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谈谈对宏观经济学的认识范文

谈谈对宏观经济学的认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谈谈对宏观经济学的认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谈谈对宏观经济学的认识

第1篇:谈谈对宏观经济学的认识范文

1.启发示教学

好的教学方法应该是注重教师的启发与学生的参与。课堂上,教师根据经济社会热点提出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与讨论,师生间形成良性互动。但提出的问题本身既要有一定深度,同时又要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学生通过积极思考,既培养了创造性思考问题的能力,又深化了对知识的理解。例如:在讲授“价格歧视”理论时,可以让学生讨论在国内很多公园中,针对国内游客和国外游客为什么收取不同的票价?在什么样的条件下施行这种差别价格政策才能有效呢?可以启发学生运用三级价格歧视的概念与理论模型进行讨论。由于国内外游客的需求价格弹性不同,采用差别价格政策能使公园获得更多的利润。但这样种策略的实行是有条件的。首先这种产品必须是一个完全垄断的市场,黄鹤楼公园全国仅此一家,即使收取高一点价格,外国人也不会放弃到此一游。第二,必须能把不同市场或市场的各个部分有效地分割开来。公园可根据国籍、肤色、语言的不同来区分中国人和外国人,对他们实行差别价格。第三,各个市场必须有不同的需求弹性,中国人和外国人的需求弹性不同。外国人的需求弹性比中国人小得多,因而定高一点价格的门票并不会影响他们游览黄鹤楼。接着还可以引导学生观察现实中还有哪些情况下实行了这种差别价格策略。为了调动学生对启发性问题进行回答的积极性,教师可以采取一些激励措施。如凡是自愿回答启发性提问的同学,如果回答能自圆其说,期末平时成绩可以酌情加分。

2.案例教学法

例如在学习《宏观经济学》中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混合使用时,可以将我国20世纪80年代到现在两种政策的实际操作过程向学生进行介绍。首先将此段时间的政策操作分为六个阶段,分别介绍每个阶段实行相应操作的经济背景,实行松紧搭配的原因,取得的效果,最后再对政策的混合使用进行评价。这样就结合了IS-LM模型与财政、货币政策运用的原理,解释了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实践。第一阶段是1988.9-1990.9,此阶段实行的是“紧财政紧货币”的双紧政策。第二阶段(1990.9-1991.12),实行“紧财政松货币”的搭配。第三阶段(1992.1-1993.6),实行“松财政松货币”的双松政策;第四阶段(1993.7-1996年底),实行“适度从紧的财政与货币政策”;第五阶段(1997-2002)实行适度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第六阶段(2004年—2007年)“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还可以联系2008年金融危机后欧美各国经济的不景气,分析各国政府在应对危机时采取了哪些宏观调控的政策以及原因。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又联系了实际经济问题,培养学生对现实问题的思考和分析能力。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将学生进行分组,每组确定一个感兴趣的知识点并联系一个实际问题进行案例分析,该组同学自己制作课件,然后到讲台上为大家陈述,最后由老师就这个知识点应注意的问题进行点评。这种方式可使学生增强主动学习的兴趣,为了在有限的时间里进行精彩陈述,学生必须对理论熟悉于心并灵活运用,从而提高了学习效果。通过讨论,帮助学生加深了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和理解,同时也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所以在西方经济学的教学中,应尽量在学到相关知识时寻找现实生活中比较贴切的问题进行讨论,这样可以调动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专题讨论+课后小论文形式

在完成理论讲授、材料分析后,就要结合社会现实并针对学生求知欲强、思维活跃的特点,紧扣所学的理论内容,拟出相关思考题,进行实践性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引发讨论和辩论,把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引向更深层次。

1.专题讨论

教师可以在某个理论系统讲授之后提出一个专题,让学生分析讨论,教师在其中可以适当进行启发式提问,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例如在学习分配理论这一章时,其中“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是一个没有统一答案的问题。所以上课时首先提出问题———公平与效率谁为先,让学生们根据所学的理论和现实情况各抒己见。有的同学从政治学的角度,有的同学从经济学的角度,还有的从富人、穷人的角度分析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阐述了到底以公平为主还是以效率为主。最后,教师结合大家的讨论结果,得出大多数同学认可的观点,即按照市场经济的原则分配,比平均分配更有经济效率。但是按市场原则分配也有不公平的地方,政府应该对社会收入进行适当的再分配,以兼顾公平。通过这样结合实际的分析,使学生们不仅开阔了视野,而且感受到经济学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从而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2.组织专题辩论

