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安全生产统计分析范文

安全生产统计分析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安全生产统计分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安全生产统计分析

第1篇:安全生产统计分析范文

关键词:安全事故;统计分析;对策;有色金属企业

中图分类号:X9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2)25-0141-02

某地区有色金属生产企业120余家,从业人员23000余人,主要以铅、锡、铜、铝、锌、锑等有色金属的冶炼加工为主。以火法冶炼工艺为主,部分企业兼有湿法冶炼,本文对该地区有色金属生产企业从2003年以来致人死亡和重伤的事故进行统计,由于企业工艺、设备落后,生产设备设施布局混乱,安全投入和安全管理不到位等因素,80%事故发生在私营和有限责任公司。20%发生在国有和集体企业,在国有企业呈现出外包工程和劳务派遣人员发生事故突出的特点。下面就事故类型分布特征和特点进行分析。

1 安全事故总体趋势分析

2003~2011年共发生安全事故25起,死亡28人、重伤11人,未发生较大以上安全事故。如图1所示,有色企业安全事故总体趋势分为三个阶段:在2003~2005年为逐年上升阶段,2006~2010年为平稳阶段,2011年为高峰段,达到9起。由于2006年后已建有色金属企业开展安全现状评价,安全监管呈现高压态势,企业整改和消除了大量安全隐患。2011年发生的9起事故中,除2起改扩项目事故外,其他7起发生在生产过程,最突出的是6月份事发多起,主要是企业生产开停较频繁,员工流动性大,习惯性违规、违纪、冒险作业突出,企业安全管理松懈。从事故发生的活动状态统计如图2,企业生产过程发生事故占60%、检修发生事故12%、项目新建和改造发生事故占28%,所以要加强生产过程的安全管理。

图1 各年安全生产死亡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

统计图 图2 事故发生活动状态图

2 事故特点分析

2.1 事故类别分析

对该地区有色金属生产企业死亡事故类别统计,发现中毒和窒息事故比较突出,高处坠落、物体打击事故较多,发生过的事故还有起重伤害、爆炸、灼烫、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触电和其他共10个事故类别,各种事故类别比例如图3所示:

图3 事故类别分布图

2.2 共性特点分析

2.2.1 烟气布袋收尘室作业事故多发,在该岗位5次发生中毒和窒息事故,并且发生过爆炸、火灾、灼烫事故。除尘室内存在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毒有害、易燃易爆气体,由于工艺多用布袋除尘,需周期性定时清除,所以企业要加强监管,把密闭空间作业作为安全监管工作的重点。

2.2.2 按事故原因分布统计,该地区有色金属企业事故发生原因有以下特点:作业人员安全意识淡薄,缺乏安全操作知识,有限空间作业违规突出,现场处置不当和缺失防护用品,通风和照明强度不够,作业环境不良等特征突出。通过统计还呈现出改扩建工程中外包工程事故多发占60%,多数为无资质施工单位。因安全平台防护栏缺陷造成高处坠落比重大,在高坠事故中占60%。因高压放电致触电事故比重较大,占触电事故的60%。

2.2.3 从事故发生时间统计看,事故发生时间相对较集中,上午8~11时的时间段发生事故最多,特别在9~10时这个阶段,出现最高峰值,说明在这一时间段现场检修活动和其他生产活动比较频繁,应加强现场安全监管和隐患排查,重点检查违章指挥和违规作业行为。其次在中午1~3时的时间段,事故也出现一个峰值,主要是人体疲劳、反应迟钝、工作注意力分散,这时段尽量减少工作安排,让作业人员调整休息。

3 事故防范措施

从统计的事故特点分析,企业应加强以下方面的安全工作,做好防范事故措施。

3.1 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

特别是中小私营企业要加强安全管理机构建设,认真组织开展安全标准化创建工作来强化安全基础,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健全规章制度和规程。

3.2 生产和安全管理人员要加强作业现场管理

一是对不安全行为的纠正,在作业活动频繁时段,对错误操作,使用不安全设备,冒险进入危险场所,攀、坐不安全位置,在起吊物下停留、作业,机器运转加油、修理、清扫,穿戴不安全装束,不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等习惯性违章违纪行为查处。二是督促作业人员严格执行安全规程,对动火、高处等作业加强现场监管,严格要求作业人员按安全规程作业。

3.3 加强安全教育培训

由于从业人员流动性大、文化素质低,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十分薄弱,多数在恶劣环境下从事体力活动特点,企业要注重班组安全教育,告知岗位危险因素,强化安全意识,使从业人员掌握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和技能。

3.4 加大安全投入

一是企业要按法规认真落实新改扩项目安全“三同时”制度。避免安全设施不全或不配套,大量的事故隐患不能在建设阶段排除,本质安全低。二是要配置安全所需的有毒有害气体检测仪,空气呼吸器和防毒面具等安全防护用品。

3.5 加强对外包工程,外用工安全管理

由于企业用工形式多样化,各种形式的外用工占企业从业人员的比例很大,企业以包代管的现象严重。企业要履行安全主体责任,完善外协用工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管理职责,落实各自的安全生产责任,加强外协用工安全培训工作,加强现场安全管理的监督和检查,加强对外协用工安全保障措施的落实和防护用品的发放使用。

4 结语

通过整理有色金属企业发生的事故,可看出企业要加大安全投入,加强安全机构建设和监管力度,加强危险因素识别,强化高风险岗位的作业管理,通过开展安全标准化达标创建工作,筑固安全基础,不断持续改进来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才能防范和减少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常见事故分析与防范对策丛书编委会.生产制造企业常见事故与防范对策[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4:310-318.

[2] 储胜利,裴玉起,周石燕,李自荣,龙飞.机械制造企业安全事故统计分析与对策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0,(1).

第2篇:安全生产统计分析范文

关键词:PVC 生产工艺 爆炸事故 安全防范 措施

一、工艺流程

电石法聚氯乙烯生产工艺中,合成工段混合脱水系统工艺流程图见图1。

从乙炔装置送来的精乙炔气,经乙炔预冷器预冷和砂封后,与氯化氢装置送来的干燥氯化氢气体通过流量计调节配比,在混合器充分混合后,进入串联的石墨冷凝器,用盐水间接冷却。混合气中水分一部分以盐酸形式排出,部分则夹带于气体中进入串联的酸雾过滤器,由氟硅油玻璃棉捕集分离。然后该气体经预热器预热,再进入转化系统。

二、典型事故案例

2005年5月26日凌晨7:04分,树脂分厂聚氯乙烯混合器因系统急剧升温,紧急切断阀未动作,混合器发生爆炸起火,造成多人受伤。此次事故由于离子膜电解槽冷却水循环水池排污阀被人打开,致使离子膜电解槽无冷却水,部分电解槽工艺连锁跳闸后氯气系统波动,从而使氯化氢气体中含有大量的游离氯,在氯乙烯车间混合器与乙炔发生剧烈反应后造成混合器爆炸着火。

