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光纤通信知识点范文

光纤通信知识点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光纤通信知识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光纤通信知识点范文

关键词:光纤通信;通信工程专业;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5-0082-02

光纤通信由于其具有频带宽、通信容量大、损耗低、中继距离长、抗电磁干扰等优点,已成为现在通信网的支柱。伴随着现在通信技术的发展,光纤通信深刻改变着现代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内容。目前,光纤通信已经成为最主要的有线信道传输方式。光纤通信课程作为通信类、电子类专业开设的一门多学科交叉渗透的专业课,综合了材料、通信、光学和半导体光电子等众多学科内容,其具有内容覆盖面广、基础理论深、知识更新快等特点。而在光纤通信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其课程本身的特点,使得教与学的难度比较大。加之部分学生基础理论知识不足,使得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很多概念理解不够,对该门课程的学习感到无从下手。因此,在开设光纤通信这门课程时,需要根据该课程的特点,合理安排课程内容,既抓住重点,又要更新相关知识点,跟上新技术的发展进程。针对光纤通信课程目前面临教与学双向的压力,对本课程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作者通过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就当前光纤通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提出一些尝试性的改革方案,希望对光纤通信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帮助。

一、光纤通信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光纤通信课程是一门多学科交叉渗透的专业课,其内容综合了通信、光波导和半导体光电子等相关的理论知识。本课程对本科生的培养要求是:通过对光纤通信的基本原理、光端机、光无源器件以及光网络进行阐述和讲解,使学生掌握光纤通信的基本概念,熟悉光有源器件、光无源器件的工作原理、特性以及光纤通信网基本设计方法,了解光纤通信技术实际应用和最新研究进展。经研究表明目前各专业光纤通信课程在授课过程中,普遍存在一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课程设置有一定缺陷。针对通信工程专业的学生,由于数学、物理基础相对薄弱,对课程的学习存在一定的难度。而且光纤通信课程本身与物理、材料、半导体光电子、光刻等技术知识联系密切,很多的知识点都是建立在大量理论物理和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如果学生对这些课程没有一定的涉猎,对一些基本器件,如半导体器件、光检测器等没有一定的物理概念的理解或者接触。那学生对光纤通信这门课程的学习将会比较困难。此外,对于通信、电子类专业,对于物理学科不重视,只学过普通物理的课程,导致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以及物理模型的分析能力相对薄弱,造成学生在听课或学习时感觉内容过于抽象,对一些概念和公式理解很模糊,难以真正理解理论知识,往往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2.教学形式以及教学模式陈旧。光纤通信是一门应用十分广泛的应用学科。但是在目前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多的照本宣科,按书上的内容进行每一章节的讲解,在不自觉中,学生就以为光纤通信就是一门理论课程和讲解器件原理的课程,而忘记了光纤通信课程的实际应用,导致学生更多地认为这是一门与物理、数学相关的课程,特别是对于光纤传导模式内容,学生更多的认为学习的重点是如何求解方程,而不是一门应用类的课程,导致学生认为本课程对于实践指导的意义不大。同时,教材的更新无法和光纤通信发展的实际情况吻合,造成教材的内容过于老化,使得学生对整门课程的学习感觉乏味、枯燥,无法提高对课程的学习兴趣。

3.教学内容设置有缺陷。光纤通信课程是一门交叉学科,涉及的内容很广泛。一般来讲,由于课程教学学时的限制,不可能把所有关于光纤通信的内容以及光纤器件全部囊括。这就导致在教学内容的选择方面存在一定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教师往往根据自身对课程的理解来讲解,或完全依附于所选教材,导致教学的片面性、重点不突出。而对于学生来说,感觉课程的知识点过于零散和繁琐,没有连贯性。

4.教学方法不科学。由于光纤通信课程涉及内容广泛,信息量大,使得教师在授课时主要将注意力放在课堂讲授和板书上。学生在上课过程中的普遍反应是缺乏课堂活力,感觉课程比较枯燥。由于课堂讲授的理论性很强,使得学生不能将所学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结合起来,虽然学到了一些理论知识,但不知道这些知识用在何处、如何运用。另外,光纤通信的考试方法比较传统,无法全面涵盖课程的核心内容。

针对教学中出现的上述问题,本文针对教学中出现的上述问题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提出一个比较合理的课程设置方案,而且提出一个教学模式的改革方案。

二、光纤通信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

针对目前光纤通信课程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结合通信工程专业的学生以及光纤通信这门学科本身的特点,我们主要从优化课程设置、优化教学方法、科研促进课程深化改革以及改进考核体系这四个方面进行考虑,具体的讨论内容如下:

1.优化课程设置。光纤通信课程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很多专业都开设了光纤通信课程,但不同专业对光纤通信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同时各专业掌握的基础知识也差别很大。考虑到光纤通信对材料、物理、数学的要求相对较高,而光纤通信又是一门与通信息息相关的学科,因此学生在学习光纤通信课程之前,应具备一定程度的数学物理通讯基础,使得学生在学习光纤通信课程是有一定通信背景以及数理知识。此外,由于通信工程专业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专业,我们培养的学生应该从事通信、电子类的工作,因此也需要开设一些专业课程(如移动通信、现代通信网概论、光网络技术等)来强化光纤通信的运用。

2.优化教学方法,激发学习热情。光纤通信是一门交叉学科,涉及学科知识比较多。因此,教学方法的优化要从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方面来考虑。

