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公园设计的要点范文

公园设计的要点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公园设计的要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公园设计的要点

第1篇:公园设计的要点范文

【关键词】园林绿化;工程设计;要点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城市建设日趋完善,居民的生活水平也逐渐提高,因此人们越来越重视城市的绿化建设,因此城市园林绿化工程也已成为城市建设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项目。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有利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净化城市空气环境和改善城市市容。其中设计是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中最为重要的步骤之一,因此对于城市园林绿化工程的设计问题应以更严肃的态度对待,严格把关,同时这一过程的进行也有利于培养优秀的工程设计人员。

1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1.1提高城市环境质量,美化环境,改善城市面貌

种植绿色植物有利于全面改善居民居住环境,因为绿色植物具有吸收有害气体、净化空气、减弱噪音、调节城市温度的重要作用。城市绿化是城市物质文明的一种体现,也是城市精神文明的重要象征。在景色宜人、环境优雅的城市里居住,是一种享受,也有利于城市居民的身心健康,带动居民的生活积极性,促进城市社会文明的进一步发展。如此看来,城市园林绿化工程与城市绿化环境的发展联系紧密。

1.2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基础

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城市园林绿化相互影响,城市园林绿化的发展方向和存在意义受到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影响,但城市园林绿化工程也是社会经济活动的一份子,因为城市园林绿化工程的进行也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对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也具有促进作用。不少以此为重要城市经济活动的城市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城市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城市园林绿化工程的进行,良性循环,优雅舒适的城市环境进一步促进了城市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2城市园林绿化的设计要点

生态本身就具有制氧、吸尘、降温、防噪音等效益,同时还具有一种独特的生态美。城市园林绿化工程要求绿化形式向大自然靠近,回归自然,亲近自然,促进动植物和谐相处,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并在植物种植中,将乔、灌、花、草等植物进行自然的有机结合,努力使生态效果达到最佳状态,就目前来看,城市园林绿化工程设计和矿区以及居民区的建筑建设必须要逐步进行,而目前市场上的绿色生态住宅一时间受到热捧,因此统一的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势在必行。在进行城市园林绿化工程建设工程中要注意以下几方面:首先是要进行实地勘察,通过实地测量和检测,充分的了解施工场地,不可各行其是,欠缺科学的数据;其次是对于绿色植物的选择。在进行植物选择时多以乔木为主,并将灌、草与之相结合,达到美化、香化、彩化环境的目的,因此在植物选择上可以适当的丰富一些;然后是协调配置,注意周边环境,在进行绿化设计时注重协调二者之间的关系,并广泛征求意见,尽可能的完善设计方案;再之要严格认真的落实设计方案,这要求施工人员要能够充分的了解设计理念,并严格执行设计方案,如果需要现场改动或者投资方要求要及时与设计者联系协商;最后要秉持科学严谨合理的原则,在进行城市园林绿化工程过程中要考虑植物的生态特性,根据施工现场情况以及选择适宜的栽植季节,进行施工建设,在施工过程中严格要求,对细节进行把关,科学施工,降低认为损失。

3把握城市园林绿化工程设计的要点的具体作法

3.1对于草坪、花卉的种植

关于草坪的种植要注意由于地区和地形存在着或大或小的差异,因此对于草坪的播种、分株、茎枝繁殖、植生带、铺砌草块和草卷的方式方法也略有不同,对选择合适的季节和草种类型要明确的规定:在秋季比较适宜播种冷季型草,当然春夏季也可种植;由于地区的不同种植方式也略有差异,在北方冷季型草更适宜用分株栽植的方式;而南方由于天气、温度、湿度等原因更适合采用茎枝栽植的方式;温暖地区四季都宜采用植生带、铺砌草块或草卷的方式。对于花卉的种植,较为严格的是对花卉的种植顺序有明确的规定:单独的花坛应以由中心向外扩散的顺序进行种植,坡形花坛则由上至下种植。当种植的花苗品种不同,高矮有所差异时,则矮株花卉优先。当需要同时种植宿根花卉和一、二级花卉时,宿根花卉则先种植。对于模型花坛,首先种植的则是模型图案的轮廓之后再对图案内部进行填充式种植。花卉在种植完成后,小小心呵护,毕竟花卉较草坪而言更为脆弱,要及时的对花卉进行浇水和清洁。

3.2绿化工程在设计时应注意植物与周围环境生态条件的关系

设计师在设计植物造景时,要充分考虑到植物生存所需要的空间,这种空间,即植物单独存在所需要的生活空间。不同种类的植物有着自己独特的生存环境。影响植物生存环境的因素主要有土壤、空气、温度、阳光、肥料、水分、湿度等。无论是哪种因素发生变化,对于植物的生存都具有严重的影响。

3.3完善养护管护的补充工作

当城市园林绿化工程完成后,最重要的就是对植物的养护管护工作,主要的工作内容有灌溉,提供植物所需要的水分;施肥,为植物提供养分;修剪,一种目的是为了美化外形,另一目的是为了植物的生存,减少水分的流失;必不可少的还有病虫害的防治,预防植物生病等,当然还有许多其他多方面的综合管理方法。合理正确的长期综合管理,有利于长期保障绿化地带的质量和效果。因此,施工人员和护理人员要能够真正的理解设计师,努力配合工作,抓住养护管护工作的设计要点,并设计定制合理且具有特色的管理方案,并贯彻落实,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4绿化工程设计必须强调科学性

城市园林绿化工程设计换一种说法就是对植物的设计,主要目的是为了改善人们居住的生活环境,充分发挥绿色植物在建设和谐美好生态环境中的重要作用。合理科学的利用植物能够创造的绿色环境才是最佳的生活环境,才能满足人们对生态环境的要求。

3.5绿化工程设计要注意应用乡土树种

乡土树种较其他树种而言更适合做的绿化区长期造林树种,原因是乡土树种经过长期的生存斗争,已经本土化,能够更好地适应本土环境,因此种植本土植物,将会大幅度的提高种植植物的成活率,促进城市尽快的实现绿化建设。但同时,还要了解植物在当地所包含的人文文化,因可能的是周围环境与之相适应,努力形成具有城市特色的生态绿化区艺术。

3.6绿化工程植物造景的设计方法

对于植物造景设计要关注当地条件而进行植物物种的选择并根据地区的不同,环境的不同,投资方的个人要求进行组合的综合型设计。具体形式主要有三种,分别是规则式、自然式以及混合式即规则式与自然式相结合的形式。规则式顾名思义,较为规整的绿化设计,因此在城市园林绿化工程设计中主要在道路绿化、公路绿化、入口处绿化、纪念式公园以及陵园等地方使用。自然式同理,但表现的却是利用一种植物景观所表现出来的自然的形态美、姿势美以及线条美等,设计师也以此为灵感进行自然线条的绿化设计。

4总结

总结全文,城市园林绿化工程体现了一座城市的园林绿化程度,城市园林绿化工程的情况影响了城市的美化形象和空气质量的好坏。在设计城市园林绿化工程是要注意设计的可实行性以及科学性,对于功能性的的园林绿化工程的进行也要格外注意,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把关,并且要因地制宜的进行城市园林绿化工程,正确合理的原则需要种植的绿色植物,不仅要注重城市的外表,对于使用功能的要求也不容小觑,这都是为了促进城市园林绿化工程能够更好地进行下去。

【参考文献】

[1] 陈宝琴,吴卓艺.浅谈城市园林绿化管理所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园艺,2012,20(11):12-13.

