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春江花月夜翻译范文

春江花月夜翻译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春江花月夜翻译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春江花月夜翻译

第1篇:春江花月夜翻译范文

2、出处

出自唐代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望相似 一作: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裴回,应照离人妆镜台。(裴回 一作:徘徊)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第2篇:春江花月夜翻译范文

1 音乐的“视”与“听”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是抽象的艺术”。作为中小学音乐教师,不仅要使音乐“听起来很美”还要想办法使音乐“看上去很美”。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它同舞蹈、绘画等艺术的一个重要区别就在于它必须通过聆听旋律的起伏变化、节奏的快慢以及力度的强弱等,来感受音乐作品所塑造的音乐形象或音乐场景。正由于音乐欣赏基于抽象的艺术之上,对于并未经过长期专业音乐训练的中小学生来说,仅靠“聆听”来感知音乐的形象与内涵显然有一定的困难,那么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就更希望通过某种具体形象的指导,在某种程度上实现音乐的“可视性”,从而帮助学生欣赏与理解音乐作品。顾此,利用网络及影视作品的应用来弥补欣赏课教学的不足,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方法。将欣赏课由原来的“听”变为“视听”,使得欣赏的音乐作品从过去的“静态的、二维的教材,转变为由声音、文字、图片构成的动态的三维的,甚至四维的欣赏教材”。电影、电视是运动的艺术,它更是空间的艺术,可视的艺术。人们可以直接感觉到它所表现的事物。不必像音乐艺术这般抽象,这般必须经过思维的“翻译”才能将所表现的形象具体化。然而画面展现了艺术形象鲜活的一面。但感情的深度和情绪的强度用画面是不容易表现出来的,而对音乐来说,几个大跳的音程或是一段急促的旋律就可将这一点表现的淋漓尽致。音乐艺术与影视艺术的结合,无疑在这种相辅相成的关系中给欣赏者以美的享受。

2 影视资源的运用使音乐教学顺利展开

2.1 影视资源的运用使节奏教学轻松进行

节奏是音乐的骨骼。而正是因为它在构成音乐的过程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往往“骨骼”便会成为音乐欣赏中的“拦路虎”。对于中小学生来说,节奏的学习是比较困难和枯燥的一个过程,学生对它缺乏理解。针对这种情况,应当运用相关的影视资料,帮助学生克服困难。例如:在学习初一年级第四单元具有进行曲风格的节奏时,播放一些如《义通军进行曲》《解放军进行曲》之类的影视资料。学生们在听着刚劲有力的音乐,看着解放军战士动感整齐的正步画面时,会情不自禁地踩起进行曲的节拍,很快的掌握进行曲的节奏。

2.2 影视资源的运用使欣赏真正成为享受

欣赏课难上,是音乐教学中常会碰到的问题,特别是那些器乐曲的欣赏,常会令老师和学生觉得头疼。欣赏课上,学生们不是忙着做与欣赏无关的事,就是听得呆若木鸡,听完了连最起码的感受都说不出来。面对这种情况,例如:在欣赏中国十大古曲之一的《春江花月夜》时,可以边听边给学生播放舞蹈视频《春江花月夜》进行观看。画面中皎洁的明月挂在空中,灯光打在夜幕胧照下的舞台上,波光凌凌,美伦美幻。轻披沙衣的舞者,做着各种与音乐相织的动作,脸上的表情更是衬托音乐的起伏。那么在这样一种情境下,学生感受到的美,要比重复播放音乐让其欣赏来的多来的快。

2.3 影视资源的运用使教学导入充满动感

导入是通向学习新课的桥梁,在一堂课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影视资源的运用使教学导入更有动感。如教唱《儿童圆舞曲》这首歌时,先播放《溜冰圆舞曲》的影像资料给学生欣赏。通过冰面上简单的滑行动作,告诉学生,这种三拍子,强弱分明,又极具舞蹈性的曲子,便被称作“圆舞曲”。那么在接下来的歌曲欣赏及学唱部分,你会发现学生会把歌曲演唱的韵味十足。

3 网络环境下的音乐欣赏,教学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教学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手段,也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应善于利用信息技术网络,为学生学习音乐提供一个声情同步、形声并茂、时空统一的多媒体音乐世界,通过五彩缤纷、千姿百态的多种信息方式呈现出来。并用演示,自学等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去感受美,欣赏美和理解美,启迪学生去想象美与创造美,从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他们鉴赏音乐的能力。

3.1 网络环境下,教师角色的定义

在网络教学环境下,可以让教师从音乐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变为学生学习音乐知识的指导者、促进者。在进行音乐欣赏课教学时,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更加广泛,教师不再是惟一的知识源,教师的主要任务不仅仅是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更重要的是交给学生自主学习方式,拓宽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让学生学会自己欣赏音乐,领悟音乐的内涵。

3.2 网络环境下,教学内容设计的变化

以往的音乐欣赏教学,我们多以书本上的内容为主,最多再加上磁带等媒体手段加以补充而已;而在网络环境中,我们面对的是整个世界,其欣赏的内容扩展到了音乐的各个领域,如作者与创作的时代背景,音乐所代表的流派,后人对作品的评价等等。因此,一个音欣赏的主题所带出来的欣赏角度就有了多种的变化。现在不是提倡“发散性”教学吗,那么我认为,利用网络正好可以弥补音乐教学过程中发散性教学展开的不足。这就要求我们今后在教学中,一定要充分根据网络的特点,坚持内容上的多样性与灵活性。

3.3 网络环境下,教学模式的变化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开始由单一型向多元化转变,通过模拟课件、图像放映、交互式教学等方式加以诠释,更加有助于提高知识传授的质量,提高学生欣赏能力。以往的音乐欣赏教学过程中通常学生接受的欣赏内容都是由“教师”或“书本”这些主观因素所带来的。“教师”准备了什么样的欣赏曲目,学生就要被动接受,往往,一节课上下来,学生一直扮演“听众”的角色,而忽略了在欣赏课中学生才是“主角”。基于这样的问题。我们将欣赏课放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更能使学生成为音乐知识的探索者和发现者。

