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企业文化故事范文

企业文化故事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企业文化故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企业文化故事

第1篇:企业文化故事范文

摘 要:基于当前产业转型升级的宏观背景,以国内外若干“世界500强”企业为主要对标对象,深入分析了企业文化软实力的本质内涵,提出了企业文化软实力评估的基本维度,并对提升企业文化软实力的路径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产业转型升级;企业文化软实力;评估维度;提升路径

当前,世界经济将延续缓慢复苏态势,我国经济处于增长速度换档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国内企业正处于转型发展的重要关口,爬坡过坎,不进则退。与上榜美国《财富》杂志的“世界500强”企业相比较,国内的一般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无论是其经营方式、商业模式,还是其文化内涵、品牌形象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距。尤其是后者的差距更为明显。企业文化学奠基人劳伦斯・米勒认为:今后的500强公司,将是采用新企业文化和新文化营销策略的公司。从企业发展的普遍规律来看,企业转型升级的过程,既体现为硬实力的提升过程,也体现为以企业文化为主要内容的软实力的塑造过程。

一、产业转型升级的背景下企业文化软实力的再认识

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是国内企业一项紧迫而长期的任务。在这一过程中,既要关注企业当期的经营成果,更要注重增强长远的发展能力,打好转型升级“组合拳”。出于应对宏观经济周期、产业发展周期和企业生命周期的需要,企业更多采取淘汰落后产能‘提高技术含量、加强产学研协同合作、联合打造创新研发平台等应对举措,以切实提升企业发展的硬实力。但是,企业的软实力和硬实力都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础,二者的有机结合构成了企业的核心生存力。因此,企业在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既要注重企业规模效益的提升、商业模式的调整、发展战略的制定、组织结构的调整等硬实力的打造,也要从完善优质品牌服务、提升文化形象、形成商誉商标、增强共享价值观等方面入手,重点提升企业软实力。

“软实力”(Soft Power)是近年来风靡企业界的关键词。1990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小约瑟夫・奈在《变化中的世界力量的本质》和《软实力》等系列论文中提出了“软实力”的概念。他在这些文章中指出,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既包括由经济、科技、军事实力等表现出来的“硬实力”,也包括以文化和意识形态吸引力体现出来的“软实力”。“……硬实力和软实力依然重要,但是在信息时代,软实力正变得比以往更为突出。”随后,“软实力”的概念为企业界所引入,并逐渐成为了一种新的企业管理思想,引领了企业界的持续变革与实践。21世纪初,国内的一批学者和企业管理者开始研究“企业软实力”,并形成了一批重要的研究成果。这其中,博思艾伦咨询公司大中华区总裁谢祖墀和该公司大中华区金融服务业务主管柯安德于2007年5月在《哈佛商业评论》发表的《软实力:中国企业的下一个硬仗》一文,引起了广泛的反响。文中提出,企业的“硬实力”,就是“推动和支配”利益相关者的能力,企业“软实力”的作用则是“吸引和影响”。他们进而指出:“迄今为止,中国公司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得益于硬实力,也就是纯粹的规模、财力和结构定位。但是,它们要想在全球市场上取得成功,光靠硬实力是行不通的。它们必须双管齐下,刚柔并济”。随着研究的深入,企业软实力的研究逐渐细化、分化,企业文化软实力的概念、内涵也逐步被提出、完善和深化。对于企业文化软实力,目前理论界较为一致的看法是指由企业文化作用于其他企业要素,所产生的综合效应和企业软性竞争力,企业围绕着共享价值观,利益相关者积极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使企业的技术创新、生产管理、市场营销、公关等发挥了聚合、协同、放大和增值效应,由此形成企业文化软实力。从对这一概念的核心要义认定出发,在产业转型升级的背景下,提升企业文化的“软实力”,可以进一步体现以下几个力的作用发挥上:

一是强力发挥企业文化的引导力。当前,宏观经济处于减速换挡期,存在进一步下行的可能,企业正面临着“战略升级、提升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和成长拐点。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的企业文化软实力提升必须有效地配合战略转型升级,继续强化引导力,以此努力来统一思想,增进共识,协同行动,积极推动和促进企业的新一轮战略转型升级。

二是有效发挥企业文化的粘合力。应对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需要企业内部各业务板块、各大成员公司,乃至成员公司内部的各个业务单元、部门加强相互间的协同与配合,形成基于共同价值观与战略认知、认同基础上的强大的协同性、执行力。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企业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必须有效发挥在这方面的“粘合力”,促进公司及各成员企业内部形成整体合力,向成为所在产业的链主这一最高境界聚焦,最终提升企业整体的竞争力。

三是充分发挥企业文化的亲和力。华立集团行政总监、中国经济发展研究院研究员帅新武则认为,企业文化软实力的核心是人,是每一个人的务实、诚信、责任、创新,要靠每一个人的心意相连,共同将这些无形的要素组合成柔软并无比坚韧的企业的精、气、神。企业文化的参与和建设主体是广大的员工,没有员工的广泛认同与积极参与建设的企业文化,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企业文化软实力作用的发挥,需要增强文化的亲和力、渗透力,使企业文化成为广大员工增强对企业的归属感、提升企业凝聚力向心力和加强和谐企业建设的重要力量,真正达到“润物无声、积累底蕴”的境界。

四是不断发挥企业文化的外部感召力。企业文化软实力既是内生的,同时也具有外向推广、扩张性。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企业文化软实力提升,在注重内部宣贯、统一的同时,也要重视通过适当的载体和形式,加强面向客户、面向利益相关者、面向社会公众的宣传和推广。重点是要加强企业品牌形象建设,通过社会责任、企业品牌等管理体系的建设与维护,通过客户价值导向的集成服务体系的建立完善等,不断提升企业品牌形象,提升企业在社会公众心目中的感召力、影响力和“文化品位”。

二、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企业文化软实力的评估维度

企业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既有赖于本质内涵的慨念澄清,更需要结合当前产业转型升级的大背景,对企业文化软实力进行准确的评估、诊断与分析。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IMD)的著名教授丹尼尔・丹尼森(Daniel Denison)在对一千多家企业、四万多名员工长达15年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Denison组织文化模型”,是目前衡量组织文化最有效、实用的模型之一,它从组织文化的适应性、使命愿景、参与性和一致性4个维度对企业组织的文化进行诊断评估。因此,在产业转型升级的背景下,企业文化软实力的评估,可以尝试借鉴如下几个衡量的维度:

一是适应性维度的评估。劳伦斯・米勒在他的《美国企业精神――未来企业经营的原则》中指出:“几乎美国的每个大公司,都在发生企业文化的变化,老的企业文化在转变,新的企业文化在产生。”产业转型升级的成功与否,关键看企业是否适应了市场的需要,是否建立了以市场规则、市场导向为前提的经营理念。市场导向的核心是一切以顾客满意为标准,就是顾客导向。如:日本大金公司在经营理念中提出“洞察下一个需求,创造新的价值”,认为要深入到顾客的内心深处,去发现连顾客自己也可能还没有察觉到的潜在需求和愿望,并将其变为具体的商品和服务提供给顾客,给顾客以惊喜,从而创造新的需求。这是顾客满意战略的一种体现,也是基于客户价值导向的现代企业经营理念。在转型升级的背景下,只有贴近市场、贴近客户,以客户价值为先导带动整个供应链、价值链的“后向”传导、变革创新,才能最终实现对市场、对客户的快速响应和效率提升,也才能判断企业文化是否真正具备了内外部的适应能力。

