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会计企业实践总结范文

会计企业实践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会计企业实践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会计企业实践总结

第1篇:会计企业实践总结范文

1.1管理会计理论缺少在企业实践中的运用

正因为我国管理会计体系还不完善,所以出现管理会计理论不能够很好的应用到企业实践中。只是在表面上将管理会计理论和方法简单的引入到我国,对于是否真正适合我国国情或企业所需都是未知的,没有与我国国情有机的联系在一起。在运用上不够合拍,对于企业发展也没有起到多大的作用。再看西方国家,通过在企业中的运用和实践检验,可以看到,管理会计的实际应用,在经济发展中起到了显著的作用。由此看出,我国并没有将重心转移到管理会计上,也没有大规模的运用到实践中。这与我国目前的经济状况和基本国情无法分开。

1.2企业领导者对管理会计的认知不够

一个企业的核心主要在于领导者的执行能力,对于管理会计的认知非常重要,如果一个金融企业的决策者缺乏对管理会计工作的重视,将会导致企业会计人员对管理会计的观念落后,应用水平不高。有些大型企业中,财务人员对于日常财务资料的处理仅限于事后记账,分析能力比较差,难以将有效的信息运用到企业的管理决策中去。

2.管理会计理论的改进手段

2.1针对我国发展现状,寻找适合的管理会计体系

对于中国而言,不论是在经济、政治或是文化方面,都与西方国家有着明显的不同,管理会计最早在西方国家已经开始深入研究和学习。在将管理会计引入中国这一过程中,首先应该与中国国情相联系起来,在引入希望国家对于管理会计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方法的过程中,不应该完全按照西方国家的方式运用到我国的企业中。应该把基本国情考虑到其中,加强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灵活的操作性,通过不断的探索与在实践中反复的检验,作出相应的判断和理论指导,总结出适用于企业管理的管理会计体系。

2.2加强管理会计理论建设

要建立完善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首先要处理好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联系与矛盾问题。管理会计来源于财务会计,两者相互支持、协调工作,各自发挥自身不同的功能,共同为企业决策部门服务。但是从工作分工上讲,财务会计通过信息系统将相关财务会计信息提供给企业外部的信息使用者,服务于社会各相关方面。而管理会计则通过信息系统所产生的相关管理信息,提供给企业经营管理决策者、执行者,在企业经营决策与经营管理中发挥着直接重要的作用。

2.3大力倡导管理会计理论在企业工作中的应用

无论管理会计在学术上有多么高的呼声,都必须运用到实践中,才能检验其是否真的适用于企业。管理会计的目标是通过整合企业信息、驱动经济价值、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来实现。首先,管理会计人员需要对公司总体进行评估,设计企业运营流程,根据企业内部监控企业内部控制、报告做出预测企业经营的结果,为企业提出满意的解决方案。企业的完善发展不仅需要完善的管理会计体系,还需要将其运用到实践中去,增加实践的机会,多次的运用,在实践中总结经验,选取适应市场的模式,增强企业的在竞争中的优势加快管理会计的发展。特别是在管理会计运用到实践中的问题,大力加强将其运用到企业中去,督促领导者加大执行力度,扩大应用范围,将管理会计的理论应用和方法更加细致完善的运用到企业中,为企业做出更加适合市场需要并且真正使管理会计发挥其作用。

3.总结

第2篇:会计企业实践总结范文

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需要对其每一个作业环节和生产结果及时进行科学合理的控制和业绩考核,管理会计具备一整套完备的控制系统和严格的考评措施,能够对企业的各个生产环节进行周密的作业控制,并能及时对生产结果进行客观考评,同时,根据控制和考评结果及时修订目标计划和经济决策,从而加速实现现代企业经营目标的进程。

二、管理会计在企业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体制不健全,管理会计难以发挥实用

当西方已经把管理会计用于企业管理的时候,我们国家仍处于计划经济体制时期,企业并没有独立了经营决策权。1978年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后,企业经历了“放权让利”、“企业承包”和“转换经营机制”等三个阶段,虽然照比计划经济体制稍有进步,但是这些制度不同程度上仍存在着缺点,制约着企业改制的步伐。近几年来,尽管我国实行了企业体制改革,现阶段全国总体经济环境和经济体制尚不完善,这些因素都制约着管理会计在实际运用中作用的发挥。

(二)从业人员素质无法满足需求,管理会计难以得到落实

管理会计是一门新兴的会计模式,在管理模式和应用方法上都与传统会计有很大的区别,要想熟练运用并使其发挥作用,这就要求从业人员全面学习管理会计专业知识,尽快提高管理会计专业技能。其次,在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经营方式和未来发展方向无一例外都会受到企业决策者的影响,客观来讲,决策者的经营理念和知识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发展程度和发展方向。

三、加强管理会计在企业管理中应用的途径

(一)完善理论基础建设,以理论指导实践

要想提高企业的现代化管理,充分发挥管理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必须加强管理会计理论建设。首先,要对高度重视管理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现实作用,并对其在企业管理中的具体职能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全方位收集资料,有理有据提出理论建设措施,在对所搜集的资料数据进行整理、归纳、总结的基础上,客观分析出各种职能对管理决策者思想和行为的影响程度,据此改进和完善企业现行的管理体制和模式;其次,成立统一的管理会计机构,加强对管理会计应用的监控和管理,及时解决企业在生产实践中产生的问题,切实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和经济效益。

(二)进行管理会计应用的案例研究,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在建立科学合理的理论研究框架的基础上,更重要的是要紧密结合企业生产管理的实际情况,对企业现行的理论体系和管理模式进行重新评价,使其更具有实操性,加强管理会计应用案例研究,才能做到理论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同时,要及时总结管理会计在企业管理中应用的典型案例和一些成功经验,从中总结出管理会计应用于企业实践的客观规律,以配合转变企业经营机制的需要,保证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高效运行,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

(三)增强企业决策者的管理会计意识

企业决策者的应用意识直接影响着管理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水平,因此,相关政府部门要重视对经营决策者进行管理会计相关知识培训,提高决策者的重视程度和知识水平,同时在对决策者进行业绩考核时,可以把决策者对管理会计的学习成绩作为考核内容,激发管理者的学习积极性。提高管理者的重视程度,促使管理者把管理会计列为企业管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常抓不懈。同时,企业要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使注重管理会计作用的发挥成为企业管理的常态工作。

