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社区商业招商工作思路范文

社区商业招商工作思路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社区商业招商工作思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社区商业招商工作思路

第1篇:社区商业招商工作思路范文

____年,我街道将围绕____市当好“山区的前锋.沿海的后卫”工作定位,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会、____市第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精神和工作部署,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初步形成“123”工作思路(即立足项目发展这1中心,抓好招商引资、项目服务这2个关键,实现第三产业、社区建设、社会事业这3个突破),促进街道经济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全力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美丽幸福____”。

____年完成农业总产值6600万元,增长3%;规模以上工业产值23.5亿元,增长15%;固定资产投资14.5亿元,增长15%;招商引资1亿元;财政总收入1.27亿元,增长5%;地方级一般预算收入5500万元,增长10%;限上商贸销售额1.6亿元,比增15%;争取资金800万元;街道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0‰以下;社会治安满意率达97%以上。

1.立足一个中心。始终把加快项目建设、发展规模工业作为经济工作的重点。一是做好“保姆式”服务。跟踪服务好东园重工项目,加大督促和服务力度,力争项目尽快落地,早投产。积极服务好协龙高新化纤新投产企业,促使企业尽快达产达效,成为街道经济的重要新增点。加强现有13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跟踪服务,做好企业的扩建.技改及配套产业文章,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尽可能产生更大效益,重点要推进华润水泥厂生活垃圾协同处理项目.祺隆耐热三期建设等项目的实施;二是加强品牌创建。培育好____市华夏木业有限公司“九龙乡”知名商标,福建省____市祺隆耐磨材料工业有限公司“祺隆QILONG”知名商标等经济品牌创建工作;三是加快项目策划。积极实施城区休闲旅游项目,以____驿站为核心,结合福祉阁西大门建设,择机实施福满水上乐园项目,丰富城区文化生活。按照“绿色.生态.休闲”总体要求,积极支持菁顶农场申报龙岩市示范家庭农场,引导农场向生态休闲农业方向发展,力争做强做大城区范围内第一家农业休闲旅游项目。

2.抓好两个关键。一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牢固树立“产业是支撑,项目是载体”“没有项目就没有发展”的理念。紧紧围绕____市打造“四城”目标,特别是在特钢产业和轻纺产业.电子商务业发展上,要精心策划包装一批重点项目,采取走出去招商.以企招商等多种形式,全方位强势推进招商工作。____年,街道继续抓住泉州企业“退二进三”的机会,积极发挥泉州机械同业公会中介作用,利用他们的人脉资源帮助我们招商引资;要鼓励现有企业发挥自身优势,通过以企招商,不断壮大规模,确保街道经济发展后劲;二是加强项目服务。在我市推进实施的“1351”重点项目工程中,涉及我街道的有东园重工.菁华广场提升改造(数码城).影视文化中心.华龙二期.校区搬迁.福满北路.城市天然气管道供气.____文化驿站.生态陵园.电厂管道热处理工程等10个项目。我街道将始终围绕全市发展大局,加快三校新校址.华龙二期.110千伏塔基.纬五路等项目征拆扫尾攻坚工作,并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适时启动福满北路.生态陵园.城市天然气管道供气.电厂管道热处理工程等项目征拆工作,确保各项目按时间节点顺利推进。以三校搬迁为契机,调动各方工作积极性,加快城北新区整体格局调整步伐。服务好天守、圣宇、华龙二期、美丽家园等各房地产企业,帮助协调解决困难和问题,确保街道固定资产投资的稳定增长。

第2篇:社区商业招商工作思路范文

踏上嫩江这片黑土地,人们都会油然而生这样的感觉,对嫩江县近年来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感到思绪万千,对这里纯朴浓厚的风土人情感到流连忘返,对嫩江经济繁荣、百姓富庶、文明秀美、政通人和的大好局面感到喜不自禁,人们也同样会对这里带领全县人民走上富裕道路的新一届县委、县政府而感到肃然起敬……

新一届县委、县政府为了使嫩县江经济实现新跨越,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满足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为根本出发点,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项目建设为牵动,坚定不移地实施农业稳县、工业立县、商贸活县、科教兴县和县域经济社会一体化战略,整合资源要素,深化合作共建,调整经济结构,加快“三大转型”,打造“三区”、建设“三园”、发展“六大产业”、推进“十大工程”,实现跨越发展,进军全省十强县。

2012年,嫩江县委、县政府团结和带领全县广大干部群众,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凝神聚力,攻坚克难,全面完成了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50亿元,同比增长13%;全口径财政收入完成9亿元,同比增长23.8%;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6.4亿元,同比增长23.6%;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 20696元,同比增长15%;农村人均纯收入实现 11405元,同比增长18%;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1亿元,同比增长40.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6.8亿元,同比增长16%。县域经济排名上升到全省第17位。

——科技支撑,调结构夯基础,现代农业亮点纷呈。种植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大豆种植面积压缩到212.5万亩,小麦、玉米、马铃薯分别增加到299万亩、68.5万亩和30万亩,高纬寒地高产优质水稻示范种植成功,完成扩种水稻渠系工程建设。粮食总产达到33亿斤,创历史新高,再次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农机水平明显提高。新组建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3个,利用北欧银行贷款组建的10个农机合作社已全面启动,千万元规模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到31个,全县农机总动力达72.6万千瓦,田间作业综合机械化程度达97%。农田水利建设得到加强。投资7600万元,实施节水增粮和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项目,发展节水灌溉面积5.53万亩。科技支撑发挥作用。率先在全省开展“农业科技服务创新年”活动,与省农科院、东北农大合作共建,大力开展新技术试验、示范和推广,推进百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带建设,推广高产栽培技术模式286万亩,实施测土配方施肥500万亩。农民组织化程度显著提高。农村新型经济合作组织发展到238个。土地流转272万亩,实现规模经营385万亩,转移农村劳动力4.5万人,实现劳务收入3.2亿元。畜牧经济健康发展。标准化养殖水平明显提升,全县生猪、奶牛、肉牛存栏分别达47万头、2万头、18万头。特色农业稳步推进。种植人参300亩。放养柞蚕132把。移民后期扶持项目网箱养殖带动渔业快速发展,前进镇繁荣村、临江乡铁古村和赤卫村3个养殖基地共建网箱180个。

——戮力同心,抓项目抢进度,工业经济跨越赶超,坚持项目牵动战略。全年重点推进项目45个,完成投资38.1亿元,启动建设重点项目40个,多铜一期、山铜矿、北药二期、华顺杂粮加工、大连凯红混凝土搅拌站、鹏程玉米烘干等17 个项目投产达效或基本竣工,完达山乳业、凯迪生物质发电、鸿兴面粉扩建、时代广场、城市基础设施等23个项目顺利推进。4个省重点推进项目提前完成,开复工率达100%,超计划完成投资6.4亿元,为全市完成省重点产业项目任务做出了较大贡献。工业园区建设加快推进。年度新增投资3381万元,累计完成投资4.31亿元。年度完成农转用征地13.05公顷,累计完成征地60.52公顷。园区新建道路3条2380延长米,新铺排水管线1350延长米。新入驻企业5户,企业总数达22户,企业项目总投资30.36亿元。长福新型建材园建成区20公顷,入驻企业 6户,企业项目总投资1.59亿元。工业经济大幅增长。一大批产业项目建成投产,推动了工业经济优化升级。商标品牌战略取得新进展,“食佳面粉”被评为省著名商标,完成嫩江大豆地理标志注册。县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21.37亿元,同比增长55%;实现工业增加值5.46亿元,同比增长46.8%;实现利税2.46亿元,同比增长65%。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城乡市场繁荣活跃。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49亿元,同比增长4.8%。对外开放步伐加快,外贸进出口总额预计达到4.5亿美元,同比增长15%。

——统筹规划,抓推进提品位,城乡同步协调发展。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统筹规划城乡发展布局。城乡规划体系稳步实施。县域体系规划、城市滨水区开发利用总体规划进入待批阶段,完成城市居住区和铁东工业园区控详规划、嫩江滨水景观长廊详细规划。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投资3769万元,新建及改造道路11条,铺装步道板4.8万平方米,升级改造百姓广场,人民生活环境不断改善;投资4655万元,铺设供排水管线10492延长米,完成旧楼户表改造2000户,新建换热站3个,敷设热网管线10350延长米,完成城区低温楼改造30栋,更新军民路地下电缆10505延长米,敷设高压电缆2688延长米,城市载体功能不断提高;投资7371万元,栽植灌木3.2万株、乔木3800余株,亮化楼体121栋,改造临街建筑立面85栋,完成牌匾综合整治1200块,改造危旧楼23栋,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城市管理不断加强。投资500万元购置清扫机、装载机、清雪滚刷等专业设备15台,新增果皮箱300个、铁皮垃圾箱100个。全面实施环卫市场化运作,坚持40分钟巡回保洁制,主次干道保洁面积达200万平方米。取缔大型马路市场2处,拆除违章建筑41处。保障性住房建设推进迅速。全县在建工程19项,建筑总面积73.37万平方米。棚户区改造完成拆迁1058户5.8万平方米,新建育才新城、水岸新城二期、学府墨香居、科洛小区、亿达绿色家园5个住宅新区。1.7万平方米廉租房建筑主体已完工,发放廉租补贴5427户1302万元。全县泥草房改造3626户23.6万平方米,危房改造775户4.3万平方米,超额完成任务。新农村建设成效明显。县乡村投入资金2872万元,修建村内道路28公里,推进公路沿线36个村屯整体改造,重点打造了联兴乡东宁村、海江镇北孟村和胜利村3个新农村建设典型。有9个乡镇进入全省百强乡镇行列。城乡社区逐步完善。完成6个社区日间照料公益性岗位人员招录。提高社区工作者福利待遇,人均月增工资400元。完成1个1000平方米以上的城市示范社区、2个500平方米以上的农村样板社区建设任务,启动117个农村社区建设。道路交通明显改善。前嫩公路、嫩黑公路于9月末全线通车。投资1136万元完成嫩临公路路面改造10公里,投资697万元新建县委党校至繁荣村道路6.6公里。

