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历年计划生育政策范文

历年计划生育政策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历年计划生育政策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历年计划生育政策

第1篇:历年计划生育政策范文

一、加强业务培训工作

今年我乡计划组织18个村、(居)委会计生专干学习“一法四法规”及各项业务,重点学习了生育政策、统计口径、统计管理等方面的知识,熟练掌握生育政策,全面精通计划生育各项业务工作,能及时准确地解答各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同时还利用每个月统计员例会的机会,分析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畅谈相应的对策和办法。例会注重业务知识灌输与加强政治教育并举,提高村专干的业务水平,增强他们的工作责任心、使命感。力争她们树立“三个观念”,即:服务于人口计生工作全局,用新的事实和数据反映真实情况,为领导决策及时提供相关信息的全局观念;以满足日益增长的信息需求为最高目标,不断改进和完善统计数据收集整理的手段和方式,为领导决策和基层以及相关部门提供信息的服务观念;严把统计数据质量关,解决好统计数据的社会公信度问题的质量观念。

二、加强生育指标审批管理工作

切实加强一、二、多孩生育指标的审批,要继续坚持“个人申请,群众评议,张榜公布,集体审批”的审批程序。村计生专干要及时掌握每一个应生对象的个案信息和生育意愿,及时督促和帮助每一个应生对象办理一、二、多孩生育的审批手续,尽量减少先孕后批现象的发生,杜绝先生后批现象,确保上报的计划一、二、多胎出生均有生育指标申请审批表予以证明。要加大对一、二、多胎生育指标申请审批表的管理力度,对已满两年以上未孕未育的,要及时进行清理。因户籍变化或其它情况,不符合再生育条件的夫妇,其已经领取的生育指标,该废止的要向本人宣布作废,并张榜公布。符合再生育条件,本人又有生育要求的,要对原审批的生育指标确认有效。生育证发放准确率100%。

第2篇:历年计划生育政策范文

根据会议安排,我代表xx村两委就2006年我村各项工作,重点是计生工作作一表态发言,与大家共勉。

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深入,村级工作已发生很大变化,计划生育工作逐渐成为村级工作的主旋律。2006年我们将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版权所有 一、计划生育方面

第一、深入宣传教育,营造良好的计生氛围

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大力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知识宣传,着力建设科学、文明、健康的生育文化。利用春节和收割季节外出务工人员返乡集中期,开展集中性的宣传活动。抓住重点人群的教育管理,通过面对面辅导,在人口学校开办讲座等途径,帮助他们了解、掌握计划生育方面的政策、法规。对特殊人群加强计划生育政策宣传,对未婚重点青年男女加强法律法规宣传,并倡导晚婚晚育。

第二、强化流动人口管理,杜绝管理漏洞

大量人员的外出务工,在促进本地经济发展的同时,又给我们的计划生育工作带来了很大被动,抓好计划生育工作,首要任务就是抓好流动人口的生育管理。我们一是与育龄群众和未婚男女青年签定计生合同,在二月中旬,与包村乡干一起对各片的合同签订情况进行了互查,及时补缺补差,确保签订率100%。二是层层落实责任,谁包片谁负责,疑难问题集体解决。在乡党委政府的支持下,3月4日,我们已深入浙江、江苏对历年计生疑难问题进行逐一排查、落实、解决。三是健立健全帐册,根据县乡政策要求,全面完善流动人口软件资料。

第三、推行优质服务,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

2006年,我们将在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包村乡干的指导下,一是耐心细致地做育龄群众的知情选择工作,使育龄群众了解常规的避孕节育方法。二是努力提高随访服务质量,及时掌握育龄妇女的婚、孕、育、养等动态情况,及时传播生育、节育、优生优育知识。区分不同情况,不同人群,按月进行随访服务,并做好记录。

第四、加强信息台帐管理,提高人口与计划生育水平

信息统计是最基础的工作,台帐资料是平时工作的翔实记录。我们已在二月底结所有计生资料开展自查,并请乡计生办专业人员检查审核,及时补充完善,确保各类资料齐全完整,台帐规范到位。

