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公司团建管理制度范文

公司团建管理制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公司团建管理制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公司团建管理制度

第1篇:公司团建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 兴铜公司、党建工作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兴铜公司党支部的基本情况

兴铜公司拥有党员17名,其中预备党员1名,男党员14名,女党员3名。

二、加强领导,将党建工作层层落实

公司班子和支部委员相互之间即有明确的分工,又能相互尊重、相互合作,起到互补作用,支部和班子之间形成了一种合力。

一是董事长、支部书记与各分公司签订了《目标考核责任书》,对党风廉政建设、党建目标、资产经营目标、安全目标、部门领导建设目标、检查与考核等方面作了明确规定。按照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谁主管、谁负责,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原则,联系实际,形成责任网络。实行追究制后,职工思想稳定,树立起高度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二是班子成员、各职能部门及重要岗位人员作了《廉洁从业承诺书》,从思想源头杜绝违规违纪事件的发生,树立兴铜公司广大干部的良好形象。三是认真开展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让所有风险杜绝在萌芽状态。

三、突出重点,加大支部工作力度

(一)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整体素质

一是采取集中学习或自学的方式定期组织党员或全体职工政治学习;二是请专业人员为全体职工上课;三是积极参加各种竞赛;四是安排专项经费用于思想教育工作。党支部征订大量报刊杂志,提供给党员职工阅读,为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物质保障。五是积极参加上级安排的各类培训。

(二)扎实做好公开承诺,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近年来,党支部按照“全面开展,突出重点”的原则,实施“中心工作我承诺,创先争优做表率”先锋工程。每年的公开承诺均要求支部和每位党员结合实际来拟定承诺内容。一是组织全体党员结合本职工作开展党员公开承诺亮诺活动,切实把公开承诺作为党建工作推动企业科学发展和中心工作完成的有效着力点,党员立足岗位争优秀,在完成本职岗位中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二是结合公司当年的重点工程,为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工人阶级和青年人的先锋模范作用,确保施工安全、质量和进度,在3名党员以上的印江、思南、石阡项目部成立党员示范岗,在没有党员的变电、市郊项目部成立工人先锋号,在松桃项目部成立青年文明号,并进行了公开承诺亮诺,旨在打造先锋工作。

(三)完善基础工作,符合时展的要求

一是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二是严格执行支部组织生活制度,党风廉政建设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制度等等。党支部始终坚持正常的组织生活制度,保证做到了每季度一次党员大会,每月一次支部委员会,每季度一次党课,并做到会议准备工作充分,主题突出,记录完整,质量较高;三是注重各类资料的收集、整理和管理,及时将支部工作录入党建管理信息系统并上报局政工部,形成比较完整的基础性资料管理体系;四是党员名册规范、整齐、清楚,党费收缴做到了及时无误。

(四)以活动为契机,加强廉洁勤政教育

一是组织员工积极参加各类活动。如参加铜仁供电局举办的“以人为本强作风,廉洁从业守规矩”主题演讲比赛。二是公司班子成员和中层干部签订了《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承诺书》,进一步增强党员干部的党性观念、纪律观念和法制观念。让全体党员、干部廉政意识得到提高,自觉地从我做起,时时处处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积极营造崇廉、敬廉、爱廉的企业良好风气。

四、将党建工作融入中心工作,为企业发展添砖加瓦

一是支部在安全月活动中印发了500多张中央企业、贵州电网的安全生产禁令小卡片,分发到基层一线员工手中,并制作了宣传栏。

二是开展“师带徒”活动,进一步拓宽人才培养渠道。印发了《师带徒活动计划实施办法》,为优秀年轻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条件,从多个方面加强队伍建设,并将其作为加速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作为推动人才强企战略的重要手段,以此激发更多职工刻苦钻研、努力学习、奋发向上,推动企业健康发展。共有工程管理、工程预算、施工安全等岗位的9位师傅和20位徒弟在平等、自愿、尊重、全面负责的原则上达成了师徒协议。

三是印发了《宣传报道稿费管理办法》,在宣传思想和树立良好企业形象中,起到了积极的引导和促进作用。

四是为进一步规范和提升内部管理,积极主动面对电力体制改革,全面履行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进一步健全企业安全责任体系,支委与行政协商,相续出台了《基建工程施工“站班会”制度》、《月度绩效的发放和管理办法》、《电力工程施工甲供物资管理办法》、《配网工程施工项目内部考核费用付款流程》、《电力线路施工青苗、占地补偿管理办法》等一系列的管理办法和制度,随着这些制度的相继出台,公司上下团结一心,依法经营,进一步解放思想,建立约束激励机制,努力提高内部管理水平,努力提高人员素质,全力做好主营业务,确保公司稳定和发展。