理论是学好一门课的基础,对学生充分掌握理解系统、器件本身的特性以及应用具有重要作用。对于学生反映比较难懂的理论,有计划地复习和补充一些前导知识进行理论铺垫。例如信息光学、高等数学、导波光学等知识都是本课程中要用到的重要理论。同时课堂内容的讲授要特别注重思路,对于难以理解的概念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由浅入深,由宏观到微观,先通过介绍器件的理论模型架构,再用严格的理论分析推导,说明器件工作原理、特性以及应用。由于课时的限制,想要把所有的理论内容都讲深讲透是不切实际的。因此,根据专业需要在课堂讲授时,要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做到主次分明,以点盖面,每次课只讲一个重点内容。不需要所有内容都要面面俱到,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获得最有价值、最重要的信息。在课堂教学中主要采用板书和多媒体相结合的授课方式。传统的板书教学模式使得教学内容框架清晰、重点突出,方便理解,学生有充分的时间整理笔记,思路清晰。其缺点是信息量小、形式古板,内容缺乏生动性和形象性。因此可适时、适当、适度地引入多媒体辅助教学,其优点是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增加上课的趣味性,而且能加快教学速度,减少教学难度,加深理解教材的深度。例如在课件中,插入一些图片、动画、影音等多媒体文件,除了可以帮助学生能够形象直观地理解专业知识、增强教学效果外,还可以增加上课的趣味性,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实践教学主要从课堂实践、课后团体实践等方面进行加强。通过课堂演示、课堂讨论,强化学习效果,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例如借助光学仿真软件,在课堂上直接演示光纤色散对光传输线路的影响,通过改变光纤长度来说明光纤色散对光信号传输特性的影响。另外开设实验课,可以借助光学模拟软件以及光纤通信实验设备来进行光纤连接以及光学传输系统特性的操作实验,加深学生对光纤通信系统的理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知道所学知识有什么用,怎么用。

3科研促进课程的深化改革。光纤通信技术由于发展迅速快,专业知识更新快,新技术更新快,导致教材内容相对滞后。教材中现有的新技术主要包括光波分复用技术、光交换技术、光孤子技术和相干光通信、光接入网等,这些技术中有的已经相当的成熟,而且很多技术还在不断更新,同时很多新出现的技术还没有涉及到。为了让学生了解光纤通信技术发展的最近前沿,可以尝试将将最近的科技进展融入到教学方法和教学环节中,课堂上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引入最新的研究成果,一方面可以以丰富教学形式,加深学生对相关教学内容的理解,另一方面可以为学生打开一扇科研的窗口,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鼓励和引导探索式、研究式的学习,相应的以科研推动光纤通信精品课程建设。

4改革考核体系。闭卷考试一直是考察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的唯一方式。而这种方式往往易造成学生死记硬背,扼杀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及创造性。光纤通信课程的考核方式应当根据课程本身的特点以及教学要求加以重新设置,既要体现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能力,还要突出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因此在成绩考核方面应当包括基础知识考核、实践能力考核、创新能力考核等方面。基础知识考核可通过学生对每堂课课后习题作业的完成情况来考察;实践能力主要考核学生对光纤系统组建、光纤熔接、光纤损耗测量等实验情况的考察;创新能力考核可通过只提出对于光纤系统的总体要求(传输容量、带宽、响应度等),要求学生通过模拟软件以及试验箱进行相关的仿真实验,同时对仿真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改进问题的方法,解决问题。

第2篇:光纤通信知识点范文

【关键词】媒体资产管理;电视;特点;应用

随着电视台新闻业务的不断发展,新闻节目的时效性,新闻节目制作的多样化,新闻节目来源的多渠道性,新闻素材共享的及时性等问题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尤其近年来,通过数字化、网络化技术改造,电视台的节目制作方式已经发生改变:对编制作生成的磁带已被非编网络制作生成的文件所取代。因此,节目资料的存储、应用方式也应随之调整:从磁带介质的线性存储转向硬盘、光盘介质的文件存储,从纯文字描述的查找转向“低质量画面+文字”的检索。这正是媒资系统所提供的基本存储、应用功能。

媒体资产管理系统(简称“媒资系统”)是一种多接口、数字化、网络化的海量媒体内容存储和管理平台,能满足资料存储检索、节目制作和内容版权经营的需求。媒资系统通过统一调配资源、优化业务流程、加强资料管理,可以帮助电视台提高节目的制作效率、提升媒体资料的管理能力、增加媒体资产的利用价值。而且通过素材的电子化,结合编目工作,还可抢救台里原有珍贵的历史资料,并加以再利用。

经过多方论证并结合台里的实际情况,呼伦贝尔电视台于2012年7月成功建立了由北京雷特公司开发的媒资系统。

1.北京雷特媒体资产管理系统(VISMAM)的特点

1.1 基于成熟的以太网架构,可在原有网络的基础上快速搭建。

1.2 灵活的工作流程设计和模块组成,保证了低成本媒资系统的成熟应用。

1.3 采用高性能的存储服务器作为媒资系统的存储和服务核心,大大降低了设备投入成本。

1.4 数据库服务器、转码服务器、流媒体服务器、文件服务器高度集成,充分满足小型媒资系统的需求。

1.5 可用已有的非编系统作为上/下载工作站,使原有的设备投入得以充分利用。

1.6 随时对整个系统运行状况进行监控,并提供了灵活且安全的用户急目录权限管理。

鉴于它的这些特点,我台将媒资系统和新闻制作网进行结合,将新闻素材利用率得到进一步提高。媒资系统的建立不但实现了台长坐在办公室就可以审看新闻的办公流程、检查媒资里存储的素材情况,而且管理人员对素材的管理也减化了不少程序,减小了工作量。

2.我台新闻媒资管理系统组成

我台新闻媒资管理系统是由应用部分导入/上载、媒体审核、编目、编目审核、下载和管理部分:素材维护、目录管理、用户管理、模板管理、系统状态几个功能模块组成。新闻部的编辑记者们的权限主要集中在应用部分中的三个模块:

2.1 导入:就是将本地素材及素材基本信息导入到雷特媒资系统。因我台的媒资系统是与台内的新闻制作网络连通,所以可直接将新闻服务器是的素材基本信息或其他媒质的素材导入到雷特媒资系统(因网络相通所以不用特意配备上、下载工作站和编目工作站等,只要能登录上客户端,随便哪台机器都能做这些工作),此时素材并没真正上载,只是将素材以列表的形式列出来。支持AVI、MPEG1/2、MPEG、MOV、MXF等多种格式文件导入。