第五、发挥计生协会作用,形成干群齐抓共管的态势

计生协会是一个群众性组织,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纽带。2006年,我们将继续发挥计生协会的积极作用,一方面内练素质,努力提高会员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教育的意识,增强协会在群众中的凝聚力;另一方面,外树形象,从满足广大育龄群众的需要出发,积极组织会员开展互帮互助、互相扶持活动。

二、经济发展方面

认真贯彻乡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在农业方面注重结构调整,在民营企业方面注重做好引导和服务,在旅游业方面力争有新的突破和发展。

三、基础建设方面

在去年夏秋两委的自然灾害中,xx村遭受重大损失,荷花路被冲毁300多米,47.5亩良田被淤涨。在乡党委政府和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下,灾后重建工作已取得重大成效。今年我们将做好灾后重建的扫尾工作,重点是代村民组47.5亩被淤良田的恢复。另外,我们还将积极争取相关部门支持和寻求民间捐资,提高村级主干道路等级。

四、综治工作方面

以抓矛盾排查为突破口,促进社会稳定。善于发现矛盾、排查矛盾、及时调处矛盾,尽力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同时做好渔政管理工作,防止渔事案件发生,保障人民群众和谐相处,安居乐业。

五、党建工作方面

以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抓好整改提高阶段的各项工作。开好党员会议、组织生活会和民主生活会,提高全体党员的自身素质,发动他们为发展经济、建设家园建言献策,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将优秀分子吸收进党的队伍。完善党建软件资料,做好宣传教育工作。

第3篇:历年计划生育政策范文

一、 对符合除名条件的劳动合同制工人如何处理?

对此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解除劳动合同即可,而不必要除名;另一种则认为应先对违纪职工予以除名,劳动合同随之自然解除。

笔者认为第一种观点没有法律依据。我国《劳动法》第25条规定:“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二)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者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对用人单位利益造成重大损害的;(四)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以上(一)、(三)、(四)项,显然不包含符合除名条件的情况。那么第(二)项是否包含符合除名条件的情况呢?也不包含。因为劳动部在1994年9月5日《关于〈劳动法〉若干条文的说明》中对该条解释:“本条中‘严重违反劳动纪律’的行为,可根据《企业职工奖惩条例》和《国营企业辞退违纪职工暂行规定》等有关法规认定。”由于《国营企业辞退违纪职工暂行规定》已被国务院于2001年10月16日决定予以废止,因此对“严重违反劳动纪律”主要应根据《企业职工奖惩条例》来认定,即对于符合开除、除名条件的,应先予以处理后,劳动合同随之自然解除。所以笔者同意第二种观点。另外,《国营企业实行劳动合同制暂行规定》第13条还专门规定:“劳动合同制工人被除名、开除、劳动教养,以及被判刑的,劳动合同自行解除。”该“暂行规定”虽被废止,但废止理由是因为被《劳动法》所代替,而不是与《劳动法》相冲突。可见,对于符合除名条件的,只有先对该职工作出除名处理后,劳动合同才能自行解除。

二、 对“一年以内”应如何掌握?

《企业职工奖惩条例》第18条规定:“职工无正当理由经常旷工,经批评教育无效,连续旷工时间超过15天,或者一年以内累计旷工时间超过30天的,企业有权予以除名。”对“一年以内”应如何掌握?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认为:“一年”指一个公历年度,一般以当年为限,不跨年度(如湖北省劳动人事厅编《劳动争议处理法规与基础知识》);另一种则认为:“一年”应理解为任何连续的十二个月。

我们同意后一种观点,理由是:第一,我国法律、法规对期间的计算方法,多以时、日、月、年计算,我国民法通则、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等,对此还作出了明确的规定。有些法律、法规虽无规定,但也是采用此种方法计算的,如刑法中的“三年”,绝不是指三个公历年度。第二,企业职工奖惩条例本身,采用的也是这种计算方法。如该条例第14条:“对职工给予留用察看处分,察看期限为一至二年。”第23条:“受到警告、记过、记大过处分的职工在满一年以后-”显然,这里的“半年”、“一年”均可跨公历年度。第三,从企业管理的角度看,如果一个职工在“一年以内”,即任何连续的12个月以内,累计旷工就达30天之多,无论其跨年度以否,其违犯劳动纪律的严重性是一样的。第四,从情理上分析,如果一个职工在年头岁尾的两、三个月时间内累计旷工就达30天之多,但由于跨年度而不够除名,显然因有悖于情理而难以服众。