二是使命愿景维度的评估。随着产业转型的深化,企业文化也有一个不断适应、完善、丰富、深化的建设过程,需要不断的给予重新界定、归纳、整理、提炼、阐释、演绎、融合到企业组织运行过程中去。企业的使命是一个组织之所以存在的根本逻辑和出发点,也是不轻易改变的“信条”。美国宝洁公司,其使命文化中“对卓越产品的关注”,并不仅仅是其作为获取成功的一种战略,而是一种近乎宗教的信条。这一价值观在宝洁人中传承了150年之久,开发和生产“一流的产品”也成为宝洁公司和员工的生存之本。如三井物产的口号是:把整个产业世界比喻为一个揉合了喜怒哀乐、五光十色的舞台,那么我们所扮演的,应该是作为“组织者”的角色,通过国内营销、对外贸易以及各种事业的推进,同广泛顾客的需求紧密连接在一起,这个舞台的范围非常广阔,遍及全球每一角落,我们的足迹遍天下。

三是一致性维度的评估。随着企业转型升级的加速,企业收购、兼并以及国际化进程的得以推进,企业内部的文化整合、融合等也会显得越来越重要。有研究表明,母子公司文化控制的强度,对子公司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并且母子公司的业务相关程度越高,这种影响越显著。母子公司文化控制应注重母子公司间的文化培训沟通、行为模式、组织凝聚力和制度一致性四个方面。由于历史的原因以及战略管控型母子公司管理体制、组织庞大、层级众多、区域差异等原因,尤其是跨地域、跨行业并购中的企业文化融合问题,加上一些企业管理人员的主观故意等,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母子公司(部门、业务单元等)文化差异、消极抵触甚至冲突等情况,亟需进行企业文化整合。因此,要不断强化企业文化管理与引导,以维护和促进主流文化、共同文化的形成,这也是一个组织保持内外一致性的根基和提升组织效率、竞争力的根本。

四是参与性维度的评估。各级各类员工的广泛参与是企业文化生命力的基础。首先要发挥高管团队“布道者”的作用。企业主要领导的重视程度决定着文化建设的推进力度,要利用各企业的论坛、研讨会、培训会等载体,着力提升经营管理人员的人文素养,更好地承担起文化建设设计和推进的重任。其次,要发挥中层骨干“倡导者”的作用,加强他们对企业文化建设的系统思考能力,提高他们对企业文化的对标学习、深入探讨和诠释能力,学习企业文化的宣贯方式方法,真正成为企业文化宣传贯彻的倡导者。再次,要发挥全体员工“追随者”的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的企业文化教育培训,大力提升员工的个人素养和文化涵养,充分调动员工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重视反映员工愿望,建立完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和权益保障机制,使企业文化与职工“面对面”,而不是“背靠背”,真正把“文化引领”过程转化成为员工自觉参与的过程。

三、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企业文化软实力的提升路径

从以上评估维度入手,在产业转型升级的背景下,企业文化软实力提升的路径,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是变革企业的文化基因。企业文化软实力的核心是人,是员工精神世界的丰满与圆润。因此,为适应产业转型升级的外部严峻挑战,要围绕人的精神世界的完满,重塑“文化观念”。重点是积极倡导人本管理的文化观念,加强企业民主决策、加强企业内部沟通交流、尊重员工的首创精神等。如借鉴通用电气“群策群力”的案例,打破管理层级、消除“大企业病”和增强对市场的敏锐反应。导入“世界500强”企业普遍采用的企业员工关怀计划(EAP),通过开展幸福企业评价、设立幸福指标等,提升员工在各事业平台上工作学习的幸福感,快乐工作,快乐生活,与企业共成长。提炼“文化故事”,注重收集、提炼有关企业发展历程中的独特历史文化传承,树立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化故事”,使企业文化更多具有软性的因子和内在的张力,使更多的员工了解和认同企业文化,提高员工的“文化自觉”,培育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和依存性,从而使员工从企业文化的宣传教化对象转变为创新、创建的主体,实现企业文化真正的生命力。创树“英雄人物”,是提升企业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内容和有效手段。美国的特雷斯・迪尔和阿伦・肯尼迪在《企业文化――现代企业的精神支柱》一书中指出,企业文化是由企业环境、价值(观)、英雄、习俗和仪式、文化网络五个因素所组成的,英雄人物在企业文化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要注重在推进企业转型升级中,“身边的先进典型”的挖掘、树立和宣传,培育“文化大使”;要善于从普通员工的身上,挖掘故事、承载文化、感染他人,加强更多普通员工的个体案例的“软性”宣传,突出企业文化的亲和力和渗透力。

二是强化客户价值导的文化理念。谢祖墀等人提出:软实力是一种通过吸引和影响利益相关者来支持企业发展的能力。其作用的范围是“利益相关者”,目标是“支持企业的发展”,方式是“吸引和影响”。因此,为推动企业在转型升级中始终处于产业发展的前沿,在保持企业使命、愿景、核心价值观和核心理念等延续性的同时,需要导入当前众多“世界500强”企业采用的“CS战略”,着力建设客户满意和客户价值导向的企业文化理念和经营管理体系,使企业文化建设与品牌形象塑造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CS是顾客满意(Customer Satisfaction)的英文缩写。1990年,日本丰田公司、日产公司率先导入CS战略,建设顾客导向型的企业文化,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到现在,CS战略已经在日本乃至欧美企业中广泛普及。CS的基本指导思想是:企业的整个经营活动要以顾客满意度为指针,要从顾客的角度、用顾客的观点而不是企业自身的利益和观点来分析考虑顾客的需求,尽可能全面尊重和维护顾客的利益。这里的“顾客”不仅指企业产品销售和服务的对象,而且指企业整个经营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合作伙伴。

三是强化企业文化价值观管理。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认为:“组织以其价值观为成长边界”。而企业文化管理,核心是价值观管理。可见对价值观的管理,作为企业文化软实力提升的重要一个方面,不仅关系企业的凝聚力和团队的战斗力,更关系着企业的竞争力和成长性。在产业转型升级的背景下,企业发展方向不断调整、组织架构也逐步整合,各种不同背景、不同价值观的干部员工的加入的企业,也要求把企业文化管理尤其是价值观管理提到更加重要的地位。一方面,因企制宜,统分结合,进一步强化对下属成员企业的文化管理。重点是要以企业的使命、愿景、核心价值观、核心理念等统一集团各成员的基础理念,建立基于市场导向、客户价值导向的共同使命和共享价值观。同时,也要在避免理念和文化冲突的前提下,允许各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人力资源建设等方面保持并发展各自具有行业特点和企业特色的“子文化”、“亚文化”理念,实现母子公司文化的和谐共生。另一方面,因人而宜,强化对干部员工队伍文化理念和价值观的管理。对普通员工,企业文化管理的重点是要加强企业文化理念的宣传灌输,使其能认识、认同并执行。而对于企业中高层骨干,则必须强调价值观与核心文化理念的高度认同、严格执行。尤其是对高管团队成员的价值观管理,必须纳入到任职筛选、周期考评和团队建设的体系中,强化考核和有效管理。