上载:将从导入模块提交上来的素材上载到媒资服务器。它可根据节目类型自由选择预置的工作流程模板进行媒体文件的上载;

并提供上载任务的优先级设定、挂起、恢复等多种上载任务等管理功能;还具有上载媒体文件原始信息的自动抽取功能,简化了上载人员的信息录入工作;最主要的是它支持从EDIUS时间线直接输出文件到媒资库;也支持EDIUS批采集和手动采集的素材直接添加到媒资库。

2.2 检索:检索系统包括全文搜索、快速搜索、栏目搜索、责任者搜索、高级检索。检索范围包括所有层次、节目层、片段层、场景层、镜头层。用来编目后的数据检索,提供多种检索方式。支持中英文或其它语种的混合检索,支持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的混合检索,允许使用文中的任意字、词、短语、句和片段进行检索,进一步提高了检索速度,支持“缺省字段逻辑优先”的运算方式。

2.3 下载:按照实际需要,根据素材类型、录入时间、编目信息中的字段,而且它还具有全文模糊查询、编目项精确查询、同音字查询等多种方式、不同条件对媒资系统内的素材进行检索查找,并下载到本地或网络中的应用目录,以便进行编辑。在检索过程中,低码流视频在检索端可以实时浏览,系统支持分段回调,可以直接在低码流上标记出需要下载片段的入出点,然后选择下载或者导出模块。在打开的节目详细信息页面,进行节目下载申请,选择需要下载的版本,同时指定是否转码,如果转码,选择转码的目标格式,以及是否打点下载、下载目的、下载后文件命名方式等信息。选择好后,将节目添加到下载申请单中。如果有其他需要下载的节目,继续根据此方法添加到下载单中。都添加完成后,提交下载单进行下载。

这三个模块的权限每个编辑记者都有,随时都能使用。下面的三个模块是有专门人员负责的,不是每个人都可以使用的:媒体审核:对指定素材进行媒体审核。编目:对指定素材进行编目信息填写。编目审核:对指定素材已填写的编目信息进行审核。

以上这个几个应用模块全部完成、通过,要存储的素材才算完整地存到了媒资服务器上。

管理部分:提供对用户、系统配置、运行日志的管理,并可对编目属性、编目界面、存储策略、存储区、检索下载目的地等进行设置。这些功能模块也是由专人负责的。

根据工作的实际的要求,我台媒资系统不仅应充分满足媒资上/下载、导入、编目、存储管理、检索等基本需求,兼具良好的兼容性和可扩展性,同时,系统具有技术上的先进性和灵活性。

3.本系统设计的特点

本系统在设计时,就考虑到这一要求,并具有以下特点:

3.1 支持从EDIUS时间线直接输出文件到媒资库

3.2 支持EDIUS批采集和手动采集的素材直接添加到媒资库

3.3 提供编目项多次标记功能,以便于编目内容的快速修改

3.4 支持从媒资素材列表中直接调用EDIUS硬件进行实时输出预监

3.5 提供编目项自定义工具,可自由设定各层次的编目项内容

3.6 提供了全文模糊查询、编目项精确查询、同音字查询等多种方式

3.7 具有查询模板定义功能,可快捷的调用常用的查询模板

3.8 具有在线的客户、转码的进程、各服务器的存储空间的动态监控功能

3.9 具有打点下载功能,可对媒体文件进行局部下载

3.10 具有下载任务列表管理功能,具有下载列表分发功能

3.11 支持下载的媒体资料直接添加到EDIUS素材库

3.12 系统结构灵活多变

雷特媒资系统为用户提供了编目自定义工具:编目流程、编目级别、编目界面、编目条件等均可根据用户实际情况由用户自定义,具有极大的灵活性;提供的检索自定义工具:检索字段、检索条件、检索界面也可完全由用户自定义。这两大功能极大地方便了用户,用户可按自己的使用习惯来设定操作界面,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

3.13 软硬件可按需扩展

所有的应用软件全部采用全插件式软件架构,便于软件升级、维护;媒资上载、编目、存储体系目前不但支持现有标清节目格式的存储,还全面支持高清节目的归档、编目、存储;支持同一节目对象多种格式存储,存储格式与编码格式无关;采用标准SCSI控制协议控制存储设备,便于加入新存储设备;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添加磁带机、VTL(虚拟磁带库)、移动存储设备等离线存储设备。存储管理服务其提供了存储空间的监视功能和报警功能。备份迁移服务器支持指定素材范围的多种手动与手动备份迁移策略,支持以移动硬盘为介质的备份和迁移功能。

第3篇:光纤通信知识点范文

关键词:光传输技术 教学改革 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9-0002-02

进入21世纪后,随着信息需求的急剧增加,光纤通信技术凭借其巨大的潜在带宽容量,成为支撑通信业务量增长的最重要的通信技术之一。目前光纤已成为信息宽带传输的主要媒质。光纤通信系统也必将成为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的支柱。在我们这样一所具有通信系统行业背景的高校,光纤通信类课程无论是对自己在未来工作岗位上的实践或是今后的进一步深造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课程建设的目的

光传输技术是主要研究以光作为信息载体的信号在光波导(如光纤)中传输原理、传输特性、光发送机和光接收机的工作原理和基本特征及其在局域网中基本应用的一门课程。它的许多理论广泛应用于与光通信有关的各个领域,是光通信技术的基础。

《光传输技术》课程是光纤通信类课程群中的重要专业基础课,通过对《光传输技术》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对光纤传输和光纤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基本技术和基本器件有比较全面、系统的认识,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相关专业课打下基础。光传输技术是每个从事光电信息产业的工程技术人员的必备知识,对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生进一步学习后续课程起着很重要的铺垫作用。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和实践,应使学生分别从了解、理解和掌握三个层次把握光传输技术中的有关研究方法、基本理论、概念和应用,并能充分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一些简单的光传输系统设计。

