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传统经济思想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图分类号:F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5-00-01
经济管理是综合性的应用管理学科,综合了社会科学以及自然科学的重要管理模式,实践经验的总结则是整个管理活动的主要内容。传统的经济管理思想对于当代的经济管理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且对于当代经济管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无论是现代农业还是现代企业,都受到了传统经济管理思想的指导。因此分析与研究传统经济管理的思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当代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重视的内容。
一、传统经济管理思想的应用
企业管理学起源与20世纪初,经过不断的研究与创新,逐渐形成了管理思想,为人们进行企业的管理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在之后的工业管理中,经济管理才逐渐形成了系统化的理论,由此,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基本形成,经过后人的不断研究与实践,一些思想应运而生[1]。因此,企业经济管理的基础就是传统经济管理学,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形成了现代管理。经济管理学具有较强的学科特性,因此需要采用科学的方式进行辅助管理,保证管理实践的有效性。依靠传统经济管理思想生成的管理方式与传统管理的方式相同。因此在实施经济管理的过程中,要充分的运用传统的经济管理思想,实现企业全面发展。
二、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对当代经济管理的影响
1.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对于农业活动的影响
农业是国民生存的基础,我国人口众多,因此就需要将农业的发展作最基本的政策。在我国,小型的村庄城镇是农业社会的关键组成部分,在长期稳定的发展中,就需要将经济管理作为指导思想,保证农业生产的发展。在实践过程中,使用经济管理方法非常重要,在生产中获得的经验与理论性的认识要能够充分的发挥作用。通过一系列的应用于实践,逐渐寻找出适合农业经济管理活动的新思想以及新形势,从而有效的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2]。农业的生产活动具有循环性,采用自给自足的方式来促进经济管理的稳定发展,减少因为生产对管理活动造成的影响,促进农业经济的平衡发展。
2.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对于政治经济管理产生的影响
对于政府机关来说,在治理国家的过程中需要借助人民的力量,例如财力资源、军力资源以及人口资源等,而国家政治经济管理就是从对国家进行有效治理的基础上实现的。西周时期,“量入为出”的概念对于国家财政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量入为出”强调税收的征集是国家获取财政收入的关键渠道,也是对人民收入进行再次分配的主要形式。在传统经济管理思想下,财政收入方面应当开源,在财政支出方面应当节流,有效的增加财政收入的来源,对财政支出进行控制,如此才能够保证国家拥有重组的资金进行生产与发展。
3.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对于货币金融管理产生的影响
金融与货币的结合,通常是基于需求以及供给等方面综合考虑的一种行为活动。在货币金融管理中,对于供求关系以及管理活动的研究已经逐渐深入。在传统的货币金融管理中,人们关注的热点是价格,对于国民来说,官方价格中的传统观念是以“谷米为基础”的形式进行最终定价的[3]。在以往的定价历史中,农业与商业的重要性就是按照粮食的价格来进行判定的,在古代经济管理思想中,对于货币的管理是一项非常丰富的概念。而在当今社会中,借贷与利息是经济活动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货币的存在也对借贷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此期间,高利贷的出现也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因此国家应当借助法律法规政策的影响来处理这些问题,保证国民经济能够稳定发展。
4.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对于供求活动产生的影响
在经济活动中,最为典型的就是供求活动。对供求活动进行管理需要对物品分配进行管理、对生产活动进行管理以及对消费活动进行管理。不同的社会分工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来说非常重要,在以往的经济政策中,在对物品流通进行管理时应当保证供求平衡,如此才能够保证国民的生活质量。但在对生产活动与物品流通进行管理时,不能单纯的依靠模式化管理的形式对经济活动进行干涉,应当按照实际情况作出正确的决定。一般情况下,放任经济活动通常是为了提高国民的生活质量,而对经济活动进行干涉通常是为了保证国家的收入,只有按照实际情况交替使用两种经济管理形式,才能够保证我国物品的生产与流通处于平衡状态。
5.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对于当代企业经济管理产生的影响
随着企业管理学的出现,人们实施的经济管理活动便逐渐有了科学的参考依据,开始按照科学的管理形式对企业进行管理。在此阶段内,各种管理理论均得到了创新与发展。企业的管理理论也开始逐渐由原来的古典理论转化为科学的理论,并形成了现代管理理论。现代经济管理的科学性是经过传统经济管理思想的升华形成的,20世纪90年代,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信息技术获得了新的发展空间,这为经济管理创造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在传统经济管理思想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才能够不断的适应社会的需求。
三、结语
综上所述,传统的经济管理思想既有优点也有缺点,在当代经济环境下,应当对于传统经济管理思想中的优点进行整合,从中取得经验,对传统经济管理思想进行传承,有效的提升人民的生活水平。
参考文献:
[1]《孙怀玉同志经济管理思想研究》课题组.经济管理理论的探索者――孙怀玉同志经济管理思想研究报告[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04).
关键词:传统经济;现代经济;管理实践
中图分类号:F09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9-000-01
近几年经济的发展迅猛,传统的经济管理思想同现在经济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明显,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我们需要对传统的经济管理理念进行改革,在改革的过程中我们要将其优秀的部分保留下来,用来对现在经济理念的发展进行指导[1]。
一、对现代农业经济管理的启示
农业生产一直都备受我国的重视,翻开我国的历史,历代君王都将农业的发展视为立国之本,所谓“民以食为天”。虽然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经济思想发生过无数次的改变,但无论什么样的改变,农业生产的地位都没有发生过变化。目前我国的农业生长出主要以个体农业为单位,农业社处于自给自足状态,要想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人民安康就必须采取合理的经济管理方式对农业进行管理。我国处于封建社会时,在农业上主要是小农经济和农业生产两者相互结合,逐渐的形成了一种中庸精神。在经济管理上主要表现为:在行为方式上主要为始终踏实前进,抓住农业生产的中心所在,促进农业生产,由始至终都坚持采用适度、平衡、中和的思想对农业生产活动进行指导,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和生产水平的进步[2]。
二、对金融货币的管理启示
货币金融和供求关系及管理制度两者既是相互独立的又是互相依存的。在传统的金融管理中,价格是人们最关注的问题。我们可以将货币价格进行分解,将其分解为货币和价格两个问题。货币金融不但会在供求活动中出现,而且也会参与到国民经济之中,同时也会在一些经济管理中出现,不但如此,货币金融还会独自存在。我国古代对货币的管理在经济管理中内容十分丰富。例如,春秋后期,单旗以金属货币“轻小为子、大众为母”为基础提出子母权论,单旗认为如果“废轻而作”极容易造成“民失其资”情况的发生,这一举动相当于官府变相的抢夺资源,因此该管理方式在实际中的应用是行不通的。到了嬴政统一灭掉成立秦国后,秦始皇对货币进行了统一,这时候民间不能在私自制造货币,到了汉武帝时铁盐成为只能有官府买卖的产品,私自铸造货币的行为被再一次的严厉禁止[3]。而历史来到南朝时,人们就是否允许民间私自铸造货币进行了一次激烈的争辩,最终的争辩结果为,私人和官府都不可在铸造货币,这政策的推广造成了“罢钱币,专用谷帛”的出现。两宋时期,则开始对货币的材料进行探讨,元朝时期纸币(宝钞)出现在了人们的生活之中。清朝将银钞钱作为货币,而到了清代则以银钱当作货币。纵观我国古代历史,完全可以将货币的管理思想进行总结,而形成一个理论体系[4]。
经济活动和数字两者的合理结合就是借贷和利息经济活动,在出现货币后,借贷也就随之产生。在我国古代高利贷的出现不在民间,而是在官府。例如,早在西周时期,政府就成立专业的机构进行放贷,而收取高额的利润。有关史料记载“盖凡力可建言之人,其家未必免此举也”,此话描述的就是在古代具有权利的官人,为了自己的利益得到保护,将高利贷作为一种合法的交易,他们并不认为这是一种剥削。同时史料中也记载了这样一句话“耕耘蚕绩之辈”说的就是借高利贷的人都是弱势的农民。从中我们不难看出,高利贷这种剥削行为,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严重的阻碍作用,可以说农村等经济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不前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受高利贷的迫害。当今社会中,货币金融活动的主要表现形式就是借贷和利息。依据从古到今货币在金融活动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以及各朝代针对问题提出的解决方式,国家应当对传统的金融管理经验加以借鉴,制定合理的经济管理政策对问题进行协调处理,对现代的经济管理模式进行完善,使其更加适合现在经济发展的需要。由此可见,传统经济管理思想给现代金融货币管理也带来了一定启示。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文章针对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和对金融货币的管理带来的启示进行了分析,让我们清楚看待事物需要具有辩证性,传统的经济管理思想既然能够在我国悠久的历史中存活,势必有它存活的价值和意义。所以不能片面的认为其在现在经济中没有一丝用处。虽然现在经济无时无刻不发生着变化,但在改革过程中,不能将传统的经济管理思想完全否定,应当对其进行分析和总结,将其中精华的部分应用到现代的经济管理之中。
参考文献:
[1]斯坦利・L.布鲁,兰迪・R.格兰特.经济思想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10(12):13-14.