这主要是选择一些综合性案例,将学生分为正反两组,以辩论会的形式进行案例教学。如“人民币应该升值吗”、“我国现阶段应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还是扩张的货币政策”、“政府与市场的边界问题”等专题都值得进行深入研究和辩论。在辩论完后还可以要求学生就这些问题写出小论文,谈谈自己的理解和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也可启发学生就身边的一些热点问题用学过的理论提出自己的见解,这样可以调动学生充分运用所学的西方经济学理论知识,锻炼经济思维能力,还可以促使学生去查阅大量资料,拓展知识面,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结语

第2篇:谈谈对宏观经济学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民办高校;辅导员;博弈论;激励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1-0351-03

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1]。在民办高校,辅导员的工作事无巨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就业指导和日常管理等与学生的学习工作生活有密切相关的事情主要由辅导员来承担。民办高校辅导员的工作,不仅仅维护着学校的稳定,而且还直接组织和参与学院的校园文化建设。因此,民办高校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长成才和学校的健康、稳定、持续发展。

截至2010年8月30日,全国民办普通高校共350所[2],民办高校得以迅速发展。学生的规模也在逐渐增多,按照教育部对辅导员与学生1∶200的配备要求,辅导员队伍也在逐步壮大,与此同时受多种因素影响,民办高校辅导员自身队伍的建设也开始呈现出一些问题,其中辅导员工作积极性缺失是较为突出的问题之一。

一、目前民办高校辅导员工作积极性缺失的原因

1.认识不足,重视不够

由于辅导员工作内容有很大的弹性,有些民办高校职能部门认为辅导员工作不外乎管管学生,与学生谈谈心,工作比较简单,容易对付,只要学生不出事就没有太多的事情可做。一些教师和学生认为,只有当不了教师的教职工才会去从事辅导员工作,而且辅导员工作不像专职老师那样承担教学任务、科研工作等有硬性指标,是份人人都可以干的活。因此有些民办高校在辅导员队伍建设上不够重视,体现在待遇上,辅导员与专业课老师相比差距甚远。

2.缺乏长久的热情,队伍流动性大

在民办高校中,由于员工存在一种“打工”的心理,加之自身对这份工作热情不足,有意愿长期从事辅导员工作的很少,80%的辅导员都是刚毕业的应届毕业生,他们面临着许多现实的问题,如继续深造考公务员或博士。即使有志向留下来的辅导员也都致力于从事专职教师。据一所民办高校统计,辅导员的流动率三年内达到90%,能真正将一届学生从新生入学带到毕业的辅导员不到20%。

3.事务性工作繁重,缺乏创新意识

民办高校还处于起步和发展阶段,相应配套的科学行政管理模式还没完全建立,有些职能部门不管是辅导员分内的或分外的工作,只要与学生有关的事情都要经过辅导员这个“二传手”去接应。因此绝大多数辅导员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花在事无巨细的日常事务中,成为一个“保姆”式辅导员。导致辅导员没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去研究教育对象的心理特点及其在不同时期的需要,更谈不上用新知识、新方法培养学生成才,结果造成创新意识淡薄、创新动力缺乏、创新能力不强、创新成果少的局面。

4.职业化发展路径单一,选择空间狭窄

大多数民办高校的办学目前还没有政府经费的支持,因此从筹办学校到学校的发展每一步都依赖于学费的收取。因此学院在投资上,会更偏重于学院的硬件投入和专业老师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引导有所轻视。对辅导员队伍的引进、培训、选拔不够重视。再者辅导员队伍学历层次参差不齐(从专科毕业生到研究生不等),年龄结构偏年轻化,有多年工作经历、经验丰富的辅导员不多,没有形成老中青相结合的合理结构。由于辅导员的工作是一种长期的、细致的、潜移默化的工作,这种特殊的工作性质造成社会上有些人认为这份工作是谁都可能胜任的,因此大多数民办高校在制定政策方面也没有针对这一特殊的工作制定相应的措施,存在民办高校辅导员普遍存在行政升职难、职称评定难等现象。

