥有电子、化工、机械、汽车、材料等各类实验室个、校内实习基地个、实习工厂个。现有专任教师余名,其中正、副教授余名,具有博士、硕士学历的教师余名,双师型教师比例达一半以上。

⒊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隶属于中国民航总局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建校二十多年,占地面积亩。拥有固有资产近亿元,教学设备资产总值千多万元。校内综合实训基地拥有个专业实验实训室,架大中小型飞机,多台飞机发动机和一大批专业设备等。先后与广州、深圳、珠海、海口、长沙、武汉、郑州、南宁、厦门等城市的民航单位建立了多个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有先进的校园网,建成了民航新干线、数字化图书馆、中国期刊网、实验室、先锋网等一批网站群;有由万册藏书及电子图书、余种电子期刊组成的图书馆。学院现有在校生多人,实施全日制和成人两个层次的大专学历教育,面向全国(含香港、澳门)招生,招收包括高中后两年制、高中后三年制的学生,设有个系,多个专业。应届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保持在%以上。学院有教职工多人。专任教师中取得岗位资格证书的有人次,其中多名获得了中国民用航空器维修人员(基础部分)执照,名教师获得美国机务维修执照,名获得“民航国际、国内销售人业务培训教员资格”,名获得签派员执照。另有来自国内外企业、政府部门的专家、学者担任学院各专业顾问委员会委员和客座副教授、客座讲师。

⒋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原名番禺理工学院)年筹建,年月教育部正式批准备案,是全国首批、广州市属第一所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学院地处珠江三角洲腹地的广州市番禺区,占地亩,校舍建筑面积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余万元,图书馆面积平方米,藏书近万册,中外期刊多种,现有全日制在校生人。设有软件学院、工商管理系、财经系、旅游管理系、应用外语系、建筑与艺术设计系、机械与电子系、基础部等一院六系一部,并建有计算机中心、网络中心、语言教学中心、电工培训考证中心、模具加工中心以及电算化会计模拟室、外贸文秘实训室、办公自动化实训室、玩具制作实训室、珠宝实训室、金工车间、青年旅馆、青萝陶吧等个校内实验、实训场所和个校外实训基地。设有会计电算化、金融管理与实务、工商行政管理、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法律事务、酒店管理、旅游管理、文秘、人力资源管理、商务英语、商务日语、多媒体设计与制作、产品造型设计、商业美术设计、珠宝首饰工艺及鉴定、环境艺术设计、房地产经营与估价、建筑工程技术、建筑工程造价、计算机应用技术、软件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电子技术、玩具设计与制造、模具设计与制造、数控技术、初等教育等个专业。玩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和商业美术设计专业是国家级高职高专教学改革试点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一直稳居全省高校前列:××××年就业率为,名列高职高专第一位;××××年就业率为,位居全省所有本专科院校第一位。

⒌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占地亩,规划中的新校区占地亩,与原校区连成一片,将使学院成为全国占地面积最大的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学院年筹办,年招生,现设个专业,学生人数人。学院建立了以工业中心为主体的校内实践教学基地,设有个实训室(中心),个实训分室(车间),设备总投入达万元,共台(套)。另外学院拟投资亿元重点建设全国最大的工业中心园区(含在建的第二工业中心和规划中的第三工业中心)和个技术中心。

二、主要经验

⒈办学方向和培养目标非常明确。几所学校牢固树立了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思想,专业设置紧紧围绕产业结构和社会发展的需求,面向生产、建设、服务、管理一线工作岗位,培养应用型高级人才。提出了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走产学研结合发展道路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方向。因此,学校与企业、与学生贴得很紧,完全融入,密不可分,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针对性很强。番禺职业技术学院牢固树立为地方经济服务的思想,控制办学规模,每年招生人数控制在人左右,他们在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技能培训上狠下功夫,办出学校特色。学院的专业建设很有新意,职院一是让教师利用暑假走进企业考察调研,确定专业建设方向;二是把企业负责人请进学校,建立专业指导委员会,帮助学校建设专业。专业指导委员会实行动态管理,不断充实和完善。番禺地区珠宝产业和房地产业比较活跃,番禺职院眼睛盯在这两个产业上,办起了珠宝加工检验和房地产专业,学生很抢手,政府很高兴,大把大把地向学院投入。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的民政、康复、殡仪品牌专业,上为中央解忧,下为百姓解愁,为可爱(军人)、可敬(老人)、可怜(残疾人)、可气(吸毒人)服务,为困难生服务。

⒉重视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的培养。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各个学校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实现与企业“零距离对接”。根据本科院校学生理论知识强,动手能力弱、易跳槽,大专学生不爱动脑爱动手,工作上手快、留得住企业欢迎的特点,着力加强了学生的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

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把工厂搬进了学校,把学校办在了工厂,紧贴航空业务,开设了机务、安检、空中乘务等专业,目标是培养民航一线的技术工人。他们的实验实训基地非常完善,学生上完理论课便进入实习基地,近几年他们在专业建设上投入亿多元。由于强化了学生的实训能力,毕业学生适应社会工作能力很强,在企业里挑起了大梁,担任机务处长、总工、副总经理的甚多。同时他们注重外联,与加拿大合作办学,许多学生在加拿大就业。广州民航职院的学生就业率很高,绝大部分在民航工作,机务、运输专业的学生供求比例达到。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在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上下功夫,他们认为,许多产品不合格不是技术问题,而是职业素质问题,是由于不认真,不重视细节引起的,被老板开除的%因为不敬业、与人不合作造成的。所以他们重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集于职业生涯的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吃苦、敬业精神,组织学生到延安、井冈山参观,到农村去锻炼、磨练。正是由于重视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学生在企业安心不跳槽,业务熟上手快。