四是打造企业品牌形象。企业品牌形象是企业文化软实力的外化表现,也是对客户、对利益相关者、对社会公众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所在。要通过制定实施《品牌发展战略规划》、《企业品牌管理指导意见》,通过征集具有特色的广告语、制作宣传片、策划相关活动等,突出品牌战略规划、品牌管理与品牌宣传推广等重点,有计划和有针对性地开展企业品牌策划推广工作,不断提升企业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要树立“经营文化”的理念,通过企业内部文化资源、文化产品的有计划开发和应用,提升企业文化的可见性、辨识性。要设定每年某一时间点或时间段为“企业文化节”、“企业开放日”、“员工活动日”等,策划组织开展系列的文化活动,逐步形成企业文化活动品牌。此外,还可通过设计、开发具有企业特色的文化形象或文化商品,实现企业文化资产的升值。如:开发体现企业文化内涵和特性的纪念品、吉祥物等。

参考文献:

[1]阿伦・肯尼迪,特伦斯・迪尔.企业文化――企业生活中的礼仪与仪式[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2]阿伦.肯尼迪,特伦斯.迪尔.新企业文化――重获工作场所的活力[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3]吴柏林.公司文化管理[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4.

[4]陈春花.从理念到行为:企业文化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5]秦德智,秦超,蒋成程.企业文化软实力与核心竞争力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14):95-98.

第2篇:企业文化故事范文

关键词:文化施工安全生产杜绝

中图分类号:E223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全国重大、特大、恶性事故屡有发生,按去昂事故触目惊心,事故悲剧令人震惊,全国每年因安全事故死亡人数均在万人以上,每年安全事故经济损失相当于两个三峡工程的总投资,安全形势十分严峻。无数教训告诉人们,安全责任重于泰山。

一、认清安全与先进生产力的关系,安全也是一种生产力

对于社会,安全是人类生活质量的反映,对于生产建设,安全是一种生产力,生产力是人们改造自然进行物质生产的能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现金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安全也是一种生产力,人是生产力中最具有决定性的力量。

1.发展生产力必须加大安全投入。

一条最基本的经济规律告诉我们:安全投入必然获得对应的安全产出。我们队伍中的一部分人恰恰忘记了这一规律,他们只注重生产,部关注安全,素不知在安全生产上,只有投入才能获取,只有投入才能增效,安全生产水平的提高,需要高水平的安全生产投入来支持。近年来在我国发生的安全事故中,第一位是交通事故,第二位是矿山事故,当我们面对一具具遇难尸体时,很少有人意识到这两类事故之首都存在着安全投入不足的通病,条件简陋、设备老化、结构疲劳等往往是事故的罪魁祸首,由此看来,安全投入成本不能省却,通过实现的安全投资,是最经济、最可行的生产建设之路。只有全国所有单位都重视安全生产,都加大安全投入,才能形成长久的安全机制。

2.发展生产力必须摆正安全与效益的关系。

社会越发展,生产力越先进,越要强调安全生产,要把各项安全防范工作做细、做实、做到位。事故是最大的浪费,安全是最好的节约,千万不能用牺牲安全换取效益,不少矿山安全事故都是“要钱不要命”的典型案例。要下决心验收整顿,采取果断措施一抓到底,该关的关,该停的停,该并的并,该转的转,该报废的要强制报废。

3.发展生产力必须尽快安全立法。

近年来发生的重大安全事故多数为责任事故,是违章指挥、违章作业或违反操作规程造成的,大多数属于“人祸”,因此,要尽快改变安全立法滞后的状况。、地方保护、收受贿赂、偷工减料是对人民的犯罪。

二、认清安全与先进文化的关系,大力倡导安全文化

安全文化是指与安全生产并列的人类精神活动及其产物,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悠久文明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安全文化所产生的凝聚力可以大大激发群众的内在潜力和主动性。

1.倡导安全文化要坚持教育先行。

教育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教育是搞好安全工作的基础。安全生产时所有单位管理工作永恒的主题,安全工作以人为本,每个劳动者都应该时时、事事、处处确保安全。所有单位都要教育职工以主人翁态度做好安全工作,组织职工学理论、学业务、学技术、学安全,人人都要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劳动者。

2.倡导安全文化要坚持激励机制。

事故发生后,单纯处罚不是根本的办法,处罚是一种教育手段,但不能以处罚代替教育,激励比处罚更有效。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发挥和保护员工搞好安全生产的积极性,要宣传推广安全生产的好经验、好典型,各单位都应设立安全奖盒合理化建议奖,对处境不乱、避免事故有功者应进行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传统的安全管理多处于被动的“事故追究型”,而现代安全管理则向“事故预防型”转变,预防为主是实现安全生产的必由之路,保障安全生产要通过有效的施工预防来实现。

3.倡导安全文化要坚持以文育人。

在安全生产的整个过程中,人地作用是第一位重要的。要通过倡导安全文化,使人们对安全的认识尽快进入本质论的阶段,牢固树立安全就是政治、安全就是生产的思想观念。要大力弘扬安全文化,安全文化一旦被广大群众自觉接受和掌握,就会对安全生产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我们要努力塑造见之于形、闻之有声、触之有觉的安全文化,努力探索以人为管理主体、以群体行为为基础的团体精神,用职工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贴近安全生产主题,让员工们在寓教于乐中提升道德素质和安全意识,在笑声中领悟安全与生产、安全与生活的哲理,进一步增强职工群众搞好安全生产的自觉性,从而达到以文铸魂、以文塑形、以文兴企、以文育人的效果,并能从异彩纷呈的安全文化中撷取精华,推动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进入一个创新的阶段。

综上所述,安全就是生命,生命重于泰山。安全生产抓好了,有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有利于人发的文明幸福,有利于中华发族的伟大复兴。从企业层面,从文化层面,我们一定可以齐心协力,齐抓共管,努力开创我国安全生产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安全工程师任职资格培训教材,中国石化出版社,2006年6月第1版

第3篇:企业文化故事范文

关键词:企业固定资产管理 管理措施 强化管理

固定资产是企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着企业的生产活动能否顺利进行,企业拥有较高质量的固定资产,将会极大的提升企业的生产能力和盈利能力,相反的,如果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存在许多问题,会对企业的固定资产造成很大损失,从而影响企业的生产能力并给公司带来巨大的损失。因此在现今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中,仍然存在着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固定资产作为企业资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的生产要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本应是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但是在现今的很多企业中,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形式性过于严重,企业对固定资产购置及处置的随意性过大。购买固定资产预算的审批程序过于简单,无法做到很好地保护企业的固定资产。