(四)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

第3篇:会计企业实践总结范文

关键词: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构成;影响因素;提升策略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3-0-01

目前,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愈发明显,我国经济改革步入新的阶段,经济发展环境日趋复杂,会计准则国际化程度加深,在日常财务工作中更加重视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受到会计人员自身及外部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如何提高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是值得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的定义及构成要素

“判断”,即辨明是非、予以裁定。会计职业判断能力是指会计人员在遵守会计法律法规和相关制度的前提下,在坚持会计行为基本原则的基础上,结合外部经济环境、行业特点及企业经济状况等实际情况,对会计业务事项和会计行为本身所作出的重要判断和决策。为了适应新的经济发展形势,我国财政部对现行会计准则进行了调整和完善,从原则上更为重视会计职业判断,也就对会计人员的职业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主要由职业道德、业务能力、从业经验等要素构成。会计人员要完善自身业务知识体系,努力提升业务水平,并在业务实践行为中不断学习、反思和积累会计实战经验,这是培养和提高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的有效途径。

二、影响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的几点原因

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是会计人员所应具备的专业能力之一。它受到从业者本身职业道德、业务能力、从业经验以及外部经济环境、企业经济管理状况等因素的影响与制约。

1.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是同会计人员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符合其职业要求的道德准则、道德情操与道德品质的集合。职业道德既是对会计人员从业行为的具体要求,同时也是财务行业在社会生活中所承担的道德责任与义务。总之,会计职业道德是约束会计执业人员一切职业行为的心理规范机制,没有职业道德支撑的任何会计业务行为是十分危险的。

2.业务知识

业务知识是其形成职业判断能力的重要基础;职业判断能力又是会计人员不断学习和完善知识的重要目的。随着当今社会的经济发展,经济事项的不确定性日趋增大,会计人员必须及时更新并补充新的业务知识,才能具备一定的职业判断能力,以便更好地应对新的经济形势。

3.从业经验

会计工作需要会计人员在工作实践中不断积累、不断总结、不断反思,以此来不断获得业务能力的提升。从业经验作为会计人员在从业实践中的重要收获,是促进其职业判断能力得以提高的必要保障。

4.经济环境

经济环境是指构成企业外部生存空间的社会经济状况和国家经济政策,对于企业单位财务管理及具体事项有重大的影响。经济环境是否复杂,或者有利于企业发展,在某种程度上都会提高或降低企业经济事项的难易程度,对于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也就有不同的要求。

5.企业管理状况

企业管理状况对于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有着直接影响。会计人员是企业聘用的员工,如果企业管理机制健全、权责明确,会计人员所受到的人为影响就会比较小,将能够更好地按照政策制度处理各种财务事项,反之则不然。

三、提高会计从业者职业判断能力的重要策略

当前,我国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水平亟待提高,可以尝试采取以下几点策略:

1.强化会计职业判断意识

树立并强化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意识,是提高其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的前提条件。唯有如此,会计人员才能有意识地在日常的经济业务事项中积极地、正确地运用会计职业判断。随着我国与世界其他各国经济业务往来的频繁,会计准则进行了相应的调整与补充,要求会计人员能够相对独立地进行职业判断,并养成与之相应的职业判断思维习惯。

2.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随着会计人员职业判断在经济事项中比重愈大,对其职业道德的要求就会越高。会计人员要能够自觉遵守会计法律法规,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原则,自觉抵制利益诱惑,完成职业判断行为。我国原有会计职业道德体系虽然相对完善,但面对新的发展形势,仍需要不断完善和补充,可以采取建立道德奖惩机制,在社会上宣扬诚信观念的良好氛围等措施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这对于改善社会经济环境有着积极的意义。

3.完善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

会计专业知识是会计职业判断的重要基础。只有不断学习,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才能稳步提高。会计人员要不断补充专业领域中的相关知识,还应当掌握一些与这一领域相关联的知识,如经济管理、市场、金融、贸易等。只有当会计人员具备了较高的业务能力和扎实的专业知识,才能在处理经济事项时做出正确的会计职业判断。

4.重视实践、反思和总结

会计人员职业判断与会计人员能够正确理解、分析、处理会计业务事项的其他专业技能密切相关。同时,会计专业能力的获得是会计人员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不断进行训练、反思和总结的必然结果。因此,会计人员在处理具体的会计事项时要养成良好的分析、判断、反思、总结的思维习惯,要根据具体事项情况,牢牢把握会计原则,灵活运用会计技巧,不断通过会计事项结果衡量职业判断的准确性,并及时修正职业判断偏差,进而不断提高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

四、结语

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作为会计人员职业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会计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产物,现在更是成为影响会计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重视提升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以及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满意程度。了解会计职业判断的构成因素,培养并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对于会计人员个人的职业生涯及我国经济事业的稳步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雪峰.浅析会计职业判断[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1).

[2]陈燕.基于会计职业判断的会计准则制定模式的现实选择[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

第4篇:会计企业实践总结范文

目前,管理会计在我国的企业中已经得到初步的运用。以笔者所在的中国煤炭科工集团为例,该集团是2008年由原中煤国际工程设计研究总院和原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合并重组的国资委直接管理的中央企业集团。重组后集团在管理会计的实践方面做了一些探索,例如运用SWOT分析方法指导战略编制,运用EVA、KPIs开展企业负责人业绩评价,运用价值链管理理论指导集团业务布局和协调上下游关系等。但这些运用均处于起步阶段,成效还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从国资委管理的其他转制科技型中央企业来看,情况基本类似。管理会计在企业运用成效不显著的主要原因有四点:一是我国还没有形成运用管理会计的社会氛围。社会方方面面对财务会计很重视,对上市公司的评价也大多是从会计报表的角度找问题,即使会计从业人员也有很多分不清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区别,导致管理会计不为公众所熟知,限制了管理会计的运用和发展。二是企业管理层对管理会计作用的认识不到位。相当多的中高层管理人员对管理会计缺乏了解,即使运用了一些管理会计理论和方法,在理解上也是片面的。例如,如果不是国资委推动EVA在央企业绩考核中的运用,EVA这个工具就很难在央企中得到运用。企业管理层不重视、不推动管理会计的运用,管理会计就只能停留在理论层面,难以落地、开花、结果。三是教育环节需要改进。运用管理会计必须有一大批掌握管理会计理论、能够将管理会计知识运用到企业实践中的人才。然而我国目前的会计教育存在理论和实践脱节的问题,就理论论理论、大量选用国外的现成案例,却很少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和企业实际情况开发自己的案例,导致学生动手能力明显不足。四是政府引导力度需要加强。企业会计准则、企业内部控制、XBRL在我国全面推开的时间并不长,但成效显著,这与财政部主导、相关部委大力配合是分不开的。管理会计的运用要扭转目前的被动局面,也有必要采用类似的方法。