⒊突出了以人为本,学生管理人性化。番禺职院的学生工作很有特色,一是他们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提高了学生的人格魅力。与珠宝打交道的人,必须有良好的思想素质和道德品质。学院通过课堂德育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教师敬业精神的影响和人文环境熏陶,使学生学会诚信做人,塌实做事,企业正是看重这种品质,将毕业学生用在重要岗位和关键岗位。同时学院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他们定期在学生中问卷调查,倾听学生的声音,了解学生对学院的满意度,使学生与学院产生共信、共鸣,学生走出去宣传学院,介绍自己的亲戚朋友到学院来上学。二是学校每年举办工商模拟市场,让学生学做小老板,从申请办理营业执照,到经营企业、推销产品让学生进入市场亲身体验。这个活动已经坚持办了年,每次活动准备个月。广东电视台作为专题新闻做了报道。三是让学生养成自主管理的习惯,学院每个系配备-名辅导员,每个班配备名学生班主任,由高年级学生管理半年后,再由本班学生担任,依次形成了学生自己管理自己的良好习惯。学院在引资建校上也有新招,番禺地处侨乡,学院主动的与侨胞、公司老总及企业联系捐款,在校内建起了何厚华大楼、霍英东学术中心等大楼座。学院环境宜人,文化氛围特别浓厚。

⒋办学理念新,创新意识和经营意识特别浓。长沙民政职院和广州民航职院是从中专升为高职院校,他们认为办学理念、机制、体制的根本转变是学校发展的关键,必须按照新标准、高标准建设学校,办出特色,学校才有发展。因此所学校都接受了教育部的评估,他们“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

番禺职院把创新作为学院发展的动力和源泉,番禺地区玩具厂多,他们申办玩具专业,因为全国没有一家玩具专业,上级不批,他们多次做工作,硬是办成了,率先建立了全国第一个玩具设计制造专业,而且办得很火,许多高校参观学习,并把教学计划拷贝回去。国家玩具设计师的标准也是由他们制定的。

长沙职院“以民政理念办教育,以经营理念办学校”,他们把食堂、后勤和学生电话作为市场经营,电信部门电话费的%交学院,食堂管理费收入每年也有万元。政府每年向学校拨款万元,加上学费、其它收入,学院每年支配的费用有亿元。

⒌管理方法科学,用人机制灵活。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在科学管理上狠下功夫,他们分权、授权、放权,淡化行政权力,强化学术权力,学院领导管学校建设规划,主任、教授系管治学,实行学校和系部两级管理,系部是实体,系主任必须是研究生毕业,每个系管理人员定编名,系主任、书记、教学干事和就业干事。他们把学生就业工作作为学校的全部工作,从学生进校前做到学生毕业后,一个系对一个行业,电子、经贸专业把海尔的空调、冰箱、彩电等产品搬到课堂,把海尔集团的培训基地建在了学校,使该专业%的学生在海尔就业。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办学用人机制灵活,全员竟聘年至年不等,年考核一次,达不到要求的解聘,签年合同有一次考核不合格待岗个月,再不合格解聘。规定夫妻不能在同一单位工作。学院领导和中层干部的责、权、利相统一,部门负责人有权选择员工,考核下属并进行奖金分配;学院领导考核部门工作,并发放部门负责人的奖金,部门工作若有失误,主管领导负连带责任。学院形成了注重工作实绩,人人找活干,干活才有奖,没活就撤岗的良好局面。他们还把职业技能鉴定站、行业学会建在了学院,家具行业协会还在学院建立了研究所,企业、行业与学院共建实训基地,捐赠设备多万元。

三、几点体会

考察几所学校以后感受颇深,感到我们的压力很大,我们不做,别人会做,我们的步子慢一点,就会被淘汰出局。

因此,我们首先要更新观念,不断创新,尽快实现办学理念、机制、体制的根本转变。我们学校目前面临从职工大学成人教育向普通教育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转化,虽然都是高等教育,但内容和形式有很大的不同。原创:以前学生是从职工中来,到职工中去,不存在就业问题。现在学生毕业要找职业,这就决定了我们的专业设置、课程安排和管理模式,必须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走产学研结合发展道路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方向。

其次,要加强实习实训建设,要有争创一流的思想,把学校办成具有铁路特色的职业技术学院。一流的高职院校有个特征,一是先进的办学理念,二是先进的办学条件,三是科学管理,四是鲜明的办学特色,五是高质量得人才培养。以上除办学条件一个是硬件外,其余都是软件,所以,从软件入手,有很多潜力可挖。虽然我们学校面积小,实验实训建设比较薄弱,但只要我们与企业紧密合作,把实训基地建在工厂,建在现场,让学生走进企业实习,了解企业,融入企业和社会,也让企业认识学生,了解学校。同时弥补学校在实习实训建设上场地和资金不足。

第3篇:校内建筑参观实践报告范文

关键词:什刹海;开放式博物馆;空间置换

中图分类号:K87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142(2013)05-0013-10