第2篇:公园设计的要点范文

关键词: 钢结构 稳定设计 探讨

中图分类号:TU391 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建筑中钢结构的稳定性设计不是简单的将建筑付诸于施工阶段即可,它是一项责任十分重大的工作,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建筑工程的经济收益。总而言之,钢结构稳定性设计在建筑工程中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一、钢结构稳定设计的基本概念

1、强度与稳定的区别

强度问题指结构或者单个构件在稳定平衡状态下由荷载所引起的最大应力( 或内力) 是否超过建筑材料的极限强度, 极限强度取决于材料的特性, 对混凝土等脆性材料取它的最大强度, 对钢材则常取它的屈服点。稳定问题则与强度问题不同,它主要是找出外荷载与结构内部抵抗力间的不稳定平衡状态, 即变形开始急剧增长的状态, 从而设法避免进入该状态, 它是一个变形问题。如轴压柱,由于失稳, 侧向挠度使柱中增加数量很大的弯矩,因而柱子的破坏荷载可以远远低于它的轴压强度。显然, 轴压强度不是柱子破坏的主要原因。

2、钢结构失稳的分类

(1)第一类稳定问题或者具有平衡分岔的稳定问题( 也叫分支点失稳) 。完善直杆轴心受压时的屈曲和完善平板中面受压时的屈曲都属于这一类。

(2)第二类稳定问题或无平衡分岔的稳定问题( 也叫极值点失稳) 。由建筑钢材做成的偏心受压构件, 在塑性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丧失稳定的能力, 属于这一类。

(3)跃越失稳不同于以上两种类型, 它既无平衡分岔点, 又无极值点, 它是在丧失稳定平衡之后跳跃到另一个稳定平衡状态。区分结构失稳类型的性质十分重要, 这样才有可能正确估量结构的稳定承载力。随着稳定问题研究的逐步深入, 上述分类看起来已经不够了。设计为轴心受压的构件, 实际上总不免有一点初弯曲,荷载的作用点也难免有偏心。因此, 要真正掌握这种构件的性能, 一方面必须了解缺陷对它的影响( 其他构件也都有个缺陷影响问题) , 另一方面就是深入对构件屈曲后性能的研究。

3、钢结构稳定设计的原则

根据稳定问题在实际设计中的特点,有以下三项原则。

( 1)结构整体布置必须考虑整个体系以及组成部分的稳定性要求,目前结构大多数是按照平面体系来设计的,如桁架和框架都是如此。保证这些平面结构不致出平面失稳, 需要从结构整体布置来解决, 亦即设计必要的支撑构件。这就是说, 平面结构构件的平面稳定计算必须和结构布置相一致。

( 2)结构计算简图和实用计算方法所依据的简图相一致, 这对框架结构的稳定计算十分重要。目前设计单层和多层框架结构时, 经常不作框架稳定分折而是代之以框架柱的稳定计算。在采用这种方法时, 计算框架柱稳定时用到的柱计算长度系数, 应通过框架整体稳定分析得出, 才能使柱稳定计算等效于框架稳定计算。对单层或多层框架给出的计算长度系数有五条基本假定, 其中包括: 框架中所有柱子是同时丧失稳定的, 即各柱同时达到其临界荷载。按照这条假定, 框架内各柱的稳定参数杆件稳定计算的常用方法, 往往是依据一定的简化假设或者典型情况得出的, 设计者必须确知所设计的结构符合这些假设时才能正确应用。在实际工程中, 框架计算简图和实用方法所依据的简图不一致的情况还可举出以下两种, 即附有摇摆拄的框架和横梁受有较大压力的框架。这两种情况若按规范的系数计算, 都会导致不安全的后果。所以所用的计算方法与前提假设和具体计算对象应该相一致。

( 3)设计结构的细部构造和构件的稳定计算必须相互配合, 使二者有一致性。结构计算和构造设计相符合, 一直是结构设计中大家都注意的问题。对要求传递弯矩和不传递弯矩的节点连接, 应分别赋与它足够的刚度和柔度, 对桁架节点应尽量减少杆件偏心这些都是设计者处理构造细部时经常考虑到的。

4、钢结构稳定设计特点

( 1) 钢结构失稳, 在形式上具有多样化特点。有时, 某一部位从表面上看并不受压或不是主要受压, 但仍然会出现屈曲失稳问题。例如在简支钢板梁的端部复板处, 一般情况下弯曲正应力较小, 比较大的是剪应力。然而, 纵横两个方向的剪应力相结合, 就可能形成较大的斜向压应力, 并导致复板局部失稳。此外, 结构的某些部位也有可能随结构变形由不受压变为受压而导致失稳。

(2) 对于结构来说, 它是由各个杆件组成为一个整体的。当一个杆件发生失稳变形后, 它必然牵动和它刚性连接的其他杆件。因此, 杆件的稳定性不能就某一根杆件去孤立地分析, 应当考虑其他杆件对它的约束作用。这种约束作用是要从结构的整体分析来确定的, 这就是结构稳定的整体性问题。

(3) 稳定的相关性, 指不同失稳模式的偶合作用。例如, 单轴对称的轴心受压构件, 当在对称平面外失稳时, 呈现既弯又扭的变形, 它是弯曲和扭转的相关屈曲。另外, 局部和整体稳定的相关, 还常见于冷弯薄避型钢构件。其壁板的局部屈曲一般并不立刻导致整体构件丧失承载能力, 但它对整体稳定临界力却有影响。对于存在缺陷的杆件来说, 局部和整体之间相互影响更具有复杂性。

(4) 稳定计算的其它特点: 在弹性稳定计算中,除了需要考虑结构的整体性外, 还要做二阶分析,这种分析对柔性构件尤为重要, 这是因为柔性构件的大变形量对结构内力产生了不能忽视的影响, 其次, 普遍用于应力问题的迭加原理, 在弹性稳定计算中不能应用。

二、钢结构稳定性设计要点

钢结构体系稳定性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目前在网壳结构稳定性的研究中,梁- 柱单元理论已成为主要的研究工具。但梁- 柱单元是否能真实反映网壳结构的受力状态还很难说,虽然有学者对梁- 柱单元进行过修正。主要问题在于如何反映轴力和弯矩的耦合效应。

2、在大跨度结构设计中整体稳定与局部稳定的相互关系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目前大跨度结构设计中取一个统一的稳定安全系数,未反映整体稳定与局部稳定的关联性。

3、预张拉结构体系的稳定设计理论还很不完善,目前还没有一个完整合理的理论体系来分析预张拉结构体系的稳定性。

4、钢结构体系的稳定性研究中存在许多随机因素的影响,目前结构随机影响分析所处理的问题大部分局限于确定的结构参数、随机荷载输入这样一个格局范围,而在实际工程中,由于结构参数的不确定性,会引起结构响应的显著差异。所以应着眼于考虑随机参数的结构极值失稳、干扰型屈曲、跳跃型失稳问题的研究。从上面可以看出,我们的钢结构稳定理论还是不够完善,我们在设计中一般都是把钢结构看成是完善的结构体系,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可以看出在设计中我们没有考虑一些随机因素的影响。但是我们在考虑这些因素之前,应该弄清楚这些随机因素的来源,一般情况下把影响钢结构稳定性随机因素分为三类:

(1)物理、几何不确定性:如材料(弹性模量,屈服应力,泊松比等)、杆件尺寸、截面积、残余应力、初始变形等。

(2)统计的不确定性:在统计与稳定性有关的物理量和几何量时,总是根据有限样本来选择概率密度分布函数,因此带来一定的经验性。这种不确定性称为统计的不确定性,是由于缺乏信息造成的。

(3)模型的不确定性:为了对结构进行分析,所提的假设、数学模型、边界条件以及目前技术水平难以在计算中反映的种种因素,所导致的理论值与实际承载力的差异,都归结为模型的不确定性。

结束语

钢结构稳定问题区别于强度问题。在实际设计中, 设计人员应该明确知道结构构件的稳定性能, 以免在设计过程中发生不必要的失稳损失。

参考文献

[1] 吴文德.浅析钢结构的稳定设计[J].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8(08)

[2] 韩畅华.新型钢结构稳定性设计研究[J]. 广东科技. 2007(07)

第3篇:公园设计的要点范文

关键词:儿童公园 ;设计原则; 设计要点; 人性化

Abstract: The children's Park is the main place for children to outdoor activities, our real children's Park is also very small, low level of the whole. A good children's park landscape environment beneficial to the formation of active children's outdoor activities atmosphere, to promote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of children grow up. In this paper,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psychological and behavioral characteristics of children of different ages, through the humanized design theory, summed up the children's park design principle and key point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needs of children based on, and strive to meet the needs of children in the children's park design, to promote children's healthy growth.