二、推动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建议

(一)充分发挥财政部的主导作用财政部是我国会计工作主管机构,推动管理会计工作是其职责所在。一是在全国形成推动管理会计运用的舆论氛围,包括开展管理会计宣传活动,开展知识竞赛,等等。二是联合国务院国资委、证监会,首先在国有企业和上市公司中推动管理会计的运用,发挥其影响力和带动力,形成示范。三是及时宣传管理会计运用的成效,总结运用经验,为各类企业学习运用管理会计形成指导。四是组织开展管理会计专门培训,特别是对企业管理层人员开展培训,让他们了解管理会计知识,关注管理会计运用,推动管理会计发展。五是扶持开展管理会计研究,不能止步于学习借鉴国外的管理会计理论,需要从我国企业的实践中提炼总结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方法,解决国外理论的水土不服问题。六是加强管理会计的教学,培养专门人才,实现管理会计的可持续发展,在全国会计领军(后备)人才培养中,可以考虑在学术类和企业类中作专门培养,在会计人员后续教育中适当增加管理会计的内容,介绍国内外管理会计理论最新进展和最新实践成就。七是开展注册管理会计师资格认证,或者在会计职称认证中增加管理会计知识分量,通过资质认证引导会计从业人员加强管理会计知识学习。

(二)明确管理会计体系发展的目标,建立完备的管理会计体系管理会计作为帮助管理层改善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其目标是有助于实现企业发展战略,在风险可控的条件下实现经营目标,并履行企业社会责任。要实现该目标并保证管理会计的长远发展,需要建立一个完备的体系。这个体系应解决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两个方面的问题。管理体制问题主要涉及各相关方在管理会计发展中的定位、作用和职责,包括财政部、相关部委、地方相关主管部门,企业董事会、经理层,教育机构和中介服务机构等,从法制的层面把各相关方在管理会计发展中应当发挥的作用明确下来,落实职责。运行机制问题主要涉及方法手段及支持服务,包括管理会计理论研究、管理会计方法和工具开发、管理会计人才教育培训、管理会计运用咨询服务等。两个轮子一起转才能更有助于管理会计的发展。

第5篇:会计企业实践总结范文

一、管理会计概述

1.管理会计的概念。管理会计是以现代管理科学为基础,以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实现企业最佳经济效益目的,灵活运用各种方法对财务会计及有关信息进行加工处理,计算分析,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提供规划与控制、预测与决策的信息系统。

2.管理会计的职能。管理会计的主要职能是为了提高企业经济效率和效益而建立的各种会计控制制度,编制提供企业内部管理会计需要的各种数据、资料等,也就是说,管理会计是运用适当的观念和技术来处理企业个体的历史或预测性的经济资料,已达到预期经济前景、参与经济决策、规划经营目标、控制经济过程、考评经营业绩的目的。

二、管理会计在我国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管理会计理论体系还有待完善。由于我国的管理会计研究起步较晚,很长时间以来都对管理会计理论建设缺乏足够的重视,目前,我国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大多是建立在西方国家的已经成型的理论基础之上,很少本文由收集整理有立足于中国实际的管理会计理论。我国对于管理会计的应用很多时候也是照搬西方国家的做法,往往由于脱离我国实际而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因此我过迫切需要建立一套适用于中国企业的行之有效的管理会计理论。

2.理论研究与企业实践之间存在较大差距。管理会计的发展是与特定条件下的经济因素以及社会因素密切相关的。我国的管理会计在形成的初期,很多理论都是照搬西方国家的研究成果,是在近几年才逐渐产生具有我国特色的管理会计学理论,所以我国的管理会计学在应用方面脱离我国企业的客观实际,相关理论在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时候,适用性较差。因此,我国管理会计应当以我国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作为背景,不能简单照搬西方国家的研究成果而够脱离我国的客观实际。

3.我国学术界目前对于管理会计在实践领域中的经验不够重视。目前我国已经有一些企业在管理会计的应用方面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这些企业通过科学应用管理会计理论使企业的经济效益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比如,我国的鞍钢集团,就是通过应用管理会计理论加强科学管理,使企业的盈利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是典型的应用管理会计理论的成功典范。而我国的管理会计理论的研究人员,并未做到将管理会计在实际应用中的成功经验加以分析总结,回归理论,以使管理会计在实际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解决管理会计应用问题的对策

1.加强管理会计理论体系的建设。目前我国管理会计的研究,主要是建立在西方国家已有的理论和模型的基础之上,脱离我国目前所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背景,偏离我国企业的现实需求。所以管理会计理论界应该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针对我国企业的实际需要进行管理会计的研究工作,摆脱西方国家已有理论的约束,立足于我国基本国情,不应把主要精力放在晦涩难懂的理论上,而是要把研究重点放在如何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如何通过管理会计的应用提高我国企业的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上。

2.加强管理会计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联系。目前我国管理会计的研究,主要是建立在西方国家已有的理论和模型的基础之上,脱离我国所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背景,偏离我国企业的现实需求。所以,管理会计理论界应该根据我国的实际需要进行管理会计的研究工作,摆脱西方国家已有的理论的约束,立足于我国的基本国情,不应把主要精力放在晦涩难懂的理论上,而是要把研究重点放在如何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如何通过管理会计的应用提高我国企业的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上。加强管理会计在实际领域中的应用,走出一条结合我国实际的管理会计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之路。