2012年3月,我们以“构建什刹海地区大博物馆的思考”为题申报了北京市社科联主办的“首都社科专家进基层”项目,4月获得批准。随后组建了项目组并多次与什刹海街道办事处进行沟通座谈,在办事处的大力协助下,到10月底已经完成了全部前期调研工作。

本次调研针对什刹海地区的商铺、居民和游客发放了三种问卷,即:“什刹海地区文化创意开发问卷调查表”、“什刹海地区文化资源当地居民深度访谈调查”、“‘我眼中的什刹海’游客调查问卷”,其中,商家问卷22份,居民深度访谈问卷30份,游客问卷107份。均为现场填写回收,有效率达100%。在对问卷结果统计梳理和对当地居民、商家深度访谈内容整理的基础上,本课题组撰写如下调研报告。

本报告分为四部分:什刹海地区保护与开发现状;什刹海地区居民居住现状;什刹海地区保护与开发中的瓶颈;开放式博物馆的构建与问题解决方案。

一、什刹海地区保护与开发现状

什刹海地区现有的酒吧街、创意文化产品等模式的形成是在2003年非典期间。这一年,清华大学工艺美术学院完成了对荷花市场酒吧街的规划,从此,这条长度约800米的小街,成为什刹海地区的亮点之一。到2012年,这一地区的经营已近十年。在对酒吧街物业公司经理的访谈中,我们发现,酒吧街现在出现了经营后劲不足;非正规的小酒吧泛滥,干扰酒吧街的正常经营;酒吧担心对社区居民的干扰无法进一步扩大经营等问题。在课题组发放给商铺的抽样问卷调查中,治理交通与取缔酒吧间的不正当竞争,是商铺反映最为突出的问题,其中也有部分商铺谈到了应该把什刹海地区全部变为商业空间,减少当地居民居住的想法(参见图一)。

与此同时,在对居民的访谈中,我们发现,所有的居民都谈到了商业经营对人居环境的干扰。酒吧都营业到后半夜,扰民是客观的现实。居民的反映,体现了社区居民对自我居住环境的合理要求。在访谈中,我们还发现,居民在反映商业经营对社区环境干扰的同时,还担心大批游客的到来对自身利益的侵害。被问及是否愿意开放自宅让游客参观时,大多数人的回答是否定的。显然,社区居民这一群体,还没有成为什刹海地区开发与保护中的有影响力的力量。而居民与商家的矛盾,正是什刹海地区保护开发中最大的症结之所在。(参见图二)

而在居民与商家之外,游客作为第三方,他们长期在这里的活动且人数不定,他们的倾向性同样对什刹海地区的发展方向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我们的调查主要针对外地游客和本地游客两个群体展开,发现他们的目标和需求存在着很大的差别。比如,恭王府门前旅游团游客多为外地游客,在对他们的调查中发现,王府和名人故居是这类游客在什刹海地区的首选,而且他们对什刹海历史文化的了解大都停留在导游的解说层面(参见图三);而在什刹海周围随意游览的游客多为北京本地游客,在对他们的调查中发现,划船、散步、泡吧、逛街的人数占了很大比例,他们是出于对什刹海环境和文化的热爱,才来到这里享受生活的(参见图四)。可见,游客这一群体有保护什刹海历史文脉和安居环境的愿望,但不拒绝商业的介入,特别是北京当地的游客,他们对什刹海的需要是长期的,也是多样的,来什刹海品尝北京小吃和泡吧是他们的休闲方式之一。

根据以上对问卷的陈述,什刹海地区的空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 商业空间――商铺主――公共空间+私人空间;

2 居住空间――居民――私人空间;

3 两种空间以外的空间――游客――公共空间。

商铺通常包含了供客人使用的公共空间和后厨、库房等私人空间。而居民的住所则是私人空间。在这两种空间之外的空间,则是由游客和他人共同占有的公共空间。在三种空间的转换中,游客试图进入居民的私人空间满足探索四合院的欲望,而商铺也希望把居民的私人空间变为可供客人使用的公共空间。因此,什刹海问题的实质就在于,私人空间和公共空间的相互转换过程中出现了问题。公共空间的过度膨胀,干扰了私人空间内的活动。而私人空间作为一个个独立的个体,没有找到与公共空间相互平衡的策略。我们课题的探讨,就是在这一层面上展开的。

二、什刹海地区居民居住现状

本次针对当地居民的访谈,对象主要选择在什刹海地区居住时间较长的居民。这些老住户大多在这里居住了四五十年,对这片水域有强烈的归属感,他们不仅见证了什刹海地区的过去,更对这片区域的现在和未来充满感情。

(一)居民居住环境差,人居住房面积小

在对什刹海地区居民的调查中,发现当地居民的居住环境绝大多数为平房、杂院,家庭月收入参差不齐、生活水平相对较低。而且人均居住面积较小,很多住户一家四世同堂,也只有三十平米左右,其中还有一多半是自建房。例如白米斜街的张之洞故居内就住了六户居民,从建筑面积看,原房屋应有一个较大的院子,现在院子基本没有,布满了自建房。严格的说不是房,是自建的窝棚。在没有建筑的地方,则堆满了煤气罐、水桶等杂物。还有居民在本来已经很局促的院子里搭了鸽子屋,已经难以看出故居原有的格局。①居民对目前居住环境中存在的问题,多数人的感觉是基础设施差和生活水准低,认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是增加住房面积、加强居住卫生和改善生活设施。尽管生活条件并不理想,但绝大多数答题人仍愿意在此居住,他们喜欢平房四合院的主要理由是生活方便。他们居住在老城区的感觉不但是故土难离,更有自豪感。