[2]陈勇勤.需供管演进假说――探索经济史研究新体系[J].南都学坛,2012,10(8):7-8.
[关键词]天人合一 以道驭术 经世致用 止于至善
一、中国传统科技伦理思想之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的思想起源于原始的自然崇拜和,而后周公制礼作乐,礼乐文化中的这种礼仪被称为“周礼”,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生成与发展影响巨大,伟大的教育家孔子用其毕生的心血诣在呼吁恢复周礼,足见对其重视。虽然到了近代,“礼”开始束缚人的发展而变成鲁迅先生所说的“吃人”的礼教,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礼文化是贯穿中国文化发展始终,它从萌芽生成之日起便一直都维系着中国社会的稳定发展,所以中华民族也自古被称为“礼仪之邦”,而这种礼仪也源于对天地秩序的模仿。礼文化其实是天人合一思想的物质外化。
从汉字“天”的写法中可以窥测出,“天”本来就是和“人”相通的,在“天人合一”思想中,“天”并不单指天空,更指的是天地万物,指包罗万象、天长日久的自然母亲。人类从自然中来,是大自然孕育并养育了人类文明,所以科学技术的发展一定不能以牺牲自然为代价。
人类从自然中来,最终还要回到自然中去,所以天人合一首先指的是天人的共通性,中国传统文化很早便对此有着一致认同。主张“天人合一”,强调天与人的和谐、一致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主要特点。文化上的主导所带来的效应是巨大的,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天是不可超越的存在。
天人合一的思想还包含了人与天地万物是一个互相联系、休戚与共的整体,亦即“万物一体”。在天地万物的整体结构中,诸个体间相互依存、相得益彰。首先,天地对人和万物有养育之恩;其次,中国古代认为,“人”是万物之灵,只有人类才知道应该关爱自然,善待自然界中有生命的和无生命的自然物,真正做到“与万物合而为一”。
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不仅深深渗透于中国传统科学技术三大学科农学、中医、天文学中,而且还影响中国文化的走向与发展与国民性格的形成,这里不做赘述。
二、中国传统科技伦理思想之以道驭术
道在中国文化中最为著名的意思是“道德”,对于这个词语的解释可以追溯到道家元典《道德经》,道家的思想对中国文化影响并不亚于儒家,如果说中国文化有着儒家的翩翩外衣,那么道家的思想则是中国文化的深邃灵魂。我国传统科技伦理思想重视农业,对待“百工”等手工业者或者商业的态度则有所限制。以道驭术思想在道家那里体现为“道法自然”,强调劳动者与工具器物之间的和谐关系。李约瑟曾经这样评论先秦道家的思想:“他们看到,用以统御无生命界的工具可以转过来对付工具创造者的血肉之躯。他们的洞察力是人与机器的整个关系史的一部分:这种关系有时是增进人的健康的,有时是压抑人的,有时又是致人于死命的。这是一直到今天还没有得出公正论断的社会主题之一。”
纵观中国传统科学技术长期发展的历史,以道驭术始终是贯穿始终的伦理指导方针,关系国计民生的农业、医学、算学、天文学四大学科领先于世界,陶瓷、丝织、建筑三大技术成果的美名远播,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和印刷术四大发明对世界历史进程的有力推动,这些是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的辉煌见证,也体现了以道驭术的科技伦理思想对科技发展所起的积极指导作用。
以道驭术的思想与西方用伦理道德约束技术活动观念不是等同的,因为我国传统文化中对“道”和“德”的理解与西方的伦理道德观念在思想内涵上有一定区别,从老子《道德经》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人的道德关爱天地万物,关心个人社会国家的命运,而且非常强调个人修身,因而在对技术活动的约束机制上也有自己的特色。
三、中国传统科技伦理思想之经世致用
宋元以后,中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开始慢慢落后于西方,近代中西方文化交流也由于种种阻碍而进程缓慢,历史发展到一定程度,对中国传统科技伦理价值观也出现曲解和滥用,逐渐体现出其不利于文化交流与科技进步的方面。
天人合一思想,以道驭术思想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也逐渐被滥用与曲解。以道驭术的含义是伦理道德对科学技术的驾驭和制约,这里的科学技术关系国计民生与社会稳定,而“奇技巧”不在其中,“奇技巧”指的是容易使帝王“丧志”,或使百姓耽于享乐而不做“正事”的技艺,所以以道驭术思想并不是鄙薄科学技术,而是在近代被滥用,由于重重阻挠,西方科学技术的引进步履艰难,直接导致中国近现代化进程缓慢。
四、中国传统科技伦理思想中关于善的释义
“止于至善”语出《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我国自古以来被称为“礼仪之邦”,在中国传统文化萌生的先秦时代,礼乐文化是整个文化的主流,礼乐文化中包含着孕育生灵的大自然的崇敬,反映人类刚刚脱离蒙昧时期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是“止于至善”思想的具体体现。
真善美是人类的共同追求,科学追求真,道德追求善,艺术追求美。一般来说,西方文化把真放在第一位,而中国传统文化则把善放在第一位,中国传统科技伦理观把善作为科技发展的最高价值评判标准。
止于至善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度”有很好的启示,现代社学技术的进步与经济的发展同步并行,但是其引发的问题却令人堪忧,追求利润是既是人之常情,又是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我国传统文化中讲:“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用之有度。”体现了经济良性发展的一般原则。同样,科学技术的进步更不能以牺牲后代人的幸福和利益为代价。
参考文献:
[1]吴国盛.科学的历程[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论文摘要:艺术和设计是相通的。本文通过分析和探讨大量的成功设计实例,从理论和实践上阐明:传统美学思想精髓是中国现代设计健康发展的源泉,系放之四海皆准的理论,“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面对高度科技化、信息化社会的冲击和挑战,未来的中国设计应坚定地将设计思想根墓立足中国传统美学的精髓,并将其发扬光大。
美学系从西方舶来学科,西方文化从柏拉图开始,一直是讲主客二分的,于是西方美学突出的特点是“以个体为美”,强调形象性、生动性、新颖性。与西方人的这种审美趣味不同的是,“中国传统思想的精魂是天人合一,人与世界一体”,这一点体现在中国传统美学上就是更强调主客统一的“整体意识”,认为万事万物都是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都遵循同一个本质规律,因而中国古代的学者和艺术家始终致力于“以整体为美”的创作,将天、地、人、艺术、道德看作一个生气勃勃的有机整体,把人的情感赋予物的形式,借物抒情,“以形写意”,“形神兼备”。
21世纪是一个高度现代化、信息化的世界,新科技、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使我们目不暇接,随之而来的新思想、新观念冲击着世界上每一个人的精神世界。中国当代设计同样不能幸免,国外各种艺术思潮的涌人对中国的现代设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在这种局面下,如何使中国现代设计摆脱冲击继而走向世界呢?笔者认为,关键的问题是要在中国现代设计中大力弘扬民族传统美学思想精髓,也就是用中国传统美学思想指导我们的现代设计。正如列宁谈到的“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中国的现代设计也只有扎根中国传统文化当中吸收养分,才能设计出与众不同的作品,才能在这个趋于大同的世界中找到自己的出路。
“中国传统思想的精魂是天人合一,人与世界一体”。这一点体现在中国传统美学上就是强调主客统一的”整体意识”,认为万事万物都是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都遵循同一个本质规律,因而中国古代的学者和艺术家始终致力于“以整体为美”的创作,将天、地、人、艺术、道德看作一个生气勃勃的有机整体,把人的情感赋予物的形式,借物抒情,“以形写意”,“形神兼备”。
