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人口统计分析范文

人口统计分析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人口统计分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人口统计分析

第1篇:人口统计分析范文

关键词:人口就业;统计;经济运行分析;数据

为了推进本地区的人口就业统计工作的发展,彰显人口就业统计工作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本人将几年来从事人口就业统计工作中所获取的一些数据以及基础的工作方法与广大读者共享一下,并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希望可以抛砖引玉,推进基层人口就业统计工作的发展。

1 我县基层人口就业统计工作的现状

基层人口就业统计,主要是指县、乡、村(社区)级别的人口就业统计。基层人口就业统计是全国人口就业统计数据的基础,是国家、省、市出台相关政策的重要依据。

1.1 目前,我国的城乡二元化结构正在逐步被打破,许多农业人口自始就没有参加过农业劳动,而是很早的就加入了进城务工的队伍。此外,与以往的就业情况相比,现在的人口就业市场还出现了下岗人员增多、人口流动加剧、人口老龄化严重、人口与资源环境发展不协调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都给基层人口就业统计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基层人口就业统计工作,必须在重视这些问题的基础上,不断调整和改进工作方法,力争更加客观、真实、有效地反映基层就业市场的现状及需求,以便为相应政府部门作出决策提供有效的依据。因此,基层人口就业统计工作,是一个国家稳定的基础,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

1.2 滦平县目前的经济社会发展概况。目前,随着国家政策方向的调整,国家在开展经济建设的同时,正在逐步地对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发生的各种结构性问题进行调整和优化。目前,从我县的产业结构来看,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铁矿采选仍然是我县的支柱性产业,人口就业也主要集中在该行业之中。(2)经济结构不合理,第一产业的发展不充分,第二产业的发展比重过低且发展缓慢,第三产业的稳定性不够等等。2014年,我县财政收入总额为23.53亿元,有个体工商户6876家,企业单位255家。

1.3 滦平县的人口现状。我县位于河北省东北部、承德市西南部,总面积2993平方公里,辖20个乡镇、1个街道办事处,200个行政村、9个居委会,是省政府确定的民族县、国家扶贫县和环首都绿色经济圈重点县。目前,全县总人口32.14万人,其中城镇人口6.7万人、劳动力4.2万人;农村人口25.44万人、劳动力16.7万人;年均单位从业新增500人左右,新增个体新增1000人左右,灵活就业新增1900人左右。目前,我县的主要就业渠道是矿产业、建筑业、养殖业、服务业等行业,这些行业所吸纳的劳动力在身体条件、专项技能、从业经验上都有一定要求。

1.4 滦平县人口就业现状。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具有协调性。辖区商业、服务业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促进了人口的流入,而就业人口的增长不仅为三产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劳动力资源,又进一步促进了三产更好更快发展。

1.4.1 三次产业就业人口总体上呈现出“总量大、比重高、增长快”的特征。2014年年末统计数据显示,滦平县从业人员59018人,第三产业从业人员36885人,占总从业人员数量的62%。

1.4.2 三次产业就业人口主要由我县劳动力组成。从三次产业就业人口的构成情况来看,户籍人口相比保持平稳,比重维持在45%左右;外来人口所占比重较小。

1.4.3 就业人口以青壮年为主。从三次产业就业人口分布的年龄段来看,主要集中在20~40岁的青壮年,这显示出在今后较长一段时间内,仍将拥有较为丰富的劳动力资源,这为三产的持续性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口基础。

2 滦平县基层人口就业统计工作中积累的经验

2.1 要做好基层人口就业统计工作,需要相关政府部门及领导高度重视。我县的基层人口就业统计工作一贯得到了相关政府部门及领导的高度重视,在人力、物力等方面均为基层人口就业统计工作提供了充足的保障,这使得我县的基层人口就业统计工作得以长期、持续、有效的开展。而基层人口就业统计工作的顺利完成,也为我县的政府决策及经济发展提供了充足的保障。

2.2 要做好基层人口就业统计工作,需要保证和提高基层人口就业统计队伍的素质和业务能力。基层人口就业统计队伍的素质和业务能力对基层人口就业统计工作而言至关重要。

多年来,我县一贯重视对基层人口就业统计队伍的素质培养和业务能力的培养,以提高基层人口就业统计工作的准确性、及时性与数据的有效性和可参考性。从基层人口就业统计队伍人员素质培养角度来看,我县主要采用开展政策学习、倡导基层人口就业统计队伍人员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加强知识学习等角度开展工作,以改善人口就业统计队伍的知识结构,持续提高人口就业统计队伍的政治敏感性和文化素质。从基层人口就业统计队伍的业务能力培养角度来看,我县主要采用业务交流、业务学习、内外部业务能力培训的方式以及评比、综合考核等方式,提高基层人口就业统计队伍的判断、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上述工作,我县的基层人口就业统计队伍的素质及业务能力均得到了持续的提高,从而为我县基层人口就业统计工作的有效开展打下了坚实的人力基础和技术保障。

2.3 要做好基层人口就业统计工作,需要财政部门提供有效的财务保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保证基层人口就业统计工作的开展,需要财政部门对基层人口就业统计工作的从业人员提供必要的财务保障。

近年来,在县政府及县领导的协调和努力下,我县的基层人口就业统计工作的从业人员的劳动报酬及补助基本上得到了有效的保障。这个稳定的财务保障,一方面改变了以往基层人口就业统计工作的从业人员流失率较高的状况,另一方面也保障了基层人口就业统计工作的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维护了政府的公信力。从而更好地促进了我县的经济的发展。

综上,我县的基层人口就业统计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要继续做好基层人口就业统计工作,还需要我们做出更多的努力。比如,做好基层人口就业统计工作,需要加强各政府职能部门之间的协作,需要具备良好的群众基础,需要充分发挥工作人员的主观积极性,需要对统计数据做好对比分析和经济运行分析等等。只有这样,我县的基层人口就业统计工作才能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 刘黎辉.完善就业政策,确保就业生态――缓解湖南就业形势的几点建议[J].科技和产业,2009(09).

第2篇:人口统计分析范文

人口统计在一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其不仅可以体现这个国家的国情,还可以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规划提供一个很好的依据。但是随着社会人口流动性的加强,使得对人口的统计难度增加了,而且现有的人口统计的理念、方法已经不能适应时展的需求了,以这样的方式统计出来的人口数量存在着很大的问题。而且这些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其表现也更加的明显,所以我们有必要对这个问题进行探讨。

一、当前我国在人口统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存在问题

我们都知道我们国家的人口数据统计是由国家统计局组织的,分为人口普查和抽样调查两种形式。除此之外,公安、卫生、计生等多个部门也会根据自己的需要,对人口进行一定范围内的统计。但是不论是哪种形式的统计,其之间都存在着误差,人口普查与抽样调查之间存在着误差,而各个部门之间的人口统计数据因为其所依据的标准和方法不同,更是存在着诸多的误差。

(二)人口统计的指标难以做到统一

人口数据的统计是存在着一定的指标的,其主要有自然和社会两种属性。自然属性主要是指我们国家人口的数量、年龄、性别等这些基本的问题,对这些问题的研究是挺多的,但是对于其社会属性的研究却非常的少,而且因为我们国家人口统计的周期比较长,所以这就很难对人口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性的综合性的分析。再加上各个部门的统计数据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无疑又增加了对这个问题的研究难度。