三、易燃易爆物质性质分析

合成工段混合脱水系统存在易燃易爆物质乙炔,还可能存在氯乙炔等物质(还可能含有极少量的氢气,其对系统影响不大)。

乙炔:乙炔性质活泼,在高温、高压下具有强烈的爆炸能力。乙炔与空气能在很宽的范围内,即2.3~81%(其中7~13%最易爆炸,最适宜的混合比为13%)形成爆炸混合物。它属于快速爆炸混合物,其爆炸延滞时间只有0.017s。

氯乙炔:氯化氢与乙炔反应生成氯乙炔,此物质很不稳定,遇光、振动等就能发生爆炸。

四、爆炸事故原因分析

PVC电石法工艺路线已经趋于成熟,导致混合脱水系统发生爆炸的原因,可能有两个:

1.超负荷生产导致混合气体在管道流速过大,以至产生大量的静电荷,在静电接地装置失灵的情况下,当气体流经管道截面积突变较大的部位时,有可能产生静电火花,从而点燃了易燃易爆的乙炔气体,在密闭的管道或容器内就有爆炸的可能。

2.氯化氢合成中的氢气和氯气如配比不当或压力波动时,会使氯化氢气中含有过量的游离氯,它与乙炔气在混合器中进行混合即产生剧烈反应生成氯乙炔,并放出大量热量,促使混合气体瞬间膨胀,从而在混合脱水系统的混合器、石墨冷凝器、酸雾过滤器等薄弱环节处爆炸。

五、 安全技术防范措施

针对以上导致发生爆炸的2种原因,提出以下安全技术防范措施:

1.在混合器前各设置氢气缓冲罐和氯化氢缓冲罐,并安装自控调节阀门,以控制气体流量和流速,防止由于流速突变且过大时产生过多的静电荷。

2.在氯化氢合成工段采用自动调节氯、氢比例替代看炉内火焰颜色的人工操作法和间歇式化学分析法,准确地控制氯化氢含游离氯量,防止氯化氢含游离氯量过高。

3.在混合器前安装事故阀,当合成工段混合脱水系统发生事故时,事故阀自动关闭,将合成工段混合脱水系统与乙炔系统完全隔离。

4.在氯化氢总管出口处安装游离氯自动测定仪、游离氯自动报警装置,并将游离氯自动测定仪与乙炔气事故阀联锁。当游离氯过高时,乙炔气事故阀自动关闭。

5.在混合器、石墨冷凝器、酸雾过滤器及其之间的管道上安装温度自动测定仪测定管道或容器内的混合气气相温度(还可以安装温度自动报警装置),并将温度自动测定仪与乙炔气事故阀联锁。当气相温度过高时,乙炔气事故阀自动关闭。

6.在混合器、管道的某些部位等安装超压爆破膜和排空等安全装置,当发生爆炸事故时,压力自动排空,防止容器和管道被破坏。

六、结束语

目前、国内乙炔电石法工艺路线生产聚氯乙烯技术比较成熟。据统计,合成工段混合脱水系统发生爆炸事故最为频繁,这主要是由于目前对氯化氢含游离氯量仍采用看炉内火焰颜色的人工操作方法和间歇式化学分析方法,在氯、氢比例突然失调的情况下,操作工难以做到准确、及时地调节,这是发生事故的直接原因。只要保证氯化氢游离氯不过高,一般合成工段混合脱水系统都能避免发生爆炸事故。

参考文献

[1]袁捷才,关于氯乙烯合成工序混合脱水系统爆炸事故的浅析[J],聚氯乙烯,2006年第1期.

第3篇:安全生产统计分析范文

关键词:安全管理;经济效益;事故率;检修周期

引言: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钢铁行业进入发展迅速阶段,尤其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钢铁企业市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世界经济贸易一体化的趋势、中国深化改革和现代化建设都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不少国有钢铁企业都已完成了第一轮的结构调整,同时许多民营企业也借势加入了钢铁行业使得,我国的钢铁行业快速发展。然而快速的发展导致了整个钢铁行业过于追求产量和效益的最大化,极大地增加了设备的运转率。给企业的维修负荷造成了极大的压力。由于企业过度的关注于生产效益而忽略了的对设备的安全生产管理,使得近年来我国钢铁行业的安全事故发生频繁。根据中国安全生产协会冶金安全专业委员会34家安全会员单位的有关统计数据,34家大型钢铁企业在2012年共发生死亡人数、重伤人数都比2011年有所增加。平均前任死亡率增长一个百分点,而千人重伤率增长两个百分点。频繁发生的重特大事故,不仅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财产损失,而且对社会也造成了非常恶劣的影响。在保证企业安全生产和正常发展的同时,还要必须提高企业在新环境下的安全管理水平,因此建立一套适合钢铁企业的行之有效的设备安全管理模式和合理的设备检修方法就成为一个既现实又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由于钢铁企业生产工艺过程复杂的特性,在生产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如爆炸、灼烫、物体打击等具有高能量的危险因素。因此容易频繁发生较大的事故,例如中毒和窒息、高处坠落、、物体打击、起重伤害等事故。因此对危险源进行合理的控制和分析,加强对日常作业环境的管理,控制高温作业,合理的对设备进行安全管理和检修是对企业安全生产的保障也是对工作人员拥有安全的工作状态的一种保障,是钢铁行业对待安全问题的最基本的保障。据调查太钢焦化厂在2000年发生两起特大事故“2.22”事故和“7.14”事故。“2.22”事故是由于在更换拦焦车走行主动轮时千斤顶摆放位置的不当造成了拦焦车侧翻,砸死两人。“7.14”事故是工人在拆除和切割焦油船时发生爆炸,落物飞出砸死两名起重工人。这些事故都是发生在生产和检修现场,因此完善设备管理模式和检修方法,强化现场安全管理是有效控制事故发生的关键。钢铁企业现行设备检修管理方法主要有预防性检修、预知性检修和主动性设备检修等方法,这些方法在实际应用中也暴露了许多问题:如对设备的检修等级划分不明确等等。从以上案例基本可以归纳为设备的安全性、经济性和事故概率三个方面造成伤亡损失比较大,将从这三点优化当前的企业检修方法。

一、事故安全统计分析

根据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查询服务中查询的2001年――2009年间46起事故案例分析中进行了各类伤亡事故和死亡事故的统计如表(1)。

表1 事故类型和伤亡统计

2001-2009年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

通过近几年我国百万吨以上钢产量企业的工伤事故的统计分析,这些大中型钢铁企业的工伤事故情况基本可以反映我国钢铁行业的工伤事故的现状和趋势,从中可以得出大部分事故是有设备管理不当和检修不及时造成的。有设备引起的机械伤害的事故数是34起,占总起数的81%,其中死亡人数占总人数的79.3%。由此可知在钢铁企业正常的生产运行中的,对设备管理存在了很大的缺陷,主要原因是企业对设备没有形成有效的监管机制,对设设备故障不能采取及时有效的应对措施,这都对钢厂造成了一定了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由于在钢铁行业生产过程中流程一体化、生产设备专业化、生产设备过程程序化的特点比较显著,在生产和加工过程中物质多为高温高压的状态,易燃易爆或有毒气体被用在多个生产环节,种类多样的生产事故也可反映出钢铁企业生产的复杂性。生产设备体积大结构复杂、自动化程度高,检修维护工作不易进行,因此对设备安全管理方法不当是造成钢铁企业设备事故多发的主要因素之一。