二、民办高校辅导员工作积极性缺失的负面影响

1.民办高校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转受到影响

学生在校期间的生活状况、思想动态、就业指导等各方面的工作均由辅导员承担,在学校日常管理中起着承上启下的指导和贯彻作用。辅导员通过日常的学生管理工作,认真执行着上级和学校的每一项工作任务。辅导员工作积极性一旦失去,学校在行政管理和学生管理方面的工作将大打折扣,减弱各项工作的实施效果。长此以往,最终会严重制约和影响到学校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行。

2.辅导员工作的渗透力弱化

辅导员是学生人生的导师,知心朋友,他们在与学生交往的过程中,能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影响学生,起到教育的渗透作用。如果辅导员工作积极性不能很好地调动起来,则他们采用的工作方式只能是应付,达不到引领学生前进的效果。

3.辅导员队伍的战斗力削弱

辅导员队伍是高校实施学生管理工作的主体,客观上要求这支队伍具有较强的战斗力。工作积极性缺失具有蔓延快和隐蔽性强的特点,使之具有很大的破坏性,将会严重影响整支队伍的战斗力。

4.辅导员队伍的凝聚力减弱

由于辅导员队伍工作积极性的缺失,工作中出现相互推诿和消极怠工的情况,长此以往,会出现“三个和尚没水喝”的内耗现象。不仅不利于辅导员队伍的建设,更加减弱了辅导员队伍的凝聚力。

三、民办高校辅导员工作积极性缺失的博弈论分析

假设模型中只有辅导员甲和辅导员乙。如果他们两人都努力做好本职工作,他们的效用都为10;如果一方努力工作,另一方不努力工作,努力一方因为付出的成本很高,并被其他人无偿享用成果,故效用只有-5,不认真工作的一方因坐享其成,效用为15。如果双方都不努力,则效用都为4。我们用赢利表(pay off stable)将两名辅导员面临的博弈问题表示如下(见表1):

赢利表是两个局中人且策略离散情形常用的一种表达博弈的工具[3]。其解读方式是:最左边是局中人1(即辅导员甲),最上边是局中人2(即辅导员乙)。左边的“努力工作”、“不努力工作”是辅导员甲的策略,上边的“努力工作”、“不努力工作”是辅导员乙的策略。

从赢利表中得出,当甲乙双方都努力工作时,总效用达到了20;反之,当甲乙双方都消极怠工时,总效用只有8。双方在相互猜疑中展开了博弈,假如辅导员乙选择努力工作,而辅导员甲在选择不努力的策略时得到的效用为15;如果辅导员乙选择不努力工作的条件下,辅导员甲在选择不努力的策略时得到的效用为4,要比自己努力工作的效用-5要高:所以,无论辅导员乙采取何种策略,辅导员甲都会采取不努力工作的策略。反过来,对于辅导员乙也是同样的结果。

四、解决辅导员队伍积极性缺失的建议和措施

1.建立信息对称与共享机制来破解辅导员的困境

信息经济学的理论告诉我们,在人们相互沟通的过程中存在一定信息不对称的现象。在表1中我们也可以得出这点,由于两位辅导员之间信息量的不对等,双方都依据各自的利益导向采取各自的博弈行为,结果造成了双方利益的受损且最小化。因此,要破解信息不对称的困境除了辅导员之间主动相互联系外,还应建立一个信息共享的电子化互动平台,让辅导员之间共享相关资源,参与自由讨论,各抒己见[4]。辅导员之间应多加强学院内部和外部的联系,开拓沟通平台。让辅导员之间了解更多对方信息和有关学生的相关信息,不仅可以加强辅导员之间、辅导员与管理者之间的交流,还有利于学校随时了解和关注辅导员的需要及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从而调动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