(三)人口基础信息库建设的不完善

我们国家虽然提出了要建立人口的基础信息库,对常住人口和流动的人口的信息纳入到信息库中,这样可以更好的实现对人口的管理。但是我们知道人口基础信息库的建设是需要多个部门的共同合作的,但是在实践中,很多部门都做不到信息的共享,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信息库的建设。

(四)对人口统计数据的研究力度不够

人口统计数据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其不仅耗时而且耗力,但是我们之所以花大力气对其进行统计,就是因为其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起到很重要的作用。而我们要想使其更大程度的发挥作用,就要对其有足够的研究,但是实际中,我们对其的研究很少,这样我们也就很难发现其在哪些方面对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也就使其自身的价值很难得到实现。

二、对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的分析

(一)对人口统计不够重视

与经济发展的具体指标相比较而言,人口统计指标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是一个相对隐形的指标,所以对其研究也就会相对比较少。而对于经济指标的研究则已形成了完善的体系,这个体系可以为经济的发展和决策提供有力的支撑。但是因为对人口统计这个指标的不重视,所以其体系依然很不完善,这也制约了其对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

(二)人口统计的机制存在问题

目前我国人口的统计没有统一的标准,我们可以看到多个版本人口统计数据,而且这些数据的差异性很大。因为这些数据是出自不同的部门,而这些部门因为统计标准的不同而使数据存在很大的差异,也正是因为这些数据的差异性的存在,使得我们的人口统计数据很难在各部门得到共享。

(三)人口统计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差

因为我们国家对人口统计的不重视,导致很多部门对其从事人口统计的工作人员的素质要求也不是很高,有些人口统计工作人员没有取得相关的资格证书,有些甚至连最基本的额统计知识也并没有掌握,这些都影响了整体的人口统计人员的素质,更为重要的是,其影响了整个人口统计的质量。

(四)人口统计难度的增加

随着经济的发展,目前我们的人口流动性也加大了,人户分离的现象更加的频繁。有些人经常换工作,居住的地方也在不断的换,尤其是在一些城乡结合部,这些现象更是比较多见。在一些农村地区,有些家庭举家外出打工,我们对其信息就无从获知,而且随着人们的安全意识的增加,其更加注重对自己隐私的保护,这也使得其对人口统计没有以前那么的配合。

三、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的几点对策

(一)要提高对人口统计的重视度

因为人口统计其对经济发展所起到的作用不是那么直观,所以各部门对其的重视度不是很高,这些是其存在诸多问题的一个原因。所以我们要加强对人口统计的重视度,加快建设全国性的人口基础信息库的建设,实现各部门之间的人口信息的共享,加大对人口数据的研究,使其能够真正的发挥其对经济发展所起到的作用。

(二)建立统一的人口统计机制

我们知道在公安、卫生等各部门在对人口进行统计的时候,往往会根据自己的需要,实行不同的标准,这样统计的结果就存在很大的差异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要加快建立统一的人口统计机制,这样不仅可以节省了人口统计的重复性,还可以实现人口统计数据的共享。

(三)不断提高统计人员的专业素质

统计人员的专业素质无疑也会影响到人口统计数据的质量。所以我们在招录人口统计人员的时候,必须严格把关,使其必须达到一定的要求和资质,具备一定的专业素质才可以录用,而且在录用以后还要不定期的对其进行培训,使其能够不断掌握新的统计知识,能够更好的胜任这份工作,最终使人口统计的质量得到保障。

第3篇:人口统计分析范文

网络调查是指通过计算机、互联网等通信设备,利用网络技术设置相关调查,对网民用户资料进行收集、调查、记录、整理、分析与处理等相关活动。样本数据结构分析是通过频数、百分比、均值、标准差等统计数据对各变量的数据特质及观测量分布状况有一个概括性认识。

1数据结构分析的必要性

随着计算机等通信设备与互联网络的越发普及与急速发展,互联网的应用表现出了商务化程度迅速提高、娱乐化倾向继续保持、沟通和信息工具价值加深等特点,互联网络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及工作密切相关,越来越多的人会逐渐地接触到网络,且接触时间会愈加增多。互联网络在未来人们生活与工作中占据着重要位置,互联网作为全面的平台,成为人们信息获取的常规来源,网民的日常社会行为逐渐转移到网络行为,因此,关于网民结构的分析对网民用户情感资料与信息的收集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此基础上能更好地为研究提供准确且有效的设计依据。本文在服装网络调查研究中主要是利用百分比来了解人口统计变量、网民结构。

2人口统计变量结构分析

在有效样本基本资料中,根据服装网络调查研究的需要,在人口统计变量上选取了性别、年龄、教育程度、职业、专业背景、成长环境、月均消费七个变量,以反映研究对象的结构组成。以下分别描述这七个变量的样本结构分布情况,具体如下:

21有效样本的性别分布

在本次的随机抽样调查中,得到316个有效样本信息,其中针对性别情况分布来说,女性样本数量为161人,占据全部样本数量的509%;男性样本数量为155人,占据全部样本数量的491%。男女比例基本相当,接近1∶1,如表1所示。

22有效样本的年龄分布

有效样本显示,18~25岁的人群数量是最多的,168人,占据总样本数量的532%;26~30岁的样本群其次,105人,占据总样本数量的332%;31~35岁的人群数量相对较少,40人,占据总人数的127%;36~40岁的样本数量是最少的,仅仅3人,占总人数的09%。这也是本次调查的难点所在,问卷的缺失基本就出现在这个年龄段,主要表现在这个年龄段的样本人群对网络问卷式的调查不是很了解,其次对于计算机操作也不是很熟练,更大的原因是他们上网的时间不固定且频率很小,这些都严重影响了问卷的回收率与有效率,如表2所示。

23有效样本的教育程度分布

在被调查的有效样本中,硕士及以上的样本数量是最多的,164人,占据总样本数量的519%;其次是大学本科的人数,87人,占据总人数的275%;中学(中专)与大专的人数相当,分别是30人和32人,占据总样本量的95%与101%;在316个有效样本中,有3个人不属于以上教育程度,占据总人数的09%,如表3所示。

24有效样本的职业分布

在所有样本中职业分布主要集中在公司职员和学生,其人数分别是109人和150人,占据总样本数量的345%和475%,亦即80%以上的样本人群是由公司职员与学生组成,可见这两类是最容易接触到网络且上网时间最多的职业。其次就是除教师与老板以外的其他职业,有35人,占据总样本数量的111%;教师这个职业在本次调查中有15人,占据总样本数量的47%;最后,在所有职业中老板的人数是最少的,7人,仅仅占总样本数量的22%,如表4所示。

25有效样本的专业背景分布

在所有被调查的有效样本中,工程类专业人数是最多的,共107人,占据总样本数量的339%;其次是理科专业,74人,占据总样本数量的234%;文科、艺术以及其他专业人数基本相当,分别是42人、57人和36人,各占据总样本数量的133%、18%和114%,如表5所示。