Key words: Children's Park; design principles; design; humanized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Abstract: the children's Park is the main place for children to outdoor activities, our real children's Park is also very small, low level of the whole. A good children's park landscape environment beneficial to the formation of active children's outdoor activities atmosphere, to promote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of children grow up. In this paper,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psychological and behavioral characteristics of children of different ages, through the humanized design theory, summed up the children's park design principle and key point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needs of children based on, and strive to meet the needs of children in the children's park design, to promote children's healthy growth.

Keywords: Children's Park; design principles; design; humanized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改善和提高,为儿童提供一个完美的教育和休息娱乐环境,营造一个高质量的有利于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户外空间显得日益重要。在中国很多地区和中小城市中,由于受到经济条件、物质资源和规划设计意识的局限,儿童公园的设计比较简单,有些多作为城市公园或居住区绿地的一部分或偏居一隅,因此如何设计好一个符合儿童生理、心理特点的高品质儿童公园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新问题。

一、儿童公园的设计原则

儿童公园一般指专为少年儿童服务的户外公共活动场所,它是强调互动乐趣的功能性园林,同时强调了使用主体的特殊性,儿童通过游戏场地来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激发想象力、提高认知能力、增强身体素质、促进人格发展。儿童公园是儿童成长活动的重要社会场所,因此我们在进行设计时应从多方位、多角度来满足儿童需求,适应儿童的行为、心理。

1、充分考虑使用者,以少年儿童为活动服务对象

儿童是一个特殊群体,随着年龄的增加,其生理、心理、行为特征也不断发生变化,因此设计儿童公园时要以不同阶段儿童的心理及行为规律为依据,以少年儿童为活动服务对象,进行人性化的合理设计。近些年来在一些城市中虽设有儿童公园或儿童游戏场所,但由于设计和配置设施的不合理存在诸多问题,比如公园的场所不大;儿童能自由活动的场地较小,能容纳儿童有限;园内游乐设施较简单普通,游玩内容较少;有些游戏设备难度大危险系数高,是给青壮年和成人设置的,不适合儿童玩耍;再加上其它园内的服务设施如地形、座椅、道路、植物配置等不符合各年龄段儿童生理尺度和心理需求,有些甚至存在安全隐患,因此在进行儿童公园设计前首先要了解儿童在各个时期的身体特征、活动尺度和心理需求,这样才能设计出适合儿童的活动空间。

0-3岁的儿童特征是主要靠听觉、视觉及触觉感知外界,行为活动不稳定,不能有意识的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活动,需要父母看管和陪同。这些儿童多在幼儿活动区游戏,活动场地多为口袋形,要用绿篱或彩色矮墙围范,出入口尽量少些。游戏场地一般为沙坑、草坪、广场,玩一些体型小巧,光滑简洁的活动器械,如转椅、小跷跷板、小滑梯、电动小火车、小电动摇椅等,还要有供家长、儿童休息的凉亭、座椅。

第4篇:公园设计的要点范文

摘要:作者针对儿童活动区的规划要求做了一些理论和实践的探讨,包括儿童活动区场地设计原则,并对儿童活动区的规划设计要点进行了全面的介绍,

关键词:儿童活动区 规划要求

儿童活动区即为少年儿童服务的户外公共活动场所是强调互动乐趣的功能性园林也是互动园林的代表,它是以少年儿童为服务对象的公园和游乐场所为少年儿童的成长和休闲提供公共场所。

1、儿童活动区场地设计原则

1.1整体统筹,综合性原则

儿童活动区的设计要与整体环境相结合。主要体现在与该区域主题设计的结合,其选址、出入口与整体环境的关系,场地绿化、地形等自然风貌的利用,活动设施的造型、色彩对整体环境的美化作用,游戏设施之间的统筹搭配,与园内主干道及公共交通的关系等等。

儿童活动区场地环境不能简单地被看作是活动的场地,应是综合性的,在其组成结构、功能作用上应考虑周全。一方面,它是儿童游玩交流的场所,同时又是公园景观的一部分;另一方面,它还是类似自然而丰富的生境,是动植物的家园,是儿童学习的自然天地。因此,设计时要综合考虑游戏、运动、休息、交往、学习、文化等功能。

1.2以儿童为本,人性化原则

儿童的活动尺度、身心特征与成人有所不同,因此场地活动空间及游戏设施的布置应以服务儿童为宗旨,充分尊重儿童的个性,遵循儿童的自主性,开发儿童在活动中的创造性,同时处理好活动的挑战性与安全性、私密空间与公共空间、动态空间与静态空间之间的关系,创造良好的儿童活动场所。

对于残疾儿童而言,让无障碍设计提供给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环境。儿童活动区应当在满足正常儿童游赏活动的同时,也兼顾残疾儿童的游憩活动,使残疾儿童能在公园得以与其他儿童、自然交流,获得良好的户外锻炼。建立健康儿童和残障儿童可以共同游戏、平等参与的游乐场地。无障碍游乐不能停留在“可以使用”的阶段,而是给所有的孩子留下难忘的、丰富他们人生的游戏经历。

1.3文化传承,可持续性原则

儿童活动区存在本土文化缺失现象。在现代的儿童活动区设计中要求体现明确的历史性、乡土性、民俗性。如一个城市的历史变革,可以在公园设计中简短的反应出来。又如地方的民俗文化的传播,可以通过环境雕塑、景观建筑形态、植物类型等方式呈现。

现今社会提倡节约型,在公园场地内铺地、游戏设施要考虑生态性、低成本性、环保性;植物种植的乡土性、自然性;景观的自然化,形成一个儿童与自然友好的可持续的环境空间。让孩童从小就树立节约、环保的概念,在游戏中培育儿童的环保观念,使环保的理念从小就根植于儿童的心中。

在场地设计中遵循可持续性原则,设计利用场地自身自然条件为儿童创造一个长久的可游玩空间。植物选择配置,应做到“适地适树”,与自然共生,对生态破坏降至最小,景园和建筑形式相平衡,减少环境的负荷,资源利用率高,基地建设以保护为主,适当开发。

2、儿童活动区的规划设计要点

由于儿童活动区专对青少年儿童开放。所以在设计过程中应考虑到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注意以下设计要点,

(1)儿童活动区应设在不受城市水体、气体污染和城市噪声干扰的地段以保证儿童活动区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活动空间。使新的一代茁壮成长。其次儿童活动区的用地应选择日照、通风、排水良好的地段。一般来说靠近城市公园的主入口附近就是适合的位置这个位置便于儿童进园后能尽快到达园地开展自己喜爱的活动。也避免入园后儿童来回奔跑嬉戏,影响其它区域游人的活动。

(2)儿童活动区要求道路的布置简洁明了,尤其主路能起到辨别方向、寻找活动场所的作用,最好在道路交叉处设图牌标注。园内路面宜平整不设台阶或较大的坡度,以便于推行车子、儿童骑小三轮车和游戏的进行。

(3)儿童活动区的建筑雕塑设施、园林小品、园路等要考虑到少年儿童的特点,做到形象生动、造型新颖、色彩鲜艳例如建筑小品的形式要符合少年儿童的兴趣,最好有童话,寓言的内容,这样既给儿童增添了乐趣,又起到教育的作用。园内活动场地题材多样,主题多运用童话寓言、成语故事、神话传说注重教育性、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和娱乐性。