二、教学内容的改革

《光传输技术》课程主要介绍以光作为信息载体的信号在光波导(如光纤)中传输原理、传输特性、光发送机和光接收机的工作原理和基本特征及其在局域网中基本应用的一门课程。它的许多理论广泛应用于与光通信有关的各个领域,是光通信技术的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校让学生了解光纤通信系统的构成,掌握光信号发射、光信号接收、光信号在光纤中传输原理与设计;掌握时分复用、波分复用光纤传输系统的原理与设计;了解光纤局域网、相干光通信系统和全光光纤通信网的结构等理论知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专业课程和今后从事与信息通信领域的工作和研究奠定良好的理论和思想方法基础。

在教材方面,我们选择了袁国良、李元元编写的《光纤通信简明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作为教材。这本教材的内容章节安排合理,知识点覆盖面广,理论体系较为完整,同时这本教材是在大学的普通物理学的基础上编写的,从光纤通信的物理学基础出发,着重阐明光通信系统的物理概念并对光纤通信系统各部分的基本理论都有较好的介绍,尽量避免过多的理论计算,以掌握光纤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特点为主要目的。因此这本教材的内容对学生来讲不难理解,所讲授的内容比较容易掌握。

三、教学手段的改革

为适应新时期“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求,结合我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特点,以及我院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特点,充分吸收多种教学模式的优点,认真探索和实践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在近几年的教学中,围绕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也为了改变传统的“教师一言堂”的死板局面,提出了“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式教学模式”。对于少部分不是非常重要的章节,先由教师提出一些带有线索性的思考题,再由学生带着问题去自学,然后主动上讲台就某个思考题发表演讲,痛快地过把“教师瘾”,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锻炼学生的能力和胆量,培养学生的上进心和自信心。学生讲解不足之处再由教师做纠正和补充。这样,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快速地抓着问题的本质和核心,理清知识条理和脉络,找到自学的窍门。

教学过程中引入计算机的多媒体功能。比如为了增强光在光纤传输过程中教学中关于光场模式分布的直观性,采用快速傅立叶变换法求解傍轴近似波动方程,计算模拟光场模式分布,可以直观地给出三维稳态分布图,融合计算机的灵活性、新颖性和光学现象的直观性及趣味性。通过演示实验,让同学们观察到各种光学现象,展现了“百闻不如一见”的效果,使学生进一步加深了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刺激同学们的思考。

同时,我们建立了课程学习网站,将《光传输技术》课程的教学大纲、授课教案、习题和实验指导、参考目录等内容放到课程学习网站上并做到及时更新,建立完善基于网络资源的远程学习环境,逐步完善支持服务规范,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供高质量的支持服务。学生可以在任意地点下载教师的教案进行学习,并且就学习中遇到的问题通过讨论版提出,寻求老师或者同学们的帮助。

四、考核方式的改革

第4篇:光纤通信知识点范文

该课程囊括了通信领域的方方面面,涉及内容非常“宽泛”,除了绪论之外,每章一个主题,基本独立成篇,每一章都可以单独开一门课来讲授;论述“浅显”:该课程不涉及通信理论的具体数学描述,有一定的科普性质。通过学习本门课程,让学生对通信领域有一个全局性的了解,对通信专业的知识结构有一定的认识,并对通信领域的现状及发展方向有充分的了解;激发学生对通信科学技术的学习热情,深刻理解通信技术在现今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本课程先介绍通信的基本概念和通信技术发展简史,并对整个通信系统与通信网进行概括性的介绍,之后对通信传输技术、现代数字交换技术、数据通信、光纤通信、卫星通信、移动通信和宽带接入网进行了全面系统的介绍;此外,还对通信领域一些相关的新技术及其应用前景做了相关介绍,详见下图[3]。授课时间48学时。课程内容的安排考虑到独立学院非通信专业之前基本上没有学习过包括通信原理、信号与系统、随机过程、高频电子线路、微波技术与天线、电磁场与电磁波等选修课程,在教学中必须从实际出发,降低学习门槛。在讲授过程中,尽量减少理论内容的授课分量,突出科普性,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程的兴趣。要对通信技术基础课程中较深的知识进行必要的删减。比如光纤通信中的光纤波动理论分析、半导体光源及光检测器的基本原理等;卫星通信中的卫星传输链路的计算与噪声问题,移动通信中的无线信道特性分析、无线电波的传播理论、扩频通信原理等知识点,只能进行简单的介绍,不必深入讲解,特别是针对工商企业管理等文科专业的学生,更要尽量减少理论内容的讲解。在授课时选择的授课模式应力求简捷明了、易于理解,并尽量减少理论内容的授课分量,为学习后续的内容打好基础。通过这样的课程内容安排,既兼顾了非通信专业学生开设现代通信技术课程的需要,又可以解决本课程的专业基础知识相对匮乏及课时相对紧张的问题。

由于各种原因,一本书从编著到出版,最快也要一两年的时间,而通信领域技术的发展可以说一日千里,分秒必争,等学生拿到课本时,书上所讲述的许多东西已成昨日黄花,再也体现不了“新”的特点,从而失去了它原有的意义。因此,必须对传统的照本宣科式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获得最多的信息,学到更多的知识,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在了解通信领域新技术的同时,也能掌握新的学习方法,提高它们的独立学习能力,为以后专业课的学习、毕业设计甚至毕业后的工作实践打下良好的基础,笔者对这门课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和探索[2]。一是采用启发式教学。将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方式,改为以查阅最新技术资料为中心、教师课堂讲解和评析为纽带、学生讨论和交流为重点的新颖教学方式,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开拓他们的专业视野,同时活跃了教学气氛,增强了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教师提出问题和相关背景材料,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己得出结论,教师再加以总结,给出准确表述的答案。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习效果大为提高。二是尽可能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