26有效样本的成长环境分布

在整个有效样本中,乡村与城镇的人数基本相当,且数量相对其他成长环境是最多的,分别是122人与119人,占据总样本数量的386%与377%,亦即成长环境在乡村与城镇的样本数量占据了总样本数量的70%以上,是接受此次调查人群的主要成长环境;其次是都市,共70人,占据总样本数量的222%;在国外成长的样本数量最少,2人,仅占据总样本数量的06%;最后是“其他”,3人,占?样本数量的09%,笔者在此认为有必要对其进行解释,因为有个别样本在接受调查的过程中提出,有些地区虽被称为乡村或城镇,但其发展状况不亚于一个大都市,人均生活条件达到了都市的水平,因此,笔者在问卷的设计中添加了“其他”这一项,以保证样本的完整性与代表性,如表6所示。

27有效样本的月均消费分布

有效样本显示,样本人群的月均消费情况基本集中在500元到1000元这个消费层次,其中月均消费在500元到800元的人数最多,102人,占据总样本数量的328%,月均消费在800元到1000元的人数有90人,占据总样本数量的285%;其次是1000元到2000元这个消费层次,人数为47人,占据总样本数量的149%;最后,月均消费在500元以下的与2000元以上的人数基本持平,分别是39人与38人,占据总样本数量的123%和120%,如表7所示。

3网民结构分析

31网民接触网络的程度分布

第4篇:人口统计分析范文

[关键词]组织公平感;员工工作卷入;方差分析法;相关性分析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02.054

[中图分类号]C93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7)02-00-02

0 引 言

组织公平感一直被认为是影响员工工作卷入的主要因素之一。Masterson和Lewis(2000)提出了组织公平感的三维度结构。Colquitt 等人(2002)验证了组织公平感的四个维度是相互独立的。我国的学者,刘亚、龙立荣、李晔(2003)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了四维度结构,即分配公平、程序公平、领导公平和信息公平。工作卷入起源于Allport(1943)对自我卷入和Dubin(1956)对生活兴趣重心的研究。Kanungo(1979)指出工作卷入是指工作能满足个体的强烈需求和期望,是个体对工作的认同。多数研究指出人口统计学变量对组织公平感或工作卷入无显著影响。Brown 等人的元分析结果表明,工作卷入与人口统计变量之间无实际上关系。

虽然研究已比较成熟,但由于以具有时代特性的“90后”员工为研究对象,仍需要实证分析这一群体的人口统计学变量对组织公平感和员工工作卷入的影响,而不能仅凭以往的研究结论做出判定。因此,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利用SPSS 21.0软件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着重探讨了“90后”员工人口统计学变量对组织公平感和工作卷入的影响。

1 组织公平感与员工工作卷入的研究方法

1.1 样本

《2015互联网+时代,就业主力军现状调查报告》指出,互联网行业是“90后”求职的热门选择,2015年“90后”在实际签约行业中占近30%。故选取某互联网公司“90后”员工作为研究对象,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的有效问卷为171份,问卷的有效回收率为85.5%。

1.2 变量与量表

1.2.1 人口统计学变量

基于文献综述,分别选取性别、年龄、学历、工作年限与职务五方面作为人口统计学的变量,并进行研究。其基本特征如表1所示。

1.2.2 组织公平感与员工工作卷入

组织公平感由分配公平、程序公平、领导公平和信息公平四维度构成。采用刘亚 等人(2003)编制的四维度量表,并对其进行了合理的修缮,构成了组织公平感问卷,共有22个正向题。采用周文霞和李博(2006)修订的9项工作卷入量表,并对其个别表述进行完善,形成了员工工作卷入问卷。二者均通过了信效度检验,能够做进一步的统计分析。

2 组织公平感与员工工作卷入的实证研究

2.1 人口统计学变量对研究变量的影响

根据各人口统计学变量的特征,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方差分析法(ANOVA)及事后检验两种方法,研究样本基本信息的差异对组织公平感与员工工作卷入是否有影响以及影响的程度。

2.1.1 性别差异对研究变量的影响

通过SPSS 21.0独立样本T检验,考察不同性别的员工在组织公平感和员工工作卷入上是否存在显著差异,结果如表2所示。

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不同性别对组织公平感各维度、员工工作卷入的概率P值均大于0.05,故接受原假设。这也说明不同性别的“90后”员工在组织公平感和员工工作卷入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即性别差异对组织公平感各维度、员工工作卷入无显著影响。

2.1.2 年龄、学历、工作年限、职务差异对研究变量的影响

由于本文中的年龄、学历、工作年限、职务具有多个分组(大于两个),故使用方差法研究其在组织公平感和工作卷入上是否存在显著差异。由SPSS 21.0分析结果得知,仅有“工作年限”变量对组织公平感和工作卷入有影响,具体结如下。

①不同工作年限的分配公平、程序公平和信息公平及工作卷入的概率P均小于0.05,说明工作年限差异对分配公平、程序公平、信息公平和工作卷入均有影响。②基于进一步的方差分析法及事后检验,并结合平均值综合分析得出,工作年限越长则对分配公平、程序公平、信息公平及工作卷入的影响越大。具体的影响方向与影响程度需要做进一步的相关分析。

2.2 人口统计学变量与研究变量的相关分析

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对人口统计学变量与组织公平感、员工工作卷入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

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人口统计学变量中工作年限与程序公平和信息公平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157和-0.154,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下相关,且是负相关,这与以往的研究结果有所不同。而其他人口统计学变量的概率P均大于0.05,说明人口统计学变量总体上对组织公平感和员工工作卷入的影响是不显著的。即企业的“90后”员工对企业给予的分配、程序、领导和信息方面的感知是公平的,也认为个人与他人具有相似的工作卷入度。

此外,组织公平感分配公平、程序公平、领导公平和信息公平与员工工作卷入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370、0.329、0.352、0.392,说明组织公平感四维度与员工工作卷入之间具有显著正相关性,其中相关性最大的是信息公平,最小的是程序公平。

4 结 语

“90后”员工人口统计变量对组织公平感和工作卷入影响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人口统计学变量整体上对组织公平感无显著影响,但工作年限对其的程序公平和信息公平维度有较大的影响;人口统计学变量对员工工作卷入也无显著影响,这符合Brown 等人的元分析结论。此外,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组织公平感及其四维度与员工工作卷入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本文为进一步研究组织公平感与员工工作卷入之间的线性回归关系奠定了基础。总之,“90后”员工终将成为就业的主力军,关注其组织公平感与工作卷入的关系,提高其工作卷入度,对构建和谐、稳定的就业关系是至关重要的。

主要参考文献

[1]SD Saleh,J Hosek.Job Involvement:Concepts and Measurements[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1976(2).