(4)儿童公园的地形水体创造十分重要。地形设计要求造景和游戏内容相结合使用功能和游园活动协调。在儿童公园内,自然水体和人工水景的景观也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和别的环境相比较,少年儿童更喜爱水环境。因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在园内增设涉水池戏水池、落水伞亭喷泉水池:小喷泉、人工瀑布等。优美的水环境带给儿童的将是一个良好的活动天地,同时也可以给每天生活在钢筋水泥间的儿童一个与自然交融的机会。

(5)创造庇荫环境,供儿童和陪游家长休息。一般儿童活动区内的游戏和活动广场多建在开阔的地段上。林荫道、遮荫广场、花架、休息亭廊、荫棚等可为儿童和陪游的成人提供良好的环境和休息设施。

(6)游戏设备的材料不使用含有毒物质的材料,如含有铝、砷的木料。以及其它废旧材料如旧电线杆,铁路枕木等。地面防护必须与该区域的游戏设施相符。防护地面可以采用沙地,安全地垫,木屑地表,同时必须有足够的厚度来减缓冲击力。

(7)健康、安全是儿童公园设计的最基本指导思想。儿童公园的规划、环境建设、活动设施、服务管理都必须遵循“安全第一”这一重要原则。

第5篇:公园设计的要点范文

1城市设计要素运用

在这里必须提到城市设计手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凯文·林奇(K.VLynch)的城市五要素。1960年,林奇探索出通过城市意向图来分析居民对城市特色环境的认识。这5个要素分别为路径(Path),区域(District),标志(Landmark),节点(Node),边界(Edge)。路径:导向性很强的线形要素,人们通常顺其移动,以公园为例,如道路,广场,管网线,其他要素常围绕路径展开。区域(District):共同使用人群所形成的一种“领域”空间,相似的要素耦合所形成的面状要素。强调人在其空间内部的体验感。比如公园中各个功能分区,如安静休息区,体育运动区,儿童活动区等,每个区域有相同的主题,有着极强的领域感。标志:城市中明确而醒目的点状要素,大小不一,是人们在外部空间体验的参照物,但不能进入。如纪念性塔,标志构筑物,庭院树等,具有极强的引导性与控制力。节点:城市中的战略要点,如道路交叉口、方向变换处、抑或城市结构的转折点、广场,也可大至城市中一个区域的中心和缩影,它使人有进入和离开的感觉。例如活动广场,休憩草地,观赏树群,是公园规划的布局点。边界:一般以过渡或终点界面为主,可视为空间的围合界面,且不作为道路使用的线性要素。“边”常作为两块区域的分界线,如水域、林缘线、建筑外轮廓、山体所构成。

2城市设计三大理论框架

1)图底关系。图底关系理论,是将格式塔心理学的完形理论应用于城市设计领域,是研究城市的虚体空间与实体体量之间存在规律的理论。知觉的选择性是该理论的基础。

2)关联耦合分析。“关联耦合法”强调关联要素的系统性和系统的完整性与层次性,这有助于对城市设计的整体把握,使相应结论和策略在这种条件下达到最优,从而为城市提供最适合的设计。以这种思维分析现代公园时可分为三大结构:

a.公园肌理分析,分析公园与道路的关系、地块与道路的关系以及绿地与道路的关系。

b.公园立体形态空间分析,包括开敞空间与私密空间,尽量保护场地原有的肌理,梳理其实空比。

c.公园空间界面分析,包括界面的材质与图案,对于体现场地的地域性有重要影响。城市道路、河流、绿地、建筑单要素的耦合,以及不同要素变量的耦合,丰富了基地内容,梳理了城市肌理,将市民的工作生活融入基地中。

3)视觉秩序分析。这种分析方法的实质就是对待观察的目标进行空间的片断性与连续性分析。具体方法是:在平面图上连续有规律的标注一组具有代表性的视点,对其空间视觉特点进行观察与分析。通过分析使设计师理性的设计空间物质形态,使游人的体验更具联系性与丰富性。

二、结语

运用城市设计理论与分析方法进行公园规划设计:

1)加大前期的现状调查比重,使公园可以更好的融入周围的环境与文化。

2)可提高公园与周围环境的联系,更准确把握公园的功能性,用理性设计思维处理基地的限制条件。

第6篇:公园设计的要点范文

【关键词】公园景观;绿化;施工技术

公园景观绿化建设是树立城市良好形象,推进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对公园景观绿化施工技术进行创新与改革,实现公园景观绿化施工过程规范化与科学化,提高公园景观绿化施工质量,是确保公园景观发挥作用,建设生态城市的根本保障。

1 公园景观绿化施工准备

做好施工准备工作是保证公园景观绿化施工过程高效率、高质量、安全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施工准备工作目的包括四个方面:首先,对施工方案图纸进行实际考察与审核,保证施工方案在实际中的可行性;其次,对施工管理人员与施工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做好施工工作的技术保证,使施工管理人员明确施工目标与责任,施工技术人员熟悉施工流程与技术要求;再次,做好施工材料的质量控制工作,对施工材料质量进行严格把关,保证施工材料质量符合施工技术要求,为公园景观建设施工工作做好物质保障;最后,做好施工设备的准备,施工设备作为公园景观建设过程中的主要动力设备,设备性能良好与否对公园景观施工能否顺利进行和施工质量具有重要影响。做好公园景观绿化施工准备工作,才能确保公园景观建设质量,发挥公园景观的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从而提高城市人民生活环境和城市绿化率。

1.1 公园景观绿化施工技术准备

公园景观施工技术准备是指项目施工前,施工管理人员和施工技术人员要与施工方案图纸设计人员进行沟通,将施工方案与施工现场实际情况进行核对,对与实际施工条件不符合的部分,要及时进行施工方案图纸的调整和修改,以保证施工过程顺利进行,确保施工质量。为确保公园景观绿化施工将施工方案设计理念落实到现实中,施工图纸设计人员与施工技术人员进行施工技术交底,保证施工技术人员对施工目标、施工流程、施工技术要点等有明确的概念吗,避免施工过程中出现施工技术不明确从而出现质量问题。此外,公园景观施工过程中也要与施工方案设计人员进行实时沟通,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保证施工进度与施工质量。

1.2 公园景观绿化施工人力资源准备

施工管理人员与施工技术人员是施工过程的实践者,做好施工过程中的人力资源调配工作是提高公园景观绿化施工质量的重要保障。施工管理人员应选择具有公园景观施工管理经验的人员,保证施工管理人员能明确公园景观施工流程和管理重点,合理把握施工进度,保证施工现场各项工作正常开展,为公园景观施工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从而提高公园景观绿化施工质量。施工技术人员的选择也是要优先选择具有公园景观施工经验的工作人员,保证施工过程中各项技术得到实施与落实,在施工工作开始前,应对施工人员进行与施工工作相关的培训以及施工技术交底,确保施工技术人员对施工目的、施工流程与施工关键技术有一个深入的了解,提高施工人员施工技术水平,从而确保公园景观施工质量。

1.3 公园景观绿化施工材料准备

公园景观绿化施工材料包括土建材料例如水泥与混凝土等、给排水材料如排水管道等、电气照明材料如照明设备等以及景观绿化材料。作为公园景观绿化施工的基础,施工材料的管理要从数量和质量两方面进行,施工材料的数量管理是指在公园景观绿化施工预算阶段,根据公园景观绿化施工设计与施工实际情况,对施工过程中需要用到的施工材料种类以及数量进行计划预算,并提前联系材料供应商,保证材料供应符合施工需求,避免施工材料不能满足施工实际需要现象的发生。施工材料的质量则是指在施工材料的采购过程中,采购人员要严把施工材料质量关,保证施工材料性能符合工程施工对材料的性能要求,确保公园景观绿化施工质量以及公园开放后景观的实际使用性能的实现。