在什刹海的整体区域环境方面,当地居民认为什刹海的水域本身是这一地区最大的特色,但应该是安静的,儒雅的,而不是现在过度地喧闹和商业化。很多老住户反映,什刹海直到1949年以后,都具有郊区般的自然风光。最有名的不是商铺,而是文人,这里的定位就应该是文人雅集休息的场所。商业的发展是必然的,但终归是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之后的事情,应该在商住关系的平衡中有所侧重,在发展商业的方式中有所规范。以胡同游为例,很多居民反对的不是胡同游览本身,而是三轮车在胡同里的横冲直撞。而谈及将居民家庭开发为商业或公益性质的活态博物馆,30人中有20人以上持反对意见,主要原因如下:房子太小,有客人来了太乱,房屋产权不明晰,害怕一户的开放引起其他几家的是非;觉得参观者会干扰正常的生活,并且不愿意将自己的家底展示给别人看。因此,没有人认为旅游开发给他们带来了方便,酒吧噪音扰民的情况,是所有受访者都提到的问题。

由此,我们探讨过关于旧城区改造的问题,由于该地区人口密度大,被调查者大都认同将来肯定会有部分居民迁出。但从各种小型座谈会和入户采访了解的情况看,居民们更希望将在居民区的单位用房腾出改为民居。当问及一座四合院内居住几家合适时,比较多的回答是愿意三到四家合住。值得注意的是,赞成家族聚居的人并不多。虽然大多数人希望一户一院,但经座谈了解,被调查者理解的一户一院,其实是很小的院落,甚至是将大四合院分隔成一些较小的院落分别居住。北京旧城区的街道格局基本是元代奠定的,当问及对胡同的宽度的看法时,只有极少数答题者认为合适,约三分之一的人认为尚可,半数以上的答题者嫌胡同太窄。在问卷中还专门就利用四合院开展胡同游及开辟老北京民居博物馆等问题进行调查。有近半数答题者认为,在居民自愿的基础上将四合院对游人开放是可行的,但自愿选择将自家典型院落辟为博物馆的居民很少。

(二)交通状况恶劣,胡同游对居民生活造成干扰

在交通状况和生活基础设施方面,居民表示正常状态下交通状况较好,对出行比较满意,但是在高峰期,尤其是工作时间结束后和周末,这里的交通状况简直苦不堪言。所谓“苦不堪言”的根源,便是酒吧街和周围小酒吧的兴起。特别是2003年非典后,酒吧街开业,小酒吧不断涌现,这种经营模式延伸为半夜营业,噪音、人员杂乱和卫生状况差对居民的正常生活造成极大困扰。期间很多酒吧经营者也给过居民高额的房租,但很多人因各种个人因素拒绝搬走,于是,居民与酒吧的不和谐关系至今悬而未决。此外,胡同游也引起了当地居民的质疑,老北京的小胡同普遍较窄,尤其是在老胡同里居民有一些私搭的建筑,使得胡同更加拥挤,人力车横冲直撞,频繁发生居民与人力车的冲突。很多老居民要求全部清除商铺,修改胡同游的线路。

据原住居民介绍,什刹海地区现代商业发展是从1949年以前的晓市开始的,直到前,晓市依然兴旺。主要是卖杂货,也有小玩具――毛猴、泥鸡、纸龙――就是我们现在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零杂,小吃,古玩居多。很多人都提到,什刹海被当成商业中心,是近二十年的事情。现在的商业活动比以前丰富了很多,除了新潮的酒吧之外,一些传统民俗手工艺品也被摆上柜台。几乎所有访谈者都表示喜欢老北京的老物件儿,但是,绝大多数传统手艺已经失传,或面临后继无人的尴尬。此外,针对现在商家经营的问题,有很多老居民表示,什刹海地区以九门小吃为首的传统小吃和民俗变了味道。大多做法粗糙,水分太大。他们的存在和兴旺,误导了游客。但问到当地居民为何不自己经营传统小吃时,有的表示不会,但更多原因,居民认为太过复杂,不愿谈及。

由以上对居民居住条件和居住区开发意愿调查可以看出,在历史文化街区与旅游景区重合的社区,当居民本身已经成为风景的一部分,如何处理好居住与商用的关系,是在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中必须注意的问题。

三、什刹海地区保护与开发中的瓶颈

在前两部分谈到的什刹海地区空间置换中出现的公共空间对私人空间的侵扰,本质上是由以下两个原因造成的。

(一)置换过程中对原地区历史文脉的保护力度不够

文脉,是这一地区的历史的实体承载物。在文脉保存完好的地区,可以从建筑文脉中考察这一地区的历史沿革,从原住民这一鲜活的文脉中了解到这一地区的民俗变迁,社会动荡。但是,在城市面貌发生极大变化的今天,对于城市文脉的展示则是往往通过地志与历史类博物馆来完成的。在博物馆的通史陈列中表现这一地区的历史文脉,自然有其完整、扎实的优点,但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博物馆的通史陈列,实际是把反映这一地区文脉的文物和文献从其存在的原环境中剥离出来,重新陈列在经过策展人整合过的空间中,而这种空间的规划中,在国内,很少有城市居民――文脉的鲜活的继承人的参与。这种做法,从某种程度上讲,又割裂了这一地区的历史文脉。也正因为如此,历史文化街区,这一对文脉整体保护的方法,成为地志性博物馆的重要补充。

