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临终病人心理护理范文

临终病人心理护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临终病人心理护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临终病人心理护理

第1篇:临终病人心理护理范文

[关键词] 癌症病人;临终护理;心理反应

[中图分类号]R48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7(c)-129-02

癌症晚期病人深受疾病的折磨,身心承受着极大的痛苦。如何减轻晚期癌症病人的痛苦,让病人在充满人性温暖的气氛中,安详、顺利地度过生命的最后时期,是护理工作的重要环节。现将8例晚期癌症病人的临终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8例均为本院确诊的晚期恶性肿瘤病人,并接受过不同程度的放射和化疗。男3例,女5例;年龄41~75岁,其中:肝癌3例,胃癌1例,肺癌3例,乳腺癌1例。

2护理

2.1基础护理

由于晚期癌症病人免疫力低下,加之应用化疗药物,身体极度衰弱而无法起床活动,发生口腔并发症及压疮的概率相当高。故应每天为病人做口腔护理,护理人员应用生理盐水棉球清洁口腔2次/d,用香油或橄榄油涂在病人的口唇上防止干裂。为防止压疮发生,应每2小时帮助病人变换一次。用毛巾、枕头、气垫将病人的足跟、踝关节、髋关节等容易发生压疮的部位垫好,并定时为病人擦洗,按摩受压部位,保持衣、被、褥整洁。若有皱褶、脏、湿应及时整理更换,以减少压疮和交叉感染的发生。

2.2心理护理

由于生活质量严重下降,以及对生命的留恋和对亲人的依恋,病人心理异常复杂。根据病人的临床表现,可以把病人这个时期的心理状态分为悲观期、绝望期、抑郁期、平静期和临终阶段。

2.2.1悲观期恐惧和悲观是所有癌症病人共有的心理表现,此期病人求生欲望最大,对医护人员依赖感强。护理人员应注意倾听其诉说,并使用合适的语言、神情与其交流,使其感受到关心和爱护,从而消除恐惧感,积极配合治疗;对病人敏感的话题,应采取巧妙的回避方法,以免加重其心理负担。

2.2.2绝望期此期病人会产生绝望心理,对治疗失去信心。表现为心情抑郁,沉默寡言,个别病人可有自杀倾向。应以真诚的态度耐心疏导,诱导其把恐惧、忧虑表达出来,以达到心理上的解脱和精神上的平衡。对性格开朗的病人可巧妙地告知病情,因为隐瞒和欺骗的方法会对病人的生活造成不良影响。通过对病人及家属的交流、讨论,使病人对疾病的现状、发展和治疗有所了解,帮助病人和家属共同面对现实,正确认识疾病。同时也增加了病人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安全感,从而对病情治疗有很大帮助。

2.2.3抑郁期此期病人急于交待后事,然后沉默不语,但希望亲人能够日夜守候在身边。此时护理人员应注意不要在病人面前谈论病情,应鼓励和关心病人,解决实际问题。尽量让家属陪伴,并安排亲朋好友相聚,增加其希望感,使病人有一种安全感,达到心理上的稳定。

2.2.4平静期一旦绝望期进入平静期,病人变得相对安静,恐惧亦不突出。表现为表情淡漠,非语言性动作增多,但内心世界极为复杂。因此,医护人员应注意观察病人的非语言行为,经常陪伴病人,给予精神上的鼓励和安慰,对病人提出的合理需要应给予满足,并以和谐的语言及诚恳的态度表示同情和理解。帮助病人了却未完成的心愿和事情,让家属多陪伴病人和参与护理,从而换取病人心理上的满足和安慰。

2.2.5临终阶段护士应积极主动地解决病人的疼痛、厌食、躯体移动障碍、睡眠形态紊乱等问题。帮助其整理好个人卫生,尊重个人习惯和信仰。

2.3疼痛护理

疼痛是癌症晚期病人常见的一种症状,持续性的疼痛不仅影响病人的正常生活,也容易扰乱病人的情绪。特别是疼痛逐渐加重时,病人常常会失去生存的勇气和信念,不断加重对疼痛和死亡的恐惧。这样一来不但加重病人的思想负担,也容易加剧病人病情的恶化。因此减轻疼痛是提高生命质量的最好办法。根据病人的症状确定给药方式,给药时间。以时间为基础仔细地平衡药物的剂量,计算好时间,在疼痛出现之前给药,最大限度地保持病人无疼痛和清醒之间的平衡。尽管病情的恶化是无法控制的,但是可以使病人在没有痛苦,非常舒适、安静的状态下离开人间。

2.4饮食护理

由于晚期癌症病人长期消耗,大都存在营养不良,再加上化疗药物的应用,往往食欲不佳,故应给予病人高蛋白、高热量、丰富维生素及易消化的事物,最好符合病人的口味,同时保持食物色、香、味俱全,以增强病人的食欲。多进食蔬菜和水果。同时为病人创造良好的进餐环境,鼓励病人多进食,以少食多餐为佳,或行高营养鼻饲,必要时采取静脉高营养输入,以补充营养和维持体内电解质平衡。

2.5亲情护理

癌症给病人和家属都带来了强烈的震动,极大的痛苦,沉重的经济负担,病人在心理上存在恐惧不安和悲观失望情绪,一般都渴望与亲人团聚在一起。因此,家人应经常陪在病人身边,从而使病人感受到亲人对他的爱和关心,产生被重视、被认可的亲切感、满足感,保持心情愉快,减轻病人临终前的心理压力,克服对死亡的恐惧。

3体会

晚期癌症临终病人,特别需要人间的温暖、社会的尊重、精心的照料和亲友们的依恋。护理必然要从单一护理转变到现在实施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整体护理。尽量满足病人的合理要求,提高其生存质量。护理人员给予病人的是一种爱,一种减少心理和身体痛苦的帮助;提供的是一种热情、关怀、舒适的环境以及让病人感到舒适、愉快的措施。能够将痛苦、焦虑、恐惧降到最低程度。使病人在生命的最后阶段仍然保持尊严,舒适、安详、有尊严地走完人生最后的旅程。

[参考文献]

[1]邬婵菊.浅淡癌症疼痛护理[N].现代护理报,2007-03-17.

[2]杨曾.癌症病人临终护理[N].现代护理报,2007-04-21.

[3]杨树成.晚期癌症病人护理[N].现代护理报,2006-07-27.