三、 旷工时间的计算问题。

劳动人事部《关于〈企业职工奖惩条例〉若干问题的解答意见》(劳人劳[1983]2号)第18问:“计算连续旷工时,旷工期间的节假日是否计算为旷工时间?”解答指出:“可以把节假日的天数扣除后计算旷工时间。”但在司法实践中,无论是计算连续旷工还是计算累计旷工,都扣除了节假日。

笔者认为这一作法欠妥。理由是:(一)劳动人事部只规定计算“连续旷工”时可以扣除节假日天数,对累计旷工并未规定。(二)即使是连续旷工,也只是规定“可以”扣除节假日天数,而不是“应当”扣除。

那么,在哪种情况下“可以”扣除,哪种情况下“可以”不扣除呢?应根据企业的性质和特点来定,因为有些企业无法安排节假日休息,如服务行业。

因此,笔者认为:计算累计旷工不一定要扣除节假日天数。计算连续旷工时是否扣除,要由企业的性质特点来定。四、 怎样才算“经批评教育无效?”

对此有两种特殊情况:一是职工无正当理由经常旷工,在临近除名所具备的法定期限时,企业仍对其进行教育,受教育职工在刚好达到法定期限时又停止旷工,开始上班。这种情况算不算“经批评教育无效?”。二是企业对已上班的符合除名条件的职工继续教育,希望职工能认识错误,但该职工拒不认错,企业能否以“批评教育无效”为由将其除名。

笔者认为第一种情况应属“经批评教育无效。”因为从《企业职工奖惩条例》的规定来看,这个“无效”是指职工连续或累计旷工达到了一定期限。不能认为职工在连续旷工15天以后马上上班,就是接受了批评教育。

在第二种情况中,应根据具体情况区别对待。如果企业在职工旷工期间不对其进行批评教育,而仅仅在职工连续或累计旷工超过了除名所具备的一定期限后再来批评,那么,该职工显然不属于“经批评教育无效。”但如果企业在职工旷工期间就教育,上班后仍要求职工认识错误,但该职工却不接受教育,拒不认错,笔者认为这种情况可以认定为“经批评教育无效”。也就是说,关键要看批评教育是否在其旷工期间进行。

五、如何理解“无正当理由”?

这里有两种情况。一是因不服从正常调动而旷工的,能否算“无正当理由”?笔者以为关键是看调动是否正常?如果是打击报复调动职工或其他非正常调动而导致职工旷工,不能算“无正当理由”。如职工对正常调动不服从而旷工,应认定为“无正当理由”。试举一例:某职工与企业签订的劳动合同上约定,职工在该企业从事饮食业工作,而企业却将其从餐馆调到商店,职工不服从而经常旷工,企业不能对其除名,因为企业方违反了劳动合同约定,职工旷工理由应认定为“正当”。但如企业将其从商店调往餐馆以更符合合同约定,职工不服从而经常旷工,并已符合除名其他条件,则企业有权对其除名。

还有一种情况是职工违反计划生育政策超生二胎,在生育时不上班,是否属于“无正当理由经常旷工”而可以予以除名?笔者认为对于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的职工,可以按照《企业职工奖惩条例》第11条的规定,“犯有其他严重错误的”应当给予行政处分或者经济处罚,而给予行政处分,但不能以旷工为由予以除名。因为不能上班毕竟是因为生育,而不是无故旷工。尽管生育第二胎是错误的,但生育期间不能上班却是有正当理由的,因而不应视其为无正当理由旷工。