在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中,我们认为可以借鉴艺术设计学的置换――重构理论。所谓置换――重构是指某一位置上形与形或物与物的更改或变换,在艺术创作中常通过改变原有艺术作品存在的环境,达到创造新的艺术形式或改变原有艺术形式功能的作用。在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中,空间置换与再利用应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方法之一。在具体操作中,主要是对原有的建筑空间进行改造,转作商业或博物馆之用。这一做法,实际从民国时期已经开始。民国时期,北京地区的博物馆大多由古建改造而成。但是,文脉不仅仅存在于建筑中,实体空间因为人的存在才有了意义,而能够完好地延续与继承建筑文脉的,只有人。什刹海地区作为北京市内保存相对完好的历史文化街区,其原住民在一次次的旧城改造的浪潮后不断地边缘化,对自己居住的社区也渐渐陌生。在课题组对什刹海居民的访谈中,很多居民谈到,是2003年酒吧的出现改变了什刹海幽静的风貌,而对这种由于经济作用造成的改变,他们从来就是不情愿的。

而这一地区建筑文脉的保护,同样是不容乐观的。在空间置换过程中,将四合院变为酒吧是在政府主导下许多商家的选择,而四合院作为北京传统的民居,是以院落形式存在的,不太适合酒吧对单体空间的需要,因此,在什刹海前海社区,经常能见到酒吧的装修方式就是将四合院的内部结构全部拆毁,仅保存其外立面,作为吸引游客的招牌。而开业于2003年的酒吧街,均是新建的仿古建筑,运用了部分清代王府建筑的元素,而有意无意地忽略了这一地区从元代以来的发展历程。

(二)置换后导致了社区面貌的同质化

在对什刹海游客的调查中,我们发现,特色小吃和创意手工艺品也是游客消费的首选(参见图五)。

但是,在课题组深入什刹海街区进行调查时,会发现酒吧已经成为什刹海商铺经营的首选。这种选择,一方面由于2003年以来政府主导的推动,另一方面也是商家之间相互模仿的结果。不仅是什刹海、南锣鼓巷,五道营……甚至远到丽江、平遥,把历史文化街区的老宅子改造成酒吧,似乎是商铺的集体无意识。但实际情况是,因为忽视了文脉,必然导致在文化历史街区的空间置换时一窝蜂地由经济利益做导向。而经济利益的标尺,必然导致这些历史文化街区的相互模仿,最终导致了置换思维的定势。而这种定势又蔓延到这些社区未来的设计者――艺术院校的学生中,在很多艺术系学生的毕业设计中,以非文物的老旧建筑的空间改造为主题,把传统院落改造成咖啡厅是首先的选择。关于社区面貌同质化的过程,可用下图表示:

自2003年酒吧街开业以来,什刹海社区经过了近十年的发展,在取得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好评的同时,以上两大问题也始终没有解决。在此,有必要对什刹海的历史文脉和建筑形式进行重新梳理,提出新的、多样化的置换方案,一方面避免商家的同质化竞争,另一方面,调动社区居民对社区改造的参与,只有原住民,才是一个地区文脉婉转延续的生命之所在。课题组成员在调研与深入思考的基础上,对解决以上问题提出以下初步设想。四、开放式博物馆的构建与问题解决方案

开放式博物馆这一概念源于西方20世纪70年代的新博物馆运动,英文名为eco-museum,在引人中国时,多被译为“生态博物馆”,其实践多见于对民族地区和乡镇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如民族语言、服饰和手工技艺等,在城市中的应用在国内尚不多见。

在什刹海地区的调研过程中,我们认为,在成熟的城市社区中构建开放式博物馆,其实质是对社区现有空间和居民用博物馆化的方法进行梳理和整合,最终实现保护社区文脉,提升社区品质的目的。在此基础上,可考虑建立什刹海文化创意产业联合体,将酒吧、旅游景点、四合院都纳合体下的经营个体。从而达到规范产业方向,提升什刹海社区文化单元的总体面貌。

(一)什刹海地区的三种文脉

从元代以来,什刹海地区的发展脉络大致是这样:元代,作为城市的水域中心,什刹海主要功能在于漕运,发挥着码头港口的作用,是城市对外的交通枢纽;明代,什刹海失去港口的作用,开始呈现出一片清幽的景象。也就是在明代,什刹海周围出现寺庙,也成为文人墨客怀古抒情的好去处;清代,什刹海周围王府林立。据统计,有清一代,在什刹海地区共出现过12座王府;民国以后,辅仁大学占用了原恭王府的院落作为校舍,随着文化教育的兴起,什刹海地区成为文化名人的居所;而在建国后的一段时间,很多文化名人定居北京后,什刹海地区仍是他们居住的首选。有资料显示,什刹海地区原有名人故居27处,现存24处,大多集中在晚清民国时期,且保存情况较好。