第二,对企业员工在固定资产方面的舞弊行为的处罚制度不够明确,这往往也导致了保护企业固定资产的力量不够强大。一些企业的管理制度过于简单化、程式化。没有达到本应达到的保护企业固定资产的效果。

第三,固定资产的会计流程与财务管理存在问题。在月度核算、季度核算中经常会出现财务和实物不相符合的情况,这些财务核算上的问题最终会给企业的固定资产带来较大的损失。

第四,企业不重视对固定资产的保养与维修,或者用低水平的修理来替代保养。没有良好的保养维修会对企业固定资产的工作能力带来严重影响,这无形中也缩短了企业固定设备的使用寿命。

第五,企业没有很好的完善对固定资产进行盘点的制度。并且企业的内控制度的建设不完备,没有相关的部门和人员来对企业的固定资产进行有效的盘点。

二、强化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水平的措施

针对在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企业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强化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水平,从而做到有效的保护企业的固定资产:

第一,建立完善的固定资产定期盘点制度。企业要及时的对固定资产进行盘点,做到财务与实物相符,以防止因为企业财务上的失误而给企业固定资产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与此同时,企业应当在固定资产的管理过程中设立相关的盘点机构,这个机构的成员应当由企业中具有相关工作经验的员工组成。企业在对固定资产进行盘点时应当确定每次盘点的时间与日期。企业的财务部门在配合盘点部门进行盘点时要做到财务与实物的两清。

第二,加强对固定资产及时的保养与维护。企业在对固定资产进行定期的维护与保养时,应当对企业的固定资产保养维护制度进行改革与创新。从而更好的确保对固定资产进行维修的效率。除此之外,企业应当把不同类型的固定资产进行分类管理,在进行分类管理的基础上设置专门的场所对企业的固定资产进行保养与维护。另外,企业应当对不同的固定资产实施不同的维修、检修、保养。

第三,企业在固定资产的处置、报废方面,应当建立合理的报废制度,同时对这个制度进行不断的完善与革新。并且企业对于已经报废的固定资产也应采取合理的措施来进行处理,并对处理的预算与所得做好统计,做到最大程度上的变废为宝。

第四,企业应当在所有的生产流程上都实行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在当今社会,流水线的生产方式是所有生产方式中的主流,因此当流水线中某个生产环节出现问题时,整个流水线的生产都将陷入停滞。因此,企业应当对流水线上的所有固定资产都要进行合理的监管。首先要制定在整个流水生产过程中都应当严格遵循的全过程管理制度。其次是要建立起固定资产的分级管理制度,从而能够有效约束从上到下的整个企业。另外要实现企业管理的数据共享,以便达到固定资产信息的有效联动,在规划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系统时,应当充分利用已有的设备和基础的管理资料,建立高效的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系统。

第五,企业应当加大对企业内部的控制,对固定资产恶意损毁现象,一旦发现,严惩不贷。企业应当注重完善自身的内控制度,对可能给企业固定资产造成损失的情况做到防患于未然。

第六,对企业的固定资产实行合理的全局化管理。所谓全局化管理,是指企业对于下属各部门所辖的所有固定资产,应当从全局出发进行有效管理。在了解企业各个部门所使用的固定资产的基础上,对这些固定资产进行更加细致的管理,对各部门的固定资产进行合理的调剂使用,从而避免了下属部门因为不是本部门的固定资产就不爱惜使用的情况发生。使用这种全局化的固定资产管理措施,不仅使企业在购置新设备时可以获得更多的预算,同时也可以提升下属各部门固定资产的利用效率。从而减少企业在固定资产上不必要的损失,促进企业盈利的提高,最终促进企业经济的长期发展。

三、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研究,并对存在的种种问题采取了合理的解决措施。并对这些能强化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措施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参考文献:

[1]薛龙平.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金融.2008,7(10):49-51

[2]朱士宾.浅议交通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证券期货.2013,6(25):33-34

第4篇:企业文化故事范文

一、企业文化的作用

企业文化有助于减少模糊性,它能告诉员工事情应该如何做,什么是重要的、应该做的事情。强势的企业文化形成后,员工对企业核心价值的崇尚可能高过对企业领导者的崇拜,员工对价值观的尊重超过对领导者个人的盲从,企业可以在价值体系的指导下正常运转。在一个企业中,再完善的制度也有覆盖不到的地方,在制度鞭长莫及的地方,企业文化将会发挥它的作用。

尽管企业文化各不相同,但是所有企业的文化都有三个必不可少的功能:

第一,企业文化能提供给员工认同感:一个企业共有的认识和价值观被定义得越清楚,人们会越强烈地将自己与企业任务联系在一起,感觉自己是企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而他们会感觉到真正的自我是企业的一部分。

第二,企业文化能使员工产生对企业使命的承诺:让人们不先考虑自己的利益是很困难的事情,在企业中,员工遇到问题时都会想:这会对我有什么影响?可是,一种强烈的支配一切的文化会提醒人们他们的企业、他们的组织是干什么的,从而达到指导人们做出有利于企业的抉择的目的。

第三,企业文化能明确并强化员工的行为标准:企业文化能指导员工的言语和行为,明确在特定情况下什么应该做或说,什么不应该,从而提高企业员工行为的稳定性。

如果一个企业的企业文化是强烈的,企业的集体价值观在员工之间广泛共享,每个人都朝一个方向努力,这就使得企业文化影响绩效,从而也会带来收益。事实上,相对于同一个领域的不同公司来说,拥有较强企业文化的公司往往绩效比较高。其主要原因是很明显的:当企业文化被员工广泛共享,个人和集体价值观相统一,员工和公司的利益一致,每个人都朝同一个方向努力,自然会为企业带来好的绩效。

二、企业文化的构建传播

企业文化的构成关系是:个人文化构成团队文化,团队文化构成企业文化。所以要构建企业文化还需要对企业员工进行教育、培养员工的集体意识和集体责任感,从个体培养出团队意识,才能在整个企业内统一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的构建,需要采用正确的引导方式,让企业员工潜意识里认同企业的人文精神,找到个人归属感。下面让我们来看几种企业文化的构建引导方式:

第一,利用标志构建企业文化。企业最常用的,用来传播企业文化的一种手段就是采用企业标志。因为它隐含了超出他们固有内容意思的语言与事物。企业标志不仅限于徽章类的标志,也可以利用语言形式的标志(反映组织核心价值观的口号)来交流传递企业文化。比如,沃尔玛用“省钱让生活更美好”的口号来表达他要让顾客在承受得了范围内过得更好的承诺。不管文化的形式是怎样,企业标志都是一种传播企业文化信息的有说服力的工具。