第2篇:临终病人心理护理范文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急性心肌梗死;健康教育

临床护理路径(CNP) 是一种跨学科的、综合的、深化整体护理的整体医疗护理工作模式[1],是为已确诊为某种疾病的一组病人制订的、以病人为中心、从入院到出院的一整套医疗护理整体工作计划。2010年8月~2011年4月,我们运用自制的急性心肌梗死(AMI)健康教育路径表,对AMI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0年8月~2011年4月首次入我科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80例,其中男56例,女24例,年龄45~79岁,入院时均无严重并发症如心力衰竭、休克、心律失常。按照病人入院登记的先后顺序,将病人随机分为路径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两组在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等方面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临床护理路径的内容及制定 CNP以医疗路径为基础、以住院时间为横轴,以入院指导、入院诊断、检查、用药、治疗、护理、饮食指导、活动、出院计划等护理手段为纵轴制成一个日程计划表[2]。参照这一方法制定临床路径, 由日期、时间、内容组成, 内容包括检查、治疗、药物、饮食、活动、卫生宣教、主要护理诊断、措施。并将健康教育内容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制定成病友篇发放给病人。

1.3 实施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无时间性的随意性教育。对进入CNP组的病人由责任护士进行护理评估,根据病人健康教育需求,结合医生治疗计划,按照临床护理路径有针对性地实施健康教育,并在路径上对病人需要的已执行的内容打勾并签名,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征求医生、护士、患者及家属的意见,对路径进行修改与完善。应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表于出院前了解AMI患者掌握AMI相关知识、应对技能和遵医行为,并统计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

2 结果

两组患者接受健康教育效果比较,见表1。

3 讨论

3.1 改变了健康教育方法,提高护理人员沟通能力 护理人员须每天评估病人健康教育需求,并评价健康教育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对预测差异进行干预,这样,健康教育就有计划性、预见性、针对性。在护理工作中,很多年轻护士进行健康教育时不知做什么、怎么做。采用临床路径的健康教育方式,使护理人员进行健康教育时变得有章可循,增加了与病人沟通交流的机会。

3.2 满足了患者健康教育需求,提高病人满意度 临床路径表格实际上也是健康教育的计划表和时间表,将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健康教育中,也就是要求所有的健康教育工作必须沿着路径的内容进行,从而保证健康教育的全面性和连贯性,满足了病人的健康教育需求。将病友篇发放给病人,满足了病人的知情同意权,所以路径组的满意度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的提高。

3.3 缩短了平均住院日,提高健康教育效果 通过健康教育,增加了病人对疾病治疗的理解,对疾病相关知识及应对技能的掌握程度也大大提高,从而自觉加强了治疗的依从性,可以更快地缓解病情,提高治疗效果,缩短平均住院日,减轻了病人的经济负担,减少了不必要的物资消耗,明显提高了健康教育的效果。

3.4 有利于护理管理,提高了护理质量 护理管理人员可以对照路径表格对护理人员的健康教育工作进行评价和全程控制,将各项措施具体落实,不断分析总结,有利于护理服务整体水平的提高。

将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病人的健康教育中,使得护理工作不再是盲目机械地执行医嘱或等医生指示后方为病人实施治疗护理,而是有计划有预见性地进行护理,病人易了解自己的护理计划目标,主动参与护理的过程,增强病人自我护理意识和能力,形成主动护理和主动参与相结合的护理工作模式[3]。但病人间是存在个体差异的,不同病人健康教育的内容要有所增减,健康教育的方式要有所改变。在实际工作中,应因人而异,不断总结与改进,已建立更加完善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健康教育护理路径。

参考文献:

[1] 耿俊梅. 临床路径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J ]. 护理研究,2003 ,17 (12B) :1445

第3篇:临终病人心理护理范文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经病理组织学及细胞学诊断证实为癌症。晚期癌症病人25例,男18例,女7例,年龄19~72岁。其中肝癌晚期18例.恶性淋巴肉瘤1例,鼻咽癌伴消化道出血2例,结肠癌4例。

2 临终关怀要点

2.1 心理护理:在临终阶段生物学治疗已很困难.心理治疗占主导地位,因而应及时掌握临终病人的心理变化,有针对性的进行护理。由于临终病人年龄、性格、文化水平和社会经历不同,会对死亡产生不同的心理反应。美国著名学者库布勒.罗斯将临终病人的心理反应分为5个阶段:吃惊与否认期:愤怒期;商讨期;抑郁期;接受期。吃惊与否认、愤怒、抑郁可使病情加重属消极心理;商讨期和接受期有利于病情稳定属积极心理。在护理过程中,应尽可能满足病人的合理要求.利用积极心理战胜疾病所致的痛苦,适时地进行死亡教育,耐心引导病人尽快度过消极期,坦然接受死亡这一现实。

本组1例晚期肝癌伴腹水病人。我们重视环境因素对心理的影响,将其安置单人房间,房间布置家庭化,室内光线柔和,清洁整齐,病人所喜爱的玫瑰花的花香使病房充满温馨.家属轮流陪伴,消除了病人对死亡的恐惧,能以良好的心境、顽强的毅力与病魔作斗争。在住院期间病人从不在外人面前流露出疼痛所带来痛苦,当亲朋好友来探望时依然笑风谈声。当我们仔细观察时发现病人的手因疼痛在轻微颤抖,就主动予以镇痛治疗,最大限度地减轻了病人的痛苦,使病人保持了生命最后阶段的尊严和在他人心中的形象。在一次巡视病房时。发现病人情绪忧郁,经了解,他知道自己将不久于人世,想回家看看.但家属怕回家发生意外不同意。我们及时与家属进行商量.表示愿意将必备药品备齐随同病人一起回家照护,同时联系其子女回家团聚,满足了病人的最后心愿。

2.2 医疗护理:癌症晚期,恶病质和剧烈疼痛等症状可严重改变病人的体形,有些病人已经神志不清。护士的职责要求我们不疏远此类病人,而应以真挚、慈爱、亲切的态度作好基础护理,在进行各项治疗时,要爱护、尊重病人,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刺激,最大限度地减少病人的痛苦。维持临终病人生命最后阶段的尊严和提高生存质量,使病人在有限的时间内,安详、舒适地度过人生的最后时光。当生命终结时,及时作好身体护理。这不仅是对病人生前良好护理的继续,也是对家属的一种安慰。

2.3 慰籍病人家属:新医学模式的改变,使护理工作的范围日益扩大,不仅仅局限于医院,而是要面向社会和群众。护士不仅要作好病人的生理和心理护理,还要作好包括健康人群在内的卫生保健和咨询工作。一个幸福的家庭其成员之一身患绝症,家属既悲伤又辛苦,使他们承受着经济和精神双重负担。为此我们应给予真诚的关怀、耐心劝导,使他们及时从悲哀与痛苦中解脱出来,指导他们如何保持自身健康和保存精力.尽可能减少无谓的体力和精力的消耗。共同完成对病人的临终关怀。死亡对病人来说是痛苦的结束,而对家属是悲哀的高峰,且悲哀的过程将持续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到家中走访、探望、帮助疏导悲痛.帮助家属认识其继续生存的社会价值,重建生活的信心。