呈现的内容、形式尽可能是学生熟悉和喜闻乐见的,如在讲解整个通信发展的历史时,不是干巴巴的照着教材念,而是通过搜集一些视频、图片和动画,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掌握知识。教学课件资料能丰富课程内容,通过多媒体的动态演示,可使原本比较枯燥的课程变得生动形象,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使学生对难以掌握的知识点的理解更加透彻。三是实践教学。许多三本院校条件所限,实验课程很少,也几乎没有参观和实习的机会,导致学生的理论知识建立在空中楼阁之上,学习效果自然不佳。因此可以建立支撑课程实验教学的“现代交换实验室”、“光传输平台”和“宽带接入实验室”,实验内容覆盖课程的重要知识点和难点,形成了多层次系列化的课程实验教学体系。四是新的成绩考核体系。30%平时成绩+70%笔试成绩,其中平时成绩主要根据学生自学情况来评定,如到课情况、讨论问题、作业完成质量等。“教无定法,教学有法,教在得法”,所以任何一个可以开启学生创新新思维的方法和途径都不应该放过[1]。

作者:赵瑞玉 林夏

第5篇:光纤通信知识点范文

关键词:虚拟仿真;LTE;职业教育

1.研究的背景

工信部于2013年12月4日正式向三大运营商发放首批TD-LTE牌照,2014年2月27日向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发放FDD-LTE牌照。我国通信行业进入4G时代。

三大运营商2016年12月公布了运营数据,中国移动4G用户数达到5.35亿户,中国联通1.046亿户,中国电信1.22亿户,中国4G用户总数超过了5.5亿。我国4G用户数已突破7亿大关。

随着LTE网络的发展,电信行业对LTE建设、维护、优化人才的需求一直增加。面对发展得4G,国内各高等职业院校纷纷开设LTE课程。

2.教学中为什么会增加虚拟仿真技术

职业教育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目标,在真实的岗位环境学习和练习是职教学生掌握技能的最佳途径。

由于LTE技术商用不久,实际设备价格高昂,并且需要专业人员维护;通常一般院校配备的eNodeB,EPC、承载网设备种类和数量都比较少,网络不成规模,跟真正的电信网络实际环境存在很大的差距。一般教学内容以无线网络为主,无法满足4G全网建设的教学要求,难以开展大型网络的规划、安装、配置、测试等内容的实验实训,用真实设备安装调试、参数设置的教学中,系统只允许一个操作账户加载数据,不能多人同时操作,教学效率比较低;而且真实设备规模很小,难以支持按照不同人口、规模的城市,对应不同网络的规模、类型,对LTE网络的无线网接入网、核心网、承载网进行网络拓扑设计、容量规划、机房配置、设备配置、数据配置、业务验证等实验实习教学内容,更无法进行多城市大规模复杂网络的教学活动。虚拟仿真教学打破时空限制,具有灵活性。

4G移动通信理论知识繁杂、枯燥,学生往往缺乏学习兴趣。模拟仿真系统呈现的场景贴近实际网络和设备,内容和种类丰富,知识内容和实际操作相结合,具有直观的形象,学习、实验进程画面精美,犹如网络游戏,还可以进行组队竞赛,可以生成学习成绩分数,容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3.虚拟仿真技术在LTE课程教学中的探索和实践

职业教育强调贴近企业,贴近实际工作场景,LTE网络的建设不仅涉及无线网络,也涉及核心网、承载网,包括无线接入、交换、IP网络、传输、光纤通信等内容。

在教学实践中,人们在已有的LTE实验室真实设备以外,按照虚实结合、能实不虚的原则,建设了LTE全网仿真实验室,其中实际设备主要有NodeB包括RRU,BBU,天馈,核心网EPC包括统一移动接入控制网元(MME设备)、用户数据网元(HSS设备)、融合分组网关网元(PGW,sGW设备)、服务器等设备。另外还有各网元之间的光纤及传输设备等承载网部分。虚拟仿真系统主要由软件、终端及服务器等组成。

真实设备教学的时候,由于机房场地限制,设备已经安装好,硬件安装教学时,只能让学生观看,无法进行设备硬件安装的操作;由于安全原因,也无法进行天馈的安装操作;由于实际设备只能由一个账户设置、加载数据,因此不能让学生同时进行数据调试和配置练习,教学效率低;另外,整个系统跨多个机房,学生不容易掌握整个网络结构。而实际运行的网络规模很大,结构复杂,有各种不同的构型和组合,实际设备并不能一一反映。

因此,需要虚拟仿真系统的补充,虚拟仿真系统可以提供各种设备的硬件结构安装、天馈、线缆的安装连接,能够供所有学生同时进行数据配置和调试;能够在实验室每个学生同时进行网络测试,能提供近乎真实的省级复杂网络,按照城市规模、用户数量、业务模型、设备规模反映各种不同结构和规模的网络。

通过真实设备和虚拟仿真技术结合,整个教学系统包含LTE网络建设、维护的全部环节和主要设备,以LTE建设、维护各个阶段的内容为主线,划为5个学习情境:网络拓扑规划、容量规划、设备配置、数据配置、业务调测;每个学习情境包含若干个学习任务,以任务为导向,学习相应的知识点和技能点,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利用真实设备和虚拟仿真系统,虚实结合,扬长避短。摆脱通信设备实操环境制约,快速掌握设备的组网、硬件结构、软硬件工程安装、开通调试等过程。通过建立一个以高仿真商用设备机房为背景的虚拟4G网络,即包含无线接入、核心网、承载网,TD,FDD混合组网,省级规模自成体系的LTE仿真网络,可以进行无线接入网、核心网、承载网的拓扑设计、容量规划、设备选型、硬件配置、线缆连接、数据配置、开通调试、故障排查、实现业务验证,涵盖4G全网规划、建设、维护各阶段。