推进示范镇建设。重点推进场县共建省级试点双山镇续建工程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双吉小区、青山秀水家园、展新滨水家园3个农民住宅新区已竣工入住。新建双山商业街1000延长米,完成两侧人行道铺设。完成一环路两侧边沟砌筑及绿化带建设。铁路公路立交桥配套设施建设推进顺利。市级试点多宝山镇新增投资6118万元,新建经二路、纬二路及小区道路3000延长米,铺设供水管线3005延长米、排水管线9,105延长米。鑫苑小区、多铜股份职工住宅区已完成基础施工。

——引资借力,求共识谋发展,县域经济活力彰显。重新修订了《嫩江县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及奖励办法》,设立了9个战线招商组、13个乡镇招商组、6个驻外招商组。坚持以资源区位优势为依托,以高新科技产业为重点,形成“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多方参与、考核激励”的招商机制。重点围绕矿业开发、现代农业、新型建材等开展招商活动,先后与上海创烁集团、山东百龙创园集团、林格贝生物制药等全国重点企业对接洽谈,19个新项目落户嫩江。精心筹备、积极参加省市各级各类商贸会,在第二十三届哈洽会上,我县分别就红石水电开发项目、玉米深加工项目、临江寒地试车旅游开发项目、中药标准品种植基地实验室项目签署合作协议,总金额达9.8亿元。全年共引进资金25.91亿元,同比增长32.5%。非直接利用外资3910万美元,同比增长44%。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制定出台了《嫩江县促进全民创业若干政策意见》,大力扶持小微企业发展,进一步掀起全民创业热潮。

——千方百计,惠民生解民忧,百姓福祉明显提升。新建和改扩建乡镇学校附属幼儿园5所,完成城乡学校抗震加固改造8所3.36万平方米。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省级标准化学校达到14所。深化高中课堂教学改革,2012年高考报名学生1418人,一表上线137人,二表以上上线407人。博物馆新建工程进展顺利,副都统衙门、文化艺术中心复建工程完成前期规划、效果图设计等项工作。以社区、文化站、文化大院为阵地,积极开展群众文体活动,新建乡镇健身广场4个,成功举办“嫩江之夏”文化广场活动25届。新增城乡有线电视用户5219户,城网入户率达85%,农网入户率达50%。人民医院扩建和中医院异地新建工程投入使用。妇幼保健院通过二级甲等医院评审。4个公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招录医护人员39人。全面落实人口计生利益导向政策,健全服务网络体系,稳定了低生育水平,完成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和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试点工作。社会保障实现全覆盖。城乡低保基本做到应保尽保。新农保、城居保试点工作顺利推进,两项试点参保人数达92989人。居民医保三级医院就诊最高支付限额由3万元提高至10万元,职工医保全年最高支付限额由13万元提高至18万元。新农合参合率达到100%,报销比例由70%提高至75%。失业、工伤保险纳入市级统筹。投入各类社会保险补贴3610万元,社会保障能力明显提升。大力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拓宽就业渠道,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大龄就业困难对象及“零就业家庭”人员33人,城镇新增就业5499人,再就业安置2791人,登记失业率为3.7%。为下岗失业人员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200万元,发放残疾人康复贴息贷款500万元,投资1331万元救助患重病困难群众2781人。完成危房改造维修170户,对家庭困难的残疾人子女和残疾学生发放助学金8.6万元,免费实施白内障复明手术150例。解决重点优抚对象住房44户。妇女儿童工作取得新进展,被评为全省唯一的“国家级实施妇女儿童发展规划示范县”。

2013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攻关年,也是嫩江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一年。因此,嫩江县统一部署,强化责任意识,创新工作思路,推进政府各项工作实现新突破。进一步加快经济结构战略调整,完善四大产业体系;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升民生幸福指数;进一步创新社会管理,加快构建和谐社会;进一步推动县域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着力完成阶段性发展目标,为加快进军全省十强县和建设新嫩江夯实发展基础。

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县生产总值增长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公共财政收入增长15%;对外贸易进出口总值增长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12%;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3.2%。

——突出规模化和产业化,加速发展现代化大农业。坚定不移地实施“农业稳县”战略,按照现代化大农业“四大”特征和“八化”要求,以建设松嫩平原现代农业综合改革试验区为契机,加快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打造全省现代农业先导区。确保粮食总产稳步提高。坚持扩大玉米、发展小麦、调优大豆、积极稳妥地发展水稻的总体思路,继续调整种植结构,实施粮食高产创建工程,粮食总产突破38亿斤。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推进嫩江干流除险加固和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完善旱改水渠系工程,新建干渠86公里、支渠150公里。计划投资1200万元继续实施节水增粮项目,投资420万元完成前进项目区黑土地治理项目,投资2800万元完成伊拉哈基本农田整理项目,预计新增耕地1037亩。全力推进农业规模化经营。以专业合作社为依托,成立发展联合会,积极拓展合作领域。规范农村各类合作组织建设,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新组建水田现代农机合作社1个,以玉米播种、收获机械为重点,优化现有农机装备结构。加强区域服务体系建设,提高现代农机维护、保养和作业水平,实现秋整地453万亩。重点发展一批土地合作社,吸引农民带地、带资入社,做到“一村一社”,引导农民加快土地流转,实施规模经营。流转土地280万亩,适度规模经营390万亩。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继续完善院县、校县、场县共建模式,推进“嫩江高效现代化大农业示范园”和“东北农大新农村发展嫩江综合示范基地”建设,成立“东农-嫩江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加快推广体系建设,全面提升农业科技服务水平。在公路沿线建设3条现代农业示范带200万亩,打造28个现代农业示范村,建设5个万亩以上现代农业示范园。

——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构建“四大产业”体系。举全县之力继续抓好项目建设。今年推进和谋划项目96个,其中新建34个、续建12个、谋划50个,预计完成投资42亿元。项目推进数量同比增长7.9%,投资额度同比增长10%。以产业项目建设为支撑,着力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加快发展农副产品加工、矿产品加工、商贸物流和文化旅游“四大产业”,努力把嫩江建设成为黑龙江省西北部农副产品加工集中区、矿产品加工集中区、商贸物流中心和文化旅游中心。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坚持以工业化思路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突出解决好产业化基地、龙头企业和市场机制问题,着力打造农业产业化基地和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提高农产品加工率。以小麦、玉米、大豆、芸豆、北药、马铃薯等农副产品为原料,重点抓好鸿兴面粉、燕麦乡酒业、四合大豆、宝丰杂粮、圣源杂粮、华疆杂粮、盛泰北兴玉米加工、北药中药饮片加工、嵩天薯业等项目。以生猪、奶牛等畜牧产品为原料,重点发展祥润食品、完达山乳业等项目。加快推进辰鹰乳业搬扩建、山泉酒业搬扩建等项目,实现当年开工、当年投产达效。大力发展矿产品加工业。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发挥资源优势,加快推进铜多金属产品产业开发、能源产业开发和新型建材产业开发,逐步构建金属矿产与非金属矿产并重,勘查、开发、加工协调推进的矿业产业体系,打造黑龙江省西北部矿业经济增长极。积极推进霍龙门铜多金属矿开发,力争多铜二期、铜山铜矿改扩建、铜冶炼及深加工等项目当年开工建设。推进玄武岩深加工、鼎力混凝土搅拌站二期、华昌煤矿、国维星光煤矿、轻体页岩蛋白石加工等非金属矿开发建设,力争松彬珍珠岩环保保温建材、龙嫩煤矸石砖厂、珍珠岩矿等非金属开发项目当年投产达效。大力发展商贸物流产业。重点围绕农牧渔业产品、矿产品和城市发展定位,精心规划布局各类产业园区和配送中心,打造区域物流集散地。在北部矿产富集区建立矿产品物流中心。在城市商贸繁华区建立商业中心,对商贸城、步行街进行整体维修改造,打造以新一百、时代广场、地下商业街、商贸城、龙圣商城为群体的城市核心商业圈,同步谋划打造站前商业圈。加快推进期货市场和陆地港建设,加强与大商所、华粮集团等有实力企业的合作,迅速推进粮食物流产业发展。在城市周边建立农牧渔物流中心及各类专业市场,规划建设汽车物流产业园区、现代农贸物流园区和现代农资农机物流园区。大力发展文化和旅游产业。依托墨尔根副都统衙门、水师营、古驿站驿道遗址,以及抗联文化、知青文化等地域特色文化,加强文物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收集整理,提升嫩江县文化底蕴。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加大景点景观建设力度,尽快完善“嫩江公园—博物馆—副都统衙门—高峰森林公园—法藏寺—繁荣村—临江尼尔基水库100平方公里水面”旅游观光线路,将独具特色的文化和旅游产业打造成支撑嫩江持续发展的强劲动力源泉。