根据以上梳理,可以看出什刹海地区共有三种文脉线索,即:元代以来形成的水域文化与口岸商业文化脉络;明代形成的宗教文化与文人士大夫文化,什刹海正是得名于此时;民国的名人故居可以看做是这一条文脉的延续;清代以来形成的王府文化脉络。而把这些脉络有机地统合在一起的就是这里大大小小,现存建筑年代应该不早于清代的四合院。而直到今天,胡同四合院,仍然是什刹海的魅力之一,也是什刹海旅游最大的卖点。

(二)通过空间置换,打造什刹海的三种文化街区

在对什刹海历史文脉梳理的基础上和对胡同四合院现状的了解,我们认为,可以把不同的历史文脉具体化到不同的街区,用主题化的街区来引导不同街区的整体保护和开发,通过对现有空间功能的再一次置换,在解决商业竞争同质化的同时,避免了外来商户对当地原住民的再一次干扰和侵占。具体的置换方法是:根据三条文脉,把什刹海划分为有代表性的三种类型的街区,即,一是以烟袋斜街为代表的元代以来的商业文化街区,其范围大概包括烟袋斜街及其东部的旧鼓楼大街一线,可向北延伸到北二环;二是以名人故居和纪念馆为特色的后海和西海地区,可延伸到新街口一线,这一地区集中体现了什刹海的士文化应该是什刹海的闹中取静之处;三是以王府文化为代表的前海和金丝套地区,这一地区也是2003年以来形成的酒吧街之所在,可以看作什刹海面对游客最初形象。

对三种街区,可设置不同的空间置换模式。在本课题组对商铺的统计和调研中发现,商铺主普遍认为烟袋斜街的开发与经营模式是最为成功的。从对烟袋斜街的探访看来,这一街区的经营主业在于传统手工艺品,但从现状来看,传统手工艺的精微之处并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大多手工艺品仍有提升的空间。而且,这种经营方式,从目前来看,还没有辐射到鼓楼大街一线,与烟袋斜街一墙之隔的地安门商场,主要的经营类型仍是日用百货类,烟袋斜街以点带面的作用还没有得到完全的发挥。从居民调查来看,鼓楼大街一线的居民基本搬进了单元楼,商铺扰民的现象在这一地区并不严重,这也是烟袋斜街商业街开发比较有利的因素。

在主要体现名人故居和士文化的后海和西海地区,也是什刹海四合院比较集中的地区,这一地区应该避免酒吧的介入,而成为游客的探幽访古之处,也应该是什刹海地区内最适合原住民生活的社区。在很多游客的眼中,“什刹海=老北京民俗产品(特色小吃+手工艺品)+酒吧”,但正是游客的这种理解和前文所说的相对单一的置换模式,破坏了原住民的生活,让一个本来充满各种可能性的社区变成了一张“酒吧街”单薄的文化名片。因此对后海和西海地区的酒吧应与荷花市场酒吧街的酒吧进行合并和重组,取缔经营不善,连续经营时间不足一年,经营权转让过快的小酒吧,把后海与西海地区还原成为原住民生活区。而如同珍珠般散落其中的名人故居和纪念馆,则提升了这一社区的品质。

在王府和酒吧同样集中的前海和金丝套地区,应该是什刹海地区旅游开发最为成熟的地区,在课题组的居民访谈中,也是原住民意见最为集中的地区。在这一地区,商家与居民之间的矛盾极为突出,酒吧扰民是不争的事实,虽然酒吧尽力回避这一矛盾,尽量避免与音乐有关的大型活动,但仍然无法解决二者之间的矛盾。那么,在这一酒吧经营和旅游开发最为集中的地区,空间置换可以适度的向商业经营倾斜。具体做法是,可适度引导居民将房屋租赁给酒吧或商铺进行经营,但酒吧和商铺不应破坏四合院的建筑结构,具体经营项目可在政府的引导下进行。

(三)构建开放式博物馆,重组什刹海历史文化资源

在参照历史文脉,多样化置换的前提下,进行什刹海地区开放式博物馆的构建。我们认为,在历史文化街区进行的开放式博物馆构建,实际是用博物馆化的方式对什刹海地区的历史文化资源进行重新整合和规范,尊重从元代以来形成的城市规划遗产,提升北京城市中心区的整体形象。开放式博物馆,不需要宏大的地标建筑,其展品更多的是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是博物馆平民化的标志,也应该成为商业、居民、文化三者共同搭建的社区平台。什刹海地区开放式博物馆构建的具体方法如下(参见图六):

在代表商业文化的烟袋斜街一线,在利用现有的什刹海地区博物馆(即广福观)的基础上,在此经营的各商铺应增加对所出售手工艺品的历史和制作流程的展示。对什刹海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也可集中于这一地区。这样做一方面提升烟袋斜街的经营水平,另一方面也可以切实改善非遗传承人的生活状况。而当地居民的文化传承,本身又是开放式博物馆的重要组成部分。展示方式不必统一,可结合不同的空间方式由商家自行调配。

在反映原住民生活与故居文化的后海和西海一带,开放式博物馆应给外来者带来走进四合院的体验。这四合院,可以是名人故居,也可以是活态的百姓生活。这种走进,应该在尊重居民意愿的基础上,由政府进行引导,但不应给原住民带来过多的干扰,四合院开放数量也不应过多,在开放过程中,要允许原住民按照本来的意愿营造院内空间。开放程度要由原住民决定,这体现了历史文化街区空间置换中对原住民所形成的社区文脉的尊重。