第3篇:春江花月夜翻译范文

10年间,陈丹青游走于美术、文学和音乐之间,先后出版了多部畅销书。《陈丹青音乐笔记》、《外国音乐在外国》俨然已成为众多音乐爱好者奉若经典的读本。陈丹青总是以他的方式吸引着公众的目光,他在公共场合的言论屡屡成为媒体的焦点,引起业界的争议。陈丹青说:“我长期没单位,不大会注意在什么场合说什么话、在什么人面前说什么话。”陈丹青说:“作为外行写音乐书是一件很的事情,我既不了解外国音乐也不了解中国音乐。你大可不必将它当作音乐专业书去读,里面一定错误百出。”

话是这么说,至少作为“外行”,他可以随心所欲地评论他眼中和心中的音乐。

“体制脸”充斥维也纳

从2009年开始,陈丹青受《国家地理杂志》主编叶楠之邀,游历于欧亚之间,其中在维也纳看的几场歌剧给他留下的印象颇深。“《魔笛》、《费加罗的婚礼》、《费德里奥》等几部歌剧之前我在美国和意大利也都看过,但在维也纳看到的却好像不太一样。他们唱得都很放松,好像不图什么耸动的音乐效果。尽管也是西方人的面孔,演的还是那些公爵、贵族、夫人,看上去总觉得有点不一样,但却又说不出不一样在哪里。”这样的疑惑一直萦绕陈丹青心头。

春节期间,在一个饭局上陈丹青遇到了一位老朋友――旅美男低音歌唱家田浩江,帮他解开了心中的谜团。“田浩江告诉我说,欧洲的歌剧指挥、尤其是维也纳的歌剧指挥通常倾向于保守,不做任何新的处理,只要规规矩矩地挥下来就行。而欧洲的歌剧导演通常又非常前卫,和指挥形成一个鲜明的对比。许多实验性的导演,不但完全更改古典歌剧的服装、造型,而且也改变了许多老的戏剧场合需要的情绪。”

后来了解到,由于维也纳的歌剧演出非常频繁,所以很多剧院出于成本考虑,不可能请到名角,因此,许多来自前苏联、波兰、保加利亚、捷克斯洛伐克等东欧国家的歌剧演员流向西方,他们的费用较低。作为音乐中心的维也纳地处中欧,就成为他们进入西方演出系列的第一站。“他们的唱功都非常好,但因为长期在一种体制之下生活,人的群体性会变、脸也在变,因此样子看上去也不太一样了。”在陈丹青看来,社会体制的不同也许会带给人精神气质甚至面貌的改变。但最重要的,还是一种文化的改变。由此说到了中国音乐的“西化”问题。

百年来中国音乐一直在“西化”

陈丹青认为,从18、19世纪开始,源于英美的现代化体制正在辐射全球,给许多原本拥有自己庞大文明系统的地区带来另外一种文化冲击。“今天我们奉行的知识谱系很多来自西方,而这些年来中国发生的种种问题,也正是在西化的过程中发生的冲突。”

就文化来讲,陈丹青认为,西化的过程早在清末最后的六、七十年间就已经开始了。“我的母亲以前会弹几下风琴。她小时候,在中国的许多小镇甚至农村都有教堂,教堂里有风琴,小孩子可以随便去弹。那个时候江南的小镇上,家里通常都会有一架钢琴而且这些钢琴都是从国外运过来的。那时这些富贵之家里通常会有西式的沙发、画报、读物,《茶花女》等西方经典作品已经翻译过来了。中国的西化在这一时期曾认认真真进行过,从生活方式、家居、服饰、仪态等等。而这种西化一旦开始,就回不去了。”

时至今日,中国已经建立了历史上最为“完备”的音乐教育制度,按照西方的方式培养出了大量优秀人才,音乐创作和演出空前繁荣。然而陈丹青却担忧: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是否真正明白了西化的内涵。“西化”在表象上学起来非常快,但其真正的内核我们也许还未领悟。

西方音乐是我们借来的

1959年,不满7岁的陈丹青在收音机旁收听了国庆10周年的庆典,天安门广场上人们在狂欢、庆祝,一首合唱曲让人激动。刚刚懂事的孩童当然不知道大人们唱的是什么,只记得那个曲调很好听,慷慨激昂,让他“傻傻地听了半天”。时隔多年,陈丹青知道了那天人们在广场上唱的那首歌叫《欢乐颂》,出自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当时由严良抑富又醒肜滞藕铣队演出。

“那是我第一次感到西方音乐的伟大,几十人上百人的合唱所迸发出的那种震撼力至今难忘。能够感受到人们那种自信和自豪,那种发自内心的喜悦。”说起这一幕,陈丹青的眼中闪着光芒。

第4篇:春江花月夜翻译范文

盛夏的北京,8月5日晚在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厅举行了2007(第三届)北京国际声乐大师班开班典礼和音乐会,主办单位是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学院和晁浩建声乐中心。应该说这是一场高水平的音乐会,11位声乐演员都有相当的基础和实力,其中何纯梁,李爽,阮余群,黄华丽等可以说已经处于我国青年歌唱家的顶级水平。其余的演员也显示出正在迅速提高的水平和舞台上的竞争力。大师班外籍专家加阔莫・巴特里诺(GIACOMO BATTARINO)的钢琴独奏为音乐会增添了光彩,而艺术指导张佳林、徐秀莹以及邓钢琴伴奏像音乐之旅中的飞机和大船,载着、托着、引领着歌手们出色地完成他们的航行。

晁浩建声乐中心的日常教学和每年举办的大师班和音乐会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中西兼及中西交汇。学生中既有杨阳,也有王宏伟,这次音乐会上既有阮余群、何纯梁、张博等的咏叹调,也有郝亮、陈万的民歌风演唱,黄华丽更是一位横跨中西的军旅歌唱家。