第4篇:历年计划生育政策范文

一、上半年各项工作进展情况

交通建设稳步推进截止月底,全市交通固定资产投资达1.6947亿元,其中公路建设7376万元,港航建设3700万元,站场建设270万元,交通企业5601万元,占年计划的109。重点工程建设:月全面拉开我市主干道大中修工程,到目前为止,除蕲龙线至盘塘段边沟正在施工外,其余各标段已经全部建成通车;列入我市重点工程的至大金一级公路工程设计和征地工作基本完成,目前正在着手拆迁和路基工程的招投标工作;二级客运中心站前期准备工作已基本结束,现已进入征地和场地建设;件杂货综合码头初步设计报告通过专家审议通过,正在抓紧进行开工建设筹备工作。公路建设:列入市政府八件实事的农村公路建设进展顺利,截止今年月底,已完成硬化里程87公里,占年计划的87;转盘段大中修工程已经建设完成;大马线正在进行前期测量工作;黄标线大中修工程已启动招投标工作,现已开工建设。港航建设:兴航货棚工程建设已完工;黄冈亚东一号泊位通过工程初步设计审查,二号泊位正在进行前期准备工作,3处渡口达标改造工作已全面启动。“站场运”一体化建设:已完成五级客运站1座,候车亭16个,在建五级站1座,共新增加运营汽车212辆,新办、换发道路从业资格证380个。

行业管理规范有序

客运车辆挂牌持证率99,依线运行率100,进站率99,正班正点率97,运用gps定位监控系统对长途客车进行安全监管;水路运输许可证、服务证、营业证“三证”换证率达95、100、95,全市内河渡口渡运连续29年保持水上安全无事故,船舶安全面达100%;大力开展治理超限超载工作,共制止超限超载行为650起;完成修补底层岩1800平方米、油层岩4810平方米,修补坑槽8600平方米,清灌缝8公里,整修路肩26.8万平方米,清挖边沟23200米,安装涵管140节280米,新安装里程碑40块、百米桩400根,维修更换轮廓标180根,新植行道树19710株,路面标线28公里,路肩带刷白40公里,行道树刷白43公里。在黄冈市首次举办农村公路“三大员”培训班,全市共有350余人参加培训。

交通企业稳步发展

全市截至月份,共运送旅客191万人次,周转量2.1亿人次公里,收入3500万元,同比增长均超8;完成港口吞吐量280万吨,周转量8.7亿吨公里;全市共培训600名汽车驾驶员,培训收入100万元,均超计划10,培训学员合格率达90以上,实现利润10万元。

交通改革负重前行

按照中央、省政府相关决定,我市征稽部门按规定的时间启动了税费改革前的票款清理工作,并严格政策和法规,做好欠费追缴工作;公路部门于月日零时起,政府还贷二级公路停止收费,并快速安全有序的撤除了相关收费设施,至月日零时止,我市两处二级公路收费站完成费收220万元。为确保两项改革顺利实施,我局成立了相应改革领导小组,积极开展政策宣传工作,确保改革涉及人员思想稳定。改革待岗期间,我们组织相关人员认真学习各项知识,提升转岗人员的业务素质,更好地适应新的工作岗位和公路发展需要,同时积极安排好改革相关人员待岗期间的工资、福利,努力保障两项改革的安全稳定。

精神文明纵深发展

我局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载体,全面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向纵深发展。全市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后,局党组高度重视,迅速成立活动领导小组,制定实施方案,统筹安排,精心组织,严格要求,学习实践活动进展顺利,效果明显,得到了市委指导检查组的充分肯定。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安全生产等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二、存在的问题

1、交通建设负债沉重。目前,历年累计欠债3000余万元,债务重,资金压力大,加之工程建设资金到位缓慢,今年已向市财政预借资金2300万元,建设资金严重影响了我市交通工程建设的进度。

2、通村公路建设项目完成难度大。我市通村公路建设项目总规划里程较长,截止目前,已完成大部分计划,剩下计划不是经济实力较弱的村,就是山区村、偏远村,通村公路建设面临的资金压力大,实施难度较大,完成任务困难,严重制约了我市通村公路健康快速发展。

3、公路管理养护投入不足。我市公路养护管理资金本来捉襟见肘,加上近年来一些企业落户,特别是今年二级公路收费站的撤销,我市公路管理养护难度愈来愈大,投入也自然增加。我们虽然想方设法的筹集到一些资金,但由于缺口过大,这也是杯水车薪,根本不能解决实质性的问题。