虚拟仿真技术的使用改变以往专业学习以纵向知识为主线,各个专业课程之间衔接不紧密,横向知识难以融会贯通的弊病。例如:移动网络的学习只涉及移动网络的理论和实训,光纤通信只涉及光纤通信理论和实训,交换机技术只涉及交换机理论和实训。

把不同专业知识按照工程项目串联起来,以工程为主线,实现知识纵向、横向衔接,把无线接入、核心网、IP网、光传输网知识在LTE建设中有机地关联起来,以工程应用为目的,训练学生的LTE网络全局思维,建立全网全通的概念。

让学生在学校就能掌握行业领先的全网全套移动通信技术。同时,促进教师融会贯通,移动、交换、传输知识,全面掌握LTE网络全网拓扑规划、容量规划、设备配置、数据配置、业务验证等专业技能,提高综合能力。

通过一个多学期的教学实践,不仅顺利完成了LTE课程的教学任务,学生得到了接近实际电信网络的练,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而且部分优秀学生在省级职业技能竞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4.结语

虚拟仿真系统是当前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教育部指出职业教育要“大力推动仿真、多媒体课件等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虚拟工厂、虚拟车间、虚拟工艺、虚拟实验”;并提出“遴选和开发1500套虚拟仿真实训实验系统”“创新仿真实训资源应用模式,提高使用效益”。

第6篇:光纤通信知识点范文

关键词: 双语教学 普通高等院校学生 中外合作 教学模式

引言

国家为了推动高等教育与国际接轨,鼓励高校开展双语课程教学历来已久。全国开设双语课程教学的高校非常多,研究双语课程教学模式的学者也很多。高校中双语课程实施的对象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普通高等院校学生,包括本科生与研究生;另一类为中外合作办学学生。面向这两类学生,在实施双语课程教学时,教学的性质、目标、教学方法都有所不同。

“电磁场与电磁波”是电子信息类专业和通信工程类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也是“微波技术”和“光纤通信”等课程的基础。其内容在移动通信、微波通信、光纤通信、射频电路、高速集成电路等相关领域有着广泛而深入的应用。本文以“电磁场与电磁波”双语课程教学为例,分析普通双语课教学与中外合作中双语课程教学的区别。

1.普通班级专业双语课程教学

高校中普通专业双语教学的目标是在各专业领域培养既有较高的英文水平,又熟悉专业的人才。面向此类学生,多数高校采用的教学方法是汉语与外语混合授课模式,考虑到多数学生的外语口语和听力能力较弱,为了帮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往往先外语后汉语翻译。因为在制定该课程教学目标时把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放在首要位置,而外语能力的提高则放在其次。大多数学生在国内完成学业,双语课程仅仅使得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英语水平、扩大了英语词汇。因此,中外合作办学的双语课程与普通双语课程的性质是不一样的。

目前我们学校的“电磁场与电磁波”课程还没有在普通本科班级开设,但本课题组成员已经在积极准备中,对多个高等院校的双语教学进行了调研。对本校的通信工程专业本科生进行了“电磁场与电磁波”双语课程教学意愿调查,其中有调查项:92%的学生愿意实施双语教学;85%的学生认为自己的英语能力会妨碍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学生普遍认为自己的听力能力、口语能力较弱,专业词汇量较少。课题组成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措施:听力能力与口语能力的提高是日积月累的事情,重在坚持锻炼。在初始阶段,教师的授课方式主要以混合模式为主,并录制相应教学视频,让学生能够课后进行相应复习,同时教师要制定合理的考核机制起到监督作用。其次,在教学过程中,对课程每一段落讲解结束后,把章节总结任务交给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分组讨论,每组学生用英文提炼章节的重点和难点,再总结结论,从而提高学生口语能力;针对专业词汇量问题,课题组成员已经制定了专业词汇手册,按专业知识点类型分类,并非以往的按字母分类。在专业词汇教与学过程中,可将传统的大学公共英语教学手段与专业双语课程教学方法相结合。

2.中外合作项目中专业双语教学

目前国内高校的中外合作项目多数采用的是“3+1”或“2+2”模式,即前两年或三年在国内完成一定量的课程学习,成绩合格者可申请到国外完成剩余的学业。出国学习后,他们要面对的是纯外语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国内的双语课程教学可以使学生提前体验国外的语言环境、教学环境和教学模式,因此,在中外合作办学中,双语课程起到了过渡、引导的作用,同时为学生出国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此时,专业双语课程授课目标应该是把专业知识的掌握与外语能力的提高放在同等位置。因为中外合作的学生多数已经进行过雅思培训或其他类出国外语培训,所以他们的外语能力相对普通学生较强,此时授课模式可由混合模式逐步向全外语模式过渡。

在我校的中外合作项目中,电磁场与电磁波双语课程已开设三届。该课程采用国外的原版教材,用外语完成作业,教学过程中采用外文课件,考核采用外文试卷,教学模式在一个学期中由混合模式逐步向全外语模式过渡。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习惯用外语思维组织语言、表达想法。这部分学出国后无论在专业知识方面还是语言能力方面,都受到外方的一致好评。但在该课程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系列问题:(1)教学模式过渡到纯外语模式时,部分学生跟不上老师的节奏,甚至完全听不懂,再加上“电磁场与电磁波”课程是一门理论性抽象性非常强的专业课,学生就失去了学习兴趣。针对这一问题,在纯外语过程中可以将一些知识点的关键字进行反复强调,并在黑板上列出来;督促学生进行预习,提前了解老师讲解内容,有助于课堂上理解。(2)虽然大多数学生英语词汇量还可以,但因为没有接受过专业词汇的学习,所以在专业课程学习中,因专业词汇陌生或理解不准确而无法顺利掌握专业知识点。针对这一现象,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安排,花费一定的时间对专业词汇进行讲解。不论是面向院校普通学生还是中外合作学生,专业词汇的教与学都应该是基础,但在教学内容时间安排比例上应有相应区别。

结语

针对不同的授课对象,专业课程双语教学在教学目标、教学模式上都应该有所区别。目前随着教改课题的深入研究,结合近几年中外合作中“电磁场与电磁波”双语课程的实践,对教学模式探索,发现问题并提出相关措施,从而完善了双语教学,提高了教学质量。面向普通班级学生的该课程双语教学,课题组成员在积极准备探索中,明确授课对象的不同,在制定教学目标、采用教学方法都要因材施教。

参考文献:

[1]支绛.专业课程双语教学的思考与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6,2:26-27.