二、事故经济损失分析

由于钢铁行业生产线长,工艺复杂,设备数量大及结构精密,任何微小环节发生故障都会给企业带来不同程度的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据统计1999年9月,柳钢动力厂由于继电保护设计不妥,造成全公司停电19分钟,严重影响生产,经济损失重大。2000年3月,酒钢烧结厂一风机转子叶片突然飞出,造成了一起重大设备事故,导致停机221小时直接给该厂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 2001年2月21口,邯郸钢铁集团公司由于雾闪造成外部电网电中断,直接造成经济损失达两千万元。2003年9月3口,日本新日铁公司的名古屋钢铁厂煤气柜发生爆炸事故,造成了该厂多名员工受伤,直接导致该厂停产。完全恢复生产约需两三个月时间。此次事故给新日铁造成的损失至少在上百亿日元。

以某钢铁集团自1996年到2006年十年间发生的各类事故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为例。

表2 事故导致的直接经济损失统计(万元)

有上统计表显示可知,由于钢厂设备管理不当发生的机械事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占事故的直接经济损失的比例最大。因此采取有效的措施,建立合理的设备管理模式和检修方法以保障钢厂的正常生产运行。

三、事故发生率统计分析

针对某公司转炉炼钢厂37年间332起事故的分析和评价,进行事故规律查找,分析如下。

(一)伤害种类分析:该转炉炼钢厂37年间共发生332起工伤事故,其伤害种类分布如下图。从图1中可知,物体打击、灼伤、起重伤害事故占总数的73.5%,是主要的三类伤害事故,被称为炼钢生产的“三大伤害”。

图1 伤害种类分析

(二)物体打击分析。由事故发生的地点分布图可知(图2),炉前、供料、锭垛区、和维修厂房是物体打击事故的多发区

图2 事故地点分布统计

(三)起重伤害分析。由图3可知钢厂中起重伤害主要发生在直接使用天车的作业过程中,统计分布如下图

图3 起重伤害分布

(四)伤害度分析。对332起事故进行伤害度分析,依据受伤程度分为轻伤、重伤和死亡伤害三类,具体分布如下图。由图可知重伤和死亡是46起,占总事故的13.8%。

图4 伤害度分布

通过以上数据和图表的分析,可知起重伤害、物体打击和灼伤是钢厂主要的三大伤害,因此加强对着三部分的设备管理有利于降低企业的事故率,降低企业的经济损失。

据统计我国钢铁行业近十年设备事故其中因起重设备造成的事故居多。2003年7月6日唐山钢铁集团一炼钢检修车间一台80t桥式起重机发生固定螺栓断裂造成一人死亡两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7万元。2007年辽宁省铁岭市清河特殊钢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车间,在吊运过程中发生钢包滑落倾覆造成32名职工当场死亡另有6名炉前工受伤其中2人重伤。由此可知其中去是钢铁企业的事故发生高频率区域,因此有必要对该区域制定更加合理的设备管理制度以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根据我国《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将事故划分为四个等级分别为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较大事故和一般事故。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死亡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一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一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一下死亡、或者10以上50人一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一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一下死亡、或者10一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一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总结:通过以上对设备管理,事故经济损失和事故率的分析和研究可知,在我国钢铁行业现存的设备管理模式和检修制度存在很大程度上的不足。基于以上的分析,本文提出一套以设备安全等级的划分,设备事故率以及发生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为三维指标的新的设备管理和检修模式的理念。从以往发生的事故中进行统计和分析,掌握设备故障率,根据设备新旧程度,磨损程度以及所处生产位置制定合理有效的检修周期以促进企业生产发展。

参考文献:

[1] 钢铁企业风险及风险管理现状[J]. 冶金财会,2004,12:54-55.

[2] 徐国平,万成略. 大中型钢铁企业工伤事故统计分析[A]. 中国金属学会.2005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第2卷)[C].中国金属学会:,2005:4.

[3] 曹秀海. 石钢工伤事故规律分析及对策[J]. 工业安全与环保,2005,08:60-62.

[4] 曾丽,张平. 2000~2008年武钢安全生产事故统计与分析[J]. 工业安全与环保,2010,06:63-64

[5] 贺连芝,幸福堂,张争艳. 2001-2009年钢铁企业伤亡事故分析及防范措施的探讨[J]. 中国公共安全(学术版),2011,02:42-45.

[6] 李池,陈华知. 安钢冶炼系统工伤事故统计与分析[J]. 工业安全与环保,2003,09:27-29

[7] 牛和平,陈华知. 从炼钢厂工伤事故统计来看安全管理[J]. 安全,1999,06:30-34.

[8] . 大冶有色冶炼厂工伤事故统计与分析[A]. 中国有色金属学会.中国有色金属学会――第二届青年论坛学术会议论文集[C].中国有色金属学会:,2004:4.

[9] 徐国平,万成略. 大中型钢铁企业工伤事故统计分析[A]. 中国金属学会.2005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第2卷)[C].中国金属学会:,2005:4.

[10] 张清友,亮. 钢铁企业安全管理模式探讨[J]. 河南冶金,2007,05:29-30+37

[11] 党光远,杨涛. 钢铁企业安全事故分析与预警指标体系构建[J]. 河北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6:168-172.

[12] 杨涛,尹景燕. 钢铁企业生产事故致因要素分析[J]. 安全与环境学报,2013,04:213-216.

[13] 巫志鹏. 钢铁企业事故多发深层次原因的探讨[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7,08:126-130+1

[14] 尹景燕,杨涛. 我国钢铁企业事故预防研究综述[J].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3,07:79-86

[15] 朱晋英. 太钢2000年度和“九五”期间工伤事故统计分析[J]. 工业安全与环保,2001,12:28-30

第4篇:安全生产统计分析范文

根据国务院和省市安全生产委员会关于在“安全生产年”活动中深入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要求以及杭州市旅委、杭州市贸易局的具体工作部署和指导意见,现就*区旅游商贸行业在“安全生产年”活动中深入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方案安排如下:

一、指导思想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预防为主、标本兼治、安全发展的方针,牢固树立“科学发展首先要安全发展”的理念,强化安全生产责任意识,落实各项工作措施,着力深化和推进隐患排查治理各项工作,有效整治各类事故隐患,为确保我区旅游商贸行业健康快速发展提供良好的安全保障。

二、工作目标

通过在全区旅游商贸行业开展“安全生产年”深化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建立健全重大危险源控制机制和重大隐患排查治理机制及分级管理制度,签署安全责任书,进一步落实旅游商贸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各级行业主管部门的监管责任;进一步全面深入排查治理行业安全事故隐患,确保各类重大隐患的按期整改率要达到100%;进一步完善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各类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实现“负增长”,各类事故得到有效控制,杜绝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三、组织领导

成立区旅游商贸行业“隐患排查治理年”活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区商贸旅游局局长许雷担任组长,副局长*、*、副调研员*担任副组长,商贸科*、市场科*、旅游科*等成员共同组成。

四、排查治理的对象和范围

在“安全生产年”活动中深入开展隐患排查治理的对象和范围为全区旅游商贸企业及相关场所,主要包括宾馆饭店、商场(超市)、专业市场、旅行社和其它旅游商贸场所。

第5篇:安全生产统计分析范文

关键词:煤矿;安全;激励

Abstract: Recently, the accidents had been controlled although the miners' violations happen commonly in the Wangzhuang coal. Based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the managers of Wangzhuang coal analyse the problems and the insufficiency of incentive system. In order to make up these shortages, this paper proposes the perfect measures of statistic analysis on the miner's characteristics of minds and behaviors, improving the salary system, examination mechanism and rewarding or punishment mechanism. At the same time, they use developing incentive and emotion incentive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coal miner's working enthusiasm. Analysis this problem, it is important for coal mine to perfect the long-term effective mechanism of safety production and keep stability.