——扎实推进园区建设,全面实施“工业立县”战略。强力发展工业经济,准确把握国家宏观产业政策,充分释放政策效应,加快推进资源大县向工业强县转型。加快工业园区建设。推进嫩江工业园区、长福建材园区征收搬迁工作,尽可能多的为园区预留发展空间。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功能,搞好综合配套服务,提升产业承载能力,引导大项目、大企业、大资本、大产业向工业园区集聚。计划投资5075万元,完成征地20公顷,征收搬迁房屋34户,新建园区道路440延长米,同步推进给排水、地下电缆、绿化亮化等配套设施建设。积极做好北部山区矿产开发园区的启动工作。加强企业运行调控。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提高工业经济运行质量。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扶持培育新兴产业。加大工业项目推进力度,谋划项目尽快开工,开工项目尽快竣工,竣工项目尽快投产达效。要以投产项目为依托,尽快对接下游吃配产业,延伸产业链条,优化资源要素,拓展配套空间,扩大配套规模,壮大和提升产业集群优势。加快生产基地建设,依托嫩江北药、鸿兴鹅业、雨润集团、嵩天薯业等企业打造全国知名的种植基地和养殖产业加工基地。切实抓好规上企业申报工作,力争将祥润食品、宏达建材、鹏程实业、嵩天薯业、龙铁嫩北新型建材、松彬珍珠岩环保保温建材6户企业纳入规上企业管理,增加工业经济总量。积极扶持中小企业。实施人才战略,引进技术创新型、企业管理型、市场经营型人才,为企业发展注入活力。通过财税扶持、政策引导、强弱联合等方式,提高企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采取发放集合债、银企对接等形式,争取流动资金1亿元,帮助企业解决资金短缺问题。引导企业和市场需求对接,推进企业扩能改造。

——坚持城乡统筹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按照“打造中心城、构筑中心镇、建设小城镇、规划新社区”的总体思路,突出重点,分步实施,加快推进城乡二元结构向城乡一体化发展转型。坚持规划引领。依据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完成城南新区控详规划、绿地广场专项规划和燃气规划编制工作。严格执行规划,保证规划实施的严肃性。建立长效机制,提高规划的社会参与度、透明度和公信度。打造宜居环境。不断加大对城市建设的投入,以崭新的城市面貌迎接建县100周年。继续实施保障性住房工程,全年预计基本建设在建工程12项74.6万平方米,棚户区改造计划征收搬迁407户2.48万平方米,建设鑫海小区、学府小区等4个项目12.7万平方米。完善城市功能。新建北联路、南开路等道路15条10463延长米,铺装步行街、曙光路等步道板9段34025平方米;新建及续建给水管网8702延长米、排水管网12958延长米,完成污水处理二期土建工程;新建和改造供热管线8000延长米,安装15兆瓦汽轮发电机组1台,完成116兆瓦热水锅炉土建工程;启动城市燃气工程。提高城市品位。推进嫩兴路、中市街97栋楼房立面改造,安装主要街路路灯436基、节日灯251盏,对嫩兴路、中市街、墨尔根大街121栋楼体进行亮化,在渡口和喇嘛河嫩江入口处各建设堤顶景观桥1座。继续抓好双山镇和多宝山镇省市试点小城镇建设。进一步完善农民住宅新区及双山商业街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编制双山镇“三供两治”整体规划,完成排水管网及商业街供热管网改造。加快多宝山镇小城镇建设步伐,计划完成投资8,703万元。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采取政策扶持和鼓励措施,加快农民进城进镇步伐。计划在城区新建农民社区21栋5.7万平方米。完成农村危房改造500户,改造农村泥草房3640户25.4万平方米。计划投资1500万元用于百村建设,在公路沿线重点打造海江镇胜利村,长福镇爱国村、东岗村,科洛镇石头沟村,塔溪乡沐河村,前进镇繁荣村,嫩江镇团结村7个村。

——继续坚持招商引资,着力开展全民创业活动。坚持大招商、招大商的理念,继续把招商引资工作作为项目建设的“一号工程”来抓,用全员招商和全民创业的具体实践,推进嫩江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全年争取实现内资到位资金35亿元,使我县招商工作实现更大突破。创新招商方式。以资源为依托,以产业招商链作为招商工作核心战略,重点做好产业招商文章。通过政府网站、电视、报纸等各种媒介,利用展会、洽谈、推介等一切契机,与行业龙头企业、产业协会、国际国内知名企业寻求深度合作。通过成立嫩江经济促进会、建立招商网络平台、聘请本地精英做顾问、拓展协会对外联系等形式,采取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完善项目库等办法,丰富招商内容,拓宽引资渠道。扩大招商队伍。聘请中国大豆食品协会、中国大豆产业协会等多家单位为嫩江招商。调动嫩江籍在外创业人士的力量,挖掘嫩江同乡在当地的人脉资源,为家乡发展助推动力。充分发挥各乡镇、各部门、各协会主体作用,结合各自职能和产业、行业实际,以项目为支撑,组建专业招商小组,形成招商引资新格局。巩固招商成果。继续盯住福建福耀集团、哈尔滨谷实集团、大连三仪集团、苏州悦华集团等企业,力争促成与嫩江县合作。完善考核机制。成立招商督查组,对全县各个招商组进行全年常态化检查督办,严格兑现奖惩机制。通过采用异地经济、分税制等方式调动各乡镇、各部门的招商热情,激活民间招商力量,对引进项目的有功人员重奖重用,对落实不力、没有完成任务的部门和乡镇进行班子调整。

——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着力推进生态崛起和绿色发展。编制生态环境恢复规划,以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为重点,进一步加大生态保护和建设力度。推进门鲁河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建设。大力实施“五年绿化行动”,加快国省干道、县乡公路、重点村屯的绿化工作,狠抓废弃工矿用地植被恢复和“绿色”矿山建设。加强水打沟和荒山荒地治理工作,选择适合嫩江的牧草、能源林、能源草、经济作物进行推广种植,全面提高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积极推进凯迪生物质能源林建设,提高林地和森林保有量。加快推进中幼林抚育和低产低价林改造,森林抚育补贴试点在3万亩的基础上增加到5万亩。喇嘛河城区段5.25公里治理工程概算投资2950万元,力争列入2013年省投资计划。

第3篇:社区商业招商工作思路范文

一、关于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

1、抓好市篮球中心的征地及周边路网规划。市篮球中心(多功能体育馆)是中国CBA第一馆,是市的重点建设项目。必须按照市的要求在10月份之前全面完成征地任务。同时还要完成篮球中心周边的路网规划。

2、启动*路和*路改造升级。*路和*路的改造升级第三季度开始动工,年内完成。9月1日前全面完成教育路、*街的改造升级工程。

3、推进松柏路的建设,解决拆迁赔偿问题。并抓好*路与松山湖产业园工业北路等交叉路口的衔接,完善两区域道路系统。完成*路(龙泉路至荔园路路段)的拆迁工作。尽快完善石龙坑拆迁安置区的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包括电视、电信、供电配套。

4、促进房地产项目的建设,提高服务水平。近期要抓好惠明盛、星城国际、海悦花园四期的建设,积极做好相关的服务工作。做好原商会大厦地块受让企业的跟踪服务,协助办理有关证件和手续。商会对该地块的前期投入问题,由镇财审中心等部门帮助理顺,妥善解决。

5、加快水景公园的建设。水景公园的建设是我镇今年城市建设的亮点工程之一,今年内要基本完成。

6、加快对横坑水叮当地块、横坑原玫瑰园地块、横坑原已出让地块(44358.9平方米)等推出市场挂牌出让。完成玫瑰园、上底村地块等几宗用地的相关手续,并推向市场挂牌交易。制定处置林辉地块、美尔顿侧地块、东太阳投资公司、物资公司、*发展银行等项目用地方案。

7、基本完成三联、兆峰、东富布厂的搬迁,并办理搬迁后地块的开发手续,争取年底推向市场。

8、推进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污水处理厂建设进度,完成填土工作及道路配套建设。尽快确定污水管网规划设计。坚决打击企业环境违法行为,推进重点污染企业整治。

9、完善第二批水利项目的扫尾工程。并抓好疏浚清淤,解决水浸街问题。启动第三批水利防灾减灾工程的前期工作。全力配合市对寒溪河防灾减灾工程的统筹规划建设和防汛工作的统筹协调。

10、落实公交枢纽站的选址,启动公交站牌的建设,增加公汽上落站点。

11、启动读书公园建设。完成佛岭二期工程设计。

12、集中力量消化闲置烂尾楼。对照华酒店尽快完成转让,加快建设。*花园后面一排烂尾楼、红荔路与石大路交界处烂尾楼限期消化。完善中心区停车场和主干道两旁停车位的配置。

13、配合市开展创模、创园、创建林业生态市的相关工作。补种路旁枯树,主干道路不时有枯死的道旁树,要及时清理、补种,提高绿化水平。落实生态保护绿线建设工作。

14、完成全镇公共消火栓布点及改造规划,尽快确定中标设计单位。按设计深度的要求在第三季度完成规划设计。在规划时要注意与城市供水管网规划结合起来,供水管网采用生活、生产、消防合用式管网系统,管网布局改造形成环状供水,提高供水可靠性。

15、着手市民广场展示中心布展工作,主要展示我镇的城市和产业发展。今年内要完成。

16、围绕城市建设抓管理。设立严管街道,坚决禁止乱堆乱放和占道经营。将镇主干道路的“牛皮癣”治理工作推向市场化运作。继续抓好违法建筑清理工作。抓好建筑安全,要对全镇建筑物进行排查,开展安全鉴定,重点处理、拆除危房。

二、关于经济工作

1、对工业企业错峰用电进行妥善安排。供电部门在实施错峰轮休前须及时向企业做好书面预告,做细工作,尽量减少企业损失。并在全镇努力开展节能工作。

2、全力跟进深业科技名城项目,努力促进项目落户。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提高招商选资的质量。抓好对空置厂房、土地的招商,减少厂房空置率。

3、加强对企业的联系,服务好现有外资企业,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促进增资扩产,拓展内销业务。

4、加强园区建设和管理,消化闲置土地。制定园区管理制度,划定园区区域,在招商、规划、治安、卫生等方面由园区管理中心统一管理。重点对华南工业园二期地块及无项目地块进行消化;并解决TR轴承厂用地问题。

