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基本统计分析范文

基本统计分析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基本统计分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基本统计分析

第1篇:基本统计分析范文

一、自觉履行到期债务的法律观念淡薄。

在20__年来结案中,这类原因引起的有72件占未结案件的20%,这类被执行人大多文化程度低,法律意识差,思想觉悟不高,缺乏诚信,他们往往置法院生效文书及申请人的合法权益而不顾,有能力履行而不履行,能拖则拖,能避则避,以拖赖、躲、逃等消极方式对抗执行,给法院执行工作带来一定难度。

二、被执行人无固定收入且流动性大。

在未结案中,因被执行人无固定收入且流动性大而引起的有215件,占60%,从以上数据来看这类原因引起执行难占大多数,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工业化城市化的水平不断提高,城市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这样就使得一部分农民除农忙在家外,平时外出务工,有的举家外迁定居。这种现象是我国改革开放带来的好现象,于国于民都有利,但由于有部分被执行人常年流动,无固定收入,从客观上给人民法院执行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如找不到执行对象,执行文书发不出去,找不到可供执行的财产等。此外,在农村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既使被执行人在家,也没有人指路辩认,使得案件无法执行。

三、对裁判不服导致不愿履行。

在未结案中,这类案件为3件,占1%,由于受举证条件及能力的限制,往往法律事实与客观事实存在一定差距,另还有其它诸多复杂因素的影响,使这类案件的被执行人往往会主观的认为生效法律文书裁判不公,自己的主张请求未得到法院的认可,判决确定其履行义务偏重,从而在执行中表现出对法院的怨恨而拒不履行义务。

四、被执行人的债权未得到实现而不愿履行义务。

在未结案件中这类案件为7件,占2%,有的被执行人又是另案的申请人,由于客观原因法院未能执行回来,那么其认为应等其债权实现后再履行债务。

五、被执行人暂无履行能力。

在未结案件中,这类案件为36件,占10%,这类被执行人由于生产、经营不善,家庭生活困难,无财产可供执行,导致无法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

六、申请人风险意识淡薄。

在未结案件中,这类案件为25件,占7%,这类申请人的自身缺乏风险意识、未能及时有效地提供被执行人的财产状况。认为执行工作就是法院的事,生效法律确定的权利必然能够实现,案件只要申请执行了就只等着到法院拿钱。

针对以上不同的原因,我们在今后的执行实践工作中,应采取以下对策,做好涉农案件的执行工作:

一、加强法制宣传,坚持思想开导,说服教育,力求被执行人自觉履行。

通过具体案件宣传有关法律法规,以案释法提高被执行人自觉履行义务的意识。对那些拖、赖、躲、逃消[,!]极抗拒执行的被执行人,多做思想工作,讲明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的严重后果,使他们自觉履行。对有部分履行能力或确有困难一时难以履行的,可考虑实际情况,召集双方当事人座谈、沟通相互体谅,达成执行和解协议,从而化解矛盾。

二、加大执行力度,穷尽执行手段,采取强制措施,维护法律尊严。

在对被执行人坚持思想教育的同时,还应对被执行人的财产及时采取查封、扣押、冻结、变卖、拍卖等强制措施,对有能力而逃避履行的,可发动申请人及群众查找线索,利用公安机关户籍、暂住证管理网络及悬赏执行、媒体公开亮相办法,让其无存身之地,必要时应依法采取拘留,罚款等措施,强制其履行义务;对恶意拒不履行阻碍执行情节严重的,坚决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第2篇:基本统计分析范文

【关键词】企业 成本控制 统计分析

对于企业管理者而言,了解企业成本统计分析的重要意义,了解成本费用的概念和构成,熟练掌握各种产品成本费用变动统计的分析方法,是完成企业的掌握成本预估、决策与控制的基本前提,也是保证企业顺利运转的关键所在。在市场经济时代,控制好成本,对成本统计方法和原理的把握是技术的关键,只有做好成本的统计分析,才能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资料,才能为企业的壮大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

一、成本的概念和主要构成

企业在获取收入的过程中对所掌握资产的消耗,叫做成本费用总额,也叫做费用总额或者俗称的总成本。成本费用总额广义和狭义之分。在企业管理我们所说的成本费用总额通常指的是后者。当然,根据不同的方式,成本费用总额还可以根据不同的方式进行分类。

首先,根据其经济用途。可以把成本费用总额分为两部分:制造成本和期间费用。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燃料和动力、制造费用是制造成本的主要内容;而期间费用,一般是由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和财务费用组成的。

其次,按照产品成本与产品产量的关系。按照这种方式来分,可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在一定时期和范围内,很少或者不受产品产量总数增减变动影响的那部分产品成本总额,称为固定成本。其主要内容有设备、车间经费中的办公费、厂房等固定资产的折旧费、租赁费、劳保费、管理人员工资等;

与产品产量总数成正比例增减的那部分产品成本总额,被称为变动成本。变动成本的内容,主要有直接用于生产的原料费、燃料动力费、主要材料费、计件工资形式下的生产工人工资,以及工艺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损失等。

二、产品成本构成分析

产品的成本是构成企业成本的主要因素。对产品成本构成进行分析,主要是对生产费用的结构进行有效的分析,也就是从构成产品成本项目的各费用要素,在全部生产费用中所占的比重,及其变化情况。从理论上说,我们在分析产品成本项目,在全部生产费用占的比重有多大,是无法准确的说明该项费用,是否得到有效利用的。不过,只要企业从自身的不生产任务和条件,对企业所消耗的费用及其比重进行有效分析,还是可以制定出有效的计划和有规律可循。

一般来说编制生产费用预算,都是在这些规律之上来实现劳动力、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消耗的合理比例的。所以,在一定程度上,生产费用的结构表明,各种要素费用在企业生产中的地位,也表明它们在降低成本中所起的作用。要完成科学合理的生产费用结构分析,需要了解在一定生产条件下,生产费用的客观比例,同时正确掌握成本费用管理的要点,结合当前费用结构变动的趋势,寻找降低产品生产成本,节约生产费用支出的有效途径。

此外,就是要正确处理好成本费用结构变动。成本费用结构变动是指前后两个不同时期之间要素费用比重的变化。如果结构发生了变动,那就足以说明,因为受到新的条件的影响,原来生产费用的比例关系发生了变动,组成了新的比例关系。对这种变动的评价,需要综合看待。其有可能是积极因素,单身也可能是消极因的,所以,相关统计人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出正确的评价和建议。

三、成本费用变动统计分析

(一)企业成本计划实施的检查

企业要做好成本控制分析,就必须要根据企业产品的生产情况进行分析,制定出合理的成本计划,这也是企业整个生产经营活动中的最重要组成内容之一。因为,企业的收入情况,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会受到企业成本计划的实施或执行结果的影响,所以,科学的全面的对企业产品成本计划执行情况的检查和分析,可以帮助企业改善生产经营管理,并有效地降低成本。

(1)单一产品成本计划执行情况的分析。从经营管理的角度上看,企业产品的成本分析一般是按每种产品编制成本计划的。因此,就需要对每种产品成本的执行情况,进行严格的检查和分析。

可比产品成本计划完成情况的分析,一般可以按照以下几个公式进行计算。

①实际成本指数计算公式:

②成本计划降低任务指数的计算公式为:

③产品成本计划完成指数:

产品成本计划完成指数是将实际成本指数与计划降低任务指数对比,以确定成本降低是否完成计划规定的要求。其计算公式为:

(2)不可比产品成本计划完成情况的分析

因为不可比产品无规定成本降低任务,所以通常只需要确定单位成本的计划指标值。这样,计划单位成本为标准,观察实际单位成本与其升降程度,就是不可比产品的成本计划的执行情况检查的主要内容。其计算公式为:

如果计算结果的指数值在100%以内,这就表明成本计划已经超额完成,比计划单位成本有所降低;如果指数值超过100%,那就是说明没完成成本计划,已经超支了。所以,要求出单位成本比计划要求的节约或超支绝对额,就求就是Z1真和Zn的相减差额。这个差额造成总成本的节约或超支,当乘以实际产量时,结果一目了然。单位产品成本实际较计划节约或超支的绝对额=Z1一Zn。

四、产品成本的预估

对产品成本的走势进行正确的估计,是企业强化成本管理的一个重要方法。做好产品的成本预估,对成本计划的安排,经营管理的改善,经济效益的提高,市场竞争实力得到增强,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企业产品成本的预估方法多种多样,较为常用的研究方法是产前预估方法和投产后预估方法。