第4篇:临终病人心理护理范文

关键词:癌症心理护理观察

1资料

一般资料135例中,男87例、女48例,晚期32例,年龄27-72岁,肝癌35例、肺癌32例、胃癌26例、结肠癌15例、乳腺癌12例、鼻咽癌10例、脑癌5例。

2癌症病人的心理特征观察

2.1否认期病人突然得知确诊为癌症,企图以否认的心理方式来达到心理平衡,怀疑医生诊断错误或检查失误而反复复查、咨询。

2.2愤怒期否认以后再通过反复复查、咨询确诊后,病人常会出现强烈的愤怒和悲痛中而且会感到世界不公平,对人世间的一切存在着无限的愤怒和不满,有被生活遗弃,被命运捉弄的感受,并把这种愤怒向周围的人发泄并且感到悲观失望,对生活失去信心对一切事情均无兴趣,过着行尸走肉的生活,还有一些病人以为得了不治之症,在世界上的日子不多了而大吃特吃,做到吃好、穿好、玩好等过一天算一天的想法。

2.3抑郁期当病人在治疗或休养过程中,想到自己还未完成的工作和事业,想到亲人及子女的生活、前途和家中的一切而自己又不能顾及时便会从内心深处产生难以言状的痛楚和悲伤再加上疼痛的折磨、化疗用药难受则近一步转化为绝望从而产生轻生或自杀念头,一旦产生了这种心理以后,就可能采取各种手段来过早结束自己的生命,特别是晚期和疼痛难忍的病人均有自杀的可能。

2.4接受期有许多病人存在着多种矛盾心理但还是得面对现实,进入角色,以平静的心态对待疾病,接受事实,希望能延长生命,生存的希望强烈,表现出后悔、和善、愿意配合各种治疗。

3癌症病人的心理护理

根据病人的性格特点和不同时期的心理特点、不同的需求,有针对性的进性治疗和心理护理。

3.1保持舒适的住院环境,及时了解病人心理变化,随时掌握及了解病人真实心理状态,就必须关心病人、了解病人职业、文化、家庭、配偶及个人生活境遇、意愿等同时还应熟悉病人的治疗方案和具体治疗方法,在掌握全面情况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根据病人各自不同职业、心理需求、社会文化背景,同进或超前的训知他们将要或可能出现的心理变化和心理规律,从而制定出切实有效的预防措施和心理护理方案如因病施护、因人施护并且按病人的意愿尽可能满足其需要。本组92例要求单独房间,在满足其需求的同时还根据病人的爱好,为其布置病房如有15例52岁至70岁的病人在退休前为机关干部,我们就按其要求在桌上放置台灯、纸、笔、书报、象棋等满足其阅读及写作、玩耍的需要,使病人感到生活在日常生活中。

3.2增加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癌症病人一旦获悉自己患了不治之症以后,生的欲望会降低而死的欲望强烈。这时我们的心理开导是至关重要的,不容置疑的语言,诚恳的话语取得病人的信赖,再以病人微小的病情改善的事实来说服帮助病人排除不良的心理状态。当病人萌发希望以后要进一步鼓励病人承担力所能及的生活活动,鼓励他们勇于驾驭生活。适当的活动不仅使身体受到直接锻炼并能从压抑、焦虑、烦恼、苦闷、无助中解脱出来,达到移性益志,对心理起到积极调控作用。

3.3加强基础护理、切实做好晨晚间护理,及时巡视病房,多关心、体贴病人,给予生活上的照顾,加强语言交流,以良好的职业道德、高度的责任感、同情心及良好的医疗护理技术实施各项工作,使病人获得心灵与躯体的舒适同时给病人满足感、安全感及被尊重感。

3.4病情变化时的心理护理,当病人出现全身衰竭、失眠、疼痛、不能进食等症状时,护士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给予必要的支持疗法。除力求改善全身状况外更应该注意对病人良好的心理劝导和安慰。用历尽磨难,终于战胜病魔的实例,鼓励激发病人的求生欲望。

3.5治疗过程中的心理护理,当病人在进行手术时、放疗或化疗前,不仅要向病人宣传进行这种治疗的必要性,也要向病人讲清治疗期间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使病人有足够的心理准备,主动克服困难积极配合治疗。

3.6癌症病人治疗和有效药物控制疼痛,病人除常规治疗和化疗外,主要是疼痛难忍,所以需要有效的药物来进行疼痛的控制。我们采取了WHO癌症三阶梯止痛方案,①第一阶梯给予非阿片类镇痛药如阿司匹林及对乙酰氨基酸,辅以地西泮;②第二阶梯用阿片类药如吗啡;③第三阶梯同时并用第一、二阶梯药。本组85例患者使用这些药物止痛效果满意。

3.6.1音乐疗法心理护理从宣教或经验之谈过渡到注重心理学知识和技能的发挥运用如音乐可直接影响病人情绪,优美婉转的乐曲对人体各系统均可产生良好的生理效应。根据不同病人的喜好选择相应的乐曲,在饭后、睡前播放,135例病人的疼痛均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

6.2疼痛的心理护理癌症病人到了晚期,往往出现疼痛难忍,护士态度温和、动作轻柔,对疼痛部位避免触碰。护士要设法减轻病人的心理压力提高痛阈,恰当向病人解释疼痛机制显示出理解病人的痛苦,安慰病人,通过心理治疗缓解疼痛,分散病人的注意力,将注意力集中在交谈、阅读、看有趣的电视节目等活动上来减轻疼痛。

3.7针对病人心理反应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尽量使病人已知患有“癌症”但是整个临终阶段都怀有强烈的求生欲望,期望得到有效救治,期盼奇迹出现。我们以热情、理解和负责的态度顺应其幻想,尽可能满足其要求,当病人已知治疗无望预想到死亡即将来临而感到恐惧和悲伤就表现出失眠、暗自流泪、不思饮食等,我们就增加巡视次数,主动与病人聊天,转移病人的思维和给予其感性的支持,婉转的讲解生与死的客观规律,从而帮助病人从死亡恐惧中解脱出来。

第5篇:临终病人心理护理范文

1 临终患者生理护理

1.1疼痛控制的护理

疼痛是临终患者尤其是癌症患者临终前最严重的症状,疼痛不仅影响患者睡眠、饮食、活动和情绪,还可使患者和家属感到沮丧、失望,因此控制疼痛是症状控制的重要措施。护理人员的首要责任是帮助患者解除疼痛造成的痛苦,进行有效的药物治疗、理疗,同时应用心理学方法缓解疼痛和治疗疼痛。