3.加强对管理会计领域实践经验的总结和应用。管理会计应用于实践的效果如何,主要在于于能否及时的将管理会计应用于企业管理的案例进行归纳和总结。应该将已经存在的管理会计应用与企业管理的成功经验纳入理论研究的范围,使管理会计的理论研究能够做到既应用于实践,又来源于实践。在我国管理会计的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道路上,应该避免走上单纯注重理论研究和理论创新而忽视管理会计的应用效果这样的误区。应当注重管理会计应用的经典案例的研究,加大对有效的管理会计方法的推广和普及,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

第6篇:会计企业实践总结范文

[关键词]会计理论 会计实践 教学模式

会计学知识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专业知识,内容又非常抽象,对于高考入校的大学生来说,没有接触过社会,对企业的各种经济业务没有一定的感性认识,而会计又是用特定的科目名称、特定的规则去描述经济业务,抽象、晦涩、难懂。而且现实中企业所发生的经济业务复杂多样、变化多端,如何使学生更好的学习会计学知识,更好的处理会计经济业务,发挥会计的职能,笔者认为,在会计教学中模拟现实场景,仿真实务操作, 由在现实中遇到的问题启发、引导学生去思考如何处理该类问题。活学活用,边学边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专业培养目标。

一、会计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的教学模式设想

会计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的教学模式设想是,淡化理论课和实践课的界限,教学内容体现针对性和实用性、“必须、够用”、理论联系实际等原则,设计或选取某代表性企业组织(一般为工业企业),根据各门会计学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从设立、发展、到上市的过程中,不断设计相应的经济业务背景,安排各自的教学内容。以企业会计实务操作程序为基本授课思路,从所设计的实务中可能出现的实际问题入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先实务后理论,先简后难,不断拓展实务的范围,启发学生探究在其他可能情况下该如何处理类似问题,总结提升理论知识,使学生掌握完整的会计学知识体系。同时,通过各种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充分利用实验室、实训教学基地,尽可能模拟现实工作环境(教室即实验室,实验室即教室,学习环境就是工作环境或模拟工作环境),进行分项或综合技能的实训,促进理论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在操作中学习理论,在理论学习中提升操作技能,反过来指导操作,提升学生的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受篇幅所限,本文以基础会计为例介绍该设想的实施。

二、基础会计课程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的教学模式

基础会计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技能性很强的课程,是会计学课程的入门课程。对于我国高校在校生来说,由于是从学校到学校,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及生产流程知之甚少,并且与中学所学知识没有连续性,思维模式也不尽相同,使学生感到枯燥难懂,学习起来吃力,很难入门。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如果基础会计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那以后其他专业课能否学好就可想而知了。所以,要让学生能够尽快进入状态,掌握所学知识,就应该在教学内容安排和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在将会计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的教学模式设想下,笔者认为基础会计教学的内容体系可以按如下顺序进行安排。

首先,给学生展现企业的全貌。因为会计是对企业经济业务进行的记录、监督等,要学习会计,先要感性认识企业,认识企业组织业务流程与经济业务,让学生对企业这个法人有个感性的认识。就应从头开始,利用教师描述、多媒体、有关企业的录像、到实训基地参观等多种手段,让学生简单了解一个企业组织的设立、发展到关闭的全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必须要具备的条件和履行的相关手续,以及与之打交道的部门;了解认识不同行业的企业组织从开始经营到发展壮大所应涉及的各种经济活动,启发学生思考如何向有关信息使用者传递这些信息,引出会计的重要性。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在基础会计的学习阶段所展示的经济业务活动可以相对简单一些,让学生有一个总体认识即可。

然后,整篇都以某个代表性的M企业组织的会计工作流程(平时取得和编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期末进行财产清查、对账、结账、做报表,下一期期初报送报表,年初要进行所得税汇算清缴和审计)为例,一些特殊的经济业务的相关处理由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查找资料、讨论、共同总结等方式汇总到相关的知识点中,以保证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在学期初就给学生发放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科目汇总表、日记账、总账、明细账、各种会计报表等,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

从M企业组织设立开始,介绍企业需要从筹集资金开始,购买相应的设备、原材料等,进行生产、销售,形成利润,分配利润等基本的经济活动,引导学生对经济活动中所涉及资金的认识,思考应如何管理才会有条不紊的运转。由此引出需要专人管理、需要设置相应的部门,这时就可以给学生讲解会计机构的设置和会计人员的职责和素质要求,并给M企业组织配备与规模相应的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接下来就可以根据业务流程,重点对会计对象、会计要素、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会计科目和账户设置进行讲解。

在学会了会计要素、会计科目和会计账户之后,该考虑经济业务如何记录。根据教学内容设计M企业组织的各种经济业务,展示所涉及的相关原始凭证,介绍其种类、如何填制与审核,分析各种原始凭证所反映的经济业务的性质,确定应归属的会计科目;然后开始学习记账凭证的种类、填制程序与审核,这里需要重点讲解借贷记账法的相关知识,尤其在企业资金筹集及投资业务、销及财务成果核算中的运用。最好结合各种教学手段,给学生演示不同的业务流程,让学生边学边编制M企业组织的记账凭证,同时结合实物动手进行手工操作,以加深对记账凭证的填制要求。

学会编制会计凭证之后,引导学生理解这么多分散的会计凭证不利于全面、连续、系统地记录每项经济业务的发生过程,需要登记到有关的会计账簿中。此时,发给学生各种账簿,给学生介绍会计账簿的种类、结构及其用途,以及各种账簿的设置原则及登记规则。之后让学生动手给M企业组织建立相关账簿并进行登记,其中可穿插讲授各种账务处理程序的特点及其优缺点。因在会计电算化方式下,会计账务处理程序已越来越不太重要,因此,结合学生实习感受,让学生明白各种账务处理程序产生的背景及其适用对象即可。当学生出现登记错误时,介绍错账的更正方法。

到会计期末,M企业组织需要对财产进行清查、进行对账与结账。此时,介绍财产清查的意义、种类、程序、方法及清查结果的账务处理,对账的内容和方法,介绍结账的内容和方法前还要根据借贷规则编制试算平衡表,并由学生完成账证核对、账账核对,编制试算平衡表,对账簿进行结账。