(一)产前预估产前预估

企业在投产前对产品成本的预估,称为产前预估产前预估。而按照其所处阶段,成本预估又可以分为两种:产品设计阶段的成本预估和产品工艺阶段的预估。

(1)产品设计阶段的成本预估。对产品成本水平进行论证,估计产品的经济效益,是产品设计阶段必须要考虑的两个问题。这种预估主要是在新产品设计,或者老产品改型之前,合理的测定产品设计的目标成本,以此当做衡量设计成本的主要标准。在实际操作运用时,有两种具体方法:倒扣法和数学模型法。以倒扣法来说,其是先确定目标利润,然后再将税金和目标利润从产品预定价格中扣减,则所剩余的额为产品的目标成本。即:

目标成本=产品预定价格一应缴纳税金一目标利润;

在企业的管理中,用于确定目标利润的方法很多,一般是依据国内外同种类产品销售利润率进行计算。如果是新产品,那一般会考虑用企业的同类产品销售利润率计算,或者借鉴用老产品的成本利润率计算。目标成本的确定公式为:

(2)产品工艺阶段的成本预估。从成本的角度考虑,对各种设计方案进行比较,择优而行,然后合理选定一种工艺成本最低的合理方案,就是生产工艺方案的成本预估。成本重合点法是工艺成本预估的主要方法。其主要是通过计算比较两个方案成本相等时的产量,来确定最优方案的一种方法。

在一定产量范围内,不随产量增减而变化的费用,如大修理费用、固定资产折旧费、计时工资和办公费等,就是固定成本。而相对来说,变动成本,指的是与产量增减变动有直接关系的成本。也就是成本会根据产量增减而增减。比如原材料、计件工资和按产量摊提的各项费用等。

五、结语

总之,企业经营管理者,要想很好的控制企业的生产成本,就需要在管理中对影响企业成本统计分析的重要因素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通过对主要环节的把控,真正的做好企业的成本统计,为企业的资金运转和发展通过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丽寒.论企业成本控制.现代商贸工业,2009,15.

[2]陈瑾.加强成本控制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现代经济信息, 2010,10.

第3篇:基本统计分析范文

关键词:统计分析;施工项目;成本管理

中图分类号: C8文献标识码: A

一、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的意义

施工项目成本是企业全部工作质量的综合指标,它反映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各方面的工作效果,是企业销售和生产建筑产品所发生的活劳动和物化劳动消耗的总和。施工企业原材料消耗的多少、劳动生产率的高低、机械设备利用程度的好坏、施工技术水平和组织状况、产品质量的优劣、施工进度的快慢、资金的周转情况以及企业各级经营管理水平,在工程成本中最终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出来。成本是投标的依据,是建筑业企业计算盈亏的尺度,是企业经营核算和决策的工具。成本的高低对企业和职工的经济利益有着直接影响。因此,企业为了实现目标利润,围绕工程项目实施的全过程,生产各要素就要合理组织,对所有实际成本的形成和费用的发生,在保证产品工期和质量的前提下,挖掘成本的潜力降低成本,进行一系列成本综合管理工作,达到最大成果的管理目标以最少的生产耗费来取得。

二、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的统计分析及参数设定

每一个单位工程的工程费包括人工成本即实际发生的支付给工人的劳动报酬、材料成本即消耗在工程实体上的建筑材料(含材料采购、运输、保管及运输和操作损耗等)、机械使用费成本(含进出场费、大修、折旧、经常性修理及机械工人和燃料等)、临时设施费、现场管理费等。现以某建筑工程项目2013年8月份成本统计分析为例,来说明直接工程费的统

计分析如何为成本控制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一)施工项目成本统计数据收集

8月份实际发生的施工成本,详见表1。实际成本是根据项目部实际发生工程量统计而得,其中临时设施费和现场管理费=实际完成工程量×该项工程费率。从表1我们可以看出在建筑工程中材料费所占的比例最大,机械费次之,而后依次是人工费、现场管理费和临时设施费。据此,作为项目部成本控制应将材料费的控制放在首位,其次是机械费和人工费,最后才是现场管理费和临时设施费。

表18月份某建筑工程项目成本统计表

(二)施工项目成本统计数据的处理

本例中将依据类似工程历史数据推导而得的各项施工成本占总成本的比例作为功能评分,则可运用价值工程进行设定目标成本,并根据实际施工情况寻找合理的降低成本的途径和措施。现依据企业对项目部成本核算及实际完成的工程量的定额价格计算本项目的目标成本(其中材料费是再此计算的基础上扣除公司要求节约的6%)为241557.2 元,运用价值工程分析法对目标成本进行分摊以及求得成本降低额,详见表2。

表2理论目标成本设定表

(三)对施工项目成本的统计结果分析

如果将各成本的在该项工程总功能中的重要性进行评分, 则可运用价值工程进行设定目标成本, 并根据实际施工情况寻找合理的降低工程成本途径和措施。由表2可以看出人工费价值系数小于1,此时成本大于评价值,表明人工费目前成本偏高,属于改进对象,重点考虑降低成本。主要原因包括:施工安排不当;签证工使用混乱等。

材料费价值系数大于1,此时功能目前成本低于功能评价值,表明材料费目前成本低于实现该功能所投入的最低成本,这说明可能材料费成本偏低,不能满足应具有的功能要求,或者存在过剩功能。主要原因包括:成本统计的时间和口径不统一;实际总成本较高,而使本项比例偏低。

机械费价值系数小于1,此时功能目前成本大于功能评价,表明机械费的目前成本偏高,属改进对象,应考虑降低成本。主要原因包括:施工安排不当;机械维修成本过高;燃油价格上涨。

临时设施费价值指数大于1,此时功能目前成本低于功能评价值,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分析可能是因实际成本总体较高而使本项比例偏低。

现场管理费价值指数小于1,此时功能目前成本大于功能评价,表明现场管理费的目前成本偏高,属改进对象。

三、降低施工项目成本的途径和措施

通过运用价值工程方法的分析, 确定了各项成本应降低的额度, 以及成本管理可能存在的问题, 结合实际施工情况, 进行分析, 提出降低成本途径和措施的建议, 究竟如何降低各项成本, 由项目经理根据本统计分析及提供的降低成本的建议作出最终决策。

(一)人工费控制途径

(1)控制零派工数量,把相关的零星用工划分到劳务分包范围以利于降低人工费成本。在施工过程中应按以下目标进行控制:实行工程整体劳务分包的,一般不允许出现无产值零派工;实行单项劳务分包的,零派工应当严格控制在一定范围内。零派工的控制,应该由项目经理负责,并且派工项目必须明确,注明具体的施工部位和大致的数量。

(2)提高工人的技术水平和班组管理水平,根据施工进度、技术要求,合理搭配各工种数量,减少和避免无效劳动。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项目总工(技术主管)为主要负责人的领导小组,加强对整个项目部的的技术、管理培训力度,针对不同工种进行不同内容的培训;加强班前会的管理,各班组汇报当日工作进展及工作难点情况,项目部提出解决办法,派专人落实检查,同时合理调配明日的工作重点和各班组的工作计划。

(二)材料费控制途径

(1)有严格的材料审批和验收制度,做到材料的数量和质量双达标。在材料到达现场以后,现场物管员应该对材料的品种、数量、质量进行严格的验收,并出具验收证明,不符合要求的材料绝对不得进场。

(2)规范材料领用的基础工作并配合必要的节能降耗的奖罚措施,以求降低材料的操作损耗和场内运输损耗,从而降低材料成本。材料的管理单据主要有“领料单”、“退料单”、“残次料交库单”及其他领料凭证,项目材料员必须通过健全的计量、验收制度来管理现场的材料,对库存物资财产到要定期盘点,保证帐物相符,对现场材料要专人负责,做到完工后清场,余料退库。在节能降耗的奖罚中按理论用量加合理损耗的办法与施工作业队结算,节约时给予奖励,超出时由施工作业队自行承担,从施工作业队结算金额中扣除,这样施工作业队将会更合理的使用材料。

(3)在材料采购中,通过各种手段降低材料的采购、运输、保管等各环节的成本。在采购中,首先应组织工程、物管部、财务部等人员到材料供应地充分调查、货比三家,争取找到供货或提供服务的源头,以最优惠的价格取得供应商。其次在材料运输中我们应根据各工地的具置进行统筹运输,减少运输的不必要路径。再次,在收料时加强现场管理,合理堆

放材料,减少搬运,降低堆放、仓储损耗。

(三)机械费控制途径

(1)加强机械的保养,提高机械的完好率。制定中、小修和三级保养的里程定额与费用定额,规定维修的质量验收标准。

(2)对需租赁机械有严格的租赁计划和使用计划,降低机械租赁费。加强租赁设备计划的管理,充分利用社会闲置机械资源,在结算方面尽量采取计件结算,避免窝工现象,对管油的租赁机械还要严格控制油耗。