五是选树先进典型,争当先进。根据贵州电网公司直属党委《关于进一步深化“寻找身边的榜样”活动的通知》精神,结合公司实际情况支部推荐曾军同志为敬业典范。通过树典型,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努力形成学习先进、崇尚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风气。用典型激励和引导广大员工在推动企业改革发展中建功立业、争做贡献。

六是倾听员工心声,及时化解矛盾。在与职工的谈心中及时了解他们的心声。在一次问卷调查中,共收到调查问卷52份,及时地掌握了职工的思想动态,2011年以来,支委成员与职工的个别谈话共计90多人次,为公司的稳定发展作出了较大贡献。

七是注重人才的培养。为快速营造一支高效精干、富有朝气和活力的人才队伍,我公司党政班子在公平公正和结合公司实际的情况下,任用12名青年人担任各项目部经理和副经理,3名青年员工为主任助理。选送200余人次参加省级或国家级的“一长三员”、 “三类”人员、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电网检修与技术改造预算定额及费用计算标准交底等的培训或取证。我们明白公司的发展离不开人才队伍的培养,应快速适应时展的新的用人观念,进一步拓宽人才培养渠道,健全机制,为优秀年轻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条件。

五、党政工团齐抓共管,企业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是为一线员工送清凉,倾听职工心声。为做好广大员工的防暑工作,切实维护员工的职业安全与健康权益,在党支部的带领下,公司班子与相关人员在酷暑、节日、住院等情况下,深入各基层慰问和看望一线员工,并送去慰问品,同时为了丰富一线员工的文化生活还配送各类书籍和体育用品。让他们在工作中学习,从学习中提升自己,让学习,健身融入到工作中。

二是加强党建带工建团建,积极参加劳动技能竞赛和文体活动。金顶酒店荣获贵州电网公司2012年厨师岗位技能竞赛团体二等奖,汽车维保公司荣获电力系统“安康杯”驾驶技能竞赛二等奖,在团委组织的卡拉OK比赛、诗歌创作朗诵大赛、工会举办的游泳、羽毛球比赛等活动中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通过活动,充分展示了兴铜公司员工的新面貌、新风采。

每年兴铜公司团支部均积极组织广大职工参与无偿献血公益活动中来,近年来,公司共有近百多人次参加无偿献血,向外界展示了兴铜人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新风貌。

第2篇:公司团建管理制度范文

一、北部湾地区经济管理类“双创”型人才培养的基础与优势

(一)培养经济管理类“双创”型人才是北部湾地区发展的客观需要

北部湾经济区作为立足北部湾、服务“三南”(西南、华南、中南)、沟通东中西、面向东南亚的重要通道、交流桥梁和合作平台,将努力建成中国—东盟开放合作的物流基地、商贸基地、加工制造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南宁作为中国—东盟博览会的永久举办地,每年“两会”(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贸易与投资峰会)的举办,对北部湾经济区来说商机无限,它需要一大批具备经济管理基础、拥有创新创业精神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广西北部湾经济区2008-2015年人才发展规划》提出,至2015年,北部湾经济区要成为集人事制度改革试验区、人才创新创业基地于一体的区域性国际人才新高地,经济管理类“双创”型人才迫切需要。北部湾经济区高校应审时度势,加快经济管理类“双创”型人才培养,以对接北部湾经济区发展的人才需求。

(二)培养经济管理类“双创”型人才具有教学基础资源保障

由于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同,“双创”型大学生与传统就业型大学生的培养在教学资源保障上往往有差异化的要求。一般来说,这种要求的差异化越大,专业传统就业型人才培养模式向“双创”型培养模式转变的难度就越大[2]。与其他专业相比,经济管理类“双创”型大学生与传统就业型大学生在教学资源保障方面有较大的耦合度。一方面是专业课程的耦合度高,大学生创业一般选择中小企业为起步,需要市场、财务、经营等经济管理类知识,这些知识在经济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均为需要学生重点掌握的核心基础性知识,而在非经济管理类专业培养“双创”型人才则耦合度较低;另一方面是实践实训的耦合度高,经济管理类专业作为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专业(群),北部湾经济区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都很重视实践实训教学,教学的实践实训导向突出,如钦州学院构建有自治区级国际型物流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以及钦州港口集团等十几个校外实践实训基地。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实训教学导向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为“双创”型大学生开拓实践视野、创新思维模式、提升创业素质打下了坚实基础。