[2]丁琪,张权.提高高校双语教学质量的对策[J].江苏高教[J].2013,5:90-91.

[3]许冬瑞,范东生.中外合作办学双语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J].教育艺术,2016,11:293-294.

[4]李强.卓越工程师培养背景下土木工程专业课程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探索强[J].教育教学论坛,2016,6(25):169-170.

[5]王俊.探究式学习:改善高校双语教学实效的一个新思路[J].江苏高教,2013,2:68-69.

第7篇:光纤通信知识点范文

通信专业英语是通信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或者专业选修课,其教学目的是通过学习英文课文熟悉一定量的专业英语词汇,掌握专业英语句子的翻译技巧,能够顺利阅读理解英文科技文章。通信专业英语和普通大学英语有着明显的区别,更加强调词汇的专业性和翻译的技巧性,因此不能照搬大学英语的学习方法。通信专业英语在学生的知识结构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众所周知,本科阶段学生要学习少量使用外文教材的课程。如果没有专业英语打基础,学生将很难读懂引进的外文教材,更别提知识的融会贯通。另外,学生毕业以后还需要阅读的大量的英文科技文献、进口通信设备和产品的说明书几乎都是英文的。如果学生本科阶段没有学过通信专业英语,将不能正确理解说明书的内容,也就很难快速掌握设备的使用。广大教师对专业英语特别是计算机专业英语的教学改革已经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和尝试[1]-[6]。据我们所知,目前通信专业英语教学方面的研究很少受到关注,结合理论讲解通信专业英语考虑得更少。鉴于通信专业英语的重要性和其教学的发展现状,本文探讨结合理论讲解通信专业英语的必要性和实践体会。

二、通信专业英语教学的难点

通信专业英语教学存在一些难点,很大程度上挑战教师的积极性和耐心。如果教师授课方法不对,学生学习没有兴趣,会选择看其他书籍或者睡觉,反过来又影响教师的情绪。因此,教师必须意识到挑战并想方设法应对。这些难点有望通过结合通信理论知识讲解得到解决,大致归纳如下:

1)通信专业英语教学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熟悉英语基本语法和翻译技巧,而且要具备坚实宽广的通信专门知识。这是因为教师讲解专业英语的时候如果能够正确介绍相关的理论知识,可以加深学生对专业英语词汇的记忆和对专业英语句子的理解。然而,很多通信专业英语教师都不完全满足这两方面的要求。有些教师通信专业知识扎实,英语翻译却不够准确;有些教师英语水平高,通信专业知识也丰富,却不能很好地将二者融合起来。因此,如何适时穿插和引用通信专业知识是通信专业英语教学的一大难点。

2)通信专业英语授课的主要方式是教师先阅读课文,然后逐句翻译,遇到生词强调一下。这种方式有利于学生跟进教学内容,但是时间长了就会让人感到枯燥乏味,难以集中注意力。这是因为课文以及教师的讲解全是文本形式的,学生很难持续关注冗长的文字内容。如果在文本中插入一些声音或者图片将会使授课内容变得生动有趣。因此,如何合理运用理论知识增加通信专业英语教学的趣味性是又一难点。

3)通信专业英语教学还必须反过来映射到通信理论知识点,以增强其实用性。如果就事论事记忆词汇和翻译句子,学生掌握的知识不够灵活,也不懂得如何运用。因此,在讲解专业英语后如何深入讲解其应用,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也是个难点。

第8篇:光纤通信知识点范文

1.1确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我校通信工程专业在人才培养中注重强化对本专业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系统学习,开设的主要课程有:大学英语、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电路分析基础、数字电路、模拟电路、信号与系统、高频电子线路、电磁场及微波技术、单片机原理及应用、通信原理、数字信号处理、数字通信原理、现代交换原理、移动通信、微波与卫星通信、光纤通信、DSP技术与应用等课程。主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有:军训、生产劳动、专业课程设计、专业基础综合设计、毕业实习与设计等。本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强调素质教育与能力培养,所培养的学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较扎实的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夯实外语阅读、写作与表达水平,适应通信工程专业宽口径高技术人才的需求;

(2)系统地掌握电子、通信与计算机学科的基础知识以及电子电路与信息系统的基本理论,具有通信与信息等领域宽广的专业知识;

(3)获得较好的工程实践训练,具备通信电路、信息系统与网络系统的设计开发能力;

(4)具有独立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掌握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及组织管理能力,有较强的实践能力、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系统的培养,学生毕业后除了能继续深造外,还能成为在电子信息、电子科学、信息科学、计算机应用技术及相关领域从事科研、教育、产品研发、生产技术管理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1.2优化课程体系,完善培养方案