第二,利用讲故事来强化企业文化。企业也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来传播企业文化和信息,内容可以是正式和非正式的。故事的内容要生动地说明企业文化的关键方面,通过讲故事的形式可以有效地引进和强化企业成员的价值观和企业意识。我们还要注意到,在所讲的故事中,不需要涉及一些大事件,比如某人用一个明智的决定拯救了整个公司这样的故事是不必要的,我们需要的是能有效传递信息而成为传奇的小故事。

第三,用企业行话定义文化的特殊语言。在一个企业里,即使不讲故事,公司里使用的日常语言其实也是可以帮助支持构建企业文化的。比如公司使用的俚语和行话,都能帮助企业员工界定自己作为企业一员的身份,从而达到强化企业意识,增强集体感的作用。

第四,企业仪式:纪念企业价值观的特殊事件。企业可以通过许多不同的仪式和组织庆祝方式来支持构建他们的企业文化。这样的仪式会给企业内部和外部的人员传递一种集体的信息,潜意识里也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和员工的团队归属感。

第五,以书面形式来界定企业文化。另外一种构建传播企业文化的方法就是直接的原则陈述。很多企业都有明确的、给所有人看的书面原则。比如陈述企业精神、文化的画册,企业章程、员工手册等企业内部刊物。我们可以注意到,往往用人单位去人才市场招聘时,应聘者除了关注职位薪资待遇的同时最关注的就是企业文化和工作氛围。所以此时的企业一般都会携带宣传企业文化的资料给应聘者介绍。

第六,企业文化要与时俱进。企业文化是环境的产物,环境如水,企业如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一个企业、组织的价值观从来不是一成不变的。一个企业的价值观应该体现出时代特征、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和企业精神,也需要尽可能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做出一些修订。

一个企业的企业文化如果一成不变的话,就不能随着企业面临环境的变化而做出调整,那么此时企业文化就可能成为变革、多样化、兼并和收购的障碍。

第5篇:企业文化故事范文

【关键词】 企业文化;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形象

企业核心价值是企业的使命、理念和战略的立足基础,是企业员工共同经营的成果。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强烈而和谐的企业文化给企业树立了鲜明的价值观、明确的指导方针和强烈的经营信念。企业文化作为一个企业独特风格的载体,是形成企业根本性竞争优势的关键所在。我国石油企业在成长中,一贯重视企业的文化建设。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强化石油企业文化建设,应以企业的核心价值构建与整合石油企业文化体系。

一、重塑石油企业的价值观

企业的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它确立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经营理念及员工的思想意识和行为准则。要建立与企业战略相匹配的企业文化,首先要重塑企业价值观。企业价值观的塑造,根本的在于企业文化建设的领导者、组织者,以现代管理理论为指导,在不断捕捉时代特征及企业文化演变趋势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优秀企业文化建设的经验,从本企业实际出发,在生产经营中进行不断的总结、提炼、积淀和创新。企业文化主要由四个层面构成――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其中精神文化是基础,精神文化中的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企业价值观的塑造,要依赖于企业文化建设的系统化协调运作。构成企业文化的四个层面间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相互制约,精神文化是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的基础;物质文化是精神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则是精神文化的载体。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在突出价值观塑造的同时,将各个层面的建设紧密结合起来,进行系统化协调运作。

在此石油企业重塑企业价值观之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企业价值观需与企业愿景协调一致。战略的成功与否取决于组织成员的共同价值观与组织愿景的一致程度,当员工的共同价值观与企业愿景协调一致时企业内部就会形成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价值观也就能充分发挥约束、指导作用。二是要体现时代精神。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日趋深入,企业不断面临新挑战因此,要求企业文化具有开放性、兼容性,体现合作、共赢精神。三是要获得组织成员的认同。价值观只有获得组织成员的广泛认同,才能为成员所接受,并付诸行动。在石油企业文化建设中以“敬业进取、守法诚信、严守规程、爱岗敬业的职工形象标准,理解尊重、协作服从、和谐向上的团队精神和“求实、开拓”的工作作风打造员工队伍。在发展中坚持把人力资源作为第一资源,树立人人都能成才的经营理念,建立激励机制,加强员工的培训,加强学习型组织建设,提高队伍素质。

二、提炼石油企业的精神

企业文化首先要从历史中提炼。在企业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发展中,一定会沉淀一些支撑员工思想的理念和精神。这些理念和精神,包含在企业创业和发展的过程之中,隐藏在一些关键事件之中。把隐藏在这些事件中的精神和理念提炼出来,并进行加工整理,这就是企业的精神和理念。按照这种原理,提炼企业精神的可以分为五步:

第一步:首先,让企业找10位从创业到发展全过程都参加的人,让他们每一个人讲三个故事:在这几十年的创业历程中,你认为对企业发展的最重要的一件事是什么?你最难忘的一件事是什么?你最受感动的一件事是什么?然后让每个人再讲三个人:你认为对企业贡献最大的是谁?这个人最宝贵的精神是什么?你从他身上受到最大的启发是什么?由专人把每个人讲的故事进行记录。

第二步:把重复率最高的故事整理出来,进行初步加工,形成完整的故事。

第三步:找十个刚来企业一年左右的员工,最好是大中专学生,把整理好的故事讲给他们听。然后,向他们提问:这个故事你听说过没有?你听了之后,你最深的感受是什么?哪个情节最感动、最难忘?这个故事体现了一种什么精神?用什么词来表达你的感受?把他们的回答记录下来。

第四步:把专家和有关企业领导集中封闭起来,对记录的内容进行研究、加工,从中提炼出使用率最高的代表故事精神的词。这些词经过加工,就是企业精神或企业理念。

第五步:按照提炼出来的反映精神或理念的核心词,重新改编故事,在尊重历史的前提下,进行文学创作,写出集中反映核心词的企业自己的故事。

企业文化建设还要从未来出发进行设计。对行业进行分析,对竞争对手进行分析,对自己的发展目标进行定位,找到现状与目标的差距。进一步回答:要想缩短差距,实现目标,企业必须具备什么精神,应该用什么理念指导自己?按照这种要求,设计出面向未来的文化理念。把从历史中提炼的文化理念和从未来出发设计的理念结合,进行加工整理,就形成企业的核心理念。长期以来,我国石油企业培育了以“大庆精神”、“铁人精神”、“胜利精神”等为代表的企业精神和理念,激励了几代石油工人,有力地促进了中国石油石化工业的发展。当前,石油企业必须结合自身特色,在推进科学发展的实践中不断深化、凝炼、丰富和发展大庆精神,形成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