西方传统歌唱最主要的优势可以发挥人体最大潜能去挥洒、控制人声表现音乐及韵味美。中国传统歌唱的优势在于中国审美的语言美,润腔美。中西兼及是手段,而中西交汇、创新,才是目的。

这场音乐会上的男高音何纯梁、李爽,具备难得的戏剧性声音,在学习西方整体共鸣、高音的头声方面已经得到了相当的功力,在唱难度大的选段时已经能够有把握,声音已经产生了激动现场观众的效果。张博的歌唱能力年年有进步,在较大的抒情男高音这一声种上也已成型,他会有一个光辉的前途。金勇和陈昕能唱到这个程度也已达到了一个较高的台阶,会逐步达到更大的辉煌。

对以上男高音有三点建议:1、戏剧性男高音如果想获得高音区最充沛的音响,换声要比抒情男高音要早一点,在有分量的作品中,小字二组的f就要关闭完全进入头声,不要贪恋这个音开放式演唱的亮度。2、外口型不要开得过大,特别是中声区和第一高音区,不要把声音向前推。3、中声区要彻底的去掉舌根多余的力量或舌面多余的张力。

阮余群仅是五年级学生,在音乐会上方法使用这样成熟,很难得。她的一个最大的优点是掌握住声音在体内的平衡,使声音在体内较好振动,获得共鸣。她几乎没有把哪一个音孤立甩出去、推出去的时候。两段咏叹调,角色的性格、心情都较为鲜明。如果说缺点,最高声区的延长音有时还有不当的力量混入,致使不能唱出自己最好的音色。

两位民歌风男高音,唱得很动听也都稳定地形成了自己的平衡。希望在民族风格上涉及更多的地域特点,也要以西方作品学西方的歌唱方法,学得广了、多了、自己消化了,还会有新的提高。

其他两位女高音甘露露、程晓洁精彩的演唱,受到观众热烈欢迎。我很欣赏甘露露《春江花月夜》中的“鸣”字,能不能把这个字上发声的模式更多地用到其他字上?我也很欣赏程晓洁《夏季里……》中结尾音跳高八度的“啊”字,这个字咽喉的成型,声带和呼吸的对抗和平衡做得较好,能不能在其他字、其他音、哪怕很短的音符都这样做?

西方传统歌唱积淀很深,技术含量很高,西方歌唱家也不见得都掌握好了,我们的学习取得了很可观的成绩但绝对不能止步。比如我们一个高音孤立的感觉找到了,也对了,但怎样以各种方式,从中声区连接到这个音就未见得行。强音行,但有时弱不下来,弱音似乎能唱,但再强时,强不起来。这个字可以,那另外一个字未见得行,声音行了,语气还不对,等等,这就说明学习的无止境。

第5篇:春江花月夜翻译范文

一、单项选择题(共5题,共10分)

1. 下列加线字注音错误的一项( )

A 论语(lún)不亦说乎(yuè)不愠(yùn)

B 不惑(huò)不思则罔(wǎng)不学则殆(dài)

C 一箪食(dān) 曲肱而枕(gōng)笃志(dǔ)

D 三省吾身(shěng)不逾矩(yú) 好之者(hào)

2. 为下列诗句中的加线词选择正确的一项()

我寄愁心与明月

A.和 B.一起 C.给

3. 对<<天净沙*秋思》》首曲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 这是一首元曲,“天净沙”是曲牌名,与内容没有直接关系。

B “夕阳西下”点明了特定时间,与首句的“昏”字相呼应。

C “小桥流水人家”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并不能成为使游子心碎肠断的触发物。

D 这首曲运用了景物烘托的写法,将抒情主人公置于特定的画面中,使主观意绪和客观环境达到了高度的统一。

4. 下列词语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烘托风筝欣欣然 沁人心脾

B. 健壮胳膊协奏曲 谈笑风声

C. 薄烟蝴蝶捉迷藏 心旷神怡

D. 筋骨渲泄软绵绵 蓬勃生机

5.下面诗句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扬花落尽子规啼B闻道龙标过五溪 C我寄愁心于明月D随君直到夜朗西

二、文学常识填空(共5题,共15分)

1.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________代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________”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我们学过他的诗作有《》《 》等。

2. 东临碣石 临:________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左迁:________

次北固山下 次:________

4. 《论语》是________(思想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它以________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

5.《诫子书》的作者是________,字________,本文题目“书”指的是________。

二、默写(共7题,共35分.)

1. 《观沧海》点出诗人登临碣石山的目的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对景物做总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最能体现作者博怀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

2.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与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两句意境相近。

通过丰富的想象,表达对朋友深切关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 借景抒情,蕴含飘零之感、离别之恨、迁谪之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

3. 《次北固山下》中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一种自然理趣,给人以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这首诗的颔联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

4. 《论语》十二章,求学应该谦虚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

论述君子对富贵应该坚持这样的态度: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

当别人不了解自己时,孔子教导我们: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

5. 《诫子书》中阐述“学、才、志”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

非淡泊无以明志,_____________ 。

阐述放纵懈怠和轻薄浮躁对人修身养性产生不利影响的句子: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

6.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

春天像小姑娘,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

7.桃树、杏树、梨树,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红的像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理解(共4题,共25分)

(一)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春天的朗读者

①春天在睡意蒙昽的暖意里,伸了一个长长的懒腰后,终于睁开慵懒倦怠的双眼,彻底醒了过来。是的,春天来了!迈着轻快的脚步,穿着绿色的衣裳,就这样猝不及防,与我们撞了一个满怀。春风拂过之处暖意流动,花草、小鸟和自然界的万事万物都在朗读春天。

②不信你听,廊檐下有滴水的声音,禅意幽远,清脆悦耳,以自由落体的方式,嘀嗒!嘀嗒!在屋檐下唱着欢快的歌,仿佛是想告诉你,春天真的来了。清泠的滴水声,有着童话般的诗意,在屋顶、瓦上留存了一冬的冰雪,遇到骄阳的暖意后,迫不及待地放下封存已久的冰冷,身段变得柔软起来,闪着银色的光亮,径直坠落到泥土里。