一般企业在每期期初需要对有关部门(例如企业管理部门、股东、税务部门、审计部门等)报送上一期的会计报表。这时情景设置为期初,可具体讲解会计的三张主要报表的内容、结构和编制方法,以及报表附注的内容。教学生根据M企业组织确的账簿记录,编制会计报表和报表附注。另外,企业组织在每期期初都需要向税务部门报送税务报表、年初进行所得税汇算清缴等,虽然这些内容不是基础会计中的知识点,但需要给学生提到,以使其对整个工作流程有个完整的认识。

学会报表编制之后,学生了解了会计是做什么的,认识到会计报表可以对外提供企业总括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状况,是会计信息的载体。这时讲授资产计价、权责发生制及账项调整,让学生明确由于资产计价的方法不同会对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结果产生影响,从而企业可能人为的调节利润。那么,还有什么情况会影响本月会计报表的结果呢?会计报表对信息使用者的影响有多大?由学生的思考、讨论,教师的总结和去伪存真,引出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会计的职能、目标和任务、会计环境、会计规范、会计职业道德。

最后,在大纲要求内容全部学习完之后,教师组织学生一起进行基础会计学知识的总结,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再通过为学生设计一套完整的、与M企业组织类型不同的企业组织模拟实习资料,组织进行综合模拟教学实训,用理论指导实践的方式,检验、巩固和提高学生的会计操作的基本技能。

三、会计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的教学模式的特点

1.加强课堂互动,增强学习兴趣

将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组织教学,缩小动手能力与实际工作需要的差距,有利于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有利于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案例教学、问题引导法等教学方法,学生的参与性好,教学互动,可以最大程度地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避免学生出现厌学情绪。

2.知识融会贯通,提高解决问题能力

从上述教学内容体系的安排可以看出,各个知识点之间实际上就是通过实务工作中的会计循环程序贯穿起来的。这样的设计,使学生自始至终围绕着企业会计操作流程逐步完成,都是在“我该如何处理这个业务”、“不同情况下类似业务又如何操作”的问题引领下去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举一反三、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缩小与企业对会计人员需求的差距,缩短学生进入企业从事会计工作的适应期,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3.增强适应社会能力,培养终身学习能力

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随着经济的发展、国际竞争的日益激烈以及国际化协调的加深,会计的处理方式会不断发生变化,学生今后在工作中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新情况、新问题。国外有人统计,一个学生在校学习获得的知识5%~ 10%是将来必需的,而90%~ 95%的知识是在工作以后的不断学习中获得的。理论与实践融合一体的教学模式,整个过程都是在探索如何解决实务中的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干中学、学中干的终身学习精神,提高学习能力,及时掌握新知识、应用新方法的能力,以达到增强学生适应社会能力的目的。

第7篇:会计企业实践总结范文

关键词:中职会计教学案例教学法运用

案例教学法是教师按照课程教学目标的基本要求,将工作中的课程情境进行典型化的处理后,将其进行模拟成让广大学生分析思考与判断的典型案例,并采用让广大学生独立研讨与互相讨论的方式,来提升广大学生的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将案例教学法运用到中职会计专业教学中,成为当前重大社会课题。

一、中职会计专业教学法中使用“案例教学法”的重要性

会计学要求将会计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有效的结合起来,并且能展开创新。在当前的中等职业院校中,对会计方面的理论讲解的比较多,但是对实践方面的应用却关注的比较少。这样做的后果是会计理论方面做得比较好,但是在实际工作当中,对于如何才能将会计理论方面的知识运用到实践过程中去更好的指导实际的工作,去处理实际的问题等方面,却显得力不从心。“案例教学法”切实有效的解决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互脱节的问题,教师在课堂上对实际工作的场景展开现场模拟,让学生在模拟操作的过程中有了实战的经验,再加上老师悉心的点评,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所以。中职会计专业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对会计教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案例教学法”在中职会计专业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一)案例设计做到启发性与实践性

中职会计专业的教师在使用案例教学法的时候,需要在课前对案例进行精心设计,并且考虑多个学科的知识,充实会计专业的基础知识以及与之相关的经济学方面的知识,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案例的设计要注意做到启发性与实践性。启发性指的是在案例当中蕴含问题,而问题能够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并且能够让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也就是给学生能留下思考的空间。另外,还要注意案例的答案是通过学生之间的互相讨论才得到的,在课本上并不存在现成的答案。例如在讲授“现金流量表”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设计下面的案例:某企业产品的销售额一直呈现上升趋势,并且查看其利润表发现其利润也一直处于上升期,但是该企业没有支撑多久就破产了,其中的原因是什么。教师要想让学生了解“现金流量”对于企业的重要意义,则需要经过思考、讨论与分析的过程,并且将这一过程能内化为学生的潜力。通过案例讨论能够让学生对会计工作产生足够的兴趣,还能够为今后的工作岗位奠定基础。

另外,案例的设计还要注意做到实践性。教师设计的案例要符合当前的工作实际,这也是由中专会计教学的基本特征所决定的。案例选取应该将会计实务作为基础,对实务方面的资料进行整理与概括,来激发广大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其认知能力。比如在讲到有关“采购实务”方面的东西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深入到企业之中进行参观考察,对企业材料的采购、人员的参与、采购的基本环节、所需要的票据等,由教师进行案例设计,然后交给学生去模拟,由不同的学生扮演采购员、保管员、会计等,简单的场景模拟,就能够让学生指导采购业务的具体流程,也大大提升了学生学习会计的兴趣。

(二)创建学习小组,展开案例讨论

案例教学需要创建不同的学习小组,而学习小组内的成员需要按照实际情况来进行确定,一般情况下是10人左右,让小组可以自由运作。包括上课前各个小组内的协商、在课堂上展开的课堂讨论、观点的阐发以及课后的归纳总结等。案例教学中的学习小组,是案例教学确保成功的关键,也是锻炼团队之间的协作能力,有效培养和谐人际关系的重要基础。例如在讲解有关的“结算方式”等相关的内容时,如果是使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需要教师逐条进行见讲解,但到了实践操作阶段,学生可能还是不会操作。如果采用了案例教学法,让不同的学习小组扮演不同的角色,有的扮演收款单位、有的扮演付款单位、有的扮演收款单位开户行、有的扮演付款单位开户行,让学生对整个过程进行模拟,在模拟的时候,注意不通过的角色进行互换,让学生更熟悉具体的操作程序,这样学生不仅掌握了具体的结算方式,也提升了课堂教学效能。