第5篇:历年计划生育政策范文

【关键词】卫生投入;卫生事业费;比重

Analysis on the status of health investment in Guangdong province during 2000-2005

ZHANG Zehong1 LI Yanlan2 FANG Xiaoheng2 LIU Mengran2

【Abstract】ObjectiveTO analyze the variation trend of government health expenditure and the status of health recurrent in health expenditure in Guangdong province during 2000-2005, in order to provide scientific grounds for regional public health planning. Methods Use Health Statistics Year-book of Guangdong Province and other basic information to comprehensive analyze government health investment in Guangdong province during 2000-2005. Results During 2000-2005, government had intensified the health investment and the health recurrent budget increased with years. In 2005 the province's actual implementation cost of the government health care was 5,518,400,000 Yuan and the health actual implementation cost accounted for 2.2% of the expenditure. Compared with 2000, the province invested in health expenditure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Conclusion The government of Guangdong province had increased the health investment, but the increase rate of investment was lower than national economy and financial expenditure, and it was also lower than investments of other areas. There is a certain gap between health investment of the Guangdong Provincial Government and the actual demand of health care.

【Key words】Health investmenthealth recurrent proportion

【中图分类号】R7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4-0012-02

在卫生事业,特别是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中,政府承担着极其重要的职责,这已成为共识。经济是卫生事业发展的基础,政府对卫生事业的投入直接影响到卫生工作的开展,为了解政府对卫生事业发展提供资金补助情况,本文就2000~2005年广东省卫生投入情况进行深入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以现有各类社会经济统计资料(中国卫生统计年鉴、广东省统计年鉴、广东省卫生统计年鉴等)[1~11]及广东省各级卫生统计年报资料和卫生事业费决算资料等常规信息数据作为主要数据来源,进行分析。

1.2研究内容:对广东省2000~2005年政府预算卫生支出历年情况进行纵向比较,分析政府预算卫生支出、卫生事业费、卫生事业费的执行情况、医疗机构收入情况及个人现金卫生支出的变化趋势。

1.3统计方法:所有资料经核对无误后,运用计算机进行数据汇总,采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政府卫生投入水平分析。

2.1.1 政府预算卫生支出:2005年广东省政府卫生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为3.6%,其中公费医疗经费占1.24%。政府卫生支出占科教文卫事业费支出的比重为17.2%。

从6年发展历程上看,广东省政府卫生支出不断增长,由2000年的47.73亿元增长到2005的82.36亿元,其中公费医疗由18.38亿元增长到28.35亿元。但是,卫生支出占政府财政支出比重不断下降,由2000年的4.5%下降到2005年的3.6%,其中公费医疗经费占财政预算卫生支出比重从2000年的1.71%下降到2005年的1.24%(见表1)。

2.1.2 卫生事业费:2001年以来,广东省投入的卫生事业费总量不断增加,由2001年的312064万元增长到2005年的551840万元,平均每年增长15.8%,占政府卫生支出比重从2001年的5.78%增长到2005年的6.70%。但从其占财政支出比例的变化趋势来看,卫生事业费占财政支出的比例从2001的2.42%上升到2003年最高点的2.90%,2003年后开始逐步下降到2005年的2.2%,出现这种变化趋势是由于两者年增长不同步的关系,以2002、2003和2004年为例,两者分别相差1.58、20.17和 4.40个百分点(见表2,表3)。

2.1.3 卫生事业费分配结构分析:2005年,卫生事业费中的医院经费为181899.1万元,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经费31025.4万元,卫生院补助费46942.6万元,与上一年相比,医院经费减少了12.9%,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卫生院补助分别增加了5.3%和21.4%,由此可以看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逐步得到重视(见表4)。