③不信你听,原野上有肆无忌惮的风的脚步声,那风不像夏天的风那般绵软无力,那风不像秋天的风那般冰凉蚀骨,那风也不像冬天的风那般粗暴狂躁。春天的风虽然张扬,但却是¨吹面不寒杨柳风”,徒然把架势拉得很大,但吹到脸上却没有冰削刀割那般疼痛,是典型的风声大雨点小,是虚张声势。春天里的凤更像一只温暖而有力的大手,像变戏法似的,抚过之处,悠然间绿意滔滔,花朵盛开。

④不信你听,有花草树木的地方就有花开的声音,娇嫩的柳枝在风中摇摆,跳着风情万种的舞蹈。花朵也不甘寂寞,在春风里低吟浅唱。梅花在冰天雪地里送来早春的花信,告诉你春天来了;迎春花在春风里低吟浅语,述说着一个和春天有关的秘密;还有原野上各种野花,都在春天里静静绽放,给点阳光,给点春风,就会各自妖娆,灿烂无比。尽管花朵终难逃脱凋谢的命运,但没有关系,我曾在绿意滚滚的春天,用心倾听过花开的声音,于我,已是无憾。

⑤不信你听,有小鸟在叽叽喳喳地述说着对春天的情话,廊檐下,小鸟迫不及待地飞出冰冷的巢穴,在树林里穿梭时,发现树木已经发出嫩芽;在田野里俯冲时,发现大田里的麦苗返青,身段婀娜;在河流上飞翔时,发现冰凌破碎,河水化开;在植物园的上空漫步时,发现一大片迎春花,开得招摇美丽。最后小鸟飞得累了,倦了,落在枝头栖息,忽然间如醍醐灌顶,不是这世界变了,而是春天来了!

⑥是的,春天来了,春天真的来了,万物苏醒,春潮涌动。春天的夜里,我躺在床上,听春风走动,听春雨飘洒。这雨,嘀嘀嗒嗒,不甘寂寞地打在屋檐,落在窗台,大珠小珠,不紧不慢,优雅从容,润物无声

⑦这一夜的春雨下得正及时,想着那杏花含苞,也该盛开了;想着那梨花素雅,也该灿烂了。想着那人那事,那花,那草,想着因这春雨,有多少人会高兴?

⑧春天的朗读者们,是一个个多情的使者,用心倾听,你会听到很多不同版本的天籁之音。

选自《阿克苏日报》)

1. (8分)

文章第②一⑤段描绘了四幅春景图,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概括内容】

_________图________图________图 ________图

2. (5 分)

第③段“春天里的风更像一只温暖而有力的大手,像变戏法似的,抚过之处,悠然间绿意滔滔,花朵盛开。”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答:

3. (7分)

结合第④段,说说作者在描写春花时调动了哪些感官,突出了春花的什么特点。

答:

4. (5分)

请从情感表达的角度,简要说说此文和朱自清的《春》有哪些相同点。

答:

四、翻译(共五题,共15分)

1.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 博学而笃志,于我如浮云。

3.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第6篇:春江花月夜翻译范文

【关键词】经典吟诵;幼儿教育;教学探索

当前,无论是幼儿家长,还是幼儿教师,都已意识到经典诗文吟诵教学对于幼儿成长的重大意义,并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同时,引导幼儿吟诵经典诗文的过程中,也存在着忽视幼儿的认知水平与心理特征,吟诵数量与篇目不甚科学,过分肢解诗文结构与内容等突出问题,导致吟诵质量大打折扣。本文中,笔者结合自己在幼儿经典诗文吟诵教学中的实践,总结出如下几点探索心得,望抛砖引玉,供大家思考。

一、注重环境熏染,激发吟诵兴趣

幼儿好奇心强,既是发展幼儿口语的关键阶段,也是强化吟诵与记忆能力的黄金时期。作为教师,我们要重视环境熏染,在潜移默化中充分激发幼儿对于经典诗文的吟诵兴趣,养成良好的吟诵方法与思考习惯,切不可强行灌注,不仅对于诗文吟诵教学无益,而且会对孩子们一生的学习带来负面影响。

在学校,我们应当结合校园文化建设活动,在教室布置中充分考虑到经典诗文对于整个班级氛围与环境的影响,开辟“语言角”、“漫画屋”、“故事通道”等区域版块,让《三字经》、《弟子规》、《增广贤文》等幼儿吟诵的经典故事通过漫画、故事、图片等形式与孩子们朝夕相处,在无形中融于他们的具体生活,让经典吟诵成为幼儿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不是特意设置的知识版块。校园的走廊、墙面上,我们也可辅以深蓝、土黄、大红等色彩的窗格、花卷图案,填充相关的诗文故事,成语典故,推荐导读等内容,一定会营造一种古典书香的校园氛围,从小就在幼儿的心中种下一颗经典的种子,假以时日,它一定会生根发芽,长成参天大树。

二、注重整体感知,讲究“囫囵”有法

历经数千年的文化积淀,中华民族诗文经典层出不穷,不胜枚举,从屈原的离骚到李白的诗,从苏轼的词到鲁迅的文,这些传统经典引领我们一次次顿悟,一次次思索,一次次奋起。幼儿阶段,鉴于孩子们对于生活的懵懂认知与天真想象,我们在吟诵教学活动中药注重整体感知,切莫揠苗助长,以我们成人的思维与视角桎梏孩子们的心灵与眼睛。更多地,我们只是吟诵,甚至可以不求甚解、囫囵吞枣,只要你“囫囵”有法。