在这种“天人合一”的整体的世界观与“物我同一”的审美观念的观照下,中国的传统艺术表现形式不重“写实”重“传神”,不重“再现”重“表现”,注重表现整体造型的气势,而不是对客观对象事无巨细的全盘描绘。在这一点上中国传统艺术中龙的造型是一个典型的代表,作为中华民族的象征和图腾,龙这个在现实世界中不存在的艺术形象不论在哪个朝代,不论是狞厉的,飘逸的,还是威武的,都极富生命的张力。而汉代漆器上的凤纹,甚至脱出了表现对象的原有造型,只提取了体现凤鸟特征的一些造型元素加以变化组合,使得纹样似凤似云,舒卷自如,着重体现一种浪漫飘逸的气质。另外,传统造型艺术在意境上追求“大音稀声、大象无形、大巧若拙”的境界,注重事物质的表现,往往意到为止,决不拖沓,“恰到好处”。例如汉代瓦当上的图形符号,画像石、画像砖上的各种造型,形象简洁概括却又不失活力。
透过传统造型艺术的历史延伸脉络,我们可以看出.中国造型艺术本身(究其本质就是一种设计)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其本身在新的技术与意识观念的冲击下不断的更新拓展,而其内涵与精神则是民族历史长期积淀的结果,是中华民族所特有的,我认为这种精神和内涵就是含蓄,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意境。
所谓含蓄,作为文艺理论,早在《左传咸公二十二年》就被提到:“春秋之称微而显,,志而晦,婉而成章,尽而不污,惩恶劝善,非圣人孰能修之。”在这段被后世称为春秋笔法的文艺理论中“晦”就是我们提到的含蓄。而作为一种文艺方式,它是在不损害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不减少形象感染力这一限制之下,一种更简捷,更概括,更有回味的省略方式。在中国画里,常常有这样的构图:不见房屋,只露出一面酒旗;停着的小船,无船夫也无过客;小径虽幽,没有行人。除了绘画,中国的诸多艺术部类都或多或少体现着这种传统的表现形式。中国戏剧表演中,一将、四兵就代表了千军万马,骑马只用马鞭挥挥,划船只有划桨动作……,所以中国人的对于美的看法是独特的,是含蓄的,是人生哲理的关照,它的背后是浓浓的厚重,所以中国人对于美的看法更多的注重意境的营造。象这样的成功设计我们能够举出很多。2008年的申奥标志可以说是一个很好的范例,整个标志造型没有对传统造型的直接借用,而是运用了中国特有的介于似与不似之间写意手法,恰到好处地传递出“中国结”和“运动员”两个意象,标志不仅体现了中国特有的风采,同时也得到了世界的认同。另外还有凤凰卫视中文台的台标,借用了彩陶上的凤鸟图形,并使用了中国特有的“喜相逢”的结构形式,反映出一种厚实的文化底蕴,而凤鸟两两相对旋转的翅膀极富动感,体现了现代媒体的特色。设计背后的“意”是人们迷恋其设计的关键,例如中国联通的标志,采用的就是源于佛教八宝的“八吉祥”之一“盘长”的造型,取其“源远流长,生生不息”之意。这种吉祥寓“意”的沿用,使我们的现代设计少了一些商业气,更多了一些文化气息和亲和力。特别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胜景成为了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精髓的一次集中的展现:放飞白鸽的舞蹈代替了传统的放飞白鸽;四个精美的提线木偶的京剧表演代替了传统的武行表演;昆曲和古琴的组合仿佛把人们带到了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那晚的北京让中国认识了世界,更重要的是让世界认识了中国,一个璀璨夺目却含蓄内敛的中国。
或许大家认为,只有中国的设计运用含蓄的手法才能成功。其实不然,我们所认同的这种美学观念恰恰与世界的潮流不谋而合,在现代图形设计中,为了便于形象的传播,让消费者记忆,要求设计简洁、集中,概括。中国传统艺术中空白、虚形的表现方式不自觉地体现在许多现代设计师的作品当中,荷兰画家、图形大师埃舍尔(M " C " Escher )作品中负形运用得炉火炖青,如作品《八个头像》、《鱼》、‘鹅》、《晰踢》等,利用形与形不同轮廓之间的关系,构成一个新的形,彼此的共用线相互依存,互生互长,图地互换。埃舍尔的负形研究成果影响了近现代的设计师们。在日本设计师福田繁雄的许多招贴作品中,充分运用正负形的关系,以自己独特的具有很强感染力的简洁图形语言传达信息,深化印象。这种图形之间巧妙、奇特的构合,要比精确地描绘物像更为不易,在全神贯注于一个物形的同时又能注意到之外的空白处,就像捉迷藏一样,让你一眼看不完,在图形中寻找、回味,领略其中的妙处,是现代图形创意的亮点。
现代设计蕴含的空间巨大,从广告设计、产品设计、服装设计到室内设计、建筑设计等等,处处都能看到运用含蓄这种表现形式来传达信息的成功实例。当今世界500强企业的标志个个简洁含蓄,视觉冲击力强,很少繁杂或令人费解。“雀巢咖啡”广告语“美味的开始”,朗朗上口又回味无穷;“可口可乐”广告语“永远的可口可乐”,简单而深刻,用含蓄的语言传达深广的含义。现代广告招贴广泛运用空间的虚实对比,如一幅以保护水资源为主题的公益招贴,以黑白两色分割整个画面,丰满的鱼头衍变为只剩骨头的鱼身,大量的黑白空间留给人们去思索、回味。现代产品包装设计,以突出品牌或企业形象为主,简简单单,一块标准色、一套标志字体即可,很少看到多余的图案装饰。意大利“孟菲斯”以出众的产品设计而著称于世,作品往往样式简单,功能优良,内涵丰富。如一件茶几,以细长弯曲的钢管轻托轻薄的桌面,似水草浮萍、荷叶莲花,宁静而和谐,创造了一种高雅的时尚。“苹果电脑”的外型设计在满足功能的基础上,越来越趋于简单、超薄,同时赋予更多的哲学含义,设计成为一种文化,是有生命的,发展着的。美国著名建筑大师赖特设计的“流水别墅”,整座建筑坐落于瀑布之上,以普通的毛石和长条石为材料,色彩对比强烈,造型简洁大方,传达“回归自然”的人居哲学观。
艺术和设计是相通的,从中国画的空灵意境到图形设计的负空间、虚拟形,再到建筑设计的简约含蓄,看不出有什么本质的不同。艺术家和设计师擅于找出一个着力点,以这一着力点显示其余。由于不和盘托出,所以显得无穷无尽,即所谓引一以概万,言有尽而意无尽,在有尽中显示无尽,以达到“空则有、有则空”的含蓄美的最高境界。
〔关键词〕相似传播;情景聚类;协同过滤;推荐算法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16.11.009
〔中图分类号〕G20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821(2016)11-0050-05
〔Abstract〕In the age of the Internet era,the personalized recommendation system gradually is applied to different fields and recommendation algorithm has become a research hot spot at present.Traditional recommendation algorithm,however,often has some problems,for example a cold start,sparse data.In this paper,on the basis of researches on traditional recommendation algorithm,this paper proposed a collaborative filtering recommendation algorithm based on similarity propagation and context puting the similarity between user for user clustering,then the paper found more nearest neighbors of target users,according to the similarity propagation to finally,it recommended projects according to the forecast target users ratings.With the help of online public data,the paper implemented the proposed algorithm and verified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algorithm on Matlab.experiment showed that the accuracy of the proposed algorithm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algorithm was higher,and the proposed algorithm relieved the problems of traditional recommendation algorithm,such as the cold start and sparse data,etc.