2012年,学校继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根据专业定位,各专业按照“宽口径、厚基础、强特色”的思路修订专业培养方案。将课程体系分为“通识课、学科基础课、专业方向课”三大模块;同一专业类的专业,设置相同的通识课和学科基础课;每个专业又设置2~3个专业方向,以利于就业和深造的不同需要;制定了“三阶段三选择”的人才培养方案,即:学科大类培养阶段(1~2学年,入学选择)、专业培养阶段(2~3学年,专业选择)、多元培养阶段(3~4学年就业深造选择)。通信工程专业按照学校的“三阶段三选择”的人才培养方案。对人才培养目标所需的知识体系进行了认真梳理,按照知识领域(课程群)—知识子领域(课程)—知识单元(章)—知识点(节)的层次重构了知识结构体系,调整了课程教学内容,全面修订了课程教学大纲,逐步完善人才培养方案。通信工程专业学生按培养方案要求修读各类课程,总学分为178学分,各类课程学分比例为:通识课程70.5学分,占39.6%;文理基础选修课程8学分,占4.5%学科基础课程(专业大类平台课程)33.5学分,占18.9%;专业方向课程3分,占21.9%;实践环节(不含实验课)27学分,占15.1%。在调整后的培养计划中,开设了8学分的文理基础选修课程,学生通过文理基础选修课程的学习可以逐步培养自身的人文素养,完善知识结构与人格品质。另外,还将实践教学环节增加到27学分,通过各种层次、多种类型的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1.3强化实践教学意识,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学校不断优化完善培养方案,强化实践教学意识,将实践教学分为实验教学、见习实习、创新创业训练三个模块,构建一个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以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为着力点,不断完善“三模块”实践教学体系。结合通信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要求,分类制订实践教学标准;增加实践教学比重,实践教学累计学分。同时,改革实践教学内容,着力将实验教学内容由单一的、以演示和验证为主的传统验证性实验,转为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为主。

二、结语

第9篇:光纤通信知识点范文

关键词:通信原理 教学课件 设计

一、 引言

随着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基于互联网的多媒体应用越来越多,多媒体技术也不断地被引入教学当中,这是学校电化教学的一大革命,它可以根据不同的学科特点、不同的内容、充分利用声、画、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化不可见为可见,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形象,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近年来,国家教育部也大大加强了对学校的多媒体教育的要求。多媒体教学也可以说是现代高校教学水平的必然要求与必然趋势。

二、《通信原理》课程简介

《通信原理》是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信息处理等专业学生的必修课,还是相关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之一。

所谓通信就是是通过某种媒体进行的信息传递。在古代,人们通过驿站、飞鸽传书、烽火报警等方式进行信息传递。到了今天,随着科学水平的飞速发展,相继出现了无线电,固定电话,移动电话,互联网甚至可视电话等各种通信方式。通信技术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提高了经济的效率,深刻的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社会面貌。通信技术是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随着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技术和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迅猛发展,现代通信技术近年来取得了显著进展。

《通信原理》作为大学本科通信工程专业和与信息处理相关专业最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将系统阐述通信理论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方法和通信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掌握移动通信、光纤通信、计算机网络通信、宽带网通信等现代通信技术准备必要的基础理论。

三、设计的需求

(一)总体需求。《通信原理》是一个具有针对性的多媒体课件,通过与教材内容的配合使用,可以使学生更形象、更直观地学习通信原理的相关知识,掌握各种调制及信号的产生原理,使知识网络在学生脑中更为立体和系统化,学习起来更能得心应手。

(二)功能需求。介绍《通信原理》课程中重点,难点知识。如对2ASK信号产生的理解,抽样定理等,利用动画的方式呈现,以求达到好的教学效果。并结合上课内容,对学生进行进一步的深入了解,并结合课程进行课堂测验,对所学课程进行一个有机的结合并巩固所学知识,一弥补老式教学的缺陷。

(三)其他需求。1开发环境:Windows XP OS;2硬件:Intel? Pentium? processor 1500MHz 599MHz,512MB内存;3软件:Macromedia Flash MX 2004 & WPS Powerpoint 2009;4运行环境:Windows95以上的OS平台。

四、总体结构设计

多媒体课件的整体结构设计应服从教学设计的需要,首先进行任务分析,逐级找到需要掌握的知识点,然后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确定合适的起点和知识传递过程,确定信息的组织与表现形式。根据教学内容的相互联系,按照建构主义教学设计自上而下的设计思路,形成非线性知识结构,让学生尝试解决问题,并在此过程中发现完成整体任务所需的子任务,以及完成各级任务所需的各种知识和技能,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地探索,实现有意义的知识建构。

而多媒体教学强调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中心,课件后主要用于教师教学,学生课后复习。试想,若课件内容丰富,结构复杂,导航不规范,对于重点的学习内容效率会大大降低。因此多媒体课件的结构框架显得尤为重要。

设计框架是将学习内容按照主次、先后、层次关系,进行索引,使内容有效地分离在不同的页面中,使浏览者能清醒地了解当前所处位置,按照知识点的相互关系,采用链式的布局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使用的特点,整体设计如下:

4.1设计结构图

五、界面的设计

多媒体课件的界面是实现人机交互的重要手段,界面的好坏会直接对学生产生影响。经研究,风格独特、美观大方的界面会对学生产生激励作用,否则,就会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枯燥乏味。因此在《通信原理》课件的界面设计时注意了以下几点:

(一)针对性。网络课件的界面设计应根据《通信原理》课件的自身特点以及内容特征采用了相应的表现形式。界面统一,不繁琐,整洁大方;主体色彩采用蓝色调,给人沉稳的感觉;布局等方面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使用特点,合理安排。

(二)协调美观,和谐统一。从心理学角度考虑,人们总是带着某种情感经历来接受外部刺激的,情感对外部刺激起着催化和过滤作用。富有动态性和感染力的界面,会给学生营造一种视觉效果,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理解内容。所以在表现整体设计的时候,非常注意界面的整体性、一致性,比如:图形、动画、文字的搭配、颜色、大小等都做到整体布局的和谐统一。

(三)简洁明快,富有动感。简洁明快是指界面主题清晰明确,内容丰富,学生在学习特定内容或元素时简洁并且深入,学习效率高,提高了学习积极性;另外,心理学揭示,运动及变化比任何静止的事物都能更吸引人的注意力,所以在网络课件的设计过程中,适度地采用动态变化形式已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在互动环节中添加舒缓的减压音乐,是学生在巩固知识的过程中也能得到压力的释放。

参考文献:

[1]安永丽. 美国大学教育中的教学过程探讨[J]. 科技信息,2012,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