(三)授课结束后分析总结学生的案例分析报告

案例分析报告是案例教学的结晶,是学生对案例进行综合的思考分析之后的一个总结,更是学生在授课结束以后,对所学知识的回顾与总结,能起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所以,在每次开展案例教学之后,教师都需要鼓励学生课后撰写案例分析报告,在进一步理解传授的知识的同时,还提高了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教师应该对学生的案例分析报告,进行适当的总结与点评,重点是讲解分析问题的基本的思路,并充分结合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实际表现,给予客观的评定成绩,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总之,案例教学法对中职会计专业教学来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是推动当前中职会计专业教学重要推动力,在具体运用案例教学法的过程中,还需要从案例设计做到启发性与实践性,创建学习小组,展开案例讨论,授课结束后分析总结学生的案例分析报告等措施,提升案例教学效能的同时,也大大提升了学生的会计素养,为其今后更好适应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赵继红.案例教学法在会计教学中的应用[J].河南教育(下旬),2010(Z1)

第8篇:会计企业实践总结范文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 财务会计 教学

财务会计是在基础会计的基础上,对财务会计理论和方法的进一步深化,该门课程紧密结合市场经济的发展,知识点之间关联性和可操作性强,是财经类专业中最重要的课程之一,由于该门课程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其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到经济管理类学生的专业水平和就业质量。由于我国传统的灌输式教育观念根深蒂固,高校对于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模式鲜有突破,而市场急需的是具备高素质的实践型会计人才,源于“教学”与“应用”之间存在的鸿沟,财务会计的教学方式必须改革。

与传统教学模式不同,案例教学法是在学生掌握了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对案例进行深入剖析,主要通过教师导出案例、学生分析讨论、教师概括与总结、学生撰写案例分析报告等过程实现,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具体实践中,提高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目前在财务管理课程中案例教学法应用得最多,财务会计课程中并没有系统的开展,基于此,本文主要探讨在财务会计课程中引入案例教学法的必要性,以及针对目前财务会计教学的现状如何开展案例教学法,以提供教学改革新思路。

一、传统财务会计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接受程度不高

本文的财务会计是指中级财务会计这门课程,是学生在学习基础会计之后,在掌握了会计基本理论、方法基础上的进一步深化,属于会计专业的基础课程。课程内容来源于财政部制定的新企业会计准则,相关知识点内容多,关联性强,特别是这种法律条文性质的知识点在记忆上难度比较大。学生由于长期习惯于以教师为主体,只靠死记硬背记知识点,而不是理解性地记忆,这导致大部分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缺乏灵活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比如只知道如何针对企业经济事项做分录、做报表,却不知道为什么要选择这种会计方法?选择不一样的会计方法、政策将如何影响企业的资产和收益?

(二)教学环境的欠缺

由于高校的教学大纲中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方面缺乏详细的认定,教师无法有效地评估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的业务水平。财务会计课程成绩的评定多是以期末考试成绩为主,并且,受限于专业自身的性质,社会及学校缺乏财会专业领域的相关竞赛,校企之间也缺少专门针对财会类学生的实践基地等合作项目。教学渠道的单一和各方支持度不高导致了学生缺乏学以致用的热情,基于毕业压力大多数财会专业学生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期末考试的复习中,对平时可以训练实践分析能力的案例讨论、分析报告采取敷衍态度。

(三)教师的自身素质有待提高

由于我国高校人才引进机制的原因,大部分高校教师在拥有高学历的背后普遍缺乏从事企业财务工作的经历或是深入企业调查研究的实践经验,有些教师自身对会计理论的理解不够深入、不够透彻,更谈不上引导学生养成正确、有效的学习思维模式。这使得教师的分析解决案例的方法与企业实际的处理方法存在差异,造成教学与实际相脱节。

二、财务会计课程实施案例教学法的必要性

(一)营造理论结合实际的学习氛围

理论结合实际是现代教育的核心思想,案例教学法的理念就是将会计理论与实际操作结合起来,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上进行改革。采用案例教学,在“教”与“学”的基础上培养学生高效的思维方式、理解力以及将来在工作中灵活的实践能力。

教师在教授会计理论的同时穿插案例分析,从实质上理解会计准则制定的依据,有利于学生掌握学习重点和难点,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比如,在会计估计、会计政策的选择方面,通过案例对比不同的会计估计方法、会计政策的适用情况或者使用效果的不同,这样学生既知道“如何用”,也知道“为何用”。

(二)搭建师生、生生互动平台

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的互动极少,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沟通是单向的。而案例教学法要求师生、生生之间相互交流讨论,其沟通是多向的。教师在授课时增加会计案例讨论环节,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必要时组织讨论小组或者辩论会讨论问题,由此激发学生求知、探索的热情。学生之间撰写案例总结报告组成团队,各成员的职能分配不同,建立团结互助的精神,通过相互的学习便能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

在这种互动机制下,教师不再是主导,而是作为一个引导者、激励者的角色,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团队合作精神以及面对各种情况的应对能力。与此同时,教师能够及时获得反馈,有效地评估学生阶段性的学习成果,随时对教学方式进行完善。

三、财务会计课程应用案例教学法的新思路

(一)案例设计环节

教师可以从上市公司公开披露的事件中选取案例,也可以通过科研从企业咨询或者调查中获得的典型事例中选取,所选取的案例应具有以下特征:(1)实践性。教师所选取的案例应当是现实中普遍存在的案例,是学生毕业后在工作中可能面临的专业问题,并且与所学内容紧密相关,不存在知识盲点的案例。(2)综合性。财务会计中各部分的内容是连贯的,各部分内容的联系非常紧密,前后呼应,其知识体系是完整的。因此所设计的案例应避免相关经营流程的脱节,将类似的知识点贯穿起来,如模拟一个公司在实际运营中一整套的生产、营销、投资等流程。(3)针对性。设计的案例要与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相适应,对不同基础、不同专业、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分别选择案例。因此所设计的案例要难易结合,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要求。

(二)“三段式”导入案例分析

依照学生的思维递进模式,在教学过程中的三个阶段引入案例分析。前两个阶段主要是以教师为主导,结合现实案例的应用帮助学生理解记忆,第三个阶段主要是以学生为主导,考察学生自主完成案例分析的能力,是案例教学法的核心。