在前海和金丝套地区,应该用开放式博物馆的理念对2003年以后形成的酒吧文化进行重新的整合和提升。什刹海酒吧与北京其他酒吧区的不同之处在于,这是城市中唯一一处临水的酒吧区,它的特色就在水文化。那么,这一地区的酒吧应该彰显这一特色,在酒吧装饰上应采用什刹海老照片的元素,用不同时期的照片和什刹海地区的手绘图营造出什刹海地区桨声灯影的幻觉,凸显什刹海地区的历史文脉。

在对现有文化资源进行整合的基础上,我们认为,还应在什刹海文化特色的背景下,再建立一些独立的博物馆,从而进一步提升和强化什刹海地区文化内涵。具体拟建立博物馆如下。

1 烟袋斜街一线

(1)北京传统玩具博物馆

作为北京市内非物质文化遗产集中的地区,什刹海地区汇聚了核桃、毛猴、泥鸡、面人、鬃人等一批亟待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现今已不多见的北京传统玩具。建立北京传统玩具博物馆,体现了对什刹海原住民文化的尊重,提高了什刹海社区的凝聚力,体现了什刹海社区的品质的提升。

可行性与经营规划:什刹海地区作为北京老城区,现有不少手工艺人居住此地,他们普遍技艺精湛,生活贫困。在与街道领导座谈时,曾用“十个艺人九个穷”来形容他们的现状。另一方面,北京的旅游市场,对传统手工艺品和传统玩具有着大量的需求,但传统手工玩具的制作成本高,制作周期长,因此市场上充斥着大量打着北京传统玩具旗号的仿制品,给老北京传统玩具带来了负面影响。通过玩具博物馆的建立和运营,可以整合什刹海地区的传统文化资源,在博物馆的带动下,可建立传统玩具DIY工坊,请游客在手工艺人的指导下制作玩具。

在经营上,这一博物馆可面向什刹海地区内非物质遗产继承人招商。一方面解决了艺人的生计问题,另一方面,游客参与制作的过程,玩具从礼品、纪念品也转化成为游客北京生活的记忆。同时减少了仿制品的存在空间。手工艺人的工作由制作变为准备经过加工的原材料,减少了工作流程和时间,也为老北京玩具进一步走向市场提供了可能。

(2)北京雕漆艺术馆

雕漆,又称剔红,是北京地区传统手工艺之一,与湖南湘绣、江西景德镇瓷器一样,被称为“中国工艺美术三长”。多年来,漆雕以其独特的工艺,精致华美不失庄重的造型受到海内外艺术爱好者的青睐。

可行性与经营规划:作为北京独有的手工艺产品,漆雕产品长期存在着仿制品较多,产品档次偏低等问题。而且,在工艺收藏大热的今天,雕漆作品始终没有进入收藏家的法眼,很大程度是对这一产品的认知度低,对工艺本身的推广不够和为了降低成本而简化工艺流程造成的。在什刹海地区建成漆雕艺术馆,有助于梳理漆雕工艺的全过程,在留住手艺的基础上,把展示与收藏相结合,借助于什刹海地区的旅游人群和高端会所资源,把面向观众的展示与小范围的品鉴会相结合,建立博物馆会员制度,通过此博物馆覆盖全北京的雕漆工作室与产品资源,整合和提升漆雕行业的市场竞争力,从而提升什刹海开放式博物馆的档次。

(3)北京京绣艺术馆

京绣又称宫绣,是以北京为中心的刺绣产品的总称。明清时期开始兴盛,多用于宫廷装饰、服饰,用料讲究、技术精湛、格调风雅,民间高档的宫绣大都与皇宫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京绣属手工刺绣,所以在今天机绣发达的时候,为区别于机绣又名“手绣”。京绣在解放后,逐渐形成了自己鲜明的艺术特点与风格,其选料精当贵重,针工巧妙得体,色彩绚丽豪华,格调高雅。

经营规划:现在烟袋斜街,已有多家挂名的京绣绣品或服装店,但没有形成品牌效应,也没有统一的经营规划。通过博物馆的形式,对什刹海地区现有的京绣产品进行整合,凸显什刹海在京绣品牌化过程中的作用。虽然在百工坊有京绣的工作室,但百工坊的客流量无法与什刹海相比,所以,什刹海地区应该是京绣等一批北京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扬光大,走向世界之处。

(4)什刹海历史博物馆

什刹海历史博物馆作为全方位展示什刹海地区历史文化的方志性博物馆,提示了什刹海地区的历史文脉,与高大全的城市博物馆相区别,什刹海地方性的博物馆的特色在于,展示什刹海原生态的历史与文化。在这里,初到北京的游客理解了这片城市之肺真正的内涵。什刹海历史文化博物馆应该是什刹海博物馆群之首,规定了什刹海博物馆群的内涵和外延,以及对这一地区历史文化统一的表达方式。

经营规划:什刹海历史博物馆的经营,应该是什刹海文化开发的龙头。什刹海的文化产品,应建立在对这片区域理解的基础上。而什刹海历史博物馆,应该是理解与开发的结合点。

(5)萧军故居

萧军故居位于鸦儿胡同6号,是一座西式的二层小楼。建国后直至去世,萧军一直在此地居住。现在房屋的东墙已经坍塌。从现有情况看,应对故居进行维修,维修后可采用招标经营的方式,把故居陈列与商业用途相结合,在不改变故居空间结构的前提下,对故居进行开发。