1.2舒适护理

舒适护理是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通过对护理活动和舒适的研究,使人在心理、生理、社会交往等方面达到愉快的状态或缩短、降低不愉快的程度[3]。

1.2.1感官的护理 提供舒适、安静、整洁的病室环境,光线照明要适当,临终患者不会因视觉模糊而产生的恐惧心理,增加舒适感。一些患者眼睑不能闭合,可涂金霉素、红霉素眼膏或用凡士林纱布覆盖双眼,以保护角膜,防止角膜干燥发生溃疡或结膜炎。

1.2.2口腔护理 临终癌症患者大多生活不能自理,护理人员应协助患者做好口腔清洁,口唇干裂者可涂液状石蜡,也可用湿棉签湿润口唇,有口腔溃疡或真菌感染者酌情局部用药。

1.2.3皮肤护理 临终患者肌肉无张力,体质衰竭和长期卧床,或者因为躯体疼痛而长期采取某一种卧位,易导致压疮发生,护理人员应帮助患者维持舒适的姿势,勤翻身,经常按摩受压和骨突处,及时更换潮湿的被褥并给予患者温热水擦浴,促进舒适。

1.2.4营养支持 医务人员要重视临终癌症患者的营养补充,因一些药物的副作用,病人表现恶心、呕吐、无食欲,此外癌症患者对能量及营养素的需求也在增加,因此,护理人员要鼓励病人多进健康营养食品,维持机体的消耗,配合营养室及家属进行饮食合理搭配, 合理给予碳水化合物和脂类饮食,多吃新鲜蔬菜及水果,饮食多样化,促进病人食欲。若出现摄入量不足时及时采取静脉支持疗法,补充足够热量的均衡营养素。

2 临终患者心理护理

美籍精神病学家伊丽莎白一库乐一罗斯(Kuble-ross E)博士1996年在其著作《On Death and Dying》一书中提出临终患者五个心理阶段——否认期、愤怒期、协议期、忧郁期和接受期,这是现代临终关怀运动中最权威、最准确剖析临终患者心理特征的学说。针对临终患者经历的五个心理阶段,我们采取不同的心理护理措施。

2.1否认期护理 否认对于临终病人来说似一种缓冲剂,可缓和沉重的打击以减轻病人心理上的压力,患者通过否认自己的病情来抵御严重精神创伤。患者心理上不愿接受这个事实,表现为不安、急躁、烦闷,要求家属带他到大医院重复检查,尽可能的来否认这个事实。护理人员应主动正确的引导病人,与患者坦诚沟通,要了解患者对自己病情的认知程度,理解患者心情,耐心倾听患者述说,维持他们的适度希望,缓解其心灵创痛,针对患者不同的心理障碍,循循善诱,使其逐步面对现实。

2.2愤怒期护理 这一时期病人表现为愤怒甚至嫉妒别人的健康,他们愤怒是因他们自身对死亡的恐惧、绝望,他们常常会把情绪发泄到护士或家属身上,甚至拒绝吃饭和治疗。不要把患者的攻击看成是针对某个人,让患者发泄他的愤怒和倾泻他的感情。当看着患者发脾气时,同情地劝解,鼓励他们宣泄心中的情感,让患者感受到被关爱。

2.3协议期护理 患者认识到怨恨和发脾气对自己的疾病无益处,就会采取妥协的态度,这时患者尽量用合作和友好的态度来试图推迟和扭转死亡。护理人员应该理解患者的这些心理动态, 关心体贴患者,观察病情,补充足量的营养成分,增强免疫力。做好基础护理,控制感染及褥疮发生,尽量满足患者的要求,提高生活质量。

2.4忧郁期护理 病情逐渐加重,临终患者觉察自己正逐渐走向死亡时,会遭受强烈心理痛苦,感到悲哀和忧郁, 情绪低落极度甚至有轻生念头。忧郁和悲伤对于临终患者是正常的,护士应当让患者按照自己的需要去表达感情,不应当非难和阻拦。护士要加强和患者及家属间的沟通交流,让患者快乐的度过余生。

2.5接受期护理 患者对即将面临的死亡已有所准备,恐惧、焦虑和最大的心理痛苦已经消失,机体极度衰弱,经常处于嗜睡状态,患者面临死亡,医护人员应以极大的责任心进行抢救,同时也要尊重患者的信仰,允许患者安静地接受死亡的现实,不要过多的打扰患者。合理使用镇静药和麻醉剂,使癌症患者舒适地渡过人生最后时光,提高生活质量,让其在安祥、肃穆中死亡。

3 丧亲者的护理

3丧亲者的护理丧亲者(死者家属)的痛苦开始在亲人死去之前,这个过程要比死去的亲人所经历的心理历程更为漫长和痛苦。死亡是患者痛苦的结束,同时又是丧亲者悲哀的高峰。长期的抑郁和痛苦,必将影响丧亲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医护人员应理解和同情丧亲者的心情,了解他们的感受,向他们宣传人的生与死客观规律,以及临终阶段提高生命质量的重要性。根据丧亲者的具体情况给予生活的指导、建议,如经济问题、家庭组合,让丧亲者能深切地感受到人世间的情谊。

4 讨论

我国临终关怀服务已进入一个全面发展阶段。实施临终关怀护理,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减轻患者生理和心理上的痛苦,维护其尊严,满足其需要,减轻家属的悲痛并给予心理支持。目前,医院对临终癌症病人及家属的照顾远远不能满足需要, 这就要求全社会来共同重视和发展临终关怀。

参 考 文 献

[1]杨建兵.在我国推行临终关怀的心要性及其护理伦理原理[J].中国医学论理学,2001,6:25-26.