5、做好对重点企业的分析,实行分类指导管理,培植第二梯队企业。完成编制外企产品目录,促进内外资企业合作,引导民企为大型外企生产配套产品。继续抓好品牌建设,促进民企增创名牌和著名商标。创建电子类、汽车类两大行业技术创新平台。

6、促进大项目的投资建设。加快已落实未建设的镜威家具、华坚国际、衡隆电业等工业项目的上马。

7、继续做强汽车城,全面完成汽车城办事中心的建设,协调好进驻部门进场装修问题。促进已签约的4S店建设。协助好百业汽配城的招商工作。

8、抓好东方商业街的后续管理工作,促进东方新天地等商业项目加快建设,相关的职能部门提高行政服务效率。

9、加快货运物流停车场项目的建设,包括建设防汛物资仓库。

10、经贸、民营、城建、公交等部门和*、西溪、牛杨、塘边、坑口、泉塘、居民区、石龙坑等相关村(居)委会要切实抓好基础设施与松山湖相衔接,利用松山湖的辐射提高发展水平。

11、落实专业镇申报工作,做好材料跟踪,争取成功申报光电数码专业镇。

12、继续强化财政管理。积极筹措资金,确保重点工程的资金落实。要开展绩效评价工作,对全镇财政投资的工程项目列入绩效评价范围。另外,镇房地产公司出让的地台未收回应收款的要尽快全额追收。

三、关于文化教育卫生工作

1、制定一套宣传*城市精神的方案,采取多种形式、多种途径,广泛宣传“海纳百川、厚德务实”的城市精神。

2、完善一批文化设施。争取*、*、牛杨成功创建文化达标村。

3、深化“牵手文化”的品牌,并做强“青年论坛”,建设广场特色文化。

4、加快新城小学建设。推进“三级办学”向“两级办学”转变,9月起实行户籍学生义务教育阶段真正免费义务教育。规范民办学校的办学行为,全面解决教育问题。

5、推进“新莞人培训工程”。要制定和执行培训工作计划,重点抓好岗前素质培训和技能提升培训,并不断增强培训工种,以适应企业需求。

6、完善卫生“三大体系”(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卫生执法监督体系、医疗救治服务体系)建设,确保资金依时到位。大力发展和完善社区医疗卫生网点,形成方案、论证。进一步完善医疗服务体系和保障体系,使群众看得起病、看得好病。

四、关于农村工作

1、抓好规划建设分类指导。各村(居)要根据实际,因地制宜谋发展。继续发展集体经济,提升物业经济档次。不能随便出让土地,村(居)委会或村民小组出让土地要严格执行层级审批制度,要经片长签名和镇政府审批。

2、完成村级年度量化考核方案。并出台村民小组干部管理规定。对村民小组一级要实行财务公开。

3、继续抓好农村环境“五整治”。进一步抓好各村(居)“见缝造景”亮点工程建设。

4、改善民生。对照生老病死、衣食住行、读书、就业、安全、社保等民生问题,努力解决实际问题。全镇将出台民生工作规划。

5、加快镇村兑数工作,认真做好镇村共同负担的工程款项结算。强化农村债权债务和经济合同管理、土地款使用管理、票据使用与管理。村(居)委会签订的合同特别是经济合同,必须事前经司法所把关,否则追究责任。要牢固树立规范运作意识,依章依规,各村(居)要开展自查自纠。有关部门要定期检查各村(社区)实施财务计划性管理的情况。

6、全力追收应收未收款。要做好合同入库、定期汇报、跟踪督办,对逾期未报、未有效追收的相关责任人(包括会计、“双委”干部)实行责任追究。

五、关于和谐稳定

1、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开展各项整治行动。从7月份开始要大力开展以整治出租屋治安隐患为重点的“治窝”专项行动。要在全镇强化治安防控,从源头上消除各种治安隐患,确保治安状况持续好转。对电力基础设施被盗问题要高度重视,从严打击。

2、加大工作力度,严格执行工作责任制和领导包案制度。积极做好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

3、积极化解劳资纠纷。加强对企业的劳动监察,全面清查欠薪企业。对近期上访较多的劳资纠纷、工程款纠纷等问题妥善处理,劳动、城建部门要及早介入。

4、研究解决新莞人廉租房问题。试点出租屋物业化管理,拟由集体统一承租村民的空余房屋。各村要大胆探索,出租屋管理服务中心要抓好1-2个试点。

5、进一步深化“治摩”工作,加大对套牌、假牌、无牌机动车等交通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净化道路交通环境。从9月1日起,禁止电动自行车上路,禁止摩托车非法载客营运,分步分时段实施禁止本地摩托车在镇中心区及主要道路行驶。禁止摩托车通行的路段暂定为百业路、*路、汽车东站四周路段、汽车城四周路段(途径黄沙河西路、*路、金富路、荔园路),每天9时至16时,20时至次日4时在以上路段禁止摩托车行驶。

6、继续整治“黑网吧”,重点打击在厂区、企业、出租屋里面变相经营的“灰色网吧”。

7、强化食品安全综合整治。加强食品源头、流通环节安全监管。学校的集体食堂监管覆盖率达到100%。企业的集体食堂监管覆盖率达到80%。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安全检测,推进蔬菜放心工程示范基地建设。

8、坚决整治“黑诊所”和非法行医,全面清除非法行医窝点。

9、加快“三小”场所及出租屋消防隐患专项整治。要加大力度,采取措施。整治的价格问题,由镇财审中心作出认真的审核后列出各工程项目的最高限价,然后在与多家施工单位沟通后向镇内公开。各村(居)也可考虑将整治工程项目打包投标。

10、加强对困难群众的救助,抓好社会保障工作。发展以扶老、助残、救孤、济困为重点的社会福利。做好“慈善超市”的经营管理。继续抓好就业工作,落实好免费就业培训。继续抓好法律援助工作,制作法律宣传栏,加大法援工作的面和度。

六、关于党建和机关作风

1、继续抓好“两新”组织的党建工作。完善“一证一卡一系统一中心(站)”管理服务体系,积极推行流动党员IC卡,完善流动党员信息管理网络。

2、抓好廉政建设和作风建设,加强检查监督。继续推进建设工程招投标、土地使用权出让、土地物业租赁、产权交易、政府采购等制度的落实。纪检、人大等部门加强对工程质量的监督。

3、举办第三期干部培训班,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开展人才状况调查,推进人才工作。做好应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安排,推荐到基层、企业锻炼。

4、继续抓好干部作风建设,开展纪律教育学习月活动。

七、关于第三季度工作的总体要求

第三季度是落实工作的黄金时期。各单位、部门要根据会议部署,结合自身实际,认真分析研究,既要统揽全局,又要突出重点和急点,推动每项工作都落到实处。

一要转化思路抓落实。年初,镇委、镇政府围绕推进经济社会双转型,提出了做好今年工作的整体思路和具体措施。经过第一季度的成型、第二季度的深化,各村、各单位的工作思路也都已经非常清晰了。有了思路和措施,关键是把工作一项项落到实处,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成效,努力做到说一句,是一句,句句算数;抓一件,成一件,件件落实。

二要对照进度抓落实。去年以来,我们实行每季度召开一次工作会议,总结上一季度各项工作,提出下一季度的工作重点。党政办专门制定了重点工作分解表,督促各单位、部门及时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现在看来,多数工作抓得很好,各方面反映都不错,但也有部分工作进展缓慢。现在*年已经过半,各单位、各部门必须认真对照年初制定的工作计划和镇委镇政府布置的工作重点,检查一下相关工作任务是否也完成过半,相关指标是否也实现一半。已经完成的要再接再厉,巩固深化;尚未完成的要抓紧补课,迎头赶上,确保按时保质乃至提前超额完成工作任务。

第4篇:社区商业招商工作思路范文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认真贯彻党的*大和*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四个转变”、实现“四个统一”,提升干部队伍素质,健全监管体制机制,加快信息化应用,提高监管执法和服务效能,全面推进基层单位职责具体化、工作程序化、管理制度化、服务规范化建设。

(二)工作目标:通过开展“基层建设年”活动,全面实现基层工作观念转变、工作重点转移、干部队伍转型、创新体制机制、优化工作环境等“三转一创一优化”的目标。

1.实现工作观念转变。更新发展理念、服务理念、执法理念和维权理念,确立公正、法治、大局、和谐等核心理念,建立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行政管理观。

2.实现工作重点转移。明确“两费”停征后工商部门各项职责和具体任务,及时把以收费为中心安排工作部署任务转移到全面发挥工商行政管理职能、加强监管执法、提升服务质量上来。

3.实现干部队伍转型。调整干部知识结构,掌握市场监管、执法办案和服务发展“三种能力”,练好文字写作、电脑操作、公共关系处理“三项基本功”。

4.创新体制机制。优化机构设置,调整工商所布局,明确岗位职责。建立执法业务规范标准体系,健全各项制度,完善工作机制,改革绩效考核评估办法,提高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和法治化水平。

5.优化工作环境。坚持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服务,健全与相关部门的协作机制,争取经营者、消费者的理解和支持。搞好基础设施和装备建设,加强信息化建设,推进监管手段现代化。

二、“基层建设年”活动的主要内容

(一)强化培训,提高行政管理效能。

1.明确培训目标。由人事政工科负责,协调组织全系统的教育培训工作,统筹规划、统一部署、具体安排,整合培训资源,提高培训水平,务求取得实效。对工商所干部分岗位进行专业知识培训和基本技能培训,达到掌握登记和网上办案流程,会制作执法办案文书和一般程序案卷,能调解消费纠纷,能查处常见违法行为,能熟练运用信息化设备和业务软件的要求。对工商所长,还要加强领导科学、管理艺术、应急处理、协调关系等方面的培训,提高综合能力。