(3)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及机械使用计划,提高自有机械的使用率,提高机械的台班产量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在科学制定施工计划的基础上,合理制定机械设备需求及进出场计划,根据工期、分项工程开工的具体要求安排机械陆续进场,避免机械的闲置。在机械选型上,在满足保质工程质量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选择自有机械,并严格控制油耗。

(四)现场管理费的控制途径

(1)和临时设施费的控制途径相同。

(2)减少项目部管理层中不必要的附属岗位,减少管理费。根据工程的规模及工期长短,从满足管理效果和效率出发,合理的配备项目管理人员,一支高效精干的项目管理队伍是实现整个项目成本目标的组织保证。

(四)临时设施费控制途径

通常情况下,临时设施基本上在工程项目开工前就完成了90%以上,开工后,只能通过加快施工进度,缩短工期,减少临时设施的使用时间,提高一个使用单位时间内的产量,降低成本。

结语

施工项目成本管理,是企业为了能够降低施工过程中的成本,使企业获得最大利益所展开的一项管理活动。通过合理地、有效地降低施工过程中项目成本,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从而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进一步地促进企业发展。统计分析是借助统计理论和方法对企业管理、事务决策、产品质量控制、项目管理以及科学研究等进行分析和推理判断,从而揭示其特点和规律的一项重要工作。是管理企业,组织生产经营活动,合理使用资金,降低成本,不断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方法和工具。统计分析在施工项目的进度控制、成本控制、质量控制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在施工项目成本管理中应用统计分析,可以正确的估价项目实施的成绩,找出差距,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推动生产的有效实施。

参考文献

[1]蔡玉学.建筑工程施工项目成本管理体系的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6.

[2]张云栋.建筑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理论与案例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8.

第4篇:基本统计分析范文

随着生命科学的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中医药资源和中医药产业越来越受到全世界的青睐。人们的自我保健意识不断提高,“回归大自然”、从天然植物和传统药物中寻求医疗健康的意识越来越强烈,对药用植物资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因此,如何有针对性地解决药用植物资源的一系列问题,已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突出重点。

由于对资源缺乏有效保护、可持续利用和监控预警的措施,我国的药用植物资源受到了严重破坏。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2004年11月公布的《濒危物种红色名录》表明,现在物种灭绝的速度比单纯自然状态下的速度要快1000倍[1]。我国药用动植物资源有许多种类正趋于衰退或濒危状态。《中国植物红皮书——稀有濒危植物》(第一册)收载植物354种,有药用植物168种[2],部分已经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药材名录》以及《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之内[3]。因此,加强药用植物资源预警系统性研究,建立健全中药资源预警监测体系和资源保护网络,以确保中药资源的合理采集与利用,满足社会和国民经济发展对中药资源不断增长的需求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

1 药用植物资源预警系统的基本结构

1.1 药用植物资源预警系统建立原则

在药用植物资源预警系统建立过程中要遵循的原则是:①规范性。监测预警系统中的监测方法、监测指标、统计方法、软件平台等应规范,并尽量与国际惯例接轨。②可靠性。系统应有良好的稳定性、安全性和可靠性。③可扩充性。系统应便于扩充,便于升级换代。④要采取重点监控与分类监控相结合的原则。中药种类繁多,应该客观分析当前各种中药的基本情况,区别对待,采取重点监控的方法。

在重点监控的基础上,要积极探讨不同中药的共性。中药虽然种类繁多,但从资源保护与市场供需的角度来看,我国的中药资源基本上可以分为3类:①国家统管的药材,包括甘草、杜仲、厚朴和麝香;②市场自由流通,但列入《野生药材资源保护条例》和《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的药用植物;③普通中药材。很显然,前两种是重点监测的对象。

预警科学是一门尚年轻正在成长中的学科,隶属于管理科学的范畴,对它的研究最早源于20世纪60年代美国对于管理失败的研究。在我国,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初。目前,无论国内国外其可以借鉴参考的内容都不多。因本预警系统将着重考虑探讨贸易预警系统的使用,故拟从两方面来考虑建立国家中药材贸易监测预警系统:①中药资源蕴藏量、产量预警系统,即资源保护预警系统;②中药的贸易情况预警系统。

1.2 药用植物资源预警系统的建立步骤

1.2.1 模拟建立阶段

首先选定几种有代表性的中药材,认真研究其生产与贸易的特点与规律,建立起模拟的中药材生产贸易监测系统。其目的是搭建起初步的预警系统平台,并对其稳定性、安全性进行测试。

1.2.2 网上试运行阶段

首先在局域网内部测试,完成后放在公网上进行测试检验。在这个过程中要考虑以下3个方面的内容:首先,要探讨信息的原则。本系统的一些涉及商业情报的信息可能要对境外保密,因而要探讨信息的原则。其次,要探讨预警系统市场模式下的商业运作方式。本系统的运行需要大量的人力与财力作为支持,不可能永远靠政策与科研经费支持维持下去,因而最终必将进行商业运作。同时本系统还具有公益性,应该看到很多数据资料对整个中药产业具有极其重要的警示作用,必须不以盈利为目的对社会免费公开。所以,如何在二者之间取得一个平衡和协调是关键,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第三,还要探讨共建共享方案技术上与运作上的可行性。鉴于本系统需要数据的及时性以及中药贸易的复杂性,完全由系统运行单位承担所有的数据监测与录入是不可能的,也不能达到对数据及时性的要求,因而要探讨由多家单位共同建库共同享用成果的方案。

1.2.3 投入实际运行

在实际运行阶段,随时间的变化,还可能会出现新的问题,各方应及时沟通,及时解决。在适当时机,与濒危中药材资源保护系统实现有效对接。

1.3 预警系统数据信息服务的内容

1.3.1 建立基础数据库——预警信息收集准备

在预警系统中,需要对基础数据库包括法规数据库(我国中药贸易和相关法规数据库、世界各国中药及天然药物贸易和相关法规数据库、国际中药及天然药物贸易法规和惯例数据库);资源存量数据库(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的蕴藏量、分布面积;人工种植中药的栽培面积、产量);国内中药贸易数据库(价格、购进、销售、库存);中药企业数据库(国内主要医药、药材公司数据库、国内主要甘草种植基地数据库、国内主要药材市场数据库);中药进出口贸易数据库(数量、金额、平均价格);与中药产业有关的突发事件数据库等进行收集、归类、分析、整理、储存、更新,使之始终保持实用状态,以便在预警分析和应急处理中提供辅助决策作用。

1.3.2 数据维护系统——分析评估

数据维护系统包括两部分:①本地系统管理人员及数据分析人员提供的数据维护部分;②系统的原始数据录入部分,即数据采集部分。两者实现的功能都是相似的,即对数据的增加、删除以及修改验证等,还需为数据分析人员提供数据的定制导出功能,以方便他们进行分析,在时机成熟的时候还应再进一步争取实现数据挖掘功能。

系统需要的数据包括以下2种类型:①不需要经常更新、一次性录入后相对稳定的数据,如各种政策法规、各种植基地、药材市场名录等;②更新较频繁的数据,如需要按周采集药材市场的饮片价格信息,需要按月采集中药销量、走势和出口信息等。

1.3.3 数据分析系统——预测预警指标及预控预警信息

数据分析系统包括两个部分:①数据提供功能,即提供给数据分析人员需要的数据以便对数据进行分析;②数据的预测与论证。根据监测收集到的各类监测信息、数据和指标分布特征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处理和分析,预测可能出现的危险情况或潜在危险。

1.4 预警系统的基本建立流程和综合处理(见图1)

1.4.1 预警系统的建立

图1简要提示了预警系统建立的各个部分及其程序,其具体实施过程有待进一步完善。其目的是在正确评价当前药用植物产销运行态势的基础上,对未来状况进行测度,预报不正常状态的时空范围和危害程度,预防药用植物产销运行过程中可能偏离正常轨道或出现危机而建立的报警和实施系统,以及提出防范措施。药用植物资源预警从逻辑上讲应该包括这样几个阶段:明确警情寻找警源分析警兆预报警度。这里明确警情是大前提,是监测预警研究的基础,而寻找警源,分析警兆属于对警情的因素分析及定量分析,预报警度是预警目标所在。

1.4.2 预警系统信息的综合处理

设立责权分明的预警系统信息管理机构(包括预警系统办公室、各分中心、信息管理中心、技术支持办公室、情报分析专家组等),由该机构来负责预警系统信息的数量、质量、存储、使用、产权及安全等方面的管理。预警系统信息的处理是预警预测以及决策的基础,分为预警系统信息表层处理、深层加工两个层次。预警系统信息加工为能够获得对预测、决策起指导作用的知识,这就需要经过“信息选择、预处理、转换、数据分析与处理、处理结果解释与评价”这样一个复杂的、艰难的、循环重复的过程。