2 后海和西海一线

(1)北京民居博物馆

什刹海的后海与西海一线,是什刹海民居保存最为完善的地区。如何使参观者对四合院这一民居形式留下整体印象?民居博物馆以模型、图片、建筑构件等方式,对北京四合院的样式,种类做了梳理和解读。梳理了什刹海的文脉,集中体现了什刹海市民文化的特色。同时可把设计师对四合院改造的方案在此博物馆中进行展示,并在展厅中标明什刹海可以开发的民宿。把博物馆参观与民居体验合为一体。

可行性与重要性:北京地区的四合院民居形式,作为北京地区最具地方特色的文化遗产,什刹海地区近些年的变化是巨大的。很多老屋的改造与消失,成为不可弥补的损失。通过博物馆这一形式,对什刹海地区的四合院资源进行重新梳理,从而与以展示皇家建筑为主的北京建筑博物馆交相辉映,对北京地区的古代建筑史进行完整的把握。把这样一个博物馆设在什刹海,什刹海社区就取得了北京民居研究的制高点,这也与它在贯通东西的平安大道边上的位置是相一致的。

经营规划:把模型建造过程的现场展示与四合院模型的销售整合起来,可加入亲子互动体验活动。可邀请当地居民担任讲解员,把参观博物馆与走进四合院结合起来。同时,在博物馆内可出售北京市内现存老建筑旅游地图,从四合院博物馆前往其他老建筑的路线一一标注,这样,把北京市内的老建筑连为一体,北京民居博物馆起到了全部覆盖与整合的作用。

(2)什刹海地区名人故居联盟

什刹海地区作为北京地区名人故居的集中地,可在此处设立名人故居联盟,从而形成对北京市名人故居的辐射效应。

经营规划:可利用名人故居的效应,整合北京市的名人故居资源,进行名人故居巡回展,让展览走向中小学校,走向社区,把名人故居这一品牌的效益最大化。同时出版《北京地区名人故居手绘地图》、出版《什刹海畔的名人故居小丛书》。

(3)辅仁大学校园

辅仁大学原为涛贝勒府,现仍被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使用。也正因为被大学使用,所以始终没有遭到大的破坏。把校园纳人博物馆的网络,可在校内举办辅仁大学校史展览,安排学生成为博物馆的志愿者,同时开发校内老建筑的明信片等文化产品。

3 前海和金丝套一线

(1)张之洞故居陈列馆

针对位于白米斜街1号的张之洞故居,前文已经描述了现有状况。可在故居内建立陈列厅,在不改变现有居民居住环境的前提下,对故居采取半开放的形式,在居民室内悬挂有关张之洞生平陈列的老照片,允许游客参观。相关展陈维护由居民进行,政府可按月付给居民维护费用。

(2)观复博物馆什刹海分馆

可行性与必要性:观复博物馆现已在酒吧街的入口处开办了观复博物馆纪念品店,他的入驻,暗示了什刹海酒吧文化的一次转型和提升。而如能将此店的销售与对观复博物馆的整体展示相结合,设立观复博物馆什刹海分馆,将会使什刹海酒吧与观复博物馆得到双赢。

经营规划:以展示促进纪念品的销售。马未都作为收藏界的个人品牌,在什刹海设立观复分馆,使更多的人有机会对观复有一个近距离地了解和体会,而也会改变一些对酒吧街的固有印象。

(3)什刹海酒吧文化博物馆

可行性与必要性:酒吧与酒吧街,是什刹海的一张文化名片。但如何对酒吧文化进行规范和疏导,如何定位什刹海酒吧在北京各酒吧区内的位置,如何展示酒吧这一舶来品在北京的生根发展,什刹海酒吧文化博物馆必然起到提升什刹海酒文化的品质,规避酒吧经营中的不良倾向,进而起到提升什刹海社区品质的作用。

经营规划:酒吧文化博物馆实际起到什刹海酒吧联盟的作用。什刹海酒吧文化博物馆将实行会员制,把面向游客的常规展示与面向会员的小范围活动相结合,一方面引导游客走入什刹海酒吧,了解什刹海酒吧的魅力。另一方面,利用会员的活动和参与,及时调整什刹海地区各酒吧的经营,通过对什刹海酒吧的梳理和整合,为什刹海酒吧街带来更多的客流,同时提升什刹海酒吧街的整体形象。

以上各博物馆均利用现有空间,在展示的同时,不影响居民的正常生活,不干扰商家的正常经营。

(4)书会与老照片工作室

可行性与必要性:晚清民国以来反映北京城市生活变迁的老照片一直是历史研究者和海峡两岸藏家追捧的对象。什刹海作为北京人文社区的代表,老居民、老房子和老照片构建了什刹海的传统形象。在调研中了解,社区居民手中藏有数量可观的老照片,但居民出于种种原因,往往不愿参与将照片交予博物馆进行展示。建立老照片工作室,把博物馆建在了居民家中,同时由工作室负责照片的冲洗、复制和保护工作,在什刹海地区建立老照片产业链,居民的利益得到了保证,影像资料电子化后,可在工作室永久保存,避免了信息资源的丢失。而老照片产业链的形成,又为以老照片为基础的各项创意产品提供了支持。同时,可把与什刹海有关的新书活动在此处举行,并在此处建立什刹海地面景观节点。用老照片纪念馆联系过去与未来,名人与市井。

(5)北京传统美食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