第5篇:人口统计分析范文

摘要:探讨农民工人口统计学变量与职业生涯成功的关系,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研究结果表明,农民工的职业生涯成功总体处于中等水平,农民工的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和学历水平与职业生涯成功的关系并不显著,而工龄、职位和收入与职业生涯成功的关系较为显著。同时,对此结果提出建议。

关键词 :农民工;人口统计学变量;职业生涯成功;关系

基金项目: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华师-京诚”基金项目“农民工人口统计学变量与职业生涯成功的关系”(项目编号:ses201412)

作者简介:章华丽,女,华东师范大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2012级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培训与就业。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747(2015)10-0025-08

职业生涯成功是指个体在工作经历中所积累的工作成就以及获得的积极心理体验[1],可分为客观(外在)职业生涯成功和主观(内在)职业生涯成功,客观职业生涯成功主要是指雇员的薪水、晋升和职位等外部标准,而主观职业生涯成功是由个人所定义的内部标准,如职业满意度。[2]在无边界职业生涯时代,伊比(Eby)等人提出了测量职业生涯成功的新指标,即组织内竞争力、组织外竞争力和职业满意度。[3]

当前,国内关于农民工的研究主要用于解决社会问题,如流动、市民化和社会保障等,很少涉及其职业生涯发展。通常认为,蓝领工人群体很少有向上发展的机会[4],他们从事工作主要是为了谋生,很少会考虑职业生涯问题。[5]然而,在代际转换背景下,农民工特别是新一代农民工能够更多的考虑发展前途,其外出目的排在首位的是“出门学技术”而非“增加收入”[6],说明农民工的职业生涯意识在增强。根据亚瑟(Arthur)等人关于职业生涯是“随时间变化的个体工作经验演进”的定义[7],依靠多年工作经验和技能的积累,农民工应该而且能够实现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从这一层面来说,研究农民工的职业生涯成功是十分有必要的。

由于职业生涯成功强调的是雇员在其职业生涯发展方面,关于成功所期望达成的一种目标或程度。[8]因此,研究假设认为,由于个体在人口统计学变量如性别、年龄、职位等方面的不同,可能会使其职业生涯成功的水平产生差异。而国内关于职业生涯成功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测量社会资本、心理资本、人力资本等因素与职业生涯成功的关系,在人口统计学变量等控制变量方面的研究较少。因此,本文探讨农民工人口统计学变量与职业生涯成功的关系,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研究方法

(一)调查工具

调查问卷主要分为人口统计学变量和职业生涯成功量表两个部分。其中人口统计学变量设定为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学历水平、工龄、职位和收入7个方面。

职业生涯成功量表采用了严圣阳等人于2008重新修订的中文版量表[9],具有较好的信效度。该量表包括组织内竞争力、组织外竞争力和职业满意度三个维度,共11道题目,其中组织内竞争力(3题)和组织外竞争力(3题)使用的是伊比(Eby)等人编制的量表[10],而职业满意度(5题)则使用了格林豪斯(Greenhaus)编制的量表。[11]量表采用liket五点计分,“1”表示“非常不同意”,“5”表示“非常同意”。

通过信效度检验,职业生涯成功量表的Cronbach α系数为0.885,分量表组织内竞争力、组织外竞争力和职业满意度的Cronbach α系数分别为0.791、0.769、0.840,表明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同时,通过因子分析和相关分析结果可知,职业生涯成功量表也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和内容效度,具体见表1。

(二)调查对象

本研究调查对象为江苏省苏州市的农民工群体,采用随机抽样法发放问卷,共发放问卷160份,回收160份,有效问卷为146份,有效回收率为91.3%。调查对象的来源地包括安徽、江苏、河南、四川、河北、山东、山西和贵州等19个省,其中最多的是来自安徽省的农民工,占总数的56?8%,其次是江苏省,占总数的11.6%,再次是河南省,占总数的5.5%。调查对象以制造业员工为主,比例为32.9%,其次是服务业,比例为25?3%,再次是建筑业,比例为13.7%。

(三)数据分析方法

数据分析主要使用spss19.0中文版作为统计分析工具,分别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可靠性分析、探索性因子分析、相关性分析、正态性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检验。

二、统计结果分析

(一)职业生涯成功的描述性统计结果分析

如表2所示,农民工职业生涯成功的总体水平为3.53±0.75,各维度的水平由高到低分别是:组织外竞争力(3.62±0.91)>组织内竞争力(3.55±0.85)>职业满意度(3.48±0.88)。可见,农民工职业生涯成功的总体水平处于中等,而农民工对其职业满意度的评价则相对较低。

(二)农民工人口统计学变量与职业生涯成功关系的统计结果分析

本部分的统计分析主要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两种方法,当变量只有两个值,如性别变量只有“男”和“女”,在正态性检验之后,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差异分析;当变量的值大于两个时,则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之后,如果差异显著且方差齐性,则采用多重比较检验中的LSD法进行两两比较分析;如果差异显著且方差不齐性,则采用多重比较检验中的Tamhane’s T2法进行两两比较分析。

1.农民工性别与职业生涯成功。在K-S检验确定职业生涯成功及各维度数据呈正态分布后,对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由表3可知,总体样本数男性农民工比女性农民工多11%,符合外出务工的农民工男性多于女性的情况。除职业满意度外,男性农民工在职业生涯成功总体和其他维度上的均值和标准差都高于女性农民工。T检验结果表明所有维度的P值都大于0.05,说明农民工的性别在职业生涯成功及各维度上无显著差异。

2.农民工年龄与职业生涯成功。根据表4可知,调查对象以20-40岁的青壮年农民工为主,其中21-30岁的比例为47.3%,31-41岁的比例为25.3%。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得出各维度P值远远大于0.05水平,说明农民工的年龄在职业生涯成功及各维度上无显著差异。

3.农民工婚姻状况与职业生涯成功。根据表5显示,调查对象中大多数农民工已婚,比例达67.1%。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农民工的婚姻状况在职业生涯成功及各维度上无显著差异。

4.农民工学历水平与职业生涯成功。从表6可以看出,在调查对象中,初中及以下学历占47?3%,其次是高中学历,占30.1%,样本符合农民工学历水平总体较低的情况。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农民工的学历水平在职业生涯成功及各维度上无显著差异。

5.农民工工龄与职业生涯成功。从表7中可以看出,工龄在1年及以下、2-5年、6-10年和11年以上的农民工所占比例分别为10.3%、35.6%、30.8%和23.3%。由单因素方差统计结果可知,农民工不同工龄在职业生涯成功和组织外竞争力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进一步的LSD检验表明,工作2-5年的农民工在职业生涯成功维度上显著高于工作1年及以下和6-10年的农民工,工作1年及以下的农民工在组织外竞争力维度上显著低于其他年限的农民工。

6.农民工职位与职业生涯成功。表8显示,55%的农民工为普通员工,18.5%的农民工为临时工,可见农民工总体职位较低。根据统计分析的结果,不同职位的农民工在职业生涯成功、组织外竞争力和职业满意度维度上差异显著,其中临时工在职业生涯成功、组织外竞争力和职业满意度维度上显著低于其他职位的农民工,中层管理者在职业生涯成功维度上显著高于一线主管,而一线主管的显著性又高于中层管理者。

7.农民工收入与职业生涯成功。由表9可知,在调查对象中,收入为3 000-4 000元的农民工比例最高,达27.4%,其次是收入2 000-3 000元的农民工,比例为24.7%,收入为1 000元及以下的农民工比例最低,仅占4.1%。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收入的农民工在组织外竞争力维度上具有显著差异,其中收入为1 000元及以下的农民工在组织外竞争力维度上显著低于其他收入的农民工,收入为1 000-2 000元的农民工在组织外竞争力维度上显著低于较高收入的农民工。