第6篇:临终病人心理护理范文

关键词:老年病人  触摸护理   

        当今在美国医院护理中心正兴起触摸疗法解除患者病痛。触摸,顾名思义,是触及人体肌肤,对其按摸,是一种非语言交流形式,属于简便实用,且历史悠久的医疗技术,对患者来说有很大的激励作用。对老年病人实施触摸护理效果尤佳。随着社会的进步,社会老年化已成为一个不可避免的世界趋势,我国是众多老龄化国家之一。老年护理不仅局限于疾病护理和生活护理,尚需从深层次的情感护理入手,富有同情心,病人乐于接受的触摸护理,此种护理能增进病人的生理、心理健康,缓解躯体和精神痛苦,使他们身心愉快,舒适和放松。 在工作实践中,笔者对老年病人触摸护理进行了探索。

        一、老年病人触摸护理病例

        2009年1——12月份,我在重庆市忠县忠州镇第二人民医院对38例老年病人实施了触摸护理。在38例老年病人中,女性26例,男性12例,年龄 60岁—92岁,其中干部、知识分子 10例,工人  4例,农民及无业者 24例,大部分患者有不同成度的恶性肿瘤, 60  %以上的老人已丧偶。

        二、老年病人触摸护理方法

        让病人取舒适的,保持病房适宜的光线和安静的环境。操作前,护士面带微笑,用平静、缓和的语言先和病人聊天,诱导放松,然后在病人的面部、头部、四肢轻轻按摩,肩部做环绕按摩等,2次 /d  ,10——15min/次。对于精神紧张和焦虑的老人,可采用握手、拍肩、手上游戏等方式接触,还可以采取音乐与触摸相结合的方法。

        三、老年病人触摸护理探究

        1、 触摸在护理中被视为人的基本需要,通过心理、生理途径调节人的循环系统,使心率由快趋于正常;血压由高趋于平衡,还可以起到良好的消烦解忧,促进放松的作用。在姑息治疗中,舒缓的触摸在让病人感到舒适的同时,又促进了交流、沟通[1]。

        2、 触摸护理是临终关怀的有效方法。面对死亡,护士的临床技术可能显得毫无用处,此时对于病人,护士的爱心远比护理技术更为重要。[2]触摸护理能获得临终病人的信赖,减轻其孤独和恐惧感,使他们有安全感和亲切感,帮助他们在人生旅途的最后阶段,在充满人性的温暖气氛中充实地、安祥地、尊严地离开人间。

        3、 对危重老年病人触摸护理,能同时体现对病人家属的关怀。因为危重老年病人的家属有沉重的思想负担,实施关爱性触摸护理,能使患者及家属提供心理上和感情上的支持,使他们精神不垮掉,为病人及其家属在情感沟通上起到重要的作用。触摸护理不但能满足危重老年病人心灵上的需要,维护他们的自尊,也使其家属感到医护人员的关怀和爱护,使其更好地配合医护人员,帮助临终病人平衡、宽慰、坦然面对死亡。

        4、 触摸护理不同于一般的生活护理,要求护理人员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富有爱心和同情心,奉献自我,同时提供对患者良好心理的慰籍与支持,适时满足患者自身舒适与安全需要,帮助他们从烦恼中解脱出来,建立新型的护患关系。

        5、 触摸护理方法简单,易做,效率高,无副作用,在临床辅助治疗中具有推广价值。

        总之,历史悠久的触摸护理技术,在当今时代仍能为人类健康服务。让我们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弘扬医德,满怀爱心,对老年病人实施触摸护理,让普天下的老年人健康长寿,晚年幸福吧。

参考文献:

第7篇:临终病人心理护理范文

关键词:老年社会;工作临终关怀;发展方向

随着全球性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临终关怀日益受到关注与需要。“生命需要尊严,当一个生命在走向结束的时候,尊严显得尤为重要。”而在这一过程中,通过给临终老人以关怀、帮助与支持,提高其在人生最后一个阶段的生命质量,是对其尊严的最好维护。

一、临终关怀的缘起及含义界定

“临终关怀”英文翻译为“Hospice Care”,其现代意义始于英国,由桑德博士(Dr.Saunders)于20世纪60年代最早提出。之后,加拿大、美国、法国、中国香港及台湾等60多个国家、地区相继开始了临终关怀服务。1988年7月,我国第一家临终关怀研究中心成立,老年人临终关怀服务在我国也开始了不断的探索与发展。

世界卫生组织对临终关怀的定义是:临终关怀是一种照护方法,通过运用早期确认、准确评估和完善治疗身体病痛以及心理和精神疾患来干预并缓解患者痛苦,并且以此来提高罹患威胁生命疾病的患者及其家属的生活质量。江苏省老年学学会特约研究员刘鸿义在《试论老年人临终关怀》一文中指出,临终关怀是对那些现代医学治疗无望的病人实施缓解其极端痛苦、维护其至死尊严、增强其对临终时的生理、心理状态的适应能力,并帮助临终者及其家属提供立体化社会卫生服务,让临终者安宁的走完生命最后历程。

二、从社会工作角度对临终关怀的研究

国外有关临终关怀的文献中有超过三分之二的文献强调了社会工作在临终关怀服务的开展中表现出了极大的优势。美国学者Mularski认为社会工作者在临终关怀服务中应尊重病人价值,同时也为其家庭成员进行哀伤辅导。强调从事临终关怀的社会工作者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必须有专业的护理技能和法律知识储备,必须在进行基本技能操作训练、沟通训练等的基础上方能提供临终关怀服务。

国内学者主要针对社会工作和临终关怀的关系、社会工作在临终关怀中的作用和角色以及社会工作介入临终关怀三大方面进行研究。刘黄龙提出,社会工作专业理念与临终关怀有契合之处:社会工作的一个重要的价值基础就在于人道主义,这种将人的尊严与权力放在第一位的价值观念是以人为本的体现。管健、常子奎在阐述社会工作在临终关怀中的作用和角色时提出,社工可以向病人提供意见咨询和心理辅导、可以缓解病人对死亡的焦虑和恐惧、可以使临终患者没有痛苦、带着温暖离去。

三、临终关怀的内容研究

在桑德博士(Dr.Saunders)的最初的临终关怀中,她通过与病人谈心交流来评估他们的需求,了解到大部分临终患者在生命结束之前都希望得到一些能够减轻病痛的照料。等到临终关怀得到迅速发展之后,学者们将研究内容从减轻病人的生理痛苦延伸到对其心理的照料,注重对临终患者心理的关注。在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在临终关怀服务开展过程中,不仅需要对临终患者进行关怀,更重要的是对患者家属进行护理教育和心理辅导。与此同时,还要安排好临终者的遗愿、丧葬事宜等,从而最大限度的保证临终患者及其的生命质量。

国内关于临终关怀的内容往往比较具体,在很多文献中都能够发现会以比较明晰的条目展开,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大方面:一,加强死亡教育,刘鸿义认为,必须通过死亡教育转变临终患者对死亡的认识;二,临终心理关怀,刘鸿义指出临终关怀应该缩短否认期、愤怒期和抑郁期,促使其向有利阶段转化;三,临终生理关怀,其重要目标就在于解除病人的疼痛;四,临终生活关怀,通过关系其饮食情况、睡眠状况、个人卫生情况等临终关怀让患者生活在温暖与关爱之中;五,对临终患者家属的关怀。临终者家属在患者临终阶段以及死亡之后的情绪、心理也同样需要支持和帮助。