Keywords: Coal; Safety; Incentive

自煤矿兼并重组以来,王庄煤矿内部管理部门不断分立、合并,改革不断深入,重特大事故得到了空前的控制,矿井的安全生产状况有了根本性的好转,这个功绩不得不归功于国家对煤矿安全的重视以及科技的发展。在矿井开采生产这个复杂的“人-机-环境”系统中,井下作业人员是最关键也是最活跃的因素,从业人员的行为活动直接影响着煤矿的生产安全。由于从业人员个体的心理差异性、思想趋利性以及人际关系、群体行为等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极易导致井下矿工的行为多变以致整个矿井的生产系统不稳定。王庄煤矿近年来虽无重大事故发生,但在其开采过程中作业人员的违章违纪行为时有发生,生产过程中存在大量事故隐患。王庄煤矿针对这一现状采取了一系列的行为激励措施,成效显著。

1心理学的应用

王庄煤矿是潞安集团旗下产量最高、规模最大的现代化矿井,地质储量约52242.2万吨、可采储量约26337.4万吨,整个矿井属低瓦斯矿井,地质开采条件较好。近10年来,王庄煤矿无重特大事故的发生,矿井事故多为运输事故、机电维修事故、顶板事故等。调查发现有98%的事故是可以预防的,在可预防的矿井事故中,以作业人员的不安全行为为主要原因。王庄煤矿的这种事故现状与其作业人员的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心理有着极大的关联。

王庄煤矿从建矿以来一直坚持创新管理,相继推出了“五步型管理法”、“金字塔管理法”等安全管理模式,不断从规章制度、监督检查、提供保障等方面完善管理机制,并制定了多种激励方法。在矿井的安全生产管理中,王庄煤矿一直重视矿工的心理活动规律,关注矿工对其激励制度的认可度。由于矿井的工作环境特殊――作业空间受限、工作时间较长、劳动强度较大,且工作环境较差,作业人员时刻受着瓦斯、煤尘、水、顶板等地质灾害的威胁,在恶劣的工作环境下作业人员极易疲劳,产生疲劳心理、侥幸心理、偷懒心理、情绪心理、麻痹心理等。作业人员受这些不安全心理的支配,会习惯性违章、工作马虎、不负责任、随意操作等,导致“三违”现象屡禁不止。因此,王庄煤矿针对这一生产现状,在其安全生产管理中,坚持人本管理,坚持应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来研究矿工的心理活动规律及其行为特征,不断完善安全管理激励机制,这是预防矿井事故发生的根本途径。

2 王庄煤矿安全管理激励机制

任何组织进行有效管理的核心都是激励,激励的过程可以认为是不断满足员工内心需求的过程,激励的目的在于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激励机制的建立是王庄煤矿实现安全生产管理必须的手段,激励机制一旦形成将会影响着整个矿井安全管理的运行和发展。确保王庄煤矿安全高效的生产,关键在于有效控制作业人员的不安全心理以及不安全行为,建立的激励机制充分的激发作业人员的内心安全需要,使其拥有高度的自我激励,主动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王庄煤矿从建矿以来不断完善安全管理机制,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安全管理模式,建立了从物质激励、精神激励到工作激励的激励机制。在激励制度上主要采取岗位绩效工资制、考核机制、奖惩机制等。岗位绩效工资制设岗位基本工资、各种生活津贴补助辅助工资、年功工资、绩效工资四个工资单元;考核机制主要是对从业人员的工作业绩进行评估,工作绩效考核分月考核、季考核、半年考核和年度考核,并将考核评估结果作为确定从业人员薪酬、奖惩、晋升或降级的标准;奖惩机制分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如嘉奖、表扬、荣誉称号等。

王庄煤矿在运行激励机制的过程中,制定了100多种具体工种的行为规范考核标准,如:《机电安全检查管理制度》、《通风环安全考核细则》、《王庄煤矿井下电缆安装与敷设管理规定》等,这些行为规范的制定促使煤矿对从业人员的的行为管理、行为考核细化、量化,标准化和系统化,大大提高了煤矿对从业人员安全行为管理的可操作性,提高了考核结果的公平性和公正性。

3 完善王庄煤矿的安全管理激励机制

王庄煤矿制定的安全管理激励机制自身是无可厚非的,在其实行过程中出现的不足,主要还是因为这个激励制度被矿工的认可程度不高。矿工是煤矿的主体,只有被矿工认可、接受的激励机制才是有效的激励机制,才可能起到较好的激励作用。因此,应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全面、深入、细致的观察矿工的行为,掌握矿工的内心想法及其内心需求,制定与矿工心理活动规律相适宜的激励机制。这样,才可不断增强王庄煤矿的安全管理激励机制的激励作用。

借助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和问卷调查法统计分析矿工的内心想法及其内心需求,分析现行激励机制的弊端所在以及不被矿工认可的原因所在,然后结合煤矿的自身发展条件,适时的修改激励机制,形成一个持续改进的闭环循环系统,不断完善激励机制。只有这样才可以确保激励机制与时俱进,不断提高激励作用,有效的激励矿工努力工作。

4 具体完善措施

4.1统计分析矿工心理行为

统计分析矿工心理行为,其主要职责就是统计分析矿工的不安全行为,找出矿工不安全心理的所致因素。对于出现频率高的不安全行为,且不因矿工个体的改变而变化,应分析其是因为工作环境设计不合理造成的还是因为其他原因造成的,然后采取针对性的完善措施,修订现行的规章制度或者尽可能的改善矿工的工作环境;对于不安全行为频发的人即事故倾向者应及早调离危险岗位,重新安排并妥善安置。通过观察分析矿工的不安全行为和统计分析矿工的问卷调查表,充分的掌握矿工的不安全心理和造成不安全心理的因素,可有效的帮助王庄煤矿对症下药,建立本质安全型矿井。

4.2 完善现行的激励机制

4.2.1 建立沟通渠道

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是及时、准确掌握矿工行为和心理的必经途径。良好的沟通,不仅可以帮助矿工对规章制度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提高矿工对规章制度的认可程度,避免出现应付交差的现象,同时可有效获取所需信息,增进管理层和执行层之间的情感,让执行层感觉到关怀。沟通渠道分正式的和非正式的,正式的沟通渠道有召开会议、下达文件、定期问卷反馈,非正式的沟通渠道有节假日聚会、私下沟通、小道消息等。为矿工建立一个聚会、私下沟通的平台可有效弥补正式沟通的不足之处。