2 药用植物资源预警系统的功能

2.1 基本功能

预警系统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政策法规、业务流程、运行环境、信息系统等多方面内容。数据库系统是药用植物资源预警系统的基础,主要包括数据采集、信息、信息查询、信息上传服务、数据分析处理、数据汇总与上报、数据打印、系统安全管理与系统维护等。

2.2 系统分析与评价功能

这是药用植物资源预警信息系统的核心部分。通过对各种资源的数据分析以及数值统计分析,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建立专家系统。在专家系统中,根据预警系统的各影响因素建立阶梯层次结构和判断矩阵,各专家依据相关知识和经验定性地评估警报等级。

发挥定量精确和定性直观简便的优势,共同来确定警报等级。根据指标体系反映的情况,采用特尔菲法(又称内行判定法)选择出主要预警指标,并请专家及统计人员根据其影响程度大小及可控性,赋予权重。评价出指标体系中重要的指标,以此确定出指标的合理性,并能反映未来的情况。可以为下一步的决策提供可靠的客观数据。

2.3 统筹规划与决策优化功能

建立药用植物资源预警系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既不能照搬其他行业的成熟模式,又需要相关的支持系统,以应对预警情况。该系统应具备通过基于信息的实时反馈与监控及信息的管理和分析,对药用植物资源的预警、应急响应和调度指挥的功能,以此对药用植物资源管理决策进行统筹规划分析。在分析资料系统的基础上,即可对各种药用植物资源,特别是重要的常用药用植物及对生态系统起主要作用的药用植物,并结合实际情况,可作出短、中、长期的评估和规划,也可拟订出相应的发展决策和管理措施;同时,结合专家经验(专家咨询系统),即可将中药资源的宏观调控客观实际化。把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的定量微观分析方法和基于政策层面的宏观分析方法结合起来,使监测预警工作整体优化。

参考文献

[1] 王 悦.第六次物种大灭绝快来了,威胁人类的发展和生存[N].环球日报,2004-12-20(12).

第5篇:基本统计分析范文

关键词:城市交通;拥堵;原因;对策

引言

交通拥堵问题普遍存在于全世界各个城市,无论城市的发达程度,也就是说交通拥堵问题存在的因素除去经济因素外,还有很多其他方面的因素,这是一个涉及到社会中很多方面的全世界性难题,要解决此问题,除了经济方面外,还应当从别的方面入手,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对症下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文章从武汉城市交通入手,实地勘察多个交通堵点,多角度分析造成拥堵的原因,找到堵点成因的主要方面,针对不同的交通拥堵状况,采取不同的解决对策,特殊性的成因和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相结合不仅可以解决,同样可以规避交通拥堵问题。

1 调研过程

武汉较为拥堵的雄楚大道,研究了它的停车场位置、道路宽度、车流密度、人行道路的宽度等等,从特殊典型个例入手,探索适合解决这个区域道路拥堵问题的研究。从2016年4月到2016年10月历时七个月,我们第一阶段经过两个月的调查与查阅资料过程,分别在工作日与周末进行了在街道上的问卷调查(中南路与光谷广场调查)积累数据,在武汉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网站上查询了官方公布的易发生交通拥堵路段,6月7月我们观察并记录了拥堵时段与拥堵状况。9月份我们提出研究具体化,着力研究武汉较为拥堵的雄楚大道路段,通过一段时间的记录得出这一路况的交通学数据――高峰小时交通量、车流密度、通行能力、交通量等等。10月总结阶段,在这一段时间里通过不断修改,并与老师进行讨论,通过老师的一些专业性指导,将问题归纳总结,撰写出论文。

(1)实验或调研地点

中南路与光谷广场进行街道问卷调查,在珞狮路、中南路、紫阳东路、珞喻路等现场记录交通学问题,湖北工业大学图书馆阅览室查询官方公布的交通数据。

(2)实验或调研对象

人、车、道路(武汉较为拥堵的中南路)与已出行的交通法规。

2 城市交通拥堵现状

交通状况随时间,地点,环境,路况和突发事件的变化而变化,所以交通拥堵具有即时性,突发性,规律性。这些方面综合,在某些路汇,形成一个又一个的堵点。

2.1 行人

行人较几年前而言,近几年来人们的素质越来越高,行人乱穿马路的情况少了很多,但是在一些车流量不大的路口,很多人都不愿多等,直接在马路上穿行,闯红灯。这种情况下,即使不会造成道路通行缓慢,却存在不小的安全隐患。即使没有行人的情况下,司机都会放慢行驶速度,造成道路通行不畅。所以现在道路交通拥堵问题严重,行人素质低乱穿马路是影响因素之一。

2.2 车辆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市民选择购买小轿车。小汽车确实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但是交通拥堵却又影响了人们的出行,让人们的出行变得更加麻烦。车辆数量的增加,直接增加了道路交通的压力,道路基础设施的需求量增加,但是又由于城市土地紧缺,有些地方限制了道路的加宽,所以造成了车流量密集地方的交通拥堵。在上下班的高峰期或者节假日,车流量太大,出行的人也多,车的种类也很多,机动车和非机动车混杂到一起,由于很多道路没有设置非机动车道,有的地方虽然设置了非机动车道,但是经常被机动车作为停车位占用,车占人道,人占车道,市民缺乏文明交通意识和安全意识,抢道强行,互不相让,是本来就拥挤不堪的道路更加混乱,人为的增加道路压力,也会影响到司机的情绪,可能导致司机做出情绪化的行为,造成交通事故。公共交通的不完善也影响着人们的出行,就武汉而言,很多道路没有公交专用车道,有的地方虽然有公交专用车道,但也是限时的,体系还不是很完善,人们的出行不愿意选择公交,轨道交通线路大部分还都在建,地铁的体系也还没有成型,人们出行还是愿意选择自己的小汽车。

3 城市交通的主要问题及危害

交通拥堵并不仅仅由车辆过多造成,例如在上海地区,车流量与车流密度远高于武汉地区,为什么上海地区的交通状况却比武汉好那么多,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城市规划,路网规划管理。大城市的发展必须依靠不断完善公共交通设施,改变人的出行方式与出行选择。现如今人们不愿选择公共交通的一个很大原因在公共交通舒适性不高,城市没有专门为公共交通设立专用通道,或者有其他私人车辆占用。前面提到行人的交通素质的问题,中国现在并没有很好的完善《道路交通安全法》,行人的规范之类的法规不多,没能很好的引导与教育人们的行为习惯。还有非机动车的驾驶人,不能很好的遵守基本的交通规则,直接的影响到机动车驾驶人,可能会导致交通事故。

主要问题名称:

3.1 交通管理技术水平低下

由于历史和认识方面的原因,我国大城市中交通控制管理和交通安全管理的现代化设施很少。从停车场看,大城市别是中心区严重短缺停车设施,车辆大都停在道路和人行道上,加剧了拥挤堵塞和事故发生。此外,国际上正在研究并开始使用的信息化、智能化管理系统,在我国基本上还是空白。

3.2 缺乏整体的交通发展战略

城市交通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既要研究交通需求和供应的平衡,还要考虑土地和财力的可能,是一项决策性很强的工作。当前出现的城市交通问题中,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科学的整体交通战略和规划,治理工作往往顾此失彼,前后失调,投入不小,而收益不大。

3.3 长期忽视公共交通的发展

公共交通是效率最高的交通方式,几乎所有国家和地区在经历了痛苦曲折之后,都鲜明地选择了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政策。我国城市用地紧张,人口密度高,适宜于公共交通运输,所以国家早就制定了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政策。但因为种种原因,一直没有落实,城市交通疲于应付,导致了公共交通的萎缩。

3.4 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生活

(1)浪费时间:由于交通拥堵,大家在路上会浪费很多不必要的时间,本来应该是在工作上度过的时间最后在路上度过了,对于大家真的是一笔不小的损失。

(2)多耗油:因为在交通拥堵的时候,我们车子的发动机还在耗油,然而这些油全部都浪费在了不必要的消耗上面,很浪费资源。

(3)污染环境:在机动车迅速增长的过程中,交通对环境的污染也在不断增加,并且逐步成为城市环境质量恶化的主要污染源。根据伦敦20世纪90年代的检测报告,大气中74%的氮氧化物来自汽车尾气排放。交通拥挤导致车辆只能在低速状态行驶,频繁停车和启动不仅增加了汽车的能源消耗,也增加了尾气排放量,增加了噪声。

(4)容易造成交通事故:在堵车的时候,因为各种无法预见性,人会对时间事件失去控制能力,因此人就会产生压力,会渐渐变得不安和烦躁,进而出现焦躁,等负面情绪,尤其是在长时间的交通拥堵情况下,在这个时候人很容易冲动,在平常看起来比较微不足道的冲突,都会使矛盾升级,造成交通事故。