1.第一阶段,引导。在正式讲授前,引入一些典型财务分析案例以增强学生的求知欲,使其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相关知识点的实用性和重要性。案例紧扣时事热点,如上市公司坏账计提吞噬巨额利润案、财务造假案、资产虚增案、会计舞弊案等在真实的资本市场中每天都可能发生。

2.第二阶段,穿插。课程讲授过程中,遇到重点、难点或者与所学内容有交叉易混淆的情况下,插入案例的同时结合对比法、图解法、总结归纳法等理清知识点之间的勾稽关系与逻辑关系,便于学生理解性地记忆知识点,掌握相关知识的内涵意义。比如,金融资产中的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教学内容,仅仅向学生讲授两者的确认与计量,既枯燥无味,又不易于消化吸收。而如果针对这部分内容选取实际发生的案例, 引导学生从案例的分析中对比和总结出不同类别金融资产的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的差异性,对于其深刻理解和把握将某项金融资产具体划分为哪一类,是非常必要的。

3.第三阶段,总结。分析讨论案例是衡量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的核心环节,一般在结束基本知识的教授后进行。以教师模拟案例的发生背景,学生分组讨论,最后撰写分析报告为基本套路。在分析讨论案例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和把握案例讨论的方向。在讨论完毕后,教师应当对案例进行总结,阐明案例中的要点和难点、需要运用的理论知识,理清学生的分析思路,归纳案例的结论,提出需要深入思考的地方等。最后,对学生在分析讨论案例过程中的正确和不足之处进行评价,使学生对自己的分析思路的合理性、分析方法是否恰当、解决问题的途径是否正确,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四、财务会计案例教学法的完善措施

(一)建立财务会计案例库

面对财务会计案例资源缺乏的现状,保障案例教学法达到基本的效果,各大高校应建立财务会计案例库,并及时更新。在建立案例库时,可从以下方式中搜集案例: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深入企业搜集实际工作中的案例;根据教学内容,参考有关资料结合当前企业的实际状况,设计财务会计教学案例;与其他高校建立校际之间的合作,相互交流教学案例。

(二)成立“财务会计实践学习会”等学生社团

为使学生真正参与财务活动的讨论交流中,发挥主体作用,各大高校可以成立与财务会计案例教学有关的学习会之类的学生社团,主要由学生在课余时间组织财务会计案例训练、课前讨论等工作,以解决教师精力有限、课堂时间短暂等压力。

(三)举办财务会计知识竞赛等活动,建立校企合作关系

为了激发学生学以致用的热情与积极性,高校可以独立或者联合其他高校举办财务会计知识竞赛或者案例辩论会等活动,通过实际奖励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教学,开发实践能力。并且加强校企合作关系,拓展合作领域,给高等教育的教学理念、学科建设、课程开发、学习方法等带来新的变化。聘请企业的优秀人才为学生授课,建立财会专业学生的寒暑假实习基地,这不仅真正实现了理论结合实际的畅想,同时也成为高校实施案例教学法的坚实后盾。

(四)加强师资力量建设,提高教学水平

为了摆脱案例教学与企业经营实际相脱节的现状,高校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不仅要求高学历高职称的人才,还要引进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的会计人才,壮大师资力量,优化师资结构;其次,各大高校应该加大科研方面的投入,给教师创造更多的机会到企业参观、访问、调查和研究,从而丰富教师的实践经验,提高实际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X

参考文献:

1.靳玉乐,向眉.论案例教学价值取向的变革――基于对工商管理案例教学的分析[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1):93-98.

2.齐睿,徐燕英.案例教学在金融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49-51.

3.李晓东.案例教学法在管理教学中的作用[J].中国教育学刊,2014,(6):45-46.

4.欧亿容.会计专业课程案例教学的适用性及其教学方式探讨[J].中国大学教学,2011,(06):69-71.

5.陈吉凤,侯力纲,刘春晖.“案例”助力会计专业硕士培养模式变革――第四届中国MPAcc教育发展论坛综述[J].会计研究,2013,(02):91-93.

作者简介:

第9篇:会计企业实践总结范文

第一步走——“望”,即通过网络、新闻、企业调研、人才市场,看中外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成功案例,看地方经济发展现状及会计人员需求状况,看当地高职学校会计专业招生、教学、管理、就业等现状。近几年,吉林省各高职高专院校坚持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路子,积极推行订单培养、顶岗实习等教学模式,同时,积极调整高职高专教育专业结构,培养地方行业、企业急需的高技能人才。在这方面,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做得就比较好。多年来,与本院会计系合作的企业有吉林万通药业集团及吉林修正药业集团等7家,建立校外实训基地有吉林汇泽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用友财务软件公司吉林分公司、广发证券长春营业部等7个,特别是会计系与吉林省的两大民营支柱产业公司——吉林万通药业集团和吉林修正药业集团所的校企合作,为会计系一年输送的全国省级驻外会计人才及总部留用会计人才就有240余人。

二、“二闻”各方,归纳学生存在问题

第二步走——“闻”,即本院通过不定期的校企座谈会、到企业调研、师生座谈会、家访等形式,归纳各方反馈的校企合作过程中学生存在的问题如下:第一,思想不稳定,心智不成熟,责任心不强,自我约束力和控制力差,职业素质不足。第二,对工作的执着、耐心不够,工作不够主动,缺乏吃苦耐劳精神,坚持力弱,耐挫、抗压能力差。第三,缺乏交际能力,与人沟通交流能力不足,团队合作意识不强烈,缺乏足够的办公环境与人文环境适应能力。第四,很多学生会计专业知识不扎实,动手实践能力不强,办公软件的应用能力差,对营销、保险、统计等常识性知识概念模糊。第五,工作不细致,认真程度不够,欠缺敬业精神。遇到问题没有应变能力,工作缺乏创新能力,不能自信的独立解决问题。第六,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普遍现象是理论知识掌握不扎实,实践操作也不娴熟,基本处于不能直接顶岗的状态。