从卫生事业费分配结构来看,2001~2002年,广东省财政将66%左右的卫生事业费用于对医疗机构 (包括综合医院、乡镇卫生院及中医医院)的补助。而在2003~2005年间,广东省卫生事业费用于对医院经费逐年下降,由2003年的39.79%下降到2005年的32.96%,但是,财政主要补助医院,约占35%以上;防保经费 (防治防疫经费和妇幼保健经费)占卫生事业费的比重在15%~20%之间。其中,财政对妇幼保健经费的投入占总投入的比重除2003年略有下降外,其他各年都呈平稳上升趋势,但5年间只提高了0.5%左右;相反,财政对防治防疫的投入占总投入的比重由2001的12.1%上升到2005年的19.93%。另外,在卫生事业费的各个项目中,防治防疫经费的年平均增长速度最快,达14.28%,说明广东省政府越来越重视对防治防疫的支持力度及对基本卫生服务的投入。

2.1.4 医疗机构收入情况:2000~2005年间,广东省医疗机构业务收入平均增长率为14.5%,其中医疗收入年平均增长率为16%,药品收入年平均增长率为13%,其他收入年平均增长率为6.9%。

广东省医疗机构业务收入从2001年的2547734万元增长到2005年的4367019.5万元,其中医疗收入由2001年的1360728万元增长到2005年的1783154万元,药品收入由2001年的1096569万元增长到2005年的1783154万元(见表5、表6)。

2.2 城乡居民卫生支出分析:2002~2005年间,广东省城镇居民人均医疗卫生费从2002年的500.9元,增长到2005年的704.9元,占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比重从5.6%上升到6%;乡村居民人均医疗卫生费由2002年的116.9元增长到2005年的203.9元,占乡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比重从4.1%上升到5.1%(见表7)。

3 讨论

3.1 政府投入力度:我国卫生事业是政府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事业,其资金来源主渠道应是政府和社会卫生投入。从研究结果看到,几年来政府财政对卫生的经费投入有所增加,但卫生事业费占财政支出的比例由4.8%下降到3.6%,呈逐年下降趋势,卫生投入增加幅度不及政府在其它方面的投入。这种主体资金来源的相对紧缩,给卫生部门带来很多问题。卫生部门要生存与发展就只好走靠增加业务收入的收费补偿这条路,从而可能诱导医疗消费,同时也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12]。所以,政府和社会作为卫生筹资主渠道不应该改变,卫生事业费的增长要快于卫生总费用的增长,至少应该与卫生总费用的增长同步。

政府对卫生事业的投入要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而提高,确保政府对卫生投入在“量”和“度”上有较大的增加和提高[13]。

3.2 卫生事业费的投入:政府对卫生事业的投人可分为3大块:卫生事业费、专项拨款 (含基建)和公费医疗经费。卫生事业费是非常重要一块,它涉及面广,直接关系到医疗卫生机构的补偿问题[14]。卫生事业费随着经济发展逐年增加投入,其增加幅度不应低于财政支出的增长幅度。如按这一原则拨款,以2004和2005年两年计算,分别少拨24614万元和84327万元,合计105941万元,占两年实际总投入的10%。

卫生事业是政府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事业,政府对发展卫生事业、保障人民健康负有重要责任,卫生事业费不能按政策落实,长此下去必然导致卫生事业的扭曲发展,使人民的身体健康得不到保障,影响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14]。根据政府的职责,结合卫生系统要达到的目标,在政府财力逐年增长情况下,应对卫生投入给政策性倾斜,加大投入力度,其最低要求是使卫生事业费的增长与财政支出增长趋于同步,力争略高于财政支出增长,以补偿其过去长期补偿不足所存在的问题[15,16]。这样才可能基本解决目前存在的补偿不足问题。

3.3政府卫生投入方向:政府对卫生机构投入增加,卫生资源总量增加,但投入方向不尽合理[17]。2001~2005年间,政府财政支出持续增加,但对公共卫生支出增加不明显。

3.4 医疗机构业务收入:广东省医疗机构业务收入增加明显,2005年的业务收入为4367019.5万元,比2001年增加了71.4%,其中医疗收入为2466872.8万元,比2001年增加了81.3%;药品收入为1783154万元,比2001年增加了62.6%。