三、塑造石油企业形象

企业形象直接与企业的兴衰、优劣相联系,企业的知名度与美誉度有机结合构成了企业在公众中的形象。良好的知名度与美誉度,是企业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如果声誉卓著,企业就能招揽到更多的优秀人才和顾客,能吸引到更多的投资,能得到周围邻里的支持和帮助。经济全球化使得竞争更为激烈,石油企业要脱颖而出,形象战略尤为重要,它是石油企业在市场经济中运作的实力、地位的体现。21世纪,企业竞争除了人才与科技的竞争以外,还有比较重要的一点就是,谁最先发现消费空挡,并以良好的形象占据消费者之心,谁就能占居市场,不断扩大经营效益。(1)质量形象。在市场经济建立并逐步完善的今天,石油企业要树立“顾客至上”、“用户是资源”、“市场是求生之地”等经营理念,并落实到员工每日的工作中和每一项具体的工作中去,从而在市场和用户的心中塑造石油企业完美的质量形象。(2)员工形象。优秀的企业文化是通过员工展示和表现出来的,员工的形象是企业整体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石油企业打造学习型的组织中,员工通过学习,使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得到提高和完善,员工以高素质的形象参与企业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

四、开展石油企业文化的强化与培训

石油企业文化是石油企业在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为全体员工所认同并遵守、带有本组织特点的企业精神、价值观念、经营方针和战略、职业道德、文化氛围以及这些理念在生产经营实践、管理制度员工行为方式与企业对外形象体现的总和。要做好石油企业文化的强化与培训:首先对全体员工进行企业文化培训,培训的方式首先是培训讲故事者,可以是企业领导、故事的当事人,也可以是宣传者或者专家,不管是谁,必须按照事先的策划讲,要把故事中想表达的理念讲深刻、讲生动,使每一个员工,都记住、理解、并主动向新员工讲解这些理念和故事;其次树立和培养典型人物。在提炼和设计出企业文化并进行宣传培训之后,有一部分人能够直接认同并接受下来,并用理念做指导,做出具体的行动。企业把这部分人树立为典型,充分利用其示范效应,使理念形象化,使更多的人理解并认同理念;再次以企业文化理念与价值观为导向,制定管理制度。通过制度的强制,使员工发生符合企业理念与价值观的行为,在执行制度的过程中,企业理念与价值观不断得到内化,最终变成员工自己的理念与价值观。

参考文献

第6篇:企业文化故事范文

美国管理学者托马斯・彼得斯和小罗伯特・沃特曼在他们合著的《成功之路》一书中首先提出了“公司文化”或“企业文化”概念。他们认为,美国最佳公司成功的经验说明,公司的成功并不是仅仅靠严格的规章制度和利润指标,更不是靠电子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或任何一种管理工具、方法、手段,甚至不是靠科学技术,关键是靠“公司文化”或“企业文化”。这里的“文化”是指一个企业或一家公司独特的价值标准、历史传统、道德规范、生活信念、习惯作风等,并通过这些“文化”将内部的各种力量统一于共同的指导思想和经营哲学之中,汇集到一个共同的方向。

企业文化有分界线的作用。即它让不同的组织相互区别开来,同时也表达了组织成员对组织的一种认同感。企业文化就是企业的性格。成功企业文化的特点:愿景统一,理念完备,行为规范,形象鲜明,传播畅达,知行合一,与时俱进,生生不息。在雇主品牌建设过程中,企业文化建设的角色非常关键。

企业文化结构一般分为四层:首先是第四层的核心(理念)文化。包括企业目标、企业经营哲学、企业精神、科技、道德以及企业家人品、能力、素质、道德的人格化表现等组成部分,其中关键因素是企业家主导的文化因素。

其次是第三层的制度文化:为了实现组织使命而采取的系列规章制度。包括领导机制、组织机制、民主程度、管理制度等部分组成。最主要的就是人与人、人与企业、人与社会之间平等的价值交换。其文化的本质在于以人为本,或者说追求相对可能的公平!

再接着是第二层的行为文化:是所有组织成员在制度规范下,自觉遵守并进行自我超越的、为实现物质文化而自愿付出的诚实劳动的行为总和;是对企业理念的具体化和系统化的实施。其层面包括:人员组成结构、人才素质、技能掌握程度、组织分工、个人行为习惯、以及制度的合理程度等组成部分。比如海尔的“日事日毕”就是典型的行为文化表现。

最后是表层的物质文化:说白了就是创造利润,实现对组织成员的工资福利、股东投资利益、社会效益(税收、就业和慈善事业等)的回报。其层面包括:企业形象、企业环境、企业科技化程度、企业产品适销能力等组成部分。

互联网时代对企业文化的冲击

互联网时代,企业文化组成的四个层面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的冲击。

首先,企业文化表层的物质文化受到了冲击。企业文化中各种人为形式的行为模式、典礼和仪式、典故、惯例、象征物等等,随着信息社会对人们价值观和行为的改变,年轻一代和年老一代对企业文化的各种人为形式可能给予完全不同的解释。

其次,企业的行为文化受到了冲击。比如年老一代推崇的艰苦朴素的生活和工作习惯,在年轻一代眼里可能是小气和抠门,不懂享受生活,没有品位。互联网时代企业行为文化改变最大的是移动互联网等信息交流方式。

再次,企业的制度文化受到了冲击。过去企业的各种管理制度以控制为主,员工缺乏较大的自主性,但在互联网时代,靠奖惩和严厉的企业制度进行管理企业已经越来越引起年轻一代的反感,企业传统的制度文化需要变革。

最后,企业的精神文化受到了冲击。企业的精神文化受到员工价值观的多元化的冲击。在过去,具有卓越绩效公司的企业文化是一元化的,其员工往往都有一套较清晰的企业价值观、共同愿景、使命及思维方式。但是,在互联网时代,让员工接受企业统一的价值观这一惯常思维模式遭遇了新的挑战。如今,员工接受的信息甚至教育与过去已经有了很大的区别,这导致了员工价值观的多元化。

企业文化落地的主要方法

企业文化的最大功能是达成共识:共同的事物、共同的语言、共同的举动、共同的感受。达成共识要从这四个方面去做。比如说,制造业的员工一定要有工作服,就是要求有共同的事物。因为要求员工所有的行为要一致:统一装修的格式,统一CI(企业形象)的形象,统一LOGO,就是要有共同的认知。企业文化的构建,从概念上来说,有很多办法,但最重要的是企业文化的传递方式。

企业文化要会讲故事。文化很重要的一点是讲故事。说到做文化的水准,中国其实一直都很高。怎样使人们变得更好,从前的《增广贤文》之类的,讲了很多故事;要求大家报国,我们就讲岳飞的故事;六、七十年代,我们讲雷锋的故事。文化可以从故事传递出去。

企业文化要借助现代科技手段进行贯彻,这是互联网时代成本最低、效果最好的方法。目前,在中国移动广东公司,班组博客受到了全体员工的热烈欢迎,已经成为全公司最大的电子应用平台,登录人次1250多万,博文350多万篇。上博客发帖、回帖、浏览博文,已成为大家的一种习惯和茶前饭后津津乐道的一大美事,大大激发了班组开展自主管理的热情,有力地促进了广东公司企业管理模式的转变。

强势文化的企业没有发泄的途径,没人情味。它认为自己最健康;所有人观念一致,行动一致;自己没有任何问题,所以不需要途径释放压力。不会释放压力不等于没有压力,无法发泄就会积累超量,必然影响到公司活力。要么员工受不了,自己跑掉;受得了的都是强迫或自愿的,于是也就没了人味儿。