〔Key words〕similarity propagation;context clustering;collaborative filtering;recommendation algorithm
如今,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然而,随着网络上信息量越来越大,信息过载的问题也越来越严重,这对人们在网上快速查找精确信息造成了很大的困难。个性化推荐系统能够根据用户的兴趣偏好、项目、需求甚至通过感知用户的情景来向用户推荐信息,这不仅很好地解决了信息过载的问题,同时还满足了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在实际应用方面,亚马逊、当当等大型电商网站都开发出了自己的推荐系统。在学术研究领域,个性化推荐方面的研究也逐渐进入学者的视野并得到关注,例如美国的Grouplens团队、Alexander Tuzhilin教授、Paul Resnick教授等对个性化推荐系统及相关的推荐算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1]。
1问题的提出
协同过滤推荐算法作为目前研究较成熟、应用范围较广的推荐算法已被广泛地运用于互联网各大推荐系统中[2]。然而,传统的协同过滤推荐算法推荐的准确率和推荐效率往往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如对于新用户存在的冷启动问题和由于评分矩阵数据稀少导致的数据稀疏问题对推荐算法的质量产生的影响。
本文对传统的推荐算法进行了改进,将相似传播的思想和用户的情景与协同过滤推荐相结合,提出了一种基于相似传播和情景聚类的网络协同过滤推荐算法,在传统协同过滤算法存在的问题得到了较好缓解的同时也提高了推荐算法推荐的准确率。
2相关概念及理论
21情景的定义
情景在不同的领域有不同的定义,心理学、情报学、哲学、组织行为学、教育学、社会学等领域的众多学者都对情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但关于情景的定义学者们都各执己见,不能达成一致共识,因此情景一直没有统一的定义。Dey等人认为能描述某一实体特征的信息即为情景[3]。虽然这一定义目前被广泛引用,但由于不同领域对情景的理解各不相同,情景的定义一直无法准确给出。大多数学者都认同:情景是和实体是不可分的,情景只有与实体产生联系才具有意义,情景可以将实体的相关信息进行详细的描述。
22聚类的概念
聚类是利用一定的方法将数据集合划分成簇中各成员间相似度较高但簇与簇间各不相同的多个簇的过程。聚类的结果往往随着所使用的聚类方法的改变而改变,使用不同的聚类方法对相同的数据集进行聚类,产生的最终结果也可能不同。划分的过程不是通过人,而是通过聚类算法进行的。
23协同过滤推荐
协同过滤推荐(Collaborative Filtering Recommendation,CFR)是根据用户的兴趣偏好及相关信息找到与用户相似的群体,将该群体感兴趣的内容作为待推荐的内容推荐给用户。协同过滤推荐不需要用户显式查找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或项目,而是根据已有用户对项目的评分来预测计算该用户的评分,进而根据评分高低对用户进行推荐,因此该方法在许多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
3传统协同过滤推荐算法
协同过滤推荐的原理是根据用户的兴趣偏好及相关信息找到与用户相似的群体,将该群体感兴趣的内容作为待推荐的内容推荐给用户。其中,基于记忆的协同过滤在实际运用中运用范围较广,它又可以根据被计算相似度的对象的不同分为用户和项目两种类型[4]。
31基于用户的协同过滤
基于用户的协同过滤(User-based CF)推荐算法首先是查找与目标用户相似的群体(即目标用户的最近邻),这一过程通常通过利用系统中已有“用户-项目”评分矩阵中的评分数据来计算用户与用户之间的相似度来完成;然后根据生成的最近邻集合中的用户对项目的评分数据,利用评分预测计算公式来计算得到目标用户对某一项目的预测评分;最后根据预测结果对目标用户进行推荐。整个推荐过程大致可分为目标用户最近邻查找和目标用户对项目的评分预测。余弦相似性、修正的余弦相似性、Tanimoto系数,Pearson相关系数[5]等是在计算相关系数时较常使用的方法。
User-based协同过滤推荐算法在计算用户间的相似度时多是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的计算方法,根据已有用户对项目的评分矩阵进行计算。计算用户u与u′间的相似度,计算公式如下:
sim(u,u′)=∑s∈I(u,u′)(r(u,s)-(u))(r(u′,s)-(u′))∑s∈I(u,u′)(r(u,s)-(u))2(r(u′,s)-(u′))2
其中,r(u,s)代表用户u对项目s的评分,r(u′,s)代表用户u′对项目s的评分;(u)代表用户u对所有项目评分的平均分,(u′)代表用户u′对所有项目评分的平均分;I(u,u′)代表用户u与用户u′都有评分的项目的集合。
通过计算目标用户与非目标用户间的相似度找到与目标用户相似的用户群体,将该群体的集合作为目标用户的最近邻集合D。生成最近邻集合后,将最近邻集合中用户对项目的评分数据代入评分预测公式来对目标用户进行偏好预测。预测目标用户u对某一项目s′的评分时可采用如下公式[6]:
P(u,s′)=∑u′∈D[sim(u,u′)R(u′,s′)]∑u′∈Dsim(u,u′)
其中R(u′,s′)代表用户u的最近邻集合中的用户对项目s′的评分,sim(u,u′)代表用户u与u′的相似度,D为用户u的最近邻集合。
以上公式计算出来的预测结果将作为对目标用户进行推荐的依据。
32基于项目的协同过滤
基于项目的协同过滤(Item-based CF)推荐算法首先是找到与项目相似的项目群,这一过程通常通过利用已有用户对项目的评分数据计算项目与项目之间的相关系数来完成;项目相似群生成后,根据用户对群体中各项目的已有评分数据来计算用户对某一项目的预测评分;最后根据评分计算结果对用户产生相关推荐。计算项目t与t′间的相似度,计算公式如下:
sim(t,t′)=∑u∈u(t,t′)(r(u,t)-(t))(r(u,t′)-(t′))∑u∈u(t,t′)(r(u,t)-(t))2(r(u,t′)-(t′))2
其中,r(u,t)代表用户u对项目t的评分,r(u,t′)代表用户u对项目t′的评分;(t)代表所有用户对项目t评分的平均分,(t′)代表所有用户对项目t′评分的平均分;u(t,t′)代表对项目t与t′都有评分的用户的集合。
根据项目间相关系数的计算生成项目的最近邻集合I,之后根据生成的相似的项目群体来预测用户对项目的评分。如计算用户a对项目i的预测评分,计算公式如下[7]:
P(a,i)=(i)+∑j∈I(i,j)sim(i,j)(r(a,j)-(j))∑j∈I(i,j)sim(i,j)
其中,(i)代表所有用户对项目i评分的平均分,(j)代表所有用户对项目j评分的平均分;sim(i,j)代表项目i与项目j间的相似度;I(i,j)代表项目i的最近邻集合。
计算出预测评分后依据预测结果对用户进行推荐。
然而,对于新用户和评分数据较少的用户,利用传统的协同过滤推荐算法很难对其进行准确的推荐。本文在对传统推荐算法研究的基础上,将相似传播的思想和用户的情景与协同过滤推荐相结合,提出了一种基于相似传播和情景聚类的协同过滤推荐算法,对传统的推荐算法进行改进以解决冷启动及数据稀疏等问题。由于在个性化推荐的过程中充分考虑用户的情景,使得推荐结果更能满足用户个性化的需求,准确率也相对较高。