三、“三问”各方,梳理校企合作建议

第三步走——“问”,即本院面向学生、家长、教师、用人单位等分别设计了有方向性和针对性的调查问卷,按需询问,或通过多方的座谈会,毕业生汇报会等形式,为校企合作梳理各方建议如下:第一,严格对学生的管理与考核,由于企业选人“德为主流”,作为学校首先要教会学生做人、学会感恩,企业、学校、教师、家长、学生要经常沟通交流,达成一致的就业择业观。第二,增加实践教学,多搞一些职业化训练、多创造机会去企业实践,企业提出“收入靠贡献、岗位靠能力”,要重视培养学生各种就业能力。第三,教育学生要有坚定的信念,要给自己接受现实的空间,具备吃苦耐劳、服从分配、坚持长期工作的意识,增强责任感。第四,教育学生作为会计要多听、多看、多想、多做、少说,不该问的不打听,不该说的不多嘴,对学生类似的职业指导要有始有终。第五,多与企业商讨校企合作教学内容,按企业需求修订完善教学计划与培养方案,让学生从学校学生角色向企业员工角色完成自然转换。第六,企业建议学校能够实行弹性学分制,随企业用人缺口时间随时提供人才。

四、“四切”归因,查找制约合作因素

第四步走——“切”,即结合“一望”“二闻”“三问”,查找制约本院会计系会计专业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因素如下:第一,会计专业的校企合作不能为企业带来硬件、软件以及技术上的支撑。第二,多数企业会计需求量不大,即使需求稍大,企业也是优中选优,他们用人是一企多校,对本校的选择不是唯一。第三,地方政府对会计专业的校企合作没有给企业税收优惠或用人补贴等优惠于企业的政策。第四,仿真企业、仿真银行、仿真税务等教学环境的配备不足,在企业兼职并具有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力量不够。第五,多数学生还没有形成“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虽服从企业分配但反复现象较普遍。第六,学生、企业、家长、教师沟通不够,对学生的心理疏导与职业指导不到位,导致学生流失现象严重。

五、“五行”互动,磋商校企合作发展

第五步走——“行”,即本院会计系上下齐动员,主动出击,选择适合本专业的地方知名企业商谈,本着“校企合作、产教结合”原则,共同商定合作教学、合作育人、合作培训、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学生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商定合作协议并举行签字挂牌仪式,并在校企合作期间,将“一望、二闻、三问、四切、五行”的五步走培养模式循环应用于教育教学改革与管理以及学生的职业指导中,不断探讨完善会计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总结出本院会计专业校企合作的参考模式。

(一)完善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当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主要还是体现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素养、较强专业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根据这一目标,以“一望、二闻、三问、四切、五行”校企合作培养会计人才为主要思路,培养目标定位在“品德先育长育”、“技能实用够用”与“岗位坚持适应”三个方面。所谓“品德先育长育”是指要把对学生的品德教育放在教学的第一位,并要长期进行疏导,贯穿后续的岗后教育与职业指导中;所谓“技能实用够用”主要是指所学技能要与工作衔接,无论是会计操作技能,还是计算机操作技能等,要让学生娴熟应用于实际工作中,不仅实用,还要够用;所谓“岗位坚持适应”主要是指要培养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与工作的坚持力,培养学生适应工作环境与人文环境,以及工作中不轻易放弃的坚持特质。

(二)根据会计专业特点选择合适的合作企业

会计专业的校企合作模式有其不同的特点,与校方合作的企业方不能固定一个或两个企业,就需要学校与多个企业协商,可以一校多企,选择合适的多方合作企业,选择最符合双方需求,能产生最佳效益的合作模式。由于地方经济特点,吉林省很多药业集团公司在全国各省份都有分公司,每个分公司都有财会建制。以吉林省修正药业集团公司为例,在全国仅营销会计就有3600多个岗位,由于营销会计驻外的特点,使得这个岗位的会计不是很稳定,每年都需要一定数量的会计人才储备。因此,我院会计系主要选择修正、万通等地方民营支柱企业,使会计专业的毕业生有一个很好的实习与就业平台,且可以多数量的推荐会计专业毕业生。

(三)共同商定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制定培养方案

校方一旦与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就要研究确定对学生的培养方式,协议中要明确校企双方的责任与义务,商定校企合作管理规章制度,确定基本的企业参与教学的模式。例如:我院会计系在与吉林万通药业集团和吉林修正药业集团签署校企合作协议以后,校企双方就开始对学生的培养模式展开讨论与协商。校企双方确定大一、大二、大三不同学年段学生采取不同的合作模式,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培训手段,以及不同的企业受训时间安排。同时与万通、修正等合作企业专家一同对大三学生展开面试选拔,成立“万通班”与“修正班”。对该班学生完全按校企共同制定的教学计划与培养方案展开教学,以“校企共建完善计划方案,校企师共育同管学生培养,政企校师家共督学生成长,学生自主管理自我提升”为特色,实现“政府、企业、学校、家长、教师、学生”六赢。

(四)校企共建高素质专业化职教师资队伍

对职业院校而言,强师方能兴教。职业教育的特点也决定了教师只有具备了丰富的实战经验,才能教出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因此,在对校企实验班进行授课时,校方的专业课教师尽可能选择具有一定的实际会计工作经验和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并具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师担任。企业方的授课教师同样要选择有丰富的实战经验和精湛的专业技能,并擅于沟通交流、具有亲和力和良好职业道德的企业专家担任。无论是校方的教师,还是企业的专家,他们的言行将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学生的后续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教”与“学”的过程中,高素质专业化的职教师资队伍将由校企双方逐步共同创建。

(五)总结得失,制定学生总体考核方案

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会计系,在校企对学生进行合作教学过程中,建立了校企生QQ交流平台,让学生与企业专家、教师等在此平台相互交换意见;在学生的日常评价与平时和期末的考核中,融入了企业对学生的评价与考核成绩企业参与学生的综合评价;与合作企业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了校企双方的阶段性互动,会计系专门确定了企业联络员参与学生的后期工作职业指导,促进了教学质量监督体系与教学评价体系的完善。校企合作是一项长期工程,需要校企双方每年进行一到两次合作总结,总结合作过程中的亮点与成绩,总结学生顶岗实习与就业后存在的问题,并对一年的教学计划与培养方案进行修订完善,这不仅会为校方教师提供直接的参与实践并接受企业专家指导的机会,同时也有力地推动了教育教学改革,进而丰富了教学资源。

六、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