第7篇:企业文化故事范文

在××企业的培训课上,××顾问公司×老师侃侃而谈,所讲内容中有许多涉及被培训企业现存的弊病,讲师面露嘲弄的神情……

镜头二:

对此讲师的大放厥词,只有部分听课者表示出种种不满,部分无动于衷,更有部分听课者表现欣赏,甚至正中下怀,快哉、乐哉的感觉……这其中也不乏在该企业职位较高的人。

且不说该讲师犯了“大忌”,也不谈部分员工不该表现与“外人”同样的,就此情此景而言说明该企业并没有得到员工的认同,更谈不上融入。

没有认同的企业文化

什么是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在一个企业的核心价值体系基础上形成的,具有延续性的共同的认知系统和习惯性的行为方式。这种共同的认知系统和习惯的行为方式使企业员工彼此之间能够达成共识。企业文化对内表现为企业精神,对外表现为企业形象。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企业的凝聚力、激励力、约束力和导向力。应该是企业在长期经营实践中所凝聚、积淀起来的一种文化氛围、精神力量、经营境界。

就中国企业来说,对企业文化的概念实在太熟了,甚至是讲得太泛、太滥了。但实际情况确是这样的:

一、不懂企业文化的真正内涵,以为摆弄一些文字游戏搞一些文化手册,没有内在的推进机制和执行系统。因而,企业都有一个普遍的现象:企业有很时髦的理念,但企业家和员工的现实行为却与此大相径庭。

二、企业文化仅存在于高层的头脑当中,或者口头需要,没有得到企业员工的认同和理解,更没有转化为员工的日常行为。

三、企业文化的建设没有员工参与,也没有让其感受到对自己是有利的。

优秀的企业文化都把“人”放到企业发展最核心位置。企业之间的有形竞争背后实际是品牌、文化的竞争,而无形的“文化”的作用,就是要凝聚人气,汇集力量,形成企业的合力,因此,世界上优秀的公司,都非常重视员工的利益,如对人的重视和培养。他们把培训看成是投入产出比最高的投资,毫不吝惜在培训方面的投入,全面提升员工的技能。因此他们大都建立了完善的培训体系,90%的课程都是由自己的中高层干部主讲,使员工能得到自身的提升。

四、企业高层没有以身作则,将文化的内涵贯彻到实际工作当中。

有句话说“有什么样的老板就有什么样的企业文化”。的确,不成熟企业老板的性格行为确实造就了企业的文化。笔者见过一家私企的老板,不检点个人生活(在工作时间暴露无疑),久而久之公司员工留宿不归,同事之间发生非正常关系屡见不鲜,对工作不守信,缺乏应有的道德。而另一家工厂的厂长,喜欢听谗言,因而工厂里摆弄是非、打小报告取悦厂长者比比皆是。

企业管理者——是企业文化设计师也是牧师

海尔总裁张瑞敏在谈到自己的角色时说:“第一是设计师,在企业发展中使组织结构适应企业发展;第二是牧师,不断地布道,使员工接受企业文化,把员工自身价值的体现和企业目标的实现结合起来。”

一个优秀的演讲者应首先陶醉于自己的演讲内容,否则很难打动听者。而事实上,我们的企业管理者仅仅为了某种需要在某种场合频频提起企业文化,而日常中却没有任何体现企业文化的行为。比如很多企业提出“以人为本”,而事实上,很多老总根本听不进去员工的建议,不注重与员工的沟通,对员工的良好行为也是视而不见……。时间久了,员工视老板为异物,不知其所想所云,而老板觉得员工个个像“猪”, 思想行为跟不上自己,何谈认同。

作为企业管理者,不管是高层还是中层,在企业文化建设上至少应做三件事:

一、参与企业远景与核心价值观的制定;二、总结经验、寻求方法、确定实施准则;三、建立良好机制,将核心价值观融入制度和流程当中,真正推动企业文化建设。同时还应该从自己的工作出发,首先改变自己的观念和作风,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 G E公司,有一个价值观的卡片,要求每个人必须随身携带,就连总裁,也随时都拿出这个卡片,对员工进行宣传,对顾客进行讲解。

认同感就是企业凝聚力

企业发展必须是企业产品和企业文化的同步发展,企业凝聚力在于企业文化的推动,所谓“上下同欲者胜”,那么如何建立认同感呢?

(一)营造真实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不是用来装扮企业的饰物,一旦被创造出来,价值和意义就会超越企业,也超越企业心理。它不仅为企业所造,它也创造着企业。

营造真实的企业文化需要广泛地征求意见,让每个人参与,在参与当中使每个人认同。因为企业文化毕竟是属于企业的,并不随着某个高层的变动或职业经理人的离开而变化。因而,让企业文化不断地沉淀。前者带领后来者,不断感染,才能历久弥新。最近,华为让全体员工共同参与起草企业纲领文件——《华为基本法》。通过纲领的起草使企业上下对企业使命、追求、核心价值观达成共识。

(二)其次,使企业文化的精髓在企业日常管理的点点滴滴上体现出来,让员工感受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的建设是体现在我们每一项政策,每一件小事, 每一个决定里,并不在于好的口号,动听的宣传语, 对每一件事情的评价,都是形成企业文化最根本的事情。许多企业提倡“创新”的企业文化,但在日常管理上不但没有鼓励创新者,反而处处为难。企业文化的精髓必须存在于良好的机制和氛围当中,在制度和流程当中体现出来,否则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三)将文化故事化,故事文化化,进行公司内传播使员工真正融入。

企业文化的理念大都比较抽象,因此,企业若是将理念变成生动活泼的寓言和故事,不但利于记忆而且便于宣传。对企业内所发生的故事,将其概括为企业文化理念在企业内传播,不但真实而且更能鞭策后鼓励其他人。

企业理念必须在企业内通过各种途径进行宣传和阐释,并且营造出浓厚的氛围,便能使身处其中的员工在长期的熏陶之下,形成认同并且真正融入观念当中。

(四)“没有认同,请不要来!”

每个人对工作都有不同的要求与期望,而公司实际情况又各有不同,无法提供员工所期望的条件。那么,招聘员工时,应该说明企业的状况及企业文化,对于认同者留下并肩作战,对于不认同者,明确表示请不要来!