4 城市交通拥堵的含义以及主要问题的解决方法

4.1 交通拥堵的含义

交通拥堵又称交通堵塞、塞车或者堵车,是指在道路上行驶的车辆超过道路的实际可以容纳的数量时,车辆拥挤行驶速度缓慢滞留在道路上的交通现象。交通拥堵已经成为城市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难以整治的一大顽疾,同时也给人们的出行以及城市的发展带来了危害和隐患。

4.2 城市交通拥堵的解决方案

(1)督促行人遵守交规

据调查来看,行人素质低乱穿马路始终是交通压力大,通行不流畅的主要原因,而且从很多方面来看,行人的这一问题是很多交通问题的根本原因,所以解决行人乱穿马路这一习惯是治理交通问题首当其冲的行动。武汉很多地方推行了这一方案,就是让退休老人在十字交叉口指挥行人过马路,这一督促,让很多对乱穿马路这一行为不以为意的人开始重视遵守交通规则起来。退休老人作为维护道路交通安全、保持通行流畅的领军人物,可以对相似年龄的老人起到模范作用,有助于国民素质的提高,而现在的年轻人一般都有较高的素质,多数人愿意遵守交规。另外一种方案类似于打广告,在十字路口树立遵守交规的警示牌,提醒行人不要乱穿马路,要遵守交通规则。

(2)完善路网,机动车非机动车分离,减少人车混行

在城市规划这一步,就应该做好路网规划工作,同时留下足够的空间以供路网的完善、补充、更改。路网是城市的脉搏,路网堵塞城市的成长就会收到影响,最终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所以城市的路网规划与完善是至关重要的,在修建道路时,根据城市的规模,地段,车流量等,修建不同等级规模的道路,一定要有前瞻性的眼光,否则会给城市的交通造成隐患。然后尽快完善城市轨道交通,给人们多一种出行方式,减少机动车辆的使用,缓解交通压力。

(3)完善交通法规,对不遵守交通规则的行为从严处理

行人对交通规则的无所顾忌除了素质这一方面的原因外,还有潜在的原因就是交通法规处理不严,即使事故方是行人自己,司机也还是必须承担一定的责任,因此司机总是对行人忍让,避免不必要的意外出现。法律是把双刃剑,对不遵守交规这一行为适当的从严处理,可以更好的发扬交通法规控制、规范城市交通的作用,减小它的弊端。

(4)鼓励人们更改出行方式,尽量不要以车代步

在城市内穿行的,以小轿车为主,其次是公交车出租车,然后各种货车,每天早晚上下班的时间,上班族开车出行,在路上被拥堵的因此也大都是小轿车,如今,在中国,小轿车已然是人们的代步工具,在国外,小轿车则是家庭出游的行驶工具。中国城市人口密度大,人们普遍依赖于以车代步,致使交通流量大,道路拥挤以至于拥堵,所以鼓励人们多选择公共交通工具是很有必要的。

4.3 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意义

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是城市经济发展的伴生产物,是世界各国在城市化进程中凸显的问题,这在国际的各大城市中广泛存在,并且日益严重。交通拥堵对社会经济造成的影响是多方面,包括时间的浪费、能源消耗的增加、环境的污染(空气污染、噪音污染)、安全交通事故、直接或间接的经济损失等等。世界各国均做过由于交通拥堵所造成经济损失的调查统计,结果表明国民生产总值的很大一部分被拥堵所造成的时间、交易等成本所损失。交通拥堵还影响了工业、旅游等产业的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武汉市作为中部地区的交通枢纽城市、中部崛起的龙头,武汉城市圈的中心城市,对外经济、文化交流活动日趋频繁,城市交通拥堵所带来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已经成为制约武汉经济发展的阻碍因素。因此,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对于武汉市的进一步发展有重大现实意义。

武汉市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旅游业在武汉市经济总值中占有很大的比例。由于人员流通较大,因而城市交通的便捷性、通达性以及畅通程度如何,对武汉市的旅游业发展有很大影响。因此,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对武汉市的城市形象提升及地区经济收入增加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总之,文章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分析城市交通拥堵的原因,提出和缓解交通拥堵的对策,对提高城市城市交通系统效率,改善城市居民生活质量,促进城市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参考文献

第6篇:基本统计分析范文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利用信息技术为其生产经营服务,信息系统的建立与维护成为企业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日益显著。但是,企业的资源是有限的,大部分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不具备独立开发与维护信息系统的能力,信息系统外包为企业提供了一种以有限能力和较低投入开发与使用信息系统的途径。

一、外包的经济性质

生产资料的获得有两种途径――市场与企业。假设经济运行处于下述理想状态:生产资料市场完全信息,不存在规模经济与学习效应,同行业企业管理水平、技术能力、员工素质、资本成本相同,这时,通过市场与自身两种方式获得生产资料的成本是相同的,不存在决策的选择问题。但现实并不如此:市场信息不对称造成交易成本的产生,即市场交易费用。规模经济与学习效应使生产成本受企业的规模及生产经验的影响;同时,企业选择自制的投资成本也是决策考虑的重要因素。

外包是企业通过将部分业务出包给其他单位,实现整合利用其外部最优秀的专业资源,从而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充分发挥自身核心竞争力和增强企业对环境迅速应变能力的一种管理模式。外包是市场与企业的综合。一方面,在签订外包合约前,企业与外包商可以在开放的市场上相互选择;合约签订后,外包商也是独立于企业的生产经营个体,所以外包有市场性质。另一方面,虽然表面上是企业向外包商购买产品和服务,但企业对外包商的生产有监督权,对其生产经营活动有一定影响力,因此,外包又有企业性质。

二、外包的收益和成本

外包具有市场的优点。它使企业可以利用外包商规模经济与学习效应的优势,以低于自身生产成本的价格取得产品或服务;外包使企业不进行大量初始投资而获得所需,可以将资源集中到自己的优势项目,发展核心竞争力;外包还可以将部分风险转嫁给外包商,从而降低企业经营风险。同时,外包具有企业优点――降低交易费用,通过外包,企业可以取得因交易成本过高而不可能直接由市场获得的产品或服务。

外包给企业带来收益的同时,也带来了相关的成本。外包具有市场性质,而市场信息是不对称的,这就决定了外包的交易成本;外包具有企业性质,为监督外包商的活动,企业要支付监督管理费用,同时要承担外包商违约的风险,这就是外包的成本。威廉姆森把交易成本规定为利用经济制度的成本,其本质相当于物理学中的“摩擦”这一定义,他将交易成本分为事前交易成本和事后交易成本。本文中的交易成本指事前交易成本,成本即事后交易成本。企业对这两种成本的支出应根据外包项目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以使交易成本与成本之和达到最小。

三、信息系统外包的成本分类

从广义上讲,信息系统外包(IS Outsourcing)是指借助外部力量进行信息系统开发、建设的信息系统建设方式。详细说,就是企业在规定的服务水平基础上,将全部或部分支持生产经营的信息系统作业,以合同方式委托给专业性公司,由其在一定时期内稳定地管理并提供企业需要的信息技术服务的行为。企业通过外包,可以整合利用外部最优秀的信息技术资源,从而达到降低成本、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充分发挥自身核心竞争力和控制经营风险的目的。根据第二部分对成本的分类,信息系统外包的成本包括交易成本和成本。

(一)交易成本

交易成本指的是准备并实施协商谈判所需的各种资源的使用包括,确定外包范围的成本,获取有关的市场价格信息及筛选外包商的成本,制定、谈判以及签订合约的成本。

1.确定外包项目的成本

在做信息系统外包决策前,企业首先要对自身的业务进行全面的了解,根据项目对企业生产经营的重要性确定外包的范围、质量要求及外包程度。

2.获取有关的市场价格信息及筛选外包商的成本

确定外包项目后,企业要对IT服务市场进行调查,并进行项目招标,权衡外包服务的价格、信誉、质量,对外包商进行综合评价。选择具有良好资质的外包商是外包项目成功实施的前提。

3.制定、谈判以及签订合约的成本

企业按既定的外包项目及其价格、质量方面的要求设计合约,与选定的外包商进行谈判,最终达成一致,签订合约。一份详细周密的合约是外包项目成功实施的保证。

(二)成本

在外包项目实施过程中,由于企业与外包商信息不对称、利益不一致而导致了问题的产生,由此引发了监督成本和失控成本,合同变更和沟通成本,信息外泄的成本。

1.监督成本和失控成本

监督成本指为了避免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外包商为实现自己利益最大化不按合约行事而损害企业利益,企业对外包商的行为进行监督而花费的成本。失控成本指外包商违反合约而给企业带来的损失。

2.合同变更和沟通成本

企业对信息系统的要求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市场条件等外部环境及企业经营战略等内部环境的变化而调整。信息系统外包项目的变更需要企业与外包商进行协商,由此导致沟通成本以及合同变更成本的产生。