四、发达国家――英国临终关怀的发展现状研究

世界上第一家临终关怀院就建成于英国伦敦,经历了近半个世纪的发展,不管是制度还是形式,英国的临终关怀事业都是相对规范和高效的。

一,服务对象及纳入标准的规范化:临终关怀服务对象是晚期病人(预期生命不超过六个月者)会有专门的临终关怀机构提供医疗服务;二,服务内容全面:临终关怀服务由多方人员共同提供。其主要工作包括:控制病痛、缓解症状、减轻或消除病人心理消极情绪和心理负担、舒适护理等;三,临终关怀机构齐全,规模相对庞大:有独立的临终关怀服务机构、隶属普通医院或者其他医疗机构的临终关怀病房和家庭临终关怀病床。四,民众的参与程度高,英国大约三分之一的人口会以各种方式接触临终关怀事业。五,募集资金渠道多样,每年全国各种与临终关怀相关的慈善团体收到约1.1亿英镑的捐助,其中四分之三左右来源于社会各界临终关怀事业的支持者。六,专业人员定期培训,在各种临终关怀机构,除了具备专业知识的医师之外,注册护士以及护理人员都要定期接受严格的专业技能培训。

五、对我国临终关怀事业发展的一点思考

通过整理并学习国内外有关临终关怀事业的文献、研究成果,看到了许多值得借鉴学习的方面,希望能够给我国临终关怀事业的发展提供一些思路。

首先,从宏观层面来说,我国政府在临终关怀方面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通过制定相应的政策、法律来支持并推动临终关怀事业的发展;要充分利用起现有的临终关怀资源,目前的闲置浪费情况是较为严重的。另外,在此基础上,要大力推动临终关怀机构、临终关怀服务的兴起、发展。

其次,目前我国临终关怀人才匮乏、专业设施也比较落后,这都需要国家政府的大力扶持;对于现有临终关怀服务的工作人员,也要加强其专业培训,推进生死教育、临终关怀教育等。目前,国人对于临终关怀的认识还比较浅,或者说临终关怀的普及度还比较低,应该通过宣传、介绍、专业介入来增强社会对临终关怀的认同感,需求是推动其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最后,临终关怀事业的发展最大的一个难题之一就是资金的支持运转。如果没有资金的投入支持,即便社会需求呼声再高也无济于事。而这一方面的工作不仅需要依靠政府的投入支持,也需要发动社会的广大资源,只有调动多方、多渠道的资金募集,才能真正推动这项事业的发展。(作者单位:南京理工大学公共事务学院)

参考文献:

[1]李义庭.临终关怀学[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2]S.An end-Of-life care case during my work.Social work with elderly.2010.

[3]M.R.Rajagopal(England).Palliative Care:an urgent need for most of world[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tudies,2007,64(3).

[4]苏永刚,马聘,陈晓阳.英国临终关怀现状分析及对中国的启示[J].山东社会科学,2012年,48-54

第8篇:临终病人心理护理范文

1临终关怀的概述

临终关怀是由医生、护士、社会工作者、志愿服务人员、政府和慈善机构等组成的为生命处于晚期的病人提供生理、心理和社会全面的支持与照顾,创造一种安享、舒适和充满温情的临终环境,提高病人临终阶段的生命质量和价值,让他们有尊严地离开人世的一种服务。

临终关怀的宗旨是以照护为主、尊重病人的权利与尊严、重视病人的生命质量。服务对象是经诊断明确、目前医学条件尚无救治希望,估计生存期在3—6个月的患者或者老人。从广义上来说,临终者家属也是需要关心和服务的对象。

临终关怀是对无治愈希望病人的积极与整体性的照顾,其目的在于确保病人及其家属最佳的生活品质;以控制疼痛、缓解病人其他相关生理症状,以解除病人心理、社会层面的痛苦为重点;强调的是通过服务者为病人提供保守性的治疗和支持性的照顾,尽可能地使病人有尊严地平静安详地告别人世。与此同时,向病人家属提供支持系统与哀伤辅导。临终关怀从生活环境、日常护理、姑息治疗三个方面出发,采取专业有序的照护,最大限度地提高临终生命的质量。总之,生命质量的照护是作为临终关怀开展的基础,对临终生命的舒适度和质量提高具有重要意义。而在我国实行临终关怀,应尊重中医学作为我国医学的主要组成部分的事实,所以在中国推行临终关怀必须要关注的是“本土化”问题。

2中医学参与临终关怀的缺失

中医学作为我国医学的主要组成部分,长久以来一直在维护人们的健康中扮演重要角色。作为一个具有浓厚社会科学特点,同时受到中国古代哲学、文化思想深刻影响的医学,中医学在诊治疾病时强调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临床重视情志心理、外界环境对人体生理、病理的影响,并予以运用和发挥。这完全吻合临终关怀主张的给患者以全方位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照护为主,改善生命末期质量的理念。

我国临终关怀的本土化开展目前依然停留在理论和具体形式上,而中医学并没有积极参与到照护实践中。鉴于西医学“形态决定功能”的理论、思维特点指导下的治疗和照护操作,现实中对于临终患者身体和心理痛苦的解除,或多或少的存在着“头痛治头,脚痛治脚”的现象,药物毒副作用和器械创伤大的弊端,甚至依然存在过度治疗的影子。然而中医学的理论、辨证、用药和治疗特色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弥补西医学在临终关怀实践照护中的不足。中医学的整体观思想体现在对临终患者身体和心理痛苦的解除上,不是像西医局限于某个或某两个不适的局部解除,而是从全局、整体出发改善或解除症状。以“疼痛”为例:中药、针灸等对于躯体疼痛的祛除可以增加患者痛阈、缩短疼痛时间、延长疼痛周期和直接止痛,从而改善和保障临终患者晚期的生命质量。

当下临终关怀本土化进程的推进速度和程度远落后于老龄化的速度和程度,已经开展的过程中也存在着诸多问题。究其原因,除了限于资金、人力等客观因素外,中医学的不被重视和未积极参与其中可能也是重要原因之一。人们对中医的偏见或认识停留在较浅层面,导致拒绝中医治疗或不分病种,不论病情一概进行积极治疗,往往耽误了治疗时机,加重了病情,增加了患者痛苦和家庭负担。中医院历来有一个现象,那就是西医院放弃治疗的病患往往会到中医院就诊,虽有一定的作用,但也无法改变最终的命运。如果较早的用中医干预,或许可以取得更好的结果。与西医学相比,中医学参与临终关怀实践对临终者及家属更具有人文关怀的作用,并具有丰富多样的治疗方法和手段,相信对于临终者这一特殊人群可以发挥积极独特的作用。