4基于相似传播和情景聚类的协同过滤推荐算法
41算法思路
基于聚类的协同过滤推荐算法是根据一定的聚类算法利用已有的“用户-项目”评分矩阵将用户分成多个不同的簇,通过计算用户与各簇的距离来找到与目标用户距离最小的簇作为目标用户的相似用户群体,最后将目标用户相似群体中的用户对某一项目的加权平均分作为目标用户对该项目的评分,以此方式来预测目标用户对项目的偏好程度,然后对用户进行推荐。
然而对于新用户,由于缺少相关信息,在查找用户最近邻时可能会出现很大的误差,最终影响推荐的准确性。情景能很好地描述用户的特征,对个性化推荐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用户的情景因素引入到个性化推荐中,充分考虑情景对推荐效果的影响,对原有的基于聚类的协同过滤推荐算法在相似度计算公式和用户评分预测公式进行改进,提出了一种基于相似传播和情景聚类的协同过滤推荐算法。该算法根据用户的情景对用户进行聚类,同时引入相似度传播的思想,能够很好地缓解以前算法存在的数据稀疏性问题。
相似传播,就是根据每个用户或项目的最近邻找出最近邻的最近邻,这样能寻找出与目标用户相似的更多的邻居,提高推荐结果的准确性。例如,若用户u的最近邻为u1,而u1的最近邻为u、u2和u3,则在预测用户u对某一项目的评分时,可以根据一定的算法利用用户u1、u2和u3的评分预测用户u的评分,最终进行推荐。
在推荐系统中利用情景对推荐信息进行过滤的时间并非是固定的,根据利用情景的先后,可将情景感知推荐系统分为情景预过滤、后过滤与建模3种不同的形式[8]。情景预过滤是在推荐过程中首先根据用户的情景剔除部分不匹配数据,生成与用户情景相关的评分数据集,之后根据推荐算法对数据集进行用户评分预测,最终将与用户情景匹配的结果推荐给用户。本文所提算法工作流程图如图1所示:
42算法
本文所提算法大致可分为以下3个步骤:
421聚类
本文根据用户情景的不同将用户进行聚类。首先确定出k个聚类中心,然后计算不同情景间的相似度,依此将用户分成k个簇,使得每个簇中的用户有相似的情景。由于情景的属性是混合型的,在计算情景间相似度前需对用户的情景进行抽象描述。本文通过采用余弦相似性计算用户情景的相似性对用户进行聚类。将用户的情景定义为C,计算情景C1与情景C2间的相似性的计算方式如下:
sim(C1,C2)=C1・C2C1C2
通过计算情景间的相似性,将情景相似度高的用户聚类在一起,生成情景最近邻集合M。
422最近邻集合的生成
计算目标用户到通过情景聚类得到的各簇之间的距离,找到与目标用户距离最近的簇,并计算目标用户与簇中各用户间的相似度。本文在传统的计算用户相似度的基础上引入用户的情景因素,对传统的相似度计算方法进行改进,提出了基于情景的用户相似度的计算,如计算目标用户u与用户u′间的相似度,计算方法如下:
sim(u,u′)=∑j∈I(u,u′,c)(r(u,c,j)-(u,c))(r(u′,c,j)-(u′,c))∑j∈I(u,u′,c)(r(u,c,j)-(u,c))2(r(u′,c,j)-(u′,c))2
其中,r(u,c,j)代表用户u在情景c下对项目j的评分,r(u′,c,j)代表用户u′在情景c下对项目j的评分;(u,c)代表用户u在情景c下对所有项目评分的平均分,(u′,c)代表用户u′在情景c下对所有项目评分的平均分;I(u,u′,c)代表用户u与用户u′在情景c下有共同评分的项目的集合。
根据以上公式计算出目标用户与簇中各用户的相关系数,将与目标用户相似度较高的用户放入同一集合中,生成目标用户的最近邻集合N。
在计算项目与项目间的相似度时,本文在基于项目的协同过滤经典算法Slope One算法[9]中引入用户的情景,形成“用户-情景-项目”模型,在计算项目间相似度时将情景因素对用户对项目评分的影响考虑在内,提出基于情景的项目相似度计算方法,计算项目t与项目t′的相似度的计算方法如下:
sim(t,t′)=1-∑u∈U(c,t,t′)[r(u,c,t)-r(u,c,t′)]U(c,t,t′)Pm
其中r(u,c,t)代表用户u在情景c下对项目t的评分,r(u,c,t′)代表用户u在情景c下对项目t′的评分;U(c,t,t′)代表在情景c下对项目t与t′均有评分的用户数,U(c,t,t′)代表在情景c下对项目t与项目t′均有评分的用户的集合,Pm表示满分评分。
通过计算项目间的相关性生成项目的相似项目群作为项目的最近邻集合A。
423推荐的生成
假设用户u的用户最近邻集合表示为N,情景c的情景最近邻集合表示为M,项目t的项目最近邻集合表示为A,则用户u在情景c下对项目t的预测评分Gu,c,t可通过目标用户u的用户最近邻集合N中的用户在情景c下对项目t的评分,目标用户u在情景c的情景最近邻集合M下对项目t的评分,以及目标用户u在情景c下对项目t的项目最近邻集合A中项目的评分求得。用户u在情景c下对项目t的预测评分计算方法如下:
Gu,c,t=13k1∑u′∈Nsim(u,u′)[R(u′,c,t)-(u′,c)]+(u,c)+k2∑c′∈Msim(c,c′)[R(u,c′,t)-(c′,t)]+12[(c,t)+(u,c)]+k3∑t′∈Asim(t,t′)[R(u,c,t′)-(c,t′)]+(c,t)
其中k1=1∑u′∈Nsim(u,u′),k2=1∑c′∈Msim(c,c′),k3=1∑t′∈Asim(t,t′)。R(u′,c,t)代表用户u′在情景c下对项目t的评分,R(u,c′,t)代表用户u在情景c′下对t的评分,R(u,c,t′)代表用户u在情景c下对项目t′的评分;(u′,c)代表用户u′在情景c下对所有项目评分的平均分,(c′,t)代表所有用户在情景c′下对项目t评分的平均分,(c,t′)代表所有用户在情景c下对项目t′评分的平均分;(u,c)代表用户u在情景c下对所有项目评分的平均分,(c,t)代表所有用户在情景c下对项目t的评分的平均分。
43实验和结论
为了验证本算法的有效性,笔者利用Matlab进行了验证。本文用来验证的数据集来自Grouplens提供的公开数据集,该数据集中包含了用户的情景信息、用户对电影的评分(1~5分之间)。笔者通过对公开数据集中数据的处理,从原始数据集中选出评分较多的用户,其中包括1 000名用户在不同情景下对3 000部电影做出的160 000条评分作为验证数据,其中用来训练的数据占70%,用来测试的数据占30%,实验对预测分数达45分以上的电影向用户做推荐。
在仿真过程中,通过计算不同算法(含本文算法与传统算法)间的平均绝对误差(MAE,Mean Absolute Error)来加以证明本文算法的有效性。设预测评分集合为P={p1,p2,p3,…,pi,…,pn},实际评分集合为Q={q1,q2,q3,…,qi,qn},则平均绝对误差的计算公式如下:
MAE=∑ni=1pi-qin
所得结果如图2所示。由图中可看出在最近邻数目相同时,本文算法的MAE值明显小于Slope One算法和传统的协同过滤推荐算法,本文所提算法推荐的准确率与以上两种算法相比相对较高。
5结语
本文在对用户进行推荐时充分考虑用户的情景因素对推荐结果的影响,根据情景间的差异将用户进行聚类,且在计算用户和项目相似度以及用户对项目的预测评分时也将情景的影响考虑在内,最终实现对用户的项目推荐,仿真实验证明了本文所提算法是有效且可行的。由于在推荐过程中不仅考虑用户的情景因素对用户偏好的影响,同时引入相似传播的思想使得目标用户能找到更多的邻居,这样很好地缓解了传统算法中一直存在的冷启动问题,而且进一步提高了推荐算法的准确率。但由于在根据用户情景对用户进行聚类时需反复迭代,计算所花时间较长,造成整个推荐过程所花时间相对较长,因此未来的研究希望能图2不同算法的MAE值比较
在提高推荐效率上有所突破。
参考文献
[1]冯鹏程.基于情境感知的个性化推荐算法的研究[D].上海:东华大学,2014.