4.2.2 增强执行力

岗位绩效工资制、考核机制虽合理,可有效调动矿工的工作积极性,但在其实施过程中因缺乏执行力起不到较好的激励作用。所以,增强企业的执行力也是至关重要的。严格执行考核机制,避免形式化,切实结合矿工的工作业绩、安全质量目标、岗位贡献确定矿工的薪酬,落实矿工的岗位绩效工资。

4.2.3 增强矿工自我激励

矿工的自我激励一部分来源于外在压力、一部分来自内在压力,另外一部分来自工作吸引力。要想矿工拥有高度的自我激励,可采取增加其外在工作压力来提高,将每一次考核落实到矿工个人,将考核标准、考核压力直接兑现到矿工个体。于此同时,也促使矿工主动的、仔细的审视自己的考核结果,从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以此为戒。无形中增强矿工的自我激励效果。

4.2.4 完善奖惩机制

奖优罚劣,不仅可以起到警示作用,还可起到激励作用。王庄煤矿的奖惩机制负激励偏多,容易打消矿工的积极性,适当的增加正激励,多鼓励,有助于鼓励矿工将其优良作风继续保持和发扬下去。正激励的增加要适当,否则可能导致矿工唯利是图。奖惩一定要及时,避免矿工早已忘记自己为什么受奖或者为什么受罚,降低了奖惩的效果和目的性。

4.3 采用有效的激励方式方法

4.3.1 发展激励

传统的激励措施为物质激励,加以精神激励辅助。丰厚的薪水只能留住矿工,却不能激发他们更好的工作,不能使矿工得到成就感和满足感。王庄煤矿的矿工跟其他企业的职工一样,对归属感、成就和权力充满了渴望,希望自己的能力得以施展,希望自己获得他人的认可。因此,王庄煤矿要想激励矿工更好的工作,必须给以矿工发展的机会,通过发展变化来激励矿工。制定公平、量化的晋升和淘汰标准, 以绩效考评为基础,设计能上能下、优胜劣汰的流动机制是王庄煤矿必须完善的激励机制。

4.3.2 情感激励

在给以矿工发展机会的同时,不忘应用情感关怀加以激励,矿领导应注重人际关系的互动,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给予矿工尊重、关心、理解和帮助,让矿工感觉到温馨,增强团体意识,不断调整矿工的内部状态――情绪、士气、责任心等,使其愿意积极配合煤矿的管理。如:矿领导与矿工在交往过程中应该主动、虚心,平易、谦和,朴素自然不着痕迹,当上下级之间发生矛盾和冲突时,上级应予以包容,在交代任务时,给予矿工充分的信任,予以授权激励等。

五 结语

(1)要想掌握矿工不安全行为以及不安全心理的致因,对矿工不安全行为统计分析是极其必要的。只有准确的了解到矿工的内心想法和内心需求,才可能适时的、准确的完善安全管理激励机制。统计分析矿工的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心理,是不断完善激励机制的基石。

(2)合理的薪酬制度、量化的考核机制是王庄煤矿有效进行矿工安全行为管理的优势所在。通过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增强企业的执行力、完善奖惩机制和采用有效的激励方式方法可进一步确保王庄煤矿的激励机制的高效运行。不断完善激励机制可有效的促使王庄煤矿提高其安全生产状况和社会经济效益。

(3)王庄煤矿的安全行为管理模式在实际运用成效显著,制定了较细化、量化的考核标准,出版了《煤矿工人安全行为规范》、《煤炭企业岗位标准化作业标准》、《煤矿安全行为规范研究与实践》、《煤矿工人安全行为规范》等几部著作。王庄煤矿的安全管理模式非常值得其他煤矿学习和借鉴,可有效改善煤矿的安全生产状况。

参考文献:

[1]景怀斌,管理心理学,科学出版社,2009:99-118

[2]朱红青、张青松、谭波、史惠堂,安全心理学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分析,矿业安全与环保,2007:34(3),77-79

[3]吴再生、李文树、刘其志,心理学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探讨,矿业安全与环保,2010:37(4)84-86

[4]刘丽梅,煤矿企业经营者激励机制的探讨,煤炭科技,2011: NO5, 48-49

[5]蔡元友, 以人为本建立晒口煤矿安全生产管理激励机制,能源与环境,2011:NO6, 99-101

[6]魏海峰,国有煤炭企业员工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才智,2012:25,325

第6篇:安全生产统计分析范文

【关键词】平朔集团;业务驱动;调度;信息化

1.引言

煤炭信息化以煤炭工业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从生产运营实际需求出发,为煤炭生产和管理服务,推动煤炭行业整体转型升级、协调可持续发展[1]。中煤平朔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平朔集团)是中煤集团核心生产企业,是全国规模最大、现代化程度最高的露井联采煤炭企业,坚持“高起点、高技术、高质量、高效率、高效益”建设方针,依靠科学技术和管理创新,形成了“生产规模化、技术装备现代化、队伍专业化、管理手段信息化”为特征的新型集约化安全高效千万吨矿井群生产模式。平朔集团调度室作为生产运营指挥中心,通过业务驱动的信息化建设,充分发挥调度集中管控、统一指挥职能,及时协调解决生产运营的突出问题,保障了安全生产,取得了良好业绩。2010年生产原煤1.04亿吨,实现工业产值289亿元。

2.调度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及实施方案

平朔集团着力加强调度系统生产运营指挥、安全监测监控、应急救援、综合信息集成四个平台建设,逐步实现监测高密度、数据高可靠、处理自动化、人为最低化,形成安全生产运营决策支持系统,最终实现无盲区调度管控。按照科学规划、理性投资、突出重点、逐步推进、持续改进原则,制定调度信息化规划,统一并规范调度信息化系统的功能、设施、接口标准,逐步建设安全生产调度指挥系统、安全生产调度统计分析系统、调度通讯及视频会议系统、以及EAM系统分别与自动化立体仓库系统、设备点检系统集成系统[3]。

2.1 安全生产调度指挥系统

安全生产调度指挥系统包括生产监管、安全监控、井下设备远程自动化控制、应急救援、人车定位、自动化办公等子系统。生产监管系统实现对生产、仓储、装车、卸车、装船等重点环节和重要部位现场实时信息交换、动态画面、生产运营数据的监控;协同安排生产计划,统筹安排煤炭产运销一体化资源和能力,提供矿井生产接续方案和设备配套调配方案。安全监控系统实现井下有害气体浓度、风速、温度、风门开启状态等全过程自动监测,并有存储、查询、打印报表等功能。井下设备远程自动化控制系统对矿井控制命令,实现矿井管控一体化,主运皮带、主扇、变电所、供排水监视及控制,井下皮带保护、皮带运行参数、电机功率、液压支架压力等实时监测和远程诊断,报警画面显示、记录、回放。应急救援系统实现应急报警、判定预警级别、提出预案执行方案,进行应急预案、应急物资、应急专家等资源的储备和调用,联网提供抢修、现场救护、医疗、治安、消防、通讯、供应、运输、后勤等信息。人车定位系统实现人员、车辆设备目标定位、跟踪、可视,无线寻呼、紧急事件处理等功能;能够分类、分时段查询历史记录和轨迹回放,具备诊断符合度和收发紧急信号功能;自动化办公系统实现内部信息共享、无纸化办公,具备浏览、查询、下载、打印、复印、传真、及时语、文档管理等功能。