2.创新培训方式。采取全员培训、练兵比武、以强带弱、以老带新、以上带下、以案释法、典型示范等形式多样的培训方法,尤其是要根据基层工商人员的特点,突出案例教学,挑选并鼓励各专业岗位有丰富实践经验、口头表达能力强的业务骨干做教员,提倡领导干部上讲台,开展“案例培训月”、“巡查竞赛”、“办案无差错竞赛”、“优秀案件主办人评选”等活动。基层干部年度集中培训时间累计应不少于25天(200小时)。充分利用系统内网络资源,大力推行视频教学、网络培训。加强培训的考核检查,建立基层干部培训学分制度和培训档案管理制度。

3.健全培训机制。加强考核,严格奖惩,使参学人员学有压力、学有动力,迅速掌握所需要的业务知识,尽快适应新角色,胜任新任务。各单位都要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基层建设年学习计划。干部学习情况将纳入本年度目标岗位责任制考核,对按规定应接受培训而无正当理由不参加培训或者培训成绩不合格的,年底考核不能被评为优秀等次。

(二)创新措施,规范监管服务行为。

1.创新登记管理方式。坚持“法制意识与服务意识并重、合法性与合理性统一、原则性与灵活性结合”的原则,正确处理“严格执法与热情服务、整顿规范与加快发展、依法行政与提高效率、降低门槛与经济安全”四种关系,改进企业登记管理工作,实现登记工作质量和效率的同步提高。

(1)进一步提速增效。进一步放宽股东身份限制;进一步放宽企业注册资本(金)要求;进一步放宽企业名称核准限制;进一步简化登记手续;进一步放宽核定企业经营范围限制。通过“内部授权委托登记”制度分权、放权、授权等,深化“一审一核”制,减少审批环节。将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权下放至工商所。实行首问首办负责制、一次告知制、一站式服务和限时、延时服务。加大对大企业转型的审批扶持力度,主动上门给予指导并全程跟踪搞好服务,对提交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的登记申请,要全部当场办结,不能当场办结的,要说明理由,并严格兑现公开的承诺时限。

(2)全力服务招商引资。牢固树立文登发展我有责的意识,实行全员动员,力求引资成效。发挥掌握信息量大,与企业交流较多的优势,及时掌握各办事处、镇的招商需求,多方面收集企业信息,促成项目投产,当好招商引资工作的“牵线搭桥人”;开辟行政审批的“绿色通道”,变被动受理为主动介入,实施上门预约和靠前跟踪服务。在城区和南海两大板块开发建设过程中,全力以赴帮助引资项目办理登记审批手续,保证投资项目在文登早落户、早投产、早见效益。

(3)积极开展上门服务和预约服务。年检期间,扩大企业预约年检和上门年检服务的范围,提高企业年检一次性通过率。对分支机构较多、分布地域较广的企业以及位于文登市2008年度奋进榜前列企业及其下属企业、位于村居奋进榜前列的居委会、村委会下属的企业,广泛推行预约年检服务和上门年检服务,由专人指导企业提交年检材料,减轻企业年检时压力,确保企业尽快通过年检。

(4)坚持依法核准,严格市场准入。在做好优质服务的同时,严格履行法定的审批程序,按照统一登记标准、统一登记程序、统一登记规范的要求,严格审查登记材料、严格掌握前置审批、严格核定登记事项、严格执行登记程序、严格执行登记时限、严格落实登记审核责任制。凡是条件不具备、材料不齐全,需要法定前置审批而没有的,坚决拒之门外,不搞变通登记,确保为市场提供合法的主体。

2.拓宽监管执法领域。深刻认识“两费”停征后,加强和改进监管执法工作、推进职能到位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真履行好监管执法职责,切实维护市场秩序,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1)加强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管。以加强食品市场监管“四项制度”建设为中心,突出食品安全监管,强化各项措施落实到位,确保消费安全。逐步完善流通环节商品质量监测工作制度和程序,加大对食品、成品油、液化气、建材、鞭炮等重点商品的监管力度,严厉查处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的违法行为,全力确保消费安全。

(2)强化公平交易执法。严厉查处商业欺诈和不正当竞争行为,维护公平竞争。继续完善打击传销的领导协调机制和部门执法协作机制,不断加大打击传销工作力度,积极开展“无传销社区”的创建活动,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加强政策引导、行政指导和教育督导,引导企业和直销人员依法开展营销活动,从严监管直销市场。采取有力措施,维护好注册商标和知名品牌合法的商标品牌权益,加大对商标侵权行为的查处力度。

(3)加强重点领域和管理死角的监管。发挥局域办公网的作用,利用年检的有利时机,对新办1年以内的有限公司进行重点检查,严厉打击“两虚一逃”等企业的违法违规行为,规范企业的经营行为。要以关系人民群众身心健康、生命安全和违法问题多发的药品、医疗、保健食品等类别广告为重点,加大虚假违法广告的查处力度,依托广告监管信息系统,建立健全广告监管长效机制。要深入开展对网络交易行为监管执法的理论和实践研究,积极稳妥地推进网络交易行为监管执法工作。充分发挥基层工商所的作用,严格落实属地监管责任制,加大监管巡查力度,坚决取缔无照经营行为。

(4)全力抓好消费维权。依据《山东省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积极做好与消费者生活密切相关的服务领域的消费维权工作。加强消费争议调解规范化管理,推进投诉和解机制建设,及时有效地解决各种消费纠纷。以调解止争议,以和解促和谐,以和谐促发展,重点抓好与消费者生活密切相关的食品、药品、住房、汽车等商品和银行、保险、旅游、交通、电信、供电等服务方面的消费纠纷的和解与调解。

3.规范监管执法行为。严格执行《行政处罚法》、《行政许可法》及国家总局、省局的有关规定,做到执法办案适用法规精准化、程序规范化、文书格式化、档案标准化和案件管理信息化。

(1)明确执法职责,完善体制机制。制定科学规范的巡查执法、案件查处、暂扣罚没物品管理、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管等工作流程。对监管执法工作的标准、时限要求和预期效果做出明确规定,理清工作环节间的衔接关系,保证执法工作规范运行。

(2)落实办案制度,提高办案质量。全面落实案件主办人制度和过错追究制度,做到职权清晰、责任到人、量质并重、奖惩分明。严格执行统一掌控、自由裁量制度,做到法律效果、经济效果、社会效果相统一,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相统一,行政执法、普法宣传、指导帮扶相统一。充分利用“统一指挥、上下联动、交叉办案”等执法机制,集中力量查办重点领域大案要案。

(3)强化执法监督,推进依法行政。实行执法质量考评制度,执法行为内部合议、审核制度,案卷评查制度等,依法搞好案件核审、复议、听证、应诉工作。加大法制监督检查力度,实行“案件处罚”回访制度,认真开展执法检查和典型案件评析活动。强化行政处罚案件执行和移送工作,避免发生失职渎职行为。

4.完善服务发展举措。进一步增强大局意识,紧紧围绕文登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来谋划工作思路,切实为政府分忧、帮企业解难,叫响“满意在工商”口号。

(1)开展走访调研活动。由局党委班子成员带队,组织相应直属局、科室以及工商所,重点走访文登市2008年度奋进榜前100名企业和奋进榜前50名村(居)委会辖区企业。对于其他企业,由辖区工商所负责走访。重点了解企业在当前金融危机形势下的发展情况,听取党委、政府、相关部门以及企业对于工商部门的意见建议,积极帮助企业解决困难,渡过难关。积极引导企业注册商标和争创中国驰名商标、省著名商标,加快实施商标战略度。充分运用行政提醒、行政告诫、行政建议等行政指导手段,引导监管对象诚信守法、规范经营。发挥消费者、个体私营、商标、广告、企业信用等协会作用,搞好会员服务,促进经济发展。

(2)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促进就业再就业。充分发挥个体私营经济吸纳就业的重要作用,鼓励支持下岗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残疾人、退役军人和返乡农民工从事个体经营、创办私营企业,努力形成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工作新格局。积极配合有关部门严厉打击各类“黑中介”,规范人才劳务市场,切实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3)全力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加大力度,集中开展农资市场专项整治,严厉查处各种制售假冒伪劣农药、种子、化肥、农膜和制作违法虚假农资广告等行为,维护好农民合法权益。充分发挥工商所贴近农村、贴近农民的优势,提前介入,强化服务,积极引导农民成立各种专业合作社。大力培育为农业生产产前、产中和产后提供服务的企业,支持发展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的企业发展,提高农业增值能力和比较效益,积极促进农村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继续大力发展农村经纪人,加强规范管理,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

(三)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树立基层工商良好形象。

1.扎实开展“三创建”活动。创建“节约型机关”。大兴节约之风,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齐心协力,厉行节约,从小事抓起,从自身做起,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度电、每一张纸、每一升油,切实把创建“节约型机关”的各项措施落实到位。二是创建“效能型机关”。严肃工作纪律,发扬团结拼搏、朴实勤劳的工作作风,着眼大局,通力合作,对待工作不讲条件讲成绩,不讲享受讲奉献,不讲困难讲实干,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去,尽职尽责地完成好各项工作目标。三是创建“文明型机关”。深入开展创建文明单位(机关)、青年文明号、巾帼文明岗等活动,推进基层精神文明建设。继续开展评先树优活动,总结推广公正执法、文明服务、务实创新等方面的先进典型和经验做法,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结合建国60周年庆祝活动,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形成健康向上、文明和谐的工作氛围。

2.加强行风建设。严格禁止“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等不良现象,彻底杜绝“吃、拿、卡、要、报”和乱收费、乱罚款等违法违纪问题。通过抓好明察暗访、基层执法人员述职述廉和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树立工商机关良好形象。加强重点部位和薄弱环节的防控,从源头上防止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的发生。深化政务公开工作,更好地发挥传统媒体和系统宣传阵地的优势和作用,向社会全面公开基层职能、工作人员、执法依据、许可和审批事项、登记基础信息、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督检查情况等,努力为工商工作的开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3.加强“平安系统”建设。高度重视工作,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加强机关内部安全保卫工作,提高应急处置能力。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黑网吧,继续做好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安置帮教、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预防青少年犯罪、扫黄打非、禁毒防艾等工作,深入推进基层平安建设。