(三)经济管理类“双创”型人才个人发展前景广阔

“风生水起新一极,群贤毕至北部湾。”经济管理类“双创”型人才在北部湾经济区进行创业具有较丰厚的预期效益。随着北部湾经济区区位优势、政策优势的凸显,北部湾经济区国家战略的实施,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以及广西各产业调整与振兴的推进,对外贸易、物流产业等行业市场巨大,存在诸多潜在赢利点,创业定位选择相对容易;另外,大学生创业需要一定的初创资金,初创资金也往往成为大学生创业的“门槛”,非经济管理类大学生较难逾越,而经济管理类“双创”型人才可以“用智力换资本”,充分利用自身所学经济管理类知识储备,创建管理型企业①,大大降低了经济管理类专业大学生创业的资本“门槛”,提升了其创业可行性。

二、北部湾地区经济管理类“双创”型人才的培养路径

(一)转变教育理念,实现“双创”一体化教育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等创新素质以及创新人才为目标的教育活动,注重的是对人的全面发展,是对每一个学生的基本要求,是一种普及性教育。创业教育是开发和提高创业基本素质、培养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形成初步的创业能力、掌握创业基本技能的教育活动,注重于人的自我价值的实现。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的目标取向基本一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具有互通性,教学功能和作用也基本相同。同时,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都作用于同一培养对象,是以不同的角度和层次构建培养对象更为合理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更重要的是,创新与创业之间存在内在必然联系,使得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也具有内在联系的必然性[3]。所以,基于北部湾经济区的经济管理类“双创”型人才的培养应实现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一体化。

(二)重构培养目标,明确“双创”型人才目标导向

“双创”型人才的目标特征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双创”型人才的一般特征。“双创”型人才应具有扎实的知识储备和较完备的知识结构;具有良好的自主学习、再学习的习惯和能力;具有较强的“双创”意识和坚韧不拔的精神、意志;具有敏锐的市场洞察力、独到的思维方式,善于判断和把握商机;具有较高的创新能力,实践、实施和拓展能力;具有优秀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核心竞争力[4];二是经济管理类专业人才的行业特征。经济管理是人们在各类各种经济活动中,对人、财、物、信息及技术等各种要素资源进行合理组织和有效调配,以达到经济活动的有效运行和有效产出,既涉及管人、管事,又涉及管财、管物。所以,基于北部湾经济区的经济管理类“双创”型人才更需要在“懂经营、善管理”的基础上具备制度创新、管理创新、组织创新、服务创新的能力,并能捕捉商机实现创新成果的潜在价值。

(三)创新培养模式,构建“双创”型人才培养机制

经济管理类“双创”型人才需要广博的知识面、复合的经济管理类知识和敏锐的创新意识、扎实的创业实践能力,因此,需要有一种能根据个性、爱好激发学习兴趣、近距离或零距离接触社会生活的多元化培养方式。根据北部湾经济区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需要,以及学生个性差异而产生的对教育需求的不同,积极探索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学生自主学习机制和自我发展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方案。可以尝试建立由高校培养与学生自我发展相结合,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校内理论教学、模拟教学与校外实践教学相结合,北部湾经济区经济社会形势教育与国内外背景教育相结合的开放式教育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高校、社会在经济管理类“双创”型人才培养中的多元作用。

(四)改进教学方法,完善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教学模式

培养“双创”型人才离不开改革与创新,面对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和北部湾经济区的开放开发,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经济管理类专业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以及教学技术的全面革新。教学方式必须实现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知识传授型向知识传授与创新、与实践相结合,师生互动、教学相长,并以调动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创造性为主要目标的教学方式转变[5]。首先,注重经济管理类教学内容的超前性、新颖性、实用性,让学生掌握最新的知识,了解世界最新发展动态。其次,加强学生问题意识和思维能力的训练,积极推行问题式教学法、探讨式教学法,强化现代经济与管理规范的培训,提升学生独立思维能力、激活学生创新思维。第三,强调理论与实践的联系。作为经济管理类专业,一是要大力推行案例教学法,通过组织学生讨论一系列实际存在的经济与管理案例,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使学生掌握有关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二是要广泛运用模拟教学法,运用模拟器或模拟情境使学生在接近现实情况下扮演某个角色,并和其中的人或事产生互动,以达到预期的学习目的,以培养学生资讯获得、动作技能和决策等能力;三是普及推广“实战”教学法,在一个真实的商业环境和工作环境中,使学生在现实情况下扮演某个真实的角色,开展业务工作,以达到真实的学习目的,包括课程设计、课程调查、课程实习、课程实践等。