第8篇:企业文化故事范文

〖从《致加西亚的信》到《执行》〗

××年,我国企业对企业文化的再次深入反思,是由两本书引发的,一本是《致加西亚的信》,另一本是《执行:如何完成任务的学问》。

阿尔伯特·哈勃德的《致加西亚的信》写于多年前,这本用时仅一小时写就的小册子,却成为有史以来全球最畅销图书的第六名。以至于美国总统乔治·布什惊叹:“这本书太可怕了,他把一切都说了。”

严格地讲,《致加西亚的信》讲的是美国总统与罗文之间的一段故事,它与企业文化几乎毫无关联之处,但是在罗文身上体现出的那一种精神:勤奋、坚韧、忠诚、服从和信用,恰恰涵盖了企业文化的精髓,也正是我们企业冀求和渴望的文化特征。布什的话或许反映出企业领导的共同心声:“那些不需要人监督而且具有坚毅和正直品格的人正是能改变世界的人!”甚至我们有的老板已经将企业文化由“以人为本”换成了“学习罗文好榜样”。有的老板则收回了《谁动了我的奶酪》,而向员工强力推荐《致加西亚的信》。

《致加西亚的信》毕竟是一个典型而生动的故事,中国企业家还需要理性思考,于是《执行》又成为众多企业关注的焦点。实际上,《执行》是一本关于企业战略实施的论著,是“一位伟大的实践者和一位出色的理论家共同讲述的关于如何将战略转化为企业运营实践的商业故事”(韦尔奇语),而企业文化只是其理论框架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实,尤其吸引中国企业家眼球的是本书提出的一个新概念:执行文化。正如作者之一拉里所言:“我目前在霍尼维尔的工作是要在这个组织中重新建立起一种它已经失去了的执行文化。”在这一点上,它与《致加西亚的信》有异曲同工之妙。两者相互诠释,相互印证,相互补充。

对于已经相当长时期迷茫于如何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的中国企业和企业家来讲,这两本书来得太及时了,它指出了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所有问题的实质。没错,我们的企业缺少的就是能够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人,我们企业文化中缺少的正是罗文上校所具备的精神。我们的企业文化之所以不优秀,缺失的就是执行文化。这两本书确实把我们的企业文化“从万英尺的高空带回到现实的世界”,中国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由此开始落地、做实,无疑是里程碑。

〖企业文化的关键在执行〗

企业文化的源头来自于企业家在经营管理实践中的深层次思考。企业家在思考过程中,构建了企业的基本价值观、基本理念和行为准则。它通过一定的方式传达出去,为员工所接受,并在将其贯彻于企业的经营管理制度和经营管理过程中,体现于员工的行为。这就是企业文化的实质。

实践——假设——验证——实践,这就是企业文化在企业中的生成机理和作用机理。提出企业文化的假设固然重要,验证这种假设并付诸于实践更重要。企业文化的建设和弘扬过程,其本质上就是企业文化理念复归实践的过程。中国企业绝对不缺少伟大的经营理念,缺少的是持之以恒的信仰、承诺和追求。没有执行或执行不到位,这就是问题的关键。

〖执行从员工指向老板〗

当我们取得了执行文化的共识之后,还有一些问题有待解决。

第一,谁最应该具有执行文化?孰不知首先是各位老板,而不是员工。因为“执行是企业领导者的工作”。文化悬在半空,首先是领导者没有身体力行。

第9篇:企业文化故事范文

营销故事或者说故事营销其实仅仅是企业营销策略中的一个策略或者说一个工具。有了它,不但丰富了企业的文化,无论是品牌文化还是产品文化,让你的营销有血有肉,有骨干,给人以想象的空间。

其实故事营销这个概念被提出是因为有的企业在以前的营销工作中进行营销策略创新的时候借用故事(历史故事或者企业成长故事、企业创业成长故事等)充斥到企业的营销工作当中去,不只是有意为之还是误打误撞,该策略竟然为企业营销工作锦上添花,使营销工作如虎添翼。

现在有些营销界人士都在讲“故事营销”,并开始大肆宣传。于是乎!很多的企业一哄而上,个个也在请各位“大师”来出谋划策,来为自己的企业找个故事匹配。

实际上呢,很多企业的营销故事其实是东施效颦,邯郸学步,丑态出尽,身败名裂。其实呢?笔者倒认为并不是任何一个企业都适合做“故事营销”。

美其名曰故事营销,笔者倒认为该营销策略为一种人性思维营销,或者说“人本营销”。当下,整个社会都在讲以人为本,无论是是政府、企业、学校等各个组织,每天都在诉说着“以人为本”,而我们的营销工作是否也应该以人为本呢?

答案是肯定的!

的确营销故事使很多的企业的影响力大了起来,品牌建立了起来,市场份额大了起来,甚至被写进教材,载入企业史册。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像我国的海尔“砸冰箱”之事宜使消费者相信其质量,某企业的老板喝漆料让消费者相信其环保,阿里巴巴的品牌名字来自于《一千零一夜》中的一个故事等等。

综合各类营销故事,炒作也罢,创造也罢,虚构也罢,诉说也罢,笔者认为所有的故事还是应该是以人为本,毕竟你的产品是有消费者来购买的,他们是最终为你的产品买单的人。

那么,一个成功的营销故事应该具备那几个特点呢?

1.与企业营销诉求相吻合

企业的营销诉求有很多种,像品牌诉求、企业诉求、产品(功能性、时尚性等)诉求等。在构建自己的营销故事时企业一定要搞明白自己要传播的诉求是什么?

即你的故事必须传承你的营销诉求!很简单的举个例子,每天晚上,我们都在看很多的电视广告,这其中大部分是产品性广告,广告片很多往往是在演绎一个故事,通过故事来对产品主张进行诉求(比如某个品牌手机的广告现就在央视做个就是产品诉求类营销故事)。

2.具有可信性

企业无论你是诉说故事,演绎故事,还是摘录故事一定要可信,一定要让消费者认为有这么回事情,是存在的。只有这样,他才会将故事的可信性和你的企业、产品、品牌联想起来。千万切忌搞了一个故事自己不信就罢了,把自己的故事传播受众消费者不相信,那就完蛋了,还不如不做好!切忌!

比如笔者了解到的一个做地板的某南方厂家搞的一个企业品牌故事,把企业名字分开,分成了两个男女故事主人公,稍微有点头脑的人一看就是假的,很假!一看就是在侮辱我们的智商,企业品牌名字策划的不怎么样就算了,还弄个故事来挑战我们的思维能力!

3.能引起消费者共鸣

人遇到任何事情绝对不会一听便过,一扫便过,一视一触便过,所有他用神经所能触及的东西,都会去想象,会去思考,不可能像一些人所讲的“左耳朵出,右耳朵冒”,尤其是对于有一定思维意识的十多岁以上的。问题是在你的营销工作中,你的广告故事能引起消费者的共鸣吗?无论是产品共鸣,情感共鸣,还是......

4.能广为传播(传播性要强)

你的故事做出来了,能传播出去吗?能有效的传播吗?能传播到自己的目标消费群体吗?这就需要我们企业的相关人员在进行故事创作策划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好如何将该故事进行传播,是线上线下结合,是互动传播,还是空中与地面结合,还是植入式传播等等。传播性不强,你的效果会好吗?不会!

5.能成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

既然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过程当中所创造的一切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那么,笔者认为我们企业的营销故事理应成为我们企业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使之融入我们企业的信仰、价值观、使命,使之成为企业内部营销的一个手段,使之成为企业文化传承的一个工具。当员工成了文化传播的载体,他能不将该文化融入自己的工作中去吗?不能!

6.能有效促进销售交换的达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