(四)加强基础建设,提升基层规范化管理水平。

1.进一步整合执法机构。适当调整原有执法力量,撤销原有的3处办事处,具体业务并入所属工商所。充实公平交易局、消保科执法力量,分别成立4个和3个分管科室,并增加人员,强化人力、物力保障。以此,相对集中行使行政处罚权,集中力量办大案,切实解决多头执法、重复检查,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等问题,使工商监管更具权威性、更有公信力。

2.建立健全基层管理制度。针对各项业务工作,根据省局、威海市局的要求,建立健全具体的工作制度,汇编成册,作为基层开展业务工作的“指导书”;针对会议、考勤、学习、值班卫生管理以及考勤考绩等内务管理工作,健全相应的制度,汇编成册,进一步规范日常行为,建立以“以制度管人,以制度管事”的工作格局。以保障监管执法和服务发展的成效为基础,完善年度目标考核责任制,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加强监督,严格奖惩,使考核、考绩工作更加科科学、更加合理、更加公正,达到激励先进,鞭策后进的效果,激发基层干部干事创业、争先创优的积极性。

3.加强基础设施和装备建设,改善办公条件。根据整合后基层工商所数量和编制,合理调配行政执法车辆和有关办公、办案设备,保证正常工作需要。搞好基础设施的管理、更新和维护,充分发挥好现有设施的作用,营造干事创业、安居乐业的良好环境,引导、保护、发挥好广大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4.加快信息化应用步伐,提高现代化办公水平。优化网络办公平台,确保网络安全平稳运行,实现系统内信息互通、资源共享、业务联动。经常性地组织业务人员参加计算机操作培训及业务软件使用培训,业务人员必须熟练操作有关业务和办公软件。充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积极收集企业使用网站服务功能的情况,根据反馈资料,将现有的红盾信息网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使其更加方便企业使用。积极扩充网站服务栏目,不断增加网站服务功能,拓宽帮扶企业发展的信息化渠道。

(五)加强与社会各界的联系沟通,优化监管执法环境。

1.密切与地方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关系。积极服务地方党委、政府中心工作,争取党委、政府对工商工作的重视、支持和领导。加强与相关职能部门的沟通,建立完善执法协作机制。工商所要加强与居委会、村委会的联系,将基层工商工作融入“两委”工作之中。

2.加强社会普法宣传工作。通过新闻媒体和系统内宣传阵地,广泛宣传工商行政管理法律法规知识,推进送法进市场、进企业、进农村、进学校、进社区活动,增强企业、经营业户诚实守信、守法经营的自觉性。

3.进一步做好信息和宣传报道工作。加强基层宣传报道队伍建设,建立激励机制,做好宣传报道工作。高度重视网络宣传和舆情监控引导工作,及时调查处理网络上反映的相关问题,以促进工商工作发展。加大基层政务信息报送力度,提高信息质量。通过信息宣传,不断扩大和提升工商部门的社会影响,优化外部工作环境。

三、“基层建设年”活动的时间安排

基层建设是一项长期性的任务。按照省局、威海市局的要求,此次“基层建设年”活动拟安排一年的时间,具体分为三个阶段。

(一)宣传发动阶段(2—3月)。制定出台“基层建设年”活动实施意见及考核办法,召开全系统动员大会,进行动员部署。各单位要通过多种形式,认真学习动员会议精神,学习实施方案,并进行广泛宣传和发动。同时,按省局、威海市局的要求开展好走访调研活动。

(二)组织实施阶段(3—11月)。按照“基层建设年”活动实施方案的部署,围绕六项重点工作,逐项展开,扎实推进。其中6—7月,市局将对“基层建设年”活动实施情况进行督查,针对发现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分析原因,抓好整改,确保全面完成各项任务。

(三)总结提高阶段(12月)。各单位对“基层建设年”活动进行全面总结,并制定巩固提高“基层建设年”活动成果的措施,形成书面材料上报。根据日常检查情况,结合系统年终工作会议进行总结评比,年底组织表彰“基层建设年”活动取得明显成效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

四、“基层建设年”活动的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开展“基层建设年”活动,是省局的重大决策,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事关全局,事关长远,各单位一定要把这项活动列入重要日程,加强组织领导,保证活动扎实有效。市局成立“基层建设年”活动领导小组,加强对活动的组织、协调和指导。领导小组由王国智同志任组长,张有臻同志任副组长,各直属局、科室负责人为成员,日常工作由人事政工科负责。

第5篇:社区商业招商工作思路范文

1、“十”期间是质量技术监督事业协调、快速、健康发展新阶段

党的后,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历史发展的新时期。党的明确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到年前是本市抓住筹办“世博会”机遇,实施科教兴市战略,促进新一轮发展的重要时期。“十”期间,在本市城区与郊区协调发展的进程中,区要以快速度、高水平、可持续的协调发展为要求,实现跨越式发展,促进经济大发展、城乡面貌大变化、人民生活大提高。质量工作是经济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质量技术监督是以法律法规为准绳、以标准为依据、以技术检验测试为手段,对质量(包括产品质量、质量管理、质量监督、质量认证、安全监察等)进行规范和监督管理的活动。涉及到经济和社会生活各方面,是现代化建设、发展市场经济、加快科技进步的重要技术基础和技术保障。在市、区二级政府的重视、支持及相关部门协同配合下,质量技监系统干部职工坚持与时俱进、奋发有为,“十”期间,质量技术监督事业必将得到协调、快速、健康发展。

2、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给质量技术监督事业发展带来新机遇。

“入世”后,中国市场与国际市场进一步融合,经济全球化、市场一体化,直接影响着我国经济贸易和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及百姓生活,直接影响着各级政府部门管理经济、贸易、监督市场行为的法律法规、政策措施、运行机制及工作方式。在加快建立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质量技术监督工作应按照WTO规则及国际通行做法,更好地发挥应有作用。从总体上讲,要为增强我国经济的整体竞争力、增强区综合经济实力服务;从具体方面考虑,实施技术监督的重点应在涉及安全、健康、环保等相关领域,以市场准入制度为主的监督管理;服务的重点是政策引导、技术指导、帮促企业强化标准、计量技术基础,运用国际先进质量管理标准,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增强创新能力,调整、优化产品与产品结构,增创名牌优品,掌握和运用贸易技术规则,跨越贸易技术壁垒,增强产品国际竞争力;构筑有序竞争的市场环境、促进社会诚信体系建立,让百姓的“衣食住行”各方面生活消费,享受到优质产品、优质服务。因此加入WTO后给质量技术监督带来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发展新机遇。“十”期间质量技术监督任务艰巨、大有作为。

3、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对质量技术监督事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是实践“”重要思想、贯彻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坚持执政为民、建设法治政府的必然要求,也是建立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更是全面正确依法履行质量技术监督职责的基础和保障。国务院于年3月颁布了《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要求各级人民政府和各部门切实贯彻,做到五年有计划、年度有安排。为此,在质量技术监督事业的新一轮发展中,必须全面正确执行《纲要》,提高依法行政水平,确保依法正确履行质量技术监督各项职责,更好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造福于民。

4、提高市场监督水平,要求加快社会诚信体系的建设和运行取得新进展。

信用是一种无形资源,能产生现实生产力、转化为有形财富。稳定可靠的社会信用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效运行基础条件之一。为保障的市场经济走向健康、成熟和国际化,市政府于2001年开始在全国率先建立个人和企业的市社会信用体系的诚信系统。作为新一轮发展的重要工作,2003年,市委提出推进本市社会保障体系、社会诚信体系、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体系三大体系建设的任务。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积极参与该体系的建设,及时准确提供有关企业相应的监管信息,并发挥该体系的功能,促进职能工作科学、规范,提高对市场、对企业的监管水平。

5、对照分析发展面临的新形势要求,当前存在以下主要差距、问题,需今后努力解决。

――统一领导、综合管理全区质量工作需进一步加大力度,各级质量责任制和质量奖励(激励)制度应予重点加强,充分发挥区质量工作领导小组对质量工作的决策、组织协调、督查功能以科学发展观统筹全区质量工作,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在一些管理部门和企业中,质量关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观念不强;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加强质量工作的措施难以到位;有关质量技术投入不足,技术管理基础薄弱,企业中标准化管理、计量检测、质量检验不完善不严格、产品技术含量不高、质量竞争力低下的状况未能有效改变。

――“科教兴区”、“质量振兴”、“名牌战略”的宣传、政策引导和组织实施的力度、广度、深度有待强化。在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企业建立有效运行的质量管理体系、实施产品质量认证、争创市级名牌中国名牌产品以及创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产品等方面的进程跟不上形势发展要求,影响了我区整体经济实力的快速增强。

――近几年来,私营、个体、合作等小型企业及外省市注册的企业快速增加,其中有些企业单纯追求利润、经营管理粗放、质量法制意识淡薄、质量管理基础差、生产设备陈旧、生产工艺落后、技术力量与质量检测能力贪乏的情况不为鲜见少见。注册、实体在区外的企业生产质量、安全管理成为盲点、难点;甚至有些企业规避行政部门依法管理、质量诚信度差,个体户、私营企业中进货渠道与帐目无记录情况较普遍,违法违规行为难以查实处理。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任务繁重、力量不足。全区现有锅炉872台、压力容器2175台、电梯334台、起重机械407台、游乐设施18台、压力管道83367米、气瓶11万多只。特种设备数量每年以约20%以上递增。但技术含量低、安全系数差的小型锅炉约占60%,在服务行业(如浴室等)、五小企业(小化工、小服装厂等)中尤为突出;一些压力容器陈旧、缺乏技术资料,有些企业经营者和使用、操作者安全意识差,忽视、轻视管理,无证、违章使用、改造,未经检验合格使用等情况较突出。因此消除安全隐患、极需强化管理、检查、整治并实施长效管理。目前全区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管理管理网络队伍和行政管理及技术检验力量难以适应。