在教育部推荐的经典诗文吟诵篇目中,有《鹅》、《静夜思》、《七步诗》、《相思》这样浅显易懂的古诗名篇,也有诸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春江花月夜》等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哲理与人生叩问与思索的诗词经典,甚至是《三国演义》、《聊斋志异》、《笠翁对韵》这些对我们来讲都颇有难度的传统名著。在吟诵教学中,我们自然要根据幼儿的吟诵水平因材施教,科学推荐,但我们一定要注意,切不可过度着眼于具体的字词释义与诗句翻译,只要孩子们能够正确朗读,对这些经典篇目有着十分的激情与挚爱则可。像《赠汪伦》、《春晓》这些篇目,我们可以简单提炼一下主旨,像《将进酒》、《沁园春・雪》等篇目,学生能够理解大概意思更好,不能也不必强求。至于大部头的经典名著,孩子们喜欢故事情节也好,好奇那些人物脸谱也罢,只要他们喜欢看,喜欢读,我们就足以欣慰了。诚如巴金所说,即使他们现在对文章生吞活剥,但只要读多了,读熟了,就能慢慢摸到文章的调子了。

三、丰富教学手段,鲜活吟诵形式

多年的幼儿教学生涯,读者深切地感受到了,采取枯燥单一的吟诵方法,不仅达不到经典诗文教学的课堂目标,而且还会影响学生对于这些经典诗文的准确认知与吟诵兴趣。我们必须要积极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让吟诵形式变得鲜活,让孩子们的知识能力与情感态度同步成长。

首先是我们要善于运用现代电教媒体渲染艺术情境,创设唯美意境。譬如笔者在进行《春晓》的吟诵教学中,就利用多媒体播放了一组视频,展示了初春万物复苏、百花绽放、虫鸟啁啾的美妙景象,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首诗也便自然成诵。其次是要充分利用课堂活动,将诗文内容具化为可看、可演的小故事,这样学生对于经典诗文的理解就更深刻,朗读起来也就更加兴味盎然。如笔者在引领学生吟诵《三字经》的时候,就组织孩子们把孟母三迁、孔融让梨等故事编成剧本,在课堂上进行表演。一节课下来,或欢笑,或沉思,孩子们一个个小脸儿红扑扑的,效果甚佳。最后是要将竞争机制引入到课堂吟诵教学环节当中。在吟诵方式的选择上,我们可以个人读,小组读,可以个人比赛,小组竞赛,甚至是诗句问答,诗句接龙等形式,让孩子们对于经典诗文的吟诵兴趣和能力在不断地竞争中悄然提升。

总之,经典诗文记录着民族的智慧精髓,传承着先贤的思想光辉,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科学引领幼儿进行经典吟诵对于孩子一生的学习与成长意义重大。我们要积极探索幼儿吟诵经典的教学方法,改革当前的教学弊端,让孩子们在经典诗文的浸润中受益终生。

参考文献:

第7篇:春江花月夜翻译范文

关键词:语文教学;审美意识;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1-0139-01

高中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最关键的阶段,是帮助学生从文学所构筑的语义世界和文化世界来认识社会、历史和人文的重要途径。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经认为,我们的人生要不断地去追求好生活,人们把“好生活和好品行是与幸福等量齐观”,事实上,人们向往的好生活和幸福,是一种价值观。我们都知道,真善美是我们人类永恒追求的目标,作为最能体现人类心灵工程师的语文教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必须矢志不渝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这是追求真善美对语文教师的基本要求。对于这个问题,高中语文新课标上也有明确的规定和说明。但是具体怎么开展和实践,却还是个问题。

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语文教育功能的全面性和重要性。作为人文教育重要阵地和手段的语文教学,除了在高考中占据重要的分值外,逐渐被人们所忽视,认为,咱们都是中国人,难道不还会说中国话吗?事实并非如此简单,会说中国话并不能证明语文就是不需要认真对待的教学科目了。列宁就曾经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们对真理的追求。”所以,单一地理解语文教学,认为只要会认汉字,能说中国话,这就够了,这是对自身文化传统和生活品质最不负责任的态度。作为一个高中语文教师,理论和实践告诉我们,学习和教授语文,必须立足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这个基点,不然,语文就被简单化了。

语文是集文学、历史、哲学、艺术和语言学为一体的综合性课程。我们从鲁迅先生的杂文里读到的是历史和思想,从古典诗词中读到中国人诗性的审美情怀,从莎士比亚的悲剧和戏剧里读到情感和社会,这些都是通过语言来展示的。很多语文教学活动把语文课讲成单纯的知识传授课,讲古文就是字词句的意义和翻译,加点作者背景介绍;讲说明文、议论文就是条分缕析地讲文章结构,文章背后隐含的审美的情趣这个读懂文学作品最重要的钥匙被有些人丢掉了。所以,我主张语文教学要坚持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为基本要求,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体会,进而领悟到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并以此为基础推进学生的阅读和写作实践。

其次,语文老师必须把审美意识的培养贯穿于语文教学教学中。语文教育的内在规律来看,抛开一些基本价值性追求,纯粹以应试为目的,是很难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的。比如高考全国卷的基础知识部分,语音、语义、病句这些问题总是学生最难把握的。并不是我们平常针对性的讲解和训练少,而是单纯的知识和技术性的能力并未能被学生掌握,因为单纯地学习语音,中国这么多汉字和词语,短时间内肯定记不住、记不牢。语义则更丰富,仅是成语一项内容,就不是短时间内能让学生真正掌握好的。病句问题则更突出,我们总是按照现代汉语语法给学生分析句子结构、成分,但学生还是做不好类似题目。原因在于,学生并不想从这些问题的内在去理解性学习,也就难以达到对这些问题的彻底解决了。

事实上我们知道,汉字是一种建筑性的文字形态,每一个字的结构和意义都带有深厚的审美意蕴。同时,字音也体现了汉字的特点,字正腔圆朗朗上口,特别是结合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这些汉字的生命力就体现出来了。比如一曲《春江花月夜》,反复诵读,移情入景,就能透过汉字的张力,进入到如梦如画的诗境当中去,在情景交融中才能真正领会诗歌的魅力。而诵读功夫,直接关系到学生对字音、字形、字义的理解,当然,也关系到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至于现代汉语,现代文学选入中学课本中的文章都是很好的范本,学生只有通过不断地品读,才能获得对汉语的真正掌握。