3.信息外泄的成本

企业将信息系统外包后,财务、市场、生产、技术等诸多信息都暴露给外包方,如果外包商将这些信息外泄给企业的竞争对手、客户、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会给企业带来重大不利影响。信息外泄的成本是企业承担的由于信息外泄导致损失的风险。

四、信息系统外包不同类型的成本分析

根据外包的程度与范围,信息系统外包可以划分为软件外包、系统外包和业务外包。

(一)软件外包

企业选择软件外包时,应用软件系统由外部公司开发,信息系统的硬件和网络的建设、使用及维护都由企业自行完成。具体又可分为三种类型:购买市场上的通用应用软件;购买通用的成套软件,同时要求供应商根据本企业的要求进行某些修改;要求外包商为本企业开发一个完整的能满足其业务需求的全新的信息系统。

由于购买一次完成,外包商的后续服务占整个外包项目的比重极小,这种外包类型的成本最小。但是,由于信息不完善,企业对软件的实际价值掌握不准确,交易成本较高。而且,企业需要投入一定的资金及技术力量建设与支持信息系统的运行,不能发挥外包的优势。此种类型外包的适用对象为,对信息系统要求基本固定的企业;自身有能力建设维护系统硬件的企业;规模较小,仅使用信息系统处理一般性业务的企业。

(二)系统外包

企业选择系统外包时,向外包商购买信息系统的使用权,信息系统的建设、运行、维护由外包商负责,信息系统归外包商所有,双方通过合作协议规定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外包商将保证系统运行的稳定可靠,保证企业数据的安全。

选择这种类型的外包,企业需要进行市场调查,进行外包商的筛选,然后签订合作协议,这些交易成本的发生是为了保证日后信息系统的良好运行。协议签订后,企业在使用信息系统过程中会与外包商发生某些摩擦;企业对信息系统要求改变需要变更协议,这些会给企业造成成本。此类型外包的交易成本与成本呈负相关,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策略,使总成本最小。此类型外包的适用对象为,信息化程度较高的大中型企业,企业有一定的信息技术能力可评价外包商的服务,有其他外包商可供企业选择。

(三)业务外包

企业选择业务外包是将特定的业务处理委托给外包商。一般企业需要与外包商签订一个长期的服务合约,约定由外包商完成与特定业务处理功能有关的信息系统建设,并承担特定的业务处理操作。

此类型的外包使企业可以将业务的风险转移给外包商,但同时,如果外包商违约,带来的损失也是最大的。因此,企业首先要寻找信誉好、质量高的外包商,签订尽量详细周全的合约,投入较多的交易成本,以保证日后项目能顺利实施。在实施过程中,为防止外包商违约,企业也要支付大量的监督管理成本;外包商掌握企业的大量信息,增大了企业信息外泄带来的成本。可见,业务外包是三种外包类型中外包程度最大的,其交易成本与成本也是最高的。适用对象为,企业自身不具备利用信息系统完成业务的能力;业务对信息系统的要求不断变化,软件开发、系统建设持续实施;企业能对外包商充分了解,与外包商形成长期的伙伴关系,外包商持续经营且信誉良好。

五、根据外包成本的影响因素选择外包类型

企业在确定外包项目后,应选择合适的外包类型,以较低的外包成本获得较高的外包收益。外包成本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威廉姆森认为,交易成本的存在取决于三个因素:有限理性、机会主义和资产专用性。本文根据我国信息系统服务市场的现状,选取企业面临的以下六种因素对外包成本的影响进行分析,帮助企业选择合适的外包类型。

(一)信息系统外包市场发展程度

企业在发展较健全的市场上可以获得较充分的信息、确定适当的价格及选择良好的供应商,从而降低外包的交易成本与成本。我国的信息服务业虽然起步较晚,但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已形成市场化较高的通用软件市场,而外包服务市场相对不太成熟。因此,对于一般性业务,企业应选择购买应用软件;对于特殊性业务,也应根据企业信息技术实力对外包程度做出选择。

(二)企业信息系统相关业务变化的频率

当企业相关业务对信息系统的要求不断变化时,企业会持续需要软件开发及系统建设服务,选择业务外包对企业是有利的。如果企业选择的外包程度较小,还要在人员培训上花费大量成本,以使员工适应不断变化的信息系统。

(三)信息系统外包项目所需资产的专用性

资产专用性是指耐用人力资产或实物资产锁定于特定业务的程度,即资产对特定业务的专属程度。在交易成本理论中,资产专用性是交易的一个重要特性,资产专用性的高低将影响交易成本的变动。一方面因为专用性资产难以移作他用,外包商投入用于企业外包信息系统的投资,将抑制外包商的投机行为,降低成本;另一方面外包商会因投资成本增加而要求企业支付较高的费用,增加企业的外包成本。当企业信息系统需要专用资产时,应综合考虑外包费用、成本、自行投资建设信息系统的成本等因素,确定合适的外包程度。

(四)信息系统外包项目绩效的不确定性

不确定性指企业对于运用信息系统处理业务的绩效无法预期的程度,它包括信息系统建设成本的不确定性及信息系统收益的不确定性两个方面。建设信息系统时,会发生各种不能充分预见的情况,例如材料价格波动、工资成本变化、技术革新等,因此,建设成本将受到较大的影响;信息系统的使用收益也不能充分预见,例如,应用该系统是否有助于企业业务质量的提高及业务成本的节约。系统外包由于对信息系统建设的价格早已在合同中做了规定,因此不确定性不受上述材料、工资、技术等因素的影响。业务外包将完成业务的价格固定,信息系统的成本与收益都不受不确定性影响。因此,如果建设成本的不确定性很大,应该考虑系统外包;如果信息系统使用收益的不确定性很大,应使用业务外包。但是,企业信息系统外包的不确定性越高,外包合同越不完善,企业与外包商间的伙伴质量也越低,企业同时应考虑交易成本与成本的增加。

(五)信息系统外包项目结果的可评价性

可评价性指企业衡量外包商信息服务与系统输出品质所遭遇的困难程度,企业应有足够的能力对外包项目的实施结果做出评价。外包程度不同,评价的难度与内容也不同。选择软件外包的企业,不仅要了解软件的用途,还要能够对相应的硬件建设做出可行性评价;选择系统外包的企业,应能够评价信息系统的质量;选择业务外包的企业,需要评价外包商业务完成的质量。

第7篇:基本统计分析范文

【关键词】本钢集团;ERP财务管理;应用建议

1.综述

1.1本钢集团简介

本钢始建于1905年,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老钢铁企业之一。本溪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本钢),是以板材为主、普特结合、多业并举、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大型钢铁集团公司。拥有采矿、选矿、烧结、炼铁、炼钢、轧钢、动力、运输、机修、科研和产品开发等配套齐全的生产和科研部门。并兼营机械加工制造、建筑、房地产开发、旅游、贸易等多种产业。

1.2 ERP财务管理系统的作用

ERP财务系统有助于企业全面掌控的资金流动状况,强化并完善企业的资金管理。一是严格的预算控制。ERP财务系统提供了各种财务预算的事前编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查询分析功能;二是完善的资金管理。ERP财务系统可对企业资金提供全面管理,可对存款、贷款、内部拆借、结算、日记账、利息计算以及各种报表等一整套资金业务进行处理,也可以针对一般资金和专项资金分别提供细致的管理监控功能。同时还可以提供全面虚拟内部银行管理功能,将银行信贷与结算职能引入企业的“资金管理”中。ERP财务系统有助于企业及时汇总企业财务信息, 动态分析评价财务经营状况。一是实时的远程财务信息;二是快捷的动态财务评价;三是专家级的财务报表分析。

2.本钢集团ERP财务管理系统具体应用

2.1统一本钢集团财务核算方法

在传统财务成本管理模式下,本钢集团内部财务核算体制不统一,存在一级核算同二级核算互存的局面。集团内各单位核算口径不一致,会计账户设置繁琐。在本钢在引入了ERP系统后,对不同公司的相同业务、同一公司下不同单位的业务进行了分析与研究,结合ERP财务成本系统先进的管理思想与功能,对这些业务进行了整合及优化,确定出“一级核算、集中管理”的财务核算及管控模式。

本钢集团财务核算方法的统一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操作流程上的统一;二是财务主数据的统一管理。总账科目为非统驭管理的会计科目,子账账户包括客户、供应商、固定资产。账户组是对账户根据用途进行的一个分组,账户组决定账户主数据维护的屏幕显示及账户的编号范围。本钢集团各单位使用统一的账户组;银行码及现金流量码的统一;客户、供应商、员工编码体系的统一等等。