――在区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下,随着履行法定职责的扩展和划入,质量技监系统人员不断充实、技术检测机构的检测装备逐步得到改善,经过多年共同努力,初步形成基本适应本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质量技术监督体系,但存在着以下难以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的主要问题:一是人员的观念更新、工作思路拓展、管理机制与工作方式的创新不快;二是人员的数量及专业业务知识更新和综合素质提高不快;三是作为技术保障和支撑的技术检测机构需加强实验室建设,加快提高检测装备水平,提升检测能级,充实相关人员、提高人员的科技档次,深化改革和管理创新、拓展检测服务领域;四是全局系统(局机关和三所)的电子信息化建设进展滞后;五是区特种设备监督检验所因经费无财政预算拨款,自收自支几乎没有结余,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发展能力。

二、发展方针

质量技术监督工作积极应对我国入世的影响,把握好举办世博会和未来二十年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机遇,树立和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增强区综合经济实力这一主线,按照国际化、信息化、市场化和法制化的要求,从有利于构筑新型产业体系、有利于建立市场经济新秩序、有利于加快城市信息化建设和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着眼,进一步贯彻服务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宗旨,坚持以质量为中心,标准化、计量为基础,强化监督管理职能,发挥技术基础、保障服务功能,切实把握工作的关键抓手和切入点,推进科教兴区、质量兴区,营造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构筑社会诚信体系,在为区快速度、高水平、可持续、协调发展作出新贡献中,质量技术监督事业与时俱进跃上新台阶。

三、发展目标

1、基本形成与国际通告做法相一致、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质量管理与检验、标准化、计量测试和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的行政管理和技术检测体系,履行综合管理、行政执法、安全监察、公共服务职能的能力和水平明显提高,技术基础作用和技术保障能力明显提高。

2、在实行新型工业化道路过程中,全面加强标准化、计量、质量管理等技术基础工作,促进企业走质量效益型可持续发展道路,推动本区产品质量整体水平达到21世纪初期国际先进水平。“十”期间,10项以上产品获名牌称号、3项以上产品获中国名牌称号。支柱行业、重点企业以及重点产品、市场准入制度产品、高新技术、出口产品的生产企业建立有效运行质量管理体系。

3、建立监督抽查、质量监管、专项整治、质量执法相结合较为完善的产品质量监控体系。到“十”期末,在市、区二级产品质量监督抽查中,本区产品抽样合格率达85%以上。实施与WTO相适应的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强化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强制性产品认证、食品生产许可证的取证管理与证后监管,做到区内基本消灭无证生产。监督抽查产品不合格企业的后处理、质量问题突出企业的监管跟踪检查及行业性区域性突出质量问题专项整治的有效性明显提高。在涉及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等领域内强化质量监管和执法,基本遏制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等违法行为的势头。

4、标准化工作实现“四个加快、二个推进”。加快建立完善科学高效、统一管理的全区标准化管理体系;加快建立重点突出、特色鲜明的农业地方标准体系;加快建立面向市场、反应快速的标准化工作机制;加快建立企业为主、广泛参与、透明度高的标准化工作运作模式。推进企业采用国际标准、应对贸易技术壁垒,提高产品质量竞争力,推进标准化在农业服务行业、信息化、社会公共建设与管理等重点领域应用,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到“十”期末,辖区内企业产品标准覆盖率达99%以上;支柱行业、重点企业、重点产品、高新技术及创汇型企业的产品普遍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采标率达85%以上);创建的区内各类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生产基地)达区级验收合格90%以上,市级60%,国家级20%。

5、计量管理工作实现“二个强化、三个提高”。强化对涉及国家利益、公众交易、健康安全、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等相关计量器具的计量法制管理;强化对涉及公益利益、企业利益的计量行为和商品量的监督管理。提高法定计量检定机构检测数据公正性、提高企业计量行为的诚信度、提高全社会的计量法制意识。“十”期间,计量标准器具受检率达100%,用于贸易结算、医疗卫生、安全防护环境监测、行政执法的计量器具受检率分别达到98%以上,抽查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合格率达90%以上。

6、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以“力争杜绝特大事故,遏止重大事故,控制严重事故,降低一般事故”为目标要求,实现“健全全区管理网络体系、推行二项安全责任制、三种责任到位、三个提高”。在全区建立健全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网络体系和各级责任制;在制造、安装、维修(改造)、使用单位全面推行特种设备安全责任制;各级安全责任到位、行政部门安全监察与管理职责到位、设备安全检验工作到位;提高特种设备的受检率、合格率、安全运行水平。在用特种设备定检率达100%、外检率达100%;锅炉、压力容器操作工培训合格持证上岗达100%、新上岗人员培训率达100%;司炉工管理人员、压力容器管理人员的培训达98%以上。

7、加强区食品生产监督所、区计量质量检测所、区特种设备监督检验所(简称“三所”)的基础建设,检测实验室、网络信息化、队伍人才三项建设有新突破上新台阶,提高检测技术装备水平,提升技术保障能级、拓展检测服务领域。实施“五优工程”:优势的项目、优秀的管理、优质的服务、优化的队伍和优美的环境取得新进展;形成与质量技术监督相适应的技术检测保障,与技术机构自身发展相适应的技术检测服务能力。食品、农产品、涂料质量检验成为本市郊区各质检所中具有特色和优势的项目。

8、加快质量技监信息化建设,实现数字化管理。局机关计算机房建设完善公务网、内部局域网和接入互联网三大网络设备;计算机电脑和辅助设备等硬件配置逐步达到人均1台(套),基本形成现代化的网络办公环境,通过信息化应用,规范行政管理、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

9、以严格实施《行政许可法》、《行政处罚法》和质量技术监督法律、法规规章为主线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切实依法履行好质量技术监督职责,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受追究、侵权要赔偿。“十”期间,各级工作人员无等重大违法违规行为,行政执法错案率为零、行政复议案件复议决定撤销率为零、行政诉讼案败诉率为零。

10、实施人才高地建设战略,在引进招聘、在职培训管理考核、奖惩激励、选拔任用等方面,创新人事管理工作机制,实现队伍人员的素质高水平,结构高优化、流动高活力、能力高适应,形成一支政治强、作风硬、懂管理、业务精,具有开拓创新能力,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质量技监队伍。

四、主要措施与任务

1、进一步健全全区质量工作网络体系,完善运行机制。区质量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全区质量工作规划、计划的制定与实施检查,研究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提高增长质量与效益的有关质量工作重大政策,增强对全区各地区、各部门、各行业质量工作的指导、组织协调和督查,强化各级质量工作责任与考核,完善质量奖励制定并定期实施奖励。

2、以建设责任型、法制型、服务型政府为目标要求,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进一步更新观念、转变政府职能、依法行政,把工作重点转移到政策引导、市场监管、公共服务上来,深化改革、创新工作方法,加快管理方式与国际通行规则接轨步伐,为各种不同所有制经济创造公平、公正、公开、有序的竞争环境,为企业和公众提供科学、公正、廉洁、高效、简便、真诚的服务,强化安全健康领域监管,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3、实施品牌、名牌战略,深入开展“质量兴区”、“质量兴业”活动,实施“扶优扶强”和开通质量技监服务直通车活动,推动企业科技进步、管理技术创新、加强质量技术基础和科学管理,提升企业质量工作水平和产品质量竞争实力。在全区深入开展质量法制、质量知识的宣传教育、咨询服务活动,增强全社会关注质量、促进企业经营者(厂长、经理、业主)增强质量责任意识和科学质量观,在生产经营中提升质量管理能力和水平。

4、实施“金质工程”,开展质量技术监督的宣传、服务活动。加大对获得国家免检产品、名牌产品、中国名牌产品和监督抽查结果质量好的产品和企业的宣传力度,以引导公众合理消费。实施打假执法责任制,充分发挥“区打假办”作用,建立打假执法信息网络,开辟打假维权的快速通道。以地方街道、社区、商店、超市为区域(单位),开展无制售和使用假冒伪劣商品的示范区(店)活动。多种形式开展“扶优治劣”增强实效。

5、改进管理工作方式,推进质量监管实现两个转变:由单一的依法监管转变为引导企业自律、加强政府监管、发挥市场机制、社会舆论监督四管齐下的监督模式;由单纯的事后监督查处转变到以生产领域为主、狠抓源头,以监管、查处与帮助整改、服务提高相结合,促进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实施重点行业、重点区域、重点市场、重点产品的动态管理。

6、改进监管工作方法,严格监管措施、增强提高质量监督管理有效性。完善实施产品市场准入制度的各项工作规范,严格许可证的受理、审查、取证后续监管环节,确保获证产品质量持续合格;从本区实际出发,建立健全质量监督重点产品目录,严格执行产品质量抽查规定,规范对抽查产品不合格企业后处理措施,并执行到位;严格无证查处、严厉打击无证生产和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的违法行为。

7、制订并实施“十”期间采用国际标准五年计划,推动一批企业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加快国际标准的转化;加大标准化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宣贯和监督实施的力度,达到宣贯一项(系列)标准,推动一类行业贯标、提高一批企业质量水平;加强标准化岗位人员培训,推进以企业为主体、广泛参与、标准化行政部门快速反应、高水准服务的标准化工作机制与运行模式;加强标准化资料库建设,切实做好有关贸易技术壁垒的预警信息和有关应对措施、建议快速告知相关行业、企业,帮助企业超越“壁垒”、促进出口;以物流信息为重点积极推动现代化物流标准化应用与建设。