(五)强化实践教育,建立融校内模拟与校外实践于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

实践教育,是经济管理类学生“双创”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首先,立足能力培养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整合、优化,实践环节不断更新和优化实践教学内容,科学设计实验教学大纲,创新实验模式。其次,加强以毕业设计(论文)为核心内容的科研训练,明确要求选题紧密结合北部湾经济区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企业生产过程等,提高毕业设计(论文)选题的更新率,保证题目的时代性、新颖性。第三,坚持“引社会进学校”和“推学生出校门”相结合,加强校内模拟实践基地的建设,如在校内设立税务大厅、模拟银行、模拟股市、ERP实验教学平台,使学生不出校门就可以在一个仿真的环境中,开展模拟实践教学活动,同时加强校企合作,开拓校企合作新模式。

(六)拓展第二课堂,建立“双创”型人才培养第二通道

“第二课堂”以其教学组织的灵活性、管理的开放性、资源整合的广泛性、资源配置的自主性等方面凸显它的优势[6],是“双创”型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和载体,其目的和效果将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并逐步内化为学生的素质,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的“双创”意识和思维,提高大学生的“双创”能力。一是开展“‘双创’论坛”活动以激发“双创”意识和冲动,高校应充分利用校内外教育资源,为学生组织高质量的“‘双创’报告”、“企业家课堂”和“成功校友创业成功报告会”等活动,用专家、教授、企业家丰富的知识和独到的见解及成功的创业历程,激励学生、鼓励学生,增强学生创业的信心和决心[7];二是为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精神,充分调动学生的科研积极性,增加学校学术氛围,学校应建立学生调研课题管理制度,加大经费投入,鼓励学生开展社会生产调研、行业企业调研等科研活动,加深对北部湾经济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认识,鼓励教师吸收优秀本科生参与课题研究,有重点地扶持学生学术性社团建设,充分利用经济管理类学科优势发展物流协会、营销协会等学术性社团,积极鼓励学生办好学术性学生刊物;三是以“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为载体,结合学生的社团活动积极开展创业竞赛、模拟创业实践,集中展示学生的创业成果,科学评价学生的创业能力,积极帮助学生吸引风险投资,适时推出比较成熟的创业团队和创业项目,充分挖掘和开辟校内创业市场,市场化运作社团活动和项目化运作社会实践、大学生勤工助学等活动,作为大学生校内创业的实践载体。

(七)改革考核方式,建立科学的“双创”型人才质量评估体系

一是树立科学、全面、客观的考核观,不仅要考核学生对经济管理类知识的掌握程度,更要考核学生综合运用经济管理类知识的能力和素质,通过考核引导,提升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自学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自我评价和评价他人能力及心理素质、协作精神等;二是改革课程考核内容和方式,构建以检测能力、素质和创新因素为主体的经济管理类专业考试内容与评价标准,减少客观标准试题的比例,加大综合、分析等主观试题的分量,突出对学生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的考核,多给学生提供探索的机会,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求新求异;三是确立学生量化综合测评考核办法,将“双创”精神和能力纳入考核指标体系。

(八)优化师资结构,通过内培外引建立一支“以专为主、专兼结合”的“双创”型师资队伍

培养“双创”型人才的基础在教育,关键是需要有一支具有“双创”型特征的教师队伍。经济管理类“双创”型教师要具有较高的职业理想和健全的人格特征、“双创”型的教育观、完备的经济管理知识结构和职业技能、较高的教学监控能力和较强的经济管理艺术[8]。一是实施经济管理类教师“助长”工程,加大对中青年教师培养的力度,进一步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建立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学科研团队;积极开展“双创”教育师资培训,聘请“双创”教育专家开设“双创”师资短训班,传授创业理论、知识、技能及“双创”教育方式、方法;鼓励经济管理类教师到北部湾经济区各企事业单位特别是经济管理部门、重点行业企业等进行社会实践或挂职锻炼;对一些模拟仿真系统的实践教师,应鼓励其与企业、证券公司、社会中介等联手,从实际工作中提取、研发适合教学要求的模拟仿真系统;对有条件的教师,允许其进行社会兼职或创业实践。二是加大有实践经验人才的引进力度,以快速提升实践实训教学指导教师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9]。三是加强与企业家的合作,充分吸收、利用社会创业资源,聘请创业成功人士、企业家、职业经理、投资专家、管理专家担任学校兼职教授,或不定期地到学校进行演讲、开办讲座,使“双创”型师资队伍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