2.2跟踪控制本钢集团财务成本分析过程

在实施ERP财务成本系统之前,本钢集团公司及分子公司都在提倡要加强财务控制,但是由于财务专业自身的局限性、管理手段和管理工具的制约,使财务控制停留在对账簿之间沟稽关系的控制,对财务手续的控制,对财务结果的控制。整个公司财务成本管理缺乏对财务核算形成过程的控制,对资金流向跟踪的控制,对实物流向跟踪的控制。本钢ERP财务成本系统实施后,财务成本管理控制除了加强对财务专业本身业务的控制外,一个突出的变化是财务控制职能向业务领域进行了延伸,加强了对财务资金形成过程的控制。主要包括:一是财务成本管理控制职能向销售领域的延伸;二是财务成本管理控制职能向生产、物流领域的延伸;三是财务成本管理控制职能向工程项目管理领域的延伸。

2.3提高本钢集团财务管理信息准确性

实施ERP系统以前在,本钢集团范围内还没有一套统一的财务报表管理信息平台,各单位财务报表信息需要层层加工,层层上报,财务信息披露不及时。另一方面,财务与业务脱节,财务信息与物流信息在时间上、价值上的不同步给财务风险的判断和财务预测的准确率增加了很大的难度。实施ERP系统以后,对本钢财务各层面的报表需求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研究,确定了本钢财务成本管理的报表体系分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业务执行层使用的报表。这个层面的用户主要包括业务操作人员、公司的中层管理人员,这些人员使用的报表主要在SAP系统或BW数据仓库系统中来实现。第二个层面是业务控制层使用的报表。这个层面的用户主要包括数据分析人员、公司的中层管理人员、各单位的统计分析人员,这些人员使用的报表主要也是在SAP系统及BW数据仓库系统中来实现。第三个层面是经营决策层使用的报表。这个层面的用户主要包括公司老总、重要部室领导,这些人员使用的报表主要是在EP企业管理门户及BW数据仓库系统中来实现。

3.ERP 环境下本钢集团财务管理的应用建议

3.1保证供应链上各部门的数据精确性

从整个供应链环节上来看,原始数据是否合理,对于采购部门,直接影响着整个系统的运行;对于成本控制系统,影响着整个企业的成本控制过程;对于销售部门,应收账款系统同应付账款密切相联系,同时它们同采购系统、总账系统、现金管理系统密切联系,构成一个完整的财务供应链体系。因此,为了保证财务初始数据的正确性,企业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加以控制,可以加强内部各个部门的及时沟通,要关注数据的准确性问题,减少出差错的概率,要注意时刻保留纸质原始凭证,在对账过程中,要及时同原始凭证进行核对,要保证两套账本保持一致,最大限度的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3.2要注意整个企业内部财务控制的有效性

在传统的财务管理方式下,本钢集团大多是手工方式的财务控制行为,而目前的ERP财务系统改变了原有的财务运作模式,本钢集团固有的财务控制流程必然随着ERP 的引进而发生变化,如果在实施 ERP系统的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企业所需要的财务控制环节以及方法,就会不可避免的存在内部财务控制缺失的风险。在ERP系统下,账簿查询仅仅是一个查询功能,在计算机操作环境下运行,输入不同的科目作为查询条件就可以查询到各个相关科目的账簿信息,如果在引进的过程中忽略或者系统不支持科目的数据权限控制,那么出纳就可以通过整个系统查询到其他会计科目的信息,在这种情况下,财务内部控制就会失效。因此,在运用的过程中,必须密切关注这一内容,分析手工状态下的内部控制如何运行,然后财务部门要全面整理系统启用以前的内部财务控制制度,保证内部财务控制整体有效运行。

3.3要注意财务人员分工以及权限的设置问题

ERP环境下的财务管理系统要求本钢集团对现有会计业务流程进行重组,是一种管理创新,同时它也对会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首先,财务人员必须具有一定的电脑知识和操作能力才能胜任此项工作;其次,在ERP环境下,本钢集团财务人员的角色发生变化,在计算机操作系统下,会计人员直接处理的业务逐渐减少,但是需要接触到整个系统中的各个环节,要学会处理好整个系统,保证会计信息的准确性;第三,财务人员还需要利用整个系统进行财务分析。因此,本钢集团必须密切注意,在做好相关培训的同时,也要充分发挥他们的价值,要让财务人员的工作重心逐步转移,企业管理者要对分工的变化以及权限的配置问题同财务人员及时沟通,避免出现人才流失的情况。本钢集团的管理人员要及时记录在ERP实施过程中所积累的经验知识,要及时存档管理,在人才出现大量流动时不令企业陷入被动的局面。 [科]

【参考文献】

[1]李翠枝.浅谈ERP在会计与财务管理中的应用[J].时代金融,2009(08).

第8篇:基本统计分析范文

【关键词】主题爬虫;特征提取;文本分类;向量空间模型

1.引言

随着互联网的大规模普及和各行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与行业领域相关的Web文本信息快速积累,如何从这些海量信息中定向提取符合需要的知识,是当前信息处理研究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该问题涉及到对领域Web文本信息的采集和对采集到的信息进行处理和数据挖掘两方面的内容。在采集领域相关网页的过程中,主题描述及网页内容的相关性判断,都需要用到文本预处理技术,信息采集成功后,又需要通过文本预处理和分类技术对领域文本进行分类。本文对系统设计中的一些关键问题进行了研究,并以机械领域挖掘机为主题,实现了一个机械领域Web文本采集与分类原型系统。

2.主题爬虫的主题确立

对领域Web文本的采集,其实质就是设计针对某一领域的网络爬虫。专业领域用户一般只关心与其领域相关的一些资源,垂直搜索,专精化,行业化。主题爬虫技术可根据一定的分析方法和搜索策略,选择性的获取与主题相关的Web页面。主题爬虫系统一般包括种子模块、主题确立模块、爬虫爬行模块和主题相关性分析模块四个部分。设计高质量主题爬虫的关键问题是如何保证抓取的网页中与主题无关的网页尽可能的少,对待抓取的主题的准确描述是设计主题网络爬虫的首要任务,也是一项关键任务,这点对于主题相关性判断影响重大。常用的主题描述方法一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人工经验,由用户直接给出一组关键字来描述主题,这种方式简单,也比较准确,但是对用户的专业领域知识要求较高。

另外,当知识更新较快时,极有可能出现漏选的情况。另一种方法为主题代表性文档特征抽取。通过用户提供或者选择一些相关主题的实例文档,由爬虫从中提取用户主题,其实质是通过学习相关领域文档并进行自动特征提取的过程。优点是定义精确,但要求所选取的文档和页面必须具有代表性和概括性,否则可能出现偏差。

3.网页正文提取研究

网页正文提取是网页解析模块的一个难点,也是最为核心的部分。大多数网页中除了包含有用信息(正文)外,还包含网站导航信息、广告、脚本语言等许多噪声信息,如果提取不当,则提取结果可能惨不忍睹,根本没有使用价值。只有真正提取出的正文文本,才是最有价值的,后续的网页相关性判别和网页文本分类才更加准确。

目前已存在一些网页正文提取的方法,比较典型的有基于Dom树;基于数据挖掘或机器学习;基于模板、规则;基于网页内容分块等。Dom树方法虽直观有效,但其树的建立,要求html必须合乎规范,且时空复杂度高,树的遍历方法也不具通用性,需根据html标签的不同而变化。用数据挖掘或机器学习的方法来解决该问题,又把简单问题复杂化了。总体来说,这些方法大多不具备通用性,或实现起来较为复杂,准确度不高。

4.领域文本分类

领域文本具有不同于普通文本的特点。1)分词困难。领域文本专业性较强,常常包含大量的专业词汇,这使得领域文本的分词较普通文本而言更具复杂性。如何设计分词算法,使得专业词汇能够尽可能小的不被划分开来,对后续操作影响重大。通过设计专业词库可以解决这一问题。专业词库的制定应确保其权威性和完整性。本文中所采用的机械专业词库中的词条主要来源于机械专业词典、由机械设计制造研究人员收工录入,还有部分来源于搜狗实验室,经过选择,去重得到的。2)已标记样本较少。在机械类别的文本中,由于没有通用的用于机械领域文本分类研究的实验语料,本研究主要的语料来源为主题爬虫程序所采集到的网页文本,一部分专业文档资料和少量电子版用户需求文档。

5.领域web文本采集与挖掘系统设计

根据上述研究内容,本文设计了一个面向机械领域产品用户需求信息的web文本采集与挖掘系统。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

5.1 机械产品信息的主题描述

本系统主题描述步骤如下:

Step1.由领域专家人工给出一组主题词及其对应权值(t1,ω1:t2,ω2:……:tn,ωn)。本文附录给出了一个由领域研究人员提供的机械领域专业关键词库,可以直接从里面筛选。