3中医学与临终关怀的契合点

3.1中医学整体观念与临终关怀是相应的

“整体观念”是中医学的主要特点之一。中医学把人看成一个整体,认为人与自然环境、心理、社会因素密切相关。这与临终关怀提倡的“全人全程全家全方位”的临终关怀服务模式是一样的,两者都倡导对病人的关怀,应从躯体、心理、精神、生活状况和经济能力多方面统筹,即生理、心理和社会的照护。不只满足缓解患者症状,还要注意满足一些特殊的要求。强调除了对临终者自始至终的尊重和认真的护理操作外,在临终者生命最后阶段针对性的做好该时期的主要工作,如:审慎地将病情告诉患者;给病人留以诀别的时间;做好遗体安置和陪伴最后的旅程等。医务人员还要关注和做好家属的服务工作给予他们安慰、鼓励和精神上的支持,帮助其积极的适应新生活。

3.2中医学诊断、辨证与临终关怀是相应的

古代中医学家用望、闻、问、切四诊总结了一整套临终的征兆,如病人出现目暗睛迷、循衣摸床、撮空理线、撒手遗尿等现象的时候,均为“失神”,必将死亡。又有“假神”,则指精神由颓靡转良佳,言语转清亮,食欲好转,面色由晦暗而红赤,是谓“回光返照”,这时可诊为濒死,应及时告知家属准备后事,以示关怀。另有“经纡听息”法,就是用棉丝置于鼻前观察呼吸停止与否以判断生死。

另一方面,中医最鲜明的特色之一就是讲究“辨证论治”,又结合辨病的思维,临床治病既不拘一格,又皆在医理,往往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中医可以发挥自身学科的专长,良好的应对临终患者病情复杂且变化多端的特点。

3.3中医学治疗观与临终关怀是相应的

中医治疗注重“养”。“养”是特别讲究辨证的,所需要的物质的质和量需要平衡供给,这样机体才能产生相等的作用,作用相等才能达到整体功能的平衡和协调,即“阴平阳秘”。结合临终关怀的实践,临终者大多是癌症或慢性病患者,重视调养对于缓解和祛除临终者身体疼痛,控制症状,保证生命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形与神,是人体生命活动过程中最基本的两个方面。中医学认为,形、神二者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临床治疗时,通过调形可以治神,通过调神亦可以治形。这与临终关怀倡导的照护过程中不仅要缓解和控制躯体的不适和痛苦,还要给予临终者心理方面的支持,以达到相互促进,保障临终生命的质量理念是一致的。因此,中医“不治已病,治未病”“三分治,七分养”“形神合一”等思想可以用于指导临终服务的照护实践,为我国临终关怀本土化发挥积极作用。

3.4中医学医德要求与临终关怀是相应的

孙思邈在《备急千金方》中对行医之人提出较高的要求,强调在行医时要不分清贫贵贱,亲近疏远,一视同仁,皆如亲人一般。用在临终关怀上,则体现在医务人员对临终者要如同一般病人一样,要尊重和关爱病人。清代医家赵晴初指出:“医非博不能通,非通不能精,非精不能专,必精而专,使能博而约。”黄凯钧在《友渔斋医话》中则更提出“不轻忽临危病人”“不厌恶秽病人”。所有这些,皆被视作“医家公德”。中医学在伦理道德和技术方面提倡的思想,对现在从事临终关怀工作的医护人员树立正确事业观,摆脱以往医疗救治观念,转变自身价值和成就感的评判标准特别具有学习和指导价值。

3.5中医学对临终者的照护作用

3.5.1中医汤剂、针灸、推拿等对躯体疼痛的缓解和怯除。

中医学认为疼痛的病机为“不通则痛”和“不荣则痛”。在临床治疗中,运用中医的望、闻、问、切四诊合参对疼痛进行评估,找出引起疼痛的原因,询问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以及患者的身心状况。采用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论治,针对不同临终者及同一临终者在生命最后的不同阶段的情况,采取中药内治(静脉滴注、给药止痛和灌肠等〉和外治(薄贴法、涂擦法、肌肉注射法、摩擦法、发泡法、穴部注射法、敷脐法和药包热敷经络离子导入法等〉、针灸、推拿按摩等方法止痛效果好,副作用小。此外,中医治疗对于临终者身体机能的改善、症状的控制、病情的稳定和情绪的调节具有良好作用。李景梅等用癌痛散治疗癌性疼痛,并根据证型辨证加减,结果表明癌痛散具有较好的抗癌止痛作用,并有无成瘾性、耐药性强及毒副作用小等优点,同时对扶正固本,改善机体状态均具有一定效果。王云采取帮患者按摩肢体或背部,或局部用薄荷、樟脑酊、冰片等涂擦刺激疼痛周围皮肤、肌肉,来达到止痛目的。也可以采用热敷促进血液运行,使肌肉松弛;或冷敷,可以减轻炎症,延缓神经传导速度从而减轻疼痛。

3.5.2中医情志疗法对心理痛苦的缓解和解除。

情志疗法是指医师或其他护理人员运用中医的情志学说理论和方法治疗患者心理及身体疾病,以促使其身心状况向健康方向发展的治疗方法。到了疾病和生命的后期,临终者自身情志因素的影响往往是大于疾病本身的,一般慢性疾病或已采取保守治疗的患者也比较相信中医,此时运用中医情志疗法就占有了一定的优势,可以给患者心理上的慰藉。另外,陪伴临终过程的家属在情感、心理、经济上都承受着巨大的痛苦和压力,积极运用中医情志疗法为家属预防情志疾病以及躯体疾病具有重要价值。董爱荣研究发现采用中医心理护理干预如语言开导疗法、五音音乐疗法、放松疗法能明显减轻胸痹病人治疗过程中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生活质量,促进身心健康。此外,具有积极心理暗示的手段对于临终关怀工作的开展都有很好地干预作用,可以帮助消除心理上的恐惧和焦虑。

3.5.3中医结合传统文化对精神层面痛苦的缓解和解除。

中医学作为具有中国特色文化的医学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与传统文化具有密切的联系。在中国这样一个有着数千年儒家文化传统的国度里,中医学被民众广为接受和认同,至今仍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可以利用人们对传统文化的信仰,运用传统文化和中医思想给予临终患者符合时代的正确的生死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思想导引,从而缓解和祛除临终者精神方面的痛苦。

4临终关怀开展的意义与展望

临终关怀的开展,是解决社会老龄化、家庭结构模式变化等社会问题的重要举措之一。一方面保障了临终者生命终期的生命质量,减少了不必要的痛苦;另一方面也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家庭的经济负担,避免了过度治疗造成的医疗资源浪费。临终关怀的发展对完善和补充我国现行医疗服务体系,彰显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和谐社会建设也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第9篇:临终病人心理护理范文