[2]邓晓懿,金淳,韩庆平,等.基于情境聚类和用户评级的协同过滤推荐模型[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3,(11):2945-2953.
[3]詹丽华,李育嫦,潘瑞冰.基于情景感知的移动搜索的演变和实现[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5,(11):102-105.
[4]奉国和,梁晓婷.协同过滤推荐研究综述[J].图书情报工作,2011,16:126-130.
[5]邱均平,张聪.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协同推荐系统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3,22:132-137.
[6]罗文.协同过滤推荐算法综述[J].科技传播,2015,(7):115,196.
[7]董坤.基于协同过滤算法的高校图书馆图书推荐系统研究[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11,(11):44-47.
关键词:传统经济管理;现代经济管理;启示
现阶段,我国的经济管理思想是以西方主流经济学和管理学理论为基础的。总的说来,现代经济学关注的重点是价格机制,对于自然因素和制度因素关注的比较少。而我国的传统经济思想可以很好的弥补现代经济学的不足之处,我国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将自然环境和制度看作影响经济的关键因素,本文对我国传统的经济管理思想进行了透彻的分析,并探讨了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对现代经济管理思想的启示意义。
一、注重制度和政治因素是传统经管思想的重要优势
1.关注各种生产要素的产权问题
生产要素的产权问题是非常值得探讨的,孟子曾就这一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有恒产者有恒心”。孟子的观点强调的是产权对于资源配置的积极作用,产权可以有效的提高产权所有者的积极性。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实行了土地私有产权和自由买卖制度,在这种制度之下我国的农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从中可以得到的启示是:产权制度是一种有效的社会治理手段,对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当代社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怎样构建一种既保护公有制主体,又不损害私有制产权的社会制度是十分重要的,这也是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对现代经济管理的启示。
2.将经济管理行为转化为整个社会的有机整体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我国传统社会一直存着一种重农抑商的思想,这主要是因为农业和商业相比更加容易控制。各个诸侯国为了自身的利益,为了建立一个自给自足的国家,鼓励小农经济的发展。从中可以得到的启示是:现代经济管理人员应该站在足够的高度,发展经济的目的是为了整个社会的长远发展。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具有独特的国情,西方现代经济学理论并不一定都合适我国,为了促进我国的发展,现代经济管理人员应该根据我国独特的国情构建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理论。
3.发现不同时期的不同客观条件,抓住不同条件下的不同主要矛盾
我国封建社会经常发生战争,这些战争有些是为了维护国家自身的利益,有些则是为了扩张领土。以两宋时期为例,当时北方少数民族逐渐强大,对中央政府构成了威胁,为了消除这种威胁,中央政府力求通过经济手段来建立和北方少数民族的友好联系。从中可以得到的启示是国家关系和政治也是影响国家经济的重要因素,经济管理人员在看待经济问题时应该融入国家关系和政治因素。
二、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当中的理财观念和启示
1.“开源”和“节流”
这里的开源指的是国家可以通过发现新的税源来增加国家财富总量,这里的节流指的是国家要尽可能的减少不必要支出。在我国的封建时代,国家的开源行为一般都是和老百姓抢夺利润的。具体来讲就是,两汉时期将盐和铁都归入了政府的管制和经营范围,两宋时期推行了茶引制度,明朝实行的矿监制度等等。
2.缺乏对税收征收成本的控制
我国封建社会的中央政府在控制税收成本中使用的方法主要有:依靠税收官员自身的道德水平,对相关税收工作进行监控,改变税率等等,上述方法不够有效,这使得我国古代税收成本从来没有降低过。现代社会的税收工作中也存在类似于古代的问题,那就是在税收工作中关注产量,忽略了生产函数的重要作用,忽略了通过降低消耗来提高收益的手段。
3.始终包含着一种重等级不重事权的内在矛盾
在我国的封建时代,当权者实现国家治理的手段之一就是控制财政资源,可以这样说古代的经济管理方法是为政治服务的,是维持国家稳定的有效方法。早在汉代,当权者就建立的“均输”制度,宋代又建立了转运使制度,这都表明了国家财政是由中央控制的。在现代社会,如何协调事权和财权的关系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为了国家的发展,我国应该鼓励新兴产业的发展,通过有效手段对税收成本进行控制,尽可能的减少不必要的开支,协调事权和财权的关系,建立一个高效的国家财政体系。
三、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在我国的传统经济管理思想中,自然环境是影响经济的重要因素,“使民以时”就是这种思想的重要体现。从我国古代的一些典籍中也可以看出人们对自然环境和经济之间关系的认识,《尚书》中就明确记载了人们根据季节的不同而安排不同的生产经营活动。但是总的说来,现代西方的主流经济学不太关注自然环境对经济的影响,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关注重点是价格理论。
自然环境是影响经济的关键因素,但是自然环境对经济的影响不是即时的,往往需要比较长的时间来显现。现代经济管理学者应该充分借鉴我国传统的经济管理思想,关注自然环境对经济的影响,将自然环境加入经济系统之中,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之中关注生态环境,最终实现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
四、结语
我国古代传统的经济管理思想非常重视政治制度和自然环境的作用,本文对我国传统的经济管理思想进行了透彻的分析,并探讨了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对现代经济管理思想的启示意义。
参考文献:
[1]鲁梅.传统经济管理理念对现代经济管理的影响[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4,22:34.
[2]张会.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对当代经济管理实践的启示[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1:36-37,44.
[3]张玉山.谈传统经济管理理念对现代经济管理实践的促进性[J].财经界(学术版),2013,17:27.