2.2 安全生产调度统计分析系统

安全生产调度统计分析系统实现年、月、日计划管理及评估完成情况,与产运销及安全数据库数据共享,随机生成统一报表,具备查询、分析功能,为生产运营决策提供支持。

2.3 调度通讯及视频会议系统

调度通讯系统实现矿井上下均可与地面调度室直接通讯;地面调度室配备数字调度电话交换机,集语音、图像、数据通讯于一体,实现单键拨号、呼叫转移和等待、语音留言、来电报号、电话录音、强打、集呼、可视电话、数字传真、录音、回放功能和线路静音超时催挂功能,掉电无缝自动转换,与各种通信设备组网互联;对安全生产重要人员及岗位设置专线直通电话;可触摸电子屏幕完成一键通讯,即时构建电话会议,实现“一对一式”及“组群式”通讯指挥。调度视频会议系统采用人机对话模式,实现主持人在会场内对会议的控制,具备高清数字画面和通话效果,有录音、录像、摄像功能。

2.4 EAM系统分别与自动化立体仓库系统、设备点检系统集成系统

EAM系统实现设备使用租赁及计费,实时掌握设备资产维修成本,提高设备完好率及使用率;实现库存、采购动态管理,提高资金周转率,降低库存及生产成本[2]。自动化立体仓库系统和EAM系统集成实现自动取货、快速出库及统计工作,可自动生成订单发起采购;物资采用条形码管理(入库标签注明合同号、物资条形码、接收日期等),物资入库时物资供应部收取管理费。设备点检系统实现以在线或离散(手持数据采集仪)方式检测设备,出现故障定位报警,调度室可监控设备状态并安排检修。点检系统和EAM系统配合使用能跟踪管理设备全寿命状态,信息化手段与点检制度、强制计划保养制度相结合,实现设备管理的流程化和标准化,提高无故障运行时间。

3.调度信息化建设的体会和建议

3.1 企业主要领导强烈的信息化意识是信息化建设成功的关键

平朔集团实施管理手段信息化战略,坚持“四化”标准和“五高”原则,摈弃了传统煤炭行业粗放型管理方式,采用信息技术解决安全生产管理问题,不断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简化管理过程、优化管理流程,实现减人增效,落实“无人则安”理念。实践证明,主要领导信息化意识强烈、亲自组织实施是调度信息化建设成功的关键。

3.2 业务驱动的调度信息化建设能够实现“两化”融合

平朔集团调度信息化建设始终将生产运营过程的信息化管理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强调信息化建设必须提高生产和管理工作实际效益,通过利用信息化手段实时监控及生产运营分析、评价、考核,强化调度系统产运销及安全调度职能,有效保障了安全生产及效益最大化。平朔集团采取业务驱动、信息化主导方式管理信息化项目,业务部门负责把关业务需求,信息化部门负责管理技术和标准,形成了良好的项目建设互动机制,使项目更易于见效和推广。

3.3 调度信息化建设需要持续创新

平朔集团制定并实施调度信息化建设统一规划,通过整体布局,建立动态信息通信接口技术协议,既实用又经济,避免了重复立项;设备选型科学先进,避免了品牌、型号不一。不断建立健全调度制度,持续梳理优化产运销一体化调度业务流程,强化数据规划和集成,实现流程运行顺畅、业务程序规范、工作标准明确,将管控方式从职能管理为中心转变为流程管控为中心,严格划分管理等级和责任,推动了调度信息化建设。平朔集团不断整合和优化内部信息专业技术能力的同时,积极开展外部技术协作,对自动化控制、信息化等非核心业务实行专业化社会服务外包,实现了降本增效。

4.结语

平朔集团着力实施管理手段信息化战略,通过制度建设和业务流程再造推进业务驱动的调度信息化建设,强化了生产运营集中管控、统一指挥调度职能,减少了作业环节和用工人数,生产运营系统运行更加安全可靠,有效保障了安全生产,取得了良好业绩。

参考文献

[1]王安.传统产业的变革—神东快速发展的思考[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2]张国平.关于神东公司信息化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R].中国中煤能源集团有限公司,2008.

第7篇:安全生产统计分析范文

一、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总结评估报告制度

省级安全监管部门、专业安全生产应急机构和有关中央企业每半年分别组织对本地区、本领域、本企业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进行总结评估,编写半年度、年度总结评估报告,按要求上报。

(一)总结评估报告的主要内容

1.安全生产应急机构、应急平台、应急体系建设情况;

2.救援队伍建设情况、事故救援情况、救援队伍开展预防性安全检查工作情况;

3.预案编制、执行及演练情况;

4.应急管理规章制度建设情况;

5.事故救援效果及存在的问题;

6.应急管理培训及宣传教育情况;

7.应急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突出矛盾、问题及对策、建议;

8.应急管理及应急救援经费投入情况;

9.政府投入形成的应急救援资产情况;

10.相关总结评估报告附表(见附件1)。

(二)总结评估报告上报程序与时间

省级安全监管部门于每年的7月25日和次年的1月25日前分别将半年度、年度总结评估报告报送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以下简称应急指挥中心)。

有关中央企业总部于每年的7月15日和次年的1月15日前分别将半年度、年度总结评估报告报送应急指挥中心。

省级矿山应急机构于每年的7月15日和次年的1月15日前分别将半年度、年度总结评估报告报送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矿山救援指挥中心,同时抄送省级安全监管部门。

二、重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和较大未遂伤亡事故救援总结报告制度

省级安全监管部门、矿山等专业安全生产应急机构分别组织对本地区、本领域每一起重大及以上安全生产事故和较大未遂伤亡事故成功救援情况及时进行总结,逐起事故编写救援总结报告,按要求上报。

(一)救援总结报告的主要内容

1.事故单位概况;

2.事故发生、报告及救援经过;

3.应急预案启动和执行情况;

4.事故现场应急指挥机构成立及组成情况;

5.专业救援队伍、装备调用情况以及救援过程中发生的实际费用;

6.救援方案制定和执行情况、救援过程中应用的装备及技术情况、专业救援队伍的搜救情况;

7.事故原因和性质的简要分析;

8.事故救援的经验和教训,包括应急预案、事故报告和救援组织、协调、指挥及救援队伍、专家、装备、技术等方面;

9.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生产经营单位、救援队伍改进应急管理和应急救援工作的建议;

10.事故现场相关图纸资料,现场抢救的有关图片。

(二)救援总结报告上报程序与时间

省级安全监管部门于事故救援结束后的30个工作日内将救援总结报告报送应急指挥中心。

省级矿山等专业安全生产应急机构于事故救援结束后的20个工作日内将救援总结报告报送相应的上级机构,同时抄送省级安全监管部门。

三、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季报制度

省级安全监管部门、矿山等专业安全生产应急机构和有关中央企业及时掌握本地区、本领域和本企业的安全生产应急机构建设、应急演练开展、应急救援队伍开展预防性安全检查、事故救援以及应急救援队伍安全技术等工作情况,填写相关季报表(见附件2),按要求上报。