1 病例介绍

患者,女,63岁,发现胰腺癌5年,便血一天入院。

现病史:患者于2008.4.24查体发现胰腺占位,无腹痛、发热、恶心呕吐等不适,未在意。于2009.1.12因“左腹疼痛伴发热3天”至省级某医院就诊,行上腹CT检查示:1. 胰头区实性肿瘤;2. 左上腹囊性肿物;3. 脾大;4 胆囊胆汁沉积;5.右肾囊肿。给予对症处理,病情有所缓解。后于2009.1.4在全麻下行胰腺囊肿内引流术。术中见胰头、胰体不规则增粗,结节状,质硬,细针穿刺细胞学未见异常;囊肿位于胰尾部,质韧,大小约8*14*16厘米大小,探查肝胆脾腹膜光滑无结界,给予胰腺囊肿内引流术,过程顺利,术后给予对症支持治疗,患者恢复良好。之后患者反复出现左上腹及下腹绞痛,伴大便次数增多、便稀,无发热、恶心呕吐等不适,未再行特殊治疗,曾3次入我院给予抗炎、止疼等对症治疗。好转出院。患者院外仍有间断腹痛、便稀等不适,不规则自服“吲哚美辛”及“美施康定”等药物治疗,可缓解。

1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黑便,量约200毫升,伴下腹绞痛,NRS评分6分,无恶心呕吐、无反酸烧心、无心慌胸闷等不适,自觉由坐位站立时头晕,门诊检查大便潜血(+),未处理,为进一步诊治入我科。

患者自发病以来进食差,睡眠可,小便正常,大便同现病史,体重自发病来减轻约40公斤。

既往史:既往糖尿病史5年余。目前应用诺和灵30R笔芯早晚餐前:20/16U皮下注射,血糖控制可。否认高血压、冠心病史。否认结合病史及密切接触史。无重大外伤史、无药物过敏史。预防接种随当地。

婚育史:适龄结婚,育有1女1子,配偶及儿女均体健。

2 患者个人经历:一直在工厂工作,高中学历。其夫为早年的医学院药学专业毕业,出身过去的所谓资产阶级家庭,年轻时为此婚恋不顺,患者为与其相恋、结婚遭到亲属的极力反对,颇费周折。年轻时夫妻关系很是和睦。但随着年代的变化,男方与女方的工作境遇发生了逆转,加之其他因素,男方发生婚外恋,并且在妻子及年幼儿女面前也不避讳,深深伤害了家人,但是,婚姻关系一直维系。至患者发病时,儿女已经长大成人,而且经济条件很好,夫妻双方均为企业退休,经济状况大不如从前。其夫妻生活大部分依赖其女供给,尤其是患者患病来的大额医疗费也是女儿付款。儿女拒绝其父探望母亲,患者娘家亲属不辞辛苦照顾,也是拒绝其夫探望。其夫真心欲在妻子临终之时尽份力,但是家人不给一点机会及时间。言行观察中发现,患者对其夫爱恨交加,既恨又盼,碍于家人及儿女的面子,也不好承认自己的情感。

3患者性格特点分析:善良、温柔、大方、疼爱家人及子女,掩饰不住的一份美丽。只是被无情的癌症折磨的在许多时候失去了方寸,求生欲望及其强烈,明知病情不可好转,还是在抱着一丝丝侥幸心理,特别在意医护人员的言行。

4子女大概情况:女儿小有成就,孝顺有加,难能可贵的是,为全心照顾母亲,在母亲临终阶段毅然辞去高薪的工作,对我的解释是:工作可以再找,母亲失去就再也找不到了,不想给自己留遗憾。儿子远在外地,照顾母亲心有余而力不足。

女儿为虔诚的佛教徒,在明知母亲已无回转可能之时,决定带母亲回自己的家,全心让母亲走的有尊严、体面、干净、可心一些。

5帮助做好家庭护理的方面

5.1 输液的护理 临走时带锁骨下穿刺置管,为保证基本的营养,在家输液,手把手交给他们家庭输液的方方面面,在社区诊所协助下,确保输液安全;

5.2疼痛护理 遵医嘱应用芬太尼透皮贴剂,告诉家人注意观察疼痛的时间、性质、部位、伴随症状,尤其注意有无恶心、呕吐、便秘等等,最好详细记录,并及时更换贴剂;

5.3哀伤护理 临终阶段患者及家人难免极度痛苦与哀伤,借鉴国外先进理论研究成果,有针对性的进行疏导与劝说,结合其信仰理论,帮助他们缩短哀伤情绪的持续时间;

5.4死亡护理 这是我们临床护理的难点、疑点,在临床工作中由于牵涉的方方面面太多,病例的选择是难点中的难点,笔者本人进行的死亡护理个案不是很多,但相对而言结果却很是令人欣慰,通过分析与观察发现,此病人及家人实行个性化的死亡护理很是适合也很有必要,事实及过程也证实的确如此。

5.5临终护理 其实临终护理已贯穿整个家庭护理的阶段,想要解释的是:临终前及临终后的护理。临终之时,其女儿打电话告知状况,放下电话即打车赶至其家中,患者的眼神至今不能忘怀,那是期盼、依恋还有点点侥幸吧。缓步走至床前,细语安慰着,轻轻抚摸着她的手,看她闭上双眼……。临终后,其女按照佛教之礼仪,送葬、安葬;一切按部就班、恰到好处、虽回天无力、人力不可违,但已做到尽心尽力、可以说毫无遗憾。

5.6 家人的延伸护理 事后跟踪回访、疏导、安慰、陪伴,结果显示安全度过抑郁期。至今其女与笔者保持密切电话联系,已超过单纯的护患关系,依然成为彼此信任的朋友关系。

6 小结

患者的家庭护理或者说现在的志愿者服务是护理工作从医院病房护理向社会人群护理的延伸。其趋势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也是护理工作的目标所在,但其困难也是应该引起重视的因素,它给护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护理工作者必须做好全方位的准备以保证护理质量赢得患者及家人的认可和信任,故志愿服务者的人员选择上应有必要的条件,即使患者自己认可,作为护理人员也应对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做一全面评估,做到志愿服务万无一失,以免引起纰漏。

通过上述个案护理,应用护理程序,事后反馈、分析、总结,基本满意,起到了一名护理工作者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李香莲, 晚期癌症病人心理护理的教学改革[J],国际老年医学杂志,2010年01期

[2] 薛素波,黄丽,癌症患者的终末期护理[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年16期

[3] 赵春艳,浅谈癌症患者的心理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1年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