三、讨论

(一)农民工职业生涯成功水平分析

研究结果发现,农民工的职业生涯成功总体处于中等水平(3.53±0.75),可见农民工对自己职业生涯成功的评价较为乐观。农民工在组织外竞争力维度上得分最高(3.62±0.91),说明农民工在不同用工单位之间的竞争力较强,究其原因可能是近年来出现的企业“用工荒”现象降低了农民工的就业难度;农民工在职业满意度维度的得分相对较低(3.48±0.88),说明农民工对职业的自我期望较高,而对当前职业满意程度较低,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其就业“短工化”趋势出现的原因,农民工可能会为追求更好的职业发展而跳槽。

(二)农民工人口统计学变量与职业生涯成功的关系分析

上述统计结果表明,农民工的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和学历水平与职业生涯成功的关系并不显著;而农民工的工龄、职位和收入与职业生涯成功的关系较为显著,具体影响维度如表10所示。由于本研究结果在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方面,与大多数关于普通员工研究中的不显著结果一致,在此便不一一赘述。

在学历水平方面,已有研究发现学历为硕士及以上的员工在组织内竞争力上显著高于学历为本科和专科的员工[12],而在本研究中,农民工的学历水平对职业生涯成功的影响并不显著,主要原因在于农民工的学历水平较低,高中及以下学历占77.4%,而本科及以上学历仅占6.8%,这使得农民工在职业发展方面很难产生学历方面的优势,为其职业生涯发展加分。此外,调查对象以制造业和服务业为主,这些行业所需要的技能知识程度也与农民工的学历水平相符合。

在工龄方面,研究结果显示,工龄越长的农民工在企业外部劳动力市场上的竞争力越强。由于本研究72.6%的调查对象为20-40岁的青壮年农民工,他们正处于职业发展最佳时期,能够不断积累工作经验,并实现事业的快速发展。而在职业满意度维度上,工龄的长短并未对其产生影响,因为工作时间长并不能提高农民工对工作的认可程度以及对自身职业发展的满意程度。

在职位方面,本研究发现,农民工的职位对职业生涯成功、组织外竞争力和职业满意度都有显著影响,总体来说,农民工的职位越高,职业生涯成功水平就越高。临时工在所有职位中的组织外竞争力和职业满意度最低,因为临时工处于不固定的工作状态,难以实现职业上的稳定发展,竞争力相对较弱。

在收入方面,农民工的收入对组织外竞争力有显著影响,并且形成正比,即农民工收入越高,组织外竞争力水平越高。一般而言,收入越高说明用人单位对其工作能力的认可程度越高,亦说明其在单位以外的劳动力市场上竞争力越强。

四、建议

农民工的职业生涯发展问题不仅关系到农民工自身,也关系到用人单位的利益和整个国家的长治久安。因此,采取适当措施帮助农民工渡过职业生涯发展困境、提高职业生涯成功水平是十分有必要的。本文根据上述分析结果,提出以下三点建议。

(一)提高农民工受教育水平

由于农民工学历水平普遍较低,制约了其能力素质的提高和职业生涯的发展,需要采取措施以提高农民工的受教育水平。一方面,国家可以通过加大农村地区教育资金投入、加强农村师资力量建设等方式改善农村地区的教育条件,以增加农民工继续接受教育的可能性;另一方面,社会应为农民工提供再教育的机会,以提高他们的职业技能和文化素质。

(二)扩大农民工职业晋升渠道

研究结果显示,农民工的职位和收入与其职业生涯成功的关系显著,这说明拥有向上发展的机会对于农民工来说十分重要。因此,社会特别是用人单位应转变用人观念,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意识,为农民工提供可以向上发展的职业晋升路径,并与其职位和收入相互衔接,提高其职业生涯成功的可能性。

(三)加强农民工职业生涯规划意识

职业生涯规划对于农民工来说十分有必要,原因在于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可以使农民工避免盲目就业,并且能够有计划地积累工作经验和岗位所需的职业技能,一步一步实现自己的职业生涯目标。因此,一方面,应在农村学校开设职业生涯指导课程,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另一方面,用人单位需要对农民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引导其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Seibert SE,Crant JM,Kraimer ML.Proactive personality and career success[J].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1999(3):416-427.

[2]Poole ME,Langan-Fox J,Omodei M.Contrasting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criteria as determinants of perceived career success:A longitudinal study[J].Journal of Occupation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1993(1):39-54.

[3][10]Eby LT,Butts M,Lockwood A.Predictors of Success in the Era of Boundaryless Careers[J].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2003(5):689-708.

[4]Lucas K,Buzzanel PM.Blue-collar work,caeer,and success:occupational narratives of Sisu[J].Journal of Applied Communication Research,2004(4):273-292.

[5]Torlina J.The meaning of work for working class men:recasting the image of blue collar work[D]University at Albany,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Albany,NY.2003.

[6]刘传江,程建林.我国农民工的代际差异与市民化[J].经济纵横,2007(7):18-21.

[7]Arthur MB,Hall DT,Lawrence BS.Handbook of Career Theory[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9:34-58.

[8]Zhao W,Zhou X.Intraorganisational career advancement and voluntary in a multinational bank in Taiwan[J].Career Development International,2008(13):402-424.

[9]严圣阳,等.员工职业生涯成功的测量工具实证研究[J].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学报,2008(3):73-75.

[11]Greenhaus JH,Parasuraman S,Wormley WM.Effects of Race on Organizational Experiences,Job Performance Evaluations,and Career Outcomes[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1990(1):64-86.

第6篇:人口统计分析范文

论文摘要:使用自行编制的“潮州市陶瓷行业员工工作满意度调查问卷”.对潮州市陶瓷行业的220名员工进行测量。从工作回报、公司状况、公司领导、工作本身等4个维度来调研分析该行业员工工作满意度状况,探讨了员工工作满意度与其影响因素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人口统计变量的年龄、工作年限、婚姻状~,L2L.r-作环境相关因素的企业规模、企业类型对工作满意度的不同维度存在一定的影响

1引言

有关工作满意度的研究可以追溯到科学管理的主要代表人物泰勒(FrederikTaylor)1911年提出的“高报酬能提高满意度”,以及人际关系学和工业社会学的创始人梅奥(Elton Mayo)的研究小组在19241932年间进行的霍桑实验。作为行为科学的里程碑,霍桑实验树立了新的管理哲学:一个工业组织应该获得具有高生产率和工作满意度的劳动力,从而生存和发展。

1935年Hoppock在其著名的《JobSatisfaction》一书中首次提出“工作满意度”这一概念,他指出“工作满意度是员工心理和生理对环境因素的满意感受,即员工对工作情境的主观反应或员工对工作的满意程度”。这可以说是开始了对工作满意度的正式研究的标志。此后·,工作满意度便成为行为与管理科学竞相探讨的课题,许多专家学者都在对工作满意度进行研究并提出自已的见解。Robbins指出工作满意度是个人对他所从事的工作的一般态度。卢嘉、时勘认为工作满意度是员工对其工作或工作经历评估的一种反映,区别于生活、个人职业生活发展方面的满意感受。

工作满意度作为诊断组织现状重要的“温度计”、“晴雨表”,已成为组织中一种早期警戒的指针,为组织管理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潮州审陶瓷企业要走出依靠低廉的劳动力优势及以牺牲环境和资源为代价来维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的困境,从“以利益为中心”的激励机制扩展到了“以人为本、高满意度”的双重管理目的,就必须重视员工的工作满意度,通过对员工的激励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员工在企业中的价值。管理者掌握了员工的工作满意度状况,既可了解企业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又可根据获得满意度的调查数据及结果来监测管理工作。