1.4 公园景观绿化施工设备准备

公园景观绿化施工设备的准备工作与施工材料准备工作类似,需要由专业的评估预算人员对施工过程中需要的施工设备的类型与数量进行计划,施工设备准备与施工材料准备不同之处在于,评估预算人员可以通过对施工流程流程进行合理的调配,从而实现施工设备的合理调配,在满足施工设备要求的基础上,尽量减少施工设备数量,从而减少工程施工成本预算,提高施工过程的经济性。

2 公园景观绿化施工案例――南宁市南湖公园景观绿化施工

南宁市南湖公园位于南宁市区东南,总占地面积达93万平方米,南湖公园景观特色是湖占地面积较大,达到公园总面积的四分之三,将湖水景观与亚热带园林风光结合在一起,形成独具特色的亚热带水景景观。

2.1 公园景观绿化施工方案设计

公园景观绿化施工方案的设计是将公园开发理念在设计方案图纸以及在现实中的实现,是公园景观绿化建设的基础与指导,公园景观绿化施工方案设计质量直接影响到公园景观绿化施工质量,因此,必须重视公园景观绿化施工方案的设计工作,保证施工方案设计质量。施工方案图纸的设计工作应由具有公园景观设计经验的人员进行,在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要对施工地点进行实地考察,熟悉施工地点地形特点与环境气候特点,并将公园所在城市的历史文化特色与民俗习惯融入到施工方案中,使施工方案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与城市特征,设置符合公园建设理念的景观并根据施工地形合理确定布置情况,保证施工设计方案的完善性与合理性。

2.2 公园景观绿化施工图纸绘制

公园景观绿化施工图纸是实际施工过程的施工技术标准,施工图纸的绘制是否符合规范以及施工图纸数据是否准确等都对施工质量具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应提高施工图纸质量,保证施工图纸数据准确性,以确保施工工作的顺利进行。首先,施工图纸的绘制要严格根据方案设计与施工数据,保证施工数据准确性,极小的误差都有可能造成施工误差,影响施工质量;其次,由于公园景观绿化施工包含土建、照明、给排水等多个系统,不同部分施工图纸应由专业人员进行绘制,保证不同系统施工图纸的技术可行性。最后,公园景观绿化施工是一个大的整体,因此,确保不同部分、不同系统间的合理连接,保证各系统施工图纸相互配合,是顺利进行施工、保证施工质量的根本要求。

2.3 公园景观绿化施工

公园景观绿化施工工作的开展是对施工过程进行合理调整,在确保施工质量的前提下提高施工效率的过程。由于公园建设面积较大,可根据各部分景观实际情况,对多个景观同时进行施工,这一过程中,要对施工人员与施工设备进行合理的配置,此外,施工材料应根据施工顺序在施工场地内进行放置,以保证施工工作顺利进行。由于实际情况与施工方案总是存在一定差距,因此,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施工情况不断对施工方案进行优化,保证施工方案与施工实际情况的一致性,提高公园景观绿化施工质量。

3 结语

公园景观绿化建设是城市环境建设中的重要工作,近年来在各大城市中不断普及和推广,对改善城市工作生活环境以及建设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应对公园景观绿化施工技术进行创新与改革,将高科技技术方法与手段应用到公园景观绿化施工中,提高公园景观绿化施工管理水平,切实提高公园景观绿化施工质量,进一步推进城市现代化环境建设水平。

参考文献:

第7篇:公园设计的要点范文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Abstract: this article with the LianShuiXian five island park landscape transformation as the example, analytic urban central park landscape renovation of old theory and design features, summed up nine big reform elements, respectively is: the city interface, scenic spot, scenic spot, the humanities, the traffic, vegetation, water system, building, facilities.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飞速发展,城市中心区老公园改造工程日益繁多,成为城市环境建设中的重要角色。本文以涟水县五岛湖公园景观改造工程为例,详细探讨老公园景观改造设计的理念框架和设计要点。

1、背景分析

1.1总体概况

涟水县五岛公园位于涟水县城中心,现为3A级风景旅游区。公园建于一九三0年,占地1283亩,其中水面846亩。湖中五岛由东向西依次排列,分别为丰乐岛、同乐岛、西苑岛、米公岛、夕照岛。另有“墨池飞雾”、“同乐春风”、“青山夕照”等八景。

1.2基地分析

1.2.1城市空间界面

公园与城市交界面缺乏空间开合关系的合理组织和协调,疏密关系缺乏层次和节奏变化,借景和透景效果较差,城湖未能建立有机的联系和沟通。

1.2.2功能分区

公园现状缺乏统筹规划、系统组织的功能结构分区,活动场所的类型区分模糊,游憩空间的特点和可识别性较弱,缺乏对城市休闲和精神生活发展的全面认知和深层挖掘。

1.2.3景点特色

公园内自然和人文景观资源积淀丰厚,曾使很多处文人墨客留下墨宝。但现状景点分区模糊,结构松散,活动空间划分不明确。整个风景区缺乏层次感和多样性。

1.2.4历史人文

涟水名胜古迹众多,曾引得无数墨客骚人留连忘返,现存的历代咏涟诗词多达200多首,正可谓:自古涟漪佳绝地,绕荷花,欲把吴兴比。境内有妙通塔、月塔等佛教古迹。

1.2.5交通游线

公园现有道路网络有一定基础,但总体较混乱,缺乏连续性和系统性,道路级别划分不够明确,在人流、车流、观赏游线组织上有待整合。公园入口空间缺乏特色,景观标识性不够突出。

1.2.6绿化植被

公园内植被疏密分布的差异性较大,园内草本及灌木一类的花卉品种单一且数量缺乏,绿化缺少空间层次变化和季相色彩变化。

1.2.7水系地形

公园场地部分面积较小,地形缺乏起伏有致的变化,并且分布零散,缺乏景观空间层次变化。驳岸处理较粗放陈旧。

1.2.8建筑设施

现有建筑陈旧简陋,建筑使用功能划分不够明确和完善,部分已经荒置,维护投入不足且风格不统一。

1.2.9景观设施

园内照明灯具、街道家具、铺装小品等基础设施比较欠缺,原有的一些设施也有所老化。

2、规划构思

2.1发展目标

唤起昔日五岛公园历史感,激发城市绿色新生活,重塑具有品牌效应和生态人文特色的综合开放性城市中央公园,打造以精致、典雅、动感为特色的水上公园,使老公园焕发出崭新活力。

营造标志性城市空间,提升涟水绿色生态城市形象。

提供优质人居环境空间,带动涟水城市发展。

强化公众参与性和观赏性,完善涟水城市休闲娱乐功能。

拉动旅游发展,突出自身特色,提高涟水城市吸引力。

2.2功能定位

“打造代表涟水城市形象的城市中央公园”

面向大众的综合性城市开放空间

营造富有魅力的品牌生态城市环境

丰富地区文脉内涵,提升涟水人文环境品质的重要推力

2.3主题理念

“五岛八景写丹青,

湖光天色水涟城。”

重点修复五岛八景的地标特色,展现水墨五岛的文化神韵,彰显涟水半城春色半城湖的绝佳景致,营造生态和谐、富有活力的宜居家园。四大主题为:

生态――在保护为先的前提下,提升公园的生态环境品质,凸显五岛公园碧水连天的无限风光。

人文――唤醒五岛公园众多历史古迹和特色景点,突出涟水深厚的历史人文底蕴,渲染出清雅别致的水墨画卷。

宜居――以生态景观和人文特色提升优质怡人的生活环境,以完善的功能和健全的设施提供活力祥和的人居氛围。

水乡――打造涟水城市形象的标志性城市景观空间,呈现“水在城中,城在水中,城中有湖,湖中有岛”的水城特色。

活力――增加公园活动场地和参与性活动项目,丰富休闲功能,展现城市兴兴向荣的人居氛围。

2.4空间结构

构建 “二境六区”“五岛八景”的景观空间框架,建构完善系统、特色鲜明的空间结构,彰显深厚的人文内涵和自然韵味。

“二境”――人文意境和自然意境。

“六区”――湿地慢游区、趣味游乐区、人文养生区、艺术体验区、滨水观赏区、夕照山保护区。

“五岛”――修整水体岸线的空间形态,强化五个绿岛相对独立的空间划分,增强空间形态的可识别性和标志性。

“八景”―― 修复五岛公园经典八景。

3、专项设计

改造主要通过以下七个切入点进行深层设计:

(1)城市界面的开合

(2)景区整合与完善

(3)景点丰富与提升

(4)人文渗透与展现

(5)交通疏通与重组

(6)植被保留与优化

(7)水系沟通与引导

(8)建筑出新与置换

(9)设施修整与统一

3.1城市界面的开合

设计将公园内外景观空间作为一个整体考虑,改造和重组两者交界处的开合关系和疏密节奏,考虑内外城市空间之间透景、借景的沟通和联系,注重交界面空间的连续性和韵律感,从而传达五岛公园作为涟水中央公园的核心地位。分以下四种界面:

生态密林围合界面――连续界面

开敞入口渗透界面――非连续界面

湖滨道路互动界面――韵律界面

文保建筑围合界面――特殊界面

3.2景区整合与完善

将公园重组为六大分区,这“六区”包括――滨水观赏区、趣味游乐区、人文养生区、艺术体验区、湿地慢游区、夕照山保护区。

3.2.1滨水观赏区

主要功能为观赏休闲,营造亲水赏花的生态佳境。设置亲水平台、水中栈道、临水亭廊,增强水景的观赏性和参与性。

3.2.2趣味游乐区

建立趣味游乐园,是公园内集中的活动场所,其功能集儿童乐园、风筝园、动漫天地、游乐场、拓展基地、烧烤园等于一体。

3.2.3人文养生区

在保留自然和人文景观资源的基础上修复出新,承担历史缅怀、饮茶对弈、修身养,打造富有人文情怀的休闲养生场所。

3.2.4艺术体验区

以昌硕井为核心,打造以赏景赏画、诗画会友、创意产业、服务中心为主要功能的艺术体验场所。

3.2.5湿地慢游区

利用公园西北部的部分拆建用地,引水堆山、筑岛通径,种植各类湿地植物,打造自然生态的湿地景观。

3.2.6夕照山保护区

保留夕照山保护区,并合理利用其宝贵的观赏价值和生态价值。

3.3景点丰富与提升

3.3.1景点设计

重点修复作为标志景点的“五岛八景”,提升其景观特色和环境品质,突出其统领位置和品牌价值。根据水面、堤岸的特点,增设观赏景点,丰富公园的观赏性、参与性和趣味性。

3.3.2视线组织

景观视线和视点设计是公园景观构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视觉通廊的规划一方面与周边城市空间取得渗透关系,相互借景,另一方面建立有序有机的景观空间,达到步移景异、柳暗花明的观赏效果。

3.3.3开放空间组织

根据开放空间形态和功能特征分为:集散广场、亲水平台、亲水步道、游憩空间、观赏绿地。

3.4人文渗透与展现

保护并延展历史文化古迹,挖掘其历史价值和教育意义,充分展现人文景点的深厚内涵。此外,通过对景观建筑、铺装小品、街道家具和标识系统的精心设计,从细节入手,展现公园浓厚的文化内涵和风雅的书香意境。

3.5交通疏通与重组

3.5.1设计要点

(1)遵循便捷有序、有机引导的规划原则,构建规划主次分明、职能明确、合理流畅的交通网络。

(2)各级步行道路有机组织,相互贯通,串联每个精彩园区,路径的起伏转承不仅基于现状,同时依据人的步行习惯及功能分块要求。

(3)采用不同铺装材质和色彩构成,凸显的历史人文蕴涵与景观价值。

3.5.2道路框架

(1)标志性出入口。

(2)车行环湖路,机动车道,是公园与城市区域沟通的主要通廊,平均宽度为5米,控制纵坡在6%以下,一定距离内增设错车段。

(3)一级游线,主要的步行游览线路,主要平均宽度为3米,用于联系各主题园。

(4)二级游线,休闲、游览小道,主要用于各主题园内部游览,平均宽度为1.2-1.5米。

(5)水上游线,设置若干亲水码头,串联畅通的水上游览线路。

(6)停车场。

3.6植被保留与优化

3.6.1目标原则

整合公园原始植被,充分利用有效资源,适度改造开发。

营造简洁流畅,富有节奏的整体绿化格调,提升形象品质。

讲求科学生态原则,有效净化空气,改善环境质量。

加强重要地段多层次植物配置,疏密结合,注重层次感。

强调植被的季相变化,呈现四季有景、四季有绿的优美环境,反映地域特征。

与周边环境协调,注重水景植物的配置。

3.6.2主题

“梅兰竹菊显韵色,荷影连池染风华。”

重点种植打造部分位于四岛相连区域,以荷的种植为绿化基底,尊重并合理利用现状资源的同时,凸显水文化气息。选择“书画四君子”中的梅、兰、竹、菊点缀其中,形成特色人文种植园,彰显泮池的历史人文意蕴。

3.6.3手法:

色叶和观花、观果植物合理搭配,采用立体、复合的生态配植方式,增加绿地面积和绿化覆盖率,提升绿化品质。

强调植被在组织空间过程中的作用,用虚、实、灰三种空间特征来配置群落。

四岛相连区域的重点种植特色以莲藕种植为基底,点缀梅、兰、竹、菊的精品种植,强化绿化环境的层次感和人文内涵。

增植花灌木,在局部景观节点和景观中心进行重点种植配置,营造丰富的绿化空间和季相变化,形成观景节点。

湿地漫游区精心配植水生植物,营造生态的湿地绿化效果。可选树种有:睡莲、千屈菜、水葱、慈菇等等。

3.6.4分区

依据种植品种配置分为一下九区:保留林带、梅园、兰园、竹园、菊园、荷塘、垂柳、色叶林、常绿林。

3.7水系沟通与引导

驳岸类型分为硬质驳岸和软质驳岸。具体表现形式为垂直硬质驳岸、临水挑台驳岸、亲水平添驳岸、生态绿坡驳岸。其中人的活动平台部分根据不同的水位设置多层平台,保证在常水位时期、汛期以及水位较低的时期,均有景可观并可近水。

3.8建筑出新与置换

设计对公园的现有建筑和新建建筑进行统一规划、整体考虑,将其功能有机组织,风格统一在江南园林式建筑风格,营造粉墙灰瓦、飞檐花窗的建筑景观氛围。

3.8.1保留建筑

对现状的建筑进行外立面出新与功能的置换,增加建筑的细节处理,完善花窗、瓦顶、门洞等古典园林建筑元素。形成统一的古典园林式建筑风格。

3.8.2新建建筑

按功能需要新建入口服务设施、公园会所、展馆、创意园、动物园等建筑设施,提供服务、餐饮、导向、展览、商业等功能,采用新中式园林建筑风格,以新型环保材料表达古典园林建筑的元素,展现崭新的园林建筑风貌。

3.8.3新建亭廊

采用新中式古典建筑风格,利用白粉墙、青灰瓦顶、冰裂纹镂空处理、花窗、门洞等园林建筑元素,采用新型环保材料,塑造简洁、高雅、和谐的景致,与周边建筑、绿地、水景相融合。

3.9设施修整与统一

景观设施依据统一标准进行统筹规划、整体设计,其内容涉及照明设计、铺装、小品、街道家具、标识系统等。遵循以下原则:

服务退让景点原则,配合休闲活动,以形成完整的有特色的观光景区,丰富多彩的活动项目和舒适方便周到的游览服务,满足使用者的需求。

游览设施以认知型为主导,即把游览设施与文化知识传播以及现代科普知识结合起来。

服务设施的设计风格必须结合自然,协调景观,使之成为与整个风光带环境相映衬的人文景观。

第8篇:公园设计的要点范文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精神生活的需求也日益增加,到景区旅游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主要途径。现在景区规划中不仅满足游客休闲娱乐的要求,还能通过多种方式让人们了解更多的的科普知识,所以科普导览标识牌成为景区规划中不可缺少的景观元素。本文以北京八达岭森林公园户外科普导览系统标识设计为例,通过分析景区特色及科普导览标示牌设计要点,遵从自然,力求使标识牌系统成为整个自然景观的一部分。

中图分类号:J5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精神生活的需求也日益增加,到景区旅游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主要途径,在游客游览的过程中,游客需要户外导览标识牌来引导完成活动,所以,旅游景区户外导览系统是景区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设立景区科普导览标识有三点意义:首先可以提升景区地域文化,形成景区独有的景观特色。其次,科普导览标识牌设施的完善能够提高游客的游览品质,增强旅游者的旅游体验。最后,科普导览标示牌能够及时准确的传达信息,提高科普教育性。

1北京八达岭国家森林公园户外科普导览系统标识设计项目概况

1.1项目背景

北京八达岭森林公园位于万里长城八达岭和居庸关之间,公园将“红叶”、“丁香”、“望龙”与“科普”四个概念作为主要的创意策划点,推出“首都最早变红最艳丽壮观的长城红叶景区”、“北京六月最香的山谷”和“碳汇与生态生物科普示范园区”等森林游憩形象。公园已被评审成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全国林业科普教育基地”、“北京林业大学科研教学实习基地”、“北京市科普教育基地”、“北京市未成年生态道德教育基地”等资质。

通过每年举办红叶生态文化节和丁香生态文化节,在人们游憩的同时,还加强了人们对于林业的关注与了解,了解林场如何建设保护生态的绿色屏障,为人们提供一个生态教育的场地。在2011年通过申报课题立项,主要目的是在林区内将选择林场植被较好,可到达性较强的位置安装科普展示牌,该项目通过科普展牌和宣传资料展示的方式,运用通俗易懂的文字,向市民诠释北京林业科学技术发展、科学经营措施(间伐、修枝、目标树等科学技术)、与国外的合作项目等知识,以及取得的先进林业管理理念和林业碳汇科普知识。

1.2景区现状

景区现有解说牌标识与道路指示标牌,附以安全警示的标牌分布在上山路线上,但是在主要地段还缺少必要的导向标识,而且没有介绍植物生活习性的专题标识,通过课题立项,需要增加科普展牌和宣传资料展示,

2景区户外科普导览标识牌系统

2.1景区户外科普导览标识牌设计基本原则

系统性,标识的设置应该协调统一,对景区内同一类型的标识牌在材质、规格、式样、颜色等方面应统一,不同类型的标识牌的整体风格尽量保持相近,使同一区域内的不同标识牌和谐统一,融入到周围环境形成整体的景观形象,使游客能够更详细的了解景区,完成游览体验。

规范化原则,随着国内外交流的不断增加,国外游客入境旅游迅速增加,标识牌的设计应与国际规范接轨。首先,文字和图形符号要规范化,文字应采用中英文对照,而且英文翻译要做到准确、恰当。其次.色彩要规范化,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含义,要严格按国家规定的统一标准进行设计和制作。

合理性原则,设计的标识牌首先要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合理的摆放位置,合适的设计尺度。其次,还要考虑周围环境对标识牌的影响,比如长成的大树对于标识牌的遮挡。最后标识牌内容表达要通俗易懂,以科普为目的,信息内容一般应达到简明、准确、完整、科学、醒目5个特征。

个性化特色,标识牌的造型设计要体现森林公园的特色和地域文化,要根据森林公

园的特点进行设计,以枫叶,梅花,梨花等森林公园特有的景观元素作为设计的依据,设计出具有八达岭森林公园独有的标识牌体系。

2.2北京八达岭森林公园科普展示牌设计类型。

大型导览解说牌主要是方便游人游览的风景名胜区总平面图、 景点分布示意图以及历史人文介绍等的标识牌。包括景点说明、 景物说明、 历史人文展示、 设施使用说明等,有助于游客了解游览路线,顺利完成游览,途中能够了解相关的景点信息。

专类科普牌主要有林业碳汇的相关内容、特色植物专题、定点观测样地以及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监测站等标识牌,使游客了解林业碳汇对我们生活的改变及重要性,还能了解八达岭森林公园特有景观植物的特性,作为科普基地,更好的为科研工作提供场所。

2.3景区标识牌设计要点

2.3.1标识牌的选址

森林公园标识牌的选址是整个标识设置的重点,在入口处、转角空间、交汇空间等地方都要设置具有重要信息的标识牌,而且依据不同位置、不同作用、不同角度设计的标识牌的体量、形态也不一样。

2.3.2标识牌设置的视角要求

游客随着游览的深入,所处的位置不同,相应的游览视角也发生变化,这样在标识牌设计中也需要随之变化。例如,在入口处需设置导览说明标识牌,用来指导游客的游览路线,这个体量设计可以增大,采用平视或者仰视的视角,方便游人观看。此外,在具有森林公园特质的区域,像专类科普区域,设计多种多样具有科普知识的标识牌,为了引起人们的兴趣,尤其是少年儿童的兴趣,在设计上就需要多样化,可以采用平视或是俯视的角度,利于学习解标识牌上的内容。

2.3.3材料

材料的外在属性能带给人们带来直观的感受和触觉,在对现有的森林公园标识牌对比分析的基础上,得出不同材质的特性效果。由于八达岭森林公园的主题是植物主题,所以选择原木作为主要材料,再配以石材,有机玻璃、不锈钢作为辅助材料。各种材质因为其自身的质感、肌理不一样,带给我们的视觉效果也不一样,在风景区标识牌的设计过程中应该根据场地尺度、环境特性等因素来选择合适的材质。

2.3.4标识牌设计尺度的合理性

在景区指示标识设计中,尺度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北京八达岭森林公园解说标识牌的体量大小可以根据周围的环境特点和标识牌所要承载的内容来确定,由于森林公园有足够的空间用来展示,可以使用大体量的标识牌,方便游人详细了解旅游信息。

2.3.5标识牌的平面色彩

标识牌的平面色彩是是引导游客视觉认知度的重要因素,平面构图的效果对于宣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标识牌设计中要注意颜色与解说主题,以及颜色明度、亮度与周围环境的搭配,使宣传内容直观、美观的传递给游人。

3八达岭森林公园标识牌设计方案

设计理念:以八达岭森林公园红叶作为设计要素,红叶是八达岭森林公园的象征,一到深秋,满山的红叶点缀在山野中,观赏红叶的人们络绎不绝,在导览标识牌中加上红叶的元素,材料以原木为主,让标识牌与自然景观融入到一起,增加标识牌的美观性。在红叶系列的基础上,还可以根据行走路线的移动,景色的变化,将桃花、梨花等元素也增加到设计中去,增加标示牌的变化性和趣味性。

小结

在景区中,告知和提示游人,帮助游人顺利愉悦的完成游览,既是一种大众文化,更体现了无微不至的人文关怀,是一个景区现代化服务水准的重要标志。我国景区标识的设计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经营者在旅游景区环境建设方面,重视景区硬件设施而忽视了景区软环境的设计,轻视了游客的信息服务,另一方面,对景区标识优化设计缺少系统性的研究,也影响了景区标识的规划和建设水平。本课题的研究点就在于对景区的标识设计提供优化的完整解决方案,对于当前景区标识建设具有很强的实际意义。

[1].徐柯健, 郭薇与范晓, 地质公园解说标识牌设计方法研究——以新疆喀纳斯国家地质公园为例. 资源与产业[J].2010. 12(6): 73-79.