西方发达国家自二十世纪末的滞涨现象和随后的经济新增长引出了新经济概念。1992年至2001年期间是属于美国的繁荣时期,年经济增长率达3.6%;失业率于2000年降为20多年来最低点4.2%;通货膨胀率维持平衡。经济发展中将这种持续的增长高、就业率高、通胀低的现象称为新经济。这是融合了科技革命与金融创新并基于信息技术发明的必然产物。新经济在发展过程中融合渗透了知识经济与网络经济。知识可以分为技术型和信息型两大类,由OECD的定义,知识经济是基于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及使用并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的经济。网络经济则是基于网络化的经济。所谓的网络化有以下三层含义:(1)现代信息资源及信息载体网络化;(2)信息网络下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网亦被同化;(3)这些网络融合交织在一起形成全球信息网络和经济网络。新经济是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上、以知识为基本构成、以网络经济为主要内容的经济,被认为是知识经济和网络经济的有效结合,而新经济也势必朝着全球信息网络化的方向发展。
二、传统经济的概念及构成
传统经济亦称自然经济。相对于商品经济,多见于乡村及农业社会,以社会风俗和惯例为主用于生产基本经济问题的解决。在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时,通过资源—产品—污染排放的单向线性开放式过程,这种模式的应用,在工业的快速发展中,会因生产规模的扩大和人口数量的增长,环境自身净化能力的减弱,导致环境问题日趋严重,资源短缺的危机更加突出。传统经济模式具有标准化、规模化、效率化和层次化等特点,传统经济以产品生产为发展方向,以直接交易为经营方式,注重于效益的高低,以广告为渠道,创立营销品牌,但不以客户满意标准为先。尽管新经济也重视经营效益的好坏,但它更以客户的终身价值以及股东权益为主,营销提倡以人为本,依靠实际行动来建立口碑,努力保持和开拓客户资源。
三、新经济与传统经济的对比
由政治经济学理论可知,扩大再生产有外延式和内涵式之分。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于二十世纪实现了由大量原材料加工到技术设计和应用的转变:从资源到信息的加工转换,从物质资料到知识和智能应用的转换。这种转换过程延续了内涵式扩大再生产的横向发展过程,实现了传统经济向新经济的转变。新经济的生产方式则是内涵式扩大再生产的纵向发展过程,是引领扩大再生产的最优形式。
(一)特征对比第一、知识是经济活动的主要构成。虽然在传统经济活动中,都离不开资源、资本、劳动力等基本构成要素,但在新经济时代,它们远不如知识重要。这里的知识主要是指科学、技术、能力和管理,也是传统生产要素生产能力和效率提高的重要途径。第二、知识创新大大促进了经济的增长。在新经济时代,用于生产、交换、消费的各个环节都离不开知识创新,它充分体现了人类的最高智慧。而人类不断推出的新思想、新观念、新产品和新技术正预示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经济的不断增长。第三、新经济的发展基于计算机、网络、数字化等技术。新科技的发展,促进了知识的推广,更直接推动了知识的创新。第四、新经济的发展以教育为核心。教育是人才培养、知识创新的基石,现代和未来的国际竞争就是综合国力的竞争、人才的竞争、更是教育的竞争。第五、新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现。新经济本身就具备可持续发展性,具有失业率低、通涨率低、赤字低、增长快的特点,因此,未来经济的发展基于新经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
关键词: 可持续 发展 经济
引言:所谓经济可持续发展:是一种合理经济发展形态通过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使社会经济得以形成可持续经济发展模式。这种模式,本质上是现代生态经济发展模式,它正确地在经济圈、社会圈、生物圈的不同层次中力求达到经济、社会、生态三个子系统相互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使生产、消费、流通都符合可持续经济发展要求,在产业发展上建立生态农业和社生态工业,在区域发展上建立农村与城市的经济可持续发展模式。总之,经济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概念的延伸或在经济方面的具体化。
一、 经济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产生和研究
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就决定了以可持续研究对象的发展经济学与可持续发展经济学的关系。从经济方面来讲,传统经济也就是传统社会生产方式、人类自身关系及其与自然关系认识的反映。
如在传统经济中,受人与自然对抗认识的支配,那些非市场化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是不被作为经济资源和财富看待的,并日认为它们的供给是无限的,不考虑经济活动与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以不断增长的经济财富作为经济学追求的目标,由于传统发展思想和理论指导,产生了严重的资源、环境、经济与社会的不良恶果,如它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和短缺,导致了生态环境的严重恶化,产生了产品分配中严重的两极分化,并由此引起了国际间和国内各种政治关系紧张等一系列问题,不仅传统经济发展方式难以持续,而且人类的生存面临着严峻的姚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人类必然要对传统的发展思想和发展方式进行反思,以寻求能满足人类作为一个物种持续生存(这是人类社会的最大福利目标)和发展的道路,因此也就产生了经济可持续发展思想。比如:中国加入WTO以后,这使得中国利用外资的环境发生了新的变化。2005年中国得到1000亿美元以上的外国投资,而20世纪最后10年中国吸引的外资大约是2500亿美元。如果中国实行经济可持续发展政策给外商投资带来新的机遇,中国政府已把吸引外商投资作为实施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还有对中国内部经济调整作了很大影响,促进了各种大型工程的实施。二、 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提出及其研究意义
经济发展主要是以价值来表现,并以价值的变化来反映其规模变化的,但仅考虑价值的变化而不考虑其他的变化,那么经济发展很可能是没有保障的,所以分析经济发展,在注重价值分析的同时,一定要考虑其他方方面面,将它们与价值分析结合起来。
人们知道,在传统再生产分析中只考虑价值的生产与平衡,只要价值的生产是以扩大的方式进行、内部各部分之间的比例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该生产、经济就能正常进行,但在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则不仅要求价值生产的扩大和各部分之间比例的正常,而且要求价值的生产与其他各种流量之间保持一定的比例,而且这种比例的要求更严格,如果达不到这种要求,经济可持续发展是难以进行下去的。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提出,就是因为其他各种因素,其中尤其是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变化不能满足其要求的产物,所以要求经济发展必须与其他环境相适应。
保持经济系统稳定和发展,如果能量和自然资源输入经济系统的量,超过了自然系统再生产这些能量和自然资源的速度,就会出现经济发展不可持续的结果。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提出,就是因为传统经济发展对自然资源与能量消耗的速度,超过自然界再生产它们速度,使经济发展难以长久持续的结果。
经济可持续发展是全人类的一项共同事业,实现这项事业对我国来讲更显重要和迫切。因为我国的生态环境质量更恶劣,资源短缺状况更严重,所以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更为强烈。研究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条件、因难、思路和途径等、以此促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 经济可持续发展刻不容缓
1、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已经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但其发展模式是什么,却是值得认真思考的。因为如果仅仅围绕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社会公平公正、公众参与等这些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或共同范式而没有特定的战略模式,是难以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这些基本要求只能在特定的模式和在具体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实现。而特定的模式与经济发展过程在不同的国情中是不同的,如对公平与公正的理解,不同的文化对它们的理解也就不同,对生态环境与自然资源的保护方式与程度也不同,所以要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还必须制定出符合本国国情和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的特定模式。