第8篇:春江花月夜翻译范文

【关键词】俄罗斯音乐 风俗传统 俄侨艺人 音乐活动

2008年10月28日,我从黑龙江伊春市出发,历时5个小时,有300多公里的路程,顺利到达了逊克县边疆村。这里是俄侨后裔生活的聚集地,为了研究俄罗斯移民音乐,使俄侨艺人走出村落,让大家对俄侨音乐了解的更透彻,我走进边疆村对俄侨做采访调查工作。

一.介绍村子情况

1.村貌

边疆村坐落在中国与俄罗斯的边界黑龙江边上。站在村里隔江相望,就是俄罗斯阿穆尔州米哈伊洛夫区区府所在地波亚尔科沃镇。[1]边疆村全村有900多口人,近一半的居民是俄侨后裔,村子中间是一条笔直的水泥路,两边排满了各家各户的砖瓦房。村子大概是在上个世纪初年,[2]中国与俄国边民贸易频繁,由于得地利之便,使之成为一个贸易点。后来由于俄国国内战乱,一些俄罗斯人,前苏联人跑到了中国,他们冬天赶着马爬犁,拉着“列巴”炉等生活用具,就过江到达中国的土地上,一直在这里生活。1955年正式定名为边疆村,2003年底,由省政府民政厅批准更名为逊克县边疆镇边疆俄罗斯族村。

2.村民

第一代移民的俄罗斯人已经去世,他们来这里生活近一个世纪,现在生活的俄侨是他们的后代。有的俄侨父母都是俄罗斯人,或者只有母亲是俄罗斯人。因为他们跑到中国来为了谋生,大多数又是老弱妇孺,女人嫁给了中国男人(据现在俄侨提供:父辈或祖父辈大都来自山东,中国一批闯关东的移民流落至此,与这些俄罗斯女人结婚)。所以这些第二代的俄侨长着高高的鼻梁,深陷的眼窝,蓝色的眼珠。和他们的母亲一样他们会说一些俄语,但是交谈中大多数是地道的东北话。有的俄侨还保留着与上一代同样的信仰――基督教,就是他们口中常说的“耶稣”教。

3.生活习惯

在这里生活的村民,个个盖上了砖瓦房。因为紧靠江边,所以打渔成为村民谋生手段之一。这里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每年以农耕为主。冬天有存好的蔬菜和粮食,吃着晒好的鱼干,打打牌,唱唱歌。据一位山东平度的娘家人讲,因为姑娘嫁了过来,探望不方便所以劝说把家搬回老家,可是过惯了夏天只有一个月的忙耕,怎么都不愿意再回去,应了俄罗斯的那句俗语“劳逸各有时”吧。[3]

二.俄罗斯民间音乐与村里的俄侨

最早的俄罗斯帝国是多民族国家,主要是东斯拉夫民族。[4]俄罗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特别是民族音乐文化,独具特色。最早的15、16世纪民歌内容大多是古时候的人物和传说叫做壮士歌。[5]比壮士歌还早的另外一种叫抒情歌曲,16世纪后流传的少女爱唱的也叫悠长歌曲,有自己的特点:常常是三个人唱,各自有各自的曲调,一会一起演唱,唱着唱着就分开了,一个声部变为两个,然后又变成三个声部,接着又合起来,因此又叫支声复调歌曲。还有舞蹈歌曲,也叫“轮舞”,由姑娘们围起来,往往是三拍子,五拍子,七拍子,节奏很快,急速居多。另外有城市歌曲,幽默歌曲,快板舒缓歌曲(对句歌)等。俄罗斯民歌丰富多彩,因为地域横跨欧洲亚洲,所以在风格上结合了两个地域的特点,既有七声音阶,又有五声音阶。俄罗斯民歌虽然一直在民间传唱,但是后来成为专业音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重要源泉。

1.第一代俄侨艺人尹秀兰

老人长着一张纯俄罗斯人的面孔,她的俄罗斯名字是菲克斯道娃・叶卡杰丽娜・尼蕾耶夫娜,她的父母都是俄罗斯人,在七,八岁的时候随家人从俄罗斯来中国定居的。老人1965年正式入了中国国籍,现在已经77岁了,她是一个爱好唱歌的老人,年轻时候就总听到母亲的歌声也学会了唱歌,并且在节日里常常要唱上几曲,现在她已年迈,不记得歌曲的名字,我录制了六首俄罗斯民歌。这些是18、19世纪流行的前苏联民歌,风格统一,听得出来里面大多是忧愁、伤感和期盼。有歌词如下:

(1)形容姑娘对结婚后生活的失望,干活辛苦,很累。不如在家里没有嫁人的时候享福。

(2)15岁的姑娘就已经结婚,感叹自己这么早就被娘给嫁了出去。想父母不是亲生父母,给她在教堂举行婚礼,她却很不愿意。

(3)单身一人,苦命的女人死在炕上没有人知道,只有春天的鸟为她哀悼。

(4)情哥哥走了去当兵,因为对她思念和长官请假,长官安慰说喝点凉水吧不要想着去回家。

(5)姑娘结婚不幸福祈求喜鹊捎信给她带回家。

(6)形容爱情,男人走了,留下两个孩子,对女人说别写信浪费那些纸钱了。女人带孩子很辛苦,一个孩子说饿了要吃的,一个说渴了要喝的。

以上是尹秀兰对六首苏联民歌内容做出的翻译,她是用俄语唱的。她所演唱的歌曲流行于18、19世纪,产生于18世纪以前,从内容追溯比(9―12)基辅罗斯时代产生的壮士歌[6]还要久远。从基辅罗斯到俄罗斯帝国这时期作品可分为船工、驿车夫和士兵歌曲、民俗歌曲、舞蹈歌曲、曼调长歌(抒情歌曲)、壮士歌和历史歌曲等。以上六首歌曲创作风格一致,旋律悠长,多为4段或多段构成,爱情题材。大都在冬闲晚间,已婚和未婚的女人们聚在一起,手里在缝补、捻线、编结、刺绣,嘴里一首接一首的唱着。唱爱情的甜蜜或不幸,唱恋人的幽会或离异。在一些古老的家庭歌曲中,较少有幸福美满的诗意场面,妇女在宗教法制森严的大家庭里生活沉重,处于无权的地位。有一首反映这种生活最著名的民歌叫《小劈柴》[7]歌词共八段,最早见于1833年,内容不一,有的就是备受虐待的媳妇的怨诉。将以上几首民歌与著名民歌《小劈柴》相比较可以看出,在俄罗斯的民间情歌中,人们所期盼的是歌唱忠贞的,持久的爱情。这类古老的抒情歌曲大多采用被称为“曼调长歌”[8]的体裁,这是俄罗斯所特有的一种民歌体裁,后来被中国作曲家所喜爱,广为流传。曼调长歌,无论按其气质或按拖腔演唱方式来看,具有明显的即兴性质。题裁十分广泛,有抒发对故土之爱,有表现船工和移民的艰难生活,有反应士兵征途生涯的,有怨诉爱情生活的不幸。以上六首曲子体裁并不能确定是“曼调长歌”,但是有很多相似之处,如:旋律悠长,缓慢;音阶带有拖腔,没有规则;表达爱情,速度平稳舒缓,四段,八段或多段构成等等。从历史年展演变上追溯及对内容风格一致性、旋律特点相似、曲调节奏等的分析可以推断,是于18、19世纪流行的“曼调长歌”的一种变体。

2.第二代俄罗斯侨民艺人

袁广荣,61岁,1948年生人,1991年曾回莫斯科看望姑姑。他的儿子是洪江村(边疆村的邻村)的村长,来到他家里看到了满墙的乐器:有二胡、板胡、电吉他、电子琴、手风琴、梆子等。袁广荣擅长演奏二胡,手风琴,电子琴,因为喜欢乐器所以开始自己钻研,学习演奏。他演奏的电子琴很有特点,键盘上只用黑键子演奏,他说:“我的手因为常年劳动所以有些僵硬,骨节很大,所以不能弯起手指弹琴,我就在上面这排黑色键子上弹。”袁广荣的妻子是山东人,平时不支持他拉琴,可是因为袁广荣太热爱音乐了,有时他的妻子也随着他认真聆听,还常给他意见。并且也在二胡上颇有成就,他用二胡演奏的《赛马》在逊克县获得二胡表演一等奖。现在袁广荣和另一位村民李常河组织了一个乐队,偶尔闲暇时间还去江边做演奏练习,每到八、九月份,大片的池塘里开满荷花,一位长相酷似俄罗斯人的艺人坐在江边演奏着《春江花月夜》。被荷花池吸引到此的各地游客,都无不被这里的景色所倾倒,加上耳边传来的细腻的旋律,使这个边疆村落增添了心旷神怡的特色景致。由袁广荣组织的小型乐队每次出演都有几百元的收入。村里人家有喜事都找他帮忙,甚至邻村也需要他搬着乐器去演上几回。这个年过半百的老人还收了几个演奏二胡的徒弟,一个是县里的熟人介绍的,一个是他朋友,据说拉得都还不错。

三.总结

这些景象,无不体现了中俄关系的前途。两次世界战争,俄罗斯内战到1947年俄罗斯卫国战争的枪声打响使俄罗斯移民大量流失,他们能在这里安家落户,找到了家的感觉,正是两国人民友好,中俄多年友谊的象征。上个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恶劣,这里基于特殊的血缘关系,遭到歧视,也有上海、四川各地来这里的知青200多人,虽然有过文化颠覆,但对俄侨的身份还是产生怀疑,甚至一度这里被邻村唤作俄罗斯特务村(《中国民族》2005年第7期)。基于这里特殊的环境和人群,随着政府对他们的重视加深,得以孕育了几代俄罗斯后裔的优良民族――中国式的“俄罗斯族”,对音乐爱好的村民袁广荣,为我们展示了村委会赞助给他的电子琴和手风琴,并且告诉我们,村里领导赞成他继续扩大队伍,广收学员,并且还会给他提供更多的乐器。俄罗斯音乐随着移民者的迁移也在中国黑龙江这片土地上广为盛行,当时流行的歌曲《喀秋莎》、《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山楂树》等等都是对那个年代的人来讲脍炙人口的歌曲,对俄罗斯歌曲的执着热爱不次于中国人对音乐会的聆听。20世纪除了革命歌曲、群众歌曲、爱情歌曲还有很多电影歌曲随之传入,例如电影《幸福生活》中《红莓花儿开》、《从前你这样》,电影《志愿者》插曲《岁月飞逝》,电影《忠诚的考验》插曲《莫斯科的灯光》、《你不要忘》等等。俄侨迁移引发的境外文化迁移是我国历史上重要的一部分,俄罗斯音乐迁移让俄罗斯文化大放异彩,是保持原汁原味的民族特征?还是随着历史的变迁,从原来的河流流向另一条河流,或是形成了一条独具特色的长河流淌,值得我们深思和挖掘。为此笔者秉着探索之心对俄侨音乐文化问题初步探求,希望能对俄罗斯移民音乐的深入研究有所帮助。

注释:

[1]《北方有个小丁子村》p44页《中国民族》2005.7总410期。

[2] 同上。

[3]《千年俄罗斯》俄尤里・谢尔盖耶维奇・里亚布采夫著张冰等译P97页。

[4]《俄罗斯文化史》14页。M・P・泽奇娜等著, 刘文飞苏玲译。

[5] 同上19页。

[6]《俄罗斯民歌珍品集》薛范编译,中国电影出版社P7页。

[7]《俄罗斯民歌珍品集》薛范编译,中国电影出版社20页。

[8]这种体裁长于揭示人的心态、感受和情绪。旋律悠缓流畅、细腻多彩、气息宽广,一个俄语音阶往往蜿蜒起伏的拖腔过度好几个音,仿佛从一个音溢出到另一个音。旋律线,甚至拍子、节奏都随着情绪不断的变化,似乎没有一定之规。多声部的独特曲式结构也是特点之一;速度平稳而舒缓;歌辞中“啊”、“哦”、“哎呀”等感叹词和陈词大量出现以强化歌曲内容的表达。

参考文献:

[1]《千年俄罗斯》尤里・谢尔盖耶维奇・里亚布采夫、张冰、王加兴译.