省级安全监管部门于每季度结束后的10个工作日内将季报表1、季报表3~9报送应急指挥中心。

有关中央企业于每季度结束后的5个工作日内将季报表2、季报表3~9与本企业相关的内容报送应急指挥中心。

第8篇:安全生产统计分析范文

神华新疆能源有限责任公司 新疆昌吉州 831800

[摘要]安全信息管理子系统集成现有的安全监控管理系统,主要包括安全信息采集、安全隐患排查、安全宣传、安全统计分析,实现安全生产的闭环管理,通过安全统计分析,为安全生产的主管和企业的领导提供安全生产决策的依据;生产经营管理子系统集成现有的采购管理、销售管理、物资管理、财务管理、库存管理、设备管理、质量检测等,实现企业管理的控制和制约机制,使企业的生产经营降本增效;分析决策子系统它将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有机的结合到一起,实现管控一体,使煤矿生产过程、安全管理能够进行交换数据,提高生产效率,保证生产安全。

[

关键词 ]煤矿企业;信息系统;设计

规范管理、安全生产已经成为当下煤矿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课题,煤矿企业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诸多不合理的问题需要解决,我公司在执行国家有关政策,深化煤矿企业改革的同时,投入资金,推动煤矿企业信息化建设,运用IT的手段辅助企业的管理,从而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益。煤矿企业信息管理系统是利用本次企业推动信息化的契机而建立起来的综合性的管理信息系统,本次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整合后将完全覆盖企业的生产、安全、经营管理等领域,实现三网合一,使企业的管理更加科学、更加规范、更加系统。煤矿企业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由安全信息管理子系统、生产经营管理子系统、分析决策子系统构成。

在中国,煤炭企业的信息化道路已经走了一段时期,可以说起步的时间较早,但是,与其他行业相比,煤炭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却长期处于相对较低的程度,无论是生产经营还是组织管理,无论是安全生产还是市场营销,每一个环节上的信息化水平都有待于提高,只有不断的完善信息化水平,才能缩短与其他行业的差距,才能改变以往的信息技术在企业中的单项开发和单项应用[1]。此外,部分煤炭企业虽然建成了计算机网络,但其时效性不大,各子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形同虚设,加之决策层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视不够,信息技术难以对企业的管理和企业机制形成正向的作用[2]。对现代煤炭企业来说,实施信息化管理是提升其产品质量、保证安全生产的一个重要举措。但是由于传统的煤炭企业无论是组织管理上,还是在科学发展的态度上,都存在着阻碍其信息化的因素。因此,煤炭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及存在着机遇,也有较大程度的挑战,煤矿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需求和能力,选择性的建立起自己的MIS,以此来提高煤矿的科学性。

煤炭开采企业的经营生产特点表现为以下方面:煤炭产品的同行差异化不大,因此其企业 竞争战略为成本领先战略。原煤产品本身没有直接材料消耗,但其生产过程需要消耗大量的辅助生产材料,其成本费用约占原煤产品成本的1/4。安全生产是企业保持高效益的根本保证。由于煤田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煤炭生产过程中不可控的因素较多,导致生产计划的不准确和材料消耗的随机性。生产过程复杂,存在多种辅助生产系统,在这些系统中有以自动化系统为主的系统,也有以人工管理劳动为主的系统,信息源多、信息形态多样、信息关系复杂,各个系统的协调运作,依赖于对大量复杂信息的综合处理。井下作业环境的独特复杂性,使行业生产技术具有特殊专业要求,涉及面广,管理难度大。煤矿生产配套的工程生产环节多,工程协作性要求高。根据以上的生产特点和要求,我们认为其管理信息系统应具备:统一的管理平台,以成本控制入手,管理生产过程的材料消耗、设备消耗等,实现单产、单进各种经济指标的优化控制,实现资金流和物流的闭环控制。具有现场安全生产管理与监测的能力。具有很强的信息处理和信息融合功能,能够实现对来自不同生产系统和生产辅助系统信息的综合处理和动态跟踪,为企业领导决策提供依据,实现企业各个不同系统的和谐运作。煤矿信息化建设最终的效益是体现在煤矿企业整体经营效益上,而非在某个生产局部环节,因此构架数字化矿山必须充分考虑影响企业最终效益的方方面面,必须涵盖煤矿企业经营管理、生产控制、设备监控等各个层面。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信息系统是现代化信息系统在露天煤矿本质安全管理工作上的实际应用。它的关键作用是对煤矿生产工程、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及可能导致的危害结果和程度所涉及到的人、机、环、管四个方面进行的考核预警,并将数据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供管理者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指导煤矿企业对危险源进行控制和事故预防,以达到事故率最低、经济损失最少、安全效益最优的目的。

结语

面对信息时代的二十一世纪,企业的竞争力已成为决定企业兴衰存亡的关键因素。通过建立销售管理信息系统,使整个企业销售管理系统处于一个信息灵敏、管理科学、决策准确的良性循环中,提高企业销售综合管理水平,最终达到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实现对煤矿企业运销业务过程的全面掌握与实时监控;保证各种运销信息的及时快速反映,为煤矿企业的整体决策提供依据,降低了销售费用,有效的提高了销售管理水平,增强了煤矿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李兵.复杂系统综合健康管理软件架构的研究[D].沈阳航空工业学院,2008.

[2]陈隽.软件架构复用的研究与应用[D].华东师范大学,2011.

[3]张小华.软件架构演化管理研究[D].重庆大学,2005.

[4]陈飞.软件架构模式在信息系统开发中的应用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5.

第9篇:安全生产统计分析范文

关键词:遵循 PDCA 防范 事故

中图分类号:TD7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8(a)-0078-03

PDCA循环又叫戴明环,是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提出的,是能使任何一项活动有效进行的一种合乎逻辑的工作程序,特别是在质量管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获得了经济成效。P、D、C、A 4个英文字母所代表的意义如下:P(Plan)――计划,包括方针和目标的确定以及活动计划的制定;D(DO)――执行,执行就是具体运作,实现计划中的内容;C(Check)――检查,就是要总结执行计划的结果,分清哪些对了,哪些错了,明确效果,找出问题; A(Action)――行动,对检查的结果进行处理,认可或否定。成功的经验要加以肯定,或者模式化或者标准化以适当推广;失败的教训要加以总结,以免重现;这一轮未解决的问题放到下一个PDCA循环。

冀中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结合公司具体情况,遵循全面质量管理所遵循的科学程序、全面质量管理活动的全部过程即PDCA循环,开创性地推出了煤矿安全管理重点项目分级制、重点部位两级防控、两级点检制度,实现了煤矿安全隐患的全过程闭环管理,将PDCA有效地运用到煤矿安全管理之中,使煤炭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由过去的“群众运动式管理”“安全月、安全年式管理”转化为连续、动态循环式的过程管理,由此大大强化了企业全方位的、系统的安全管理工作,提高了煤炭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制度推行以来安全管理效果明显,具有很高的科学性和实用性,走出了一条安全管理的改革创新之路。