Step2.收集有代表性的主题相关度较高的文本文档,进行文本预处理,采用向量空间模型将文本表示出来,对这些文本资料进行特征选择,获得共同拥有的特征作为主题特征词集合。这里的特征选择方法采用基于关联规则的专业特征选择方法,通过改进的灰色关联公式进行关联度计算将多个文档表示信息组合在一起,计算非专业术语与专业术语的灰色关联度,获得专业术语的关联度矩阵;对关联度矩阵进行加权计算,提取出需求的专业术语得到专业的需求描述。

Step3.爬虫程序根据主题词ti进行爬行,采集与之相关的网页,对这些网页进行文本特征提取,选择出权重高的特征词,判断是否已包含在专业特征词库中,若没有,则加入专业特征词库。即更新主题候选词集。

Step4.将得到的主题词存放在topic.txt中。

通过以上步骤,得到主题特征。整个过程是一个不断学习更新的过程,从而实现对主题词集合的不断扩充,提高主题描述的精确度。

5.2 页面采集模块

通过HTTP,HtmlParser,Parser类对从待爬队列waitingQueue取得的URL对应的网页解析,得到网页上的所有链接并通过循环对链接对应的网页解析。首先通过MannerGahter类进行礼貌采集判断,服务器允许采集则可解析出网页上的对应P标签和Title标签的文档信息,然后通过Segment类对文档分词。

对标题及正文的特征项的选取是通过分词后与主题集合匹配,并通过词频计算特征选择来得到与主题向量维数相等的标题向量和正文向量。

计算相关性。首先公式1计算两个表示文本的向量之间的相似度。

公式1

分别计算出主题和标题、主题和正文的相关度,然后标题与正文以4:1的比重计算出整个网页与主题的相关度,即4*主题和标题的相关度+1*正文与主题相关度。通过详细计算,设定相关度阈值为75%,网页与主题的相关度大于75%则认为该网页是与主题相关的。最后系统运行界面如图2所示。

6.结语

本文探讨了面向领域的Web文本采集与分类问题,对主题网络爬虫设计中的主题确定,种子URL选择、相关性分析、网页解析与正文提取和搜索策略等问题予以研究,分析行业领域文本的特点,进行恰当的主题描述,选择KNN算法来构造领域文本分类器,设计并实现了一个机械主题Web文本采集与分类原型系统。

参考文献

[1]J.Han et al..Mining frequent patterns without candidate generation.In Proceedings of the 2000 ACM SIGMOD Conference on Management of Data,Dallas,TX,2000:1-12.

[2]魏松,钟义信,王翔英.中文Web文本挖掘系统WebTe-xtMiner开发[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5(6)211-213.

[3]沈记全,唐菁,杨炳儒.Web文本挖掘系统及其分类算法的研究与实现[J].计算机工程,2009.03(2):13-14.

[4]CHAKRABARTI S,BERG DEN VAN M.Focused Crawling:A new approach to Topic-Specific Web Resourse Discovery[C].In Proceedings of the 8th International WWW conference,Toronto,Canada,1999.

[5]刘国靖,康丽,罗长寿.基于遗传算法的主题爬虫策略[J].计算机应用,2007,27(12):172-179.

[6]Chakrabati S,Punera K,Subram anyam M.Accelerated focused crawling through online relevance feedback,WWW2002,May 7-11,2002,Honolulu,Hawaii,USA.http//csberkeley.edu/-soumen/doc/www2002m/p336-chakrabarti.pdf(Accessed Nov.8,2006)

[9]M.Ehrig,A.Maedche.Ontology-focused Crawling of Web Documents.In Proceedings of the 2003 ACM symposium on Applied computing,Melbourne,Florida,June 2003:1174-1178.

第9篇:基本统计分析范文

1高校基本建设中合同管理的地位

1.1工程合同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作为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工程合同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完善,是对市场秩序进行维护及对相关单位经济利益进行充分保护的主要手段。在工程合同管理与控制中,应有效与高校基建工程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在确保制度完善的前提下,规范施工流程,为高校基建工程事业的发展提供可靠的保障。合同形式是指与当事人表达意识相同的外在表现形式。书面形式、口头形式与其他形式是合同的主要形式类型。书面形式的内容包括合同书、信件、数据电文等。口头形式的内容主要以口头语言的形式出现。公正、审批及登记等都属于其他形式。

1.2工程合同管理体系建立的意义

高校基本建设中工程项目价格、工期及质量等都需要通过合同进行确定,对合同双方的权责利三方关系有着明确的规定。因此必须重视工程建设和合同管理,有效控制工程整体造价。合同管理贯穿于整个高校基本建设的过程,为达到施工建设的预期目标,必需将合同管理落实到高校基本建设的整个过程及各个阶段,确保合同管理与其他管理内容紧密联系,一起为工程项目管理系统的构建提供可靠的保障。合同分析、资料、时间、实施控制及索赔管理等都是合同管理的主要内容,只有将各项内容充分结合,才能实现高校基建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2高校基本建设过程中合同管理存在的问题

作为社会经济发展与市场竞争力提升的重要保障,工程造价管理水平的提升对高校基建事业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工程合理管理已经成为高校基建施工单位迅速发展及竞争力提升的主要因素,同时对施工单位经济效益提升起到关键性作用。合同管理的重要性与艰巨性由工程建设的复杂性所决定。因多方面因素的制约,高校基本建设过程中合同管理存在滞后的现象,如合同法律意识较低、合同管理体系不完善及缺乏专业合同管理人员等都是高校基本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合同管理问题。

2.1合同法律意识较低

合同成立的重要条件就是合同当事人主体的合理性,也就是说合同当事人必须具有一定的民事权利能力与民事行为能力,高校基建管理部门的合同主体不明确,为此必须对其项目法人与法人委托等有关规定加以完善。为规范建筑市场的合同管理,国家工商局与建设部制定了《建筑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对双方责任、权利及义务进行了明确地规定。但大多数高校基建过程中,不选用标准合同文本签订合同,签约时选用的文本一般为自制,具有不规范性当文本条件较为笼统、含糊,将导致合同条款存在诸多漏洞,这种合同无法对施工建设各个阶段起到制约作用。

2.2合同管理体系不完善

合同风险规避与风险转移意识较低,对合同保险、担保及索赔不重视,或缺少相关条款等都会加大高校基建施工中的风险系数。因学期学年制的特性,各大高校极为重视建设工期,对合同管理制度的执行则极为忽视,这种情况的大量出现,导致合同管理体系不完善等问题的产生。归档管理、分级管理及授权管理机制在合同管理中的不健全,加大了合同管理的难度。

2.3专业合同管理人员的缺乏

工程建设涉及较多内容,其专业面极为广泛。在合同管理中要求工作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技能,与相关的造价管理知识等。但现阶段,高校基建施工中存在专业合同管理人员缺乏等问题,在设计变更、合同变更等方面无法做到得心应手。

3高校基本建设过程中合同管理水平的提升

在高校基本建设过程中合同管理与控制是其核心内容,为确保工程建设的正常运行,必须进行以合同管理为核心的项目管理体系的建立,通过提升合同管理水平,可以对高校基本建设中的工程造价进行有效控制,更是确保基建项目工程整体质量的重要保障。

3.1加强合同法律意识

在高校基础建设工程合同签订时,合同双方应认真审查合同的合法性与严密性,确保合同文本签订时具有全面性、准确性等特点。在法律意识强化的过程中,应对合同纠纷产生的因素进行有效控制,在最低范围内控制合同纠纷率,确保全面履行合同相关条款。为实现市场经济秩序的有序性,相关部门必须合同管理加以重视。在正常履行合同过程中,严禁在资金不到位的情况下,进行招标工作,避免施工许可证在没有备案与审查施工合同的情况下发放,必需做到有法可依。

3.2完善合同管理体制

高校基本建设工程中,通过合同管理模式的建立,可以对合同管理体制进行有效完善,也是合同管理水平提升的重要方式。工程建设中施工双方应对合同管理机构的设置及合同归档管理工作加以重视,在签订、审查及履行合同中,必需严格遵循相关法律法规,根据相关建设程序,达到合同管理行为规范的目的。作为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工程担保的推行及工程保险制度的建立,是对市场秩序进行维护及对相关单位经济利益进行充分保护的主要手段。在工程担保与工程保险制度推行中,应有效与我国高校建设工程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在确保制度完善的前提下,进行担保制度的运用。3.3提高合同管理人员素质在强化高校基本建设工程合同管理队伍建设中,应加大培养合同管理人才。目前高校基本建设工程合同管理人员素质的提升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首先,合同管理人员由优秀人才担任;其次,组织加强学习;最后,岗位责任制的建立,特殊情况下,应遵循持证上岗制度,进行合同管理人员的选择。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