[2]《俄罗斯民歌精品集》薛范译.

[3]《俄罗斯文化史》刘文飞、苏玲译.

[4]《中国民族》2005年第7期.

第9篇:春江花月夜翻译范文

关键词:高中语文;合作学习;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6-0134-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26.086

新课程改革明确提出了课堂教学活动应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成为了教师们常用的教学手段,小组合作学习之所以得到了广大教师的广泛应用,是因为他能加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信息沟通,能够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在这样的课堂中,教师找到了自己正确位置,成为了教学活动在组织者、参与者,引领者,学生则走向了前台,成为了课堂的主人。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要想达到新课改的要求,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教师就要探索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方法,使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使他们获得更好的发展,同时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一、科学组建学习小组,使小组成员分工合作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首要的一步是划分学习小组,教师应当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优势互补”的原则,根据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水平、学习能力、爱好特长,以及性格特点等来安排各个小组的成员,保证每个小组都有不同特点、不同层次的成员,这样有利于组内的互助合作与优势互补,也可以使各个小组公平竞争。除了由教师来划分学习小组外,还可以采取学生自愿组合的方式,即学生自己选择合作学习的伙伴,这样,学生就掌握了组间学习小组的主动权,而且由于是他们自己选择合作伙伴,所以小组的凝聚力很强,他们也会在讨论中更加积极、更加活跃。学生自愿组合的合作学习小组可能有以下几种类型:1.优差交叉合作。在学习目标较难达成,对全体学生都有达成要求的时候,如交差合作操作适当,往往能起到优生带动学困生进步的效果。2.同等生合作。(1)“优―优”合作。由于优生基础扎实,学习能力强,这种学习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能够使得他们得到跨越发展。(2)“差―差”合作。学习困难学生互相合作时,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比较容易的学习任务。由于基础相当,他们能无所顾虑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在自己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划分好学习小组后,教师要对每个小组的成员有明确的分工,保证他们人人有事可做,都有各自的任务。需要注意的是,在给学生明确学习任务时,教师要根据各个小组的成员之间的差异进行角色分配,实现优势互补、互助合作,避免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尤其是对学习水平较差的学生,教师更要给他们布置一些学习任务,使他们能融入到团队合作中,体会小组合作学习的乐趣,同时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作用。如果分工不明确,有一部分学生就会抱有“坐享其成”的想法,在合作学习中充当“甩手掌柜”。当然,高中语文课堂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还要制定相应的规则,让学生按照规则来展开合作。如让小组成员先自行思考,想出较好的办法,然后在小组内小组讨论,各小组讨论后由组长综合大家的想法,拿出最好的方案,由各汇报员在班级内汇报,确保方案是人人所想,综合所得。这样的合作,能够使所有学生都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他们的主体性得到了发挥,而且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探究能力、合作能力都得到了锻炼。

二、选择恰当的小组合作学习内容

高中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数量较多,容量比较大,如果所有课文都采用精讲细读的方法,势必会出现课时不足的问题,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虽然会占用较多的课堂时间,但是一些简单的问题,学生可以自己解决,不必教师再花费时间讲解。因此,要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和价值,重要的一点是选择恰当的学习内容,难度太小,没有探讨的价值,学生自己就可以解决,难度太大,超出学生的能力范围,花再多的时间也收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高中语文课堂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应当选择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和内容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他们的学习欲望和合作需求。一般情况下,教师会选择具有开放性的问题作为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一方面开放性的问题解决方法多种多样,有助于发散学生的思维;另一方面,学生在思考和分析开放性的问题时往往不够全面,而与他人合作,学生就能够从多个方面来看待问题,自然能够探讨出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另外,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每个学生都可以发表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能够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有些有争议的问题会变得逐渐明朗,而且学生在讨论、争辩中也会对所学知识有更加深入的认识和理解,这样小组合作学习的价值就能充分体现出来了。比如,在教学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一文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借助课文后的注释自主阅读和翻译课文,同时思考一下几个问题:美景引发了作者怎样的哲理思考?诗中月亮意象有什么深刻的内涵?这几个问题仅凭学生的独自思考,无法彻底解决,在学生思考后,教师可以就这几个问题让学生展开小组合作学习,每个成员都发表自己的思考结果,小组长综合本组的讨论意见,然后派代表发言。最后教师在听了各个小组的讨论结果后,进行总结、补充,这样,这些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而且在这样的课堂中,教师教得轻松,学生也学得轻松。

三、教师要发挥好自己的主导作用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改变以往“灌输式”“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将学生当成课堂的主人,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性,而教师则要成为学生学习道路上的引导者、参与者、促进者,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也是如此,教师要对自己有正确的定位,发挥好自己的主导作用。教师的主导性体现在针对教学内容适时选择重点问题或操作练习;也体现在学生合作学习时,充分尊重学生自主性前提下积极参与讨论、启发、引导、鼓励、反馈,如发现未曾预料的问题可及时调整解决。此外,教师又是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巡视者和协调者,确保正常课堂秩序,及时提醒个别学生,协调组间必要的信息联系。主导、巡视、协调者的角色密切了师生关系和提高了师生、生生交往密度,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平等、自由、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能提供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充分释放教师和学生的智慧,也才能真正让学生由“不会学习”向“会学习”和“主动会学习”迈进。

总而言之,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标倡导的一种教学模式,既符合学生的发展需求,也符合时代的要求,作为高中语文教师,我们应当遵循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积极探索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方法,使高中语文课堂焕发新的生机,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