3.5 居民卫生负担:2002~2005年间,广东省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年增长率为9.53%,而城镇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支出年增长率为12.32%;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年增长率为9.57%,而农村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支出年增长率却为20.7%。医疗服务费用增长速度超过了人均消费支出的增长,医药卫生消费支出已经成为家庭食物、教育支出后的第三大类消费[12]。医疗费用过高已经成为制约居民利用门诊与住院医疗服务的主要原因,如果费用上涨趋势不加以抑制,将会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更沉重的负担,居民卫生服务的有效需求将更加受到抑制。因此,控制居民个人卫生支出比重,遏制医药费用过快增长,减轻居民个人医疗费用负担是政府有关部门的工作重点,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

4 建议

4.1 扩大卫生筹资来源:医疗卫生事业既是我国最重要的公共和私人消费领域之一,也是最重要的公共和私人投资领域之一。应多渠道举办医疗卫生机构,扩大卫生筹资来源[19],促进卫生领域各行业的公平竞争,通过竞争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

4.2 投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各级政府虽然在公共卫生、农村卫生、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等方面逐年增加投入,但投入力度仍然不足。投资公共卫生可以保证全体居民获得基本卫生服务,增强低收入人群的卫生服务可及性,促进健康水平。

4.3 加大财政对公共卫生的投入:加大财政对公共卫生的投入,逐步减少公共卫生服务收费项目。一方面,保证各级卫生机构承担的社会和公共卫生服务费用,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市场机制,通过公平竞争的方式(包括政府采购的方式),购买各级各类卫生机构提供的公共卫生服务,合理引导卫生机构的行为,降低服务价格,增加效率和活力[20]。

综上所述,目前广东省政府对卫生事业的投入与卫生事业的实际需求尚有一定差距,政府应努力贯彻落实国家的有关政策,明确各级政府对发展卫生事业的责任,加大对卫生事业的投入,将各项卫生补偿政策贯彻落实到位,保证卫生事业费支出与GDP、财政支出同步增长。同时,应该对卫生机构分配结构试行改革,进一步提高对医疗机构基本卫生服务和防治防疫及妇幼保健的投入;除此之外,在不加大病人负担、药价合理控制的基础上,扩大卫生机构的人事运营自,提高卫生机构的自我造血能力,减少其对政府财政的依赖性,促进卫生事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 中国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卫生统计年鉴2007[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7:81-83

[2] 中国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卫生统计年鉴2006[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6:89

[3] 中国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卫生统计年鉴2005[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5:87

[4] 中国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卫生统计年鉴2004[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4:83

[5] 广东省卫生厅.广东省卫生统计年鉴2005[M].广州:花城出版社,2007:521-524

[6] 广东省卫生厅.广东省卫生统计年鉴2004[M].广州:花城出版社,2006:494-497

[7] 广东省卫生厅.广东省卫生统计年鉴2003[M].广州:花城出版社,2005:397-401

[8] 广东省卫生厅.广东省卫生统计年鉴2002[M].广州:花城出版社,2004:379-383

[9] 广东省统计局.广东省统计年鉴2007[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181-184

[10] 广东省统计局.广东省统计年鉴2006[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253-280

[11] 广东省统计局.广东省统计年鉴2000[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0:207

[12] 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中国卫生服务调查研究(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分析报告)[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4:177-187

[13] Office for National Statistics.United Kingdom National Accounts The Blue Book 2006[M].Her Majesty's Stationery Office,2006:82-90

[14] 刘明慧.公共财政医疗卫生投入问题分析[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2005,4(2):62-66

[15] 高春秋,杨金凌,尹亚平,等.1997~2000年保定市农村卫生事业费分析[J].中国乡村医药杂志,2003.10(7):73-74

[16] 李卫平,周海沙.公共财政与卫生发展[J].中国卫生资源.2007,10(5):219-22l

[17] 陈桂章.对加强农村卫生投入的思考[J].现代医院管理.2007,2(17):64-65

[18]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Strategy on Health Care Financing for Pacific and South- East Asia Regions 2006-2010[R].WHO,2006

[19] 冯占春,侯泽蓉,郑舒文,等.我国城乡卫生投入公平性的影响因素及其对策[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6,22(10):657-659

作者单位:510000 广东药学院附属医院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