2研究方法

2.1调查工具

本研究采用自编的“潮州陶瓷行业员工工作满意度调查问卷”。问卷分“个人与组织的有关信息”和“问卷内容”两部分。“个人与组织的有关信息’,主要了解被试的年龄、工作年限、婚姻状况等人口统计变量及工作环境相关因素。“问卷内容”分工作回报(F1)、公司状况(F2)、公司领导(F3),工作本身(F4)等4个结构维度,共2。个题项,涉及薪酬、福利、个人发展、人际关系、公司管理、工作认知、领导性格、领导风格等内容。该问卷采用李克特式(( Likert ) 5级量表法进行评分,"1”表示“很不满意”,..2‑表示“基本不满意”,"3”表示‘。不确定”,‘,4”表示“基本满意”,“5”表示“很满意’,。

2.2研究对象

对象来自随机抽取的潮州陶瓷企业员工,共发放问卷250份,收回有效问卷220份,回收有效率88%。样本中男性133名,女性87名。

2.3数据处理

通过回收的问卷获取研究数据,然后应用SPSS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3研究结果

3.1潮州市陶瓷行业员工工作满意度的现状

本研究对潮州市陶瓷行业员工的工作满意度情况进行了初步的分析,结果见表1,表明潮州市陶瓷行业员工在工作回报、公司状况、公司领导及工作本身4个维度的满意度的得分及问卷总得分均高于中等强度值(该问卷每个项目的得分介于1-5分之间,故3分为各评价指标的中等强度值)。

3.2潮州市陶瓷行业员工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因素,不同的专业学者持不同的意见,由于研究者的背景以及目的不同,采用的视角也不同。其中颇具代表性的有Refiner和Zhao提出的,将影响工作满意度的因素分为两类:一类为员工特性的人口统计因素,另一类为工作环境相关因素。国内专家学者也根据类似方法展开了对各类企业、各类员工工作满意度影响因素的研究。本研究通过考察各人口统计变量和工作环境相关因素在各方面的得分是否存在显著差异来进行间接的验证。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工作年限、婚姻状况、企业规模及企业类型对工作满意度的不同维度存在一定的影响。人口统计变量及工作环境相关因素在各结构维度上的差异分析汇总表和平均得分及t检验明细表见表么表3}

4研究结论

本研究通过自编的潮州陶瓷行业员工工作满意度调查问卷,调查了潮州部分陶瓷企业员工工作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结论如下:

第7篇:人口统计分析范文

【关键词】男性 同性恋 主观幸福感

2004年12月,中国卫生部门的一项研究调查显示:处于性活跃期的中国男性同性恋者,约占男性人群的百分之二至四。以此估算,中国约有500万至1000万男性同性恋者。而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人口基数的不断增加,我国同性恋者的绝对数量也在不断上升。我国目前对同性恋人群的研究主要局限于同性恋人群的外在表现,较少关注到同性恋人群内在体验。尤其是关于他们是否感到幸福的问题上,还没有确切的答案。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对象的操作性定义

本研究的操作性定义是以《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中的同性恋定义为基础,根据研究需要和笔者所处城市而制定的。其内容为:身处重庆的,自主地,主要对同性成员持续表现倾向,包括思想、感情和行为。

(二)研究对象的选取

研究对象的选取,主要通过同性恋网络聊天室、同性恋网站及以同性恋为主要成员的QQ群三种网络渠道进行。研究对象直接通过网络进行答题。最终参与调查达到187人次,经过对调查数据的整理和筛选,符合调查要求,进行统计分析的问卷共122份(年龄分布为15至58岁,平均年龄为25.72±8.23岁)。

(三)调查工具

本研究采用的量表除了包括人口统计学基本材料:年龄、工作、收入等。主要采用的邢占军编制的《中国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量表简本》,此量表采用鉴别力分析、因素分析和逻辑分析相集合的方法,一共采用了20个项目,没两个条目组曾一个维度,因此将主观幸福感划分为10个维度:目标价值体验、身体健康体验、知识充裕体验、心理健康体验、成长进步体验、心态平衡体验、社会信心体验、人际关系体验、自我接受体验、家庭氛围体验。

(四)量表的适用性检测

尽管《中国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量表简本》在普通居民中的适用性良好,但这并不代表该量表在同性恋群体中有同样的适应性,因此对该量表进行了适用性检测。

KMO样本测度和巴特拉特球形检验结果显示,KMO=0.741,Bartlett's球形检验的近似卡方=721.174,自由度为df=190,p

(五)数据处理

采用SPSS for windows(17.0)进行统计分析。

二、数据分析及讨论

(一)主观幸福感描述统计

统计显示,研究对象主观幸福感均值为57.25,标准差为13.39。十个因子中均值最低的是“知识充裕”为4.5,标准差为1.76;均值最高的是“成长进步”为7.31,标准差为1.78。其余各因子均值均在5-7之间,没有极端均值出现。由此可见,研究对象主观幸福感水平在十个维度上均匀分布较均匀,说明研究对象观幸福感各维度的体验是和谐统一的。

(二)人口统计学变量对主观幸福观的影响

本研究收集的年龄变量数据为比例数据,故以年龄为自变量,主观幸福感及其各因子为因变量,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年龄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系数为0.097,二者存在微弱正相关关系,但未达到显著性。但在“目标价值”与“知识充裕”两个因子上相关存在显著性(r=0.185,p

通过对采集到的男性同性恋人群的人口统计学变量与主观幸福感数据进行多变量变异系数分析发现:“文化程度”、“月收入水平”、“职业”三个变量对研究对象主观幸福感及其各因子影响有限,各变量不同层级间无显著差异。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证明了人口统计学变量对主观幸福感的解释是有限的。需要注意的是,分析还发现,“婚姻状况”变量不同层级对该人群的主观幸福感及其各因子的影响是具有显著差异的。进一步分析显示:在“目标价值”、“知识充裕”两个因子上,选择“未婚”的研究对象得分显著低于选择“已婚”和“离异”的研究对象。也就是说,已婚和已经离异的研究对象的主观幸福感体验比未婚的研究对象在“目标价值”与“知识充裕”两个方面有更多的积极体验。这一方面是与已婚或离异者年龄较长相关;另一方面由于婚姻属于重大生活事件,它促进了研究对象的自我认识和思考。值得反思的是,作为生活应激事件的婚姻状况只在“目标价值”、“知识充裕”两个因子上有显著影响,在主观幸福感总分和其他因子得分上影响不具显著性。这似乎显示出研究对象对婚姻的一种“冷漠”,而这种“冷漠”所带来的很有可能是对婚姻中另一方的极大的伤害。