[2].吴必虎,金华,张丽.旅游解说系统研究:以北京为例[J].人文地理.1999.14(2):27—29.

[3].盛非.风景区标识系统分类与特征[J]. 科技资讯. 2006(08)

[4]卞贝佳.浅谈风景名胜区标识系统规划设计——以鸳鸯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白水洋景区为例,福建林业科技[J],2009, 9(25):219-225.

[5]庞丽,谢宝元.基于隐形服务的旅游景区标识系统设计研究[J].包装工程,2011,32(4):4-7.

[6]田中直人.标识环境通用设计[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第9篇:公园设计的要点范文

关键词:公园绿地园路功能设计与规划

中图分类号: [TU985.1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城市公园绿地中铺设的道路即公园绿地园路。园路贯穿于公园绿地各景区景点间,引导着观光游客到达目的地、分散人员的流动疏导交通,并通过园路的分布将园区绿地划分不同板块。故而,园路的设计与规划的合理性和科学性直接影响了公园绿地片区内各个功能的规划、观光人员的承载量和人员流动的控制是否达到优化配置。重视公园绿地的园路设计与规划是实现艺术与实用完美结合的首要途径。

1、公园绿地园路的重要性

若公园是一片叶子,那么园路便是这片叶子的叶脉。其重要性自是不言而喻。公园绿地园路的重要作用主要四种功能得以体现:

(1)园景的构成要素。园区绿地形状相对较为单一,以园路的铺设和曲线来丰富园区绿地内部的构造增加整个园区的曲线感和动态感,可以提升美观度和艺术欣赏力。而与公园绿地采用不同的材料进行铺设园路既可以与园区内的山水、建筑以及绿植等景物融为一体,又能延长景观的实用性。

(2)引导游客按划分版块观光。园路通常根据园区绿地的水地植和建筑物等把全园分隔成功能各异的景区,同时又以自身延展的形式把四面八方的景区联成整体。这样看来园路具有划分和组织园区空间的重要功能。这种既联系又区别的性质还自然而然的引导观光游人顺路而行,以设计人员的意图游览园区景点,从这个层面上看园路又具备了引导功能。

(3)分散客流,疏导交通。四通八达的线路可以个性化的为游客提供想要到达景点的可行路线。同时在园路上都设有一定的便民点为游客提供必要服务。这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人群的流向,为人们在有限园区内舒畅游览起到了调节功能。此外,在园区绿地有些可以提供突增客流量的隐性园路用道,可以满足黄金周或大型活动客流所需和园区工作人员的后续管理。

(4)保护园区,适度排水。园路在铺设过程中一般会低于公园绿地一些,道路本身也会有一定的凸面这样便会形成路缘边沟。一旦遇到雨水季,绿地径流汇集到园路再由园路的纵向坡将雨水排除到预定方向。

2、公园绿地园路的设计原则

园路在保证美观的前提下要实现高实用性就要严格遵循其设计原则。总方针是综合园林绿地自身地形地貌和园林风格,在美学基础上合理布局。具体应从以下方面着手:

(1)因地制宜的原则。一方面,园路类型和布局的决定因素是所要建设园林绿地的规模。大规模公园更多要求园路类型(主路,次路,游憩路、变形路)及铺设样式的多样性,更多地是出于将园路作为一种公园造景考虑;较小的园林绿地的园路设计类型相对简单往往只采用次道和游憩道。另一方面,园路规划布局也受公园绿地风格的影响。像公园是规则式园林,则园路更多采用直线或有轨曲线布局,在铺设上也会选择能够融合园林风格的材料和方法进行装饰;自然园林风格的公园则会在布局上侧重无轨或变形曲线增加趣味性和变化性,在装饰上偏向于原始感。

(2)以人为本的原则。就是从居民游客的需求出发,设计能够满足实用功能的园路。路最基本的功能就是供人行走。因此园路设计必须优先考虑引导和交通疏散的作用。设计中要考虑到人喜“捷径”的特点来设计路线。忽略这个原则就会出现路线荒废、绿地任踩的不利局面。

(3)连贯性原则。公园绿地园路设计应保持行路的流畅、循环。尽量将园路设计成四通八达的环状道路网络。设计中须做到由景设路,依游建路。要保证游人观览景色兴致的连贯性,切忌设计中出现死路,回头路的现象。

(4)全面性原则。设计园路过程中要综合公园绿地内的其他元素进行科学合理布局,使整个公园绿地的景致更加融合和谐

3、公园绿地园路的规划依据

公园绿地园路的主要规划依据就是实现园路与其他要素间的高度融合。

3.1 园路与其他要素间的有机规划

(1)与山石元素的互利。公园绿地为增加审美情趣经常会布置一些山石组成夹景营造一种幽静的气氛。园路可以利用山石的屏蔽性设置交叉路或转弯点,这样可以获得疏导客流和增加美感的双向效果。

(2)与水元素的融入。我国传统园林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便是水。对于大面积的水域环水设路是较为理想的处理手法。狭长的溪流则可以在落水面设置桥路,既增添路的多样性,有提升了园景的可观赏性。水与路的设计要切合地形的起伏、功能和四周景观等因素。这样才能达到虚实相合的设计美学和实用。

(3)园路与建筑物的契合。与建筑物间的规划关键点在于园路与建筑物交接和路口的规划处理问题。从二者交接的实际状况看:大多在主体建筑门口设缓冲场地,园路则由缓冲地间接与建筑相接。然而一些起过道作用的游廊,小建筑等却被忽略不设缓冲带。通过对园路及建筑相互关系的经验总结和专家意见可利用正对接、侧对接和平行对接等多形式实现二者较好的交接。但在交接过程中应避免与建筑物的斜路交接,减少正斜角交接带来的突兀感。

(4)与绿植的共生。林隐于城随生态的发展愈受欢迎。林荫夹道可以说是绿化效果最好的园路。利用园路两旁绿植将道路隐于植物间可化成回归森林的夹景,制造原始感。而巧妙利用植被做障景,会令游客领会“峰回路转”的意境。植物的丰富颜色和形态可以提高游客的兴致,引导疏散人群且美化园区内景。但应注意园路绿地间的隐蔽处理。

3.2 园路规划的注意事项

在公园绿地园路的规划过程中会出现一些常见问题,值得我们深思和借鉴。其一,园路设计中应切记过于主观和形而上。现代园林设计中,有些设计人员形而上那个的理解曲线美将原本地形优美的园区填平、强加过多起伏或弯曲的园路,失去了原有园区的自然美感。应不断提升设计人员的园林美学素养。其二,应保持园路设计的连贯性。尽管园路布局存在原始、规划以及混合三种形式,但不论哪种形式都应保持连贯无回头路或死路。其三,保证园路所占面积以及交叉路口设计的合理。园路占地比过低极易引发游客行路拥挤等交通不便的现象;多而繁的园路也会造成游客的厌烦感和建筑投资方的成本;交叉口夹角过小会导致人们踩踏绿地;交叉路口数量过多容易让游客产生选择疲劳。在规划过程中应合理进行考察和预计,从而正确合理设计园路所占面积。最后,园路规划应考虑环境适宜性。

4、尾语

现代城市的向前推进,令城中城市公园向个性化差异化发展,公园绿地的规划将逐步受到居民更深层的关注,而园路的设计与规划更关系着城市公园绿地规划的成功与否。因此,要重视和认真做好公园绿地的园路设计与规划工作:遵守公园绿地园路设计原则规范、严格规范园路规划要点,合理布置,科学规划才能实现园路功能的完备和与周围环境的友好,保证园路在美感中体现实用价值。

参考文献:

[1]胡长龙.俞慧珍.城市道路绿化[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

[2]李素英.城市带状公园绿地规划设计[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