1 安全生产重点管理项目制度的意义及内涵

煤矿上的重大安全事故是由千千万万个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及管理的不安全因素所造成的。而这些不安全的因素存在于煤矿的各个方面,要想完全消灭这些因素是不可能的。但是采用“突出重点”“以点带面”的方式,把矿上的重点部位、区域、项目、设备等监控起来,就有可能把重点部位的不安全因素消灭与防患于未然,从而大大降低煤矿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

冀中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创立的安全生产重点项目制度实质就是将发生事故概率较大的或曾经发生过安全事故的地区、生产环节;受水、瓦斯、顶板、运输、煤尘、火等一个或多个因素影响较大的生产区域列入安全生产重点项目,确定红、橙级别,分级管理。红色代表着存在高度风险需要公司上下高度关注的项目;橙色代表着存在重大风险需要公司相关部室重点关注的项目。

2 确定月度安全管理重点部位、实施“五定”管理(P)

公司每月月底召开由公司安全副总经理组织、各生产职能管理部室负责人参加的月度重点项目会,会上对各矿下月生产中的所有采掘头面逐一讨论,最终确定每个工作面的红、橙等级等。对确定的重点项目进行定方案、定措施、定时间、定任务、定责任人的“五定”管理,由公司和矿两级部门从施工开始至结束进行全程监控、全方位管理,保障其依规生产,实现正规循环,从根本上消除隐患。

重点项目按照易发隐患所属专业(采、掘、机、运、通、地测防治水)确定下月点检部位、重点点检部门等,并形成书面和电子材料公布执行,接受监督,点检实行公司与矿两级监控。

会议具体包括三方面内容:排查、确定生产环节的关键部位,作为公司、矿两级点检对象;根据点检对象,确定点检内容、人员、次数;督促点检制度的落实和正常运行。

3 落实“五定”内容,实施公司、矿两级管理(D)

公司确定的安全重点项目牵涉的矿、公司部室根据要求明确方案、措施、时间、任务及责任人。“五定”确定后进行全程两级点检监控管理。

公司点检人员按照公司专题会议确定的点检内容及点检次数按时、按规定地点对煤矿重点部位进行检查,点检次数不得少于规定,检查完毕后认真填写各专业专门制定的点检记录。点检记录,共一式3份,一份留矿,一份交矿山安全部,一份自留。

矿级点检记录,由各矿建立点检记录台账,矿点检人员升井后及时填写,并于每月28日前传公司矿山安全部。矿山安全部负责审核统计并形成当月两级点检记录总账。

对查出的隐患,点检人员要求责任单位限期完成,完成后由检查人进行复查保证整改质量。

4 管理创新回头看,深挖细查找问题(C)

2008年推行该制度以来,安全成效明显,制度得以迅速在全公司推广,并延伸到了地面洗选、电力等行业。“再好的管理制度如果一成不变,也会变为落后的不适用的方法。”秉承这一理念,安全管理人员经常回头看制度在实际运作过程中的不足之处或不适用之处,3年多来发现了一些问题。

一是点检密度的分配不太合理,同一地点可能连续3 d进行检查,又可能连续10 d未检查;二是由于检查出来的隐患记录在纸质材料上,统计工作量大,难以对隐患进行分类、分级,难以针对性管理;三是公司各部室及各矿的点检质量难以评估,不能保证制度真正落实并发挥其先进作用。

5 梳理问题及时整改,建立制度长效机制(A)

5.1 重点部位动态更新,点检密度合理分配

(1)关键部位点检表内容覆盖了水、火、瓦斯、顶板、运输、机电等井下各个易发生事故点。根据井下工程进展、作业场所变更情况及时调整点检部位和点检内容,及时更新公司级点检部位、矿级点检,确保了两级点检部位都是当前最需要加强安全监督管理的部位。

(2)公司各部室、矿领导、矿职能科室的点检次数合理安排点检日期,将点检次数平均分配到每个月中,使安全重点部位受到均衡、持续的监管,避免了扎堆点检的现象,保证了点检密度、点检效果。

5.2 管理系统统计分析,科学制定针对措施

冀中能源股份公司与中国矿业大学合作为重点项目的检查流程量身定做了安全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通过对重点项目从确定到隐患整改复查结束进行全面统计分析,旨在可以掌握生产过程中事先预测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摸清和掌握事故发生的规律,进而做出定性的和定量的分析,以期向生产人员提供预报事故可能发生的危险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各级点检人员点检后将所查出的隐患信息输入公司与中国矿业大学合作开发的安全信息管理系统中,通过系统功能分析当前隐患的类别、数量等,从中发现隐患发生的规律,从而制定针对性的办法。例如2011年公司根据前3年点检的结果,通过系统统计分析总结得出了煤矿井下经常发生的隐患,制度了习惯性“三违”治理办法,对井下经常发现的隐患进行专项治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系统具有以下几大功能。

5.2.1 实现了公司级点检信息的闭环控制处理

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点检信息在公司和矿级的自动化流转,对点检的流程进行全过程的监控,记录了各环节的信息,同时可以在每个阶段查询到录入的信息。

5.2.2 实现了报表的综合查询和统计分析功能

综合闭环处理过程产生的各种信息,生成关键的报表,同时对关键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给各级安全管理人员提供决策支持。

5.2.3 实现了GIS的信息展示功能

可以通过GIS地图直观的显示本矿具体地点发现的所有点检信息,以及可以调出点检信息列表,便于查询信息的分布情况。

5.3 考核两级机构,促进制度落实

(1)考核分两个层次:一是对公司各点检部室的考核,安全部每半月将点检情况汇总成表,在公司调度室上墙公布,接受公司领导的监督;二是对各矿点检情况要求其每月对点检次数、点检内容、点检时间进行统计,报矿山安全部备案。安全部不定时到各矿进行抽查核实点检工作执行和落实情况。

(2)月底主管安全的公司、矿领导分别组织各部室(单位)召开公司、矿点检分析会,总结分析当月点检制度落实情况、取得的成果及暴露出的问题,并安排布置下月的点检任务,此举使得点检制度在反复的实践与总结中进一步得到完善。

6 重点项目两级防控、两级点检制度推行以来效果显著

6.1 杜绝了重、特大事故,实现了安全生产

点检制度的实施,从时间上、内容上、空间上避免了漏检,尤其杜绝了偏远、难点地区的漏检现象,将以往检查的主观随意性变为强制规范性,谁发现隐患谁负责处理隐患,提高了点检人员责任感,对预防重大事故起到了重要作用。煤矿安全管理重点部位两级防控、两级点检制度运行近4年来,公司本部6对矿井共有近260个采掘工作面进行生产,原煤产量完成8 000万t,进尺86万m,矿井安全质量标准化保持一级水平,精品工程覆盖率达54%以上,杜绝了重大及以上事故的发生,2008年更是原煤生产零工亡,实现安全年,保障了职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促进了企业科学发展。

6.2 建成了有效防范生产事故的安全管理体系

公司本部所属矿井通过实行重点部位两级防控、两级点检制度进一步完善了安全管理制度,形成了公司特色的安全管理体系,各矿井防范事故的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为企业实现科学发展提供了可靠保障。

参考文献

[1] 百度百科[EB/OL].

[2] 王建国:煤矿生产系统危险源结构及煤矿事故预防[J].矿业安全与环保,2008,35(1):8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