(撒么)男性同性恋群体与城市一般居民主观幸福感比较

为了检验男性同性恋人群与城市一般居民主观幸福感体验上是否存在差异,采用本研究调查数据与邢占军博士提供的城市一般居民主观幸福感数据进行单独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研究对象仅在“成长进步”因子上显著高于城市一般居民(t=2.458,p=0.015),或许是由于身份的特殊性,造成其成长过程中经历了更多的曲折,因此也就获得了更多的成长感悟。在“家庭氛围”、“目标价值”两个因子上研究对象显著低于城市一般居民(t=-9.061,p=0.000;t=-4.825,p=0.000)。虽然在“心理健康”与“心态平衡”两个因子并未达到显著水平,但也接近显著水平(t=-1.931,p=0.056;t=-1.780,p=0.078)。有研究显示同性恋人群心理健康水平较常人显著偏低,因此这两个因子也应作为影响男性同性恋群体主观幸福感体验的参考因素。由于,在多个因子上的得分偏低,最终导致研究对象主观幸福感总分显著低于城市一般居民(t=-3.13,p=0.002)。虽然不能直接断言是性取向的不同造成了差异的存在,但差异的存在说明了研究对象在主观幸福感的体验上是低于城市一般居民的,也就是说研究对象的幸福感受与城市一般居民相比要少。

三、结论

(一)人口统计学变量对男性同性恋群体主观幸福观影响有限

文化程度、月收入水平、职业三个变量对男性同性恋群体主观幸福感没有显著影响。年龄变量仅在目标价值和知识充裕两个因子上与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相关,婚姻状态也仅在目标价值和知识充裕两个因子上呈现显著差异。由此可见,人口统计学变量对男性同性恋群体主观幸福感影响是有限的。需要注意的是,这一特点在普通人群中也存在,不是男性同性恋群体所特有。

(二)“婚姻”对男性同性恋群体的影响不足

婚姻生活往往被视为幸福人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婚姻状况对主观幸福感应存在较大影响。然而本研究显示,男性同性恋群体的婚姻状况仅在“目标价值”和“知识充裕”两个因子上存在显著影响,在其他因子及主观幸福感总分上并无显著影响。而这种有限的影响还很有可能是来自于年龄的增长。因此,男性同性恋群体对婚姻呈现出了一种“冷漠”的态度。他们并不因为结婚而感到更多的幸福,也不因为离异而感到更多的不幸。这种“冷漠”体现出了这一人群更多的是利用婚姻来掩饰自身性取向的本质。虽然男性同性恋群体在婚姻生活中没有感受到更多的幸福或不幸,但他们婚姻生活的另一半的幸福体验令人担忧。

(三)男性同性恋群体幸福感体验显著低于城市一般居民

根据主观幸福感的定义:“主观幸福感是个体依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的评价。”如果能建立合理的标准和评价体系,任何群体都可能拥有较高的幸福体验。然而本研究显示,男性同性恋群体的主观幸福感显著低于城市一般居民,也就是说,这一群体的幸福体验比城市一般居民要少,或者说比城市一般居民感到更多不幸。这种体验主要来自“成长进步”、“家庭氛围”、“目标价值”三个方面,同时“心理健康”与“心态平衡”方面的影响也不应忽视。到底是什么因素导致男性同性恋群体幸福体验显著低于城市一般居民,有待进一步研究来揭示。

(四)男性同性恋主观幸福感各维度的体验是和谐统一的

尽管男性同性恋群体主观幸福感体验显著低于城市一般居民,在“成长进步”、“家庭氛围”、“目标价值”三个因子上也显著低于一般城市居民。但从主观幸福感及其各因子的统计来看,没有极低或极高均值出现。这说明男性同性恋群体主观幸福感体验显著低于城市一般居民,涉及到主观幸福感的各个方面,并不是由某一个维度体验极低造成。从另外一个方面来看,也可以说,在该主观幸福感体验水平上,其在主观幸福感各维度的体验是和谐统一的,并未由于其身份的特殊性,造成幸福体验的“分裂”现象出现。

四、致谢

感谢邢占军博士无偿提供《中国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量表简本》的使用方法及城市一般居民主观幸福感数据。他还对本研究的数据分析进行了悉心的指导。若没有他的无私帮助,本研究无法顺利进行,更难以得出任何有意义的结论。特此致谢。

参考文献:

[1]于宗富、张朝.男性同性恋者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7.

[2]邢占军.中国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量表的编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3.

[3]邢占军.中国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量表的编制.香港社会科学学报,2002.

[4]E.D. Diener, Eunkook Suh, Shigehiro Oishi. New direction in Subjective Well-being research[J]. Indian 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ology,March,1997.

[5]许毅、严乐勤、陈昭典.男同性恋明尼苏达多项人格调查表测试结果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0.

第8篇:人口统计分析范文

【关键词】 智力;生长和发育;婴儿出生时低体重;儿童

【中图分类号】 R 17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8)08-0695-02

低出生体重(low birth weight, LBW)儿童易出现智力和行为问题[1]。LBW儿童特别是极低出生体重(very low birth weight, VLBW)儿童的认知能力与同伴相比明显落后,随着年龄的增长,部分LBW儿童约8岁时认知能力有显著改善,可以赶上同伴[2]。但仍然有一些LBW儿童直至学龄期和青春期还存在学习问题和神经行为问题[3]。本研究通过分析低出生体重儿童在学龄期的智力发育状况,了解其智力发育缺陷,为采取相应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研究对象来自铜陵市妇幼保健院1994年6月至2000年6月的出生队列,于2006年5月至7月先后通过电话、信件、上门预约3种方式随访符合入选标准的存活的LBW儿童,共随访101人。采用巢氏病例对照方法,按照1:1匹配选择同性别、同民族、出生时间相差不超过3个月、居住在同一区域的足月正常出生体重(normal birth weight, NBW)儿101人作为对照,2组均排除双胎、多胎和先天畸形、新生儿期严重窒息、严重黄疸等疾病。101名低出生体重儿童平均年龄为(8.4 ±1.9)岁,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儿童父母年龄、父母职业和文化程度以及家庭月收入的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收集人口统计学基本资料,运用中国韦氏儿童智力量表(C-WICS)[4]作为智力结构测试工具,由经过培训的专业人员对研究对象严格按照测验要求单个进行测试和记分,统计各分测验粗分,计算测验量表分,包括言语量表分、操作量表分、全量表分,对应智商水平依次为言语智商(VIQ)、操作智商(PIQ)、总智商(FIQ)。

1.3 资料整理和统计分析 使用EpiData 3.0软件建立数据库,运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SPSS 11.0版进行统计分析。2组儿童智力商数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智商等级水平比较采用单向有序频数资料χ2检验。

2 结果

2.1 智商水平总体情况 2组儿童的IQ配对t检验显示,LBW组的PIQ和FIQ均低于NBW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2组儿童的VIQ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智力各分测验得分比较 LBW组和NBW组的言语测验各个分测验及总量表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操作测验各个分测验中,LBW组的木块图、图形拼凑及操作测验总分均低于NBW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填图和编码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见表2。

2.3 智力商数等级分布比较 儿童智商主要分布在90~109之间。经过χ2检验,2组儿童的FIQ和PIQ等级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VIQ智商等级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3。

3 讨论

低出生体重特别是极低出生体重儿,其学龄期智力发育水平低于同龄儿童[5]。Anderson等[3]对澳大利亚墨尔本1991-1992年出生的298例体重

如何在提高极低出生体重儿存活率的同时改善他们的不良预后,是我们今后工作的目标之一。明显存在生理缺陷的儿童易被人们所重视(如脑瘫、癫痫、视力障碍等),但对于存在智力障碍儿童,尤其是入学后,出现学习困难才有所警觉,却往往错过了早期教育的最佳时机。尽早、长期地进行早期教育,是减少极低出生体重儿神经系统后遗症,促进智能发育的一种有效手段[6]。因此,对于极低出生体重儿应该进行智力发育检测,以便对他们进行系统管理,争取早期发现问题、早期解决,尽可能避免不良后果出现或减轻不良后果的程度。

4 参考文献

[1] SHENKIN SD, STARR JM, DEARY IJ. Birth weight and cognitive ability in childhood: A systematic review. Psychol Bull, 2004,130(6):989-1 013.