2.用“一报还一报”策略培养辅导员团队合作精神

“一报还一报”(TITFORTAT)策略是计算机专家罗伯特・阿克塞尔洛德指出的。该策略在第一步中总是采取合作策略,而在下面的博弈过程中则重复对方上一步中所采取的策略。研究表明这种针锋相对策略能有效地阻止背叛策略的蔓延,对合作策略的稳定维持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5]。该策略的基础和关键点是合作,该实验表明合作是最有利于整个团队稳定,也是带来个体与团体利益最大化的最优途径。因为时间嵌入性理论(Theory of Time Embeddedness)认为,某人今天的合作行为将影响下次再相遇时所受到的对待。良好的合作者会产生良性循环,同理,恶性循环也会继续重演。这一策略对于学校加强辅导员团队合作的意识有一定的启示作用。因此,在招聘、培训辅导员过程中,要注重培养辅导员中骨干的核心力量,加强辅导员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发挥他们的引导、示范和辐射作用。

3.建立科学合理的辅导员考评机制

民办高校应发挥自身灵活的工作机制,建立健全辅导员工作制度,建立职级、学历、工作年限、工作表现、工作量、科研等全方位相结合的绩效工资制度,建立科学合理的辅导员考评机制。而考评机制的建立,要立足于各个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现状,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绩效考核。可从以下三方面入手:首先,准确定位民办高校辅导员的工作职责;其次,依据岗位职责合理进行量化,建立校级、系级、班级等三级的考核体系;最后,奖惩分明,并将考核结果作为辅导员的职务晋升、职称评定、待遇问题的依据。从而调动民办高校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

4.建立竞争与激励机制,优化辅导员队伍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指出,每个人在不同的时期都有不同的需求。民办高校由于办学体制较公立高校灵活,因此在调动辅导员工作积极性方面也应根据他们不同的需要,制定有利于辅导员职业生涯发展的政策和措施,让优秀的辅导员脱颖而出,以“传帮带”的形式来优化辅导员队伍。同时,应引进市场竞争机制,建立具有竞争和激励机制的辅导员管理模式,引入动态和开放式的管理,建立一支爱岗敬业,安心工作且相对稳定的辅导员队伍,以便逐步形成在稳定中求流动,在流动中求稳定的合理局面。

5.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应关注民办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化发展

辅导员的职业生涯的发展,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应给予指导与规划,为优秀的辅导员提供发展途径,如专业能力强且具有教学经验的辅导员,可以向教师岗位输送,如管理能力强的辅导员可以考虑作为党政后备干部培养和选拔的来源。由于辅导员个体间的素质参差不齐,我们可以考虑在辅导员中设立职业化辅导员和非职业化辅导员。非职业化辅导员如设立处理事务性的辅导员助理,实习辅导员岗位等,而对这些辅导员而言彻底的职业化并没有必要。可以设想在实现辅导员职业化和专业化的同时,分流一批无法达到职业化和专业化要求的辅导员,使其成为非职业化的学生事务工作辅导老师,从渠道上解决辅导员职业化问题。

同时教育主管部门能够设立专门机构或赋予某个机构专门的管理协调职能,协调、整合民办高校系统资源,将有利于推进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发展。各民办高校可发挥党委作用,成立专门机构,来负责推动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同时学校及教育主管部门设立民办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发展专项基金,提供培训、交流、进修及科研等费用。从财力和政策上解决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发展难的问题。

五、结束语

将两个辅导员的博弈模型进行推广,可以得到多个辅导员之间的博弈,从而使这一理论在调动辅导员工作积极性上更大范围得到应用。运用博弈论解析辅导员队伍工作积极性缺失问题,其目的在于使辅导员工作态度的运作清晰地呈现给各有关方面,不仅给各级机构研究辅导员工作积极性缺失问题提供了一种有效的理论工具,同时也使博弈论的应用范围得到拓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N].中国青年报,2006-08-01,(3).

[2]教育部.全国民办普通高校名单[EB/OL].http:///gaokao/baokao/detail_2011_01/27/4482033_0.shtml.[2011-01-27].

[3]董志强.身边的博弈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30.

[4]庄玲玲.“博弈论”视野下的高校教师流动[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5):153.

[5]AXELRODR,HAMILTONWD.The evolution of cooperation[J].Science,1981,211(4489):1390-1396.

[6]涂志勇.博弈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35.

[7]Friedman J W.Anon-cooperative equilibrium for supergames[J].Review of EconomicStudies,1971,38(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