2、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产生,最主要的就是生态环境和资源满足不了传统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核心内容之一,就是要实现生态环境省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这方面的工作,在我国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方面显得尤为重要。由于历史和自然条件等方面的原因,与世界各国或平均水平相比,我国生态环境的严酷程度和资源的短缺程度是非常高的,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重要因素,因此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保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环境资源需要,成为我国最紧迫的任务。
参考文献
关键词:传统经济循环经济利润 成本
一、循环经济概述
“循环经济”一词首先由美国经济学家K•波尔丁提出,主要指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性增长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1989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制定了《清洁生产计划》,在全世界推行清洁生产。之后的绿色消费、绿色GDP、节约型社会等概念都是在循环经济的理念上发展起来的。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起引入了循环经济的思想,之后一直致力于探索循环经济在实践中的应用。目前与发达国家之间的CDM合作是将市场经济规则引入到循环经济的一大创新。
传统经济是一种直线经济,它从大自然中索取物质和能源,又将废物丢进大自然。而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和谐的发展模式,所有的物质和能源在这个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从而把经济系统对生态系统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
学术界对传统经济与循环经济的区别已经进行了深入的比较分析,结果主要如下表。
二、传统经济条件下企业的成本收益分析
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对经济、社会各方面都起着关键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因此研究企业的行为活动具有重大的意义。
在传统经济条件下,由于自然资源的廉价性甚至无偿性,生态成本的外部性,以及谁污染谁治理的政策,企业要进行生产经营活动,需要进行固定资产投资,购买原材料、燃料、动力等,要支付工人工资,要进行污染治理等等,所以这时企业的成本核算主要是:
C0=I+D+V+G+W
其中:I:固定资产投资;D:除工资以外的企业经营费用;V:工人工资;G:由政府征收的外部不经济补偿费;W:企业支出的生态环境治理费。
而企业的收入主要是销售商品而获得的,假设企业除了主营业务以外没有进行其他业务和投资活动,那么,企业的收益为:
I0=P×Q
利润R0=I0 -C0= P×Q-(I+D+V+G+W)
根据利润最大化的原则,企业会想尽办法提高P或增加Q,但是处于“红海”中的企业往往很难成功做到这一点;另一途径就是降低C0,这是红海战略中企业普遍采用的成本化战略。其中,I与生产规模密切联系,不能随意缩减;D主要包括原材料、燃料、动力等,倘若这些商品的市场价格不变,通过提高效率、采用节能措施等,大幅降D的可能性不大,换句话说,改变D的主动权不在于企业本身;V是激励员工和获取员工忠诚度的有效途径,也不得随意缩减;而理论上G和W则是相关度为-1的负相关关系,即企业对污染治理投入减少X,政府就因此向企业多征收补偿费X,反之亦然。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当前我国政府对企业造成环境污染的惩罚力度不够,实际多征收为Y,Y<X。因此,企业选择污染不治理或少治理以此来减少成本从而增加利润。
三、循环经济条件下企业的成本收益分析
循环经济要求企业在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时,遵循“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的原则。
(一)减量化原则
就是要求用较少的原料和能源投入来达到既定的生产目的或消费目的,进而从经济活动的源头就注意节约资源和减少污染。减量化有几种不同的表现,在生产中常常表现为产品小型化和轻型化,从而在产量不变时,仍能减少原材料的投入,降低生产成本C11。此外,减量化原则要求产品的包装应该追求简单朴实而不是豪华浪费,从而达到减少废物排放的目的,降低污染治理成本C21。
(二)再使用原则
要求制造产品和包装容器能够以初始的形式被反复使用。使用原则要求抵制当今世界一次性用品的泛滥,生产者应该将制品及其包装当作一种日常生活器具来设计,使其像餐具和背包一样可以再三被使用,同时应避免过分包装,从而减少废物排放,降低污染治理成本C22。再使用原则还要求制造商应该尽量延长产品的使用期,而不是非常快的更新换代。这样,在一定的时期内在社会需求总量不变的条件下,产品的销售量会减少Q。
(三)再循环原则
要求生产出来的物品在完成其使用功能后能重新变成可以利用的资源,而不是不可恢复的垃圾。按照循环经济的思想,再循环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原级再循环,即废品被循环用来生产同种类型的新产品;另一种是次级再循环,即将废品资源转化成其它产品的原料。不管何种形式的再循环,都可以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C12。
另一方面,要贯彻循环经济的原则,必须首先提高企业自身的技术条件,这就要求企业增加技术研发方面的资金投入,从而增加了企业的研发成本C3。
综上所述,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企业的成本核算主要是:C*=I+D+V+G+WC1C2+C3
仍然假设企业除了主营业务以外没有进行其他业务和投资活动,循环经济条件下企业的收益为:
I*=P×(Q-Q)
利润R*=I*-C*=P×(Q-Q)-(I+D+V+G+WC1C2+C3)
=R0+C1+C2-C3-P×Q
循环经济条件下企业以自身价值最大化为目标。企业或者增加R0、C1或C2,或者减少C3或Q。增加C1或C2,就必须加强循环经济的理念在企业生产过程中的运用;由第三部分可知,要增加R0就必然放弃污染治理;减少C3或Q同样意味着放弃循环经济而回归到传统经济。这是一组矛盾的决策组合,企业又很难在事前衡量各要素的量,高度的不确定性使得企业在循环经济面前望而却步。
三、两种经济模式下企业的行为选择分析
企业作为一个理性的经济人,在竞争的环境中,其最终目标是自身价值的最大化,但许多企业仍然是以短期利润最大化作为目的。当企业利益与社会利益发生矛盾时,假如不存在任何惩罚机制,那么企业必会放弃社会利益而追求自身利益。如在资源利用方面会酿成“公地的悲剧”。因此,企业在进行经济模式选择时,既不会遵循传统经济,也不会遵循循环经济,它选择的唯一准则是:maxR。所以,
当:R0> R*时,即C1+C2-C3-P×Q<0时,企业宁愿污染环境,损害社会利益,也还坚持传统经济模式。
当:R*>R0时,即C1+C2-C3-P×Q>0时,企业会选择循环经济模式,从而促进了社会利益。这就是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所描述的:人们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时不自觉地增进了社会福利。
余姚市历山电镀厂成立于上世纪80年代初期。起初,由于工艺落后,只对废水进行初步处理之后就排入当地的河流与农田,对当地水质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影响了村民的正常用水。作为补偿,电镀厂为村民支付一部分自来水费,使得外部成本一部分内部化,每年增加成本约3万,而污水初步处理的年运行成本很少以至于可以忽略,旧设备的购置成本作为沉没成本忽略。
几年前电镀厂引进了技改项目,为了改进工艺,购置了新的工艺设备,初始投资为15万,以10年折旧。形成的废料,免费提供给当地水泥厂作为原料,并支付相应的运输费。并使工艺废水经处理后达标排放,使整个生产工艺实现废水、废渣零排放,电镀厂无需向村民支付自来水费。但该处理系统的年运行成本及运输费达100万之多。
一个企业为什么要舍弃每年赔付3万元的补偿费而采纳101.5万元的废水处理,其根本原因是伴随农民对补偿费用的增加和当地政府开征的超标排放费之和将大于达标排放的处理费用101.5万元,而这种企业被动采纳循环经济的生产模式在主观上满足企业利润最大化的前提下,客观上减少了外部成本,保护环境的同时,增进了社会利益的获得。
四、相应的对策分析
在资源日渐枯竭、环境与发展问题日益突出的今天,推行循环经济模式已经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刻不容缓的战略任务。怎样引导企业选择循环经济模式,是当前宏观经济所要研究的问题。因此,政府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在推进循环经济过程中发挥这只“看得见的手”的作用。
(一)完善污染收费政策
虽然我国已实行了“谁污染谁付费”的政策,但收费标准一般很低,对企业行为的约束力很小。因此,增加惩罚力度,直至上述第二部分中的Y≥X,使得企业污染造成的外部不经济性全部内部化,甚至支付额外的代价,从而增加传统经济条件下的企业成本C0进而较少利润R0。
(二)采用生态税政策
生态税是对那些使用了对环境有害的材料和消耗了不可再生资源的产品而增加的一个税种。它增加了传统经济条件下的企业成本C0,促使生产厂商采用先进的工艺和技术。
(三)制定补贴政策
对循环经济模式下企业进行的技术研发活动给予适当补贴,从而减少研发成本C3进而增加循环经济条件下企业利润R*。
(四)提供技术咨询
大多数企业本身不具备技术研发能力,主要依靠技术引进。引进何种生产工艺才能达到循环经济的标准以及从何处引进等问题会困扰企业。政府应该在此过程中扮演中介桥梁的角色,为企业提供咨询服务,从而减少企业技术引进的成本,即减少研发成本C3进而增加循环经济条件下企业利润R*。
[参考文献]
[1]陈华.循环经济:西方国家的经验做法及对中国的启示.中外企业家,2005(9).
[2]罗俊霞,李忠斌.传统经济与循环经济条件下企业行为选择.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5(9).
[3]沈传河,王键.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动力在于体制机制尝新.经济论坛,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