[2] MENT LR, VOHR B, ALLN W, et al. Change in cognitive function over time in very low-birth-weight infants. JAMA, 2003,289(6):705-711.

[3] ANDERSON P, DOYLE LW. Neurobehavioral outcomes of school-age children born extremely low birth weight or very preterm in the 1990s. JAMA, 2003,289(24):3 264-3 272.

[4] 龚耀先,蔡太生.韦氏儿童智力量表手册.长沙:湖南地图出版社,1993.

[5] MARTINEZ-CRUZ CF, POBLANO A, FERNNDEZ-CARROCERA LA, et al. Association between intelligence quotient scores and extremely low birth weight in school-age children. Arch Med Res, 2006,37(5):639-645.

第9篇:人口统计分析范文

数据预处理主要包括对道路交通数据、土地利用数据的更新、地貌形态数据,以及人口密度栅格数据的获取。人口密度栅格数据的获取,是基于多源空间数据融合的思想,综合考虑地貌形态、土地利用、道路交通、河流水系以及居民点数据对人口分布的影响,以较客观的赋权方式确定影响因子权重,实现山区人口统计数据的栅格化,最终以乡级人口统计数据对模拟结果进行验证,得到最终人口密度分布栅格图(如图1所示)。

2山区人口分布格局

人口分布是在人类改造自然、发展生产和繁衍后代的过程中逐形成。从历史来看,自然条件决定人口分布的大势,社会、经济和自然条件的变化共同影响着人口的再分布,特别是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经济活动对人口分布影响明显。对山区而言,地形、土地利用、河流水系、道路交通以及居民点类型等因素对人口分布起到主导作用。

2.1地形与人口分布地形对人口分布的影响不可忽视,不同地形区域会形成不同地方性气候,从而影响人类生产活动和土地生产力,也影响交通、城镇分布等。高程和坡度是重要的地形因子。1)高程。一般来说海拔越高的区域人口密度越小,海拔较低的区域人口密度较大。将DEM以200m间隔分带离散化,共得到23个分带,得到每个分带人口密度(见表1所列)。人口密度随着高程的增加而减小,以VALUE值即高程分带序列值为横轴,人口密度为纵轴做散点图,并进行回归分析得到回归曲线(如图2所示)。的判定系数R2=0.883,拟合效果比较好,人口密度与高程序列值间的相关系数为-0.886,存在显著负相关性。2)坡度。一般来说坡度越大的区域人口密度越小。以5°间隔对其分带离散化,共得到11个分带。通过统计分析得到每个分带的人口密度(见表2所列)。人口密度随着坡度的增加存在较明显的减小趋势,以VALUE值即坡度分带序列值作为横轴,人口密度作为纵轴做散点图,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得到回归曲线(如图3所示)。拟合方程Y=-236.072X3+30.530X2-1.307X+673.416的判定系数R2=0.980,拟合效果比较好,人口密度与坡度序列值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833,存在显著负相关性。

2.2土地利用与人口分布土地利用是人类与自然界相互作用的产物,是人类活动在空间上最直接的体现。以人口密度分布栅格图作为基础数据,分析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中的平均人口密度(见表3所列)。从表3可看出居民点及城镇用地区域的人口密度远高于其他土地密度与耕地面积比重、建设用地面积比重的关系(如图4所示),人口密度与耕地面积百分比、建设用地面积百分比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95和0.726。总体说来,建设用地和耕地中人类活动高于其他类型,人口密度明显较高;对于林地其郁闭度越低、树高越矮,则人口密度相对较高;草地则是覆盖度越低或越高人口密度较低,中覆盖度草地更适合人口居住,在发展畜牧业的同时也有足够的建设用地和耕地供使用。

2.3道路交通与人口分布道路交通对人口分布有着类型,达到了7575.79人/km2,是次高值的近20倍,人口密度最低的其他难利用土地,仅为62.20人/km2。说明人口密度与建设用地和耕地有明显相关性,则分析各县人口著影响,大大缩短了空间距离,有助于人类摆脱对农业的依赖性,使得人口向交通线附近集聚。对主要道路(铁路、高速公路及高等级公路)以500m间隔做缓冲区,应用ArcGIS分带统计分析工具,获取各级缓冲区平均人口密度(见表4所列)。从表4可看出随着距道路距离的递增,人口密度整体呈现递减趋势。500m缓冲区内,人口密度最高,达到693.01人/km2,明显高于其他缓冲区,是均值的3.55倍,距离3500m以外区域人口密度最小,仅为139.84人/km2。道路交通对人口分布影响明显,随着与道路距离的增加,人口密度不断减小。进一步分析人口密度与路网密度的关系,发现两者间相关系数达到0.823,这因为道路是连接居民点的重要交通网络,主要居民点都通过道路网连接。

2.4河流水系与人口分布河流水系与人类所需的生存、生活及生产用水关系非常密切,河流水系的分布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人口的空间分布。对主要河流以1km间隔做缓冲区,应用ArcGIS统计分析工具,得到各缓冲区平均人口密度(见表5所列)。在1km范围内,人口密度最高达到389.71人/km2,是平均值的两倍。高于平均值的还有1~2km缓冲区,其余均小于平均值,且变化不大,10km以外的范围人口密度最小,为169.44人/km2。河流水对人口分布有影响,随着与河流距离的增加,人口密度不断减小,但这种规律并不很明显。分析人口密度与河网密度的关系,发现二者相关性也不明显。尽管居民点分布与河流位置有关,但在山区,河流所经区域地形起伏一般较大,地貌较破碎,不利于农业和经济发展,事实证明在平原及丘陵地区人口密度与河网密度关系较紧密。

2.5居民点与人口分布居民点是居民集聚定居的场所和进行生产、生活活动的基地,与人口空间分布具有最直接的关系,对人口分布有明显影响。分别获取不同地貌形态、不同土地利用类型、距河流水系不同距离缓冲区(1000m间隔)以及距主要道路不同距离缓冲区(500m间隔)的平均人口密度和平均居民点密度(见表6所列)。由表6可看出居民点密度与人密度存在明显的关联,人口密度随着居民点密度的增减而增减。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中人口密度与居民点密度的相关系数为0.958,有很高的正相关性。对不同地貌形态,距河流水系不同距离缓冲区以及距主要道路不同距离缓冲区人口密度与居民点密度做相关性分析,相关系数分别为:0.850、0.940、0.965,均具有很高的相关性一般来说人口密度和距中心城市距离存在密切关系,对中心城市(官方)以500m间隔做缓冲区至10km,共计21个缓冲区分带,得到每个分带人口密度(见表7所列)。人口密度随着距中心城市距离的增加存在较明显的减小趋势,人口密度与距中心城市距离分带之间的线性相关系数达到-0.804,两者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性。

3结论与讨论

相关热门标签