8、按照建设农业现代化目标,围绕农产品的品种、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与质量检测等,从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推进具有特色的农业地方标准的制定,完善农产品安全卫生质量标准、品种质量标准和生产操作技术规范。推进区现代农业园区和地方名特优农产品生产、优质无公害农产品、出口农产品、优质种源、植树造林绿化等各类标准化示范区(生产基地)的规划、建设和验收;加大相关农业标准的技术指导与服务和向广大农户养殖户示范推广工作,提高农产品及加工的质量水平,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经济发展作贡献。

9、拓展服务领域标准化工作和质量管理,以商业、旅游业、社区等为重点,加强食品标签、住宅装饰装修验收标准、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有害物质限量等强制性标准的宣传和实施监督,开展有关商品经营管理、服务质量标准及产品质量、计量为主要内容的宣传、引导、示范、推广工作;在社会公共建设和管理领域,进一步拓展公共信息图形符号标准化的推广应用,提高衣食住行等人民生活质量水平。

10、强化计量法制管理:严格对法定计量检定机构(含授权机构)的监督检查与管理,确保其在资质范围内规范开展检定、校准,出具公正的检定测试数据;严格制造计量器具许可证的考核发证、复查换证和证后监管,从源头管好计量器具;按医疗单位、集贸市场、加油站、眼镜制配场所、餐饮业、超市大卖场大商业等行业特点、地域分布,严格实施在用计量器具的强制检定管理和检定周期内的突击性抽查暗访及专项整治活动,使计量管理贴近百姓日常生活、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11、对涉及公众利益的计量行为和商品量,实施政府监管为主,引导企业自律、公众参与监督相结合的管理模式。重点抓好集贸市场、加油站、超市大卖场中电子秤、公平秤、加油机和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的监督检查,处罚违法行为;深入开展创建示范市场、“双信”加油站活动,强化企业自律计量行为;广泛开展计量进社区宣传活动、向公众公布计量诚信情况、引导公众合理消费和参与计量监督。

12、分类管理工业计量。重点抓好涉及安全、环境监测计量器具的强制检定管理;指导、帮助定量包装商品生产企业建立、健全计量管理体系,推行向社会承诺其产品净含量符合国家规定的“C”标志;加强企业计量管理培训和指导,帮促企业建立以确保质量管理、产品质量检验为重点、适应本单位生产经营的计量管理体系,提高计量管理水平和计量行为诚信度。

13、通过巡查、回访、年度审查、监督抽查等手段,加强对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监管力度。将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分类分级,确定监管频次,并实施动态管理。加强对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负责人、卫生管理人员、一般食品从业人员的食品卫生培训,受培训率达到100%;加强对他们的身体健康状况的检查,持证(健康合格证)达到100%。同时严把准入关,所有食品生产、加工企业都必须取得食品卫生许可证,持证率达到100%;生产加工大米、小麦粉、醋等28类食品的企业都必须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持证率达到100%。

14、落实各镇(街道)、行业主管部门分管人员,社区(行政村)巡视人员,在用设备单位专管人员,建立健全全区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三级网络体系。分层次加强各级各类人员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法律法规、安全管理、设备专业知识基础等培训学习考核,全面提高管理网络人员素质,并制定各级人员职责,签订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责任书。

15、坚持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不留隐患”工作方针。下移工作重心,以特种设备现场为重点,加强特种设备的普查整治、专项检查、执法查处、长效管理。严格各类许可“入口关”;严格查处违法行为;取缔技术含量低、安全系数差、污染严重的小型汽水两用锅炉,整治“五小企业”中压力容器;严格事故调查处理追究责任人员;完成在用压力管道的检验。实施事前监管与事后执法相结合、监察检查与服务指导相结合。运用信息化技术、设计专用网页,对各单位特种设备的自查自报、管理检查、安全监察信息建立数据库,实施动态管理,并将不良记录信息输入本市社会诚信体系。

16、在特种设备制造、安装、维修(改造)、使用单位全面推行特种设备安全责任制,层层签约、责任到人。严格各单位建立健全每台特种设备自购买(出厂)起的原始技术资料,直到报废(或转让)前的安装、使用、维修(改造)、检验、管理资料(设备档案)。使用单位有严格的特种设备管理制度及安全运行(使用)管理制度;设备应严格凭有效的检验合格证使用;人员严格凭培训考核合格瓷资质上岗;操作(使用)严格执行相关的安全规范规定;制造单位严格执行技术标准、工艺规范、出厂检验把关。

17、围绕提升技术检测能级,加快检测所、特种所(检测机构)的实验室建设步伐,加大对检测技术设备的改造、扩项、升级等投入力度,更新、添置一批科技含量高、检测精确、快速简便、先进实用的检测仪器设备及配套设施,逐步淘汰传统、陈旧、落后设备;区计量质量检测所要对食品、农产品、涂料三类产品检测设备在原有特色基础上继续加大投入,进一步凸显优势,为进行国家(级)实验室认可创造条件并加强化工产品检测设备与实验室建设,适应区产业发展需要。加快“两所”的信息化建设步伐,实现业务办公自动化、工作程序规范化、检测管理工作信息化处理,建立检测结果数据库,加强与市局和各区县检测所的信息交流、资源共享。

18、围绕实施技术检测“五优工程”,以深化改革、创新争先为主线,加强队伍人员管理和检测业务管理。改革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从单纯的人事管理向人才资源开发利用转变,引进人才与在职培养并举,考核、淘汰与聘用激励相结合,着力解决缺乏一专多能、一人多证和高技术检测仪器操作与管理人才及检测业务管理人才的难题,提高中高级技术职务人员的比例。“十”期末,区计量质量检测所人员中,大专以上占总人数75%以上,研究生占总人数10%以上;技术专业人员占总人数80%,中级技术职务人员、高级技术职务人员占总人数比例45%、15%。区特种设备监督检验所人员中,高级工程师达2―3人,工程师达5―6人,具有检验师资格人员占检验人员的50%。

19、在信息化建设中,加强与市局、区政府(信息委、财政局)联系,争取支持、指导,按照市局统一规划和区局分级建设管理原则,加大投入,加快建设既符合质监政务要求又满足本区政府行政需要的网络体系,制定信息化工作管理制度,切实加强管理;加强各级人员培训,结合部门工作职能和业务特点,在政府信息公开、网上查询服务、行政管理、执法办案等方面加强应用,实现工作程序规范化、电子化,建立各类行政业务管理、信息数据库并动态管理、信息资源共享,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按照市社会诚信体系组成要求,各科室依据职能及时准确地将代码(新证及变化信息)、企业各类取证信息和不良记录信息等有关企业监管信息传输到市局信息中心。

20、以全面正确执行《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为抓手,以实施《行政许可证》为契机,进一步加强行政人员学习通用法律知识与本职工作有关的专门法律知识,深入开展行风建设、职业道德教育。严格执行质量技术监督系统各项行政纪律,按照“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统一”的要求,加强行政管理和行政执法各项制度建设,严格实施行政执法责任制,推行政务公开、推行行政管理(许可、监管)责任制,完善公开、公平、公正的评议、考核、监督运行机制,严格执行国家质检总局坚决制止各种违规违纪行为的“七禁止”规定(禁止乱发牌证、禁止乱办班、禁止乱收费、禁止乱评比、禁止乱执法、禁止乱许可、禁止乱摊派)。严格追究行政执法过错责任、错案责任和行政管理中失职、失察、渎职责任,切实提高公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的意识和能力。

21、树立人才第一资源理念,深化人事管理改革,创新人才的引进、培养、使用、考核、激励等工作机制。把好急需紧缺人才的引进(招聘)关;对各级人员实施管理、执法、技能资格(质)证、复合型人才的在职继续学习培训;继续推行全员年度工作目标绩效管理的公开评议考核与末位处置、科室人员双向选择任用、中层干部推荐比较审议聘任、后备领导干部择优培养、考察、公开竞选等人事工作运行制度,不断优化队伍人员结构,提升队伍整体素质,适应事业发展。

五、重点项目安排

1、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办公大楼建设项目(包括局机关、下属三个所的办公室,计量质量检测实验室,特种设备监督检验实验室,食品检验实验室等,含经费);

2、区质量技术监督系统信息化建设(含局机关、三个所,含经费);

3、区WTO/TBT应对信息网络平台建设(含经费);

4、新五年(2006―)区采用国际标准实施计划;

5、新五年(2006―)区农业标准化实施计划(含经费);

6、区主管部门、各镇(街道)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巡查专用车辆配置(含经费);

7、化学工业区(漕泾地区)现代物流发展前景与现代物流标准化建设专题调研;

8、化学工业区(漕泾地区)现代物流发展前景与建立计量公正站可行性专题调研;

9、区百姓家庭应用天然气前景调研与建立检定天然气表计量标准装置可行性调研;

10、引进设备中标准化和非法定计量单位情况调研与应对措施分析;

11、区计量质量检测所食品、农产品、涂料检验能力扩项升级与申办国家级实验室认可;

12、人员:特种所从现有18人增至20―30人;食品所、检测所在现有人基础增加高工或研究生的紧缺人才;

13、常规性专项经费预计:(列入区财政拨款)

(1)区级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检验)费每年10万元以上

(2)技术检测装备费:特种所每年10―20万元、检测所每年35~50万元。

六.政策建议(工作建议)

1、制定区质量奖管理办法(含质量奖的分类、等级奖励办法),每2―3年颁发一次;

2、制定对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成效显著的企业(个人)奖励办法;

3、举办区名、特、优、新产品(含农产品、工业品)展示展销推介会(宜结合质量月活动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